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2024-05-03

如何推动农村经济发展(通用8篇)

篇1:如何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关于如何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考

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新时期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要内容,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当前所极为关注、推进的一项重大农村经济工作。在乡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乡镇党委、政府如何做好引导工作和发挥应有作用,结合金石镇实际,笔者谈几点看法。

一、金石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状况与成效

金石镇是一个传统型的农业乡镇,全镇人口36700人、劳力19000多人,耕地13251亩。同我市众多的农业型乡镇一样,农业产业结

构多年都是以粮食生产为主,农业经营效益低,农民收入增加慢。长株潭一体化以来,为适应农产品市场变化的新形势,在上级的引

导、支持下,金石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以设施农业为主攻,着力推进发展方式转变,打造长株潭的“茶篮子、花园子”。近年来,我镇立足实际,坚持以盘活土地资源、加快结构调整为主线,确立了改造传统农业(水稻、牲猪)、壮大新兴产业(油荣、玉米、蔬菜、畜禽饲养)、发展特色产业(金银花、晒黄烟等)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新思路,倾全镇之力,催生和壮大具有市场优势和发展

前景的农业支柱

产业、产品/使全镇的农业产业结构形成了新的局面,产生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全镇水稻面积31000亩,建立了石坝、文星、益民三村连片

1000亩水稻高产示范片。油荣种植面积9500亩,建立了月形油茶300

亩连片示范区,蔬茱面积4000亩,玉米种植面积1000亩,新开发金银花种植800亩、晒黄烟500亩。苗木800亩,有石坝生态科技园规模特色农产品基础不断壮大,其主要品种有玉兰、桂花、罗汉松等·生猪出栏14.5万头,禽20000羽,全镇新增规模养殖火户14户,小型养殖户60户,农户养殖产

业进一步发展壮大。2010年完成农业总产值3.15亿元。

二、农业结构调整对金石镇经济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农业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份,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是释放结构能量,促进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和提高农村经济运行质量的重要保证。

(一)调整农业结构是金石镇发展经济的需要。

金石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镇,农村经济发展状况一直决定着我镇经济发展的全局。据调查,2010年我镇农村经济总收入3.15亿元,井中农业收入占68%以上。我镇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取决于农业结

构的改变。

(二)农业结构调整是实现农民增收奔小康的关键。

通过几年的农业结构调整,镇党委、政府积极引进油茶、金银

花、晒黄烟等经济作物,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三)农业结构调整是21世纪农村经济的内在要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实现、长韶娄高速公路的修建等,金石镇的区位优势日益凸显,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发生了较好的变化,因而对农业结构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机遇和挑战并存。

三、主要做法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基层党组织是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是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是推进“三农”工作的核心。因此,镇党委、政府坚持把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心,坚持开展好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

争优“红五星”工程等活动,同时,全面推广“四议两公开”,组织进行村党支部负责人届中考察,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高干部威性,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工作。

(二)筛选与论证产业发展点。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首先要针对产业生成与发展的资源、市场、技术、政策等条件进行分析与把握,在此基础上选择重点催生与发展的产业、产品,并对有可能形成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项

0进行科学论证和重点选择。镇党委、政府,把寻求和发现产业项目作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主要是,依

据镇情特点、产品市场前景、农民的生产实践、上级的有关产业政

策导向、外地的发展经验、有无技术上的先进性等。

(三)科学规划、宣传发动。

对确立的产业项目,镇党委、政府对产业发展的区域、规模、阶段及实施方式、方法进行整体设计与统一规划。为调动广大农户参与产业经营的积极性,镇党委、政府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动员,如召开多层次会议,组织村干部、农户代表到外地考察,印发宣传资料等,使农户对项目的意义、前景、收益都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进而激发出参与热情,使之逐步成为产业经营上的主体。

(四)组织协调,为产业实施提供条件。

农户是产业经营的主体,因而在具体的实施中,镇党委、政府组织协调有关农业、水利、银信、科技、水利等有关部门及人员为农户的生产经营提供必要的条件,开展好服务工作,切实解决农户在产业发展中的难题与困难。为解决农户资金短缺问题,一方面在项目论证,制定规划时就让镇信用社参加,以增加其对产业上的信心;一方面由村、组组织协助信用社做好信贷

工作。同时,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还与有关的经

销组织联系,为产品的销售疏通渠道。为解决技术问题、由镇党委、政府出面聘请专家顾问和技术人员,让其对全镇农业生产进行技术指导。

(五)出台有关政策,支持产业发展。

为发育、壮大所确立的农业产业,镇党委、政府适时出台一些支持性政策。如对积极参加支柱产业经营的农户,特别是对专业大户,在协调资金等方面优先对待;对经营成效较佳的村和农户给以精神和物质上奖励;鼓励支持

村干部带头兴办示范片,并对其作为政绩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等,使全镇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尽可能多地得到政策上的保障。

四、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民思想观念还未完全转变。

几年来的结构调整虽然对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保证市场供给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从目前看,农业结构长期积累的矛盾并未从根本解决。一方面,由于农民文化程度较低,绝大多数农民对农业产业化、农业结

构调整的认识比较模糊,调整结构的积极性不高,影响了产业结构

调整的进程。

另一方面,受传统社会方式、风俗习惯、思想观念、文化心理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许多农民难以接受政府产业结构

调整的信息,小农意识使他们窃于探索、不敢冒风险。同时,文化

程度较高、有一技之长、信息灵敏、择业观念强、敢于尝试风险的农民大多选择外出务工,而留在农村务农的主力军基本上是老年人和妇女,受传统生产观念影响,这些人产业结构调整意识淡薄,导致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还未从根本上转变,农业结构与市消费、农民增收的要求还很不适应。

(二)农产品品种单一,质景不高。

从目前来看,我镇生产的农产品品种单一,产业逐步趋于雷同,经济作物的种植仅停留在油茶、油茶、金银花等几类上,无法适应消费多样化的需求。

(三)农业生产分散,缺乏规模。

农业生产主体仍然是多个分散经营的农户,势单力薄,缺乏规模,不能有效地进入市场,农产品销售不畅,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明显,难以发挥现代农业规模效益,农业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

