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五单元复习

2024-05-19

九年级化学五单元复习(精选6篇)

篇1:九年级化学五单元复习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命题落点

1.考查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并能设计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2.能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守恒的原因和应用,

3.能用质量守恒定律判断物质的元素组成及推断物质的化学式,

4.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5.给出某具体化学反应方程式,能说出其所代表的涵义或信息,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命题落点

1.根据化学方程式宏观和微观意义,能正确读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2.会判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

3.利用给定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

4.根据化学方程式,能比较、归纳出各化学方程式间的相同点与区别,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命题落点

1.利用参加反应的反应物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质量总和这一关系,求反应中某物质的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2.已知某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计算恰好完全反应的另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3.含一定量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4.根据化学方程式和溶液的有关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性计算,

5.依据实验数据的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

6.依据图形的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

篇2:九年级化学五单元复习

复习

教案

洪湖市龙口镇中心学校

成新茂

教学内容

九年级化学:

1、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2、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3、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教学目标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明确质量守恒的原因

2.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能正确书写并配平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4掌握有关方程式的简单计算。重点

1.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简单应用 2.掌握有关方程式的简单计算。难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理解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主要内容回顾

(一)质量守恒定律(幻灯片展示)

(二)化学方程式(幻灯片展示)

二、知识运用(幻灯片展示)

典型例题(板书分析思路及过程)

2、一定质量的某化合物完全燃烧,消耗9.6克氧气,生成8.8克二氧化碳和5.4克水。

(1)求该化合物质量_________(2)试确定该物质的组成元素____________(3)该物质化学式可能为()

A CH

4B CH3OH

C C2H5OH

D C2H8N2(4)若该物质为混合物则可能是()

A H2和CO B H2、CO和CH

4C CO和CH4

D H2和CH4 例

4、电解90克水,可制得氢气的质量是多少?

(1)请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2)除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外,请再用一种方法进行计算。

5、加热27.5克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待完全反应,将剩余固体物质冷却后称得其质量为17.9克,求:

(1)可制得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2)剩余固体中含有哪些物质?质量各是多少?

篇3:九年级化学复习思路与技巧

近几年来,我市的中考命题表现出了新的特征:复习指导规定的重点内容增多;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进行命题增多;检查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主观性、开放性命题增多;与实验考查有关的命题增多;跨学科的知识联系来解决综合性化学问题的命题增多;对于化学知识死记硬背的命题减少;偏、怪、难题的数量减少;有关计算的命题趋于简单化。

考查的热点有:环境与化学;能源与化学;生命与化学;材料与化学;综合与化学(如探究性的综合题;学科之间的综合题;情景信息综合题;开放性综合题)

针对以上情况,中考化学复习中我们应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以教材为本,以《复习指导》为依据,紧扣课本。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学生实际,在重点、难点上狠下工夫,帮助学生对已基本掌握的零碎的化学知识进行加工、分类、整理,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对照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和课本上的重点知识,引导学生自己找知识点和考点,牢牢掌握课本知识,即自我归纳小结,抓住知识点和考点的内在联系。

第二,根据化学的学习特点,在复习中解决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化学教学和复习中,不少学生存在着突出问题:一听就会、一做就错。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有:重视“双基”的掌握;对重要概念、知识点作专题讲授,反复运用,以加深理解;提高能力,复习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和发散性,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探究能力和综合解题能力。

第三,把握好学生在复习中的地位。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毫无疑问学生也是复习中的主体,教师则是复习的动员者和引导者。许多教师对“学生本位”比较难以理解,将“把学习的主权还给学生”当成一句空话。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在教育教学中,自己担任的是更重要的职责,即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而不是学生成长的包办者

第四,处理好整体与个体的矛盾。由于学生的学习发展不平衡,教师在总复习中有着分层教育的矛盾。如果照顾了学习好的学生,那么其他的学生就会跟不上复习进度。如果把精力全部放在基础复习上,那么好学生就会“吃不饱”。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求教师尽可能满足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强调学生复习水平的整体提高,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学生复习的自主性,在教学中,防止教学的一刀切,设置可供学生自我选择的个性化复习阶段,确实落实分层教育。注重化学教育的全面性而不放弃对化学尖子生的培养。

