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专题

2024-04-11

第五专题(精选8篇)

篇1:第五专题

第五专题小说怎样“说”

【学习目标】

1.同学们在阅读小说时,通过阅读探讨,能注意到小说的叙事特点,了解叙事视角相关知识。

2.阅读小说,能结合自己的阅读积累,学会分析小说的语言特点,了解不同作家不同的语言风格。

3.通过学习,能调动自己的阅读积累,了解小说精彩纷呈、富于变化的形式特点。

【学习重点、难点】

1.通过阅读探讨,能注意到小说的叙事特点,了解叙事视角相关知识。

【学习方法指津】

1.叙事视角的相关知识

叙事视角也称叙事角度、叙事观点,指的是作家安排组织故事内容的角度,也就是一个“谁”站在什么“位置”来讲故事的问题。

同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去叙述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作家正是根据他所选择的叙事视角将故事、事件、人物及相关的一切告诉我们的。不同的叙事视角,也必然会影响到所叙内容的“质量”,比如真的还是假的,是事情的全部或仅仅只是事情的一个极小部分。因此,对于我们这些小说的阅读者,小说的叙事视角不仅仅直接关系到我们从故事的叙述中能够看到什么和应该怎么去看而且还直接影响到我们对小说讲述的故事,特别是故事中的人物及其行为所做的反应。也就是说,小说的叙事视角的确定并不仅仅只是为了故事叙述的方便,更重要的,它还体现着小说家希望读者看到什么,或者这种表述取得何种文体上的效果的主观意图。叙事视角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因而,关于视角也是众说纷纭,名目繁多。这里,我们分为全知视角叙事、限知视角叙事、纯客观视角叙事。

(1)、全知视角

所谓“全知视角”是指作者是无处不在、无所不知的权威,作者能够洞察秋毫,把事件和人物的方方面面都展现出来,极富有立体感。叙述者凌驾于小说世界之上,居高临下,洞察一切,调度一切,用穿透一切的“火眼金睛”去观察世界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观察人物的言谈举止,内心活动。他了解人物的一切,甚至是人物自己根本不知道或者是没有意识到的东西。他可以一会儿进入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一会儿又说说那个人物的潜意识,一会儿说说这个人物的隐私,一会儿又讲讲那个人物的往事。他既可以像一个隐形人一样任意出没于故事的任何一个角落,也可以跳出小说世界,亮出作者的权威身份,发表自己的感想、见解和评论。我们从故事中看不到作者对任何一个人物的明确的态度,作者总是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冷静地讲述着,他的倾向只会从情节和场景中自然而然地流露。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使得讲述本身充满耐人回味的魅力。很多世界名著都是运用的这种叙述视角,中国古代小说大多数都是这样的。

(2)、限知视角

限知视角,又称次知视角。只在有限的范围内叙事,只展现事件和人物的一部分,而不展现全部。所以,又称为局部化叙事。当作者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叙事时,大多是限知视角。一般用第一人称来叙述,叙述者也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充当叙事者的人物对自己来说是全知的,对别的人物来说就是限知的。他知道自己的一切,可以解剖自己的一切,却不能进入别人的内心世界。作品只有这一个人物可以从内部来写,作者仿佛坐在这个人物的大脑里,观察其他的人物和事件,所以,其他的人物和事件都只是从外部观察得来的结果。充当叙事者的人物可以是主要人物也可以是作品中的次要人物。限知视角叙事可以避免全知视角叙事的冒险。当作者对所叙之事不完全清楚时,他可以采用限知视角,只说知道的,回避不知道的部分。作者还可以用限知视角从各方面拉开和故事的距离,他甚至可以用选用一个愚蠢的人,一个精神病患者,一个与自己观念相反的人物充当叙事人,以他们的眼光去看世界。鲁迅的《祝福》就使用了这种限知视角。“我”知道祥林嫂的故事,却不知道她的内心的苦楚;我看到了她的孤立无助,却看不到她的潜藏的悲哀;我听到了他人对祥林嫂的鄙视与不屑,却听不到她的呐喊和申诉。我只能讲述我知道的、看到的、听到的,我无权对祥林嫂的内心世界进行解剖,我只能从她的言行举止中推测她的想法。透过“我”的视线,我们看到了一个颇令人同情的农村妇女的形象,她没有自我,被自己的婆家欺负,被镇上的人鄙视,四处孤立无援。她原指望从“我”这个读书人处求得一点指点,可也是失望而归。限知视角使我们不仅认识了祥林嫂,也认识了“我”。“我”对于祥林嫂是同情的,可“我”又仅仅止于同情,未能给她任何实质性的帮助,“我”对自己不断地反省,正是在这反省中,祥林嫂的形象渐渐立了起来。我们在阅读中既会被祥林嫂的不幸遭遇所打动,也会因“我”对自己内心的审问而深深思考祥林嫂的悲剧究竟来自何处?因此,小说的阅读感受就此丰富和复杂起来。鲁迅的许多小说都采用的是这种“限知视角”,这种方法特别适合鲁迅深沉的叙事风格。

(3)、纯客观视角

纯客观视角叙事,也就是纯客观地展示故事。这种叙事的突出特点,就是不依赖叙述者的讲述,而是直接让人物自己展示自己的外部行为,因此,在这一类小说中,读者看到的只是读者能“看”到的人物的“表演”:人物的行为、动作(包括对话)等,所有人物的内心活动以及人物的行为动机、来龙去脉,作者都不会作交待,而只能由读者通过人物的外部行为去推测。同时,由于这种叙事不依赖于叙述者的讲述,所以,在这类小说文本中,读者也绝对看不到通常在其他类型的叙事中可能看到的对于人物的评述。由于这种叙事类似于戏剧舞台上的人物表演,因此,也被小说理论家称之为“戏剧式叙事视角”。

