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创建卫生应急示范区自评报告

2024-05-10

医院创建卫生应急示范区自评报告(共9篇)

篇1:医院创建卫生应急示范区自评报告

***区***医院

创建卫生应急示范区第二次自评报告

为了全面提升我院卫生应急医务人员的“有力、有序、有效”处置突发事件的卫生应急综合能力,我院根据《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市、区)创建工作指导方案》(卫办应急发„2011‟135 号)和《***区创建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区工作方案》(沙府办发„2012‟140号)要求,结合本院的实际,围绕组织体系、指挥协调、预案体系、应急准备、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等七方面,全面开展创建工作,本月上旬,我院对照《***区2012 年卫生应急创建工作督导方案》认真开展第二次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组织体系建设

一是按照“岗位职责明确、人员明确、场所明确”的原则,依据我院《创建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区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医院卫生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和创建小组,并以文件形式下发全院;同时设立以医院办公室、医教科为主体的院卫生应急办公室为医院应急管理部门,并作为医院的常设办事机构,由医教科长任办公室主任,院办主任、急诊科主任任副主任,设于急诊科办公室,由急诊科主任负责日常事务管理。

二是按照《***区卫生系统创建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区工作实施方案》,扎实推进创建工作。

首先,应急办制订了《***医院创建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区工作实施方案》,由医院正式行文下发;结合职工会召开全院性创建启动会,由院长强调了创建工作重要性和创建工

作重点,有力地宣传了创建工作,推动了全院创建氛围的形成;其次,创建活动中,由应急办对创建标准进行任务目标分解,并布置到相应职能和临床科室,使各科(室)做到了标准明晰、目标任务明确。重新拟定了应急办的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并统一规范上墙。根据创建计划,全面推进应急人员培训、演练和考核。根据医院具体情况,重新梳理应急队伍成员,完成了2012版应急队构成与成员的制订和文件下发。第三是根据第一次自查评估情况,对自查中存在的“卫生应急后勤保障储备未完成”等4项不足及时采取必要措施,进行了有效的整改。

二、指挥协调能力建设

一是向本镇社会事务办提供我院医疗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协助我镇建立了镇级卫生应急预案,积极将我院应急工作纳入镇突发事件预案体系中,建立了与我镇各镇村应急单位的联动应急机制。

二是积极建立上、下级医院三级联动机制,结合二级医院创建工作,我院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等三甲医院签订了医疗合作和双向转诊协议,确保了重大事件医疗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得以落实;同时与辖区三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签订了技术指导和病人转诊协议,对其应急工作提供力所能及的保障。

三是认真组织职能科室应用重庆市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平台,基本完成应急人员、物资储备等数据初始化工作,在“8.30”突发事件中得以初步应用,通过该平台与区应急指挥部建立和保持联系,具备信息共享、决策支持等基本功能。在8-30重大突发交通事件后在该平台及时更新相关信息。

三、预案体系建设

创建工作中,院应急办结合《全国医疗机构卫生应急工作规范》、《***区应急工作手册》等规范性文件,对我院《突发卫生应急及医疗抢救总预案》和专项预案均进行了修订,总预案中强化了各应急组工作人员职责、对事件响应进行更细化的梳理,专项预案中进一步完善突发批量伤病员应急预案、急危重症患者处理应急预案、医疗废物意外事故紧急处理预案、医疗纠纷处理预案、紧急人力设备床位调配预案等十余项卫生应急处置预案。

四、应急准备工作

工作中,按照我院突发公共卫生和医疗救治总体预案和突发批量伤病员应急预案要求,制订2012年版救灾防病医疗救护应急队构成与成员并以文件下发,共计43人。

制定了卫生应急专业队伍的培训和演练计划,共开展了5次卫生应急培训、3次卫生应急演练。其中,我院急诊科全体医护人员按照卫生局要求,参加急救技能考核并全部通过。

依据“必要、合理、能承担”的原则,初步建立我院物资储备库,制订了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目录,物资涵盖了药物、卫生材料、一次性医疗器械等。同时,完善了应急物资管理制度,建立了明确的应急物资储备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和效期管理制度。

五、监测预警工作

工作中,由医教科会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科每月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及分析。实现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直报覆盖率达100%、完整率、及时率均达10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处置率达100%。本,报告、处置突发公卫事件3例(突发交通事故事件1例、突发传染病疫情事件2例)。

在医院门诊设置了预检分诊处,预检分诊流程较为合理,门诊病预检分诊覆盖率近100%。按时设立肠道门诊和感染门诊于急诊科,实现了相对独立的区域,严格按规范运行。

六、应急处置

“8.30交通事故”中,我院迅速启动批量伤病员应急响应预案,采取相应措施,及时高效承担了病人现场救治、接诊、收治和转运工作,及时完成事件上报工作。事件后对卫生应急准备与保障、应急处置与救援措施、危害及处置效果等内容进行分析汇总,形成评估报告,做好了善后工作。本次突发事件处置中,我院展现出的应急能力和应急处置成效得到了区委区府的高度肯定。

七、社会动员

工作中,制定了卫生应急知识宣传教育计划。利用讲座、指导操作、展示等形式开展卫生应急知识的培训共计4次,对象包括了社区居民、煤矿职工、卫生应急志愿者队伍等,通过培训让他们掌握基本救援知识与技能。

二〇一二年九月十一日

篇2:医院创建卫生应急示范区自评报告

示范村”主要事迹

夹屿村总人口2007人,总户数625户,外来人口3800多人。本村卫生应急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关心与支持下,坚持预防为主,以人为本的原则,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健全各类卫生应急预案,不断加强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切实提高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与应急处理能力,为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根据“泽国镇卫生应急示范村(居)建设标准”,我村自评总分89分,现将卫生应急工作主要事迹简要总结如下:

一、组织健全,经费保障

村两委非常重视卫生应急工作。首先,组建了卫生应急救援队伍,明确了王敏志同志指导此项工作,并落实了王安明同志专职负责卫生应急的日常工作。组织体系的健全,为处置卫生应急事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次,在村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每年也安排了一定的公共卫生专项经费。

二、预案在前,制度完善

根据《泽国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泽国镇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反应预案》、《泽国镇防汛抗台应急预案》等相关预案,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也制定了相关的预案。同时完善了应急值班、信息报送、物资储备等相关制度。

三、风险排查,广泛宣传

对本村积极开展各类风险排查,特别是重点地段,重点场所,重点人群的排查,建立风险的监测、评估、预警、反应机制,实现各类风险事件的动态、实时和网络化管理。每年我村都开展形式多样的卫生应急知识的宣传、科普与技能培训,内容涉及到相关法律法规、传染病防控、卫生应急常识、自然灾害的特征等,今年上半年已张贴三期6张卫生应急相关知识的宣传画,发放宣传单2000张。本村每年都邀请相关部门开展至少1次的专题知识健康讲座。

四、积极应对,卫生应急工作全面落实

依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在镇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在村部设立了应急避难所,方便群众的应急避难。本村还组建了12人组成的卫生应急队伍,并对每个队员配备了雨具、安全帽、手电筒等应急工具。为了检验应对突发卫生应急事件的组织、人员、装备等方面的协调能力,在政府与相关部门的组织指导下,积极开展各类应急演练,确保如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够立即运用。

泽国镇夹屿村(盖章)