复习过程一般采用三轮。今年,由于时间紧,我们调整为两轮。第一轮是分章节复习。按章节顺序对每章节重难点、知识点进行整理、分类,铺开知识网,并穿插知识点复习。按知识点复习时,引导学生,用关系图、列表等形式将知识归纳、整理,并进行重点讲解和分析,讲练结合,专题讲解,通过对具体物质的研究带动对概念的理解,从化学计算入手,通过逆向思维训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练习学会各种基本操作,通过综合实验提高实验技能。第二轮是综合、模拟复习。借鉴前几年中考试题题型及试题量,模拟测试,进行题型分析,掌握解题规律,通过适量的练习题,提高学生的做题速度,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题技巧,并进行查漏补缺。

第五,做好学生的备考工作,提高应试能力。

加强审题训练。审题是解好题的前奏,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不在审题上下工夫,就难以做到既快又准。通过审题训练,提高分析、判断、推理、联想的能力。特别是一些分步解决的问题,须得依次作答,才可取得较好成绩。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不少学生会计算,也知道解题思路,就是说不清,写不出,逻辑混乱,有的书写潦草、丢三落四,要改变这些不良习惯,必须从解题规范和书写格式抓起。要求学生做到:字迹清晰,书写认真,语言简精炼;计算准确,文字、符号、表达符合课本规范,养成严谨治学的好学风。

篇4:九年级化学用语复习的探究

关键词:化学用语;基础;系统;网络化

化学用语是人教版上册所学的内容,第二学期大部分学生已遗忘,为了在中考中不使这部分知识造成大量失分,我在化学教学实践中特把化学用语复习的方法总结为三步:基础、系统、知识链。查漏补缺,让学生系统掌握化学用语。

一、从基础入手

遗忘是初中学生经常出现的现象,所以复习化学用语一定要让学生认真阅读化学课本。抓住课本,也就抓住了基础知识。我在教学中复习元素符号的方法是首先让学生打开上册62页的表3-4常见元素符号,然后让学生指出元素符号O、Fe的意义,再把1、2、3、+、-和Na、Al、H、Fe、O这些数字和符号用不同的方式组合,通过练习,找出学生遗忘的知识,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从书写到化学用语的运用都做到了查漏补缺,练习注意了基础性。

二、注意知识的系统性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工具。有教师认为“得化学用语者得天下”。不懂化学用语,学习化学就不能入门。化学用语和化学教材的各部分知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化学用语的特点是学生容易理解,但不用又容易遗忘,例如,可以借助化学用语概念图,师生可共同分析各个化学用语之间的异同和联系,有效促进化学用语知识体系的形成,使学生不易遗忘。

三、使学生通过学习形成知识链

借助发散思维的教学方法,检查和发现知识的不足、错误,及时给予纠正,使学生把化学用语形成知识链。如,把物质分类:单质按金属、非金属写出它们对应的化学式;化合物按氧化物、酸、碱、盐写出它们的化学式。这样就能避免学生单一地、孤立地记一些零散的知识。又如,酸、减、盐的关系图,根据金属、非金属的性质从纵的方向和横的方向形成知识网络图;纵向联想,掌握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的转变关系;横向联想,掌握金属与非金属、金属與酸、金属与盐的转化关系,使学生对书写化学方程式形成网络化。

总之,复习好化学用语是中考的关键,以上是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总结,不断提高,使学生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参考文献:

[1]侯希才.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初探[J].教学与管理,2004(6).

[2]石山.初中化学符号教学策略谈[J].中华教育论坛,2007.

篇5: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复习

1.通过学习化学,你认为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化学这一门自然科学研究范畴的是

A.金属的性质与变化 B.纳米材料的用途与制法

C.氧气的组成和结构 D.“神十”飞船的运动状态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有气体生成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B.实验室剩余的药品应放回原瓶

C.实验中不能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D.烧杯可用于溶解药品,也可用作反应容器

3.下列图示的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

检查装置气密性 B.

