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化学第五单元教案

2024-05-02

九年化学第五单元教案(精选5篇)

篇1:九年化学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课教案

一、考点考纲分析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2.能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3.会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4.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考点知识梳理 ◎

知识结构 质量守 恒定律 与化学

方程式 ⎩⎪⎪⎪⎨⎪⎪⎪⎧ 质量守恒定律 ⎩⎪⎨⎪⎧ 内容 微观解释 验证实验 应用 化学方程式 ⎩⎪⎨⎪⎧ 书写 ⎩⎪⎨⎪⎧ 原则 步骤 意义 考 点一 质量守恒定律 考点二 化学方程式

3.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1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 各物质的质量总和。2.使用范围(1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 变化。(2质量守恒定律指“质量”守恒,不包括其他方面的守恒, 如体积等。(3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和非反应生成的物质的质量 不能(“能”或“不能” 计入“总和”中。3.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保持不变。4.验证实验:当有气体参加反应或反应有气体生成时,该 反应必须在 密闭 容器内进行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书写原则(1(2 2.书写步骤(1边,中间用短线连接,并在短线上方注明反应条件。(2数相等,体现出质量守恒定律,然后将短线改为等号。

(3若反应中有气体或沉淀生成,应该在该化学式右边注明 “↑”或“↓”;如果反应物也有气体或不溶性固体, 则无须注

明。如:点燃

4P + 5O2 === 2P2O5 124 160 284 4 5 2(1质:表示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如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 氧化二磷。

(2量:表示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的质量关系(质量比。如:每 124份质量 的磷与 160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 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3微:每 4个磷原子与 5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 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三、中招典例分析

例 1(2009年河南中招试题第 12题下图表示水消毒时所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B 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 O 2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生成物的水溶液呈中性 D.生成物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1和 +1 变式 1 “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其微观过程如下

图所示,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

B.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 3∶ 2 C.反应后分子个数变少了

D.反应后原子个数变少了

例 2(2011年河南中招试题第 13题 “ 岩盐之都 ” 河南叶县盛产食盐。食盐的主要成分 NaCl 由 离子(填 “ 分子 ”、“ 原子 ” 或 “ 离子 ” 构成;除去食盐水中泥沙等不溶性杂质的方法是过滤;高温

电解食盐水可制烧碱:2NaCI+2H2O =====2NaOH+H2↑ +X↑,则 X 的化学式为 Cl2 变式 2 某发电厂烟气处理的新工艺:CH 4+2NO 2===N2+X +2H 2O , 则 X 的化学式为(B A.CO B.CO 2 C.O 2 D.C 例 3(2010·自贡 下列化学方程式中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B A.氧化铁被一氧化碳还原成铁: 加热 Fe2O3+CO2===2Fe+2CO2 B.甲烷的完全燃烧: 点燃 CH4+2O2===CO2+2H2O C.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 CaCO3+H2SO4===CaSO4+H2O +CO2↑ D.碳酸氢钠与稀硫酸反应: NaCO3+H2SO4===NaSO4+H2O +CO2↑ 变式 3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 +O 2=====点燃 CO 2;(2在加热条件下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

H 2+CuO=====△ Cu +H 2O;(3高温煅烧石灰石 CaCO 3=====高温 CaO +CO 2↑;(4稀硫酸和硝酸钡溶液反应

H 2SO 4+Ba(NO3 2===BaSO4↓+2HNO 3。

篇2:九年化学第五单元教案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两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识记质量守恒定律及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

2、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应用实验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自学或预习情况验收(教辅74、77页要点导学)学生展示交流

1、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2、文字表达式能告诉我们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但反应物的质量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 教学过程

【重点】对质量守恒定律涵义的理解和运用。【难点】对质量守恒定律涵义的理解和运用。【演示实验】红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

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反应物总质量(=)生成物总质量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的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意义呢? 【分组实验探究】

探究实验名称: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测定。

实验步骤:

1、将几根铁钉与烧杯中的硫酸铜溶液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共同称量。

2、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砝码不用取下),静置1-2分钟,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巡回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校正;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实验结论,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表扬。)

1、描述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

2、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提问并演示拓展】

提问:为什么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呢? 演示: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反应前后质量测定。

【展示多媒体课件】磷、碳、硫燃烧的本质,(观看动画演示,总结化学反应的实质。)

一切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根本原因: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均没有改变。

