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时体育活动

2024-04-20

一小时体育活动(精选8篇)

篇1:一小时体育活动

“确保学生每天一

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自查报告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的精神,全面推进学校的体育工作,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现将我学区体育工作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学区办学规模较大,管辖8个学校,有19个教学班,825名学生。教师79名,只有专职体育教师1人,其余都是兼职体育教师。校园面积大部分都比较小,没有标准的操场和篮球场地,多年来,我学区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认真落实体育工作条例,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学校体育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近几年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上学年在县小学生体育运动会上取得总分第三的好成绩。

二、主要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管理

我学区在制定学校工作计划时就把体育工作列为重点,明确目的和要求,制定学校体育发展规划。成立了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张述武、王彦明校长为组长,副组长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剡登、李宏君、柳满年、柳军担任;小组成员是教务处、德育处、体育组等成员和各班班主任。做到专项管理,专人负责,规范体育工作。

2.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确保正常教学秩序

我学区严格执行国家教育课程管理计划,为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我校组织实施了体育大课间活动,每天课间操时间由原来的15分钟改为20分钟,一、二年级跑步,三至六年级做课间操,下午组织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活动,适时的组织了一些小型体育比赛,比如,进行的年级拔河比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阳光沐浴下身体得到锻炼。做到师生全员参与,个个快乐,人人受益。按要求开足开齐体育课课程,体育开课率达到100%,保证1-2年级每周4课时,1节阳光体育;3-6年级每周3课时,2节阳光体育。任何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课外活动开展井然有序,并结合小型的体育比赛,组织教师认真开展教研工作,加强教师对新课标的学习、理解,更新教育理念,充分体现我校以人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

3.认真组织大课间活动

大课间活动的时间是上午第二节课后,共计20分钟。活动流程:

(1)眼保健操时间约4分钟。

(2)当《运动员进行曲》响起,各班学生依次下楼,进入运动场地,到达指定的地点时间约2分钟。

(3)集体整队做广播操时间约8分钟。

(4)校园集体舞《小白船》或健美操《七色光》时间约4分钟。

(5)整队回教室2分钟。

4、搞活体育传统项目训练

我学区在加强日常体育教学工作的同时,我们十分重视传统项目 的课余训练。从科学选材到梯队建设和训练,分工到人,层层落实。从兴趣出发,激发队员训练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积极参与运动训练的源泉。从特长入手,充分挖掘学生运动潜能。因此,在训练中必须采用针对性原则,在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同时,努力使学生的专项身体素质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在训练中,遵循少年儿童生长发育规律,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系统训练。在训练中,能抓住学生的特点,认真制定训练计划,在训练过程中,针对每个人的特点进行适当调整,使他们的训练水平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由此,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竞技水平逐年提高。近几年,在全体师生积极努力下,我校代表队在县级各级比赛中屡创佳绩,取得了比较喜人的成绩。

5、构建学校体育特色,有效开展体育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每天下午第二节课后,学生参加体育兴趣小组活动。开设了田径、兵乓球、篮球等体育项目活动。体育兴趣小组活动是学生课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根据个人体育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体育项目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发展自己特长;体育教师结合各级各类体育竞赛有计划的组建学生学习梯队指导其练习,既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也为本校参加各级各类体育竞赛储备了人才,为取得优异成绩做好了准备。经过长时间的良性循环,学校的体育特色逐渐显现直至形成。

6.积极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项目的达标及成绩评价上报活动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为顺利完成学体育《标准》测试工作,提高我学区体育《标准》成绩,学期初制定了学校《标准》达标计划,要求体育教师认真开展《标准》训练和测试工作,将达标锻炼项目始终贯穿于每节课的练习中,有的放矢地根据学生现有能力和水平,采取切实有效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生理机能和水平。坚持每年上报国家教育部数据库。坚持每学期末都对所教学生进行一些项目的测试评价工作,现在,经过多方努力,齐抓共管,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7.表彰奖励和问责制度

(1)及时宣传推广好的经验做法,对于工作突出、成绩显著的学校和个人,给予表彰。

(2)对组织不得力,措施不到位,不认真落实国家关于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规定,导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的学校和个人,在各种考评、评先评优活动中实行“一票否决”。

(3)将落实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工作情况与对学校工作考核、班主任和体育教师绩效考核直接挂钩。

三、存在问题

多年来我校注重体育常规工作方面的管理并做到有效落实,体育工作得到健康有效发展,但学生人数比较多,活动场地受限,活动器材还比较缺少;专职体育教师人员比较少。

篇2:一小时体育活动

为贯彻执行教育部《关于落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工作的意见》,响应“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号召,落实“阳光体育运动”,把加强学校体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主要方面,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学生在增长知识、培养品德的同时,锻炼和发展身体的各项素质和能力,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努力使我校学生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

二、目标和原则

(一)目标

1、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并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

2、让学生有选择地参与、学习、享受体育,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

3、优化大课间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学生乐于参加,主动地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自觉锻炼。

4、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和谐关系,提高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

5、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

(二)原则

1、以人为本,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意识。实施体育育人功能,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有效地设置和开展各项活动,以达到对学生的促德、健体、调智、审美等的教育功能,重视活动过程的教育。

2、关注差异,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张扬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特长,推动素质教育。

3、增强体质,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营造人人参与、生气勃勃的校园体育氛围,创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条件,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和谐关系,确实保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有效实施。

4、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及特点,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的安排大课间的课程计划和活动内容。增设太极拳、健美操、瑜珈等,将艺术、体育融为一体。

三、活动主题

阳光运动、健康成长

四、实施对象

省溧中高中部全体学生

五、活动内容、时间安排

每天1小时阳光体育运动时间由大课间、眼保健操、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等活动时间组成。

1、大课间:每天上午第二、第三节课之间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操,主要内容包括广播体操和集体跑操;每天下午第八节课后安排25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