倾倒液体

C.

加热液体 D.

称量固体

4.-位学生要用托盘天平称量2.5g药品,在称量中发现指针向左偏转.这时他应该( )

A.减少药品 B.向右盘中加砝码

C.移动游码 D.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

5.某学生用量筒取液体,量筒放平稳且面对刻度线,初次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9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1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是( )

A.大于8毫升 B.8毫升 C.小于8毫升 D.无法判断

6.下列典故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物理变化的是( )

A.水滴石穿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9.常温常压下,下列物质不适宜用物理性质区别的是( )

A.汞和铁 B.氧气和二氧化碳 C.白酒和白醋 D.铝和铜

10.下列说法你认为错误的是

A.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是同一个概念

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C.化学变化的特征就是一定会有沉淀生成

D.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反映了物质的性质

11.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容器口 B.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C.滴瓶上的滴管用 过后,先用水 洗净再放回滴瓶

D .组装仪器时,一般遵循的原则是:从左到右,先上后下

12.在蜡烛及其燃烧 的探究实验中,下列哪一种现象的描述是不对的( )

A.罩在烛火上方的烧杯内壁一开始出现少量白雾, 随后消失

B.如果罩住烛火时间太长,烧杯底将会变黑

C.可以看到烧杯内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

D.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被点燃

二、我会填空(13-15小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共58分)

13.药品的取用规则:一要做到“三不”,既不能用手 ;不要把 ;不得 .二要严格取用规定量,若未说明用量时,应 取用 ,即液体取 ,固体取 .三要做到实验剩余的物品既不能 ,也不要 ,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 .

14.化学是在______、_______层次上研究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的基础科学。

15、____________的原子论和______ ___________的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1869年_______________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16 .选择合适答案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物理性质 D.化学性质

①在通常状况下,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

②酒精受热变成了酒精蒸汽 ;

③镁条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 ;

④石蜡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

17.认识常用化学仪器,了解仪器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学好化学的前提.现有如图1实验仪器,请按要求填空:

(1)写出仪器的名称:A ,D ,H .

(2)量取一 定量液体除了需要图中某仪器,还需要 (填仪器名称).

(3)用上述仪器的编号回答:

①能作为热源的是 ;能直接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是 ;要放在石棉网上加热的是 .

②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要用到 .

③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需要用 和 .

(4)图2是某同学在加热 试管里的液体时的操作.请写出他在操作中的两个错误:

错误1: ;

错误2:

18.在点燃蜡烛时,小红发现有一根烛芯沾有食盐的蜡烛比普通蜡烛燃烧的时间长一些.请你与小红一起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提出问题]食盐是否能延长蜡烛的燃烧 时间

[猜想]一定量的食盐可以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

[实验探究]

实验结论:从所得实验 结果可初步分析出两点结论:

(1) ;

(2) .

实验反思:

(1)此实验方案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如(至少写出一点):

.

篇6: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要点

命题落点

1.对水的电解实验及通过水的电解实验来探究水的组成的考查。

2.水的组成的有关知识的考查。

3.对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区分的考查。

4.关于h2、o2的性质及其检验的考查。

5.化学反应基本类型的考查。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命题落点

1.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解释物质物理变化(例如物质的三态变化等)。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3.从微观角度来解释化学反应的过程。

4.分子和原子的微观特性及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课题3 水的净化

命题落点

1.纯水和自然水的区别和水的循环。

2.自来水的生产和净化过程。

3.常见水的净化方法(例如:过滤法、蒸馏法、木炭或活性炭的吸附过滤等)。

4.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和鉴别方法。

课题4 爱护水资源

命题落点

1.通过水资源的分布及短缺状况,认识水资源综合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意义

2.对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及防治措施的考查。

上一篇:元旦活动谜语下一篇:营销职员出差申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