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图面试问题

2024-04-13

省图面试问题(共5篇)

篇1:省图面试问题

08年省图结构化面试问题

1.17大文化体制改革说说你的看法?

2.当把你调到别的岗位,不是采编,你怎么看待,到新的岗位你该怎么做?

3.馆内有很多老同志,你怎么处理好关系。出现意见不合的时候。

10年省图面试题目:

1.杭州图书馆的那次事件就是拾荒者进图书馆看书,看法不一,你怎么看,如果你是管理

员,你会怎么做?

2.好像是对图书馆的看法或者是对图书馆工作的看法?如何做好图书馆的工作

3.办法总比困难多,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篇2:省图面试问题

地方文献工作是省级公共图书馆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甘肃省图书馆早在解放前刘国钧先生任馆长时。就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地方文献积累,又经过解放后数十年相继不辍的搜集、整理。目前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已具相当规模,共收藏西北地方文献约14000多种。并在此基础上为地方文献生产,包括地方志纂修、地方剧目编写、地方人物资料整理。地方科学史研究、古籍整理、地方史料教育展览等各个方面做了大量的文献服务工作,同时还编制了大量的书目、索引、文摘、题录等。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受到社会普遍的关注,不仅在全国公共图书馆界堪称佼佼者,也成为享誉海内外的西北文献研究中心。

随着计算机在甘图的应用,地方文献工作自动化已经实施,作为自动化重点的地方文献数据库也已动工兴建。但新的历史机遇――西部大开发,经济大发展。对甘图的西北地方文献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今后形势的发展,更高层次地搞好西北地方文献工作,为西部大开发服务,我们认为目前甘图的西北地方文献收藏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进。

1、缺乏具体细则约束,对地方文献收藏的标准、范围掌握不一,致使部分地方文献的收藏不到位。

甘图根据自己多年来开展各项地方文献工作的经验、体会,在诸多对地方文献工作颇有造诣的馆长领导下,形成了自己的地方文献工作指导思想、方针。

1947年任甘图前身“国立兰州图书馆”馆长的刘国钧先生在《国立兰州图书馆与西北文化》一文中提出:“国立兰州图书馆的目的,要做到西北文化问题的研究中心,西北建设事业的参考中心,西北图书教育的辅导中心”。在当时,具体确定其三项任务:

(一)募捐西北文献。包括:1. 西北乡贤著作及其手稿;2. 西北地志及姓氏家谱;3. 藏、蒙、维、哈等文字之著作;4. 其它有关西北问题之中外书籍。

(二〕搜罗西北文物。包括:1. 陶器;2. 汉简;3. 碑石;4. 金甲。

(三)编纂西北问题参考书目、西北乡贤著述目录及西北学者著述表等。

甘图在刘国钧先生地方文献工作的思想原则的指导下,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地方文献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公共图书馆的前列。

到1984年,在潘寅生馆长主持下。甘图又明确规定了该馆地方文献的收藏范围、收藏内存及收藏重点。

收藏范围:凡甘肃、陕西、青海、宁夏、新疆五省(区)以及在自然区划、行政区划演变中与西北五省(区)边连地界有关的历史沿革、人物制度、风土人情、语言文字、名胜古迹、自然资源等书刊资料,均属西北地方文献范围。

收藏内容:以收藏有关西北五省(区)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的图书、报刊、政府出版物、报告、册籍、表籍、卷轴、档案、文告、印模、谱牒、传单、标贴、图片、照片、碑志、拓片、声像资料等内容为主。西北五省(区)地方出版物,其内容与本地区无关者一律不作西北文献资料处理。

收藏重点:敦煌学及其研究资料;汉简及其考释研究;中西交通史(包括丝绸之路研究资料);西北民族、宗教研究资料:西北地方历史地理研究资料;西北冰川冻土、沙漠治理资料、西北地区文物的研究考释资料等。

从上文可以看出,甘图西北地方文献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相当明确,甘图西北地方文献的收藏范围、收藏内容及收藏重点具备相当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但在具体进行收藏工作时,工作条例内容却显得过于笼统。

