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一卷高考政治考点

2024-04-29

全国一卷高考政治考点(精选6篇)

篇1:全国一卷高考政治考点

2017届高三政治高考全国卷一卷主观题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细则

一、2013年新课标高考全国一卷政治评分细则

(一)题目及答案

38.(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材料一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和加强与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要求。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发挥领导作用的。(12分)

【答案】通过党的会议和决定,加强党的领导,确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地位和奋斗目标。确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对文化改革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健全领导体制机制,增强领导文化建设本领。

材料

二、H剧团是一家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在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方针的指引下,H剧团结合自身发展于2007年改制为演艺有限责任公司。经过六年的努力,该演艺公司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改制前后的对比如下表。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该演艺公司取得成功的经济原因。(14分)

【答案】改制后,公司经营战略目标明确,市场定位准确;权责明确的现代企业制度和合理的组织机构保证了公司高效运转;科学的管理、高质量的演出节目和市场化的营销形成了公司的竞争优势;合理的分配制度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演出场次增加、多个节目获奖,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二)评分标准及细则

38(12分)(1)①加强党的政治领导(或巩固领导核心地位、或巩固执政地位、或作为执政党)2分,确立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或奋斗目标、或方案、或方向、或任务)2分

②加强党的思想领导(或者确立文化改革的指导思想)2分发挥核心价值体系(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或邓小平理论、或三个代表、或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作用 2分

③加强党的科学执政 2分。把握文化发展社会发展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或健全领导体制和机制、或增强文化建设的本领)2分

注意:其他做答:只写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并且正确结合材料的给6分,不结合材料的给4分;只写科学执政,并且写的很好,最多给6分

(2)(14分)把握关键词:①经营战略②现代企业制度(或股份制改革、或政企分开、或公司制、或股份有限公司)③分配制度(或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相结合)④组织结构⑤科学管理⑥社会效益(或责任)⑦面向市场(或市场化营销、或价值规律、或适销对路、或市场多元化)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⑨信誉、形象、诚信⑩利用国家政策(每点2分,总分不能超过14分)

注意:以下不得分:①自主创新②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③经营路线、经营政策④内部机制、组织机制⑤市场决定性作用

(一)题目及答案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2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词典的正文收录了NBA,BBS,GDP,UFO等239个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此举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有的人反对,有的人支持。

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的人认为:

“拉丁字母出现在方块汉字中,很是惹眼,看上去就是一个异类,是对汉语的污染。” “我想会不会过几十年,汉语成了汉英混杂的语言。”

“文化有安全的问题,在国际化,也不能把自己的文字搞乱” „„

支持《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 “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字母词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应善待字母词的使用,而非简单的拒斥。”

“选录字母词只是对当下语言现实的承认,体现了语言使用的从简趋势,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 „„.(1)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请用文化生活有关只是阐明理由。(10分)观点一:反对收录西文字母词

理由: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汉语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传承中华文明需要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保持汉语的纯洁性。不反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字母词,但《词典》是规范语言文字的范本,不应收录,至少不应在正文中收录,观点二:支持收录西文字母词

理由:其一,收录字母词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特点。以包容的心态对待字母词的使用,有利于不同民族之间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是汉语言文字具有活力的表现。其二,《词典》收录的字母词数量很少,不会使汉语成为混杂的语言而损害其民族性。其三,字母词的使用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2)《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引起的争论深化了人们的认识。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知识,说明“争论有利于认识的发展。”(12分)

不同主体对同一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由此产生争论是正常现象。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的认识难免存在一定局限性甚至错误。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通过讨论,不同看法得以交流和碰撞,有利于人们取长补短,克服认识的片面性,促进认识的发展。

(3)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假如你是争论的一方,在争论中应该怎样坚持这一原则?(4分)

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理服人而不以势压人;尊重对方发表意见的权利;避免语言粗暴、行为过激;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二)评分标准及细则

39、(1)反对:1分

①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 2分;②汉语是中华文明的标志2分

③应该捍卫汉语的纯洁性(或传承中华文明需要保持中华民族特色、或维护文化安全、或抵制文化侵略、文化霸权)3分

④不反对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但是词典是规范语言的范本,不应该收录,至少不应该在正文收录 2分 赞成:1分

①文化发展进步的需要;②文化包容性(或不同民族文化应该交流理解);③文化具有多样性的意思;④文化传播交流的意思;⑤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意3点可给9分)

39(2)①认识有主体差异性(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3分

②认识有对错之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或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或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认识有局限性)3分 ③认识是不断发展前进的(或认识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2分

④争论有利于a、相互交流|学习|碰撞|借鉴; b、克服片面|全面认识|取长补短|明辨是非|分清利弊;C、拓宽视野|开拓思维|改变思维定式;D、获得正确认识|真理性认识|发展、发现真理(4条任意写2点得4分,只写一点得2分)注意:以下不给分:文化交流的意义;认识的具体性条件性;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争论检验认识

(3)①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或坚持真理的客观性、或坚持真理的条件性、或一切从实际出发、或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或实践第一、或坚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或唯实);②以理取人,不以势压人(或据理力争,讲道理);③权利义务相统一(或尊重对方观点、或考虑别人的观点、或尊重对方发表意见的权利、或人与人是平等的);④避免语言粗暴,行为过激;⑤坚持真理(或坚持真理的具体性、或取长补短、或克服片面性、或全面的看问题、或一分为

二、或坚持两点论、或辩证的看问题、或不盲目相信权威、或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标准、或修正错误、或求同存异)

注意:不给分:辩证否定观

二、2014年高考政治全国I卷评分细则 38.

(一)题目及标准答案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是新一届政府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材料一 2013年3月,十二后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明确提出,要减少和下放投资、生产经营活动审批事项,减少资质资格许可和认定,取消不合法不合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5月13日,李克强总理强调,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必须把政府的作用与市场和社会的力量结合起来,增加服务供给,满足社会需求。

2013年,国务院分批取消和下放了416项行政审批等事项,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推动工商登记制度改革。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12分)答案: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激发企业和社会活力,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材料二

2014年2月,国务院批准了《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该方案明确了放宽市场准入规则的总体思路,并提出了一系列措施:放松市场主体准入管制,降低准入门槛;实行注册资本认证登记制;改革年检制度和简化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等。

(2)政府放宽市场准入规则会增加市场活力,最终使消费者受益。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放宽市场准入规则是如何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使消费者受益的。(14分)答案:放宽市场准入规则可以降低企业进入市场的成本,提高企业进入市场的积极性和速度,使市场上企业的数量增加,从而导致供给增加和竞争加大;供给增加意味着商品种类的丰富的数量的增加,有利于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消费需求;竞争加大有利于提高商品的质量,降低商品的价格,最终是消费者收益。

(二)评分标准及细则

(1)评分细则:第一点是依法行政,或者是科学决策、合法行政、3分,第二点加强政府职能,或者完善等词语关键是政府职能。替代的有转变政府职能,或者政府履行经济职能或者公共服务职能3分。第三点政府、市场、或者企业的活力2分,积极性2分,或者市场的作用,市场的决定性地位等市场的地位的2分,回答其中任意2点的得3分。第四点,除了国标答案,前半句替代的为政府的威信,权威,公信力、形象等2分,或替代为提高行政效率2分。后半句替代为政府的性质或者原则2分,或者突出人民地位的都可 39.

