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会计实务重点总结

2024-05-16

初级会计实务重点总结(共6篇)

篇1:初级会计实务重点总结

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大题重点总结(1)

第二章 资产

1.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核算

2.应收款项减值准备的连续计提

3.原材料实际成本核算

4.原材料计划成本核算

5.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

6.固定资产的折旧计算和核算

7.固定资产处置的核算

8.自行研究开发无形资产的核算

第三章 负债

9.非货币性薪酬

10.应交增值税的核算

第五章 收入、费用和利润

11.商业折扣和现金折扣下的销售

12.支付手续费方式委托代销商品的核算

13.跨劳务收入的确认与核算

14.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的计算和核算

15.利润的计算和分配(结合新利润表的编制考综合题1道)

第七章

成本核算——预测必考的计算题1道,出题范围有:

16.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交互分配法

17.制造费用的月末分配——(定额/机器)工时比例法

18.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约当产量比例法的运用

19.可比产品成本降低分析

20.成本差异分析

1.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核算

⑴ 交易金融资产取得: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2550

投资收益(发生的交易费)30

应收股利(已宣告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

应收利息(已到付息期但未领取的利息)50

贷: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2630

或:银行存款

⑵持有期间交易金融资产收到现金股利、利息

借 :银行存款 50

贷:应收股利(已宣告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

或应收利息(已到付息期但未领取的利息)50

⑶交易金融资资产期末计量。

资产负债表日交易金融资资产应当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与帐面余额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例:金融资资产成本2550,6月30日市价2580,12月30日市价2560。公允价值(市价)上升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30

贷: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30

公允价值(市价)下降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0

(4)交易金融资资产处置。

借:银行存款(实际售价)2565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2550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0投资收益 5

同时: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0贷:投资收益 10

篇2:初级会计实务重点总结

2014年《初级会计实务》重点梳理

2014年初级会计职称新考季的备考初期,学员们可以先把知识点梳理一遍,让思路更清晰。我们也为大家准备好了已经整理的重点知识点,供学员参考:

增值税

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

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小规模纳税人应纳增值税税额=当期销售额(不含税)× 征收率

销项税额(销售货物)—进项税额(购进货物)

一般纳税人的账务处理

应纳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

1.销项税额的核算

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增值税的应税劳务

借: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银行存款等)

贷:主营业务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进项税额的核算

采购商品或接受应税劳务(进项税额)

借:固定资产(机器设备等)

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账款(或应付票据、银行存款等)

特殊情况:

企业将自产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厂房建设),视同销售;

学会计,考会计到鸭题库YaTiKu.com每天免费直播上课,更多押题资料下载

【例题·计算分析题】N企业将自己生产的产品用于投资。该批产品的成本为200 000元,计税价格为300 000元。增值税税率为17%。该企业的有关会计分录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 351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3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1 000

自己生产的产品用于投资产生的销项税额=300 000×17%=51 000(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 200 000

贷:库存商品 200 000

企业购买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厂房建设),作为进项税额转出处理,不作为销项税额。

篇3:初级会计实务重点总结

关于借款利息的处理, 新旧会计准则的规定有很大差异。原会计准则将预提的短期借款利息记入“预提费用”科目, 将预提的长期借款利息记入“长期借款”科目。现行会计准则取消了“预提费用”科目, 设置了“应付利息”科目用于核算借款利息费用。然而《初级会计实务》 (2007) 教材中文字表述与实例处理存在矛盾, 给应试者带来困惑, 必须加以修订。

例3-58:A企业于20×6年11月30日从银行借入资金4 000 000元, 借款期限为3年, 年利率为8.4% (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不计复利) 。所借款项已存入银行。A企业用该借款于当日购买不需安装的设备一台, 价款3 900 000元, 另支付运杂费及保险费等费用100 000元, 设备已于当日投入使用。

例3-59:承例3-58, A企业于20×6年12月31日预提长期借款利息。有关会计分录如下:

借:财务费用28 000元;贷:应付利息28 000元。20×7年1月至20×9年10月每月月末预提利息的分录同上。

例3-60:承例3-59, 20×9年11月30日, A企业偿还该笔银行借款利息。有关会计分录如下:

借:财务费用28 000元, 长期借款———本金4 000 000元, 应付利息980 000元;贷:银行存款5 008 000元。

教材文字说明如下: (1) “应付利息”科目核算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应支付的利息, 包括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长期借款、企业债券等应支付的利息。 (2) 流动负债是指预计在一个营业周期内清偿、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或者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 (含一年) 到期应予以清偿、或者企业无权自主地将清偿日期推迟至资产负债表日后一年以上的负债。流动负债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其他应付款等。这两段文字指明应付利息为流动负债。“应付利息”科目登记的是预提的短期借款利息以及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长期借款利息。例题将预提的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长期借款利息记入“应付利息”科目的做法显然不妥, 应加以修正。笔者认为, 可采取以下两种方法加以解决: (1) 增设“长期应付利息”科目, 用以核算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应付债券和长期借款的利息费用。 (2) 保持原会计准则的处理办法, 将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长期借款利息记入“长期借款———应付利息”科目。

下面按上述思路将例题处理修正如下:

例3-59的处理。借:财务费用28 000元;贷:长期借款———应付利息28 000元。或者, 借:财务费用28 000元;贷:长期应付利息28 000元。

例3-60的处理。借:财务费用28 000元, 长期借款———本金4 000 000元、———应付利息980 000元;贷:银行存款5 008 000元。或者, 借:财务费用28 000元, 长期借款———本金4 000 000元, 长期应付利息980 000元;贷:银行存款5 008 000元。

二、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的处理

教材文字说明如下:长期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发生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分摊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各项费用, 如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等。

例2-92:2007年4月1日, 丙公司对其以经营租赁方式新租入的办公楼进行装修, 发生以下有关支出:领用生产用原材料500 000元, 购进该批原材料时支付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为85 000元, 辅助生产车间为该装修工程提供的劳务支出为180 000元, 有关工程人员工资等职工薪酬435 000元。2007年12月1日, 该办公楼装修完工, 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交付使用, 并按租赁期10年开始进行摊销。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丙公司应做如下会计处理: (1) 装修领用原材料时, 借:长期待摊费用585 000元;贷:原材料500 000元,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转出) 85 000元。 (2) 辅助生产车间为装修工程提供劳务时, 借:长期待摊费用180 000元;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180 000元。 (3) 确认工程人员职工薪酬时, 借:长期待摊费用435 000元;贷:应付职工薪酬435 000元。 (4) 摊销改良支出时, 借:管理费用10 000元;贷:长期待摊费用10 000元。

篇4:初级会计实务重点总结

关键词:经济类;初级会计学;教学改革

一、《初级会计学》课程教学问卷调查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调查的对象为河南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类专业学生,调查专业涉及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国贸和保险学等专业,调查方式为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调查学生对会计学课程的了解程度及兴趣;第二部分是调查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手段的满意程度。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59份,回收率89.75%。河南大学经济学院的初级会计学教学工作主要由四位老师承担,54学时,3学分;教师均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以案例教学及少量的互动教学为辅。

(二)调查结果统计

1、学生对会计学课程的了解程度及兴趣。调查结果表明,98%的学生在学习《初级会计学》之前对该课程不太了解,但这并没有妨碍他们对该课程的感知程度,86%的学生认为开设该课程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由于90%以上的学生不了解会计学与经济类学科的关系,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初级会计学》课程没有兴趣。因此,教师在授课前应该向学生详细介绍会计学与经济类学科的关系,增强学生对学习《初级会计学》重要性的认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去学习。

2、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满意程度。调查结果表明,对《初级会计学》教材非常满意的学生仅占11%,说明目前的会计学教材还存在较大缺陷,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满意程度普遍不高,主要原因是内容太专业,学习方式太枯燥;另外,部分学生感觉教学内容与将来工作关系不大,提不起学习的兴趣,被动式学习,为了考试、为了文凭而学习等。因此对非会计专业在教材选用和教学内容的编排上应有别于会计学专业,如何从经济管理的角度去引导学生学习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及知识,使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与企业管理相融合,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3、教学方式及手段的满意程度。调查结果表明,23%的学生对目前的授课方式是不满意的,78%的学生希望教师多结合案例教学,在课堂上多与学生互动,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用多媒体的教学效果相对而言比较好,92%的学生认为开设实验课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

二、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目标是否明确,直接影响着教学改革的进行。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类本科专业《初级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会计学专业大同小异,都是培养会记账、算账、报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会计专业人才。在该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教学没有体现出不同专业学生的优势。经济类专业的学生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而不是生产者,因此,《初级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因专业而异。

第二,教学内容不合理。在教学目标不明确的指引下,教学内容不合理,针对性不强,没有体现出经济类专业会计学教学的特色,对会计学专业和经济类专业的学生讲授内容一样。主要包括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循环及报表的编制等,重点是怎样进行会计核算。这些内容对刚刚进入大学而且对企业的相关运行还一无所知的大一学生来说,是很难接受的。根据调查,学生普遍反映接受不了、入门难,进而挫伤他们学习会计的积极性和兴趣。目前,我国大多数院校针对经济类专业开设的会计课程较少,学完《初级会计学》课程后没有后续的相关会计学课程的学习,不能满足经济类专业本科生对会计学知识的不同层次的多方面需求。

第三,教学方法单一。虽然在《初级会计学》的教学中都采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但是采取的依然是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采用教师讲授、布置作业、考试评分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能充分调动经济类学生学习会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河南大学经济学院的会计学教师大多是会计专业出身,80%的教师同时还具备注册会计师资格,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但是缺乏实际从事会计工作的经验。因此,在教学中缺乏理论联系实际。

三、经济类专业《初级会计学》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经济类专业的本科生毕业后大多从事经济管理类工作,由于这些工作和会计信息密不可分,因此经济类专业的本科生必须懂得会计的基本理论和会计信息产生的过程,但是不需要他们记账、算账以及编制相关会计报表。这就要求经济类专业《初级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重点定位在培养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培养懂会计、会用会计的经济管理人员,要求他们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方法,能看懂会计报表并进行相应的分析。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1、教材的选用。目前我国国内的《初级会计学》教材有很多,但大多是针对会计学专业的,重点介绍如何做会计,在教学的难度上偏难,不太适宜经济类专业的教学需要。因此,应该选用与经济类专业密切相关的、跟踪学科发展动态的高质量的最新版的教材。另外,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组织教师自己编写教材,并且每年都要根据最新的会计准则进行修改。

