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改进巩固措施

2024-04-14

持续改进巩固措施(共10篇)

篇1:持续改进巩固措施

巩固成果持续改进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推行6S管理工作回顾

为建设国际一流宇航公司,2003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发布了《质量文化建设纲要》,提出“将6s管理作为质量文化、企业文化的有形体现,在全集团形成浓厚的质量文化氛围,全面、深入开展6s管理和一流环境达标活动”。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全体干部职工在院6s推行委员会的正确领导下,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光荣传统,团结141航天工业管理圆努力、艰苦奋战,6s全面推行工作取得显著成果并通过了集团公司的达标验收。

一、总体推行情况及效果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6s管理工作的推行范围包括军民品科研生产、仓储作业区、办公区以及医院、餐饮等后勤三产单位、科研生产区外的环境。研究院6s管理推行工作始于2005年3月,其间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试点先行,积累经验;全面推行,扩大战果;深入推行,整体提高。

以2005年3月研究院下发《关于推行6s活动的通知》为标志,拉开全院推行6s管理序幕。研究院成立了以吴燕生院长为主任的6s管理推行委员会及6s管理推行办公室,制定了6s管理推行方案,明确了“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以点带面、样板先行”的工作思路和“因地制宜、提倡节约、短期见效、长期坚持”的工作原则。各单位相应成立了以行政正职为主任的6S管理推行机构,研究院和各单位从上到下展开动员,并在各单位选定1~2个样板区先期开展6S管理。研究院于2005年7月召开了全面推行6S管理誓师大会,进入全面推行阶段。2006年集团公司将全面深入开展6S管理列入工作要点,研究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6s管理的通知》,确定了2006年院属各单位、院本部各部门全部达到集团公司6S管理评分标准的工作目标。要求院属各单位实现从整理、整顿、清洁向规范、素养、安全的转变,从强制执行向文明习惯的转变,从单纯管理向提高生产力的转变,从内部环境优化向外部环境优美的转变。

研究院深入推行6s管理工作的具体做法包括:一是健全各级6S管理组织机构;二是确定全面深入推行6S管理实施方案;三是加强6s管理制度建设;四是加大6S管理的指导检查考核力度;五是拓展6S管理范围;六是进一步开展宣传培训工作,其中全院6s征文活动中的50篇优秀征文和43幅漫画在《航天工业管理》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6S管理专辑刊出。

2006年8月,由院6S办公室、深圳立正管理咨询公司6S专家及院属单位推行骨干组成的检查验收组,依据集团公司《6S管理评分标准》和院有关规定对所属18-I"单位和院本部进行了检查验收。其中检查记录问题2824项,对照集团公司《6S管理评分标准》落实问题1392项,基本符合集团公司达标标准。

2006年11月27~30日,集团公司对院属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首都航天机械公司、万源工业公司和院本部等5个单位部分区域进行了符合性检查验收。检查验收组认为:研究院6s管理自查验收结论符合实际,满足集团公司6s管理达标条件,通过集团公司6S管理达标验收。2年来,在研究院6s推行委员会的正确领导下,研究院6S全面推行工作取得显著成果。主要体现在:规范现场管理,科研生产工作现场发生可喜变化,工作现场整洁有序,区域明确、通道畅通、标识清晰;资料、文件、工具柜架物品摆放整齐有序、标识清楚,有力地促进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提高。实施目视化管理,分清必需品和非必需品,提管理与实践高了空间利用率和工作效率。治理整改了一批交通安

全、消防安全、生产安全、保卫安全隐患,提高了员工安全防范意识,对实现研究院杜绝重大事故的目标起到了重要保证作用。促进了资产盘活,面积利用和效益提高。实现了科研生产与6S管理两不误,研究院整体形象得到明显改善。

二、推行69管理的体会

经过2年多的推行6s管理实践,我们深刻地体会到:

一是领导重视是关键。我们在推行6S管理过程中,无论是方案策划、组织实施,还是问题研究、经费保障都始终得到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院领导不仅多次召开专门会议,宣传动员,鼓舞干劲,提出具体要求,而且多次亲临工作现场查看问题,指导检查,落实措施。各单位领导将6s管理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和日常管理体系,率先垂范,统筹安排,对研究院6S管理推行工作健康开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二是提高认识是推行6s管理的基础。6S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专业基础管理工作,是实现铸造国际一流宇航公司的必要条件。正如梁小虹书记指出:一流的公司必须具备一流的现场管理。随着6S管理理念的深化,全院广大干部员工在思想认识上逐步接受认同6S管理,从“要我做”逐步转变到“我要做”。实践证明,只有从领导到广大干部员工思想认识都提高了,认为“6s是我们自己的事”了,行动才会积极,工作才会主动。三是全员参与是6S管理推行成功的根本。6S管理是一项全员参与的行政主导性工作,涉及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和整个过程。仅靠某个部门、某些人群是不可能实现一流现场管理的目标,没有全员参与,6s管理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各个部门积极协调配合,全体员工自己动手,将6S管理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班组、每个员工,真正实现6s管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才能全力打造一流的工作环境。

