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公开课教学设计

2024-05-19

木兰诗公开课教学设计(共7篇)

篇1:木兰诗公开课教学设计

木兰诗公开课教学设计2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人物形象,感受木兰的女儿情怀、英雄气概,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

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了解诗中详写和略写的部分,理解这首诗歌详略分明的特点。

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在师生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花木兰人物形象。

在教师科学方法的指引下,快速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木兰勤劳朴实、刚毅勇敢的性格,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2、体验文中木兰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2学情分析

尽管学生已经进行了上册以及本册一单元中古诗文的学习,但阅读理解古诗文能力毕竟有限,因此,学习本课时要加强文言词语的积累,以丰富词汇;加强文章的诵读,以培养语感。同时,作为一个鲜活生动的案例,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尤其是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学生责任感缺失的现象,通过木兰为家分忧、为国担责的事迹,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3重点难点

①结合注释、工具书了解故事的大意,熟读并背诵课文。

②学习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体会互文、排比、顶真、复沓、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③把握木兰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她的优秀品质,培养爱家爱国的情感,增强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

用两张不同性别、不同着装的图片让学生猜测课文讲的几个人物。并引导学生理解“巾帼不让须眉”。

活动2【讲授】木兰诗

花木兰简介、生字词、听读课文、朗读课文、分段落讲解重难点字词、学生分小组形式结合注释先自行试着翻译,请学生举手翻译,老师带领纠正。

活动3【作业】花木兰

试着结合注释翻译剩下的三个自然段, 并试着背诵之前讲解的几段。熟记重难点字词的翻译。

10 木兰诗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10 木兰诗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

用两张不同性别、不同着装的图片让学生猜测课文讲的几个人物。并引导学生理解“巾帼不让须眉”。

活动2【讲授】木兰诗

花木兰简介、生字词、听读课文、朗读课文、分段落讲解重难点字词、学生分小组形式结合注释先自行试着翻译,请学生举手翻译,老师带领纠正。

活动3【作业】花木兰

试着结合注释翻译剩下的三个自然段, 并试着背诵之前讲解的几段。熟记重难点字词的翻译。

篇2:木兰诗公开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1.了解“乐府”的有关知识。

2.体会文章作者对木兰爱国精神的赞美。

3.学习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

(二)能力训练点

1.根据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

2.体会文章的详略的安排。

3.根据想像扩写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四)美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刚健清新、气势雄浑的诗意美以及云鬓黄花少女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驰骋沙场,功勋卓著的女性美、情感美和人格美。

二.学法引导

1.本诗诗韵婉转,琅琅上口,学生易记易背,课前要求学生先背诵,可以采用以下三步法:①利用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粗读课文,了解大意;②分段细读,抓住叙事诗的特点,概括故事大意,明确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③再读成诵,抓住诗中对木兰的心理、动作等描写的诗句,分析木兰的形象,进而正确把握诗的主题。

2.能复述,扩写成改写故事,理解详写和略写的好处,找出对比和排比的句子并能说出运用修辞的作用。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讲析木兰的形象为什么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喜爱,以致家喻户晓?这一点主要通过讲清木兰替父从军的“孝”和保家卫国的“忠”(爱国)两种精神让学生领会。

2.难点

本文的材料安排为何有详有略。这一点要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本文的中心来解决。

3.疑点

木兰之所以“不用尚书郎”仅仅是因为不贪图荣华富贵吗?这一点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介绍分析。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课文录音磁带、《谁说女子不如男》的歌曲磁带及录音机。

2.有条件的可转播关于花木兰代父从军的节目。

3.投影仪及文学常识、名句、重点词语理解的胶片。

4.学生将重点词语、句子制成知识卡片、课堂交流。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1.熟读全诗,看文章可分成几个部分。

2.重点分析前三部分,这是故事的发生、发展和高潮部分,看在这一部分中,作者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

第二课时

1.分析剩下的课文,全面把握人物形象。

2.学习改写文章。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人新课

前一段时间,闻名全球的迪斯尼公司投入巨资将中国的一部古代文学名著搬上了银幕,轰动了世界,大家知道这部影片叫什么名字吗?对,是《花木兰》。花木兰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女英雄,她到底有什么魁力,以至于风靡世界,打动了不同种族人民的心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疑问,来学习木兰的最初雏形——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相信大家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二)明确目标