我们知道,现代文献出版的品种、类型千差万别。参差不齐,特别是地方文献的出版更是形式多样,各具特色。而我馆多年来西北地方文献一直是由采编部统一采购、分编。再经典藏部门分配进而入藏到西北地方文献书库中去的,这就需要在搞分编、入藏等工作的同时仔细斟酌,根据本馆西北地方文献的收藏范围、内容和重点,将有价值的西北地方文献从普通图书中筛选出来,入藏到西北地方文献书库中。但囚缺乏工作条例细则的约束,对一些文献估价不同,认识不一,使得采编部,典藏部和地方文献部同志经常意见相左、思想不统一,同此我们认为甘图迫切需要将原来的西北地方文献收藏工作条例进一步细化、完善,以便全馆同志在工作中有所依据,统一思想、认识。

二、一些隐含性的西北地方文献没有收藏,遗漏较多。

地方文献可以是专门著作,但也有很多资料是夹杂在其它著作之中的,这就需要具体工作人员采取一定的措施,手段,将这些“隐含性”的资料搜集、整理出来,进而将其收入西北地方文献书库中。笔着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对这种“隐含性”西北地方文献的收藏,还是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

如《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因分编同志认为这是研究祖国所有边疆史地问题的刊物,而不仅限于西北范围,故将其当作普通书刊处理,没有将其入藏到西北地方文献书库,但以该刊第3期为例,其中属于西北地方文献收藏范围的文章就有:①安京的《试论先秦国家边界的形态》;②陈梧桐的《西汉王朝开拓边疆斗争的历史意义》;③冯立升的《乾隆时期西北地区的天文大地测量及其意义》;④任伊临的《布彦秦历荐谪戍新疆的林则徐缘由考述》;⑤李玫遥的《从俄文档案看辛亥革命时期沙俄对新疆的侵略》等。

另有一本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九州》,也没有收入西北地方文献书库。而书中属西北地方文献收藏范围的文章也有不少。

这类隐含性的地方文献。一般又以两种形式出现:a.整套丛书、期刊与其它连续性出版物中有若干册(期)属西北地方文献收藏范围者;b.某种书、刊中含有若干章、节属西北地方文献收藏范围者。针对不同情况,地方文献的收藏工作者应采取相应措施、手段,将西北地区文献“尽全收集。”如及时掌握出版情况,在书刊预订时将属于西北地方文献的若干册(期)多预订出若干复本,以便将来在保证基藏库入藏的系统性、完整性的同时,保证西北地方文献库的入藏。而对事先难以估计、掌握的情况,也应在发现后及时采取一些补救措施,如补订、缩微、复制等。总之,要千方百计使这类文献入藏到位。

省级公共图书馆在收藏地方文献时,在一定时期内应坚持“宁宽勿窄”和“宁宽勿严”的原则,尽量将本地区的地方文献收藏齐全,特别是有关“隐性”地方文献的收集。不仅有一定难度,而且“稍纵即失”。需要各个环节工作人员本着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通力合作精神,在本职工作中多加留意,主动提供线索。有关人员应学习掌握有关知识,了解木地区的历史、地理和人物状况,这样才能做好地方文献收藏工作。

三、对于解放后出版的特别装订、印刷精致的各类较为珍贵的西北地方文献的入藏地点间题,分歧较为突出。

甘图1984年《特藏书刊范围及其内容规定》:特藏范围为:“凡收到的珍本书籍、革命文献、金石拓片、名人书画家的真迹及其精致的复制品,均作为本馆特藏范围进行专藏保管。”“解放后出版的特别装订、印刷精致的党和政府政策、法令。报告及名著等珍贵的图书”均入特藏保管。

同年在《西北文献范围及内容规定》第二条收藏内容中又规定:“凡属特藏书库范围的地方文献资料(解放后装订精致的.图书有复制者外)和革命文献一律送特藏书库保管,但可多制目(录)片一套,排入地方文献目录中,以便参考。”

我们认为此两规定似有含糊不清之处。前者规定解放后出版的特别装订印刷精致的珍贵图书入藏到特藏书库。而后者又特别注明这类图书有复制者外,即有复制的就不入藏到本馆的特藏书库了。

鉴于上述的含糊不清,再加上受“藏为所用”的思想影响,所以在这类书的入藏地点上,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存在较大分歧。

