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巩固发展民族团结

2024-04-29

如何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精选6篇)

篇1:如何巩固发展民族团结

在桥头堡建设中巩固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吴 莹

http:// 发布时间:2012-01-30 13:25:39 2011年5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确定了云南桥头堡建设的5大发展定位,其中一项是要将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示范区。云南是一个边疆、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和欠发达的省份。云南有5000人以上的世居少数民族25个,少数民族不但人口众多,而且分布广、种类多。25个世居少数民族中有15个是云南特有的民族,有16个跨国境而居,还有7个人口较少民族。云南也是全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最多的省份,有8个民族自治洲、29个民族自治县,还有197个民族乡。

各民族大团结为桥头堡建设提供稳定的环境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立足云南边疆、民族、山区和欠发达的特殊省情,切实加强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保持了民族团结、经济发展、边疆稳定、社会进步、各族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良好局面,成为云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十一五”期间,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经济实力持续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取得进展、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教育事业迅速发展、民族文化建设成效显著,卫生事业有效改善、少数民族人才队伍逐步壮大,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经济结构深刻调整、利益关系深刻变动、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发展关键期,我们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一些矛盾和问题也正在凸显出来。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发展和自身发展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社会利益和人民诉求的多样性使民族关系、民族团结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特点。桥头堡建设是关系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大事,是各族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共同心愿。在桥头堡建设中,必须高度重视民族问题的妥善解决,切实贯彻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三个离不开”思想。

抓住桥头堡建设机遇推进云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第一,探索有云南特色的民族地区发展路子。选择什么样的道路,朝着什么样的目标和方向迈进,是民族地区需要着力解决的根本问题。当前,云南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民族地区要求发展的迫切愿望和发展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解决好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全面推进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民族地区经济持续发展、民生持续改善、社会持续稳定,探索有云南特点的民族地区发展路子。

第二,着力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步伐。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一切困难和问题的根本途径。只有不断从资金、项目、技术、人才等各个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使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群众生活得到明显改善,才能更加坚定各族群众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在桥头堡建设中,要充分利用沿边开放的有利契机,进一步发挥边疆民族地区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安排一批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起重大带动作用的基础设施项目,着力消除制约民族地区发展的瓶颈;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把加快发展的决策部署同自身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着力培育旅游文化、生物资源开发、矿电、畜牧等特色明显、优势突出、支撑作用强、带动面广的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边境贸易,开展与周边国家的商品交流和经济技术合作,以开放带动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繁荣当地经济,加快脱贫致富,营造安居乐业的环境。

第三,加快发展民族地区社会事业。与经济发展相比,云南省民族地区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改善民生的任务更为艰巨。要把改善各族群众生活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效改善民族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加大对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继续深入实施新三年“兴边富民工程”和边疆“解五难”惠民工程,边境民族地区、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特困民族地区、散居民族地区扶持发展工程和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少数民族劳动者素质提高等六大工程,进一步增强民族地区发展后劲。大力推进民族地区社会事业发展,加快实现基础教育资源的优化配臵,切实解决好民族教育中存在的特殊困难和突出问题。加快完善民族地区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加强民族地区基层卫生设施建设,建立完善发展民族医药事业的政策措施。加大对少数民族公益性文化事业、民族地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抢救保护的投入扶持,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新闻出版和体育事业,不断满足各族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第四,着力维护民族地区平安和谐。在桥头堡建设中,保持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是前提和基础。要深入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进一步加强民族立法工作,不断健全完善符合省情的地方性民族法规体系,推进民族工作依法行政,在边境地区普及法律法规常识,提高各族群众的遵纪守法意识,依法办事,依法维权,依法管理边境。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少数民族干部选用力度,加强少数民族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加快民族地区人才资源开发,使少数民族党政、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总量有较大幅度增加,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干部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民族团结稳定中的重要作用。切实加强民族团结工作,扎实抓好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党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使民族团结进步成为强大的社会舆论和良好的社会风尚。认真开展影响民族团结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坚持民族平等原则,依法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筑牢保持稳定的社会基础。

第五,着力为民族地区繁荣进步提供有力保障。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民族地区的大政方针,加快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切实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关键在党,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为此,要加强党对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领导,把民族工作摆在突出的位臵,建立健全民族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有关部门通力协作的工作格局。要提高各级领导干部驾驭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的能力,建立完善的民族工作目标责任制,把民族工作作为考核党政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要加强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自2007年4月起,云南省在25个边境县市和迪庆藏族自治州3个县,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启动“边疆党建长廊”建设工作。按照“统筹规划、整体推进、重点抓村、突出抓创、以点带面、讲求实效”的思路,深入推进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扎实工作,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明显增强。在桥头堡建设中,要继续巩固和发展“边疆党建长廊”建设成果,进一步建立健全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夯实党在边疆民族地区的执政基础,使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成为带领群众前进、维护边境安宁的重要力量。

作者 吴 莹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马列所副所长

原载2011年第9期《社会主义论坛》“特别关注”

黄毅: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

作者: | 来源:云南网 | 发布日期:2011年12月16日

深入学习贯彻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

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 黄毅

省第九次党代会是在深入实施“两强一堡”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大会立足云南、放眼全国、着眼全球、面向未来,以宏大的气魄、科学的态度、务实的作风谋划云南改革发展大局,提出了在新起点上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为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而奋斗的主题,明确了今后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奋斗目标、发展方略、工作重点和重大举措,并对推进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作了部署,为推进示范区建设指明了方向。