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了解大致情节。

2.通过分析诗歌,理解木兰的形象。

(三)整体感知

l.检查预习效果,给加点的字词注音。

2.速读课文,将诗歌分成四部分,每部分用四个字简单概括内容。

第一部分(1一3段)替父从军。

第二部分(第4段)十年征战。

第三部分(5一6段)凯旋而归。

第四部分(第7段)结尾附文。

(四)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背景介绍

关于《木兰诗》产生的年代,有多种说法。从诗中的地名看,诗的时代背景,当与北魏和柔然的战争有关。而游牧民族强悍尚武的社会风气则是它产生的社会基础。

2.诗的结构是按时间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的。

3.分析第一部分,写木兰决定替父从军。

(1)文章一开始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

文章一开始写的是木兰的忧愁情态:“唧唧复唧唧”,而不是直接写木兰从军的原因。这样写有两个好处,①引起读者悬念——木兰为何优?为何愁?②能使文章简洁。如果从起因开始写,将相当复杂。

(2)从第一段春,木兰的身份是什么?“当户织”一句可以看出木兰是一个辛勤劳动 的女子,而不是侯门小姐,这为下文替父出征奠定了基础。

(3)木兰到底为何如此忧虑呢?(让学生自读第二段找答案,然后请同学用自己的话讲述。)

原来此时国家有战事发生,召木兰的父亲入伍,可是父亲年纪大了,家里又没有成年的男子可代父亲入伍。

那木兰可以替父从军,又愁什么呢?

古代歧视女子,女子没有地位,要求她们“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不准抛头露面,法律不允许女子入伍。

是否毫无办法?聪明的木兰想出了什么主意?

女扮男装。

女扮男装,冒着很大的风险,一是怕别人识破,更主要的是上战场面对的将是死亡,但木兰一片孝心,为了自己的父亲,死有何惧?

大家对照自己想想,你是怎样对待父亲的呢?与木兰一比,是否有所感悟?

(4)思考一下这两段叙述木兰替父从军的前前后后,人物在这段时期心理活动起伏很大,同学们试着把握一下。

忧虑(唧唧复唧唧)——反复思考——下定决心(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5)第三段,写木兰紧张地做准备工作,迅速从家出发和奔赴战场途中的见闻感想。先就“愿为市鞍马”做文章,用排比的句子,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要啰嗦地写呢?为什么不写在一个地方买齐?

这样写有以下几个作用

①写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要采买上好的用品。

②战事紧迫,时间紧张,渲染出一种紧锣密鼓的气氛。

③这是乐府诗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诚如谢榛所说:“若一言了问答,一市买鞍马,则简而无味,殆非乐府家数。”(《四溟诗话》)联想我们曾学过的一首乐府歌辞《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东西南北的铺排,看似重复,却写出了鱼在莲叶间嬉戏的情景和人们采莲时愉悦的心情。

(6)思考:赴边途中是详写还是略写?(略写)详写什么?(心情。)

通过几个地名的转换,便概括了整个行程:家——黄河——黑山。两次在“黄河”和“黑山”宿营的描写

极婉转地形容出一个初离父母出征的少女的新奇感受,听到黄河流水,听到燕山胡骑,都不由让她想起父母的呼唤,对父母的思念情深意长。

教师范读第一部分,并指导学生背诵。

4.分析第二部分。

高度概括木兰十几年出生入死、保家卫国的战斗生涯。这段只有六句,却写了三个阶段——途中、战中、战后。

(l)读课文。找出哪句写途中,哪句写战中,哪句写战后?

途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战中——朔气传金拆,寒光照铁衣。

战后一一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我们重点欣赏写“战”中的两句。“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两句十个字,就写出了十几年的战斗生涯,可谓字字千金。这两句的含义是什么?写出了怎样的意境? “朔气传金拆”意为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朔风凛烈,刁斗声声,月光映雪,木兰未眠。想一下,她在想什么呢?

思父母,思姐妹,思家乡,甚至思念她的织机……

木兰又在做什么呢?从“寒光照铁衣”一句可以看出,木兰正穿着铠甲,和战友们一道在边防线上巡逻,随时准备为保卫祖国而战。

(3)木兰在战场上表现如何?文章中没说,但我们想一定是智勇双全。根据①这么多年,女扮男装本被发现。②从下文的暗示中也可以看出来:“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五)布置作业

1.想像一下,木兰在战场上会遇到什么情况?她会怎样处理?

