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结项报告 新闻稿

2024-05-18

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结项报告 新闻稿(精选7篇)

篇1: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结项报告 新闻稿

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结项报告

2016年4月18日下午,藏语言文化学院国家级大学生创业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结项答辩在四院部315教室举行,本次参加答辩的项目组有5组,院领导及各指导老师出席答辩活动。

此次结项答辩由项目负责人展示成果和院领导给予意见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中五个项目负责人及成员依次通过PPT的形式展示各自的研究成果,《珞巴族当代教育现状及调查研究》等五个研究项目。第二部分由院领导对5组创新项研究成果进行验收,并且讨论了这些项目所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这五组创新项目各有特色,较出色的完成了各项任务,我们期待着更多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参与进来,发挥自己的才能,展示更多的成果。

篇2: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结项报告 新闻稿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12项目结项验收和2014项目申请立项的通知

各学院、有关部门:

为保证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质量,促进实验教学改革,学校将对2012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进行结项验收,请承担项目的同学认真填写结项书、撰写结项研究报告和准备相关材料。结项研究报告包括封面、目录、正文、参考文献和研究成果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研究成果可以是论文、专利以及自制设备或改造设备鉴定报告或实物等,统一用A4纸打印,胶订成册。同时,学校启动2014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工作,请有意参加的学生积极准备,按要求认真填报申报书。申报书、结项书和结项研究报告(具体表格及要求见附件)各1份于2014年7月4日(第十九周周五)前以学院为单位送交教务处实践教学管理科,电子文档发送至sjk@hpu.edu.cn。逾期将不予受理。

—1—

附件:河南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申请、结项验收相关材料

篇3:对国家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思考

一、国家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一种有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国家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是一种有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从多个方面来看, 该计划是切实可行的, 是简便易行的, 将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 国家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源起

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出台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 (教高[2007]1号) 文件, 提出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2011年,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 (教高[2011]6号) 和《教育部关于批准实施“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12年建设项目的通知》 (教高函[2012]2号) , 教育部决定在“十二五”期间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十二五”期间的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扩展和提升, 对比原计划, 项目分为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种类型”。

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创新性试验项目的延续、拓展与提升, 延续——贯穿创新的主线, 拓展——增加了创业的项目 (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 , 提升——三类项目三位一体、覆盖的学生范围更广、资金支持的力度更大、更有操作性、体系更加完整、设计更加科学。

(二) 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目标与意义

目标: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 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 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意义:在大学生中播下创新创业的种子, 毕业之后他们将带着创新创业的种子走向社会, 真正开创创新与创业的事业;不只是空谈, 项目有国家财政、地方财政的资金支持, 团队可以实实在在地运作, 鼓励实干, 因为实干才可以兴邦;项目与中国梦的大时代背景相呼应, 将为建设创新驱动的经济强国储备必备的创新创业人才;由其目标可以看出, 这个项目给高等教育带来的转变将是多方面的。

(三) 计划内容分析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内容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我们可以从实施主体、导师、内容 (成果形式) 三方面予以比较。

资料来源:根据《教育部关于批准实施“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12年建设项目的通知》整理。

从计划的角度看, 这三类项目是有一定内在联系的, 创新训练——创业训练——创业实践, 创新是前提, 是基础, 创业是对创新成果的转化, 特别强调了创业实践项目要“采用前期创新训练项目 (或创新性实验) 的成果”。

这三类项目的主体必须是本科生团队或个人, 但在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中更强调团队的作用, 这与创业对创业者的要求是高度契合的, 成功创业者的特点之一就是要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对导师的要求, 前两个项目必须是校内的导师, 创业实践项目的导师可以是校内导师, 也可以是企业导师。

内容 (成果形式) 灵活多样, 比较切合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际情况。创新训练项目的内容可以是“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 (学术) 交流”等;创业训练项目的内容可以是“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

(四) 经费保障

从宏观层面看, 一项好政策能否落到实处, 关键之一就是经费是否有保障, 国家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在这方面做了较好的制度设计。

国家、地方财政以及参与高校共同分担的机制,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由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共同支持, 参与高校按照不低于1∶1的比例, 自筹经费配套”。

重点支持的机制, “中央部委所属高校参与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由中央财政按照平均一个项目1万元的资助数额予以经费支持。地方所属高校参加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由地方财政参照中央财政经费支持标准予以支持”。

