如何推动干部交流工作

2024-05-09

如何推动干部交流工作(精选9篇)

篇1:如何推动干部交流工作

如何推动干部交流工作

干部交流是指根据工作需要和干部个人意愿,通过调任、转任、轮换、挂职锻炼等形式变换干部工作岗位,从而产生、变更或消灭干部职务关系过工作关系的一种管理活动。如何推动干部的交流工作,关键是要找出当前干部交流的问题所在,然后想办法一一解决这些问题。

一、当前干部交流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乡工作差别,交流干部积极性不高。由于机关与基层之间、城乡之间、不同的单位、不同的地方之间存在着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工作对象等许多差异。城区工作经济环境好,责任范围相对集中,工作难度相对小,工作相比比较轻松;乡镇经济环境差,责任范围广、法纪意识差,工作难度大,这样导致工作环境差的单位交流到较好的地方的干部一般都乐于接受,到新的单位工作积极性也高;而从机关交流到基层、从城区交流到乡镇、从工作环境好的地方交流到较差的地方的干部往往会存在一些想法,从而影响一些交流干部的工作情绪,到新的岗位工作没有激情,存在短期行为问题。有一定数量从城区交流到乡镇的干部,从报到之日起就盘算着何时回城,不安心工作混日子,导致乡镇领导担子重、压力大,直接影响了乡镇工作的开展。

2、经费保障不足,交流干部激情不够。由于系统财力不足,经费紧张,给干部交流工作带来困难。一是乡镇生活环境差,留不住干部,虽然近几年来基层建设投入资金不少,但乡镇办公环境与机关、城区仍有一定距离,导致干部心理上难于接受。二是无文化娱乐条件、无交通工具,干部不愿下乡。部分乡镇离城较远,平日里干部8小时以外文化娱乐生活、往来交通问题,直接影响干部安心基层问题。三是乡镇干部生活、交通、通讯补助倾斜不够,城乡干部之间个人补助无差别、差别不大的问题,让乡镇干部心里失衡。

3、干部家庭困难,交流干部难安心工作。目前干部年龄结构偏大,90%以上的在岗人员都是上有老下有小,干部交流自然涉及到子女学习、子女照顾、老人赡养等实际问题,一方面是交流原则与交流纪律,一方面又面临干部实际困难,工作不能不考虑,是目前城乡交流工作最大的问题,既给交流干部又给干部家庭带来许多工作和生活上的压力。这些情况,造成干部交流工作能否坚持原则落实的压力,造成干部个人时常因家庭的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承受着感情和家庭责任的心理压力。

二、加强和改进干部交流工作的对策建议

有计划地进行干部交流,对培养锻炼干部,优化人员结构,激活人力资源,提高干部能力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既要把工作不断推向前进,又要有效地调动全员积极性,解决“能上不能下、能城不能乡”的问题,既要求机制措施具有约束力和严肃性,又要使执行落实有人性化,取到乐于接受、安心工作、尽职尽责的收效。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弘扬敬业奉献精神。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是搞好干部交流工作的基础。要通过多种途径,大力宣传干部交流的重要意义,加强全员的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强化责任意

识和奉献精神,强化分忧意识和大局精神,克服小家庭困难,在全系统中开展服从大局、服从组织决定和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精神的教育,使干部交流政策得到干部及其家庭成员的的理解和支持,在系统形成共识,为交流干部施展才华、开拓进取、干事创业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2、健全干部交流机制,坚持干部交流原则。健全干部交流规定,积极推进干部交流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明确交流条件、交流对象、交流年龄、交流期限、交流工作期间工作要求等等,坚持个人服从组织决定原则,坚持整体效能原则,坚持竞争激励原则,坚持保持工作连续性原则,依规定贯彻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实现干部资源的优化配置。

3、全面熟悉人员情况,坚持人性化工作方式。全面熟悉系统人员个人情况、家庭情况,从全局整体利益出发,从尊重交流干部要求,考虑交流干部的实际困难出发,发挥干部个人专长,慎重对待每一名干部的调整,通盘考虑每一名干部的业务素质、专业知识、个人性格、工作能力、工作风格、家庭状况、与乡镇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关系、与去向单位人员的关系等等,立足岗位实际,以工作需要为主,兼顾干部的特点、意愿等因素,尽量向工作环境熟悉的单位交流,向个人擅长的岗位交流。让每位交流干部处在最佳的环境,发挥最有效的关系,取得家庭最有力的支持,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确保单位负责人满意、交流干部心情舒畅,工作顺利。

4、完善投入激励措施,激发干部工作热情。一是环境激励,加

大基层建设投入,改善基层办公、生活环境。二是待遇激励。提高乡镇干部的经济补助,减少干部交流的阻力。适当提高乡镇干部的交通补助、生活补助和通讯补助,拉开城乡之间的差别,让基层的同志心理得到平衡,减轻干部交流工作的难度。三是政治激励。在注重待遇激励的同时,注重政治激励,优先提拔交流干部。对交流干部跟踪考察,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工作表现。制定以实绩考核为主的干部考评指标体系,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的工作业绩,凭实绩用干部,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交流、提拔使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