甘图身处大西北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心地带。历史上,大西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人所共知的丝绸之路、唐蕃古道。以西安为起点穿越了整个西北大地。为中华民族和中亚以及更远地域备民族人民的交流、共同发展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到如今、更以它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丰饶的物产资源,以它勤劳的人民,让古老的文明焕发出崭新的风干,迎来了西部大开发、大发展的辉煌时代。

在甘图特藏书库中。收藏有大量珍贵的西北地方文献资料,特别是一些丝路文献及西北名人书画等,如著名的敦煌汉文写经30卷,有稿本《甘肃通志稿》、《重修敦煌县志》,还有甘肃最早的期刊《甘肃官报》(1907)等以及大量西北名人书画,弥足珍贵,堪称“镇馆之宝”。

解放后随着当代出版、印刷事业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十年现代化缩微、复印技术的广泛应用,许多珍贵的文献都以精致再版的形式出现,并广为各图书情报机构所收藏。对于这一类文献的入藏地点问题,甘图工作人员有时思想认识不统一。鉴于此,我们认为甘图1984采编手册的一些规定值得重新讨论、商榷。

目前我国的地方文献工作基本上还停留在以“搜集保存为中心,以阅览为辅助,全面系统加工整理仅仅是开头,大规模开发利用基本上还没有起步”阶段,就甘图现行地方文献工作来看,诸如加强分析著录、揭示文献内容,深化咨询服务,扩大藏书宣传,加速书目工作等等都急需开展,而搞好西北地方文献的收藏工作是一切地方文献工作的物质基础,要搞好这项工作,需要我们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骆伟. 论地方文献. 广东图书馆学刊.1988,(3)

(2)程光雄. 公共图书馆应加强地方文献工作. 图书馆杂志,1985,(3)

(3)徐大平. 关于西北地方文献资源联合开发的构想.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989,(1)

(4)中国图书馆事业二十年. 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5)跨世纪的思考:中国图书馆事业高层论坛. 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

篇3:第一次去省图借书作文600字

今天下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湖北省图书馆借书。

这是我第一次来省图。我们先来到了二楼办理图书证。我们来到一个机器前,根据提示,先用身份证在机器上刷了一下,屏幕上便出现了我的个人信息和押金金额及其付款方式。我们选择了一百元押金并用支付宝支付,此时机器提示,需要拍摄人脸识别照片。我把脸对着摄像头,却发现了一个问题——我个子不够高,拍摄角度不好。最后,就只好让妈妈把我抱起来。图书证随后从机器中“吐”出来。拿了图书证,我们就去一楼儿童图书借阅室借书了。

一来到一楼,我直接奔向了查书的电脑,在电脑上输入“盗国九曜”,然而,图书馆居然还没有这本书。这套书已经出到第4本了,图书馆里都还没有,这图书馆更新得也太慢了吧!过了一会儿,我又想到了两本我想看的`书:《福尔摩斯探案集》和《淘气包马小跳》。于是我就又搜了一下这两本书,查到了它们的编号。一个是I561。452731:4,一个是I287129—1:2。编号是按种类分的,童话跟童话放在一起,小说跟小说放在一起。我先找到对应的书柜,然后按照编号一本一本书地找,一下子我就找到了这两本书。在找的过程中,我又发现了两本有趣的书:《越玩越聪明的400个推理游戏》和《彩色铅笔的温情手绘》。

拿着书,我就来到了办理借书的地方。办理借书也采用自助的方式。先在机器上刷一下自己的图书证,然后把书脊对着里面放在台子上扫描,这就借好了。

篇4:省图面试问题

甘肃省图书馆已有80年历史,在发展过程中对西北地方文献的认识逐步加深,特别是近40年来,通过对西北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开发利用工作的研究,己形成了有地方特点的藏书体系和书目体系。

1 西北文献的形成及发展

中华50的光辉历史在其每一发展过程中,无不与西北息息相关。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汉、隋、唐三朝政治、经济、文化,始终以西北地区为中心。张骞通西域,开拓了丝绸之路新纪元。历经汉、唐两代的经营,丝绸之路通畅,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繁荣昌盛。清代经康、雍、乾三帝的努力,西北更加繁荣。有学者论证,当西北繁荣之时,正是中华民族兴盛之日。