篇3:医院创建卫生应急示范区自评报告

1 一般情况

常熟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三角沿江开发带, 居于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南通等城市组成的城市都市圈。2009年, 全市户籍人口106.64万人, 暂住人口74.13万。地区生产总值1230.7亿元, 财政收入189.9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20元,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985元。全市公共卫生资源充足, 共有各类卫生机构405家,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7所, 社区卫生服务站217家, 卫生技术人员5423人, 医疗机构开放病床4712张,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99.7%, “15分钟健康服务圈基本形成”, 人们安居乐业, 享受着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实现均等化的改革成果。

2 基本做法

2.1 切实加强领导, 把卫生应急作为政府惠民实事工程加以实施

开展创建江苏省卫生应急示范市活动, 对于提高卫生应急工作水平, 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促进可持续健康发展,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市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为组长, 卫生、安监、农业、教育、发改、宣传等相关职能部门主要领导参加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把创建工作作为政府的目标任务、惠民实事工程, 摆到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 部门协调, 形成合力, 营造政府决策创建, 部门参与创建, 人人关心创建的社会氛围, 有力地推动了创建工作的全面展开。

2.2 加大卫生应急的财政投入, 强化卫生应急的基础建设

为了整体提高卫生应急的能力, 市政府以卫生应急的基本建设、物资储备为抓手, 加大卫生应急的财政投入, 加快卫生应急的软硬件建设。市医疗急救中心投入资金4000万元, 完成迁建工程, 并开通120专线电话, 与110联网, 配备电脑调度台、电子地图、急救车载电话、负压车辆、负压担架、GPS车载定位系统, 确保120院前急救功能的实现。市第二人民医院传染病分院投入资金3500万元进行改建, 建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能满足收治各种传染病的救治中心。市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各镇分中心投资500万元, 建成基础环境、技术平台、应用软件系统比较完善的卫生应急指挥与决策系统。市卫生应急物资储备投资300万元, 添置卫生应急指挥车、卫生应急检测车以及卫生应急物资、检测器材, 建成市级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库。

2.3 加强卫生应急预案的体系建设, 构建纵向到底, 横向到边的卫生应急预案的体系

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主要目的, 不仅在于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能够启动预案予于处置, 更重要的是未雨稠缪。根据预案有关预防、应急准备等规定, 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做到有备无患, 防患于未然, 最大限度地化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隐患, 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此, 我们对照国家、江苏省有关卫生应急预案、卫生技术方案,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 修订和完善了22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收集、整理了36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制定了卫生应急工作制度和人员岗位职责, 市、镇医疗卫生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亦分别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基本形成了从政府、专业机构、社区等多层次、较紧密的预案体系。

2.4 建立平战结合的卫生应急队伍, 全面提升卫生应急处置能力

为了增强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和实战水平,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不同特点, 按照“分类组队、统一管理、平战结合、常备不懈”的原则, 组建传染病和群体性不明原因 (含生物恐怖) 、食物中毒 (食源性疾病) 、职业中毒 (含化学恐怖) 、生活饮用水污染、群死群伤、风险沟通和健康育等6支卫生应急处置队伍, 选择103名事业性强、作风过硬、经验丰富的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人员, 担任卫生应急处置现场专家指导和专家库成员。市、镇医疗卫生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亦分别建立卫生应急小组、病人救治小组。由此, 加强了疾病防控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卫生监督体系中的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卫生应急专业队伍作为卫生应急处置的技术骨干,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始终保持24h通信畅通, 做到召之即来, 来之能战, 战之能胜, 提高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2.5 科学运用信息网络平台, 加强疾病监测, 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机制

通过信息网络平台, 加强疾病的动态监测, 建立健全疾病预警机制, 对突发事件的防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 全市建立44个传染病监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点, 正确应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江苏卫生信息系统中疾病监测、健康监护、健康危害因素监测、艾滋病综合防治、学生因病缺课、食源性监测、慢性病自动预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的信息系统, 主动开展疾病监测数据分析, 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排查, 及时发现疫情和事故苗头, 并定期编制疫情分析简报, 报送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 为政府采取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2.6 开展卫生应急知识培训与演练, 大力提高卫生应急处置技能

在创建活动中, 采取多种形式, 分层次地开展全员培训, 着重对卫生应急管理人员、卫生应急专业队伍开展业务培训。市医疗急救中心举办医疗急救培训班, 对100名医务人员进行为期1周的急救培训, 对1000名非专业人员进行为期1d的急救培训。并有组织、有计划开展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的应急演练。演练过程严格按应急处置的规范操作, 进行专家点评和专业评估。通过卫生应急专业培训与演练, 使广大卫生应急的专业人员, 熟悉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识别、预防、监测、预警、控制、处置、救援的核心技术, 提高卫生应急的专业技能。

3 体会

3.1 政府领导重视、财政保障到位是创建卫生应急示范市的关健

卫生应急在突发事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任何类别的突发事件都离不开卫生应急救援、卫生心理疏导、卫生应急处置等。但卫生应急又是一个庞大的社会工程, 依赖政府的支持和经济的支撑。在当前我国突发事件频发时期, 我市政府把卫生应急工作作为执政为民, 为民办实事的重要项目摆到议事日程, 下发创建实施方案, 强化组织领导,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把卫生应急纳入国民经济计划, 与社会经济同步发展, 使创建工作得到稳步的推进与发展。

3.2 职能部门积极主动, 相关部门协调配合是创建卫生应急示范市的根本

卫生部门作为创建工作的职能部门, 在当好政府参谋, 组织实施创建工作中, 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在创建活动中, 卫生部门与市编办研究, 解决在市卫生局增设卫生应急办公室的建制;与市教育部门联合, 部署学校传染病的防控;与市安检部门协作, 开展毒源调查和职业病危害企业的专项整治;与市财政、市采购中心配合, 加快采购的行政审批速度;与市宣传部门联系, 利用电台、电视台、报社新闻媒体, 广泛宣传创建卫生应急示范市的目的、意义。由于卫生部门积极主动, 建立部门联动协作机制, 在创建活动中发挥了根本性的作用。

3.3 广泛发动, 共同参与是创建卫生应急示范市的基础

江苏省卫生应急工作示范市建设标准涉及组织体系、决策指挥、预案制度、监测预警、能力建设、信息管理、应急队伍、宣传发动、合作机制、应急处置等10大类48个指标。要保质保量完成这些任务指标, 就必须广泛发动, 全民动员, 共同参与创建活动。市创建领导小组通过召开动员会、阶段工作推进会, 编制创建动态简报, 深入宣传发动。并建立组织体系、应急指挥中心、专家库、信息管理、应急预案、物资储备、宣传培训、综合协调8个工作组, 全面负责创建督导工作, 使创建的各项工作措施得到有效的落实, 为如期完成创建的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江苏省卫生厅苏卫应急 (2010) 3号关于修订印发《江苏省卫生应急工作示范县 (市、区) 建设标准》的通知。

篇4:医院创建卫生应急示范区自评报告

教育系统创建卫生应急示范市创建材料

1、学校、托幼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职责

2、中小学、托幼机构负责人、卫生应急联系人名单及通讯录

3、学校卫生应急预案

4、中小学校、托幼机构晨、午检全日观察和因病缺课登记制度等资料

5、学校健康教育相关情况及工作记录

6、卫生应急工作记录

注:

1、以上所需材料参考于《南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安市创建省级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市实施方案的通知》并结合其他地市(区)的创建材料。