干部交流工作势在必行,它有利于干部通过在不同单位、不同岗位的任职,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取得较全面的领导工作经验,提高领导水平;有利于干部摆脱长期在一地工作所形成的难以超脱的人际关系,大胆地放手地为党工作;有利于优化领导班子的整体结构,增强领导干部队伍的活力。

篇2:如何推动干部交流工作

领导干部工作能力如何,直接影响着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直接关系到一个地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思潮激流涌现,领导干部面临着新问题、新情况、新矛盾,这就对我们领导干部提出了新的要求、增加了新任务。因此加强领导干部能力建设,是我们在复杂形势下做好工作、推动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要增强领导干部自我学习的能力。

是非明于学习,正气源于学习。要提高执政能力必须首先加强学习,要注意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尤其是要注重学以致用,把勤勤恳恳学习和兢兢业业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工作过程、与群众接触过程就是学习过程,必须把实践与学习结合起来,不断拓展学习内容和范围,提高学习的实际效果。学习,要有“挤”和“钻”的精神。在实际工作中一味强调工作忙、应酬多、没时间,而忽视学习。领导干部不但要善谋大局,抓大事,做好具体工作,也要减少无谓应酬,不让琐事缠身,要挤出一点时间,沉下心来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要提高领导干部把握大局的能力

古人有一句名言,叫做“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这句话很值得我们借鉴。我们虽然在一个地域工作,但都要树立一个了解全局、把握大局,在全局中谋划发展、在大局下推动工作的观念。我们要充分了解国内宏观形势,深入思考面对复杂的发展形势,如何把握主动权;要把握全县发展大局,深入思考面对全县的发展部署,如何谋划对接好;如何在全县发展大格局中选准结合点和切入点等问题。如:辣椒产业如何突出仙庄特色,如何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升品质。仙庄小城镇建设如何破解资金短缺难题实现立面提升,打造精品工程等等。

三、要提高领导干部把握政策机遇意识的能力。

“机遇总是会给那些有准备的人”许多地方的实践证明,谁抓住了政策,谁就抓住了加快发展的关键,谁就有望赢得率先发展的先机。在工作中,一是要进一步增强政策意识,善于通过争取和落实各种政策来提升我们的工作、促进地域的发展。二是要把握政策脉搏。在各项优惠政策中,有的是普惠性质的,有的是需要争取的。对此,我们都要认真研究、把准脉搏,在争取政策方面做到有的放矢。

四、要培养领导干部务实为民的作风。

干部的职责是干事业,必须要培养勇于负责、开拓进取的实干精神,形成抓实事、求实效的作风。“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领导干部不但要有统筹意识,更需要从小处着手,亲自解决好具体实际问题。实践证明,小事不愿做的干部,往往成就不了大事业。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对份内的工作必须驾轻就熟,举重若轻。领导干部要把群众需求的、群众所思所盼的事情做好,摆正同群众的关系,加深同群众的感情,拉近同群众的距离,真正在思想上尊重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在利益分配上多为群众着想,让群众共享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成果。其次要加强干群思想沟通。隔阂产生偏见,偏见引发冲突。一些地方之所以发生干群冲突,甚至酿成突发事件,造成恶劣影响,这与我们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简单的矛盾视而不见、见而不闻、闻而不办、办而不力有关。各级干部特别是在基层一线的干部要学会倾听、善于沟通,在和群众的坦诚交流中把道理讲清、讲透、讲实,消除怨气、平息怒气、达到和气。第三要创新工作方法。做好群众工作,光有热情还不够,还必须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针对群众思想行为的新特点,不断改进工作方法。

五、要提高领导干部沟通媒体、引导舆论的能力。

随着互联网络时代的发展,网络让我们进入演说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记者”,同时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网络又是一把双刃剑。社会的精英人群基本都是网民,作为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网络舆情,努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今年9月26日市委书记段喜中与网友举行见面会,并在线交流。这都充分说明了各级党委对网络舆情的关注度上升到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新高度。网络媒体具有强大的影响力、渗透力和独特的互动性、流动性,加剧了局部问题全局化、简单问题复杂化、个体问题公众化、普通问题政治化、一般问题热点化的趋势。任何一个个案处理不好,都可能影响稳定、造成被动、损坏地方形象。比如贵州瓮安事件、陕西华南虎事件、云南晋宁县看守所躲猫猫事件等,因处理不当,不但没能平息网络舆论,反而让地方政府的信誉形象受损。为此,我们一定要提高网络沟通能力和技巧。首先要主动学习、接受网络。要切实把网络作为除读书、看报、看电视、听广播之外的“第五习惯”,增加了解信息的渠道,提高信息的甄别能力,保持政治敏锐性。其次要快速反应、及时出击。有的事件一经发生,往往几分钟就有网民将相关信息发到网上,十几分钟后就有网站转载,1个小时后网上讨论就可能达到高潮。我们保持沉默的过程正是导致谣言扩散的过程,尤其是公共突发事件最容易对政府形象造成损害,必须抢占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把握舆论导向,回应社会关切,掌握主导权。谣言止于公开,信任来自透明。对这类事件,我们与其晚说,不如早说;与其让他人说,不如我们自己说;与其让外面人说,不如让自己人说;与其让外行说,不如让内行说;与其让一般人说,不如我们党员领导干部来说。

