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服务业材料

2024-04-24

现代服务业材料(通用6篇)

篇1:现代服务业材料

现代服务业:发力在新的起跑线上 8月25日上午,在亭湖区黄尖镇涵洞小岛,江苏沿海开发60个重大产业项目之一——江苏奥威斯乐园项目开工。这个总投资达129亿元的“巨人”项目将被打造成盐城湿地生态旅游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龙头。就在同一天,我市的另一个重大服务业项目——建军路地下人防商业街工程也举行了隆重的开工典礼。

当前,盐城正处于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期,面临着江苏沿海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两大国家战略优势叠加的机遇,我市按照“双轮驱动、融合发展”的思路,坚持把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作为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着力构建盐城经济发展新优势。新机遇成就新发展

新开工的江苏奥威斯乐园项目是我市迄今投资体量最大、建设水平最高的旅游项目,建成后对提升我市沿海开发和服务业发展水平、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它与丹顶鹤国家珍禽保护区,在331省道以北布点的市动物园和儿童乐园,以及在建的千鹤湾国际养老社区、环保小镇、大洋湾生态运动园联成一串,形成我市东向出海一条靓丽的生态旅游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绿色轴线。

建军路地下人防商业街是市委、市政府为满足市区人防和商业需要而规划建设的重点城建项目。项目总投资12亿元,实行市场化运作,全部由开发企业上海轻纺集团投资建设。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国体量最大、标准最高的地下人防商业街,它标志着盐城建军路核心商圈由此向立体化发展。

这两年,全市服务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10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862亿元,“十一五”期间,盐城服务业年均增长15.2%,超过GDP增幅1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达到36.95%,服务业增加值总量排名位居全省第八,苏北第二。今年以来,市区服务业发展总体上呈现“高开稳走”的1格局,上半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07.66亿元,同比增长15.4%。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盐城城市化率将以每年2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将占到全市工业比重的65%。这些发展条件和基础,不仅为我市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我市服务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平台。根据盐城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区域特点,今后一段时期,我市将突出中心城市、沿海港区、制造业集中区三大区域,重点发展现代物流、科技、金融、商贸、房地产、软件和服务外包、商务、旅游、文化创意、家庭服务等十大产业,全力打造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科技信息、商务商贸、专业市场、文化旅游等六大类23个服务业集聚区。“黑马群”抢占聚焦点

提升现代服务业竞争力,不能只靠一两家龙头企业,而要靠一批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产业关联度高、科技含量高的企业集群。我市以重点园区为依托,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化发展。今年1至7月份,23个市级以上服务业集聚区151个项目已开工101个,完成投资106.7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79.6亿元,实现税收8.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1%、56%和216%。现代服务业在转型升级战役中及时释放潜力,成为一匹“黑马”,奋然跃起,发力在新的起跑线上。

今年7月19日,盐城国际软件园和服务外包基地举行了隆重的开园仪式,这标志着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具备承接软件及服务外包重大项目的良好条件。软件园坚持“以快补晚、以特取胜”,大力实施“产业结构提升、打造功能平台”战略,围绕“物联网、汽车电子信息、服务外包”三大产业重点,加大资金投入。目前入园企业已达26家,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和集聚化发展态势初现端倪。今年1至6月份,园区完成主营收入2.45亿元,各项业务收入1750万元。省商务厅分管领导在该园区实地考察后认为,盐城服务外包“虽然起步较晚,但起点高”。

篇2:现代服务业材料

一、科技服务业发展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速建设创新型城区,充分利用整合我区科教资源优势,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完善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建设,以科技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能力建设为重点,全力打造科技服务业特色和服务品牌,推进科技服务业与工业、服务业的良性互动,加快发展以创新基地和特色产业集聚区为主的科技服务业发展区,全面推进科技服务业的发展,使科技服务机构成为区域创新体系的有力支撑,成为天津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培育一批具有极强竞争力的科技服务业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科技服务业产品品牌;建立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科技服务业体系和规范有序、繁荣发展的科技市场;形成多种所有制并存,各种经济成分竞相参与、共同兴办科技服务业的格局,建立与国际接轨、管理规范、充满生机活力的科技服务社会组织体系;科技服务业成为我区人才的最集中产业高地,科技服务业对区财政贡献率显著提高,形成科技服务业与科技市场服务相互结合、科技服务业与科技产业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重点任务

1、大力发展计算机服务业。以科贸街四大品牌专业卖场和7个专业科技卖场为基础,配套发展高、中、低端写字楼,建设创业孵化器 万平方米,进驻企业 家,年总营业额超过150亿元,实现税收 万元。提升卖场及专业卖场计算机服务业的附加值,形成科技卖场、商务办公、综合科技服务等配套服务。

2、做大做强软件产业。大力发展以软件服务为主的服务外包业,鼓励支持打造服务外包基地和人才培训外包基地,支持征信系统、认证中心建设,吸引知名信用服务企业到南开区经营发展。重点支持有特色的信息安全、企业管理、生物识别、电子商务、数字认证等软件产品开发,培育一批大型软件企业。运用市场机制引导和推动软件企业的重组联合,鼓励软件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及国际知名软件企业合作。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引进各类科技创新服务机构,促进我区科技服务业总量快速增长。

3、培育研究与发展科技产业。建设具有影响力的科研基地,以白堤南路与航天道之间的区域为发展重点,充分发挥周边科教智力氛围,发挥科研机构聚集优势,集中市、区科技资源和科技服务功能,建成2~3个设施一流、国内先进、创新能力较强的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建成2~3个促进产学研结合、服务于主导产业发展、专业化、共性技术开发服务平台;重点扶植5~6个区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建设,提升骨干重点企业创新能力;推进引导企业创新,促进产学研一体化进程,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科技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形成立足天津、服务环渤海的科技研发区。

4、大力发展科技咨询服务中介市场和科技会展服务。加快科技服务业的市场培育,优化科技服务市场需求和供给环境,成立南开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南开区科技传播中心等重点科技服务机构,加强综合性科技信息库建设,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运转高效的科技创新服务支撑体系,为提高我区核心竞争力提供强大动力。资助中小企业购买科技服务,鼓励科技服务机构直接参与成果转化工作,积极为科技服务业创造市场需求;支持骨干科技服务机构建设,增强对整个行业发展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大力发展科技会展服务业,以天津科技广场、天津科技城重大项目为重点,提升我区科技会展功能。

5、促进专业技术服务业发展。充分利用我区专业技术服务机构集中的优势,支持鼓励各科研院所开展专业科技服务,建设我区科技专业技术服务平台,扩大专业科技服务领域和范围,使我区成为天津市重要的专业科技服务中心。

二、主要政策和措施

1、制定科技服务业发展规划。根据全社会科技创新需求,立足我区优势和特色产业,以科技资源优化配置为主线,制定科技服务业总体目标和发展战略,将科技服务业列入我区十二五发展规划和科技发展规划,明确科技服务业发展方向和重点,制定和落实科技服务业集聚区专项发展规划,重新规划和整合科技园区。

2、打造科技中介服务商务区。科贸街地区,以鞍山西道和白堤北路为地区发展的主轴线,沿线着重发展商务办公综合区。规划设计鞍山西道与白堤路交叉口附近为科贸街的核心区域,集综合商贸服务功能为一体,立足于现状发展电子科技产品销售、科技产业孵化与办公的优势,发挥专业科技产品销售、科技信息集散、技术成果转化以及现代咨询金融服务业等综合功能。

3、增加科技服务业建设投入。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津党发[2007]26号文件),增加对科技服务业建设的投入,围绕科技服务业发展重点任务,组织实施一批重点项目。确保南开区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传播中心、现代服务业基础支撑平台、光电子专业孵化器、车轮工程技术中心等重点项目的资金投入。

篇3:现代服务业材料

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遭受重创。为摆脱危机的不利影响, 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推出一系列产业振兴计划, 全球产业发展模式发生巨大变革, 加快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 成为世界各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选择新的发展路径的战略重点。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 2014年, 广东的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 进入工业化中期向中后期过渡阶段。从国际发展经验看, 这一阶段的产业结构、消费结构都会加快转型升级, 原本依靠成本比较优势形成产业结构偏重的现状迫切需要改变, 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大增;而居民消费结构也正从一般性的物质需求向“文、康、乐、寿”等高端服务需求升级。现代服务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在GDP中的比重也快速提升。但由于香港一直扮演着为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地区提供现代服务的主要角色, 广东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2014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8%左右, 远低于国际上处在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国家 (地区) 的水平 (一般60%以上) 。因此, 必须抓住机遇, 推动服务业发展实现质的飞跃, 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同时, 广东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改革和发展的任务尤为艰巨, 顺应产业发展规律, 加快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现代高端服务业, 对于提升全省现代服务业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保持总体经济稳定增长和提升竞争力,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代高端服务业的内涵和外延

