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全

2022-08-11

第一篇: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全

高考语文复习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 汉语语素分析

一、语素

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的结合体,是语言的最小单位。语素是一种构词单位,它的功能是用来构词。

1、语素的分类

单音节语素:用一个音节表示的语素。如:天、地、日、月、水、火、人等。

双音节语素:用两个音节表示的语素,主要包括一些联绵词和音译外来词。如:玫瑰、朦胧、徘徊、彷徨、模糊、犹豫、咖啡、沙发、玻璃等。

③多音节语素: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音节表示的语素,主要是一些外来词。如:苏维埃、马克思、巧克力、奥林匹克、布尔什维克等。

2、语素的辨认

看是不是“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如:天、地、日、月等,都是单音节的,不能分开,又都有意义,就是语素。中的琵、琶、玻、璃、葡、萄等,虽然都是单音节,但不表示意义,就不是语素,只有结合成琵琶、玻璃、葡萄等时,才表示一定的意义,才是语素。

看是不是“最小的语言单位”。如:窗户、铁路、书桌、钢笔,其中每一个都可以再分成两个最小的单位,窗、户、铁、路、书、桌、钢、笔,而且每一个都能表示意义,它们就不是语素。窗、户、铁、路、书、桌、钢、笔,才是语素。而玫瑰、朦胧、徘徊都是双音节,但如果分成玫、瑰、朦、胧、徘、徊,都不表示意义,所以它们是语素。

辨别一个语言单位是不是语素,不是看音节的多少,而主要看是不是表示一个最小的不能分割的意义,是不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的结合体。

2、语素构词的方式

有的语素可以独立成词,也可以与别的语素只有地组合成词(前后均可)。例如,“好”可以单独使用,成为一个词,也能跟其它语素自由组合成词:“好热、好人、好事、好像,真好、幸好、相好”。

有的语素不能独立成词,却可以与别的语素自由结合成词。例如,“速”不独立使用,但前后可加上其它语素构成词:“时速、高速、超速、速度、速效、速率”。

有的语素既不能独立成词,跟别的语素组合成词也有固定的位置。例如,“阿”可组成“阿姨、阿哥、阿叔”,但只能放在前面;“们”可以组成“我们、他们、爷们、同学们”,但只能放在后面。

二、词

词是能够自由运用的有一定意义的最小的的语言单位。或者说,词是能够自由运用的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

词是由语素构成的。例如,“我们”由“我”和“们”两个语素构成。

词是最基本的造句单位。所谓“基本的”,就是说组成句子的基本单位是词。比词大的语言单位短语(词组)也是由词构成的。所谓“造句单位”,就是一个词可以独立成句,几个词也可以组合成句子。

语素未必是词,词一定包括语素,有些语素也是词,如“天、地、我”既是语素,也是词。

语素和词的区别在于:词可以用来造句,可单独运用、独立成句;语素是用来构词的,不能单独运用。

三、字

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写单位。在汉语中,汉字基本上是和语言中的音节相对应的。一般情况下,一个汉字记录着一个音节。凡是单音节语素或者由一个单音节语素构成的词,都是用一个字来表示的,这时的语素、词、字是一致的。多音节语素或多音节词,由多个字来表示,语素、词、字也往往是不一致的。如“彷徨”由一个语素组成的词,却用两个字来表示。

四、语素、词和字的关系和区别可用下表来说明:

理解了语素、词、字的定义、关系和区别,我们就要明白有些字可以单独使用,有些是不可以单独使用的。有些字可以自由组词,如“蝴蝶”的“蝶”有意义,可以组成“彩蝶、粉蝶、化蝶、蝶衣”,“蝴”就没有意义,不能单独使用,只能组成“蝴蝶”才有意义,不能跟其他的字组合。

四、词汇

词汇是一种语言里面所有使用的词的总汇。如“汉语词汇”、“英语词汇”、“日语词汇”等,就是指汉语、英语、日语等所使用的词的总汇。另外,某个局部范围内词的总和,也可以叫词汇。例如“古代汉语词汇”、“现代汉语词汇”分别就是指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的词的总汇。词汇就是词的集合体。在现代汉语中词汇这个术语还包括相当于词的作用的熟语——成语、歇后语、惯用语、谚语等。

B

词的构造(单音词和复音词、单纯词和合成词)

一、单音词和多音词

1、单音词:单音词是由一个音节构成的词。如:“人、树、他、地、天、多、好”等。

2、双音词:双音词是由两个音节构成的词。如:“学校、环境、人民、中国”等。

3、多音词:多音词是由三个及三个以上音节构成的词。如:“作业本、施工队、水果刀、办公桌、圆珠笔、电视机”等。

二、单纯词和合成词

1、单纯词是由一个语素单独构成的词。如:“雨、风、走、伶俐、人、奥林匹克”等。

2、合成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组合构成的词。如:“人生、教师、讲授、人民币、红段子、东倒西歪”等。

3、单纯词的构成

所有的单音词都是单纯词。

叠音词都是单纯词。如:“爸爸、妈妈、哥哥、星星、蝈蝈、蛐蛐”。

联绵词都是单纯词。如:双声联绵词(由两个声母相同的音节构成):吩咐、仿佛、伶俐。叠韵联绵词(由两个韵母相同的音节,或其中主要元音和韵尾相同的音节构成):从容、灿烂、彷徨、徘徊。其它联绵词:垃圾、蝴蝶、蚂蚁。

拟声词都是单纯词。如:乒乓、哐啷、哗啦、嘟嘟。

音译外来词都是单纯词。如:马克思、阿司匹林、沙发、英特尔。

4、合成词的构成

合成词包含的每个语素都表示一定的意义,合起来表示一个整体的意义。

并列式:前后两个语素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如:朋友、培养、亲戚、是否、真假、水火。

偏正式:两个语素中一个是主体,另一个是修饰、限制或补充、说明的。如:菊花、小刀、猪肉、生日、商人。

动宾式:前面的语素表示动作或行为,后面的表示动作或行为所支配或上级的对象。如:开车、吟诗、上山、点火、握手、鼓掌。

陈述式:前面的语素表示陈述的对象,后面的是陈述的情况。如:地震、花开、口渴、胃痛、心跳。

重叠式:把一个语素重叠起来,表示某种附加意义。如:人人、家家、户户、天天、年年。

简略式:有些名称或固定短语可以紧缩成简略的形式。如:品德好、学习好、身体好——三好,《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人民代表大会——人大。

补充式:后一语素补充说明前一语素,词的意义以前语素为主。如:提高、充实、降低、写好、坐稳、剪掉。

第二篇:高考语文复习字音专题教案

【复习专题】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教学目标】

1、牢牢掌握现代汉语常用字的读音。

2、区分常见多音字、形近字的读音。

3、提高学生辨析多音字的能力。

4、养成正确识记普通话字音的良好习惯。

考纲解读

一、《语文考试说明》中规定:能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能力层级为A级。由此可见,