四是建立长效机制、提升员工素养是推行6s管理的保证。

6S管理推进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基础性工作,贯穿于企业存在与发展整个过程。6S管理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需要我们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地将其融人到日常工作当中。6s管理经过一段时间的突击,很快就能取得成效,但一旦管理强度减弱,也很容易从山峰滑到谷底。因此,必须建立6s管理长效机制,用机制保证推行效果,用制度规范员工行为,使6S管理要求固化到每个员工的日常习惯当中,成为一种人人珍

三、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经过2年多的努力,研究院6s管理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但由于认识、理解、基础条件和执行力等原因,我们对6S管理的认识还不够深,规章制度还不够完善,员工整体素养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距离集团公司6s管理的标准和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一些领导和员工对6S管理的长期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不能从全院的发展战略高度、从强化企业基础管理的高度、从提升员工素养的高度认识6S管理,对6s管理缺乏系统、长远的规划,存在着被动推行、做表面文章、突击应付的现象,甚至还存在一些死角。这些都直接影响到6s管理的推行成效,也影响到领导和员工参与6s管理积极性。

二是与各项职能管理工作结合还不够紧密。6s管理是精益生产的基础工作,涉及到质量、安全、工艺、仪器、设备管理和企业文化、班组建设等工作。但从研究院到厂所的6S管理主要是靠行政部门在抓,未形成合力,同时也造成与科研生产结合不紧密。

三是6s推行队伍力量薄弱,教育培训有待加强。大多数院属单位6s办公室挂靠在行政部门,且多数推行6S管理的人员为兼职,投入的精力有限,与推行6S管理的力度相比,其队伍力量相对薄弱。另外,由于推行6S管理人员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也没有组织他们到院外单位学习考察,造成推行6S管理骨干的眼界、思路不够宽,对6S管理理念、推行技巧掌握得还不够全面,而且缺少有质量、安全、工艺、设备等管理经验的人员,导致6s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监督检查不到位或指导有偏差。

四是6s管理中规章制度不完善、不落实。由于对如何保持6s管理成果和持续改进还缺乏调查研究,方法措施还不够得力,下滑、反弹现象在各单位、各部门不同程度地反复出现,加之缺乏6s管理制度建设与企业各项基础管理制度的有机结合,直接影响到了6S管理成果巩固和长效机制的建立。

6s管理的最高目标是实现一流的现场管理。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要实现建设成为国际一流宇航公司的宏伟目标,就必须要有一流的现场管理。所以充分认识深入持久推进6s管理,创建一流的现场管理,对实现研究院发展战略目标非常必要。为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明确推进6s管理的目标,按照集团公司《6s管理评价准则和评分标准》,在保持和巩固全院达标的基础上,2008年60%的单位进入6s管理优秀单位,2009年80%的单位进入6s管理优秀单位。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6S管理的长期性、艰巨性、必要性的认识,从根本上克服“6S是短期活动”、“6S可有可无”、“6s管理会影响科研生产”等错误认识,充分认识~1]6S管理工作对促进科研生产、提高企业凝聚力、树立崭新企业形象的巨大影响,认同6S管理与企业发展紧密相关,是本职工作的一部分,是国际一流宇航公司员工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是铸造国际一流宇航公司的必要条件和基础;从研究院战略发展的高度系统长远地管理与实践规划6S管理,为全力打造一流的工作环境而不懈努力。

将6S管理做深、做细、做实,首先要坚持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主管领导具体牵头负责制度,进一步明确6S管理机构和专职人员,做到组织健全、人员到位、责任落实。院和厂(所)设立专职6S督导师、车间(研究室)设立兼职督导员、班组设立6S管理员。建立院6S督导师考证制度,开展包括质量、安全等知识在内的系统6s管理专业培训教育,培养既熟悉6S管理知识和推行技巧,又具有一定质量、安全等专业管理知识的6s管理骨干队伍。

