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骑自行车为话题的作文

2024-04-11

以骑自行车为话题的作文(共8篇)

篇1:以骑自行车为话题的作文

我虽然已经要上五年级了,可却还不会骑自行车,我的朋友每天在他们楼下的空地上骑自行车,骑得我心里痒痒的,可我又不会骑呀,只好追着他跑。我妈妈看见了,对我说:“你是不是也想骑自行车?”我点了点头,却说:“可我不会骑呀!”“那你可以学起来呀。”

我疑惑地点了点头,“行吗?”“你那么聪明,肯定很快就会学会的。”妈妈拍拍我的肩头,鼓励我说。

我来到公司里,把哥哥骑过的自行车推了出来,坐上开始扭扭捏捏地学起来。这时,我的朋友来找我玩了,看到我在骑自行车,也鼓励我坚持下去,还告诉我骑车的诀窍,那就是保持平衡,而保持平衡就要不停地打转,车往左边偏了我就要把车头往右边打,偏右呢就往左边打,这样的话车就不会倒了。可我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不能这样做,车往哪偏,我就把龙头往哪打,因此,我摔倒了好几回。于是,我奋力一搏,管它自行车倒不倒,我就一直冲刺,我以为我会摔倒,可没想到,居然发生了奇迹,车没倒!我很激动,拼了命踩脚踏,结果却撞到了树上。皮都破了,但起码有收获,我有一点会骑自行车了,激动啊!

我虽然会骑自行车了,可却又要面对一个更严重的问题——我还不会转弯。不会转弯,是一个非常非常严重的问题。如果我到了一个转角,但不会转弯,这多可怕!但我转弯的时候,就无法保持平衡了。因为我打龙头幅度太大了,很容易摔倒。于是,我开始尝试,把龙头打小一点,这样就不太会摔倒了。我很小心很小心地拐了一次弯,成功了!我不但没有摔倒,而且成功地拐了一次弯,真是一个奇迹。,我终于会骑自行车了。我飞快地绕着公司骑了三圈,却因为技术不熟练,摔了一跤。不过这不算什么,比起我的成功,这点痛太小了。

现在,我终于能非常熟练地骑自行车了。经过我的坚持,我终于会骑自行车了,只要坚持,没什么事做不成!!!

指导老师评语:

“不过这不算什么,比起我的成功,这点痛太小了。”说得真好啊!我手写我心,小作者感情真挚,不造作,文章一气呵成,很顺畅。(陈玉萍)

篇2:以骑自行车为话题的作文

面对这辆自行车,我显得不知所措。爸爸先教我怎样停车。原来车后面有一个弹簧支架,停车的时候只要轻轻地把杆子往前移,骑行踢开的话就要先踢那个弹簧了。接着,老爸又教我“老爷上车法”先用两只手分别握住车把手,右脚再往座椅后面绕过去,就坐上去了,用右脚把右侧的脚踏板调到一定的高度,右脚用力踩脚踏板的同时,左脚再用力一蹬,车就能稳稳当当的向前骑行了。

开始练习了!我坐在自行车上努力保持着平衡,爸爸在后面扶着。虽然有爸爸在,像给自己吃了一颗定心丸,可是车把手还是不争气地晃来晃去。突然,一个不留神,车就偏离了方向,快倒了,我吓得不敢前进,赶紧用左脚踮住,心里暗暗自喜,还好没有摔跤。再来一次!我暗自下定决心。经过无数次的失败,我终于能自己独自沿着小区的道路直线骑了!

在这基础上,我又开始学习转弯。爸爸说:“转弯可比直线骑要难多了,关键是要稳,还要慢。”我的心紧张得怦怦直跳。一开始,都被我勉勉强强地转过去了,我的心里骄傲起来,心想:也不过如此,不难嘛。可是有一次转弯,不知怎么搞的,可能是还没有到转弯口就转弯了吧,我的自行车直接向小区里的一根电线杆撞去,不好!我脑子一片空白,竟然忘记了刹车,这一撞我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裤子破了一个大洞,膝盖好多地方磨起了皮。但这一跤让我总结出了一个经验——转弯一定要转得大。

篇3:以骑自行车为话题的作文

一朵野花里一个天堂

把无限放在手掌上

永恒在刹那间收藏

这是英国诗人布莱克的一首诗:沙粒虽小却蕴含着宇宙万物的共性, 野花虽小却折射出天堂的光芒;就在小小的手掌上可以盛放无限, 一时间就是永恒。所以, 从生活中的一斑一点、一枝一叶入手, 对人生进行描述和深思, 就可再现社会、生活的全貌。——文学总是以小见大, 文如此, 诗亦如此。

在作文教学中, 常需要进行举例论证——讲方法念例文相结合。但因为作文篇幅较长, 一篇作文往往要念上十分钟, 结果往往少慢差费。笔者试将诗与作文相连, 以诗作为作文范例, 不仅以一当十, 还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诗的意蕴增加了课程的意味, 诗的简短易于学生的记忆, 结果使作文课的可操作性大大加强了, 学生作文的进步速度也加快了。

一、文贵“求真”

诗缘情绮靡, 一首诗是心灵的一次颤音, 会拨动我们的每根心弦;它带着鲜活的感受, 运用生动的形象, 是朵朵枝头怒放的花朵, 有的鲜艳, 有的淡雅。如“节约粮食”这个话题, 古诗《锄禾》描摹了汗滴禾下土的情景, 通过向学生讲述, 就会唤起他们内心深处的同情, 在吟咏之间, 使学生不由自主地生发出“要节约粮食的意识”。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 就远比对学生进行要节约粮食的灌输式教育效果好很多。