语音的考查要求识记字音而不要求拼写,即侧重于考查识记、辨别、判断汉字字音的能力,准确

地判断其正确与否。一般占3分。

二、近年来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去掉了“常用”二字,该变化意味着考生的识字量将有所加大,虽然不会考繁、难、偏、怪字,但考查难度有可能会增加。但对现代汉语字音的考查,仍然会以《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现代汉语次常用字表》《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和现行教材为依据。

三、分省命题,许多地方的语音试题具有针对性。如2013年广东卷第一题所考的“峥”“狰”“慎”“缜”“诅”“趄”“狙” “沮 ” “诮”“梢”“峭”“辍”“拙”“绌”“啜” 等所有加点的字都是粤语方言区语音和普通话语音差异最大的字。其它地方卷也是这样,像浙江卷就针对了吴方言的特点,江西卷就针对了赣方言的特点。

四、近几年语音试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和容易读错的字,采用的题型多为选择题,所考的都是常见常用字的音。也有的源自课本注解和课本后的附录。

五、考题类型有:(1)选择字音全部正确的,(2)选择字音有错误的,(3)选择字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4)判断多音字有几种读音等。

【命题趋向】

一、试题一般为单项选择形式,大多数省区的试卷只就字音设题,题干设置不与字形、字义结合。比起以前的把字音、字形或字义相杂的考查方式,相对要简单一些。

二、语音题所考汉字多见于现行初高中语文课本,其中包括课文中出现的较为生僻的汉字,如掎角之势的“掎”(jǐ)就易误读成犄角的犄(jī)。

三、考查重点仍是2500个常用字和1000个次常用字,特别是其中的形声字、形近字、多音字、同音字、习惯误读字、难读字。

四、从题型来看,近年来都是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又可细分为两类:一是有拼音形式的题型,即采用给词语中加点字注音的形式;二是无拼音形式的题型,即将一些异形(或近形)同音(或近音)词语组合在一起,要求考生辨别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教学重点】多音字和形似字的正确读音。

【教学难点】

方音与普通话的辨析。

【教法设计】多媒体教学、讲练结合。

【教时安排】共3课时

【教学过程】

[理解识记]

(一)《现代汉语常用字表》;

(二)《现代汉语次常用字表》;

一、导入:

[名题解析](幻灯示题。根据学生基础选讲)

[例1] (2008年全国卷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刍议(chú)

条分缕析(lǚ)

圈养(quān)

愀然不乐(qiǎo)

B.倏忽(shū)

越俎代庖(páo)

牛虻(máng )

自惭形秽(huì)

C.靛蓝(dián)

毁家纾难(shū)

干涸(hã)

白头偕老(xiã)

D.手帕(pà)

相互龃龉(yǔ)

麾下 (huī)

探本溯源(shuî)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的能力,其中部分字是多音字,多音字需要结合语境来分析。A项中“圈养”的“圈”应读“juàn”,B项中“牛虻”的“虻”应读“mãng”,D项中“探本溯源”的“溯”应读“sù”。C项的几个字读音完全正确。故答案为C项。

[例2] (2008年广东卷)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滋润/蕴含

赡养/瞻仰

调试/调和

B、对峙/嗜好

竣工/英俊

强迫/倔强

C、造诣/逃逸

堤岸/提拔

抹黑/抹布

D、湖畔/装扮

怄气/枢纽

阻塞/边塞

【解析】广东属于粤语区。本题虽然只是考查现代汉语常用字中的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的辨识能力,但具有很大的针对性,因为上述加点的字在粤语中与普通话的读音差异很大。各项的读音如下: A项分别是rùn/yùn , shàn/zhān, tiáo/ tiáo;B项zhì/shì , jùn/jùn , qiǎng/jiàng;C项yì/yì , tī/tí,

mǒ/mā;D项pàn/bàn îu/shū

sâ/sài。只有D项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故答案为D。

[例3] (2008年浙江卷)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删除

膻味

籼米

潸然泪下

B.信笺

歼灭

缄默

间不容发

C.飙升

鱼鳔

剽悍

彪炳青史

D.血缘

戏谑

噱头

空穴来风

【解析】浙江大部分地方属于吴语方言区,此题重点考查方言词语和普通话词语语音差异较大的汉字的读音的识辨能力。A.删、膻、潸都读“shān”,籼读“xiān”;B.笺、歼、缄、间、都读“jiān”;C.飙、彪念“biāo”,鳔念“biào”,剽念“piāo”;D.血、谑读“xuâ”,噱、穴读 “xuã”。 答案为B。

[例4] (2008年安徽卷)下列各组词语中,斜线“/”前后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清澈/掣肘

殷红/湮没

瞠目/螳臂当车

B.箴言/斟酌

蛊惑/商贾

船舷/扣人心弦

C.联袂/抉择

整饬/炽烈

辍学/风姿绰约

D.徘徊/脚踝

戏谑/琐屑

惬意/锲而不舍

【解析】该题为不给拼音型试题,考查的主要是同音字,个别形似字和多音多义字。稍加辨别就可判定答案,难度较低。这也符合语音考查的目的和安徽卷多年没考语音的客观实际情况要求。B组读音分别为:zhēn、gǔ、xián。

A组的读音分别为:châ、yān、chēng/tang。 C组的读音分别为:mâi/juã、chì、chuî。

D组的读音分别为:huái、xuâ/xiâ、qiâ。只有B项符合题干要求,故答案为B。

二、[知识整合]

对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的复习,首先要认识语音的重要性。我们说它重要,不仅因为它在高考时是第一门学科的第一题,能否准确答题将对后面的考试带来直接影响;更重要的是标准规范的普通话语音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是一门终身有用的学问。因此我们不能把“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片面理解为应试教育,要把它作为一种知识,一种能力来等对待。平时要讲普通话,复习要做有心人。养成正确识记普通话字音的良好习惯。

对字音的复习,其次要树立整体意识。由于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所以我们要从字不离词、音义相关的角度准确推断它的读音。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命题者的思路和倾向性,例如常见多音字如果标“次读音”(如“枕藉jiâ”)正确的可能性大,但标“常读音”(如“枕藉jí”)则正确的可能性小;常见字标常读音(如“押解jiě”)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字但不是僻字(如“恚huì恨”)一般很少标错音。第三,我们要特别警惕那些“熟悉的”陌生字,对诸如“犄角、商榷、宫阙、揶揄、巨擘、宽宥、忤逆”这一类的考试高频词语要能切实掌握好。此外,我们要熟悉《普通话异读审音表》,碰到“较、荫、凿”这一类已经统读的字就不要再当多音字而读几种音了。

对字音的复习,还要注意细节和技巧。细节有拼音知识方面的,如声母是否送气要分清,像“奴婢、哺育”的声母为“b”,是不送气的,而“媲美、浦口”的声母为“p”,是送气的;又如平舌、翘舌问题,比如“塑、溯”是平舌音,声母为“s”,而“朔”则为翘舌音,声母是“sh”。细节还体现在能否识别认知陷阱方面,例如在“扶老挈(qiâ)幼”这个词中,我们很容易受到“扶老携(xiã)幼”一词中“携”的影响而将“挈”误读为“xiã”,如果我们能够细心一些,就能够避免这类错误的发生。现在我们来解析部分高考题,看看应该怎样来复习现代汉语常用字的读音。

三、[误因浅析及备考方略]

思考:在平时哪些原因导致我们经常读错音?

