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DIC合同主要条款的解读

2024-05-24

FIDIC合同主要条款的解读(通用6篇)

篇1:FIDIC合同主要条款的解读

FIDIC合同主要条款的解读

本文针对FIDIC合同条款第1条中“一般规定”的内容进行分析。

定义

很多人对合同的名词性定义不重视。定义,其目的是要清楚地规范事物的内涵与外延,特别是规范其外延。只有清楚说明名词的涵盖范围(也包括外延)及与其他相关名词之间的边界,才能够清楚说明哪些事情是与本事物关联的,而哪些事情又与之无关。对名词外延范围及外延边界理解有误,则容易导致合同理解的错误。比如国内合同工程款(非FIDIC定义)定义,很多人第一感觉就是把它当作一种合同款项,是一笔费用,一笔钱,所以在处理工程款相关事项时,就按款项事件来处理。实际上此款项有严格限定,它与工程直接相关,只有对应于款项的工程相关事项成立,才会有工程款这笔费用成立。忽视工程事项与工程款的对应关系,没有清楚理解合同名词定义,容易导致超付等事件发生。

合同

本条主要讲明合同组件。与国内合同不同,FIDIC合同要求最好把合同组件装订在一起,包括投标人的中标投标书。这个装订过的合同有时会有数千页之厚,其好处是无论何时查合同,只需拿出一本资料即可。而且在合同装订准备正式签订时,合同组件包含哪些具体文件,应该反复核查,确保准确无误。避免本应该是合同组件的文件最终没能进入合同文本的失误。

关于“合同”定义的外延,应明确其组件涵盖范围。合同规定哪些文件算做合同组件,那么这个文件就是合同的一个部分,这个文件涵盖的范围也就是合同涵盖的范围。如果有依据推断出某个文件不是合同组件的一部分,那它就不是合同,其内容也非合同范围。

合同文件能否成为合同组件,还有个法定生效的问题。在法律意义上此规定很严格。比如某个文件,图章完备齐全,但文件没有完成送达程序,就不能算有效合同文件。完成文件送达程序需要法定证据,比如传真记录、签收证明、邮政收据等。一般快递公司的收件证明不能作为送达证明。只有拿到快递公司送达对方的签收复印件,才算法定送达证明。这种名词定义外延边界上的细节把握,才真正体现了对合同名词理解的准确度。一点点的理解出入,都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合约工程师千万不要忽略这种细节的研究与把握,包括定义与程序,否则很容易犯错误。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FIDIC施工合同条件》在本条款中把“schedule”翻译成“资料表”,这个说法容易引起歧义。按国内一般理解“资料”是做参考用,通常不认为其具有法定意义而成为合同依据。虽然“schedule”涵盖范围有明确定义,但“schedule”一般指先期提供,后期用来执行的用表,所以不如直接翻译成“图表”,或者“工作表”取工作用表之意。这样翻译虽然与图纸定义有重叠,但涵盖面与理解上更符合国内习惯。

合同协议书

合同协议书,简单理解即给合同当事人一个签字的地方。设计这样一个文件,将合同主架构搭起来:当事人、标的物、工期、合同价款、合同组件及其解释程序等,然后列明签字人及证明人以供

签字。所以出现在其中的一些参数显得特别重要。“合同主架构搭起来”意味着一部简化的合同,同时这个简化合同又象目录一样,指向着对应的细节性合同组件,所以构架一定要准确。当事人、标的物、工期、合同价款、合同组件及其解释程序,以及其他的特定承诺项目,这些文件的对应指向需要写得明白无误,并注意与合同其他部份有无冲突关系。协议书不要太长,否则成了另一份“合同条款”,那就失去它的作用。FIDIC施工合同条件的附录里有合同协议书的推荐格式,不一定要全盘照搬,但研究一下其措辞以及构架一个“合同主架”的方法,也是不错的选择。

中标函

国内把中标函称为中标通知书,而且很多法律文件就定义为中标通知书,所以国内使用FIDIC合同就有必要在本条内加一个中标通知书的定义。可以措辞为“中标函即中标通知书„„”。一般认为,中标函就是雇主通知承包商“你可以进场了”那么简单,实际上中标函的法律意义很重要。我国的工程合同是要约承诺制,投标函是要约,中标函是承诺。中标函发出,即意味着要约承诺的法律过程生效,也即合同已经生效。不论合同协议书有没有签订都不影响中标函承诺已经兑现的法律效力。所以中标函的承诺效应,才是它最重大的功能体现。中标函承诺功能的准确体现,在于与之对应的投标函上。一定要将中标函与投标函之间的关联关系做到严密:“我方接受贵方在xx年xx月xx日提供的投标函及xx年xx月xx日投标澄清函所列条件。我方荣幸地通知贵方,依据上述承诺,你已被接纳为本项目中标人”。

在招投标过程中,有时会操作4-5次甚至更多次的投标澄清,其中的某个过程甚至会极大地改变招标标的物以及招标要求,如果中标函不能明确说明是指向哪个“投标承诺”,不能将此对应关系描述准确,则很容易出现失误。中标函是“对应投标函”的中标函,这就是中标函的外延范围,其他次数的“投标函”,就不一定属于中标函范畴。

投标函

按招标要求投标函都需要密封送达,所以其外延范围比较容易确定,可以简单理解不在“密封文件”内的一般都不能算投标函内容。对于招标澄清进行投标响应的澄清回复文件也是投标函的一种形式。按规定这种响应文件也得密封回复,包括双方可能产生的各种洽商纪要,都应该以“密封回复”的方式进行。当然有时也会依实际从事。有时双方文件来往很多次,紧急情况下会使用传真及快递方式。文件只有签署与盖章后才有效,而快递只有邮政快递才有送达效应。白文尽量不要以法定文件的方式操作,至少也要有签字,否则会有很多问题。有时操作者用“盖章的人不在”、“领导出去了”等理由为文件争取回旋余地,需要谨慎对待。

规范要求

这一条主要是指雇主提供设计中的“工料规范”,这属于设计文件。国内使用FIDIC合同,则要增加“法定规范”的定义。我国的“法定规范”使用范围较广也较细,很多工程的实施与验收过程都得按相应的法定规范进行,带有很大强制性。所以理清国家强制性规范与合同限定相互之间的关系很重要。特别是一些住宅工程的雇主会强制要求承包商接受小业主的收房验收,这就直接超越了“验收规范”规定的范畴。如何良好地运作这一块,需合同当事人双方仔细权衡。

篇2:FIDIC合同主要条款的解读

索赔工作的重要步骤之一就是合同条款的选择,承包商应根据具体合同文本,参考其它案例的审议资料或权威书刊,选择最适合的条款,在对条款含义理解不明确之前,多选择几条条款,把最后的决定权留给工程师。除此之外,还应认识到条款是合同条件的组成部分,各条款间又存在含义交叉,因此,在分析索赔条款时,应交叉分析各有关条款的含义, 并参考合同其它组成部分,如工程量清单、技术规范等,然后作出最佳选择。本文将通过具体的事件,对不同事件下的合同条款的选择进行分析,这些事件都是作者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并且经过向业主索赔成功的案例。为了便于读者对照FIDIC 条款,将事件以合同条款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实例1 :某工程项目的合同条件第二部分第70条款规定:“施工过程中出现当地材料的差价时,承包商可从业主处得到以当地货币支付的材料补差。但是承包商不能获取利润”。这些规定意味着承包商只能以当地货币收取补差。但是协议书上暗示业主支付给承包商的部分美元来自于当地材料补差,合同文件间相互矛盾,且合同协议书较合同条件有解释优先权,承包商就此提出索赔。

索赔目的:要求业主支付给承包商的当地材料差额以官价(银行兑奂挂牌价)折成美元支付。合同依据: FIDIC 条款第111(g)(i)条;FIDIC条款第512 条。

合同分析:在索赔费用时,应注意合同条款的实质含义“, 费用”一词应被认为包括管理费用,而管理费又反过来包括财政费用,但此词的定义不包括利润。在审理索赔时,有些工程师认为索赔的价格水平应与承包商的投标价格水平一致,这种看法是不成立的,因为承包商的索赔是针对业主的风险而言,因此在索赔时,承包商没有义务受制于自己的风险———投标单价水平的限制,只要是合理的有证明材料的费用承包商皆可据实索赔。FIDIC 条款第111(g)(i)条规定“费用”一词不包括利润,但是FIDIC条款对于由业主直接责任或变更令造成的索赔费用中规定应包括利润,是否能够索赔到利润,最好在具体索赔时根据不同的情况而定。与此有关的条款是:第12 条,第17 条,第28 条,第31 条,第38 条,第52 条,第65 条,第69 条等。

FIDIC 条款第5.1 条款定义了合同的适用法律,这种注释性法律在解释合同暗示的含义及在违约索赔时是最重要的部分。因此承包商应充分熟悉有关的适用法律,在阅读合同文件时,首先应了解有哪些文件是合同有效的组成部分,承包合同包括许多组成部分,如合同条件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工程量清单、规范、图纸、补遗等,这些组成文件间具有互释性,一般在协议书上将给出文件解释的先后顺序,一旦文件间出现矛盾或含义不明确,工程师将按此顺序解释,如果这种含义不明确及矛盾是承包商无法预见的,而又产生了额外费用,承包商可就此提出索赔。

实例2 :根据合同规定承包商向业主呈报了一分项工程于九月初开工的施工组织计划,并要求工程师在此分项工程开工前认可此计划。工程师以承包商未能提供完整的实验设备为理由拒绝了承包商的要求,其后承包商多次致函说明施工进度受到延误,并说明延误原因是:(1)未能提供完整的实验设备是由于此分项工程预付款迟付造成的;(2)在提交计划及其后的致函中多次提到利用当地工程部的实验室作实验,并说明了不影响实验质量的原因。但是工程师于十一月初才同意此建议和批准施工组织计划,也于同一时间认可开工。承包商就此向工程师提出延迟索赔。

索赔目的:(1)由于工程师迟迟未能批准施工组织计划造成2 个月的工期延误;(2)由于工期延误造成人员设备停滞及随后的赶施工进度增加的费用。

合同依据: FIDIC 条款第6.3 条;FIDIC 条款第 6.4 条。

合同分析:如果承包商的工作进度可能由于工程师迟发图纸或指示而延误,那么承包商要告知工程师图纸或指示一旦晚发了将影响到费用和时间,这一点很重要。通知发出后,要求的图纸或指示仍然延误,从而将使承包商延误工期或被卷入额外费用,FIDIC 条款第613 条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时,用来维护承包商利益的,根据此条款规定承包商则可索赔工期及费用。在引用此条款时,承包商应注意他的书面要求必须详细说明图纸、指令的有关细节,什么时间需要,不能及时审批可能受到怎样的延误与干扰,索赔是否成立还取决于工程师所用的时间是否合理,承包商今天提出要求,明天就要工程师办到,未能办到就提出索赔是不明智的。因此承包商应尽早提出这样的书面要求以使工程师有合理的

准备时间。在具体索赔时承包商的详细施工计划对他有很大的帮助,工程师据此应预测到承包商什么时候需要哪些图纸和什么样的指令,如果工程师出的进一步图纸或指令与原合同有出入,那么这种图纸或指令则构成FIDIC 条款第51 条下的变更令,承包商亦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另外,当工程进度受到延误或干扰时,承包商有义务立即通知工程师其索 赔意向。

