涸辙之鲋原文

2024-04-19

涸辙之鲋原文(通用8篇)

篇1:涸辙之鲋原文

高中语文《惠子相梁》《涸辙之鲋》原文及译文

【甲】惠子相梁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刍鸟,子知之乎?夫鹓刍鸟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刍鸟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乙】涸辙之鲋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①,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②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③,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节选自《庄子·外物》)

【注】①邑金:封邑的收入。 ②波臣:水族臣民。 ③常与:时常在一起的。此指水。

14.给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3分)

周 昨 来 有 中 道 而 呼 者 周 顾 视 车 辙 中 有 鲋 鱼 焉。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夫鹓刍鸟发于南海”与“故往贷粟于监河侯”中的“于”意思相同。

B.“仰而视之曰”与“激西江之水而迎子”中的“而”用法相同。

C.“其名为鹓刍鸟”与“子何为者耶”中的“为”意思相同,都可解释为“是”。

D.“惠子相梁”中的“相”与“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中的“活”用法相同。

16.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2)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17.下列句中加点词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4分)

(1)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2)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18.【甲】【乙】两文中庄子都采用了讲故事的方式,其用意分别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

14.周昨来/ 有中道而呼者/ 周顾视/ 车辙中有鲋鱼焉。(3分,每处1分)

15.B(3分)

16.【示例】(1)有人告诉惠子说:“庄子到魏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 (2)你竟然这样说,还不如早点到卖干鱼的`店里去找我!(6分,每小题3分)

17.【示例】(1)“恐”“搜”写出了惠子害怕庄子来取代他的相位,从而做出全城搜索的举动,体现了惠子看重功名,心胸狭窄的形象。(2)两个“将”表明监河侯不想借粮食给庄周,又假装仁义空口许诺,体现了监河侯虚伪吝啬的形象。(4分,每小题2分,结合内容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18.【示例】【甲】文中庄子讲鹓刍鸟的故事,既表明自己对功名利禄的态度,又辛辣地讥讽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又无端猜忌别人的丑态。【乙】文中庄子讲涸辙之鲋的故事,讽刺了监河侯在别人困难时不肯出手相助,只会用貌似慷慨的大话来敷衍的虚伪之态。(4分,【甲】【乙】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

翻译:

惠施在梁国做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是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它吗?那鹓鶵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喝!’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吗?”

庄周家境贫寒,所以就找监河的官去借粮。监河官说:“好,我将要得到封地的租金,那时我借给你三百金,可以吗?”庄周生气变了脸色,说:“我昨天来的时候,听到有人在道路中间呼喊。我回头看,发现车辙里有条鲋鱼在那儿。我问它:‘鲋鱼!你是什么人?’鲋鱼回答说:‘我是海神的臣子,您有一点水来救活我吗?’我说:‘好,我将往南去拜访吴王和越王,引来西江的水救你,怎么样?’鲋鱼生气变了脸色,说:‘我失去了我常处在的水,没有地方安身,我只要一点水就能活了,你竟然这样说,还不如早点到卖干鱼的店里去找我!’”

篇2:涸辙之鲋原文

【解释】:涸:干;辙:车轮辗过的痕迹;鲋:鲫鱼。水干了的车沟里的小鱼。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救的人。

