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烙饼问题

2024-05-24

四年级数学烙饼问题(通用6篇)

篇1:四年级数学烙饼问题

今天聆听了高**老师执教的《烙饼问题》,这是通过简单的优化问题向学生渗透运筹思想,使学生从中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纵观本节课的教学,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准确把握重难点,精心组织教学。

《新标准》中指出: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很容易找到,而且会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的策略,这里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课中,探究烙单数张饼的最佳方法是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究发现烙2张以上的饼所需的最短时间的规律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根据重难点,高老师设计烙“单、双”张数饼分层教学,“重单”突破难点,“带双”灵活运用。每部分教学中又有侧重点。

“单”以烙3张饼作为教学突破口。在探究怎样烙3张饼时,引导学生用“圆片”代替“饼”,进行直观的实际操作,通过边想边摆边说,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体验烙饼的不同方法,在学生汇报、展示完烙3张饼的方法后,引导学生比较思考,从而寻找到烙3张饼的最优化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再次引领全体学生动手实践,用最佳方法烙3张饼,通过此次操作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清晰深刻的表象,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烙3张饼”的最佳方法的认知,有效地突出了重点。在解决本节课的难点时,老师又追加了探索“烙5张饼”,猜、说、辩“烙7张饼”的环节,再借用表格分别呈现出烙多张饼所用的最短时间,通过独立思考,同桌研究,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得出烙饼张数与所用时间的关系以及充分利用烙饼工具的优化思想。

“双”重辨析“烙6张饼”两种分组方案(6=3+3和6=2+2+2)所用时间都是18分钟,哪种方案好呢?在质疑、思辨中,向学生渗透实际解决问题,不能只关注时间一样的结果,还要考虑操作方便。

二、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标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整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这一教学理念。在教学中,高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的需要,灵活、恰到好处的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通过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体系,形成条理化、规律化的知识结构。在活动中,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参与,经历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应用意识得到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除了上述这些,老师的教学素养,教学板书的设计,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等等方面都存在许多优点就不一一赘述了。

总之,无论是突出重点还是突破难点,高老师都注意留给学生充分的探索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理解优化的思想,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可是,教学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高老师在关注学生学习情绪,思维火花碰撞的同时,还是要关注课堂时间的有限性,抓住课堂的生成,少一份被课件的束缚,少一点语言的重复,你的教学效果会更好。

篇2:四年级数学烙饼问题

当我准备课时,我践踏了这两个似乎不是一个问题:n1,是否需要准备标准1,2,3和其他序列号.2的学校蛋糕,是否需要显示教科书三个菜的视觉图的最好的图片。now好像纠结的两个问题是如此愚蠢。当学生在课堂上经常说这个,继续,然后一个,另一个这样的话,不难发现不仅是谈论人,听人也失去了,因为学生真的不能知道哪一个?如果你用一个蛋糕的序列号来区分一个蛋糕的身份,无论学生是否正在听都不清楚省事麻烦。至于是否在三个菜上显示教科书最好的计划直观。我开始这么认为:只要学生可以使用手中的仪器一侧的方式出来的文本比死亡地图上的文本更有价值。事实证明,最完美的方法是结合两者,即学生在三本图片上解释教科书后,不仅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而且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深化和凝聚力。其余的问题也困扰着自己的问题,因为它不仅在这一课,也存在于他们自己每天的教学每课.n1,不明白学生的说话,不管老师和学生交流。在开机 当学生探索四个皮卡的最短时间,学生是第一个烘烤饼的两边,然后拿一个,放一个,然后烘烤首先我不明白为什么学生认为所以,只是围绕着问题Go:还有谁有不同的方式?为了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两种方法。在这个会议结束时,我突然意识到,原来的学生受到三块蛋糕的方法,并立即采取补救措施:两个两个学生不来回改变的方式回到蛋糕?从而使学生能够理解,只要锅每次烤两块蛋糕就可以节省时间。然而,像这样突然了解的频率太低了。如何理解学生的发言,根据他们的想法来控制课堂真的需要一个很好的学习.n2,对于每个学生说话,总是想评价。教学,教师和学生有一个对话,面对学生说每个问题的每个答案,我总是不得不帮助评价。如果真的很清楚,想想吧,可以具体点吗?还有很多。我真的不知道该做什么是好还是坏?不要评价!不利于学生学习,评价它!而且感觉太严重了,当然要采取温和的方法,还要把握这种不好的程度。特别是当学生错了时,我是 评论往往是谁有不同的意见。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们也触动了门,老师问,有一个错误,不要问没有问题。

篇3:四年级数学烙饼问题

小学数学的“解决问题”里常常以对象的“最优”为研究目标, 如求路程最短、运费最省、投入最少、产量最大、利润最多等, 这些问题中贯穿了一种统筹的数学思想——优化。“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可以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它具有两重含义:一是指所研究目标与“最优”有关;二是指解决问题的方法最优化。现在这些思想已经形成了数学中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分支——运筹学。

1. 教师教学中经常存在的问题。

(1) 教师自身知识不足。笔者曾在培训教师过程中做过调查, 发现绝大部分教师以前都没有学过或接触过“最优化”内容。在小班教学中, 部分教师对不同学生所需要达到的学习程度把握不足, 不够清晰, 因此不少教师对这部分都难以把握教学的难易度。

