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协同育人家长心得体会

2024-05-10

家校协同育人家长心得体会(共7篇)

篇1:家校协同育人家长心得体会

家校协同育人家长观后感(精选5篇)

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让我们好好写份观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校协同育人家长观后感(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观看家校协同育人家长观后感1

我一向觉得孩子就应在简单的环境中成长,享受她无忧无虑的童年。玩,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方式,也是我们认为的教育方式,在玩的过程中不仅仅能够让她们获得无尽的乐趣,还能够学到各种知识,透过游戏还能够让她们感受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苦恼。

我不看重她此刻能学多少文化知识,我们平常关注的是她的身心健康,让她懂得自尊、自强、自立,我期望我的孩子能做一个富有爱心、懂得宽容团结的孩子。平时期望她能多参加集体活动,能和小朋友玩到一块儿,从平时的沟通和交往中来激发她的社会交往潜力、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处理事情的应变能力。能及时告诉老师自我的需求,在课间能大胆发言。我觉得这个阶段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期,融入集体对她完整性格的形成是很有帮忙的。

在家里,我们会有意识地给她营造一个宽松自主的生活氛围,平常也把她当作朋友一样来沟通,不会拘束于某种特定的形式来教育她,而是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进行,其实我们就是她的参照物,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她产生影响,因此在要求她的同时我们更严格地要求自我。

在家里,我们会给她一点独立的空间,让她学会自我管理。比如我们房间的一个角落是专门给她置放玩具的,那里的所有物件需要她自我来整理。这个效果很好,这样让她体会到了妈妈平时整理家务的辛苦,还有物件需摆放整齐,从哪里取来就要放回哪里。平常在处理问题时,我们都会征求她的想法,比如在给她买衣服的时候,会征求一下她喜欢哪个颜色,这样会让孩子觉得我们很尊重他,那么以后她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也会思考到别人的感受,多替别人着想。平常我们会尽可能抽出多的时光去与她沟通,耐心倾听她的心声,允许她发表不一样的意见,营造能让她充分吐露心声的气氛,对于正确的观点,我们会鼓励,对于不妥当的想法,我们会跟她讲道理,她仍然不明白的,我们再适时地加以引导。

总之,我们就应放下家长的架子,多点朋友式的沟通,把她真正当作家庭的一份子,让孩子感觉到自我的重要和职责,给她一份平等,一份信任,让她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

观看家校协同育人家长观后感2

对于每个家长而言,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成长的道路中变得越来越好。我们作为家长教育孩子,首先我们在生活中要注意言行举止。我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

人们常说:“习惯成自然”,一个好的习惯会让一个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受益终生,一个坏的习惯会徒增许多弯路和挫折,作为学校要加大对学生习惯的培养,作为家长应该以身作则,这样才能起到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作用。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要多给他鼓励和赞扬。在他做的不好的时候,我们要用正确的方式引导他,而不是一味的责怪他。这样能够多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同时,家长也得尊重和理解孩子。经常和孩子沟通,一点一点的让孩子进步,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我们读了家校教育心得,作为家长应积极配合学校和老师的各项工作。及时的解决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让孩子健康成长。

观看家校协同育人家长观后感3

作为家长普遍都认为自己最关心自己的孩子,都会说:只要孩子将来能幸福,我们愿意付出一切!为了孩子吃再多苦也值。甚至大多数家长把孩子的未来当成自己梦想的延续。但是我却无意间察觉,家长们似乎忽视了一个问题:参与孩子的成长,你专业吗?你能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做到?我们不是专家,这是肯定的。实际上,我们的孩子已经很优秀了,而且一直在努力,他们需要的是我们的助力、需要正能量的助力!

既然我们缺少专业知识,能力不够,必然要学习。对于“家长驻校”,本来我也不觉得参与其中会起什么大的作用,甚至我的初衷仅仅是想帮老师凑个数,如果知道班里有别的家长能去,我还不一定会参加这个活动。但是就在踏进校园一刹那,我猛然察觉,来就对了。这里是属于孩子成长的环境,是他们将要在这里走过四年的摇篮,这里将会为我的孩子你的孩子修枝剪叶,为他们成为栋梁之材输送供给无限的正能量,虽然这所学校是农村的、不太大。

学校不太大,却足以孩子们上课学习文化知识,开阔心胸;课后奔跑呐喊,放飞自我。学校不太大,但干净利落,窗明几净,绿植丰富。

学校不太大,但教室内外地面净亮,教学设施合理摆放。多处设置了厕所够方便,厕所无味够卫生,够洁净。

学校不太大,但餐厅内食物丰富,营养刚刚好。操场是塑胶的,安全环保档次高。精神文化、物质基础都较全面。

学校不太大,但所有任课老师积极教学的态度我看在眼里。班主任、级部主任一门心思为我们的孩子跑前忙后不遗余力。今天,王校长也在百忙中与驻校家长互动。为大家补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

王校长讲的两个主题至今犹在脑海里思悟:

第一、学生的竞争不是智商的竞争而是家庭环境与家长教育理念的竞争。家庭教育观念的转变确实是我们农村家长需要恶补的一堂课。

第二、不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是让孩子不要站错跑道。一定要让孩子站在他有特长的那条跑道上。

离开学校,深刻的话语的始终在耳边。

希望所有家长参与到“家长驻校”活动中来!来了你才能体会执教者们的初心,来了你才能体验学校为孩子们学习安排的细致入微:包括忙而不乱的早自习,课堂上教师们体贴入微的循循善诱,课间操还在背单词,午饭后讲讲卫生,10分钟练练字这一切的一切。

观看家校协同育人家长观后感4

此刻有很多家长都在感叹小孩难教,其实假如家长们仔细观察和思量的话,就会发明问题大多出在我们成人身上,而不是小孩子身上。下面转一位教师的经验,我们共同学习一下

1、蹲下去

这不仅指身体上的蹲下去,而是指心态上的蹲下去。有时候你提的很好的建议小孩不接受,一般的家长就会大发雷霆。其实,你应该考虑一下你的建议对于小孩来说是否合适。不妨换一个角度,从小孩的角度去想一想。一般的母亲都喜爱逛商场,但小孩子不一定喜爱,为什么?你蹲下去看一看,你就会发明:你看到的是琳琅满目的商品,他(她)看到的是琳琅满目的腿。你假如埋怨他(她)不听话,你有道理吗?所以,在小孩不听话的时候,换一个角度去想,这样,教育的效果可能会更好一点!

2、走过去

小孩为什么不愿与大人们交流,不仅仅是什么代沟的问题,更主要的是我们这些成人总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呈现,不愿做他们做朋友。试想你整天摆出一幅长者的脸孔,以一种教训的口气,不停的抱怨,不停的责备。他怎么会听你的.话呢?我开家长会的第一句话就是:请大家关上手机,认真的听两个小时;假如你连两个小时都坚持不下来,你有什么资格来责备你的小孩,要知道他(她)天天在教室里要坐上x小时,不说学习,光只是坐都不好受,可是我们有哪位家长能体会小孩的苦处呢?