考虑到创业实践项目的特殊性, “对中央部委所属高校创业实践项目, 每个项目经费不少于10万元, 其中, 中央财政经费应资助5万元左右”。

考虑到高校的实际情况, “各高校可根据申报项目的具体情况适当增减单个项目资助经费”。

(五) 组织保障

这个计划还设计了相应的组织保障机制, 从教育部到省级教育主管部门, 再到学校, 都从相关方面提出了较为严格的要求。

二、落实国家创新创业计划应注意的问题

要使该计划落到实处, 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有一些问题是值得有关方面重视的。

(一) 重过程而非重结果

该项目的名称为“国家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名称中有“训练”二字, 从“训练”二字出发可以理解其目标, 对学生来说重在培养创新创业的精神和能力, 精神和能力从何而来, 通过项目进行训练与培养是重要的途径。最终, 学生能不能有很好的成果形式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训练的过程是否得到了落实, 训练的过程包括团队的组建、项目的选择、项目的申报、项目的实施、成果总结、项目结题等。落实过程即是培养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的过程。

(二) 经费不能仅仅满足于财政拨款

该计划对项目经费做了很好的安排, 其中有国家拨款、地方财政拨款、学校的配套资金, 国家以及地方财政的拨款应该是100%能够落实的, 因为有教育部和财政部的联合发文, 文件中一方面规定了参与高校要按“不低于1∶1的比例, 自筹配套的经费”, 另一方面又补充“各高校可根据申报项目的具体情况适当增减单个项目资助经费”。这就可能造成一种实际只有财政拨款经费的情况, 尤其是地方高校, 办学经费本来就有限, 要给一个学生项目动辄配套1万元是有困难的事情。所以在经费方面, 需要参与高校的领导解放思想、多渠道筹措, 不能仅仅满足于财政拨款, 确保项目的正常实施。

(三) 给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应有的重视

从参与申报项目的学生和指导老师的经验来看, 有一种担忧是, 创业实践项目获批的可能性较小, 实际情况如何呢?

2013年教育部公布的国家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名单共23305个。其中, 创新训练项目19741项, 创业训练项目2587项, 创业实践项目977项。

资料来源:根据教高司函[2013]102号《关于公布2013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名单的通知》整理。

由此看来, 这种担忧并非多余, 创业实践项目仅占4%, 创业训练项目也只占11%, 这三类项目哪一类更重要?很难说清。笔者个人认为, 至少创新与创业有同等的重要性, 因此, 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的总数应与创新训练项目的比例基本持平。解决的办法就是在申报、评审的过程中给各类项目一个大致的比例, 以防2013年创业项目不被重视的情况再次出现。

(四) 发挥好该项目火种的作用

国家财政扶持的计划加上省级财政扶持的计划, 一个普通高校的项目数为20个左右, 参与高校不能仅仅满足于此, 应把这些项目当作火种。有条件的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财力、办学特色、人才培养要求等, 立项一批校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以更充分地激发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热情, 培养更多具有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的人才。

(五) 有落地的机构、人员与办法

各高校要有明确的机构与人员负责该项工作, 要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办法, 如广西师范学院2012年制定了《广西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办法 (试行) 》, 主要内容包括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实施内容、实施基本原则、组织领导、项目申报、项目实施与管理、经费管理与使用, 以及其他等十个方面。

四、结语

国家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既是一项常规的工作, 又是一项全新的工作, 在实施中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存在, 需要实施者尤其是参与的高校以长远的眼光和扎实的心态去把计划变成现实。 (本文系江西省教育厅2010年教改重点课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之一, 课题编号:JXJG-10-17-1)

参考文献

[1]新华网.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DB/OL].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2-03/12/c_122823222.htm.

篇4: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结项报告 新闻稿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

2007年教育部启动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大连理工大学是首批入选的60所学校之一。2012年,教育部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基础上,正式启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我校随之全面推进该计划。

在“时间上留有余地,空间上保证场所,机制上彰显自由”,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精英人才的指导思想下,我校以强化实践和营造氛围为基调,以兴趣驱动和参与做事为导向,以问题探索和课题研究为核心,以全校普及和水平提升为目标,以自主选题和自主实验为内容,以个性培养和导师指导为手段,以创新激情和团结协作为蕴含,全面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在计划实施过程中,我校围绕“培养创新思维,迸发创造激情,转变教育思想,提供创业平台”,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能力、创业实践,鼓励学生提出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服务,进行创业训练。

一、提出“创新性、研究性、个性化实验教育”新理念,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大面积推进该计划的实施

围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我校提出了“创新性、研究性、个性化实验教育”新理念。通过大面积实施该计划,带动广大学生在本科阶段得到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的训练,推广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方式,形成创新教育的氛围,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

为了保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顺利实施,学校新修订了本科生培养计划,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了个性化课程学分。学校规定,学生承担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通过结题验收后计3学分。学校实施大规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具体要求和举措包括:积极引导学生尽早进入科研实验室和学校,接受科学研究的锻炼和学术氛围的熏陶;鼓励学生做教师的科研助手,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选题、自主设计实施方案,项目立项应有一定的创新性;引导学生开展基于问题的学习,开展研究性实验,增强学生探究意识;避免多人做同一个实验,提倡个性化。