“以情动人”是诗的共同特点, 说真话, 抒真情, 让读者能和你产生感情共鸣。“抒情, 言志, 是诗的生命, 诗的灵魂, 任何类型的诗歌 (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等) 的本质和基础都是在传导一种情感。”

二、文贵“求新”

虽说好的文章大半都是眼泪, 但文章中如果只有眼泪还是不行的, 如同是牵牛织女题材, 有“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也有“两情若是久长时……”﹙秦观《鹊桥仙》﹚。两首诗都很动人, 比较起来, 角度不同, 高下立分。秦观的诗, 由于对牛郎织女的故事变化了视角, 从本是悲剧的故事中看到了哲理, 看到了主人公的伟大之处, 因而闪烁着理性的光芒。使读者对主人公除了同情之外还有了更多的启示, 获得了更多的心灵震撼。后者因为站得更高, 看得更远, 而显得更加透彻。

三、文贵“求实”

近日在网上常看到“作文满分解密”之类的文章, “语言华丽, 会使你的文章如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进入教师的视野。一字一句, 宛若金字银词, 能够迅速抓住阅卷老师的心, 使你的文章‘事半功倍’, 分如流水。”其实这也是许多师生的共同“经验”, 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 华丽空洞, 矫揉造作, 无病呻吟之语在学生作文中涌现, 背好词、好句, 以备写作时进行“组装”就成了写作文的“法宝”。其实, 只要有好的内容, 即使语言平淡无奇, 也同样可以感人。比如

一朵野花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不想到这小生命, 向着太阳发笑

上帝给他的聪明他自己知道

他的欢喜, 他的诗, 在风前轻摇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他看见青天, 看不见自己的渺小

听惯风的温柔, 听惯风的怒号

就连他自己的梦也容易忘掉

一朵野花, 我仿佛看到了, 辽阔而沉寂的田野上, 一朵不知名的小花, 自开自落, 虽然渺小, 却摇曳生姿, 纵情欢笑。语言清新质朴, 淡淡的文字, 似乎释放出某种力量;如繁星闪烁, 带给人某种精神的清辉, 蕴藉弥散的韵味让人流连。

但在高考作文训练中, 考生们往往为了得高分而片面追求形式, 忽略了文章的内容, 使作文成了“注水肉”, 看起来“一目了然”, 结构清晰, 实际空洞无物。对这种现象, 我们要坚决反对。

四、文贵“典型”

有这样一首别具一格的送别诗:

送别王维

山中相送罢, 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 王孙归不归?

题目是“送别”, 诗为何却从‘送罢’写起呢?跑题了?仔细想想, 这正是诗人的高妙之处。首句“送罢”与“送”有关, 而掩柴扉时, 心中的心绪不正也与“别”相关吗?“归不归”这一问, 不正是送别后对朋友的牵挂吗?

再思之, 诗人写日暮掩柴扉之时, 侧重表现离情, 所选的特殊时间点非常典型。不知道大家体会到了没有:你在与朋友分别时, 什么时候最想他呢?不是在别时的一刹那, 恰恰是在别后当天的那个傍晚。当别离的身影已经融入遥远的地平线, 当白天的喧嚣已经过去, 你回到只有你一个人的小屋, 要独自面对漫漫长夜的时候, 无边的寂寞仿佛就一下子吞噬了你的心。

可见, 诗人所选的角度不仅仅充满了新意, 还特别能表现别离之情, 表现人对“伴”、对“友”的依赖, 所选的例子很有力度。

有这样的一道诗歌鉴赏题: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本诗不直接说东吴灭亡, 而用“铜雀春深锁二乔”指代, 这样好还是不好?好。因为二乔有着特殊的身份和地位, 连二乔都被掳走, 那东吴的灭亡便不言而喻了。“铜雀春深锁二乔”既是东吴灭亡的含蓄表达, 更是东吴灭亡的形象表达, 很典型。所以, 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 也要力求典型。

以上内容涉及求真、求新、求实、求典型四方面, 笔者曾花一课时的时间来进行讲解, 并为学生留足了读例文、讨论和布置话题的时间, 可谓省时高效。而且由于举的诗大家都很熟悉, 齐背齐诵,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也因为熟悉, 所以没有仅仅关注于字面, 而是指向更深的层面, 去悟问题的本质。

总之, 诗歌有同其他体裁的共性, 如要求主题鲜明、语言准确生动、感情真挚、立意深刻等。教师在诗歌教学中, 要注意挖掘诗歌中有助于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因素, 这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会有很大的帮助。

摘要:认真品味诗歌对作文有很大的帮助, 进行作文教学时, 可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真挚的感情, 学习诗歌如何点题、切题, 学习诗歌怎样处理详略, 学习诗歌准确生动、言简意丰的语言。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 可以诗歌为例, 体会为文之道。文章试从话题作文为文的基本原则谈起, 涉及"求真、求新、求实、典型"四方面的内容。