(一)题目及标准答案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的钱学森认为,他的人生受益于中学教育他常常深情地回忆自己的中学生活: 化学教师特别重视化学实验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化学实验室随时开放,学生进出自由,我那时做了许多实验。生物教师常带领学生去野外采集标本,教学生解剖蜻蜒、蚯蚓和青蛙,我用在野外抓到的蛇制作了标本.学校组织各种课外小组,开设无机化学、诗词。音乐、伦理学等选修课。师生常常一起讨论数学、物理、化学等问题,大家都畅所欲言、无拘无束。大家都不怕考试,没有人为考试而开夜车,更没有人死背书.有一位数学教师在给学生的测验评分时独出心栽,出5道题,学生都答对了,但解法平淡,只给80分;如果答对4道,但解法富有新意,就给100分,还另加奖励.民主、开拓、创新的学校文化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学生。

进入新世纪,素质教育理念更加深从心。围绕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各地进行了新的探索:课程超市、创意集市、探究性学习、名家讲坛、才艺拓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中学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钱学森的中学学习经历可以为我们提供启迪。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作用的知识,说明教育创新对培养人才的意义。{10分)参考答案: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推动实践发展、文化繁荣和创新人才培养。教育创新促进了民主、开拓、创新的学校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民主意识、创新精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作用的知识,说明教育创新对培养人才的意义。(10分)

答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或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2分;文化创新推动实践发展(社会进步;社会发展)或文化繁荣(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或创新人才培养2分。②教育创新有利:于学校文化或校园文化或文化氛围或管理文化或育人文化等形成和发展2分。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或民主意识或创新意识或创新精神或思维方式或个性或自由或创新能力或认识能力或实践活动等。2分

④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或立德树人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或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2分(2)有人从钱学森的经历中得出结论:“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说明理由。(12分)答案示例一:该观点具有合理性,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不同教学观念指导下的教学,对学生成长的作用是不同的。用先进的教学观念指导教学,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基于落后观念的教学,往往使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和实践不强。当然,学生的成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学观念不是唯一的因素。

答案示例二:该观点存在片面性。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指导作用的发挥是需要条件的。意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变为现实,教学观念如果不转化为教学实践,就不能发挥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观念如果不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动力等就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学生的成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把教学观念视为影响学生成长的唯一因素。

(二)评分标准及细则:

①(社会)意识对世界(物质;人;实践)具有反作用(能动作用;能动性;主观能动性;指导作用)。或者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自觉选择性、主动创造性(“四性”任具其一即可)。或者意识具有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指导)作用。2分

②正确的(社会)意识对世界(人;社会;物质;社会存在;实践)具有促进作用。或者错误的(社会)意识对„„具有阻碍作用。或者意识作用的发挥是需要(主客观)条件的。2分

③教学观念对学生产生影响。(或正确的教学观念会培养出优秀的学生)1分

科学的(正确的;创新的)教学观念可以扩大(培养)学生的知识面(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创新型人才)。3分 不同的教学观念对学生有不同的影响。2分

若材料表述充分,出现关键词给3分,否则1分,带“不同”2分。(良好、开拓、创新的学校文化深深感染每一个人。1分)④错误的教学观念„„对材料理解及给分参考③

⑤客观条件:只表述“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尊重客观规律”“实践”“客观条件”“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等,没有分析给1分,能详细阐述者给3分。

⑥主观条件:必须见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动力)等学生自主学习的词才能给3分。⑦学生的成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或者教学观念不是唯一因素(决定因素)等词语。2分

(3)结合材料,就教育创新拟定两条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5个字以内.(4分)(3)答案示例:创新托起中国梦;知识改变人生,创新成就梦想。答案须围绕教育创新的主题,符合题目要求,每条2分,满分4分。)

三、2015年高考政治全国I卷评分细则标准

(一)题目及标准答案

38、(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财政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巨大作用,财政预算的编制和管理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材料一2014年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经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调整,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支出必须以经批准的预算为依据,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

为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精神,按照新修订的预算法,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财政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出预算执行管理的通知》,地方各级政府为预算法的落实进行了积极探索。(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政府应该如何强化预算管理。(12分)

答案:严格执行人大审批通过的预算;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体系;按照预算法的要求编制预算和执行预算;运用检查、审计等行政手段强化预算监管;公开预算,增加财政收支的透明度,接受权力机关监督和社会监督。

材料二 2013年我国GDP增速为7.7%,2014年为7.4%。2015年我国GDP增长目标调低为7%。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对积极的财政政策做了加力增效的部署,其中,2015年财政预算拟安排财政赤字1.62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700亿元,赤字率从去年的2.1%提高到2.3%。(财政赤字率指财政赤字与GDP之比。国际上财政赤字率安全警戒线为3%。)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现阶段我国增加财政赤字的合理性,并说明应该如何用好财政资金。(14分)答案:财政赤字是积极财政政策的具体手段,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增加财政赤字能扩大财政支出,刺激社会总需求;我国目前财政赤字虽然在提高,但低于3%的警戒线,是适度的、安全的。优化财政赤字资金支出结构,引导经济转型升级;加强赤字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率;遵循财政分配原则,维护赤字资金支出的公平性。

(二)评分标准及细则 38(1)①严格执行人大审批通过的预算;(2分)②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体系;(2分)③按照预算法的要求编制预算和执行预算;(2分)④运用检查、审计等行政手段强化预算监督;(3分)⑤公开预算,增加财政收支的透明度,接受权力机关监督和社会监督。(3分)关键词:审批、完善制度、依法、系统内、外监督。细则:①严格执行人大审批通过的预算;或尊重、严格执行人大决定;(2分)②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体系;或深化预算制度改革;(2分)③按照预算法的要求编制预算和执行预算;或严格依法行政(依法管理);(2分)④运用检查、审计等行政手段强化预算监督;或行政系统内部监督;(2分)⑤公开预算,增加财政收支的透明度;或政务公开或增加财政收支的透明度;(2分)⑥接受权力机关监督和社会监督;或行政系统外部监督或自觉接受监督(2分)

(2)合理性:①财政赤字是积极财政政策的体现,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增加财政赤字能够扩大财政支出,刺激社会总需求;(3分)②我国目前财政赤字率虽然在提高,但低于3%的警戒线,是适度的、安全的。(3分)

措施:①优化赤字资金支出结构,引导经济转型升级;(2分)②加强赤字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率;(3分)③遵循财政分配原则,维护赤字资金支出的公平性。(3分)合理性关键词:经济困难;赤字作用(需求)

细则:①经济下行压力;增速放缓;经济发展遇到困难;(2分)②刺激社会总需求;扩大内需;刺激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扩大投资需求;(2分)③低于警戒线;适度的;安全的。(2分)措施关键词:优化结构;使用效率;公平。

细则:①优化赤字资金支出结构,引导经济转型升级;优化结构,确保合理投向;优化资源配置;(2分)②加强赤字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率;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作用;(3分)③遵循财政分配原则,维护赤字资金支出的公平性;兼顾效率与公平。(3分)39.