(2) 对教材中“优化思想”的认识和理解不够深入、透彻, 教学环节不清晰。教材要求教师要让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 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 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将这种方案加以概括提升, 从而找出规律。由于部分教师本身的知识不足, 对教材中的“优化”认识和理解不够深入、透彻, 教学环节中就容易出现环节不清、过程拖沓、重难点难以突破等现象。

(3) 教学方法单一, 教师主导为主, 脱离学生主体。一部分教师认为这一内容难度较大, 学生难以探索、发现, 就直接采用教授法, 代替学生思考。事实证明, 在这种教学法中, 学生不能体验和感知“优化”, 因此不能明显感觉到优化方案的优势, 且缺乏必要的探索和感知, 只能单纯地机械记忆知识。

2. 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优化”的教学内容是新课程新增的内容, 要求学生动手自主探索, 在发现不同问题解决策略的基础上, 再进行优化, 从而寻找出更优的方法。“优化”教学内容与小班化的教学环境相结合, 利用小班化环境, 开展现场教学的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探索、小组合作、讨论辨析、同伴分享等过程,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习的需要和兴趣,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兴趣和学习方式的个性知识, 帮助学生进行多元分析, 使之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对所学习的知识有较深、较广的拓展, 从而有助于自身知识的建构。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以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数学广角“烙饼问题”教学为例, 谈谈小班化数学“优化”教学的策略。

二、“烙饼问题”“优化”策略探索

1. 理论分析。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 能主动尝试着用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日常生活中, 学生很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而且会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如何通过体验、感知、对比、发现、筛选等方法, 选出最佳的方法, 这就是“优化”。

新课程要求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针对小班的特点, 优生在本课需要达到的目标是能自主动手操作, 自主发现烙饼中的数学优化原理, 把烙多少张饼转化为烙多少个面来研究, 并分析概括, 最终统筹优化出最优方案, 以感知数学的魅力, 体验成功的喜悦;而对中等偏后的孩子, 只需要学会3张饼的优化烙法, 并能计算所需要的时间, 也能通过动手尝试、迁移, 实现对小数量的类似事件的解决;在动手操作过程中, 能掌握3张饼的具体优化烙法, 并通过教师引导, 发现烙饼的数学原理, 简单体会最优方案, 初步体验合理优化, 提高对数学的兴趣。

2. 教材解析。

“烙饼问题”是新课程新增加的内容, 教材从现实生活中的烙饼现象入手, 提取出了一个新的数学问题, 出示问题情境:“每次只能烙两张饼, 两面都要烙, 每面三分钟, 怎样才能尽快吃上饼?”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 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还可以怎样烙?哪种方法比较合理?”初步体会运筹优化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3. 策略例析。

学校结合班级特点, 立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 创设问题情境, 针对数学广角中的“优化”教学思想专门进行了“扎实课堂”的教学研讨和探索。

笔者在教学“烙饼问题”的过程中, 以“烙饼”为主题, 始终围绕“优化”思想, 以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为主线, 围绕怎样烙饼才能尽快吃上饼, 得出:“张数×2÷每次烙的面数 (次数) ×每次时间”, 继而展开教学, 验证公式, 让学生借助学具操作, 经历探索“烙饼”中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逐步掌握烙饼的最佳方法, 在解决问题中初步体会数学方法的应用价值, 初步体会优化思想。

(1) 优化情境, 问题设计简洁明快。改变以往教学中从小数据开始探索, 发现规律的教学方式, 而另辟蹊径, 从数学思想的高度直接出示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大数量情境。

例如, “张老板就开了家烙饼店, 每次只能烙2张饼, 2面都要烙, 每面烙3分钟, ”“接到了一笔大生意, 要41张饼, ”提问:“最快多少时间烙完?”

让学生尝试用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思考, 写一写, 算一算, 发现生活中的问题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 很容易就能得出答案。同时, 直接独立思考解题的教学方式, 也为小班中的优生创造了发展的平台。此外, 两人小声讨论, 之后再让写出算式的孩子来解释含义, 理解每一步计算的内涵, 让学生相互帮助, 这就为中等及后进生的学习搭建了阶梯。

例如, “3张饼, 每次都满锅, 最少几分钟, 要烙几次?”“哪种省时?省在哪里?”“4张饼, 怎样烙每次都满锅?可以采用怎样的组合来烙?”

抓住不同烙法的关键不同之处, 层层递进, 先是满锅、省时, 再是方便, 有的放矢, 发现不同方法之间的优势和缺点, 从而学会分辨、选择。

(2) 优化烙饼的操作过程。由于“烙饼问题”难度较大, 必要的探索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有效方法, 但如果都操作, 必然会导致教学时间不足。

例如, 在烙饼验证过程中, 采用逐步优化操作环节, 改变写一个算式验证一个的方式, 而是采用先写出1张、2张、3张的算式, 再一起写出多张饼的计算公式, 然后逐一进行验证的方法, 通过1张、2张, 渗透“满锅”思想, 即公式成立的条件是要保证每次都有2张饼在锅里, 如果不是满锅, 即张数×2÷每次烙的面数≠整数, 则需要修正 (次数多一次) ;3张渗透“满锅”和“省时”的思想;而后续的多张饼的烙法, 则脱离动手操作, 让学生回顾前面的基本烙法, 建立数学模型, 思考应采用怎样的组合方式。

对于教学中的难点和全体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 利用小组合作, 同伴互助, 保证全员动手试一试, 有助于基本方法的掌握, 而在基本方法掌握的基础上, 又省略了不必要的繁琐环节, 利用数学建构, 建立基本模型, 优化组合, 帮助学生实现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 烙饼方法多次优化。在烙饼的过程中, 方法虽然是相似的, 都要满锅最省事, 但在都满锅的情况下, 我们还需要从生活实际的方便性来进一步考虑, 此时的优化就更加上升了。