在中华民族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流传下来的有关西北地区的文化典籍十分丰富。清代乾、嘉以后,以徐松、张穆、何秋涛等为代表开创了“西北史地之学”,西北学进入系统研究的新时期。西北史地学的内容十分丰富,对西北的历史地理、民族文化、中西交通等方面的研究都有巨大贡献。特别是对我国西北疆域的研究,其意义更加深远。从文献的记述到文献的考证以及亲身调查研究,硕果粲然,成为清代后期学术研究之显学,王国维先生曾举20世纪初中国新兴的学问有五:一曰殷墟甲骨文;二曰敦煌、吐鲁番、和田的简牍;三曰敦煌千佛洞六朝唐人所书卷轴;四曰内阁大库之书籍档案;五曰中国境内少数民族遗文。这五项中三项与西北学有直接关系,清代的“西北史地之学”到民国时期发展成“边政学”研究。研究已超出了社会科学范畴,扩大到了自然科学,如经济地理、物产资源、地质矿产、土壤水利等领域。之后,西北学研究形成了一个整体的研究系统。特别是有关西北地区的历史、地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民族、宗教、语言、文字、音乐、舞蹈等的研究,都具有一定的国际意义。

西北区域概念的产生是在张骞出使西域以后。但当时的西北区域,系指今新疆及葱岭以西,这一区域概念,一直延续到唐代。因汉、唐的政治经济中心在长安。至南宋西北地域的概念发生了变化。以后由于历史的发展和行政区划的更易,陕、甘、宁、青、新五省(区)遂成为今日西北区域的概念。现今的西北地区,早已形成一个整体,如民族发展的形成,宗教文化的演变,均有不少共同之处,特别是今后西北地区的现代化建设更是互相关联不可分割。

甘肃是西北地区中心所在地,东出西联,对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将起到枢纽作用。甘肃省图书馆建馆以来一直以西北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研究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其西北地方文献工作最早可追溯到1928年,时任馆长张维先生毕生致力于研治西北历史地理之学,每以西北历代文献散失少存,致学者时苦参稽为难。任馆长之初,就呈请省政府教育厅征集各县具志以充实馆藏。此后历任馆长曾多次呈请征集地方文献。真正确定西北地方文献工作的理论基础和搜集、研究方向的是刘国钧先生,他在1947年发表的《国立兰州图书馆与西北文化》一文中明确提出:“国立兰州图书馆的目的,要做到西北文化问题的研究中心;西北建设事业的参考中心;西北图书教育的辅导中心。”指定“L集西北文献;搜罗西北文物;编纂西北问题参考书目”三项特有任务。新中国成立以后,大西北的现代化建设更需要对西北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调查研究。从甘肃地区社会科学机构的设置来看,西北学的研究也逐步形成规模,如甘肃省敦煌研究院;甘肃社会科学研究院;兰州大学设的西北史地、敦煌学、西北开发综合研究所、西北人口研究所、西北经济研究室;西北师范学院设西北历史研究室、汉简研究室、古籍整理研究所(以整理出版陇右文献为主);西北民族学院设西北民族研究所等,共有38所研究所(室)从事西北学的研究。这就需要建立一个为西北学研究提供文献信息的文献基地。甘肃省图书馆适应这一需要,成为在全国公共图书馆及西北学研究工作者中较有影响的具有浓厚地方特点的公共图书馆。

2 西北地方文献藏书体系之形成及搜集

地方文献的搜集和积累,是做好地方文献工作的前提。确定西北地方文献的藏书建设方针,可以总体性地考虑藏书体系的建立问题。根据1982年文化部《省(自治区、市)图书馆工作条例》的规定,甘肃省馆针对本省政治、经济、文化、自然条件及民族特点并考虑历史沿革和原馆藏基础,建立起以西北地方文献为特色的藏书体系。

收藏范围:凡甘肃、陕西、青海、宁夏、新疆五省(区)以及在自然区划、行政区划、与西北五省(区)边连地界有关的历史沿革、人物制度、风土人情、语言文字、名胜古迹、自然资源等书刊资料,均属西北地方文献资料范围。