2.为什么把战争过程写得如此简略?

(六)板书设计

木兰诗

一、(l一3)替父从军

二、(4)十年征战

第二课时

(-)明确目标

1.体会文章后两部分的内容及感情。

2.学习根据想像扩写文章。

(二)整体感知

读文章的第四、五、六段,看各写了什么内容?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为何略写征战中木兰的英勇?

这种写法从表面上看,似乎刻画儿女之情多,而描绘英雄之气少。但从实际效果看,诗中所刻画的种种儿女情状,正多方面地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这一形象有血有肉,真实动人。木兰的机智勇敢无须赘述,一句“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就概括出来了。这样,儿女情与英雄气融合得天衣无缝,更是相得益彰。

2.分析第三部分。

(1)在这部分有一个疑点:木兰归来后,因战功赫赫,于是“可汗问所欲”。可木兰的回答是什么呢?“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为什么做出这种选择呢?一般的看法是:木兰不慕荣华富贵,愿回家与父母团聚。但我认为这里还有别的更深层的原因,大家能否结合你对中国封建社会的了解来挖掘一下?

学生讨论后明确: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男主乎外,女主乎内”是封建礼法定下的一条戒律。木兰可以在非常时期秘密地代父从军并发挥她那潜在的智谋和才能。然而,她却不能随着战争转入和平,继续在朝廷为治理国政而做出贡献。封建礼法加在妇女身上的镣铐是难以解脱的。木兰的还乡,决非什么不慕功名富贵的问题,也不是什么热爱劳动的问题,而是封建社会压迫、歧视妇女的必然结局。其他的故事也反映过这一点,如黄梅戏《女驸马》等。木兰只有辞受封爵、解甲归田这惟一道路可走。

(2)从“爷娘闻女来”到“不知木兰是女郎”,写木兰到家,受到热烈欢迎。显出女郎面目后,令战友们惊惶。这段首先用三组复叠句式极力铺写木兰抵家时家人欢腾的情景:“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姐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这几句写出了不同人物的特点,形象非常生动。

(3)作者省略了木兰回家后亲人相聚、畅叙别情的热烈场面,你能否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像,进行扩写?亲人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4)当然,这里边最高兴的当属木兰,下面几个排比句,从描写她急于回到日常生活的行动中显出其初到家时的狂喜心情,共同形成一种大团圆的热闹欢乐的气氛:“开我东阀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①为何不先脱战袍,后开门窗?

木兰离开养育她成人的家已经十多年了。十几年来,她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这个家,思念家中的亲人。现在,她又回到了她所热爱、思念的家,一进家门,还来不及卸下戎装,就开门开窗,因为她对这个家庭的一切都感到惬意,都充满感情。

②“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又反映了木兰的什么心理?

一是回到家心情舒畅;二是爱美之心,木兰亦有,表现了她对和平生活的热爱和对正常人生的向往。从而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富真实。

③这几句木兰还原“本来面目”与哪个地方照应?

与开头交待木兰是女儿身照应。

3.读最后一段的附文,你能领悟到什么?

最后一段是木兰对战友们的“惊煌”所作的回答,也是作者对木兰的深切赞美。这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和互文见义的手法,说无论是“雄兔”还是“雌兔”,都是“脚扑朔”、“眼迷离”的,它们在一起跑动的时候,你怎么能分辨雄雌呢?这幽默风趣的比喻,表现了木兰的稳重机智,又使这首诗的结尾余音袅袅,悠扬不尽!更给我们提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女子若有施展抱负的机会,她们的智慧、谋略和才能并不比男子逊色。你还能再举几例吗?穆桂英,李清照,武则天……

女同学不宜妄自菲薄。

4.《木兰诗》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成功在于恰当地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设问、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方法,以及语句连接紧凑、生动畅达的联珠句法,如“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等,来为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思想感情服务,事奇诗亦奇,不愧为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

(四)总结、扩展

木兰诗是一首优美动人的叙事诗,为了塑造木兰的形象,作者选取了广阔的生活场面进行描写。从时间上说,前后长达十多年;从地域上说,涉及家庭、乡里、战场和朝廷。对这样丰实的生活内容,作者以“木兰是女郎”为准则进行了精心剪裁,使全诗繁简得当。千百年来,《木兰诗》一直被人们传诵着,具有恒久的艺术生命力。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诗。