(四)加工流通路径未建立。

全镇仅有油茶加工、销售公司一家,农产品生后环节开发经营不够,缺乏加工环节,经济效益难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偏低,农民收入依然微薄。

(五)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尽管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在逐年增加,但不少农业生产仍存在“靠天吃饭”的问题,抗御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当前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普遍陈旧老化,保障农业生产的能力有所减弱;二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难以有效发挥其基础性作用;三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筹

规划与科学管理。

五、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风险承载能力

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突出重点,切实解决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的建设,大力推广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大棚、节水灌溉等生产设施,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二)发展壮大农民合作组织

提高抗风险能力农民合作组织是联接农户、企业和市场的纽带,对于提高农户和企业的联姻,建立科学、规范、合理的利益机制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农业结构调研发挥着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要培育规模经营大户,引导和鼓励广大农户尤其是规模大户组建各类协会,加强引导和管理,推动产业规模集中经营,产品加工、贮藏、运销等系列化服务,充分带动分散经营的农户融人市场,化解市场风险,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农民

收入。

(三)扶龙头企业,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要围绕提高重点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坚持效益优先的原则,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发展“一条龙”型经济,探索公司+协会+农户的运行机制,让更多的农产品经过加工后提高经济价值,进入流通领域。按照“孵化培育一批,择优扶持一批,扶强做大一批”的原则,充分利用好上级出台的相关扶持政策,重点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产品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带动作用大的大型龙头企业。从我镇实际情况出发,主要是培育和发展优质粮、肉猪、油茶、金银花、蔬菜、苗木等产

业链上的龙头企业。通过龙头带动,发展订单农业,带动农户产业

结构调整。同时,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兴办各种农产品加工企业,帮助企业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技术规范化水平。

(四)推进规模化经营步伐,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步伐。

推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把土地集中连片经营作为推进农业规模化生产的前提和基础,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制度,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农民采取入股、出租、联营等形式流转土地的使用权。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继续调整

优化种养结构,打造特色经济品牌,向一村一业、一村一品方向发展。同时,要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企业,尽快把油茶、肉猪加工业培育成我镇农业主导产业。

(五)加快新型农民培训

提升农业科学化水平。不断探索现代农村成人职业教育工作的新途径,建立农民教育长效机制,以职业学校、培训机构等为平台建立农民教育培训网络,大力开展科技培训工作,在培训内容上突出进行种植、设施农业等农业科技培训和各种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对农业结构调整的认识,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篇2:如何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中国信息报 2008-10-24 09:23:54 凡个人署名文章,均不代表国家统计局观点,作者文责自负。转载或引用时务请遵守本网“版权声明”。

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日前刚刚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简称《决定》)指出,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要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加大对农村金融政策支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综合运用财税杠杆和货币政策工具,定向实行税收减免和费用补贴,引导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决定》由十七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其中明确提出将农村金融列为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可见中央对农村金融问题的重视。

农村金融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

1993年以来,我国农业信贷规模占全国信贷规模之比在3.1%和5.3%之间,这期间,农业增加值占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1993年为19.7%,2007年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达到11.7%,同时,农村非农产业对国民经济中还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因此,农业和农村信贷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极不对称。

农业贷款和乡镇企业贷款不足,严重地影响了农村地区的发展。资本不足将导致经济体的发展陷入“贫穷陷阱”,不仅使贫困恶性循环,而且将使农业的产业态势逐渐弱化。更严重的是,农业和乡镇企业作为消化农村劳动力以及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产业和部门,一旦失去发展的源泉,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难度将大大加大。

另一方面,“贫血”的农村经济还在继续向城市“输血”。长期以来,金融资源不断从贫困地区流向发达地区,从农村流向城市,从农业流向非农产业,导致农村金融空洞化。金融资源的匮乏必然影响贫困地区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影响农业先进技术的引进以及影响农村发展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产增收的难度明显加大。

一面是农村地区金融资源的匮乏,同时却是农村地区金融资源的大规模转移。这其中暴露出我国农村金融体制的滞后性和不合理性。农村金融问题长期存在,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

农村金融的挑战和风险

其实,管理层很早就开始关注农村金融问题,近些年来,国家一再出台相关措施强调金融机构要支持“三农”。2003年6月,国务院出台《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拉开新一轮农信社改革序幕;2005年5月,央行明确4省进

行“农村小额信贷组织”试点,成立7家小额信贷试点公司;2006年12月底,邮政储蓄银行挂牌,主要定位于服务农村金融;2007年10月,村镇银行等试点工作扩大到全国31个省(区、市);2008年5月,央行、银监会发布《关于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有关政策的通知》,明确四类农村金融机构相关政策。

尽管近年来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已大幅改善,但农村金融是我国金融体系中的薄弱环节,仍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央行上月19日发布的《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中做出如上表述。截至2007年末,全国有2868个乡(镇)没有任何金融机构,约占全国乡镇总数的7%。目前农村金融机构定位仍不很明确,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的问题仍较为突出。此外,虽然近年来农村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有所下降,相对仍然较高。

同时,包括工、农、中、建等国有四大银行不断从县以下撤离,农业融资规模的增长缓慢,成为一道多年未化解的难题。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农村金融机构空白和覆盖率低,使农民无法享受普惠制金融服务”。

多年来,农村金融问题一直被视做中国金融改革中最“难啃的骨头”。农村资金回流城市、农民贷款难、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效率低下、信用环境不好、资产质量差以及抵押担保物不足等,一直是令业界和决策层感到棘手的问题,主要是由于以下几点原因:

我国农业生产有成本高、收益低,自然风险大的特点;加入WTO后,弱小分散的小农户面临国际市场的冲击,增大了市场风险。为“三农”服务的农村金融成本高、风险大而收益低,系统性风险严重。由于风险和收益不匹配,造成农村信贷资金大量外流。

现有农村金融机构在评估贷款安全的时候仍然强调抵押担保的作用而不是借款人的偿还能力。农户贷款缺乏有效的抵押品,土地集体所有使得农户缺乏有效的抵押品,农户的有效金融需求难以满足。