高考字音考查的对象主要有多音字、形声字和异形(包括形似)同音(包括近音)字三种。由于生活中那些容易读错的字往往也就是高考字音考查的重点内容,因此,归纳出误读的常见类型对我们复习备考是很有帮助的,同时针对每一种误读类型,我们都要采取积极的措施,从而能够有的放矢地掌握好字音这个考点。字音的误读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把多音字的甲音误读成乙音。比如06年江西卷中的“提防”“重听”“安土重迁”“咬文嚼字”“少不更事”等词中的加点字都是多音字,对这些多音字,该读甲音而读了乙音,这便造成多音字的误读了。出现这种误读现象,具体原因有三点。

1、没有区分音义。古人认为“音生于义,义著于形”,那么,对于多音字来说,往往是由于同一字有了不同的义,从而有了不同的音。例如“屏”字,当它与遮挡的意思相关时,读“píng”,如“屏风”“屏障”“屏蔽”等;当它解作“抑止或除去”的意思时,读“bǐng”,如“屏除”“屏退”“屏声”等。

(此类环节都可以由教师先举出例子,然后由学生讲解,最后教师归纳总结。讲完以后可以让学生再举出一些相类似的例子)

2、没有辨明语体。有些字在书面语中是一种读音(这时它往往作为复音词的词素存在),但它在口语中可能是另一读音(这时它往往是单独作为一个独立的词存在的)。例如“血”字,它在“血泊”“贫血”“呕心沥血”等书面语中都读“xuâ” ,而在口语“血淋淋”“流了一点儿血”中就读“xiě”。这类字不算多,但却是不可忽视的一类误读,如“给”“薄”“剥”“削”等多音字都属于这一类。

3、没有留心古音。有些语音是古汉语遗留的异读音,例如“可(kâ)汗(hán)”二字,“吐谷浑”中的“谷(yù)”以及“虚与委(wēi)蛇(yí)”“一暴(pù)十寒”“暴虎冯(ping)河”“千乘(shâng)之国”等等。

还有不少多音字存在某一读音“少”而另一读音“多”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可以采用“记少不记多”的简便记忆法。例如“遂”字只在“半身不遂”中读“suí”,在其余词语中都读“suì”;“烙”字只在“炮烙”一词中读“luî”,余者读“lào”;又如“辟”字,读“bì”的常见词有“征辟、复辟、辟邪、辟易”四个,余下的就多读“pì”了。

[备考方略]

多音字是汉语特有的现象,而且在现代汉语常用字中数量较大。多音字有一字六音的,如“和”;有一字四音的,如“叉、差、恶、落、哪、朴、着”等;有一字三音的,如“薄、参、揣、扎、哄、解、蒙、抹、塞、数、宿、帖、咽、折”等四十多个;一字二音的最多,有六百多个。人们不注意它在不同词语中的不同读音,因而常常读错。如“差”有4个读音,在“差别、差错、差额、差价”和“差强人意、差可告慰”这些词语中读chā,在“差生、差劲、差不离”这一类词语中读chà,在“出差、差遣、差旅费”这一类词语中读chāi,在“参差”中又读cī。读音不同,反映出意义上的不同。许多人不注意语境而常常误读。复习时应该注意一下几条:

1、词性不同而读音不同。如“劲敌”的“劲”读经jìng(形容词);“干劲”的“劲”读jìn(名词)。词性不同读音不同的这种现象在文言文中屡见不鲜,如:大王(wáng),欲王(wàng)关中。臣本布衣(yī),使其从者衣(yì)褐。现代汉语中此类现象更多,需高度重视。此外还有背、处、间、宁、曲、数等。

2、字义不同而读音不同。前面讲过,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对多音字来说,义不同则音也不同。如:臭、角、禁、强、载、创等。对多音多义字的辨音,必须要结合语境。例如:“澄清”,它可以是形容词,形容水的清亮;也可以是动词,意思是“搞清楚、弄明确或让液体的混浊物沉下去”。如果说“这个问题需要澄清”,就要读chãng,如果说“把药澄清了再喝”,就要读成dâng。

3、场合不同,读音不同。分为两类,一类是因书面语与口头语造成异读(又称“文白异读”)的字共三十多个:差、逮、壳,此外还有剥、薄、差、澄、逮、给、虹、勒、馏、蔓、翘、削、血、貉、壳、嚼、落、葚、尿、虐、色、钥、绿、泌、厦、苔、荨、露、塞、杉等。书面语一般出现在复合词或成语中,例如“菲薄”“薄弱”“红颜薄命”“日薄西山”等词语中的“薄” 都读书面语bï;而在“我待他不薄”“这纸很薄”的非复合词中的“薄”则读口语音 báo。还有一类,是用于普通名词还是用于专有名词。如蠡、燕、秘等,再如“巷”,一般读xiàng(小巷、街谈巷议、万人空巷),但在与采矿业有关的“巷道”中就读“hàng”了;“荨”一般读xun(荨麻),但在医学术语中读qian(荨麻疹)。

4、记住特殊、辨清字音。如遂、艾、埋、扁等,此外还有“烙”字只在“炮烙”一词中读“luî”,余者读“lào”;又如“辟”字,读“bì”的常见词有“征辟、复辟、辟邪、辟易”四个,余下的就多读“pì”了。

(以上环节可以让学生适当地举些例子)

(二)形声字类推偏旁引起误读。今年江苏卷所考查的“眩晕、舷梯、炫耀武力”等16个词语中的加点字都是形声字。形声字中那些声旁相同,字形相近,读音或同或异的词是我们要重点注意的对象。比如“剽悍、漂泊、虚无缥缈、飘忽不定”一组中的加点字都读“piāo”,而“悼念、泥淖、绰绰有余、掉以轻心”一组中各加点字的读音分别为“dào、nào、chuî、diào”。

[备考方略]

区分形近字。形近字是高考语音考查的主要对象。在语音识记中,我们一方面不妨以积极的态度看待“认字认半边”的说法,认识到声旁表音的特点并利用它来帮助我们识记字音。例如“奖掖、砥砺、疮痍、雁翎”这几个词中的加点字的读音就和它们的声旁完全一致。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克服“认字认半边”的“惯性”。由于语音的演变,有些形声字不能用声旁来类推其读音。