(一) 定义

——国际。现代高端服务业是具有典型中国特色的词汇, 国际上并没有对其进行系统的阐释, 但欧美发达国家一直高度重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早在20世纪70年, 欧美主要发达国家均已实现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形态, 近年来, 围绕现代服务产业及新兴业态, 欧美发达国家制定实施一系列国家战略和发展政策, 不断加大投资力度, 切实推动现代服务业成为国家或区域的支柱产业。由一些国家的政府和国际组织提出的与现代高端服务业最为接近的概念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美国商务部认为,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指显著依赖专门领域的知识, 向社会和用户提供以知识为基础的中间产品或服务的公司和组织。OECD指出,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是技术及人力资本投入密度较高、附加值大的服务行业, 包括IT服务、软件服务、工程服务、数据库、管理咨询、R&D服务、广告、工业设计、医疗保健、广播影视和文化等。

——国内。现代高端服务业在国内也是一个新概念, 对其内涵和外延的界定尚不明确。2012年国家科技部发布的《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国科发计〔2012〕70号) 对现代服务业作出定义:“现代服务业是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支撑, 建立在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方式和管理方法基础上的服务产业。”有学者认为高端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中具有较强外溢效应, 能够有效带动服务业和制造业升级, 提高整体经济竞争力的服务行业的集合体。深圳市政府在2007年颁布的《关于加快我市高端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 高端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 具有高科技含量、高人力资本投入、高附加值、高产业带动力、高开放度、低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等特征。山东省发改委在近期形成的《促进我省高端服务业发展研究报告》中指出, 高端服务业是在工业化比较发达阶段产生的, 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发展起来的, 以提高技术性、知识性和公共性服务为主的, 处于服务业高端部分的服务业。它瞄准的是高端市场、提供的是高端服务, 依托的是高端人才。

——课题组。研究借鉴国内外相关理论, 结合广东现代高端服务业发展现状, 在近期实地调研基础上, 经过认真分析讨论, 对现代高端服务业做出如下定义:现代高端服务业指在工业化中后期阶段产生的, 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发展起来的, 处于价值链高端, 具有较强的外溢效应, 能够有效带动服务业和制造业转型升级, 提升整体经济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

(二) 特征

——知识、技术密集程度高。现代高端服务业对技术、管理、流程优化等战略性核心要素投入的需求巨大。从事现代高端服务业的企业自身就是知识和技术的主要来源, 企业发展所需最主要的投入要素是高新技术和高素质的人力资本, 所提供的服务产品具有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

——产业发展潜力、空间巨大。现代高端服务业对物质形态投入品的需求越来越小, 受国内市场规模限制小, 开放度高, 资源消耗低, 环境污染低, 先进制造业发展和居民消费升级需求巨大, 因而发展潜力和空间十分巨大。

——不断催生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现代高端服务业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其形成和发展是市场经济中商务模式创新和企业经营管理能级提升的结果。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 传统服务业的运营模式得以改变, 形成新的市场形态和经营业态, 资源的不断整合和产业的更加专业化分工, 催生出大量的新产品、新商业模式和新产业。

——具有强大的带动作用。现代高端服务业处于产业价值链的高端, 具有较高的影响力系数, 对相关产业具有较强的融合性和带动性, 能刺激经济增长, 促进结构升级, 加快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 深化经济运行, 增强发展软实力。

(三) 构成

在充分参考借鉴国内外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分类和范围界定的基础上, 结合省统计局现行的现代服务业年报分类, 根据课题组对现代高端服务业的理解, 将如下八大产业归类为现代高端服务业: (1) 金融业, 包括银行、证券、信托、保险、基金、租赁等; (2) 信息服务业, 包括移动互联网、网络信息、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物联网、在线数据与交易处理、软件开发、信息系统集成、数据挖掘、手机媒体、云计算等工业化中后期大规模发展起来的新兴服务业; (3) 科技服务, 包括研发设计、知识产权服务、检验检测服务、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咨询服务、科技服务外包等; (4) 现代物流, 包括水运、航空、仓储、邮政、批零等; (5) 现代旅游, 包括高星级酒店、大型旅游景区、综合性旅游休闲设施、专业性旅游服务商、邮轮游艇、养生保健服务、大型旅游门户网站和旅游资讯集成商、旅游会展等; (6) 商务服务业, 包括会计、审计、评估、法律服务、研发咨询等; (7) 服务贸易, 包括软件开发、信息管理、数据处理、财会核算、技术研发等国际业务; (8) 文化创意产业, 包括动漫影视、现代传媒、创意设计、会议展览、教育培训等。

广东省现代高端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 发展现状

广东服务业规模优势突出, 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 现代高端服务业部分领域发展全国领先, 在制度建设、平台打造、业态发展、企业与品牌培育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 (见表1、2、3) 。

1.出台了一批政策文件。广东近年来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初步构建起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政策支撑体系。一是注重规划引领, 《广东省“十二五”规划纲要》、《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2008-2020年) 》、《珠江三角洲产业布局一体化规划 (2009-2020年) 》、《广东省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均提出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导向, 明确了金融、文化创意等重点发展领域;二是出台综合政策, 实施《关于加快发展我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业投资发展若干意见》等, 构筑服务业整体支撑;三是细化专项指导, 如《关于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发展家庭服务业的实施意见》, 以及省发改委《关于加快我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工作意见》、省文化厅《关于加快珠江三角洲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省知识产权局《关于促进我省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若干意见》和省经信委关于生产服务业、电子商务、会展业的“十二五”规划等, 推动了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的快速发展。

2.打造了一批发展平台。广东历来重视服务业发展平台的布局建设, 打造形成了多层次、多业态领域的特色产业平台。一是开发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三大国家级功能区, 以及中新 (广州) 知识城等, 为广东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创新发展现代高端服务业提供了综合性、全方位的高端载体依托;二是建设各类服务产业集聚区, 初步形成广州、深圳两个区域金融中心, 白云空港、宝安空港、广州港、深圳港等枢纽型现代物流园区, 以及广东 (顺德) 工业设计城、深圳设计之都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一批专业化服务产业基地, 其中深圳港2014年前三季度集装箱吞吐量1727.55万标准箱、居全球第三, 广东 (顺德) 工业设计城年研发创新产品近5500件、直接拉动工业产值约400亿元, 为构筑以珠三角为中心、粤东西北为辅助的现代服务产业集群提供了坚实支撑;三是发展优质高效的创业创新服务平台, 建成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中国移动互联应用产业联盟等大型创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大力培育五行、创新谷等提供创业辅导、交流培训、筹资融资、产学研合作等孵化器功能的专业公司, 其中创新谷建成全国首个融合技术、产业、资金于一体的移动互联网国际化、专业化孵化器, 累计培训创业人员2万人次、投资孵化项目20多个;四是打造高端宣传推介平台, 培育出中国 (广州) 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 (深圳) 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中国 (珠海) 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中国 (深圳) 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商务会展品牌, 其中广州2013年会展总面积达53.22万m2、位列国内三大会展中心城市, 为加快提升广东服务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提供了强劲推力。

3.培育了一批新星企业。广东通过建设服务产业良好营商环境, 培育出一批市场竞争力强、成长潜力大的现代高端服务业新星企业。其中, 深圳华侨城创新打造“华侨城智慧旅游系统”, 构建集合游戏、社交及电子商务功能的“中国智慧旅游在线”综合服务平台, 目前拥有100余项自主知识产权, 年产值近10亿元, 获评“亚洲智慧旅游企业示范单位”和全球旅游景区集团四强;广州动景公司研发的UC手机浏览器全球下载量突破15亿人次, 月使用量 (PV) 超100亿, 拥有逾4亿用户, 是全球使用量最大的第三方浏览器;唯品会是美国纽交所上市企业, 率先在国内开创名品特卖电商模式, 拥有会员6600多万、合作品牌11000多个、独家合作品牌1400多个, 目前约占国内移动端电商总业务量1/3比例, 2013年实现净营收106亿元, 获评2012年度最佳电子商务企业、2014年度《财富》中国500强。