农村金融的性质决定了在地广人稀的农村提供零售金融产品与服务成本巨大。这就要求农村金融的提供者,坚持不懈地开发符合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同时不遗余力地压低运营成本。而封闭的农村金融市场,又因为金融供给不足而导致金融服务与产品定价过高,金融服务方式单一。

发展农村金融要从制度着手

针对我国农村金融机构责任和分工不清晰;农业银行和信用社改革出现离农倾向、涉农服务能力减弱;农村民间金融缺乏规范,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育迟缓;创新农村信贷担保抵押方式进展缓慢,满足农民贷款需求与化解金融组织风险的矛盾依然突出等问题和形成原因,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宋洪远提出,当前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的任务应包括:

首先,加快推进正规金融机构改革。一是抓紧实施中国农业银行整体股份制改革,通过国家扶持、自身重组将其改造为按市场规则运行的商业银行。农行要充分发挥贴近农村的传统优势着力提高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中小企业、农户等提供金融服务的能力。二是强化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性功能,除继续履行粮棉油收购资金供应和管理职能、代理财政性支农资金的拨付外,要在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等方面发挥支持作用。三是深化信用社改革,完善内部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顾虑信用社之间的竞争与合作。

其次,积极培育民间的信贷组织。鼓励在县域内设立多种所有制金融机构。对“只贷不存”的小额信贷组织,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管制;对已经进入市场的小额信贷组织,帮助督促其建立可持续的资金补充机制。允许和引导农民发展资金互助组织。

再次,创新农村信贷担保抵押方式。在继续鼓励农户资源互助担保的同时,建立专门的担保基金,催生一批专业性的农村信用担保机构,从事农业担保服务;鼓励引导商业担保机构开展农村担保业务,探索实行动产抵押、仓单质押、权益质押等担保形式;完善信用评级制度,建立农户信用记录;发展农户联户担保,降低信用风险。

篇3:如何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1 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面临的挑战

在统筹城乡与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 我国农村金融出现了需求主体的变化, 需求内容和需求规模的变化。与此同时, 由于农业与商业目标相悖, 缺乏健全的农村信用体系, 农村金融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 农村地区资金外流严重

目前, 通过中国农业银行, 农信社, 邮储等商业性金融组织提供数据, 每年从农村地区流出的资金大于从城市流入的资金, 导致了农村地区经济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满足, 各类金融机构对农业和农村的贷款比占总贷款比率较低。另一方面, 农户在金融机构中的存款大于贷款, 近两年, 人行一直下调存款利率。使得存贷差逐渐增大。此外, 还有部分资金通过购买债卷等途径, 农村地区的资金流失比较严重。

1.2 农村金融机构体系不健全

企业是逐利的, 这也是企业的最终目的。根据查阅资料, 农村金融机构的数量正在逐渐减少, 尤其在乡镇。以农行为代表的大型商业银行, 由于利润的较低, 慢慢的减少一些不盈利的乡镇网点, 降低自身运营成本。

1.3 金融产品创新不足, 盈利水平不高

农村现有的金融机构主要以经营传统的商业保险产品和信贷产品为主, 而对于小额贷款和农业保险这样的农民需求量较大的产品则缺乏创新, 导致农村金融产品过于单一, 盈利能力不足, 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薄弱, 除农户小额信用贷款, 小额存单质押贷款和少量的联保贷款外, 其余就是担保质押贷款, 而农村地区担保抵押物质稀缺。农民住房, 信贷, 消费, 看病, 就学等消费性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

1.4 金融基础设施不完善

在广大农村地区, 金融运行的硬件设施较为落后, 支付体系不健全, 金融设备配备不足。电子支付等硬件、软件设施落后。

2 农村金融创新发展的措施

2.1 强化金融机构为农民服务, 为农村服务的意识

农村地区资金外流严重, 作为立足于服务农村的金融机构而言, 需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 加强金融机构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在思想和行动上都应响应贯彻党中央的农村战略方针, 重视农民的增收工作, 重视农村的经济发展与金融市场的对接。

2.2 完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 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效率

按照农村金融需求多层次, 多元化的特点, 应完善和改革现有经济体制, 加快构建多元化, 多层次和多重所有制并存的农村金融体系, 个人有如下建议:

(1) 国家在政策和相关法律方面, 支持农村金融机构的网点设置, 尤其是四大行对于农村地区的入驻, 这有利于农村金融的发展和健全金融平台。

(2) 中国农业银行是一家“立足三农, 服务城乡”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 国家出台相关政策, 继续健全涉农贷款, 积极支持乡镇企业, 做好与农信社的交叉定位。

(3) 农村信用合作社, 要加快改革, 积极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进一步加大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改革, 加快产权改革。按“农户入股, 由入股社员管理, 为入股农民服务”的要求, 体现农信社的特征。国家进一步加大对农信社的政策支持。

(4) 对于农村地区普及率较高的邮储银行而言, 应加大开发农村贷款种类, 适当增加贷款金额和延长贷款期限。

2.3 金融机构应完善金融产品, 规范农村金融秩序

顺应农村经济发展规律, 结合“三农”需求, 推出更多, 具有创新的金融产品。

2.4 完善金融设施建设

各金融机构应在主观意识上, 认清城市与农村地区的差异。城市金融发展迅速, 而农村地区相对滞后。但农村地区金融市场潜力巨大, 所以在金融机构的建设方面, 应给予正确认识。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日趋完善, 形成了与农村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农村金融体系。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城乡差距逐渐拉大, 农民收入低等问题不断的突现出来, 使得农村金融在健全的过程中暴露出一系列问题。本文从阶段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出发, 分析目前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提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以推动诚信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