《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明确了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是桥头堡建设的战略定位之一。9月29日,省委书记秦光荣就推进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深刻阐述了示范区建设的重大意义,并就示范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主要任务作出了明确指示,强调要在民族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保障、民族文化繁荣、民族教育振兴、生态文明建设、干部人才培养、民族法制建设、民族理论研究、民族工作创新、民族关系和谐等方面取得实效、作出示范。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决策部署,实现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全面推进示范区建设,关键是深刻领会、认真贯彻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示范区建设统领全省民族工作的要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精神、部署上来,树立高远、开放、包容的高原情怀,倡导坚定、担当、务实的大山精神,切实把推进示范区建设作为加快桥头堡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努力把云南打造成为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典型和窗口,为党和国家推进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探索和积累经验。

一、提高认识,深刻领会和把握省第九次党代会对示范区建设的新要求

省第九次党代会号召全省各族人民在新起点上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为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而奋斗。在这个云南发展的指导思想中,新起点是总要求、是新高度,科学发展是主题,和谐发展是保障,跨越发展是关键,而桥头堡建设最核心的任务就是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

在新的高度上深刻领会和把握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意义。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示范区,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和边疆长治久安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对于探索中国特色的民族工作路子,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抓住扩大对外开放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增进与周边国家地区的睦邻友好,提升我国国际知名度、美誉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新的高度上深刻领会和把握示范区建设的目标定位。通过示范区这个重要载体和抓手,坚持以发展促团结、以团结保发展,全面加强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在建设开放富裕文明幸福新云南中,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民族工作作出示范、探索经验。

在新的高度上深刻理解和把握示范区建设的根本任务。围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主题,把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作为根本任务,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创新民族工作举措,着力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不断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坚定信念,充分认识云南建设示范区的基础条件和独特优势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成分、特有民族、跨境民族、实行区域自治少数民族和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最多的省份,是我国多民族社会主义大家庭的缩影。多年来,云南民族工作高举“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旗臶,创造了“云南现象”和“云南模式”,为坚定信念,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示范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良好条件。

浓厚的民族工作氛围。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省委书记秦光荣在调研示范区建设时指出: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不足以谋全局。重视民族工作已成为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干部的自觉行动。从省到县层层建立了民族工作机构,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的工作格局。适时召开民族工作会议,建立了研究民族工作、检查民族政策、实施民族工作决策的机制。在长期的民族工作实践中,探索积累了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宝贵经验。为示范区建设提供了组织、体制和思想保证。

完善的政策法规保障。省委、省政府始终立足多民族边疆省情实际,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把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与云南具体实际紧密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制定了加强民族团结、加大民族地区扶持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规划,并在实践中得到不断完善;积极推进民族立法,颁布了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办法及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尤其是近年来我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创新民族工作和民族政策举措等方面率先走在全国前列,受到中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为示范区建设提供了政策、法制保障。

快速的发展基础支撑。通过历届省委、省政府和全省各族人民的努力,以交通、铁路、航空、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形成规模,广大民族地区农村通路、通电、通水、通广播电视,看病难、读书难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特别是针对民族自治地方、边境地区、深度贫困地区和散居民族地区发展相对滞后的实际,提出了现代化进程中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的战略目标,实施了“兴边富民”工程及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散居民族、特困民族发展等一系列惠民工程,使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近10年来,民族自治地方的主要经济指标以两位数增长。为示范区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坚实的民族团结基础。坚持在各族干部群众中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知识和民族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大力表彰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典型,使讲民族团结光荣、做民族团结模范成为风尚;广泛动员各族群众、社会力量,创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在边疆民族地区创建民族团结示范村,在城市创建民族团结示范社区,在民族问题“热点”、“难点”地区创建跨区域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探索和完善民族工作目标责任制,妥善、及时处理涉及民族关系的各种矛盾纠纷,全省多年来没有发生因民族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为示范区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抓住关键,全力推动示范区建设重点工作取得实质性突破 全省各地各部门要按照省第九次党代会的要求,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主题,牢牢抓住跨越发展这个关键,进一步完善思路,突出工作重点,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措施,全面推进示范区建设,努力在五个方面取得新成效、新进展、新突破。