篇3:如何推动干部交流工作

一、行业协会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业协会商会快速发展,从初期的不足1000个增至目前的近7万个,基本形成了覆盖国民经济各个门类、各个层次的行业协会商会体系。截至目前,在民政部登记的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有近800家,共涉及57个业务主管单位。

2013年,党的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将“政社分开”的突破口聚焦在了行业协会商会,做出了实行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这一改革对于建立政府、市场、社会良性互动的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推动作用和深刻变革意义。

1. 行业协会脱钩势在必行

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件提出了“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深化改革”;“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

2015年7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总体方案》。文件提出了“按照去行政化的要求,切断行政机关和行业协会商会之间的利益链条,建立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和引导行业协会商会自主运行、有序竞争、优化发展。”

2015年7月31日,民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关于做好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试点工作的通知》。文件提出,脱钩试点重点围绕“五分离、五规范”展开。

上述几个文件、通知,为我们行业的改革发展,行业的规范和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工作指明了方向。

自2015年8月起,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部署,报送了《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脱钩实施方案》,围绕机构分离、职能分离、资产财务分离、人员管理分离、党建分离、外事及港澳台事务分离的脱钩任务,成立了脱钩工作小组,积极开展脱钩工作。

2016年3月7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向民政部报送了“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等四个协会脱钩实施方案的函”。2016年3月11日,民政部复函,进行了核准批复。由此,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正式开始了第一批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试点工作。

2. 新形势下对行业协会的新要求

依据民政部新近发布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的提法,社会团体是指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社会团体包括行业协会商会、科技类社会团体、公益慈善类社会团体和社区服务类社会团体。行业协会属于经济类社会团体,是以行业为特征的企业联盟。行业协会应当依法登记,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行业协会的组织机构包括会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

(1)新型行业协会应发挥以下作用:①凝聚作用。行业协会应当把行业内的企业团结在一起,这种凝聚作用不是依靠行政的方式,而是依靠民主的方式,依靠协会自身的影响力和号召力。②引领作用。行业协会负有组织和带头的作用,行业协会的组织作用是通过章程和活动来体现的;行业协会的带头作用是通过维护国家法律、法规,贯彻国家政策,立足行业长远发展,加强行业自律来体现的。③公平作用。企业的情况各不相同,行业协会应当站在整个行业的立场上,为所有企业的共同利益服务。④桥梁、纽带作用。行业协会应当为企业搭建与社会广泛联系的平台,这种桥梁、纽带作用是通过联系、交流、沟通等活动体现出来的。

(2)行业协会应与政府建立新型关系:①做好政府的参谋。行业协会要改进工作方式,深入开展行业调查研究,积极向政府部门反映会员企业的诉求,向国家提出行业发展和立法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②做好政府的助手。行业协会要准确把握国家的经济技术政策,参与制订行业发展规划,引导行业健康发展,承接政府转移的工作事项。③协助政府开展市场监督。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完成脱钩后,依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明确部机关司局与部管社团业务对应关系的通知》(建办人[2016]12号),协助建筑市场监管司,开展行业自律,完善市场监督管理。

3. 协会面临的挑战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已经走过了三十五年的历程,现已发展成为一个行业跨度大、专业范围广、传统与朝阳行业并存的大协会。不少行业都是从无到有,从弱小走向强大,从几家企业发展到上千家企业,从技术不规范到健全标准体系。在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协会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相关协会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与企业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新的形势下,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应当继续保持优良传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迎接新的挑战。

当前,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所属各行业都面临着经济形势严峻、产能过剩、企业经营困难的局面。摆在协会面前的艰巨任务是——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结构调整,贯彻国家供给侧改革方略。这不是简单喊喊口号就能实现的,也不是随大流就能完成的。它取决于我们能否成为真正合格的新型行业协会。

应当看到,我们刚刚从行政体制脱胎出来,距离新型行业协会还有较大距离,比如我们协会存在着各委员会之间协作性不强、协会整体性影响不足、条块分割明显等问题。一些同志习惯于自己熟悉的领域,按照固有的方式开展工作,缺乏创新精神和大局意识。新的协会工作,首先是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立足自身的变革和提升,实现协会的转型升级,加强领导,统一谋划,抓好共性工作。

二、努力推动行业协会的转型升级

新形势下,协会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工作能力,了解、掌握国内外经济发展趋势,结合协会自身特点,创造性地为会员服务,努力架起政府和会员之间的桥梁,解决会员单位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反映会员单位合理的呼声,从而贡献协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力量。

1. 加强行业自律建设

民政部在《关于推进行业协会商会诚信自律建设工作的意见》中,对行业协会的诚信自律建设工作提出了几点意见:①建立健全会员企业信用档案;②积极开展会员企业信用评价;③加强会员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和应用;④健全行业自律规约;⑤制定行业职业道德准则;⑥规范行业发展秩序。