篇4:以自行车为话题的初中英语作文

众所周知,自行车是靠人力慢慢前进的,但它可以放在任何方便的地方,然而,对于汽车来说,尽管它能用发动机快速行驶,但它必须停在停车位。

多数美国人生活在郊区,远离市区及工作地点,所以他们需要汽车来购物、上班,并且他们也喜欢驾车远行。因此汽车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相反,大多数中国人居住在工作地点和市场附近,他们不需要一辆车去上班或购物。

篇5:以我学会了骑自行车为话题的作文

我就兴冲冲地回去跟妈妈说:“我想骑自行车。”妈妈随口就说:“好。”我很高兴又很紧张。

妈妈教我的第一辆车,我的母亲说:“把英尺踏板,然后把其他的脚踏板。”我学到了很长的时间去学习。我母亲教我帮助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我的妈妈说:“自行车右转,左转放水龙头,右转自行车,你出门右转。”但是我试过很多次,是失败的。我妈妈鼓励我认真地说,只是听了妈妈的话,我突然学会了如何打开。母亲说:“也有它的眼睛对眼睛的前面。”我听了妈妈的话,我学会了如何骑自行车。

篇6:以骑自行车为话题的作文

太原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在2012年9月底基本完工,并于国庆节前已经开始投人使用。2012年,太原市公交公司将按照规划,在和平路以东,建设路以西,胜利街以南,学府街以北的范围内,围绕公交点、医院、学校、公园、居民小区、商场等建设516个服务点,并设置约50个管理亭。每个服务点配备20~60辆自行车,总计约两万辆自行车,并按照1:1.3的比例,安装约2 6万个锁桩。

太原市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采取先进的智能化租用管理系统,市民可通过现有的公交IC卡自助租、还车,而且在每一个服务点、每一个锁桩,每一辆公共自行车都能实现通租通还。自行车租借还实行实名制,保障公共设施的安全。租车人凭太原公交IC卡或银联卡,缴纳200元押金,并预存30元以上租车费用后,就可以租车了。租车服务费用实行分段合计,还车刷卡时,从租车IC卡中结算扣取。太原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目前实行的是阶梯式收费,但其目的并不在收费本身,而是为了培养租车人“随用随租,用后速还”的习惯,以提高公共自行车的使用效率。

2 太原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太原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从2012年国庆前夕正式投入使用,给大众所带来的便利已显现出其他交通工具所不具备的优势,对于太原市民来说,无疑是出行方式的另一种新的选择与另一种生活方式的全新的体验。太原市公共自行车亮丽的颜色,更是吸引人的眼球,使更多的人们期望可以有机会骑着新款的公共自行车在城市中自由穿梭。虽然公共自行车的出现令人耳目一新,但其中所存在的问题也难以忽略,无论从广大市民的角度,还是更加专业的水准,太原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中都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政府和相关部门改善。

2.1 运营初期的租赁业务办理服务明显滞后

太原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刚刚开始运营,面对这个从未在太原市出现的新型服务,大多数的市民都想要急切的体验到公共自行车的便利。近期在每一个业务办理点,都会出现“人龙长队”的现象。在太原市共设有11个自行车租赁服务业务受理点,每个业务受理点大约都开设有两三个窗口。然而,经过多次实地调查发现,虽然开设的窗口不算少,但由于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在下班时间或双休日去办理,所以导致在办卡高峰期人们往往都需要等待大约半个小时以上,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的办卡效率大大降低,使得公共自行车不能很快全面投入使用与有效利用。

2.2 公共自行车的行车安全问题值得关注

在中国,自行车在某种程度上,仍是作为一种出行与代步的交通工具,方便快捷,仍有大量的人群在使用这种交通方式出行,自行车使用者的安全就成为我们关注的问题。因此,无论是道路设计的不合理使机动车对公共自行车使用者构成的威胁,还是骑行者自身使用不当造成的危害,都是需要关注和妥善改进的一个问题。

2.3 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的营运与后期维护

目前,太原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刚刚起步,由政府主导,企业对公共自行车系统进行运营和维护,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政府充分利用企业在控制成本、技术创新方面的优势,以及政府在引导和整合社会资源方面的优势。但是作为一项公共产业,而企业作为以赢利为目的的组织,无法从城市交通战略的层次上发展公共交通系统,而是一味追求所运营的自行车租赁系统效益的最大化,有可能忽视整体交通系统最优效果。除此之外,无论是作为政府还是企业,后期对整个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的维护和保养、保修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否则,将无法使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长久的运行下去,导致资源的极大浪费。

3 利用质量功能展开分析太原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

质量功能展开(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QFD)是将顾客的需求转换为质量特性,通过系统地展开这些需求和特性之间的关系确保产品设计质量。这一过程从展开每一功能原件的质量开始,扩展到各部件的质量和工序质量,整个产品的质量通过这些相互关系网络来实现。QFD是一种“顾客驱动”的方法,采用QFD的方法,可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并且提高产品质量。下面,我们就用质量功能展开法,将整个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作为一个大型的项目产品,采用QFD矩阵来分析产品特性与工程特性之间的关系,将“顾客的世界”与“技术的世界”联系在一起。

3.1 获取用户需求

运用质量功能展开(QFD)法的第一步就是识别产品目标,确定顾客的需求,包括对产品的直接需求和长期战略发展方向。我们通过实地调查及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获取顾客需求。收集并对数据进行汇总,获取顾客的需求的同时,让顾客确定每一需求的相对重要性权重,以此来达到倾听顾客声音的目的。根据对顾客的需求汇总,得出了11种在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中需要被满足的、以促进完成产品目标的顾客需求。各需求重要的标度范围:最主要的为5,其他与最主要的相比取1~5的数。同时识别竞争性的产品的需求,包括现有产品及正在被提议的概念产品,1~5分别为重要等级增加,在顾客需求的基础上识别重要的产品功能。