4.形成了一批新兴业态。广东注重促进服务产业创新发展, 推动服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涌现出一批具有坚实市场基础的优势服务业态与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兴服务业态。目前, 广东已经精心布局形成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科技服务、商务会展等为主体的优势现代高端服务领域, 2013年全省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2万亿元、居全国首位, 其中仅广州便拥有电子商务服务企业1800多家、电子交易额超过100亿企业10家, 有太平洋电脑、易网通、环球市场、唯品会、欢聚时代等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海外上市企业。同时, 供应链、冷链物流、健康服务、移动视频、互联网金融、检验检测等新兴业态、新商业模式正加快发展, 形成了优视、洛可可、久邦数码、中经汇通、梦芭莎等全国领先的新业态企业。此外还有紧跟市场需求出现的私人投资顾问、独立评估、信用调查等新型专业高端服务。

5.涌现了一批本土品牌。经过数年发展积累, 广东服务产业已经成功孕育出一批在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本土品牌。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如:国内首家动漫上市企业奥飞动漫的原创动画电影品牌“喜洋洋与灰太狼”是目前国内知名度最高、品牌价值最大的动漫卡通品牌之一;深圳华强的“方特”主题公园、《熊出没》等拳头品牌, 产品成功打入伊朗、乌克兰、南非等国际市场, 使中国成为继美国、法国之后的第三个大型文化主题公园出口国, 成为广东文化新兴业态中的亮丽品牌;林安物流作为“中国物流最具影响力品牌”, 拥有集物流信息交易、招投标中心、结算中心、第三方物流总部等为一体的“中国最佳物流园区”林安物流园, 以及运用“车讯通”等特色软件面向全国12万司机会员、5万多家企业开展综合物流信息服务的林安物流网, 打造了物流业具有权威性的“广州 (林安) 公路物流价格指数”。

(二) 发展特色

1.依托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广东的现代服务业在与先进制造业融合互动中不断发展, 庞大的制造业规模和腹地为现代高端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 现代高端服务业则通过发挥其强力的外溢性和渗透性, 推动制造业调整结构优化升级, 制造业服务化趋势日益明显。传统制造业产品功能和附加值通过高端服务业要素的融合大幅提升, 高端服务业依托庞大的制造业良好基础, 在生产与服务的良性互动中不断催新新商业模式和营利模式, 在满足制造业需求的同时获得显著成长。

2.依托全国领先的信息化水平。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依赖与深入运用是现代高端服务业的特质之一, 而广东作为全国重要的信息产业基地和信息化先导区, 具备相对领先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和信息化技术, 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总产值占全国1/4以上、连续23年居全国首位, 互联网普及率及无线宽带网络覆盖率达66%、居全国前列, 信息消费规模达6400亿元、占全国1/4以上, 尤其是近年来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广泛, 为广东省现代高端服务业各业态领域提供高效的信息整合与资源共享支持, 促进现代物流、科技服务、文化创意等先进经济形态快速发展, 进而拉动整个现代高端服务产业体系不断成熟完善。

3.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广东的市场化程度较高, 服务业主要领域的市场化特征也十分显著。近年来广东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金融支持服务业发展、专业服务人才培育、服务业对外交流合作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全面推进改革创新, 为优化服务业市场环境、激发服务业企业竞争活力, 提供了宽松的政策环境和良好的管理服务。广东民间资本投向现代高端服务业的规模不断扩大, 民营现代高端服务企业在多个领域具备较强竞争力, 中小微高端服务企业也十分活跃。

4.充分发挥开放先行区优势。优越的对外开放环境是广东推动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的有利基础, 更是广东加快发展现代高端服务业的突出优势。粤港澳台四地合作不断深化, 有效带动着广东在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及商务服务等领域的发展升级;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稳步发展, 极大延伸了广东在内陆的发展腹地;与欧美等海外国家和地区的开放交流, 借助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跨国合作平台, 持续推动着广东与这些区域之间在资源与市场的交流互补。广东利用改革开放先行区的优势, 为现代高端服务业发展作出先行探索, 营造了较高开放度的发展环境。

(三) 主要存在问题

1.政策支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增强。相对于江苏、浙江、上海等国内现代服务业发达省市而言, 广东在服务产业工作统筹, 财税支持、资金引导、人才引进、土地供给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存在一定差距。如上海、江苏都专门出台了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扶持性政策文件, 浙江设有省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及部分市、区服务业发展局, 2014年共安排信息、科技等八大类服务业重大项目310个、计划总投资3689.4亿元, 统筹效果、扶持力度都领先于广东。受制于重工抑商的惯性思维影响, 广东既有的扶持政策也难以完全落地, 突出体现在服务业税费负担较重, 22.3%的宏观税负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 用电高于工业收费标准、尚未实现“同网同价”, 用地需求也难以有效满足。此外, 现有统计指标体系对“文化创意产业”、“信息服务业”、“总部经济”等新产业概念, 缺乏统计界定及系统监测, 制约了对相关产业的分析评估与科学规划。

2.产业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广东的现代高端服务业市场仍然有待规范完善, 政府的市场监管行为需要加快向公共服务提供者的实质性转变, 文化、物流、信息等现代高端服务业不少行业存在多头管理问题, 政府部门间政策和管理不衔接、不配套, 企业多头申报、多头检查, 运营效率受到一定制约;通关、商检等方面限制较多, 便利性有待增强;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服务、带动作用亟待加强;法律法规、诚信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产业自身的市场化运营水平也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线上线下资源的有效整合仍有欠缺。现代服务业发展区域差异较大, 主要集中于广州、深圳和东莞等珠三角城市, 粤东西北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 现代高端服务业的产业发展基础十分薄弱。

3.产业结构的高端化以及核心竞争力有待进一步确立。广东的服务业具有规模优势, 但在高端业态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尚未有效确立, 产业链深化与拓展不够, 如极具代表性的金融业与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高端服务产业的增加值在2013年的占比分别为6.14%、2.84%, 明显低于北京 (分别为14.47%、8.97%) 、上海 (分别为13.07%、4.80%) 、江苏 (分别为6.44%、2.27%) 、浙江 (分别为7.89%、5.16%) 等省市, 在国际业务竞争方面也弱于邻近的香港地区。在各服务行业中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龙头企业的培育和优势品牌的塑造, 以及对总部经济的打造与集聚等方面, 与京沪等地都有较大差距。

4.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有待进一步凝聚。高端人才是实现服务业由低端转向高端、由劳动密集转向知识密集的关键因素, 但广东的人才基础较为薄弱, 目前全省专业技术人才总量455万人、高层次人才26.5万人, 2013年以来, 全省技能人才求人倍率一直处于1.4以上高位, 不足以支撑现代高端服务业对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的需求。在专业服务人才的教育培养上还存在体制创新发展不足、职业培训链条不完整、人才交流市场不发达等问题, 导致服务业高端人才供给不足。广东引进和留住高端服务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的优惠政策也不突出, 存在着体制机制不顺、资金支持力度不够、子女教育等配套保障不足等问题, 近年来随着上海、江苏等省市对高端服务业人才实施强有力的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 进一步削弱了我省对国内外人才的吸引力。

5.重大载体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有待进一步提升。现有的各类产业园、创新平台、交易市场等高端服务业发展载体和平台建设, 存在着资源集聚效应不强、配套保障措施不足、辐射带动作用不够等问题, 公共技术、交易、行政、物流等服务平台建设不完善, 资源共享机制欠缺, 服务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存在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现象, 这些都制约着新业态孵化和企业的高端化发展。

6.金融支持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在现代高端服务业领域较为突出。相当部分服务企业如从事创意、商务服务等领域, 天然属于中小型企业, 尤其是初创企业往往存在有形资产少、发展风险不确定等情况, 难以有效获取金融机构及社会资金支持。政府对企业扶持政策大多以资产、人数为评估标准, 这些企业也被排除在外。针对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金融产品创新少, 对相关业态的整体支持力度不足。

明确广东省现代高端服务业发展的方向选择

(一) 发展路径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 围绕加快转型升级, 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目标, 坚持“创新驱动、重点突破、国际视野、市场主导”的方针, 充分依托强大的制造业基础, 结合产业转型和消费升级的需求, 发挥改革开放先行区优势, 突出核心城市的引领带动作用, 加强对新兴业态的扶持引导, 着力优化体制和政策环境, 推进平台载体建设, 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创新发展模式, 着力打造现代高端服务业集聚区和增长极, 促进现代高端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 满足民生发展需求, 把广东建设成为面向世界、服务全国、具有引领力、集聚力、示范力的现代高端服务业高地。