收藏内容:以收藏有关西北五省(区)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的图书报刊、政府出版物、报告、册籍、表籍、卷轴、档案、文告、印模、谱谍、传单、标贴、剪贴、图片、照片、碑志、拓片、声像资料等内容为主。西北五省(区)地方出版物,其内容与本地区无关者一律不作西北文献资料处理。

收藏重点:敦煌学及其研究资料;汉简及其考释研究;中西交通史(包括丝绸之路研究资料);西北民族宗教研究资料;西北地方历史地理研究资料;西北冰川冻土、沙漠治理资料;西北地区文物的研究考释资料等。

西北地方文献各种文献类型的馆藏情况如表1。其中的10915种图书中包括各类档案资料1160种、舆图111种、日文文献93种。

表1 西北地方文献馆藏类型分布(1994)

类 型 图书 期刊 报纸 合计

馆藏量(种) 10915 1246 426 12587

占馆藏比例(%) 86.7 10 3.3 100

藏书的学科结构:按照西北地方文献的学科内容主要分为总论、哲学、宗教、自然科学、应用科学、社会科学、史地、语言文学、艺术9类。表2主要反映学科分布情况及1964~1994年30年间文献增长比例。

表2 西北地方文献学科分布 单位:种

类 别 总 论 哲 学 宗 教 自然科学 应用科学 社会科学 史 地 语言文学 艺 术 总 计

1964 178 29 30 186 687 1110 1471 531 123 4345

1994 437 72 301 514 1810 2513 4338 847 288 10915

增长率(%) 146 148 236 176 163.4 126.4 194.5 60 134.1 151.2

表3 西北地方文献地区分布(1994) 单位:种

类 别

陕 西 甘 肃 宁 夏 青 海 新 疆 西北总论 合 计

图 书 解放前收集 511 1906 132 96 217 448 3310

解放后收集 968 4222 393 509 751 762 7605

期 刊 解放前收集 113 172 7 2 10 85 389

解放后收集 215 470 46 45 81 857

报 纸 解放前收集 18 41 2 3 1 65

解放后收集 98 194 14 21 34 361

总 计

1923 7005 594 676 1094 1295 12587

占馆藏比例(%)

15.3 55.7 4.7 5.4 10.2 10.2 100

表3反映出西北五省(区)文献地区分布及占西北文献总馆藏的比例。图书中包括陕西方志337种、甘肃方志319种、宁夏方志69种、青海方志57种、新疆方志107种。

表4 西北地方文献研究学科文献资源状况。

项 目 本学科图书品种 本学科期刊品种 相关学科期刊品种 书目核查收藏藏率(%) 引用文献收藏率(%) 支持研究决策能力

西北史地研究 9289 1005 650 105 88 8.25

新疆研究 816 64 105 97.6 63.1 7.45

敦煌学 150 3 92 71.4 84 7.45

注:1988年全省文献资源普查统计。

1988年全省文献资源普查时确定甘肃省馆社会科学研究级学科文献12个,其中达到能够支持研究决策能力的是西北史地研究列第一位,敦煌学、新疆研究并列第4,从以上4表的分析来看,西北地方文献的馆藏已形成基本完备的藏书体系。

地方文献分布散乱,难于系统掌握,在长期工作中,甘肃省馆摸索出了一些有效的搜集和补充馆藏的办法。

2. 1发掘馆藏、补充馆藏。

地方文献可以是专门著作,但也有很多资料夹杂在其它著作中间,这就需要深入细致地选择,将这类隐含的地方文献记录分离解析出来,重新组合配套,按一定体系编排,统一名称,编定目次,使其成为便于利用的新的专题文献产品,补充馆藏。