2.有条件的话课后观看动画片《花木兰》和豫剧《花木兰》

篇3:木兰诗公开课教学设计

关键词:开课,选课,问题,重构

我国高校目前流行的教学模式是除专业科之外的课程, 由学生自主选择, 虽然学校有指导书籍, 但是学生在选课是遇到很多困难, 特别是在学校开设的课程和学生的兴趣之间, 课程形式和学生的专业之间存在巨大的问题。选修课的效果不理想, 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的人才, 不仅是在本专业内容上精通, 在其他专业也应该有所涉及。但是, 在专业选择上存在不同专业之间不同, 学习起来难度大, 学生没有多大的兴趣。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选修课没有受到重视, 只是一种形式。

一、高校开课存在的问题

高校开设的课程给学生有一定的选择余地, 但还是不能解决大多数学生的需求。开设的课程存在的问题很多:

(一) 目前我国高校开设的课程数量明显不足, 分布不均。

课程的开设由学校教师自我申请, 最终由学校最终审核, 但是这样的课程没有系统性、目标性, 完全是由教师的喜好决定什么。尤其有些课程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教师只是模糊的完成教学任务, 并没有对提升学生的素质产生影响, 是为开设课程而开设。

(二) 开始课程资源不足, 设备落后。

高校开设的课程大多数是人文类学科, 主要讲一些文史知识, 自然知识课程数量十分稀缺。人文类学科在教学上主要是在给学生灌输原先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基础知识, 内容不够精深。自然学科学生实践的机会不多, 学生在理论知识上虽然掌握不错, 但在具体的动手能力上明显的后天不足。理论和实践不能很好地结合起来, 差距十分明显。

(三) 教师教学质量不高

选修课的教学质量不高是高校选修课课程的通病, 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教师方面, 教师的教学缺少规范, 课前准备不充分, 或者照本宣科或者完全是教师自己发挥, 或理论知识专业或者毫无联系。课堂完全是老师自己表演的天地, 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少。受讲授知识不是最新的, 大多是几年前的陈旧内容。

二、选课存在的问题

在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时, 比较盲目。往往是人云亦云, 跟着选课大军的脚步走, 没有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看见某一课程选择的人比较多, 就跟风选。也没有看是否自己有兴趣选择, 在选择之前没有对所选课程有明确的了解, 只是在开设课程的名字上进行选择。

(一) 学生选课存在相对的无序

学生对于自己选择的课程目的不明确, 趋易避难的思想下选课。在学校开设的课程中, 大多喜欢人文类的课程, 自然类的就不选。造成一些学生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选择自己不喜欢的课程, 只是为完成修完学分而已。盲目的选择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 也使得一些很有特色的课程和有价值的课程因为人数少而不能开设, 造成优秀资源的无法使用。

(二) 学生对课程情况不了解

学生在选择课程时, 对学校开设的具体情况不了解, 也没有组织学生学习关于如何选课的基本知识, 学校在宣传方面做得不到位, 对具体的课程没有明确的说明。由于在选课过程中的问题, 使学生对所选的课程不满意, 学生在听课之后对课程不满意, 失去学习的兴趣。只是完成任务, 没有学到应该学到的东西。

三、开课与选课的重构

学校应在开课和选课之间得到平衡, 即开设的课程与大多数学生的爱好相关, 同时也与提升学生的素质相关, 让学生快乐的学习, 学习的不仅仅是本专业的。

因此学校在教学管理体制方面要十分的注意, 从具体上的措施来说, 可以从以下方面做:

(一) 规范管理制度

学校除专业课程不用选之外, 一些专业限选, 公共选修的课程都由学自己选择。而这些课程是增强学生素质的关键。对于高校教务部门而言, 要确立教育面向现代化的目标, 选择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观、人才观, 立足于全面的教育高度去看待学生的选课问题。应该制定必要的政策制度, 规范开设的课程和学生能够选择的课程, 有计划地使学生理解如何正确的了选择课程。在选课中要不断地积累经验, 推动高校选课的改革, 及符合实际需要又满足时代需求。对学生而言, 要切记不要太功利, 只选一般的而不能提升自己素质的课程。

