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空间的基本要素

2024-04-12

建筑空间的基本要素(精选11篇)

篇1:建筑空间的基本要素

建筑空间的基本要素:尺寸、几何形状、围护材料、结构形式、光线、装饰。尺寸

尺寸就是我们常说的长、宽、高,它是空间形成的基本单位,也是决定着空间的比例,更加影响空间功能及使用的重要因素。不同功能的建筑,所创造的空间尺寸是不一样的,反之,不同尺寸的空间也必定会带来各式各样功能的建筑。然而相同功能的空间,不一样的尺寸也会带来不一样的空间效果,给人不一样的尺度感。拿住宅单元来说吧,一个住宅单元无论是两居室还是三居室、四居室,除了卧室,还必须有客厅、餐厅、厨房、卫生间。这几个空间随着功能的不同,尺寸也是不同的。在这些空间中客厅是最大的,这是因为除了要满足一家人的活动,还要招待客人,摆放各式各样的家具家电。如果空间小了显然是满足不了功能的要求,但是如果空间过大了,会增加造价,对于普通的家庭显然又是不必要的,一般在 20m2 左右已经足够了。层高方面普遍做到 2.9~3.0m,对于一般的客厅及卧室而言,这个尺寸是合适的。对于复式住宅及别墅中客厅常做成两层高,这跟它的平面尺寸是相互协调,高度跟平面是成比例关系的。如果过低了,会让人感到压抑,过高了让人没有亲切感。厨房及卫生间能够满足必要的设备及使用要求就行了,在高度方面也可以适当降低,吊完顶之后有 2.2m 即可。我们在建筑设计实践中,无论是整体或是局部,都存在着大小是否适当?高低是否适当等等尺寸上的问题。如果说这些尺寸设置合适,具有应有的尺度感,那就是意味着具有良好的比例关系,这样就能达到和谐并产生美的效果。所以尺寸是建筑空间最基本的要素,所有空间构成之前则应先根据空间的性质及使用情况来推敲它各个方面的尺寸。几何形状

随着建筑的日益发展,空间的形状越来越丰富。不同形状的空间除了跟空间的使用有关系,还可以按照一定的艺术意图给人以某种精神上的感受。

空间的形状在平面上有长方形、方形、圆形、多边形、椭圆形、梯形,各种形状相交、相切等等组成的形状。在立体空间上有穹隆形,中间高两边低的坡屋顶式、拱形等等。长形的空间因使用要求的不同导致长宽高之间的比例有差距。如电影院观众厅的平面形状一般呈较长的方形,考虑无遮挡视线,设成阶梯状或是设有楼座,高度要求高些;而会议室又比办公室稍长些,高度也相对而言要求较高些。这些不同功能的空间,虽然都是长形,但是由于使用上的不同,它的比例就发生了变化。为了适应手术时不同角度的照明需要,手术室采用卵形的空间形状,可以充分利用布满在四面顶棚上不同角度的灯光组合,从而获得最好的照明效果。在酒店设计中为了让每位客人获得更宽阔的视野,常把客房设计成退台式,让每一位来旅游的贵宾都可以享受到清新的空气和充裕的阳光,得到真正的放松。除了平面的几何形状给空间带来了不同的效果,立体的几何形状同样可以带来不一样的空间。窄而高的空间会使人产生向上的感觉,富有神秘感。教堂就是采用这种手法来营造它神圣而神秘的空间氛围;细而长的空间会使人产生向前的感觉,造成一种无限深远的气氛。在做一个依山临水的温泉酒店时,就大量采用了这种手法。利用山势的委婉延绵,用一条高高低低的走廊把客房串连起来,一直跨江连接到河中间的小岛上独立的豪华客房。通过这个细而长的长廊,即可以欣赏到庭院的景色,继而延伸到室外天然的风景,建筑与风景融为一体,已经分不清哪个是风景,哪个是建筑,建筑亦是风景。高低空间的突变,气氛也会产生突变,酒店的入口设计成两层高的大堂空间,使人感到高爽、豁朗;从大堂走进一层高的电梯厅,使人感到亲切。在商场的空间设计中,常常会利用弧形的楼梯,顺着楼梯及人的走势摆上不同姿态的模特,形成一个环行的空间,使之具有明确的导向感。巧妙的利用空间形状的特点,往往可以有意识地使人产生某种心理上的作用,把人的注意力通过空间的设置引到某个确定的方向。围护材料

从广义上讲空间的围护材料不是实的墙体就是虚的玻璃窗;从狭义上来看栏杆、台阶、家具、屏风、隔断等等似无形又有形的围护也是形成空间的一种手段。

空间的围护形成三种室内外关系,开敞的,即室内外连通。如空廊、庭院、中庭等等,通过这种手法营造半内半外向的空间。半透明的,用磨纱、冰裂等艺术玻璃,在古代玻璃还没有传入中国,常用纸裱糊的窗;封闭的,即是实墙,厚重而阻塞;透明的,就是透明的玻璃门窗。开敞、透明的空间能使人感到开阔、明快,心情愉快。半透明的空间使人有种朦胧美、神秘感。封闭的空间让人感到沉闷。由此可见空间的围护材料使用得当与否会影响人的情绪和精神感受。这无非就是空间围与透的问题。在设计中什么地方应当围,什么地方应当透,则应当因地制宜视功能、朝向还有建筑物周边环境而定。南向通风采光良好可以透,西边阳光强烈应当少透;朝山朝海的地方应当大透,视野极其开阔,可以把美景尽收眼底。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密斯.范.德.罗就曾为范斯沃斯设计了一幢住宅,坐落在森林里除了卫生间之外,其他四面墙体全部是用钢柱和大片玻璃作为围护材料。先不考虑它的使用性,从空间的角度看,可以从四个方位欣赏到室外的风景未尝不是一件美事,这在当时还未出现玻璃摩天大楼之前,已经成为一件很前卫的技术。结构形式

结构是用来承受荷载和其他间接作用,是建筑物的骨架。它除了具有满足功能的要求,还具有满足审美的要求,它对空间的塑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结构本身如果选对于形式,本身就是一个艺术品。无论是我国传统的建筑,还是西方古代建筑,所采用的结构形式不仅能适用不同的功能要求,而且各自具有独特的表现力,还凭借它创造出许多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仍然为我们今天借鉴和学习。

结构有木结构、混合结构、框架混凝土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钢结构还有膜结构、悬索结构、壳体、网架结构等等新型大跨度结构。

木结构是我国传统古建筑中最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它易于获得轻巧、通透的空间。混合结构是个历史比较悠久的结构体系,墙体本身既是空间的围护材料,又要承担屋面的荷载,但对空间的塑造局限性很大,不能获得较大的室内空间。框架结构是现今使用最频繁的一种结构形式,梁柱起承重作用,墙体仅起围护空间的作用,内部空间可以自由灵活分隔,创造各式各样的空间形式,开窗也不受到限制,可以拥有更开阔的视觉效果。框架结构虽好,但是在高层建筑并不适用,故出现了框架结构跟剪力墙的综合体。为了获得更大的室内空间,结构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演变跟发展,从古代西方建筑各种形式的券、筒形拱、交叉拱、穹窿到今天的桁架、壳体、悬索等等。这些新型的大跨度结构类型多样,形式丰富,可以适用任何形状的建筑平面,获取更为宽广、自由、多样的空间。光线