2、具体的教学内容。由于经济类专业的本科生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因此教学内容应该在了解会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在掌握会计与经济活动的联系以及如何使用会计信息方面。具体来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重点讲授会计学概论,包括会计法规、会计基本原则、会计假设和会计报表等内容,同时还可以根據专业特色来设计相关章节,而对于如何做账的部分如会计凭证、账簿等学生了解即可。

3、教学理念的创新。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主体,课堂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教师不仅是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者,而且应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者。因此,课堂教学内容中,教师应有意识地重视对学生进行“立体式教育”。

(三)在教学方法上引入案例教学法和实验教学法

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优化,同时引入案例教学法和实验教学法。在《初级会计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且同时还可以使抽象的会计知识变得更具体,克服学生对学习会计的恐惧心理。另外在引入案例教学法的同时应大力推行实验教学法,如在会计凭证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展示收款、付款和转账凭证实物,说明填制方法与注意事项,同时发给同学具体的凭证,让学生根据具体的案例自己练习填写;在会计报表的课堂教学中,展示主要会计报表实物,如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讲解其构成、格式、编制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继续以案例指导学生编制简单的会计报表,通过练习让学生了解会计报表的产生过程,以更好地达到使用会计信息的目的。

(四)优化师资队伍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前提。《初级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教师应该加强社会实践,提高会计实务能力。首先,创造条件把会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派送到知名的大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学习,以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其次,学院可以聘请适当数量的知名注册会计师定期给学生作报告,并与会计教师进行座谈,增加会计教师的感性知识,使双方建立良好的交流平台。

参考文献:

1、朱海涛.谈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问题[J].财会月刊(理论),2007(1).

2、陈亚民,王天东.从MBA教育谈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问题[J].会计研究,2003(15).

3、王琳,房建昱.中外《会计学原理》教材的比较及其启示[J].石油教育,2001(4).

*本文系河南大学第九批教学改革项目(会计学专业“立体式”课堂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成果。

篇5:初级会计电算化考试重点

(1)配有实用的会计软件,并且计算机与手工进行会计核算双轨运行3个月以上,计算机与手工核算的数据相一致,且软件运行安全可靠。

(2)配有专用的或主要用于会计核算工作的计算机或计算机终端。

(3)配有与会计电算化工作需要相适应的专职人员,其中上机操作人员已具备会计电算化低级以上专业知识和操作技巧,取得财政部门核发的有关培训及格证书。

(4)树立健全内部治理制度,包括岗位分工制度、操作管理制度、机房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会计数据与软件管理制度等。

五、会计电算化档案的基本要求

(1)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单位,应当保留打印出的纸质会计档案。具备采用磁带、磁盘、光盘、微缩胶片等存储介质保存会计档案条件的,由国务院业务主管部门统一规定,并报财政部、国家档案局备案。

(2)会计电算化档案包括机内会计数据、软盘等备份的会计数据,以及打印输出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数据。

(3)系统开发资料和会计软件系统也应视同会计档案保管。

(4)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要严厉依照财政部有关规定,并由专人负责。

(5)对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要做到防磁、防火、防潮和防尘工作,主要会计档案应筹备双份,寄存在两个不同的地点。

(6)对采用存储介质保存的会计档案,要定期进行检查,定期进行复制,防止由于存储介质破坏而使会计档案丧失,那一月。对会计软件的全套文档资料以及会计软件程序,保管截止日期是该软件结束使用或有重大更改之后5年。

第四章 会计核算软件的操作要求

一、电算化会计核算基础流程

电算化会计核算流程与手工会计核算流程基原形同,但核算流程中各环节的工作内容有很大差异。实际工作中,单位电算化会计核算流程因单位范围、类型和使用软件的不同而在具体细节上有所不同,但基本流程是一致的。

(一)编制记账凭证

编制记账凭证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手工编制完成记账凭证后录入计算机。

(2)根据原始凭证直接在计算机上编制记账凭证。采用这种方法应当在记账前打印出会计凭证并由经办人签章。

(3)由账务处理模块以外的其他业务子系统生成会计凭证数据。采用这种方法应当在记账前打印出会计凭证并由经办人签章。

(二)凭证审核

负责审核的会计人员审核已输入计算机的记账凭证。

(三)记账

电算化会计核算流程中的记账有以下特色:

(1)记账是一个功能按键,由计算机自动完成相关账簿登记;(2)同时登记总账、明细账和日记账;(3)各种会计账簿的数据都起源于记账凭证数据,记账只是“数据搬家”,不发生新的会计核算数据。

(四)结账和编制会计报表

手工会计核算流程中,结账和编制会计报表是两个工作环节,工作量大且庞杂。电算化会计核算中,通过一次性预先定义账户结转关系和账户报表数据对应关系,结账和编制报表是作为一个步骤由计算机在较短时光内同时自动完成。