其次,做到长期坚持与短期强化结合,要紧紧围绕研究院中心工作,处理好短期与长期的关系,不断完善6S推行工作。按照集团公司6s管理标准将内容分解到各职能部门,将6s管理的理念、方法融入相关工作的标准、程序文件、作业手册和日常工作中,实现与工艺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发展规划、技改技措、安全保密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班组建设等职能管理的紧密结合;将6s管理融人企业管理体系,逐步形成6s管理的长效机制。在现有6s推行制度基础上,召开进一步深入推进6s管理研讨会,以针对性强、可检查性强、可操作性强为标准,修改完善《一院6s管理准则与考核检查评分标准》,编写制定《一院6s管理点检考核标准》、《一院员工素养活动管理手册》,进一步实现6s活动的规范管理。

第三,坚持做好以整理、整顿、清洁为基础的三定(定点、定类、定量)、三要素(场所、方法、标识)工作,进一步推行目视管理、形迹管理、看板管理和晨会制度,切实做到分区分类规范、环境干净整齐,做到重点突出、全面提高、不留死角,从强制执行向文明习惯的转变,从管理向生产力的转变。6S管理要与安全管理紧密配合,创造明快、有序、安全的工作环境,建立系统的安全管理体制,以保证员工安全和科研生产的正常进行。

第四,建立6s管理日常点检制度,把6s考核评比结果纳入院精神文明考核制度。在检查考核评比基础上组织开展6S管理流动红旗竞赛活动,每季度进行一次检查评比,年底按累计成绩评出6s管理优秀单位予以表彰。探讨将6s管理纳入先进、神箭奖牌、精神文明、安全奖励等考核办法中,甚至使其具有否决权。

第五,坚持6s管理简报、知识竞赛、6s看板和6s宣传专题网站等行之有效的宣传形式,将6s18I航天工业管理E匝盈图设,逐渐形成6S管理文化氛围。

以集团公司6s管理亮点集和录像片为切人点,加强宣传教育培训工作,组织开展亮点创意、征文演讲竞赛活动,加强单位内部和单位之间的交流学习,做好班组长骨干培训,邀请院外专家来院交流,组织6s管理骨干走出去学习考察兄弟单位先进经验,为导人ISO、TPM、六西格玛等高端管理方法打下良好基础。第六,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推行6s管理工作,坚持持续改进,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拓展管理范围,使6s管理逐步成为行政保障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为科研生产和职工生活创造一流的工作生活环境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6s管理工作已经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成效是非常不容易的,这充分证实了6S管理方法的有效性。在集团公司《关于深入开展6s管理工作的通知》、《一院2006—2020年发展战略》和院党委提出的“成功、管理、能力、创新、和谐”的工作方针指导下,我们有决心、有信心不断持续改进,完善提高,巩固现有成果,创新6S管理、拓宽6s管理,将6s管理做深、做细、做实,使6s管理成为基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力打造出一流的工作环境,为实现研究院铸造国际一流宇航公司的宏伟目标作出贡献。

篇2:持续改进巩固措施

为更好地开展以“以病人为中心,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主题的持续改进活动,药剂科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以下整改措施:

一、每季度统计、分析门诊中药处方、中药饮片处方占门诊处方的比例,及时反馈信息,适时调整医院鼓励使用中药饮片的方案。

二、制定中药饮片质量控制体系并落实到位。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和操作流程,严格按规程操作。每月对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督察,每季度对质量控制体系运行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三、积极与各配送公司协调,制定小包装中药饮片采购目录,推广使用小包装中药饮片,争取使小包装中药饮片使用量达到规定要求。

篇3:持续改进巩固措施

一、纠正和预防措施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地位

在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模式中, 管理职责可比作人的大脑, 资源管理犹如人的血液, 产品实现就像人的肢体, 而测量、分析和改进, 好似人的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重要功能, 一是对周身起控制与调节作用, 二是通过反射进行分析、判断从而下达指令, 使机体对环境变化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 达到机体与环境的统一。

测量、分析和改进虽是ISO9001标准四大板块的最后一个环节, 但其结果将直接影响体系的持续改进。而纠正和预防措施是该环节的压轴戏, 是PDCA的A (采取措施, 以持续改进过程业绩) 。由此可见, 它在体系中承上启下, 地位非常重要。

二、纠正措施在采供血过程中的应用

纠正措施是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组织在内审时, 按照审核依据, 根据现场审核的结果最终会开出不符合项报告;接受外部审核时, 审核组最终也会开出不符合项报告。面对开出的报告, 中心要求体系运行各部门、科室及时查找原因, 纠正不合格。无论内审或外审, 由于时间的限制, 均采取抽样的方法, 发现的问题不可能代表所有存在的问题。故应举一反三, 充分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追根溯源, 对出现不合格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纠正措施, 防止不合格再次发生。受审部门组织实施纠正措施计划, 如需相关部门配合时, 可提请最高管理者或管理者代表协调解决, 确保按规定的时限, 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