2、眼保健操:每天下午第六、第七节课之间安排5分钟的眼保健操。

3、体育课:每周2节体育课,共90分钟;

4、课外体育活动:每个班级每周至少开展1次课外体育活动,共45分钟。

第1、2项每天累计锻炼60分钟,加上3、4项,每周可保证435分钟锻炼时间,平均每天保证87分钟锻炼时间。

六、大课间体育活动及课外体育活动具体安排

(一)、活动项目

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毽球、跳绳、实心球、太极拳、健美操、瑜珈。

(二)、场地安排

篮球场:篮球

田径场:足球、实心球

排球场:排球

艺体楼:羽毛球、乒乓球

体育馆及艺体楼周围水泥地:毽球、跳绳

体育馆:太极拳、健美操、瑜珈

七、活动的组织实施

(一)建立建全组织机构

组长:校长

副组长:分管副校长

成员:高中各年级管委会、学生会

(二)明确工作责任制,确保每天一小时阳光体育活动不折不扣的施行。

学校校长是落实每天一小时阳光体育活动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活动落实的统一领导、协调、保障;学校分管组长是落实每天一小时阳光体育活动的组织责任人,负责活动的组织、规划、监督、落实。

年级管委会、学生会、体育备课组、后勤、医务室等部门负责人是落实每天一小时阳光体育活动的具体责任人,年级管委会负责协调,体育备课组负责活动时间的安排落实,活动内容、场地器材的安排和方案的制定;后勤负责活动器材设施的添置和维修管理等保障工作;学生会要发挥学生骨干作用积极协助做好活动的开展;校医务室负责活动的医务监督,政教德育要负责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学校班主任、体育教师是落实每天一小时阳光体育活动的直接责任人,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由班主任负责组织实施,体育教师负责指导;体育课由体育教师按有关要求负责组织落实。

(三)加强检查和安全管理。

落实每天一小时阳光体育活动要纳入中小学综合办学水平的评估指标体系,学校要把落实每天一小时阳光体育活动纳入班级评比和班主任、体育教师工作考核内容。学校在组织开展学生每天一小时阳光体育活动中,要切实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从活动计划的安排、器材设施的检修、内容的选择、过程的组织管理及医务室监督等方面严格把关,防范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确保学生健康安全。

八、注意事项

1、活动必须由班主任到场负责管理。

2、加强安全防范管理。班主任必须加强教育,引导学生安全、文明、有序的参加活动。

3、如果遇到小型体育竞赛,体育老师必须提前到达比赛场地。各班快速、有序地进入比赛场地进行比赛。

篇3:一小时体育活动

泉州,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我们的先祖从这里扬帆起航, 向世界展示大写的中国。今天, 泉州鲤城区实验小学的师生们, 秉承先祖的理想, 坚持“和谐、幸福、有成”的信念。在阳光下, 享受运动的快乐, 追求成长的幸福, 从阳光伙伴的团队携手, 到宋江阵、南拳的阅读历史, 他们高歌向前。今天, 他们在来自全国的数百名中小学校长面前展示自我, 在贯彻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中展示健康的体魄, 明天, 他们将奔赴维也纳金色大厅, 去展示中国少年的青春, “体育艺术2+1”因为他们的探索, 变得生动鲜活。

篇4:“体育活动一小时”的情结

一“纸”一“页”总关情。打开我的体育教育教学资料袋,一系列关于“全国中小学生每天校园体育活动一小时”的红头文件赫然醒目。2007年,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阳光体育运动正式启动。紧接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意见,要求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2009年,全民健身条例要求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写入“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近期,教育部印发《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一系列文件、条例、规定,反复出现的字眼是“保证、保证、保证”,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青少年的關心爱护,似战鼓催征人快马加鞭,真正有利于我们把握时局,以清形势,去迎接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事业美好的明天。

一“时”一“地”吐实情。一系列文件、条例、规定,也从反面激励了人心,目标之明确,措施之具体,言辞之尖锐,可以说在新中国学科建设史上是没有任何一个学科能够比拟的。它使我们真正懂得了什么叫紧锣密鼓、三令五申、刻不容缓。反面教材不读不知道,一读吓一跳。且不说教育部对15个省份调查的结果是“每天锻炼一小时仅两成小学初中和一成高中做到”,且不说占80%以上的农村山区学校缺专职体育教师、缺运动场地、缺体育器材,单就笔者所在的市区重点中学来说,也有难言之隐。看看课程表,文化课排得满满。体育课也有,但成为“聋子耳朵”。每遇统考,早早地被迫“下岗”。一个学期能上三分之二体育课实属正常。体育课也列入中考,那也是让学生临阵磨枪,况且所考项目单调,并非学生喜闻乐见。学生正常的体育课尚且没有保障,课余时间更是忙于“赶场”,成为五花八门的特长班、辅导班的常客,回到家又在电脑前久坐不动。难怪体育教师哀叹:但闻朝夕读书声,不见校园健身郎。体育教师也有苦衷,有课上课,没课“打杂”,出力不讨好,评先晋级无望,教职工聘任制下的解聘却“优先”。如此人为地给体育教学和体育教师设置障碍,使体育教师“气不顺”,“有力使不上”。所幸,一系列关于“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一小时”的文件、条例、规定,使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看到了希望。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我们的事情会办得好一些。

一“招”一“式”见真情。诚然,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我们深知,一份份文件,一句句“保证”,首先应该触动责任人。社会转型,人心浮躁,对于责任人来说,心态各异。广大中小学校责任人能够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我们当为之喝彩,擂鼓助威。并不排除,愿意带着花岗岩脑袋去见上帝的人也是有的。这只是痛心疾首的个例,我们不能麻木不仁、置若罔闻。我们的体育教育工作者和广大一线体育教师要放下包袱,开动机器;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上下一心,扬长克短;勇挑重担,不辱使命。体育素质教育,体育课程改革,我们毕竟是主力军。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我们毕竟要起主导作用。要竭尽所能,从“细处,实处、高处”练就“一小时”硬功,施展“一小时”才华,取得“一小时”成效。谱写“一小时”篇章。