(二) 建立科学的课程设置体系

多开设必要的课程, 同时减少与素质教育无关的课程, 应该让学生能够具体参加的社会实践课程, 学以致用。扩大学生的自由选择度, 选修课程不能偏低。鼓励教师申报课程的同时, 要规范这些课程应有开课规范和实际效果, 设置应有的评价标准, 并对教师的实际教学情况打分, 使教师更加实行自己的课程计划。

(三) 指导学生进行选课

学生选课往往是受制于自己的兴趣, 或者为了与别人的动机一致。同时, 较低年级的同学没有选课经验, 他们一般是从第一感觉出发, 无目标的选择, 没有从今后的就业、人生规划、专业知识的加深考虑。对学生的指导就十分必要。学校可以对所有的学生进行选课培训, 并解释清楚如何选择才是正确的方式。帮助学生制定选课计划, 切实的能够提升素质教育方面, 也是增加学生能力的需要。

(四) 选课机构的改革

学生选课是由教务处领导的, 可以建议在这个机构下开设开课机构和选课机构, 以用来解决出现的问题。开课机构主要负责向学生解释如何选课, 并与选课机构积极地联系。选课机构及时的发布可以开什么样的课程的信息, 介绍新课程, 搜集学生信息, 并与其他学校机构积极地联系, 交流情况。通过这些改革, 既可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保证教学效果又能保证教师的学术, 促进高校的师资建设。

四、结语

学校在开课和选课既要学生的实际出发, 又要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不能不安实际盲目的执行, 否则学校有限的资源就不能有效的利用起来, 也会对高校的教育功能损害, 高校的社会效益也会降低。

参考文献

[1]李润钿, 基于学分制的高校教学管理流程再造研究[J], 高等理科教育, 2006。

[2]徐建成, 高校公共选修课教学管理的几点思考[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2005。

[3]宣亚南、颜进, 我国高校现行选修课制度的利弊及对策[J], 教育教学管理, 2004。

篇4:木兰诗公开课教学设计

第三届“上海财经大学全球EMBA圆桌财经对话”举办

近期,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家俱乐部五周年庆典主题论坛—“文化与新领导力”系列活动暨第三届“上财全球EMBA圆桌财经对话”在外滩源壹号举办。此次活动主题为:“观势·破局:致十字路口的中国经济”。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商学院院长孙铮教授致辞。中国银监会前主席、中国企业家论坛名誉主席刘明康做了题为“重定位—论改革新时期政府与市场的角色及关系”的主旨演讲,上海财经大学还发布了《2013江浙沪城商行竞争力排行榜》。

中国国际古典家具展览会开通微信服务

“中国国际古典家具展览会”开通微信服务,为广大古典家具爱好者和投资者提供了一条了解行业资讯的通道。“中国国际古典家具展览会”是以明清红木古典家具、西方古董家具、中国古玩收藏品、沉香艺术品为主题的投资收藏类展览会,自2000年在全国首度创立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12年,是国内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知名度最高的行业盛会。

中国俱乐部新经济发展联盟成立仪式举行

近期,有着“俱乐部引跑者”之称的帕拉迪俱乐部发起了中国俱乐部新经济发展联盟,在上海举办了以《联合与未来》为主题的联盟成立大会。该成立大会吸引了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港澳台以及海内外的五百多名各界人士和企业家。帕拉迪俱乐部CEO韩卫东先生做了《中国俱乐部新经济发展联盟的创新发展的核心价值》的精彩演讲。

《亚洲1000大品牌》报告发布

亚太传媒界的领军品牌Campaign? Asia-Pacific在上海发布《亚洲1000大品牌》报告,这已经是Campaign?AsiaPacific第10年发布《亚洲1000大品牌》报告。该报告为不同类别、不同地区的顶级品牌进行排名,由Campaign?Asia-Pacific及全球市场资讯和洞察公司—尼尔森公司共同进行广泛的消费者调研而得出。?以“国际品牌本土化和本土品牌国际化”为主题的讨论同期展开。与会嘉宾就“在竞争中提升品牌地位的策略,以及影响中外品牌赢得国内外消费者忠诚度的趋势”等议题展开讨论,揭示了品牌制胜的核心策略与方法以及趋势对品牌相关计划的影响。