在体系运行过程中相对容易出现问题的条款有:4.2.3文件控制、4.2.4质量记录的控制、7.2.3顾客沟通、7.5.3标识和可追溯性、7.5.5产品的防护、7.6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8.3不合格品控制等。对于这些问题, 在制定措施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4.2.3文件控制, 这是在体系运行初期时, 对文件的编、审、批, 文件的受控状态, 外来文件的识别、控制, 以及文件的发放、更改、回收等环节, 由于缺乏经验, 容易出现问题。这类问题比较容易纠正, 且纠正得较彻底, 只要措施到位, 再次出现的可能性不大。但像条款:4.2.4质量记录的控制、7.5.5产品的防护, 重复出现问题的可能性较大。这是因为, 质量记录一是在时间上, 每天都会发生;二是在采供血过程中, 各个环节都会用到。产品的防护同样也存在着一是周期长, 从血液的采集到最终交付给医疗用血机构为止;二是环节多, 如经过采集、制备、储存、发放、运输等, 各个环节稍不留神就会出现问题。针对上述具有范围广、周期长等特点的环节, 中心在制定纠正措施中, 一方面注重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严格管理;另一方面, 建立并实行业务、行政巡查制度, 加大日常工作中的监管力度, 严格按《血液中心综合目标考核标准》对各环节进行检查、奖惩等,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避免同类问题再次发生。

三、预防措施在采供血过程中的作用

预防措施是为消除潜在的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预防措施不适用于已发现的不符合, 但是, 通过分析已发现的不符合的原因, 有可能找到组织其他区域更大范围内的潜在不符合, 这就为采取预防措施提供了信息和依据。

采取预防措施对于组织来讲是难点, 在审核实践中收集到组织采取预防措施的证据并不多。采取预防措施的关键环节是通过识别趋势, 收集相关信息, 了解潜在不符合在何处。要有高度的问题意识, 对收集的信息有敏锐的洞察力, 能够准确分辨是否包含了可以采取预防措施改进的机会, 在此基础上做出评价, 确定是否应针对该问题采取预防措施。若对该信息不予理睬, 就会产生潜在不合格, 甚至发生不合格的风险。

俗语说“千金难买回头看”。任何组织在“生产”过程中, 影响质量的潜在不良因素或多或少总会存在, 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因素所采取的措施既必要又丝毫不能松懈。预防措施是为防止发生不合格, 而一个不合格可以由若干因素产生。这就要求我们要有预见性、前瞻性和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 针对潜在的不合格或潜在不期望情况, 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 把不合格消灭在萌芽状态。但是, 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遇到这种情况, 尽管对某些问题已制定预防措施, 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 虽按照预防措施执行, 问题还是发生了, 这是为什么呢?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措施制定得不够完善, 制定措施时, 对潜在的问题分析得不够充分, 相关的因素未全部考虑进去, 故虽按照制定的措施执行, 但效果并不理想;另一种就是人为因素, 在执行措施的过程中未严格按照制定的措施执行, 人为地简化程序, 同样也达不到预防目的。

我中心在采供血工作中, 为防止献血时间间隔不够、淘汰血源再次献血, 采用了指纹识别系统;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确保在突发公共事件急需用血, 满足临床供应, 制定了采供血应急预案;为防止在严冬和酷夏对可能出现的季节性血液暂时紧张情况, 采取了在高校、大型国有企业建立应急血源队伍等措施来保证持续供应;为保证制备出的血液成分安全有效, 增加了电脑监控软件对血液制备过程的人员、设备、血液来源和原材料、方法步骤、环境条件等相关信息进行追溯;为保证血液的检验质量、信息的完整, 增加了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确保从标本接受到检测报告发出的整个血液检测过程符合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要求;为在血液的交接和发放过程中避免差错, 采取双人核对、签字等, 这些都是我们采取的行之有效的相应预防措施。

在实际工作中, 需要制定预防措施的地方还很多, 这就要求我们善于总结、勤于思考, 对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 制定出有效的预防措施, 充分发挥其作用, 将问题的苗头扼杀在萌芽状态, 把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

四、及时、有效地应用纠正和预防措施, 是

体系有效运行、持续改进的保证

无论采取预防措施或纠正措施, 其最终目的是通过实施及时、有效的措施, 保证采供血过程规范, 确保血液质量, 从而使质量管理体系在不断完善中持续推进, 在持续改进中强化员工的质量意识。预防措施关注的重点是其有效性, 制定预防措施是为了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因素, 防止不合格的发生。至于不合格何时发生, 无具体时间, 故在时效上无确切的要求。然而制定的措施最终能否起到预防作用, 防止不合格的发生, 达到预期的目的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对于纠正措施我们在关注其有效性的同时, 还应关注其及时性。在纠正措施的时效性和有效性问题上, 丝毫不能松懈, 若任其发展、接二连三地出现, 势必造成严重后果。