第一,把发展作为示范区建设的第一要务,着力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跨越发展。抓住桥头堡建设大开放、大建设的历史机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实现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四个翻番”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两个倍增”为目标,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人流、物流和信息流,有效缓解民族地区发展的瓶颈制约。把产业发展作为促进群众增收、拉动社会就业、扩大财税来源的重要途径,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有实力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加速培育和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积极引导和鼓励各族群众向城镇转移。深入实施“兴边富民”工程和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散居民族、深度特困民族发展工程,推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加快发展,使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一个新台阶。第二,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示范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推动各民族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富民为先。统筹城乡、区域和各民族之间的协调发展,把更多的公共财政资金投向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和边远山区,从帮助解决各族群众出行难、饮水难、看病难、读书难、看戏难、学科技难等问题入手,显著改善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深入实施劳动者素质提升工程,办好各级各类学校,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就业技能、产业技术培训,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加快推进城镇保障房建设和农村危旧房改造,全面落实城镇、农村低收入群体的各项社会保障政策,完善社会救助、帮困、扶贫体系,使各族群众老有所养、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第三,把繁荣民族文化作为示范区建设的内生动力,着力壮大民族团结的精神力量。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多民族文化交融交汇、和谐共荣是云南最具特色的优势和独特的宝贵资源,也是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强大精神力量。要围绕建设民族文化强省战略目标,坚持各民族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方针,以保护促发展、促开发,加大各民族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少数民族古籍整理、语言文字、文物博物、图书出版、体育竞技工作,不断满足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深入实施民族文化精品工程,打造民族文化品牌,促进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特别要创新各民族文化交流平台、载体,深入挖掘各民族自古以来形成的热爱祖国、维护统一、诚实守信、与人为善、兼收并蓄、包容和谐的精神文化内涵,增强各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归属感和凝聚力,在扩大交往交流中增进共识、互信,不断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生动局面,使示范区建设的过程成为培育民族精神、增进民族团结的过程。

第四,把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作为示范区建设的重要载体,着力维护各民族的大团结。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依法维护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合法权益,有效预防伤害民族感情事件的发生。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创新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形式内容,巩固和发展“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基础,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的认同。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把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和多民族聚居区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重点,推进民族团结示范村、示范社区、示范单位建设,大力弘扬维护民族团结光荣的主旋律,推动全社会广泛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积极引导各民族互助、互帮、互学,深化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时代主题。正确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坚持“团结、教育、疏导、化解”的办法,及时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关系的矛盾纠纷。努力把云南建设成安定边疆、和谐边疆、繁荣边疆。

第五,把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作为示范区建设的制度保障,着力构建示范区建设的长效机制。示范区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是全省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责任。要建立健全领导体制机制,发挥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适时研究推进示范区建设的重大问题;支持政府搞好规划、组织实施、全面推进;引导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要建立健全投入保障机制,按照统筹规划、分工负责、整合资源、协调配合、突出重点、关键突破的思路,以民族关系复杂、民族工作重点难点地区为突破口,加大示范区建设资金投入,确保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要建立健全跟踪督查机制,就示范区建设进展、成效进行总结,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各部门实践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形成全力推进示范区建设的强大合力。

篇2:如何巩固发展民族团结

◇背景材料

【热点一】新疆新增教育基地,促进民族和睦团结

2012年1月18日,吉木萨尔县北庭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锡伯民俗风情园,以及塔里木大学西域文化博物馆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三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在乌鲁木齐授牌。这些基地在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民族基本知识,开展爱国主义和“三个离不开”思想教育,弘扬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优良传统,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热点二】欢欢喜喜过新春民族团结一家亲

2012年1月15一18日,云南省委统战部部长黄毅率省委统战部、省宗教事务局相关负责人深入丽江市、大理州少数民族村寨、宗教活动场所,与少数民族干部群众和宗教界人士、信教群众座谈,了解创建民族团结示范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加强宗教事务管理、爱国宗教团体建设等情况,向部分生活困难群众和宗教团体送去了慰问金、慰问品,向各族群众和宗教界人士致以新春祝福和节日问候。

【热点三】襄阳成立民促会团结互助共繁荣

2012年1月16日,湖北省襄阳市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成立。它由回、汉、土家、蒙古、满、藏、维吾尔、朝鲜8个民族50余人构成,有党政干部、基层组织负责人、热心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少数民族企业家、外来流动少数民族经商个体户、少数民族代表人士等。

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的宗旨是:配合党和政府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团结全市各民族同胞,维护促进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巩固和加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动员各族人民积极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主要任务有四项:一是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等活动。二是开展少数民族历史和现状的调查研究。及时反映涉及少数民族的问题、意见和建议。三是加强少数民族之间经济、贸易、文化、科技联系和交流。四是协助做好涉及少数民族问题的调解、处理,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设问角度

1、为什么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召开民族工作座谈会,高度强调做好民族地区工作? 因为做好民族地区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的迫切需要,是营造良好国际环境的迫切需要。

2、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①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党和国家制定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民族政策,尤其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少数民族地区干部群众团结奋斗,艰苦创业;④我国各族人民之间团结互助。

3、为什么要维护各民族的团结?

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②有利于巩固国防,保持边疆的稳定;③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④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⑤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⑥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繁荣昌盛的前提和保证;⑦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4、加强民族团结,实现民族繁荣我国政府该怎么做?

用心爱心专心

1①经济方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地制宜、优势互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差距,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②政治方面:贯彻执行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打击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犯罪分子,维护民族团结。③文化方面: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开放的心态,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珍惜、保护各民族文化。加快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投人,多出人才,快出人才等等。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资金、人力的支持。

5、为维护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我们青少年能做些什么?

我们青少年学生应树立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意识;自觉拥护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等;多做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事,各民族同学要平等相处;同各种破坏民族团结的思想和行为作斗争,以实际行动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光荣义务。为实现民族团结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6、请你列举国家加大对民族地区建设投入的一些具体措施。

①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②修建青藏公路、铁路,建设“西气东输”工程;③实施“援藏工程”;④设立“少数民族扶贫专项贷款”;⑤中东部地区在省级重点中学中开办“西藏班”、“新疆班”等。

7、怎样认识对口支援新疆建设活动?