光线是视觉环境中较活跃的因素,它对空间整体感的营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在表现空间、调整空间的同时也在创造空间。光的强弱会使空间尺度改变,比例和形状也会有所不同,使空间有深度感、层次感。光也成为建筑的一种符号,形成空间的另一种意境。如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他利用坚实厚硬的清水混凝土围合成一个黑暗的空间,让进去的人瞬间感觉到与外界的隔绝,而阳光就从墙体的水平垂直交错的开口里倾泻而入,使人看到一个由光影效果组成的巨大十字架,神圣、清澈、纯净、十分震撼人心。“风之教堂”中的“风中长廊”,用磨砂玻璃的半透明处理,大大削弱了光影的眩晕感,长廊外的树影印在磨纱玻璃上,形成摇曳的光影。均匀、朦胧的光线再结合地势引起的落差,拉长了时空距离,模糊了尺度感。海风贯穿而过,沁人心脾———“风之教堂”由此得名。这两个建筑通过两种引入光线的表达方法来表达空间,前者以光线从缝隙中倾泻制造神迹,属于直接光线。后者则通过朦胧的漫射光线再加上材质形成的光影引变化令人有种忘我的身心愉悦。这就是光线对空间的魅力,曾有人说过“没有光线就不存在空间”,真是不为之过

篇2:建筑空间的基本要素

室外:体育器材库,看台屋顶,电子显示屏位,贵宾室,运动场形状,跑道形状,各管理部门,更衣室,记者席,附属设施,观众席规模,球场规划。

 

篇3:建筑空间的基本要素

视觉空间是展示设计空间中的主要空间。视觉空间在展示空间中主要起到展示的作用。如何形成一个合适的展示空间, 空间形态起到了重要作用。所谓形态, 形指的是形状, 态说的是运动趋势, 一般可解释为物体的形状动作姿态。展示设计中的视觉形态有着自己的特点。一般可以分为视觉形态的基本要素和构成方式两个部分。基本要素是基础, 构成方式是完善视觉形态的方法, 两者共同构架了展示设计中的视觉空间形态概念。

文章中主要针对主要要素进行分析阐述。空间的形成主要是在不同的环境中, 由不同的空间、造型、材料、肌理、色彩、灯光等不同的五感要素向外扩散而最终形成。这种空间形态在展示设计视觉空间中是至关重要的构成元素。视觉形态中有不同的空间形态, 有时我们可以分为平面形态、立体形态、色彩形态、光源形态等, 而在文章主题视觉空间形态的主体则是平面形态、立体形态和色彩形态的综合体。

二、展示设计视觉空间形态的基本要素

1. 展示空间的展具

展具在在展示空间中展品的承载物, 祈祷承重、衬托的作用。在展示空间中也同样的是空间的主要部件。展具主要用于陈列和保管中使用的橱柜、台座、屏风、支架、板面、箱盒等器具。也就是通常展示设计中所提到的展示道具。这些道具依托于展品存在, 同时也为展品提供至高的服务, 展示设计中展具是构成展示设计中立体视觉语言的基础要素的重中之重。

在大多数展示中, 展示道具都具有通用、方便拆卸与组装、易运输等基本功能。它作为主要的承载物, 必须具备展具标准化、安装组合化、运输方便化, 这是当今展示空间设计的基本, 也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作为展示空间设计的一部分, 展具除实用价值外, 与展品空间视觉上的统一也是一个重点, 在诸多类型的展品中, 如何设计出合适的展具, 并能在视觉和实用两个方面达到很好的效果, 是设计师长久来追求的目标。

在现在的展示设计中, 新型的展示道具层出不穷, 不同于传统的展示空间设计, 把展示的重点放在平面上。现在的展示设计道具利用平面、立面、甚至顶面都给与利用, 营造出新型的展示设计空间。

2. 展示设计的空间

展示设计中空间和视觉语言是两个密不可分的艺术概念。设计中常常提到“设计, 以人为本”。而在展示设计中, 设计的主体发生了变化, 由人转为了展品。所以, 也可以说, “展示设计, 以展品为本”。其中展品与人之间的关系又发生的微妙的变化, 人们在观展期间形成了人流、路线等, 以此扩散, 与展品一起形成了展示空间, 又形成了“设计, 以人为本”。展示设计可以说是一种对空间进行艺术处理的过程, 在进行展示设计时, 空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甚至可以说展示艺术就是对空间进行组织利用的艺术。展示空间形成了展品空间、观展空间、人的流动空间、休息空间、公共空间等, 在展示设计中, “空间”的概念是贯穿始终的, 空间规划就成为展示艺术的核心要素。

展示设计中, 空间的概念有着相对和绝对的双重性。空间, 有由真实物体或者界面围合形成的真实空间, 也有由光、影、隔断等形成的虚拟空间, 这有形的和无形的两种空间在展示设计中都是不可缺少的。在这样虚实并进的空间中, 由展品的位置和布展形式共同决定了展示的空间。因此展示的流动空间也在此形成。所以, 展示空间的流动性是必然的, 它是由展示空间的功能特点决定的。在这个特定的空间中, 产生了和其它空间不同的环境艺术效果。

3. 展示设计中的色彩语言

色彩在设计中通常与灯光一同出现, 是室内设计中不可缺少的设计手法, 在展示设计中也同样是展示设计视觉语言的主要元素, 创造展示环境气氛不可缺少的表现形式之一。展示设计在色彩设计上更加注重色彩的心理效应, 色彩给人带来的心理感受是设计中的重中之重。设计中同样要遵守统一性、突出主题、服务观众的设计原则。创造和谐的观展环境, 满足观者的求新、求变、求奇的心理需求。

色彩设计中在空间、道具、装饰、照明方面应该形成统一的设计风格, 依托于展品存在, 主次得当, 达到好的展示效果;在这其中主题是另外的设计重点, 整个展示设计的色彩是为了烘托空间气氛, 突出展品主题。要抓住展示的展品, 突出展品, 与此同时强化设计设计重点;最后抓住观者的心理, 应用色彩对人的心理和生理的变化进行设计, 运用不同的色彩, 结合不同的主题, 运用色彩的丰富韵律、节奏表达最终达到很好的设计效果。

4. 展示设计中的光环境

光, 设计中重要的设计元素。展示设计中视觉空间环境不可缺的元素, 常常以人工光源为主出现, 起到很好的渲染气氛的作用。作为视觉的基础, 人工光源的使用直接影响着展示空间中展品的展示效果, 除了起到基础照明的作用外, 更加重要的是渲染空间。有时, 在展厅中加入自然光源, 更加增添设计效果, 展示视觉空间与展品浑然天成。但这其中, 展示视觉空间室内人工光源与自然光源的比例安排显得尤其重要。有些特殊的展厅设计完全采用自然光源, 这对展品的要求比较高, 此种设计大多结合人工光源出现。

展示设计的光照度是由展品的感光度决定的, 展品的光照度一般大于展柜的光照度, 各个不同的展示厅内的光照度不宜相差太大。在灯光的选择上不宜采用系外线灯具。节能射灯、荧光灯、碘钨灯、高压汞灯、钠灯、低压卤素灯、霓虹灯、白炽灯都是很好的选择。再设计中应注意避免炫光的产生。

展示设计中的光环境主要是为了让观展者有一个舒适的观展环境, 其次达到较好的展示氛围, 创造独特的艺术气氛。

结论

展示空间区别于其他的功能空间存在着许多的特殊性, 展示空间具有特有的信息传递功能, 通过展示空间的设计达到信息传递、宣传、经济交易等目的。不同性质的展示空间, 由于大小不同, 应用视觉形态基础要素不同, 最终呈现的效果也不同。展示设计视觉空间中视觉形态的基本要素在展示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 也是设计师一直追求的。

摘要:展示设计视觉空间中的空间形态是形成展示空间视觉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视觉形态的形成在展示设计视觉空间中是至关重要的, 在视觉空间中展示的展具、展示空间、空间的色彩与展示的灯光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视觉元素。本文对展示设计视觉空间进行重新的分析并对视觉形态进行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展示设计,视觉形态,视觉空间

参考文献

[1]王诗群.《浅析视觉形态设计基本心理构件》.美与时代, 2006 (12) .