例如, 烙3张饼时:通过学生动手操作, 优化出两种基本的烙法, 并在黑板上演示出两种不同的烙法, 进行对比:2张同时烙和3张交替烙, 哪种方法更能提高效率, 节省时间。

烙法1:烙法2:

让学生观察, 讨论, 时间节省在哪里?发现烙法1两张同时烙后, 第3张饼无法达到满锅, 而烙法2通过拿进拿出交替的方法, 每次都保证2张饼在锅里, 只需要3次就可以烙完, 达到了节省时间的目的。

烙多张饼时, 有意识地将偶数和奇数区分开来, 分层次地进行方法的探索。例如, “4张饼可以采用怎么的组合来烙?”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模型的建构, 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 采用先偶数张, 再奇数张, 发现:双数采用2+…+2组合;单数可采用3+2+…+的组合。

同时, 在探究张数6、9这些特殊的数字时, 进行再次优化, 当学生发现在6张的时候, 既可以2+2+2也可以3+3时, 用问题“老板更喜欢2+2+2的烙法, 为什么?”来激发学生思考, 继而结合小游戏比一比, 发现在同样时间的情况下, 生活中我们往往更加喜欢同时烙的方法, 而较少采用交替的方法, 除了要考虑节省时间, 还要考虑方法的方便性, 引导学生发现在实际生活中两种不同烙法的优缺点, 从而使之学会辨别、挑选。

同样是优化的方法, 在不同的节点有不同的优势, 故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优化, 一步上一个台阶。

三、小班化“优化”教学策略的效果

1. 教师心中有数, 教学游刃有余。

教师在深入分析教材的基础上, 采用数学思想进行指导优化策略, 继而用数学建模进行建构, 使教师对“烙饼问题”如何优化做到了心中有数, 由此, 再结合小班特点, 组织教学活动, 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化教学。

2. 教学结构清晰, 学生轻松收获。

教学板块清晰, 情境反馈发现: (1) 计算公式的提出有利于学生采用理性的数学思维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能将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来思考, 大部分学生都采用计算的方法来解决此类问题, 也就帮助学生找到了可以支撑的方法; (2) 不同烙法的分类、组合形式的提出, 有利于学生在头脑中构建出具体而形象的方法, 帮助学生构建知识, 尤其对于中等及后进生来说, 帮助他们找到了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研讨中, 同时还发现还有很多值得继续探讨和探究的地方: (1) 数学优化策略、优化思想在小班化教学中如何结合小班的特色, 进行有效地渗透, 才能更好地帮助不同学生实现不同水平的后续发展? (2) 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设计以及问题的设计如何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改进, 使之更加精简而又有针对性。

参考文献

[1]孙来勤, 曹兰芹.美国的小班化教学实践、绩效分析及启示[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 2010, (5) 3.

[2]罗巧华.感受数学优化思想的魅力——《数学广角——找次品》[J].小学教学设计, 2009, (11) .

[3]张学杰.小学数学“优化”教学策略——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下“打电话”教学为例[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0, (4) .

[4]刘清秀.数学优化问题分类例析[J].第二课堂, 2009, (4) .

篇4:四年级数学烙饼问题

“烙饼问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的一部分内容。其教学的主要目标是:1.通过对烙饼问题的探究,掌握烙饼问题的最优方案,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培养统筹优化的思想。2.经历探究过程,体会化归、转化等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学会用填表、对比等方法分析问题。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合理安排的重要性。教学重点:探究烙3张饼的最优方案。教学难点:理解烙不同张数饼的最优方案的关键是“让锅里始终都烙2张饼”。如何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上,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认为在教学设计时,应注意这样几个环节。

一、演示示范,使操作更明确

在烙饼问题的教学中,为了能更好地探究其蕴含的数学知识,往往从简单入手,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因此,在教学中,往往从一张饼入手。根据前面给出的条件:锅里同时能烙两张饼;每张饼要烙两面;每面3分钟。这样学生能非常快地说出烙1张饼要6分钟。

师:如果现在要烙2张饼呢,最少要几分钟?

生1:12分钟。

师:怎么烙呢?

生1:先烙一张饼,两面烙好要6分钟。再烙另一张饼,两面烙好也要6分钟。

生2:最少6分钟。

师:怎么烙?

生2:两张同时烙。相当于烙1张饼所需的时间。

师:为什么能同时烙?

生2:因为条件中说了,锅里同时能烙两张饼。

师:是的。能同时烙,为何还要1张张烙呢!

生3:浪费时间。

师:为何说他浪费时间呢?