①这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②这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表现; ③这体现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④这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体现了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8、为什么要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①是坚持民族团结、平等、共同繁荣的要求; ②是维护国家统一、保障国家安全的需要; ③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 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跟踪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2011年2月16日,昆明市民族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决定2011年全市民族工作将以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为基础,全力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以打造民族团结示范区为着力点,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据此,回答1~2题。

l、“2011年全市民族工作将以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为基础”,这里所指的“民族政策”是

A、一国两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昆明市要全力维护民族的团结,是因为民族团结

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②有利于促进国家的繁荣昌盛③有利于推动各民族共同发展④能够彻底消除各民族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

A、①③④B、①②④

C、①②③D、②③④3、2010年3月29日至30日,全国对口支援新疆会议北京召开,对进一步加强和推进对口支援新疆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广东、江西、山东等19个省市承担对口支援新疆12个地州的任务。对口支援新疆的目的是

A、逐步消除各族之间的民族差异和隔阂

B、建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C、解决东西部教育和科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D、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和共同繁荣4、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县发生了强烈地震后,全国各族人民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帮助灾区人民抗震救灾,重建家园。这表明

①我国各民族之间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 ②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③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 ④中华民族具有乐于助人,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5、2010年国庆长假,中学生小敏去西藏旅游。小敏在饱览美妙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风土人情时,你觉得她还应该注意:

①尊重当地民族的风俗习惯②尊重当地民族的语言文字③尊重当地民族的宗教信仰④不要购买当地特产

⑤宣扬汉族人口多、经济发达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②④⑤D、③④⑤

6、在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之际,中央安排深圳直接一对一支援新疆喀什。要求加快推动新疆喀什重点开放试验区建设,期望把喀什建立成一个西部的“新特区”。深圳对口支援新疆喀什有利于

①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②实现东西部同步富裕③维护我国各民族团结④促进区域间协调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⑧D、①③④

2010年5月17—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新疆工作座谈会,决定设立喀什经济特区,这对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据此回答7—8题。

7、经济特区“特”在实行

A、“一国两制”

B、特殊和优惠的经济政策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少数民族文化政策

8、设立喀什经济特区有利于

①民族团结、共同繁荣②社会稳定③边境贸易的发展④新疆率先实现现代化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二、简答题9、2009年9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新疆的发展与进步》白皮书。白皮书说,新疆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经济结构逐渐优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现代工业体系逐步形成,矿产资源有效开发,开放水平不断提高,旅游业快速发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新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民生改善、民族团结、政通人和。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新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民生改善、民族团结、政通人和。”请简要分析新疆发生巨变的原因有哪些?

(2)为了新疆的明天更加美好,请你为新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献计献策。

10、从2010年2月1日起,全国首部关于加强民族团结的地方性法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正式实施。该条例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散布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言论,不利于收集、提供、制作、发布或者传播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信息,不得实施破坏民族团结、煽动民族分裂的行为。

作为中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该如何理解和做到上述规定的要求?

三、材料分析题

11、材料一: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民族团结进步,呈现出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中共中央政治局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推进新疆等地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工作,加大支援新疆的工作力度,完善经济、干部、人才、技术等方面的援疆工作。

材料二:2009年8月20日中宣部、教育部、国家民委发出了《关于在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通知》,要求扎实推进民族团结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小学阶段考察和中、高考及中职毕业考试范围。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回答问题。

(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

(2)为什么我国重视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

(3)作为中学生,我们能为维护民族团结做些什么?

四、活动探究题12、2011年2月17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电: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是国家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优越性,大力宣传党领导下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取得的发展成就,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着力营造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在全社会唱响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努力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为“十二五”时期的民族工作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

为配合国家的民族团结的宣传、教育,衡阳市某中学团委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据此,邀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1)请你为校团委设计几种宣传教育的形式。

(2)在某班级的宣传专栏,设计了以下民族常识栏目,请你完成。

①我国形成的新型民族关系是:

②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

③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3)该校开展民族团结的宣传教育活动有什么意义?

(4)请你为该校宣传民族团结,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二、简答题

9、(1)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及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扬了社会主义民主;国家对新疆建设的大力支持;新疆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2)加快西部大开发步伐,增加对新疆的投入;鼓励东部地区在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支援和帮助新疆;新疆各族人民要继续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发展科技和教育,依靠科技、人才振兴经济;新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节源、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民族团结,坚决反对各种分裂破坏活动等。

10、①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之一,维护民族团结是我们每个青少年的责任和义务,也是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②在实际生活中,积极宣传我国的民族政策和加强民族团结的意义。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要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发现影响民族团结的言行要说服和抵制,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评分要求:如能回答“维护民族团结是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均可赋2分。其他只要符合题意也可赋分。回答出“增强民族团结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体现三个尊重,宣传民族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巨大成就,与影响民族团结的言行作斗争”中的任四点,均可赋4分,其他只要符合题意也可赋分。)

三、材料分析题

11、(1)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2)①有利于增强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②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③有利于为经济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④有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⑤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⑥有利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⑦有利于实现各族人民共同富裕;⑧有利于实现共同理想。(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3)①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②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③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④与少数民族学生友好交往;⑤积极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四、活动探究题

