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声读后感

2024-04-07

钟声读后感(共17篇)

篇1:钟声读后感

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怎样才能使企业始终处于不败之地呢?俗话说,“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三百六十行,无论做什么,细节决定着成败。

近期我看了钟楼饭店总经理熊春泉先生主编的《钟声》,主要是以钟楼饭店为背景讲述了其卓越的酒店管理品质及其独到见解。作为西安知名的四星级涉外酒店,无论是她的服务体系还是硬件环境之精心之处无不渗透到每一个细节。例如:在与客人迎面相逢并且目光相遇时,要热情问候客人,并且尽可能尊称客人的姓氏;向客人让路时要止步侧身礼让并致微笑问候…对于我们的酒店市场,正需要的是这种无微不至的个性化服务。

在《钟声》中,我悟出了许多我之前所忽视的问题。酒店市场现在是与日俱增,星级酒店也是层出不穷的出现。对于现在的酒店市场,服务就是取胜的关键,要用心去创造差异。在环境、价格相似的情况下,服务员的好坏是顾客是否回头的最重要因素,我们要根据每一个客人的喜好提供优质的、创造性的服务。

要提供优质的服务,首先,要求我们始终保持“礼仪、谦让、恭敬之心”,以真诚态度、真诚微笑、真诚服务迎接每一位客人。在客人面前始终展示自己最佳的仪表仪容;时刻保持举止优雅;为自己或同事的失误向客人真诚致歉;维护环境整洁;当客人遇到困难时,要真诚的帮助解决。其次,要通过察言观色,了解客人的所思、所想、所求,也就是客人的期望,有针对性地、主动、热情地提供服务。例如,客人旅途劳顿、口干舌燥,你及时冲上一杯香茶、加上一声问候,会让他觉得如沐春风,心存感激。最后,要努力地为客人制造“满意加惊喜”。如客人再次光临饭店时接待人员能叫出他的名字,就餐时员工能为他点上他喜欢的菜肴,那他就会有他乡遇故人之感。

有位顾客曾说过:“每当我走进一家饭店,不用看它的星级铜牌,也不用问它的业主是谁,凭我四海为家的经验就能‘嗅’出这家饭店是几星,是不是合资的。”硬件设备是饭店的窗口,其好坏直接反应饭店的质量和形象。2008年,因雪灾、地震、金融危机等原因,钟楼饭店经营收入受到极大影响,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饭店依然筹措200余万元更新、改造饭店设备设施。经一系列的装修、更新、换代,使饭店硬件设施得到了改善,提高了宾客的满意度。这也提醒了我们酒店业,在紧抓服务的同时一定要注重硬件设备的管理。

所有的单位或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实现利润最大化,酒店业也不例外。而效益的产生和能否持久的根本在于企业对成本控制的力度。因此,树立成本意识是现代企业每一个员工的必备课程。在成本控制上应分为:

直接成本控制:比如降低采购成本、努力减少费用、节约各项开支等等。

间接成本控制:了解每个人的工作是否会给上或下个环节造成麻烦,增加劳动投入。比如维修工对场地的清理,服务员不会换灯泡等等现象。鼓励全体员工都有间接成本从我做起的观念,努力降低无所谓开支。

同时,在酒店管理中,不能忽视员工的大脑。员工最有价值的部位就是—大脑。心理学家证明,当人用心的时候,大脑的创造力是最强,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员工的大脑,让他们通过最具创造力的大脑去用心服务。如何让员工全心全意的为酒店服务呢?管理者,首先应该把员工当成家人,要象信任家人那样去信任员工,同时也要关爱员工生活,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增强员工归属感和饭店的凝聚力。其次,要做好员工的素质培训,提高软件服务水平。培训的内容需包括专业、技能方面的知识,以餐厅服务中介绍菜式为例,旅游客人普遍喜欢新鲜蔬菜,西欧人喜欢味道清淡,东欧人则嗜好味道浓重,日本人爱吃鱼虾等等。同时,也要注重实践方面的培养,比如内部轮岗制,培养一批一岗多能、一能多岗的复合型人才。

“实实在在的服务,实实在在的质量”这是钟楼饭店给我最深的印象,这也是钟楼文化体系的核心。文化是服务之根,是服务的最高境界。服务的竞争实质是文化的竞争,它和服务同时产生,贯穿于整个服务过程。在工作中,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往往可以引导员工演好服务角色。我们要构建以“让顾客满意”为目标,要求所有的员工竭尽所能为客人服务,使客人在无干扰的情况下感受到饭店“润物细无声”的服务;我们要发扬求真务实的优良传统,落实饭店经营管理的各项计划、指标;我们要勤奋学苦练,不断学习新东西、新技能、新方法,不断充实自己,努力提高我们的经营水平和服务水平……

在工作中我体会到认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如果你热爱你的工作,你就会尽其所能,力求完美,而不久你周围的每一个人也会从你这里感染这种热情。小事成就大事,细节铸就完美,细节决定成败。《钟声》带给我很多心得体会,我也会将其应用于今后的工作中,以取得更多的收获。

篇2:钟声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钟声》这个故事,了解到在深山的老石洞里有一只老乌龟,每天晚上都要去敲钟――一只红色的大螃蟹壳。这个声音让小动物们都非常害怕、不安,动物们每次听到这个声音就躲起来。小螃蟹非常聪明,它想了一个办法,它等老乌龟休息的时候,就把钟――大螃蟹壳给埋进土里。从此,就再也听不到那让人不安的声音了。我觉得小螃蟹很聪明,很,它想让老乌龟忘记的过去,向美好的未来走去。是的,在人生的道路上是不会一帆风顺的,总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与困难,但只要通过努力就能战胜困难,拥有美好的.人生。我现在虽然还是小孩子,但是也会有不愉快的事情,比如考试失败,但是我并不气馁,我会吸取教训,努力改正缺点,认真听讲,仔细做作业,这样就能提高成绩,考试获得。

我要做一个聪明积极的孩子,不断地努力,拥有精彩的人生。

篇3:钟声读后感

一、骄傲的杜牧

杜牧, 字牧之, 号樊川居士, 京兆万年人, 宰相杜佑之孙, 26岁进士及第, 制策登科。他既是名门之后, 又自负才气, 自然也就有一股傲气, 他眼光长远, 读书时就注意“治乱兴亡之迹, 财赋兵甲之事, 地形之险易远近, 古人之长短得失” (《上李中丞书》) 。在这种情况下, 于古事议论不落窠臼, 常别辟蹊径, 如: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 (即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 这个著名的古战场, 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 (208) 十月的赤壁之战, 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 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 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周郎一时俊秀, 但在杜牧的笔下, 却只是一逞东风之便侥幸成功之人, 不言其胜, 却反写其败, 史家评论里也说“杜牧精于兵法, 此诗似有不足周郎处” ( 王尧衢《古唐诗合解》) 。