篇5:医院创建卫生应急示范区自评报告

2.新区发展的需要。沈北新区成立以来,相继荣获全国生态示范区、中国特色旅游之乡、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省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区、省文明城区和新沈阳十大名片等殊荣。

新区的飞速发展,对中小学德育工作,尤其是中小学生的道德素质提出了提出了新的要求,2012年10月,根据市教育局的工作要求,结合沈北新区的历史、地域特点,按照新区创新沈北、生态沈北、文化沈北、宜居沈北、和谐沈北的发展定位和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际,我们申报了沈阳市传统美德教育示范区,并邀请了相关专家和教育局德育科共同制定了《沈阳市传统美德教育示范区创建方案》。

范文网

二、创建工作的评估

为了更好的开展创建工作,我们制定了《沈阳市传统美德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评估指标》(见附录2)。

一年来,全区创建工作的保障机制初步建立。各创建骨干学校按照区、校《创建方案》和《评估指标》的要求,在创建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开展了扎实有效的工作。经德育科逐校检查评估,基本上能做到领导重视,组织健全,有方案和计划总结。

各学校认真落实区《创建方案》中的“四个结合”和“六点改革”【1】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创设新颖鲜活、具有特色的教育活动。

在创建工作中,各学校普遍注重平台构建。各学校做到家校区联动,定期开展家校互动。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发挥教师表率作用和班级管理作用。结合民族传统节日、革命传统节日、专定节日及约定节日进行美德教育。建设充满浓郁美德氛围的校园环境。强化学科教学美德渗透,充分挖掘学科教材中蕴含的传统美德因素。

在创建工作中,各学校普遍做到严格管理,健全制度。注意有效评价。建立奖励机制。每年评选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奖美德之星。

上述活动的开展,保证了传统美德教育效果。初步实现了师德建设见成效;学生知晓美德、践行美德,道德品质发生积极变化;校园和谐;家庭、学校、社区教育协调;涌现出践行美德典型人物、群体。

注释:【1】四个结合:传统美德与学校的课程教学相结合;传统美德与学校的校园文化相结合;传统美德教育与教师队伍建设相结合;传统美德教育与家庭、社会相结合。

六点改革:教育观念体现时代性;教育内容体现层次性;教育途径体现整体性;教育方法体现多样性;教育队伍体现示范性;教育机制体现导向性。

三、创建工作的开展

1.以感恩教育为载体,促进创建工作。为创建传统美德教育示范区,突出德育特色,我们以感恩教育为切入口,开展创建工作。

2012年 11月份,区教育局组织中小学,开展了以“感恩、关爱、责任”为主题的感恩教育月活动,并制定了活动方案。

学校认真开展了“九个一”的活动,即举行一次以“感恩、关爱、责任”为主题的升旗仪式;召开一次以“感恩、关爱、责任”为主题的班会;学唱一首以感恩为主题的歌曲(如:《感恩的心》);举办一次以“感恩、关爱、责任”为主题的报告会;开展一次“感恩、关爱、责任”为主题的征文比赛;制作一期以“感恩、关爱、责任”为主题的宣传板报;学生帮助父母做一次家务;学生给父母写一封信;学校组织学生在附近社区(村屯)进行一次公益劳动。活动中,收到带图片的资料信息216个。

通过创建活动,加强了德育队伍培训、提升了校园文化内涵、促进了校本教材的开发、深化了“三结合”教育。

同时,通过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陶冶了学生感恩的情怀。让学生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老师、家长的付出,社会的关爱,学会识恩、知恩、感恩、报恩,把感恩之情化为强烈的责任感,并付之于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培养学生关心他人、服务社会、忠于祖国的高尚品质。

篇6:示范教研机构创建自评报告

根据《山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工作基本规范厅(试行)》(鲁教基字【2009】19号,以下简称规范)和《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基础教育示范教研机构创建活动的通知》,按照日照市教育局关于开展基础教育示范教研机构创建、评估活动的要求,岚山区教育局高度重视区教研室的机构创建评估工作,本着“以评促改革,以评促建设,以评促管理,以评促发展”的原则,多次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对照评估方案中的12个二级指标,进行了认真自查自评。现将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

1、领导高度重视,鼎力支持,营造了良好的教研环境。

各级领导始终把教育教研工作作为推动全区教育持续、健康、均衡发展的着力点,作为办人民满意教育,助进教育公平、公正的支撑点。在实际工作中,努力做到在政策上倾斜,措施上保障,人员配置高要求,资金投入尽全力、工作状况高标准,切实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科研先导领航的战略思想。

区教育局领导十分重视教研室队伍建设。为教研室配齐了领导班子,班子成员结构合理,团结干事,形成合力,有明确的职责和任务,工作成效明显,教研室领导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具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组织管理能力。重视教研人员的选调和聘用,选调的教研员都是在学校做出优异成绩,在教育教学、教学研究、教学管理富有独到经验的骨干教师和教学能手,教研员队伍年富力强、业务娴熟、结构合理,年龄搭配合理,有相当的学历和研究水平,实践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扎实,为区教育局的教育教学决策起到了很好的参谋作用。

教育行政部门的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教研工作,经常深入学校,指导和检查教研工作,关注教研队伍的配备,关注教科研队伍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关注教科研队伍的专业成长,在科研经费给予大力支持,在科研政策上给予尽力倾斜,在教研员的培训方面,尽可多的安排他们参加各级各类组织的培训、研讨活动,以提高教科研队伍的专业水准,拓宽视野,转变思路,培养了一大批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专业引领队伍。

2、健全教研机构,提高人员素质,形成了完善的教科研网络,充分发挥了教研室的研究,指导、服务、管理职能和专业引领作用。

我室坚持以人为本,求真务实,不断优化教研员素质,树立了“勤、实、严、新” 的教研室室风。至今已经形成了“勤学好学”的学风,具备了“乐教善研”的“研风”,具有了团结合作、争而和谐的学术研究氛围。领导班子团结和谐,管理措施有力,工作思路新颖,结构配置合理。长期从事教育教学,教育科研工作或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深谙教育规律,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较强的专业水平,富有创新意识,善于科学管理,能够热情服务,在管理和专业引领方面具有较高的指导能力。教研员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和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能胜任本学科的研究,指导和服务工作,教研员都有长期的教育教学或教育科研工作经验,大都是从学校教学一线选拔的教学骨干或教学能手,熟悉地掌握了教育教学规律,自2003年秋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多次参加了新课改培训,大部分教研员都参加了国家和省级骨干教师培训,能够有效指导一线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同时通过建章立制,出台一系列的制度、措施和办法,强化管理,加强对教研员和教研工作的管理,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全体教研员工作态度端正,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能主动积极为基层服务。建立有效的群众监督,有严格的考核奖惩制度,有健全的教研员廉洁保障措施,学校的满意度高。

狠抓业务学习,强化各类培训不断提升教研员的综合素质。教研室长期坚持以岗位学习为主,业余学习为辅的原则,不断提升教研员的素质,抓住各种培训学习的机会,选派教研员参加全国各地的短期培训和学科观摩研讨活动,教研员制定了专业发展目标计划,并在工作实践中努力实施。学科教研员每年参加的培训活动人均4次以上。通过与教材编写专家,课程改革理论专家,教学实践专家的零距离学习、交流、研讨,教研员形成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掌握了科学的教学研究方法,实实在在做到了为课改教师热情服务、解疑答惑、科学指导。