(二) 发展方向

——根据广东省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 围绕产业链条延伸, 选择有助于传统制造业升级和先进制造业发展的现代高端服务业态。

——根据广东新型城镇化发展需要, 围绕“智慧城市、宜居城乡”建设, 选择有助于优质生活圈打造的民生导向型现代高端服务业态。

——根据广东省打造带动中国发展更强引擎的需要, 围绕珠三角粤港澳台和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 选择有助于继续承担全国改革试验田历史使命的现代高端服务业态。

(三) 发展重点

根据前述三个选择方向, 结合国家部署、广东省情及国内外现代高端服务业发展新趋势, 建议近期优先发展以下八大重点现代高端服务产业。

——金融业:把握国家批准广东建设自贸区重大机遇, 在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等地探索外资股权投资企业开展资本金结汇、投资、基金管理、融资租赁公司兼营商业保理、人民币跨境结算等金融创新模式。支持粤港澳金融机构合作开展综合金融服务, 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深港两地创业板市场跨境上市, 争取在深交所推出港股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支持地方商业银行发展风险投资、金融创新和资产证券化、收购与兼并、财务顾问、资产管理等投行业务, 逐步转变为现代全能型银行集团。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和产权交易所, 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在广州设立期货交易所。支持总部金融机构做优做强, 推动建立一批全国领先的省内证券期货经营机构。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竞争与合作。支持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和国内外金融机构在广东省建设信息化平台、信息服务中心和数据备份中心, 打造辐射全国的金融信息服务基地。

——信息服务:突出发展移动互联网、移动电子商务、在线数据与交易处理、软件开发、信息系统集成、手机媒体、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重点领域。支持广州、深圳、珠海、中山等地创建“中国软件名城”。发展壮大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等国家级产业基地, 吸引更多高端项目落户广东。集中建设高性能计算中心、大型数据中心等信息服务产业发展平台。着力打造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业态示范工程。重点发展具有核心技术和较强创新能力的知名龙头企业和国际知名的信息服务品牌。以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为主体, 建立现代信息服务产业联盟, 促进产业间渗透融合和市场供需双方的沟通衔接。

——科技服务:着力发展研发设计服务、知识产权服务、检验检测服务、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咨询服务、科技服务外包等重点领域。在重点领域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标准。建设完善科技服务产业体系, 提升国家级科技服务示范机构和创新驿站的核心服务能力。围绕科技服务产业基地搭建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示范区, 推进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地国家级科技金融结合试点, 加强科技金融风险评估和防范。培育发展一批科技服务骨干机构、新型科研机构和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现代物流:按照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等重大战略规划的要求, 加快推进重点物流区域和联通国际国内的物流网络建设, 提升商贸物流、制造业物流和国际物流的服务能力。推进白云空港、宝安空港等枢纽空港物流园区建设, 提升广州、深圳、珠海、汕头、湛江等沿海主要港口的物流集疏功能, 构建海、陆、空出省物流大通道。集中建设一批行业物流中心和专业物流基地, 重点推动现代物流技术创新, 加强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加快建设南方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推广实施物流标准化服务示范工程。鼓励发展以规模仓储和自动化管理为主的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储存配送平台。培育一批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现代物流龙头企业, 推动企业开展以托盘标准化为突破口的物流标准化建设。

——现代旅游:推动岭南文化旅游、滨海旅游、温泉旅游、森林江河湖泊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等旅游产品多元化发展, 加快培育邮轮游艇和低空飞行等高端休闲旅游、养生医疗和养老旅游、文化创意旅游、工业旅游、商贸会展旅游、农业旅游等旅游新业态。推动各地特色旅游集聚区发展壮大。擦亮广东“美食天堂”品牌。鼓励以华侨城集团、岭南集团等为代表的旅游企业发展成为以旅游为核心业务兼及会展、物流、金融、电子商务等其他现代高端服务业务的龙头旅游企业。

——商务服务:重点发展企业管理、法律服务、会计审计、经济鉴证、市场营销、专业会展、广告服务、中介服务等商务服务业。着力提升商务服务国际化和专业化水平, 集中培育本土大型专业服务企业和品牌服务机构。依托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建设一批大型商务型现代高端服务业集聚区。大力培育一批企业主导、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展会。吸引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会议落户广东。加强粤港澳商务服务业合作, 完善相关配套服务, 推动商务服务产品创新。

——服务贸易:积极发展软件开发、软件测试、系统租赁、系统托管等信息技术外包, 扶持发展工业设计、研发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等知识流程外包, 大力发展金融软件外包、金融产品研发外包、金融数据处理与灾备外包、银行卡业务外包、财务核算外包等金融后台服务贸易, 积极开拓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超级计算机等新兴技术领域服务外包。深入实施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政策, 推动服务贸易区域协调发展、服务贸易市场布局多元化发展。

——文化创意:大力发展工业设计、软件设计、建筑设计、服装设计、工艺美术、动漫网游、数字设计、数字音乐、数字出版、广播电影电视及音像制作、平面媒体、广告与咨询策划、文艺创作与表演等产业。弘扬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和客家文化, 促进文化创意与制造、科技、金融、贸易、旅游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广东 (顺德) 工业设计城、广东动漫城等国家级文化创意示范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扩大中国 (深圳) 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国 (东莞) 国际影视动漫版权保护和贸易博览会等文化创意平台的影响力, 支持腾讯、奥飞、长隆、励丰等优势明显、特色突出的民营领军企业和本土品牌做优做强, 推动广东特色文化创意产品和新兴服务业态走向世界。

加快广东省现代高端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建议

(一) 探索建立现代高端服务业发展领导机构

建立健全与高端服务业发展新形势新要求相适应的推进机制及工作机制。加强对高端服务业发展的组织协调, 借鉴浙江等省统分结合的服务业工作机制经验, 设立省加快发展现代高端服务业工作领导小组及下属办公室, 建立完善跨部门联席会议等协调机制, 加快制订出台省推进现代高端服务业发展的扶持政策, 统筹推进全省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顶层设计、规划引导等工作, 集中力量破解现代高端服务业发展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二) 突出现代高端服务业战略规划的引领作用

——抓紧制定现代高端服务业发展战略和专项规划。立足全省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需要, 结合宏观产业发展规划, 明确现代高端服务业的发展目标、重点领域、产业布局及考评等保障体系, 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的服务业重大项目计划体系, 实施目标任务分解到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

——注重区域、产业间战略规划的衔接协调。加强与国外、港澳台地区服务产业的分工定位、协调互补, 推动现代高端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信息产业深度融合, 鼓励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 引导各现代高端服务业态科学布局, 实现省内各区域错位竞争、集聚发展。

——建立完善与国家统计口径相对接的现代高端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从统计工作规律出发, 明确相关业态领域的边界定位, 加快建立健全能够全面反映广东现代高端服务业发展水平的统计制度, 加强对各业态规模、增速、结构等的连续性跟踪监测, 促进统计数据交流与共享。

(三) 加大财税金融与用地用电等政策支持力度

——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引导。在整合服务业、文化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相关专项资金的基础上, 研究设立扶持现代高端服务业专项产业基金, 合理设定分类扶持标准, 提高对重点业态领域、重大发展项目、集聚区建设的资助额度。

——制订支持地方和企业发展现代高端服务业的税收扶持政策。借鉴江苏、浙江经验, 研究、落实服务业营业税差额征税政策, 切实减轻企业税负。对重点发展产业企业给地方财力贡献的税收新增部分划定基数, 以政府奖励形式反哺企业, 支持其加快壮大发展。充分调动各地发展现代高端服务业的积极性, 对地方发展现代高端服务业各重点产业对省税收贡献新增部分划定基数, 由省财政以奖励形式予以返还。

——建立多层次投融资支撑体系。加大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三大平台金融开放创新和广州金融创新服务区等试验探索, 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创新开发符合现代高端服务业发展需要的金融产品, 推进知识产权、股权、特许经营权等抵 (质) 押贷款业务, 引导广佛莞民间金融街与现代高端服务业集聚区对接, 鼓励民营银行、股权投资基金、财务公司、担保机构等新型金融机构与P2P等市场平台创新支持中小微服务企业, 支持优质现代高端服务业企业适时通过“新三板”、创业板等上市融资。

——进一步加强用地保障。修订完善符合现代高端服务业发展需求的投资强度和用地标准, 逐步增加现代高端服务业的建设用地比重, 对重点项目用地优先保障。鼓励各级政府将实施城镇规划和旧城改造中收购储备的存量土地, 优先用于发展现代高端服务产业;鼓励用地单位在不改变用地主体、不重新开发建设等前提下, 充分利用工业厂房、仓储用房等存量房产和土地资源兴办现代高端服务业企业, 其土地用途可暂不变更。