篇4:农村信用社如何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农村经济;推动;发展

一、农村信用社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农村信用社是为促进农村发展而设立的金融机构,因此农信社的经营活动要以帮助农民提高生活水平、支持农业发展为宗旨,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信用社对农村经济的推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农村信用社有助于农民扩大农业生产规模,为农民自主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农信社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民,农民从农信社贷款不仅手续简单,而且贷款门槛低,需要贷款的农民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拿到贷款,为农民提供了方便。第二,农村信用社通过贷款给农民,优化了资金结构。农村信用社的资金主要用于贷款,通过收取利息盈利,以往农信社的资金没有借贷出去,造成资金的利用率不高。农信社把资金贷给农民,既充分利用了资金,又为农民提供了帮助,促进了农业发展,进而带动了农村的经济。第三,农民利用贷款对农村各项设施进行改善,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环境基础。比如,农村的灌溉设施对农田的意义重大,交通设施对农村与外界的交流有重要作用,这些设施的完善需要贷款支持。修缮各项设施既方便了农民的日常生活,又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环境。第四,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较低。民间借贷的缺点是利率高,贷款人难以背负高利息,而且容易发生借贷纠纷,不利于农村的和谐建设。从信用社贷款利率低,而且手续简便,这也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农村信用社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策略

1.深化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改进农村金融服务

信用社要对产权制度进行改革优化,明确产权归属。为贯彻“三农”政策,有必要对信用社的产权制度进行改革,以进一步体现信用社的支农本色。同时通过改革,划分产权归属,加强信用社的管理和监督,提高业务水平,能更好地为农民服务。另外,明晰产权可以对信用社的经营起到激励作用,改进企业管理模式,有利于对风险的预防和规避。信用社在产权制度改革中,要顾全大局,坚持逐渐过渡、稳中求进、因地制宜。我国的现实情况是各农村地区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自然环境、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也不相同,导致各地区信用社的效益也有高低之分,因此在改革产权制度时要考虑各地的不同情况。每个信用社要根据各自的自身条件、当地的经济水平、企业管理理念采取不同的产权关系,对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可以把信用社改革为股份制企业;对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不宜采用股份制,可以把信用社改革为更适合当地经济的股份合作制企业;对经济发展适中的地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产权制度。

2.农村信用社需要创新业务品种,多层次服务“三农”

农村信用社的宗旨是服务农民,支持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其业务范围主要是为农民提供贷款、理财等服务,可以说信用社是农村经济的主要推动力。一要坚持信用社扶持农村的宗旨,通过加大基层网点的覆盖率,提供多品种的服务,提升服务质量,吸引农民通过信用社融资、贷款,为需要贷款的农民提供贷款,为需要存款的农民创收,加快农村资本的流通,以达到帮助农民,为信用社增加效益,发展农村经济的目的。信用社是农民自己的银行,只有逐步完善信用社的金融服务才能使农民和信用社双方都得到发展。二要提高信用社的信用度,使农民真正从信用社得到实惠。构建良好的信用度是金融机构发展的关键,县乡级政府要明确信用社的具体负责人,并鼓励村干部发挥宣传、带头作用,为信用社信用度的构建工作打好群众基础。信用社只有提高信用度才能吸引更多的农民,切实起到扶农助农的作用。三要在信贷业务中建立客户经理制度,信贷业务是信用社的主要业务,需要一批专业的金融人才来管理,同时客户经理也可以为农民解答疑问,提供咨询服务,为农民推荐更优惠的服务品种,并给农民介绍国家最新的贷款政策和各种信息。客户经理不仅能推销信用社的信贷业务,又能为农民选择最实惠的服务。

3.坚持以农为本,提升农业产业化升级

新时期农村建设的新要求是发展生产力,改善农民生活,实施民主管理,信用社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发挥如下作用:一要为农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比如农产品品种的升级、收割设施的购置等,提高农民、政府和信用社的收益。二要支持农村开拓休闲产业,利用农村独特的环境优势和原生态生活方式,赋予农村的各项资源以商业价值。比如“农家乐”产业可以让人体验乡村生活,农村观光产业可以让人体验种植的乐趣,这些产业发展都需要信用社的支持。三要大力支持农村养殖业的发展,养殖业从生产到加工再到销售,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大规模的养殖业不仅能给农民创收,还能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推动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四要支持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疏通道路交通,完善灌溉设施,改进电路设施,从而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

三、结论

可见,农村信用社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是不可缺少的,不仅可以为农民解决资金困难,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而且可以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繁荣,优化当地的产业结构。信用社只有通过完善产权制度,提供多种类的业务,促进农村产业的多样化,才能更好地提升农村经济。

参考文献:

[1]赵志星.农村信用社如何助推县域经济发展[J].中国-东盟博览,2013(09):125-126

篇5:如何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一、立足拓市场、活流通,靠市场牵动产业化升级。所说拓市场、活流通,就是要在切实加强载体建设、培育市场体系、增强辐射功能的基础上,积极拓展畜产品消费市场,全面搞活畜禽产品流通。一要加强载体建设,培育市场。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多方兴建、滚动发展、逐步完善的原则,加快畜禽及其产品的专业市场建设,尽快形成连结产销、功能完善、内外通达、成龙配套的市场体系。要在现有15个牲畜交易市场和18个村级交易大集的基础上,把通达等四个镇建成集工商管理、检疫、加工、运输、托管于一体,省内外知名的畜禽产品交易集散地。二是采取现代营销手段,抢占市场。就是要适应市场经济生产社会化,流通专业化的需要,立足搞活本地市场,积极抢占外埠市场。既要面向国有流通企业,又要面向个体批发或代理商,既要培育中介组织、经纪人和贩运队伍,又要积极推行总经销,既要巩固区内,进军全国,又要努力打入国际市场,不断延伸经营触角,重点要在哈市、大庆、辽宁、上海等地建立起稳固的经营网点,实行多方位销售。从而搞活畜产品流通。三是塑造高品位产品,开拓市场。要在深入研究市场,科学预测市场的基础上,不断研制开发新产品,并通过塑造品牌,扩大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靠高品位的产品开拓新的销售市场,从而牢牢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四是发展专业协会,打进市场。要把分散的生产者组织起来,建立专业协会和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养殖户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有效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真正把农民引向市场。