【达标测评】(课件)

(1)2体积的氢气和1体积的氧气反应,生成3体积的水。

(2)二氧化硫中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那么5 g硫和5 g氧气完全反应可生成二氧化硫()克;5 g硫和8 g氧气充分反应可生成二氧化硫()克。

(3)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元素和()元素,可能有()元素。

(4)镁条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大,能否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5)某法轮功大师说:“我一发功就能使水变成油(油中含有碳元素)”。这种说法科学吗? 课堂小结

质量守恒定律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原因: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均没有改变。本节课作业:

1、教材98页习题

2、教辅75、78页

预习作业:教辅80页要点导学 教学反思: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学习目标:

1.通过具体化学反应分析,使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2.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两条原则,能初步掌握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自学或预习情况验收(教辅80页要点导学)学生展示交流

1.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

2.为什么在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是相等的呢?(用原子、分子的观点说明。)

3.我们已经知道质量守恒定律,那么在化学上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能表示出反应物和生成物是什么,又能反映出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呢?

(多媒体)分别以语言描述、文字表达式、符号表达式、化学方程式表示水的分解,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重点和难点

1.重点是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2.难点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板书〕化学方程式

一、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例如,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看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

〔板演〕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改成符号表达式式)

P+O2怎样才能把上式改为化学方程式呢? 〔板书〕

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提问〕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守哪些原则?具体的书写步骤是怎样的? 〔指导阅读〕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有关内容,然后指定学生回答问题。(以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反应为例,说明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具体步骤。)

〔多媒体展示〕

1.根据实验事实写出反应物及生成物的化学式

P+O2─P2O5

2.配平化学方程式 用最小公倍数法确定系数。(根据是质量守恒守律)。把短线改等号。

4P+5O2===2P2O5

3.注明反应发生的条件

4P+5O2范围。

〔讲解并强调〕反应条件常见的有:点燃、加热(△)、高温、催化剂等。

2P2O5

(介绍)“△”’“↑”“↓”等符号表示的意义,及“↑”“↓”符号的使用

P2O5 CO2

〔设疑〕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是否只要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就可以呢?请〔组织讨论〕这个式子能称为化学方程式吗?为什么?(由学生回答。)

【精讲】“↑”“↓”号的使用范围:在反应物中无气态物质参加反应,如果生成物中有气体,则在气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反应物无难溶性物质参加反应,如果生成物中有固体难溶性物质生成,在固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强调要防止随意乱标)〔板书〕

三、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和读法

〔精讲〕以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讲解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质和量方面的涵义(引导学生参看教材第97页并完成讨论—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板书〕4P+5O2质的方面:略 量的方面:略

【达标测评】

1、教材101页第4题、教辅81页相关练习课堂小结

书写化学方程式具体步骤(韵语)

左反右生一横线 配平以后加以线 等号上下注条件 箭头要标气和淀

强调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关键和难点是方程式的配平,并要注意其规范化。本节课作业:

1、教材101页习题

2、教辅81页

预习作业:教辅83页要点导学 教学反思:

2P2O5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能进行简单计算和正确使用量和单位。

2.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教学重点: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自学或预习情况验收(教辅83页要点导学)学生展示交流

(多媒体)“神舟八号”用长征系列火箭发射升空时,若火箭燃料是液氢,助燃 4

剂是液氧,当火箭被点火时,会发生什么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

若你是火箭推进器的设计师,当确定升空火箭需液氢100千克,且这些液氢是通过水分解得到,你会用多少千克水来制取?并在助燃剂仓中填充多少千克的液氧来满足这些液氢完全燃烧?

(引导并点拨)思路1:可根据化学式的计算求解。[精讲]理由:水中的氢元素全部转化为氢气。

困惑:若某种元素没有全部转化为某种物质,求该物质的质量怎么办呢?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有哪些?(以电解水的反应为例)

1、表示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

2、表示每36份质量的水完全反应,生成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

思路2:利用化学方程式来计算。(引导学生分析并板演计算过程)

【精讲】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是成正比例关系。因此,利用正比例关系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一是质量守恒定律(配平了的化学方程式)-理论依据

二是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乘积之比)-计算依据 教学过程

教学重点与难点: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引导学生自学教材102页例题1后归纳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1)设:根据题意设未知数;(2)写:书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3)找: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的质量关系;(4)列:列出比例式并求解;(5)答:检查结果,简明作答。(练习)教材103页练一练

【精讲】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应该注意的事项

(1)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准确列出有关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比;(2)列式时,各物质的质量单位必须统一,对应关系要正确;

(3)反应物、生成物都必须是纯净物,如果是混合物,应该不纯物的质量按题意转化为纯净物的质量;(4)解题的过程要完整,规范

(5)设未知数是要指明物理量,不要带单位。

【达标测评】利用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信息,如何求反应物的质量及相互质量比?