3.2 建立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的产品规划矩阵

在顾客需求的基础上识别重要的产品功能,建立顾客需求与产品功能之间的关系矩阵R。确定每一个功能需求是如何满足顾客需求的,关系分支分为4级,本文使用0,1,3,9,各级关系为:

0=没有关系;

1=功能与顾客需求有较小的关系;

3=功能与顾客需求有中等的关系;

9=功能与顾客需求有直接的关系和明显的影响。

建立产品规划矩阵如表1:

计算各功能需求满足顾客需求的总得分值:

最后,依据各功能需求的得分对所有的功能排列优先序。

3.3 建立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的产品设计矩阵

将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的功能需求矩阵从产品规划矩阵转化到产品设计矩阵,为每一个产品功能需求分配权值——将在产品规划矩阵中得到的各功能需求的重要度原始得分转化为1~5的值,如产品功能需求中“专业维护技术”参数在产品规划矩阵中的相对重要度为167,则在产品设计矩阵中其重要度为5。在产品规划矩阵中评价竞争产品是如何满足这些产品功能需求,并给每一竞争产品功能需求的程度赋值,之后识别实现产品功能需求的主要设计参数,建立每一功能需求与设计参数之间的关系矩阵(见表2),实现矩阵之间的转换。

同理,通过计算得到每一技术参数的重要度原始等分,并进行优先序排序。

3.4 数据汇总分析

通过建立QFD矩阵,进行优先序排序,可以看出:在产品的设计矩阵中,“人员技能水平”、“规划理念成熟度”及“计算机系统”等技术因素对产品的功能需求影响较大,是较为重要的技术因素。在产品规划矩阵中,“专业维护技术”、“资金”及“任务完成周期”是重要度权重较高的因素,在对满足顾客需求方面,有相对重要的影响。通过建立的矩阵,将顾客需求转化为可以量化的功能需求及技术参数,可以根据质量屋所汇总的结果,集中资源高于优先序的功能特性,以最大化的满足顾客需求,实现产品目标。

4 太原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优化建议

4.1 优化租赁站点布局,合理控制租赁点规模

公共自行车租赁站点的选择应根据城市布局及居民出行方式的特点来进行,每个站点的自行车数量也应该根据该范围内人口数量的多少及对自行车需求程度来安放。例如在商业中心点、交通枢纽点可以多安放公共自行车,这些站点附近多为人口密集区,有较高的自行车使用需求,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的涉入,可以与公交车系统很好的结合,实现无缝对接,解决“最后一千米”的问题。同时,在自行车使用高峰期,还要合理的对自行车进行调度,以免出现“无车可用、无人用车”的现象。

4.2 利用专业化技术保障系统的顺利运行

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是一套较为复杂、多元化的系统,其设计的领域较多。只有积极加强使用专业化的技术,才能使整个系统得到完美的改善,使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正常顺利运行。如:在自行车、锁柱及站点美观设计方面,既要考虑到站点的安全性,自行车的便捷性,还要使各设备便于居民的简单操作,便于快速出行;在道路设计方面,对路况进行分析后,要充分考虑各方的安全,不仅不对行人造成伤害,也不能使机动车对骑行者构成威胁,要对非机动车道有合理的设计;在系统调度方面,计算机技术的使用是极其重要的,操作人员需要实时监控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的运行状况,以很好的实现调度。

4.3 强化政府对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的支持

政府应将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服务作为一项专门的惠民措施来对待,在项目启动阶段的设备购买方面提供财政支持,在后期的管理运营阶段主要发挥政策方面的支持作用和协调作用,尽可能地为公共自行车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由于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并不是一个营利性质的项目,并不能由企业完全承担所有的费用,所以,政府在资金方面使用应给予大力支持,将有利于整个系统后期的持续发展,真正做到便民、利民、惠民。

由于QFD方法在产品设计阶段就考虑了制造因素对产品目标的影响,尽管采用QFD方法会在项目的启动和初步设计阶段花费一定的时间和费用,但是能大幅度地减少在制造过程中因技术方案的改进而导致的费用增加和延期,采用QFD法能够给整个太原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带来产品设计和进一步发展规划的有效改进。

参考文献

[1]马帅.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的模式分析及改进提案[J].科技信息.2011(24):102.

[2]陈小敏.李彬.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探索研究——以闵行区公共自行车为例[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2(01):113, 120—121.