自计划实施以来,学校每年发布《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指南》,供全校学生选择,教师和学生实施双向选择。立项题目来源于以下四个方面:与课程学习有机结合,从课程学习中引伸出的研究课题;开放式、探索型和综合性实验教学中延伸出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结合教师承担的学科前沿课题、有关重大研究项目,可由学生独立开展研究的子课题;由学生自主寻找与实际生活相关的课题。

二、建立了组织机构、管理模式、实施办法、激励机制,为实施大规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提供长效机制保障

1.建立了主管副校长挂帅,教务处牵头,各部门密切合作的组织机构

2007年,学校成立了以主管副校长挂帅,教务处牵头,各部门密切合作的“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组织协调委员会”。根据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内容的变化,学校对人员进行调整,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组织协调委员会”。同时,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委员会”。

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行学校和学部(学院)两级管理模式,校级管理由“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组织协调委员会”负责,学部(学院)级管理由“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委员会”负责。

2. 遵循注重“研究过程”而非“研究成果”的原则,制定了一套注重过程管理的实施办法

一是制定了《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办法》。《实施办法》中明确了组织与管理、项目申报、项目评审、项目运行、项目验收、经费管理等制度。

二是制定了《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过程记录册》,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月报、开题检查、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制度。

三是制定了项目结题、学生评价标准。项目结题注重学生是否自主进行研究性学习、设计实验方法、组织设备和材料、实施实验、分析处理数据、撰写总结报告等工作,不以是否发表论文等量化指标作为结题验收标准。项目验收以书面总结报告、研讨会报告、学术会议报告、答辩和成果展示等形式进行,阶段报告、论文、专利、产品设计图纸、调查报告、软件、仪器装置、获奖证书等可作为附件,一并提交存档。项目通过验收后,学生可获得3个个性课程学分。

3. 建立了“四个一”制度,确保拥有一支优秀的指导教师队伍

为了强调人才培养是教师的第一学术责任,学校建立了“四个一”制度:每“一”名在岗教授、副教授和具有博士学位的讲师每“一”年至少提出“一”项适合大学生科研训练的研究项目供学生选择,至少指导“一”名以上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四个一”制度的出台,一方面为大规模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提供了优质的指导教师队伍;另一方面,促进了将高水平教师承担的学科前沿和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课题资源,转化为优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源。自“四个一”制度实施以来,学校一大批著名教授参与到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来,他们亲自帮助学生选题,并指导大学生进行创新性研究活动,充分发挥了高水平、有影响力的学术大师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目前,我校已有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685项,省级项目180项,校级项目5938项,学生受益率近50%。

4. 制定针对指导教师和学生的激励政策,体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endprint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理念,在“四个一”制度基础上进行了广泛调研,以多种形式了解指导教师的指导情况和想法,逐步完善了指导教师激励政策。这些政策包括:依据指导项目数量计算工作量;在每年举行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中评选出10名优秀指导教师,优秀指导教师在晋升职称时给予倾斜;指导学生工作及指导质量纳入教师提职、考评体系中;各学部(学院)设定管理组织实施岗位。

学生是创新创业的主体,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才能使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不流于形式。学校研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激励政策,包括: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纳入培养方案,项目通过结题验收后学生可获得3个个性课程学分;建立灵活的选课、免听制度,学生可根据项目需要的知识结构申请优先选学与项目相关的课程,也可根据项目内容、水平及完成情况申请免听相关课程;建立推免研究生优先制度,对在项目中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彰,达到免试推荐研究生基本条件的,在免试推荐时给予倾斜。

5. 设立各类创新创业计划专项基金,为大规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可持续发展提供经费保障

为了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学校每年划拨不少于300万元建立专项基金,实行专款专用。

一是创新创业计划基金。每一个立项的项目根据项目级别、研究内容给予不同的经费支持。

二是学术交流基金。鼓励学生在国内外正式期刊上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并给予经费支持。

三是创新引导基金。对取得较好成果的项目加大支持力度,鼓励并引导学生深入研究,保证创新项目的创新性和延续性,取得更好的研究成果。

四是创业引导基金。对优秀项目给予创业引导,形成“创新成果—创业训练—创业实践”一体化的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体系。

学校对市场前景好、能取得经济效益的创新项目加大资助力度,使项目从产品原型向产品转化。为了规避大学生直接创业的风险,保证创新项目的创新性和延续性,学校设立了若干个创业实训实验室,学生创新成果在创业实训实验室进行孵化,待成果孵化成功后,与学校科技园合作,以学生名义成立公司,进行创业实践。

三、构筑以高水平学科实验室、实验教学中心、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为支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为实施大规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提供优质条件保障

1. 建立学科实验室向本科生开放制度,将优质学科资源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

学校在《关于实施精英教育 培养精英人才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根据国家、教育部、省重点实验室以及学校重点建设的学科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规定开放时间、形式和范围,最大限度地向本科生开放,接受学生进入实验室完成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通过实施本科生早期进入科研平台与课题组制度、研究生导师指导本科生科研制度等,把学校的优质学科和科研资源更加有效地转化为本科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教学资源。目前,全校已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及其他相关实验室向大学生开放。