近年来,各地编史修志,是我国文化建设中的一大工程。为这一工程服务是地方文献工作的重点。在提供资料和解答读者咨询的过程中,把读者的咨询专题也作为深层次挖掘文献的专题。例如,1990年在为兰州市人事志做专题咨询时,查阅了近千种各类文献,获得了民国以前有关兰州人事制度、法令方面的资料共800余件。将这些文献复印后,编定了目次,装订成册,分别定名为《国民政府有关人事方面的部分法规及办法(1942~1947)》、《国民政府及甘肃省政府有关人事方面的法令及规定》、《宋、元、明、清兰州所辖区职官及有关资料》、《清末甘肃实业机构章程及公文》等8个专题文献,丰富了馆藏,方便了读者。“丝绸之路”研究是西北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在重新开通欧亚大陆桥的今天,对丝绸之路的研究日趋重要,并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而这一类的最新研究信息大量的分散在各类期刊中。甘肃省馆从馆藏的本世纪代到1986年近70年所有中文报刊中筛选出有关研究论文764篇,复印后分12个专题装订成册,组成了一个系统的研究“丝路学”的文献集成。这种对现有馆藏的挖掘、分析、研究、归纳,十分经济实惠。

2. 2掌握信息、追踪征集。

地方文献搜集的第一信息来源是各出版、发行机构的征订单。但地方文献大多不是通过正规的售书途径发行的。其表现是:①印刷数量少,且多是一次刊印,不再版;②极少公开发行,基本上是在本地区或本行业散发;③出版标准不一,不便进行书目控制,图书馆难以获得。这类文献常常包括了许多十分有价值的原始情报信息,极易流失。必须及时掌握信息,才能做到不失时机的搜集入藏。甘肃省馆1983~1993年的中搜集甘肃史地文献280种,其中内部出版物131种,占46.7%,甘肃、新疆两省区地名资料43种,全部为内部资料。搜集这类文献,一是通过新闻出版部门了解内部期刊报纸的出版情况。近年来派人到西北五省(区)新闻出版部门,搜集到内部报刊目录1500余种,其中符合西北地方文献收藏标准的就有500余种。还搜集到出版单位送缴甘肃省新闻出版局的期刊样本250余种,大部分是缺藏的内部期刊。二是与各文献编纂机构建立关系掌握出版信息。许多文献编纂机构所需资料大都取自图书馆,可以通过读者和编辑部门建立联系,掌握动态,追踪征集。近年来从甘肃省、兰州市和各机关的地方志编纂机构搜集到各类志书的送审稿30余部,工厂志83部,原始资料档案1套。

2. 3上门访求,广寻博收。

对那些零散的、过时的文献资料,不亲自登门访求,很多珍贵资料根本无法获得。1989年派专人到新疆的乌鲁木齐、吐鲁番、昌吉等7个地区搜集各类非正式出版文献130种,其中有63个地区(县)的农业区划资料非常有价值。对原始馆藏残缺的部分文献,千方百计地利用各种书目,从全国各馆的收藏中,通过传抄、复制等手段尽量补齐。例如对馆藏所缺的202种陕西方志,通过《中国地方志综录》,从北京、上海、南京、西安、武汉等地先后补配了44种。再如,七八十年代的甘肃全省各种地图馆内基本缺藏,几次走访有关部门,才得以在积压多年,尘土久封的测绘局库房中,亲自动手补配全省各县地图95种,186幅。另外,与有关单位建立长期资料交换关系,是几十年来一直坚持的工作,收效也可观,仅1984~1994年10年中,通过资料交换,共获得西北地方文献1941种、3844册。

3 建全的目录组织与配套的目录体系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西北经济建设的发展,西北问题的研究广度和深度,远非前代所比。但研究西北问题,必须要从研究西北文献入手,这就要编制能够全面揭示西北文献状况的各类型书目索引,帮助研究者搜集、分析并正确地运用文献,为研究者提供良好的文献环境。甘肃省馆的西北地方文献卡片目录有分类、书名、著者、地区、期刊、报纸等6套。为了全面揭示馆藏,根据读者各种需要及目录工作的长期规划,编制了各种书目索引百余种。其中综合性书目34种,专题书目34种,地方志目录7种,报刊索引23种,地方出版物目录4种,地区联合目录3种。书目类型有书目、索引、文摘、馆藏目录、联合目录相辅并行,选题内容涉及到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民族宗教、文化教育、自然科学、物产资源等多方面,可以说已经建立了一个基本完备的西北文献书目体系。