二、突出兴龙头、促增值,靠龙头拉动产业化升级。我们要尽快扭转加工滞后的现状,千方百计上项目,多措并举兴龙头,提高加工层次,拉长增值链条。一是加大投入建龙头。坚持农民自筹与财政投入相结合,社会融资与贷款倾斜相结合,自力更生与联合引进相结合,全方位拓展资金渠道和投入来源,把资金重点向建设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集中。特别是要抓住国家政策调整、大上畜牧业的良好机遇,积极向上争取产项争得国家支持,力争在二三年内新上一至两个产值超千万元的大型龙头企业。二是扩大引联上龙头。要把招商引资、引进联合作为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设的重要手段,利用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与外埠大公司、大财团、个体大户的联姻,上一批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回报率高的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要继续加强与山东客商的合作,要扩大大鹅孵化场的规模,使孵化能力由原来30万只提高到80万只。特别是要抓住国家实施奶业振兴计划的有利契机,积极与外埠大型乳品企业和奶业集团进行协商洽谈,力争促成合作,从而实现我县奶业的振兴。三是强化改造壮龙头。要坚持“改中搞活,改中搞强,改中搞优”的原则,加大技改资金投入,更新设备,改进生产工艺,完善技术装备,搞好技术创新,提高资金利用率,投产达产率,投入产出率和产品优质率。明年,全县要上畜产品加工改造项目2个,大鹅屠宰加工生产线的加工规模由100万只扩大为200万只,县冷库冷藏容量由300吨扩大到450吨,同时引进保鲜技术,实现由单一冷藏到冷藏、保鲜并举的技术飞跃。四是主动挂靠借龙头。龙头企业是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当前我县龙头企业发展滞后的情况下,我们主动出击、寻找大企业、大集团进行挂靠,甘当他们的生产基地,第一车间,实现借力兴业。因此,我们要积极与大庆金锣等知名企业进行全作,力争把我县建成金锣的生猪生产基地。

三、注重建基地、扩规模,靠基地推动产业化升级。为了迅速壮大畜牧业基地建设规模,提高基地建设质量,打牢基地建设基础,增强基地支撑能力,我们要遵循统一规划、区域布局、专业生产、集约经营的原则,加快由小群体、小规模向大群体、大规模的飞跃。在基地建设上,要走好四条路子。一是走规模推进的路子。全民普养增规模。就是要全民发动,实行村村养、屯屯养、户户养,消灭空槽户,靠一家一户的小规模形成全县的大群体。打牢基础上规模。就是要充分利用现有区、街、场设施,狠抓牲畜入栏,通过优先包给机动地,优先提供贷款和优先防疫灭病等政策鼓励,使区、街、场的入栏率均达到85%以上。大户带动促规模。就是通过领导包扶大户,政策扶持大户,~宣传大户,培养发育一批养殖大户,从而形成群体优势、集中优势和规模优势。~年,各类养殖大户要达到1000户以上,养殖专业户群体发展到10000户以上。二是走特种养殖的路子。我们要在突出发展牛、羊、鹅的同时,把特种养殖作为突破措施来抓,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形成“气候”。要建好特种养殖区,大力发展獭兔、莱茵鹅、肉狗、绒山羊、蓝狐等优良畜禽品种,提高产品品位和市场竞争力。三是走集约化经营的路子。要不断增加养殖科技含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质量和产出效益。重点搞好品种改良、秸秆饲料利用和舍饲育肥技术,广泛应用“三贮、三化”技术,品种改良面要达到85%以上,秸秆利用率达到70%以上,舍饲育肥率达到80%以上,提高相对效益和比较效益。四是走生态型畜牧业的路子。要大力推广人工种草,浅翻轻耙,封区育草,星星草补播等有效措施,遏制“三化”发生。同时,要缩小放牧区,扩大采草区,加大退耕还草力度,发展生态型畜牧业,促进草源资源的合理利用。

四、着眼强机制、促落实,靠机制保障产业化升级。在战略地位上,要把畜牧业由从属产业上

篇6: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经验材料

实现5567元,同比增长12%,实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目标。连续四年被评为农业生产先进镇。我镇的主要做法是:

一、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根本,全力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镇作为全县农业大镇,我们从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入手,认真组织实施了水利化、农机化工程,大幅度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我镇充分利用龙头桥灌区配套工程开工建设的有利契机,以抗旱除涝为重点,全力加强了全镇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2008年完成了前进至东进段4. 7公里 高标准的堤、涵、桥主要骨干水利工程,总投资近千万元。同时,在农业开发办的帮扶下,又投资700余万元,完善了前进灌区配套工程,修筑了标准化硬质沙石田间路 7公里,新植农防林带两条 14公里。通过落实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全镇已组建农机合作社2个,扶持发展农机大户130户,大中型农机具保有量达1500台套,田间综合机械化率达93%。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综合效益,我镇认真开展了秋季农业三项重点工作,2008年,全镇共完成整地任务12.3万亩,其中,深松整地7万亩,完成水利工程土方25万立方米,新建水稻育秧大棚4.5万平方米,建立了高标准蔬菜基地2个,农业阳光保险面积达13.3万亩。通过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粮食亩产由2007年的 278公斤,提高到2008年的 350公斤,大幅提升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二、以加大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力度为重点,强力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进程

农业的发展方向是现代化。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进程,我们着重加大了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根据全镇南部烤烟、北部大豆、中部水稻的种植格局,在镇南部永红村建立了千亩烤烟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在镇中部兴旺村、庆东村建立了千亩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基地,在北部新城村和卫东村建立了大豆高产创建示范基地。为把基地培育成亮点,充分发挥其典型带动作用,镇党委确定了一名副科级领导专门抓示范基地建设,同时,每个示范基地都组建了农民专业协会,负责日常生产管理,使每个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在生产上都做到了统一整地、统一品种、统一栽培技术、统一田间管理,并建立了统一的生产档案,使基地生产逐步达到了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一年来,我镇新城村大豆高产创建示范基地和兴旺村的水稻高产示范基地多次代表县里迎接国家、省、市、领导检查,并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肯定,特别是2008年秋,在县农委的大力扶持下,兴旺村新建的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育秧面积 4万平方米,水稻高台集中育秧大棚基地迎接全市农业秋季三项重点工作拉练检查,并受到市领导的一致认可,较好的推动了全镇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