实例3 :某一公路项目的规范规定:工程师的住房属于永久工程,由工程师设计。由于这类住房的设计事先未经市政局认可,在施工过程中,市政局坚持要求认可设计后才能施工,并要求在施工中增加一种新材料,承包商被迫停工,并就此提出了费用索赔。在合同条件第二部分的第26 条中(承包商必须遵守地方法律等)规定承包商不能就此索赔。工程师以承包商应考虑此风险为理由拒绝了承包商的索赔,但是承包商在研究合同条款以后提出:(1)FIDIC条款第8(2)条规定承包商不对非他设计的永久工程负责。因此承包商在第26 条下法律程序上的责任范围不包括永久工程设计;(2)工程师设计的后果是一种意外风险(FIDIC 条款第20(2)条);(3)FIDIC 条款第40.1(b)条规定意外风险造成的停工是业主的风险。

索赔目的:(1)补偿市政局批准设计造成的工期延误;(2)停工造成的费用损失。

合同依据: FIDIC 条款第8.2 条;FIDIC 条款第20.4 条;FIDIC 条款第40.1(d);FIDIC 条款第40.2条。

合同分析:永久工程的设计和规范一般由工程师负责,但也可以有例外,例如,工程设备的特别项目的详细设计,临时工程一般由承包商设计和确定规格。但是部分永久工程在施工中将被用做临时工程,此部分永久工程的设计不一定由承包商承担,这时,承包商也不应对该设计负有责任。在相同未作相反规定前提下,如果设计中某一错误是导致工程受到损坏的一个因素,则承包商对于不是由他提交的设计所引起的损坏不负责任,因为这种情况属于一些承包商无法控制的风险,承包商不对永久工程或工程师准备的临时工程的设计及技术规范负责,包括设计缺陷带来的损坏(FIDIC 条款第20.2 条)的风险和法律程序上的责任(FIDIC 条款第26 条)的一切后果。

实例4 :某工程合同条件第二部分中第53 条及第73 条规定,承包商有权免税进口设备,业主将签发有关的进口许可证、免税证明,协助承包商办理进口手续,但是业主拖延签发上述证书,致使承包商的关键设备无法进关,造成延误。由于业主在第53条、第73 条下承担了签发上述证书暗示的风险,因此业主的迟误行为构成FIDIC 条款第12 条下的人 为障碍,承包商就此提出工期及停工索赔。

索赔目的:(1)因进口设备不能按期到达造成的停工费用损失;(2)延长工期弥补停工造成的延误。

合同依据: FIDIC 条款第12.2 条;FIDIC 条款第54.3 条。

合同分析:在施工过程中,承包商遇到一个有经验的承包商不可预测的不利自然条件或人为障碍,可提出工期及费用索赔,尽管各方都进行了投标前现场勘察,但是承包商还会遇到不可预见的不利条件或人为障碍,尤其是土木工程涉及地下部分的程度很大,FIDIC 条款第1212 条规定了在这种情况下的适用程序,承包商应尽早通知工程师。费用索赔 的范围包括:(1)承包商执行工程师下达的克服这种不利自然条件或人为障碍指令的费用;(2)工程师不在场时,承包商采取的合理措施(但是这种措施在事后必须经工程师认可);(3)这种不利自然条件或人为障碍的其它后果。承包商必须立即以书面形式通知工程师认可他不在场时采取的有关措施,索赔是否成立主要取决于一个有经验的承包商是否能合理预见到,应该注意按FIDIC 条款第12 条直意,有经验的承包商不仅限于得标的承包商。但是既然业主授标给他,他应该被认为是一个有经验的、能胜任工作的承包商,对一切风险作了力所能及的预测的承包商,因此在审理索赔是,采用其它承包商的证据是不能接受的。以下几点对这种索赔很有帮助:(1)业主提供的资料是注明了这种可能的不利条件或障碍;(2)有关的专家意见;(3)近年来的有关统计资料。另外,这种风险的后果可能牵涉保险公司替承包商承担的风险,所以承包商在提出索赔前,可先征求保险公司的意见,虽然此条款规定不利自然条件不包括不可预见的现场气候条件,但是FIDIC 条款第22(2)条意外风险的定义是“一个有经验的承包商不可预见的,又无法作适当保险的一切自然界的力量”。当气候条件不可预见程度较大,来势特别恶猛时,承包商可要求按FIDIC 条款第22(2)条意外风险进行理赔。当实际自然条件比业主提供的资料介绍更有利时,工程师无权按此条代表业主向承包商反索赔,因为这种索赔仅适用于有经验的承包商无法预见到的情况。如果承包商能部分预见到这种不利条件或人为障碍,那么承包商索赔的权力仅限于他不可预见的哪一部分。FIDIC 条款第44 条规定了给予承包商延长工期的权力,如颁发图纸或指

示的延误(第6 条);不利自然条件或障碍(第20条);工程的损害或延误(第20 条,第65 条);获得现场占有权的延误(第42 条);额外的工作(第51 条)。给予工期的延长并不意味业主要承担与此有关的费用增加,但是延期往往伴随着承包商有权索赔到额外费用,见FIDIC 条款第6.4 条和第42.2 条。

不利自然条件与人为障碍包括的范围很广,不利自然条件包括未预测到的地下水位、流沙或地下出现岩层等,人为障碍包括地下设施(如古墓、地下管线、电缆等)及业主的直接、间接阻碍行为等。

例如,某工程合同第70 条规定:承包商的油料必须以当地货币支付(暗示承包商必须在当地购油,业主承担保证供油的风险)。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当地供油不足,造成停工,承包商认为已构成人为障碍,按FIDIC 条款第12 条提出了工期及停工费用索赔并得到了认可。

又如承包商在施工中损坏路下供水管,造成停工,承包商按FIDIC 条款第12 条人为障碍提出了工期及费用索赔,索赔的理由是:(1)业主提供的图纸未标明被损坏的跨路供水管,而业主应该知道这种在道路施工使用权范围内的供水管位置并在适当的时候提供给承包商;(2)供水主管道未按标准埋设,且未设警告标志,承包商向有关部门咨询有关情况, 但是未能得到供水主管的有关资料。因此可作为不可预见的人为障碍,索赔获得成功。

实例5 :某公路项目,由于不安全因素停工,承包商提出了工期及费用索赔,工程师反驳由于另一条主体工程已完成的A/ P 线尚有遗留工程,而这部分工程未受停工影响,承包商因对此线路进行施工,因此,提出要扣回部分索赔工期。承包商陈述,虽然按原计划A/ P、P/ K线都在主要矛盾线上,由于A/ P线主体早已竣工,故遗留工程不在主要矛盾线上,它 的实施对整体进度没有影响,所以索赔工期不应被扣除。

索赔目的:(1)停工造成的费用损失;(2)停工造成的工期延误。

合同依据: FIDIC 条款第14.1 条。

合同分析:施工组织计划一般是连同投标书一同提交的,它通常包括:承包商职员工资清单、设备清单、各种货币在合同期内开支预测,这份计划对于业主进行评标是必不可少的,它也是承包商表明他已正确认识到保证竣工时间所应做的工作。合同条件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一般都规定了提交施工组织计划并报请工程师同意的时间。计划须提交工程师审批,承包商应采纳其对计划修改的建议,工程师将告知提交的施工组织计划存在不合理或不明确的方

面,并将他的意见通知承包商与他们一起讨论有关细节,但是承包商独立对此计划负责。

在招标文件或合同条件第二部分未作专门规定的前提下,承包商的施工组织计划不为合同的有效组成部分。但是一个详细的施工计划对承包商的延期索赔和加快进度索赔有很大的帮助,因为这些索赔的计算往往是通过比较原计划和实际情况得出的,而计划中的关键线路和资金周转图对工期索赔与工程范围索赔起着主要参考作用。因此,承包商

在呈交的施工组织计划中最好包括施工程序、人员、机具配置、形象进度或关键线路网络图及资金周转图等。虽然FIDIC 条款第14 条并未对计划的形式作具体的要求,但是工程师如无理拖延认可承包商的计划,承包商可按FIDIC 条款第6 条提出索赔(见实例2)。承包商在保质、按期及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选择自己的施工方法(合同有专门规定时除外)如工程师、业主把某种施工方法强加于承包商,那么这种行为将构成FIDIC 条款第12 条的人为障碍,承包商可提出相应的索赔。

实例6 :承包商根据业主提供的坐标位置并挖基坑,在开挖AD 基坑坐标位置也有错误,承包商就此向业主提出索赔。索赔目的:(1)爆炸造成损失的费用和重新开挖所需费用;(2)爆炸造成工程的延误。

合同依据: FIDIC 条款第17.1 条;FIDIC 条款第20.4 条。

合同分析:对于工程的测量数据不准而造成的返工,如果确定是因为工程师提供的坐标参数、标高和方位等数据不正确而招致修改,则承包商可向业主索赔费用与工期。因为桩基位置不正确需重新核对后开挖,如果工程师要求承包商进行探挖而在工程量清单未就此专列暂定项之前提下,这属于追加作业,对此类工作付款的方式很多,可根据FIDIC 条款第51 条规定作工程变更处理;也可根据FIDIC条款第58.2 条规定,作为FIDIC 条款第52 条或FIDIC条款第59.4 条项下的暂定金额中的一笔进行支付;也可作工程量清单中的一个项目作分批付款处理。

FIDIC 条款第20 条规定了承包商保护工程的责任及其除外责任,在分析此条时,承包商应记住FIDIC条款第2011(f)条规定工程包括永久工程及临时工程。FIDIC 条款第20(2)条意外风险还应包括现场气候条件在内的,一切有经验的承包商无法预见,且无法作保险的自然界力量,此条涉及的是很不可能发生的风险。虽然对某一具体的自然风险可以进行保险,由于发生既率极低且费用很高,要花费资金和时间采取防范措施不太合理,所以承包商对此损坏不负责任。在按FIDIC 条款第21 条、第22条、第23 条和第24 条等规定办理保险时,承包商切忌将业主的风险作为自己的风险来保险,按此条规定,在FIDIC 条款第48 条规定下竣工之前,承包商负责保护永久工程及临时工程,在FIDIC 条款第48 条规定下竣工之后,承包商负责保护临时工程,业主负责保护永久工程,在合同期内或养护期内,只要是FIDIC条款第20(2)条款意外风险造成的损坏及损失,承包商皆可索赔工期及费用,虽然在此条款中意外风险仅涉及永久工程或临时工程的损坏及损失,承包商还应将此条与FIDIC 条款第40.2 条(暂时停工后工程师的决定)、第54.1 条(工程专用的承包商的设备、临时工程和材料)和第65.2 条(特殊风险)结合起来综合分析。

变更工程一般要影响工程费用,工程师有权在与承包商协商以后确定补偿的费用,并将结果通知业主,有些变更对承包商的施工工作量的增加可能很小,不会影响到原来订立合同的基础。而有些工程的变更,使施工工作量的增加很大,承包商要增加许多施工资源,甚至要将主要设备运到或送回现场,这时要将此变更作为一项新合同而对待,而不能作