[2]郭茂来.《视觉艺术概论》.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0.7.

篇4:建筑入口空间的精神功能要素探析

建筑入口空间意境应具有感性美和理性美的内涵,给人们以美的刺激和美的享受。建筑文化具有具象性和抽象性,它的演变形成是随着社会形态、社会生活、社会意识的变化而变化的。精神功能的需求是在建筑入口空间满足物质功能之后,应首要考虑的。现代社会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审美要求越来越高。建筑入口空间主要通过以下要素等来表达人的精神境界。

文化要素

在现代建筑的进程中,传统建筑入口空间的文化精髓,如顺应自然,天人合一,是应该得到继承和应用的。在入口中注入文化元素,不是全盘否定“自我”去实现他者的“建筑现代化”。以工业建筑的改建之上海8号桥为例。8号桥以“桥”命名是有特别意义的。在功能上,每一座办公楼都有天桥相连;内涵上,它是连接国内外各创意咨询专业服务团队的沟通之桥。在创意上,它是城市历史与未来承接的良好典范,运用新的设计和模式改造,为历史的留存注入时尚、创意的元素,使保留的旧厂房成为现代城市景观的新景象,也促进了设计创意产业的产业链的形成。它坚持自我,在自我的更新中,创造与原建筑吻合的入口空间。

色彩要素

色彩以光学为基础,涉及生理学、心理学、美学与艺术理论等学科。建筑色彩具有识别性、装饰性、强调性、渲染性等多种特性。色彩具有物理、生理、心理三方面的具体内容,用色彩对建筑入口空间进行再创造,可以为入口空间意境表达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古时建筑色彩具有严格规制,结合各种吉祥图案,从文化从色彩角度表达人文的精神功能需求。以明清紫禁城的入口为例,黄琉璃瓦配以红墙,屋顶下是青绿色调的彩画装饰,屋檐以下是成排的红色立柱和门窗。这强烈的用色形成鲜明的对比,达到了一种绚烂的效果。而民间入口多以砖雕装饰,禁用彩画,以青灰色为主,加上红和绿等点缀色搭配,显得清丽淡雅。

现代建筑及入口色彩摆脱观念的限制,新材料、新技术和“材料美学”的运用,使建筑空间色彩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水体要素

水自古是建筑入口空间最活跃、最能表达空间意境的要素之一。将水体引入到建筑入口空间环境的营造中,烘托建筑意境。以徽州古村落及水口景观为例,村落入口处的流水、小溪、河水、湖水被视为村落门户的灵魂。古语“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古人常依山旁水而居。

入口空间中的水体,合适的形状、大小及深浅、池岸的造型都能使环境具有特色。方整的水池,构图严谨,气氛庄重;宽的水池,视野开阔;曲的水池,增添情趣,柔化环境;流线型水池,富含动感和现代的气息。

现代人们运用水的形、色、声、光塑造建筑入口内外空间的意境,突破传统技术手段来打造水景,营造如瀑布、叠瀑、喷泉、涌泉等。动态的水,控制水流的大小与形状,使之产生光影变幻、动静结合来表达空间意境。静态的水,与周边环境及入口的实体要素巧妙结合,形成变幻丰富的倒影。

植物要素

自古以来,植物在建筑入口空间中运用非常广泛。植物即可作为视觉及精神审美对象用于烘托建筑入口空间气氛,还具有物质功能特征,可将植物、花草作为构成和完善入口外部空间的特殊手段,如植物围墙围蔽、遮挡不良视线,这点以古典园林表现最为突出。

植物要素可用来完善建筑入口空间的不足,如软化建筑物的外轮廓及连接建筑室外与室内空间,在建筑入口空间中种植高大的植物可使建筑免受阳光的暴晒,在入口两边种植灌木丛可增添建筑入口的空间感,为人们提供一个更好的人居环境。可见建筑物与植物之间的关系是密切的,相互补充的。

光要素

建筑入口使用光,可以塑造入口环境,光要素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营造视觉和心理的享受,可以与材料等其他空间要素共同作用以相互映衬产生艺术魅力。在建筑入口空间中引入自然光可以增添室内外的联系,满足空间的功能要求和艺术要求,通过自然采光设计把自然光引入到建筑空间,可以在满足人的视觉、健康需要的同时,使人们去感受通过光塑造的建筑空间。

光要素包括自然光要素和人工光要素。以建筑形式美的法则为基础,利用自然光的功能功效和艺术效果结合建筑入口空间形态、空间界面和其他构成要素,使入口空间能在光的照耀下形成丰富的光影,增加立体感及体量感;利用人工光在建筑入口空间中,不仅起到照明的作用,更因灯具的不同、亮度的可调节性、灯光的形状,光影关系等,在夜间能呈现出更大的艺术感染力。

序列化要素

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认为这些“似乎是纯形式的几何线条, 实际上积淀熔化了丰富的内容和意义, 劳动生活和自然对象与广大世界中的节奏、韵律、对称、均衡、连续、间隔、重叠、单独、粗细、疏密、反复、交叉、错综、一致、变化、统一等种种形式规律,逐渐被自觉掌握和集中表现在这里。”

1.比例和尺度

建筑入口空间的比例和尺度包括入口空间与周边环境、建筑本身和入口空间各构成要素的比例。如广场和门体的尺度,街巷和门体的比例,水池、雕塑、花坛、小品等与门体的比例和尺度。这种比例和尺度关系如果处理得当会给人一种和谐美的享受。

2.对比和衬托

彭一刚先生曾提到,“大、小悬殊的两个空间相连接,当由小空间而进入大空间时,由于小空间的对比、衬托,将会使大空间给人以更大的幻觉。”除了利用空间大小的对比,还可以利用空间明暗的对比,利用入口内外空间的开合变化而产生虚实、强弱的反应,这一反应衬托人视觉、心理的不同感受。

3.起伏和错落

起伏和错落常见于传统园林中,也适于现代建筑。利用地形高低起伏错落的变化构成仰视与俯视来增添情趣,配合入口道路的引导与暗示,以及道路两旁的植物处理,再加以文字性或其他标志性指引,以激起人们的好奇心。现代建筑入口利用地形的高差,可构成丰富变换的入口空间环境。《园冶》中说:“楼阁之基,依次定在厅堂之后,何不立半山半水之间,下望上是楼,山半拟为平屋,更上一层,可穷千里目也”,所阐明的,正是这种因视高改变而产生的效果。

4.渗透与层次

渗透与层次是传统园林中常用的空间手法,民居建筑中也多用照壁、屏风来阻挡视线,增加层次。也适于现代小区入口或商业建筑入口空间以增加建筑、园林空间的含蓄与幽深,可极大地增强景的深远感。如设一半实半虚的屏风,即可阻挡部分内外视线,又同时产生一种神秘的吸引力。另外利用古典园林的框景、对景、借景和障景的造景手法也可产生层次感。

现代城市化的进程使我们逐渐被放置于标准化的、功能化的、极简化的建筑方盒子里。建筑入口空间也逐渐开始以满足实用功能为主,不再强烈追求精神功能的表达。现代建筑入口空间以材料结构的独特性塑造,彰显所谓现代性,却用“标准化”的方式复制、粘贴、克隆,使得城市与城市、城市与乡村、甚至国家与国家的建筑及建筑入口满足了实用功能的同时,却缺失了建筑入口空间应有的精神功能。本文从精神功能要素方面分析了建筑入口空间精神功能表达的重要性。