2013亚太金融创新(上海)论坛开幕

由CCTV《创业天使》与帕拉迪资本联合主办的“2013亚太金融创新(上海)”论坛近期在上海盛大开幕。此次成立大会云集了高端人士超过500人。帕拉迪集团总裁陈若彬、帕拉迪集团董事局主席李娟等参会。论坛成立的宗旨是深入探讨金融创新在亚太地区的发展状况、金融创新与实体企业投融资发展规律等众多议题,充分发挥金融资本和项目间的融合与优势互补,为创业家和投资家搭建起一个国际化的对话与合作平台,共同分享优质社会资源,让尚处在发展初期的中国金融业能够早日与国际接轨,以崭新的面貌迎接金融创新的品牌时代。

篇5:木兰诗公开课课堂实录

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并背诵全诗。

2、复述表演,并领会其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3、人物赏析,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4、体会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5、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

2学情分析

这是一首北朝民歌,读起来朗朗上口,要反复诵读,感受民歌的语言特点,找出背诵的规律,教师课前可作有表情的示范背诵。

本文材料安排有详有略,为什么这样安排,要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本文中心来解决,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本文内容分析力求精当,简炼,字词句主要由学生自己翻译,教师适当点拨。

运用多媒体,放映动画片《花木兰》片段,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出花木兰这一巾帼形象的意义。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1、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并领会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2、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

1【导入】影片引读

问: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

(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

是啊,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放映影片《花木兰》片段三~四分钟)。

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这个故事却来自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

活动2【活动】师生互动

1、诗歌诵读:

①教师有感情地诵读,学生点评。

②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疏通文义,把握情感。

③学生比读,互评互读。

2、整体感悟:

①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概述故事情节。

②在概述情节的基础上,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与结构。

引导:这是一首叙事诗,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请用四个字来简单概括每一部分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1—3段) ―――替父从军

第二部分(第4段) ―――十年征战

第三部分(5—6段) ―――凯旋归来

第四部分(第7段) ―――结尾附文

活动3【练习】文本探究

人物赏析,品读探究

1、人物赏析:

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例:

a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勤劳孝顺

b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c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慨

d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不慕荣华富贵,甘过普通百姓生活。

e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智、谨慎

——花木兰形象: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

2、品读探究:

①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

明确:a渲染战前紧张的气氛。b战事紧迫。c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d乐府诗常用的一种写法。

②第5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

(运用夸张,写出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向往和平的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

③第6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排比、表现她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团聚、欢乐的气氛。)

④结尾附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对木兰的赞美。再一次表现木兰的机智谨慎。)

⑤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

(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活动4【活动】小组 活动展示

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明确:

从军缘由 ——详写

出征前的准备 ——略写

出征中的思亲心理 ——详写 详写女儿情态

关山飞度,征战沙场——略写 略写英雄气慨

凯旋辞官 ——详写

家人迎接 ——详写

木兰改装 ——详写

10 木兰诗

篇6:木兰诗公开课教学设计

——羁旅思乡诗鉴赏

一. 导入(音乐导入,课前一支歌放故乡的云)

一曲《故乡的云》让我们置身于浓浓的乡愁,尤其是那句:“归来吧,浪迹天涯的游子。”是故土家园的深情呼唤,更是漂泊异乡的游子毕生的心愿。老牛,童伴,村舍,炊烟,故乡有着我们深深依恋的风景。正所谓叶落归根,故土家园是无数人情感的寄托和归宿。所以就有了古往今来无数诗人对于乡愁乡思的吟唱。(幻灯片展示余光中的乡愁)余光中先生的笔下,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是一方矮矮的坟墓,还是一湾浅浅的海峡。可以说乡愁就像是一艘老船,载满了游子思乡的行吟。那么这样一个古老而传统的话题,在古典诗词中又绽放着怎样的光辉呢。今天就让我们通过鉴赏羁旅思乡诗再一次感受那份厚重的乡愁乡情。(板书羁旅思乡诗)

二. 羁旅思乡诗的定义:

1.何谓羁旅?

——羇,寄;旅,客也。所谓羁旅,也就是指长期寄居他乡。2.为何羁旅?