篇5:阳光体育一小时活动总结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精神,更好的实施阳光体育锻炼活动,牢固树立“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我校经过周密部署,统筹安排,积极树立“健康第一”的意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受到学生的欢迎,现将本学期来的阳光体育活动简单总结如下:

我校一直注重开展丰富的体育活动,强健学生体魄。为了“保证学生每天在校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我校根据有关精神要求,将活动时间、方式进一步固定下来,并制定了相关制度加以约束,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

我校体育工作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为了搞好阳光体育活动,更好地实施体育“2+1”精神,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体育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务处、德育处、各年级主任、体育教研组和各班主任为成员的“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学校领导带头抓、体育教师亲自抓、各班主任密切配合抓,上下畅通的良好体育工作网络,并明确了领导小组各成员的具体职责。

二、措施得力,制度完善。

体育课对培养学生健康体魄和良好的思想品质具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各学校认真贯彻执行《课程设置方案》、《课程计划》,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落实。1.完善管理制度

学校均把体育课、活动课、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明确规定无特殊情况体育课、活动课时间所有学生必须出教室正常上课参加体育活动;严格按课程计划开设体育课,任何人不得挤占挪用,让学生通过体育活动,减轻学生的压力,劳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2.高度重视体育活动。

课外体育活动是深受广大学生喜欢的学校实践活动之一,也是开展阳光体育的重要阵地。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规定开足初中部每周三节体育课和高中部每周两节体育课,由体育组制定并负责实施每天各年级课外体育活动内容,为了保证学生每天的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学校把体育活动课作为课程来抓,尽可能做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激发学生活动的积极性。3.切实抓好“两操”

课间操、眼保健操是落实学生阳光体育的重要内容,学校在引导学生认真做好“两操”的同时,加强管理和监督,坚持每天对 “两操”进行情况的检查,确保“两操”质量。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学校在狠抓课间操质量的同时自创自编了一套室内健身操,弥补了场地的不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4.科学评价,保障活动质量

本着“因人而异与个性施教相结合、体能训练与感统训练相结合、体育活动与团队精神铸造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了校园体育活动工作有效机制和校园体育活动评价机制,做好制度建设保障。均配备了活动辅导教师,协助班主任指导学生组织课间活动,并组织专门力量对校园体育活动进行检查,同时,班主任将学生参与校园体育活动的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记录在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手册中。

三、活动丰富,效果明显

为了确保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效果,学校每年定期组织召开大型秋季综合运动会、内容有田径运动会和每年级自定两项团体比赛(其中一项为民族体育运动)。还举办春季各年级球类比赛和多种形式的各种民族体育运动比赛。学校根据场地器材实际,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广泛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如乒乓球、羽毛球、气排球、篮球、踢毽子、跳绳、跳皮筋和丰富多彩的民族体育运动等,通过各种体育活动,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增强了学生体质,也培养了他们的进取精神。为了使我校教职工的精神风貌在学生面前充分得到展示,学校组织每年一次的教职工田径运动会和大型气排球比赛。既使老师的身心健康得到锻炼又给学生做了楷模。

四、创建有特色的学校运动队

乒乓球、篮球是我校的传统项目,多次在城镇、市区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因此以这两个项目为龙头,认真组建学校多个运动队。如:乒乓球、气排球、篮球、田径、羽毛球、健美操和多种多样的民族体育运动,如:板鞋、拔河、抛绣球、毽球、跳绳、踢毽子等。并指定有专人负责,每学期制定有训练计划和部分课时计划,确保毎天课外活动的练习时间。同时也带动了我校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

五、存在问题:

(1)我校注重 “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常规工作的开展,各方面体育工作得到了有效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特色体育活动的开展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今后将努力寻求一条适合本校实际的特色体育之路,不断完善适合我校实际,适合不同年龄层学生乐于参与的体育项目。

(2)活动的过程中还需穿插更丰富的小游戏,同学们的投入还有所不够。对于本次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只要通过不断的积累和总结经验,相信能够在今后的活动中做的更好。

篇6:每天锻炼一小时体育活动总结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的通知》文件要求,弘扬奥运精神,积极实施“每天活动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健康理念,吸引同学们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掀起校园内体育锻炼热潮,我们营口市第一中学克服了学生多、活动场地小等实际困难,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阳光体育系列活动。现就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增强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

为有效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切实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将工作落到实处,我校高度重视校园阳光体育活动的组织实施。成立了由陈继国校长为组长,刘胜满、赵宇副校长的阳光体育活动领导小组。根据我们全校现有设备情况以及全体学生的实际情况,领导小组加强领导,统一部署,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体育组与各年级组、各活动队联动机制,确保活动开展得有序、有效、安全。学校要求全体师生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为契机,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坚持与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通过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切实提高体质健康水平。

二、营造舆论氛围,传播健康理念

学期初,我校便将阳光体育活动写入了学校工作计划之中。校领导通过国旗下讲话向全体同学发出号召,提出了具体目标和参与方法。随后的一周内,我校39个班级都召开了主题班队会,对校园阳光体育活动的目的意义、活动理念等相关知识进行了讲解。“达标争优,强健体魄”、“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等口号深入每一个同学的心中。全校师生都积极投入到以提高师生的身体素质为目的,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的体育锻炼活动中来,掀起了了我校阳光体育运动的高潮。为扩大影响,学校还订制了横幅悬挂于校门口,扩大了对外宣传力度,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三、认真组织实施,提高健康水平

为切实增强学生体质,营造寓教于乐、趣味健身、陶冶情操的教学氛围,教导处、体育教师同各班主任及配班老师认真组织,积极实施,在加强、创新校园体育活动形式、增强实效性上开动脑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阳光体育活动。