(一)题目及标准答案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保护和传承,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记录片《记住乡愁》于2015年元旦在央视首播。该片选取100多个传统村落,围绕中华美德的千百年传承,一集一村落,一村一传奇。采取纪实手法讲述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有坚守精忠报国、宁死不屈民族气节的,有传承诚信为本,诚实待人村风的,有秉持积善成德、助人为乐精神的,有倡导邻里和睦、守望相助的,有崇尚生命、敬畏自然的.....《记住乡愁的》的播出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古建筑学者将其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立体的教科书,现成的博物馆”,历史学者认为《记住乡愁》呈现了一副生动的乡村历史画卷,民俗学者从节目中一个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社会学者强调吸取传统乡村社会治理的智慧和经验......(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记住乡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12分)答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华,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乡愁反映了人们对中华文化的眷恋之情,体现了当代人对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愿望和期盼;记住乡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为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载体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养料。

(2)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学者从《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10分)答案:认识是主体对客观的能动反映。认识受到主体状况、客观状况以及认识条件的制约。不同学者在知识背景、兴趣爱好、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纪录片涉及对传统村落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村规民约、民风民俗、社会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导致不同学者感受的差异性。

(3)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请就如何记住乡愁提出两条建议。(4分)

答案:在保持原有村落形态的基础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与传承;使其转化为当代中国人的道德观念。

(二)评分标准及细则

39(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中华传统美德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4分)乡愁反映了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眷恋之情,体现了当代人对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愿望和期盼;(4分)记住乡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载体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养料。(4分)

关键词:与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德的关系;乡愁与美德的关系;重要载体、历史文化养料细则:①核心价值观与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2分);传统文化是重要源泉(来源、基础)(2分);②乡愁与传统文化的关系(2分);传统文化的作用;(2分)③提供了重要载体(2分);丰富核心价值观。(2分)(2)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受到主体状况、客体状况以及认识条件的制约。(4分)不同学者在知识背景、兴趣爱好、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3分)纪录片涉及传统村落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村规民约、民风民俗、社会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导致不同学者感受的差异性。(3分)关键词:认识本质;认识受主体制约;受客体状况制约;主、客体具体

细则: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具有能动性;(2分)②认识受到主体状况制约;(2分)③认识受到客体状况以及认识条件的制约。(2分)④不同学者在知识背景、兴趣爱好、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主体状况);纪录片涉及传统村落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村规民约、民风民俗、社会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客体状况)。主、客观条件写出三占以上给6分,只答主观或客观最多给4分(3)在保持原有村落形态的基础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2分)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与传承,使其转化为当代中国人的道德观念。(2分)(其他符合基本要求的答案,可酌情给分)关键词:物质载体的保护;精神方面的传承。

四、2016年高考政治全国I卷评分细则标准

(一)题目及标准答案

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2013年,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响应。

材料一: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简历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发展。“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了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增进了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让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截至2015年,已有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达了与中国合作建设“一带一路”的意愿。30多个国家同中国签署了合作协议,中国与相关国家合作建设了50多个境外经贸合作区。

材料二:国际产能合作是指两个经济体之间进行产能供求跨国或者跨地区配置的联合行动。2015年底,中国已与“一带一路”沿线20余个国家签订了产能合作协议。开展跨国产能合作的中国产业,既有以轻工、家电为主的传统优势产业,以钢铁、平板玻璃为主的富余产能优势产业,又有以通信设备、轨道交通为主的装备制造优势产业,同事还带动了通讯等优势行业的相关技术和标准“走出去”。

埃及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中埃国际产能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果。截至2015年底,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第一期吸引了68家企业入驻,初步形成了石油装备、高低压电器、纺织服装、新型建材、机械制造等产业园区。合作区吸引投资近10亿美元,年销售额约1.5亿美元,年纳税约2亿埃镑,为当地创造了2 000多个工作岗位。

(1)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知识,分析“一带一路”建设为什么能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12分)(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推动“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对沿线国家和中国是双赢的选择。(14分)(1)(12分)顺应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积极探索;有利于沿线各国人民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能够促进沿线各国间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政治互信;能够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推动中国自身发展。

(2)(14分)沿线国家:扩大产品供给;增加税收;扩大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提高相关产业的技术水平。中国:扩大产品市场化;促进优势产能“走出去”;提高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二)评分标准及细则

38-1顺应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积极探索。(任一词给2分)但2分+2分=3分 有利于沿线各国人民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可持续发展/多元平衡、共同繁荣。(四个任一给3分)能够促进沿线各国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政治互信/互信互敬/互进(见任一词给3分)能够提升开放水平/推动中国自身发展。(任一词给2分)但2分+2分=3分 其它替换词不再给分 38-2沿线国家(8分)

扩大产品供给/增加税收/扩大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提高相关产业的技术水平/提高管理水平/吸引外资、资金、资本/区域贸易发展/相关产业发展。任意四个给8分 中国:6分

①扩大产品供给/扩大产品市场/优化产品结构;②促进优势产能“走出去”;③提高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扩大国际话语权;④有利于参与技术与标准(任3给6分)

39、(一)题目及标准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华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栋梁。

近年来,有的人打着“还原历史真相”的旗号颠覆英雄、歪曲历史、消解崇高。如胡诌“黄继光堵枪眼不合情理”“‘火烧邱少云’违背生理学”“董存瑞炸碉堡为虚构”等。凡此种种混淆是非的谣言借助网络等传媒随意传播,一些网民盲目更风、随手转发。这种抹黑英雄形象的谣传引起了一些人历史认知混乱和价值观迷失。