我与自己的小孩是的朋友。我从不责备他,当然有问题的时候,我只是帮他分析产生的原因。所以我与小孩的关系很好,他也很乐意向我讲一些他的趣事或苦恼,和我探讨一些他这个年龄不懂的问题。这样做当然不够。我一星期,不管工作多忙,总是要抽出一两个晚上的时间与他一起活动活动。比如,打球,散步,读书,看电视什么的。所以要想小孩与你交流,作为家长,必须学会与他成为朋友。

3、放开手

此刻的小孩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差是不争的事实。怎么造成的呢?还不是我们大人们的原因。在家里,你什么事都给他代劳了,他用什么来锻练自已的能力?而我们往往却给自己找一个借口:只要你学习搞好了,其他事不用你操心。这里,我们恰恰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生活的能力与学习能力的相通性,或者说相互促进性。一个自理能力强的人,就是一个做事有条理的人,也是一个思维有特点的人。这些素养表此刻学习中,其潜力是无法想象的。所以我奉劝家长们尽量放开手去,让小孩自己完成他自己的事。这样对小孩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

4、多激励

一个人的健康成长总是离不开激励的。我想这一点家长们都知道。要害是如何激励,以什么方式激励,在什么时候激励。这些家长们未必都十分清晰。这里有几个误区:

第一,一味地强调物质激励。小孩考好了,他提什么要求都可以,考差了可能什么也得不到了。

第二,不适当的激励。有些家长机械地认为,提倡激励就是不管小孩做得怎么样,都是一样的激励。到最后,可能你的激励对你自己而言都没有什么公吸引力。

第三,从来不激励。认为严肃可以让小孩更好的成长。

5、给自由

一般地说,自由的空间更有利于个性特长的发挥。戴着镣铐跳舞对小孩来说未免太过于严格了。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小孩,由于生理心理年龄的逐步成熟,他的自我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他需要有更多的私人空间(尤其是13—18岁的中学生)更多的个人自主权。因此,家长除了不能一一代劳他的日常事务之外,更要学会尊重他的自我空间,给他一定的自由选择自由安排的时间和权力。我们经常看到有些家长偷听小孩的电话,盘问与小孩交往同学的情况,操纵他学习的时间和学习内容,(比如晚上小孩学习时时不时地过去看他做什么)等等。这些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小孩隐私的干涉是对他的不尊重,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假如严重的话,可能会伤害小孩的自尊,引起他的逆反心理。到这时,再来挽救恐怕就很麻烦了。

6、作学生

好为人师是人的共同特点。不仅大人有,小孩也有。过去我们总是以批评的眼光来看待好为人师,其实任何事都有正反两面。在我们对小孩的教育中,假如较好的运用人的这种好为人师的思想,教育效果可能连我们都想不到。要提高小孩学习的积极性,方法是很多的。有时候降低一下我们家长的身份,做自己小孩的一名学生,其乐真是无穷呀!

观看家校协同育人家长观后感5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育形式下,对教育艺术、教育方法有了全新的要求,教育不仅仅是一张嘴、一支笔那么简单,而是全方位,立体式的全新教育模式去适应当前教育的需要。其中,学校和家长的联系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对孩子教育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更真实、更全面的了解孩子全天候的行为和思想动向。谁重视了家校联系工作,谁就掌握了教育的主动性。家校联系平台的建立是符合当前教育需要的,是当前教育重视的。

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阵地,但教育不能仅仅只靠学校,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个环境,家长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加强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因此,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相连,密不可分。

一、家校合力,才能有效的培养好孩子。

现在的小孩因为生活在网络环境中,成长环境相对复杂,孩子在家庭中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也会延续到学校中。学校老师要更加全面地了解孩子的各项习惯和心理状态、性格特点等,就须得密切联系家长,只有老师和家长充分的沟通,共同探讨孩子教育问题,达成共识,才能全方位的帮助孩子成长。

二、培养良好的习惯,受益终身。

习惯是人的思维定势,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正如智者所言:成功是一种习惯,失败也是种习惯;有骨干教师的一句话就讲到,与其让孩子改掉坏习惯不如让孩子养成好习惯。而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的是不懈的坚持。我们都知道要养成一个习惯,最少得21天,在这期间,不仅仅需要学校老师的督促,也需要家长能够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只有学校和家庭合力,去督促孩子将好的习惯坚持下去,我们的孩子才能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对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我们可以从孩子的书写习惯、做作业的习惯以及生活习惯等方面进行着手,从一些不经意的小事中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

三、沟通消除偏差,正确看待孩子。

俗话说“孩子是自己的乖”,大多数家长都觉得自己的孩子是天才,什么都好,受不得半点委屈。对于老师的批评有时不能正确看待。其实,老师批评孩子,是老师关注孩子,希望孩子能够变得更好的一个体现,并不是老师对孩子有什么偏见。如果我们家长、老师保持一致意见,会更有利于孩子改正缺点;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孩子的优点,对孩子所取得的哪怕是小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使孩子建立起自信。同时,要淡化成绩观,注重孩子的综合素质、各方面学习能力的培养。

搞好家校共育就犹如建设好一个好的生态系统,学生是种子,家庭是土壤,教师是园丁,社会是环境;种子饱满,土壤肥沃,园丁辛勤,环境适宜,才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保障。

篇2:家校协同育人家长心得体会

首先,学习了这个活动,从谭根林校长的八个一活动,培养学生的幸福感,到杨咏梅主编提出的尊重儿童权利,再次引起我对教育的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幸福似乎越来越遥不可及,对学生来说,也是如此,尤其是农村的孩子。也许城市里的学生还能得到家长更多的关爱,在学校里能有更多活动锻炼的机会,健康向阳成长。而在农村,相对比较局限与落后,家长忙于生计,认为教育就是学校的事,而学校教育还是以分数为主,相对城市里,学生的全面发展还有很大的差距,学生学习两极分化严重,学生不是一头扎进书堆中,就是完全放弃学习。扎进书堆中的学生,压力巨大,容易产生很多心理问题;而放弃学习的学生学习没有盼头,生活失去目标,迷茫,也容易产生很多问题。因此教育碰到更大的难题,家校紧密合作刻不容缓。

随着时代的发展,不仅学校认识到家庭在孩子教育当中的重要性,很多家长都能意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愿意参与到教育当中。但在这问题中,确实存在很多的问题:家校合作只停留于表面,主要表现在学校或家庭的思想认识不到位,缺乏合作的热情,因此没能常态化,未能真正发挥双方的优势;家校合作有心无力,主要是学校和家庭经验不足,缺乏理论科学的`指导。

通过这次活动,我看到了接下来的家校合作的新方向。

首先,龙江一中校长的做法很值得借鉴:

1、家校合作中,学校是组织者,建设者和行动者,应该发挥核心主体作用。

2、建立健全家校合作的工作机制,打造更多的合作平台;

3、增强家校合作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4、实现家长教育成长,学校必须提供更多指导服务。