1、时间安排科学,项目安排合理

每天上午9:40----10:10师生大课间活动,10 :55----11:00眼保健操,下午14:50----14:55眼保健操,15:05----15:35师生大课间活动。另外我们的体育课的课时安排是严格执行国家规定来开设的:一、二、三年级每周三节体育课。

2、加强“三操”与大课间的指导,提高运动与保健的质量

由于校园活动面积比较少,我们结合学校的具体场地来选择项目来活动。两节课后的大课间时,体育器材室的值班教师负责及时为学生提供跳绳、毽子、羽毛球、乒乓球、篮球等器材,确保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和场地内有效、安全开展好各种体育锻炼,丰富大家的校园生活。每周末由体育组对各班组织情况进行总评奖励。

3、在继承中创新,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二课堂活动。

为了培养体育人才、健全身体机能、丰富课余生活,我校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对校园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内容和形式进行了有益探索。学校组织专职体育教师和有特长的教师成立了足球队、田径队、跳绳兴趣活动队、等兴趣小组,各年级学生可以自愿报名参加,各小组成员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利用晨读前和下午的放学后的时间进行培训。在各负责人的有效的管理、精心的安排下,各活动开展得井然有序取得了良好效果。

4、开展竞技体育项目比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校园内体育锻炼热潮,我们营口市第一中学克服了学生多、活动场地小等实际困难,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阳光体育系列活动。现就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本学期,我校还开展了广播操比赛、冬季三项活动比赛、乒乓球比赛,赢得了家长的高度关注和赞誉,又为形成良好校风、全面育人奠定了基础。每次活动都先由体育组制定出比赛规则、赛程安排等,然后由体育教师利用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时间对比赛项目进行专门指导。每次活动都做到了赛前有计划预案、过程有记载、赛后有总结,确保活动收到实效。按照我校传统,还将进行运动会、拔河比赛等体育竞技项目比赛,力图通过活动,不断增强学生体质,培养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

随着我校阳光体育系列活动的深入开展,全校2000多名学生充分认识到加强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现在,孩子们都能主动地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展现自己的青春和活力,形成了全体师生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的良好风气。今后,我们仍将大力开展学生体育运动,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篇7:11年 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开封市教育局

关于落实教育部《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的实施意见

各县、区教育局、各局属学校、民办学校、河大附中: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最近印发的《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通知(教体卫艺[2011]2号)的精神,结合汴教文[2011]179号(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实施

市教育局成立落实教育部《规定》领导小组,郑西乾局长任活动领导小组组长,杜复平副局长任副组长,办公室、计财科、基础教育科、民办教育科、督导室、体卫艺科等科(室)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体卫艺科。各中小学也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抓好活动的落实。各学校领导小组要研究制定适合本校一小时活动方案,要求全员参与,计划详实,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确保效果。

三、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标准对体育课程的相关规定 国家课程标准规定,小学1—2年级每周4节体育课,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节体育课,高中每周2节体育课。各中小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保证体育课时的落实,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要认真执行《开封市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必学内容暂行规定》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选择1—2项学生有兴趣、利于开展的运动项目充实到体育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好学校的场地、器材,开发替代项目,拓展活动内容,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认真组织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和我市实际,我市确定把组织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班级小型竞赛”作为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基本平台。各中小学每天上午要安排25--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上、下午都要安排大课间体育活动。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以跑步、做操、集体舞、跳绳(花样

小学校要向社会公布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的工作方案、活动要求和监督电话,自觉接受社会、媒体和家长的监督。要适时安排家长开放日,家长及社会、媒体可以直接到校,参观学生一小时活动情况。切实发挥社会、媒体和家长监督作用,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及时核查、反馈、整改。

七、建立专项督导机制

市教育局把保证中小学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作为专项督导的重要内容,定期开展专项督导检查,随时进行抽查,督导结果及时公布。被督导单位对督导提出的意见进行认真整改。

八、建立问责制度

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开展情况实施问责制度。各中小学校长是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直接责任人。对在开展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中组织不得力,措施不到位,活动开展不好的,要对主要负责人实行诫勉谈话;对于没有组织开展的,要通报批评。

篇8:一小时体育活动

2004年教育部《关于保证中小学体育课课时的通知》规定:体育与健康课的课时, 义务教育阶段, 一二年级由过去的每周3节调整为4节, 三至九年级调整为每周3节;高中阶段每周2节。随着这一规定的落实, 全国绝大部分学校都出现了体育教师缺乏的问题。

2007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中央7号文件) 下发, 各地纷纷采取措施, 加大投入, 解决中小学教师不足等问题。如江西省实行农村中小学教职工与学生比、教职工与教学点班额比相结合的编制制度, 较好地解决了中小学教师的缺编问题。河南省近年来在实施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特岗计划”中, 专门拨付一定经费用于音体美等学科的教师, 使“特岗计划”中音体美教师比例达到20%以上。

据了解, 目前教育部正在研究组织实施“全国义务教育学校体育、艺术教师和器材‘配齐、达标’项目”, 其中的“学校体育、艺术教师配齐项目”, 将有助于解决多年来音体美教师短缺和体育设施设备落后的问题。但是,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 从全国范围来看, 中小学体育教师缺乏的问题还是相当严重的。

现状

记者前不久采访一所学校的学校体育工作时, 一名中学体育教师的一番话道出了当今学校体育教师缺乏的现状:

我校是重庆一所重点完中, 初高中加起来共有100多个教学班。现有体育教师18人, 按照重庆市中小学校一年级到高中每周开设4节体育课计算, 目前缺口至少在8人以上。