篇7:以骑自行车为话题的作文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等问题愈发突出。在第十七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报告中,中国首次将能源和节能低碳列为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再次指出:“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但高校闲置自行车问题却与节能减排的理念背道而驰,所以,高校自行车闲置问题亟待解决。

(一)题背景

江南大学新校区到现在为止投入使用13年,校园中存有大量的废旧自行车。自行车堆积现象不仅占用学校空间,浪费资源,也对高校秩序管理及学生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困扰。因此,笔者希望通过调研,寻求适合高校处理废旧自行车的方案。

(二)研究意义

由于江南大学面积较大加之在校人数的不断增多,学生的自行车需求量增多,随之而来的自行车堆积问题也愈发严重。本文主要在现有高校自行车处理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工业设计等多种解决方案,让闲置自行车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减少污染和资源浪费,更对提高大学生的节约能源和循环再利用等环保意识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可行性分析

废弃自行车长期闲置无人认领,是占用校方土地的行为。本小组在调研过程中查阅了法律资料,咨询了法学院的老师,得到校方可以贴出公告让学生认领闲置的自行车,在一定期限内废弃自行车无人认领,校方将有权处理掉。另外,学校可以将废旧自行车回收处理作为一项活动来实施,既解决了人力问题,又让同学们参与其中,养成良好的资源节约意识。

二、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J.H.Lin,T.C.Chou,Chyi-Ren Dow在《AGeo-Awareand VRP-Based Public Bicycle Redistribution System》中提出,可以采用公共自行车来解决闲置问题。公共自行车系统(PBS)已发展为短距离运输作为大众运输系统的一部分。在PBS中的供给和需求不平衡在自行车通常需要不同的站是持续和广泛的监测和重新分配。

Lin,J.-R.and Yang,T.-H.于《Strategic Design of Public Bicycle Sharing Systems with Service Level Constraints》阐述道,将废旧自行车回收、加工、租赁、销售“一条龙”经营,并希望通过公共自行车共享系统的战略设计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二)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陈胜伟、陆健在《废弃车循环利用:让自行车“绿”起来》中提到,浙江林学院师生将废弃自行车维修后统一组建成“绿色”自行车,学生经过申请等方式获得使用权。该学院老师认为,如果能够将学生的废弃自行车统一处理,使这些资源继续发挥作用,既能节约资源,又能促进学生树立生态文明观。

谢盼盼在《校园二手交易市场分析》中从供需客观条件、营销方式、渠道建设、交易方式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学生二手市场,发现学生追求时尚的同时倾向于购买性价比较高的二手产品。随着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越来越受到学生的重视和认可,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购买二手自行车可以加强资源再利用和保护环境。

三、调查数据分析

(一)获取数据的方法

1. 文献收集法

阅读有关二手自行车、废旧服务、自行车交通等方面的书籍,搜集设计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参考文献,为分析“校园废旧服务设计研究”做准备;通过互联网查找国内外有关校园废旧服务设计特别是校园废旧自行车的相关案例,填补书面资料的不足。

2. 半开放式访谈法

半开放式访谈具有明确目的性,但非结构式访谈那样开门见山。在车库中,与被访谈者有互动,不像问卷调查一味地一问一答,而是融入到对话中,让被访谈者感觉到笔者的专注。

3. 统计分析法

统计收集到的资料,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归纳校园废旧自行车的需求要素与设计方法。研究主要以资料收集、数据统计和案例分析为主,主要的方法是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践案例进行设计。

(二)分析数据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对于废旧自行车的态度和看法,笔者设计了调查问卷,在高校进行了实地调研,历时三天共发出纸质问卷300份,收回纸质问卷276份,有效率为92%,网络问卷收回200份,共收回有效问卷476份。

我们将回收的问卷整理录入数据,用EXCEL对整理的数据做了分析,结果如下:

1. 废旧自行车产生的原因

(1)车子有故障,未及时维修

学生购买的自行车通常以实用为主,质量无法得到保证,车子故障是常有之事,学生忙于学业等未及时修理,久而久之,车子不能正常使用,最终遗弃成废旧自行车。

(2)在外实习,随意放置

大四的学生们课业轻松,忙于实习找工作,在校园的时间明显缩短,因而用到自行车的机会不多,自行车就被放置一边,失去了效用,时间一久,便成了废旧自行车。

(3)毕业后遗弃

毕业生们在毕业季都忙于找工作、毕业论文等事宜,没时间或不知道怎么处理自行车,而遗弃却成了解决这一问题最方便的方式。

2. 废弃自行车的影响

(1)影响校容,破坏环境

校园里被遗弃的废旧自行的随意放置、落满灰尘会给优美的校园环境减分。风吹日晒导致的生锈现象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环境的一种污染。

(2)占用停车位,造成停车困难

学校的停车位是有限的,而废旧的自行车却越积越多,无人处理,同学们找不到车位,会间接影响同学们的学习。

(3)增大后勤部门工作量

废弃自行车长期被闲置无人认领,后勤部门不能随意处理,又得维护好车库的秩序,这给后勤部门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

(4)浪费资源

许多废弃的自行车都只有一点小故障甚至没有故障,只要清理下就能使用,却因各种情况被遗弃无人使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3. 建立自行车租赁系统的必要性

由数据可知70.5%的受调查者表示,废旧自行车对停车位的影响非常大,如果得以处理,将会产生很多新车位,减轻学校管理难度,所以对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很期待。

四、处理废旧自行车应采取的对策

(一)租赁制度

1. 自行车旅游

随着电动车和汽车的普及,自行车渐渐从代步工具转为休闲运动工具。游客可以利用自行车游览观光,摄影拍照,体验旅行的乐趣。

无锡市风景优美,旅游景点众多。江南大学坐落于太湖之滨,临近三国水浒城,吸引多方游客。大学里的废旧自行车,可以整装成旅游车,提供游客使用。在与旅游景点负责人协商后,将自行车放置景点门口,收取押金和租赁费用;同时,也可以协商包含自行车租赁费用与旅游景点的优惠套票,进行促销。