——对被认定为高端服务业的企业实行用电与一般工业同价政策。由各地自行安排, 制定服务业用电、水、气与一般工业同价政策的时间表, 尽快实现全省覆盖。

(四) 推动现代高端服务业集聚化发展

——推进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加快质量提升。进一步明确各集聚区的发展重点, 大力引进行业龙头企业、打造完整产业链。创新运行管理模式, 强化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配套保障, 切实增强集聚区的资源集聚力和产业辐射力, 打造若干在全国有重大影响和核心竞争力的省级现代服务集聚区先进典范。

——把珠三角打造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现代高端服务业基地。以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三大国家级功能区和中新 (广州) 知识城为引领, 深化广州、深圳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 联手港澳新 (加坡) 打造世界级高端服务创新中心, 支持两地争取国家资源, 大力引进有影响力的国家级或国际组织和机构。引导现代高端服务业向珠三角中心城市集聚, 推进金融服务、交易平台等大项目落地, 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总部、区域总部或研发设计中心、采购中心、营销中心和结算中心入驻。

——推动建设区域性现代高端服务业产业集群。发挥珠三角现有产业基础优势, 盘活粤东西北特色地域资源, 有序推进现代物流园、软件与服务外包基地、文化创意产业园、科技孵化基地等集聚区建设, 实施现代高端服务业强区 (县) 培育工作, 布局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的现代高端服务业产业群, 加快培育形成若干国内乃至国际知名的现代高端服务业示范区、示范行业。

(五) 提升重大公共服务平台支撑功能

——整合提升各类综合服务平台。探索整合现代高端服务业各相关综合服务平台, 加强部门合作、资源共享, 优化提升信息咨询、研发设计、产品认证、产权保护、创业融资、人才集聚、交流合作和项目申报等专业化服务。

——推动大型会展平台发展升级。从技术支持、行政服务等全面着手, 重点提升广交会、文博会、高交会、动漫节、旅游文化节等会展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依托地方特色产业集群做大做强电子、珠宝、家具等一批区域专业会展, 推动各层次商务会展平台发挥整体辐射作用。

——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和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完善融资、技术、设计、营销、咨询、管理、培训等服务支撑, 鼓励以连锁运营等模式推广优质基地与平台发展经验, 发挥技术、管理等要素资源的外溢效应。

——推进高端服务业标准化。突出抓好八大重点产业特别是新兴业态服务标准的制 (修) 订、实施和推广工作, 推进一批国家级、省级现代高端服务标准化示范项目, 打造一批标准化示范单位。

(六) 完善现代高端服务人才保障体系

——创新现代高端服务人才利用模式。推广广东 (顺德) 工业设计园、深圳洛可可公司柔性引进和利用国际一流人才的方式, 充分运用互联网等新技术突破地域障碍、降低整合成本, 推广以平台运营、项目合作、任务承揽等灵活形式整合利用国内外人才资源。

——面向全球延揽现代高端服务业优秀人才。创造人才引进便利渠道, 扶持一批辐射全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 重点引进高端服务创新团队、创业型领军人才、高技能高层次人才和急需实用人才;采取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引进高层次服务人才, 加大对总部企业核心高管等领军人才的激励力度, 实施个税 (可以政府奖励方式代替免征个税地方所得部分) 、子女教育、住房等优惠政策, 全面构筑引进和留住高端人才的优越环境。

——加强服务人才市场化培训与专业化管理。强化市场化人才培养机制, 推动实施企业与高校、职业教育基地等联合培养人才, 推动高校和科研机构建设高层次服务人才培养基地, 定期选派优秀人才赴境外深造;创新各类专业服务人才资格认定与评价机制, 明确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可自行评定人才专业技术职称、相关管理部门承认资格, 探索与港澳地区及国外开展各类专业人员资格互认工作。

(七) 更加重视对新兴业态的培育和扶持

——加强对新兴业态的规划引导。评估选择发展潜力大、产业基础实、价值定位高的新兴服务业态, 制定出台专项产业规划与引导扶持政策, 加强市场准入、资金用地、人才培育等方面支持, 推动新兴业态成长为新的产业制高点、经济增长点。

——打造和延伸新兴业态产业链。鼓励企业运用现代科技信息技术, 加大研发投入, 在前沿技术和高端产品领域谋求突破, 培育一批国内同行业中技术领先、业态创新、品牌创新企业, 打造引领产业高端发展的创新型领军企业, 形成一批具有较大国际国内影响力的广东服务高端品牌。引导新兴业态中小微服务企业走“专、尖、特、新”道路, 密切与业内大型企业集团分工合作, 形成上下游良性互动的完整产业价值链。

(八) 鼓励大型现代高端服务企业国际化发展

——加快现代高端服务业对外开放和国际化进程。充分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 抓住广东获批建设自贸区的机遇, 推广广东省在全国率先实施港澳医疗机构在广东执业试点工作经验, 加快推动电信、金融、保险、教育、文化及专业服务等原外资准入限制较严格领域扩大开放, 拓展高端服务业利用外资途径。扩大八大重点行业服务贸易出口, 大力提升服务外包产业层次。积极承接发达国家和地区高附加值服务产业转移。

——鼓励外向型现代高端服务企业集团跨国发展。支持本土企业与国外和港澳台企业深入合作, 跨境实施资源整合和资产重组, 在境外设立或并购研发机构、合作开展创新研发活动, 组织构建跨境服务产业网络体系, 提高现代高端服务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利益分配地位。

(九) 营造法治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

篇4:现代服务业呼唤现代观念

[人物档案]

陈波,2006年起担任凯捷集团全球高级副总裁,中国区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此前,曾担任惠普公司中国区执行副总裁,毕博管理咨询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中国华润集团中国业务部总裁,狮王啤酒集团亚太区业务发展及对外事务总监兼狮王无锡太湖水酿酒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等职。

陈波当过兵,做过政府官员、国有企业领导、跨国公司高管,有长期的“甲方”背景,他还是世界著名咨询公司大中华区总裁中惟一不说外语的人。这种“特立独行”,不仅没有使他感到不便,反而使他能够更好地表现他所代表的独特文化。

陈波就职凯捷之初,公司85%的客户和85%以上的收入来自跨国企业;如今在他的带领下,凯捷进行了“一机两翼”的战略转型,中国本地企业的业务增长迅速,75%以上客户和60%以上的收入来自本地企业。

覆盖整个供应链

陈波说,目前市场上的咨询公司有几种不同的形态。一类叫做管理咨询,这类咨询更多地覆盖企业的战略、组织等方面。另一类是信息技术咨询,以硬件和硬件服务作为主要收入来源。还有一类是专门做外包的咨询公司,但这类公司除了IBM以外都没有软件,不提供产品和技术,只提供解决方案,是作为技术的实施商来服务客户的。

和以上几类咨询公司不同的是,凯捷做了很多的并购。2000年,凯捷并购了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同年进入中国市场。在并购安永之前,还并购了Gemini(双子星公司),当时是欧洲最大的战略咨询公司。2004年并购了中国本土的一家战略咨询公司——远卓管理顾问公司。2007年又收购了一家金融服务公司。

陈波介绍,实际上,凯捷的业务组成可以分为以下三部分:管理咨询占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信息技术为主体的解决方案服务占三分之一;外包服务占三分之一。外包实际上也有两类,一类是提供技术外包,凯捷叫硬体外包,就是桌面管理;还有一种叫流程管理外包和业务外包,凯捷更多的是做流程和业务外包。技术外包占的比重比较小。因此,从战略、思想、组织、流程,一直到业务转型、业务优化,凯捷覆盖了客户的整个供应链。

陈波表示,除了企业,凯捷还有一个非常成功和重要的客户群——城市。很多城市对产业、经济发展以及GDP的增长模式都有反思,在这个方面,凯捷做了很多事情。比如说,凯捷服务于上海某区区政府,它们正在进行政府体制改革先行的试点,凯捷帮助它们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预算成本,使政府的服务更加明确。凯捷还为很多开发区重新规划增长方式和产业优先方式。未来,凯捷还可以为领军型城市和西部城市做更多的事情。

凯捷有两个翅膀

2006年之前,凯捷更侧重于为跨国企业服务,也就是为跨国企业在欧洲和北美建立多年合作关系的客户提供延伸性服务,实际上只把中国作为一个交付平台。2006年,陈波加入凯捷以后,强调两个中心:一个中心是继续为跨国企业提供服务,另一个中心也要为中国本地企业提供服务。