【用法】:比喻处于困境;急待援助的人。也作“涸辙之鱼”、“涸辙枯鱼”。一般作主语、宾语。

【成语接龙】:涸辙之鲋→腹背受敌→敌力角气→气宇轩昂→昂然而入→入乡随俗→俗不可医→医时救弊→弊帚自珍→珍馐美馔→馔玉炊珠→珠窗网户

【近义词】:涸辙之枯、涸辙穷鳞、涸辙穷鱼、嗷嗷待哺

【反义词】:绝处逢生

【出处】:《庄子·外物》:“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成语典故】:庄子因为过分专注于著书,不太注重生产,所以家里很穷,经常因为没钱买粮而忍饥挨饿。有一天,庄子家又到了揭不开锅的地步,无奈之下,他只好硬着头皮到监理河道的监河侯家去借粮。监河侯本是一个很小气的人,但看见这么清高的庄子登门求助,便爽快地答应借粮,同时说道:“借你粮食当然可以,不过得等我收了老百姓的租税之后才能借给你,你觉得可以吗?”庄子见监河侯不愿马上借粮,十分生气,他恼怒地对监河侯说:“我昨天从家里走了很远的路到你这里来,走在半路上,突然听到喊救命的声音。我当即朝发出声音的地方走去,一看,原来是躺在干枯的车沟里的一条小鱼在呼救。”庄子叹了口气接着说:“它见到我,像遇见救星般向我求救。我当时连忙上前去问道:‘小鱼啊,你为什么来到这里?’小鱼回答说:‘我原本住在东海,今天不幸落在这车沟里,快要干死了,请你给我一升半斗的水,救救我的命吧!’”,监河侯听了庄子的话后,问他是否给了水救助小鱼。庄子冷冷地说道:“我当时说:‘好吧,等我到了南方,去劝说吴、越两国国王,把西江里的水引来救济你,让你随江水愉快地游回东海去,你看怎么样?’”,监河侯一听傻了眼,对庄子的救助方法感到十分荒唐,便说:“那怎么行呢?”,“是啊,鲫鱼听了我的主意,当即气得睁大了眼,气愤地说:‘我失去了依赖的水,没法活下去。我现在只要得到一升半斗的水,就能活命了。如果等你引来西江水,我早就死在这里了。那时候,你只能到卖鱼干的店铺里去找我了。’”

【造句】:

1、她在废墟中,艰难地等待着,就像涸辙之鱼。

2、常乐天已经是涸辙之鲋,鼎中之鱼。

3、我们正处于涸辙之鱼的坏境里,没想到他不但见死不救,而且还把我们最后一丝希望给弄没了。真是一个见利忘义的人。

4、但人不能饿着静候理想世界的到来,至少也得留一点残喘,正如涸辙之鲋,急谋升斗之水一样。

5、若一旦堙塞,使蛟龙鱼鳖,同为涸辙之鲋。

6、他考试没带尺子,急得大哭,突然有人借给他一把尺子,他笑了,就像涸辙之鱼得到一点水一样。

7、他们就像涸辙之鲋一样在戈壁滩上困了二十天。

8、涸辙之鲋,相煦以湿,不若相忘于江湖。

9、就像冲泡着不含咖啡因的咖啡,似乎味觉已失去,一切都是流于表面的形式,两个人,有相似的经历,有相同的痛处,涸辙之鲋,没有不彼此照顾的道理。

10、虽比不上大鱼大肉,倒也不至于落得个涸辙之鲋的窘境。

11、节奏舒缓的手机铃声响起,杜橘左手食指竖在嘴前,向地上如同涸辙之鲋般挣扎的北嘉剑士比了个嘘的手势,他微微用力让环境变得安静,然后接通了高灵的电话。

12、内地雪灾十分严重,数以万计灾民如涸辙之鲋,受断电断粮之苦,正需要大家伸手援助。

13、涸辙之鲋,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14、的确,涸辙之鲋,若不能相濡以沫,相煦以湿,不如相忘于江湖。

15、涸辙之鲋的故事他是听说过的。

16、这条快要被人吃掉的小鱼,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极力扭动身子,不过这举措不过是涸辙之鱼的临死挣扎。

17、低头一看,是一尾鲤鱼,衰弱的跃动,张大的嘴巴,已近龟裂的皮肉,涸辙之鲋。

18、涸辙之鲋假如没有三五升水得以活命,真等到调来南江水的时候,也只能在鱼干店里才能见到了。

19、不敢,施主是朝廷一品大员,别看眼下似乎是涸辙之鲋,不久就可河清海晏。

篇3:涸辙之鲋原文

随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 国外对中国优秀文化的需求不断增加, 为了更好地满足这一需求, 同时也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我国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被翻译成英语。作为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散文不仅体现了作者的写作风格和技巧, 同时也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想。由此可见, 散文的英译不仅仅是对散文本身的翻译, 她更重要的是一个载体和媒介, 通过对散文英译本的研读, 国外友人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通过对《匆匆》朱纯深先生译本的分析, 本文试图从语言、修辞、意境三个层次探讨朱纯深先生译本是如何更好地再现朱自清先生的经典散文《匆匆》的语言美、修辞美、意境美, 从而对读者就散文翻译有所启发。