我们不仅要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 而且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应记录采取措施的结果, 并对所采取的措施进行评审和验证。如果措施无效或效果不理想, 要及时对其修正或完善,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保证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和持续改进的作用, 使采供血工作沿着正常的轨道运行。我们将继续坚持“只有完善, 没有完美”的管理理念, 为质量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再创新业绩。

摘要:预防措施是为消除潜在的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管理评审、内部审核与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共同组成管理体系自我完善机制, 是保证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的重要手段。因此, 纠正和预防措施是质量体系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和持续改进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血站,纠正预防措施,质量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沈行锋.ISO9000与血站质量管理[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篇4:持续质量改进,巩固二甲评定成果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135-01

“十一五”时期是卫生事业发展不平凡的5年,也是护理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时期,在全面提升临床护理服务能力,加快专科护理骨干培养的同时,如何提高护理学科管理水平,强化持续护理质量改进,进一步提升护士素质,巩固二甲评定成果已是护理部管理人员应充分思考的问题。要取得良好效果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教育护士充分认识护理事业发展面临的有利形势和目前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进一步加强护理队伍建设,提高护士临床服务能力,拓展护理服务领域,完善护理服务体系,以适应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基层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在二甲评定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成果,改进不足,完善体制,丰富实践,再接再厉巩固二甲评定成果。

2、加强护理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护理队伍建设,健全规范完善护理体制,加强科学管理,提高服务能力,突出重点整体推进。以护理发展来适应医学模式或医学技术的转换,重点放在护士整体调配及素质培养上,以三基培训、技能训练和专科培训为基础,进一步推进学科发展。具体方法:对本院各层次护理人员进行梳理,除学历以外,重点放在实际工作能力考察,并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分批分期培训。采取送出去,请进来,对应性考核,并作好预期计划,定时间、定人员、定标准、定结果等管理方案,以达到培训效果有效。

3、规范管理机制:加强护理工作的规范化管理,进一步稳定护士队伍,推动护理管理机制,并不断改革创新树立护士当家作主思想,调动护士积极性,灌注护士遵纪守法的法制理念,培养推进护士职业生涯的发展。规范操作流程,全面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服务模式,落实护士职责,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理念,做好全程服务。

4、坚持改善护理服务:坚持以改善护理服务为宗旨,以提高丰富护理内容为内涵,拓展护理领域为重点,作好开展四个一样、七声服务和八做到及慎独修养提高。四个一样是:对农村和城市患者一个样,节假日与平时工作一个样,白班与晚夜班工作一个样。七声服务是:患者来时有迎声,患者问话时有答声,答话时有笑声,病人走时有送声,进行治疗时有称呼声,治疗合作完毕有谢声,操作失误时有道歉声。八做到是:接待时热情,治疗护理时主动,疼能时安抚,困难时帮扶,烦恼时分忧,快乐时分享,困惑时开导,对患者不嫌弃不放弃。慎独修养:独处工作时谨慎小心,不管有人无人严格要求自己。

5、认真贯彻落实护理工作,确保工作实效:通过二甲评定为进一步提高医院服务理念和医院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护理工作必须与医院诊疗及各系统工作密切配合,充分认识护理工作对医院及自身发展的重要性,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政策及护理指标的完成,确保工作实效。不断改进监督机制,加强监管力度,作好全年各项考评工作,重点抓好实效工作的落实,要求护士不讲虚话、不讲假话、不做表面工作,认认真真、实实在在做好每一项工作。

6、建立专科护士培训制度:在完善医院各部门设岗的同时应作好重点专科护士的培养培训工作,争取每年均派出1—2名护士外出培养,并通过学习后回院自主培训,尽量为她们创造专科岗位的考核机会,争取取得专科培训资格合格证。对非专科护士应采取轮训、考核等提高方法,完善在职教育与提高。

7、强化医院护理管理人员培训提高:护士长是护理管理工作中的主要力量,应完善對护理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无论是理论管理水平及操作技能均应处处领先走在护士前头。要求严格培训不断,理论结合实际及务实创新是培养与训练的前提。通过培训提高创建一支能管理,完善管理,管理好的护理管理队伍,方能带领全院护士不断进取。

篇5:持续改进措施

护理质量是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和健康,关系到医院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加强护理质量管理,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使病人满意是护理管理的中心任务。