二、账务处理模块基本操作要求

(一)系统初始化

系统初始化是指会计电算化系统在初次使用时,依据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参数设置的进程。在系统初始化环节要求完成以下基本设置操作:

(1)设置操作员及权限。根据会计电算化的要求设置操作人员,并规定其操作权限。

(2)设置会计科目。会计科目设置要求完成下列操作:

①设置会计科目编码。科目编码必需惟一,科目编码必须按其级次的先后顺序树立,科目编码用数字、英文字母等表现,避免用如&、@、空格等其他字符。

②设置会计科目名称。科目名称用汉字、英文字母、数字等符号表示,不能为空。

③设置会计科目标余额方向。

④设置辅助核算科目。对需要进行部门核算、项目核算等专项核算的会计科目进行辅助核算设置。

⑤设置外币核算科目。

⑥设置数目核算科目。设定须要进行数量核算的科目,以及数目核算计量单位。

(3)设置各辅助核算项目。定义并对往来单位、部门、项目进行编码。

(4)设置外币币种及汇率。

(5)录入科目期初余额。将各个科目及辅助核算项目,在开端使用会计软件进行核算时的科目余额及产生额等相关数据输入软件系统,它是手工会计核算和计算机核算的连接点。

(6)科目余额试算平衡。科目期初余额录入完毕后,使用软件供给的功能进行试算平衡。

(7)设置凭证种别。设置使用的凭证种别一般划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

(二)日常账务处理操作

根据提供的会计业务资料,利用会计核算软件完成凭证录入、审核、修改、查询、记账和结账工作。

(1)录入记账凭证。录入凭证时,应首先选择凭证类型,输入制单日期,凭证按月、分凭证类型自动持续编号;然后依次输入附件张数、摘要、会计科目、帮助核算信息、金额等,其中,会计科目要求输入末级明细科目。录入完成后,要保留已录入凭证。

(2)记账前凭证修改。对于记账前的机内过错会计凭证进行修正。

(3)凭证审核。只有经过审核的记账凭证才容许记账。凭证输入、审核不能为同一个人。审核人不能直接修改会计凭证。

(4)记账凭证查询打印。输入必定的条件,查询相关记账凭证并将其打印输出。

(5)凭证汇总。将记账凭证按照必定的范畴、条件进行汇总,随笔-。

(6)记账。对审核后的记账凭证完成记账工作,给您分享《战地之王》精彩视频――雷鸟2.凭证记账后就不能进行修正,假如发明凭证有错,只能用冲销凭证方式进行修改。

(7)账簿查询。会计凭证记账后,输入必定的条件进行查询,查询的成果可以屏幕显示,也可以打印输出。要求查询的账簿包括:明细账、总账、日记账等。

(三)结账

在会计期末,对指定月份进行结账。假如该月有尚未记账的凭证,则不许可结账。上一个月未结账,下一个月不能记账。结账后,不能再输入当月的记账凭证。

(四)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报表第一次使用时,也存在报表初始化的问题。所谓报表初始化,就是新建报表,定义报表格局,设置报表参数,定义报表取数公式和定义表内及表间的勾稽关系。

完成报表初始化后,报表的日常使用重要有:报表编制、报表汇总、报表查询和报表打印。

三、其他会计核算软件功能模块的操作要求

(一)应收/敷衍账款核算模块的根本操作

1.初始设置操作

应收/应付账款核算模块初始设置操作要求包括:往来单位编码和名称定义、收款/付款条件定义、期初数据录入。

2.日常使用操作

应收/应付账款核算模块日常使用操作要求包括:收款、付款单据的输入、应收/应付账款核销、天生打印应收账款催款单/敷衍账款付款提醒、账龄剖析、应收/应付账款查询打印。

(二)工资核算模块基本操作

1.初始设置操作

工资核算模块初始设置操作请求包括:部分定义、工资项目设置、工资计算公式定义、工资原始数据输入和工资转账关系定义。

2.日常使用操作

工资核算模块日常使用操作要求包括:工资变动数据输入、工资计算、工资汇总、工资分配及转账和工资报表输出。

(三)固定资产核算模块基本操作

1.初始设置操作

固定资产核算模块初始设置操作要求包括:固定资产编码设置、固定资产使用部分设置、固定资产折旧率和残值设置、固定资产折旧分配和转账关系定义。

2.日常使用操作

固定资产核算模块日常应用操作请求包含:固定资产变动输入、计提折旧、固定资产折旧分配和转账、固定资产账查询。

四、计算机根本操作要求

(一)启动和封闭计算机系统

启动计算机系统有冷启动和热启动两种方法。对于计算机网络系统,启动后应输入用户名和口令(密码)登录系统。

(二)运行和退出会计核算软件

运行会计核算软件可采用点击桌面会计核算软件图标,或通过“开端 程序 会计核算软件”进行。

通过不同学口的切换可以实现会计核算软件与其他应用软件的切换。

(三)Windows操作系统基本操作

(1)Windows的启动与退出。

(2)Windows的桌面环境:义务栏、“开端”按钮和我的电脑、网上邻居、回收站、我的文档等图标。

(3)Windows窗口基本功能项。

(4)利用程序的启动及义务间的切换。

(5)文件操作。包括文件的复制、文件的移动、文件的删除、文件的重新命名。

(四)网络基本操作

(1)互联网上网基本操作。

(2)收发电子邮件。

(3)查询相关信息。

(五)文字表格编辑操作

(1)要求应用一种汉字输入方法每分钟输入20个以上汉字。

(2)文字编纂操作:

①字处理软件的启动和退出。

②字处理软件窗口的基础组成。

③文档的输入与编纂。包括:文档的建立与打开;文档的输入;文档的阅读;文档内容的选取、移动、复制和删除;文档内容的查找和调换;文档的保留。

④排版操作。包括:字形、字体和字号处理,文字对齐、段落缩进、行距处理。

(3)表格编辑操作:

①新建表格。

②在单元格中输进文字。

③修改表格,包括选定表格单元格、行、列,插入、删除表格单元格、行、列。

④表格数据计算。

延伸阅读:选择题练习

1. 会计核算软件的功能模块,一般是按照会计核算软件所实现的会计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进行划分。( )

2. 存货核算、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项目管理等模块均可从成本管理模块获得有关的成本数据。( )

3. 通用会计核算软件,业务流程简单的企业可能感到不易操作。( )

4. Access是目前网络环境下常用的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

5. 应收冲应收主要是解决应收款业务在不同客户之间入错户和合并户等问题。( )

1.【正确答案】对

2.【正确答案】对

3.【正确答案】对

【答案解析】采用通用会计核算软件的缺点是为保证通用性,软件功能设置往往过于复杂,业务流程简单的企业可能感到不易操作。

4.【正确答案】错

【答案解析】单机数据库管理系统有:Visual FoxPro、Access;网络环境的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有:Sybase、Oracle、SQL Server。

5.【正确答案】对

篇6:初级会计实务重点总结

存货的概述

一、存货的内容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或物料等,包括各类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商品以及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委托代销商品等。

1.原材料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经加工改变其形态或性质并构成产品主要实体的各种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燃料、修理用备件(备品备件)、包装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等。

2.在产品是指企业正在制造尚未完工的生产物,包括正在各个生产工序加工的产品和已加工完毕但尚未检验或已检验但尚未办理入库手续的产品。

3.半成品是指经过一定生产过程并已检验合格交付半成品仓库保管,但尚未制造完工成为产成品,仍需进一步加工的中间产品。

4.产成品是指工业企业已经完成全部生产过程并已验收入库,可以按照合同规定的条件送交订货单位,或者可以作为商品对外销售的产品。企业接受来料加工制造的代制品和为外单位加工修理的代修品,制造和修理完成验收入库后,应视同企业的产成品。

5.商品是指商品流通企业外购或委托加工完成验收入库用于销售的各种商品。

6.包装物是指为了包装本企业的商品而储备的各种包装容器,如桶、箱、瓶、坛、袋等。其主要作用是盛装、装潢产品或商品。

7.低值易耗品是指不能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各种用具物品,如工具、管理用具、玻璃器皿、劳动保护用品以及在经营过程中周转使用的容器等。其特点是单位价值较低,或使用期限相对于固定资产较短,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其原有实物形态基本不变。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构成了周转材料。周转材料是指企业能够多次使用,不符合固定资产定义,逐渐转移其价值但仍保持原有形态,不确认为固定资产的材料。

8.委托代销商品是指企业委托其他单位代销的

二、存货成本的确定 1.存货的采购成本

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其中:

存货的购买价款是指企业购入的材料或商品的发票账单上列明的价款,但不包括按规定可以抵扣的增值税额。

存货的相关税费是指企业购买存货发生的进口关税、消费税、资源税和不能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以及相应的教育费附加等应计入存货采购成本的税费。

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是指采购成本中除上述各项以外的可归属于存货采购的费用,如在存货采购过程中发生的仓储费、包装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

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等进货费用,应当计入存货采购成本,也可以先进行归集,期末根据所购商品的存销情况进行分摊。

对于已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对于未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期末存货成本。企业采购商品的进货费用金额较小的,可以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2.存货的加工成本

存货的加工成本是指在存货的加工过程中发生的追加费用,包括直接人工以及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费用。

直接人工是指企业在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的直接从事产品生产和劳务提供人员的职工薪酬。

制造费用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3.存货的其他成本

存货的其他成本是指除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外的,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支出。企业设计产品发生的设计费用通常应计入当期损益,但是为特定客户设计产品所发生的、可直接确定的设计费用应计入存货的成本。

存货的成本,实务中具体按以下原则确定:(1)购入的存货,其成本包括:买价、运杂费

三、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日常工作中,企业发出的存货,可以按实际成本核算,也可以按计划成本核算。如采用计划成本核算,会计期末应调整为实际成本。

在实际成本核算方式下,企业可以采用的发出存货成本的计价方法包括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等。

1.个别计价法。

亦称个别认定法、具体辨认法、分批实际法,采用这一方法是假设存货具体项目的实物流转与成本流转相一致,按照各种存货逐一辨认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进批别或生产批别,分别按其购入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计算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成本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下,是把每一种存货的实际成本作为计算发出存货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的基础。