二、语言措词精炼

1、精心选词

原文:于是——洗手的时候, 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 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 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译文:Thus—the day flows away through the sink when I wash my hands, wears off in the bowl when I eat my meal, and passes away before my day-dreaming gaze as I reflect in silence.

原文重复出现了三个“过去”, 译文中并没有简单的复制, 而是分别译为“flow away”、“wear off”和“pass away”。这样的处理既避免了单调的重复, 又丰富了时间的形象, 同时也很好地遵循了英语中用不同的词汇来表达相同的意义。这种不断变化的表达方法会带给外国人一种纯正、地道的英语的感觉。

2、潜心酌句

汉语和英语的句型结构有很大差别:汉语中主动句多, 而英语中被动句不少;汉语句子习惯以人作主语, 而英语句子常以物或抽象概念作主语。 (陈宏薇, 1998) 译者在这一点上充分发挥了英语的优势, 不仅令译文地道、自然, 而且巧妙掩盖了原文中的不足。

原文: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译文:I do not know how many days I have been given to spend, but I do feel my hands are getting empty.

正是由于朱纯深先生不拘泥于原文的字面意义, 根据译入语的语义结构, 对词句仔细推敲, 充分发挥了译入语的优势, 遵从译入语的表达习惯, 才使得译文畅达自如。但是译文吸引读者的地方, 远不止此。文中形象生动的修辞更令读者如痴如醉。

三、生动形象的修辞

修辞手段被看成是“语言的装饰”、“思想的装饰”, 其实这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因为修辞手段的确“修饰”我们的文字, 使它具有“特色”……它还是使我们的思想“清晰”和“生动”的一种方法。 (胡曙中, 2004)

1、排比的运用

运用排比, 能表达丰富的内容, 能够起到加深语义, 加重语气, 增强语势的效果。

原文:于是—洗手的时候, 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 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 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译文:Thus—the day flows away through the sink when I wash my hands, wears off in the bowl when I eat my meal, and passes away before my day-dreaming gaze as I reflect in silence.

作者借助排比不仅表达了时光消逝的匆匆以及消逝的不知不觉, 而且表达了作者对时光匆匆流逝的无奈和叹息。译者也很好地把握了原文的这一结构, 这不仅在形式上再现了原文, 而且也很好地再现了原文风格。

2、比喻的使用

原文:过去的日子如轻烟却被微风吹散了, 如薄雾, 被初阳蒸融了;

译文:Those bygone days have been disappeared as smoke by a light wind, or evaporated as mist by the morning sun.

译文采用明喻的手法, 从形式上忠实于原文。在内容上, 由于原文比喻的本体是“过去的日子”, 译文采用现在完成时更能表现出时光一去不复返的主题。因此译文更加忠实地再现了原文的形式和内容。

3、拟人的使用

为了精摹细描时光来去匆匆的踪迹, 使用了拟人这种形象化的修辞。所以译文全文的单数代词全部用“he”, 而没有使用常用的“it”。

原文:太阳他有脚啊, 轻轻悄悄的挪移了……

译文:The sun has feet, look, he is treading on, lightly and furtively..