2. 建立实验教学中心向学生开放的制度,接受大学生在实验室自主地开展创新创业训练

学校要求本科生实验教学中心全部向学生开放,学生可以自由进入实验室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所有实验室免收实验场地费和仪器使用费,为学生创新创业研究提供条件保障。目前,全校已有7个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1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向学生开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进度、时间自由进入实验室,包括晚上和周末。

3. 建设高水平、综合性、全开放的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为大学生进入实验室自由开展创新创业训练提供条件保障

为了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施,学校依托创新教育优质资源建设高水平、综合性、全开放的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并在时间、空间和内容上全面开放,为学生创造主动性实验的环境和氛围。目前,学校已经建成了校级创新实践基地1个、学院级创新实践基地15个,学生自主管

理,可以自由进入实验室。在这些创新实践基地,学生自拟实验方案、自选实验仪器,参加小组讨论,在老师指导下完成创新创业训练任务。据初步统计,学校每年约有300余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在创新实践基地完成。

四、搭建“网络+沙龙+论坛+年会”多样化的交流展示平台,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引导性、示范性,扩大学生受益面

为了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交流,学校创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网站,并且建立了创新学术论坛、项目沙龙、创新年会等多样化学术交流机制。学校每年召开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启动会,开展宣传周活动;各学部(学院)建立了每个月至少举办1次的“项目沙龙”制度;各学部(学院)设立了创新创业成果展示室,展示创新创业项目成果。另外,学校每年定期举办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

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以来,学生的创新意识、开拓精神显著提高,学生自我查阅科技文献、撰写科技论文、自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逐渐增强,取得了一批创新创业成果。多个项目入选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我最喜欢的项目”之十大大学生创新成果、优秀学术报告、优秀论文、最佳创意项目等。70多个项目已转化为创业项目,有6家公司通过孵化成功注册。学生们全学程置身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中,感受到创新创业就在身边,在不断做出创新创业成果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就感,树立了自信心。

我校教师也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中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指导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教师先后发表有关培养创新人才的论文40余篇,承担相关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30余项,出版了《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等10余本专著和教材。

篇5: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结项报告 新闻稿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践能力;创新型人才

1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意义的现状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内容。自2007年教育部开始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开展创新训练项目以来,高校对创新人才培养开展了深入的教学改革。“十二五”期间教育部全面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其中包括创新训练、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三类项目,希望通过该计划的开展,转变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观念、促进教育创新机制、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

全面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高校提升教学质量的主要举措之一,各高校也制定了系列文件,积极支持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各高校逐渐建立“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创新创业训练体系,将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研究平台和学科竞赛、开放实验室、实习实践基地、学生创业基地等平台的建设相结合,构建一个多层次、多渠道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训练平台。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学校基本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培养体系,提升了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创新的思维和理念,增强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积极性。

2 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究

2.1 项目管理模式形式主义严重,重申报轻质量

教育部门大力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各高校也加大经费投入、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项目、教师参与指导,加之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项目经验越来越重视,使得学生在项目申报时积极性很高,但项目实施过程效果不佳。一方面,部分学生仅仅从丰富自身实践经历、获得奖励学分角度出发,申报项目时以数量优势弥补质量缺陷,对项目的研究并不深入,走马观花的形式运作,这对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并没有任何促进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认识不够,项目申报和实施比较盲目,在项目研究过程中遇到团队建设问题、自身能力问题、耗费时间精力等困难时,容易出现项目进展缓慢、项目中止或无法按时结题的现象,无法达到学生自身锻炼的效果,也不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运转。

2.2 项目实施效果以成果来评价,重成果轻过程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坚持“兴趣驱动、自主实验、重在过程”的原则,注重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实施过程,强调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在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方面的收获。[1]项目以本科生为主体,则存在学生专业知识不足、研究思路不明确、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项目从立项到结题周期为一年,时间较短部分项目成果还不明显,特别是理工科类研究项目在一年之内较难取得很好的研究成果。

目前的管理体系主要以项目取得的成果进行评价,以结果为导向的管理体系使得项目开展过程与“重在过程”的基本原则背道而驰:一些项目提交的成果并非项目学生自主实验取得的成果,而是研究生、课题组的实验结果,或者是教师其他课题已取得的成果;甚至出现借鉴、模仿、抄袭的现象。一些项目涉及的因素较多较复杂,在导师和专家的指导下仍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这部分认真、独立地进行创新性研究而未取得理想的成果的学生难以得到关注,但实际上他们在研究过程中分析解决问题,同样锻炼了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2]对他们应设有一定的保障措施。