——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属于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文化现象。3.所谓羁旅思乡,——所谓羁旅思乡,指滞留他乡很久而不能回家的游客浪子所产生的思乡及思亲之情,因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触发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所以所写内容无非是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叹。【我们不禁好奇,人在旅途,是怎样的见闻令游子思乡恋乡,他们又曾经有过怎样的感叹呢?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我们今天学习羁旅思乡诗同样从这两个角度出发,结合诗歌的表现手法进行鉴赏。】(板书眼中景,心中情,表现手法)

三. 分析意象意境(通过初中所学羁旅诗,分析羁旅诗常用的意象)

【问】这三首诗歌分别运用了那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明确】:

月落夜深,繁霜暗凝,时而传来几声乌啼,打破夜的宁静。江枫让人感受到秋意正浓,时而能够看到江面上星星点点的渔火。诗人运用了月落,乌啼,寒霜,江枫,渔火,寒山寺,钟声,客船等意象。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明确】这是一幅秋江暮色图。行船停靠在烟雾朦胧的小舟边,斜阳西下,放眼望去,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一时间触动了诗人的万千愁绪。主要运用了孤舟、水烟、日暮、低天、旷野、明月、清江等意象。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明确】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依稀,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上。主要意象:鸡声、茅店、明月、冷霜、板桥、槲叶、凫雁

【这三首诗营造的意境都有什么样的特点?——萧瑟、冷清、凄凉;带给人怎样的感受?——孤独、寂寞】

【由于诗歌讲究含蓄,所以诗人内心的情感只有附着于外物才好充分表现:一是外物给人的直觉、形成的氛围容易与人的某种情感契合;二是许多外物已成为特定情感的标签,自然会引发相应的联想和想象,这外物就是意象。所以捕捉和感悟意象成为把握诗歌情感的基本途径。是诗歌鉴赏的起点、捷径和突破口。】 【积累羁旅诗意象】 意象三字经:

夕阳外,暮霭里,月光明,秋风起,杨柳色,春草绿,梧桐树,芭蕉雨,鹧鸪鸣,子规啼,雁南飞,宿鸟归,倚高楼,浮云飘,凭栏处,萧声咽,碧云天,黄叶地,暮钟响,流水长,驿馆里,孤灯下,茅店月,板桥霜,长亭外,古道边,杨花落,笛声残。

【除此以外,一些特殊的节日也常常寄托者诗人的一些思乡怀人的情思,正所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备思亲。比如在除岁、除夕、除夜、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也常常引发人的思乡怀人之情】

乱山残雪夜,孤春异乡人。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除夜作》

二月江南花满枝, 他乡寒食远堪悲。

——《寒食》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十五夜望月》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蜀中九日登高 》 四. 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连带着明确表现手法)

【下面就让我们通过一系列的诗歌来进行分析,分析情感的同时,明确诗歌运用的表现手法】

(一)感念亲情之深,抒发思乡怀人之情

余干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何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中国有句俗语,叫做“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西方人也说:“East and west,home is the best”无论何时何地,家永远是我们的牵绊。经过我们刚才的分析,有一种情感早就已经呼之欲出了,那便是对于家乡的深切思念,这也可以说是羁旅思乡诗最核心的情感】

(二)叙写羁旅之苦,表现羁旅路途的艰辛,抒发内心的孤独、寂寞之情。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除夜宿石头驿 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三)抒发漂泊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的孤独愤懑之情,感叹人生际遇。

舟中二首(其一)①

陈师道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②。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90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②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总结情感和表现手法】(板书一处乡思,几种羁愁)

五. 补充几种特殊表现手法

(一)虚实结合

浣溪沙

姜夔

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

思江南

方干

昨日草枯今日青,羁人又动望乡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二)乐景衬哀情

《绝句二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三)侧面落笔

邯郸冬至夜思家

—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六. 课堂练习

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

——辛弃疾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注】①耒阳,湖南省耒阳县;张处父,词人好友;推官,官职名。②招魂,《楚辞》的名篇。③ 借用杜甫诗句“纨袴不饿死,儒官多误身”。

1.词的上阕主要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寓意?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6分)

2.下阕通过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分)

上阕“灯火”、“黄昏”写出了夜幕似降非降的昏暗,“云”写出了作者的飘然不定的凄苦,“鹧鸪”表明作者对前途的忧虑,意境凄冷。(每个2分,说对两处就得4分)营造了昏暗、萧瑟、凄冷的意境。(2分)

手法:对比、用典。(2分,每个1分)情感:岁月蹉跎、英雄老去;壮志难酬、功业难成、漂泊憔悴的忧愤与悲凉的情感。(3分)

泊白沙渡

真山民

日暮片帆落,渡头生暝烟。与鸥分渚泊,邀月共船眠。灯影渔舟外,湍声客枕边。离怀正无奈,况复听啼鹃

注:真山民:宋朝的遗民,他痛遭国亡,隐姓埋名,而以“山民”自称。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是如何抒发的?