12、(1)黑板报、演讲比赛、民族歌咏比赛、专题展览、民族知识竞赛、播放民族教育片。

(2)①平等、互助、团结、和谐②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①有利于增强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 ②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③有利于为经济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④有和f于社会的长治久安;⑤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⑥有利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⑦有利于实现各族人民共同富裕;⑧有利于实现共同理想。(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篇3:如何巩固发展民族团结

第一、大学语文教育是适应21世纪发展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知识经济已见端倪, 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 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 而无论哪一方面的竞争最终还是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大学语文教育正是为这一目标而制定的, 对人才的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二、大学语文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提高人的认识能力, 而且能教育人、感化人、培养人美好的道德情操, 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它可以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增强民族自豪感, 使他们成为未来社会德才兼备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以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持续、健康、有效的发展。

第三、大学语文教育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我国文化源远流长, 通过大学语文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和道德情操, 让他们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 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所谓民族团结, 指的是各民族之间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荣辱与共。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发展进步的必要前提, 民族团结是维护社会稳定、祖国统一、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民族团结不仅包含民族之间的团结, 也包含民族内部的团结。中华历史源远流长,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 勤劳的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开创了祖国的大好河山。56个民族56朵花, 56个民族亲如一家,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 各民族只有同心同德、携手共进, 才能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有序的政治局面, 形成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牢固的向心力, 更好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如何在大学语文教育中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呢?我认为应有以下几点:

1. 加强民族思想教育, 积极开展各种活动

大学生是祖国的精英, 我们要全面、深入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让大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 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的思想。力求把他们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以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积极开展各种各样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把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把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开展到每个专业, 覆盖到每个学生, 使学生树立牢固的民族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如定期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报告会, 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举办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等。与此同时, 要整合我们已有的各种资源, 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建设。我们可邀请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模范人物来给学生作报告, 这样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顺利开展。此外, 我们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 更要进行自我修养的提高, 严格要求自己, 给学生做一个良好的榜样。

2. 让学生了解历史, 尊重历史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伟大民族。自古以来, 各民族和睦共处、友好往来, 共同缔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 他们的丰功伟绩将永远载入辉煌灿烂的历史史册。历史不会忘记, 人民不会忘记, 昭君出塞、玄奘东渡、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下西洋等众多的楷模。我们可以从中选一些生动形象的例子来让学生了解历史, 如:<<昭君出塞>>, 我曾在语文课上给学生放映了这部电影, 课后让学生写读后感。这样以来, 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团结的悠久历史, 还能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只有这样, 他们才能尊重民族团结, 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优良传统, 反对民族分裂, 用他们自己的行动来维护祖国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与此同时, 对作为天之娇子的大学生, 我们大学语文老师要让他们尊重中国悠久的历史, 让他们知道中华民族是一脉相传, 紧密联系的。我们要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让他们尊重各民族的传统习俗, 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只有这样, 他们才能更好地尊重历史, 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优良民族传统, 反对民族分裂, 用他们自己的行动来维护祖国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才能更好的保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有效发展。

3. 深入开展课堂教学

民族团结深入开展课堂, 旨在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普及民族历史知识, 维护社会的安定和团结。我们老师要拿一下危害民族团结的案例来具体分析, 加深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 从而使民族团结教学深入开展下去。

民族问题敏感而复杂。我们从乌鲁木齐“7.5骚乱”可以看出, 民族关系的复杂性和重要性。一部分民族极端分子在骚乱事件中散步谣言, 旨在加剧民族之间的误解和偏见, 从而导致不同信仰、民族和文化背景的人民之间产生积怨, 挑起冲突。我们老师要结合这个案例, 深刻剖析这个案例的实质, 让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民族团结精神, 坚决和破坏民族团结的极端分子做斗争。乌鲁木齐“7.5骚乱”用鲜血和生命证明培养民族团结意识的重要性。此外, 乌鲁木齐“7.5骚乱”事件的严重后果不断提醒我们, 社会和谐一旦遭到破坏, 后果不堪设想。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和睦相处的重要性, 更要他们懂得如何保持民族间的和睦。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我国经济和社会的稳定。

总之, 在大学语文教育中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它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它需要我们一代一代的传承和发展下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新的时代条件下, 我们要继续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推动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向前发展。这是一条充满困难和挫折的道路, 我们要不畏艰难, 奋勇拼搏,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效祖国。

篇4:如何巩固发展民族团结

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是各族人民长期开发、共同建设的结果。民族融合有利于民族矛盾的缓和,有利于各族经济文化的交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动力之一。民族融合的过程中虽然不断出现战争,但和平交往始终是主流。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巩固密切相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复习目标】

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知识梳理】

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

1.春秋战国时期——多民族融合的开始。

华夏族开始与周边各族通过频繁的争霸战争与兼并战争逐步融合,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2.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秦王嬴政陆续灭掉东方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3.西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初步发展。

汉武帝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上实行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使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多民族大融合的发展。

东汉末年以来,国家陷入分裂割据局面,诸多民族在分立政权的冲突中逐渐汇聚,民族大融合的趋势不断加强。

二、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禅让制

原始社会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

(二)世袭制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三)分封制

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作用:西周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王朝统治的基本政治制度。