还原历史、守护英雄、捍卫崇高,就是守护良知、正义和精神家园。战场上多次负伤的志愿军老战士李继德动情地说:“黄继光堵枪眼时,我在现场!”当年的老排长郭安民挺身直言,燃烧弹点燃伪装草,“大火整整烧了二十多分钟,邱少云始终一动不动”。董存瑞的生前战友郑顺义多次口述力证,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就在他的掩护之下„„

(1)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对否认英雄的错误言论加以批驳。(12分)

(2)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如何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10分)

(3)班级召开“我为英雄点个赞”主题班会,请就如何学习英雄列出发言要点。(两条,每条10~30个字)(4分)(1)(12分)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只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评价。受错误价值观驱动,否认英雄的言论歪曲了历史,遮蔽了真相,导致人们思想的混乱。只有尊重历史,坚持真理,树立和弘扬正确价值观,才能抵制否认英雄的谣言,消除其影响。

(2)(10分)尊重历史事实,增强辨别信息真伪、抵御落后文化和错误言论的能力。利用网络等大众传媒传播英雄事迹,抵制和批驳肆意抹黑英雄,歪曲历史的言行。大力宣传英雄精神,使群众懂得英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继承和弘扬英雄精神。

(3)(4分)树立崇高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勤奋学习,掌握为国家、社会、人民作贡献的本领;深入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二)评分标准及细则

39-1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影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影响认识活动。(任一词给2分,不重复)

正确„„促进 1分错误„..阻碍 1分(共4分)

否认英雄言论,歪曲历史/遮蔽真相(任一词给2分,不重复);导致人们思想的混乱/认识混乱/价值观迷失。(任一词给2分,不重复)

要尊重历史/坚持真理/树立正确价值观/遵循规律/站在人民立场上/还原历史真相(任一给2分)消除影响/弘扬正气/弘扬正能量(任一给2分)

39-2尊重历史事实/还原历史/了解历史(任一2分),增强辨别„..能力/眼力/提高眼力,拒绝污染(任一2分)共三分,但本点2分+2分=3分

利用网络等大众传媒传播/抵制/批驳歪曲历史言行。(任一词给2分,2词即给4分)宣传/继承/弘扬;(任一词给2分)使群众懂得英雄精神是民族精神突出表现/丰富和发展/体现/那个时代的体现。(任一词给2分)但2分+2分=3分

39-3理想/学习/实践/奉献。四个关键词有2个即给4分 注意:不能够得分的试卷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1)学生答卷有某一点创新,但有明显的知识性错误,论证思路混乱,未按题意作进一步分析。(2)学生答卷有创新意识,也能够自圆其说,但不符合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思想路线,甚至有反动言论,阅卷领导小组规定:坚决不给分。(3)学生答卷凌乱,亳无整洁可言,虽然有少数正确的说法,但逻辑性差,叙述东拉西扯,学生答卷大多与参考答案南辕北辙、相距万里的,也决不给分。(4)学生答卷书写模糊,涂改很多,虽然有一些叙述与参考答案略微相同或相似,但有多数难以辨认,也不能给分。

2.对学生而言:好的答卷必须有好的开头和完满的结尾。好的开头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1)学生的论述直奔主题,不拖泥带水,不顾左右而言他。

(2)学生的论述与参考答案的推理分析思路基本相符,无干扰阅卷老师阅卷情绪的跳跃性、非连续性的推理、归纳和概括。

(3)学生答卷中的关键词与参考答案中的关键词相同或者多数相似,意思相同或相近。

(4)学生答案在论证过程中,理由充分、分析透彻、措辞到位,一看就觉得是“非等闲之辈”。好的结尾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与开头和答题要求相一致,结论中肯,有创新性。

(2)分析顺其自然、水到渠成,不是牵强附会、言不由衷的虚假陈词。

(3)无逻辑错误和知识性错误,对程度性“副词”的使用和表述恰到好处,既不夸大也不缩小,既不重复论证也不随心所欲。(4)结论与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一致,没有离奇的表述,也没有过度的渲染。阅卷老师的几点建议

1.要注意字迹清晰漂亮,卷面整洁规范,答案分点分段,赢得改卷老师的印象分。阅卷进入三四天,答案早已烂熟于心,所以阅卷老师速度基本达到每份试卷仅需3~4秒。通常在试卷显示的一瞬间,对试卷就有了第一印象,给高分还是给低分,潜意识中已经确定。因此,要想得高分,第一印象很重要,因为老师第一眼看到的不是答案而是文字,学生书写整洁,心情自然舒畅,也就更有耐心去寻找更多的得分点。

2.高考评卷主要采取“踩点给分”,有点把“问答题”变成“填空题”的味道,所以学生只要主干知识能答出来,就会在平均分之上。因此在答题时要去繁从简,突出主要考点,在答案的内容组织方面做到三要:面要宽,点要全,话要精。即答题思路要正确,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不要答非所问;分析问题要从多角度展开,不要重复在一个点上啰嗦个没完;语言要简洁精练不要拖泥带水,不要胡编乱造,尽量用学科语言作答,以提高得分率。

3.答题一定要采用“观点统帅材料”的方式,把关键词放在前面,材料分析放在关键词之后,切忌先分析材料,后得出结论,以免阅卷老师没有耐心,忽略了关键词,给出较低的分数。同时反对照抄材料和照本宣科。前者完全照抄材料,不加提炼,不能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或关键词用于作答。后者则是生搬硬套,完全不理会题目的具体要求,不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紧扣题意进行回答,只是一味的照搬课本或以前做过的类似题目的答案,结果由于针对性不强,得分率不高。

4.要摒弃投机取巧心理。有的学生大段大段的照抄材料,有的甚至把选择题里的几个选项搬到主观题中,以为多少可以得点分;还有的甚至在考卷上写一些讨好或调侃阅卷老师的话(如老师求求你多给点分啊,我也不容易),作诗画画者亦有之,但是这除了可以博阅卷老师一笑,给阅卷老师带来短暂的轻松之外,真的没有其他任何实际意义了。得高分卷分析 在阅卷过程中,能够得分的答卷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1)学生答案虽然与参考答案表述不完全一致,但意思大体相同。(2)学生答卷虽然与参考答案表述完全不一致,但逻辑严谨,论证周密,无知识性错误,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且能够自圆其说,与题意相吻合,符合“加分”条件。(3)学生答卷除完全与参考答案规定相符,还能在参考答案之外,作进一步深挖拓展且符合题意和社会实际的论述。(4)学生答卷书写整洁,思路清晰,虽然只有少量的符合逻辑的表述,但可以酌情给分。(5)学生答卷规范,序号清楚,回答重点突出。

篇2:全国一卷高考政治考点

高考还未开始,高考试卷2021全国一卷未知。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

技巧一:审题

①一般情况下,应读两遍。第一遍粗读,游览,了解大意。主要任务有两个:第一,了解材料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第二,注意各段材料的联系,读出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