另外,上海市教育研究员郁琴芳提出的全员育人,上海倡导的“家庭教育指导”向“家庭教育关怀”转型,其中中小学教师全员导师制更让我眼前一亮,即一个老师按照一定的机制与每一个学生匹配,通过与学生建立良师益友的师生关系,与家长建立协同合作的家校关系,对学生进行全面指导和开展有效家校沟通,从而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在这个制度里,教师从传统的指导者角色向关怀者角色转变,对家庭表达关怀,给予支持的过程中实现了精准化,个性化的家庭教育指导。通过与孩子的匹配,教师走进孩子的学习与生活,通过日常接触交流沟通,教师对孩子的学习,生活以及身心发展都能有所了解跟踪,能够及时给予指导,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同时也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相互补充,更能体现出育人本质。

篇3:家校协同和合育人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统一对学生成长非常重要, 如果两者发生矛盾, 学生难以学会做人, 久而久之, 会使得学生在情绪情感、社会认知等方面产生偏差, 对学生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家校密切合作、观念一致、共同育人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

一、走进校园, 熟悉环境

要想取得家长支持, 首先应让家长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 给之以安全感、欣慰感。为此, 我们在每年新生入学的第一次家长会后, 组织家长有序参观学校的校园环境、硬件设施以及服务项目, 以使家长安心、放心。

二、走进课堂, 享受幸福

课堂是学生活动的重要场所, 是家长了解教师教学、孩子学习的途径之一。因此, 学校本着开放的原则, 定期邀请家长走进课堂, 进行学习、了解具体情况, 以深入理解学校育人理念——欣赏教育。

1. 走进培训的课堂——转变观念

每学年初的家长会, 我作为校长会结合日常工作情况及相关案例, 深入浅出地对欣赏教育思想和校徽、校训等进行解读;随后班主任老师以“为了孩子, 请竖起您的大拇指”为题, 进一步解读班中落实欣赏教育的方案与措施。学校借助《新希望》校刊、《当代家庭教育报》及专家讲座等方式向家长宣传、介绍育子良方……这样, 使家长明确了今后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 知道欣赏教育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是充分挖掘、发展学生潜能的有效手段, 是师生关系和谐发展的基石。北京师范大学家校协同课题组在对我校家长的调查问卷中, 99%的家长认同学校的办学思想, 87%的家庭教育以欣赏、鼓励为主要方式, 欣赏教育思想已在潜移默化中深入家长之心, 改变着家长的育人观念。有的家长当面说:“把孩子送进学校的原因之一就是对学校办学思想充满信心。”有的家长在博客中说:“家长会开完了, 我感受很深。在听校长讲话时感动得我都要落泪了, 我为自己给孩子选择了这所学校而骄傲。学校的各种设施好, 老师更好, 让家长放心, 工作安心。”

2. 走进常规的课堂——了解师生

常规课堂是彰显学生个体理解的场地, 是展示学生思维的场所, 是家长关注点之一。所以, 每学期我们都要组织家长代表, 参与听课、评课, 及时了解素质教育的动态, 向其他家长宣传课改的新理念, 力争获得大多数家长对素质教育的支持和认可。家长们在听课后认真填写了反馈调查表, 学校对上交的调查表作了详尽的分析统计, 对来自于家长的疑问, 面向家委会代表做了耐心的解释, 家长提出的合理化的建议, 及时向教师通报, 真正打通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沟通的渠道, 让欣赏教育的理念深入到千家万户。

3. 走进校本课堂——展示自我

我校自2009年至今, 已结合教师自身专业特长开发并实施了44门“文化欣赏”课程, 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给孩子个性发展提供了多元空间。为使家长了解学生所学内容, 学校定期向家长进行汇报, 学生定期进行展示, 在家长走进课程的同时, 亲身感受到学生的变化, 从而深层次理解欣赏教育的思想。

三、走进活动, 体验快乐

1. 走进亲子活会。

每年4月, 学校都要组织有学生及家长共同参与的亲子运动会, 活动中家与校、师与生零距离接触, 感受亲情, 体会快乐。

2. 走进社会实践活动。

每年的10月是我校传统的“社会实践月”, 我们根据学生年级的不同, 开发学校周边的教育资源,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走出校园, 走进社会大课堂。如一年级“走近大运河——欣赏家乡美”;二年级“走进绿色军营——欣赏军人威武美”;三年级“走进韩美林艺术馆——欣赏艺术美”;四至五年级“走进综合体验基地——领略成长美”等主题教育活动。

3. 走进棋类比赛。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学校利用课间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读书、下棋等有益活动, 定期举行展示。在这其中家长不仅参与对学生的指导, 而且应邀义务担任裁判的任务, 亲身感受到学生间竞技与友谊并存的情感。

四、走进网络, 消除疑虑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 沟通、交流、学习的方式愈来愈丰富、方便。学校为此建立了校长信箱, 班级建立了博客、QQ群、微信群等交流平台。学校利用网站上传校园活动资料、家长需要的学习材料, 或解决育人的困惑, 或与人以启迪。如推荐钱志亮关于家教方面的博文等, 受到家长的欢迎, 得到家长一致认可。教师通过班级博客、QQ群、微信与家长互动时, 解决了一些不必要的误解或矛盾。

校园博客、校园网站的开通让家长第一时间了解了学校的各项活动, 学校也在第一时间收到了家长的建议, 便于及时改进工作, 使我们能够正视现实, 找到今后家校有效合作的突破口, 立足于全人教育、全纳教育、欣赏教育理念, 努力探索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径, 真正达到以人为本、和合育人的目的。

五、走进服务, 合力共育

我们的学校是大家的学校, 家长对于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我校根据上级教育部门指示精神, 于2012年11月成立了班级、年级、校级三级家长委员会, 由37名热心教育并具有组织能力、工作能力、较强责任心的家长组成了各个年级的家长委员会, 制定了家长委员会章程, 同时各个班级成立了由3~5名家长组成的班级委员会。这样, 既有利于了解家长对学生的期盼、对学校及教师的心愿, 也有利于开发利用家长的教育资源, 丰富教育内容, 让他们参与学校、班级的管理, 服务于学生健康成长, 有效探索家校双育的内容与途径。

家长委员会成立时间虽然不长, 但家长们拿出自己的热情, 为班级学生调试桌椅高度, 为新年庆祝出策出力, 与孩子们共同庆祝新年的到来, 向对学校工作存有疑惑的家长进行正向的引导……

篇4:家校协同育人家长心得体会

阳光家长俱乐部是学校实施“阳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学校、家庭和社会协手共建的家校社团,旨在挖掘社会、家长参教、议教、协教的有利资源,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和谐育人的阳光生态链条,以此带动和辐射家庭教育的发展。其根本目的就是为家长科学育子服务,创设融家校社为一体的家长成长课堂,提高家庭教育的有效性,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和终身幸福。