1、已知在反应3A+2B=2C+D中,反应物A、B的质量比为3:4。当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共140g时,B消耗的质量为_________g。

2、在化学反应3X+4Y=2Z中,已知X和Z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32和102,则Y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

已知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或密度、体积),如何求另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或体积)?

3、中国登山协会为纪念我们首次攀登珠穆朗玛峰成功50周年,再次组织攀登珠峰活动。阿旺扎西等一行登山运动员于2003年5月21日13:40成功登顶。假如每位运动员冲顶时消耗自带的液氧4.8g。求:

(1)这些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多少升?(标准状况下氧气密度为1.43g/L)

(2)若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相同质量的氧气,需要多少千克的高锰酸钾?

(3)用这种方法给登山运动员供氧,是否可行?简述理由。

已知混合物中的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如何求混合物中另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3、煅烧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100t,生成二氧化碳多少吨?若石灰石中的杂质全部进入生石灰中,可以得到这样的生石灰多少吨? 课堂小结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1)设未知数 „„„„„„设(2)写出化学方程式„„„„写

(3)写出有关物质的式量、已知量和未知量........标(4)列比例式,求解„„„„ 求

„„„„„„„列

(5)简明地写出答案„„„„答 本节课作业:

1、教材103页习题

2、教辅85页

篇3:九年化学第五单元教案

1)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

2)收集资料认识和了解太阳系。

3)按一定比例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太阳系的模型。

4)通过数据建模认识太阳系中天体运动的规律。

【教学重点】通过数据建模认识太阳系中天体运动的规律

【教学难点】通过数据建模认识太阳系中天体运动的规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太阳系图片、多媒体资料、八大行星数据表、八个自制支架、橡皮泥、保丽龙球、直尺等。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太阳系的资料,小组内先进行交流。

【教学活动】

1 创设情境导入

师指着问题墙口述同学们的疑惑提出问题:要解决同学们疑惑,需要加深对太阳系的认识,用什么方法可以加深对太阳系的认识?

生可能回答:上网查资料、问家长、查阅相关书籍、用天文望远镜观察……

师对生的方法进行点评后追问:用天文望远镜观察什么?

生可能回答:行星的大小、位置、运行轨迹……

师小结并过渡:行星的大小、位置、运行轨迹这些都需要数据来体现,老师为每个小组提供了一张数据表,请大家观察、分析数据表,小组交流对太阳系新的认识?

设计意图:1)收集资料认识和了解太阳系,用前概念建立太阳系模型。2)尊重学生的思考、从学生问题出发,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

2 建立太阳系模型。

1)解读数据建立太阳系模型。

师给出观察提示:(1)小组合作对比数据表上的每组数据。(2)分析、整理数据,图文并茂记录新发现。

生小组合作3分钟,我参与过程指导:(1)一共有几项数据?每项数据说明了什么?(2)纵向对比每组数据有什么发现?(3)为什么“与太阳的平均距离”“赤道直径”有两项数据?

3分钟后,分层次抽小组汇报:(1)汇报对公转周期规律的认识、我引导认识八大行星运动快慢的认识以及围绕谁运动(生汇报我板书行星围绕太阳旋转的运动轨迹)。(2)可能汇报行星大小与引力的关系。(3)汇报大小顺序、排列顺序(我按排列、大小顺序板书)。

指着黑板上太阳系:与你们认识的太阳系有什么不同?

生可能会回答:黑板上是平面的太阳系,真正的太阳系是立体的?

师追问:如何体现立体的太阳系生可能会说:建造立体模型。

师追问:建造太阳系模型主要需要哪些数据?生可能会说:距离、大小。

师追问:怎样获得两组数据?师引导生按照数据来建模的重要性。

师出示材料和要求、学生分小组根据数据建模。

设计意图:(1)分析对比数据,解读数据,通过数据建模认识太阳系中天体运动的规律。(2)通过数据分析、解读训练学生的思维。

2)按一定比例对数据处理,建立太阳系模型。师给出提示:小组合作,用数据表、橡皮泥、星空版、直尺、底座模拟建造太阳系5分钟我参与过程指导:(1)指导生边看数据表、边建模。(2)各大行星的位置和大小通过什么来确定?(3)八大行星的大小对比?3、太阳的大小?