个别计价法的成本计算准确,符合实际情况,但在存货收发频繁情况下,其发出成本分辨的工作量较大。因此,这种方法适用于一般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存货以及提供的劳务,如珠宝、名画等贵重物品。

2.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是指以先购入的存货应先发出(销售或耗用)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动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先购入的存货成本在后购入存货成本之前转出,据此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具体方法是:收入存货时,逐笔登记收入存货的数量、单价和金额;发出存货时,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逐笔登记存货的发出成本和结存金额。

先进先出法可以随时结转存货发出成本,但较繁琐;如果存货收发业务较多、且存货单价不稳定时,其工作量较大。

在物价持续上升时,期末存货成本接近于市价,而发出成本偏低,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库存存货价值;反之,会低估企业存货价值和当期利润。

3.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是指以本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本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库存存货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实际单位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数量)]÷(月初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

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或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收入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采用加权平均法只在月末一次计算加权平均单价,比较简单,有利于简化成本计算工作,但由于平时无法从账上提供发出和结存存货的单价及金额,因此不利于存货成本的日常管理与控制。

4.移动加权平均法

是指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作为在下次进货前计算各次发出存货成本依据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库存原有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次进货的实际成本 原有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

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的数量×本次发货前存货的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位成本 采用移动平均法能够使企业管理当局及时了解存货的结存情况,计算的平均单位成本以及发出和结存的存货成本比较客观。但由于每次收货都要计算一次平均单价,计算工作量较大,对收发货较频繁的企业不适用。

(包括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仓储费等)、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包括挑选整理中发生的工、费支出和挑选整理过程中所发生的数量损耗、并扣除回收的下脚废料价值)以及按规定应计入成本的税费和其他费用。

(2)自制的存货,包括自制原材料、自制包装物、自制低值易耗品、自制半成品及库存商品等,其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的各项实际支出。

(3)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的存货,包括加工后的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半成品、产成品等,其成本包括实际耗用的原材料或者半成品、加工费、装卸费、保险费、委托加工的往返运输费等费用以及按规定应计入成本的税费。

但是,下列费用不应计入存货成本,而应在其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1.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应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不应计入存货成本。

2.仓储费用,指企业在存货采购入库后发生的储存费用,应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3.不能归属于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的其他支出,应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不得计入存货成本。

原材料

原材料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经过加工改变其形态或性质并构成产品主要实体的各种原料、主要材料和外购半成品,以及不构成产品实体但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原材料具体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修理用备件(备品备件)、包装材料、燃料等。

原材料的日常收发及结存,可以采用实际成本核算,也可以采用计划成本核算。(一)采用实际成本核算

1.原材料核算应设置的会计科目

“原材料”科目用于核算库存各种材料的收发与结存情况。在原材料按实际成本核算时,本科目的借方登记入库材料的实际成本,贷方登记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企业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

“在途物资”科目用于核算企业采用实际成本(进价)进行材料、商品等物资的日常核算、货款已付尚未验收入库的各种物资(即在途物资)的采购成本,本科目应按供应单位和物资品种进行明细核算。

本科目的借方登记企业购入的在途物资的实际成本,贷方登记验收入库的在途物资的实际成本,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企业在途物资的采购成本。

“应付账款”科目用于核算企业因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等经营活动应支付的款项。“应付账款”科目的贷方登记企业因购入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等尚未支付的款项,借方登记支付的应付账款,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反映企业尚未支付的应付账款。

“预付账款”科目用于企业按照合同规定预付的款项,预付款项情况不多的企业,可以不设置“预付账款”科目,而将此业务在“应付账款”科目中核算。

2.原材料的账务处理(1)购入材料

由于支付方式不同,原材料入库的时间与付款的时间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在会计处理上也有所不同。

①货款已经支付或开出、承兑商业汇票,同时材料已验收入库

②货款已经支付或已开出、承兑商业汇票,材料尚未到达货尚未验收入库 ③货款尚未支付,材料已经验收入库 ④货款已经预付,材料尚未验收入库(2)发出材料

发出材料实际成本的确定,可以由企业从上述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等方法中选择。计价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在附注中予以说明。

(二)采用计划成本核算

1.原材料核算应设置的会计科目:原材料、材料采购、材料成本差异

“材料采购”科目借方登记采购材料的实际成本,贷方登记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借方大于贷方表示超支,从本科目贷方转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借方;贷方大于借方表示节约,从本科目借方转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贷方;期末为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在途材料的采购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反映企业已入库各种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借方登记超支差异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节约差异,贷方登记节约差异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超支差异。期末如为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即超支差异);如为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库存次啊聊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即节约差异)。

原材料实际成本=“原材料”科目借方余额+“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借方余额(或-“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贷方余额)

2.原材料的账务处理(1)购入材料

①货款已经支付,同时材料验收入库。(2)发出材料

月末,企业根据领料单等编制“发料凭证汇总表”结转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应当根据所发材料的用途,按计划成本分布记入“成产成本”、“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同时结转材料成本差异。

企业日常采用计划成本核算的,发出的材料成本应有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进行结转。