篇5:简历的基本要素

那么个人简历包括哪些基本要素呢?一般而言,一份完整的个人简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个人基本信息

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居住地,民族,政治面貌,毕业院校,专业,联系方式,部分特殊的行业,还可能要求你提供一些隐私性的内容,例如身高,体重,视力,婚姻状况。

2、教育经历

一般按照倒叙的顺序,描述你什么时间,在什么学校,就读什么专业。

3、实践与工作经历

对于应届毕业生而言,这里填写的是实践经验,而对于已经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这个项目填写的则是所从事过的工作经历,重点应该描述何时何地,从事何种工作,取得何种成就。此外,如果是已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这个项目应该放到教育经历的前面。

以上三个方面是一份个人简历的主体内容,而实际上,一份简历还可能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4、奖惩情况

何时何地获得何种级别的奖励。

5、证书情况

何时获得何种证书,证书的编号。

6、技能水平

介绍你所能为雇主进行的工作,例如熟练使用**,熟悉**,能够应用***进行***。

6、自我评价

对你整份简历中,你最大的求职优势进行总结。

那么个人简历包括哪些基本要素呢?一般而言,一份完整的个人简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个人基本信息

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居住地,民族,政治面貌,毕业院校,专业,联系方式,部分特殊的行业,还可能要求你提供一些隐私性的内容,例如身高,体重,视力,婚姻状况。

2、教育经历

一般按照倒叙的.顺序,描述你什么时间,在什么学校,就读什么专业。

3、实践与工作经历

对于应届毕业生而言,这里填写的是实践经验,而对于已经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这个项目填写的则是所从事过的工作经历,重点应该描述何时何地,从事何种工作,取得何种成就。此外,如果是已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这个项目应该放到教育经历的前面。

以上三个方面是一份个人简历的主体内容,而实际上,一份简历还可能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4、奖惩情况

何时何地获得何种级别的奖励。

5、证书情况

何时获得何种证书,证书的编号。

6、技能水平

介绍你所能为雇主进行的工作,例如熟练使用**,熟悉**,能够应用***进行***。

6、自我评价

篇6:ppt的基本要素

PPT演示的目的在传达信息,所以有演讲者将整页的文字稿直接复制到幻灯片;有演讲者深怕遗漏重要信息,照着幻灯片的内容逐字宣读;有演讲者准备的幻灯片花俏得令听众觉得他好像是在教演示文稿软件。所以,我们要明确意识到:针对不同的观众,应该有不同的内容,一个PPT只对一类人;

演讲PPT的场合非常重要,是一对一?或是一对多?或是公开演讲;你的PPT永远为观众服务,千万不要以自我为中心;

你的PPT只讲一个重点,不要试图在某个PPT中面面俱到。

2.组织内容要结构化

PPT的内容要怎么安排呢?这就是我们所要强调的结构问题。

其实一场PPT演示就是在说一个故事。首先自我介绍,然后告诉听众将要听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接下来把故事说给听众听,再强调一下故事的意涵,然后帮听众回忆一下今天听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最后当然是谢谢听众的参与!

PPT的结构逻辑要清晰、简明,只用“并列”“递进”两类逻辑关系已经足以;通过不同层次的标题,标明PPT结构的逻辑关系;

但最好不要超过三层纵横;

章节之间插入标题片;

顺序演示播放,尽量避免回翻、跳略,混淆观众的思路。

一定要标示内容大纲,如果PPT演示的内容比较长,则以大纲页做串场是必须的,帮助听众掌握进度。

3.制作原则2个:

1)Magic Seven原则(7士2=5~9)。每张幻灯片传达5个概念效果最好。7个概念人脑恰恰好可以处理。超过9个概念负担太重了,请重新组织。KISS设计原则

2)KISS原则

就是KISS(Keep It Simple and Stupid)。

其实准备演示文稿内容和写文章是一样的,订好题目后,先列出大纲,把重要的观念和关键词的关联性架构出来,接下来再加上创意,以数据、图表、动画等视觉工具来辅助说明。

KISS设计原则的要求是:

保持简单版式布局

“简明”是风格的第一原则,尽量少的文字,充分借助图表;

“留白天地宽”——母版背景切忌用图片,空白或淡底是首先,可以凸显图文;在“母版”中定义你的PPT风格,商业应用中,风格通常趋于保守;尽量少地使用动画,特别是在正式的商务场合。

关于一些数据补充:

主要内容应该是:演讲的骨架 多使用图形 少用术语

PPT的内容应简洁而突出重点,在10/20/30法则中强调使用30号字体。我更同意如下建议:

大标题 36 点 粗体

标题一 32点 粗体

标题二 28点 粗体

标题三 24点 粗体

如果有必要请多以图形表达你的思想。因为图形更容易让人理解,同时也让听众印象深刻。当然图形也会帮助演讲者更好的进行阐述。但是同样你必须注意图形上标注字体的大小。

如果你的演讲内容比较专业,请考虑你的听众,避免使用你的听众群不理解的术语。如果 非要使用,请一定要解释清楚。还是上面提到的那次飞利浦来我公司的演讲,LCD本身包括了很多术语,加之语言不通,让我们很多人听得贩晕。讲师是好的,但没有考虑语言和术语这些东西,听众听不下去,演讲者也就白忙活

了。

关于内容的花样:

正式场合不使用任何PPT动作 非要使用最多不超过三种

篇7:供销合同的基本要素

1,有关合同(1)合同编号

(2)签字日期

(3)签字地点

(4)合同定义 2,供销双方(1)公司详细名称

(2)双方代表

(3)地址

(4)电话

(5)传真 3,有关货物(1)运输方式

(2)单价,总金额(是否含税)

(3)数量

(4)单位及计量方式

(5)规格及型号

(6)包装与标记

(7)保险 4,有关交货(1)方式

(2)地点

(3)时间

(4)货物的清单,净重,总毛重,体积,尺寸,特性等 5,有关支付(1)方式

(2)时间期限

(3)相关手续

(4)金额

(5)款项类别

6,货物的标准与检验(如果是设备,涉及安装与试运行等)7,双方权利与义务,保证 8,索赔 9,不可抗力 10,仲裁 11,税费

篇8:浅析建筑空间形态中的色彩要素

建筑中的色彩问题可以说是色彩学在建筑环境设计中的应用分支,它含有物理、生理、心理三方面的具体内容。描述色彩的三个基本术语是颜色、色值和饱和度。颜色即色彩在色盘上的位置,如红、黄、蓝等。色值描述色彩的深浅程度;色值相同的色彩在黑白照片上显示相同的灰色调,饱和度则是指一种色彩的浓烈程度。

1 色彩心理效果

色彩心理物理学的研究结果提示出的色彩心理效果的初步规律,为我们分析建筑视觉感受提供了一些依据,有关的色彩心理感觉如:“温度感觉”(暖色给人温暖感,冷色相反)、“重量感觉”(明度低的色彩使人感到沉重,彩度低的冷色也有类似感觉,相反则有轻的感觉)、“距离感觉”(暖色调、亮度高的色彩显得近些)、“软硬感觉”(暖色、明度高的色彩显得软些,彩度高的显得硬些厂“时间感觉”(亮度大、彩度高的暖色易引起疲劳感,以致显得时间过得较慢)以及“前进后退感觉”还有“膨胀收缩感觉”等等。这里是指通常情况,而且所有效果都是相对的,是受到许多条件制约的,相当复杂的。例如冷暖感觉,不仅受色相影响,也受明度与饱和度的影响,每一种色彩的冷暖表情只有在其它两因素不变时才可看出,而且,一个色彩看上去的冷暖效果(特别是在室内,色彩更不可能是孤立存在的)不仅要看它本身的色彩倾向(即它中间包含的偏离主调的色彩成分),还取决于它与环境中其它色彩的相互关系,通过比较来识别。