海明威的《杀人者》,就是典型的纯客观叙事。读过这篇小说我们就可以知道,这篇小说几乎是纯用人物的对话连缀成四个“场景”,从书写格式上看,这篇小说,甚至就像是一个剧本。我们从小说中可以读到的只是主要由人物的对话显示出来的人物的各种表现,连对人物行动的叙述都很少。杀手来自何方?他们受何人雇用追杀安德瑞森?安德瑞森为何会被追杀?为什么当尼克将有人追杀的信息告知安德瑞森时他会那样淡然,所有这些通常在一篇小说中都应该有所交待的内容,作者都没有作任何交待,我们当然也就不可能从文本中看到。这篇小说在叙事的层面上给我们的一个突出感觉就是,作者其实也只知道文本中展示出来的那些事情,关于小说展示的故事,他所知道的要比故事中人物知道的少得多。

这种叙事的一个突出的叙事效果,就在于它能够造成一种阅读的主动性。在这种角度的叙事中,读者看到的是人物行为的直接呈现,这里既没有讲述者的引导,也没有人物的心理剖析,读者在没有任何参照的情况下,通过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做出自己对故事以及故事人物的意义解读。全知视角,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特点是全面而缺少魅丽。限知视角,置身其中,自行其事;特点是真切而有限度。纯客观视角,冷眼旁观,客观冷静;特点真实而过于冷漠。

2.了解不同作家不同的语言风格,小说的语言特点。

①风格就是个性。就是一篇小说独有的气息味道、给人的总体感觉。

②与风格与密切相关的因素有:作家所在的民族、时代、社会;作家的思想、个性气质;作品的题材、语言、情节结构等。

③常见的小说家的语言风格及语言特点:鲁迅的冷峻犀利、入木三分;沈从文的清新生动、流动飘逸;孙犁为代表的“荷花淀”派的语言清新隽永、温婉细致;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药蛋”派的语言通俗浅近,简洁明快;老舍的语言通俗易懂又机智俏皮,将嬉笑怒骂融合在一起,在诙谐幽默之中又透露着一种深刻的含义,引人深思;莫泊桑的语言用词准确,细致入

微,精雕细刻;欧·亨利的语言生动活泼,善于利用双关语、讹音、谐音,妙趣横生,被喻为“含泪的微笑”;契诃夫的语言节奏快、简洁、自然、质朴构成了清纯的文风,单刀直入,不拖泥带水,高度浓缩又深入浅出;马克·吐温小说的语言风格幽默诙谐,针砭时弊,一针见血,毫不留情„„无数杰出的作家正是用自己个性化的语言、独特的语言风格为我们展示了广博的世界,真实的生活,复杂的人性。

【学习课时】

4-5课时

交叉小径的花园

(阿根廷)博尔赫斯

【学习目标】

1.同学们阅读小说,把握作品的基本内容,通过阅读探讨,能注意到小说的叙事特点,理清叙事视角是如何转变的。

2.在阅读中,注意小说和生活的关系,注意作家如何在创作中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表达主题的,了解作家的创作意图。

【学习重点、难点】

1.通过阅读探讨,能注意到小说的叙事特点,理清叙事视角是如何转变的。

【学习方法指津】

变换人称讲故事,理清叙述视角的转变

【学习课时】

2-3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自主学习】

1.相关背景

博尔赫斯(1899—1986)是20世纪阿根廷具有世界声誉的小说家和诗人,也是名震世界文坛的魔幻现实主义的大师,被誉为 20 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博尔赫斯一生读书写作,堪称得心应手,晚年双目失明,仍以口授的方式继续创作,成就惊人。然而,博尔赫斯的婚姻生活并不如意。他长期独身,由母亲照料生活,直至68岁才结婚,3年后即离异。母亲辞世后,他终于认定追随他多年的日裔女秘书为终身伴侣。他们1986年在日内瓦结婚。同年,一代文学大师在日内瓦逝世。

“作家们的作家”,这是人们对博尔赫斯的至高评价。他没有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但智利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巴勃罗·聂鲁达却认为他是“影响欧美文学的第一位拉丁美洲作家”;阿根廷全国文化委员会曾拒绝授予博尔赫斯全国文学奖,而阿根廷文学在世界上的声名几乎全是博尔赫斯一个人赢得的。

博尔赫斯早年受尼采、叔本华等人的不可知论和宿命论的影响,认为人生在世犹如堕入迷宫,既看不清方向,也找不到出路。因此,他的作品的基调是孤独、迷惘、彷徨、失望,代表作《交叉小径的花园》就集中表现了这种人生哲学。其文本纯净,以新颖奇特的构思或幻想的情节,在东方异国情调的背景中出现,因而带有浓重的神秘色彩。小说的结构不受时间正常顺序的约束,故事在“心理时间”内展示。“迷宫”式荒诞离奇的情节和现实并存,虚实、真假混合,造成以虚代实、以假见真的效果。

博尔赫斯曾给《聊斋志异》写过一篇序,文字大概是这样的:“这是梦幻的王国,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梦魇的画廊和迷宫。死者复活;拜访我们的陌生人顷刻间变成了一只老虎;颇为可爱的姑娘竟是一张青面魔鬼的画皮;一架梯子在天空消失,另一架在井中沉没,因为那里是刽子手、可恶的法官以及师爷们的起居室。”

吴晓东教授对此点评道:“博尔赫斯显然是从幻想文学的角度看《聊斋志异》的,他认

为,一个国家的特征在其想象中表现得最为充分。”在博尔赫斯的观念里,《聊斋志异》使人依稀看到一个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同时也看到一种与荒诞的虚构异乎寻常的接近。博尔赫斯习惯把中国放在神秘主义的色调中加以描述,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交叉小径的花园》会关涉中国。作为一位具有玄学气质的小说家,他让自己的作品在充满百科全书式的书卷气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带着老庄一般的哲理意味。

2.字词正音,落实书写。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俞琛(yú chēn)镍表链(niè)销毁(xiāo)间谍(jiàn dié)......

服丧(sāng)丧魂落魄(sàng)战栗(zhàn lì)颤抖(chàn).....

擅长(shàn)迷惘(wǎng)怯懦(qiè nuî)熟谙(ān).....

郗本(xī)树阴(yīn)编纂(zuǎn)篡占(cuàn)....

揣测(chuǎi)挣揣(chuài)矗立(chù)逮捕(dài)....