生4:因为锅里一次能烙两张饼,一张张烙,锅里还有许多地方空出来,这就是浪费锅的空间,也就浪费了时间。(这里教师用两个问题:为什么能同时烙?为何说他浪费时间?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锅里始终有两张饼,才是最省时的。为后面学习多张饼的烙法打下基础。)

师:如果现在烙3张饼,最少用多少时间?是怎么烙的?请大家用准备好的圆片当饼,一边烙,一边把它记录在表格里。

我本以为学生能轻松地填写这张表格,但巡视一圈后,发现了许多问题:1.看不懂表,迟迟不落笔。2.要么一填,锅里有3张饼同时烙了,没有认真思考,把一些条件都忘记了,把饼烤焦了。3.有的学生干脆喊,“老师,我不会填。”这是我事前没有想到的。通过填表,也让我想到:虽然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没有老师的示范,要他们自己来填,学生还是变得手足无措。如果在填表前,有老师的示范,在烙1张饼、2张饼的时候,能把学生说的过程,通过多媒体演示,用表格的形式呈现给我们的学生,明确表格的填法,那么让学生独立填烙3张饼表格的时候,就能避免这种错误,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的示范引领,不仅对低年级的学生适用,同样对四年级的孩子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的示范引领,给孩子们提供了做题的模型,让学生做题时,有“法”可依,有“据”可循。教师的示范引领,避免了学生走弯路,在有限的时间里,加快了课堂节奏,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对比分析,使思路更清晰

在烙饼问题中,重点是探究烙3张饼的最佳方案。当学生听到有人说只要烙9分钟时,大部分学生对他提出了质疑:3张饼都熟了吗?这时,让学生进行操作演示。通过学生的操作演示,降低了难度,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在操作演示之后,让学生把操作的过程记录在表格中,这样更有助于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这时,老师再乘机问一句“用9分钟烙好的同学,饼熟了吗?熟了,他为什么能少用时间呢?”通过对比,通过一个小小的问题,解决了本课教学的难点:锅里始终有2张饼。只有充分利用锅的空间,所用的时间才是最少的。

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通过操作、填表、对比,这一系列的练习,目的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统筹优化的思想,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学生对烙3张饼的方法掌握之后,这时让学生烙4张饼,由于学生受刚才3张饼烙法的刺激,因此,在烙4张饼的时候,出现了这样的烙法:

烙4张饼,这种烙法是对的,而且也是最省时的烙法。那有没有比这更方便的烙法呢?这时,教师出示学生烙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学生自然明白了,烙4张饼,在同样最省时的情况下,哪种方法更优。

对比,也就是比较。它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多运用比较,能帮助教师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能力。多运用比较能使学生在识同辨异的过程中,抽象、概括出它们的本质特征。多运用比较,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学得扎实。

三、板书呈现,使印象更深刻

在多媒体广泛运用的今天,很多教师都忽略了板书的存在及其价值。用一张张的幻灯片来代替板书,在不同的课型里,恰当地运用板书还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在多媒体广泛运用的今天,板书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板书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板书是课堂教学的书面语言,是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的缩影,好的板书不仅能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显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还能凸现教学的重难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烙饼问题一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块板书。(如下图)

烙饼问题

其中,始终贯穿烙饼问题的一个条件是:锅里一次能放两张饼。我把它放在黑板的一角,让学生在烙饼时能牢牢记住有这个条件,即使忘记了,也只要望一望黑板就可以了,不像幻灯片,过了就没有了。有了板书,学生通过分析比较,不难发现:单数张饼与双数张饼的不同烙法。有了板书,学生直观地看到,只要锅里始终有两张饼,那么使用的时间肯定是最少的。多媒体的演示运用,提高了课堂效率,若配上简洁明了的板书,相信更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拓展延伸,使思维更敏捷

烙饼问题只是数学教学中优化思想的其中一个模型。通过本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具体的计算方法,并会根据不同的条件,快速算出所需的最少时间。因此,在教学时,让学生自己通过表格整理出具体的计算方法,印象更深刻。(如下图)

通过对表格的填写,学生得出如下公式:饼数€?€髅看卫拥拿媸?次数,次数€酌看嗡玫氖奔洌焦灿玫淖钌偈奔洹4颖砀裰型幌猿黾扑愕哪P停寡谂黾渌嗨莆侍馐本湍苡卸饬恕?

(责任编辑 曾 卉)endprint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0064-03

“烙饼问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的一部分内容。其教学的主要目标是:1.通过对烙饼问题的探究,掌握烙饼问题的最优方案,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培养统筹优化的思想。2.经历探究过程,体会化归、转化等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学会用填表、对比等方法分析问题。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合理安排的重要性。教学重点:探究烙3张饼的最优方案。教学难点:理解烙不同张数饼的最优方案的关键是“让锅里始终都烙2张饼”。如何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上,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认为在教学设计时,应注意这样几个环节。

一、演示示范,使操作更明确

在烙饼问题的教学中,为了能更好地探究其蕴含的数学知识,往往从简单入手,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因此,在教学中,往往从一张饼入手。根据前面给出的条件:锅里同时能烙两张饼;每张饼要烙两面;每面3分钟。这样学生能非常快地说出烙1张饼要6分钟。

师:如果现在要烙2张饼呢,最少要几分钟?

生1:12分钟。

师:怎么烙呢?

生1:先烙一张饼,两面烙好要6分钟。再烙另一张饼,两面烙好也要6分钟。

生2:最少6分钟。

师:怎么烙?

生2:两张同时烙。相当于烙1张饼所需的时间。

师:为什么能同时烙?

生2:因为条件中说了,锅里同时能烙两张饼。

师:是的。能同时烙,为何还要1张张烙呢!

生3:浪费时间。

师:为何说他浪费时间呢?