色彩有表情并能使人产生生理的和心理的反应,说明了色彩可以表达意义并对人产生影响,这样,在建筑环境设计时,就可以应用色彩这些特性来使建筑更好地传达信息并为人服务了。色彩的表情一般认为主要是由联想而产生的,这里联想有具体的也有抽象的,不同的人联想也不尽相同,对此,日本学者曾做过一些调查统计。一般说,年龄小、阅历浅的人较易对色彩产生具体联想,而知识丰富、想象力强的人较易产生抽象联想。联想的内容有些一致性倾向,但也能看出与受试者的类型有关。尽管色彩可引起种种联想,但对心理的刺激强度随色彩的不同而不同,并且也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各不同地区、民族的传统不同,这些也影响着人们对色彩的好恶;在不同的时代与不同的社会环境条件下,人们对色彩的喜爱会有变化(如流行色现象);色彩心理还有个人差异.不仅由于年龄、性别、性格、气质、文化修养等的不同对色彩的偏爱会不同,同一个人在不同心境,不同场合时也会有不同的色彩选择。色彩本身没有绝对的美或不美,它的美是在色之间的相互组合之中体现的,这与音乐道理相同。当配色反映的情趣与人的情绪产生共鸣时,也即当色彩配合的形式结构与人心理形式结构相对应时,人就会感到和谐愉悦。

2 建筑中的色彩搭配

对建筑的色彩搭配来说,不光是抽象的色彩关系美就可以应用,而且也不能硬套心理物理学实验结果,而要综合考虑。那种生硬地拘泥于纯色彩理论和色彩实验,单纯化地考虑建筑色彩问题而导致在实际应用时造成失败的例子是不少的。例如将朝北房间做成暖色,朝南房间做成冷色(认为人会在温度方面感到舒适些),而不考虑具体用途、目的、服务对象的要求(事实上,有许多功能的房间不宜做成冷色,而且人对具体的温度差别的感觉还是很微弱的,而是一种整体的心理感觉,色彩设计重要的还是考虑后者);或不管面积效果,将实验室中的小色块(有时还是为避免其它因素干扰在孔阑中显示的色彩表面)的色彩大面积地涂在建筑室内,而且不考虑与周围其它色彩的关系,所得结果与预期的恰恰相反等等。建筑色彩设计比较复杂,自由度相对较小,不仅要遵循一般的色彩对比与谐调的原则(既要谐调又要对比,二者关系掌握适度),还要综合考虑具体的位置、面积、环境要求、功能目的、地方民族传统、服务对象的愿望等因素,并尽可能利用建筑及装修材料本身的色彩、质感和光影效果(因为同样的色彩在不同的材料上、不同的表面质感及不同光照下视感完全不同),使其更好地为传达意义服务。在长期的实践中,人们积累了一些色彩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的原则和经验,我们既要学习这些经验又不要过分受制于这些现成常规,色彩的流行性非常强,我们常常看些图片或画报只看色彩便大概能估计出这个建筑(特别是室内设计)的年代。色彩设计还应有创意,有时一些巧妙的,虽然并不常用的色彩搭配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欧洲建筑师常会请些专门的色彩专家为建筑的室内外色彩设计做顾问,他们常喜欢照比例做成缩小的活动纸样,将不同的色彩搭配可能性做以比较,选取最佳方案。

3 色彩对于表达建筑表情的作用

色彩对于表达建筑的表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筑的表情保人一样,常常可以使一个人显得生动,有意思。比如有些女孩子并不一定长得很漂亮,但你说不清为什么比那些“漂亮”的女孩儿更有吸引力,她与言谈、举止、表情、气质一起给人一种整体感觉,这比起化化面孔漂亮而毫无风度气质可言,语言乏味甚至粗俗的女人可爱得多。一个建筑内部外部的视觉环境设计之成功与否,关键也是看你给人的整体感觉如何,而不是贴面材料多高贵,或是某个灯具多豪华。当然有时这种建筑的表情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在爵士乐诞生地新奥尔良有整条街的酒吧,一个接着一个,有些宾客盈门,客人站在门外喝酒,有些则冷冷清清,无人光顾,从风水的角度看,地理位置、朝向等都相差无几,只是有些环境气氛(表情)特别吸引人而另外一些没有亲和力。在这里,色彩有着改变环境气氛的显著作用,特别是在光色共同作用下,效果更为明显。不同的光与色综合作用于室内环境,可以创造出许多不同的情调与意境,其表现力很强而且可能性也是非常多的,没有比光与色更能渲染环境气氛的手段了。从事室内设计的工作者,应特别善于利用这一点来创造环境气氛,常常可以事半功倍,妙笔生花。

参考文献

[1]项秉仁.语言、符号及建筑[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篇9:展示空间的形态要素分析

在展示设计中,展示空间的表达是由其形态所展现的。清楚理解形态要素才可以通过形态来了解展示空间的内涵。点、线、面、体这几种基本形式是展示空间的基本形。当然,这些要素的最终的造型效果是与材料、环境等因素共同决定的,从而产生不同的视觉感受。

展示空间的其它视觉艺术形式一样,都是由最基本的构成元素来完成的。我们可以把它分解成最基本的造型元素或若干基本形态。这些基本元素的不同组合可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组织形态来限定着空间,决定着空间的性质,不同组织形式的空间有着不同的性格与情感表达,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通常意义上,点由于体量小而以位置为主要特征;线则以长度、方向为主要特征;面不仅具有长度还有一定的宽度;而体则以体量为主要特征。它们各有各的特征,构成形态中不同的作用和视觉效果。

点的存在是相对而言的,它的大小比例与空间中其它存在物有关。空间中较小的形都可以称作点。在展示空间里,块面交叉的地方、门窗转角处、结件的终端、小体量的装饰物等都可以视为点。简而言之,只要相对于点所处的空间来说足够小,而且是以其位置为主要特征的,都可以看作点。如一个小展台放在很大的展厅里,在一个很大的墙面上的小幅装饰画等等。点虽然小,但是在展示环境中常常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是视觉的中心,起到了强调位置的重要性。以点的形态在空间中所构成的形体,由于仅占极小的空间,它在展示空间构成中主要起到点缀和活跃整体空间的作用它在展示空间构成中主要起到点缀和活跃整体空间的作用故富有活泼,变化与韵律之效果。如若加之点的组合方式的使用,排列、序列、渐进、节奏、韵律、成组、堆积、对称、无序等,更能获得变化无穷的视觉效果。比如。一个点太小,不足以成为视觉重点时,可以用多个点合成群组,加强视觉的平衡。点也可以有规律地排列,形成线或面的错觉,给人整齐划一的感觉;也可以按照特定的组合关系排列以达到其所需的造型目的。

线是点移动形成的轨迹,点与线,是由静到动的过程。线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中,物体是由无数连续转接的面所组成的,面与面的交接处形成了线;即使在同一个块面,其表面的凸凹在光线照射下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明暗交界线”以及物体与背景相互衬出的“轮廓线”。线的形态的表现形式有很多,有粗线细线,长线短线,直线曲线。线与线相接会产生更复杂的线形,如直线的接合可构成折线,弧线的接合形成波浪线等等。不同的线给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垂直线有向上、理性、挺拔等的感受,水平线则是稳定、舒缓、安静等等,斜线具有不安定性,变化多端。直線与曲线相比,其视觉表情是相对单纯明确的,不同的曲线给人的感觉也是不同的,所以在空间中内部的曲线相对于直线更富有变化感,所表达的感情也更加多样化,特别是充满直线的相对理性空间中,如果有曲线的变化会使环境更具有亲和力和人情味。合适的运用线的特征可以调节展示空间的视觉气氛,使整个展示空充满节奏,韵律和层次感。