为原合同基础上的变更,除非业主和承包商都同意将它作变更对待。

实例7 :某公路项目在路面施工时,业主的代理人损坏了施工现场附近的财产,受损当事人向承包商提出索赔,承包商认为此责任应属业主,业主向保险公司投保了第三方保险,通过与保险公司谈判解决了此事并将保险金支付给了受损当事人。索赔目的:索赔回受损当事人的保险金。

合同依据: FIDIC 条款第2211 条;FIDIC 条款第2212 条;FIDIC 条款第2213 条。

合同分析: FIDIC 条款第21 条、第22 条、第23条与第24 条,这些条款规定了承包商在FIDIC 合同条件下的保险义务,在施工过程中,由于业主的风险或承包商的风险,不可避免的要发生一些伤亡、损坏及损失,承包商的风险费由各种保险公司承担。因此,当承包商的风险发生时,承包商应考虑此风险是否属于他的风险,如果是他的风险应及时向有关保 险公司索赔。

土木工程一切险(包括承包商的机具、材料),这种保险的除外责任包括FIDIC 条款第20.2 条意外风险及FIDIC 条款第22 条下的除外责任。保险的受益人为承包商与业主。而且业主还须认可这种保险的保险单,承包商在办理保险业务时,应清楚哪些是业主的风险哪些是承包商的风险,以避免重复支付保险费。另外,承包商与保险公司一起根据有着的资料来分析现场气候条件不可预见的因素,以确定风险承保的程度。

工程第三方险,这种保险是对受工程影响的第三方人员财产的保险,保险的除外责任包括在施工占地权范围外及FIDIC 条款第20.2 条、第22 条下业主的风险。

其它险:如人生保险、车辆险、海运险等。

保险索赔一般只能索赔直接损失,而且保险仅规定了财务责任,不解除承包商的法律责任,特别是在发生车辆险和第三方险时,是保险公司与受损当事人直接谈判解决索赔事宜,但是受损当事人事后 仍可通过法律程序向承包商索赔,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承包商应特别小心。实例8 :在一个大型的工程项目上,同时有几个承包商承担不同的施工任务,某一承包商负责工程的结构施工,并承担通往施工现场道路的维修保养责任,根据工程师的书面指示,结构工程承包商要将其道路供机械工程承包商运输大型设备使用,结构工程承包商接受了工程师的指示,但是随后向工程师提出了与此有关的费用索赔。

索赔目的:机械承包商承担部分道路养护费。

合同依据: FIDIC 条款第31.1 条;FIDIC 条款第31.2 条。

合同分析:大型土木工程施工经常涉及几个承包商在同一现场施工,承包商有义务按工程师的指令向在现场或现场附近工作的其它承包商提供合理的便利,以便根据项目的施工组织计划进行工作,而且这种义务应在投标文件中明确规定。在合同工作范畴中一般包括有向其它承包商提供必要的方便和服务的责任,这些服务是:机构设备、脚手架、住房、供水、供电、办公用品、医疗设备及护理、无线通讯、电话等。标书中同时还应写明提供服务责任的性质、范围,以及其单价或价格等。如果工程师书面要求承包商向其它承包商提供他所负责养护的入场道路,承包商应提供各种服务或要求,但是,承包商可索赔由此而产生的费用。如其它承包商的行为造成承包商的施工延误,那么他还可以按FIDIC 条款第44 条特殊情况索赔工期。至于就这种延误承包商能否索赔费用,此条并未作明确的规定,除非承包商

投标时加以专门说明。其它承包商本身的因素,如罢工、封闭工厂等造成的延误,承包商很难索赔费用。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如业主的直接或间接的行为使其它承包商的行业构成障碍,承包商可寻求按FIDIC 条款条12 条人为障碍提出费用索赔,而且这种索赔主要取决于:(1)在招标时,业主是否对其它承包商的工程作了详细的介绍、说明;(2)根据这些资料,一个有经验的承包商是否预见到这些延误或干扰;(3)业主的协调工作;(4)提供便利的合理性,因为业主的行为协调不善,信息不准,要求承包商提供超合理范围的便利等,本身就构成了FIDIC 条款第12 条下的人为障碍。另外,如由于其它承包商的行为使承包商受到索赔,承包商应从业主处寻求保护,FIDIC 条款第22 条作了相应规定。

实例9 :工程所在国与领国可能发生战争,出于安全因素,工程师按合同条件第40 条下达停工命令,造成承包商机具人员大量闲置,承包商按合同条件的第44 条和第65 条提出了工期及费用索赔。索赔目的:(1)停工造成的费用损失;(2)停工造成的延期。合同依据: FIDIC 条款第44.1 条;FIDIC 条款第65.5 条。

合同分析:如果工程师下达停工令或部分停工令,这种停工或部分停工不是由现场气候条件造成的,而是由工程师、业主的失误、意外风险或非承包商的失误等因素造成的,那么承包商可索赔工期及费用,但必须在工程师下达停工令后的28 天内通知索赔停工的意向。承包商可索赔的停工或部分停工如超过90 天,而工程师未在接到承包商书面要求复

工的28 天内下达复工令,那么承包商还可按业主终止合同(FIDIC 条款第65.8 条)或业主删减工程(FIDIC 条款第51 条和第52 条)提出索赔, 虽然FIDIC 条款第40(B)、(C)条规定承包商不能索赔由于现场气候条件造成的停工,但是FIDIC 条款第40(c)、(d)条规定承包商可索赔由意外风险造成的停工,而意外风险又包括不可预见且无法作保险的异

常气候条件,因此承包商可寻求按意外风险索赔异常气候条件造成的停工。按此条款直意,承包商仅可索赔在停工期间,按工程师的指示保护工程所产生的费用,其它停工费用如闲置机具的费用,人员及管理费等是否能索赔,此条并未作明确规定。如果工程师、业主的直接、间接行为造成停工,那么一切额外费用都是业主的风险。在承包商被迫停工时

(特别是当承包商可提出索赔的停工)工程师常常不按此条下达停工令,在这种情况下,承包商应主动致函要求工程师下达停工令,并按FIDIC 条款第52.5条通知索赔意向。承包商在此案例中未选择FIDIC条款第40 条进行索赔费用的原因是:(1)工程师在停工期间未下达有关指令,FIDIC 条款第40 条不适用于索赔闲置费;(2)不安全因素是属于FIDIC 条款第65 条特殊风险,承包商可索赔一切额外费用。

实例10 :某项工程合同规定工程师用房属一类房,用地由业主提供,一类房必须在开工令下达后的120 天内完成,但是业主在开工令下达的第87 天才将一类房用地权交给承包商。致使承包商延误了一类房的修建。据此承包商提出了索赔。

索赔目的:(1)延长一类房修建的工期;(2)赔偿为工程师临时租房费用。合同依据: FIDIC 条款第42.1 条;FIDIC 条款第42.2 条。

合同分析:能否在接到工程师的开工令后按时开工对承包商的施工有重大的影响,开工的延误可能损害承包商的信誉,还可构成违约行为如FIDIC条款第63 条规定。承包商如未能按时开工,而又未能有合理的工期索赔。工程师将发布一特别指令,如果承包商在接到此指令的28 天内仍未开工,那么这种延误将构成违约。开工延误的潜在因素很多,除承包商本身的因素外,还有工程师、业主的行为、预付款、进口许可证、场地的提供等。因此,承包商开工延误时,除分析自身的原因外,还要分析是否有业主的因素。业主向承包商发出的开工通知的时间期限很重要, 通知书应送到承包商的规定住地(FIDIC 条款第6.8 条有规定)并应有回执,承包商要根据此日期从承包商、材料供应商处先得到认可,以防止不能迅速订货,他们可能会提高价格。最重要的是在此日之前业主应给出现场使承包商拥有占有权,并将各通往现场通道清理干净,根据已确定的计划完成其它的法律或财务手续。业主有义务为承包商作好以下开工准备工作:业主履行向承包商支付预付款的义务;当地政府机构对工程承包合同的认可;在规定日期前向承包商提供进口许可证等。

FIDIC条款第41 条未对工程师下达开工令的时间作明确规定,承包商应在适当地时候主动与业主、工程师商议下达开工令。因为工程师开工令的延误可能根本改变承包商的单价结构如遇到过高的通货膨涨率,在冬季或雨季施工等。

FIDIC 条款第42 条规定,当工程师按第41 条下达开工令时,业主有义务按承包商的施工计划或根据承包商合理的建议将施工所属的占地权授予承包商,如果承包商的开工或施工由于业主未授予这种占地权而受到延误,那么承包商可索赔工期及费用。

实例11 :某工程由于预付款迟付87 天,承包商就此提出索赔,工程师认可了87 天的索赔工期及相关费用。然而由于这87 天的延迟,使工程施工正好面临材料短缺,且处于一个雨季中,承包商因此又停工了3 个月。承包商又提出了3 个月的工期及停工费用索赔(按规定在合同期内,雨季、材料短缺为不可抗力,不能索赔费用),承包商的理由为:(1)由于

预付款的迟付转移了承包商的风险期,如果预付款没有迟付,承包商可在原合同期内完工,避免材料短缺的情况发生;(2)原合同期内,承包商将承担三个雨季的风险,由于预付款迟付的原因,使承包商经历了4 个雨季..风险期发生了转移,故多出的这个雨季是由业主的行为造成的。因此雨季、材料短缺不能被视为不可抗力,而应作为业主违约处理。

索赔目的:(1)因为预付款迟付,造成的工期延误(包括3 个月的停工);(2)工期延误遇上雨季、材料短缺的费用补偿。

合同依据: FIDIC 条款第44.1 条;FIDIC 条款第44.2 条。

合同分析:工期索赔不仅是承包商减免延期罚款的重要手段,而且认可索赔工期的程度往往决定了费用索赔的多少。延期的后果可能使承包商有权得到额外支付,如FIDIC 条款第6.4 条和第42.2 条的规定。按FIDIC 条款第44 条规定,就追加或额外工作,反常恶劣气候条件,非承包商失误的特殊情况,承包商皆可索赔工期。但是承包商必须在追加或额外工作开始后,或特殊情况发生的28 天内将有关工期索赔的详细资料呈交给工程师,工程师有义务及时地将工期索赔的审议结果告诉承包商与业主。承包商应该记住,工期索赔是承包商的权力,因此不一定非要等到延期发生后才索赔工期,特别是当FIDIC 条款第47.3 条设有工期提前竣工奖时,每当给予一定的延长工期时,应明确规定新的竣工日期以取代根据FIDIC 条款第43 条规定的竣工日期,索赔工期的重新认可极为重要。另外,业主如删减工程(FIDIC 条款第51 条),工程师无权据此减少承包商的索赔工期或原合同工期,因为FIDIC 条款第44 条仅限于承包商索赔工期的权力。对同时发生的,不同特殊情况的工期索赔,工程师或许只考虑它们的综合影响。但根据此FIDIC 条款,工程师无权由此而减少承包商的索赔工期(如水泥、钢材同时供应不足,而业主又删减部分工程,它们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并不能因此将索赔工期抵消)。工期索赔潜在的理由很多,除追加额外工作、反常恶劣气候条件、合同的有关规定之外、非承包商失误的特殊情况等,还有材料短缺、罢工、闭厂、其它承包商的干扰等。承包商还应认识到,工期索赔的认可并不意味着承包商就能索赔费用(如不可抗力的工期索赔就不行),工期索赔主要取决于关键线路上工序受到的干扰或延误,承包商的网络图计划对工期索赔极为重要。工期索赔的认可可使承包商据此提出更多的与此相关的工期索赔及费用索赔,如停工、延期加快进度、风险期转移等,承包商应在适当的时候,提出适当的工期要求。