构建起了一支专兼职教科研队伍,弥补了教科研力量单薄的缺陷。为壮大教科研队伍,我们从全区市级以上教学能手和优秀教师中选聘了近100名兼职教研员,极大地充实了学科教研力量,这些兼职教研员有很强的教学实践经验和独特的教学艺术风格,承担着各级课题的研究工作,有丰富的课题研究能力,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从事教学和教科研工作,他们将教育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实现了有机的整合,在理论指导下开展研究,在实践研究中提升和丰富教育理论。

构建完善的教研网络,打造高水平的教研骨干体系,积极开展校本教研的专业引领作用。目前,我室已形成了拥有150余人的专兼职教研团队,他们都承担了市级以上课题研究任务,并能独立撰写研究报告,这些兼职教研员积极撰写论文在市级以上发表或交流,形成了教研网络体系中的骨干力量,在县、乡、校教研网络中成为学科教学、学科教研的中坚力量,积极引领广大教师努力开展教科研活动,在教育教学成果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

3、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提高质量为根本,以课程改革为抓手,全面提升教育教学的科研内涵。

我们始终坚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根本宗旨,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机遇,提升教育教学的科研内涵,驱动本区教育的持续健康均衡发展。在新形势下,我们积极转变教研职能,创新教研思路,推进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基层,深入教学实践,广泛开展各类调研。我们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强调调查研究。在调研中,我们及时反馈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学校提供咨询和服务。通过开展课题研究,举办名师会,教学观摩研讨会,校本教研研讨会,教学大赛,学科竞赛等活动,坚持开展教学质量检测,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检查,学校素质教育评估,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活动等一系列的活动,引领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以教育科研推动课改的顺利实施。

为加强校本教研的指导和管理,推动我区中小学校本教研工作的深入开展,在认真抓好《岚山区中小学校本教研工作实施方案》落实的同时,加大了学校的教研组织建设,健全了各级校本教研组织机构,校本教研制度体系得以初步确立,形成了教学、教研、培训三位一体的教研支持网络,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实效性明显增强。校本教研方式灵活、扎实深入,形式多样的教师论坛、教学沙龙、电子备课研讨、反思札记等活动已经实实在在地走进了教师的职业生活,成为我区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

以小课题研究为切入点,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在做好各级规划课题的同时,针对课题研究实效不高的问题,区教研室确立了“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新理念,提出“小步子、低台阶、快节奏、求实效”的科研原则,积极探索“本土化行动、低重心运转、小步子发展、实效性评价”的教育科研工作新思路,引导广大教师扎实开展小课题(或草根式课题)研究。出台并下发了《岚山区中小学教师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并邀请了市教科所的专家对我区教干教师进行了小课题专题培训,要求各学校借助“小课题研究”活动的平台,积极引导广大教师立足课堂,从身边的问题、困惑入手,及时反思教与学的得失,切实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在课题研究和课例研究中,针对基层学校教师教科研理论性不强,操作性不力的实际,我们有求必应,经常深入基层学校开展课题研究讲座,围绕学校实际,指导教师如何选题,如何制定方案,如何收集资料,设计问题,撰写结题报告等方面进行现场培训和交流研讨,及时帮助教师解决教科研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目前,小课题研究成为我区构建高效课堂研究活动的一项有效措施。

不断夯实教学软实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广泛开展教干教师读写活动。出台下发了《岚山区中小学教师读书活动实施方案》,制定了详细的教师读书计划,并要求各校进一步细化活动的内容、目标、措施等,确保了读写活动的效果。通过活动的开展,既拓宽了广大教干教师的专业视野,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又全面地提高了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认真组织教师学习培训,促进教师提升理论水平。我们始终把理论学习和经验观摩作为教研工作中的重要切入点,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广大教师进一步开阔了视野,提升了理论水平。

以各类评选、技能大赛活动为平台,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平台。着力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以各类教学大赛为契机,我们采取讲课选手指导活动与大教研活动相结合的形式,整合区内教研力量,对全区参加市级、省级讲课比赛的教师实行全程跟踪,提供全方位支持,大批的教学新秀在教学大赛中脱颖而出。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建立健全骨干教师考核机制。完善岗位目标考核,引导教学业务骨干在业务提高上下功夫,在教学研究上做文章,在工作创新上出成果。通过课堂示范、课题带动等形式,辐射带动全区教师健康成长。继续实施青蓝工程,实施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带徒计划,开展青年教师拜师活动,搞好监督和考核,落实培养措施,实行师徒成长捆绑式评价,扎实开展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基本功的培训和比武活动。建立了领导分片包干和教研员包校责任制。教研员深入基层,深入教学一线,着力开展课题研究和课例研究的指导以及校本教研的实施,定期开展课改教师培训,举办各类讲座,举办全区性的教学观摩课或课改示范课。

4、创新教研工作思路,拓宽教研渠道,促进教育教学均衡发展。

搭建区内城乡教研平台,促进全区教育均衡发展。根据《日照市教研室关于开展义务教育城乡教研共同体建设活动的实施意见》,在市教研室的指导下,采取结对联合、城乡互动等方式,运用跟进式指导、集体备课、送课助教、同课异构、专题研讨等灵活多样的教研形式,开展城乡校际间的教研交流活动,及时推广先进教学模式和优秀教学方法,整合优质资源,打造高效课堂,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各学科教研人员分组包乡镇、学校,深入学校,全程参与交流活动。初步建立了“强强联合、强弱结对”的校本教研跨乡连片制度,有效破解了城乡、校际之间的教育教学发展不均衡问题,真正实现了城乡教育教学的均衡发展和共同进步。

积极开展网络教研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岚山区中小学教学信息化三年发展规划》文件要求,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教师备课、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组织相关培训工作,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研活动。充分利用市级网络教研平台和教学资源库,初步建立区县平台和学校网络平台,提高教研效率,不断提升网络教研水平。暑期集中组织各级教研人员通过举办现场培训讲座、示范指导等形式对开展网络教研培训,通过布置任务,检查落实,考核评优等推动网络教研的整体发展。

根据日教研字[2011] 14 号《关于加强初高中教育教学衔接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加强了区域内不同学段教学交流活动,做好小、初、高不同学段的教学衔接的研究工作。定期召开不同学段课堂教学交流活动,各学段各学科取长补短,进一步完善优化授课模式,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大幅度提高了课堂效率。

积极落实《日照市中小学实验室和教育信息化工作专项督导评估标准》、《岚山区中小学推进实验教学和网络教学分布实施方案》(岚教发„2011‟59号)文件要求,加强监控措施,举行初中实验教学观摩会,组织专项评估活动。加强实验教学研究,制定实验教学计划和进度,保证按计划进行实验教学,保证实验课程正常开设。建立和完善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促进特长生发展。区教研室对有关学科汇集优秀实验教学心得、教案,整理成册,通过组织实验教学自编教程、评选实验报告和案例等推动工作。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努力方向

1、按《山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工作基本规范厅(试行)》(鲁教基字【2009】19号文件要求,如果配齐各学科专职教研人员,我区教研室应该有在编专职教研员30人以上,而在我市的其它区县,如莒县、五莲、东港,教研员数量都在30人左右。目前我区教研室仅有9名专职教研员(且只有3人在编),单是维持常规工作,都疲于应付,人员严重不足,再加上部分教研员的编制一直没有得到理顺,严重制约了教研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这是当前或今后急需解决的问题。