3.1综合性的书目索引

综合性地方文献书目是全面反映某一地区历史、现实、发展概貌的书目。这种书目的编制将全面反映地方科学文化的发展成果,成为地区历史文化的一面镜子,甘肃省馆共编制这类书目12种,如《馆藏西北地方文献书目》、《西北地方报刊目录(1907~1949)》、《馆藏方志目录》、《西北地方文献索引》,以及兰州地区各种联合目录等。《西北地方文献索引(报刊)》的编制从1956年开始至今已近40年的历史,书本式目录《西北地方文献索引》(1905~1949)共收录450余种报刊资料26000余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至1977年以前的西北文献索引已有油印本印行,1978~1994年索引卡片已积累数万条之多。这几种书目索引相互配合使用,可以全面了解甘肃省图书馆和兰州地区各大院校图书馆有关西北文献的收藏情况。

3.2专题文献书目索引

根据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方针政策贯彻执行的迫切需要,结合当地国民经济建设与科学发展重大课题,甘肃省馆编制了专题书目共34种。其中,配合各时期中心任务,时效性、参考性较强的书目有24种,对本地区经济建设重点项目的完成,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例如,1956年为了配合国家根治黄河水害,开发黄河水利的措施,就馆藏书籍编辑了《黄河书目索引》,内容包括历代黄河调查研究、黄河水文地质、黄河水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资料。地质资料对刘家峡水电站的勘测设计,坝址的选择,起到了重要参考作用。 1957年编制的《西北地区经济建设资料书目索引》,包括了馆藏的有关西北五省(区)的历史地理、矿产资源、交通运输、农林畜牧等方面的图书4000多种,资料4500余条。同时还编制了各类小型专题书目17种,内容涉及到水利资源、植物保护、沙漠改造、地理环境等。河西走廊和以定西地区为代表的中部干旱地区,是80年代甘肃农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地区。为配合省政府围绕河西商品粮基地建设和中部“三年停止破坏,五年解决温饱”的奋斗目标,及种草种树,发展畜牧、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草、畜、粮和农林牧各业同步协调发展的农村改革规划,发掘馆藏方志文献中的有关资料编辑出版了甘肃中部干旱地区、河西地区、陇南地区物产资源资料汇编3种,共74万余字,提供给决策部门及农业人员使用。

根据国内学术界发展动向,结合甘肃省馆在西北地方文献发掘研究的长远设想,已编制文史类专题书目9种。包括敦煌学研究。丝绸之路研究、民族宗教、外交关系等方面。西北是多民族地区。古代欧亚多种宗教,特别是世界3大宗教都先后经西北地区传入内地,对我国经济生活、思想文化影响颇巨。研究西北各民族的演变,宗教的传播和文化的嬗递,对加强民族团结、发展民族经济,将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此于1984~1986年,从馆藏1949年以前报刊中,选辑了有关文章525篇,做了220余万字的文摘,编辑出版了《西北民族宗教史料文摘》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分册,为从事西北民族宗教研究的专家学者提供了较全面系统的历史资料。编制历时10年之久的专题书目《丝绸之路文献叙录》,共收录本世纪20年代初到1986年底有关丝绸之路的调查报告、考古发掘报告及学术论文等方面的文献764篇,写成百万字的叙录。这是我国第一部全面反映丝绸之路文化研究概貌的专著。全书基本包括了丝绸之路研究的范围和内容。《叙录》中对每篇文献的内容观点,同一问题的不同认识,以及部分作者的生平事迹都作了简要的叙述。为便于读者从不同角度进行文献检索,书后还编有文献主题索引。此书1991年被评为甘肃省第二届优秀图书。是书的出版受到中外学术界的注目。著名的目录学家顾廷龙先生、敦煌学家段文杰先生为《叙录》作序,称这是“少数人出力,多数人受惠,功德无量的好事。”“将对丝路研究起推动作用”。《中俄关系史料联合目录》是联合兰州地区各大专院校图书馆编辑的专题联合目录,收录中外文图书1702种。北京图书馆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修订编成全国性的联合目录并向全国发行。