1.战国萌芽: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商鞅变法建立县制。

2.秦朝形成:秦朝创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3.西汉巩固: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政治上,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经济上,将地方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三、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四、统治思想的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繁荣,形成“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当时主要思想代表有: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墨家(代表人物:墨子)、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兵家(代表人物:孙武、孙膑)等。

2.秦朝: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实行“焚书坑儒”。当时秦朝的统治思想是法家思想。

3.西汉: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王朝正统思想。

五、民族融合的方式

1.战争

(1)秦朝: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大举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还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用来抵御匈奴。

(2)西汉:汉武帝时,国力强盛,组织了强大的骑兵部队,开始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反击,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又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分别率精骑出击匈奴,在漠北打败匈奴主力,从此,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

(3)东汉:东汉时期,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向汉称臣,逐渐西迁。北匈奴经常出兵攻打东汉的边境,东汉先后派大将窦固、窦宪率兵反击,北匈奴大败。

2.和亲

(1)西汉初期:国力较弱,不得不对匈奴实行“和亲”。

(2)东汉时期: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汉元帝把宫女王昭君嫁给了他。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

3.民族迁徙

东汉末年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他们同汉族长期杂居,互相影响,民族界限日益缩小。

4.设立机构

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族与西域少数民族的交往,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正式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东汉时,班超被任命为西域都护,经营西域三十来年,进一步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

5.统治者的改革

北魏孝文帝为加强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和学习、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并规定: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社会风气等。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

【拓展提升】

1.国家统一和分裂与中国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紧密相关。当中央集权保持强有力状态时,分裂现象就不会发生,反之,一旦中央集权弱化,分裂就不可避免。

2.民族融合过程中虽然不断出现战争,但和平始终是主流。而且这些战争不同于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它不具有侵略与反侵略性质,只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

3.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是各民族人民长期开发、共同建设的结果,是各民族之间友好交融的结果;树立尊重各民族文明的意识,培养待人宽容和豁达的性格。

4.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

5.历史证明: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则国家兴盛富强。

【真题解析】

1.(2016·江苏连云港)“天下为家”取代“天下为公”开始于()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的有关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故正确答案为A。

2.(2016·四川内江)春秋时期的政治局面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诸侯的出现与西周哪项政治制度有关()

A.分封制B.禅让制C.郡县制D.九品中正制

3.(2016·安徽)《书·洪范》记载:“武王既胜殷,邦诸侯”。这体现了武王推行的制度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行省制D.科举制

【解析】2、3题主要考查了分封制的有关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为了巩固统治,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实行分封制。故2、3题都选A。

4.(2016·湖北黄石)《史记·商君列传》载,“集小郡、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共)三十县。”材料反映了当时()

A.实行分封制B.建立县制

C.确立行省制D.推行郡国并行制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商鞅变法的有关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建立县制,把乡、邑聚合成县,县的长官称为县令,由国君任命。故正确答案选B。

5.(2016·湖南郴州)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它建立于()

A.公元前221年B.公元221年

C.公元前202年D.公元202年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秦朝统一的时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定都咸阳。故正确答案为A。

6.(2016·甘肃张掖)秦统一之前,中国地域内有许多分封的国家,各国有自己的国君或王,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有限;秦统一后,为了有效控制地方,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推行()

A.禅让制B.分封制度C.郡县制度D.行省制度

7.(2016·海南)秦统一后,围绕着在地方采取何种统治方式的问题,君臣之间发生过激烈的争论。最终,秦始皇在地方推行()

A.分封制B.郡县制C.科举制D.行省制

【解析】6、7题主要考查了郡县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创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郡县制。故第6题正确答案为C,第7题正确答案为B。

8.(2016·山东烟台)在《秦王扫六合》一课的讨论环节中,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就“分封制”和“郡县制”进行了激烈争论,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分封制是封建社会的象征

B.分封制结束了地方官吏的世袭

C.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D.郡县制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有关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为了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西周属于奴隶社会,而不是封建社会,故A项错误。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卿大夫、士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因此是世袭的,故B项也是错误的。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因此“郡县制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的说法是错误的。故正确答案为C。

9.(2016·四川绵阳)秦朝时,蜀郡(现今四川地区一带)郡守产生的方式是()

A.世袭继承B.皇帝任命C.地方推荐D.考试选拔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守由皇帝直接任命。故正确答案为B。

10.(2016·山东青岛)它是中国第一帝都。两千多年前,秦人从这里挥师东进,横扫六合,成就了华夏一统的泱泱帝国,并由此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历史趋势。材料中的“中国第一帝都”是()

A.洛阳B.咸阳C.长安D.北京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秦朝统一全国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故正确答案为B。

11.(2016·湖南湘西)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最早把儒家学说确立为封建正统思想的皇帝是()

A.秦始皇B.隋炀帝C.汉武帝D.唐太宗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汉武帝在思想上大一统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王朝正统思想。故正确答案为C。

12.(2016·山东青岛)《史记》记载:“偃说上曰:‘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嗣代立,馀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上从其计”的根本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B.让更多的人得到封地

C.加强思想控制D.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进入政府做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汉武帝大一统的有关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诸侯国越分越小,实力大大减弱。故正确答案为A。

13.(2016·四川乐山)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秦汉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A.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统一国家的建立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西汉统治者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故正确答案为C。