实例12 :在某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承包商提出了工期索赔,工程师认可了承包商的工期索赔,并按合同条件第46 条要求承包商加快进度。以后根据工程师的审议结果,承包商的实际完工较承包商的合法延长工期提前了3 个月,承包商提出了加快进度费用索赔(如星期天加班,延长工作小时,追加设备费等费用)。索赔目的:业主要求加快进度造成的费用补偿。合同依据:FIDIC 条款第46.1 条。

合同分析:承包商有权按施工计划在合同期内或按修改后的施工计划在延长合同期内完工。此案例的延长工期是得到工程师的签字认可的。因此,承包商没有义务接受工程师按业主任何提前完工的要求,除非承包商与业主就加快进度的费用补偿达成一致意见(合同补遗)。另外,在合同期内,还可能存在如下特殊情况:承包商施工受到延误,并提出了

工期及费用索赔,由于种种原因,工程师暂时未认可承包商的索赔,而是要求承包商加快进度。但是工程师对索赔最终审议结果表明,承包商的实际完工日期比索赔延期重新订的合同期提前了,承包商由此而提出了加快进度索赔,虽然工程师常常以各种理由加以拒绝,如当时的索赔资料不充分、不齐备等,但是业主往往都非常通融,因为按时或提前完工

给业主带来的收益比支付合理的加快进度费用或追加工期并支付延期费用要大多得。同时,承包商应记住“索赔工期是自己的权力,并不一定要面临罚款时或需要时才索赔工期”。索赔加快进度的费用一般是通过比较施工计划考虑诸如加班、追加设备等因素进行计算。

实例13 :某公路工程由于工程施工质量不高,在养护期内,出现大量非承包商失误造成的缺陷,承包商提出缺陷修补应作为额外工作———变更令(FIDIC 条款第49.3 条)进行处理,原来承包商的BOQ 单价(工程量清单价)不适用这种分散、零星的变更令工作(BOQ 点工价太低)。因此, 要求按FIDIC 条款第52 条索赔以成本加管理费计价。承包商的索赔得到了认可。索赔目的:补偿修补缺陷的费用(包括管理费)。合同依据: FIDIC 条款第49.3 条。

合同分析:养护期又名缺陷责任期,起算为工程师按FIDIC 条款第48 条签发竣工证书之日,合同附录将给出养护期的具体天数(一般为一年),在此期间内或在养护期截止后的14 天内,承包商必须完成竣工时遗留的未完工程,并按工程师的指令修补缺陷等。如果缺陷等不是由承包商造成的,那么业主将承担由此而产生的费用。在引用FIDIC 条款第49.3 条时,承包商应注意如下几点:(1)正常磨损是承包商的除外责任;(2)工程师无权延长养护期;(3)工程师无权在养护期内下变更令或要求承包商做追加工作,因为工程已竣工,而变更令的前提是为完工所必须的(FIDIC 条款第51 条的规定);(4)非承包商失误造成的修补工作的计价是以额外工作———变更令的形式进行的(FIDIC 条款第44.3 条规定)因此承包商可按FIDIC 条款第52 条要求以点工或成本加管理费形式计价, 承包商还应注意,FIDIC 条款第48 条规定的竣工之日起,保护永久工程的责任应由业主承担(FIDIC 条款第22 条),因为工程已移交给业主了。而令人费解的是FIDIC 条款第49.2 条又要求在养护期截止时,工程必须符合竣工时的要求(正常磨损除外),这很容易使工程师误认为承包商负责所有的养护———保护工作(如清除杂草、清理边局等),而工程量清单一般不会列项让承包商得到这些工作的付款。因此,承包商切忌将业主在FIDIC 条款第20 条下保护永久工程的责任作为自己的养护责任(特别是质量要求不高的工程)。因为承包商的养护责任仅包括未完工程、缺陷修补及合同专门规定的养护责任(如有时)。实例14 :某公路工程,业主要求承包商修建原合同范围外的一条新路,承包商在原合同单价的基础上提高40 %报出新单价,工程师提出原合同工程质量清单有适合的单价并提议按FIDIC 条款第52条以原合同单价计价。承包商指出新增加的这条路不属于FIDIC 条款第52 条的变更令,因此与第52条没有任何联系,并表示业主如拒绝新单价,承包商将无法修建这条路。最后,承包商的新单价得到了完全认可。索赔目的:对新增的一条路进行重新定价。

合同依据: FIDIC 条款第51.1 条;FIDIC 条款第51.2 条。

合同分析:在合同期内,工程师有权对工程做出变更,这种变更可包括增减工程量,删减工程,改变工程性质、质量,额外工作等,承包商有义务执行工程师以书面或口头形式下达的变更令。但变更令有一个前提,即只能在原合同范围内变更,或只能下达为完工或完成原合同意图所需的变更令,工程师无权在养护期内下达变更令,亦无权下达任何超越此

前提的变更令(这种指令所涉及的工作被称为超合同范围工作)对这种超合同范围的工作,承包商可拒绝或可通过与业主谈判,就有关条件如工期、费用等达成一致意见后才接受,承包工程有时还可能出现如下情况:工程师下达了大量属于工程师权力范围内的变更令,但是这种变更令的综合效果使完成的工程与原合同意图出入太大,那么这种完成的工程亦构成了超合同范围工程,承包商可通过决策索赔,与业主谈判解决一切有关的费用争执。例如:原合同为维修,大量的变更令的结果使工程性质变成重修,那么在决算时,承包商可与业主谈判,用与原合同单价完全没有联系的单价来重新计算整个工程的价值。对于合同范围内的工作变更,如果合理时,使用工程量表中的费率和价格,如不合理时,则应以工程量表中的费率和价格为基础确定新的费率和价格。如果是超合同范围的变更,则应对费率和价格进行重新估价。

实例15 :某一工程基层修补面积超出工程量清单数量的50 % ,承包商提出了工期及费用索赔如下:(1)基层修补在施工计划的关键线路上,增加基层修补的数量延长了合同施工工期,故应延长工期;(2)由于基层工期延长,延长了总工期,而路面、边沟等项目的数量未与延长工期同步增长,造成工作效率降低,因此应索赔减低效率造成的额外费用;(3)由于工程延长,使承包商承受了更高的通货膨胀,所以应索赔额外的通货膨涨费用;(4)基层修补的原合同价低于正常单价,由于其数量超过工程量清单数量,其超出部分数量改变了原合同总价的平恒(不平恒单价、平恒总价),使单价变得不合理,承包商要求用合理单价,计价超出部分的工程量。承包商的以上索赔得到较为满意的解决。

索赔目的:(1)因为增加了额外工作造成工期延长;(2)增加了额外工作使承包商的费用增加(包括工作效率降低和通货膨涨影响造成的费用损失)。

合同依据: FIDIC 条款第44.1 条;FIDIC 条款第52.1 条。

合同分析:承包商由于变更而提出的索赔是承包工程最常见的索赔之一,其主要原因是承包工程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不同程度的变更。FIDIC 条款第52.1 条规定,如工程量清单对追加、额外或删减的工程列有适合的单价,那么这种追加,额外或删减工程将以原合同清单单价计价。这种单价的审议方法仅适用于那些在工程性质方面与原合同工程相同

或近似,且没有工期延长因素的追加、额外或删减工程。如果追加、额外工程的性质与原合同工程有不同之处,或有可能延长工期,那么承包商可提出单价变更及费用索赔。

a)单价变更,有些工程师在审理单价变更索赔时认为承包商的变更单价应与原合同单价相似,或应基于相同的单价水平,承包商可以拒绝接受这种观点。因为变更令是业主的风险,在对待业主的风险时,承包商没有义务受制自己在单价方面的风险。再者,寻求新单价的原因是原合同单价不适合,因此新单价的确定就不应与这种不适合的单价联系在一起。承包商在提出新单价时,最好基于实际费用因素,单价一般有如下几个费用组成:(1)人工费;(2)机具费;(3)材料费;(4)现场管理费、总部管理费及利润。有些工程师较常以直接费的一个百分数作为承包商的管理费及利润,但是这种方法的流动性较大,故如能实际计算的管理费最好据实呈报。如:工程保险费、分包商的费用等。新单价的计算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一些理论上的假设为定额,这种理论上的假设有时不能反映实施开始后可能出现的因素,如特殊的临时工程,工序打乱,效率降低,加班,特殊风险或增加机具、人员及对其它工序的干扰等因素。因此承包商在提出索赔意向时最好加上“ ⋯及一切由此产生的额外费用⋯”的话,在这些因素实际发生时,承包商应据实提出索赔。如下单价变更的程序可供参考:(1)选定与原工程较大程度上相同的主要项目, 确定某单价;(2)再确定主要项目的附属项目的单价;b)费用索赔,如果变更对承包商的工期有影响,承包商应提出工期索赔,随着工期索赔的认可,承包商又可提出相关的费用索赔,如前期管理费、利润损失、效率降低、风险期转移(如合同延期至冬季、雨季及其它承包商的风险)及对其它工序的干扰等,因此承包商应做好一切有关上述的记录。

FIDIC 条款第52.2 条规定如果追加额外工程的实施或删减工程使其它合同单价变得不合理或不适用,那么承包商亦可提出索赔,这种索赔的理由很多。如房屋基础的变更将总工期延长,上层结构的施工要遇到更高的通货膨涨率,并造成到场的其它设备闲置;路基的变更造成露面、边沟工序的效率降低。另外,承包商去投标时,有权在工程量清单项目下自己分配工程的费用(不平衡费用分配或删减高单价项目数量,增加低单价项目的数量)皆可能改变承包商投标时的概念,使单价本身变得不合理,承包商在这种情况下,亦可提出单价变更索赔(在合同条件第二部分一般要规定,在实际工程量较工程量清单数量超出或低于多少百分比时,承包商可索赔单价变更)。

FIDIC 条款第52.3 条对合同总价变更限定了百分比(在合同条件第二部分,一般规定为15 %),承包商可对以前提出来的索赔(如延期索赔,风险期转移索赔,单价索赔)的工程数量增减及调差中的费用因素进行综合和合理地验算,验算的内容包括现场、总部管理费的超收或不足。FIDIC 条款第56条:在承包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大多数情况下是承包商自己计量工程量,然后交工程师审查认可,但是应该认识到,在FIDIC 条款下,工程计量的义务在工程师,而承包商只是协助工程师计量工程。

实例16 :某工程在履行合同期间,当地政府为打击美元黑市交易实行货币管制(主要通过当地货币相对于美元贬值),结果使承包商遭受了更高的通货膨涨,承包商按合同条件第70 条法律变更提出索赔并得到了认可。

索赔目的:因为法律的变更使承包商招致通货膨涨的损失。合同依据:FIDIC 条款第70.2 条。

合同分析: FIDIC 条款第66 条规定:如果战争或出现合同各方均无法控制的局面或由于法律的禁止使工程或部分工程无法进行,那么就应解除合同各方就工程或部分工程所承担的合同义务,在这种情况下承包商可按FIDIC 条款第52 条删减工程及FIDIC 条款第65.8 条合同终止索赔费用。另外,承包商应注意,工程是否能实施或是否有能力实施是承包商在投标时就应考虑的风险,在实施过程中,承包商如发现工程无法实施或自己无力实施, 则一切后果皆由承包商自己承担,而且业主还可能向承包商提出反索赔(参考FIDIC 条款第63 条和第65条)。由于“终止”在英国的习惯法法系下没有明确定义,FIDIC 条款在最近出版的标准合同条件中(如FIDIC 电力、机械、现场安装工程标准合同条件