一、创新价值:注册社团组织,实现家校协作的可持续发展

1. 机构性质

家长俱乐部由学校主办,广东省家庭教育专家讲师团协办,潮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是在潮州市民政局合法登记的民办非企业机构。家长俱乐部为会员制,实行以会养部制度,以会费作为活动经费。同时,接受社会自愿捐款,用于家长俱乐部的业务活动,其业务范畴面向参会的全体家长成员,业务项目以探索家庭教育、科学育子为主要内容,其一切服务均属会员专用,不对外营业。

2. 创建目标

阳光家长俱乐部以家庭教育为主题,倡导科学的教育观念,传播科学的教育方法,帮助会员解决家庭教育和孩子成长中的问题和烦恼,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努力把俱乐部打造成为会员的精神家园,努力引领家长做“阳光智慧家长”。

3. 组织机构

家长俱乐部理事会领导机构,由城南中英文学校董事长任荣誉理事长,城南中英文学校校长任理事长,副校长任副理事长,家长理事会推选2-6名家长任副理事长,各年级推荐6-9名家长理事成员。同时,聘请3-5名领导顾问,5-8名专家顾问作为俱乐部的客座教授。另外,设立2名财务兼职人员,成立财务稽核小组,监督财务合法管理和使用。

4. 入会条件

热爱和关注家庭教育事业的城南学校学生家长都有入会资格。当然,要求家长理解并同意俱乐部章程,热心支持俱乐部活动。

5. 会员权益

(1)俱乐部向会员免费提供家长课堂学习,会员每年参加1—2场家庭教育专题讲座活动。

(2)俱乐部免费为存在家庭教育问题的会员提供家庭教育顾问、孩子成长发展咨询服务。

(3)俱乐部每年免费向会员提供优质的家庭教育书籍和资料。

(4)俱乐部创建“阳光家校俱乐部”网站,向会员开放,会员可免费登录俱乐部网站,享受浏览、下载网站资源,参与论坛讨论等服务。

6. 会员义务

(1)维护本俱乐部的声誉和形象,遵守俱乐部章程和活动规则;

(2)积极参加俱乐部发起、组织的各类活动;

(3)对办好俱乐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4)服务社会,扶贫助困,资助贫困生完成学业。

(5)按章程规定每年交纳会员费,鼓励有资力的会员自主捐资支持俱乐部的建设。

二、实施操作:搭建家长成长课堂,促进家长学习成长

阳光家长俱乐部主张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把过去的“财富育子观”转变成“培养孩子成财富”的新教育观。把孩子培养成为身心健康和谐发展,能独立面对自己的未来,开创自己美好生活和财富的人。为此,家长俱乐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更新父母的教育观念,提升家教水平,促进家长学习成长。

1. 俱乐部经常邀请学者专家到家长学校给家长上课,促进家长教育观念的更新。如聘请韩山师院教育系教授为家长作“在构建和谐家校中家长的角色扮演”专题讲座;邀请赏识教育专家到我校举办“赏识教育”专题讲座,深受广大教师和家长的好评。

2. 开展专题教育活动。针对当前独生子女“自我中心”、不珍惜时间、不感恩父母等问题,家长俱乐部开展了“亲子共读”“致父母感动的一封信”“走进父母的日子里的采风”等亲情活动,不断地创设机会与平台,让学生了解家长为培养子女辛勤劳作的艰辛,教育学生要珍惜父母的关爱,孝敬父母,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受到了家长的好评。

3. 组织家校联谊活动。为了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家长俱乐部积极开展“家长访问工作日”活动,拉近了家校的距离。通过家长访问日活动,让家长走进学校、走进教师,面对面、推心置腹地与教师互动沟通的同时,教师又能针对性地指导家长科学育子的方法、策略,达到互相尊重,互相信赖,协作共育的目标。此外,家长俱乐部协同学校开展“教学开放日”“校长访问日”等活动,开通“心桥卡”“心灵信箱”和“阳光热线”,搭建和谐沟通的阳光心灵桥梁,有效化解家校的内在矛盾,增进了家校的情谊,赢得了家长的认可和支持。

4. 开展亲子活动。每学年,家长俱乐部定期组织“亲子共读”“亲子同乐”“亲子同赛”等趣味盎然的亲子活动,以增进亲子之情,拉近了两代人的心理距离,产生了浓厚的亲情寓教效果。

5. 组织家长义工服务活动。每逢学校组织开展重大活动,家长俱乐部都会发出聘请,邀请家长参与义工服务。在服务中,家长感受学校教师工作的艰辛,体验教书育人的苦乐,增进了对教师的尊重之情,并自觉地成为了家校和谐共建的“友谊使者”。

6. 开发科学教子的校本教材和专题网页。俱乐部协同学校先后组织家长编辑出版《科学育子》《家长课堂》等富有特色的俱乐部的校本教材,有效提高了家长家教水平,促进了家校教育同步发展。校园网还为家长创设网上经验论坛空间,实现家长之间的互动交流,资源共享。

7. 评选“阳光家庭”和“书香家庭”。每年,家长俱乐部举办“阳光家校”征文比赛、“亲子共读”活动,引导家长构建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创建学习型、阳光型家庭教育环境,从而积极引导孩子阳光成长。

篇5:家校协同育人观后感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彷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

学会等待:牵蜗牛的人就是我们这些家长,蜗牛就是才上小学的学生,我们催促,我们唬叫,我们责备,正是因为我们的焦虑。而我们的焦虑来自和别人的对比,来自我们自身的不自信。陈老师一再强调我们要学会等待,这就是对蜗牛的态度,蜗牛本来就走得慢,这个慢是被我们成年人定义的,而不是来自蜗牛世界的慢。他们其实已经很辛苦了。既然是去散步,就应该一起慢慢欣赏沿途的风景,这也是一种成长,也是蜗牛该有的步伐。

减少对比:我们之所以催,之所以责备,是因为我们看到了别人家的孩子,优秀的永远在别人家。在比较中,催促他们快速成长,但却是偃苗助长。

双减之下,我们要如何做,我谈谈我自己的想法:

1、双减,是一项国策,是为了减轻教育对家庭的负担,减轻对学生学习的压力。目前的教育,我觉得是金钱和时间的比拼,父母经济压力大,孩子学习压力大。

2、双减,减少和别人的对比,减低自己的虚荣心。孩子是我们的一切,但学习不是孩子的一切,我们学会等待,我们不用他们和别人家的小孩对比,不再把孩子的成绩好坏成为我们吹嘘的资本。

篇6:家校协同育人工作计划格式

(一)成立家长委员会,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

通过把好三个关口来保证家委会作用的有效发挥。一是精心遴选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家长作为家委会成员,把好入口关;二是要求每个家委会成员每学期必须提一条学校管理方面的意见或建议,把好履职关;三是适时邀请家长代表参加学校的有关会议,把好民主关。我们这些做法让家长代表“参政”有平台、发声有渠道、监督有抓手,实现了“学校的工作家长知、家长的心声学校懂”,使家校共育的合力达到最大化。