三、以开展农村三项重点工作为突破,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近年来,我镇作为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镇,严格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展了新农村建设工作,农村经济社会得到全面发展。2008年,按照县委、县政府重点推进 “农村三项重点工程”的部署,我镇将“农村三项重点工程”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克服了重重困难,加强领导,强化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果。修建通村白色路面9条,总里程达52. 8公里,是全县第一个实现了村村通白色路面的工作乡镇;改造农村泥草房780栋,试点村庆东村改造泥草房71栋,预计两年时间实现全村无泥草房工作目标。新建村级活动室5个,率先实现了全镇所有行政村都有综合活动室的目标。特别是在泥草房改造工作中,我们确定了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实施试点村典型引路作用,促进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为了调动广大农户改造泥草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镇在不折不扣的落实上级扶持政策的同时,积极为资金短缺的农户协调贷款80余万元,帮助赊借红砖、水泥、彩钢等建筑物资累计金额近百万元,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户的改造热情,超额完成了泥草房改造任务。2008年10月,全市泥草房改造工作现场会在**召开,泥草房改造经验得到推广。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庆东村有两户孤儿也想改造泥草房,但资金缺口较大,得知这一情况后,我们立即召开会议决定采取镇、村两级各出一部分资金,又积极协调县直有关部门出一部分,最终使这两户在2008年10月末搬进了新房。截止2008年末,全镇通村公路硬化率、农村住房砖瓦化率、自来水入村率、有线电视通村率和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均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计划指标。新农村建设三年试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我镇连续三年排在全县之首。

篇7:如何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韩勇强调,驻村的乡镇干部要面对面地向农村党员和群众宣讲党的农村政策和方针,督促村级组织落实好各级党委的工作部署,帮助村党支部做好村里的各项工作,协调有关部门帮助解决村里的实际困难。乡镇干部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村里,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村里工作,三分之一的时间处理乡镇机关的业务工作。要明确乡镇干部驻村工作的职责、要求和目标,并在所驻村向群众进行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要加强对乡镇干部驻村工作的考核,把群众拥护不拥护、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乡镇干部驻村工作成效的主要依据,切实通过乡镇干部驻村包村,转变基层干部的作风。

开展驻村工作是创新农村工作机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一种积极探索。

2005年3月16日,宁德市委副书记张立先在宁德市农村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发表如何加强农村社会服务联动网建设讲话时指出:“要大力推广寿宁县„干部驻村‟经验,变干部包村指导为干部驻村服务,把驻村干部作为乡镇联动中心特派员,明确驻村服务职责和驻村天数,充实一线服务力量。”3月15日至17日,宁德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李过渡到寿宁县调研联动网建设工作时,对寿宁县全面推行干部驻村入户、整合资源加强三级联动、创新乡村干部管理监督机制等方面的工作所取得的成效予以充分肯定。并对进一步深化联动网建设提出乡镇党委要让干部有事干,同时要真干、实干,有责任心,真正做到“驻村入户”,切实为群众提供所需服务。

寿宁县出台《干部驻村服务工作职责和管理办法》,涉及到驻村干部的选派、培训、管理、监督、考评、奖惩等。各乡镇党委选派1名以上干部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每月驻村10天以上,食宿自理,发放便民服务卡,做好驻村服务日记,并按要求开展即时服务和代理、代办服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难题;驻村干部要认真做好《驻村服务工作日记》,每月向乡镇党委、政府、联动中心以书面形式写出驻村服务工作月报和情况反馈,乡镇党委、政府和联动中心能解决的要立即解决,乡镇无法解决的再向县联动中心及县委、县政府有关领导报告,整合力量,联手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

8月上旬,寿宁县结合实际制定了8个省市下派干部驻点村开展三级联动服务的实施方案,并根据各村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联动服务。8月11日、19日,县委调研员连德仁带领农办、农业局、计生局、计划局等14个单位相关人员分别深入平溪乡的燕窠村、木场村以及托溪乡的大史村、渺洋村开展联动服务活动,为群众解决了一些具体的困难和问题,深受群众好评。并将继续组织人员到其它4个省、市下派干部驻点村开展联动服务。

8月份,寿宁县大韩村为解决驻村服务具体工作,成立驻村服务工作站,干部在里面上班、接待群众,并制定有关制度,安排时间表,早上7:00-9:00广播服务,播送当日24小时天气情况,按农时指导农事,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播放群众喜闻乐见的音乐等。晚上7:00-9:00开放工作站图书报刊,让群众借阅,播放些电教片、科教片让群众观看。村里还投资1000元添置琴、棋等,让几个懂民乐的村民弹弹唱唱,活跃气氛,丰富文化生活。真正让驻村干部以村为家,把村委建成村民之家。

9月初,寿宁武曲镇开展乡镇干部驻村 “做什么,怎么做”大讨论。武曲镇党委结合贯彻县委“关于创新农村工作机制深化农村社会服务联动网建设的意见”,开展了乡镇干部如何在驻村服务“三农”工作中体现先进性专题大讨论,使机关党员干部明确了干部驻村应该做什么,明晰了应该怎么做。主要内容一是宣传政策,释疑解惑。二是掌握社情民急,开展便民服务。三是化解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四是强化班子,培养造就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领头羊”。五是搭建平台,把村委建成村民之家。

9月16日 中共寿宁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根据宁德市、寿宁县有关领导意见,决定开展以“难忘驻村岁月”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寿委组通[2005]24号),这次征文活动11月初组织评审。

9月1日古田县卓洋乡在古田县率先推行干部驻村办公制度,把主要的人员、力量直接投放到农村一线。该乡规定,乡直机关除党政主要领导和党政办、后勤工作人员留守上班,保证机关工作正常运转其他干部在每周二至周五分别进驻他乡16个行政村,开展一线办公,每个行政村分别进驻1名乡党政班子成员和2名驻村工作人员,还安排了14人的机动力量,根据基层工作需要进村服务。同时,该乡抽调了29名乡直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定期轮流驻村开展便民服务,形成驻村领导、驻村工作人员、机动驻村干部和流动驻村服务队为主体的基层联动服务队伍。