2.3 项目开展过程只关注参与度,重参与轻指导

指导老师的有效指导是项目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学生参与的项目是在教师指导下选题的,或是指导教师承担的研究课题中的小课题,部分学生自拟研究方向的项目,也需要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指导教师从项目的可行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等方面给予评价。[3]但由于研究项目本身的学术性、实践性较强,跨学科、跨知识、跨领域是为常态,本科生专业基础和实验能力较弱、知识储备和实际经验不足,在缺乏专业老师有效指导的情况下很难开展。相对于教师的科研课题,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经费支持较少,得不到指导教师的重视;另外,教师教学科研任务重,难以对学生进行细致的指导,在项目执行的过程中常常由研究生指导本科生,教师指导工作的缺失一定程度抑制了学生的参与项目研究的热情,无益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开展。

3 以项目为依托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3.1 提高项目选题质量

选题是一个项目的战略起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在前期立项时,必须选择有学术意义、现实意义和创新性的项目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4]在项目申报前期,拓宽选题渠道,加强项目引导,有利于提高项目选题质量,保障项目运行质量。

第一,选择专业技术相关项目。在进行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申报的过程中,结合自身专业展开是最佳选择。作为项目实践主体具备完善的知识体系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专业技术优势,在短时间内组建研发团队,加快项目实现的速度,例如计算机专业人才可以选择软件开发、硬件开发、网络安全等。

第二,选择资源支持相关项目。对于任何一个项目而言,不仅要做好项目工作本身,同时也需要项目实践平台。以校内实践平台为基础,选择有较多资源支持的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更有利于实践开展;这其中包括学校的软硬件支持,当地政府的资金资源支持,校企合作,以及从其他渠道获得的支持内容。例如,当地政府与高校结合提供创业孵化服务、创客空间等。

第三,选择市场需求相关项目。无论是创新产品或服务,只有通过市场验证才具有价值,在培养过程中基于市场需求展开创新创业项目实践,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市场需求代替验证了执行项目的价值,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能够获得较多的信息和数据。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实现动态调整,确保研究价值。例如,在移动互联网技术日益成熟的前提下,智能手机终端应用是倍受市场青睐,项目定位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功能、不同行业入手,展开用途丰富的APP应用开发。

3.2 完善项目过程管理

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项目管理主要关注立项、中期检查、结题验收工作,评价机制主要看项目取得的成果,疏于对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呈现“两端紧中间松”的管理方式。建立项目监控机制,加强学院和指导教师对项目的管理,能及时跟踪项目研究动态。项目执行过程中指导教师对项目进程全程监控,定期组织小型讨论会,汇报项目进展,发现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出现的疑点和难点,调整优化实施方案。[2]同时,充分发挥学校集中中期检查的作用,对研究进展缓慢的项目加强督促,要求其限期整改,整改期间控制项目经费使用;对检查不合格的项目终止项目运行,停止经费资助。

3.3 形成项目导师制度

高水平的指导教师队伍在整个科研训练过程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教师创造性的指导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3]创新训练和创业训练类项目的指导教师将指导学生合理选题、制定科学的研究方法、实施合理的研究(下转第页)(上接第页)方案、加强科技写作;创业实践类项目实行双导师制,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创业团队建立企业、优化企业运营、分析并排除企业风险等。[5]为进一步加强教师的责任感、调动积极性,应对指导教师的工作职责作出详细要求,提供配套的激励政策,将指导项目纳入教师聘期考核体系,学校参照指导毕业论文工作的标准,给予计算相应的教学工作量。对认真指导项目开展并取得成效的教师,给予相应教学业绩奖励。

参考文献:

[1]刘益东,任良玉,冯利英.对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理解和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27(1):7-10.

[2]周文斌,王晓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下转第页)(上接第页)项目管理的探索与思考[J].时代教育,2014(11):7-8.

[3]王克贵,卫飞飞,董艳云,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开展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6(15):105-106.

[4]于斌,颜贤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9):30-33.

[5]郭莉,王菡,王栩楠.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管理模式[J].现代教育技术,2012(06):118-121.

篇6: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结项报告 新闻稿

摘 要: 以本科大学生为主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能充分调动本科生的创新创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全面提高本科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本文通过阐述我院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实施机制及大学本科生创新创业项目实施效果和存在的问题,探讨怎样才能真正达到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的目的。希望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促进本院针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业本领的提高,加快教学改革进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创新实验 大学生创新 实施方案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这与教育部推行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不谋而合。大学生是最有活力的人群,以大学本科生为主体的创新项目实施计划,一方面能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另一方面能全面提高本科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使得我院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得到大幅提高,并且加快了教学改革进程和各项工作的开展,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一、目前我院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实施机制