②审读设问,带着设问仔细读材料,将材料读懂、读透。

a.细读材料时要注意具体材料具体分析。如古代史的材料多为文言文,须像语文课上分析古文一样,进行字斟句酌,读透材料的本义并挖掘其引申义。世界史的材料多为外来的翻译文,有的句子很长,很难读懂;此时,可按语文课中划分句子成分的办法来处理,先找句子的主、谓、宾语,再找定、补、状语等其他修饰成分。

b.阅读材料时,一定要认真审读设问。因为设问的实质是为解析材料确定方向,使考生在阅读材料时能够充分提取材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所以明确设问要求,据设问考查的方向重新仔细读材料,是尽快获得有效信息的捷径。

c.阅读材料时,除读懂材料正文外,还要特别注意提示性文字和材料出处。这些说明性文字能够提供材料的时间、国别、作者、背景等信息,给考生某种暗示和引导,有时能起到“得来全不费工夫”之效。

技巧二:找联系

在实际解题过程中,“找”与“读”往往是一致的,不需要将两者截然分开.

①阅读全部材料之后,要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一般每一道材料题都有一个中心。即使有些材料解析题的一些材料观点完全相反,它也是围绕一个中心而设计的。找出了中心,然后围绕这个中心,确认材料涉及的内容或对课本知识进行迁移,便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

②找出材料与教材的连接点。尽管材料解析题具有“新材料、新情况、新问题”的特点,但不管多新,必定与教材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把材料中的重点信息与教材的史实、观点相对照,确认材料与教材的哪章、哪节相关联,这样便将材料与教材联系在一起,联系准了,解析的大方向便明确了。

③找出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体会命题者的意图。材料解析题是“史论结合”的典型题目。读材料是为了回答设问,回答设问离不开材料,因为“论从史出”,结论要从对材料的理解、发掘、升华中得出。材料解析题的设问,一定是从材料出发的。所以,读材料时要处处想着设问,把设问放到材料中相互对照。或从材料中找出回答设问的信息;或从设问行文的信息中重新获得读材料时忽略了的重要之处,然后通过分析、判断得出结论。在找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时,领会命题者采用这些材料的意图至关重要。

④审读设问,找出不同材料解析题的不同要求。从近几年的高考题来看,材料解析题的设问与作答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层层发问、逐次诱导的递进式。即围绕一个中心,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二是归纳评述论证式。三是以来出现的要求表述成文的材料题。弄清设问的不同要求,解答过程中可避免大的失误。

技巧三:答题

组织答案时注意的问题:

a.按问作答。注意针对性和具体性。材料解析题多由几问组成,每问都有具体指向,要根据具体要求,组织答案,并依据分值来确定答案内容的多少。

b.克服思维定势,坚持论从史出。命题者有时为体现自己的学术观点,则选取与教材观点相左的材料,用以考查提取材料信息和创新能力。因此,回答时要克服思维定势,对材料作具体分析,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C.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准确辨别材料观点的正误。所引用材料,多是原始史料,难免带有封建史学界和资产阶级史学界落后史学观点的色彩。必须按照正确的观点对史料进行辨析。

最准的万能选择题口诀

排除法

1、在单项选择题中,如其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存在承接、递进关系,即这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会同时成立,则正确项只能在上述选项之外去寻找。

2、在单项选择题中,如其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内容相近或类似,即这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会同时成立,则正确项只能在上述选项之外去寻找。

3、单项选择题中,一旦出现一对内容互相对立的选项,则正确选项往往由这两个对立选项中产生。

因果分析法

1、因果分析法,是指解答因果关系选择题时,把题肢与题干结合起来,具体分析它们之间是否构成因果关系而做出正确判断的方法。

2、正确把握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必须明确原因和结果既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3、需要注意的是事物的因果联系是多种多样的原因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既有根本原因,也有一般原因;既有主要原因,也有次要原因。因此,解题时一定要根据题目的不同要求,分析它们之间的因果联系。运用因果分析法解答因果关系题,应把题肢和题干结合起来分析,以题干为因,所选题肢为果。

4、需要注意的是,因果关系题三不选:一是答非所问者不选;二是与题干规定性重复或变相重复不选;三是因果颠倒者不选。

找关键词

每个选择题只有一个立意,即一个中心思想。因而,看到试题后,认真阅读,并要很快地找到它的中心思想,最好用一句话的形式提取出立意。然后,再看题肢的设问,这样就能很快地找到答案。找关键词。一般来说,每个选择题的关键词大多在题干的最后一句话或第一句话中,如“范围关键词”:经济学道理……、哲学道理……等。“内容关键词”:措施是……、制度是……等。“形容词关键词”:根本……、主要……等。“动词关键词”表明……、说明……、体现……等。立意和关键词相结合,对做难度稍大的题目有较大的帮助。

组合筛选法

篇3:全国一卷高考政治考点

热点一, 对一般现在时的考查

高考考例:

1. (2014 湖南卷) Whenever you______a present, you should think about it from the receiver’s point of view.

A. boughtB. have boughtC. will buyD. buy

2. (2014 重庆卷) You’d better write down her phone number before you ______ it.

A. forgetB. are forgettingC. forgotD. will forget

解析:答案为1.D, 2.A; 两考例考点为一般现在时, 分析两题题干可知, 两题分别是由whenever (第1题) 和before (第2题) 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构成的主从复合句, 在时间状语从句和条件状语从句中, 通常遵循“主将从现”的原则。故正确答案分别是D, A。句意为“ (第1题) 无论何时你购买礼物的时候, 你都应该从接受者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第2题) 在你忘记之前最好把他的电话号码写下来。”

归纳与点拨:一般现在时可表示主语经常性和习惯性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 也可表示说话者的能力及自然现象。此外, 在时间和条件状语从句中, 当主句为一般将来时时, 从句要用一般现在时代替将来时, 即“主将从现”。这是今年高考命题的方向, 共有3道题考查该知识点, 体现了该知识点的重要性。

热点二, 对一般过去时的考查

高考考例:

3. (2014陕西卷) We would rather our daughter______at home with us, but it is her choice,

and she is not a child any longer.

A. would stayB. has stayedC. stayedD. stay

4. (2014 福建卷) —Haven't seen you for ages! Where have you been?

—I went to Ningxia and______there for one year, teaching as a volunteer.