1、不能按声旁的声母来读的字,例如:龋齿、 蜷曲 、 悭吝 、 诟骂 、嗔怒、杞人忧天、 刹那、

纤维、自诩、 稠密、 傣族、恣情、百战不殆„„

2、不能按声旁的韵母来读的字,例如:褴褛、按捺、仓颉、抨击、瓦砾、 桎梏、沉淀、湖浜、衣钵„„

3、既不能按声旁的声母又不能按其韵母来读的字,例如:枢纽、彤云、泥淖、嵩山、山岚、伛偻、吮血、联袂、 猿猱、干涸、鞭笞、瞠目结舌、同仇敌忾„„

(以上环节可以让学生适当地举些例子)

从上可以看出,形声字的误读,主要是因受声旁影响而误读。那么我们在复习时,首先要加强识记,不断积累;同时要随时整理,加以巩固。

我们可以运用同形联想法来归类识记,如:菲(fēi)薄—斐(fěi)然—绯(fēi)闻—蜚(fēi)语—诽(fěi)谤—悱(fěi)恻,惴惴(zhuì)不安 —喘(chuǎn)气—怀揣(chuāi)—踹(chuài)开—湍(tuān)急—瑞(ruì)雪—颛(zhuān)臾, “纵横捭(bǎi)阖” --脾(pí)气—啤(pí)酒—俾(bǐ)有所悟—奴颜婢(bì)膝—稗(bài)官野史—髀(bì)肉复生—石碑(bēi)--睥(pì)睨—裨益(bì)--裨(pí)将—陴(pí)„„这样识记将会大大提高复习效率。

(三)、形近字形体混淆引起误读。有异形近音的,如“曲肱而枕”的“肱”(gōng)与“一泓清泉、宏观调控、鸿鹄之志”一组中的三个加点字(音“hïng”);有形似音同的,比如“船舷”与“弓弦”,“瞋目”与“嗔怒”;有形似音异的,比如“箴(zhēn)言”与“缄(jiān)默”,而“偌大、诺言、唱喏”一组中加点字的读音分别应该是“ruî、nuî、rě” 。这些字或者字音相近,或者字形相似,是我们最应该细加辨析的对象。

(四)、方音的干扰引起误读。例如“森”“僧”“孙”“深”“甥”这五个字在普通话里的读音互不相同,但在某些方言区(如湖北大部分地区)的读音是一样的——都读sēn。又如“夹”“似”“弄”“ 帖”“得”“柏”等字在普通话里都是多音字,但在大部分方言区这些字都是单音字,即每个字只有一个读音。

想想:你能举出哪些字的温州方言和普通话差距较大?

[其它备考方略]:

1、辨正方音字。非北京语音方言区的同学在识记语音时,一定要改家乡话为普通话,变地方音为北京音。像南方各方言区以及北方方言的江淮方言区,鼻音和边音不分,前、后鼻前韵母不分,有的地方还有保留古代入声调类的现象。那么,这些地方长期习惯讲方言的考生复习时就要找出方言和普通话二者之间在语音方面的对应规律从而把音念准。对比记忆是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1、声母类

蚕丝(舌尖前音)——禅师(舌尖后音)

褴褛(边音)——男女(鼻音)

2、韵母类

临近(前鼻韵母)——宁静(后鼻韵母)

民心(前鼻韵母)——明星(后鼻韵母)

3、声调类

卑躬屈膝(阴平)

严格执行 (阳平)

岂有此理(上声)

变幻莫测(去声)深谋远虑(四声顺序)

优柔寡断(四声顺序)

鸡鸣狗盗(四声顺序)

妙手回春(四声逆序)弄巧成拙(四声逆序)

逆水行舟(四声逆序)

我国绝大部分方言地区都存在古入声调类现象,许多分省命题的语文试卷就出现了针对性考题,如2007

年广东卷第一题中的“辍”“啜”“拙”“绌”就是古入声字。我国南方各方言地区的大多数考生都要注意把字音的声、韵、调读准。

2、攻克疑难字。除了掌握3500个常用字以外,还应积累在高中语文课本中出现且编者已注音、释义的生字以及一些疑难字。做到在阅读时不放过任何一个拿不准的难读字,如“盥”guàn、“龋”qǔ。另外不能受地方音的影响而产生误读,如“普遍”的“遍”,不读“piàn”,而读“biàn”,遇到后马上查字典解决。

3.留心统读字。《普通话异读字审音表》审定了部分汉字的读音,其中部分传统多音字只定了一个读音,因而使某些字的读音发生了变化,比如“较、荫、暂、档、召、绕、档、暂、振、腕”等字过去曾有几种读音,但现在只有一种读音。

答题时,要审清题干,认真分析,运用比较筛选的方法,结合字义,辨字析音,选准答案。

四、学以致用(各省高考题)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D

A、付梓(zī)

炮(pào)烙

栉(zhì)沐

锱(zì)铢必较

B、颔(hàn)首

亘(ɡân)古

不恤(zǔ)

否(fǒu)极泰来

C、歆(xìn)羡

下乘(chãnɡ)隽(juàn)永

咸与(yǔ)维新

D、执拗(niù)

邂(xiâ)逅

忐(tǎn)忑

便(biàn)宜行事

解释:A炮(pào)烙,读páo;B否(fǒu)极泰来,读pǐ;C咸与(yǔ)维新,读yù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D

A.迸发(bâng)

不屈不挠(ráo)

怆然(chuàng)

婀娜多姿(ē)。 B.跻身(jī)

岿然不动(kuī)

女娲(wō)

谆谆教导(zhūn)

C.恫吓(xià)

病入膏肓(huāng) 浣衣(huàn)

神情尴尬(gà)

D.粗糙(cāo)

徘徊观望(huái)

糟粕(pî)

锲而不舍(qiâ)

解析:本题要注意常见多音字,形似字的读音。侧重两个方面:一是容易读错的字,包括形近而音不同的字和声旁已不代表读音的字,二是多音多义字,音随义移, A应该是不屈不挠 náo,容易和“饶”等同形字读混音; B应该是女娲 wā,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人类始祖,曾捏土造人、炼石补天;C应该是吓hâ,这个字还有另外读音xià,多音字读错。

3、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 C

A、仲(zhîng)裁

阿(ē)谀

入场券(quàn)

捕(pǔ)风捉影

B、袅娜(nuï)

勒(lēi)紧

嚼(juã)舌头

百孔千疮(chuāng)

C、精辟(pì)

躯壳(qiào)

横剖(pōu)面

一语中的(dì)