2、教研经费紧缺,始终处于保证正常工作运转上,难以开展更多的教研活动,难以保证教研员参加更多的学术交流,难以在软硬建设上有更多的投入,影响了教研室的可持续发展。

3、办公条件亟需进一步改善。现代化设备、装备不足,电子音像资料紧缺;现有教研设备仪器仅就台式电脑人手一台、无笔记本电脑、摄像机、无演示实验仪器、投影仪、照相机,所以至今我区教研室无声像、摄像资料,也阻碍了我区教研工作的再上台阶。无图书阅览室,现有教研图书杂志可谓微乎其微,影响了教研员的阅读面和课题的拓展。

4、教研员撰写的论文和参与的课题研究多,有影响力的文章和成果不多。教育科研工作中,对课题的申报、研究工作服务滞后、经费不足、奖励不力,所有搞过课题的教师及教研员都自感得不偿失,至今已经产生课题申报和研究疲软现象。一线教师还缺乏相应的技术和经验,在方法和过程的指导上还需加强。

5、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有效课堂的构建、校本教研的贯彻落实需要狠下功夫。

6、新课程实施中涉及的师资矛盾、相关评价问题还没有实质性突破,学校课程管理工作措施仍然有很多落实不到位的地方。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属于内部问题,要加强管理,不断强化教研员的专业成长意识,形成激励机制,属于外部问题,我们将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发扬艰苦创业,团结奋斗的精神,努力改善办公条件,增添现代化设施,为教研室的后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自评结果

通过认真学习和研究评估标准后,严格对照评估内容,对12个二级指标逐一评估,自评等级:达标。

2012

篇7:医院创建卫生应急示范区自评报告

1 以组织保障为关键点, 全面落实应急工作责任

卫生应急工作是政府应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滨湖区委、 区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应急工作, 把卫生应急建设做为发展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抓手,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加大投入力度, 为卫生应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1.1 组织领导到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于其具有突发性、 群体性、 不可预知性和严重的破坏性等特点, 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1],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政府重视是根本保证[2]。 滨湖区政府成立了由政府分管区长任组长, 卫生、 发改、 教育、 农林和安监等部门协调配合的滨湖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区卫生局设立了独立编制的卫生应急办公室, 明确专人负责; 各镇、 街道及相关部门成立了相应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和应急处置工作小组各村 (社区) 指定专人负责卫生应急信息上报等日常工作; 辖区内餐饮、 学校等重点企事业单位成立了卫生应急管理组织, 全面加强对卫生应急工作的组织领导。

1.2 指挥协调到位

建立滨湖区应急管理信息联络员制度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联席会议制度。 区宣传、 发改、 商务、 财政、 卫生、 农林、 安监、 教育、 计生、 建设、 公安和镇 (街道) 等相关部门, 在信息沟通、 联防联控、 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等方面形成合力, 建立了多部门协调合作的卫生应急工作机制, 提高了全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综合防控能力。 区卫生局与医疗卫生专业机构、 相关重点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卫生应急联动网络, 确保信息报告准确及时、 应急处置迅速高效。

1.3 责任落实到位

制订下发了《滨湖区创建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区实施方案》和《滨湖区应急管理 “十二五” 规划主要目标和建设任务分解落实方案》, 将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纳入全区社会事业“十二五” 规划和应急管理 “十二五” 规划, 区政府与相关部门和镇 (街道) 签订目标责任书, 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和职责分工, 建立了责任考核体系和问责制度, 做到了分工明晰, 责任明确, 齐抓共管, 确保级级有目标、 层层抓落实。

1.4 经费投入到位

切实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保证各项工作经费及时、 足额拨付。 2011 年全区公共卫生经费投入达到2 500 多万元, 卫生应急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 每年安排60 万元用于卫生应急培训、 演练、 装备和物资储备。 区财政2011 年投入200 多万元专项经费建设首个区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和数字化决策指挥系统, 安排120 万元实施卫生应急健康救护工程 “五进” 活动, 2012 年又专门安排创建经费105 万元用于应急队伍装备和现场采样检测设备的补充。 三年来, 滨湖区卫生应急体系建设费用累计投入近千万元。

2 以体系建设为切入点, 全面覆盖应急处置网络

合理优化的应急资源对提升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3]。 滨湖区以四大体系、 两级团队和装备物资建设为抓手, 构建 “统一指挥, 反应灵敏, 协调有序, 运转高效” 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4], 完善覆盖全区的卫生应急处置网络。

2.1 健全四大体系

围绕卫生应急指挥体系、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医疗救治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建设, 切实夯实基础, 完善功能。 一是卫生应急指挥体系建设。 建成滨湖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和数字化决策指挥系统, 实现联网实时数据传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预警预报、 视频监控和视频会商、 计算机辅助决策、 网上指挥调度和车辆GPS定位等功能, 有效地提升了卫生应急指挥协调的科学化水平。 二是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 新建区公共卫生大楼, 完善区疾控中心实验室建设, 增配17 套检测设备, 检测能力扩增到110 项。 建立了15 个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点, 覆盖全区所有一级以上医疗机构。 建立了6 个腹泻病监测哨点和36 个学生因病缺课监测点, 实行24 小时疫情值班制度。 三是医疗救治体系建设。 新建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 建立无锡市急救中心滨湖分站, 无锡市第六人民医院、 滨湖区中医院建立医疗救护站,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救护点, 统一配备救护车辆和急救设备, 健全120 急救网络, 大力提高了院前和院内医疗急救能力。 四是卫生监督体系建设。 加强卫生监督执法能力建设, 设立卫生监督派出机构, 配备卫生监督员25 名、 监督车辆5 辆, 现场快速检测设备和调查取证设备达到省定配置要求, 卫生监督体系建设评估达到江苏省级示范标准。

2.2 建立专业机构

滨湖区编制办公室明确区卫生局独立设置卫生应急办公室, 配备编制2 名。 区疾控中心、 卫生监督所和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等均设立卫生应急办公室,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也明确了专人负责卫生应急工作。 各医疗卫生单位均有固定办公场所, 并配置相应卫生应急办公设施。

2.3 调整工作队伍

从市第九人民医院、 市第六人民医院、 区疾控中心、 卫生监督所和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卫生机构精选百余名业务精湛、 敬业负责的医疗专家和业务骨干, 组建调整区级卫生应急处置专家库和5 类7 支区级卫生应急处置队伍。 制订卫生应急培训工作方案, 实施全员培训计划, 定期举办各类专业知识培训班, 全面提高应急队伍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2012 年全区共举办各类卫生应急培训班11 次, 培训人数500 余人次。

2.4 完善物资储备

加强区级应急队伍装备和物资储备建设。 根据上级要求, 结合滨湖区实际情况, 制定了区级应急队伍装备和应急物资储备目录, 按照 “实用高效、 分级储备、 严格管理、 存放有序、 调度及时和满足急需” 的原则, 采取实物储备、 委托储备等方式, 整合储备资源, 组织开展装备及物资储备, 做到种类齐全、 数量合理。 规范应急物资储备管理, 安排专人负责, 严格管理, 做到物资管理科学合理, 物资调度有序得当。