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会昌中官池州刺史时, 过乌江亭, 写了这首咏史诗。“乌江亭”即现在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 旧传是项羽自刎之处。项羽溃围来到乌江, 亭长建议渡江, 他愧对江东父兄, 羞愤自杀。这首诗针对项羽兵败身亡的史实, 批评他不能总结失败的教训, 惋惜他的“英雄”事业归于覆灭, 同时暗寓讽刺之意。宋人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谓这首诗“好异而畔于理……项氏以八千人渡江, 败亡之余, 无一还者, 其失人心为甚, 谁肯复附之?其不能卷土重来, 决矣。”杜牧曾注释《孙子》, 写下不少军事论文, 既是知兵, 但对周瑜、项羽二人, 杜牧的点评却多加讽刺, 不写周郎的胜利, 也没有像司马迁一样肯定项羽破秦功绩, 只能用一点解释——杜牧的骄傲, 借史实一吐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气。其中也暗含阮籍登广武战场时所发出的“时无英雄, 使竖子成名”那种慨叹在内。

二、沉醉的杜牧

南宋姜夔的一曲《扬州慢》, 道尽了杜牧与扬州的缘分, “杜郎俊赏, 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 青楼梦好, 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 波心荡, 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 年年知为谁生”。

扬州的生活, 是杜牧生平里最暗淡的时间, 他做了牛僧孺的幕府, 却一直没有得到牛党的重用, 晚唐的牛李党争致使他仕途坎坷, 杜牧在这种情况下便以酒为乐, 以青楼为家, 麻醉自己。

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 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 赢得青楼薄幸名。

杜牧在扬州期间生活上很不检点, 时常出入娼家, 幸有牛僧孺便将保护人所写字条念给他听, 使杜牧大为惭愧。后来他回忆起这段经历, 便有《遣怀》诗的问世, 杜牧对自己放荡生活的悔恨, 这是毫无疑义的。当然, 杜牧这人少年即有逸才, 又是高门之后, 诗文兼擅, 名重一时, 但徒有经邦济世之志, 却始终未能得以施展抱负。熟读史书, 看透时局, 却无法力挽狂澜, 只得无奈将一腔悲愤交于酒肆。对于杜牧而言, 饮酒, 成了疗伤祛痛的乐事, 十年幕僚, 屈身下人, 心中自不是滋味, 一句“扬州梦, 薄幸名”, 多少梦醒时分的感慨于中。

三、日暮钟声

钟声振聋发聩, 虽然晚唐钟声没有盛唐钟声那样悠扬高古, 却多了几分哀婉沉思, 几分清凉淡远。杜牧在《怅诗》中写道:“自是寻春去较迟, 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 绿叶成阴子满枝。”写自己因晚至四年而佳人已嫁的怅惘, 这又何尝不是杜牧自身的写照, 时也、命也、运也, 古来多怀才不遇之悲歌, 杜牧也是其中一人, 惜杜牧有相才, 而无相器, 又生不逢时, 在江河日下的晚唐, 盛唐气息已一去不返, 诸帝才庸, 边事不断, 宦官专权, 党争延续, 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如蚁穴溃堤, 大唐之舟外渗内漏。杜牧死后不过数年, 农民起义便如风起云涌, 再过五十年, 江山易帜。“请数击虏事, 谁其为我听”, 杜牧的才能, 湮没于茫茫人海之中。

篇4:悠远的钟声

从1927年到1926年间,陶先生创办过三所举世闻名的新型学校:晓庄学校、山海工学团和育才学校。丁羽先生所著《晓庄钟声——陶行知办学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写的就是晓庄学校从艰辛创业,到硕果累累,直至被迫停办的四年间的许多的感人故事。下面简介几则,以见一斑。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陶先生办晓庄,政府分文不给。除了中华教育促进会资助一笔开办费之外,平时一应开支都须先生自己筹措。陶先生请教师要一流的,科学仪器设备要先进的,支出就更大了。因此学校在经济上经常处在捉襟见肘的窘境中。陶先生凭着他那“人生为一大事来,应做一大事去”的大志和赤诚,凭着他与各界朋友的交往,凭着他雄辩的口才,到处奔走,四方募化,把学校办得有声有色,闻名遐迩。然而募捐兴学谈何容易。慨然解囊者少,“十扣柴门九不开”的多。但陶先生毫不气馁,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为维持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操碎了心。有一次,陶先生通过一个好友,从某金融巨子那里拉来一笔数目可观的捐款。这个朋友提出一个要求,说他妻子迷上了麻将牌,连亲生儿子都不抱一抱,还学了坏脾气,希望陶先生想想办法扭转这个局面。陶先生一连三次,趁这位太太乘车赴牌局的当口,拦住黄包车,好言规劝她,她都无动于衷。最后一次追黄包车追出好长一段路才追上,使这位太太受感动,答应说:“陶夫子,把你累成这个样子,我真过意不去。听你的还不行……”果然辞了牌局,从此洗手不干。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二十年代,陶先生从事平民教育工作的改进时,全国四亿人口,至少有三亿两千万人是文盲,且大多数生活在农村,其中青年人要占一亿多。文盲这么多,怎么救国强国?扫除文盲成为当务之急。他于是亲自动手,编写《千字课本》,分96课,每天一课,每四个月可扫盲一茬。他四出游说,到处办识字班,建“小先生制”,“即学即传”。他风尘仆仆,立志“要筹集一百万元基金,征集一百万位同志,提倡一百万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万丈高楼平地起,首先要做的是办师范学校,“培养一批极富人民性的乡村教师”。于是他辞去中华教育促进会的领导职务,亲自筹办晓庄乡村师范学校简称晓庄,自任校长。他规定这个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改进社会的精神”,而“投考资格”中规定:“少爷、小姐、小名士、书呆子、文凭迷最好不来。”招生广告在各地报纸上刊出后,报考者虽不“踊跃”,但来者都是胸怀大志的优秀青年。第一个报考者叫操震球,是北京清华大学教育系二年级的学生,因为不满于旧式教育学那一套,又很景仰陶先生的主张,愿意弃旧图新。陶先生得信后,自然非常高兴,但又担心对方是一时冲动,便回信力陈来晓庄就读的甘苦利弊,让他慎重考虑,免生后悔。操震球主意已定,表示坚决要走晓庄这条路,这才报上了名。接着又从上海、安徽、江西、湖北等地来了十二位志同道合的报考者。考试这天,考生未进考场,陶先生就出了一张“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第一期应考生”的大红榜,上书十三门徒的姓名。一位老师觉得奇怪:考都还没考,怎么就发榜了?陶先生回答说:“我是要用大红榜欢迎他们。这十三人是靠什么精神奔来的?我和他们都谈过话,知根知底,他们都不是少爷、小姐、书呆子、小名士、文凭迷。仅仅这两条,就值得我们刮目相看。我们这回考试是要考的,但也只是帮助他们立志,不是拿分数卡人。”