根据国家对行业自律建设的总体要求,当前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应当把健全行业自律规约当做协会的共性工作来抓。行业自律规约是行业的纲,认同这个规约的企业就应该参与行业企业的登记。在此基础上,由协会建立起企业信用档案,企业的信用信息在协会的公众平台上向社会发布,依靠社会的力量实施市场监督。通过市场监督,促使行业中的公平、公正、诚信得到弘扬,迫使垄断、欺诈、伪劣现象无处藏身。

近年来,市场一直在倒逼企业拥有信用、提高信用。随着国家对信用建设日益重视,市场对企业诚信要求越来越高,不少行业已经从各个角度,各种方式制定了行业信用标准,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对提高企业竞争力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协会对行业信用体系建设非常重视,已经对行业诚信自律建设进行了整体布局。2010年,协会开始调研、制定门窗行业的资格认定办法,并于2015年正式发布实施。从近一年的资格登记实践看,他对发挥行业协会自律,提高建筑门窗企业的信用意识和信用管理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市场信用环境发展向好。今天,大家汇聚在这里,就是要总结一年行业企业资格登记工作的经验,交流各地在开展资格登记中好的做法,推动资格登记工作深入、健康地展开。

建立起行业信用管理体系,加强行业自律、规范行业行为,提高行业整体素质,是协会在经济新常态下的工作内容之一。资格等级工作是信用体系的重要方面,是协会开展信用体系建设的抓手,是行业引导的基础工作。首先,全国各级协会一定要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共同努力,把这项工作做好、做实。这次会议另外一个目的就是请大家出谋划策,让全行业动起来。资格登记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大家协同步调,才能让这项工作均衡发展。

2. 坚持市场化方向

行业协会是企业的联盟,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行业协会必须坚持市场化方向,通过健全体制机制,创造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

我国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所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的现代市场体系;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施行统一的市场监管;完善市场价格机制场;清除市场壁垒,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保护消费者权益。

行业协会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要在完善我国现代市场体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行业协会应当努力创造健康的市场环境,要在建立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上下功夫,要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市场规则,要积极引导企业诚信、自律,要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

3. 切实为企业服务

行业协会是行业内企业的社会团体组织,代表着本行业企业的共同利益,因此必须切实为企业服务。行业协会应当去掉过去的“行政色彩”,从重点为政府服务,转到重点为企业服务上来。行业协会应当把企业的转型升级、行业的转型升级作为自身的转型升级。

目前,我国经济增速趋缓,部分产业产能过剩,企业经营陷于困难时期。中央分析了经济发展形势,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提出了“三去一降一补”的工作方针。行业协会应当按照中央的精神,深入企业进行调查研究,掌握行业的实际情况,抓住供给侧四大要素中的“创新”这一要素,努力帮助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让企业尽快形成核心竞争力,实现转型升级,让社会淘汰掉劣质产品,让社会资源向产品品质好的企业集中。行业协会应当提升技术交流会、交易会、展览会的科技水平;应当有针对性地提升行业技术人才的培训水平;应当集聚行业优秀的技术力量帮助企业;应当加强新技术、新产品的鉴定及推广工作。

篇4:如何推动干部交流工作

了解文化差异,创造文化交流的氛围

中国企业与组织首先要充分认知中国的文化精神和内涵。例如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普遍和谐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特点,知天、知人、知己之道,集中体现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又如中国文化关注天人关系,不主张片面征服自然,主张天人合一、和谐,人要遵循自然法则,达到天地万物人我一体的境界;中国文化十分重视人与人的和睦相处,提倡“仁”、“义”的精神,推己及人、求同存异、与人为善,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

不仅要深刻地了解自己的文化,也要了解西方和东方的风土人情、文化魅力。在跨国文化交流中,中国企业应具有世界眼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60多个,人口40多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同在,宗教信仰繁多,人与人之间由于利益不同、观念不同、信仰不同,难免会发生冲突和矛盾。中国人应该了解和掌握中外的重大历史事件、中外名胜古迹、哲学宗教、音乐绘画、社交礼仪等,这样才能成为促进“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之桥梁,学习先进文化之先行者,推介中国文化之志愿者。

30多年来,我国企业与欧美国家交往较多,融合度高,管理文化比较也更充分。将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作为世界两大文化阵营虽然过于简单,但从实践和管理的角度看,分析中西管理文化的差异有助于在“一带一路”经济共建中给我们提供一个参照系。

但是,文化差异在“一带一路”范围内更加复杂,即便在中华文明圈内,中国与新加坡、日本、韩国也不尽相同。每一个国家都有它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司法等各方面的内涵,其中文化的差异是关键因素之一。要进行跨国文化交流,首先就要对国外文化进行详细的研究。开展跨国文化交流的实证研究和企业跨国并购后的文化研究,可以总结出一些值得国际化企业与组织借鉴的经验和教训,为提高管理水平创造条件。

当今世界,2/3以上并购后的企业未能实现所期望的商业价值,2/3以上的并购企业失败源于并购后整合过程的文化冲突,并购后两家企业最难整合的是企业文化的整合。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有条件进行跨国投资的大公司已经开始重视对自身的企业文化建设,但对国外文化的研究却相对缺乏。