这里补充的“look”恰到好处, 读者仿佛真切地感受到了太阳的移动。当然, 除上文提到的修辞之外, 译文中还有许多平行结构以及重复。这些修辞的恰当运用, 令译文表意更加确切, 表达更加新颖、生动, 与原文相得益彰。

四、意境优美

朱自清说, 好的散文作品“乍看岂不是淡淡的?缓缓咀嚼一番, 便会有浓密的滋味从口角流出。” (朱自清, 1983) 这“浓密的滋味”就是作者蕴含在作品中的美的境界。所以成功的译作就要再现原文所蕴含的意境美。

原文:……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

译文:…my days are dripping into the stream of time…

原文由汉语写成, 没有时态的限制;而作为译入语的英语, 对时态的要求却很高。这篇散文诗中, 没有叙事部分, 所以过去时几乎没有, 以一般现在时为主。但是为了刻画时间无时无刻不在流逝, 故译者使用了许多现在进行时。

五、总结

对于向来“带着镣铐跳舞” (谭载喜, 2000) 的翻译工作者而言, 要达到“化境”, 需要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一边是原语与原语文化, 另一边是译语与译语文化, 一位译者只有对这两边了如指掌, 才有可能理解时环环相扣, 表达时得心应手;才有可能既忠实于作者, 又满足读者;才有可能游刃有余, 出神入“化”。

参考文献

[1]胡曙中.现代英语修辞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2]李明.翻译批评与赏析[M].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0.

[3]薛功平.朱自清散文《匆匆》赏析[J].科教文汇, 2008, (7) .

[4]杨昌江, 朱自清.朱自清的散文艺术[M].北京出版社, 1983.

篇4:《涸辙之鲋》双解

庄周家贫,故往贷(1)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2)!我将得邑金(3),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4)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5)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6)!’”

(《庄子·外物》)

[难点注解]

(1)贷:借贷。

(2)诺:答应的声音。好、可以的意思。

(3)邑金:封地上所得到的财产收入。

(4)忿然:气愤的样子。

(5)激:引导。

(6)肆:卖东西的铺子、商店。

[短章新解]

庄周家里贫穷,到监河侯那里借钱,监河侯说等拿到封地的租金再借给他。庄周因此打了一个比方:车辙中将要枯死的鲋鱼向庄周要斗升之水用以活命,庄周说他要引西江之水救它。鲋鱼说斗升之水足以活命,等你把西江之水引过来我早成了商店里的鱼干了。寓言最初的寓意是: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诚心诚意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绝不能只说大话,开空头支票。

寓言的内容较简单,然而道理并不肤浅,给人的思考是很深的。寓言所言,对于车辙中的鲋鱼来说,斗升之水足以活命,然而,庄周却以南游吴越之王,导引西江之水而对待,这固然不失为救活鲋鱼的好办法,但时间上是等不及的。难怪鲋鱼要忿然作色了。因为对于鲋鱼来说,迟到的西江之水,等于没有西江之水。时效没了,方法再好也于事无补。

篇5:涸辙之鲋造句

2、涸辙之鲋,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3、他们就像涸辙之鲋一样在戈壁滩上困了天。

4、大胆鸟怪,你已是强弩之末,涸辙之鲋,何必苦苦挣扎,还是随我去天庭受审吧!