面是线运动的轨迹,也是体或空间的边界。面也可以由扩大点的面积或增加线的宽度来获得。点或线的密集排列也可以产生面的效果。面的视觉效果主要是其内所包含的视觉元素以及轮廓线所决定的。在展示空间中面可以是水平方向的,也可以是垂直方向的,也可以是直面,曲面。面在展示空间设计中的应用一般为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l.结构的面:使建筑结构外露的部分形成面,如刚或木结构展厅中的顶棚,暴露其结构展现高技派的特征,营造现代感。

2.材质的面:用不同的材质表现不同的设计意图,纺织物表现其软质感,抛光水泥界面表现其粗犷感,或以不同的材料镶嵌和穿插,如光亮的镜面与粗糙的实墙相穿插,形成虚实相交的迥异效果,增加视觉冲击力。

3.光影动感的面: 利用光影手法型造营造冲满动感的界面效果。可以是点光源的连接、并列,也可以是线光源延续或界面的自发光等。

4.绘画感的面:利用壁画或现代彩绘装饰界面,可以烘托氛围,形成不同形式的美感。

5.层次变化的面:通过天棚的高低错落或地面的起伏,降低或提升局部空间,形成一定的领域感。界面的进退错开,既有方向暗示作用又丰富了空间层次。

6.动态的面:弧开的面,倾斜的吊顶,灵动的隔断,可以打破通常意义下展示空间方形呆板沉闷的空间。

7.半开敞的面:这种界面处理手法多样,作用广泛,如在界面和隔断处,可以以各种样式的立体图案开洞,形成一定的趣味性半开敞空间,地面亦可以开洞,内置各色灯具,极具表现力。

体是面的平移或线旋转的轨迹形成的。对体作全面的观察,需要时间的因素。体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可分为规则几何体和不规则的自由曲面体,展示空间设计中,展台、雕塑、景墙等大多是规则的几何形体单体或组合体。体块具有重量感,结合这组合、镜像、对称、加积等组合方式与造型、材质、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尺度、甚至色彩有关。比如异质同构会有不同的重量感,或同质异构也会有不同的效果。

当我们处在展示空间中,对于其间各不相同主题与信息的识别,几乎全是来源于对展示空间内形体来感知的。人们对展示空间的印象也是通对展示内空间外形体的认知来记忆的。一座展示内空间外形体构成的成功与否,在一定意义上,取决于展示空间的形态要素的合理运用。

(作者单位:新乡学院艺术学院)

作者简介:赵潇(1979-),女,河南新乡人,硕士研究生,新乡学院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

篇10:秘书工作的基本要素

姓名:王寒冬班级:11金工四学号:2011245

5谈到秘书的基本要素,首先要谈秘书沟通的基本要素。沟通是一门学问,对于秘书工作者来说,尤其如此。

实现有效沟通的基本要素的前提是尊重和理解,把握沟通的关键是有效倾听,建立良好的倾听环境,客服倾听的障碍,实现有效倾听的准备以及提问要分清类别和适用的问题形式以及自信地提示要求,学会礼貌拒绝和了解提问的禁忌。

1、有效沟通 的基本要素:

A、有效沟通的前提(1)尊重(2)理解

B、把握沟通的关键(1)有效倾听(2)构建良好的倾听环境(3)克服倾听的障碍(4)实现有效倾听的准备(5)提问要分清类别和适用的问题形式(6)自信地提示要求(7)学会礼貌拒绝(8)了解提问的禁忌

2、有效沟通的原则:

A、“7C”原则(1)可信赖性(彼此信赖)(2)保证沟通计划与沟通环境的一致性(3)内容(准备好进行沟通的信息内容)(4)明确性(简单明了的语言)(5)连贯性(不要忽视补充新的信息内容,对客户进行必要的跟进,联系)(6)渠道(尽量选择已经有的,客户习惯用,熟练使用的信息沟通渠道)(7)准确判断接受能力(对方的接受能力了解后有针对性地表达信息)

B、用心去听,不要在乎对方的表达方式(这是避免冲突的重要条件)

C、积极去想,分析出弦外之音(限于一些复杂的因素影响,有些沟通目标不会被直接表达出来,这就需要我们去理会)

3、有效沟通的目标:(1)说明事物(2)表达情感(3)建立联系(4)和谐工作环境

4、有效沟通的过程:(1)做好沟通前的准备(明确自己的目标,对方的背景)(2)确认对方的需求(3)正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4)关注对方的反应(5)实施有效的提问(6)积极、认真地倾听(7)及时确认,应对(反馈)(8)适时进行总结。

5、需要沟通的工作关系:(1)与客户沟通)(2)与同事沟通(3)与上司沟通

另外,当秘书也要学习心理学。了解领导的心理,了解员工的心理,这样才能更好的上下沟通。了解客户的心理,才能更好地为公司带来更大的利润。了解心理学,但要少说话多做事。组织会议也是秘书的重要工作。

意识到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交流方式,你就能够更好地组织会 议。在制订会议计划时,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使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

会议组织者在会议日程安排上要给每位与会者一段正规发言的时间。在会议召开前就应当将日程安排分发给与会者。这样做一方面可以给那些不善言辞的人一个准备的机会使他们能够轻松,有效地参

与讨论。另一方面可以迫使那些喜欢插话的人尊重分配给其他与会者的时间。

二、使每位与会者都负起责任

让每位与会者调整自己的交流方式,以提高会议的成效。要使那些不喜欢发言的人意识到,考试大如果他们不发言,就没有人知道他们的主意。同样,要使那些喜欢发言和插话的人收敛一些,以满足集体的不同需要。会议组织者的任务是召开有效和成功的会议,并不意味着其他人就没有责任。

三、将插话和跑题降到最低限度

要找到降低插话和多人同时发言的有效办法。有一家公司开会时,与会者总是不断打断别人的发言,最后,作为没有办法的办法,他们决定,谁打断别人的发言,就罚款25美元。这可是个聪明的主意,收到了效果。如果有人觉得自己的想法非常重要而必须插话,就得先把钱放进“罚款罐”中才能发言。由于性格和文化背景的不同,怎样组织成功的会议并没有标准答案。问题的关键是你必须注重策略,使得每次会议都取得成效,这样才对得起你付出的时间和努力。

秘书的工作繁重而且复杂,这就要求秘书工作者有清晰的条理,冷静的头脑,良好的心理科素质,良好的文学沉淀。

篇11:应急预案的基本要素

一、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应满足以下条件:

1. 综合性应急预案,预案是否包括预防、预备、响应和恢复等内容?

2. 若没有综合性预案,是否有专项事故应急预案,如火灾、爆炸、泄漏、中毒等事故应急程序等?

3. 应急预案的内容是否符合相关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4. 应急预案是否与企业重大危险源、设备、设施、场所以及风险相适应。

5. 应急预案是否经最高管理层授权发布实施,是否有实施日期?

6. 应急预案是否包括:目录表、变更记录、目的、企业简介、名词、术语定义、发放表等?

7. 所有相关人员是否都获得预案?

8. 是否建立了应急响应(反应)机构?

9. 下述职责是否定义清楚并分配给相关人员:

1)预案管理;

2)应急指挥;

3)支持、协调;

4)预案和程序的维护;

5)培训、训练和演习;

6)重要设备及其维护清单;

7)专项事故应急响应职责;

8)与场外应急预案的协调。

10. 应急救援的关键职位及其替补人员、职责和指挥系统是否清楚明确?

11. 应急预案是否提供并建立在风险评价的基础上,是否确认了潜在的紧急情况以及重点对策?