生4:因为锅里一次能烙两张饼,一张张烙,锅里还有许多地方空出来,这就是浪费锅的空间,也就浪费了时间。(这里教师用两个问题:为什么能同时烙?为何说他浪费时间?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锅里始终有两张饼,才是最省时的。为后面学习多张饼的烙法打下基础。)

师:如果现在烙3张饼,最少用多少时间?是怎么烙的?请大家用准备好的圆片当饼,一边烙,一边把它记录在表格里。

我本以为学生能轻松地填写这张表格,但巡视一圈后,发现了许多问题:1.看不懂表,迟迟不落笔。2.要么一填,锅里有3张饼同时烙了,没有认真思考,把一些条件都忘记了,把饼烤焦了。3.有的学生干脆喊,“老师,我不会填。”这是我事前没有想到的。通过填表,也让我想到:虽然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没有老师的示范,要他们自己来填,学生还是变得手足无措。如果在填表前,有老师的示范,在烙1张饼、2张饼的时候,能把学生说的过程,通过多媒体演示,用表格的形式呈现给我们的学生,明确表格的填法,那么让学生独立填烙3张饼表格的时候,就能避免这种错误,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的示范引领,不仅对低年级的学生适用,同样对四年级的孩子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的示范引领,给孩子们提供了做题的模型,让学生做题时,有“法”可依,有“据”可循。教师的示范引领,避免了学生走弯路,在有限的时间里,加快了课堂节奏,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对比分析,使思路更清晰

在烙饼问题中,重点是探究烙3张饼的最佳方案。当学生听到有人说只要烙9分钟时,大部分学生对他提出了质疑:3张饼都熟了吗?这时,让学生进行操作演示。通过学生的操作演示,降低了难度,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在操作演示之后,让学生把操作的过程记录在表格中,这样更有助于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这时,老师再乘机问一句“用9分钟烙好的同学,饼熟了吗?熟了,他为什么能少用时间呢?”通过对比,通过一个小小的问题,解决了本课教学的难点:锅里始终有2张饼。只有充分利用锅的空间,所用的时间才是最少的。

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通过操作、填表、对比,这一系列的练习,目的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统筹优化的思想,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学生对烙3张饼的方法掌握之后,这时让学生烙4张饼,由于学生受刚才3张饼烙法的刺激,因此,在烙4张饼的时候,出现了这样的烙法:

烙4张饼,这种烙法是对的,而且也是最省时的烙法。那有没有比这更方便的烙法呢?这时,教师出示学生烙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学生自然明白了,烙4张饼,在同样最省时的情况下,哪种方法更优。

对比,也就是比较。它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多运用比较,能帮助教师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能力。多运用比较能使学生在识同辨异的过程中,抽象、概括出它们的本质特征。多运用比较,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学得扎实。

三、板书呈现,使印象更深刻

在多媒体广泛运用的今天,很多教师都忽略了板书的存在及其价值。用一张张的幻灯片来代替板书,在不同的课型里,恰当地运用板书还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在多媒体广泛运用的今天,板书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板书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板书是课堂教学的书面语言,是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的缩影,好的板书不仅能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显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还能凸现教学的重难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烙饼问题一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块板书。(如下图)

烙饼问题

其中,始终贯穿烙饼问题的一个条件是:锅里一次能放两张饼。我把它放在黑板的一角,让学生在烙饼时能牢牢记住有这个条件,即使忘记了,也只要望一望黑板就可以了,不像幻灯片,过了就没有了。有了板书,学生通过分析比较,不难发现:单数张饼与双数张饼的不同烙法。有了板书,学生直观地看到,只要锅里始终有两张饼,那么使用的时间肯定是最少的。多媒体的演示运用,提高了课堂效率,若配上简洁明了的板书,相信更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拓展延伸,使思维更敏捷

烙饼问题只是数学教学中优化思想的其中一个模型。通过本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具体的计算方法,并会根据不同的条件,快速算出所需的最少时间。因此,在教学时,让学生自己通过表格整理出具体的计算方法,印象更深刻。(如下图)

通过对表格的填写,学生得出如下公式:饼数€?€髅看卫拥拿媸?次数,次数€酌看嗡玫氖奔洌焦灿玫淖钌偈奔洹4颖砀裰型幌猿黾扑愕哪P停寡谂黾渌嗨莆侍馐本湍苡卸饬恕?

(责任编辑 曾 卉)endprint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0064-03

“烙饼问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的一部分内容。其教学的主要目标是:1.通过对烙饼问题的探究,掌握烙饼问题的最优方案,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培养统筹优化的思想。2.经历探究过程,体会化归、转化等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学会用填表、对比等方法分析问题。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合理安排的重要性。教学重点:探究烙3张饼的最优方案。教学难点:理解烙不同张数饼的最优方案的关键是“让锅里始终都烙2张饼”。如何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上,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认为在教学设计时,应注意这样几个环节。

一、演示示范,使操作更明确

在烙饼问题的教学中,为了能更好地探究其蕴含的数学知识,往往从简单入手,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因此,在教学中,往往从一张饼入手。根据前面给出的条件:锅里同时能烙两张饼;每张饼要烙两面;每面3分钟。这样学生能非常快地说出烙1张饼要6分钟。

师:如果现在要烙2张饼呢,最少要几分钟?

生1:12分钟。

师:怎么烙呢?

生1:先烙一张饼,两面烙好要6分钟。再烙另一张饼,两面烙好也要6分钟。

生2:最少6分钟。

师:怎么烙?

生2:两张同时烙。相当于烙1张饼所需的时间。

师:为什么能同时烙?

生2:因为条件中说了,锅里同时能烙两张饼。

师:是的。能同时烙,为何还要1张张烙呢!

生3:浪费时间。

师:为何说他浪费时间呢?