这张红榜两旁还贴着一副对联: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既是先生对门生的厚望,也是夫子自况。

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

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的核心是“手脑相长”。它贯串在陶先生全部教育实践中。晓庄学校建在南京北岸一个叫小庄的农村中。陶先生先后请国画大师刘海粟和园林设计专家朱葆初精心设计出融进园林建筑韵味的校舍。这些建筑物虽是土坯墙、茅草顶、沙土夯实地,但宽敞明亮、空气流通、平坦洁净,且各具特色。施工时,陶先生动员全校师生一起参加建造。学生既学建筑学,又进行实地操作,手脑并用,学用结合。校舍落成后,为了给建筑物命名,全校师生展开了一场热烈的辩论,找到了能体现陶先生教育思想的名字。比如礼堂被命名为“犁宫”,因为犁是开路先锋的象征,犁和牛马结合,勇往直前,无坚不摧。又如图书馆被命名为“书呆子莫来馆”。

参加社会实践,也属于手脑并用、学习联系实际的范围。因此晓庄师生参加社会进步活动自系寻常事,却不为政府当局所容。在晓庄办到第四年,社会声誉日隆之际,1931年4月,晓庄师范师生因为支持南京罢工工人活动,参加全市大游行,受到蒋介石政府迫害,学校被勒令解散,陶先生遭到通缉。然而,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国民党政府封闭了一个南方的晓庄,陶先生的弟子们却在北方的开滦煤矿区办起了按晓庄精神办理的五所中心小学。陶先生在国际知名人士杜威、爱因斯坦、甘地、罗素、罗曼·罗兰的声援之下,也由流寓的日本,悄然潜回上海,从事世界名著的翻译。以后时机成熟,他又先后办起了山海工学团和育才学校,那已是后话了。

篇5:钟声读后感

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怎样才能使企业始终处于不败之地呢?俗话说,“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三百六十行,无论做什么,细节决定着成败。

近期我看了钟楼饭店总经理熊春泉先生主编的《钟声》,主要是以钟楼饭店为背景讲述了其卓越的酒店管理品质及其独到见解。作为西安知名的四星级涉外酒店,无论是她的服务体系还是硬件环境之精心之处无不渗透到每一个细节。例如:在与客人迎面相逢并且目光相遇时,要热情问候客人,并且尽可能尊称客人的姓氏;向客人让路时要止步侧身礼让并致微笑问候…对于我们的酒店市场,正需要的是这种无微不至的个性化服务。

在《钟声》中,我悟出了许多我之前所忽视的问题。酒店市场现在是与日俱增,星级酒店也是层出不穷的出现。对于现在的酒店市场,服务就是取胜的关键,要用心去创造差异。在环境、价格相似的情况下,服务员的好坏是顾客是否回头的最重要因素,我们要根据每一个客人的喜好提供优质的、创造性的服务。

要提供优质的服务,首先,要求我们始终保持“礼仪、谦让、恭敬之心”,以真诚态度、真诚微笑、真诚服务迎接每一位客人。在客人面前始终展示自己最佳的仪表仪容;时刻保持举止优雅;为自己或同事的失误向客人真诚致歉;维护环境整洁;当客人遇到困难时,要真诚的帮助解决。其次,要通过察言观色,了解客人的所思、所想、所求,也就是客人的期望,有针对性地、主动、热情地提供服务。例如,客人旅途劳顿、口干舌燥,你及时冲上一杯香茶、加上一声问候,会让他觉得如沐春风,心存感激。最后,要努力地为客人制造“满意加惊喜”。如客人再次光临饭店时接待人员能叫出他的名字,就餐时员工能为他点上他喜欢的菜肴,那他就会有他乡遇故人之感。

有位顾客曾说过:“每当我走进一家饭店,不用看它的星级铜牌,也不用问它的业主是谁,凭我四海为家的经验就能‘嗅’出这家饭店是几星,是不是合资的。”硬件设备是饭店的窗口,其好坏直接反应饭店的质量和形象。,因雪灾、地震、金融危机等原因,钟楼饭店经营收入受到极大影响,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饭店依然筹措200余万元更新、改造饭店设备设施。经一系列的装修、更新、换代,使饭店硬件设施得到了改善,提高了宾客的满意度。这也提醒了我们酒店业,在紧抓服务的同时一定要注重硬件设备的管理。

所有的单位或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实现利润最大化,酒店业也不例外。而效益的产生和能否持久的根本在于企业对成本控制的力度。因此,树立成本意识是现代企业每一个员工的必备课程。在成本控制上应分为:

直接成本控制:比如降低采购成本、努力减少费用、节约各项开支等等。

间接成本控制:了解每个人的工作是否会给上或下个环节造成麻烦,增加劳动投入。比如维修工对场地的清理,服务员不会换灯泡等等现象。鼓励全体员工都有间接成本从我做起的观念,努力降低无所谓开支。

同时,在酒店管理中,不能忽视员工的大脑。员工最有价值的部位就是―大脑。心理学家证明,当人用心的时候,()大脑的创造力是最强,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员工的大脑,让他们通过最具创造力的大脑去用心服务。如何让员工全心全意的为酒店服务呢?管理者,首先应该把员工当成家人,要象信任家人那样去信任员工,同时也要关爱员工生活,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增强员工归属感和饭店的凝聚力。其次,要做好员工的素质培训,提高软件服务水平。培训的内容需包括专业、技能方面的知识,以餐厅服务中介绍菜式为例,旅游客人普遍喜欢新鲜蔬菜,西欧人喜欢味道清淡,东欧人则嗜好味道浓重,日本人爱吃鱼虾等等。同时,也要注重实践方面的培养,比如内部轮岗制,培养一批一岗多能、一能多岗的复合型人才。

“实实在在的服务,实实在在的质量”这是钟楼饭店给我最深的印象,这也是钟楼文化体系的核心。文化是服务之根,是服务的最高境界。服务的竞争实质是文化的竞争,它和服务同时产生,贯穿于整个服务过程。在工作中,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往往可以引导员工演好服务角色。我们要构建以“让顾客满意”为目标,要求所有的员工竭尽所能为客人服务,使客人在无干扰的情况下感受到饭店“润物细无声”的服务;我们要发扬求真务实的优良传统,落实饭店经营管理的各项计划、指标;我们要勤奋学苦练,不断学习新东西、新技能、新方法,不断充实自己,努力提高我们的经营水平和服务水平……

篇6:爱的钟声观后感

故事的主演是一位友善、年轻的女老师,她有两个孩子,都是男孩,哥哥叫小超,弟弟叫小凡。钟老师的老公姓黄,在城里工作,爸爸很少和孩子见面。

故事发生的地点是一个小山村,村里多数孩子,都是留守儿童。这些小孩都在一个叫“枫林小学”的学校,但是有些孩子因为没钱,所以被迫退学。而这个故事是一个叫林雨生的留守儿童身上发生的。他的爸爸被人当成杀人犯抓走了。他的妈妈也不要他了。他被送到爷爷那里,经过百般磨难,终于能上学了。在学校里他听见同学的嘲笑,他很难过,我那时真想帮助他。