检查标准1:护理理组织 ① 严格按照《护士条例》规定实施护理管理工作。制定健全的护理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护理常规、操作规程等,并保证实施;② 根据医院的功能任务建立完善的护理管理组织体系;③ 护理管理部门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职责明确;④ 护理管理部门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护理工作制度,并有相应的监督与协调机制。

考核方法:查阅文件及资料,了解护理管理组织体系情况。改进措施: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护理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护理常规、操作规程,重新修定标准护理计划,制定各工作环节交接流程。同时督促护理人员加强制度的学习,特别是核心制度要做到熟练掌握,如查对制度、差错事故报告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抢救制度、交接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

检查标准2:护理人力资源管理:① 有明确的护士管理规定,有护士的岗位职责、技术能力要求和工作标准;② 对各级各类护士的资质、各岗位的技术能力有明确要求;③有紧急状态下对护理人力资源调配的预案。

考核方法:查阅文件及资料,了解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情况。改进措施:修订紧急状态下护理人力资源调配制度,以确保等级护理要求和患者安全的需要。临床科室实行弹性排班制,逐步达到科学合理使用人力资源的目标。制定各护理工作岗位任务和目标,逐步实行护理人员分层次使用。加强年轻护士的 “三基”训练,拟订“三基”训练计划,每季度进行理论和技能考试。

检查标准3:护理质量考核标准:有护理质量考核标准、考核办法和持续改进方案。定期与不定期对护理质量标准进行效果评价;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书写护理文件,定期质量评价;护理工作流程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

考核方法:查阅资料,现场抽查。

改进措施:① 在以完善各项质量考核标准的基础上,要严格落实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和病人跌倒、坠床、导管脱落上报制度,学习掌握常见应急预案;② 加强护理安全教育,提高风险意识,及时发现和处理一切不安全因素,确保病人就医安全;③ 充分发挥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的作用,定期进行护理质量监控,并做到及时反馈,要克服敷衍了事的工作作风,切实发现质量问题,促进护理质量不断提高;④及时纠正护理疏漏,杜绝差错隐患;⑤ 护理部强化质量意识,抓好安全管理,倡导护士“慎独”精神,严格监督约束机制,对护理质量监控要做到平时督导和定期检查相结合,加强对高风险科室和危重病人的巡查,了解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的思想动态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及时疏导、及时协助解决,指导护理人员和护士长做好临床护理工作,确保临床护理质量不断提高;

检查标准4:临床护理管理:① 体现人性化服务,落实患者知情同意与隐私保护,提供心理护理服务;②护士对住院患者的用药、治疗提供规范服务;③ 提供适宜的康复和健康指导;④ 各项特殊检查护理措施到位;⑤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根据要求正确记录。

考核方法:查阅记录,现场查看。

篇6: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措施

1、严格按照《护士条例》规定实施护理管理工作,抓好护士依法执业,规范执业行为。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护理管理组织体系,及时修订完善护理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护理常规、操作规程、工作流程等,并保证实施,完善相应的监督与协调机制。

2、组织护士认真学习与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护理核心制度。规范护士执业行为,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各项护理操作规程。

3、加强对护理文书管理工作。根据河南省《医疗文书规范与管理》的要求,充分发挥各级护理质控组织的作用,不断补充完善护理记录标准,体现专科护理特点。护士多与医生沟通,交换意见,规范医护配合行为,保持护理病历与医疗病历一致性,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4、充分发挥高年资护士作用。高年资护士要为年轻护士把好关,做好传、帮、带、教,工作安排上要新老搭配,以老带新,以防范护理缺陷出现。

5、进一步完善重点环节应急管理制度。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培训与演练,保证在岗的护理人员人人知晓。对“重点人员”和“重点环节”加强管理。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因人施教,提高其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坚持护士长夜查房,落实弹性排班制度,加大中午班及夜班的人力资源投入,保证护理工作质量与安全。

篇7:持续改进的工作方法措施

二是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发挥好示范作用。改进工作作风,最重要的是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发挥好示范作用,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要严格按照中央八项规定,切实把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具体要求落到实处。

三是要严明纪律,严格制度。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规范、流程是工作很好的规矩。要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自觉做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结合实际,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以之规范工作作风。

四是要时刻总结工作经验。工作结束后,总结一下自己在哪方面还需要提高,在哪方面有经验值得以后借鉴。而总结也并非一次性的,时刻总结自己,才能避免自己走以前走过的弯路,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经验和阅历,才能以自己的经验指导自己走自己的捷径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篇8:持续改进巩固措施