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成立了由教学副院长为主的学生创新工作组,统筹规划工作的全面实施,并制定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规定》。聘任校级和院级督导组老师和相应专业的教师参加,具体职责是:校级和院级督导组负责全面规划本学院创新性实验项目及立项申报工作;各专业教师审查大学生创新申报的项目可行性,衡量项目研究是否具有必要的软硬件条件,并对有关政策提出意见和建议等。

1.创建相应的服务机构。

(1)创建服务型学生创新中心,作为“计划”的管理服务主体。创建服务型学生创新中心负责具体实施,明确目标,准确定位,坚持原则,整合资源;在上述基础上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过程管理;通过发挥管理主体监督,推进各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全面实施。

(2)成立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会主要由专家评审和专家指导组成。专家评审委员会制定项目评审细则,进行立项评审、阶段性中期检查(3个月一次汇报)、结题验收工作,为项目公平合理实施和评价发挥支撑作用。通过具体实施并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国内高校创新教育深入研究,破解创新型人才培养在理念、机制、模式、体系等方面问题,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提供理论研究支撑作用[1-2]。

(3)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为保障本科生创新项目计划的顺利实施,根据学生需要提供必要的实验场地,我院教师积极主动为学生的创新项目提供帮助,提供相应的材料和实验条件,立足我院现有的实验室、实验教学中心和创新项目实施平台等,结合其他学院的一些具有相通性和较强示范性的实验室,统一命名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一方面能够为学生科研创新活动提供具体实施实验的平台,另一方面能够提供相应的创业项目指导平台。通过这两种平台,能够为大学生科技文化活动创新和创业活动提供有效载体。我院在实施过程中坚持做到以下两方面内容:坚持做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工作;坚持做有利于充分利用实验室高新精的实验设施、提高办学效益。

2.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保障措施

(1)提供了合理的项目评审制度。结合我院的实验条件,大学生结合导师的项目自主选题、联合申报、择优资助、规范管理的程序,重点资助思路有创新、目标明确、具有一定创新性、研究方案可操作、实施条件具备的项目。并制定立项评审、分阶段检查、结题验收等多个环节的评审原则,保证公平、公正地做好项目的评审工作。

(2)创业新项目等级的确定。在立项评审过程中,为避免“说得好,做得差”现象,确保立项和实施的一致性,我们根据实践经验在政策上确定了先做再定级的过程考核制度,即在项目立项时,先定项目数给予一定的启动经费,根据项目分阶段的检查及各项目实施情况和亮点的凸显,再确定国家级项目和省部级项目,给予不同的后续资助经费。通过这种方式的实施就能准确把握学生科研项目的真实性和创新性,合理推进学生科研项目的实施。

(3)科学有效的评价激励制度。评价激励制度主要由两个方面组成:对教师的激励,教师的指导对学生最终完成项目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学生发表的论文、专利,学院要给予认可及相应的奖励;对学生的激励,鼓励学生发表论文,参与科研项目,对做得优秀的学生可以考虑给予有限报送硕士研究生资格等措施[3-4]。同时建立一系列政策:a.建立与毕业设计(论文)有效结合的机制;b.本科生创新项目的阶段性成果和创新成果可用在毕业设计(论文)上,若学院和导师同意,本科生创新项目的成果修改完善后作为本科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进行答辩;c.针对大学生创新项目开展优秀指导教师的评选工作,并且充分肯定指导教师的工作;d.通过创新项目的展示评选优秀创新项目和创新之星,建立适用于不同年级、专业的评价激励体系,推动计划的实施。

3.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实施程序

计划项目实施程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指导教师的辅助和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在选题方面的自主性。学院重点做好立项评审、中期检查、结题验收三个环节的检查工作,加强过程管理。(1)立项评审。申报人(或团队)按照“兴趣驱动”的原则自由选题,填写项目申报书提交到项目负责人所在学院。各学院对申报项目进行初审评选后,汇总上报学生创新中心。学院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评审委员会,通过书面评审和答辩评审两个环节,给予项目客观的评价,确定立项项目,下拨启动经费。(2)分阶段检查。为促进项目的有效实施,采用分阶段检查,编写汇报文件进行书面检查,并对项目下一步开展提出意见建议。(3)结题验收。按照项目申报书的约定,在结题验收工作中主要采取书面检查、答辩验收等方式,对项目进行验收。通过结题验收综合评定“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的项目。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成效

两年来,在我院师生共同努力下,创新效果显著。经过训练的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由以前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创新项目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科研兴趣,丰富了知识,而且提高了本科生创业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全院师生的充分认可。

1.计划实施的成效

(1)形成了我院创新人才培养教育理念,加快了本科生教学改革进程。(2)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3)学生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

通过上述实践,我们将合适的科研课题及时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及时更新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和协同力等方面素质。多年来定期举办学术前沿讲座、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项目(20项)、主持教研课题(3项)、发表教研论文(7篇)、指导本科生发表论文14篇(中文核心4篇)、申报专利(9项)等,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计划项目成果参加7届“新疆农业大学CAD技能大赛”、2届“新疆农业大学先进图形与创新技能大赛”,指导并组织学生参加2届“全国大学生先进图形技术与创新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大赛,实现了创新计划项目成果的进一步发展,提高了本科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