为使教师与家长双向沟通顺畅,我们组建了“家校共育微信群”和“家庭教育钉钉群”,要求各级各班召开线上家长会,发布家庭教育视频,宣传优秀家庭教育案例,交流家庭教育话题,并邀请学校优秀班主任和上级专家参与线上家长培训,指导家庭教育实践,实现了疫情防控与家校共育工作两不误。

(二)创建家长学校,让家长也来当“学生”

从我们的经验可知,一个优秀学生的背后一定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反之亦然。为了实现家长教育和学生教育一起抓,我校于20____年秋精心组建了家长学校。家长学校的主要职能是为家长传播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传授智慧的家庭教育方法和措施,帮助家长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家长学校创建以来,我们坚持对全体家长进行轮训,现已开展培训活动30多场次,受训家长超过1万人次,效果良好。有一大批“简单粗暴型”家长实现了向“智慧温和型”家长的转变。

(三)建立“名师工作室”,搭建家校共育大舞台

家校共育是个大课题,需要理论的指导和实践的探索。20__年,我们精心挑选8位工作经验丰富的中层干部和班主任,由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杨荣县牵头负责,创建了“杨荣县工作室”,作为我校家校共育工作的实践平台。工作室成立以来,积极开展家长培训,开办百家讲坛、心理咨询、个性化家庭教育指导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深受家长欢迎。工作室成员每周都会进入不同班级,了解班情学情,获取帮扶信息,指导班主任工作,帮助青年班主任成长。

(四)开展家校联谊活动,增进老师家长学生之间的情感融合

活动是沟通心灵的桥梁。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既能提升班级活力,又能拉近老师与家长、家长与学生的距离,对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具有积极辅助作用。近年来,我校开展了“家长沙龙会议”、“家长主题班会”、“亲子劳动实践”、“亲子水果拼盘比赛”、“红色研学”、“亲子阅读分享汇报会”、“中华经典诵读大赛”等系列班级活动。活动过程中,家长们放下身段,忘记代沟,与孩子们一道尽情娱乐,开心交流,让学生感受到其乐融融的温情,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得到很好的改善。

我校还积极借助传统节日的机会,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活动,让学生给父母洗一次脚、帮父母做一项家务、和父母谈一次心、写一篇感恩家信,与父母平等交流,增进感情。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求学生周末帮父母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培养独立生活能力,促进亲子关系融洽。

篇7:家庭教育论文家校协同育人

明阳天下国际教育培训提醒您家校合作协同育人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当前,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教育处于转轨期,而初中生则处于人生的转折期。随着信息化大潮扑面而来,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教育问题日益增多,学生心理问题也较严重,厌学现象比较普遍,师生关系也不甚和谐,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合力尚未形成。教育观念比较落后,教育手段也还陈旧,造成学生难教、教学被动的局面,特别需要创设一个良好的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发展的学习氛围。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思想、性格、习惯、人格的关键时期,也是学习起伏较大的阶段,因此,家校结合全方位教育孩子显得十分迫切。在我国,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形成的家长参与意识不强,家长角色的错位,流于形式的家校合作,导致家庭教育未能真正地发挥其作用。因此家长如何转换自己的角色,明确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责任与地位,以积极的心态适应新形势下的家庭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从学校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研究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整合的策略也十分必要。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三大支柱”之一,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调查证明,我国家庭教育明显滞后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一些观念、方式已不能适应时代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要求,特别是近几年,我们经常在新闻媒体上看到全国各地时常会出现一些青少年比较极端的犯罪行为,并且呈上升趋势,以沿海发达地区为多,说明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存在有较大的问题,这些问题多数与家庭有关。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的研究证明:我国三分之二的家庭教育方法不当,问题出在孩子身上,根子在家长身上。当今世界各国对家校合作以及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的有机结合都十分重视。各国已普遍认识到,青少年儿童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需要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家长的通力合作。近年来,美国为着重研究解决公立学校的危机问题,把家校合作作为教育研究和学校改革的主题;英国、德国、法国、芬兰和挪威等欧洲国家,也将家校合作作为教改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家长参与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是当今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世界性的研究课题。综上所述,对于家长参与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其途径和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搞好学校、家庭之间的有机结合,家校合作协同育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二)建立家长学校是现代教育飞速发展的现实需求

现代社会和家庭教育的迫切需要

家庭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而家长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关键。家长学校的建立对于普及家庭教育知识,促进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结合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家长学校课程建设现在尚处于无规划、无体系的阶段。

作为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家长教育体系的研究》的子课题,《家长学校课程建设研究》课题组提出了要抓住家长教育的课程建设核心,在课程理论体系、课程标准、内容规划、师资培养、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行动研究,通过对家长学校课程建设体系研究和家长教育的实验,总结出成功的家长学校教育经验,广泛进行推广,构建一整套符合中国国情、适合中国家长需要的家长学校课程体系,以引导规范我国的家长教育,切实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和家庭教育能力,从而振兴繁荣具有中国特色的家

教育事业。这是我们研究的最终目的,也是现代教育飞速发展的现实需求。

(三)研究基础:

随着农村人口变化,我校未成年人家长的层次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广大家长的学历水平普遍提高,有较强的教育好子女的愿望,另一方面由于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相对学历层次较低、教育能力较弱、教育方法匮乏,只想望子成龙,办法却苍白无力。所以,近年来,我校一直致力于家庭教育的研究,把家庭教育工作作为加强与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家庭教育工作搞得扎扎实实,为课题的确立与研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课题组负责人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并且多次外出学习和考察,课题组成员有一定的代表性,有思想和业务都过硬的行政领导,有教学一线的班主任老师,都在家庭教育指导方面积累了较多的经验。

我校经常为家长进行关于学生成长中出现的热点问题的辅导培训。如:学生生活学习习惯培养问题、安全问题、网吧问题等,用不定期地订阅报纸、给家长发公开信等形式,对家长如何处理学生成长中的问题提供科学、正确、切实可行的参考。

我校已经开展的家校联手做教育的工作有:家长学校、校讯通、定期家访、《家校读本》、全员家访、家长会、家庭教育研究QQ群等,这为我们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很好的环境。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依据

(一)现实意义

1、有利于提高初中阶段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事实证明,就教学抓教学不可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因为当前多数教学问题其实质是教育问题,教育问题的根本是学生的心理问题,学生出现较多的心理问题使教育和教学出现很多矛盾、冲突,无法统一起来,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整合则着眼于家庭和学校相结合,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结合,教育和教学相结合,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有利于教师专业素质和家长教育水平的提高

通过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整合研究促进教师和家长育人观念的转变,并借助理论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矫正自己的不良习惯,从而形成一支专业理论水平高、科研实践能力强、师德高尚的教师群体和有较高家庭教育水平和家长群体,强强联手,形成教育合力。