嶙峋(lín xún)缜密(zhěn)迂回(yū)孜孜不倦(zī)......

3.阅读小说,梳理人物关系,找出情节发展的标志句段,划出环境描写的句段。主要人物关系:

小说中有三个主体人物:俞琛、阿尔贝、马登,在一场时间迷宫的残酷游戏中展开他们相互纠葛的生死剧。他们的生命是交叉的:俞琛和马登之间的生死决斗及其隐含的智慧较量;俞琛和阿尔贝之间的生死予夺;马登和阿尔贝之间非直接性的生死关联。理清小说情节 :

小说共38小节,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1段)一个叙述者以第三人称引用了英国军事作家利德尔的《欧战史》中的一段记载。

第二部分(2—38)俞琛作为叙述者讲述作为间谍在一战中受人追杀,不得不用杀死“中国通”阿尔

贝博士的手段来传递情报的故事。

在初读文本的基础上尝试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

在一份重要的声明中,德国间谍俞琛讲述了他在一战中受人追杀,不得不用杀死“中国通”阿尔贝博士的手段来传递情报的故事。

【课内合作探究】

1.俞琛为什么要杀死一个叫斯蒂芬·阿尔贝的汉学家?

英国大炮新阵地的名字叫安克雷又名阿尔贝,阿尔贝博士的名字正好和阵地名称一致。俞琛通过杀死阿尔贝博士的手段来传递情报给德国首领。

2.俞琛为什么要拼死完成任务?

俞琛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识,“我不是为了德国而干的,不是。这个野蛮国家跟我毫无关系;是它迫使我堕落到了当一名间谍的地步”。他之所以这样做是“我要向他证明,一个黄种人能够拯救他的军队”。换句话说,就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东方智慧。

3.小说的有些细节很耐琢磨,如:“他的声明的开头两页已经遗失”,详细介绍检查自己口袋时找到的全部物件,“我十分仔细地开了枪”等。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你能体会到这样写的好处吗?

①俞琛的声明给历史记载投上了“怀疑的光芒”,仿佛是试图讲历史故事的人,将真实感和疑虑夹杂在一起陈述出来,吸引读者继续阅读下去。

②作者把俞琛口袋里的所有零碎之物做了一个详细的罗列,重要的是手枪,不重要的如手帕、铅笔之类,都一个不差的做了记录。似乎这是不加选择的“细”,然而这样的罗列符合俞琛博士的学究气,透露出这个文人出身的间谍在被死亡恐惧笼罩时所显露出的学究式的为证明而证明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他在紧张之时检查口袋,并不期望从口袋里找出一两个出乎意料的具有帮助价值的东西,而只是为检查而检查,并在看似毫无意义的过程中缓解恐惧,安抚自己。并且,对于正在口述的俞琛来说,检查口袋是已经过去的事情了,后面又发生了更多更重要的事情,而他在叙述时,竟然依然能将当时所检查的琐碎物品一一说出,不能不让读者惊叹他的学究式的精细准确的记忆力,而这种精准居然在他已经死到临头时依然不改,又让人感觉到一种荒诞。

③“我十分仔细地开了枪”,对于俞琛来说,开枪只是瞬间的事,而且马登上尉的追杀迫在眉睫,枪杀阿尔贝博士更应果断迅速,然而博尔赫斯却借俞琛之口用“十分仔细”延宕开枪的时间,俞琛的“十分仔细”的书卷气滑稽地消解了当时场面的紧张氛围。博尔赫斯写作手法的荒诞由此可见一斑。

4.《交叉小径花园》有几个人在讲故事?讲了几个故事?体会叙事视角的转换和视角转换的作用。

文章有三个人在讲故事:作者、俞琛、阿尔贝

讲了三个故事:历史故事、间谍故事、崔朋故事。多种巧合重叠在一起。叙事中有叙事,如同迷宫中的道路,分岔中有分岔,情节交叉进行。

视角的转换:作者(全知视角)真实感

俞琛(限知视角)现场感

阿尔贝(限知视角)神秘感

5.作者为什么会用那么大的篇幅讲崔朋的故事?崔朋在小说中的作用是什么?

因为崔朋的故事充满哲学意味(如何以人的自由意志面对排他性的惟一选择),神秘而复杂,并且崔朋的叙事观和时间观也是这篇小说的灵魂,可以说崔朋的故事才是博尔赫斯最想表现的东西。所以作者会用这么大篇幅叙述。如果除去崔朋的故事,这篇小说将和林林总总的间谍传奇无异。

崔朋在小说中的的作用:崔朋是神秘的叙事观和时间观的原创者,是神秘的中国文化的象征,是小说中的人物进行玄学讨论的由头。

6.如果变为以第三人称叙述,效果会有什么不同?

如果变为以第三人称叙述,会让读者有一种置身事外的距离感;俞琛以第一人称口述时的那种感同身受的现场感和神秘感很可能被削弱。

7.《交叉小径的花园》是个庞大的谜宫,它的谜底是什么?《交叉小径的花园》究竟想说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谜底是时间,这是博尔赫斯关于时间命题最直白的小说。

小说的主题:故事的背景设在一战的欧洲,战争与杀戮即是当时混乱的现实世界的直接表征。本文看似一篇侦探小说——战争、军队、间谍、追踪、谋杀,情节曲折,但作者真正的意图不在这,他用交叉小径的花园造了一座时间迷宫。

“交叉小径的花园”象征着迷宫也象征着时间,也就暗示着时间的多重选择可能,即同一时间有若干可能性并存并导致不同的将来和结局,而我们每个人(无论在迷宫游戏中还是在现实困境中)只能选择唯一的一种可能性,而且一经选择,就再也无法回头。这篇小说启示我们如何以人的自由意志面对这一排他性的惟一选择。

训练提升

●小说叙事视角的考查形式

叙述视角一般通过叙述人称来考查。

题型:小说中的“我”的形象和作用。

●答题模式 ①使文中的人和事更具真实感

②“我”是贯串全文的线索

③从侧面突出主角性格

④借“我”的感触揭示全文主旨

●语言特色的考查形式

作家语言特色通过小说中塑造的人物语言来体现。

题型:本文的人物语言有哪些特色,本文的语言风格特征。

● 答题模式:①运用某种修辞来表达情感

②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心理与性格特征

③富有生活情趣

④地方色彩鲜明。用方言土语,使语言生动,富有地方生活气息

篇2:第五专题

下面我对上周情况进行总结:

一. 在纪律方面我发现了几个问题:

1.同学们在中午或早上一进楼,总是要先说一会儿话,做一些小动作,松松

散散,必须要有人管纪律才能安静下来。

意见:一进楼马上拿出各科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要说话,安安静静的自己干自己的事。

2.自习课时有说话的,抄作业的,甚至有打扰其它同学自习的人。

意见:纪律班长随时留意有以上行为的同学,如果自习课时有这三条现

象的,要做好记录,定期给班主任老师看。

3.这一条是我们班常犯的老毛病,课下时打架的、骂人的、闹的毛病还是时

时发生,另外还有老师一有事出去了,班级里马上乱成一团,不如打个比方,那感觉比菜市场还乱,这一点我们班一定要勤抓严管,争取消灭这种现象。

二.在卫生方面:

1.在大课间做眼保健操前,我发现部分同学脚下很脏,有泥土、纸片和一些

我们不用的笔壳、笔盖,这些同学把东西捡起来就往书桌堂里一放,下课还要把这些东西运到垃圾桶里,意见:自己准备一个方便袋,定期往厕所里的垃圾箱里扔。

2.上周我发现了同学们自己分担区的卫生问题和书桌堂里的整齐度问题,某

些同学不讲卫生,脚下已经堆了很多的纸片和脏东西,就是不捡。还有同学的书桌堂里的书塞得参差不齐,还有许多废纸,不需要的卷子什么的,乱轰轰一团,太难看了。

意见:希望每个同学都能认真对待自己的分担区和书桌堂内的整齐度问题,争取做一个自理能力强的的好少年。

篇3:第五专题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十八大”会议精神, 加强干部职工廉洁从政、廉洁自律意识, 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沈阳市地税局第五稽查局于近日召开了廉政教育专题报告会, 特邀和平区反渎职侵权局局长刘强、副局长梁桂民作专题报告。梁副局长结合他多年来的办案经历及一些典型违纪违法案件, 做了一场生动的预防职务犯罪专题讲座。他从“依法从政、廉洁从政”的角度, 阐明了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重大意义、职务犯罪的罪名以及如何预防职务犯罪等具体内容, 进一步明确了作为领导干部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通过听取报告, 同志们进一步统一了思想, 提高了认识, 增强了抓好反腐倡廉建设的紧迫感、责任感, 更好、更扎实地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会后, 王剑平副局长作了总结发言。他强调, 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到“四要”:要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利, 权为党所给, 权为民所用;要正确对待物质的需求, 知足常乐;要正确对待人生的追求;要正确对待家庭和子女。

篇4:《第五骑士》

《第五骑士》原文版,是由法国罗贝尔·拉封出版社于一九八○年出版的。作者是法国人杜明尼克·拉彼埃尔和美国人拉利·科林斯(中译本却把两个作者都当成了法国人)。中译本“内容提要”称此书为“一部科学侦探小说”,就首先令人惊异。小说的梗概是说,卡扎菲于回历一四○一年五月六日(即公元二○○○年以后)把最后通牒录在磁带上,通知美国总统,要美国在未来三十六小时内迫使以色列撤出在公元一九六七年战争中占领的阿拉伯领土。否则,卡扎菲将命令已偷运到纽约市的一颗氢弹炸毁该城市。美国总统得知这一情况后,马上通过各种途径与卡扎菲等进行交涉,并采取各种应急措施,包括疏散城市人口等。最后,炸弹没有爆炸。这种耸人听闻的故事,西方流传颇多,如果交待清楚它的出版意图,翻译出版似也无可厚非。但从此书的内容上来看,它与科学了不相关,作为以出版科普读物为主的国家出版单位,使用“科学”二字就更应确切,不应把这种根据街头传说加以渲染的政坛奇闻式的幻想小说也包罗到“科学”名义下来。至于说到“侦探小说”,这倒是风行一时的时髦货,“票房价值”一度甚高,出版社非要把它拉扯到“侦探”的名下,用意也很明显,但读者仍然要问,这同“科学普及”有何关联呢?

中译本随意改窜原文,将原著中泛指的美国总统,给予坐实,随意加上了具体人名。这不仅违犯了譯文要忠实于原著的原则,而且把小说大大现实化了。出版者不考虑我国现有的外交方针和政策,以及出版物的国际影响,任意添加人名,这是不严肃的。

谈到此书的译文质量,我认为也是极为粗糙的。和手头的原文版对照了一下,中译本几乎每页都有几个错。如中译本第7页,原文为实行某种“新政”(指罗斯福新政),却译成了“从事新的挑战”;第14页的夜总会(le cabaret),译成了“咖啡馆”;第25页赛马场上的赌博(Iesbookmakers),却译成了“剽窃编纂”;第6页星期日的简单饭菜(so-bre repasdominical),译成了“多米尼亚简朴的饭菜”。更令人莫名其妙的是,第24页原文为:替中央情报局干黑活的新闻速记员,渴望抢先获得内幕新闻的野心勃勃的年轻记者(…sténosdepressetra-vaillant au noir pourla C.L.A.,jeunes1oupsaffamésdescoops);译文却成了“新闻速记员偷偷地为中央情报局干活,象一群幼小的饿狼,恨不得能抢先捞到一条重要的内幕消息”。诚然,翻译如何能够做到准确、流畅,常需反复探讨,而一般译文出现个别不准确的情况,也在所难免。但《第五骑士》中译本不是翻译水平的问题,而是翻译和校订粗制滥造的问题了。

篇5:第五专题

一、历代中央政府出台的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

(1)春秋:齐国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2)战国:秦国商鞅改革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禁止弃农经商。

(3)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保证农民得到一定的土地;重视水利

(4)唐:太宗,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保证农民得到一定土地和生产时间。武则天,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玄宗,大力发展生产