2.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

在学生经过2年的实践锻炼后,我们从其学分绩点和班级综合测评成绩进行了分析,以土木工程和水利工程专业8个班为例,这几个班中大四班级学生参与的创新项目比较少,大二和大三班级学生参与的比较多。从班级综合测评成绩来看,大二班级和大三班级中,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进入综合测评成绩班级前20的比较多,对应大二班级的学生则较少,反映出经过创新项目锻炼后的学生在综合测评上占据了一定优势,再加上论文专利的加分,总成绩提高明显。从教学秘书处取得的创新项目负责人学生学分绩点来看,有高有低,未见明显规律。

针对这些学生成绩和综合测评成绩逐一分析,发现参与项目的学生有些是本身学习成绩好,有些是动手能力强,还有些学习成绩和动手能力都强,从个体成绩变化来说呈现出无序状态。但是把这些参与创新项目的学生同班级其他学生来比,就可以发现综合测评成绩明显提升。可见,大学生通过创新创业项目的培养,对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大学生由于初次承担项目,对项目的整个流程不能完全把握,存在不少纰漏。如果指导教师不能及时跟进,往往就会耽误项目的正常开展,甚至不能按时完成。

2.部分项目经费配置不合理。有些项目经费过少,导致实际开展需要用到指导教师的资源,实施过程中一些必须用的设备和试验仪器由于经费的限制,只能变通使用。有些项目经费花销,主要是购置一些书籍或针对性调研活动,经费花销不宜从发票上体现出来,造成了经费的配置不合理。

3.由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属于零基础项目,在项目的开始阶段,开展难度很大,但项目组同学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能力得到很明显的提高。但往往此时项目结题了,后续的项目无法跟进。如果考虑高年级同学就可以参与项目的方式,对后续项目的负责人给予帮助,同时不断丰富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技术能力。

参考文献:

[1]晋强,朱琳,王宣.大学生创新实验结合自主型实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J].考试周刊.2015.28.137-138.

[2]刘长宏,李晓辉,李刚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05,175-178.

[3]陈国新,梁海芳.在校大学生发表学术论文的特征与效果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5,146-147.

[4]晋强,王宣,施少聪.新型棉花秸秆粗骨料的试制初探[J].新型建筑材料,2015,42(419),8-10.

篇7: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结项报告 新闻稿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

一、明确指导思想 加强组织协调

学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下简称“训练计划”)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导师引导,项目驱动,兴趣使然,自由发展,能力提升”为原则,创新理念、创新机制、立体训练,树立“将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观,充分利用学校科研优势和与行业密切结合的特色,建立“教学与科研互促、教师与学生互动、课内和课外渗透、自主与引导结合”的创新创业训练模式,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成才、创业报国”的社会责任感,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学校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领导小组,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担任组长,组员包括本科生院、学生工作处、科学研究部、计划财务处、校团委等职能部门负责人。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有关政策,领导、组织和协调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开展,监督项目经费的使用。

为了更好地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校于2012年7月将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中心调整并入本科生院,更名为创新与创业教育办公室,并赋予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和研究生创业教育的规划、组织与实施,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改革,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建设,创新创业教育服务体系建设等职能。二级学院设立了创新创业教育专职干部,班级设立了创新创业教育委员,建立了校、院、班三级创新创业教育组织机构。创新与创业教育办公室具体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施与管理。

学校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专家工作组,对各级项目进行评审、检查和验收,并指导相关工作;二级学院成立了学院工作小组和专家组,对学院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进行评审、检查和指导。

二、在全国率先开展创业教育探索

学校在全国率先开展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将大学生创业教育纳入学校改革发展规划、人才培养体系和教学评估指标,推进创业教育全方位、立体化的实施,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组织与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入创业学分,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作为“个性培养”课程模块纳入培养方案。学校出台了《大学生创新教育行动计划》、《大学生创业教育及创业素质提升工程》等文件,制定了《中南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实施方案》、《中南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管理细则》等规范。

二是建立评估和激励机制。学校把创业教育教学成果写进了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在二级学院目标责任书中增加创业教育内容,在考核中加大对创业教育的关注度;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本科教学考核体系,对二级学院组织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创业培训和创业实践等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设立优秀学生创新创业奖,对创新创业优秀个人和团队进行奖励。

三是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为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基本素质和知识储备,学校积极整合优化课程体系。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文化素质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在全校性选修课中设置创业教育通识、技能和实训课程86门;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同时,加强创业教育教材建设,积极编写创业教育教材。

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营造浓厚氛围

学校积极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突出实践教学,营造浓厚氛围,丰富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内涵,探索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途径。