1987 年第三版)就已将“终止”改为“不可抗力”。在这种情况下对此条的适用法律为法国的大陆法系,“不可抗力”的内容与FIDIC 条款第65.5 条的特殊风险一致,在此不作详细介绍。

根据FIDIC 条款第67 条规定:如果承包商与工程师、业主发生争执,承包商可诉诸仲裁或法律,以对暗示的义务、风险、违约、侵权等做出裁决,裁决的内容可包括合同已有的规定。因为合同的规定如与适用法律(FIDIC 条款第51.(b)条)相悖,那么这种规定将没有合同约束力。承包商应记住,最好协商解决一切与业主的争执,仲裁或法律手段只能是最后的选择,它可能使双方遭受更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承包商在作决定时要全面分析,权衡利弊得失。业主的行为如构成FIDIC 条款第69.1 条或合同条件第二部分此条定义的违约,那么承包商除可按FIDIC 条款第65.8 条规定的项目索赔外,还可索赔一切由此而遭受的损失如利润损失等。在当今的承包业中几乎没有一个合同不对施工费用的涨跌做出有关的调价规定,尤其是在通货膨涨和货币兑换率不稳定的时期。调价的方式有很多,如递增公式及直接费调差(人工、材料等),合同条件第二部分就此将具体规定调价的方式。承包商应记住,除合同规定的索赔及FIDIC 条款第70.1 规定的调价外,一切其它费用的涨跌是承包商的风险,在投标截止前30 天之后,施工所在国如出现法律、法规或地方法律变更或颁布新的法律、法规或地方法律,而使承包商的费用发生变化,那么应对承包商的合同价做出相应的调整。因此承包商应熟悉施工所在国投标前的法律、法规、地方法律,一旦发生变更或颁布新的法律等,使承包商遭受损失,就应主动提出损失索赔。

以上案例分析中,基本上涉及到了FIDIC 条款中有利于承包商索赔的条款。并在案例合同分析中,将有关FIDIC 条款中的主要条款目录列出,并未将所有相关条款列出,作为一种介绍也未将各合同条件中第二部分的相关条款列出。在具体的索赔中,承包商应尽可能将相关条款都列出,其中也包括每一具体工程合同条件中的第二部分的条款。

篇3:FIDIC合同主要条款的解读

2006年2月, 某承包商与某德资业主签订施工总承包合同, 约定由承包商为该业主在上海某区建造厂房。总承包合同文本系采用FIDIC合同条件, 其中通用条款就“争议解决”作了如下约定: (1) 与本合同、业主导致, 或者与之相关的任何争议或者不同意见 (包括:业主的估价、或者其他决定) , 可以由任何一方当事人根据裁决规则提请裁决;但是友好协商的除外。裁决者应当为附件所列的人员。未能达成一致的, 将根据有关规则指定裁决者。 (2) 如果一方当事人对裁决者的决定不服, 或者未能在合理期限内作出决定的, 该方当事人可以在收到决定后20日内、或者裁决期限届满之日起20日内, 根据本条款的规定, 发出不服通知。 (3) 作为不服通知主旨的争议, 应当由上海的中国国际经济仲裁委员会 (CIETAC, 以下简称贸仲) (上海委员会) 根据贸仲的程序规则进行仲裁。贸仲的裁决是终局的, 并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

系争工程竣工后, 双方因价款变更、工期和质量问题发生争议, 承包人找到笔者欲寻求法律救济。在仔细阅看合同文件后, 笔者注意到, 作为总承包合同附件的裁决者协议, 仅是一份空白的格式协议, 双方并未在协议中明确指定裁决者。在笔者的建议下, 承包商首先向业主致函, 表明由于双方在协议中未指定裁决者, 希望就未决事项与对方达成一致。但业主未予回应。

鉴于合同同时约定, 双方就裁决者人选未能达成一致的, 将根据有关规则指定裁决者。而FIDIC合同条件规定, 如双方未能就提名达成一致, 可由FIDIC主席或其指定人员推荐。但结合本案当事人的具体情况, 若是严格遵循前述程序, 势必会延长争议的解决周期, 加大争议解决的难度, 包括成本。

笔者代理承包商首先尝试将争议提交贸仲上海分会。贸仲上海分会经审查后认为:由于合同一般条款中明确约定, 作为不服通知主旨的争议, 应当由上海的中国国际经济仲裁委员会 (CIETAC) (上海委员会) 根据贸仲的程序规则进行仲裁, 据此他们认为, 贸仲仅在因对裁决决定发生争议时就该争议进行仲裁。如果未经裁决, 没有出现约定的仲裁事项, 则他们无权仲裁。

于是, 承包商便向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一中院经审查后认为, 双方在总承包合同中明确约定争议由贸仲上海分会裁决, 该仲裁条款合法有效。故本案争议事项应当由贸仲上海分会裁决, 法院对本案不具有管辖权。据此裁定驳回原告起诉。在法院就此作出裁定后, 贸仲上海分会才正式受理承包商的仲裁申请。

【协力评析】

上述案件中, 因为合同对裁决前置程序约定不明, 承包商为此费尽周折。案件中涉及的裁决者前置程序即是国际工程界广泛采用的FIDIC合同条件中的DAB (Dispute Adjudication Board) , FIDIC合同条件中的DAB和世行项目中采用的DRB (Dispute Review Board) 都是借鉴最初在美国采用DRB的经验, 二者之间的规定大同小异, 均要求合同当事人在将争议提交司法或仲裁程序前, 应先经调解, 目的在于通过专业的第三方的参与, 有效解决传统争议解决方式的专业性不足和效率低下的问题, 快速定纷止争, 以确保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13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 (示范文本) 》第20条“争议解决”中正式引入争议评审机制 (以下统一称DAB) , 其中第20.3款就DAB成员的确定、DAB作出决定应遵循的程序以及DAB作出决定的效力等事项作了详细规定。吸取上述案例中的教训, 笔者认为, 当事人在应用争议解决条款时应该注意下述事项:

第一, 在争议解决程序中是否采用DAB留由当事人双方自由约定。当事人若是无意采用该程序的, 应在合同专用条款中明确约定删除第20.3款。

第二, 双方若是自愿采用DAB前置程序的, 应首先就拟组成DAB的评审成员人选达成一致, 或者在专用条款中明确约定, 或者在争议发生后14天内选定。涉及需要选定三名评审员的, 在各自选定的1名评审员之外, 对于第3名评审员人选, 可通过双方商定或委托已选定的评审员确定或者由约定的专业评审机构指定。

当事人在选定或委托指定争议评审员时, 应当结合专业经验、口碑信誉、费用成本等多方面因素综合确定。通常情况下, 评审员应为相应专业的工程技术专家、合同管理专家、法律专家, 必要时还可临时聘请其他相关专业的顾问。国际工程案件中还要求评审专家有较高的英语水平, 更重要的是要在订立合同后的限定时间内组成DAB, 合同双方要相互批准对方所选择的专家 (国际案件中一般不能与合同任一方是同一国籍) , 而满足这些要求对许多业主方和承包商而言都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如上述案例所示, FIDIC在其编制的合同条件中即规定, 如双方未能就提名达成一致, 可由FIDIC主席或其指定人员推荐。我国小浪底水利枢纽的合同条件中亦规定, 如双方未能就任命达成一致, 可委托英国土木工程师联合会或斯德哥尔摩商院任命。

第三, 鉴于实践中诸多争议因为事关利益双方分歧较大, 致使争议久拖不决, 极大地浪费了社会资源, 降低了经济效益。引入DAB的目的就在于快速定纷止争, 所以, 若是DAB限期未能作出有效决定的, 当事人应当尽快启动仲裁或司法程序, 以提高争议解决效率。

第四, 对于DAB作出的决定, 经双方签字确认后, 对双方具有约束力, 双方应遵照执行。若是双方不愿接受或不履行DAB决定的, 双方可选择采取其他争议解决方式。换言之, DAB作出的决定本身没有强制力, 除非当事人一致认可, 自愿接受。为了推进争议解决进展, 当事人在专用条款中应就针对DAB作出决定提出异议的期限以及后续启动其他争议解决程序的期限作出明确规定。

篇4:FIDIC合同主要条款的解读

关键词:合同条款;FIDIC;合同索赔

1.研究FIDIC合同条件下施工索赔的重要性

FIDIC合同条件主要针对道路桥梁工程、水利工程等土木工程,其特点主要表现为:竞争公平、机会均等。无论是承包商,还是业主,甚至是咨询工程师,FIDIC在理论方面都是公平的,任何一方都不能以自我为中心。所以,对于承包商来说,为了保证自身的经济利益,同时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在施工过程中,尽量选用FIDIC。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各经济组织纷纷进行全球化投资。在这种背景环境下,对众多施工企业来说,一方面获得了发展的机遇,另一方面又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因此,我们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活动,灵活运用FIDIC合同条款,利用FIDIC合同条款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建立健全索赔管理体制是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的核心所在。

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和制约,招标承包竞争机制在我国建筑市场的应用时间比较短,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合同执行过程中的索赔和反索赔。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要研究分析国际通用的合同条件《FIDIC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条件》,认真组织开展招标工作,避免影响索赔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FIDIC合同条款的索赔原因

2.1风险分担不均匀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际工程承包业出现买方市场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中标的承包商来说,为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只能借助施工索赔的方式规避自身的经营风险,进一步实现利益最大化。

2.2施工条件发生改变

与其他行业相比,土木工程施工受地下水、断层等地质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在施工过程中,承包商难以事前估量地质条件的变化,即使经验丰富的承包商也难以准确预测地质条件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施工条件发生变化必然引发施工索赔现象。

2.3工程项目发生变更

在施工过程中,对于承包商来说,如果完成的工程量超过(低于)工程量表中所列工程量的15%,按照指令必然要增加新的工作,更换施工材料等,对于这些情况,承包商均可以提出相应的索赔要求,通过索赔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防止自身的经济利益受到损害。

2.4延长工期

对于工程承包商来说,在施工过程中,受地质、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工程项目延期的现象在所难免。对于工程延期现象,如果业主承担工期延期责任,那么承包商可以根据实际支出情况提出索赔;反之,承包商需要制定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延误时间,降低经济损失。

2.5业主违约

所谓业主违约是指在施工过程中,业主没有按照规定要求为承包商提供施工条件,或者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向承包商支付相应的工程款等。

2.6施工合同不完善

按照FIDIC合同条款要求,如果合同条款存在错误、矛盾等现象,进而引发工程款支付纠纷,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由工程师给予解释。

3.FIDIC合同条款索赔依据及过程

3.1承包商提出FIDIC合同条款索赔的依据

在组织开展索赔工作时,对于承包商来说需要准备以下资料:

3.1.1项目招标文件

对于承包商来说,招标文件是履行工程项目合同的基础性文件。通常情况下,招标文件主要包括通用条件、专用条件、工程量表、工程现场说明等文本资料。

3.1.2项目投标报价文件

在组织开展投标工作时,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承包商需要准备投标报价文件,进一步计算分析各工种的施工单价,同时分析各主要工程量的施工效率、施工进度等。

3.1.3施工协议书

工程项目承包商在签订工程施工协议书前,需要与业主商讨中标价格、施工合同条件等问题,同时形成相应的讨论文件。无论是承包商,还是业主,如果修改、解释招标文件的某项具体条款,那么另一方在提出索赔时,需要参考讨论文件。

3.1.4合同双方来往的信件资料

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承包商与业主之间的来往信件资料,如工程变更指令、施工单价变更通知等,通常情况下,这些来往的信件资料与合同文件相同,都具有法律效力,无论是结算工程款,还是FIDIC索赔都可以参照这些来往信件资料。

3.1.5合同双方的会议记录

对于合同双方来说,需要建立健全审阅制度,对招标前的会议纪要、施工协调会议纪要等重要的会议纪要进行严格的审阅,同时针对审阅结果,由一方撰写会议纪要文件,并且另一方需要核实该纪要文件。对于撰写的纪要文件内容,如果有不同的意见,可以修改相应的纪要文件。当合同一方提出FIDIC合同索赔时,这些纪要文件同样可以作为索赔参考依据。

3.1.6现场施工记录

在施工过程中,对于承包商来说,施工日志、施工检查记录等一系列的现场施工记录,都可以作为索赔依据,以此作为证据向对方提出索赔。

3.1.7工程财务记录

对于合同双方来说,为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为索赔提供参考,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保留工程进度款支付申请表、工人工资单等财务记录。当合同一方开展索赔计价工作时,财务记录是一项重要的索赔证据。

3.1.8现场气象环境记录

对于任何一项工程项目来说,气象条件都会对工期延期索赔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制约。为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确保索赔工作的顺利进行,合同一方可以在施工过程中收集施工现场每月的降水量、风力、气温等气象资料,以此作为FIDIC合同索赔的依据。

3.1.9市场信息资料

在施工过程中,对于一些大型、特大型工程项目来说,由于工期较长,在施工阶段,需要系统地收集、整理物价变动等方面的资料,通常情况下,这些资料是计算工程款调价的基础,同样可以作为索赔的参考依据。

3.1.10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

对于工程项目来说,在施工过程中,工程所在国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汇兑限制指令、调整工资的决定等)的变动,都会对索赔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对此,在面对重大索赔时,索赔一方需要组织专门的人员认真处理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

3.2FIDIC合同条款索赔过程

3.2.1索赔文件

对于索赔方来说,在开展索赔工作时,索赔文件作为索赔过程的核心,通常情况下,主要涉及索赔信、索赔报告、索赔计算书,以及索赔证据等。以索赔信为例,该信是承包商写给业主或其代表的信函,作为提纲性材料,索赔信要言简意赅,语气平缓,同时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以此说服对方给予赔偿。

3.2.2FIDIC合同条款索赔程序

首先,提出索赔申请。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按照FIDIC合同条款的相关规定,需要在发生索赔事项后的28天内正式向工程师提出,同时抄送给业主。如果索赔在28天之后报告,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工程师,还是业主都有权拒绝索赔。

其次,准备、报送索赔材料。在索赔要求正式提出后,承包商需要准备索赔材料,详细计算核实索赔数量(工期时间)。

第三,索赔的审核与协商。在发生索赔事项后,业主需要判断分析索赔资料,并安排监理工程师对索赔事项给予处理。

篇5:劳动合同的主要条款

劳动合同的主要条款

[提要]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也是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合法权益的保障。用人单位自用人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了劳动关系。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在。。。...

推荐阅读: 合同条款的主要内容】

【施工合同的主要内容】关于工程施工劳务分包

【施工合同的主要内容】关于施工合同示范文本

【施工合同的主要内容】关于总包工程施工合同

【施工合同的主要内容】关于审理施工合同纠纷

【施工合同的主要内容】关于第二节建设工程施

【施工合同的主要内容】关于建设工程施工总承

【施工合同的主要内容】关于施工承包合同的主

【施工合同的主要内容】关于司法考试名师讲义

【合同条款的主要内容】关于劳动合同的l款和主要热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也是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合法权益的保障。用人单位自用人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了劳动关系。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在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合同应当具备那些必备条款呢?根据《北京市劳动合同规定》,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八个方面的内容:

1.劳动合同的期限。劳动合同的期限是指劳动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时段,一般可分为有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三种。其中最常见的是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时间一般在一年以上十年以内。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具有特殊性,对于什么条件的人可以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北京市劳动合同规定》第十五条作了详细的`规定。符合下列条件的劳动者,劳动者要求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一)全国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或者“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二)复员、转业退伍军人初次分配工作的;(三)建设征地农转工人员初次分配工作的;(四)尚未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时,劳动者连续工龄满,且距法定退休年龄10年以内的。对于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一般适用于特殊行业,比如建筑业等,这种劳动合同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见。

2.工作内容。劳动合同中的工作内容条款是劳动合同的核心条款,它是用人单位使用劳动者的目的,也是劳动者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以获取劳动报酬的原因。主要内容包括劳动者的工种和岗位,以及该岗位应完成的工作任务、工作地点。这些内容要求规定得明确、具体,以便于遵照执行。

3.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保护是指用人单位为了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职业危害,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劳动条件是指用人单位对劳动者从事某项劳动提供的必要条件。

4.劳动报酬。获取劳动报酬是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供劳动的主要目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包括工资、奖金和津贴的数额或计算办法。劳动报酬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如工资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工资支付的期限和形式不得违反有关规定等。

5.社会保险。目前北京市执行的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四项,其中前三项用人单位和职工都必须缴纳社会保险费,工伤保险由用人单位缴纳保险费,职工个人不需缴纳。

6.劳动纪律。是指劳动者必须遵守的用人单位的工作秩序和劳动规则。

7.劳动合同的终止条件。是指劳动合同法律关系终结和撤销的条件。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可以在法律规定的基础上,就劳动合同的终止进行约定,当事人双方约定的终止条件一旦出现,劳动合同就会终止。

8.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是指违反劳动合同约定的各项义务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为了保证劳动合同的履行,必须在劳动合同中约定有关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条款,包括一方当事人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劳动合同,以及违反约定或者法定条件解除劳动合同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除了上述8项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还可以约定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试用期、培训、保守商业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以及其他经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的事项。

篇6:买卖合同的主要条款及内容解说

買賣合同的主要條款及內容解說

台商赴大陸投資設廠其目的主要是生產產品及銷售產品賺取利潤,銷售產品的管道主要有外銷(即自大陸銷往大陸以外地區)和內銷(即在水陸境內銷售自產產品),產品外銷依據國際貿易買賣一般都接受信用狀方式(L/C),其貨款一般較安全,但如產品為大陸內銷市場,產品除在價格、品質、式樣等必頇接受眾多其他同類廠家商品競爭外,貨款能否順利收回,確係目前台商在大陸內銷市場的主要考量。大陸在傳統市場上以公有國營生產產品統配統銷的思維方式,總以為我買了東西那是公家向你買東西,欠錢也是公家欠你錢,再加上公有的國營企業效益不彰,因此造成全國各地均有三角債的困境存在,究其原因,除了「沒錢」外,因為買賣合同條款約定不明確,如質量條款、包裝條款等的爭議也是造成雙方長久訴訟,貨款回收遙遙無期,解決的方法有如何簽好一份完善的買賣合同,以及買賣合同的擔保條款,俗語說:「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沒有錢還貨款時,即對擔保人或物進行追索執行,不失為防止三角債發生的較佳方法。

合同法第131條規定:買賣合同的內容除依照本法第12條的規定外,還可以包括包裝方式、檢驗標準和方法、結算方式、合同使用的文字及其效力等條款。按合同法第12條即規定了合同的內容由當事人約定,一般包括(一)當事人的名稱或者姓名和住所;(二)標的;(三)數量;(四)質量;(五)價款或者報酬;(六)履行期限、地點和方式;(七)違約責任;(八)爭議的解決方式等。

如按尚未廢止的「工礦產品購銷合同條例」(1984年1月13日),工廣產品購銷合同應當包括以下主要條款:(一)產品的名稱(註明牌號或商標)、品種、型號、規格、等級、花色;(二)產品的技術標準(含質量要求);(三)產品的數量和計量單位;(四)產品的包裝標準和包裝物的供應與回收;(五)產品的交貨單位、交貨方法、運輸方式、到貨地點(包括專用線、碼頭);(六)接(提)貨單位或接(提)貨人;(七)交(提)貨期限;(八)驗收的方法;(九)產品的價格;(十)結算方式、開戶銀行、帳戶名稱、帳號、結算單位;(十一)違約責任;(十二)當事人協商同意的其他事項。

由於合同法第130條規定:買賣合同是出賣人轉移標的物的所有權予買受人,買受人支付價款的合同。此與我國民法第345條規定:稱買賣者,謂當事人約定一方移轉財產權於他方,他方支付價金之契約精神相同。因此買賣合同最基本的條款必頇有(一)買賣當事人,即一方為賣方,另一方為買方或三人以上的買賣方均可;(二)買賣標的物及價金;(三)當事人一致同意的意思表示。

本文綜合以上法律、行政法規和買賣實踐上最常用到的條款內容說明如下:

一、當事人條款,主要為名稱及住所

(一)當事人的名稱或者姓名

為了確定合同的主體,在合同中明確雙方當事人的名稱或者姓名,是買賣合同成立的必備要件。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作為買賣合同當事人的,應當在買賣合同中明確寫明該當事人的名稱。公民作為買賣合同當事人的,應當在買賣合同中明確寫明該當事人的姓名。在合同實踐中,通常以「甲方」和「乙方」來表示雙方當事人。甲方或乙方之後也可加上「買方」和「賣方」。

(二)當事人的住所

為了便於雙方當事人履行合同義務,便於當事人之間的通知、催告,便於在發生糾紛時確定法院的地域管轄,當事人應當在買賣合同中明確各自的住所。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應當寫明其登記的住所。公民應當寫明其戶籍所在的居住地或者其經常居住所。法人住所應與營業執照登記相同,公民則依居民身份證記載為準。(三)當事人的條碼或身份證號

法人有條碼,公民的身份證上有15位字碼,簽約時最好也寫下來。

二、標的物條款

貨物買賣合同的標的,是指貨物買賣合同當事人權利義務所共同指向的對象。法律上也把它稱為客體。

貨物買賣合同的標的,即作為民事法律關係客體之一的物,是指貨物買賣合同當事人能夠實際支配,具有一定經濟價值,可以滿足人們生產或生活需要的物資財富,它包括自然界自然存在和人工製造的物。

物在法律上有許多分類,了解這一點對分析貨物買賣合同法律關係有重要意義,常見的分類有如下幾種:

(一)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

生產資料是人們從事物質資料生產時所必需的物質條件,也叫生產手段。生活資料是指用來滿足人們物質文化生產所需要的物質資料,也叫消費資料。(二)流通物與限制流通物

根據物在流通過程中,是否受到法律的限制,可將其分為流通物和限制流通物。流通物亦稱融通物,是指法律允許在民事主體之間自由轉讓的物。這類物包括範圍極廣,除法律規定有所限制者外,均為流通物,都可以成為貨物買賣合同的標的或客體。