关键词:评建成果,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

“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是教育部开展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根本方针, 它的最终目标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经过广大教职工的共同努力, 我校于2009年6月顺利通过了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评建工作成效显著, 极大地促进了学校工作水平的提升, 为学校的未来发展赢得了先机。因此, 我们要充分认识评建整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切实把整改工作作为评估工作的重要一环, 将评建整改工作作为一项长期任务从长计议, 进一步梳理思路, 制订措施, 以评估为契机狠抓内涵建设, 彰显办学特色, 通过整改使学校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1 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先进的办学理念

在学校办学思想的指导下, 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 以改革促发展, 精心谋划学校的发展和未来。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 提高教育质量是学校永恒的主题的思想, 确立教学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 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注重学校规模和办学水平的统一、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的统一、学校发展与个人发展的统一、办学质量与办学效益的统一, 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 努力实现学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 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进一步突出教学的导向机制

坚持不懈地抓教学基本建设和教学改革, 优先保证对教学工作的各项投入, 强化教学管理, 深化教学改革。坚持以精品课程建设为示范, 以教学改革为切入点, 推进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采取各种措施, 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同时要加大对教学的经费投入, 坚持和完善领导听课制度, 深入教学第一线调查研究, 解决教学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使教师全心全意投入教学活动,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提高授课质量。进一步加强行政管理人员和后勤人员自觉服务于教学的意识, 提高其服务能力和质量, 使全校对保证教学、服务教学保持高度的共识和持久的热情, 形成领导重视教学、教师倾心教学、政策保障教学、经费保证教学、科研促进教学、管理服务教学、后勤保障教学、舆论导向教学的浓厚氛围和工作机制。

3 强化教学管理, 完善教学质量保障的长效机制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要通过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 强化教师教学工作制度, 强化教学管理, 确立教学质量的全面、全员和全过程管理, 不断完善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用人单位、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与评价机制, 形成社会和医院 (企业) 对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评价制度、课堂教学评估制度、实践教学评估制度、同行评议制度、网上评教制度、学生定期反馈制度、教学督导制度等, 在课堂教学、课程考核、实践教学等各个环节, 严格规范操作程序, 通过落实保障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 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突破, 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显著增强, 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 学校管理制度更加科学、规范、高效, 教学质量得到根本提高, 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教学质量保障长效机制。

4 完善校、系教学管理模式, 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评建工作促进了学校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 使各项管理更加规范。因此, 要进一步完善校、系教学管理模式, 实现教育教学管理工作重心不移, 规范管理工作岗位职责, 尤其要加大系级管理的执行力度, 切实把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同时, 通过评建, 实验实训基地、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教学资源得到了进一步丰富, 因此应积极探索及完善图书馆、实验实训基地等处的管理模式, 提高利用效率, 实现资源共享。

5 坚持育人为本, 切实推进素质教育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突出思想品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学校可通过开展专题讲座、演讲、职业生涯规划等涵盖科技文化、展现艺术风采的活动, 形成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 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努力使精神文明之花开遍学校的每个角落。

篇9:持续改进巩固措施

【关键字】纠正和预防;措施;质量管理体系

一、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意义

(一)由于人們提高了对产品的质量意识,社会对检测机构出具的公证数据的可靠性、准确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检测设备的更新、人员素质的提升作为检测机构发展的一个标志,忽视了质量管理体系中纠正、预防等软要素的完善以及其有效实施,尤其在欠发达地区检测机构事业发展过程中只重视经济效益及硬件建设,对社会科学发展起不到实质性作用。

(二)一个组织若希望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希望自身能够处于持续改进状态,希望不断提高自身的产品和服务质量以赢得社会的信任和尊重,就应当充分实施ISO9001标准。在实施质量体系管理过程中,零差错是质量管理追求的目标,但在现实工作中又是难以企及的。所以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对预防纠正措施的实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制定并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能促进体系持续有效运行,IS09001标准强调“所有的控制都应针对减少和消除不合格,尤其是预防不合格”。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实现事前控制和过程控制,以减少偏差发生的概率,促进体系持续有效运行。

(四)制定并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是企业/组织进行持续改进的重要内容,ISO9001标准中指出“组织应利用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以及管理评审,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二、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区别和联系

纠正和预防措施与持续改进的关系要正确把握和理解,首先,应正确理解纠正、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和持续改进的基本概念,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共同目的:以防止不合格的再发生或发生,要从根本上消除产生不合格的原因。两者区别在于,对于已发生甚至是多次发生过的不合格原因采取的措施称为纠正措施,降低或消除已发生不合格所造成的后果是纠正措施的目的。而对于潜在的不合格原因采取措施称为预防措施,它所关注的是类似的不合格以后不再发生,目的是避免不合格的发生。持续改进,不断提高,并提供许多实用的管理方法,从而引导整个质量系统和组织的共同持续发展。