D、柏(bǎi)树

模(mï)具

配给(jǐ)制

否(pǐ)极泰来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注意常见多音字,形似字的读音。对多音字的把握,掌握“音随意转”的原则。吃不准的情况下,可多考虑从词语具体意义以及词语的词性的角度入手解决问题。A应该是捕bǔ风捉影,本字容易和“铺”“浦”等同形字混淆。B应该读嚼(jiáo)舌头,这个词在山东方言中常常误读。“嚼”是一个多音字,[1]用牙齿咬碎,读jiáo如“细嚼慢咽”“味同嚼蜡”;[2]读juã,如“咀嚼”;[3] 读jiào,组词“倒嚼”,反刍,牛等动物把粗粗咀嚼后咽下去的食物再反回到嘴里细细咀嚼。D应该读模(mú)具,“模”也是个多音字,读mï,[1]法式,规范,标准,[2]仿效;[3]特指“模范”;读mú [1]用压制或浇注的方法使材料成为一定形状的工具,[2]模样。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B

A.中肯/中意

穿着/歪打正着

得心应手/应接不暇

B.创伤/重创

桂冠/弹冠相庆

好大喜功/乐善好施

C.供稿/供应

涤纶/羽扇纶巾

厚古薄今/日薄西山

D.解数/解读

寒舍/退避三舍

曲径通幽/曲尽其妙

解析: A.zhîng zhuï/zháo yìng B.chuāng

guān

hào

C.gōng

lún/guān

D.xiâ/jiě

shâ

qū/qǔ 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D

A.对峙zhì

犒劳kào

追本溯源sù

蓦然回首mî

B.侥幸jiào

浇水jiāo 不屈不挠náo

骁勇善战xiāo

C.监察chá

趁机chân

披荆斩棘jīng

脸色刷白shuà

D.刹那chà

切磋qiâ

正当防卫dàng

姗姗来迟shān

解析:D、切磋qiē

6、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D

A、颔联hàn

思忖cǔn

悄声qiāo

物阜民安fù

B、摒弃bìng

咋舌zã

泠然lěng

倾箱倒箧qiâ

C、沉浸jìn

跻身jī

撰写zhuàn

大笔如椽yuán

D、宽宥yîu

车辆liàng

仓廪lǐn

凭栏骋目Chěng

解析:A、悄声qiǎo

B、摒弃bǐng 泠然líng

C、大笔如椽chuán

7、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C

A、传媒

难以起齿

自诩(yǔ)

闭目塞(sâ)听

B、芯片

钩玄题要

豢(juàn)养

车载(zài)斗量

C、转轨

众口铄金

执拗(niù)

半嗔(chēn)半喜

D、幅射

赋于重任

补给(jǐ)

便(biàn)宜行事

解析:A、难以启齿

自诩(xǔ)

B、钩玄提要

豢(huàn)养

D.辐射

8、下列词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D

A、闷(mēn)热

镌(juān)刻

通缉(jí)

咸与(yù)维新

宁缺毋(wú)滥

B、生肖(xiāo)

克(kē)扣

梵(fàn)文

混(hún)水摸鱼 方枘(ruì)圆凿

C、嘈(cāo)杂 绷(běng)脸

订(dìng)正 歃(shà)血为盟徇(xún)私舞弊 D、卓(zhuï)越

坍圮(pǐ)拮据(jū)

自作(zuî)自受

桀(jiã)骜不驯

解析:A、缉(jī) B、肖(xiào) C、 徇(xùn)

9.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A、金钗(chāi)

三缄其口(jiān)

颔联(hàn)

纨绔子弟(kù)

B、给养(gěi)

危如雷卵(lěi)

分娩(miǎn)

妩媚多姿(wǔ)

C、俟机(sì)

沆瀣一气(hàng)

奶酪(luî)

不容置喙(huì)

D、奇葩(pā)

不谙水性(ān)

城垣(huán)

风流倜傥(tǎng)

解析:B. 养(jǐ)C. 酪(lào)D. 垣(yuán)

10.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C

A.卓(zhuō)著

质(zhǐ)量

褒(bǒo)义词

因噎(yē)废食

B.比较(jiào)

恫吓(hâ)

着(zhuï)重号

熠熠(yì)生辉

C.处(chù)理

恪(kâ)守

瞭(liào)望哨

刚愎(bì)自用

D.供(gōng)应

参与(yǔ)

骨(gǔ)子里

装聋(lïng)作哑

解析:A. 卓(zhuï) B. 处(chǔ)理

D. 参与(yù)

五、指导学生看“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和“易错易混的字”,掌握字词读音。书)

六、教师归纳整理“容易读错的常用字”。

七、进行检测和强化训练(见复习用书)。

(见复习用

第三篇:一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训练二

1.下列各句中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你的这个不情之请让我很为难,过两天我再答复你吧。

B.别说这事办不成,即使办得成,老天爷不帮忙,继续干旱下去,那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C.谁也不曾注意到,巧夺天工的石林,原来是风沙为害的罪恶见证。

D.在学习上也是这样,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要善于动脑筋,师心自用,才能学深学透。

2.下列各句中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他们兄弟俩谁也不肯让步,那么清官难断家务事,我们有机会便溜了吧。

B.我班班长李玲同学,不仅学习成绩突出,而且乐于助人,她做的好事真是擢发难数。

C.在严打斗争中,公安干警发扬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在一次追捕贩毒分子的行动中,他们暴虎冯河,与贩毒分子进行激烈的枪战,仅半个小时就将其一网打尽。

D.云就像天气的“招牌”,看云可以识天气;但必须有丰富的经验,因为云的变化是扑朔迷离的。

3.下列句中的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一到长沙就受到人们的追捧,大熊猫“公主”受宠若惊,居然一晚上都躲在树上,怎么都不肯下来。

B.在动物园举办的动物认养活动中,许多人提出的问题让饲养员啼笑皆非,难以回答。

C.家访中我们发现,正是由于家长的无为而治,孩子才会无所顾忌,并由此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D.对于“和平号”的坠落,美国人应该高兴,因为强大的对手偃旗息鼓了,他们可以放下多年压在心头的石头了。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如果他自己都没有搞好学习的愿望,即使请专家来辅导,也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

B.这部小说的构思既精巧又严密,真是无可厚非。 ....

C.刚才放的那些歌都不好听,只有这一首还差强人意。 ....

D.你有什么困难尽管说出来,我们一定鼎立相助。 ....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集合哨已经响了,他还在七手八脚地收拾行李。 ....

B.仔细分析一下他的“宏论”,其实多是无稽之谈,其目的是挑起别人的矛盾。 ....

C.他认定的事就一定要去做,别人的建议或劝告,他一概置之度外。 ....

D.姐姐性格孤僻,而我性格活泼,我和她之间话极少,向来井水不犯河水,互不干扰。 ......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有的同志孤陋寡闻、见微知著,他们的见解往往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 ....

B.这篇文章写得太美了,但其中的妙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时半刻难以说清楚。 .........

C.他在敌人的监狱里受尽折磨,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 ....

D.七真祠里供着七尊像,有坐着的,站着的,有的仰天大笑,有的怒目而视,每一尊都惟妙惟肖。 ....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我没有来得及按照总理的指示加工这个戏。这件事,我一直耿耿于怀,深感有负于总....