陈波认为,如果说凯捷为一个中心或者一个市场服务的话,那凯捷只是一架“直升机”。而凯捷应该成为“大飞机”,即,有两个翅膀——一个翅膀是为跨国企业服务,另一个翅膀是为本地企业服务。在确定了这样的战略之后,凯捷在新的市场中业务增长非常快。从85%的客户是跨国企业、85%以上的经营收入来自于跨国企业,到现在75%或者更多一点的客户是本地企业,60%以上的收入来自本地企业。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

陈波说,要成为“大飞机”,要形成两个翅膀,凯捷必须具备四个“发动机”:

第一个发动机是技术的领先性,也就是凯捷提供的解决方案、提供的技术服务和业务模式必须具有领先性。

第二个发动机是知识转移。凯捷要把全球最佳实践与本地的实践相结合,这也叫做本地的知识转移。本地知识转移的重要途径就是通过人才转移达到本地化。这种“本地化”是知识本地化,而并非员工中国化。陈波说,凯捷有很多外国员工,但陈波要求他们做一个“来自外国的中国人”,而不是“在中国的外国人”。

第三个发动机是企业文化,它实际上是一种文化驱动,通过文化来驱动人员、模式、倡导理念以及面对客户时所提倡的精神等各个方面,它是企业成功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四个发动机就是人才。

除了发动机之外,陈波还强调持续航行能力。陈波在办公室摆了一个“空客340”的模型,也摆了一个直升机的模型。“就是说,我们不需要单一的发展模式,而需要一个持续性的发展模式,通过这样的模式,形成我们与其他行业伙伴具有差异性的竞争优势。”陈波说。

与客户分享创造

陈波对许多外国同事都说,很难把任何一个在全球成功的模式简单复制到中国来。这个想法其实来源于他个人的体验。

加入咨询公司以后,陈波曾拜访过中国一个很著名汽车企业的CEO。对方当着陈波的面,从书柜顶上拿下四本书,把上面的浮尘擦掉,对陈波说:这是某某咨询公司给他们做的战略咨询,花了几百万,没有用。“当时我很有挫折感。”陈波说。

如今,陈波已经到凯捷工作一段时间了,在此之前,他帮助另一家全球知名咨询公司的在华业务取得行业第一的骄人业绩。但客户花很多钱从咨询公司得来的东西,为什么最后会被放在书柜顶上?陈波依然很震撼。“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一些咨询公司没有去了解中国企业的客观运营环境,只是简单地把国外或者本土某一客户的成功经验简单复制。因此从战略来讲,要在中国发展,就一定要了解中国的市场文化。”陈波深入思考后这样认为。

凯捷要求与客户共同去创造一个相互实践的过程,分享共创实践的过程,以此形成卓越成果。“我们更强调相互的知识转移。比如我们要求客户必须能和我们形成一个团队,要求他们必须在一个阶段里,没有感觉到你是凯捷的,我是客户的,大家一定要从思想上、语言上、行为上都形成一个团队。我们会研究客户的发展理念,用客户的语言而不是咨询公司的语言,去总结客户的实践过程及其成功的结果。比如说在实施项目上,我们创造一些符合客户文化的实践和体验过程的知识及管理。我个人认为,这是目前我本人和我的团队得到客户认可的最大原因。”陈波说。

思想火花连成串

陈波说,过去凯捷一直做制造业,没有做过电信,但通过两年多做电信项目,凯捷的团队中出现了电信专家,也为客户培养了一批解决问题的专家。

做中国电信项目的时候,陈波第一次去访问自己的团队,发现很多的女孩子都哭了。她们大学毕业刚到咨询公司工作几年,就被派到电信项目中,客户会挑战她们,说:你懂电信吗?不懂电信,怎么能给我服务呢?那时候,实际上很多人都很沮丧。但陈波告诉大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我们的脸皮太薄,缺少“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思想,缺少一个学习的心态。你要放下架子,增厚脸皮,张大嘴,去学习。后来很多电信客户主动来找凯捷做咨询,因为咨询是很特殊的行业,需要很多方法论。咨询行业核心的能力就是知识结构,没有一个公司的知识库比得上咨询公司的知识库,凯捷的知识库有40年的积累,有上万个企业成功、失败的案例。

陈波曾经在一家啤酒企业任职。有一次,一家咨询公司的几个年轻人来找他,陈波就问他们:你们喝酒吗?他们说不喝。陈波就说:你们不喝酒,不懂啤酒,来找我做什么咨询?其中的一个年轻人说了一番话,把至今印象深刻。

这个年轻的咨询师说:“虽然我不喝酒,但有一个很大的知识库来支撑我。您看到的也许是自己的三到四家竞争对手,但我看到的是全世界几十家同行业企业;您看到的也许是30个品牌,而我看到的是上千个品牌、它们成功和失败的案例。从我们的方法来讲,我们不是你们的上帝,也不是你们的牧师,我们是你们的伙伴,用不同的东西来帮您做诊断,帮您形成逻辑判断。您可能有很多火花,我们是来把您的火花连成串,做成珍珠链送给您的……”

陈波说,这个年轻人的话很对。很多企业领导人都很有思想,很有火花,但很难有时间把火花连接成串。什么叫实践?实践就是由专业的咨询公司帮他们连珠成串。

陈波认为,凯捷给员工的理念是怎么让他更有价值,这样才能够给客户展现价值。过去,陈波对啤酒并没有理解,有一次他到酒厂去,酿酒师给了他很大的启发。酿酒师说,啤酒是一首诗,是一种文化,啤酒在酿造过程中,被注入了很多人性的、文化的东西。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陈波才真正爱上了啤酒。“同样,对咨询行业来讲,激情也是价值最大的东西。很多客户与凯捷合作,首先感觉到的是我们有激情,我们的激情感染了他们。如果你对一个事物没有激情,根本就不可以燃烧自己。所以,我觉得与其燃烧别人,还不如先燃烧自己。”陈波说。

以母语形成文化

虽然是跨国公司的大中华区总裁,但陈波是一个不说外语的人,这在他的工作群体中是非常少见的。凯捷的创始人曾经用英文跟他说:“陈波,我真的很愿意与你共事,你是第一个只说母语的人。”

这个创始人是法国人,法国人很强调法国语言的优越性,所以他说自己和陈波很投缘。

实际上,陈波在1994年加入一家跨国企业的时候,就曾经问过该公司的全球总裁:“我说中文,不说英文,为什么一定要请我?”该公司的总裁这样回答他:“我请你去服务管理的市场,99%的地方都是在说你的母语,你需要说英文的地方只占1%。所以,我需要你用你的母语形成市场文化,用你的思维观察能力来告诉我中国的市场是怎么样的。”

这句话给了陈波很大的信心。事实证明,陈波不说英语反而有优越性,这样他更容易坚持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对中国市场的看法和对文化的阐释。陈波据此认为,很多人强调沟通是语言,其实不是,沟通是文化。很多合资企业失败了,归咎于语言不通,不是的,是文化不融。

很多说英语的人,往往改变自己原有的价值去迎合某种东西。陈波说他迎合不了,也不会去迎合,这样反而可以更好地坚持自己的观点。

以国际视野建言

陈波认为,凯捷全球交付与共享中心落户昆山花桥虽然只是个案,但上海发展现代服务业,必须更新知识、清晰定位,在三方面做好文章,避免规模化的企业“总部迁移”现象出现。

首先,上海要敢于正视和香港等现代服务业发达城市的差距,从解放思想的高度加快政府官员的知识结构更新。发展现代服务业需要政府官员具备国际化视野,并透彻了解产业发展规律。

有这样一个例子:2008年11月,凯捷亚太区总裁来沪考察。来访前两周,凯捷将消息通报给某集团的负责部门,希望对方能够提供一份材料,以吸引亚太区总裁将总部从新加坡迁往上海。很快材料来了,但内容主要是张江软件园的成本优势、劳动力红利、面向制造行业的相关政策和配套等,而这些知识并不契合凯捷这类现代服务企业的需求。

陈波谈到,外向型经济的加工制造业是“带着轮子”的工厂,成本敏感;而高端服务业是人才驱动、科技创新和高附加值产业,需要综合考虑国际、科技、人文、生态、人居、区位优势。更进一步,和昆山乃至上海本地部分区县比,其提供的材料中强调的成本优势也缺乏说服力。