9月16日,在古田县召开的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分析评议阶段暨建立驻村联动服务点工作动员大会上,县委书记林鸿就如何把驻村联动服务工作作为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抓好抓实抓出成效,通过驻村联动服务点工作把第二批先进性引向深入作了重要讲话。会后,各乡镇(街道)都迅速落实县委工作部署,确定驻村人员,安排驻村工作。目前,古田县下派100个联动服务重点村的驻村干部已全部到岗开展工作。

9月19日,古田县平湖镇党委召开联动网工作例会,专题研究选派驻村联动服务特派员工作,并最终确定20名同志驻村。镇党委还将组织下派干部进行集中培训,积极做好驻村的选点、布局以及记录簿、联系卡的规范等各项前期工作。

10月13、14日,古田县委组织部和县联动中心抽调人员组成检查组,分别深入14个乡镇(街道)100个村检查联动服务点工作开展情况。检查组人员对各联动服务点办公场所、驻村工作制度、驻村人员的工作成效以及群众的满意度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并根据各村实际情况作了具体指导。9月27日,霞浦县组团到寿宁学习干部驻村经验。霞浦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钟明龙组织带领各乡镇(街道)党委书记和县联动中心负责人到寿宁考察干部驻村工作情况,先后参观了寿宁县武曲镇大韩和大安乡大熟两个干部驻点村以及大裕精密铸造、星耀气体、福建三祥有限公司等五家企业,听取了寿宁县委书记郑向忠关于寿宁经济发展和驻村工作开展情况介绍。每到一处,霞浦组团人员都详细了解驻村工作情况,听取关于企业如何发展壮大及今后的发展思路等情况介绍。在考察中,霞浦县工作人员看到了驻村工作亮点,学到了工作经验,认真思考借鉴寿宁县办的好经验和好做法,以充实完善霞浦县“一线工作机制”,提高服务“三农”水平,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10月,霞浦县长春镇在深化农村社会服务联动网的基础上,延伸联动服务触角,设立驻村“三农”服务中心,实现乡镇工作重心下移。该镇在27个行政村中,共设立6个驻村“三农”服务中心,即长春镇驻洪江、传胪、高罗、武岐、大京、吕峡“三农”服务中心。设立驻村“三农”服务中心旨在通过由镇向农村一线转移驻村干部的形式,推进机关工作重心下移,实现干部在一线服务、情况在一线掌握、决策在一线执行、问题在一线解决,建立“群众办事不出村,问题解决在村里”的农村工作机制。

9月9日,中共柘荣县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发出《关于实施乡镇干部“驻村联点帮民富”工作意见的通知》,在乡镇干部中开展“驻村联点帮民富”活动,要求乡镇干部每人必须联系一个行政村,每月必须驻村10天,深入群众中调查研究,掌握所驻村的村情村况,有针对性地为群众提供服务,其中以服务产业大户、种植基地、特殊户为重点,促进农村产业壮大、农民增收。柘荣县委9月20日以来,组织效能办、纪检委、组织部干部深入富溪等乡镇明查暗访干部驻村工作。每次要暗访哪些行政村不事先确定,由出发时抽签决定,直接驱车前往督查,事后向所在乡镇主要领导反馈督查结果,以保证驻村干部能按时到位。

10月24日,柘荣县开始对全县9个乡镇的干部驻村情况进行调查。内容涉及:所驻村基本村情、村两委和党员队伍情况、村财和农民经济收入情况、村计生工作情况、村困难户情况、社会事业情

况共6个部分。

柘荣县委还要求驻村干部将联系村里的产业大户、种植基地、特殊户的情况造册上报,由县委组织部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对干部服务大户的作法、进度、成效进行跟踪,不让“驻村联点帮民富”工作流于形式。

宁德市通过干部驻村创新乡镇工作机制,完善干部驻村联点服务工作,基层干部以扶植农村的产业大户、种植基地为便民服务着力点,让大户先发展起来,成为农民致富的榜样、农村发展的带头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同时也转变乡镇干部的服务职能,解决了乡镇“人往哪里去、劲往哪里使、成效哪里出”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真正达到干部服务、群众受益的目的。

各县(市、区)委组织部:

近年来,我市各乡镇实行驻村干部双向选择,建立目标责任制等制度,尤其通过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驻村干部的工作作风有了明显转变,责任心有了较大的增强。但制度仍不够完善,如一些乡镇驻村干部的工作任务、职责不清,没有向所驻村的村民公开;选择驻村干部的权力没有交给村民,驻村干部的工作情况没有请村民参与评议。它导致部分驻村干部进农家面不广,工作不深入,帮助村里解决问题不够的现象,农民群众对此还有不少意见。

今冬明春乡镇换届后,驻村干部相应要进行重新调整,各地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驻村干部责任制,巩固好乡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成果,用有效的制度确保乡镇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对此,我们提如下要求:

一、以村为单位确定驻村干部的任务和奖惩措施。乡镇党委要根据各村完成工作的难易程度、村规模大小,制定出各驻村干部的工作任务、目标和相应的奖惩措施,在乡镇政务公开栏公开。

二、对驻村干部工作情况进行一次评议。为了进一步了解驻村干部的工作,打好重新调整驻村干部的基础,乡镇党委要组织各村的两委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对原驻村干部的工作进行一次评议、并提出对新的驻村干部的选择建议。评议、选择结果要如实反馈给驻村干部本人。

三、研究确定驻村干部方案。每个干部根据自己的能力、特长,对照各驻村干部的目标任务、奖惩措施,选择1—2个村。乡镇党委根据双向选择的意见(乡镇干部的选择村和村干部群众的评议、选择乡干部的意见),研究确定干部驻村方案。

四、制定驻村工作责任制。驻村干部确定之后,由乡镇党委与驻村干部签订驻村工作责任制,同时将驻村干部的工作职责、任务及联系电话等在各驻村干部所驻村的村务公开栏公示(或打印成书面材料分发到每个农户家中)。