2. 校园租赁

纵观多方研究,对于高校自行车的管理,不论从便利还是经济上,自行车租赁都是自行车管理问题最有效的解决方法之一。但事实上,自行车租赁服务在高校并不顺利,开办过此类服务的学校较少且未能延续这个项目,譬如西南财经大学。原因涉及到校方地理位置、学校大小、租赁管理等多种因素,成功的机会不高。

在仅有的几所高校中却有一两所极具代表性的院校,他们的校园公共自行车租赁很有研究的价值。例如:厦门大学公共自行车系统。基于厦门大学公共自行车租赁的成功经验,融合江南大学自身特点和学生体验,特设计如下管理系统:

(1)初步想法

本系统为简单起见,同时由于精力和时间限制,采用了数据文件的数据储存方法。本文考虑了仅有一个工作站的情况,不考虑数据文件间的同步问题。

(2)软件需求分析概述

本系统的工作范围仅限校园,提供自行车借还、管理等服务,服务对象为学校里的师生们。目的是为校园工作人员、师生提供便利,使工作更加有效和愉快。同时,采取实名制租赁,可以吸收有技术的学生从事兼职看护,将校园自行车租赁办成大学生自己的事业。

(1)软件结构设计

为进一步说明本系统的事务流程,我们做出了本系统的事务型软件结构图(E-R图)如下:

(2)功能需求与模块的关系

为说明各项功能需求的实现同主要模块的分配关系,下面以矩阵图说明:

(3)人工处理过程

(1)人工借还

本系统要在服务站设置值班人员,用户来借还车时,为用户派用或者回收车辆。

(2)人工寻车

每日整顿车辆时,要求值班人员根据当日未归还车辆表去查找缺失车辆。

(3)尚未解决的问题

本系统应用于一个自行车服务站的情况,对于多个服务站,本系统暂时无法胜任。

(4)数据库结构设计

系统E-R图:

(5)逻辑结构设计

(1)各数据项的逻辑结构设计说明

实体:用户User

实体:使用记录

实体:服务人员

实体:自行车

(2)系统逻辑结构图

(二)回收制度

高校可在官网发布回收废旧自行车的通知,确保同学都知晓此消息,再落实到各个园区,回收废旧自行车;或者通过社团组织低价回收废旧自行车、建立二手市场,放在校园平台APP让学生自主交易。

1. 统一变卖

将回收的自行车统一变卖是一份可观的收益,收益可用作各大公益活动,甚至可以成立一个自行车公益基金,将这部分的收益捐给学校里需要帮助的同学。该方案的优点是较为省事,在达到废弃自行车处理的同时还能帮助到同学;缺点是没能将废弃自行车的利用价值达到最大,有些没有任何故障的自行车也被当作废品变卖较为可惜。

2. 回收加工

回收而来的废旧自行车学校可选择自主加工或承包给外部工厂再制造。

产品回收方案如图所示,主要包括3个过程:(1)废旧产品的收集;(2)废旧产品的再加工;(3)再生产品的销售。

当产品在生命周期结束之后,由回收处把废旧产品收集起来,对废旧产品进行初步处理,例如按新旧程度分类、清洗等,然后运输到工厂,在工厂选择多种回收处理方案,如修理、整修、再制造、材料回收等。

3. 回收利用

自行车回收材料的处理比较简单,普通自行车是钢铁和橡胶组成,废钢铁是眼下回收行业热门种类。目前江苏统一废铁价格在1000元每吨左右。网上回收废旧自行车轮胎的报价为500~1400元每吨,需求远比人们想象的要大。

以学校为单位将校区需要回收的自行车集中,每毕业一批学生,将会有至少500辆的车子等待处理,提高废弃自行车的回收率,能更好地利用资源。

4. 学生创意加工

针对废旧自行车,变废为宝也不失为很好的方法。譬如,天津大学就曾利用学校堆积的废旧自行车制作成路牌、演讲台、架子鼓、婴儿车等作品。这种将资源再利用的做法节约能源,同时符合经济最大化理念。而这些艺术品可以成列展览或再次投入使用,也能给设计行业带来不少启发,推动经济的发展。

(三)废旧自行车回收逆向物流运作模式探讨

根据中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 18354-2006),逆向物流(Reverse Logistics)又称反向物流,是指从供应链下游向上游的运动所引发的物流活动与传统的供应链反向,为了价值恢复或处置合理而对其原材料、中间库存、最终产品以及相关信息从消费点到起始点的有效实际流动所进行的计划、管理和控制过程。因此,特设计高校废旧自行车的逆向物流如下图所示:

五、结语

废旧自行车属于静态交通,与校园动态交通、景观、人的行为模式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目前高校校园、校区规划的面积较大,学生来往于各功能区的距离较长,让学生放弃自行车是不太现实的,所以加强对废旧自行车的管理非常重要。

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通过问卷调查、半开放式访谈法等调查方法,并对数据进行多方面分析,结合江南大学的自行车管理现状,提出了租赁制度、回收制度等方案。1.自行车旅游结合本地旅游业发展现状,同时达到资源循环利用和发展经济的效益;2.借鉴厦门大学公共自行车系统,融合高校自身特点,设计出自行车租赁的管理系统,利用E-R图和逻辑结构图介绍本系统的业务流程,将自行车租赁系统完善;3.通过对高校自行车回收逆向物流模式的探讨,回收废旧自行车可延续技术应用如二手市场和APP软件,由高校统一回收,自主加工或承包给外部工厂再制造,实现有针对性的循环利用。