故事到这里,我想对家长说,孩子是你们的骨肉啊,我知道你们会说,你们外出打工是为了孩子的生活,可是等你赚钱回来了,孩子有的不认识你了,有的对你陌生了,有的根本不想理你。到时,你们才明白,无论多少的金钱,也弥补不了孩子缺失的父爱、母爱。让我们多陪陪孩子,多理解他(她),关心他(她)电影里那些孩子都住在钟老师家里,当他们想认钟老师做妈妈时,我的心都碎了,这些有妈妈就像没妈一样,所以就请家长觉悟吧,关心自己孩子,把爱分给他们吧。

篇7:电影《爱的钟声》观后感

——电影《爱的钟声》观后感 长丰县江淮汽车希望小学六年级

那天下午,老师带我们观看了电影《爱的钟声》。看的过程中好多同学都感动了,我的眼泪都流了下来。

电影讲述了一个叫林雨生的小男孩的故事。他的父亲含冤入狱,母亲也抛弃了他,最后林雨生只好回到乡下与爷爷一起生活,成了一个留守儿童。由于缺少关爱,林雨生的心情很差,甚至烧掉了书包,最后是钟老师收留了他,让他重新回到了学校。在学校里同学们都骂他是杀人犯的儿子,还说他是小偷,看到这里,我心里非常难过。杀人犯的儿子就一定是坏小孩吗?杀人犯的儿子就一定要被人歧视吗?难道杀人犯的儿子就不能得到我们的关爱吗?恰恰相反,我认为他们更加需要我们的关爱。在社会中像林雨生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难道我们都要抛弃他们吗?

影片中的林雨生是多么的不幸啊!我不由地联想到了自己,我每天和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吃饭我总爱挑食,穿衣服要买好的、漂亮的,还经常跟父母耍脾气。相比那些父母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我是多么的幸福呀!我要珍惜现在的生活,要感谢父母对我的付出,同时更要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父母和老师对我的关爱。

林雨生也是幸运的,因为他遇到了钟老师。钟老师像妈妈一样,给了林雨生无限的爱,让林雨生感受到了温暖。钟老师不仅收留了林雨生,还收留了许多的留守儿童。在钟老师的呵护下,林雨生和其他 的孩子们快乐地成长着。钟老师是那样的大度,那样的伟大,她给了每个孩子以真爱,没有嫌弃任何一个孩子,哪怕这个孩子曾经是小偷。钟老师还教会了林雨生要坚强!钟老师让我感受到了爱的无私,爱的伟大!

篇8:钟声读后感

“艺术改变生活”是深圳市朗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核心发展理念。岁末年终, 辞旧迎新, 新老朋友相聚用华丽的舞步迎接新的一年, 已经渐渐成为一种新的风尚。舞会历史悠久, 也曾经是皇室贵族、明星名流们钟爱的社交方式, 全球的时尚之城都曾成功举办过大型舞会。无论是纽约还是莫斯科, 舞会都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城中社交盛会。此次新年舞会特别邀请到了第24届全国体育舞蹈锦标赛标准舞职业组冠军吴稚安/雷莹倾情演出。

迎新舞会分为春、夏、秋、冬4个篇章, 分别以不同的主题、不同的色彩、不同的舞蹈来呈现。优雅温儒的华尔兹、激情洋溢的探戈、浪漫迷人的伦巴、动感十足的牛仔, 每一段舞蹈都是人们内心深处情感的表达, 每一个舞步都是对艺术的致敬。这场舞会真正使企业家们享受到了一场中西文化交流的盛宴, 感受到了艺术碰撞的火花, 追寻到了独具品味的时代步伐。

新年舞会上不仅有悠扬的音乐、流转的身影、翩然的舞姿, 还设置了价值近3万元的英伦黑池舞蹈文化之旅, 这也是朗朝公司希望能让企业家及舞蹈爱好者有机会到体育舞蹈的发源地英国感受舞蹈的魅力。

深圳市朗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静华女士说:“希望每年都能在全国各地合作举办大型舞会, 这是一种时尚生活新体验, 也是高端商务艺术交流平台。我们首先选择在深圳举办新年舞会, 赋予了深圳更多的文化气息, 希望这座城市会因为举办大型新年舞会增添光彩, 成为深圳的一张文化名片。”

篇9:被木铎钟声感染

初抵北京师范大学,正值夏末秋初,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造型独特的主楼:方正的外形,大气的风格,敦厚的气质让我肃然起敬。广场上,北师大的标志——木铎金钟正对我们发出最深沉也最热烈的声响,雄浑的声音在耳边萦绕,我对这个古老的校园充满了憧憬。

没错,北师大的校园在北京众多的名校中并不是最大的,但她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景致:木铎金钟,孔子铜像,古典风格的图书馆,教学楼前的绿树凉棚……无不洋溢着祥和的气氛。没错,北师大的学生并不是高考分数最高的,北师大的老师也并不都是最知名的学术权威,但他们时刻坚持着自己内心的追求——他们造就了这所学校百年的辉煌,也成就了北师大敦厚渊博的传统。

去各个教学楼的自习室转转吧——北师大的自习室绝对称得上一道风景,你会发现无论何时,无论哪间教室都会被勤奋自习的同学占满,虽然屋子挤得满满的,却安静得只听得见翻书的微响。面对这样的景象,再浮躁的心也会被感化得沉静。

在北师大,你能学到的不仅仅是满腹经纶,更有一世为人应有的品格和精神。从北师大人身上,正印证了那句古老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国际事务:木铎中的新星

以前,在人们的印象中,总有一个思维定式:北师大,校如其名,理所当然是培养教师的学校。但是现在,北师大的发展和变化已经让人们对她有了全新的认识——她已经从一所以培养教师为主的学校发展为一所全方位的综合型大学。自然,北师大学子的出路也前所未有地拓宽了。如今社会各行各业的高级人才中,都少不了昔日北师大学子的身影。而国际事务专业的设立,正是北师大这种综合转型中一步重要的棋路。

也许刚看见这个专业的名字你会觉得陌生,这并不奇怪,它确实是个新兴专业,在目前全国的大学中,只有包括北师大在内的几个国家级重点大学才设有这个专业。但是,不要因为她的规模小而看低了她。俗话说:“浓缩的是精华。”国际事务专业应该说就是这样一个典范。如果说每年该专业新生的高考成绩在考入北师大的同届学生中名列前茅并不算稀奇的话,那么,来看看我们的课堂吧:

在阳光穿透的宽敞教室中,讲台上,一个年轻学生正慷慨陈词,指点国际局势,时而严肃庄重,时而幽默诙谐,但是始终轻松而自信。乍一看,还真有外交发言人的风范。下面二十几个同学聚精会神地听着,时而速记演讲中的新颖观点,时而为同伴精彩的表现鼓掌叫好……咦?这堂课的老师呢?原来,他就坐在学生中间,和大家一起聆听台上“发言人”的陈述。老师不时露出赞赏的微笑,间或在演讲的空隙插入几句自己的观点。课堂上始终保持着平等的学术交流的氛围,和一般人想像中大学里枯燥的大课完全不同。

这是因为教我们的老师多数是硕士生甚至博士生的导师,所以他们特别强调自主学习。经常是课堂上老师先布置话题,我们就去收集资料准备观点,再上课一起讨论——这种研究型的学习方法虽然没有老师监督,任务也并非强制性的,却更能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一段时间下来,很多同学都惊异地发现:没有老师管,自己的学习能力却变得更强了,做一篇几千字的小型论文早已易如反掌!这当然要归功于老师们先进的教学理念,我们也常自豪地声称,自己是“本科生的身份,研究生的学法”。

别看国际事务专业成立不久,学生人数不多,但在学校中却已经非常有名。在多次全校性的历史政治知识竞赛中,我们都能力挫群雄,拔得头筹。记得有一次,连作为组织者的历史系同学都惊叹:“你们不会是事先知道赛题了吧?”这让我们着实自豪了一阵。

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国际事务,这个在古老学校中开设的新兴专业,会像八九点钟的太阳——充满朝气和希望。

难忘外交部之行

不同于通常大家熟悉的国际政治或国际关系专业,国际事务主要着眼于国际交流等务实性活动。如果说前两个专业主要是向外交部、中联部等政府公务员方向发展的话,那么国际事务专业则更偏重它们所忽略的民间对外交流活动。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正越来越密切,民间国际交流、民间国际组织蓬勃发展。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的前景,更让这个系的优势越来越得到显现。正因如此,我们专业特别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可以说是“四分学理论,六分靠实践”。

虽然只是大一,我们已经有了不少难忘的实践经历:平时家常便饭似的讨论、演讲,外交礼仪的实践模拟,分组的小型辩论会自不必说,光是大的活动也可以数上一阵:我们和外语学院联合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师生互动,我们与远道而来的日本教授交流,我们面向全校主办的系列讲座好评如潮……这其中,印象最深的要数参加外交部新闻发布会。

那是我第一次迈进一向觉得神秘的外交部,也是第一次听工作人员说起外交部“外圆内方”的造型和中国外交策略之间微妙的联系。我们在发布厅旁听了新闻发布会,面对各国记者或敏感或令人尴尬的提问,发言人刘建超那不卑不亢气定神闲的态度,既礼貌又坚定的措辞着实让我们佩服。发布会结束后,我们和刘建超发言人聊天,还煞有介事地和他谈论起热点国际问题来。这不免有班门弄斧之嫌,不过刘发言人还算给面子,一直笑着夸我们是“候补的外交官”。外交部之行让我对未来充满遐想,对国际事务系未来的憧憬又多了一分。当然,我明白真正走好这条路还需要付出更多努力,也要经历更多艰辛。

篇10:爱的钟声观后感500字

电影讲述了发生在一个小男孩身上的故事,他的父亲被当成了杀人凶手而入狱,最后他的母亲也抛弃了他,无奈之下,小男孩回到了乡下与爷爷一同生活,他成了农村的.留守儿童。回到家乡后,男孩的心情十分低落,他来到草丛边燃起了大火,烧掉了书包,偶遇了一位老师摔倒了,他扶起了老师和自行车,最终几经周折他爷爷领着他去老师那求情,让他的孙子去上学。在学校里同学们骂他是杀人犯的儿子,还说他是小偷。看到这里,我心里非常难过,小男孩少了父母的关爱,同学们又远离他。相比之下,我的父母能陪在我的身边,他们为了我的幸福,给了我无私的爱。没有父母的陪伴,留守儿童生活得多么的可怜!相比那些父母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我要珍惜现在的生活,要感谢父母对我的付出,同时更要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父母和老师对我的关爱。

电影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同学们在吃饭,男孩握筷子的方法不对,引来全班其他同学哄堂大笑,只有老师不厌其烦地教他如何正确使用筷子,并用水在桌子上写下了“坚强”二字,告诉他要学会自己强大起来。老师如父母般的关爱,让他变得坚强,而同学们的不友好,让他感觉到孤独。看完电影后,我懂得了:在班级里要友爱同学,主动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同学,尤其是缺少父母关爱的同学,能让他们感受到来自老师和同学的爱。

篇11:电影爱的钟声观后感

今天,我们观看了一部感人的电影――《爱的钟声》,这部电影让我感受很深。

故事里的主人公叫雨生,他是一个留守儿童,他的童年经历许多我们难以想象的痛苦与折磨。在钟老师的.细心帮助之下,他历尽艰辛,终于客服了生活的磨难,重新站了起来。与雨生相比,我的爸爸妈妈每天都陪伴在我的左右,我是家里的“小皇帝”,他们给了我无私的关爱,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真是“想要天上的星星他们不给月亮”。雨生,没有爸爸妈妈的陪伴是多么的可怜,我十分同情他,我一定要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以后,我一定会孝顺父母。

影片中,令我感动的人物还有小珍,在她声声呼唤自己妈妈的时候,我的眼泪“哗”得一下留下来,这既熟悉又陌生的声音尽然那样的感人。“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没错的,这句话唱出了天下儿女的心声。每当我生病的时候,妈妈总是无微不至地关心我。还记得那是一个寒冷的夜晚,妈妈抱着发烧的我,因为打不上车,一直走了五六里路,终于把我送到了医院救治。我好了,妈妈却累趴下了……

篇12:文艺片《爱的钟声》观后感

文艺片《爱的钟声》将于今天全国温情献映,这部国庆档内唯一的文艺片,此前还未上映,就已经受到了多方的关注与好评,温情感人的故事演员扎实精彩的表演,都让这部新片成为了这个档期里独树一帜的作品。

《爱的钟声》是一部改编自真人真事的电影,也是用真挚情感写就的文艺片,片中钟老师温润绵长的爱,不仅呵护了孩子们受伤的羽毛,也成功的驱动了剧情的走向,最终也是在这种润物细无声的付出与表达中,人们放弃了此前的猜忌与隔阂,真诚的敞开胸怀拥抱彼此。

正如这部影片的名字,“爱”是这部电影的主题,母亲最伟大的母爱、老师对学生的呵护之爱、人与人之间的相亲相爱,就像涓涓溪流般汇成了这部电影中爱的长河,并且通过银幕传点给了每一位观众,让每个人都能够感受到这股暖流。