理的委托。

B.这个政府(注:蒋介石国民党政府)一心一意地打了十年的内战,将刀锋向着同胞,....

置一切国防事业于不顾。

C.战士们正趴在堑壕沿儿上,紧握上着明晃晃的剌刀的枪支,虎视眈眈地望着北营。 ....

D.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发挥组织领导作用,发扬光大“五讲四美”活动的成果。 ....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我们对入校新生进行了一次摸底测试,结果是成绩悬殊,良莠不齐。 ....

B.他这个人太循规蹈矩了,没有丝毫创新精神,当今时代并不欢迎这种人。 ....

C.在茫茫沙漠之中,缺粮少水,我们大家只有休戚与共才能共度难关 ....

D.罪犯在作案时不可能不留下或明显或不明显的蛛丝马迹。 ....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要创造佳绩,就必须大胆改革,勇于实践,克服畏首畏尾的保守思想。 ....

B.在学习上,不能孤军作战。俗话说:“墙倒众人推。”只要我们互相帮助,团结一心,.....

就一定能克服学习上的种种困难。

C.没想到,由于楼房的工程质量不过关,结果造成严重事故,真是祸起萧墙。 ....

D.吴教授真不愧为丹青妙手,在他的笔下,一幅画三下两下便一蹴而就了。 ....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我和他素不相识,甚至可以说是风马牛不相及,自然和他没有任何关系,更不用说了......

解了。

B.彼此之间很快就熟悉了,他们靠着大树,凑近了,不拘一格地谈笑着。 ....

C.侦察员小吴谈了自己的看法,队长和老王听后相视一笑,小吴的看法与他俩不约而同。 .....

D.她父亲思想开明,对儿子和女儿一视同仁,并无重男轻女的思想。 ....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宁老师针对班上同学良莠不齐的现状,讲课时注意分层指导,同学们都很满意。 ....

B.有的部门或是人浮于事,或是在其位不谋其政,这些地方不减员行吗?

C.应用文,比如“合同”、“调查报告”、“总结”等官样文章,一般不使用文学语言。

D.如今这里是经济开发区,高楼林立,机声隆隆,给人以面目全非的感觉。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一九三九年,德国法西斯头子希特勒发动侵略战争的时候,首当其冲的是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

B.他在地主家当长工的时候,吃的是粗茶淡饭,住的是猪棚狗窝,干的是牛马活儿。

C.为了让他从自卑的阴影中走出来,我挖空心思来开导他。终于,他脸上逐渐露出自信的神色。

D.某些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对于闯红灯总不以为然,认为只要不朝汽车撞,总会没事的。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他父亲思想开明,对儿子和女儿等量齐观,并无重男轻女的思想。

B. 艺术结构不能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因为它是一种创造,是每个作者必须认真探索的一个问题。

C. 在前进的道路上一定会碰到困难,有志气的青年在困难面前一定十分沉着,而不会诚惶诚恐。

D. 进入高三以来,一向学习成绩平平的他特别刻苦,进步很大,直叫人不得不另眼相看。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大伙休息时,我到田里一看,小全还在那里割稻子,他挥汗如雨,身上的衣服全都湿透了。

B.任务下达后,各连迅速开到了进攻出发地点,有条不紊地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C.革命博物馆的展览开幕了,参观者滚滚而来。

D.天山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真称得上珠联璧合,令人流连忘返。

15.下列加点的熟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A.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

B.走在阒寂的小巷中,忽然一阵风过,树叶飒飒作响,有如空谷足音,令人不寒而栗。

C.上级两袖清风,下级就会廉洁自律。如此上行下效,社会风气就会逐步好转起来

D.最近,一个自称“龙飞虎”的神秘人物搅得国内棋坛颇不宁静,此人枪疾马快,着法诡异,左支右绌,屡挫劲敌。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坚持环境综合治理的方针,反对本位主义,警惕和防止出现以邻为壑的倾向。

B.这次商品博览会,聚集了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新产品,真可谓浩如烟海,应有尽有。

C.两位阔别多年的老友意外地在一条小巷里狭路相逢,两人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多高兴了。

D.这则笑话因为对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官员讽刺得很有力量,在民间流传很广,影响极大。

17.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A.中日两国人民通过民间交往,逐渐增进了了解,最终签订了城下之盟,希望子孙后代保持睦邻友好关系。

B.昨日是南浦大桥通车的第一天,记者来到公交二线起点站,只见这里人满为患,人人喜笑颜开,都想乘车去参观。

C.一对孪生姐妹在向记者自我介绍时,活泼的妹妹先声夺人,文静的姐姐却笑而不答。

D.他在出版了一部描写农民现状的小说《空魂》以后,便一发不可收,接二连三的完成了另外两部作品。

18.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熟语,换成一个意义相当的四字格成语。

A.凡遇院中公文,送府用印,孙大夫动辄横挑鼻子竖挑眼,当即驳回。

B.“豪强”和“官家”,历来一个鼻孔出气,狼狈为奸。

C.人一介书生,而且无家室之累,打开天窗说亮话,又有何妨?

D.况且列强虎视眈眈,吃着碗里看着锅里,正是蚕食鲸吞的时候。

19.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一口吃不成胖子,我们学习知识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所谓“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B.事情一拖再拖,悬而不决,双方只得求助于法律,对簿公堂。

C.这篇通迅虽然写得很不错,但报道不及时,已成为了明日黄花。

D.基层干部要多为群众办实事,不能说得好听而没有行动,空头支票开多了,党在群众心中的威信就会受损。

20.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正当事业发展驶入快车道的时候,他突然发脑溢血,九死一生,又奇迹般的活了过来。

B.由于美国隔岸观火,采取表面超脱而实质偏袒的政策,致使巴以冲突愈演愈烈。

C.这次竞选学生会主席,大家都要参加,老鼠爬秤钩,自己称自己,选不上,练练胆子也好啊!