3 以规范管理为着力点, 全面发挥应急防控作用

坚持 “平战结合” 原则, 深入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做到疫情监测信息化、 预警预报数字化、 决策指挥智能化及处置执行程序化, 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现在早期、 处置在萌芽及影响在局部。

3.1 认真制订各类预案

组织专家根据上级要求和区域实际情况, 详细制订、 动态更新了《滨湖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滨湖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滨湖区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同时, 进一步细化内容, 分类制订了《滨湖区暴发疫情应急处置预案》、《滨湖区消费环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滨湖区水生态灾害应急处置预案》、《滨湖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滨湖区甲型H1N流感预防控制预案》和《滨湖区重大活动 (重要会议) 医疗卫生保障工作方案》 等27 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34 个专项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各镇 (街道) 政府制订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区 (镇) 应急预案》, 辖区内学校、 大中型餐饮单位和危险品化学企业等重点企事业单位也制订了切合实际的卫生应急预案或行动方案, 所有预案和技术方案全部输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数据库, 基本形成了政府专项预案、 部门单项预案和企事业单位预案为架构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体系。

3.2 严格落实各项制度

制订滨湖区卫生应急工作制度, 明确各项工作流程和112 项岗位职责, 健全疫情报告、 监测预警、 风险评估、 信息管理和24 小时值班等管理制度, 确保卫生应急工作科学高效运转。 近三年来滨湖区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 近二年每年规范处置传染病预警信息100 多起, 响应率达到100% 。 2013 年春季人感染甲型H7N9 禽流感疫情爆发后, 滨湖区迅速启动防控应急预案, 通过高效的管理制度、 科学的防控措施和果断的执行速度, 有效地控制了疫情, 维护了社会及生活秩序的稳定。

3.3 组织卫生应急比武

滨湖区每年组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演练, 不断提高应急处置和快速反应能力, 检验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2011 年组织了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饮用水污染和急性食物中毒医疗救援等3 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演练。 2012 年组织开展全区卫生应急大练兵、 大比武活动, 开展了全区卫生应急知识及技能竞赛, 组队参加无锡市卫生应急大比武电视决赛, 有1 人选拔参加了江苏省卫生应急大比武竞赛, 均获得团体和个人奖项, 为传染病疫情和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积累了宝贵的实战经验。

3.4 适时开展监测预警

完善区、 街道 (镇) 和社区 (村)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网络, 认真组织实施重点传染病及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动监测, 医疗机构规范开展了预检分诊工作, 网络直报率达到100%, 在医疗机构设立腹泻病监测哨点6 个, 在学校设立学生因病缺课监测哨点36 个, 建立了覆盖全区的监测预警网络, 依托卫生应急决策指挥系统, 实时上报肠道门诊、 发热门诊、 末梢饮用水感官和食品安全检测等4 类日常监测信息, 每月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汇总分析, 定期组织专家开展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 提出预警、 干预措施, 通过滨湖区卫生局和疾控中心门户网站发布健康提示, 有效地提高了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能力和早期发现能力。

4 以服务群众为根本点, 全面提升应急救护能力

卫生应急工作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 为增强人民群众卫生应急意识, 提高群众应急救护能力, 滨湖区以全面普及群众性自救互救技能为目标, 以卫生应急救护技能和应急避险知识培训为抓手, 创新开展健康救护工程, 努力营造人人了解、 人人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

4.1 创新活动形式

立足基层, 深入一线, 创新开展 “健康救护工程”, 以进社区、 进学校、 进机关、 进企业和进工地 “五进” 活动为载体, 针对不同人群、 不同季节等特点, 多途径、 多层次宣传卫生应急知识, 培训健康救护技能, 提高群众自救、 互救、 逃生和避险能力。 每年开展现场卫生应急和初级急救知识培训近200 场, 受训群众超万人。

4.2 强化师资培训

依托无锡市救护培训中心为平台, 以卫生应急、 心肺复苏、 止血、 包扎、 骨折固定、 伤员搬运和避险逃生等内容为重点, 坚持 “必需”、“够用” 原则, 全面组织应急救护师资培训。 实行统一教学计划、 统一教材和统一质量标准的三统一管理, 各镇、 街道师资团队统一配备心肺复苏培训教学模型、 迷你模型、 多功能颈托、 组合夹板、 三角巾、 毛巾及止血带等物资, 每名受训学员统一配发卫生应急培训教材和卫生应急救护包, 全区已培训应急救护师资100 人。

4.3 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

充分利用报刊、 广播、 电视和互联网等媒体, 大力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 避险、 识别、 报告及防护等卫生应急知识, 向社区居民发放 《应急救护知识 》、《避险逃生 》等宣传手册、 折页1 万余份, 增强了公众广泛参与卫生应急的意愿和能力。 结合 “世界卫生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和 “世界艾滋日” 等重点时段, 针对农民群众和外来流动人员等重点人群, 广泛开展各类宣传活动, 提高职业病、 传染病防范和自我保健意识, 形成了学习救护知识、 掌握自救技能和守护生命健康的良好氛围。

4.4 组建志愿者队伍

滨湖区卫生局与红十字会共同组建了由社区医生、 护士、 教育和社区干部80 余人组成的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 通过定期的志愿者培训、 演练, 志愿者掌握基本的救援知识和技能, 在基层卫生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与市交通电台建立应急医疗救援志愿者爱心车队, 10年来挽救了近百名患者的生命, 荣获江苏省志愿者协会爱心基地称号。

近年来, 滨湖区在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区建设方面做出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荣获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区荣誉称号, 但是我们体会到: 加快卫生应急建设, 保障群众健康权益, 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我们必须持之以恒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规范卫生应急管理, 完善各类应急预案, 进一步推动应急工作 “重心下沉” 和 “关口前移”; 二是完善应急人才物资储备, 强化培训演练, 进一步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三是加强部门沟通配合, 健全部门协调会商制度和联动机制, 组织联合演练, 进一步增强联防联控合力; 四是深化内涵建设, 创新工作模式, 提高全民卫生应急救护水平, 进一步提升滨湖区卫生应急工作特色, 为加快公共卫生事业发展, 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做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卫忠.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立的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 2010, 17 (1) :142-143.

[2]甄尚敏.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体系的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3, 19 (2) :96-97.

[3]刘茂, 王炜.应急资源优化管理研究的主要问题[J].中国应急管理, 2007, 7 (7) :311.