1.纠正:是为消除已发现的不符合所采取的措施。纠正是针对不符合本身所采取的措施,其目的是减少和排除事件、事故和不符合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和后果,但该类事件和不符合今后可能还会重复发生。

2.纠正措施:是为消除已发现的不符合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纠正措施是针对已发生事件、事故和不符合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其目的为消除造成事件、事故和不符合事实的真正原因所采取的措施,通过该措施的实施,可防止同类事件、事故和不符合的再次发生。

3.预防措施:与纠正措施不同,是针对潜在不符合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这时尚未造成事件、事故或不符合,但按现在的发展趋势,可能会造成事件、事故或不符合。与纠正措施的相同点都是针对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三、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的常见问题

1、“纠正措施”,而不是“预防措施”。

发生不合格问题时,大家会着手去处理现场的问题。可是不合格现象消失后,就认为已经解决了问题。并不去分析不合格的原因是怎样产生的。满足于“纠正”,忽视“预防”,导致同样的问题再次发生。

2、制定措施的人员经验不足。

往往由于负责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的人员工作经验及技术水平有限,很难准确地找出真正的原因,分析问题不够深刻,没有“刨根问底”,举一反三,经常出现同样性质的问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不严格管理质量记录。

缺乏对质量记录填写的正确认识,不能及时的填写工作日志、过程记录、自检记录等,工作不够仔细,而是事后改正。发现不合格时无法追溯、资料上缺签名、缺现象描述、缺原始数据、缺处理过程甚至缺时间等等,导致纠正和预防措施无法展开实施。

四、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步骤

步骤1:识别已存在的不合格或潜在的不合格。也就是说组织/企业要认真自我检查,实事求是,踏踏实实分析已发现的问题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确定其影响程度。

步骤2:分析不合格原因。找出产生不合格的主要原因需要通过现场调查,利用统计工具。

步骤3:负责部门准备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程序;

步骤4:领导负责纠正或预防措施方案的审查和批准;

步骤5:责任部门按照批准的计划执行,并记录执行的情况;

步骤6:效果验证。这一环节非常重要,不通过效果验证,所有工作空话一谈,只是形式及应付,失去意义。

步骤7:综合部门收集整理一套完整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资料,在管理评审时报告结果。要注意过程资料的文件化管理,并为领导决策提供有力证据。

在上述7个步骤中,分析产生不合格的原因,是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发展的关键,

造成不符合的可能原因有以下几项:(1)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规定不当或不完善;(2)岗位设置不合理;(3)缺乏人力资源,缺乏培训或工作失误;(4)设备、设施等资源不足;(5)试剂及消耗材料缺陷;(6)设施环境条件不适宜;(7)测量工具或测量方法不适宜。

总结

篇10:检验科服务持续改进措施

一、服务标准

1、缩短患者的待诊时间。根据候诊人数,及时增加服务窗口。

2、节假日期间,正常上班。积极倡导24小时时时服务,365天天天开诊的服务理念,率先开展“无节假日、无休息日全程服务”的新举措。

3、推行文明用语,热情服务。(1)窗口采血人员必须做好安抚工作、首接时采用问候性语言,跟病员交待时要详细;(2)病房采集标本更得注重与病员的沟通艺术。除文明用语、轻声细语、微笑服务、做好安抚等工作外,要对检查的项目介绍清楚,交待报告送达病区时间,离开前告知病人采集标本结束,嘱咐其安心养病,好好休息。

4、认真执行首问负责制和首接负责制。所有工作人员有义务解答患者咨询,并提供必要的帮助。

5、加强医患沟通制度。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和选择权,医务人员对患者的检查、检查与疾病相关的注意事项等要充分告知。

6、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在患者检查过程中,所有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的事宜,如退费、加(减)做项目等,明确由本科人员负责协调解决,尽可能不让患者往返于数个部门之间。

6、严格收费制度。对多收少收错误收费,要做好解释工作,并由本科人员负责协调解决。避免患者往返于部门之间。

7、及时解决患者投诉。明确科室负责人的责任,患者投诉,原则上由科室负责人主动接待处理,并及时向相关职能部门报告,职能部门要积极参与,协助相关科室解决问题。所有投诉处理过程和结果要进行详实的记录,有典型意义的要在适当场合进行通报,避免同类投诉再次发生。

二、持续改进

上一篇:厂报宣传新闻稿件--节后收心会议下一篇:记农业专家肖伟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