(5)北宋中期:王安石变法推行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修水利。政府积极推广占城稻,促进南北农作物交流。

二、农业发展表现

1.工具进步

(1)原始社会

半坡文化和河姆渡文化已进入新石器时代,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2)奴隶社会:商周时期,绝大部分是木、石和骨、蚌所制,有极少量青铜农具;西周晚期开始使用铁器;春秋时期铁农具开始出现

(3)战国: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扩大,铁器时代到来。

(4)秦朝:中原铁器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传到珠江流域(今广东、广西),逐渐为越族人民所掌握。

(5)汉:铁农具样式增多,使用广泛,西域和珠江流域用上了铁农具;耕犁安上了犁壁,比欧洲早1000多年;赵过发明耧车

(6)魏晋:(北方)曹魏时马均发明翻车;

(7)隋唐:筒车,曲辕犁;

2.农作物推广

(1)原始社会:河姆渡种水稻;半坡种粟,蔬菜和麻

(2)北宋: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推广到江淮地区,(3)明清: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在明代引进,清代推广

3经济作物

(1)隋唐: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茶叶成为生活必需品,茶园规模大,政府开始征收茶税

(2)北宋:棉花种植推广到长江流域;经济作物种植扩大

(3)元:棉花种植遍及南方,棉布成为民众主要衣料

(4)明清:棉花种植在明代推广到江北;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形成一些专业生产区域 4农业技术

(1)战国:牛耕得到推广,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2)汉:牛耕广泛推广; 二牛抬杠式的牛耕方法推广到珠江流域;东汉,一牛挽犁牛耕法出现。

(3)隋唐:曲辕犁

5水利

(1)春秋战国:中原地区普遍采用桔槔灌溉农田;秦国蜀守李冰修都江堰,郑国修郑国渠。

(2)汉:黄河流域以营建灌溉渠系为主,如:西北修建坎儿井;汉武帝、东汉明帝时,大规模治黄;

(3)魏晋:(江南)农田水利兴修增多;(北方)马均发明翻车;北魏孝文帝要求,有水田之处都要通渠灌溉;

(4)隋唐:隋朝开通大运河;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兴修不少水利工程;

(5)五代十国:南方各国普遍重视兴修水利,吴越修海塘;

三、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条件:

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例如汉唐时期都曾出现一些太平盛世景象,如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这些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2统治阶级注意调整统治政策,鼓励发展生产。如汉初高祖在位时期实行一些宽舒政策:士兵复员,释奴为民,减轻田租等,这些措施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汉初经济发展起来,并出现文景之治的盛世景象。像东汉、唐、明、清各朝经济的恢复与发展都与统治阶级实行的一系列好的经济政策有关。

3重视水利的兴修,改革生产工具和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例如西汉武帝时调集几万民工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时派王景治理黄河,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再如汉唐两朝都十分重视生产工具的改革,汉朝普遍使用耦犁和犁耕法,发明了耧车,唐代制成曲辕犁,发明了筒车等。4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四土地制度的主要形式井田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它在商朝时已经存在,西周时在黄河中下游地区进一步推广。土地所有权属于国王,诸侯臣下只能世代享用,奴隶主驱使奴隶集体耕种并剥夺奴隶的劳动果实。井田制是土地私有制不发达的产物,春秋后期,随着土地私有制的发展,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剥削制度确立起来。封建社会:存在着国有土地、地主土地和自耕农土地三种土地所有制形式。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支配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地主阶级凭借对土地的垄断,迫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不得不依附他们。这种土地所有制在中国存在了二千多年,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成为中国长期贫困落后一个重要原因。

个体农民土地所有制,虽不占主要地位,但却是汪洋大海。春秋时期,一部分奴隶和平民以及在权力斗争中失败的贵族自己垦荒种地,获得了小块土地的私有权,成为一家一户的自耕农。这种小农经济同地主制经济一样,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长期存在的重要基础。

封建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大致有王田制、屯田制和均田制等。均田制主要在北魏、隋唐时期实行,其主要特点有:社会上存在大量的无主荒地和劳动力,这是均田制实行的前提条件;政府把掌握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并不触动贵族地主的利益;受田农民必须纳租调服役,贵族地主却无此负担。

六土地兼并问题

A 封建土地所有制具有分散性的特点,土地兼并是其基本特点,根源在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封建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土地兼并。在封建社会不可能根除土地兼并,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土地兼并。

B 原因:

1、允许土地买卖是其根源。

2、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3、人们观念的影响。

4、国家政策的局限性。

C 影响:政治上,1、削弱中央集权。

2、使大批农民破产阶级矛盾激化。经济上,1、国家财政收入锐减。

2、加剧农民的贫困,影响购买力,制约市场的扩大。

3、影响人们的观念,将财富用于购买土地,影响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成为为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严重障碍。

七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土地制度

(1)民主革命时期各阶级的土地政策

A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天朝田亩制度》,核心内容就是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B 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纲领中,“民主”的含义就是平均地权,但未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革命胜利后,国家用“核定地价”的办法实现土地国有,最后达到“国民共享”的目的C 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国共产党制定土地政策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如1931年的土地政策,1947年的《中国土地大纲》,1950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但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是个例外。由于终日民族矛盾尖锐,当时采取“农民交

租交息,地主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抗日。

(2)建国后农村政策的四次调整

A 土地改革原因: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内容: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结果:解放了生产力,为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B 社会主义改造背景: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内容:把土地等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C 人民公社化原因:党的主要领导人主观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内容: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结果:严惩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原因:党中央总结了合作化的经验教训,作出正确的决策。内容:坚持土地公有制,改革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农业生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八古代农业的成就和局限

中国以农立国第一,传统农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主要表现在开垦了大量农田,形成了精耕细作的耕作技术和生产经验,较高的粮食生产养活了庞大的人口,并以此为基础,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且使之延续和发展。传统农业也有其局限性。首先是传统农业带有极强的保守性;生产单位分散、生产规模狭小、生产技术墨守成现,而且脆弱的小农经济需要一个高高在上的权威来保护它们,小农经济构成了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经济基础。第二,传统农业的自然经济,限制了人口流动,加之中央集权制和户籍制度的束缚,致使大多数农民安土重迁。这样,新的阶级很难在中国产生。第三,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主要依靠投入大量劳动力来取得较高的收获量,这使得许多未成年人过早地投入农业劳动而失去受教育机会,同时也刺激强化了农民早婚早育多育的观念,造成中国古代人口的阶段性高速增长。