A. stayedB. stayC. had stayedD. am staying

解析:答案为3.C, 4.A; 两考例都考查一般过去时, 考例3中would rather后面的从句要使用虚拟语气, 如果从句表示与现在或将来相反, 要用一般过去时, 如果与过去相反, 要使用过去完成时。句意为“我们宁愿我们的女儿待在家里, 但是这是她的选择, 她已经不再是孩子了。”根据句意可知是与现在相反, 所以使用一般过去时。故C正确。考例4依据题意“很久没有看见你了!你到哪里去了?我去了宁夏, 并在那里待了一年时间, 作教书的志愿者。”只是叙述我过去在宁夏待了一年, 没有强调过去发生的事情对现在的影响。而且也没有持续到现在, 因为我已经回来了。所以不需要使用完成时, 使用一般过去时陈述事实即可。故A正确。

归纳与点拨:一般过去时表示在过去某时或一段时间内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 常与yesterday, last year, the other day, just now, then, two days ago, at that time等表示过去的时间状语连用。若句中没有表示过去的时间状语时, 则通过上下文语境暗示来判断。除此之外, 一般过去时常出现在以下句型中:It is time that sb did/were…“早该…了”; I’d rather sb did/were…‘.宁愿做某事’;I wish that sbdid/were…“但愿…”等。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有关时态的一些特殊句式和各种时态的特殊之处。

热点三, 对一般将来时的考查

高考考例:

5. (2014北京卷) — What time is it?

—I have no idea. But just a minute, I ______ it for you.

A. check B. checked C. will check

D. would check

解析:本题答案为C;本题考查一般将来时, 且是will的一个特殊用法。题意为“—现在几点了?—我不知道。可是请你稍等, 我现在就帮你看一下。”依据题意可知不可能是过去发生的事情, 排除BD项。我为你去看时间属于将要发生的事情, 所以使用will表示临时决定要做某事。故C正确。

归纳与点拨:一般将来时常由“shall/will +动词原形”构成, 这种用法除表示将来某时或某一段时间内要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外, 还用来表示“临时决定要做某事, ”这也是今年高考考查将来时的一个方面;若要表示主观上打算要做某事时则用“be going to do”;当然将来时也可用在“祈使句+and/or + sb will do”结构中。

热点四, 对现在进行时的考查

高考考例:

6 (.2014北京卷) —Hi, let’s go skating.

—Sorry, I’m busy right now. I ______ in an application form for a new job.

A. fill B. have filled C. am filling D. will fill

解析:本题答案为C, 本题题意为“喂, 我们滑冰吧!对不起, 我现在很忙, 我正在填写一份新的工作申请表。”依据题意可知本句是在叙述说话时正在进行、正在发生的事情, 所以使用现在进行时。故C正确。

归纳与点拨:现在进行时表示此时此刻正在进行的动作或现在某一段时间正在进行的动作, 谓语动词为延续性动词, 常与now, at present, look, listen等标志性词连用。答题时首先寻找标志性词汇, 若没有时态标志时应分析语境看其是否暗示此刻动作正在进行, 或此刻不在进行但目前这段时间正在进行;若在现在进行时中谓语动词为瞬间动词时, 则不表进行, 而表将来。

热点五, 对过去进行时的考查

高考考例:

7. (2014 重庆卷) James has just arrived, but I didn’t know he______until yesterday.

A. will comeB. was coming C. had come

D. came

8. ( 2014 四川卷) She______someone, so I nodded to her and went away.

A. phoned B. had phoned C. was phoning

D. has phoned

解析:答案为B, C; 两小题都考查过去进行时的用法。当表示事先计划好的安排好要发生的事情, 且谓语动词是一些表示位置变化的动词, 如:leave, come等的时候, 可以使用进行时表示将来时。依据考例7题意可知James要来这里是计划好的事情, 且动词come表示的是位置变化。故B正确。句意为“已经到了, 但是直到昨天我才知道他要来。考例8题意为“她正在和一个人打电话, 于是我向她点了下头便走了。”根据后句I nodded to her and went away“我只向她点了下头”说明她正在打电话。所以使用过去进行时表示在过去某个时间正在进行的事情。故C正确。

归纳与点拨:对于过去进行时常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查:1.把过去进行时放在when, while, as等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中考查, 即“sb was/were doing when sb did或while/as sb was/were doing, sb did”;2.在含有时间状语从句的主从复合句中, 如果主句谓语和从句谓语都发生在过去, 动作时间长的用过去进行时, 表达谈话背景;动作时间短的用一般过去时, 表达新的信息;3.把过去进行时放在某特定的语境中考查;4.考查过去进行时与一般过去时的区别。

热点六, 对现在完成时的考查

高考考例:

9. (2014江苏卷) —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the Youth Olympic Games to be held in Nanjing?

—Well, the media ______ it in a variety of forms.

A. cover B. will cover C. have covered D. covered

10. (2014大纲卷) The reports went missing in 2012 and nobody ______them since.

A. seesB. saw C. has seen D. had seen

解析:答案为C, C; 两小题都考查现在完成时的用法。考例9题意为“你对即将在南京举行的青奥会了解多少?很好, 媒体以多种形式对青奥会进行了报道。”根据本句中的well, 可知后者对青奥会很了解。这主要是因为媒体多种形式的报道, 本句使用现在完成时体现出过去所发生的事情对现在的影响。故C正确。考例10题意为“这些报告在2012年就不见了, 从那以后没有人看见过它们。”本句的关键词是since。根据句义可知是指自从2012年这些文件不见开始, 到现在为止没有人看见。Since (自从……) 和现在完成时连用。故C正确。

归纳与点拨:历届高考对现在完成时常从三个方面进行考查, 考点1:过去的动作对现在造成了影响或结果, 此时不需要时间状语;考点2:表示过去的动作或状态一直持续到现在;考点3:根据现在完成时的标志词since, up tonow, recently等来判断该种时态。

热点七, 对现在完成进行时的考查

高考考例:

11. (2014湖南卷) Since the time humankind started gardening, we ______to make our environment morebeautiful.

A. try B. have been trying C. are trying D. will try

12. (2014江西卷) —Tony , why are your eyes red ?

—I______up peppers for the last five minutes .

A. cutB. was cuttingC. had cut

D. have been cutting

解析:答案为B, D; 两小题都考查现在完成进行时的用法。考例11中关键词是since… (.自从……) ;since引导的从句经常要和现在完成时以及现在完成进行时连用。题意为“自从人类开始搞园艺活动到现在, 我们一直都在让我们的环境更美丽。”本句使用现在完成进行时, 强调动作的持续性和反复性。故B正确。考例12的题意为“Tony, 为什么你的眼睛那么红啊?在过去的5分钟里, 我一直都在切辣椒。”根据题意可知本句表示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一直都在做某事, 并且还在进行, 所以使用现在完成进行时表示动作的持续性。故D正确。

归纳与点拨:现在完成进行时表示某动作从过去某个时间开始, 一直延续到现在还没结束的动作;常与work, study, stay, sing, teach等延续性动词与表示一段时间的时间状语连用, 通常强调动作的持续性和不间断性。而现在完成时则表示过去的某一动作持续到现在而结束了的动作。所以判断的关键是看持续的某一动作是结束了或还在进行;抓住句子的上下文含义和句中的时间状语;要根据时间状语来选择合适的时态, 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有关时态标志性词或短语。如since, so far等经常与现在完成时连用;in / for / during / over the last / past / recent…days / months / years /…是现在现在完成进行时或现在完成时的常见时间状语。

热点八, 对过去完成时的考查

高考考例:

13. (2014陕西卷) During his stay in Xi’an, Jerry tried almost all the local foods his friends ______,

A. would recommend B. had recommended

C. have recommended D. were recommending

14. (2014 北京卷) I found the lecture hard to follow because it ______when I arrived.