实际上, 我校目前只在高一、高二开设了3节体育课, 高三还是2节体育课。主要问题一方面是师资不够, 根本开不起来课;另一方面是其他学科的课都排满了, 课程根本安排不出来。尤其到了高三, 压力太大, 像我们这样能开设2节体育课已经相当不错了。全国很多地方高三都没有体育课了。即便是按照现在的课时开课, 我校体育教师每周每人都得上20节以上的课, 这还不算代表队的训练和课间活动的工作量。除此之外, 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或课外活动时间, 体育教师都必须到位。因此可以说我们一天到晚都在操场或体育馆里。按照规定, 初中14节、高中12节为满工作量。我个人每周要上20节以上的体育课, 每周超出7、8节。前不久有个很好的教研活动邀请我参加, 我想找同事帮忙带下课都不行, 因为大家都很忙没法帮忙, 最后只好放弃。唉, 现在想提高自身都成了一件很难的事。

重庆市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 目前该市小学缺体育教师47%, 初中缺35%, 高中缺61%。

教育部最新统计表明:我国现有大中小学体育教师41万多人, 按照国家开齐开足体育课的要求, 还需要30万左右的体育教师。2010年, 国家教育督导团开展中小学体育卫生工作专项检查, 对全国10个省、市学校体育卫生工作进行了全面了解, 发现在多数省市的一些按规定开足体育课的学校, 体育教师的课时量, 中学在18节以上、小学在20节以上甚至达25节。与其他学科相比, 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属超高工作量。

行动

重庆市珊瑚实验小学副校长刘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按照重庆市体育与健康课规定, 每周一至十二年级全部开设4节体育课, 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师课时量为每周18节。按照这一规定, 我校体育与健康教师配备的人数应为班数×4节/周÷18节等于人数, 我校现有73个教学班, 体育教师应为73×4÷18约等于16人。2007年之前, 我校只有体育与健康教师12人, 近几年陆续招入大学体育专业毕业生5人, 体育与健康教师达到17人。由于我校的教师编制没有满, 因此近三年先后招聘了10余名教师, 其中音体美等“小三门”课的教师就有7、8名, 基本满足了这些学科的教学需要。

为开齐开足体育课, 山东省青岛市近些年每年都要为每个区县配备10余名体育教师, 以缓解体育教师不足的矛盾。以即墨市为例, 前年该市招聘了18名体育教师, 去年又招聘了30余名体育教师。与此同时, 青岛市还对改行从事其他教学工作的体育教师进行“改行归队”的梳理, 让改行的体育教师回到原来的岗位或兼职教学。此外, 该市还聘任了不少兼职教师担任体育教学工作, 基本满足了体育教学的需要。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针对全区教师总体超编1000余人, 学科布局不均衡 (超编缺岗) 的现状, 采取了对超编学科多余教师, 且有意愿、有基础的教师实行转岗培训措施, 合格者持证上岗;对小学教师部分转岗和教学能力较差的教师, 进行为期一年的周五六日培训, 经考核合格, 持证上岗;同时该区每年对缺编体育教师较多的学校给予少量入编, 增添新教师。

在配齐配足体育教师的同时, 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将每天上、下午两次大课间活动上升为“大课间行为艺术”, 安排专门课时予以保证, 调动了校长和其他教师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的积极性。洛龙区古城中学的刘爱贤校长对记者说:“‘大课间行为艺术’是我们校长的公开课, 每节课我都会亲自筹划备课, 和老师沟通、共同研究, 不仅有学期计划、课时计划、教学计划、教学反思等, 还有优质课评比, 就连活动路线图我都得想好、设计好。”该区教育局局长张欣说:“‘大课间行为艺术’让每位教师都成为‘体育’教师, 不仅很好完成了学校的教育教学任务, 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也更加丰富、有保障。”

对策

中央教科所体卫艺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吴键认为, 中小学校体育师资严重不足的直接原因有两个, 一是2001年开始实施的新课程标准增加了体育课时;二是近10年来体育教师数量没有按课时比例同步增加。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配齐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 开足开好规定的课程。解决这些问题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对策一:破除体育教师配置的制度性障碍。目前我国很多地区出现了教师“整体超编, 结构性缺编”的情况。由于在招聘时注重理论和文化考核, 学校急需的音体美等学科教师因此被挡在门外, 而招聘来的语数外等其他学科教师却无法胜任体育教师的工作。基于当前体育教师严重缺乏的现状, 建议有关部门出台特殊政策定向或采用特岗招聘的办法补充体育教师。同时, 应细化教师的配置政策, 最好像规定师生比一样, 规定每个学科教师应配备的数量, 以改变学校将语数外教师放在重要位置予以保证甚至过度配置, 体育教师却缺乏严重的现状。

对策二:加强兼职教师培训。当前, 在体育教师缺乏的情况下, 很多地方都采取让其他学科教师转岗或由班主任等教师兼教体育课的做法。随着体育课时的增加, 这样的兼职教师越来越多。有关部门一定要加强转岗教师和班主任教师的培训, 通过长期、有效的培训, 尽量使兼职教师达到合格体育教师的要求。

对策三:建立体育教师基本权益保障制度。在体育教师的课时统计中, 往往不包括早操、课间操和学校课余训练、竞赛等工作的时间。建议将此纳入体育教师的工作量或每周课时中, 并使他们享有同工同酬的待遇。

对策四:施行行政问责机制。如果学校不能够配齐体育教师, 少开设甚至不开设体育课, 无论是学校, 还是对相应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 在现有的法律法规中, 都没有相应的责任追究规定和问责机制。建议对不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教育管理人员, 尤其是校长实行问责制度, 要把校长当作学校体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出现问题唯校长是问。

难点二:场地太小如何锻炼?