以人文精神焕发创新活力

加快与沿线国家文化沟通

“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五个方面是对“一带一路”的要求,我国企业积极推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各个通道的建设,其中的“民心相通”更是责无旁贷。

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比较,人文精神是特色之一,而较少宗教、民族色彩。“一带一路”建设的基础是以人文精神加强加快与合作国之间的深入沟通与相互了解。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为:人的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学识修养、人际交往、情感态度以及人生观和价值观。长期以来,受市场经济大潮影响,中国社会普遍存在重功利、轻价值、重理性、轻人性的世俗态度,这是导致一些人缺乏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高尚的道德情操,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根本原因。

从微观层面,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点工作之一是提高企业与组织成员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以包容、平等的姿态与世界各国企业员工和民众进行文化交流。同时,跨文化国际合作和交往中,企业与组织应对外来文化具有批判意识、鉴别能力,以及解读各种文化差异性的观念、符号和象征的能力,才能正确地借鉴和吸收西方的文化精髓,并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袭。这就要求企业与组织成员具有较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立的人文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文化正在发生质变: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引进文化到推动文化走出去,从弱势走向强势,从世界文化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心。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民族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历史上,中华文化几度领先于世界,如今又迎来文化复兴的巨大机遇,企业与组织在此洪流中责无旁贷。

找准“保持自我”与“适应他人”

之间的平衡点

管理人员在国外的文化环境中既要注意“适应他人”,也要“保持自我”,关键是找准二者之间的平衡点。“适应他人”是真正理解、尊重东道国的文化;“保持自我”是坚信本国优秀文化的特色魅力与影响力,并把它变为自己的竞争力。因此,我国企业跨国经营过程中要把中西方文化的精华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和谐的多元企业文化。

跨国文化管理的关键是人的管理,对人有效管理的关键在于人力资源体系的开发利用。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需要充分考虑文化因素,有意识地培养跨文化的经理人,同时要实行开放的用人体系,尽量依靠当地人和意见领袖,借助他们的优势发展企业与组织的事业。

跨文化培训是解决文化差异、做好跨国文化管理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我们在这些方面和国外有不小的差距。可以通过跨国文化研究并进行跨国文化培训,开发我们的人力资源,提高管理人才跨文化能力。成功的国际业务人员要具备相关性格特征、知识结构和语言能力等素质。如何评估国际人才并据此派出海外工作人员是跨国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企业一开始就选拔合适的人才从事国际业务,将大大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开发的成功率,大幅度减少国际人才培训经费和节省时间与精力投入。

充分利用经贸与文化交流平台

加强企业间的沟通与合作

跨国文化沟通是国际化企业与组织生存的重要前提,解决跨国文化问题的有效方式便是加强相互间的沟通与交流,有效实施跨国文化沟通的途径之一是充分利用政府主导或引导举办的各种文化交流平台,积极参与,促进相互了解。

目前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够利用的文化交流平台主要有:中国与沿线国家如伊朗、埃及等国互办的“文化年”“2015中国巴基斯坦友好交流年”等;经贸与文化贸易展会平台有“西洽会-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新疆丝绸之路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之丝绸之路文化创意产品交易会”“广东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等。

篇5:农村干部如何与老百姓交流

——“进村入户访企”活动调研报告

刚刚进入乡镇系统工作不到半年,觉得自己需要加强的地方还有很多,对于一个刚刚离开校园的人来说,对社会的认知我才刚刚入学,而且工作在基层一线,很多困难对于我来说都是一个挑战,我喜欢这样的挑战,能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累并快乐着。

随着淳安县开展“进村入户访农家”活动,姜家镇也响应号召开展了“进村入户访企”活动,在跑了一个星期的农户后,我似乎又懂得了很多,“很多”一词我不知道该怎么去解释。在与老百姓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时候一个政策的实施很难有成效,或者实施起来效果比较慢,不是老百姓不支持,不理解,而是他们没有很好的理解政策,没有理解政策的缘由,甚至有些时候很容易被他们误解,所以我觉得如何与老百姓沟通交流是一个摆在所有乡镇干部面前的重要课题。下面就谈谈个人的一些认识。

如何服务好百姓并得到他们的真心拥护,我觉得应当做好三个角色。

一是当好群众“倒苦水的缸”。中医理论中有一句,痛则不通。在开展“进村入户访企”过程中,确实听到部分老百姓对当下党的工作颇有微词,有的人甚至还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宣泄着自己心中的“愤懑”。但是,我们不要忘了,人民内部之间的矛盾多是因为缺乏沟通,或者了解不够深入造成的。要真正了解群众,就要首先做到主动走近群众。作为一名乡镇干部,此时就应当自觉地臵身于村级干部和广大群众之中,把自己当做一般群众,把自己当做群众的倾述对象,让他们“发怨气、倒苦水”,聆听他们的苦衷。只有了解他们的想法,与农民当知心朋友,才能切实为他们解决难事、办好实事。开展“进村入户访企”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干部了解广大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走访群众时如果没有沉下心、俯下身,就只会是一场走马观花的“秀”。要真心诚意摸实情,不定期到村入户,与群众亲切交流,了解社情民意;同时通过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听民声、察民情、解民难,共同谋划农村发展、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思路,才能架起干群“连心桥”,密切干群关系。