九中国古代的人口与人口迁移

1、中国古代人口的流向:①由北方草原向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迁移。如东汉五胡内迁;元朝时女真、蒙古人的南下。②北方人民南迁,由黄河流域迁入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如东汉末年、唐朝中期、两宋之交。③内地人口向边疆迁移。元统一后许多汉族人到边疆去。④华人外流。如唐朝时有人到南洋;郑和下西洋后去南洋的人更多。⑤外族内流。如唐朝时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到我国一些地区居住;元朝时形成回族。

2、人口迁移的原因:①中原地区先进的经济文化吸引少数民族内迁。②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相对安定导致大量北人南迁。③统治阶级出于政治、经济、军事目的组织军民迁移。④统治阶级专制统治、土地兼并等,也使农民流离失所,导致人口被迫迁移

3、中国古代人口迁移的意义:①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有利于国家统一,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②有利于江南的开发,推动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③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巩固了边防。④开发南洋,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贡献。⑤人口分布日渐合理,人口资源得到开发和利用。

4、清代前期我国人口急剧增长的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耕地面积扩大,高产农作物新品种种植,粮食产量增加,封建经济恢复发展。③实行“摊丁入亩”,废除了人头税制度,刺激人口增长。④疆域版图的扩大和巩固。

篇6:专题十五第五讲作文

一、阅读下面两道作文题,思考可以从哪些方面选择作文素材。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记者到江西瑞金采访,先问了许多年轻人,他们都不知道这个地方曾经是”红都”,也不大清楚红军时代的事情。后来又去采访了一位曾在这里打过仗的老红军:”现在年轻人都把你们忘了,您老怎么看?”老人淡然地说:”忘了就忘了吧,我们当年参加红军打江山,并不是要让后人记着。”

(2)李大钊说:”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请以”使命”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立意自定。

【选材示例】(1)来源于教材

作家铁凝:写作对我而言是一种使命

著名作家铁凝是这样诠释使命的,她说:”写作对我而言是一种使命,我别无选择,只有写作才能使我获得满足感、成功感和乐趣。写书是希望带给读者快乐,如留下一份礼物。”铁凝正是怀着这样的美好愿望从事文学创作的,难怪读者能从她的作品中获得美的享受。她凭着强烈的使命感,创作了一批描写农村题材的文学佳作,获得1983年全国短篇小说奖的《哦,香雪》中的那个对文明充满向往的香雪至今让我们记忆犹新。她写的人物虽然千变万化,但其精神内核是不变的:好奇、善良、积极向上。带着这样的使命感,她的作品显得厚重大气,给读者积极向上的力量。

(2)来源于社会

企业家李惠森:企业的使命与民族的使命是一致的16年,短短16年间,一个企业从名不见经传到赫赫有名,它就是南方李锦记,我国有名的健康企业。企业成功的秘诀究竟是什么?南方李锦记董事长李惠森总结了四个字——思利及人,并总结出三个重要的原则——造福社会、务实诚信、永远创业。南方李锦记之所以能壮大,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因为企业的使命始终与民族的使命保持一致。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曾困难重重, 甚至面临难以为继的困境,但从创业开始,南方李锦记就拥有一份民族情怀,并坚定不移地扎根内地,造福社会。实践证明,他们的选择是正确的,正是这种高度的民族使命感使得企业获得了长远的发展并不断壮大。

(3)来源于生活

教师于漪:教书与育人都是使命

于漪是我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全国教书育人的楷模,她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并用自己的一生维护着师道的尊严。她说:”我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让自己的生命和我肩负的教书育人的使命结伴同行。”生命和使命结伴同行的信念,让于老师始终站在时代和民族发展的高度,她教育学生追求真善美,她教学生学习,更教学生做人,教书与育人是她教育生涯的两个方面。她的一个事业有成的学生曾说:”于老师教学生,教得顶好的是教做人。她要我们做一个正直的人,要敢于负责任。”于老师是这样教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几十年前,于老师曾断然拒绝过一个民营教育机构60万高薪的诱惑,只因为她有自己的责任和担当。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没有任何借口”是美国西点军校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是西点军校传授给每一位新生的第一个理念。它要求每一位学员想尽办法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务寻找借口,哪怕看似合理的借口。有人说,”没有借口”太绝对,不公平;有人说,”没有借口”就是要求我们直面问题,反思自我,承担责任。

请以”没有借口”为标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叙述你自己或别人的经历,也可以表达你的感悟和思考。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选材示例】(1)来源于自然

如果墙脚的花不以生于墙脚为借口,而是积蓄力量喷薄开放,又怎么会被人忽略?如果笼中的鸟不以困于笼中为借口,而是韬光养晦,在开笼的那一刹那振翅高飞,又怎么会老死于鸟笼之中?如果树下的草不以长于树下为借口,而是争取阳光不断自强,又怎么会枯萎凋零?

(2)来源于教材

面对邹忌委婉的批评,齐王没有为自己的不知民情寻找借口,而是欣然采纳邹忌的建议,宣布”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从谏如流,致使齐国日益强大;刘邦没有为自己贪恋女色找借口,而是虚心听取樊哙张良的建议,封锁秦宫、驻军霸上,终于战胜项羽成就霸业;唐太宗没有为自己偏听偏信找借口,而是以魏征为镜,谦逊地采纳魏征的逆耳忠言,因而创造了繁荣昌盛的”贞观之治”。

二、思考下列两则素材如何多角度运用

1.两位雕塑家

有两位雕塑家在国际上都享有盛名,可是两人谁也不服对方。两人时常对着记者互相批评:”他最近的那个作品,手部的雕刻太匠气了!”要不然就是:”他的刀法过于粗糙,都不知道雕的是个什么!”这两人不相往来,却又密切关注彼此的一举一动。

有一次,其中一位雕塑家为了赶上一个国际大展的展出时间,在工作室中连续雕塑了三天三夜,对外界的一切都不闻不问,甚至连吃饭睡觉都在工作室里。

就在雕塑工作接近尾声的时候,有一位朋友来看他,这时雕塑家正在用刀修饰雕像的肩膀。朋友似乎有话要说,但是还未开口,雕塑家就忽然大叫出声:”我那个死对头,一定又会在这个部位鸡蛋里挑骨头的!”朋友不解地问:”你既然知道他会批评这个地方,却又为什么不先修正好呢?”