生4:因为锅里一次能烙两张饼,一张张烙,锅里还有许多地方空出来,这就是浪费锅的空间,也就浪费了时间。(这里教师用两个问题:为什么能同时烙?为何说他浪费时间?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锅里始终有两张饼,才是最省时的。为后面学习多张饼的烙法打下基础。)

师:如果现在烙3张饼,最少用多少时间?是怎么烙的?请大家用准备好的圆片当饼,一边烙,一边把它记录在表格里。

我本以为学生能轻松地填写这张表格,但巡视一圈后,发现了许多问题:1.看不懂表,迟迟不落笔。2.要么一填,锅里有3张饼同时烙了,没有认真思考,把一些条件都忘记了,把饼烤焦了。3.有的学生干脆喊,“老师,我不会填。”这是我事前没有想到的。通过填表,也让我想到:虽然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没有老师的示范,要他们自己来填,学生还是变得手足无措。如果在填表前,有老师的示范,在烙1张饼、2张饼的时候,能把学生说的过程,通过多媒体演示,用表格的形式呈现给我们的学生,明确表格的填法,那么让学生独立填烙3张饼表格的时候,就能避免这种错误,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的示范引领,不仅对低年级的学生适用,同样对四年级的孩子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的示范引领,给孩子们提供了做题的模型,让学生做题时,有“法”可依,有“据”可循。教师的示范引领,避免了学生走弯路,在有限的时间里,加快了课堂节奏,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对比分析,使思路更清晰

在烙饼问题中,重点是探究烙3张饼的最佳方案。当学生听到有人说只要烙9分钟时,大部分学生对他提出了质疑:3张饼都熟了吗?这时,让学生进行操作演示。通过学生的操作演示,降低了难度,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在操作演示之后,让学生把操作的过程记录在表格中,这样更有助于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这时,老师再乘机问一句“用9分钟烙好的同学,饼熟了吗?熟了,他为什么能少用时间呢?”通过对比,通过一个小小的问题,解决了本课教学的难点:锅里始终有2张饼。只有充分利用锅的空间,所用的时间才是最少的。

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通过操作、填表、对比,这一系列的练习,目的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统筹优化的思想,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学生对烙3张饼的方法掌握之后,这时让学生烙4张饼,由于学生受刚才3张饼烙法的刺激,因此,在烙4张饼的时候,出现了这样的烙法:

烙4张饼,这种烙法是对的,而且也是最省时的烙法。那有没有比这更方便的烙法呢?这时,教师出示学生烙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学生自然明白了,烙4张饼,在同样最省时的情况下,哪种方法更优。

对比,也就是比较。它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多运用比较,能帮助教师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能力。多运用比较能使学生在识同辨异的过程中,抽象、概括出它们的本质特征。多运用比较,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学得扎实。

三、板书呈现,使印象更深刻

在多媒体广泛运用的今天,很多教师都忽略了板书的存在及其价值。用一张张的幻灯片来代替板书,在不同的课型里,恰当地运用板书还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在多媒体广泛运用的今天,板书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板书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板书是课堂教学的书面语言,是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的缩影,好的板书不仅能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显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还能凸现教学的重难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烙饼问题一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块板书。(如下图)

烙饼问题

其中,始终贯穿烙饼问题的一个条件是:锅里一次能放两张饼。我把它放在黑板的一角,让学生在烙饼时能牢牢记住有这个条件,即使忘记了,也只要望一望黑板就可以了,不像幻灯片,过了就没有了。有了板书,学生通过分析比较,不难发现:单数张饼与双数张饼的不同烙法。有了板书,学生直观地看到,只要锅里始终有两张饼,那么使用的时间肯定是最少的。多媒体的演示运用,提高了课堂效率,若配上简洁明了的板书,相信更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拓展延伸,使思维更敏捷

烙饼问题只是数学教学中优化思想的其中一个模型。通过本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具体的计算方法,并会根据不同的条件,快速算出所需的最少时间。因此,在教学时,让学生自己通过表格整理出具体的计算方法,印象更深刻。(如下图)

通过对表格的填写,学生得出如下公式:饼数€?€髅看卫拥拿媸?次数,次数€酌看嗡玫氖奔洌焦灿玫淖钌偈奔洹4颖砀裰型幌猿黾扑愕哪P停寡谂黾渌嗨莆侍馐本湍苡卸饬恕?

篇5:四年级数学烙饼问题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数学上册《烙饼问题》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四年级数学上册《烙饼问题》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112页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到

优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中的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化方案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

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教学难点:探究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教具准备:硬币、若干张圆纸片(涂上正反不同颜色)、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学习新知

同学们早上你们的家人给你们做了什么好吃的?老师的家人给老师烙的饼。你们知道吗厨房里也有数学问题。想知道是什么吗?(课件出示例1图)小华妈妈正在为全家人做自己的拿手绝活——烙饼。(板书课题:数学广角——烙饼问题)

(一)师:从图上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学生观察、理解图中的内容。

(目的让学生了解一个锅可以烙两张,每面都需要烙。)

师:妈妈烙饼的一面需要几分钟?一张饼最少需要几分钟?

生:3分钟、6分钟(学生对饼需要烙两面有直接的了解)

师:“如果妈妈要烙2张饼最少需要几分钟,怎样烙?”

生:12分钟、6分钟(让学生讨论出6分钟是对的)

让学生用圆纸片在黑板演示。(其他学生用硬币操作)

师:那么烙4张饼那?