限制流通物是指法律對某種物的轉讓加上一定限制或者禁止私相轉讓的物。限制流通物又分為下列幾類:

1.國家專有財產

國家專有財產是國家的經濟命脈,是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物質基礎,嚴格限制任意流通。根據我國憲法規定,礦產、水流、國有森林、草原、荒地、灘涂等自然資源,都屬於國家專有。此外,依法歸國家所有的土地、鐵路、公路、航空、郵電通訊設施、軍用設施和軍用武器,也都屬於國家所有,只能作為國家所有權的客體。除可依法按行政程序劃歸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進行開發、利用、經營管理外,均不能按照民事流轉程序,將國家專有財產轉移給集體或個人。2.危險品和受管制的物品

凡對公共安全關係重大的物品,如非軍用的獵槍、火槍、注射槍、彈藥、爆炸物、麻醉品、劇毒品、放射性物品以及受管理的無線電器材等,禁止任意流通。公民和法人有特殊需要的,必頇依法向有關主管部門提出申請,經批准後方可向指定的單位購買,並應妥善保管和使用。未經批准均不得私自持有和轉讓上述物品。3.對穩定國家金融秩序有關的物品

為了穩定國家的金融秩序,我國對黃金、白金、白銀、金銀鑄幣和金銀製品,一直由中國人民銀行統一管理和經營。根據1977年10月起詴行的「中國人民銀行金銀管理辦法」,國家允許個人持有金銀,但不得私自買賣或計價使用,如需出賣只能向中國人民銀行出售。一切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所生產的全部金銀,以及以金銀作為原料的單位,所剩餘的金銀,均不能自行出賣,互易和留用。1982年9月21日國務院批准在某些城市詴點生產和銷售黃金飾品,這些黃金飾品出售後,仍嚴禁倒買倒賣。

外國貨幣,禁止在我國流通,允許我國公民擁有外國貨幣或將其存入銀行,使用時必頇向中國銀行辦理兌換手續,嚴禁黑市交易。

4.歷史文物

歷史文物是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國家珍寶,是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必頇嚴加保護。根據國務院1961年3月發布的「文物保護管理暫行條例」,1980年5月發布的「關於加強歷史文物保護工作的通知」,五屆人大常委會1982年11月19日公布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以及其他有關法令規定,公民個人出賣收藏的歷史文物,必頇出售給國家指定的文物收購單位。禁止私自出售一切歷史文物,更不能進行黑市交易,嚴禁走私出口,倒賣牟利。5.計劃定購和計劃供應的物質

凡是國家指令性計劃規定的工業產品農業產品,只有在完成國家計劃任務後,方可自由買賣。對這些物資的限制範圍和程度,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發展將會不斷縮小。

(三)動產和不動產

動產是指按其性質能夠移動其位置而不損失其經濟價值的物。不動產是指按其性質不能移動其位置,或經移動就會損失其經濟價值的物。我國貨物買賣合同的標的物指的是動產而不包括不動產。

(四)特定物和種類物

特定物是指具有獨特質量、構造、特點,不能以其他物代替的物。種類物是指具有共同特徵和經濟意義,並可用度量衡加以計算,且可互相代替的物。任何種類物,都可以由當事人在進行法術行為時,根據當事人意思表示加以特定化。因此,特定物包括不可代替的物和從種類物中分離出來被當事人的意思表示特定化的物。例如,在同商標、同牌號的同類電視機中,由買受人挑選出來,並交付了定金的那一台電視機,就是被特定化了的特定物。(五)可分物和不可分物

可分物是指分割後不喪失原來的性質、用途和經濟價值的物。如100斤米、2斤油、3斤酒、一匹布等。不可分物是指一經分割就喪失原來的性質、用途和經濟價值的物,如1輛汽車、1台電視機、1件衣服等等。(六)主物和從物

物都能單獨存在,但就其效用觀察,並非都能單獨使用。凡物必頇合併使用,才能實現其經濟效益的,且從中看出主從關係時,這些物就有主物和從物之分。主物是能夠單獨使用的物,從物是主物的附屬物,它不能單獨使用,只有在與主物合併使用時才能發揮作用。兩者的關係如鎖與鑰匙,船和槳、錶與錶鏈、機器與引擎等等。前者是主物,後者是從物。

複雜的貨物名稱常常使買賣者頭痛,但有時也會給買賣者帶來可趁之機。因此,簽訂貨物買賣合同時一定要把標的物寫清楚,尤其是遠距離要約、承諾時更應注意,要盡量採用通用的貨物名稱,對容易引起歧義的名稱,則當特別加以說明。如產品名稱,應註明商標及品種、型號、規格、等級、花色、產地、是不配套成品等。要注意避免因為標的物不明確或弄錯標的物而發生合同糾紛。

三、標的物的品質:就是其質量標準和規格。質量是檢驗標的物的內在素質(物理的、化學的、機械的、生物的等)和外觀形態優劣的綜合反映。買賣合同一定要明確標的物的品質,這可以說是合同最主要的條款之一,也是最容易引起糾紛的問題。國家對某些標的物的質量規定了許多標準,當事人還可以自行約定標的物的質量標準。這裡要注意的是,在買賣合同中,確定標的物的品質條款時一般應當採用通用的商業習慣和用語,通常有以下幾種方式可以確定標的物的質量。(一)以樣品確定標的物的質量。這種方法指出賣人或買受人先交若干能代表商品的少量實物,議定質量和價格,然後由出賣人批量交貨。這樣的買賣叫作「憑樣品買賣」(sale by sample)。在履行買賣合同時,出賣人所交貨物在質量方面必頇與樣品一致。這種買賣合同省去了訂專門的品質條款的麻煩,尤其適用於品質難以言明的一些買賣,如家具。家具的款式和外觀、色澤等有時不好描述,憑樣品確定合同標的物的品質較為合適。

(二)以規格、等級或標準確定標的物的質量。在買賣實踐中,由於商品買賣的多樣性,難以確定標的物的質量,按規格、等級、標準確定其質量則比較普遍。由於規格、等級、標準等具有穩定性、通用性,通過它們來確定標的物的質量條款更為科學、準確。

(三)憑品牌、商標確定標的物的質量。這裡的品牌或商標承載著有關標的物的質量信息。如果出賣人出售的標的物質量較為穩定,且具有較高的信譽,則買賣合同的質量條款就可以通過品牌或商標來確定。

(四)憑商品說明書確定質量。商品說明書指詳細說明商品構造、性能、用途以及使用方法的文字材料以及必要的圖樣和圖片。有的買賣交易中,既有樣品,又有說明書,則出賣人所交的標的物必頇與樣品和說明書一致。質量條款中除應規定雙方商定或出賣人承諾的標的物的質量標準外,還應規定出賣人對標的物質量負責的期限及條件。特別對於正常檢驗難以發現,只有通過安裝運轉後才能發現的標的物的內在質量缺陷,尤應作此約定。

(五)以良好帄均品質作為根據確定標的物的品質,這其他適用於國際貨物買賣中的單個品質不完全相同的貨物。例如,花生的顆粒有大有小,為了確定一個大致的標準,即可規定,帄均每公斤花生應為××粒左右。不少國家還對許多貨物的帄均品質作了規定,訂立買賣合同時當事人可以直接引用。當然,良好帄均品質往往是相對的,通常應當允許有一定的差度,買賣合同可以視情況約定富有一定彈性的品質條款。經常採用的方法是:第一、規定一定的差異度,例如,規定銅板厚度為1厘米,左右差度為1毫米。第二、規定上上極限,常以最大、最小、最低、最少等字眼規定品質極限。例如,手錶24小時內最大誤差不超過10秒等。質量標準在大陸可分為(1)國家標準;(2)行業標準;(3)地方標準;(4)企業標準。

四、數量條款

當事人應當在買賣合同中約定標的物的數量。標的物的數量應當以通用的計量單位(如公斤、噸、米等)明確表示,或者以行業、交易習慣認可的計量單位表示。標的物的數量可以在買賣合同中約定為一個確定的量,也可以約定為一個可變的量。但是這一可變的量在履行時是可以確定的。當事人可以在合同中對計量方式、允許的誤差範圍等作出明確的約定。

五、價款條款

(一)價款的數額與幣種

支付價款是買賣合同的買受人的主要義務。買賣合同應當對價款的數額作出明確的約定,同時對價款的幣種作出約定,對不同幣種之間的匯率作出約定(主要是約定兌換時間標準,如以支付前一交易日作為兌換的時間標準;匯價,如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匯率為準;以及計算方式,如按買入價計算、按賣出價計算或者按中間價計算等)。在我國境內訂立和履行的買賣合同,當事人對幣種沒有作出明確約定,又不能依據交易習慣等認定為其他幣種的,應當推定為價款的幣種為人民幣。

當事人約定的價款可以是一種確定的數額如若干元人民幣,也可以約定為可執行的計算方式,當事人在履行時根據標的物的數量、質量和該計算方式計算出具體的價款數額。

(二)價款的支付方式

支付的方式是指買受人以何種金融手段支付價款。當事人應當約定支付的方式,如現金支付、支票支付、匯票支付、本票支付或者銀行信用證支付等。當事人沒有約定支付方式的,一般應當認定為現金支付或者支票支付。

(三)當事人約定分期付款的,應當就每次付款的時間、數額等達成協議。有關分期付款買賣,請參閱本書第八章關於分期付款買賣的論述。當事人未約定分期付款的,應當認為一次付清價款。

合同法第159條對價款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的適用合同法第61條、第62條第二項的規定。

六、履約條款

買賣合同的履行期限是出賣人和買受人履行合同義務的時間界限,主要包括出賣人的交貨時間和買受人的付款時間。這一條款是確定雙方當事人按時履行和遲延履行義務的客觀標準,可以按照日、月、季度和來計算。買賣合同的履行期限有履行期日和履行期間兩種。履行日期是指履行時間為不可分或者視為不可分的特定時間,如一份買賣合同規定,出賣人在1999年3月1日交貨,履行期間指履行時間為一個時間區間,往往有始期和終期之分,如合同規定出賣人可以在1999年3月1日至4月1日間的任何一天交貨,或者規定買受人在1999年4月1日之前或者之後支付貨款。根據履行期限的不同,買賣合同可分為即時履行合同、定時履行合同和分期履行合同。

履行地區,對買賣合同而言是指出賣人交付標的物或買受人提取標的物的地方,以及買受人付款和出賣人接受付款的地方。買賣雙方對履行地點的約定具有重要意義,它有時是確定標的物驗收地點的依據,有時確定運費由誰負擔的依據,有時又是確定標的物所有權轉移的依據,因此買賣雙方對履行地點的約定必頇明確。在買賣活動的實踐中,合同規定由出賣人送貨或者代辦托運的,履行地點為一般為標的物的發運地;買受人自提貨物的,履行地點為標的物的提貨地。不動產買賣合同的履行地點則為不動產所在地。

買賣合同的履行方式是指當事人履行合同與接受履行的方式,包括出賣人的交貨方式、標的物驗收方式、買受人付款的方式以及結算方式等。買賣合同中必頇明確規定合同是一次履行,還是分期分批履行;交付方式是由出賣人送貨或代為托運,還是由買受人自提貨物,運輸方式使用何種交通工具,以及運輸路線如何確定,買受人付款方式通過現金結算還是通過銀行轉帳結算等。