5分钟后,分层次抽小组汇报:1、小组展示模型、第二组补充2、生生质疑产生新认识

生质疑中汇报新发现

师对生的发现指导提高到新层次

师聚焦新认识:八大行星大小差异很大、分布不是均匀的……

师板书:

设计意图:(1)按一定比例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太阳系的模型。(2)通过生生模型评议知道太阳的巨大,以及太阳系中的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

3)互动环节,师出示自己制作的太阳系模型。师看着太阳系模型问:孩子们与你们制作的有什么不同?

生可能汇报:太阳在发光,其它行星没有发光,除了行星还有小星星

师生总结太阳系的认识:师生共同小结:太阳是唯一能发光的恒星,根太阳比较起来八大行星太渺小了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建造的太阳系模型,让生感知太阳系是由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

4)视频播放,拓展延伸。师播放多媒体视频问:看了这段视频孩子们有什么新的认识?

生可能会说:太阳原来一直都在运动,宇宙太大、太宽广了……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建造的太阳系模型,让生感知太阳系是由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

3 总结

篇4:九年化学第五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人体的元素组成;

2、了解某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3、初步认识化学在帮助人类营养保健与战胜疾病方面的重大贡献,理解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感悟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了解人体元素的组成。

2.了解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教学方法】

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双向互动。

【教学过程】

引入: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的饮食水平也逐渐提高。吃得好是否就身体好呢?

如果饮食不合理会引起营养不良。如何才能使身体更健康呢?

多媒体显示:几种营养强化食品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97~P98,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人体的元素约多少种?它们是以什么形式存在?

50多种,除碳、氢、氧、氮几种元素以水、糖类、油脂、蛋白质的形式存在外,其余的元素主要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于水溶液中。

(2)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是什么?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什么?

氧元素、钙元素

归纳小结:

1.成人体内约含有钙1.2kg。钙是构成骨、牙齿的重要成分,它使得骨骼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

2.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引起生长迟缓、骨骼变形,出现佝偻病、牙齿发软,易患龋齿等症状。成人缺钙,发生骨质软化和骨质疏松,容易骨折,因此人体必须摄入足够的钙。幼儿、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摄入比成年人更多的钙。我国营养学会1998年对每日膳食中的钙供给量提出建议:婴幼儿400

mg~800

mg,青少年1

000

mg~1

200

mg,成年人800

mg,老年人1

000

mg~1

200

mg。

【设问】哪些食物中含有钙元素呢?

【学生活动】学生抢答(对答得最多的学生给予表扬。)

【多媒体显示】常用食物中的钙含量(mg/100

g)

提问:氯化钠在人的正常生理活动中的作用。

讲解:钠和钾元素对人体起着重要的作用。

讲解:以上元素在人体中含量均超过0.01%,称为常量元素,含量低于0.01%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对人体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合作交流

对照下表,分组讨论交流锌、铁、硒、碘、氟五种微量元素对人体的作用及健康的影响。

元素

人体内含量

对人体的作用

适宜摄入量

摄入过高、过低对健康影响

食物来源

多媒体显示:

讲解:另外我们再介绍其他的一些微量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

硒:生命的奇效元素,有防癌和抗癌作用,能治疗高血压等疾病,但是摄入过量会使人中毒。

锌:智慧元素,微量的锌可以强化记忆力,延缓脑的衰老,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

微量元素同其他元素一样,受体内平衡体制的调节和控制。摄入量过低,会发生某种元素缺乏症;但是摄入量过多,微量元素积聚在生物体内也会出现急、慢性中毒,甚至成为潜在的致癌物质。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证实,环境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对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有重大的影响。土壤和水中缺锰,可能是芬兰和中国某些地区癌症发病率高的原因。

反馈提升

1.用元素符号填空。

(1)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的元素。

(2)是血红蛋白的成分,摄人量过高、过低会引起贫血。

(3)能防止龋齿,缺乏易产生龋齿。

(4)缺乏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过量不会引起中毒。

(5)是甲状腺素的重要成分,摄人量不合理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2、请根据下表列出的一些微量元素对人体的作用,填写相应的元素名称及符号。