12. 是否包括定期应急能力测试、训练、演习内容,是否规定通过测试、评估来纠正和完善预案?

13. 是否定义并建立了不同应急响应级别的应急预案?

14. 应急组织机构是否与正常生产经营组织机构协调?

15. 应急预案中是否重点论述了人员安全、危险控制及减少损失的优先原则?

16. 预案中是否包括上述信息发布文件;

1)应急预案简介;

2)安全、环保方针;

3)对社区、政府的贡献;

4)企业年报或财务情况介绍;

5)事故/事件或危险;

6)生产工艺/设施、安全措施描述;

7)产品;

17. 预案中是否包括应急前、应急中和应急后负责公共关系的部门、职责和人员?

18. 媒体和信息发布负责人是否培训合格,是否有应急信息发布和管理程序?

二、危险辩识、风险评价及事故预防

应急救援预案的危险辩识、风险评价及事故预防内容,应满足以下条件:

1. 现有的应急救援系统和预案是基于相应的风险水平吗?

2. 危险辩识、风险评价是否考虑了:

1)历史上的事故、事件;

2)潜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严重度(包括对场外的影响);

3)自然灾害;

4)技术危害;

5)人员破坏;

6)其他影响因素。

3. 所有危险材料一览表是否列出材料的商品名称、使用及储存位置、来源、数量、性质、安全性能等,是否有危险材料生产工艺图或分布图?

4. 是否列出重大危险源清单及其他需要编制应急预案的材料、设备、设施和场所清单?

5. 应急响应预案中是否包括了事故状态监测和评价?

6. 应急预案中包括预防紧急情况发生的内容吗?

7. 是否制定了定期检测关键设备、元件、报警系统的制度,是否包括了测量方法和频率?

8. 是否有制度规定所有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符合国家法律、政府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应急预案要求?

9. 高危险场所和岗位是否安装合适的保护性检测系统?

10. 是否实施了减少危险材料使用量的控制措施?

11. 是否采用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或其他先进的安全管理方法?

12. 事故预防职责是否分配给相关的合格人员?

13. 是否按消防法规和标准对消防设备及系统进行定期检查?

14. 火灾应急预案是否包括:工作场所火灾危险性一览表、潜在火源及其控制措施、火灾危险控制及其消防设备维护人员的姓名、职责等。

15. 安全或保护装置及系统的维护程序中是否包括设备失效时的备用程序或措施?

16. 预案中对现场临时性人员

ǔ邪商、来访人员等)是否规定了应急防护措施方面的内容?

三、应急指挥与控制

犛急救援预案的应急指挥与控制内容,应满足以下条件:

1. 应急预案是否清晰描述了各级应急指挥机构职责及其地理位置,必要时的替换地点和场所?

2. 应急指挥中心所选位置是否安全、方便?

3. 应急指挥中心是否配备了必要的设备、如:

1)通讯设备;

2)报警设备;

3)人员防护设备;

4)各类地图及所需技术资料;

5)办公设备;

6)生活设施及供给(根据预期的应急时间)等。

4. 是否制定应急指挥场所、设备的维护程序并责任到人。

5. 启动应急预案的程序是否包括:

1)人员通告;

2)应急指挥中心的启用;

3)现场通讯、联络;

4)场外通讯联络;

5)救援设备和技术支持;

6)公众和媒体信息发布;

7)应急级别的确定。

6.下述职责是否明确分配给相关人员:

1)事故现场协调与决策;

2)应急操作;

3)通讯联络;

4)危险及气象条件监测;

5)技术援助;

6)后勤及行政管理;

7)公众和媒体联系。

7. 是否有确保应急电源、照明和其他应急设备与资源的措施?

8. 是否规定及时更新与应急救援有关的电话号码和与场外机构的应急合作协议?

9. 是否制定非授权人员不能进入指挥中心的规定?

四、应急反应机构

犛急救援预案中的应急反应(响应)机构的内容,应满足以下条件。

1. 应急预案中是否有处置下述事故的应急反映机构、程序和资源?

1)火灾;

2)爆炸;

3)泄漏;

4)中毒

5) 其他特大事故 。

2. 每个应急响应队是否针对具体事故进行了培训和配备装备?

3. 应急救援的具体任务分配明确、职责清楚吗?

4. 每项应急任务最低的人员配备是否清楚,应急队员花名册是否及时更新?

5.应急救援预案中是否有下述应急操作标准:

1)指挥;

2)响应办法;

3)应急结束;

4)与其他应急对之间的协调;

5)与场外机构的协调。

6. 预案中除人员救助外,是否列出了应急响应行动的优先顺序?

7. 是否针对具体危险进行知识与技能培训、训练、演习?

8. 泄漏控制程序中是否包括:

1)需要清除的物品;

2)预定的处置场所和运输方式;

3)储存和运输清除物的容器。

9. 所有应急队员体能是否符合要求并按规定佩带防护装备?

10. 预案中是否规定了应急队员进入和离开应急区域的职责和程序?

11. 预案中是否规定了确定和标记危险区域和限入区域的职责和程序?

12. 预案中是否有正确选择和使用个体防护装备的指导书?

13. 应急救援程序中是否包括:

1)启用备用人员及进入应急区域的程序;

2)规定进入路线和至少两条逃生路线;

3)能见度受影响时有助于识别进出路线的标记方法;

4)提供应急人员进入现场的备用工具,如梯子等

五、监测、报警与通讯联络

犛急救援预案的监测与报警内容,应满足以下条件:

1. 预案中是否有使用下述监测系统的内容?

1)烟感监测系统;

2)热感监测系统;

3)遥感监测系统;

4)泄漏监测系统;

5)过程监测系统;

2. 检测系统是24小时连续工作吗?

3. 对监测系统及其装置进行定期测试、检查、维护和校准吗?

4. 除监测系统外,对危险区域还有定期巡检吗?

5. 预案中有向应急人员宣布紧急状态和报警的程序和方法吗?

6. 用什么方式向应急人员报警:

1)电话;

2)广播;

3)网络;

4)其他。

7. 是否明确向来访者、员工报警的标准、方法、责任人?

8. 是否明确向附近居民或遥远地区报警的方式和方法?

9. 是否有规定由合格人员对报警系统进行定期测试和维护?

10. 紧急通告是否简单明确且易获取?

11. 紧急通告是否能说明下述7个问题:

1)什么发生;

2)在哪里发生;

3)哪个人或单位发生;

4)什么时候发生;

5)如何发生;

6)目前程度;

7)所需援助。

12. 应急预案中有通讯联络程序和方法吗

13. 是否确保下述通讯联络畅通:

1) 应急指挥中心与各应急救援队(组);

2) 各应急救援队(组)之间;

3) 应急指挥中心与场外机构;

4) 应急指挥中心与后勤支持机构;

5) 应急指挥中心与技术支持机构;

14) 是否有备用通讯联络系统,备用指挥中心的通讯联络设备是否充足?

15) 是否定期测试和维护通讯联络设备与程序?

六、应急关闭程序

犛急救援预案的应急关闭程序内容,应满足以下条件:

1. 应急救援中是否有应急关闭生产系统的程序?

2. 是否明确实施应急关闭行动的责任人?

3. 是否制定了每项具体操作、设备或区域应急关闭程序检查表?

4. 生产人员和应急人员是否方便获取应急关闭程序表?

5. 实施应急关闭程序的专用工具是否方便获取?

6. 是否确定了不必关闭的操作或设备?

7. 是否确定了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关闭的操作或设备及所需时间?

8. 关键设备、阀门或控制系统是否清楚标识,是否有其分布图或示意图?