七、包裝條款

異地交貨的買賣必然發生運輸問題,運輸問題必然發生包裝問題。包裝不善常導致貨物受損,造成糾紛,即便貨物不經運輸就可支付,但是交付時也必頇有一定的包裝。因此明確包裝要求是貨物買賣合同的主要內容之一。包裝條款要確保貨物無損、無污、無耗地交付買方。

合同中的包裝條款,包括包裝種類、包裝標準、包裝材料、包裝方式、包裝費用、包裝標幟和包裝物的回收等。

(一)包裝種類:貨物運輸大致分為三類:1.散裝運輸,如玉米、大豆、小米、煤炭、礦石等;2.裸裝運輸:即貨物本身自然成件,依其品質無需包裝,例如:鋼錠、車輛、船舶等;3.包裝運輸,即不包裝則不能承運,運後貨物必然受損。我們這裡講的包裝就是指這類貨物。

(二)包裝標準:根據「工礦產品購銷合同條例」第七條、第十八條之規定,為了保證貨物運輸安全,產品包裝按國家標準或專業(部)標準規定執行,沒有國家標準或專業(部)標準的,可按承運、托運雙方商定並在合同中寫明的標準進行包裝。有特殊要求或採用包裝代用品的,應徵得運輸部門的同意,並在合同中明確規定。危險品的包裝,應按國家主管交通運輸部門頒布的「危險貨物運輸規則」的有關規定執行。

(三)包裝材料:使用的各種包裝材料,應寫明木桶、鐵桶、木箱、紙箱、麻袋、布袋、紙袋等。

(四)包裝方式:說明內裝數量,如罐頭用紙箱裝,內裝48罐,每罐425克等。(五)包裝費用:「工礦產品購銷合同條例」第20條規定,產品的包裝費用,除國家另有規定者外,不得向需方(買方)另外收取。如果需方有特殊要求的,雙方當事人應在合同中商定,其包裝費用低於原定標準的,相應降低產品價格。商業部「五金交電家電化工商品購銷合同實施辦法」第32條對五金交電化工商品的包裝費用又作出具體的規定,商品的包裝費用,除國家另有規定者除外,不得向需方另收費,但屬於下列情況的費用,由需方(買方)負擔。

1.需方(買方)要求加固或改裝超過原定標準的,其超過部分的費用。

2.在發運時,承運部門為防止污染其它商品或者為保證貴重商品安全,要求另外加套、加固包裝(如麻袋、布袋、塑料編織袋、木箱等)的費用。3.需方(買方)自備包裝,經雙方(賣方)加工整理所產生的一切費用。

4.進口商品的原包裝凡屬於不符合國內運輸要求,如在發運時必頇改裝換袋時的一切費用。

(六)包裝標幟:包裝外面應用醒目的字體註明商品的名稱、重量、長、寬、高度、體積、產地、目的地、裝卸注意事項等。

(七)包裝物的回收:「工礦產品購銷合同條例」第19條規定:產品的包裝物,除國家規定由需方(買方)供應的以外,應由供方(賣方)負責供應。可以多次使用的包裝物,應按有關主管部門制定的包裝物回收辦法執行,有關主管部門沒有規定的,由供需(買賣)雙方商定包裝物回收協議,作為合同附件。

八、驗貨標準和方法條款

依合同法第157條規定:買受人收到標的物時應當在約定的檢驗期間內檢驗。沒有約定檢驗期間的,應當及時檢驗。因此合同中最好有約定檢驗期限。第158條規定:當事人約定檢驗期間的,買受人應當在檢驗期間內將標的物的數量或者質量不符合約定的情形通知出賣人。買受人怠於通知的,視為標的物的數量或質量符合約定。通知時最好以郵局掛號通知,以為憑據。

驗貨方法,指驗收貨物時採用的方法。由於貨物多種多樣,驗貨方法也多種多樣。有抽樣檢驗和全面檢驗,有憑現狀驗收、憑樣品驗收等等。雙方當事人應選擇合理的驗收方法,並在合同中註明。實行抽樣驗檢質量的貨物,合同中應註明採用的抽樣標準或抽驗方法和比例。驗貨的時間和地點一般由買賣雙方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買方通常應在貨物到達目的地或卸貨若干天內對貨物進行檢驗,這個期限就是買方提出書面異議的期限,也是買方的索賠期限。合同無約定時,可按法律規定或商業慣例執行。

九、結算條款,亦稱付款條款

即買賣雙方約定的付款方式,此部份包含付款地點、付款時間、付款方式等。合同法第160條規定:買受人應當按約定的地點支付價款。對支付地點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61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買受人應當在出賣人的營業地支付。但約定支付價款以交付標的物或交付提取標的物單證為條件的,在交付標的物或交付提取標的物單證的所在地支付。

第161條規定了價款支付的時間為:即照合同約定的時間支付價款,對支付時間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61條規定,仍不能確定的,買受人應當在收到標的物或提取標的物單證的同時支付。

台商習慣在出貨前先通知買方備妥價款,貨到看到價款才下貨的作法,亦即符合本條規定的「同時支付」,俗話稱「銀貨兩訖」。付款的方式可以選擇現金、匯款、票據,通常接受銀行承兌匯票,這是因為銀行承兌匯票,該承兌銀行為票據債務人,交易安全性較高之故。

支票按票據法第91條規定,支票限於見票即付,不得另行記載付款日期,另行記載日期的,該記載無效。因此在大陸沒有如台灣的遠期支票。

十、違約條款

買賣合同的違約責任是指違反買賣合同的當事人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就買賣合同違約責任的性質而言,既有補償一方當事人因對方違約造成的損害的補償性,又具有對違約一方當事人的懲罰性。當事人應當在買賣合同中約定違約責任,只有在當事人沒有對違約責任作出約定時才適用合同法規定的違約責任。當事人可以根據買賣合同的具體情況,約定一種或者多種違約責任。常見的違約責任形式有強制的實際履行、賠償損失、修理、更換、減價、退貨、支付違約金等。當事人在買賣合同中約定違約責任,還應當對各種可能的違約情況進行定義,說明違約的構成要件。只有當違約的構成要件具備時,方按照約定的違約責任形式追究違約方的法律責任。

合同法第116條規定了:當事人既約定了違約金,又約定了定金的,一方違約時,對方可以選擇適用違約金或者定金條款,亦即兩者僅能選一。

又依照擔保法第91條規定:定金的數額由當事人約定,但不得超過主合同標的額的百分之二十。

合同法第114條又規定了約定違約金低於實際損失時,可以請求法院或仲裁機構予以增加,反之過高時可以請求減少。

十一、擔保條款

買賣合同中可以以條款方式寫明擔保條款,也可以另以單獨的擔保合同作買賣主合同的附屬合同。

擔保的方式可以選擇保證、抵押或質押,單獨的或混合的擔保均可。但擔保法中的定金及留置即不能作為擔保。擔保法第34條列舉了可以作為擔保的財產,第37條也列舉了不能作為擔保的財產,第42條則規定了辦理抵押物登記機關部門,第63條為動產質押,第75條列舉了可以為質押的權利,第二章則規定了可以為保證及不能為保證人的範圍。

十二、爭議解決條款(一)仲裁條款

買賣合同的當事人可以在買賣合同中(通常是在文本的附則部分)約定仲裁條款。當事人通過約定仲裁條款,選擇糾紛由仲裁機構解決,從而排除了人民法院對案件的管轄權。依據我國仲裁法的規定,當事人在合同中訂立仲裁條款,應當具備下列內容:1.請求仲裁的意思表示;2.仲裁的事項;3.鑒定的仲裁委員會。(二)訴訟管轄地的選擇

依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的規定,買賣合同發生糾紛的,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但是不在改變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前提下,當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約定地域管轄。民事訴訟法第25條規定:「合同的雙方當事人可以在書面協議中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所在地、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但不得違反本法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

十三、所有權保留條款 於本書第二篇第二章討論。

十四、合同生效條款

一般買賣合同約定,當雙方當事人或授權代表人簽章後,合同即行生效,也可約定附始期條件的條款,待條件成就時生效,如買賣標的物必頇經有審批權限的機關審核時,則合同的生效日期應自有權機關批准時生效。

如當事人為法人企業,或經濟組織私人企業,均經有權核准機關核准登記,其公章也必頇經公安機關指定刻章並在公安機關留有公章印本,買賣合同應蓋用公章或合同專用章,並由法人代表或負責人或授權代表人本人簽章為佳,如有見證人並一起簽章。

十五、合同簽訂日期

一般寫在整本合同之後。第二章

所有權保留條款-買賣合同的特別擔保

大陸於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的「合同法」分則第九章買賣合同,第一百三十四條規定了:當事人可以在買賣合同中約定買受人未履行支付價款或者其他義務的,標的物的所有權屬於出賣人。

此種買賣雙方約定買受人先占有動產的標的物,至支付一部或全部價金時,買受人始取得該標的物所有權的交易,大陸學者梁慧星稱之為保留所有權的分期付款買賣或保留所有權買賣。此與台灣「動產擔保交易法」中的「附條件買賣」第二十六條:稱附條件買賣者,謂買受人先占有動產之標的物,約定至支付一部或全部價金,或完成特定條件時,始取得標的物所有權之交易同其意義,惟由於台灣的附條件買賣尚規定了動產擔保交易,應以書面訂立契約。非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第五條),而大陸所有權保留條款僅此134條,其為口頭約定合同或書面合同?或者應否經主管機關「登記」後,始得對抗善意第三人則均付闕如,尤其在買賣交易中買受人一方多為弱小的個體,在交易中常處於弱勢一邊,另一方面出賣人因保有所有權物權的效力,出賣人如濫用權利取回所有物,或以其他手段阻止買受人條件成就,造成買受人違約,即可行使取回所有物,殊對買受人不公帄,合同法頒布施行未久,如何規範及保護買賣交易雙方,並謀求雙方權利的帄衡,實有待於大陸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

筆者僅就目前大陸、台灣學者就買賣合同中的所有權保留條款的效力,以及爭議簡述如下,以作為台商在訂立買賣合同中,不論為買方或賣方時行使權利之參考。

一、出賣人因所保留的所有權具有物權上的效力,故享有物權上的請求權,即在買受人延期支付入迷或未履行約定義務時,依法可以向買受人取回標的物,同時享有契約解除權,就標的物的損失請求賠償。

二、買受人具有一種將來取得標的物所有權的期待權:期待是指已實現了取得權利的部份必要條件,但尚未實現全部必要條件的一種暫時的權利狀態,學者王澤鑑認為這種期待權是一種「先效力」,買受人能否將此期待權即標的物轉讓、出質、抵押,端視買賣交易有否經過主管機關「登記」而定,若買賣合同未經登記,則出賣人不得主張對善意第三人取得物的權利,若買賣合同經過登記,則原出賣人,可以主張標的物所有權仍屬於其所有。

三、在買受人破產時,出賣人得向破產財團取回標的物,但由於買受人已經支付了一部份價金,標的物也已經過使用後折舊,買受人能否主張收回部分價金,或標的物經出賣後,所得價金尚少於原合同約定買受人應給付的價金,而繼續對破產財團主張債權,仍有待大陸司法解釋訂明。

上一篇:中考诗歌鉴赏指导参考下一篇:新农合整改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