3、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家庭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中介、通道和桥梁,良好的家庭教育是提高其他素质的基础,学校只有重视学生、家长、老师素质的培养,才有可能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家庭教育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础、起点和基石,与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涉及的内容更广泛,教育的内容也极为丰富,因而至关重要,对子女的健康成长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着无以替代的作用。但应该看到我国的家庭教育还存在很多误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整合策略的研究必定会引导人们走出教育误区,这将非常有利于培养合乎社会发展的人才。

4、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我国现在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社会矛盾比较突出,教育问题比较尖锐,青少年心理问题逐渐增多,恶性案件时有出现,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整合为突破口,不仅有利于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助于从根本上降低青少年违法犯罪率,是构建和谐校园,完善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将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理论价值

以素质教育的理念和教育创新思想为指导,以整体构建德育体系的理论基础、基本原则为基础,以提高每一个家庭和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为目标,以当代家庭教育新理念为主线:家长要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才能帮助子女身心健康发展,努力创造“互相尊重、民主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给子女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课程理念中的核心思想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求教师不是只关注“精英”,而是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这就要求学校必须联合家庭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才能真正实现“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家长的素质,使他们能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并与学校同步协力,这是当代的家长所必须做到的。只有家校合作,同步协力,才能全面提高孩子的素质,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本课题研究实施,将促进教师和家长不断反思,从理论上促进教师和家长观念和育人方法的转变;进一步总结具有可操作性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整合策略,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案例支持。从而进一步证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的科学性和现实性。

(三)理论依据

1、学校教育理论

学校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他“各育”的基础,是新课程改革的“催化剂”和“粘合剂”。只有重视了学校教育在教育孩子中的重要作用,才能使素质教育落到处,使新课程改革获得成功。

2、家庭教育理论

家庭教育对每一个人来说,不仅是做人的摇篮教育,也是做人的终身教育,提高全民族的家长素质,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是达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长远目标的一项重大社会工程。

3、策略理论

凡是能达到教育目标的方式、方法和教育艺术等都属于教育策略。教育策略的应用水平是制约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整合本身就是一种教育策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效整合将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

4、整合理论

运用系统原理和系统论观点,从全局出发,对系统内外各种联系及其规律进行系统考察和辨证分析,找出合乎目的并能达到目的的最佳方案,使不同要素有机结合即整合。心理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整合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达到互补的目的。

三、课题研究的界定

(一)初中阶段:九年义务教育中的七——九年级教育期间。

(二)学校教育:就是通过课堂教学、班集体建设、团队活动、课外活动、德育活动等,在学科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发学生智力潜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能力,形成健全人格的一系列活动。

(三)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当中,家长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和影响。家长根据自己的期望对孩子实施的一种通过多种方式,包括家庭环境、心理氛围、长辈语言等行为去影响孩子,孩子根据自己的表现反作用于家长的双向的互动过程。

(四)有机结合:教育界引用“有机结合”一词通常表示整体综合、渗透、重组、互补、凝聚等意思。

(五)策略:是指为达到某种目的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

(六)整合策略:本课题中的整合策略是指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进行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的一系列方法手段、途径。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理论假设

我们认为初中阶段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进行整合策略的研究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一是学校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学校教育的方法;二是家长必须具有基本的家庭教育能力;三是教师、家长都要有爱心、耐心、责任心,如果在初中阶段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很好地整合起来,就会弥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各自的局限,使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智慧潜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并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由此,素质教育也落到实处,青少年品德不良现象、心理不健康现象将逐渐减少。

(二)研究目标

1.通过对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策略的研究,提升学校“服务家长”的观念,拓宽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的新思路,探索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的新途径,促进教师和家长转变教育观念,积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新模式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提高教育教学整体质量提供有益的尝试,由此促进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发展。

2.进一步发挥家长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给家长们以“高效益、多角度、新视角、新思维的亲身体验,造就一支具有较高水准的家长队伍,创建一批符合时代需要的新型家庭。

充分发掘家庭和社会教育资源,保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连续性、持久性和协调性。

3.通过观察与调研,分析初中阶段我校家庭教育与心理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变“外压式”为主的教育方式为“内驱式”为主的教育方式,并制定具体方案。寻找系列化的科学对策,使家庭教育中的种种问题得到科学诊断与有效诊治,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帮助家长解除子女教育问题上的后顾之忧。

4.通过行动研究,分层探究家校联合育人的科学途径,总结并形成有价值的可操作的教育策略,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使青少年获得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与氛围,为新课程实施和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范围

(1)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中家长的角色转换。即新时期下,如何由活动单纯的支持者向活动的参与者、设计者甚至决策者转换。学校在“为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服务”和 “为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服务”的基础上,向 “为提高家庭教育质量服务”发展,提升教师“服务家长”的新型观念。

(2)家长参与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的作用。包括主体作用、指导作用、监督作用、管理作用等,以及如何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地发挥此类作用。

(3)家长参与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的途径。在传统家访、家长会、亲子活动的基础上,实施开放式管理,加强理论研究,探索家长参与下的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形式的多样性、时代性、针对性,有利于家长变被动为主动,采用多种指导形式配合,提高指导效果。不断发现、总结、提炼、推广新的诸如亲子学苑、家庭教育咨询站等有效组织形式,挖掘特色创新之处。

(二)课题研究的原则把握

1、主体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

学生自己是教育的主体。一切教育方法要落实到学生身上,一切教育效果也要体现在学生身上,离开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觉努力,学校和家长的种种努力将是枉费心机,至少是事半功倍。这就要求教师和家长必须尽其所能,全面了解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可能地提供和创造条件,使学生成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整合过程中的“主角”。同时,中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他们的心理也处在发展之中,因此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整合要围绕着“促进发展”进行,着眼点重在通过积极的指导学生日常的学习与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

2、统一性原则和持久性原则

学校教育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家庭教育以学校教育为依托,统一认识,统一思想、共同发展,并且坚持持之以恒,不断提高教师和家长的育人水平。

3、整体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

整体着眼,立足全体,面向全校教师、家长和学生,并把集体教育与个别辅导相结合,全员参与和个别化对待相结合。

4、实践性原则和开放性原则

注重实践,展开工作,讲求实效,不断请进来,走出去,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树立“大教育观”的理念,为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创造一个和谐、友善、健康的社会大环境。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资料,以作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2、现状调查法:作家长参与的角色、角度、方式方法等方面的调查研究,为本课题的研究实质性数据的积累作好准备。

3、实践研究法:组织发动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构建家校互动机制的实践,全体师生、家长参与课题研究,探索家长参与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最佳途径。

4、个案研究法:对课题研究过程中,学校、家庭涌现出的典型个案进行分类分析。

5、总结归纳法:对家长参与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的经验、创新之处总结归纳,推广铺开。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0-9——2010-10 1.组织课题讨论会,请领导对课题研究方案进行论证,为方案的修订完善提供意见和建设。

2.修订方案。根据领导和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对课题研究方案进行修订,使之更趋完善。3.组织动员。组织全体教师学习课题研究方案,调动全体教师参与课题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4.建立课题组,并制定课题实施计划。