生讨论并让同学黑板演示。(其他同学用硬币操作)

师引导6张饼、8张饼、10张饼需要多少分钟。(将上述张数和总用时对应板书黑板上)

师:同学们看黑板上的这些张数和总用时,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讨论总结出双张数×3=总用时

(二)师:爸爸、妈妈和小丽各吃一张饼,一共要烙3张饼呢,烙3张饼需要多少时间,看看谁用的时间最短,能最早让他们吃上饼。

(提示学生每次锅里同时能烙两张饼)

1、学生操作,探究烙3张饼的方法。(让学生用发的硬币烙一烙,同桌之间、小组之间说说用了几分钟,是怎样烙的。)

2、学生演示烙饼法。

师:谁愿意把你烙饼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几位不同意见的学生上黑板动手烙,边烙边解说)让大家来比较:“这些烙法,哪一种能让大家尽快地吃上饼?” 生得出结论:9分钟是烙3张饼所用的时间最短的。

师:谁能再把如何9分钟就能烙好饼的方法再和同学们分享一下。(学生黑板边演示边解说)

师:使用这种方法时,你发现了什么?(使用快速烙饼法,锅里面必须同时放2张饼。)

让学生用烙3张饼的快速烙饼法再烙一次,边烙边给同桌解说(烙3张饼的最佳方法是解决烙饼问题的关键。我让学生演示烙饼过程,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尝试,再进行比较,既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师引导:那么烙5张饼需要多少分钟那?7张、9张那?

学生自己动手并同桌间讨论,得出结论。教师板书张数与总用时。(生得出5张饼可以先烙2张,再烙3张。7张、9张同理)

师提问:同学们发现黑板上单数饼与总用时存在怎样的关系?

生总结出单张数×3=总用时

引导出双张数、单张数与总用时的关系都是一样的进而总结出烙饼问题的一个规律:张数×3=总用时

(由3是单面时间)进一步总结出张数×单面时间=总用时。

二、实践应用

课件出示114页做一做第1题。

教师:“现在美味餐厅的厨师也遇到了难题,餐厅里来了三位客人,每人点了两个菜,而餐厅里只有两位厨师,假设两个厨师做每个菜的时间都相等,怎样安排炒菜的顺序才比较合理呢?”

1、引领理解题意。

2、全班交流(一般会从等待时间考虑,可以提示中间桌子是一位老伯伯。)

三、全课总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让学生自己总结)

2、师:同学们回家后可以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决。

四年级数学上册《烙饼问题》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烙饼问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简单的烙饼问题,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2、让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的意识。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4、使学生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寻找合理、快捷的烙饼方案。

【教学难点】

初步培养学生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三张圆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多媒体出示图片:鸡蛋。

师: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鸡蛋)如果煮熟一个鸡蛋大约要用4分钟的`时间,那么煮熟10个鸡蛋大约用多长时间呢?(学生作答)

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情都要讲究方式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节课我们就一起从数学的角度来研究烙饼的方法吧!

师:随机板书课题——烙饼问题

二、自主探索,探究烙法。

(一)解读信息,理解烙饼规则。

课件出示情境:同学们,图中妈妈已经开始烙饼了,你们从图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答)

师:每次只能烙两张饼是什么意思?两面都要烙又是什么意思?(生答)

(二)观察学习,探究两张饼的最佳烙法。

1、明确烙一张饼的时间。

师:想一想,如果烙一张饼,需要多少时间?(生:6分钟)

师:为什么是6分钟?(生答)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用流程图把刚才这位同学的烙饼过程板书下来。

板书:一张:正反

3分钟3分钟(6分钟)

2、探究烙两张饼的最优方法。

师:同学们,想一想:如果烙两张饼,怎么烙?有几种可能?(同桌合作,用圆纸片代替饼进行实践并作好记录)

汇报交流:学生回答并上台演示,教师板书。

第一种:12分钟。

板书:两张:(1)正(1)反(2)正(2)反

3分钟3分钟3分钟3分钟(12分钟)

第二种:6分钟。

板书:两张:(1)正(2)正(1)反(2)反

3分钟3分钟(6分钟)

师:同学们,通过合作演示同样烙两张饼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答案,你们认为那种烙法最快?为什么第一种烙法多用了6分钟呢?(学生展开讨论)

师生共同小结:就是说本来可以两张放在一起烙,而第一种每次只烙了一张,浪费了空间,也浪费了时间,所以多用了6分钟。

师:如果我们要尽快的把饼烙熟,你会选择哪种烙法呢?(生答)我们给第二种烙法取一个名字,就叫做“两饼同烙”。(板书)

(三)动手操作,探究3张饼的最优烙法。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现在妈妈烙几张饼?(3张)瞧瞧小精灵提的什么问题,谁来读一读?(生读)那怎样才能尽快吃上饼呢?(生答)

师:回答得很好。现在我们来分组动手烙一烙吧。看看怎样才能把3张饼最快的烙熟,在动手之前,我们先看清要求。(课件出示数学信息:探究要求)。

师:请小组长拿出3张圆纸片当作3张饼,小组进行合作,动手操作烙饼。(生操作,师巡视)

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师板书。

第一种:3张(1)正(2)正(1)反(2)反

3分钟3分钟

(3)正(3)反

3分钟3分钟(12分钟)

第二种:3张(1)正(2)正(1)反(3)正

3分钟3分钟

(2)反(3)反

3分钟(9分钟)

师:同学们,请你们比较一下这两种不同的烙法,为什么都是3张饼一种需要4次,另一种需要3次?(同桌相互交流说说)