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期初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 如果企业的材料成本差异率各期之间是比较均衡的,也可以采用期初材料成本差异率分摊本期的材料成本差异。终了,应对材料成本差异率进行核实调整。

期初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期初材料成本差异率

包装物

(一)包装物的内容

包装物,是指为了包装本企业商品而储备的各种包装容器,如桶、箱、瓶、坛、袋等。其核算内容包括:

1.生产过程中用于包装产品作为产品组成部分的包装物,记入“生产成本”科目;2.随同商品出售而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记入“销售费用”科目;3.随同商品出售单独计价的包装物,记入“其他业务成本”科目;

4.出租或出借给购买单位使用的包装物,记入“其他业务成本”或“销售费用”科目。(二)包装物的账务处理

为了反映和监督包装物的增加变动及其价值损耗、结存等情况,企业应当设置“周转材料-包装物”科目进行核算。

(1)对于生产领用包装物,应根据领用包装物的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借记“生产成本”科目,贷记“周转材料-包装物”、“材料成本差异”等科目。

(2)随同商品出售而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应于包装物发出时,按其实际成本计入销售费用。(3)随同商品出售而单独计价的包装物,一方面应反映其销售收入,计入其他业务收入;另一方面反应其实际销售成本,计入其他业务成本。

1.生产领用包装物 2.随同商品出售包装物

随同商品出售而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应按其实际成本计入销售费用,借记“销售费用”科目,按其计划成本,贷记“周转材料-包装物”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低值易耗品

(一)低值易耗品的内容

低值易耗品通常被视同存货,作为流动资产进行核算和管理,一般划分为一般工具、专用工具、替换设备、管理用具、劳动保护用品、其他用具等。

(二)低值易耗品的账务处理

企业应当设置“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科目。

低值易耗品等企业的周转材料符合存货定义和条件的,按照使用次数分次计入成本费用。金额较小的,可在领用时一次计入成本费用,以简化核算,但为加强实物管理,应当在备查簿上进行登记。

采用分次摊销法摊销低值易耗品,低值易耗品在领用时摊销其账面价值的单次平均摊销额。分次摊销法适用于可供多次反复适用的低值易耗品。

在采用分次摊销法的情况下,需要单独设置“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在用”、“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在库”和“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摊销”明细科目。

委托加工物资

(一)委托加工物资的内容和成本

委托加工物资是指企业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各种材料、商品等物资。企业委托外单位加工物资的成本包括: 1.加工中实际耗用物资的成本;

2.支付的加工费用及应负担的运杂费等;

3.支付的税金,包括委托加工物资所应负担的消费税(指属于消费税应税范围的加工物资)等。需要交纳消费税的委托加工物资,加工物资收回后直接用于销售的,由受托方代收代缴的消费税应计入加工物资成本;如果收回的加工物资用于继续加工的,由受托方代收代缴的消费税应先记入“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的借方,按规定用以抵扣加工的消费品销售后所负担的消费税。

(二)委托加工物资的账务处理 1.发出物资

2.支付加工费、运杂费等 3.加工完成验收入库

库存商品

(一)库存商品的内容

库存商品是指企业已完成全部生产过程并已验收入库、合乎标准规格和技术条件,可以按照合同规定的条件送交订货单位,或可以作为商品对外销售的产品以及外购或委托加工完成验收入库用于销售的各种商品。库存商品具体包括库存产成品、外购商品、存放在门市部准备出售的商品、发出展览的商品、接受来料加工制造的代制品和为外单位加工修理的代修品等。

(二)库存商品的账务处理 1.验收入库商品

对于库存商品采用实际成本核算的企业,当库存商品生产完成并验收入库时,应按实际成本,借记“库存商品”科目,贷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科目。

2.发出商品

企业销售商品、确认收入时,应结转其销售成本,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等科目,贷记“库存商品”科目。

商品流通企业发出存货,通常还采用毛利率法和售价金额核算法等方法进行核算。

(1)毛利率法。是指根据本期销售净额乘以上期实际(或本期计划)毛利率匡算本期销售毛利,并据以计算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

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净额)×100%

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退回和折让 销售毛利=销售净额×毛利率 销售成本=销售净额-销售毛利

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本期销售成本 这一方法是商品流通企业,尤其是商业批发企业常用的计算本期商品销售成本和期末库存商品成本的方法。

(2)售价金额核算法。是指平时商品的购入、加工收回、销售均按售价记账,售价与进价的差额通过“商品进销差价”科目核算,期末计算进销差价率和本期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并据以调整本期销售成本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

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本期商品销售收入×商品进销差价率 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收入-本期已销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

期末结存商品的成本=期初库存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购进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

对于从事商业零售业务的企业(如百货公司、超市等),由于经营的商品种类、品种、规格等繁多,而且要求按商品零售价格标价,采用其他成本计算结转方法均较困难,因此广泛采用这一方法。

存货清查

存货清查是指通过对存货的实地盘点,确定存货的实有数量,并与账面结存数核对,从而确定存货实存数与账面结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企业应当设置“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期末处理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存货清查发生盘盈和盘亏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期末处理后该账户无余额。核算时分两步:第一步,批准前调整为账实相符;第二步,批准后结转处理。