篇13:新年钟声夜半闻

这钟声一共响了一百单八下。据麟庆的《鸿雪因缘图记》说,这钟声的次数“取法念珠,意在收心入定”。僧人身上的念珠的数目是一百零八个,故钟声也取这个数目,这是佛家的人的讲究。而老百姓认为,钟声之数按农历讲算,一看分十二个月、二十四个节气、七十二个“候”,加起来恰好是一百零八,表示时时如意、五谷丰登之征兆。

北京的钟声有“紧十八、慢十八、六遍凑成一百零八”之说,听上去犹如六个小节组成的一曲奇妙的梵乐。

杭州灵隐寺的钟声变化较多,“前击七、后击八,中间十八徐徐发,更兼临后击三声,三度共成一百零八。”此法轻重分明,缓急有层次,既相济而又不断,令人为之神往。

江苏苏州寒山寺,住持法师每年在除夕晚上二十三时四十分上钟楼打钟,以二十分钟时间均匀地敲打一百单八下,最后一下即合午夜与凌晨之间。其敲钟的功力令人感叹不已。河南少林寺的钟声则取南北之长,“前后三十六,中发三十六,共成一百零八声住。”真乃越清空而上九霄,使人有腾云驾雾之感。

各地钟声的打发虽然不尽相同,但都起到了“悠远、庄严、和平”的作用。

篇14:钟声读后感

留守儿童雨生是个非常可怜的孩子,在他七岁那年,他爸爸因讨不到工钱,杀了老板,

被警察枪毙了,他母亲也走了,看着父死母散的悲伤家境,雨生很坚强,一位老师将雨生

带到学校……

其中我最感动的是雨生的孝心。在他爸爸还没死的时候,他听信了龙八的话,以为有足够的钱就能救回他的爸爸。于是他就当了小偷,发现那些小偷全是留守儿童。过了几天,他们被抓住了。警察告诉他,有钱是救不了他爸爸的。雨生这才恍然大悟,结果他爸爸还是死了,雨生后悔万分。他才七岁就能做到这样,真是个孝子。

还有一个地方也令我十分感动。一次开会大家意见不同,有的想把雨生开除,有的想把雨生送回他爷爷家,钟老师大胆地把话说了出来使雨生留了下来。因为钟老师关心留守儿童,相信雨生在学校里能学好,那份师爱让我感动。

看了雨生的生活,我才发现自己家是多么幸福 ,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姐姐。

篇15:新年的钟声作文

新的一年又来到了,让我们来听听新年的钟声!新年的钟声,敲出声声的祝福,也敲出殷殷期望.当!当!当!一声声那么清脆悦耳,又那么深沉悠长,凝聚着万钧力量,大千希望.在这时,对长辈们轻轻的一声问候,深深的一句祝愿,是大人们感到最愉快的时候了.

新春钟声是祝福,也是希望!祈求地球转动能够正常,世界永远和平,安静,再也不要出现洪水,印度洋海啸,再也不要出现火山爆发,地震,再也不要出现美国攻打伊拉克,与中国人质的事情了,江河湖海少一点污染,空气多一些花香,人们尽量远离苦恼与疾病,处处有着欢声笑语.

让我们来聆听新年的钟声,希望的.钟声吧!把春天的祝福声都融进了洪亮的钟声之中!看明朝,天狗下凡春及第,福神驻足喜盈门.

新年的钟声作文250字

篇16:钟声作文600字

柳永,李清照们告诉我,宋朝的钟声是那含蓄婉约的“浅斟低唱”。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仿佛将我带到那即将与友人分别的柳永身旁,树影婆娑,晓风拂面,残月当空,我站在他身旁,听他诉悲情,听他叹世道。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仿佛能使我看到那独守空房的李清照,听她抒发那“日日思君不见君”的闺怨,感受她那早日盼望夫君归来的愁绪。

他们用那细腻的情感,婉述自己的哀愁,令人为之动容。然而,泱泱大国,又怎能处处是婉约之风?

一阴一阳,苏轼,辛弃疾们告诉我,宋朝的钟声是那充满壮志豪情的赞歌。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怎能想象,这是出于一两鬓斑白的人之手?不仅如此,苏轼还带领我共同体验那“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气,仿佛当年赤壁的尔虞我诈在他笔下也化为一纸烟云。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在辛弃疾看来,风流似乎无法永存,总会在时间的冲刷下日渐暗淡。但更打动我的是他那对国家的满腔忧虑与愤懑,他希望他的呼声能被国家听到,偏居一隅只会被戎狄“封狼居胥”!、

不管婉约,亦或是豪放,总会带有感性的色彩。要想看透世间万物的规律。

周敦颐、朱熹们告诉我们,宋朝的钟声是理性的,是富有节奏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在众人为牡丹的国色天香而倾倒之时,周敦颐用他理性的思维驳倒了其他人告诉我,莲才是他心中的君子。

宋朝的钟声萦绕着历史的韵律,在我心灵深处激荡,有婉约,有激昂,有感性,有理性,缤纷绚丽,流光溢彩。

篇17:巾山上的钟声

但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它却另有一番景象,起着另一种作用:塔顶成为防空瞭望哨,塔旁架起一口大铜钟,这是报警器。

抗战八年,日本侵略军曾两次侵占临海城:第一次是在一九四一年四月中,第二次是在一九四五年六月底,每次都占领了五天,时间不算太长,但是,飞机的骚扰却是经常的。临海没有高射炮、高射机枪等防空设备,无法抵御,唯一的办法就是逃、躲,当时叫作逃警报。

而且,临海也没有雷达装置,只有因地制宜,土法上马,在巾山塔顶建立瞭望哨。好在那时尚没有超音速喷气机,日本人用的还是螺旋式飞机,速度不快,靠瞭望员报告还来得及,而且临海城区也不大,巾山上警钟一敲,全城都能听得见。敌机总是从海边飞过来的,瞭望员远远看见有飞机踪迹,就叫敲钟者先发预警,警钟一记一记地敲:铛、铛、铛,居民们就要准备躲避了,但一般人并不马上躲,因为敌机可能会向别的方向飞去;接着,瞭望员如果看见飞机朝县城方向飞来,就发正式警报,警钟两记两记地敲:铛铛、铛铛、铛铛……这时大家就得离家躲到可以防炸弹的地方去;接着,飞机飞得近了,警报员赶快发出紧急警报,警钟不断地连敲:铛铛铛铛……大家知道敌机快要飞进城了,一个个屏气噤声,非常紧张,只怕炸弹从头顶上掉下来;直到听到解除警报的缓慢钟声:铛—,铛—,铛—,这才走出遮蔽处,大家相庆,又躲过一劫。

只是,这种警报设置,并不是抗战一开始时就有的,而是经过了惨痛的教训之后再设置起来。临海并非军事重地,也没有兵工厂之类的军工设施,本不应成为轰炸目标,但日本军人却全不讲什么战争规则,对这样一个没有什么争夺价值的山区小城,也来个狂轰滥炸。