5、若一旦堙塞,使蛟龙鱼鳖,同为涸辙之鲋。

6、常乐天已经是涸辙之鲋,鼎中之鱼。

7、涸辙之鲋的故事他是听说过的。

8、内地雪灾十分严重,数以万计灾民如涸辙之鲋,受断电断粮之苦,正需要大家伸手援助。

9、的确,涸辙之鲋,若不能相濡以沫,相煦以湿,不如相忘于江湖。

10、涸辙之鲋,相煦以湿,不若相忘于江湖。

篇6:涸辙之鲋造句

1、,涸辙之鲋假如没有三五升水得以活命,真等到调来南江水的时候,也只能在鱼干店里才能见到了。

2、,就像冲泡着不含咖啡因的咖啡,似乎味觉已失去,一切都是流于表面的形式,两个人,有相似的经历,有相同的痛处,涸辙之鲋,没有不彼此照顾的道理。

3、,虽比不上大鱼大肉,倒也不至于落得个涸辙之鲋的窘境。

4、,节奏舒缓的手机铃声响起,杜橘左手食指竖在嘴前,向地上如同涸辙之鲋般挣扎的北嘉剑士比了个嘘的手势,他微微用力让环境变得安静,然后接通了高灵的电话。

5、,涸辙之鲋,相濡以沫,相煦以湿,曷不若相忘于江湖!这是我能想到的,最接近这句话的.故事。

6、,低头一看,是一尾鲤鱼,衰弱的跃动,张大的嘴巴,已近龟裂的皮肉,涸辙之鲋。

7、,涸辙之鲋,相濡以沫,相煦以湿,曷不若相忘于江湖。

8、内地雪灾十分严重,数以万计灾民如涸辙之鲋,受断电断粮之苦,正需要大家伸手援助。

9、但人不能饿着静候理想世界的到来,至少也得留一点残喘,正如涸辙之鲋,急谋升斗之水一样。

10、她在废墟中,艰难地等待着,就像涸辙之鱼。

11、这条快要被人吃掉的小鱼,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极力扭动身子,但是这举措但是是涸辙之鱼的临死挣扎。

12、他考试没带尺子,急得大哭,突然有人借给他一把尺子,他笑了,就像涸辙之鱼得到一点水一样。

13、,但人不能饿着静候理想世界的到来,至少也得留一点残喘,正如涸辙之鲋,急谋升斗之水一样。

篇7:四字成语故事-涸辙之鲋

春秋时期,有一个名叫庄子的学者。由于过分专注于着书立作,不太注重生产,所以生活得很是穷困潦倒,经常因为没钱买粮食而饥肠辘辘。

这不,庄子家又到了揭不开锅的地步,无奈之下,他只好硬着头皮到监理河道的监河侯家去借点粮食。监河侯本是一个很小气的人,但看见这么清高的庄子登门求助,便爽快地答应借粮,同时说道:“借你粮食当然可以,不过得等我收了老百姓的租税之后才能借给你,你觉得如何呢?”

庄子见监河侯不太乐意马上借粮,非常生气,只见他愤怒地对监河侯说:“我昨天从家里走了很远的路到你这里来,走在半路上,突然听到喊救命的声音。我当即朝发出声音的地方走去,一看,原来是躺在干枯的车沟里的一条小鱼在呼救。”庄子叹了口气接着说:“它见到我,像遇见救星般向我求救。我当时连忙上前去问道:‘小鱼啊,你为什么来到这里?’小鱼回答说:‘我原本住在东海,今天不幸落在这车沟里,快要干死了。先生,请你给我一升半斗的水,救救我的小命吧!不然我就死定了!’”

监河侯听了庄子的话后,问他是否给了小鱼水救助它。庄子冷冷地说道:“我当时说:‘好吧,等我到了南方,去劝说吴、越两国国王,把西江里的水引来救济你,让你随江水愉快地游回东海去,你看如何呢?’”

听到庄子的这番话,监河侯傻了眼,对庄子的救助方法感到十分荒.唐,便说:“那怎么行呢?”

“是啊,鲫鱼听了我的主意,当场气得睁大了眼,气愤地说:‘我失去了依赖的水,没法活下去。我现在只要得到一升半斗的水,就能活命了。如果等你引来西江水,我早就死在这里了。那时候,你只能到卖鱼干的店铺里去找我了。’”

这段故事史书记载:“周昨来,有中道而呼声。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后人据此,引申出成语“涸辙之鲋”。

——《庄子·外物》

悬梁刺股

这个成语由两个故事组成,后人将这两个故事合成“悬梁刺股”一句成语,用以激励人发愤读书学习。

东汉·班固《汉书》记载:“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这段话讲述的故事大概如下:

东汉时候,有位着名的政治家叫孙敬。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独自一人关起门,从早到晚不停地读书,废寝忘食。为争分夺秒地抓紧时间学习和积累知识,他还想出了一个专门对付“瞌睡虫”的方法。这个方法是什么呢?