五、实行待岗制。对双向选择中落聘和不服从安排的干部作待岗处理,待岗期一年,待岗期间基本工资扣20%。

对待岗期间的表现要进行严格考核,如连续两年待岗,作下岗分流处理。

六、建立规范的述职、评议制度。对驻村干部工作情况进行评议,是转变干部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密切干群关系的重要举措。评议活动每年一次,一般在年底进行,参评人员由村两委干部、村党员和村民代表组成;评议的内容主要是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工作作风、工作态度,以及对驻村干部去留提出建议等;评议的方式可由驻村干部先述职,再进行书面的测评,评议的结果要运用好,该奖励的奖励,该处罚的处罚,要作为干部的交流、使用的重要依据。

篇8:如何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发展农村文化首先要认识到什么是文化, 目前人们对于文化的认识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和生活实践, 而广义上的文化主要是人们在从事自然生活和各项活动中创造出的各种社会成果以及财富。而我们目前大多对文化的理解是精神财富的创造。其中农村文化是指在我国农村地区进行的各项生产生活活动中, 所进行的关于知识、信仰、艺术以及各种人们共同接受的一切能力和习惯。我国的农村地区是我国人们分布较多的地区, 在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和沉淀后也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体系。而农村文化的形成不仅是一种时间的沉淀, 也是人们的兴趣爱好所在, 因此农村文化也需要加以高度的重视。

发展农村文化也要对农村文化的特点有足够的认识, 目前, 我国的农村地区也在逐渐的向城市靠拢, 其中文化的融合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而农村自身也有着独特的文化特色, 发展好农村文化, 对于提高农民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文化素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 农村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虽然我国农村地区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 但是农村文化的发展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农村文化被很多人认为是落后的文化, 人们开始逐渐的接受了新的文化理念而抛弃了传统的农村文化, 这样也就直接影响了我国农村文化的发展建设, 其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内容:

2.1 对农村文化的发展没有足够的重视

农村文化建设中缺少足够的基础设施, 并且当地的政府对于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也不够, 很多农村地区不仅没有图书馆、文化馆等娱乐活动场所, 在资金的投入建设上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我国政府每年在农村文化建设上所投入的比例相对较少, 而在其他文化方面的建设上投入的比例相对较多, 这样也使农村文化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制约。

2.2 农村文化发展方向不明确

农村文化的发展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思路, 但是农民对于农村文化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方向, 认为农村文化也影响了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 这样就使很多农民们崇尚学习城市中的文化, 而忽视了对于农村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这也是农村文化发展中存在的严重问题。

2.3 文化活动形式单一

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 农村中有才能有知识的青年农民纷纷涌入城市, 造成了农村人才流失, 留守的大多为老人、妇女和儿童, 整体科学文化素质较低, 对文化的接受能力, 以及创新能力不足。加之村干部对文化建设的宣传力度不够, 农村文化建设缺乏专业人才队伍和科学知识引导, 文化活动缺乏统一组织、管理, 无法调动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也是长期制约农村文化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2.4 一些腐朽、落后的糟粕文化在农村依旧占据一定市场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个别偏远乡村存在着普及率底下等种种不足, 诸如烧香、算命、看风水等封建旧思想的残余依旧大行其道。长此以往, 不仅不利于农民良好文化氛围的养成, 也更是阻碍了先进文化的发展, 不利于农村形成积极向上的乡村文化。

3 农村文化发展对策与建议

3.1 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发展农村文化, 农民是关键。农民的知识化、现代化是农村发展的前提条件, 提高广大农民的综合素质, 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长远之策和治本之策。大力加强对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教育, 用先进的思想引导和教育农民, 使之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转变农民思想观念。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以人为本, 按照不同需求实行定向培训, 进一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为农村文化发展增添活力。

3.2 明确农村文化发展方向

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 掌握住农村文化的发展方向至关重要, 农村文化要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 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和农业生产、生活实际、风土人情、传统文化相结合。真正可以帮助农民思想进步, 积极参与生产生活, 促进农村和谐繁荣, 使农村优秀文化发扬光大。

3.3 丰富农村文化活动形式

要改变农村文化形式比较单调的问题, 将农民从腐朽文化中解放出来, 必须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文化活动。推广网络信息化建设, 教农民如何使用计算机, 如何在网络中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 分享现代化成果, 跟上时代步伐。加大力度建设农村图书室, 增添农民感兴趣的书籍, 如养殖、农作、增产、科技等, 组织农民定期阅读。

3.4 加大农村文化事业资金投入

农村文化建设, 政府是主导, 资金是基础, 政府的资金投入是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只有资金有保障, 各项建设才能有效开展。政府应把把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作为重要项目安排, 并且把农村文化事业的资金投入列入年度财政预算, 逐步加大文化事业的支出比例, 为农民参与文化活动提供保障。

3.5 完善文化活动基础设施

文化设施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和载体。不断加大政府资金投入, 抓好硬件设施建设, 根据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 加大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力度, 如文化站、图书室、电子阅览室、文化活动中心、体育活动中心等。同时注重老人、妇女和儿童所需的文化活动场所, 为农民参与文化活动构建良好的平台。

3.6 农村文化, 科学发展

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必须用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农村文化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 应落实科学发展观, 不走歪路、邪路、永不僵化、永不停滞。我们党在领导各项事业过程中, 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全局, 发展农村文化当然也不例外。始终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保持一致, 必须坚持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方向,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原则。立足于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上。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积极推动农村文化事业发展, 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缩小城乡差距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对培养具有民主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新型农民, 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农村经济发展都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是一项切实造福民生, 解决三农问题的伟大事业。推动农村文化发展, 促进农村和谐繁荣, 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摘要:农村文化的发展对于我国农村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也是推动我国城乡共同进步的必要条件, 因此推动农村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也的目前乡镇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本文主要介绍了推动农村文化发展的重要性以及相关措施, 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文化,重要性,问题,建议措施

参考文献

[1]张兴平.农村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力量契合[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 (9) :20.

[2]魏峰.农村文化与新农村教育[J].教育导刊, 2006 (8) :10.

上一篇:异分数加减法教案下一篇:感谢阳光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