(二)实施阶段:2010.9---2011.12

1、现状调查。

2.按照课题实施计划,组织开展各项实践研究活动。在实践研究过程中,认真搞好课题研究资料收集和汇总工作。4 研究过程中,组织中期课题研究小结和成果展示活动。5 根据课题实践研究的需要,组织有关理论辅导讲座,以不断提高课题研究参与者的水平。

(三)总结阶段:2011.11---2011.12 1 课题研究资料整理 2 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3 召开结题会议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准备阶段

1.建立家校结合跟踪指导机制

加强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合理布局研究班级,明确课题组人员分工。我校成立了以正副校长、班主任、和骨干教师为成员的研究组织机构。承留二中七——九年级,相关学生、家长、教师全员参与。课题组成员明确分工:

孔祥军,学校校长,负责课题指导工作。周卫东,学校副校长,主管教学,负责课题组织工作。

卢万龙,学校教导主任,主管教学,负责七年级课题研究的有关内容 刘海平,参与七年级课题研究的有关内容。燕红霞,具体负责九年级课题研究的有关内容。

任建有,学校政教主任,主管德育,负责八年级课题研究的有关内容。我校成立了“家校联系委员会”,开通了家校联系“校讯通”业务,制定了课题实验的有关管理制度,学习制度及奖惩办法。根据我校实际,我们采取了以课题研究为前提的跟踪实验,选定典型学生和家庭,开展不同形式的指导。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全体实验教师结合自己的实验研究点,选择一至两个不同类型的学生做研究样本,建立研究指导档案,进行跟踪指导。并对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及时总结和推广。

2.安排布置课题计划,进行个案跟踪研究

我校在观察、访谈、问卷等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行动研究,边研究边干预,并记录指导的过程与效果,期末为每个样本各写一份个案总结。个案跟踪的指导方式,不仅促使了家长和孩子的进步,解决了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培养了一批善于进行个案跟踪指导的教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实施阶段

1.以家校互访为阵地,不断拓展家庭教育指导途径。

进入本课题实验以来,我校主要通过以下四个途径来充分发挥家校联系的沟通职能:一是建立家长档案。跟踪研究家庭教育成功事例,探索家庭教育规律,指导家庭教育实践。二是开展家校互访。家访校访是联系的重要途径,既倡导班主任主动到学生家上门了解情况,也设立了家长校访接待室,为家长到校了解学生情况、沟通解决教育问题提供方便。我校更把教师家访作为一项常规工作,在每年暑假期间,安排组织全体教师分组深入各村,走访学生家长,并填写、汇报家访材料,了解学生生活、学习及思想状况,反馈家长意见、建议。三是搭建交流平台,开辟家长园地。利用我校编印的《家校共读》开辟家教专栏,将更多的家教经验、方法、体会传递给家长;利用“校讯通”建立家校联系网络,并公布班主任的电子邮箱,诚心诚意的和家长沟通。四是召开家长研讨会。学校定期召开家长研讨会,家长们相互座谈交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的成功做法及遇到的问题,进行一些经验介绍、个案分析,反馈学生的在校表现和在家表现,在学生的教育管理上形成共识。五是设立家长开放日和开展家校联艺活动。如通过开展“家庭听课开放日”、“争创书香家庭”、参加“家庭知识竞赛”活动等,密切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形成家长学校生动活泼的办学风格,而且还能使家长在活动中发现各自孩子的特长和闪光点,全方位认识学校教育成果,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形成现代教育的家教氛围。

2.制定学习制度,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家长积极性。

坚持每学期做到“四个两”:即举办两场家庭教育知识讲座(每场约二小时),召开两次家长座谈会(每场约二小时),组织两次“家校联系教育”活动,每年召开两次家长委员会专场会议(每场约二小时)。建立考核、评比、奖励等制度。

我校对于每期的《家校共读》,要求家长写出自己阅读后的心得体会,并由学生交回学校,收集、反馈相应信息。每学期在表彰学生成长、进步的同时,对评选出的“家校共育模范家庭”予以表彰。3.走出去、请进来,展开课题研讨、研究,全力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我校在新学年伊始,积极组织全体教师参加洛阳市新安县五头镇尚庄小学校长张营等专家关于家校一体创建工作的专题报告,并于二月二十八日,进一步组织相关课题组成员,赴洛阳市新安县五头镇尚庄小学、洛龙区龙城双语初级中学参观学习,教师们一路观来感触颇深。通过参观学习,我校教师对新安县尚庄小学“家校一体”的办学理念及作法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感悟。老师们决心坚定不移地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强化过程管理,充分利用校讯通、《家校读本》等媒介,办好家长学校,扎实推进教师家访制、优秀家长评选等家校交流系列活动。我校的班主任研讨会每学期举行一次,探讨新形势下班主任工作的方式、方法和工作重点,推广班主任的成功经验,引导班主任成为思考型、研究型和学者型的新型班主任。每一位班主任都要写一篇“班主任工作心得”在研讨会上交流,大家互相分享教育的智慧和成果,促进了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在课题研究中,课题组全体成员由课题组长统一指挥,分工协作,教师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3个课题实验年级的班主任不仅积极配合课题组的各项工作,而且还认真撰写理论文章,活动的深入开展也调动了其他老师的积极性。4.以学生感恩教育系列活动为依托,切实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校在培养学生感恩意识的同时,教育学生以“孝、忠、礼、义”的实际行动,回报祖国、父母、老师和他人,永怀感恩之心,常做感恩之事。我校开展的系列活动包括:一是感恩教育主题宣传活动,要求各班创办一期宣传板报,突出主题,营造氛围,增强学生参与积极性。二是感谢父母生养之恩活动。利用寒假在学生中开展家庭“五个一”感恩教育活动,计算一笔感恩帐,体会父母为自己的艰辛付出;写一封感恩信,向父母倾诉感激之情;为家人做一次感恩饭或其它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给父母洗一次感恩脚;向父母说一句感恩话,与父母交流心声,增进感情等活动。三是感谢祖国养育之恩活动。组织升国旗仪式和国旗下的讲话,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树立远大志向,增强爱国心,感谢祖国养育之恩。四是感谢老师教导之恩活动。教育学生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认真完成每一天的作业,虚心接受老师的批评指教,尊重老师的劳动。引导学生有进步、有成绩时要想到老师的教育与培养,多与老师沟通交流,多向老师表达热情的问候,主动听从老师的教导,主动学习,不忘师恩。五是感谢他人帮助之恩活动。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心连心、手拉手”互帮互助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团结友爱,诚实守信。