14.(2016·山东烟台)“将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学汉语,穿汉服,与汉通婚。”材料中的措施促进了()

A.民族融合B.江南地区的开发

C.北魏政权的建立D.民族政权并立局面的形成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为加强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和学习、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采取了一系列的汉化措施,大大促进了民族融合。故正确答案为A。

15.(2016·湖南衡阳·节选)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秦始皇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民之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2)材料二中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怎样的建议?这一建议被采纳后对儒家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

【解析】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他们互不统属,都对皇帝负责。在地方,废除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二级行政机构,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郡的长官称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各级官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建议汉武帝排斥和抑制其他学说,把儒家学说定为治国的指导思想。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学说被确立为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这种状况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参考答案:

(1) 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学说被确立为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专题集训】

1.《史记·周本纪第四》记载,(武王)封尚父(姜子牙)于营丘,曰齐。这反映了当时实行的制度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科举制D.行省制

2.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和货币B.焚书坑儒

C.修筑长城D.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3.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政府中分管监察的是()

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中书省

4.自统一后,秦始皇在中央设置的太尉一职,曾“虚设其位”。对秦朝这一现象较为合理的解释是()

A.削弱中央军事力量B.增强地方军事权力

C.皇帝亲自控制军权D.丞相、太尉职位合一

5.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小明同学画了一组图示,据此我们可以判断他正在学习的内容是()

A.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

B.西周推行分封制

C.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D.西汉强化监察制度

6.下列中国古代四个历史时期中央行政系统的简表中,属于秦朝的是()

7.“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文中“推恩之令”在当时的最大作用是()

A.削弱了王国势力B.促成了 “文景之治”

C.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D.促进了政治上的大一统

8.班固《汉书》中“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记载的是汉武帝巩固统治的哪一措施()

A.颁布“推恩令”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派张骞出使西域 D.统一文字

9.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取得河西走廊,并设置敦煌、张掖等郡县的皇帝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宋太祖

10.新疆地区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开始于()

A.张骞出使西域B.丝绸之路开通

C.西域都护的设置D.宣政院的设置

11.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了“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的多元文化融合景象。对出现这一景象影响最大的历史事件是()

A.昭君出塞B.北魏孝文帝改革

C.文成公主入藏D.册封达赖、班禅

12.辨析题:西汉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实行“焚书坑儒”,从而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这一措施对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上表述正确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13.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社会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材料二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上)

材料三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凤凰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制度”是谁首创的?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秦朝推行了什么制度?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朝西域主要是指我国今天的什么地区?请写出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的机构名称。该机构的设置说明了什么?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参考答案

1.A2.D3.C4.C5.C6.C7.D8.B9.B10.C11.B

12.不正确。汉武帝实行的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焚书坑儒”是秦始皇实行的。

13.(1)秦始皇(嬴政)。郡县制。

(2)新疆。西域都护。说明:西域地区(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或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篇5:如何巩固发展民族团结

关于如何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我是被和田县选派第九批赴北疆挂职的一名干部,根据自治区党委关于“南疆少数民族基层干部到北疆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进行挂职培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文化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决策精神,在和田地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下,2007年3月中旬,我到塔城地区乌苏市甘河子镇开始了为期两年的挂职锻炼生涯。我在乌苏市甘河子镇挂职锻炼的一年半以来,在乌苏市委组织部的正确领导下,在甘河子镇党委、镇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很快适应生活和工作环境,经过工作实践和交流,全面了解北疆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形势,使我对南疆和北疆社会与发展的差距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清醒的认识。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社情民意,探索问题,很快发现了甘河子镇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高、民族团结、人民安居乐业、我就想起了和田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一、在经济发展方面:

虽然党中央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给予了非常优惠的政策和大量的扶贫资金,但是经济为什么上不去?我反复考虑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广大农牧民重视科学种田、增加收入的意识,二是干部和群众自身素质,这两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地区的农业发展的快慢,经济发展的快慢,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快慢都与农牧民科学文化素质有直接关系。我边学习政治理论知识,边坚持实践锻炼,深刻的进行了思考,在北疆因地多、居民散居、人均耕地面积10-15亩地,以经济作物为主,农牧民依靠科技致富意识很高,农业全部实现机械化,人均收入6千余元。但是我们和田县的人均收入还在2千余元,重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意识不高,人均耕地面积很低,依靠科学致富的余地很少,这一现实情况充分说明了我们和田县的农村经济还是比较落后,人均收入较低的原因。

二、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方面:

自古以来在新疆这块土地上劳动生息的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新疆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开发、共同建设、共同反对外来侵略的历史。各民族都为新疆历史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多年来我区上下始终把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社会稳定是我国改革开放顺利进行的前提。实行改革开放,能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消除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各种束缚,更好地吸收和借鉴人类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增长的物质文明需求。如果社会不稳定,人民财产人身得不到安全和保护,谁也不敢投资,谁也不敢做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事,社会稳定是新疆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改革措施和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需要广大干部群众客观对待和正确认识,需要在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和环境下进行,扩大开放,吸引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和进行对外交往,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需要一个宽松,和谐,规范的社会环境,一个稳定的社会秩序。离开了社会稳定,改革开放的深化就无从谈起。