篇8:医院创建卫生应急示范区自评报告

一、学校德育工作概况

陀村小学系廉江市雅塘镇革命老前辈于1940年创办。70多年来薪火相传,70多年来风雨砥砺,经过一代代师生的辛勤工作,学校形成良好的人文环境。

学校占地33亩,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雅。现有教师24人,学生288人,教学班14个。教学楼2幢,综合楼3幢,教师宿舍2幢,建有电脑室、语音室、图书室、阅览室、队部室、心理辅导室、校史室等室场齐全。校园被逐步打造成为绿化、美好、净化、文化积累丰厚的育人环境。

学校坚持“快乐德育”的德育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中小学德育工作绩效评估的通知》精神,以创建廉江市双优学校为基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引导,以我校德育活动为载体,重视德育工作的承传与创新、积极实践、大胆探索,取得显著的德育绩效,全面促进了学校持续的发展。我校先后被评为廉江市双优学校、廉江市文明单位、廉江市绿色学校、廉江市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廉江市家长学校、湛江市规范化学校等。

二、学校德育工作主要成绩与经验

(一)坚持以先进理念引领,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构建德育管理网络,提升德育综合实力。

学校本着“让学生成才,让教师成长,让学校闻名”的办学宗旨,形成“快乐德育”的德育理念。按照“制度育人,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基本要求,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关爱学生。把培优转困作为教书育人

的重要工作抓实抓好。学校善于从学生、家长反馈的信息,改进工作,德育常抓常新,内涵不断发展,“陀村精神”得到传承,“陀村文化”得到发展。

学校建立了校长负总责的德育工作管理网络,成立了德育领导小组。组长:罗 寿(校长)副组长:罗伍明(教导主任)、温辉武(教导主任)、罗跃(教导主任)成员:罗承旦(少先队总辅导员)、唐宏林(数学科组长)、郑丹丹(英语科组长)、刘石英(心理辅导教师),领导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互相配合。成立了班主任工作研究会,每个学期专题研究10次以上,各项教育有实施方案,有活动记录。近年来,德育研究成果显著。

学校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制度育人的作用。学校德育制度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制度文化资源丰富,人本理念强,有厚实的制度文化积淀;二是德育管理制度,注入民主思想、自我意识,制度创新特点明显,例如师德制度建设体现专业道德的要求,也体现了对专业的诉求;三是学校的制度形成的管理体系,规范化程度高;以制度为规章,有助于管理常态化,如《班主任管理制度》《雅塘镇陀村小学考勤制度》、《雅塘镇陀村小学教师精神、物质奖罚条例》、《雅塘镇陀村小学常规教育教学管理方案》、《陀村小学创双优活动方案》及《绩效工资考核方案》与人文情怀结合,体现陀村小学制度的时代精神。

(二)重视课程育人,通过校园活动优化德育过程

学校重视课程育人,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开足开齐课程。并开设特色校本课程,如《弟子规》、《廉江市雅塘镇陀村革命斗争史》等。在教学中坚持课程教学改革,课堂德育渗透针对性强,达到课程育人效果。

学校重视素质教育,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形成系列特色活动。如“五爱”教育活动,节日主题活动;三月学雷锋,四月悼先烈,五月劳动教育,六月文体活动,九月尊师爱生,十月歌颂祖国,十一月法制教育,十二月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有领导机构,有实施人员、主题鲜明、形式多样,丰富了学生思想教育内涵,校园文化活动活跃,丰富多彩,学生兴趣浓厚,参与率100%。

重视德育队伍建设。一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德育工作;二是确定了德育科研兴校的战略,坚持以“问题即课题”的理念,以留守儿童、学困生问题、弱势群体学生、单亲孤儿的教育问题,开展了切入口小、见效大的系列研究;三是加强校本研修的德育活动,制定了校本研修方案,开展一系列的研修活动,如班主任工作专题研讨会(每两周一次)、新时期农村德育案例交流、班主任工作论坛、家校合作等相关活动,大大提升德育队伍的素质,锻炼了德育队伍的才干;四是倡导学习型、研究型德育队伍的建设,开展读书活动,研读教育理论与成功案例,走学习——实践——研究之路,及时破解德育实践中的难题,如留守儿童的教育经验在全区交流;五是加强德育队伍的培训提高,制定了《陀村小学德育队伍培训发展三年规划》,以师德建设为核心,加强德育专业水平发展,重视德育技术技能的培训,每年投入大量资金对德育副校长、主任、年级组长和班主任培训,开展交流和研讨活动。近三年德育教师培训在60人次以上,选派所有班主任、德育主任参加心理健康C证培训,比例达100%。每学期召开2次家长会,并通过校讯通建立了家校沟通网络,每学期家访2次以上,家访率100%。学校十分重视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建立了后进生档案,通过优品生和后进生结对,学校领导骨干教师与后进生结对,有效地转化后进生,转化率达90%以上。

学校建有规范少先队活动室,组织机构健全,活动丰富多彩,通过开展各种习惯和能力训练活动,“南粤少年雏鹰行动”、“仪仗队表演”系列主题等

活动,引导队员健康成长。

学校关注师生心理健康。建有心理辅导室,实施心理危机干预,通过面谈、电话咨询,团体训练等方式,做好学生心理疏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学校关爱教师,如:组织教师的健康体检,慰问有困难和病痛教师,节日和平日给教师送去问候语和工作的赏识短信,学校还把教师平时辛勤工作、学习的身影录制下来赠送给教师作为最好的赏识肯定,平时注重心理导航,尊重教师,善待教师,并关注教师心理动向,及时给予疏导,消除心理障碍,使教师心理和谐、愉悦把真、善、美传递给学生。

(三)积极筹措经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育人环境的品位。学校德育工作有专项经费,近三年均占生均公用经费的8%以上。学校尤其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拨出专项资金作为德育专项经费,逐步丰富和完善校园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优良的育人环境。学校建有以“五爱”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校史室、规范化队部室、心理辅导室、图书阅览室、广播站、升旗台,校园合理空间置有校风、学风、教风和学生守则、学生行为规范。班级文化建设内涵丰富,文化品味浓,特别注重打造激励文化,给学生构建一个利于身心健康成长的绿色家园。建设有校园文化长廊,充分利用其来营造浓郁的书香气息,校园环境优美,学校做到绿化、美化、净化,体现“人文校园”、“书香校园”,处处充满着浓浓的文化育人氛围。组织学生开展网络道德规范教育,建有自主的德育网页,与学生签定遵纪守法,做个守法网民的“责任书”,创设博客、QQ群引导学生健康上网。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教育网络,形成多元的德育合力。有效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成立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与家长建立了联系制度,开展了系列亲子活动,通过校讯通平台提高家长的育人水平。学校的关

工委工作也开展得有声有色。聘请了司法所领导温伟猛担任法制副校长,经常联系派出所、陀村村委会等,共同维护校园安全。

(四)以“双优班”文化机制为动力,以校本课程研究为抓手,闯德育新路,创德育特色,提高学校社会声誉,德育效果显著。

学校注重在实施德育中研究德育,在研究中提高德育效果。几年来,立足校本德育,抓好常规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勤奋学习,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德育操行优良率超过90%,后进生转化率在90%以上。

重视师德师风教育,教师敬业爱岗,校内人际关系和谐,新教师尊重老教师,老教师关心新教师,新老教师结对互助,共同进步。教职工无违反师德规范行为,无体罚或变相体罚现象,以奉献精神、敬业精神赢得学生的爱戴,家长的敬重。

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在雅塘镇享有良好的声誉,校园安全文明,师生无违法犯罪现象。学校关注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学生无心理失衡现象,自觉远离网吧,拒绝黄赌毒。村委、家长对学校教师师德称赞有加,对班主任工作、学生品德表现满意率达99%。学校被评为“廉江市文明单位”、“雅塘镇先进单位”。

坚持创建“双优班”活动,创造班级管理特色。多年来,学校坚持创建“双优班”活动,坚持一天一评比,一周一总结,一月一表彰。激励学生自觉遵守道德规范,每学期有90%以上班级被评为“双优班”,学校已形成了丰厚的“双优班”文化积淀。

德育成绩显著,形成自身特色。陀村小学师生上下同心,在德育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3人被评为镇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学校先后获得“廉江市文明单位”、“雅塘镇先进单位”,提升了学校品牌。