据《临海县志》记载,临海城里第一次遭到日机轰炸,是在一九三八年九月二十四日。那天早上六点二十分,五架日机飞抵城区上空,投弹十八枚,炸死平民七十三人,伤五十人,炸毁房屋十二幢。查万年历,当年阳历九月二十四日,是阴历八月初一。但我小时候常听老人们说起的却是八月初三大轰炸的悲惨情景,可见当时轰炸次数的频繁。警报系统大概是这之后才建立起来的。

但临海地处海边,地下水位很高,居民区无法挖防空洞,只有山上可以挖,我所就读的北山小学就在山腰里挖了一些防空洞,但如果在家里遇到警报,则不可能跑到老远的地方去进防空洞。好在当时城里水道纵横,尚未填没,我们家后街就有一条小河经过,有些河段上面铺有石板,作为道路,有些河段还通过房屋之下,成为地下水道。我们就在石板下面躲藏,坐在自带的板凳之上,河水就在脚下流过,大家非常紧张地听着外面的动静,等待解除警报的钟声。这个天然防空洞是在地平线以下,除非炸弹刚好从顶上丢下来,否则,连弹片也飞不到,倒还安全。

我的同学张可佩说,他还记得,那年中秋节前后,日机来得很快,警报刚响过,他只逃出二百多米,离北山防空洞还有一半路程,四架轰炸机就已飞临上空,他只好就近躲在东岳庙旁边的一棵大樟树下面,眼看着这四架飞机分为两组,在城中来回盘旋,到处投弹,轰炸声接连不断,非常可怕。过了很久,直待警报解除,他才从大树下走出,路过中正街(解放后改名解放街,现又改为紫阳街)最热闹的十字路口时,只见同受和糕饼店斜对门同康酱油店正在救火。据大人们说,那天四架日机共投下三十六颗燃烧弹(抗战时期临海城内投下炸弹最多的一次),仅同康酱油店就投了两颗,一颗投到店后晒酱油的大酱油缸里,没炸;一颗投到店堂里,燃烧了。胆大的人去查看未炸的燃烧弹,说弹上明显标有“日本昭和某某年造”的字样,距丢弹当年很多年前就制造出来了,足见日本早有侵略的野心。好在这三十六颗燃烧弹因年久失效,仅一颗爆炸燃烧,否则临海城弹丸之地,必将陷于火海之中。可佩说,此事发生时,他还年幼,但是刻骨铭心,至今八十余岁仍记忆犹新,历历在目。他每次回乡,总还要到这棵大樟树下凭吊一番,所幸大樟树至今尚在。

日军飞机不但轰炸县城,还轰炸乡镇。海门镇(即今之椒江市)地处海口,是日机必经之地,炸的次数比临海城还多,损失也比临海城惨重。有一次,日机还炸到西乡的张家渡去了。张家渡是括苍山下的乡村小镇,因为永丰溪流过,船只可以直达海口,所以商业比较发达,但毕竟地处山区,并无什么军事价值,不知为什么却引起日军的“光顾”。那是一九四一年四月,日军第一次侵占临海城期间,母亲带着我和外婆,跟随宋家邻居,逃到张家渡,住在他的亲戚许绍棣家里。十九日上午八点多钟,日本飞机突然从括苍山望海尖方向飞来,我们赶快躲进灶下堆柴的房间,这时,飞机已经临空,老太太们不断念佛,祈求观世音菩萨保佑,我则忙着帮一位母亲剥糖果—记得是软糖,塞住她那哭闹的孩子的嘴。马上就发觉炸弹就丢在近旁,震得地动山摇,非常可怕。敌机走后,大家出来透气、吃中饭,这才知道炸弹就丢在一路之隔的立本小学。当时小学生正在上课,听到飞机声,赶快疏散,老师带领学生逃入附近麦田,有一个班级疏散得慢了一点,刚逃到操场,就遭到轰炸和扫射,一个老师和八个学生被炸死,四个学生被炸伤。操场上血肉横飞,惨不忍睹。有些尸体,血肉模糊,难以辨认。家长是从他们身上背的书包中取出课本来,才认出是谁的。我的一个中学同学胡舜海,当时也在立本小学读书,轰炸过后,他母亲到学校找不到人,焦急万分,要他表哥帮忙翻尸体的书包,仍然没有找到。原来舜海的姐姐很机灵,一听见飞机声,赶快拉着弟弟往镇外三舅家跑,但没有跑多远飞机就逼近了,他们赶快躲进麦田,伏倒在地,总算避过一劫。下午,日机又来轰炸,他们躲在床底下,幸好没有炸到他家。次日,他们一家都逃到外村老家去了。第三天飞机又来,一颗炸弹刚好落在他家的床铺上—他们租的是许绍棣家的房子,要是不逃,就要全家遇难。许绍棣是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国民党浙江省党部执行委员兼宣传部长,在浙江算是个头面人物,也许正是日军注意的对象。

但有些人却没有这么幸运。那天中午大家从隐蔽处出来吃饭时,有一位男子庆幸地说:今天真是大难不死,将来必有后福。谁知下午敌机又来轰炸,把他也炸死了。有人说,这是他吹了牛的缘故,但没有吹牛的人同样遭殃。本村有个木匠,那天下午正在土地庙给上午遇难的金家两兄弟做棺材,看见敌机来了,赶快就跑,被敌机看见,从后面追上,投下炸弹,将他炸死。他们都是逃得了上午,逃不过下午。日本兵正是追命的恶魔!

张家渡一天之内遭到两次轰炸,显然是不能再住的了。第二天母亲就带着我们逃向更远的山区黄坦,所以第三天的轰炸,就没有再受到惊吓。我们在黄坦住了一些时候,等城里安定了,才回到家中。家中房屋虽然没有被捣毁,但是衣物却损失不少。据看到的人说,这并不是日本兵干的,因为进城的日本兵并不多,我家又住在僻巷,他们光顾不到,却是跟着日本兵为非作歹的汉奸所为。

一九四二年以后,日本侵略军,包括日本飞机,对于临海的侵扰暂时放松了一点。这并非由于他们仁慈,而是因为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美国军队牵制了他们的兵力。特别是在美国空军空袭东京之后,日本总部深恐美国利用浙江各机场作为基地,对日本本土发动空战,所以急令日军摧毁浙江的主要航空基地,并且切断浙赣铁路。于是,在一九四二年、一九四三年、一九四四年连续发动了浙赣战役、广德战役、龙衢战役和丽温战役,一时无暇顾及不处于战略要地的临海。而这时,临海人却做了几件很漂亮的抗日工作。