其次,让“大社会小政府”体现新上海特色,不仅要做“环境建设者”,更要做“产业参与者”。

上海构建“大社会小政府”由来已久,但新的历史时期如何体现新特色?陈波结合凯捷海外政府服务经验和上海特色,将其理解为“完善的社会服务”和“有限的经济管理”。

即政府应该做“环境建设者”,以利于经济建设、产业引进、人才发展、社会福利,成为政府新的职能中心;同时政府应该从过去对经济的“直管”转变为“指导”,进行战略研究规划和重点推动,加速符合经济规律的市场化发展。而社会性事务可以通过指定认证机构、服务外包和社会化经营等方式实现,进而培养一批完善的社会服务企业,一举两得。以税务为例,政府进行税收,而税务服务则可能通过第三方机构实现。

第三,优化人才战略,不仅要在全球范围内配置人才资源,也要“招得进来留得住”,重在“发展”。

相比于昆山、南京或杭州,人才聚集功能是中心城市的独特优势。上海此点优势对人才驱动的现代服务业有巨大吸引力。陈波介绍凯捷人才结构呈金字塔形,其中顶部的高端人才仍然来自并部署在中心城市上海,他们能够为客户提供高价值服务。

篇5:现代服务业材料

(督查材料)

一、枫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上海市十二五期间25家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之一,将联手临港集团漕河泾开发区共同开发。总规划面积4.7平方公里(包括两城建成区、新春苑安置小区等),东至朱枫公路,西至浙沪行政边界,南至新泾路,北至蒲泽塘。剔除已建成保留区域后用地面积约3.1平方公里,净地面积约1.9平方公里(约合2805亩)。

根据设计院初步成果,规划建设约330万平方米建筑,其中居住46.36%(153万平方米)、商业办公50%(165万平方米)、公共服务设施3.33%(11万平方米)、市政设施0.3%(1万平方米)。

枫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将以发展“一部三中心”(企业总部、研发设计中心、营运结算中心、技术服务中心)为主要内容,集聚国内外的优秀企业和优势资源,促进金山区产业结构转型和提升,打造金山区经济转型发展的示范基地,成为辐射长三角及福建沿海重要城市对接上海的区域性总部商务花园。

二、目前进展情况:

1、临港枫泾合作公司正式设立,注册设立上海漕河泾开发区枫泾新兴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实到2000万元。完成公司注册,验资开户。现在7号地块租赁办公用房,已启动装修,争取10月份完成。

2、临港枫泾合作公司成立推进领导小组和设立推进办公室。

3、国际商务区控详规划及城市设计进入报批,争取年内完成批复。

4、上海漕河泾开发区枫泾新兴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于2013年11月28日在枫泾正式入驻办公,枫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开发建设正式启动。

5、首发地块规划方案进一步深化。

三、下阶段目标和措施:

1、继续加大沟通与协调,确保商务区控规年内批复。

2、积极配合合作公司加强签约项目走访梳理和推进速度,完成泽阳云计算项目签约落地及方案设计深化工作,以工业项目报批。

3、配合合作公司加强沟通与协调,确保首发地块内剩余2户农户完成动迁工作,完成征地包干,具备土地出让条件。

4、加快已注册公司的办证速度,争取尽快产税,作为当前重中之重的工作,狠抓落实,专人对接。紫琪尔12月份完成办证并开票纳税。

5、继续加大力度跟踪意向项目,配合临港深化工业用地地块和首发地块方案深化。

6、加强对接喜力啤酒项目,争取12月底签约,公司完成工商注册。

7、加强与漕河泾公司枫泾园对接,就上海太和水环境总部项目选址,落地及后续推进做好协调。

8、加大力度做好胜者公司年度枫泾基地招商年会活动相关工作。

篇6:现代服务业管理

第一章 服务及服务特性

一、服务的概念

(一)服务是为了满足客户的需要,在与顾客的接触中,服务提供者(供方)的活动和活动产生的结果。

(二)概念的理解

1、指出了服务目的 【 满足顾客需要】

2、指明了服务的条件 【必须在供方与顾客接触中进行】

3、指出了服务内容 【服务活动和活动产生的结果(顾客对提供服务的满意程度)】

二、服务的特性

服务是一种过程或行为,他并不像商品交易那样会发生所有权的转让,消费者能带走的是服务的体验。

1.服务的无形性

2.服务的不可储存性(易逝性)

3.生产和消费的不可分性

4.品质差异性(服务人员、消费者、环境、互动)

5.顾客在服务过程中的参与

第二章 服务业与服务业的发展

一、服务业的概念及分类

(一)服务业概念

是从生活和生产领域独立出来的,以获得经济效益为目的,提供无形性产品为主的行业。

(二)服务业分类

1.三分法(为个人服务的消费者服务业、为企业服务的生产者服务业、为社会服务的政府服务业)

2.辛格曼分类法(生产者服务业、流通性|分配性服务业、个人|消费性服务业、社会服务业)

3.联合国统计署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

4.北美产业分类法NAICS

(三)世界服务业总体发展态势

1、世界服务业保持稳定增长,主要经济体增长不均衡

2、服务业直接外资止跌回升,跨国并购上升明显

3、生产性服务业支柱地位上升,国际大都市形成产业群

4、制造与服务融合日益深入,制造业服务化趋势增强

5、服务外包稳定增长,精细化、专业化程度明显提高

6、总部经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发展模式各具特色

(四)现代服务业的含义和特征

1、生产性服务业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是中国现代服务业的两大来源。

①概念:生产性服务业又称为生产者服务业,在理论内涵上是指市场化的中间投入服务,即可用于商品和服务的进一步生产的非最终消费服务。

②分类:资本、会计、信息服务类,经营组织类、研发技术、人力资源、法律服务

③特征 与消费者服务业相比,生产性服务业是一种高智力、高聚集、高成长、高辐射、高就业的现代服务业

知识性、创新性、专业性、国际性、协同性

2、现代服务业的涵义

现代服务业是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组织和发展起来的服务业,其中,新兴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主要代表,改造后的传统服务业也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3.现代服务业的特征

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素质人才、高集群性

二、现代服务业的形成和发展

(一)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概况

1、发展规模不断扩大

2、新兴产业不断涌现

3、区域发展差距扩大

第三章:服务业管理原理

一、人本管理原理及其应用

(一)人本管理的内涵和基本原理

1、人本管理的概念

人本管理主要是指一种把“人”作为管理活动的核心和组织的最重要资源之一,把组织内全体成员作为管理的主体,围绕如何充分利用和开发组织的人力资源,服务于组织内外的利益相关者,从而实现组织目标和组织成员个人目标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活动的总称。

2、人本管理的基本内涵:把人看做组织管理的中心和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所谓品质卓越的服务,就是了解客人的“事前期待”通过标准化和差别化的服务,满足并超越客人的“事前期待”,让客人感觉“物超所值”

坚持卓越服务,加强服务管理,让酒店程序和和员工服务由“标准化”提升到“无可挑剔”,进而发展到“超越期望”(满意加惊喜的`精致服务)

在残酷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我们留住客人的唯一办法就是为得来不易的客人提供品质卓越的酒店产品和服务。

第四章:客户与客户关系管理

一、客户的概念

客户:是指通过购买你的产品或服务满足其某种需求的群体,也就是指个人或企业有直接经济关系的个人或企业。

二、客户关系管理(CRM)

(一)定义

就是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管理视角,赋予企业更完善的客户交流能力,最大化客户的收益率。

1、CRM是一种现代的经营管理理念

2、CRM包含的是一整套解决方案

3、CRM意味着一套应用软件系统

(二)客户关系管理(CRM)的内涵

1.保持企业和客户之间的良好关系

“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

2、利用IT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对客户进行整合营销的过程

营销重点从“客户需求”转移到“客户保持”

3、视客户资源为现代企业的重要资源

客户资源主要指企业与客户的关系、客户的经营发展战略、销售收入、核心竞争力、供应链管理、营销策略、原辅料需求、生产规模、产品质量、研发能力、服务水平与发展瓶颈

(三)现代服务业的CRM的实施流程

1、收集客户信息(服务对象识别、区分、预测),发现市场机遇

2、制定客户方案,实施定制服务

3、实现互动反馈,追踪需求变化

4、评估活动绩效,改善客户关系

第五章 客户期望值和满意度

一、客户期望值

是指顾客根据过去的经历、口碑及个人的需求对所接受的服务定下的一个基本目标 (期望值的主观性和差异性)