D.俗语说“三月天,孩儿脸”,今天下午两点多钟,整个武汉上空竟飘起了沸沸扬扬的大雪。

2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的是()

A.人是伟大的,然而自然更伟大。人相对于天地宇宙,只能是沧海一粟。

B.2003年11月24日凌晨,莫斯科人民友谊大学宿舍发生火灾,导致11名莘莘学子遇难。

C.这些人认为中国的茶只是下里巴人解渴的东西,档次不如一些进口的饮料,这实在是大错而特错。

D.他这些年如天马行空般在国内国外四处游历,见识增加了不少,对当今社会科技发展的趋势有了清醒的认识。

2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次会议的目的,就是要大家出谋献策,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B.已取得的成绩确实令人高兴,但还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以取得更大的成绩。

C.老板走出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抓住牛娃就是顿拳打脚踢。

D.便民箱、井板盖、金属垃圾桶被盗,名草名花,不胫而走,这些发生在城市里的不文明现象,令人气愤。

23.下列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

A.由于竞争激烈,缺少规范,原本商品质优货好的钢琴市场出现鱼龙混杂的现象。

B.你不必担心他不习惯北方的生活,俗话说“船到桥头自然直”,青年人的适应能力特别强呢。

C.管他愿不愿意,我偏要打破沙锅问到底,把事情的原因弄个清楚。

D.这届锦标赛强手如林,他过五关,斩六将,终于登上了冠军宝座。

24.下列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

A.离家出走的小燕来到公园电话亭:“妈,我成了断线风筝,无家可归了。”

B.我国1964年就已合成含活性蛋白质的牛胰岛素,这在世界上也是破天荒的。

C.你这人素来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今天不知是哪股风把你给刮来了。

D.她懂得物力维艰,从来舍不得浪费一粒粮食。

25.下列句中成语(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2004年初春的神洲大地,阳光明媚,全国人民喜气洋洋地沉浸在一个特殊的春天里,谁也不曾想到,高致病性禽流感已在各地蔓延。

B.他这样做自认为很稳妥,其实是如履薄冰,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

C.失学儿童无助的眼神深深地打动了这位海外华侨,“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他当即决定损赠200万元人民币帮助这个地区的贫困孩子入学。

D.她的歌声能与专业歌手媲美,音色清脆甜美,音域清纯厚重,悦耳动听,令人振奋。

26.下列句子中成语(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那一箱箱时鲜水果色泽鲜艳,令人垂涎欲滴,可谁知任意切开几个一看,里面全都腐烂变质了,真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B.不到长城非好汉,一个企业的决策如果因为初获小利而沾沾自喜,不思进取,那么他的公司将很难取得大的发展。

C.两组建筑,一水之隔,铁黑与雪白对比,壮美与精巧映衬,是那么的强烈,游人到此无不叹为观止。

D.一番耐心的开导如醍醐灌顶,他心头的重重疑虑全都消失了。

27.下列各句划线的成语(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

A.党和政府“情为民所系”,把全国人民凝聚成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B.在颜之推看来,弈棋有风雅之趣,可消愁释愤,并非玩物丧志。

C.制约这家上市公司进一步壮大的仍是债务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她下一次金融风暴中必成泥菩萨过江之势。

D.突现“人机对话”已是唾手可得,--能听懂人类语言的“智能”型计算机即将进入中国的千家万户。

28.下列句子中成语(熟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毛主席曾告诫我们,“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一个人只要具备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就能在困难降临时找到直达成功的道路。

B.自从上次被那个姑娘教训一顿后,他再也不敢对她出言不逊了,大伙都笑他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C.碧波粼粼的海湾,歌剧院迷人的风姿,大铁桥那横空出世的庄严,无不引世人神往。

D.我注意到降旗仪式中,几只灰喜鹊在零点线上旁若无人地觅食。

29.下列句子中成语(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危难关头,面对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共产党员挺身而出,冲在最前面。

B.这篇文章未必有值得大家反复推敲的微言大义,

C.面对市场化及国际化的进一步深化,体制创新是否应摆上议事日程?

D.他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是付出了极其艰苦的劳动的,俗话说得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要从这句话中懂得一些道理。

30.下列句子中成语(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了大量天象方面的知识,象“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这一类熟语在农谚里是随处可见的。

B.近年来,超过35万的德国人失去了看报纸的兴趣,但《莱茵邮报》的状况却迥然不同。

C.青年志愿者为民服务队到军属大妈家,登堂入室打扫房间,大家干得热火朝天。

D.国务卿鲍威尔表示,美国政府已经把朝核问题列为当务之急。

答案及提示

1.选B。( A项“不情之请”是一个自谦之词。C项“巧夺天工”指人工胜过自然,而“石林”本身就是自然。D项“师心自用”是只凭主观,自以为是,是贬义词。)

2.选A。( B擢发难数:比喻罪行极多,无法计算,贬义。C暴虎冯河:比喻冒险蛮干,有勇无谋。D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

3.选A。“受宠若惊”形容受到过分的宠爱或赏识而感到意外的惊喜或不安。

4.选 C。(A项“心有余而力不足”,心理非常想做可是力量不够。可用来指尽力的心理确实是想尽力的,也可以是不肯出力,婉约拒绝的托辞。B项“无可厚非”是不必做过多的指责。D项“鼎立相助”由于称别人帮助自己。)

5.选B。(A项“七手八脚”形容一齐动手,人多手杂的样子。C项“置之度外”表示不把某事放在心上,其对象多事生死、安危、厉害关系等。应改为“置若罔闻”。D项“井水不犯河水”指互不干扰,界限分明,不相联系。多用在界限分清,各管各的,没有理由侵犯对方的情形时。此处与后面重复。)

6.选B。(A项“见微知著”是见到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其发展的趋向和实质性的问题。C项“遍体鳞伤”与“浑身”重复。D项“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

7.选B。(A项“耿耿于怀”多含贬义。C项“虎视眈眈”含贬义。D项“发扬光大”不能带宾语)

8.选B。(A项“良莠不齐”不能用于比喻成绩。C项“休戚与共”是彼此之间的忧喜和祸福都共同承受。D项“蛛丝马迹”与“明显”不协调,“明显”的不应叫“蛛丝马迹”,“蛛丝马迹”肯定不明显,这样又与“不明显”重复。)

9.选A。(B项“墙倒众人推”比喻人失利时,众人都来攻击他。。C项“祸起萧墙”比喻祸乱产生于内部。D项“一蹴而就”应为“一挥而就”。)

10.选D。(A项“风马牛不相及”指两地相隔很远,即使马、牛走失,也不会跑到对方境

内。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用于事情。B项“不拘一格”指不拘泥于一种规格或形式,或不为某种风格、样式所限制。C项“不约而同”指事先没有商量、约定而彼此的言论或行动完全一致。应改为“不谋而合”。)

11.选B。(A项“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应改为“参差不齐”。C项“官样文章”指徒具形式,照例敷衍的虚文滥调,贬义。D项“面目全非”多含贬义。)

12.选A。(B项“粗茶淡饭”形容生活清苦朴素,饮食简单节俭。C项“挖空心思”形容费尽心计。贬义,多指在坏事上用尽心思。D项“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13.选B(A意为把有差别的事物不加区别地同等对待,可改为“一视同仁”。C应为“惶恐不安”或“惊慌失措”。D应为“刮目相看”)

14.选B(A只能用于指很多人,一个人应为“汗流浃背”。C是指某事物滚滚而来,不能用于指人多。D是指两个美好的事物结合在一起,“物产”是天山的组成部分,不存在联合的问题)

15.选C(A安土重迁指在一个地方住惯了,不肯轻易迁移。语出新教材汪曾祺《胡同文化》一文。b项“空谷足音”指在空寂的山谷里听到人的脚步声,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此处用来指树叶声,不恰当。d项“左支右绌”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一方面,那一方面又有了问题。与语境不符。)