其一,是在一九四二年四月八日。美国空军首次轰炸东京,返航时有两架飞机因为油尽而迫降于三门湾,七号机上五名飞行员有四名受伤,临海恩泽医院院长陈省几闻讯,立即派他的儿子陈慎言医师和护士张香雪赶往三门,将飞行员接回恩泽医院治疗。其中有一位劳逊,腿伤甚是严重,而且迅速恶化,很有性命之忧,当时恩泽医院没有做这种手术的设备,陈慎言医师采取了保护措施,等待美国随军医师华特携械赶到,一起进行截肢手术,终于保住了劳逊的性命。美国人很感谢恩泽医院的救援工作,抗战胜利后还特别嘉奖了陈慎言医师,并请他访美。

其二,是在一九四五年三月十七日。日本海军因在太平洋海战中接连失利,准备收缩防线,这一天第四南遣舰队司令山县正乡中将率领一批随员,乘最新式的四引擎H8K2-L“晴空”32型水上飞机,从南洋飞往上海参加军事会议,途中遭遇美军飞机袭击,油料耗尽,本想迫降在日军控制的永嘉境内,不料却误降在临海椒江江面。驻海门的护航队和水警队合力围捕,沿江各区自卫队严密防堵,但日军不肯投降,开枪抵抗,激战了一个小时,日军不支,焚机潜逃,被我军击毙九人,生擒四人,还有一部分人被烧死的,一部分人逃窜的。这时,日军得知山县正乡的座机误降,赶快派出飞机和军舰来营救。十八日上午,一艘日军炮舰在海门海面停泊,并且放下两艘小汽艇驶入椒江口寻找,同时又派出三四架飞机沿江搜索。但由于护航队和水警队的猛烈攻击,日舰无法靠岸,沿江又有江防部队的阻击,也无法再深入搜寻,只好返回。最后,中国部队在两个山洞里找到了八名逃窜的日军,因为他们仍旧负隅顽抗,最终被击毙六名,俘虏两名—其中一名,又因重伤而死于解押途中。在击毙的日军身上,搜出了山县正乡中将的名片。此次战斗,很鼓舞人心,得到了蒋介石的嘉奖。

其三,是在接着而来的一九四五年四月六日。那天下午,又有一架日军飞机迫降在临海涂桃区岸头乡陶江浦附近的江涂上。这是一架侦察机,从日本四国飞往台湾新竹,准备运载机器回日本,途中受到美军飞机袭击,机翼受伤,迫降在陶江浦上。这架迫降的飞机被自卫队和驻军包围后,机上人员也是负隅顽抗,被击毙两人,活捉一人。

我搞不清是哪一架迫降飞机上被击毙的人员,总之是有好几具尸体被潮水一直推送到临海城外江涂上,我和一些同学还赶去看过,只见其中一个人小腿上的肌肉被鱼啃吃了许多。从尸体的数目上看,或者是山县正乡那一架飞机上的人吧。

到得一九四五年,日本侵略军其实已经走到末路。这一年五月,与日本联盟的意、德两个轴心国已相继战败,日本海军也在太平洋上节节败退,本土又不断受到美军的轰炸。但是他们仍然要作垂死的挣扎,而且愈来愈疯狂。一九四五年六月底,日本侵略军第二次占领临海城。我们家吸取了上一次逃难的经验,不再往西乡逃了,而是逃往东乡。因为上一次日本飞机轰炸了西乡的张家渡,倒没有侵扰东乡。而且鉴于上次逃难时家中衣物被汉奸抢劫很多,这次是尽可能把箱子都搬运到东乡的亲戚家。但不料这一次西乡倒还平安,而东乡却是遭难了。

我们这次先是逃到大田附近的丁家洋。大田是通衢,不可久留,我们在那边亲戚家吃了一顿午饭就走了;丁家洋近山区,比较隐秘一些,我们就住在那边的亲戚家,东西也存放在他家。不料这次日军从黄岩入境,进城之后,直奔东乡,大田是第一站。丁家洋离大田很近,我们赶快逃离。匆忙中,箱子无法再搬动了,只能带些随身的东西,逃到离城四十里远的溪东,我母亲一个最要好的老同学杨帆青阿姨的娘家就在那边。杨家是当地大族,我们受到热情的接待。我在那边结识了几个小朋友,过了几天悠闲的乡村生活,倒也自得其乐。但没有几天,形势又紧张起来。日本兵到了一溪之隔的东塍,据说又是汉奸带的路,我们只好随着主人连夜逃到山上去。因为是逃难,怕暴露目标,不能打灯笼,那时又没有手电筒—临海城或者有,但并不普及,我们只好摸黑走。山下的路还宽些,母亲可以拉着我走,山上的小路只能单人行走,我就非常紧张,如果一脚踩空,就会滑下山去。好在那条山路铺有碎石板,乡下人走惯夜路,有经验,叫我们看着白的踩下去,那是石板,不会滑下去。我们一行人,老老小小,就这样一脚高一脚低地折腾了半夜,才爬到山上,住在杨家的一个佃户家里,直到日本兵走后再下山来。下山后,又在溪东住了一些时候,才回到城里。

回城之后,母亲单独再去丁家洋搬东西,但却几乎是空手而归。母亲说,丁家洋也进了日本兵,亲戚家几个年轻人都逃到山上去了,没有受到伤害,老太太舍不得这份家业,不肯走,认为日本人总不能对老太婆怎么样吧。想不到日本兵连七十岁的老太婆也不肯放过,把她涂脂抹粉,打扮起来,放在箩筐里抬着示众,然后枪杀,并且放一把火将房子烧掉。儿子们回来,看到的只是一堆废墟和母亲烧焦了的尸体。我们的衣物,当然也都在灰烬之中。

但不久,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记得是在热天(8月中旬)的一个晚上,我已经睡着了,被一种热闹的声音吵醒。母亲赶快揭开蚊帐,将她正在吃的半块蛋糕塞给我吃,接着又拿来一整块给我,说一人一块,这是你的。当时蛋糕是难得吃到的珍贵食品,一定是发生了什么大喜事,才会买蛋糕吃。只见母亲很高兴地说:日本人投降了,快起来吧!

原来那天晚上时间已经很迟了,对门宋汝修大哥从外面回来,大喊大叫道:日本人投降喽,日本人投降喽!把整个台门里的人都吵醒了,大家都还不信,说他乱讲,骗人,他争辩道:我鞭炮都放过一串了,还会骗你们吗?我母亲又上街去打听了一番,果然是真的。当时宁波、绍兴、台州三个专区联合办了一份《宁绍台日报》,编辑部就设在临海城,社长是母亲老同学杨帆青的丈夫,母亲常从那里获取战争消息。那天晚上大街上特别热闹,她就买回蛋糕来庆祝胜利。

抗战胜利了,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可以见到父亲了。我父亲在淞沪战争中负伤,回家休养过几日,那时我只有一岁多,还不懂事;我能记事之后,就没有见过父亲,只知道父亲在外面打日本人,不能回家。心想,现在抗战胜利了,爸爸可以回家来了。

上一篇:大学生学生会主席换届经典演讲稿下一篇:师德师风录像解说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