甘河子镇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人民安居乐业,这些为甘河子镇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们和田影响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因素比较多,宗教信仰气氛非常浓厚,我们基层干部把工作的主要精力放到抓稳定,抓经济发展没有足够的精力,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深刻领会民族宗教的本色、起源、演变给广大人民宣传无神论教育,提高他们的思

想文化素质。

篇6:如何巩固发展民族团结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领土台湾的简况,掌握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对台湾管辖的情况。

2、了解清政府册封**、**的制度并设置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康熙帝平定噶尔丹叛乱;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并设置伊犁将军,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清朝的疆域。

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中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斗争都是维护我国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正义斗争;中华民族各族人民有着坚决反抗外敌侵略的光荣传统;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从而激发学生继承民族英雄的爱国主义传统,培养为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和民族利益英勇斗争的精神。

2、通过学习清政府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认识到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历史发展的主流,各民族在共同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中,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具备一定的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郑成功收复台湾,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清朝的疆域。

难点:1.通过讨论或辩论,使学生正确认识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政府设置台湾府,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

2.让学生识记或理解少数民族的人名、地名、封号、部落名称等。同时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的概念,学生也较难理解。

三、教学法指导

通过播放视频、图片等方式设置学习情境,培养学生参与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和直观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共同参与探讨,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得出结论。学会处理复杂的学习内容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协作的精神。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播放音乐《爱我中华》,使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大团结。

教师讲述: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同样,国家的稳定也需要各民族共同来维护,这是国家实现繁荣昌盛的最根本的条件。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实现各民族的团结与发展,既要抗击外来侵略,又要反对民族分裂。

讲授新课:

一、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引导学生回忆清朝是怎样建立起来的?(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位。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改国号为清。)

组织学生阅读课本,明确清朝是怎样确立对全国的统治的?

1、迁都北京。

2、清军南下,消灭了明朝政权的残余势力和各地反清的力量,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3、在政治和思想文化采取措施巩固统治。

二、郑成功收复台湾

1、引导学生回忆:哪些史实证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①公元230年,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台湾),使得以后台湾和大陆的经济、文化联系逐渐密切起来。②隋朝时隋炀帝派人到达流求(台湾),大陆人民对台湾的了解越来越清楚,联系越来越密切。③元朝时设置管理机构:澎湖巡检司管理流求,台湾地区第一次纳入中央政府的管辖。

2、展示郑成功像,并结合课本介绍郑成功。

3、展示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图片,引导学生结合课本讲述郑成功是如何收复台湾的。

4、如何评价郑成功?

郑成功收复台湾是我国反对外来侵略并取得成功的正义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同时,他进一步开发台湾,促进民族融合,是开发台湾的先驱。

二、清朝设置台湾府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归纳清朝对台湾进行管理的过程及意义。

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郑成功的后代归顺清朝;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台湾府的设置的意义: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三、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

1、展示布达拉宫图片,引导学生回忆:那里居住着哪个古老的民族?

唐朝时称什么?和唐朝关系怎样?元朝时怎么管辖?

2、提问:清政府对西藏采取了哪些管辖西藏的有效措施?

(1)顺治帝册封五世**为“**喇嘛”。

(2)康熙帝册封另一位西藏宗教首领为“**额尔德尼”。

(3)1727年,雍正帝时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随后,实行金瓶掣签制度。

(4)颁布章程,规范西藏地立行政体制和法规,标志着中央政权对西藏地方行使主权达到制度化、法律化的程度。

3、展示顺治帝图片和顺治帝和五世**图、康熙帝和五世**、雍正帝和驻藏大臣、乾隆帝和金瓶掣签。

4、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明确**六世是如何维护国家主权的,通过展示乾隆帝和须弥福寿庙等相关图片说明乾隆帝对民族关系的重视。

5、清廷对西藏地区采取的措施有什么作用?(有效地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四、巩固西北边疆——打败噶尔丹、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1、引导学生回忆新疆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汉朝时: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也就是今天的新疆)开通了一条沟通东西方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公元前60年,汉政府在西域都护府,使新疆成不中央领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在西域设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2、教师介绍“回部”的含义,并明确“回部”即今天的维吾尔族。

3、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讲述康熙帝如何平定噶尔丹叛乱、乾隆帝如何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4、学生阅读课本和材料内容,讨论以下问题:

材料:大小和卓“疟用其民,厚敛淫刑”。乾隆帝下令:此次进兵,只为擒拿大小和卓,维吾尔等族人民皆为无罪之人。村民扶老携幼,迎接清军,争献牛酒果品。清军击溃大小和卓后,维吾尔族首领鄂对等追上叛军在阵前树旗招降,一时“降者蔽山而下,声如奔雷”

(1)大小和卓的叛乱是回部上层的叛乱为什么会失败?

(2)清政府讨伐大小和卓叛乱,为什么能够胜利?

回部上层贵族残暴搜刮各族人民,激起人民的强烈不满;乾隆帝实行了正确的民族政策,得到了维吾尔等族人民的支持。

5、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清军驻扎新疆各地,设置哨所。

五、清朝的疆域

展示清朝疆域图片,使学生直观明确清朝的疆域,并感受清朝前期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力强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五、巩固总结

西北

西南 东南

六、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一、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二、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三、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

四、巩固西北边疆

上一篇:4月你好励志语录一句话下一篇:在Excel中实现金额数据的分列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