(一)存货盘盈的账务处理

企业发生存货盘盈时,借记“原材料”、“库存商品”等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在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贷记“管理费用”科目。

注意与库存现金盘盈账务处理的区别。(二)存货盘亏及毁损的账务处理

企业发生存货盘亏及毁损时,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贷记“原材料”、“库存商品”等科目。在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应作如下会计处理:对于入库的残料价值,计入“原材料”等科目;对于应由保险公司和过失人的赔偿,计入“其他应收款”科目;扣除残料价值和应由保险公司、和过失赔偿后的净损益,属于一般经营损失的部分,计入“管理费用”科目,属于非正常损失的部分,计入“营业外支出”科目。

注意与库存现金盘亏账务处理的区别。

存货减值

(一)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和转回

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其中,成本是指期末存货的实际成本,如企业在存货成本的日常核算中采用计划成本法、售价金额核算法等简化核算方法,则成本为经调整后的实际成本。可变现净值是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可变现净值的特征表现为存货的预计未来净现金流量,而不是存货的售价或合同价。

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的,减记的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转回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二)存货跌价准备的账务处理

为了反映和监督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转回等情况,企业应当设置“存货跌价准备”科目进行核算。

第六节 持有至到期投资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内容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通常情况下,包括企业持有的、在活跃市场上有公开报价的国债、企业债券、金融债券等。

第一,权益工具投资不能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第二,“有明确意图持有至到期”是指投资者在取得投资时意图就是明确的。

第三,“有能力持有至到期”是指企业有足够的财务资源,并不受外部因素影响将投资持有至到期。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务处理

(一)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应设置的会计科目

为了反映和监督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取得、收取利息、出售等情况,企业应当设置“持有至到期投资”、“投资收益”等科目进行核算。

企业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发生减值的,还应当设置“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进行核算。(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取得

企业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所发生的交易费用计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确认金额。

企业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支付的价款中包含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不构成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确认金额。

(三)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持有

企业在持有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期间,所涉及的会计处理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资产负债表日确认债券利息收入,二是在资产负债表日核算发生的减值损失。

1.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债券利息收入

企业在持有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期间,应当按照摊余成本对持有至到期投资进行计量。在资产负债表日,按照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债券利息,应当作为投资收益进行会计处理。

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1)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2)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3)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实际利率是指将金融资产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金融资产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实际利率在相关金融资产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保持不变。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的实际利率计算的各期利息收入与名义利率计算的相差很小,也可以采用名义利率替代实际利率使用。

2.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减值

持有至到期投资在资产负债表日发生减值,其账面价值高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企业应当将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减记的金额应当作为资产减值损失进行会计处理,计人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

已计提减值准备的持有至到期投资价值以后又得以恢复的,应当在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内予以转回。转回的金额计人当期损益。

(四)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出售

企业出售持有至到期投资时,应当将取得的价款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作为投资损益进行会计处理。

如果对持有至到期投资计提了减值准备,还应当同时结转减值准备。

第七节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内容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指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及没有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即交易性金融资产)的金融资产。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包括企业从二级市场上购入的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基金投资等。但这些金融资产没有被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持有至到期投资。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务处理

(一)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应设置的会计科目

企业应当设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投资收益”等科目进行核算。

分别设置“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公允价值变动”等明细科目进行核算。“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的借方登记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低于账面余额的差额等;贷方登记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余额的差额等。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也可以单独设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科目。(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取得

企业取得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取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所发生的交易费用应当计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初始入账金额。(区别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交易费用。)

企业取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支付的价款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末领取的债券利息,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不构成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初始入账金额。

1.企业取得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股票),应当按照该金融资产取得时的公允价值与交易费用之和,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科目,按照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束发放的现金股利,借记“应收股利”科目,按照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等科目。

2.企业取得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债券),应当按照该债券的面值,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科目,按照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借记“应收利息”科目,按照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照其差额,借记或贷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科目。

(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持有

1.企业在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期间取得的现金股利或债券利息。应当作为投资收益进行会计处理。

(1)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的,在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按照可供出售债券的面值和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借记“应收利息”科目,按照可供出售债券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按照其差额,借记或贷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科日。

(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投资的,在资产负债表日,按照可供出售债券的面值和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计利息”科目,按照可供出售债券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按照其差额,借记或贷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科目。

2.资产负债表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3.资产负债表日,确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应当将应减记的金额作为资产减值损失进行会计处理,同时直接冲减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或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

对于已确认减值损失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随后会计期间内公允价值己上升且客观上与确认原减值损失事项有关的,应当在原己确认的减值损失范围内转回,同时调整资产减值损失或所有者权益。

(1)资产负债表日,确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应当按照应减记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按照应从所有者权益中转出原计入资本公积的累计损失金额,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按照其差额。贷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科目。

(2)对于已确认减值损失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随后会计期间内公允价值已上升且客观上与确认原减值损失事项有关的,应当在原已确认的减值损失范围内按已恢复的金额,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科日。贷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

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股票等权益工具投资的,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

(四)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出售

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等科目,按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贷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变动、利息调整、应计利息”科目,按照其差额,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上一篇:积极创新社会管理着力构建和谐社会下一篇:《诚信与我们同行》主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