二是当好“篱笆上的桩”,踏踏实实为群众办实事。身为乡镇干部,身上可以没有泥巴,但与农业、农民的“泥巴情”不可淡化。农民并不要求乡镇干部样样都懂,但是,作为新时期的农村干部,理应加强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为农民兄弟解疑释惑,千方百计为他们干点什么,做好为民服务的实心人,从小事做起,把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三是当好“碾顽石的夯”。在与农民群众打交道的过程中,他们常常会将碰到的难题反映给乡镇干部。首要要善于倾听,从群众刺耳的话语中找出反映的每一件事,心平气和地帮助他们出主意、想办法,组织力量突破难关。用贴民心、解民困的举动,赢得群众口碑。其次要及时告知办理结果。对群众反映符合政策、属政府权限内办理的一般性问题,要给予现场解决;对涉及问题复杂、需要区级相关部门协助解决的问题,要限时办结,并及时向群众反馈。第三,最重要的是要处事公道。群众最反感干部处事不公正,断歪歪理。乡镇干部在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时一定要公平公正,否则,将失信于民。

篇6:如何推动干部交流工作

-xx街社区党总支 开展谈心谈话,深入的关心、帮助和考察干部,关键是让干部敞开心扉“说亮话”。为保证谈心活动取得实效,谈心活动前,要认真做好谈话准备,选择适当的谈心内容,讲究谈心方式,引导社区党员干部说真话、讲实话,提出平时不愿提、不便提的意见。社区一把手与副职领导之间必谈、副职领导成员之间必谈、副职领导与社区工作人员之间必谈、同一党支部的党员必谈的活动,让党员群众讲真话、吐真言,相了解,多沟通,进一步激发了党员在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的自觉性,使党员更进一步认识到自己是一名党员,思考自己在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的表现是否符合党员的要求。

通过谈心谈话,理顺干部的思想情绪,做到认识统一,步调一致。对埋头苦干、不事张扬的干部,要给予表扬激励,对在矛盾复杂岗位工作的干部,给予鼓劲支持;对思想有包袱、工作不顺心的干部,要进行关心疏导;对干部存有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及时给予提醒。对干部提出的意见建议,要详细了解为什么提、具体怎么办,怎样落实,并详实地做好记录,能现场答复的现场给予答复,不能现场答复的说明原因,并积极配合帮助解决,真正把谈心谈话活动落到实处。通过谈心谈话活动,使党员干部达到互相提醒、沟通思

篇7:如何推动干部交流工作

推动全市公安工作实现跨越发展

——市公安局召开全市公安工作会议

3月4日,市公安局在上饶宾馆4号楼3楼会议室召开了全市公安工作会议,认真学习了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按照全国、全省政法工作会议和全国公安厅局长、全省公安局长会议要求,总结了07年的工作,并分析把握当前的形势,研究部署了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全市公安工作。

会议由局党委副书记余宏德主持,市委常委、公安局长涂远征,市局领导谭春生、谢明、殷俊新、童建明、郭海洋、徐道美、吴刚、张红、刘献国、周造敏、朱孝权、郑军,武警支队长徐建华、政委邓保良,消防支队长欧阳漾、政委胡俊松出席了会议,各县市公安局长、政委、办公室主任,市局机关各处室、支队副科级以上干部,信州、上饶县公安机关党委班子成员、派出所长共计21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涂局长代表市局党委作了题为《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上饶公安工作的跨越式发展》的工作报告,在会议结束时作了会议总结。广丰、德兴、婺源分别就社区警务战略、公用经费保障和上海市公安局闵行分局“一帮一”结对交流作了经验介绍和典型发言。

在工作报告中,涂局长指出,2007年以来,全市各级公安机关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公安厅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市委提出“切实提升群众安全感、和谐感、信任感”的总体要求,坚持“政治建警、科技

强警、文化育警、和谐立警”和“机关围着基层转、基层围着百姓转”及 “看得见、找得着、负起责任”的工作思路,以端正求转变,以创新求发展,以团结求合力,以实干求实效,力抓三级公安班子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能力建设,力建学习型、法治型、服务型、纪律型的公安队伍,为构建平安上饶,维护全市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全市公安工作在“学习先进经验,创新工作思路的水平;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打击和防范违法犯罪的水平,公安行政管理水平,全市公安“三基”工程建设水平及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水平”等六个方面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市公安局成为全省设区市公安局中唯一荣获省委、省政府表彰的“全省文明单位”,政风行风评议中,被评为全省“人民满意的行政执法单位”,位居全省公安机关第二,在全市排名第四,比上年度又上升了一位。同时被评为全省公安机关绩效先进单位。