对于废旧自行车的回收利用,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还能为学生提供兼职岗位,锻炼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笔者希望通过研究,提出的方案、建议和具体措施可以为校园闲置自行车的有序管理奠定基础,同时给高校的相关部门提供参照依据,打开新的思路,早日消除废旧自行车问题,让校园环境更加舒适美丽。

摘要:随着新生与毕业生的不断更替,各高校车库的废旧自行车不断增加,对学校的空间利用及美观整洁产生了很大影响。文章以江南大学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车库管理人员等方式了解各方对废旧自行车的处理意见。同时,通过查阅文献,获取自行车材料的相关产业信息,并用EXCEL、E-R等软件分析废旧自行车的回收处理状况。最后,根据调查数据、访谈结果、文献资料的整合,得出合理的高校废旧自行车回收处理方案。

篇8:以骑自行车为话题的作文

关键词:休闲阻碍,休闲涉入,休闲利益

在《国民休闲纲要》即将颁布的今天, 如何让在快节奏都市中生活的城市居民增强休闲意识, 并通过休闲运动来使其身心健康与生活品质都得到改善, 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 而骑自行车作为一种低碳的休闲活动, 在纾解人们生活压力、锻炼身体等方面有着独到的作用。有鉴于此, 本文以四川省德阳市的自行车社团为例, 通过结构方程模型, 对自行车休闲参与者的休闲阻碍、休闲涉入与休闲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从而为我国国民休闲运动的开展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一、文献回顾、研究假设及概念模型

(一) 文献回顾

国外学者对休闲阻碍、休闲涉入、休闲利益之间的关系已经做了许多前瞻性的研究:Crawford指出休闲阻碍会影响个人对休闲活动所表现的兴趣和涉入程度;Raymore认为休闲阻碍会限制或阻止人们对休闲活动的兴趣和涉入情景, 而Iso-Ahola则认为休闲阻碍会导致个体无法自休闲活动中获得适当的满足体验, 挫败感、无聊感因而产生;Havitz认为就休闲行为而言, 涉入的程度为影响休闲体验的重要成分。纵观上述研究, 虽然国外学者对相关概念的探讨已经做出较为完善的探讨, 但是单独研究休闲阻碍、休闲涉入、休闲利益三者之间关系的文章还尚不多见。而国内的学者对于游憩休闲的概念探讨尚处于起步阶段, 相关的研究还不多见。本文力求通过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文化背景, 对我国休闲活动参与者的休闲阻碍、休闲涉入、休闲利益三者的关系做一个前瞻性的研究。

(二) 研究假设及概念模型

综合上述文献, 本研究提出以下3个假设:

H1:休闲阻碍对休闲涉入有负向影响;

H2:自行车休闲活动参与者, 其休闲涉入会正向影响自行车活动的休闲利益;

H3:自行车休闲活动参与者其所面临的休闲阻碍会负向影响休闲利益。

基于以上假设, 笔者构建了以下理论模型 (见图1) :

二、研究方法

(一) 研究变量界定

休闲阻碍 (Leisure Constraints) 指个体主观知觉不喜欢或无法投入参与, 会影响到人们不参与或减少及改变参与休闲活动的各种因素。而涉入 (Involvement) 是一种心理状态, 是个人基于自身的需求、兴趣以及价值观, 对一事或物所认知的攸关程度。休闲利益 (Leisure Interests) 则是休闲活动参与者在参与休闲活动的过程中与活动后, 经由个人主观的评估所获得的经验与感受, 进而对个人产生不同的影响。

(二) 观测变量选取

休闲阻碍、休闲涉入和休闲利益是概念模型中的3个结构变量, 不能直接对其测量, 因此必须设计相应的观测变量。在参考相关文献后, 选取观测变量3组, 11个测量指标 (见表1) 。其中, 休闲阻碍参考Crawford的研究, 选定3个观测变量, 包括内在阻碍、人际阻碍、结构阻碍;休闲涉入借鉴Scott、Jinhee与Gerard的研究结论, 将休闲涉入分为心理涉入和行为涉入, 分别由3个和6个构面组成;休闲利益依据Bammel的相关研究, 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交因素、美学性、放松性、教育性5个观测变量。

(三) 问卷设计与数据采集

对观测变量展开行程问卷中的提项。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访者的人口统计特征及社会属性;第二部分就案例的参与自行车休闲活动中的休闲阻碍、休闲涉入、休闲利益进行调查, 采用Likert五点量表编制, 分“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一般”、“同意”、“非常同意”, 分别给予1、2、3、4、5分。

2012年7月到8月, 在四川省德阳市自行车大联盟组织的常规社团活动中对活动参与者和在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单独骑自行车的休闲者进行抽样问卷调查。问卷采取现场填答、现场回收的方式, 共发放问卷550份, 实际回收有效问卷508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2.36%。运用Spss12.0统计分析软件和Amos7.0结构方程模型软件对有效问卷进行分析。

三、数据分析

(一)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受访的自行车休闲活动参与者人口统计学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受访者的性别分布情景以男性居多, 占总人数的71.3%;在年龄分布方面, 31~40岁居多, 占39%, 41~50岁和20~30岁分别占到总人数的27%和21%;就职业分布来看, 服务业和公职人员居多, 分别占32.2%和25.5%;而在平均月收入中, 收入2000~3000元居多, 共占42.5%;受教育程度分布情形上以大专和本科学历居多, 分别占39%和25.1%。