9. 应急人员是否能便于联系熟悉某项具体操作的技术人员?

10. 急关闭程序应尽量明细,包括门、窗、水、电源关闭,文件保存,设备维护等。

七、应急设备与企业外援助

犛急救援预案的应急设备与企业外援助内容,应满足以下条件:

1. 应急预案中是否有确定设备需求、设备清单和获取的程序内容?

2. 是否按制造商的要求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并建立程序?

3. 是否按规定对应急设备进行定期检测、检验,并建立检验档案?

4. 是否确保应急设备维护和检验人员合格培训?

5. 是否确保每个工作班和应急人员方便获得所需设备?

6. 是否有应急消耗器材最低供应量和程序文件?个体防护设备及其他应急供给是否于正常生产供给分开?

7. 特殊危险材料应急设备清单是否随着材料变化而更新,应急人员可获得应急设备与供给来源的清单?

8. 方便获取的应急设备是否包括:

1) 急救设备;

2) 体防护设备:

3) 通讯设备;

4) 消防设备;

5) 泄漏控制设备;

6) 泄漏清除设备;

7) 检测设备;

8) 维修工具;

9) 中和剂等;

9. 是否能及时从企业内或企业外获取事故现场气象信息?

10. 应急预案中是否考虑并评估了下述地方政府

ㄉ缜)部门的能力和资源:

1) 安全生产部门;

2) 公安部门;

3) 消防队:

4) 救护队;

5) 应急管理机构;

6) 医疗、卫生部门;

7) 环保部门;

8) 运输部门;

9) 水、电供应部门;

10) 卫生防疫部门;

11) 有关港口、机场部门;

12) 医院;

? 13) 公用局;

14) 政府其他部门;

15) 志愿者组织。

11. 应急预案中是否考虑并评估了国家、省、市相关部门的能力和资源:

1) 应急救援中心;

2) 安全生产主管部门;

3) 环保部门;

4) 中毒控制中心;

5) 防化部队;

6) 卫生部门:

7) 交通运输部门。

12. 应急预案中是否考虑并评估了有关行业协会、学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实验室)的资源和能力?

13. 是否有与附近企业的应急互助协议并说明相互援助的内容和方式?

14. 是否提供了互助设备、人员和其他资源清单?

15. 应急互助协议具有法律效果吗?

16. 协议和预案中是否规定了联系方法和协调应急行动的程序。

17. 互助应急的指挥组织及其各自职责是否明确?

18. 是否进行过互助应急培训、训练或演习?

19. 外援机构(如消防、武警、医疗救护等)是否熟悉企业情况?

20. 案中是否包括合作单位、政府部门、外援机构清单?

21. 是否定期召开应急合作会议,对场外人员培训以及通过训练和演习来测试应急程序?

22. 是否建立下述书面操作程序

1) 联络;

2) 援助的类型;

3) 补偿;

4) 责任范围;

5) 要求援助的具体事项;

6) 技术危险情况。

八、疏散与警戒

犛急救援预案的疏散与警戒内容,应满足以下条件:

1. 应急预案中有人员疏散的程序、集合地点等内容吗?

2.每个易发事故点至少有两条疏散路线(主用和备用)吗?

3.是否明确了发布紧急疏散和返回命令的`责任人?

4.是否有预定的可识别的疏散警报或信号?

5. 工作场所有关责任人是否明确自己的责任:

1) 引导疏散并指明路线;

2) 检查有无人员未疏散;

3) 关闭有关设备、门、窗等。

6. 是否确保员工掌握疏散程序,并按要求定期演练?

7. 是否确保疏散集合场所设在安全区域,到达的路线或地图标识是否清楚?

8. 应急预案中是否规定:

1) 不在安全区域的人员如何联系和行动;

2) 集合区人员清点程序;

3) 来访者清点程序;

4) 负责清点的人员;

5) 残疾人疏散程序;

6) 临时食宿和交通。

9. 预案中是否有下述应急警戒程序

1) 应急指挥中心或指挥部;

2) 医疗抢救中心;

3) 后勤供应库房。

10. 是否采取了适当的预防损坏应急设备(阀门、管线等)的措施?

11. 是否有现场附近交通管制措施?

12. 是否有预防应急过程中偷窃行为的措施?

13. 贵重物品的存放区是否标明并有安全保卫措施?

九、应急培训、训练和演习

犛急救援预案的应急培训、训练和演习内容,应满足以下条件:

1. 应急预案中有应急培训、训练和演习的内容吗?

2. 培训计划中除应急预案本身外,是否还包括了下述相关内容

1) 危险材料;

2) 个体防护设备;

3) 预防性维护;

4) 火灾、爆炸、泄漏

5) 急救;

6) 其他。

3. 培训计划是否基于具体的危险和应急响应岗位职责,并说明了培训的形式和频度?

4. 培训记录是否包括了日期、人员、类型、效果等?

5. 培训课程内容是否基于预案中规定的各级岗位职责,并根据危险和预案的变化而修改?

5. 是否定期进行培训及其效果(知识、技能)评估和再培训并与场外应急培训协调?

6. 是否在合理的时间内对新参加应急救援的人员进行培训?

7. 是否确保各类应急救援预案都进行了培训,并通过训练和演习来评估培训的充分性?

8. 培训方法是否包括了课堂培训、手把手的指导和现场教学?

9. 是否将应急救援培训与生产操作培训结合在一起?

10. 是否明确各类应急活动最低培训水平?定期进行下述培训:

1) 危险化学品贮存要求;

2) 疏散程序;

3) 应急报告程序;

4) 灭火器的使用;

5) 泄漏及其应急报警程序;

6) 消防及其他专业救援人员按照消防法规和有关规定的要求进行培训。

11. 应急培训是否做到:

1) 针对性:针对可能的事故情景;

2) 周期性:培训时间相对短,但有一定周期;

3) 定期性:定期进行技能训练;

4) 真实性:尽量贴近应急活动实际;

5) 全员性:全员培训。

12. 应急训练和演习是作为测试应急预案的一种手段,还是仅仅为了培训?

13. 定期进行训练和演习,并且测试所有预案及应急能力吗?

14. 训练和演习是否贴近实际,其结果是否评估并建档,发现问题是否采取纠正措施

15. 除定期进行全面训练和演习外,是否对下述关键要素进行演练:

1) 通讯;

2) 消防;

3) 医疗稳救;

4) 泄漏控制;

5) 应急指挥中心及其工作人员;

6) 监测与侦检;

? 7) 净化与清除;

8 ) 疏散。

16. 设计训练和演习场景时是否考虑以下因素:

1) 预案评价与需求分析;

2) 明确目标与范围;

3) 费用与资源;

4) 潜在事故与可能的应急操作。

17. 各类人员(企业内、企业外)都参加相应的应急训练和演习吗?

18. 训练、演习的策划、实施、评估职责明确吗?

十、重新进入和恢复

应急救援预案的恢复内容,应满足以下条件:

1. 应急预案中是否包括应急结束后的重进入和恢复程序?

2. 是否建立恢复行动小组?

3. 是否有设备更换(重购或租用)来源等资源清单?

4. 是否有保护事故现场及企业或政府主管部门如何实施事故调查的程序?

5. 是否有下述恢复、索赔、理赔等程序文件:

1) 委派清除和修理的监督人员;

2) 保存来访人员名单;

3) 暂不上班人员的通告程序;

4) 优先更换或修理的设备损失评价单;

5) 迅速发出的工作单或购置单;

6) 所需清洁设备的数量和位置;

7) 损坏物品、设备的临时存放区域;

8) 具体保险理赔及损失评估程序;

9) 应急评估与预案更新、纠正程序;

上一篇:录取通知书范本下一篇:员工6s培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