3.3书目工作的长远规划

近年来西北各地经济文化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随着欧亚大陆桥的开通,西北将成为21世纪联结中亚、中东和欧洲的纽带,再现“丝绸之路”的繁荣。西北地方文献工作要紧密地配合这一战略规划,提前着手发掘有关这方面的文献资源,编辑各类型书目。考虑到书目工作的计划性、系统性、连续性,今后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掘文献资源,提供高质量的文献信息。①西北史地研究(包括西域史、民族关系史、宗教文化史等),②西北近现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工农业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史研究,③丝绸之路研究,④敦煌学研究,⑤西北考古文献的研究(包括丝绸之路考释选编、汉简研究资料目录等),⑥西北物产资源调查研究和开发利用,⑦西北自然特征的调查研究,⑧西北文献资源的调查研究等。围绕以上专题编制各类型基本书目,建成以上诸问题的文献研究中心、西北建设事业的参考中心,形成一个更加完善、系统的西北文献检索系统。

为最大限度发挥地方文献的社会作用,今后西北地方文献工作的重点是:①建立西北文献研究中心。从国家的发展和文献信息交流的需要出发,统筹规划西北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开发利用和经费安排等。指导、协调、组织与管理地区的地方文献工作,发挥地方文献的整体作用,加强地方文献工作的理论研究。联合西北五省(区)编制《西北文献联合目录》。②加强对地方文献的现代化管理,尽快实现现代技术在地方文献工作中的应用,建立西北文献数据库。③地方文献工作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干部的素质,培养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水平的专门人才,是地方文献工作的保障。

篇5:省图面试问题

各市学会、高校图工委、各位理事:

辽宁省图书馆学会定于2012年4月举办学术年会,主题为“开放•免费•创新•发展”,会议将侧重交流研讨图书馆开放办馆的先进理念和免费服务的实际战略、具体模式,届时将邀请业界专家及广大图书馆工作者参加年会,现面向业界广泛征文。

一、征文主题:开放•免费•创新•发展

分主题:

1.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研究;

2.现代图书馆理念、图书馆制度与信息技术的关系;

3.图书馆“数字阅读”体系建设;

4.新时期图书馆在区域社会中的作用和价值研究;

5.图书馆在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与功能的拓展;

6.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发展的理念与战略;

7.古籍保护、开发和服务体系建设;

8.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工作模式创新研究;

9.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的实践与探索;

10.文化共享工程进村入户的建设与拓展服务;

11.图书馆在文化强省建设中的作用与拓展服务。

二、征文要求

(一)稿件要求

1.征文应为本人研究成果的原创,选题与征文主题相吻合,与工作实际紧密结合。论点明确、论据充分,结构合理、文通字顺。

2.论文以3000字~4000字为宜,限5000字以内;论文后请注明作者姓名、单位、电话、电子信箱、通讯地址及邮政编码。

3.每位作者独著论文限投1篇,合著论文限投1篇,合著论文的作者不得超过3人。

4.论文一律采用 Word文档(A4 纸型排版),单面打印。提供一份打印文稿及一份电子文档,并自留底稿。

5.征文由学术委员会按规定比例评选出一、二、三等奖。

(二)格式要求

论文请按中文标题、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所在城市、邮政编码、中文摘要(100—200字)、中文关键词(3至5个)、正文、参考文献、联系方式(邮政地址、e-mail、联系电话等)等架构。题目用三号黑体;作者姓名、单位、摘要及关键词用小四楷体;正文用小四宋体;参考文献按国家标准著录,用小四楷体。

(三)评审费

非会员或未交纳会费会员每篇论文收取评审费30元(省学会会员免收评审费)。

(四)征文截止时间

2012年3月31日

(五)其他

年会征文及评审费由各市学会统一报送,省直会员单位可直接报到学会办公室。

三、联系方式

联系人:省图书馆学会办公室 刘芳

联系电话:024-2422482

联系地址:沈阳市沈河区万柳塘路111号

邮编:110015

邮箱地址:lnstsgxh@163.com

辽宁省图书馆学会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省图面试问题】相关文章:

结束面试的常见面试问题05-17

瑞银面试题hr面试问题06-14

面试问题指导04-12

大学面试问题04-25

美工面试问题05-04

典型面试问题的04-07

面试问题回答范文05-29

面试故事问题范文05-29

emba面试问题06-21

java面试问题06-21

上一篇:辨析病句规律总结下一篇:要高度重视语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