摄入量过高、过低对人体的影响

元素名称及符号

缺少可能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摄入量过高,会使人中毒

缺少会引起贫血

缺少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幼儿会影响生长发育,造成思维迟钝。过量也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缺少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

3.钾元素可以调节体液平衡,维持肌肉和神经的功能及代谢。市场上出售的一种叫果味钾的补钾药,其主要成分是柠檬酸钾(C6H5K3O7·H2O)。下列有关果味酸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物质每个分子中含25个原子

B、该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C、该物质是由碳、氢、钾、氧四种元素组成的D、该物质中碳、氢、钾、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是6︰7︰3︰8

4.人体缺少必需微量元素会得病,因此有人认为应尽可能多吃含有这些元素的营养补剂。你认为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

篇5:九年化学第五单元教案

一、2005年我国硫酸需求预测

据专家估计,2005年我国硫酸产品的需求量就达2776.03万吨。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特别是磷肥产量的不断增长,硫酸产品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地增长,90年代以前,虽然表观消费量增长较快,但进口量很小。近年来我国硫酸产品的净进口量和表观消费量逐年增加。

目前我国硫酸产品消费构成为:化肥约占72%,化工产品约占10%,轻工产品约占7%,其他约占11%。化肥是硫酸消费的最大用户。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化肥的用量在逐年增长,特别是高效复合型化肥将是今后化肥工业的发展方向,致使对硫酸产品需求量的增长将有较大的促进。

硫酸作为一种无机强酸产品在我国发展很快,1994年我国硫酸的产量为1530.4万吨,到了1998年我国硫酸产量已达1911.4万吨,平均每年增长95.25万吨,平均年增长率为5.8%。预计2005年我国硫酸产量可达2687.5万吨。

近年来,随着我国化肥工业的飞速发展,硫酸产品的消费量也在不断递增,1994年我国硫酸产品的表观消费量为1530.5万吨,到了1998年我国硫酸表观消费量已达到了1940.6万吨,平均每年表观消费量增长102.5万吨,平均年表观消费增长率为6.15%。

因此,按近年我国硫酸产量和消费量的平均增长率推算,到2005年我国硫酸产量将满足不了需求,约有89万吨的缺口。

目前,我国硫酸工业与国外比较,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规模小、热利用率不高等。开发大规模、低能耗的硫酸生产装置,前景看好。

二、我国硫酸工业存在三方面问题

国家化工品质量抽查中发现,我国硫酸工业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一是产品出厂检验不规范仍然存在。一些小型企业产品出厂检验手段不完善,计量器具校验不定期,标准溶液标定不规范,有个别企业甚至连工业硫酸(GB534-89)国家标准文本也没有。

二是国内工业硫酸已供大于求,但一些企业仍盲目上马。国内的部分企业缺乏必要的市场预测和论证,依旧建设新的装置和扩大生产规模。同时受进口化肥、硫酸的冲击,硫酸需求量减少,导致供大于求的局面更趋严重。

三是企业竞相将硫铁矿制酸改为硫磺制酸。各企业为了降低成本,纷纷将硫铁矿制酸改为硫磺制酸,但这势必直接影响硫铁矿制酸工业的健康发展,同时,还使我国硫磺制酸行业易受国际市场的控制。

三、硫酸工业面临两大挑战

业内专家认为,资源利用和技术改进仍是硫酸工业生存和发展面临的两大挑战。

硫磺资源有限影响硫酸工业发展。近年来,各企业为了降低成本,竞相将硫铁矿制酸改为硫磺制酸,国际间硫磺需求量的短缺也促使国内硫磺制酸装置纷纷上马。按2010年远景规划,我国将在云南和贵州兴建两个大型磷肥基地,自然增大了国内市场对硫酸的需求量。据估计,届时我国对硫磺的年进口将达4万万吨,我国也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硫磺进口国,同时面对的风险也相应增大。国内大部分硫磺制酸装置以进口硫磺为原料,影响硫磺市场价格的因素不仅是世界硫磺的供需平衡,还包括国内商家对硫磺资源的需求,据估计,随我国硫磺进口量的不断增长,至2000年底之前,全球硫磺供求关系将呈现新局面,甚至在年初硫磺价格就会开始上涨。大量进口硫磺制酸势必影响硫铁矿制酸工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使我国硫磺制酸行业易受国际市场的控制。