三、存在问题和设想

(一)存在问题

1、规范养成教育和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有待继续深化,成效有待提高。

2、德育队伍的素质需要继续培训提高。

(二)努力方向

1、以科研来推进学生规范养成教育,使这项教育得到发展和创新。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要积极探索校园教师呵护网络、班级友爱网络、村庄同伴互助网络、村庄长辈协同关爱网络、村委会保护网络的建立和合力作用如何发挥,努力闯出一条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新路子。

2、坚持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抓好德育队伍的培训提高工作,尤其是要通过组织参加科研课题研究实验,迅速地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并创造出新的德育成果和特色。

3、坚持开展以读书、艺术、科技、体育等为内容的校园文化活动,以活跃和丰富师生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感受成功的快乐。

四、自评总结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湛江市教育局和廉江市教育局关于开展中小学德育工作绩效评估的要求,依照有关德育工作绩效评估的指标进行了德育自评,总分80分和七项必达指标获得270分,达到廉江市德育达标学校的标准,请评估组的领导和专家对我校的德育工作进行考核评定。

廉江市雅塘镇陀村小学

篇9:创建红领巾示范校自评报告

——创红领巾示范学校自评汇报材料

少林办中心小学 二零一三年十月

创建红领巾示范学校自评报告

登封市少林办事处中心小学,座落在少林办事处西十里铺行政村,距离市区约5公里。北依龙虎山,南傍少林河,千年古刹少林寺与会善寺环拱左右,古色古香,环境清幽;207国道穿街而过,8路城乡公交、市区1路公交直达,交通便利;校园古槐参天,松柏苍翠,花团锦簇,楼房林立,是培英育才的理想场所。

学校占地面积达到768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约2563平方米。现有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76人,每班均在45人以下,无大班额现象。教职工20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大专以上学历97%。学校拥有多媒体教室、图书阅览室、少先队活动室、卫生室、仪器室、多功能餐厅、标准化学生宿舍等硬件设施,并配备了国家农村远程教育“班班通”教学设备,实现了校园的硬化、绿化和美化。在历任校长的共同努力下,教师们以良好的师德、广博的知识、敬业的作风,促使学校声誉渐起,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赞誉。学校先后被评为“郑州市标准化小学”、“郑州市少林拳进课堂达标学校”、“郑州市文明学校”、“登封市文明学校”、“登封市卫生先进单位”、“登封市国学经典示范学校”,并多次受到少林办党工委的表彰奖励。近年来,学校围绕建和谐校园,办特色教育这一宗旨,坚持以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切入点,开展了丰富多彩而又富有成效的系列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好评,学校发展势头正旺,潜力巨大。

我校十分重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优势,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形式多样的少先队活动,增强了全体少先队员的组织观念和组织意识,树立了诚实、勇敢、活泼的良好队风,形成了团结、向上、快乐的少先队集体。工作中遵循“多元、自主、发展”的办学理念,培养“知礼向善、勤学乐学、多元自主发展的一代新人”,确立了两个“优先”:即学校德育工作优先、少先队工作优先。坚持三个“育人”的理念:即活动育人、实践育人、争章育人,让丰富的活动代替传统枯燥乏味的说教和训斥,让学生在活动中快乐成长;让学生亲历实践,得到真正的体验,使知行结合落到实处。现就我校少先队工作的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少先队组织日臻完善

我校少先队现有6个中队,176名少先队员,有大队委员6人,中队委员18多人,大中小队建制完善。每当一年级新生入校,大队部即印发队前教育教材,由高年级队干部和中队辅导员组织新生学习,让新生真切感受少先队生活,激发入队欲望,激励他们为集体做好事,好好学习,争取早日加入少先队。新生入队仪式规范有序,气氛庄严。少先队小干部实行民主选举和轮换制。每当新学年开始,无论是中队还是大队,都开展干部竞选活动、就职演讲活动,才艺展示活动。小干部通过大队部的培训,提高工作能力,成长为少先队组织的小主人。

二、辅导员队伍精干高效

学校少先队大队现有大队辅导员1人,中队辅导员6人,政教主任石鹏涛是学校辅导员队伍的带领者,他们多年来从事德育和少先队工作,经验非常丰富。大队辅导员石鹏涛曾获得登封市优秀辅导员荣誉称号。大队部定期组织中队辅导员学习,使辅导员队伍的素质不断提高。

三、队伍管理有条不紊

1、我校每学期定期召开三至四次少先队工作会议,规划少先队学年总目标,制定少先队工作计划,了解各中队活动情况和队干部工作情况,布置近阶段少先队活动的内容,传授各级干部工作的方法等。

2、积极与学科协调,利用学科教研,每学期两到三次的中队辅导员例会制度。根据本学期少先队工作的重点,组织中队辅导员学习市少先队工作意见文件精神、交流班队工作经验,大队部还召开不定期的小型中队辅导员会议等。

3、少先队评优制度。学校一年一度的少先队评优工作,个人、集体的评优均采取自荐和推荐、评比相结合的办法,大队部根据侯选个人、集体的事迹材料和成绩,共同评审商定优秀名单,并在校园内进行公示。

4、升降国旗制度。每周一举行升旗仪式,每周的升旗仪式由各中队轮流负责。届时由学校领导、优秀少先队员进行国旗下讲话,对全体队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5、队会制度。每月班队会课内容充实丰富,由大队部根据少先队工作计划进行活动设计,做到一方案一小结,大队部并对各中队的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评比、有小结。

6、实行中队管理制度。每天都有一个中队负责全校的值日管理。校门口设有“红领巾监督岗”,当天负责值日的中队监督员,对照《中心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全面开展评比活动。

四、阵地建设异彩纷呈

学校少先队大队设有大队活动室、红领巾监督岗、红领巾广播站,成立了64名队员参加的鼓号队。红领巾广播站队员自主办节目,设有《经典诵读》《学校新闻》、《红歌欣赏》等栏目,每天中午、下午放学开始播音,深受队员的喜爱。

五、特色活动彰显素质

1、为了加强队员们环保意识,大队部号召全体队员参与“登封市我家 清洁靠大家”活动。组织队员深入社区、景点,捡拾垃圾,为登封申遗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2、为教育队员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队员热爱祖国热爱党的思想,学校组织了“爱国爱校 抵制邪教”演讲及签名活动。

3、大力开展“学习雷锋 争做优秀队员“活动,每年三月学校积极组织队员以美化校园,净化心灵为主题,开展演讲比赛,六中队焦艳娜同学代表学校参加市教体局举办的”雷锋在校园“演讲比赛,荣获二等奖。

4、“六一”是队员快乐的节日,届时学校都要开展系列活动,展示队员风采。唱红歌、书画展、篮球赛等活动,每个队员参与其中,快乐其中,收获其中。

六、少年风采为校争荣

在全体老师和队员的共同努力下,少林办中心小学少先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少先队舞蹈社团队员参加登封市中小学才艺展示活动荣获二等奖。我校少先队鼓号队参加由市教体局组织的少先队建队63周年鼓号队风采展示活动,荣获三等奖,王新佳等10名队员获得“优秀队员”称号。

对照《郑州市红领巾示范学校评审细则》,我校积极准备,认真自评,对照细则,得出各块分值如下:领导重视10分,辅导员能力8分,组织健全9分,制度健全8分,基础建设20分,少先队活动28分,订用、报率8分,自评总分为91分,请领导们予以评估。

上一篇:创新辉煌下一篇:驾驶证c1年审新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