在我国一些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中面积较小学校落实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 面临人多场地小的实际, 如何克服困难、开展一小时体育锻炼?许多学校和地区在创新思路、开拓进取中努力挖潜, 他们用实践证明, 小场地也能做出大学问。

现状

天津市和平区万全道小学是位于寸土寸金的市中心劝业场附近的一所学校, 学校仅有一片不规则的空地, 经过整修后成为学生上体育课、进行体育活动的场地。该校共有1200名学生, 32个教学班。据校领导介绍, 按照天津市的有关规定, 每所学校的生均建筑面积起码要达到5.4%, “我们学校的生均建筑面积只有3%左右, 如此算下来生均体育活动面积更低, 远远达不到国家最低标准的要求。”该校领导面对现状, 显得十分无奈。

北京五中分校是一所纯初中校, 没有室内体育场地, 操场面积仅为2350平方米。现有初中3个年级, 34个教学班, 在校学生1600人, 每个学生平均只有1.5平方米的运动场地。记者采访该校时发现, 该校学生想要一起出操都不可能, 只能错时分开活动。

与天津市和平区万全道小学、北京五中分校情况类似的学校, 在很多大城市, 如北京、上海、天津等地比比皆是。一些二三线城市也大量存在。

中国教育学会体育卫生分会、中央教科所体卫艺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 城市学校基本达到国家学校体育场地器材标准的不足45%。以地市以上重点学校为例, 有300米以上田径场地的仅占30%左右, 有3个以上篮球场的仅占42%。如果以生均运动场地计算, 达到国家学校体育场地器材标准的学校比例更低。

行动

位于北京市王府井商圈的北京市灯市口小学共有学生1400名, 40个教学班。学校每天开设的体育课多达18、19节。原来学校只有两块篮球场、一块羽毛球场地, 学生上体育课、开展体育活动都十分困难。近些年, 该校利用教学大楼在楼顶部建造了一个风雨操场, 学生上体育课、开展课外活动和冬季长跑等都可以在这里进行, 缓解了场地不足的矛盾。在“向上”发展的同时, 该校还就地“挖洞”10余米, 建起了一个两层的地下体育馆, 一层为球类馆, 有篮球馆、羽毛球馆和乒乓球馆。在这里, 学生既可以打乒乓球、羽毛球, 也可以玩篮球、手球等;体育馆的另一层则是形体训练房, 以对学生进行体操练习和形体训练, 从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该校体育教师商凤西自豪地说:“我校现有的地面、地下、楼上的立体化体育运动设施, 不仅满足了学校正常的体育教学需求, 还丰富了学生的体育锻炼内容。立体化的体育场地让我们由原来的场地不足, 变为现在的场地高质量、高标准, 保证了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 学生体质逐步得以增强。”

作为上海面积最小的区, 卢湾区有不少弄堂学校, 校园面积堪称“袖珍”。“最小的学校从头跑到尾也只有60、70米。”该区教育局体卫艺科科长蒋平芳这样形容。为了克服场地带来的不便, 卢湾区的许多学校在形式和方法上创新思路, 采用蛇形、椭圆形等跑法, 节省了活动空间;同时各校都开发了跳绳、传递火炬、传送篮球、弄堂游戏等适宜本校开展的活动项目, 每所学校的活动内容都达10余种以上。小型多样、因地制宜的活动激发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

天津市和平区万全道小学以班级为单位, 利用阳光体育活动时间进行队列练习。练习时, 每名学生占用的空间相对较少, 而紧凑的节奏、锻炼的强度一点儿也不亚于其他运动。学生们情绪高涨、乐此不疲。该校副校长赵岩认为, 有个大场地固然好, 但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与小场地现实并不矛盾, 大小场地都可以有所作为, 关键要看大家是否重视。

重庆市广益中学背倚南山, 场地十分狭窄, 学生体育活动成了问题。不能在校内开展体育活动, 何不走出校门, 走进大自然锻炼身体?校长章显林和他的同事们想到做到, 在充分利用周边地形地貌设置学生健身场所的基础上, 该校精心组织、策划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的一系列体育活动。每次活动前, 学校都会着重强调安全的重要性、讲授相关知识, 并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反复演习, 确保万无一失后才允许出外活动。

对策

中央教科所体卫艺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吴键指出, 超重和肥胖与青少年运动不足有直接关系, 运动空间不足往往还会导致学生的情绪问题。美国心理学家发现, 儿童的攻击行为80%发生在室内, 尤其是在狭小的空间里。调查显示, 我国幼儿园人均空间面积0.3平方米, 而美国儿童的人均空间面积为2.3平方米。

解决当前城市学校运动场地不足应从以下方面着手:我国的多数城市学校, 建校之初很少考虑学生运动场地问题, 场地基础差, 难以改造。但现在仍然没有对许多新建校的运动场地大小做出硬性规定。在日本, 为确保学生的运动, 文部省明确规定, 中小学校的规划和建设中, 运动场地不得少于校园实际用地的50%。建议制订城市学校建筑运动场地大小的国家标准和法规, 明确规定学生运动场地在学校总的用地中所占比例不得少于40%。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规定:“运动场应同时容纳全体学生做操之用。中学每学生不宜小于3.3平方米, 小学每学生不宜小于2.3平方米。”事实上, 这个规定并没有得到严格执行。建议严格执行国家生均运动场地面积的相关规定, 使运动场地标准成为遏制超大规模学校发展的依据之一, 全面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

借鉴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经验, 注意开发老城区学校地下、屋顶、自然地势等空间资源, 打破对运动场地非篮球场、排球场不可的狭隘认识。最大限度地扩大学校运动面积。建议将扩大运动场地纳入到城市建设和学校改建规划中。

我国学校体育场馆的现实情况是, 一方面学校的体育场地资源还不足以保证所有学生的运动需要;另一方面社会体育资源, 如体育部门的体育场馆不能向学校完全开放。建议建立学校与学校、学校与社会公共体育资源的共享机制, 实现校与校之间, 学校与社会场馆之间统一协调的共享活动, 让每个孩子最大程度地享受教育体育资源。

难点三:缺少器材咋样玩得好?