古时候,男子的头发不是很长的嘛。他就找一根绳子,把绳子的一头牢牢绑在房梁上,并拉直绳子,将绳子的另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当他读书疲劳地打盹时,头一低,绳子就会往上牵头发,这样头皮就会被弄痛。于是,他就马上清醒了,继续读书学习。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这段话讲述的故事大概如下:

早在战国时期,有一个着名的政治家苏秦。他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刺激很大。后来,他就下定决心发愤读书,常常读书到深夜。人很晚不睡觉,产生疲倦感、打盹儿什么的是很正常的。但苏秦总觉得睡觉很浪费时间。于是,他就准备了一把锥子,自己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让自己猛然间感到疼痛,好清醒起来继续挑灯夜读。

歧路亡羊

杨朱是战国时期的一位着名学者,人称杨子。杨子的邻居丢失了一只羊,于是,这个邻居的全家人都去找,同时也请杨子的仆人帮着一块儿去找。

杨子说:唉,不过是丢掉一只羊而已,何必要让那么多人去找呢?丢羊的人说:因为岔路太多了。

那些找羊的人回来后,杨子问道:找到了没有?他们回答说:没有!杨子问:为什么找不到呢?他们说:岔路中间又有很多岔路,我们不知道羊往哪一条岔路上去,所以就回来了。

杨子听了,很有感触,脸上露出了很不愉快的神色,沉默了很长时间,整天都没有笑容。人们觉得特别奇怪,便对杨子说:羊又值不了多少钱,更何况丢的也不是你家的羊,你为什么这么闷闷不乐呢?杨子没有回答。

有一个名叫心都子的人在一旁边听了说道:道路因岔路多了,容易使羊丢失;学者因为不能专心致志,可能会迷失人生的方向。(原文是: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杨子闷闷不乐的原因难道你们还不明白吗?

篇8:第十三讲 庄子借粮 涸辙之鲋

庄子借粮 涸辙之鲋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选自《庄子·外物》。

【译文】 庄周家贫,所以到监河侯那里借粮米。监河候说:“可以,我将要收到封地的税金,借给你三百金可以吗?”庄周忿然作色说:“我昨天来,路上听到呼喊的声音,四面张望见干涸的车辙中有一条鲫鱼。我问它说:‘鲫鱼,来,你是做什么的呢?’回答说:‘我,东海的波臣。你能给一升半斗的水救我的命吗?’我说:‘可以,我要去南方劝说吴、越的国王,引西江的水来迎接你,可以吗?’鲫鱼忿然作色说:‘我失去了我不能离开的水,困在这里,我得一升半斗的水就可以活,你却要我等西江的水,还不如趁早到卖干鱼的店铺去找我呢!’”

小鲫鱼:你给我点水喝好吗?庄子:可以,但是我现在没有水,等我到吴越去,向吴越王请求,开通西江的水,引水回来迎接你回归大海怎么样?小鲫鱼:你明天早到到鱼市场上,买我回去算了。

那个小鲫鱼听了以后,就淡淡跟我说了一句话:他说你有一升水,现在就能救了我的命。要等到你把你把那么远的水都调来,你去看看,那个卖鱼干的铺子,或许还能找着我。庄子说完这个话就走了。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庄子在现实的境遇中,并不一个超越,洒脱,生活富足无忧的人,可以说他的生活促襟见肘,他要处处求人,他要等米下锅,这种生活的窘境,可能在一般常人之下。那大家可能更奇怪了,这样一个人,有什么资格逍遥游呢?一个人当他衣食不能保温饱的时候,他怎么还能有更高的追求呢?这里面其实有一个秘密: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涸辙之鲋原文】相关文章:

涸辙之鲋的寓意04-13

原文04-09

原文翻译04-20

氓原文05-01

楚辞原文05-16

摩诘画 原文04-07

老王原文范文05-16

论语原文范文05-17

无题原文范文05-17

《梓人传》原文04-09

上一篇:因感冒心情不好的说说下一篇:不叹流年,不悲过往伤感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