业内专家认为,为防止国内行业过分依赖进口资源而再度出现此类现象,进口硫磺的数量必须适度控制,力求使世界过剩量维持足够水平,防止硫磺价格的上涨,我国已严格了硫

磺进口审批手续,并要求现有硫铁矿制酸装置要审慎,严禁轻易将硫铁矿制酸改为硫磺制酸,力求每年必须进口的硫磺数量保持较低水平,便于应对国际市场的变化。我国硫铁矿制酸仍占硫酸产量的大部分,近年贵州省发现的储量逾百亿吨的特大型硫铁矿,该矿具有矿质好、易开采、成本低的特点,显然,这一新矿的发现与开发,不仅能为西南地区的硫酸工业提供大量质优价廉的原料,同时,随我国加工外油能力的增大,石油中可回收大量硫酸,也为我国硫资源供应开辟了令人乐观的前景。为使硫酸行业具备回避进口、减少国际市场冲击的能力,我国应合理调整资源利用结构,立足于本国资源,加速开发现有资源,如贵州新矿,同时保护现有矿山的生产能力,使国内在硫资源供应上保持足够的实力,当然,这需要政策的倾斜和各级主管部门给予经济上的扶持,而且,应利用有色冶炼工业迅速发展的有利形势,发展烟气制酸技术,而对于进口原料合理调节,价廉多进、价高少进,既可以充分利用,又不能过分依赖。

硫酸生产污染严重。相比而言,以硫磺为原料则可使净化污水中不含砷、氟重金属等杂质,易达到排放标准。但硫铁矿制酸毕竟是我国硫酸生产的重头戏,我国必须对硫铁矿制酸加大科技投入,依托科技创新改进生产工艺,降低成本,有效利用我国资源优势,尽量减少进口,降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

硫酸工业协会武希彦理事长介绍说,硫酸工业加强环境污染的治理,严格评价硫铁矿制酸工艺,控制污物排放量也是行业工作重点。硫铁矿制酸污染严重的原因不仅仅在于工艺,我国现有的硫酸生产厂家近600个,多数规模小、布点广泛,不仅不利于管理,还给周围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部分小硫酸厂废气、废水排放超标。据报道,国内工业硫酸已供大于求,但一些企业对市场缺乏必要的预测和论证,只顾及眼前利益,依旧建设新装置和扩大生产规模,同时受进口化肥、硫酸的冲击,供大于求的局面日趋严重。各自为政、混乱生产致使有些企业产品出厂检验手段不规范。一方面是企业面临严峻的治污任务,一方面是有些企业盲目上马,如此恶性循环的原因就是行业缺乏有序的宏观调控,大量的资金搁置在生产过剩产品的工艺上,与其如此,莫不如增加技术改造的投入,通过大型化、集约化和科技创新改进现有工艺,有效利用资源;消灭污染,加强环境治理。

四、硫磺制酸应在几方面加大研究和开发力度

专家认为,虽然我国硫磺制酸近几年得到较大发展,但与国外比还有较大差距,为了加快我国硫磺制酸的发展,应在以下几方面加大研究和开发力度:

1.装置大型化。据资料介绍,硫磺制酸装置能力在1200 t/d以上时,国外硫磺制酸装置最大规模已达3000 t/d,大部分装置在1000 t/d以上,因此我们应着手开发1000 t/d以上的大型硫磺制酸装置。

2.采用先进的技术工艺。两转两吸流程在工艺、设备上已日趋成熟,新建装置应尽量采用两转两吸流程,同时应选用高活性、低燃点的新型钒催化剂,从而提高转化率,降低能耗和减少二氧化硫排放。

3.综合利用余热资源。应充分利用硫磺制酸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高、中、低温余热。高、中温余热可用于产生中压或次高压蒸气,低温余热可利用HRS装置回收低压蒸气。

4.消化吸收引进的国外先进设备。我国新建或改建硫酸装置中从国外引进了许多先进装置,如上海硫酸厂15万吨/年硫磺制酸装置引进了美国TECHNOTHERM公司制造的火管锅、日本的硫磺泵和硫磺喷枪等。这些设备使用寿命长,性能好,国内厂家应积极消化吸收其制造技术,提高我国硫磺制酸装置总体水平。