日前记者在农村学校采访时发现, 由于体育器材缺乏, 许多农村学校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 除了跑步和极少数运动外, 很难开展其他体育项目。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器材可用。体育器材缺乏已成为当前制约农村学校落实一小时体育锻炼的瓶颈问题。

现状

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县翟镇镇圪当头小学共有274名师生, 学校没有一块正规的场地, 全校师生按体操队形站立都排不开。学校只有一个18米长的篮球场, 距离标准篮球场差了8、9米, 篮球场有一副用了10余年的篮球架子, 经过多年使用, 篮板已换过好几回, 架子也焊过很多次。学校大的体育器材还有3个足球门, 可是由于场地小没地方摆, 现搁置在一边。谈起学校的这些“家当”, 该校校长郭学荣忍不住“一声叹息”。她告诉记者, 学校另有3个乒乓球台子都是用洋灰自己砌的;有3副羽毛球拍子, 羽毛球场地就在篮球场中。学校甚至连排球都没有。前两年, 学校为了开展活动买了50根小跳绳, 去年又添置了10根大绳, 算是充实了一下。为了让学生的活动更加丰富, 学校动员学生自己缝制沙包、用松紧带做成橡皮筋, 孩子们倒也乐在其中。

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县教育局体卫艺股股长武治军告诉记者:“三年前, 我县农村学校体育器材达标率只有不到50%。近年来, 河南省加大对农村学校体育器材的投入和配备, 使我县农村学校体育器材的达标率已接近80%。但在一些农村小学差距还是很大。”

据中央教科所体卫艺中心和中国教育学会体育卫生分会的调查显示:全国学校体育场地器材总体达标率在28%~35%之间, 农村达标率更低。2008年、2010年国家教育督导团开展中小学体育卫生工作专项检查, 对河北、海南两省四个地区的抽查表明:学校体育器材能够基本达到《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基本标准》中体育器材有关规定的不足50%, 农村达标率不足30%。

行动

河南省在“十一五”期间每年拨付1000万元专项资金, 用于农村特别是乡村小学的体育场地建设与器材配备。河南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处长郭蔚蔚说:“我们要求各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拿出不低于省级财政拨款1/2的专项资金, 扶持当地农村学校, 特别是乡村小学的体育场地建设和器材配备。专项资金必须用于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建设和器材配备, 不得挪作他用。同时,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在专项资金到位三个月后, 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了解, 对使用效率低下的单位要采取措施, 督促专项资金使用的落实。”

北京市密云县近年来累计投资1.85亿元用于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新建200米、400米标准塑胶操场56块;建综合体育馆5个、篮球场60余块;配备各类体育器材11万件 (套) ;为全县中小学统一配备学生体质监测设备及体育器材13000多件 (套) ;鼓励学校自制体育器材约计7000余件, 使所有学校全部配备篮球架、足球门、乒乓球台、单双杠和其他教学所用、学生所需的各类体育器材。同时, 各校按照“每年投入不少于2%的经费用于体育工作”的要求, 及时更新、添置小件体育器材, 满足了学校体育课和体育活动的需求。记者日前在该县看到, 每所学校的体育器材都摆放在操场或体育馆等活动场地内, 学生随时可以拿起篮球、排球打起来, 拿起足球踢起来, 拿起跳绳舞起来。该县教委主任李钟勤认为, 器材摆放到场地上, 看起来只是方便了学生锻炼, 更重要的是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热情。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 近几年用于学校体育设施、器材及场地建设的投入约3530万元。为农村中小学修建篮球场8个、排球场27个, 配备田径及课外体育活动器材45项、8000余件, 总计投入80万元。对促进全旗中小学体育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广东省湛江市早在上世纪90年代, 就利用废旧轮胎、废水管、废渔网等在农村中小学校建立了“快乐体育园地”。在这里, 一些“废物”成为障碍跑、攀爬、绕桩等的绝好器材, 不仅变废为宝, 还解决了农村中小学校体育器材不足的问题。全国许多农村中小学校纷纷效仿, 使农村中小学校体育器材不足的矛盾得到极大缓解。

一位县体卫艺专干告诉记者:“尽管这些年省里加大了投入, 但我县农村学校体育器材缺口依然很大, 加上体育器材很多都是易耗品。因此, 按《中小学体育器材配备目录》最低标准的要求, 我县农村学校体育器材短缺至少在60%以上。”

对策

中央教科所体卫艺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吴键认为, 近10年, 随着中国义务教育的推进和教育均衡化发展, 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学校场地器材的投入, 大大改善了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器材条件。但就全国而言, 农村学校体育器材配置工作依然需要进一步加强。

对策一: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的经费投入, 将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经费纳入到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预算中, 将其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对策二:在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器材投入中, 必须将体育场馆建设经费和日常体育器材经费区分开来。目前, 学校体育经费投入存在重场馆设施建设、轻锻炼器材购置的现象。运动场馆的建设和大型固定器材的购置占用了巨大的资金;实际投入到日常体育器材、满足教育教学基本需要的所占比例极少。事实上保证日常所需的器材, 如篮球、足球、跳绳等, 对体育教学来说更为重要。

对策三:目前, 学校体育器材购置及补充缺乏制度保证, 是导致农村学校体育器材短缺最主要的原因之一。2008年、2010年国家教育督导团开展中小学体育卫生工作专项检查, 发现多数地区学校体育器材的购置和补充, 并没有纳入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建议将农村学校体育器材投入经费在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中列支。

对策四:近年来, 学校体育器材政府统一采购过程中, 由于没有专业人员, 特别是体育教师的参与, 采购到的体育器材往往在质量、规格上不适合学生使用, 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建议今后让体育教师参与到学校体育器材政府统一采购工作中, 以保证体育器材的规范和高质量。

“安全”绊住学生腿脚?