在工作报告中,涂局长部署了2008年的全市公安工作。他要求2008年全市公安机关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和谐因素”的目标,按照全市第二次党代会、全省公安局长会议的要求和部署,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以实现平安奥运为中心,以确保公安“三基”工程建设全面达标为重点,着力构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公安队伍,全面提升公共安全服务水平,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上饶崛起的新跨越创造更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要做好五个立足于:立足社会和谐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全面拓宽发展新时期公安工作的视野,当好科学发展观的忠实践行者;立足执法为民、亲民爱民的宗旨,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当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有力促进者;立足确保社会大局持续稳定,积极构建严密的打、防、控机制,当好“平安奥运”的积极保障者;立足固本强基的方针,深入推进“三基”工程建设,当好三年目标如期实现的最后冲刺者;立足正规化目标,扎实推进队伍建设,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

涂局长要求全市公安机关要不断增强大局、机遇、忧患、创新“四个意识”;要着力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安全、公平正义、公共服务、实现合理诉求的新期待;做到全力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更加有效地消除不和谐、不稳定因素;始终保持严打的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推进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治安防范水平。在“三基”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始终以“硬件”、“软件”为支撑,进一步提升基层基础建设质量和水平,始终以信息化应用为核心,进一步推进科技强警战略的实施;始终以办实事为抓手,进一步推进公安“三基”工程建设向纵深发展,要突出地抓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实施,实现公安工作的长远发展。在队伍建设中,要高举旗帜,始终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坚持文化育警,为公安工作的发展催生强大动力;要坚持从优待警,努力凝聚警心;要加强班子建设,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的龙头作用。

在总结讲话中,涂局长指出:通过此次公安工作会议,全体参会人员认清了形势,统一了思想,明确了思路,坚定了信心,要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确保各项公安工作的整体推进;要着力抓好灾后保稳定、保安全、保民生的工作,奥运会安全保卫工作、“三基”工程建设等三项重点工作,推动公安工作迈上新台阶;要全力以

赴做好当前全国“两会”期间的安全保卫工作,确保08年公安工作实现良好的开端。

篇8:如何推动干部交流工作

人防宣传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进人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在全民国防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加强人民防空宣传教育工作,是全面加强国防教育的需要。

长期的和平环境,使部分人国防观念淡薄、人民防空意识模糊。通过加强人民防空宣传教育,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人民防空建设的重要性,增强全民国防观念、人民防空意识,树立居安思危思想,培养全民的爱国主义观念。

(二)加强人民防空宣传教育工作,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需要。

在全社会开展人防宣传教育工作,是人防部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关系到人防建设长远发展的大事,对于加深社会各界对人防依法行政工作的理解和认识,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促进人防建设工作有序开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加强人民防空宣传教育工作,是做好平时防灾救灾,战时防空袭斗争的需要。

人民防空是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是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利国利民的社会公益事业。人民防空对防范和减轻空袭危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减少灾害和战争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最基础的工作在与防患于未然,而前提是做好宣传教育培训工作,使每个人都能掌握和运用基本的防灾救灾逃生本领。

(四)适应新形势下人民防空建设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战争特点的变化,人防工作向着两防一体化转变,对人民防空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人民防空的职能和任务的要求,加快人防事业的发展,是摆在我们人防部门的现实问题。

二、提高认识,努力创新积极推进人民防空宣传教育

人防宣传教育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的部门多,必须由领导牵头,人防部门协调指导,相关部门推进,基层单位认真实施,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原则,不断将工作推向深入。

1.突出对各级领导干部宣传教育,争取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人防宣传教育是人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开展人防宣传工作,首先要向领导宣传摆在首要位置,将《人民防空法》和国防教育纳入干部培训计划,让人防工作在领导的脑海中占有一席之地,增强对人防工作的感性认识。将人防重要会议精神和重要工作部署及时向领导请示汇报,邀请领导参加人防工作会议和人防重大活动,让领导感受到人防建设方面的信息和成就,认识到人防工作战时防空、平时防灾的重要性,争取领导对人防工作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从而强化重视人防、支持人防、建设人防的意识。

2.健全手段机制,推动人防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各级人防部门要坚持把人防宣传教育工作作为人防建设的基础和保障工作来抓,各级人防部门均确定专人负责宣传工作。人防部门负责研究、布置和落实年度宣传教育工作任务,负责编印人民防空教材和培训资料,负责向各学校、社区、企业提供人民防空教材和宣传教育资料。要组织年度人民防空教育工作检查、评比和表彰,其中包括通讯报道、宣传活动、人防教育和订阅杂志等内容,以确保人防宣传教育任务的完成。为进一步提高人防宣传报道质量,各级人防部门对通讯报道员用稿情况进行奖励,以调动各级人防部门宣传教育工作的积极性,推动人防工作的开展。

3.强化形式内容,增强宣传效果。宣传教育形式直接关系宣传教育效果。在人防宣传教育工作中注意将媒体宣传和面对面宣传相结合,不断丰富宣传教育形式。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电台这传统的三大主流媒体,抓住新兴媒体,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沟通和协调,达到以新闻报道宣传人防的目的。组织开展面对面的人防宣传教育活动,利用党校教学平台,开设人防课程,在社区建立人防学习场所或人防宣传专栏,在中小学进行人防知识教育。结合每年的防空警报试鸣,广泛深入地开展人防宣传月活动。通过举行人防知识竞赛、演讲等形式使国防观念和人防知识逐步深入人心,防空防灾知识得到广泛传播。司法部门要把人防宣传教育工作纳入依法治理范畴,将人民防空法律法规教育规划纳入全民普法“五五”规划,协助人防办组织大规模的人民防空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做好人民防空法律法规的普及工作。