A. started B. was starting

C. would start D. had started

解析:答案为B, D; 两考例都考查过去完成时的用法, 考例13题意为“在Jerry待在西安期间, 他尝试了他的朋友向他推荐的几乎所有的食物。”根据题意可知他的朋友向他推荐食物是在Jerry尝试的食物之前, 句中已经使用了tried, 所以推荐使用过去完成时。故B正确。考例14题意为“我发现这个报告很难懂, 因为当我到的时候, 它已经开始了。”根据句意可知这个报告是在我到达之前就开始, 而句中我到达使用了arrived, 而报告是在这之前发生的, 所以使用过去完成时。故D正确。

归纳与点拨:过去完成时表示的动作发生在过去的某一时间或动作之前。过去完成时是相对时态, 在使用时一定要以过去的某一时间或动作作为参照物, 常与by then/last year, by the end of+过去的时间, before then等时间状语连用。过去完成时是今年时态的热点, 共有3道考题;英语的时态多, 又很复杂, 现在的高考不是纯粹考时态的问题, 而是把它们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 让考生根据特定的环境来确定答案。

热点九, 对过去将来时的考查

高考考例:

15. (2014北京卷) We ______back in the hotel now if you didn’t lose the map.

A. are B. were C. will be

D. would be

16. (2014山东卷) They made up their mind that they______ a new house once Larry changed jobs.

A. bought B. would buy C. have boughtD. had bought

解析:答案为D, B; 两考例都考查过去将来时的用法;考例15题意为“如果你没丢失地图, 现在我们就会在宾馆里了。”在if引导虚拟条件句中, 如果表示与现在事实相反时, 条件句中的谓语动词用一般过去时, 主句使用would+动词原形, 即“sb would do if sb did/were.”依据题意可知, 题中所述内容与现在事实相反, 故D正确;考例16题意为“他们决定, 一旦Larry换工作, 就要买一栋新房子。”此题考查时态。宾语从句的主句若为过去时, 从句则使用相应的过去某一时态;且换房子发生在决定之后, 因此要用过去将来时。

归纳与点拨:过去将来时是较特殊的时态, 是从过去某时看即将要发生的动作, 必须有一个表示过去的时间状语作时间参照。故这种时态常用在宾语从句或含有时间状语从句的复合句的主句中。此外, 过去将来时还可用在表示与现在事实相反的虚拟的主句中, 其句式为“sb woulddo if sb did/were.”

热点十, 对过去将来完成时的考查

17. (2014安徽卷) People are recycling many things which they______away in the past.

A. had thrownB. will be throwing

C. were throwingD. would have thrown

解析:答案为D;考查过去将来完成时的用法;in the pas (t在过去) , 务必注意in the past用于一般过去式, in thepast years用于完成时。所以这里对过去虚拟, 这些东西过去会扔掉。 (可是现在正回收利用, 说明, 特定的这些东西没有扔掉) , 故选D为正确答案。句意为“人们正在回收利用他们过去常常本来会扔掉的东西。”

归纳与点拨:过去将来完成时表示在过去看来将来某时会已经完成的动作, 常用于与过去事实相反的虚拟语气中, 常用句式为“sb would have done if sb had done.”、

篇4:全国一卷高考政治考点

新课标短文改错是在语篇的情境中考查词汇、语法、句型结构等方面的知识和逻辑关系的推断及综合辩析,是一种在较高层次上考查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测试题型,通过几年各省份高考新型短文改错的研究可以看出,短文改错命题相对稳定,其比例一般为1:1:8,即1个多词、1个缺词和8个错词,所考查的词类分布合理,句子长度平稳,难度适中,考查的考点具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而且答题也有一定的技巧。现以2015年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Ⅰ、卷Ⅱ、陕西卷、四川卷、浙江卷中改错题中的错词题为例,对错词情况试作一粗浅分析。

一、冠词错用

1.(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A woman saw him crying and told him to wait outside a shop.

解析:a-the 从语境可知,同一句词第二次提到应表示特指。

2.(2015.陕西卷)At a party, my coach, with a biscuit in his mouth, asked surprisingly who made them and joked…

解析:a-the 考查冠词,根据前面的retirement party 可知此处表示特指用the。

二、各词错用

1.(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The airs we breathe in is getting dirtier and dirtier.

解析:airs-air. Air为不可数名词,把airs改为air。

2.(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one day, Tony went to a shopping center with his parent.

解析:parent-parents 结合下文的“his parents were missing”可知他的爸爸妈妈一起去购物,所以用复数形式。

3.(2015.浙江卷)My old classroom was interesting because three side of the clanroom…

side-sides考查名词复数,前面有three, side为可数名词,用复数形式。

三、代词指代不一致

1.(2015.新课示全国卷Ⅰ)We must find ways to protect your environment

解析:your-our或the,本句主语为we,用了第一人称,因此要把物主代词your改为our,也可以改成the。

2.(2015.四川卷)Its been three Saturdays now and it really costs me many.

解析:many-much考查代词,此处花了“我”很多钱,应用much代指不可数名词。

3.(2015.四川卷)If you were me, would you talk to him?

解析:him-them考查代词,此处指作者的三个朋友,是复数概念,应用them.

4.(2015.浙江卷)close to the school there was a beautiful park with many trees around them.

解析:them-it考查代词,此外代词指代前面的park是单数,所以用it.

四、介词、副词在固定搭配中的错用

1.(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Tony saw a toy on a shop window.

解析:on-in,表商店橱窗里摆放着一个玩具用in。

2.(2015.陕西卷)My soccer coach retired in last week.

解析:考查时间状语,当用作时间状语的词前有next, last等词时,其前不用介词。

3.(2015.浙江卷)My old classroom was interesting because three sides of the classroom were made from glass.

解析:from-of考查介词,be made of由……组成,可以看出原材料;be made from由……组成,看不出原材料。

4.(2015.浙江卷)On the left-hand side of the class, I could easy see the foothall field.