近日公布的“2010年上海中小学生安全情况报告”表明:学校伤害事故主要由运动及学生玩耍打闹引发。学生课间打闹玩耍致伤的有401人, 在校内体育活动受伤的有685人, 均为轻微伤和轻伤, 其中骨折的占56%, 比上一年上升2个百分点。报告认为, 加强课间秩序的管理和体育活动的引导非常重要。

现状

“我是一名市直属百年老校小学的副校长, 分管体育和后勤安保工作。作为学校的负责人, 校园安全一直是我最关心和头痛的事儿, 尤其是学校体育教学和活动中的安全问题最让我头痛。因为这些事情经常发生, 防不胜防!”

“去年上半年, 我校六年级的一堂小篮球课上发生了一件事:几名学生在课外活动打球时玩得正欢, 其中一名学生突然冲向另一名学生并用力一推, 后者一下撞到了篮球架上, 头上撞出了一个大包, 眼睛也撞开了一条血线, 缝了好几针。原来这几名学生在玩球时起了争执, 最后竟动起了手。事后, 受伤学生的家长将肇事学生告上法庭, 要求赔偿。由于不满法庭的裁定, 受伤学生的家长一直与肇事学生及家长反复纠缠。等到孩子毕业了, 其家长没有了顾忌, 干脆将学校也告上了法庭, 认为学校要负连带责任, 并提出巨额赔偿的要求。折腾了近一年, 事情才平息下来。”

“学校安全实行的是一票否决。作为第一责任人, 学校的一些安全事故, 如校园踩踏、食物中毒等已经让校长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因此校长经常旁敲侧击地对我说:‘别再在体育课和体育活动时出现安全问题了。’我心领神会, 嘱咐学校的体育教师, ‘体育课只要能上就行了, 千万别搞什么花样, 搞出问题就麻烦了。’于是, 学校的单杠、跳马等器材被收进了器材室, 各种球也被‘束之高阁’, 冬天只组织学生进行长跑。别说, 还真管用, 快一年了, 学校体育教学和活动时都平平安安, 没有出过什么事故。只是校内的‘小胖墩’和‘小眼镜’越来越多, 冬天感冒的学生也有所增加, 真不知道我是不是该为这些问题负责。”

行动

1998年1月11日, 中国教育报在《社会周刊》头版刊发的《94万索赔案》一文, 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这是根据一起体育课上发生安全事故而引发的官司所作的一篇报道。该报道最终推动了全国第一个有关校内事故处理的地方性法规——《上海市中小学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该文作者金志明认为, 保障学校权益必须立法。

为了解决校园意外伤害事故的问题, 2002年教育部颁发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之后, 全国各地纷纷出台相关规定。“这些法规的出台对学校体育课、课外活动等发生的意外伤害事故的处理, 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一位老体育工作者如是说。

体育活动中发生安全事故, 校长最头痛的是家长无休止的纠缠及漫天要价, 一些学校根本无力支付高额的赔偿。因此, 最简单的应对办法就是少开或不开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课。为构建校园意外伤害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 四川省江油市建立和完善了“青少年意外伤害保险制度”, 实行由学校统一购买意外伤害责任险的办法, 经费在公用经费中列支。2009年, 该市77所学校的10.7万名学生均购买了校方责任险, 参保率达100%。与江油市一样, 近年来, 北京、上海、天津、广东等全国绝大部分地区都为学校上了校方责任保险, 为学校解除了后顾之忧。

有关专家指出, 学校意外伤害事故不可避免, 管理到位却可以将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

邯郸市赵苑中学李杰业老师和他的同事们, 每次上课或体育活动前, 都要求学生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学生充分活动开后再进行正课或活动。同时, 他认真示范每一个动作, 使学生建立稳定的动作表象, 避免了学生因错误动作而引发的伤害。

苏州工业园区斜塘实验小学体育教师在运动前, 都会提醒学生做检查。如在体操教学前, 钥匙、胸卡之类的物品不要放在身上;进行跑步教学时, 要求学生检查鞋带或脱去外套, 使其便于运动。同时要求体育教师经常性地检查活动场地、器材。每次上课前, 特别是教学内容为器械类项目, 如体操项目时, 体育教师必须认真、仔细地检查器械设施。

江苏省南通中学在给入学新生作体检时, 为检查出有心脏病、血液病、哮喘等不适宜参加剧烈运动的学生建立档案, 并在教学过程中予以特别关注。同时学校制订了应急预案, 当学生出现状况时, 学校会及时送其至医院救治, 并由法治副校长介入, 通过合法程序解决问题。该校体育教师潘雪峰说:“只要我们每位教师都以学生为本, 用自己的爱心、细心、敬业心去上好每一节体育课、组织好每一次体育活动, 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率就会降到最低。”

对策

北京市京和律师事务所律师杨毅认为, 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中的安全问题, 需要从几个层面加以解决:

对策一:加强立法。教育部于2002年6月25日发布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这一行政规章的颁布, 对于解决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和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 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 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这只是一个部门的行政规章。校园安全需要由《校园安全法》这类法律武器来捍卫。

对策二:守法。学校或教育部门在用法律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 首先要厘清自己的责任, 如果无过错就不应当承担责任, 学校应理直气壮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现在很多校长是“怕”字当头, 出了任何事都“以和为贵”。同时, 社会上也没有形成对学校这一弱势群体的保护氛围, 相反动辄将一些不满和私愤发泄到学校, 令校园成了人人指责和“欺负”的对象, 使得众多校长到了谈安全“色变”的地步。

对策三:管理到位。学校在平常的管理中要做到位。现在一些学校为了美化校园、办学上档次, 处处加以硬化。学校的器材设施, 如单双杠下面不是沙坑或软垫, 而是铺上了地砖一类的材料, 为校园埋下了许多安全隐患。

对策四:建立保险制度。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所有学校都为学生上意外伤害险或校方责任险等, 以减轻学校和体育教师等因意外伤害事故而带来的经济负担。

上一篇:《樱花》教案下一篇:红丝带进校园活动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