(三)总结阶段

在研究与实验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一个孩子人格的健康发展,单靠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与社会家庭形成合力,教育要求一致,目标一致,氛围一致,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同时看一个孩子,单靠看他在学校的表现,也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看他在社会的表现,在家里的表现,只有做好在学校是个好学生,在社会是个好孩子,在家里是个好儿女,才是一个好学生、好孩子、好儿女。因此,我们不断深化教育的内涵,把德育的要求和目标进行具体化,让学生具有实践性、导向性和效仿性。建设德育文化,重视家校联系建设,各种制度建设,充分利用校园文化与家庭教育对学生的熏陶教育,充分利用“校园之声”、“黑板报”、“宣传窗”、“图书角”等阵地,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好学有为,迈好人生的起步。家庭和学校都以“给孩子最快乐的童年生活,给学生最坚实的人生起步”为育人理念,时时处处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德育功能,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九、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帮助家长提高了家庭教育水平,树立起新的教育理念 家长来自不同的工作岗位,其受教育程度和教育子女的水平参差不齐。家长学校以其特有的授课模式,促进了家长家教知识的不断更新:普遍提高了家长自身的素质,普及了家庭教育知识,优化了家庭教育环境,促进了家庭教育科学化的进程。家长学校在三年里累计培训家长800人次,受训面达95%;评出优秀家长115人次,合格家长755人次。家校结合使我校家庭教育的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从我们的调查问卷、校园网上常常可以看到许多家长的学习心得。一位个体经营者王连信学员在问卷调查的心得体会中写道:“我以前只顾忙工作,忙打牌,很少过问孩子,以为孩子交给老师就行了,现在看来这是错误的,教育好孩子家长的责任更大。通过学习,我明白了当一名好家长是很不容易的。”一个研究生家长孟秀丽曾以为教育孩子只不过是“小菜一碟”,可教育孩子时也遇到了困惑。她说:“通过家长学校的学习,我找到了自己教育孩子的问题症结,只有用科学的方法,因材施教,才能提高自己的家教水平,使孩子乐于接受自己的教育„„” 实践证明,办好家长学校,对转变家长教育观念,扩展家庭教育外延,树立新的理念,创新家庭教育方法,提高两代人的素质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例如,有的家长过去对孩子期望过高,总是给孩子安排过多的学习任务。通过学习,他们改变了老做法,重新给孩子减压,制定实际的学习计划。有的家长言行不拘小节,有意无意影响了孩子,自己却痛恨孩子沾染了大人的恶习,现在终于意识到是自己“其身不正”,下决心“先正己”。有的家长过去不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只顾忙工作,通过学习才明白父母应每天抽出时间与孩子交谈,用心聆听孩子的话,用心观察孩子的活动„„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二)加强了家校联系,形成了“三结合”的德育网络,增强了学校的育人效果。

1、家长学校领导小组为每位家长学员建立了档案,便于家校之间联系沟通。

自从我们开办家长学校以来,新生一入学,家长就开始到家长学校学习。学校为家长学员建立了专门的档案,其中详细记录着家长的学历、政治面貌、工作单位、联系方式、学生的个性特征(家长评价)、家长学习情况等,便于学校因材施教,也方便了家校之间联系沟通,随时解决各种问题。

2、课题组根据各种有效信息开展研究工作,学校坚持每月举办一次家教理论培训班,学校分管领导、政教主任、班主任、家长等轮流担任辅导教师,共同学习、探讨教育子女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向家长宣传教育子女的典型事例、优秀方法,为家长倾吐心声,交流体会提供了自由的平台。学校每学期至少举办两次家长开放日、召开三次家长会,让家长在教育孩子的同时,又起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另外还鼓励家长来校访问,设立校长邮箱。他们不限时间,不拘形式,不定内容,及时帮助家长解决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疑难和困惑。

3、班主任及任课老师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定期发放家校联系卡,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方便家校双方的齐抓共管,与家长交换心得体会,共同探索教育孩子的新路,并把家长之声汇编成集《心手相连,家校相牵》、《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分享一个至诚的心声》。

(三)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认识和家教指导能力

通过组织课题研究,课题组的教师综合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各实验班的教师德育工作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广大教师根除了不注重家校联系,不重视开展各种家校联谊活动的思想,教育孩子时更全面、客观地去分析问题,更注意考虑家长的教育期望值。许多班主任不再将开家长会开成“批判会”,将打电话打成“告状”,不再动辙对家长态度冷漠、粗暴,反之是交流时和风细雨,报喜电话让家长如沐春风,家长会中的师生、家长互动,上演一台精彩的德育节目。同时,广大教师在实践中认真贯彻新课程理念,努力提高教学水平,注重师生沟通,注意“蹲下来”倾听孩子的心声,教学日臻艺术化、人性化。教师的家教指导能力、组织能力以及撰写能力提高了。教师对课题研究的成果性论文不断呈现,同时也从中摸索出一系列规律,总结出了好的经验,丰富了教育理论。

(四)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了学生和家长心灵的交融 根据具体的要求,学校每个月评出30名“诚信学生”、“文明学生”、“爱心学生”进行表彰,同时利用《家校读本》通报家长。每学期评出 “校园十佳文明生”,候选人的事迹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中向全校师生内宣传。学生经常参加学习身边人的活动,营造了整个校园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了榜样引领的作用。

2010年10月镇教研室组织德育观摩活动,我校推出班会《体验亲情,学会感恩》。在班会上,通过家长与孩子进行面对面地交流,零距离的感受亲情。孩子们被父母的关爱深深地感动了,他们在体味到那种浓浓的亲情后,感动得哭了,他们用各自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要对父母孝顺。

2010年11月1日上午,我校邀请知名教育专家华东作了主题为“感恩伴我成长”的演讲,并请家长与学生一起参加,教育学生感恩父母、尊敬师长,努力学习,争取成功。一幕幕感人的场面让在场所有的人都流下了泪水。有个家长当堂发表感慨说:“我今天听了孩子们的话很感动,其实我们作为家长给予孩子的其他任何东西都是有限的,只有在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对他的那种点滴付出和深情后,才能让他们也学会做一个正直、善良、有责任感的人,他们才会受用一生!” 以上活动的开展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了学生和家长心灵的交融。

十、研究中的反思及今后的设想

1.家长学校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具有反复性,任重而道远。2.要提高家长水平,首先要转变家长的育人观念,在全社会营造家庭育人氛围,仅靠学校力量还显单薄,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努力。3.开展家长学校工作,要树立良好的服务观念,本着一切为学生、为家长的思想,利用家长的业余时间,为家长解除后顾之忧,使家长对学校产生感情,取得家长的信任。

4.家长学校工作要坚持内容与形式相结合,根据内容采用多种指导形式。

5.家庭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有着特殊的影响,家庭教育的独特作用是学校无法代替的,因为父母与孩子是一种血缘关系,有着亲子之情,必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情感作用。

针对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的设想是:

1.继续深化研究,修订完善相关管理和评价方法,针对新形势下的新问题,不断创新工作模式,提高实效。

2.进一步挖掘开发家长学校教育资源,优化家长学校教育环境,创新家校教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充分开拓家校教育空间。

3.进一步做好家校教育工作,办好家长学校,改变家长“重智轻德”、“分数第一”的思想观念,增强家校教育的实效。

4.重视抓好家校教育的科研工作,以科研提高老师的素质,充分发挥家校教育工作在素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上一篇:大学生入党要几年下一篇:浙江烟草工业新形势下的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