雕塑家微微一笑回答:”我就是要让他挑剔才这么雕刻的,如果他不再批评我,那么我的创意也就没有了。”

朋友这才开口说:”可是, 他昨天心脏病发作去世了。”雕塑家手里的刀”锵”的一声掉到地上。从此,这个雕塑家再也没有独具创意的作品出现了。

【运用方向】

(1)方向一:镜子

李世民说:”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人要想看清楚自己的模样,要看清自己的脸是否干净,就需要一面镜子。人要看到自己的思想是否端正,艺术是否有瑕疵,就需要身边有敢于说真话、提出批评的人。只会说奉承话的人,对你的进步提高没有任何帮助。故事中的雕塑家没有去怨恨爱挑他毛病的死对头,而是把死对头当做自己的镜子,以鞭策自己进步,这是非常明智的态度。

(2)方向二:内因与外因

人的进步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身的勤奋努力。但是,如果一个人闭门造车,不与外界沟通,即使很勤奋努力,但未必就选对了方向,走对了路。所以,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不要忽视他人对自己的引导和批评。从辩证法的角度来说,自身的勤奋努力,是推动一个人前进的内因,而他人的引导和批评,则是推动一个人前进的外因。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因此,一个人要在勤奋努力的同时,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从故事中可见,雕塑家是深明这个道理的,所以,他不但不怨恨死对头对他的批评,甚至有意期待他的批评。每一个渴求进步的人,都应该有这样的态度。

(3)方向三:虚心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只有虚怀若谷的人,才可能在任何时候都听进去批评的话语。故事中的雕塑家就是有这种胸襟的人。虚心是一种优良品质,可是,真正能够做到虚心的人却并不多,能够坦然面对他人的批评,特别是错误的批评的人就更少了。我们每个人都要时刻提醒自己,保持一颗谦虚的心,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从而不断进步。

2.汪洋中的一条船——郑丰喜

郑丰喜是台湾人,出生时右腿自膝盖以下,前后左右弯曲,左腿自膝盖以下突然萎缩,脚板翘上。他的母亲悲痛不已,当场晕了过去。在祖父和妈妈的细心照料下,郑丰喜慢慢长大。6岁时,祖父去世,郑丰喜被父母遗弃,跟随耍猴卖药的赵老伯流浪卖艺。8岁时,郑丰喜跟哥哥在距家数里外的鸭寮放鸭,以维持生计。一次,遭遇狂风暴雨,大水泛滥,郑丰喜差点被淹死。而他最终凭借自己不懈的努力生存了下来,还争取上了学,取得了优异成绩。在中学校长和矫正医院徐院长的支持和鼓励下装上假肢后,他不怕摔破手脚,学会了骑自行车上学。为完成中学学业,郑丰喜到处打工。他以一篇《汪洋中的一条破船》参加征文大赛,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很多人表示愿意资助他完成学业,而他不愿过多依靠他人。后来郑丰喜圆满地完成中学的学业,以优异成绩考入台湾中兴大学法律系。大学毕业后,郑丰喜回到家乡的中学任教,立志建设图书馆,深得乡亲和学生们的尊敬。他在妻子的支持下,续写完成自传体小说《汪洋中的一条破船》,发表后引起轰动,重版10次。他的事迹广为流传。蒋经国颇为关注郑丰喜,并予以褒扬,还建议他将书名改为”汪洋中的一条船”。1974年,郑丰喜列名台湾第12届”十大杰出青年”。

根据郑丰喜同名自传体小说《汪洋中的一条船》改编的电影造成空前的轰动,创造了极高的票房纪录,更一举囊括了金马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多项桂冠,在乡土电影刚刚回潮的当年可谓盛况空前,甚至影响到了内地的无数影迷。

【运用方向】(1)方向一:冷与暖

虽然普天下的父母都对儿女有着本能而无私的爱,我们也以各种方式了解到很多感人的亲情故事,但是,凡事总有例外。郑丰喜的父母把腿有残疾的儿子抛弃了,这是让人心寒的行为。不过,人间总有真情在。不幸的郑丰喜后来遇上了像中学校长和矫正医院院长那样的好人,体会到了人间真情的温暖。

(2)方向二:感动他人

有些事只能感动少数人,而大多数人会无动于衷;有些事可以感动很多人,连铁石心肠的人也会潸然泪下。郑丰喜的故事就属于后者。他的自传体小说重版次数之多、影响之大,以及依此改编的电影的影响度正说明了这一点。

(3)方向三:感恩之心

篇7:第五专题

5.1本工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严格执行ISO9000标准及本企业的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要求。

5.2组织措施

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在本工程中,本企业将严格按照ISO9000标准要求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以确保各质量要求在运行过程中处于全面的、全过程的受控状态。在工程施工的全过程中都要把质量放在首位,要求每道工序必须是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提供精品,以过程精品确保工程优质。

建立质量责任制

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质量岗位责任制,项目经理是工程质量的第一责任人,项目部各部门按企业的质量手册,负有各自的质量责任。在质量责任制的基础上,签订质量保证书,明确岗位的质量职能、责任及权限,定期开展质量统计分析活动,掌握工程质量动态,全面控制各分部分项工程质量。

建立全员质量意识,贯彻“谁管生产、谁管质量、谁施工、谁负责质量、谁操作谁保证质量”的原则。实行质量“一票否决权”,并采用风险工资制等经济手段来铺助

工程质量岗位责任制的实施。

按照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质量手册》的要求,编制《质量创优计划》,对施工过程中的合同评审、物资采购、检验和试验、要制定质量承控措施,将影响工程质量的各种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加强质量的过程控制动态管理,全面实施过程精品战略,设置工序质量控制要点,施工中加强对各控制点的监控。