16.选A(B.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此处用错了对象。c.狭路相逢:在很窄的路上遇见了,不容易让开。指仇人相遇,难以相容。d.“漠不关心”不能带宾语“人民疾苦” 。)

17.选D(A项“城下之盟”意思是“因敌人兵临城下而被迫签定的屈辱性的盟约”;B项“人满为患”是指人多得不合适,带来了麻烦;c项“先声夺人”是指做事抢先一步,在别人之前,与全句意思不合。)

18.选A.吹毛求疵,B.沆瀣一气,C.直言不讳,D.贪得无厌。

19.选B(对簿公堂:指在公堂上受审讯或质讯。)

20.选A(A.九死一生:死的可能性远大于活的可能性,但终于脱险,比喻多历艰险而大难不死。B.隔岸观火比喻见人有危难不援助而采取看热闹的态度,句意前后矛盾,C.“老鼠爬秤钩,自已称自己”是贬义,用在这里不合适。D.沸沸扬扬意思是像沸腾的水一样,多形容议论纷纷,不能用来形容“大雪”。)

21.选A(B.莘莘学子:形容众多学子,不能用具体数字来修饰。C.下里巴人,战国时代楚国的通俗歌曲,后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跟“阳春白雪”对举。D.天马行空:比喻才思奔放,任意驰骋。也比喻浮躁不踏实。一般不用于指具体行动。)

22.选D(不胫而走: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传布迅速,此处应为“不翼而飞”。)

23.选A(鱼龙混杂:比喻优劣善恶等各种各样的人混杂在一起,应用“鱼目混珠”。)

24.选A(断线风筝:比喻一去不回还的人或事物。)

25. B26.A27.C28.B29.D30.C

第四篇: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之诗歌鉴赏(八)

总题数:3 题

第155题(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语文全国卷) 题目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古人有“密雨如散丝”的诗句。

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既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B.二、三两联描写船帆被细雨打湿而变重,鸟翅因沾雨而无法轻巧地飞翔,天朦朦胧胧看不清通海处,远处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

C.尾联中将沾襟的别泪与散丝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情与景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D.全诗第一句直接点明“微雨”,而后面主要是通过对船帆、鸟羽、天际、大树的描绘来烘托蒙蒙细雨,这样更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表达力。

9.这是一首写送别的诗,但主要篇幅却是写景,将离别之情寓于这些景中。下面几首写送别的唐诗中,与它写法相同的一首是„„„„„„(

)

A.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B.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C.闻道衡阳外,由来雁不飞。送君从此去,书信定应稀。 D.满酌劝僮仆,好随郎马蹄。春风慎行李,莫上白铜鞮。

答案 8.C 9.B 第156题(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语文上海卷) 题目

(四)阅读下面一首词,解答第16~19题。

摸鱼儿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辛弃疾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往!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①长门事: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别居长门宫。陈皇后闻司马相如文名,奉黄金百斤,请司马相如写《长门赋》代为陈情,武帝阅后深为感动,陈皇后复得宠幸。②蛾眉曾有人妒:屈原遭奸臣妒忌和排挤。被放逐后,屈原在《离骚》中将此事比成“蛾眉”(美貌女性)遭妒。 16.作者辛弃疾,字幼安,号

17.词的上阕,作者在借景抒情过程中所运用的主要修辞方法是 „„„„„„„„„„„„„„„„„„„„„„„„„„(

) A.设问 借代 B.设问 比拟

C.夸张 比拟 D.夸张 借代

18.杨玉环、赵飞燕曾以美貌受唐玄宗、汉成帝宠幸,但都死于非命,所以词中“玉环飞燕皆尘土”的寓意是

19.这首词的主题集中体现在一个“愁”字上。“愁”指什么?为什么说“闲愁最苦”? 答:

答案 ①

②16.稼轩 17.B 18.主和派(或:奸臣小人)没有好下场。(意思对即可)

19.“愁”指抗金主张不被采纳,报国无门的情绪。(意思对即可)这种想抗敌但又不能抗敌的空闲之愁最苦。(意思对即可)

第157题(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语文京皖蒙卷) 题目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

鸟 鸣 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用花落、山空、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描写,来反衬出春山月夜阒无人声的幽寂。 B.第四句中诗人用“时”来修饰“鸣”,从听觉上给人动静的对比,起了更生动的烘托作用。 C.全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淡雅而意境幽远的春山月夜图,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不堆砌典故,但却细致地表现出自然界光色和音响的变化。

9.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在本诗中,共同构成动人的意境,颇有艺术辩证法。下列唐人诗句中没有运用动静相衬手法的一项是

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许浑《夜归丁卯桥村舍》) 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李白《秋浦歌》) 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刘禹锡《途中早发》) D.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

答案

8.A 9.B

第五篇: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鉴赏诗歌形象”

“鉴赏诗歌形象”专题复习教学案

一、鉴赏诗歌的意象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事物形象(景物、山川草木等)表现诗人的主观的感情。客观事物形象,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更是含有“意”(情感)的形象,即“意象”。意象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

1.抓景物特点,探知诗人的感情。 山居秋暝(唐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析意境,探知诗人的感情。

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常把要抒发的情感寄寓于所描写的景物之中,即人们常说的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台城(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3.透过表面意义,挖掘深层含 谒金门 (唐·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二、鉴赏诗歌中的物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抒情诗。 1.抓物象的特点。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悬:端端正正地高挂。 2.抓物与志的“契合点”: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 小松(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释: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有硬。 3.抓意象的特殊内涵。

①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②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异常感伤。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煜《虞美人》)—

③以折柳表惜别。“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故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 12

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时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再如郑思肖《画菊》“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课堂反馈: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余干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⑪、请回答这首诗的主旨,并具体分析。

⑫、本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其作用是什么?

⑬、请分析作者的抒情理路。

2、下面是王安石的一首诗,读后回答问题: 夜直

金炉香烬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

注:“夜直”即所谓的“值夜班”,宋代制度,翰林学士每夜一人在翰林院里值班住宿。 ⑪、简评本诗的情景交融的特点。

⑫、点评“春色恼人眠不得”一句在造语炼字方面的妙处。

3、下面是白居易和元稹的一首诗,阅读后请回答问题 望驿台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附:元稹的《望驿台》“可怜三月三旬足,怅望江边望驿台。料得孟光今日语,不曾春尽不归来。”是元稹在三月里的最后一天为思念妻子韦丛而作。 问题:

⑪、高适的《除夜作》言“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是从对方写起,而本诗却双方同时写。“两处春光同日尽”,请简评一下这样写的好处。

⑫、全诗是围绕一个——字展开,请分析作者的抒情理路。

上一篇:观看新闻联播的提议下一篇:管理处主任岗位职责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