解析:easy-easily考查副词,此处修饰动词see需用副词。

五、形容词和副词的混用及错用

1.(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Lots of students have shown that global warming has already become a very seriously problem.

解析:seriously-serious用形容词修饰名词。

2.(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Dad and I were terrible worried.

解析:terrible-terribly修饰形容词应用副词。

3.(2015.陕西卷)I thought the biscuits were really well.

解析:well-good形容词辩析,well通常指健康状况也可以修饰动词,此处指食物好用good。

短文改错中错词比例较大,考生在做题时应注意:①从语篇入手,理解文章大意;②在理解基础上审查句子结构;③从语法结构入手。总之平时要多加练习,做多了,对错误自然也很敏感了,熟能生巧,“信心+方法+练习”,坚信定能在短文改错中获取更理想的得分。

篇5:高考作文(全国一卷)

留住人才,赢取未来

文/李相文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很荣幸能在这个读书会上和大家做个交流。今天,我想跟大家谈一谈齐桓公。孔子云:“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齐桓公能在乱世春秋中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管仲算第一功臣;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鲍叔一心为公,举贤荐能,成人之美,甘当绿叶,值得称道。而齐桓公不记旧怨,善纳人言,任人唯贤,人尽其才,更体现了一个领导者的风范。我从中看到了作为一代霸主的胸襟、修为和格局。领导者的胸襟:纳得下“百川”。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公子纠与公子小白属于两个阵营,而管仲曾是公子纠的谋士。公子小白在秦的扶持下回国即位,而途中曾遭管仲阻击,一箭射中衣带钩,险些丧命。按理说,即位后的齐桓公应该清除政敌,排除异己。但他却听了鲍叔的建言,收之麾下,用之为相。这也让我想起历史上另一个明君李世民,他即位后任用东宫僚属魏征为相,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后,唐太宗流着眼泪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痛惜之情溢于言表。……中国历史上的“明君”都有这种容人的雅量和“胸吞百川”的气度,齐桓公不记“射钩之仇”,正是因为这份心系社稷,胸怀丘壑的胸襟。领导者的修为:听得进“诤言”。“诤言”是直言告诫规劝的话,所谓“忠言逆耳利于行”,齐桓公善听鲍叔意见,重用管仲治国,终成一代霸主。善纳人言就是明君的修为。邹忌讽齐王纳谏,诸国来朝,所谓战胜于朝廷;唐太宗以人为镜,重用屡逆龙鳞的魏征,开启贞观之治。太子丹不听荆轲之劝匆促行刺秦王而身死国灭;西楚霸王项羽,不用范增之言落得垓下被围,无颜江东。无数历史事实证明:虛怀纳谏,才能成就大业;开放包容,才会雄居东方。领导者的格局:留得住人才。汉高祖刘邦得天下后曾说过一段名言:“(子房,萧何,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擒也”,刘邦之得天下和项羽之失天下,之间的差异就在于是否善用人才,刘邦懂得用人而项羽刚愎自用。从古至今,欲成大事者无不善识人、善用人、善留人。阿里得王志坚,首创支付宝;腾讯得张小龙,开发微信;格力得董明珠,而赢得中国制造。识得千里马,用好千里马,是一个领导者的眼光和格局。蛟龙出海,北斗升空,载人登月,5G领跑……中国的每一个成功,无不证明:留得住人才,才赢得了未来!纳得下“百川”,听得进“诤言”,留得住“千里马”,这是齐桓公终成霸业的法宝。留得贤者安天下,赢得人才定乾坤。国家领导人说:“不拘一格,慧眼识才,用好人才”,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需要大智慧,站在新时代的风口,国家不拘一格广揽人才,我们更要全力以赴争当人才,吹响人才的集结号,成就自己的辉煌人生!谢谢大家!

篇6:全国一卷高考作文

展信佳!

前,我坐在高考考场上,小心翼翼斟酌着每个字眼;而你尚在襁褓之中。17年后,你们也即将迎来人生中的那场关键考试。望这封信能在你们打开时间瓶时可以给予一点启迪和灵感。

我们有幸见证了奇迹。汶川大地震的余音尚未淡去,就迎来了世界瞩目的奥运会。开幕式上的高科技投影和演员惊艳的舞姿一起融成叹为观止的中国画卷,令我至今难以忘怀。又过五载,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上的授课内容让当时初中的我燃起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在这之后的五年中,中国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推动科技进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五载后,“世纪宝宝”们终于在众人期待的眼光中长大成人;而你们也将见证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荣成就,中国未来正是一片光明——然而需要千千万万中国人携手创造。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成年的我们是时候担起社会责任了。

“有人把生命局促于互窥互监,互猜互损,有人把生命释放于大地长天,远山沧海。”余秋雨如是说。不久前陨落的科学家南仁冬,紧盯尖端科技和国际前沿,心无旁骛地做研究,而默默埋名。惭愧的是,我直到媒体发布消息后才知道有这样一位伟大的人。而我们也知晓,所担责任并非一定要轰轰烈烈。小到机器修理师、乡村教师这样一群基层人民,都能看到我们这一代人需要继续传承下去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无私奉献的大爱。所谓品质革命,也不过如此。

但只是如此,也仍未尽到我们的责任。龙应台道:“人本是散落的珠子,文化就是那根柔软而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十九大以来,我们一直强调传承传统文化。令人欣喜的是,中国传统文化这颗珍珠的闪亮从未消磨过。特朗普的孙女在视频里用中文唱古诗,而中方也向特朗普展示了京剧等优秀文化。红墙黄瓦之间,传统文化推进了两国的深度交流。“四海之内皆兄弟”,此语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对解决现代社会问题的有益启示,更是突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经久不衰的魅力。我们这一代的责任,就是继续将文化传承下去。

然而,现实中的我们与仍尚存不足,网络暴力等问题仍困扰着我们。当然,希望你读到这封信的时候,问题已经解决,但须知忧患意识不可不无。海明威提出:“在一个奢华的年代,我希望向世界表明,人类真正需要的东西是十分微小的。”希望站在人生路口的你们在承担责任的同时,也能发现社会上存在的不足。中国需要的,也正是那些看起来十分微小、而意义深远的东西,例如拒绝犬儒主义,弘扬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毕竟,海涅说过:“每个时代都有一个重大课题,解决了它,人类历史就前进一步。”

畅聊至此,也进入尾声。走出考场,我们是新时代责任的承担者;读这封信的你们,也将成为祖国新一代栋梁,为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目标努力。希望你们好好把握人生,把握青春,为中国发展尽自己一份力!

鲁迅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那么,于你我呢?

夏安

17年前某世纪宝宝

6月7日

上一篇:青岛版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试卷分析下一篇:二十年后回故乡作文500字五年级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