认真贯彻落实各种质量管理制度

认真落实岗位责任制,项目经理和项目工程师对工程的质量全面负责,各工区主任对该工区的质量负全部责任,各专业工长对所管分部分项工程负责,施工人员对操作面和工序质量负责。

严格执行“三检制度”,即自检、专检和互检。班子组在分项工程完成后,必须进行自检和互检,并评定分项工程质量等级,没有进行自检、互检或自检、互检不合格者,质量检查员不予核定质量等级,下道工序不准施工。

严格奖罚制度。

严格分项工程施工示范制度。工程施工前必须先做样板,样板经各方检验合格后,方可都城在面积施工。

严格执行操作人员挂牌上岗制度。

认真实施施工方案的审批制度

工程施工中,施工质量要求高,每一个重要部位,事先要做出施工方案,经反复论证,项目部经理、项目总工、生产副经理签字后方可实施。

坚持召开质量例会制度,定期由质量安全部召开质量专题会议,针对施工中所出现的问题,加以研究,寻找克服的办法,在以后的施工中禁止同类问题重复出现。要求通过质量例会的召开,提高每一个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杜绝质量事故的发生。

5.3技术保护措施

5.3.1施工准备阶段

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及主要施工技术人员参加会审,接受设计院的设计交底,了解业主需要,掌握工程结构特点和采用的新材料、新工艺。

根据工程的平面特点,结合施工条件,绘制施工进度计划图,并组织有关部门准备实施。

根据招标文件的规定及工程的结构特点,并结合本企业技术水平、管理能力及机械设备、材料等条件,按保证质量,方便施工进行统筹安排,确定施工方案,编制施工

组织设计。

对主要施工部位,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的质量控制,要编制施工工艺文件,由企业的总工程师进行一级交度,项目工程师组织二级技术交底,并指导项目部技术部门完善三级交底。

编制外加工、外购件需用计划,并协助编制工程材料、地方材料和市场物资的需用计划。

5.3.2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一、材料及设备的采购

对进场材料、构配件、设备严格按要求检查,材料要按规定取样复验,检验合格后方可能使用。不合格材料严禁进场,对进场后发现的不合格材料,要坚决消除出场,并追究责任。

二、施工班组选择

选择有经验、有技术,敢于吃苦攻坚的施工班组作为一线施工队伍,及时对他们进行技术和安全交底,并组织足够的后备施工力量。特殊工种人员一律实行持证上岗。

加强施工中过程精品的质量预控,从“三工序”、“三检查”入手,把好“三关”,坚持“三个不准”,做到“五个一样”,使施工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对于不符合质量

要求的施工内容,不予验收。

5.3.3工程质量的检验与评审

(1)各施工班组应及时、准确、真实地进行预检、隐检、观测和试验工作,以QC小组为核心,作好班组质量检验及工程使用功能的测试。

(2)企业每10天对工程进行一次质量综合考评,项目部每10天两次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检查,施工员各班组长每日都要进行现场质量检查,以杜绝质量隐患发生。

(3)资料员负责工作资料的收集、归档和保管,实事求是的进行资料整理。

(4)积极配合甲方、监理单位、质检部门做好工程质量的评定。

5.4土方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

5.4.1挖土

(1)土方挖方,及地下通道开挖不得超过基底标高。如个别地方超挖时,其处理方法应取得设计单位的同意,不得私自处理。

(2)应严格按施工方案规定顺序进行土方开挖施工,先从低处开挖,分层分段依次进行。

(3)施工机械进场施工时,必须了解土质和地下水位情

况。

(4)基础底部的开挖宽度和坡度,除应考虑结构尺寸要求外,应根据施工需要增加工作面宽度,并考虑排水设施,工作面等所需的宽度。

(5)土方开挖前整体施工工地要有整体的排水施工方案,以保证在土方开挖的正常施工。

(6)弃土要统一调配,放在场内合适的地方,以备填方之用。

5.4.2砼工程

篇8:第五专题

张奇作了题为“传统医药/中医药的国际合作”的报告, 简要介绍了传统医学国际合作情况以及取得的成果、面临的挑战, 重点阐述了世界卫生组织未来十年传统医学方面的发展计划。世界卫生组织在未来将实施最佳的传统医学发展战略, 将传统医学整合到医疗系统当中。将大力支持中医与“一带一路”的结合, 在沿线国家进行市场调研, 有针对性地提供传统医学服务。同时, 将围绕“一带一路”制定相关指南和政策, 推动专家平台的建设和发展。

Macy Ma在报告中介绍了美国药典制定标准, 重点介绍了草药法典。美国草药法典包括世界各地的传统草药, 尤其是将传统中药作为草药法典的重点。只要是任何国家的政府主管部门批准承认它是草药, 或者是已被所在国家药典收入, 都可以收入到美国草药法典, 但要通过专家委员会审查后正式发布, 才能收录到草药法典中。美国药典委员会希望与中国加强草药标准方面的国际合作。

吴汉昇在报告中介绍了新加坡传统中医作为补充医药的发展过程和中药发展体系。新加坡使用最广泛的是传统中医, 为此新加坡专门出台中医医师法, 成立中医医师管理局。2014年新加坡取消中成药禁令, 但加强了规范和鉴定、教育和培训。在未来, 新加坡会进一步加强对中医的培训, 加强教育方面的国际合作。

吕红在报告中介绍了澳门发展中医药产业的情况。澳门特区政府将中医药发展纳入三大新兴产业之一, 建立了中医药质量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并促成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药合作中心落户澳门。建立了医药科技产业园, 致力打造中医药产业与文化“一带一路”国际窗口。今后, 澳门将继续以产业园为载体, 加强传统医药文化交流、国际注册、进出口贸易、产品研发等方面的合作, 为中医药走出去发挥积极的作用。

上一篇:(开餐厅办手续流程)下一篇:装裱修复(兼藏品管理员)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