三、切实加强对人防宣传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

人防宣传教育工作是关系经济稳定和社会发展的一件大事,各级各部门要将此项工作纳入到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统筹安排,确保此项工作的扎实开展。

1.要形成工作合力。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人民防空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并纳入国防教育体系,统一部署,统筹安排,认真研究新时期开展人民防空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充分调动各行各业的积极性,形成人防部门牵头,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的良好局面。

篇9:如何推动干部交流工作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互动交流

【中图分类号】 G62.2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1-0-01

一、培养自信,激发学生数学互动交流的兴趣

1.及时评价,让学生乐于交流

自尊与自信是孩子发展的力量源泉.师生之间民主、愉悦、激励的氛围,以及生生之间合作、融洽与平等的关系是讨论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交流过程中,学生都积极参与教学,有亲历成功和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既可以看到自己的长处,又可以发现自己的潜力,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便会增强,从而会更加努力、更有信心地投入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師要不断地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给予价值取向的指导,使学生从老师的信任和赞赏的评价中看到自己的潜力,产生学习的自信,从而敢于大胆地表达自己在学习中的思考、发现、疑问,充分地激发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兴趣.

2.允许出错,让学生敢于交流

“让每一个站起来发言的学生都能够体面地坐下来”应作为课堂教学原则来恪守.课堂应是允许学生出错的场所.当学生发生错误时,教师不要急于评判、急于给一个标准答案.教师要做的是给学生“二次成功”的机会,给弱势群体充分思维的时间,要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多给学生一些类似于“你能够举手发言已经迈出成功的第一步了”“你再深入地想一想,一定会找到答案”的鼓励性语言,让每一个孩子在我们的课堂上都能找到自信,从而产生“要交流”的兴趣,“敢交流”的自信,达到“会交流”的效果.

二、创造机会,让学生有数学交流的途径

1.教师主动设问,让学生有交流的机会

语言是人和人交往,以及个体进行抽象思维的重要工具,学生思维的发展是和语言的发展密切联系的.我们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创设一定的机会,让学生多动口,训练学生数学语言的条理性和准确性.日积月累、不懈地训练,就能培养学生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如:教师应经常问学生,用的是什么图形的教具,讲了什么内容,怎样进行回答,等等.

2.学生主动质疑,让大家有思考交流的素材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问才能思,辩才能明.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多动口,在疑难处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样”,无疑能使学生拓展解题思路.如果我们能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多动口,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就一定会有所提高.

3.结合实践,交流操作探究的发现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教师在数学课上应针对学生抽象水平较低的现象,重视实践操作,通过直观演示和教具的操作,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先让学生剪出任意大小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一个,再量量各个三角形的度数,算算三角形内角的和是多少度?通过量、算,初步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个性质.此时,学生特别想知道是不是各种形状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教师就要把握这一最佳时机,让学生剪下角拼一拼,看能否拼成一个平角,通过剪、拼,学生进一步印证结论.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把结论讲给同学听,讲给教师听,只要讲得清楚,大家听得明白,就应给予肯定.借助学具练口语,有利于交流的进行和知识的提升,日积月累,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数学交流的习惯.

三、注重指导,让学生学会数学交流的方法

1.交流发现要完整

清晰有序、头头是道地说话,不但能给听者留下较深的印象,而且能使说者的逻辑思维得到发展.所以教师要让学生懂得思考问题要有根有据,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尽量做到简单明确,便于表达.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所以对小学生来说,他们学的数学知识都呈现于生活之中.由于社会信息的快速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方法呈多样化,因此,不少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做得干净漂亮,但若让他们把自己的思路说一说,却往往不能完整、流利地表达.针对这一现象,就应从训练学生的口语基础入手,从培养数学交流能力入手,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地指导他们对每一个知识点都能完整地表达出来.

2.交流发现要准确

在训练学生有头有尾地说话,能完整、连贯地把话说清楚的同时,我们还要指导学生说准确.例如,“把1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几?”有的学生可能脱口而出“2”,答案虽然对,但语言不准确.如果养成好的说话习惯,就能完整地回答出:“把1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2”.只有多练习,学生才能真正做到想说、会说、能说、说好,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才会变得更有逻辑性.

3.适时追问,提高交流的有效性

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根据教学的目标与交流的实际,教师适时地加以追问或补问,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交流的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交流的有效性.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敏感地抓住有关信息进行追问或补问,问题由易到难、层层推进,激活学生的思维,针对某一具体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与研究,发展学生深层次思维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的宽度和深度就能得到不断提高.

总之,交流互动是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共同提高.有效的互动交流,能够使每名学生在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上都有所收获,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也能得到提高,这样能够不断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华婧.小学数学课堂师生言语互动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15.

上一篇:中学班主任工作总结 (九年级下册)下一篇:儿科病例讨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