一是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环节。学校推进科研进入课堂,鼓励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全校实验室24小时向本科生开放。在全国率先设立创业实践学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建立创业依托、实践和模拟基地近千个;开设模拟银行、海关、税务和工商等创业模拟实训;鼓励有能力和条件的学生结合专业创办科技型公司或工作室。

二是实施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导师制。创新训练项目和创业训练项目实施学校导师制,指导学生进行合理选题、实施科学的研究方法、加强科技写作;创业实践项目实施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的双导师制,指导学生创业团队建立企业、优化企业运营、分析并排除企业风险等。

三是营造创新创业浓厚氛围。学校每年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大会,学校专场创新论坛、创业论坛和实践论坛,以及全校所有二级教学单位组织的学院专场论坛,并制作展板在教学区长期展示,同时开通网络项目展示和“网络人气奖”投票,编撰《中南大学大学生创新论文集》,集中反映学校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成果;开展创新教育思想大讨论、创业教育论坛和举办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展;引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创业大赛等,进行创新创业探索,培育典型,发挥榜样带动作用。全校形成了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四、强化训练计划项目过程指导和管理

学校不断规范工作流程,建立了约谈机制,加强项目训练过程指导,细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管理,扎实推进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

一是做好项目培育,规范项目选拔。学校加强对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培育,已初步形成学生从“直观感受”到“实践调研”再到“项目申报”的闭合回路。对新生实施“苗圃行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例如每年10—11月,学校组织新生参观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每年寒假组织学生进行“创新创业从点滴做起”实践调研,已有4万多名学生参加;常年组织举办创新创业沙龙、专家讲座、培训等活动;对实施创新创业项目感兴趣的学生提供指导服务。鼓励有创业教育培训和实训经历的学生参与创业类项目,已实现公司化运作的项目优先。

二是建立定期检查约谈制度,实施全方位项目验收。学校对每个项目定期进行检查,对非主观原因在中期检查、结题验收中实施不到位的项目团队进行约谈,了解项目实施的具体困难,请专家为项目进行指导,引导项目顺利实施。例如,2012年项目中期检查时有8个项目建议约谈、1个项目不合格终止资助;2013年项目中期检查时有16个项目建议约谈。

学校组织专家对结题报告进行审查,要求项目全体学生参加项目结题答辩。例如,2014年共有35个二级教学单位举办了41场学院专场创新创业论坛,学校组织了6场创新创业论坛,有605个项目、超过6500人参与学院专场和学校专场的答辩、展示和交流。

三是严格经费管理。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行“滚动式”管理方式,制作项目台账,规范经费划拨流程和报账手续。学校为各二级学院刻制并下发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经费专用印章。

五、创新工作思路 建设多级训练平台

近年来,学校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多级创新创业训练平台,面向参加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学生免费开放。

一是建设创新实验训练平台,包括校级创新训练平台、院级创新训练平台、学科创新训练平台、校企联合创新训练平台。重点建设了物理、化学、机械、电子信息和生物5个校级创新训练基地。

二是建设创业模拟训练平台,包括加强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培训示范基地”和“模拟公司创业实训项目”建设;逐步完善创业模拟实训室——模拟银行、模拟海关、模拟税务和模拟工商,为学生创业训练项目提供商业环境支撑。

三是建设创业实践训练平台。学校加强中国大学生创业网站建设,积极构建网上创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完善网上创业素质测评系统和远程网络交流系统。学校加大了大学生创业园建设力度,为大学生创业实践项目提供孵化平台,开展项目孵化、企业诊断等服务,促进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目前,学校有72家学生公司入驻创业园。

六、训练计划成效显著

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已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覆盖面大,受益学生多,社会赞誉良好。

一是受益面大,学生积极踊跃参与。近年来,学校学生申报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数量和参与人数都呈上升趋势。2012—2014年,共批准国家级立项项目376项(其中创新训练项目254项,创业训练项目112项,创业实践项目10项);湖南省立项项目87项,校级立项项目1754项。学校有超过95%的学生参与各类科技创新创业活动,超过80%的专业教师有指导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经历。学校专家、指导老师对项目完成情况的满意度高,

二是效果明显,学生能力得到提升。参与项目的学生普遍反映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作风、团队合作等方面受益匪浅,能力有较大的提高。2012—2013年,项目学生公开发表与项目相关的论文、发明专利、采用作品数量701件,参加国家级、省学科竞赛获奖645人次。目前,学校在校学生创办公司231家、工作室646个。在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上,我校一个项目荣获“优秀论文”,一个项目荣获“最佳创意项目”。

三是受到社会各界肯定。2012年,学校成为湖南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2013年,学校被评为长沙市“一地一品”创业示范基地。2014年,学校被评为首届“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先进单位。

上一篇:松江幼少儿英语儿童英语培训机构分析下一篇:关于针对当前农业生产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