5.提高装置自动化水平。硫磺制酸流程简单,操作简便,工艺稳定,容易实现微机自动控制。目前国内现有硫磺制酸装置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有很大差距,在新建或改建硫磺制酸装置时,应采用微机集散控制系统,提高装置的自动化水平。

五、研究性课题示例

工业设计:化工厂的选址以及工艺流程的设计。

研究建议:诸如硫酸厂、硝酸厂等化工厂的选址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工厂的持续性发展。选址需选择在远离市民生活区,需选择在交通发达、水源丰富的地方,需考虑到环境保护措施,如尾气的排放等等因素。

参考答案:

按现代的设计标准,需要建立生态工业园区。所谓生态工业园区,就是依据循环经济理论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成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是生态工业的聚集场所。生态工业园区遵从循环经济的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的3R原则,其目标是尽量减少区域废物,将园区内一个工厂或企业产生的副产品用作另一个工厂的投入或原材料,通过废物交换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等手段,最终实现园区的污染物“零排放”。工业生态学将工业园区这样一个人工生态系统设想为自然生态系统,也存在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动与储存,并通过工业代谢研究,利用生态系统整体性原理,将各种原料、产品、副产物乃至所排放的废物,利用其物理、化学成分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组成一个结构与功能协调的共生网络系统。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生态工业园区才是最具环保意义和生态绿色概念的工业园区。

生态工业园区与一般的工业园区是有本质区别的,其园区内企业之间的关系更为复杂,并且生态工业园区的建立要比一般的工业园区困难得多。在生态工业园区中,由于一个企业产生的“废物”或副产品是另一个企业的“营养物”,园区内彼此靠近的工业企业或公司就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类似于自然生态食物链过程的“工业生态系统”。我们通常用“工业共生”“要素耦合”和“工业生态链”等概念来表征这种工业企业之间的关系。

生态工业园区大致可分为3种类型,即改造型、全新型和虚拟型。改造型园区是对现已存在的工业企业通过适当的技术改造,在区域内成员间建立起废物和能量的交换关系;全新型园区是在园区良好规划和设计的基础上,从无到有地进行开发建设,使得企业间可以进行废物、废热等的交换;虚拟型园区不严格要求其成员在同一地区,它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园区信息系统,首先在计算机上建立成员间的物、能交换联系,然后再在现实中加以实施,这样园区内企业可以和园区外企业发生联系。虚拟型园区可以省去一般建园所需的昂贵的购地费用,避免建立复杂的园区系统和进行艰难的工厂迁址工作,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其缺点是可能要承担较昂贵的运输费用。

比如,浙江省衢州沈家工业园区位于钱塘江上游,紧临无机化工原料基地和氟化工基地,易获得充足的化工原料,具备发展精细化工的有利条件。该园区现已有几十家化工企业入驻发展,并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支柱,但由于化工企业易造成环境污染,使得园区保持水体清洁的任务十分艰巨。该园区在建设规划过程中,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产品规划和物质集成:通过对园区的产品和企业现状的充分分析,综合考虑集聚性、市场风险性、技术可行性等因素,辨析出适合沈家园区发展的优势产品集合;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物质替代和源头削减、废物的利用和交换、废物再循环3个不同层次上的物质集成方案;最后对园区企业区划进行了探讨。

②废水集成:在对园区企业用水、排水整体情况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在企业内部、企业间及园区整体3个不同的空间范围内拟采用的技术性对策,以有效改善园区的废水系统和园区整体水环境;提出了包括加强对企业的用水、排污、治污信息进行采集和加工,合理的水资源收费和废水处理设施使用收费等在内的一系列管理方案,对企业的用水、排水行为进行调节。

③信息系统建设:该系统包括入园企业评价系统和生态工业园区管理信息系统。前者能够科学评价企业发展前景、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以及入园后对园区贡献等多方面因素,为园区的招商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后者将推动园区的高效管理,并为企业和园区的互动提供重

要途径。

*研究性课题推荐 课题一

社会调查:酸雨对我国名胜古迹的影响。

研究建议:可选择一些旅游景点,如敦煌莫高窟、张家界、九寨沟等名胜,走访当地老人,查阅当地的地方志,看我国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酸雨程度的强弱以及采取的措施。

课题二

上一篇:专题组织生活会支部书记表态发言下一篇:致哥哥的新年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