教师引导归纳:常规的烙法,先把两张饼放进去,正反面烙完后,再烙第3张。第3张饼的两面得一面一面烙,浪费了其中一个位置。经过合理安排,烙饼的时候尽可能使锅里有两张饼在那里一起烙。这样就不会浪费空间,最省时间。所以我们在平时解决问题时,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它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像这种轮流交换着烙确实很快。这种烙法帮我们解决了数学难题,我们也可以给它取个名字叫“交替烙”或“轮流烙”(板书)。

师:同学们,不管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事先做好安排、想好策略,这样就能节省时间和空间,提高办事效率。所以,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合理安排时间,充分利用空间。

三、总结方法,探究规律。

师:下面我们来研究烙4张饼,条件不变。谁能不能动手摆摆就知道怎样烙最节省时间?大家先想一想,你来当小老师给同学们讲清楚。(实在想不出来的可以借助学具帮忙)。

1、反馈烙4张饼的方法。

师:如果烙4张饼,怎样烙?(生答)师板书4张分成2张2张。能不能说得更简单一些?(可以说2张2张烙)最少需多少时间?现在老师请一位同学上台烙一烙,大家帮他数一数烙饼的次数好吗?(观察后生答:4次12分钟)

2、反馈烙5张饼的方法。

师:如果烙5张饼,怎样烙?你能不能很快说出烙5张饼最少烙几次?最少需多少时间?

生:上台演示、讲解:先烙2张再烙3张共5次,需15分钟。

3、出示烙6、7、8、9、10张饼的课件。

师:同学们,请你们仔细观察大屏幕上的表格,如果烙6、7、8、9、10张饼,分别至少要烙几次,需要多长时间?(生答完成表格)

师:请仔细观察这个表格,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得出:最短的总时间=烙饼的次数X烙每一面饼的时间(1除外)烙饼的次数=烙饼的张数(1除外)。

师:找到了规律我们解决问题就容易了。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更应该合理地安排时间,才能去做更多的事情。

四、结合实际,实践应用。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找到了烙饼的规律,总结出了公式,我们就利用这个规律和公式来计算一下给我们班的每一位学生烙一张饼至少需要几次?最少需要多长时间?(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五、课堂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说些什么?(同桌互说)

篇6:四年级数学烙饼问题

烙饼问题

古小莹

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105页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优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中的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化方案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教学难点:探究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教具准备:多媒体课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学习新知

同学们早上你们喜欢吃什么?出示课件图,小朋友在吃烙饼,烙饼有几个面?(正面、反面)。你们知道烙饼是怎样烙的吗?烙饼有规律吗?(板书课题:数学广角——烙饼问题)

(一)1、师:出示课件,有两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要3分钟,有几种烙法?至少要几分钟?(注意:一口锅最多烙两张饼。)

2、让学生想一想,画一画,算算每种方法要几分钟?哪种方法最节省时间?

3、出示课件例1图结合学生的想法是一致的,表扬学生聪明。

4、小结:把最节省时间的方法叫做最佳方案(或最优方案)

5、师:出示表格,引导学生想想填填,4、6、8、10张饼怎样烙?至少要几分钟?(将上述张数和每面用的时间及总张数用的最少时间对应板书黑板上)

师:同学们看黑板上的这些张数和每面用的时间及总张数用的最少时间,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讨论总结出张数× 3(每面时间)=总张数用的最少时间

6、再让学生利用这个规律想想12,14张饼等最少时间是多少?

(二)师:课件出示爸爸、妈妈和小丽各吃一张饼,一共要烙3张饼,烙3张饼需要多少时间,再让学生想想,画一画,有几种烙法?每种烙法是几分钟?(提示学生每次锅里同时最多能烙两张饼)

7、让学生合作交流自己的想法,并指名汇报探究烙3张饼的方法。

8、老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演示烙饼法。

让大家比较:“这些烙饼法,哪一种能让大家尽快地吃上饼?” 得出结论:9分钟是烙3张饼所用时间最短的。这种最佳的方案又叫做“快速烙饼法”。

9、出示表格,师引导填表格:那么烙5张饼需要多少分钟?7张、9张那? 让学生自己动手并同桌间讨论,得出结论。教师板书张数与每面时间及总张数用的最少时间。(生得出5张饼可以先烙2张,再烙3张。7张、9张同理)

师提问:同学们发现黑板上单数饼与每面用的时间及总张数用的最少时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师生总结出双张数、单张数与每面用的时间和总张数用的最少时间的关系都是一样的,从而总结出烙饼问题的一个规律:张数×每面用的时间=总张数用的最少时间。

二、知识应用

1:一只平底锅每次只能烙2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需要2分钟,妈妈要烙三张饼至少需要()分钟

2、妈妈用烤面包机烤面包,每个盘片上最多能放2片面包,面包的两面都要烤,每烤一面需要6分钟,要烤7片面包至少需要()分钟?

3、玩电脑游戏,玩一局要5分钟,可以单人玩,也可以双人同时玩,爸爸、妈妈和小明一起玩,每人要玩两局,至少要几分钟?

4、一口平底锅 烙饼,一次能烙4张,每面需2分钟,两面都要烙,烙6张饼最少需要多少分钟?

5.师小结:烙饼问题不仅仅是解决本身的问题,它是一个模型,借用它的模型可以解决生活当中许多类似的问题。

6、请同学们说一说生活当中还有那些与烙饼类似的问题。

三、全课总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让学生自己总结)

上一篇:住院部护士站管理制度下一篇:传播爱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