(二) 问卷的信度与效度

信度是指问卷测量的可靠性, 它反映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本研究先采用Cronbach’s Alpha系数对模型中3个潜变量的观测变量的信度进行检验。结果显示, 3个潜变量的Cronbach’s Alpha系数分别为0.91、0.86、0.88, Cronbach’s Alpha系数都大于0.70说明问卷整体具有较高的信度。然后检查观测变量的因子载荷, 发现各观测变量的因子载荷均在0.67~0.89之间, 都大于0.5的临界值标准, 说明观测变量受到潜变量影响的强度较高, 都能较好的被潜变量解释, 因此观测变量的效度可靠。

(三) 测量模型分析

首先, 对模型进行拟合分析。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软件Amos7.0的Maximum Likelihood方法对数据进行参数估计, 通常情况下, 模型的绝对拟合指标x2/df在2.0~5.0之间;GFI、NFI>0.9;PNFI>0.5, RMSEA<0.08, 模型就可以接受。研究结果表明, 模型x2=125.15, x2/df=3.502, GFI=0.98, NFI=0.96, PNFI=0.69, RMSEA=0.07, 说明模型拟合较好。

其次, 分析测量模型的组合信度、会聚效度和判别效度。根据Fornell的组合信度公式, 计算出各变量的组合信度介于0.69~0.81之间, 均大于0.6的建议临界值标准;同时根据潜变量的平均变异抽取量AVE检验测量模型的会聚效度, 3个潜变量的平均变异抽取量都高于0.5的最低标准, 说明测量模型的会聚效度良好。

(四) 结构模型分析

结构模型分析旨在检验模型与概念模型之间的一致性, 并考察依据概念模型所提出的预先假设是否获得模型结果的支持。结构模型各个预先假设是否成立可以从标准化路径系数加以判别, 系数越大表示在相互关系中影响越大、重要性越高。检测发现, 路径系数分别为-0.26、0.37、-0.21, 并且有2个在低于0.001水平达到显著, 表明3个假设全部得到支持: (1) 休闲阻碍对休闲涉入为负向影响, 路径系数β=-0.26, t=4.37, p=0.000, 假设H1得到证明。 (2) 自行车休闲活动参与者, 其休闲涉入对自行车活动的休闲利益为正向影响, 路径系数β=0.37, t=3.15, p=0.027, 故假设H2成立。 (3) 自行车休闲活动参与者其所面临的休闲阻碍会负向影响休闲效益, 路径系数β=-0.21, t=4.29, p=0.000, 假设H3被证明成立。故模型预先假设全部成立, 结合测量模型分析和结构模型分析, 概念模型无需修正, 形成本研究的最终模型, 详见图2。

注:***p<0.001, *p<0.05。

四、结论与建议

(一) 研究结论

1.本文将自行车休闲活动的休闲涉入问题引入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的休闲、游憩研究领域, 不仅扩展了休闲理论的研究范围, 还对我国休闲理论研究、休闲实证研究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2.自行车休闲活动的休闲阻碍、休闲涉入和休闲利益模型是一个具有因果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该模型包括1个外生潜变量 (休闲阻碍) 、1个中介潜变量 (休闲涉入) 、1个内生潜变量 (休闲利益) 和11个观测变量, 3个潜变量之间具有3种假设关系。本研究表明, 概念模型的预先假设H1、H2和H3得到完全支持, 模型可以接受。

3.自行车休闲活动的休闲阻碍对休闲利益的直接效益 (-0.21) 虽然是负向影响的, 但是通过中介变量旅游涉入, 休闲阻碍对休闲利益的间接效应 (-0.26×0.37) 确实大大提高。这说明提高自行车休闲活动参与者的休闲涉入程度, 如对自行车设备进行升级、努力提升骑自行车的技巧、增加外出骑自行车的次数和时间、多参加协会组织的活动、多和同协会的成员进行交流等方式, 是提升自行车休闲参与者休闲利益的重要和主要的途径。

4.自行车休闲活动的休闲涉入包括心理涉入和行为涉入, 其因子负荷分别为0.73和0.81, 说明自行车休闲活动的参与者不仅只通过加强行为涉入 (包括提升技巧、增加休闲时间、升级装备等) 来提升其休闲利益, 而且也通过心理涉入, 如释放压力、扩大社交圈、明白自我等方式, 来提升其包括心理健康在内的休闲利益。

(二) 研究建议

自行车休闲活动本身就是一项运动伤害低并兼具环保的休闲体育活动, 特别是近几年在通过政府大力开发、修建休闲绿道的举措和大力推广低碳出行的理念的社会背景下, 自行车休闲运动的个人和社会的价值就被愈加的凸显了出来。本研究发现, 个人通过利用自身闲暇时间参与休闲活动, 能得到强生健体、舒缓压力、扩大交际圈、提升审美能力、拓展技能等多方面的休闲利益。这些利益对于生活在快节奏、高压力环境中的城市居民来说有多方面的好处。因此本研究建议:

1.我国公民应树立良好的休闲观念, 通过在参与休闲活动过程中所获得的愉悦、放松等效益, 来帮助自身减轻生活压力、强健体魄, 从而提高个体的身心素质和生活质量。

上一篇:眼镜企业如何做论坛营销下一篇:桃花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