二、客户满意度

1、涵义:是一种心理状态。是客户的需求被满足后的愉悦感,是客户对服务的事前期望与实际服务后所得到的实际感受的相对关系。(客户满意是客户对企业忠诚的基本条件)

2、衡量标准

感知的服务>预期的服务:超出满意

= 满足期望

< 不满意

3、提高满意度的途径

降低期望值 提高满意度

讨论:如何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第六章 服务接触

一、服务接触概述

1.服务接触概念

大多数服务企业的特征是服务提供者和顾客之间发生接触,这种决定顾客头脑中对服务质量优劣评价的交互作用称为服务接触,也称关键时刻(真实瞬间)

服务接触,是指消费合作者与服务企业的员工或有形实体要素发生直接接触或相互作用的过程。

讨论:服务利润链模型的启示

“服务利润链”是表明利润、顾客、员工、企业四者之间关系并由若干链环组成的链。 “服务利润链”告诉我们:利润是由客户的忠诚度决定的,忠诚的客户(老顾客)给企业带来超常的利润空间,忠诚的客户是靠客户的满意度取得的,企业提供的服务价值(服务内容加过程)决定了客户满意度,而企业内部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决定了服务价值。所以得出结论,企业的利润最终是由员工的满意度决定的。

“服务利润链”启示:提高内部服务质量,增进员工满意度。

员工满意度促进员工忠诚度

员工忠诚度是工作效率和服务价值的保证

高服务价值导致客户满意度

客户满意导致客户忠诚

客户忠诚导致企业获利性与增长

自身领导素质――员工高度忠诚――员工优异表现――卓越服务价值――高度满意的客人――企业长期增长效益

第七章:服务质量管理与改善

一、服务质量概述

1.服务质量的定义

在服务业中,服务质量是顾客感知的质量

对服务企业而言,质量评估是在服务传递过程中进行的,每一次的顾客接触都是一个使顾客满意或者不满意的机会。服务质量是顾客对特定产品和服务所感知中的质量。

2.服务质量的构成

①技术质量

顾客在服务过程结束后的所得,它是服务生产过程中的结果所形成的,也称“结果质量” ②功能质量

顾客接受服务的方式及其在服务生产和服务消费过程中的体验。他与服务接触中的关键时刻紧密相关,他说明的是服务提供者是如何工作,也称过程质量。

技术质量表明“顾客得到了什么服务”

功能质量表明“顾客是如何得到服务的”

顾客通常会采用主观的方式来感知功能服务质量

3、服务质量维度

①可靠性(按照承诺行事) 指准确可靠地执行所承诺服务的能力

②响应性(主动帮助顾客)指帮助顾客及提供便捷服务的自发性,柔性和能力

③安全性(激发信任感) 指员工的知识和谦恭态度,及其使顾客信任的能力

④移情性(将顾客作为个体对待)指企业给予顾客的关心和个性化的服务。

⑤有形性(以有形物来代替服务)指有形的工具、设备、人员和书面材料的外表 讨论:如何理解服务质量的持续改善

第八章 服务补救

一、服务承诺

(一)服务承诺的内容

1、服务质量的保证

2、服务时限的保证

3、服务附加值的保证

4、服务满意度的保证

(二)实现服务承诺制的措施

1、制定高标准

2、不惜付出相当的赔偿代价

3、特别情况特别处理

4、提供简洁地保证

5、简化顾客申诉的程序

6、将顾客满意度列入企业发展的经济指标

讨论:如何理解服务补救对于服务企业的重要性

第九章 提高服务质量的人力资源策略

1、招聘正确的员工

2、培训人员,保证服务质量

3、提供所需的支持系统

4、通过内部营销策略,保留最好的员工

5、授权给员工

讨论:服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如何为提升服务质量起支持保证作用

第十章 :服务文化

一、服务文化的类型

1、市场导向性 强调竞争优势和市场优势

2、创新型 核心是创新精神,创业精神,敢于承担风险

3、家族性 强调员工忠诚度,传统习惯和内部稳定

4、等级型 强调稳定性,一致性

前两种都强调企业对市场的适应性,都能使企业取得较好的经营成绩,后两种强调内部管理,忽视企业外部市场环境变化,企业经营成绩一般

第十一章 生产能力和需求管理

一、生产能力的限制

(一)限制生产能力的因素

时间、劳动力、设备设施、资金

二、生产能力和需求的平衡

(一)需求与生产能力的关系组合

1、需求过剩:需求超过最大能力,部分客人离开

2、需求超过最佳能力

3、需求与供给在最佳能力上平衡

4、能力过剩:需求低于最佳能力

(二)改变需求以适应能力

在这一战略下,组织将使顾客尽量避免需求超过能力的时间,尽可能使其在需求较低的时候接收服务。在需求的低谷,组织将吸引更多的顾客来使用其生产能力。

1、需求太高时的对策:

增加时间、劳动、设施和设备、交叉培训员工、雇佣兼职员工、要求员工超时间工作、租用或分享设施、订立契约或进行资源外助活动

2、需求太低时的对策

进行保护、创新、安排休假、安排员工培训、解雇员工

(三)改变能力以适应需求

1.扩展现存能力

2.延长时间

3.增加劳动力

4.增加设施、设备

5.在需求低谷期间安排修复时间

6.交叉培训员工

讨论:服务企业如何做到生产能力与需求的平衡

第十二章 收益管理

1、招聘正确的员工

2、培训人员,保证服务质量

3、提供所需的支持系统

4、通过内部营销策略,保留最好的员工

5、授权给员工

讨论:服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如何为提升服务质量起支持保证作用

第十章 :服务文化

一、服务文化的类型

1、市场导向性 强调竞争优势和市场优势

2、创新型 核心是创新精神,创业精神,敢于承担风险

3、家族性 强调员工忠诚度,传统习惯和内部稳定

4、等级型 强调稳定性,一致性

前两种都强调企业对市场的适应性,都能使企业取得较好的经营成绩,后两种强调内部管理,忽视企业外部市场环境变化,企业经营成绩一般

第十一章 生产能力和需求管理

一、生产能力的限制

(一)限制生产能力的因素

时间、劳动力、设备设施、资金

二、生产能力和需求的平衡

(一)需求与生产能力的关系组合

1、需求过剩:需求超过最大能力,部分客人离开

2、需求超过最佳能力

3、需求与供给在最佳能力上平衡

4、能力过剩:需求低于最佳能力

(二)改变需求以适应能力

在这一战略下,组织将使顾客尽量避免需求超过能力的时间,尽可能使其在需求较低的时候接收服务。在需求的低谷,组织将吸引更多的顾客来使用其生产能力。

1、需求太高时的对策:

增加时间、劳动、设施和设备、交叉培训员工、雇佣兼职员工、要求员工超时间工作、租用或分享设施、订立契约或进行资源外助活动

2、需求太低时的对策

进行保护、创新、安排休假、安排员工培训、解雇员工

(三)改变能力以适应需求

1.扩展现存能力

2.延长时间

3.增加劳动力

4.增加设施、设备

5.在需求低谷期间安排修复时间

6.交叉培训员工

讨论:服务企业如何做到生产能力与需求的平衡

第十二章 收益管理

一、收益管理的涵义

这种通过综合需求管理(通过价格诱导)和供给管理(通过控制能力供给)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的新方法被称为收益管理或收入管理。

收益管理的目标是尽可能提高企业的能力利用率,同时也尽可能通过价格诱导等手段设法调节市场需求的波动。

二、收益管理的三类决策

(一)价格决策

价格决策时收益管理的中心,其出发点是借助价格策略增长服务机构的收益。其管理的目标是,在保证额外收益大于额外成本的条件下采用灵活的价格策略实现能力和服务需求的平衡。

1、预定时间不同条件下的价格决策

2、服务时间不同条件下的价格决策

(二)服务能力再分配决策

服务能力再分配,是指一类可以划分为不同等级的服务设施,在确定各个等级始出分配方案后,随市场需求变化进行调整的过程。

初始比例的确定和服务能力的再分配必须以服务效益最大化为原则。

(三)超额预定决策

超额预定决策,是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扩大预订数量,使预定出的数量大于实际可以提供服务的数量,以保证在一部分顾客未履约的情况下,仍有较高的利用率。

超额预定决策的关键是确定超额预定的数量范围,即到底预定的数量以超过服务能力多少为宜。

解决超额预定的数量界限,可以根据历史资料。运用统计决策的方法确定超额预定数量范围。

上一篇:田园诗情的教学反思下一篇:2023年度学生田径运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