2.“邀月共船眠”中的“邀”字用得相当精妙,请简要赏析。

思家之情和亡国之痛。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前六句通过写日暮之景,渲染了一种空寂,苍茫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念家而不得归的落寞与怅惘之情。还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诗歌后两句直言“离怀”,再听到“不如归去”的杜鹃叫声,更令人难堪,借用杜鹃啼血的典故,暗寓亡国之痛。

篇7:高校双语教学开课门数的实证研究

关键词:双语教学,课程设置,高校

为适应我国对外交流和参与国际科技竞争在深度和广度上的不断发展,培养专业知识扎实和专业外语能力强的两能人才,国家教育部2001 年下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1],明确要求高等院校要积极开展双语教学;2004 年下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2],将双语教学列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主要观测点之一;2007 年下发《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3],明确要求高等院校要推动双语教学课程建设,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语从事科研的能力。在国家教育部的大力引导和积极推动下,高等院校普遍展开了双语教学,广大教学工作者在积极开展双语教学的同时,对双语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也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提出了不少解决办法和改进措施。但是,从近10 年来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学术专著以及研究生论文、会议论文等文献资料中却没有看到有关高等院校双语教学开课门数多少为宜的研究[4,5,6,7,8,9]。事实上,开课门数是双语教学中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双语教学中,学生即要掌握专业知识,也要掌握专业外语,学生的学习负担和所花费的时间、精力较之传统的汉语课程教学要大得多,这就决定了双语教学的开课门数不能过多,过多将超出学生的学习承受能力,从而对教学效果造成严重影响。为了推动双语教学的健康发展,保证双语教学质量,必须对双语教学的开课门数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以期得出有指导性的意见和结论。

本文从高等院校双语教学开课门数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出发,结合我们近二十年的双语教学实践经验,通过合理选取问卷调查对象,精心设计调查问卷问题,以问卷调查和座谈访问的方式,对适合高等院校双语教学的开课门数进行了实证研究。其中问卷调查采用了无记名方式,共发出问卷170 份,收回170 份,有效问卷156 份。且156 份有效问卷中,通过国家英语四级、六级和未过国家英语四级的学生人数分别为80 人、74 人和2 人,分别占总人数51.3%、47.4%和1.3%。

一、影响双语教学开课门数的因素

从多年的双语教学实践中清楚看到,高等院校双语教学开课门数多少为宜的问题实质上是学生对双语教学课程最大承受能力的问题。从这点出发,可以分析出高等院校双语教学的开课门数主要受学生外语水平、课堂教学外语使用比例、课堂教学模式等3 个因素影响。

(一)学生的外语水平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双语教学指的是教师使用学生母语及母语以外的一种外语等两种语言作为教学语言所进行的教学活动。而多年的双语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外语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他们对双语教学课程接受能力的高低;学生的外语水平越高,他们对双语教学课程的接受能力就越高,学习起来就越轻松,学习效果就越好,所以学生的外语水平对双语教学合适的开课门数有很大影响。

(二)课堂教学的外语使用比例

与传统的汉语教学相比,学生进入双语教学课程学习时要同时面对全新的专业知识和全新的双语语言/文字环境。而从多次、多年级的座谈访问看到,双语教学中阻碍学生学习的主要困难,第一是专业外语词汇,第二是外语听力,第三是外语表达,第四是外语语法,这些困难都是外语方面的,所以课堂教学外语使用比例对双语教学合适的开课门数有很大影响。

(三)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

目前,国内高等院校双语教学采用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有英语授课+ 英语课件/ 板书+ 英语教材、英语授课+ 英汉双语课件/ 板书+ 英语教材、英汉双语授课+英语课件+ 汉语板书+ 英语教材、英汉双语授课+ 英汉双语课件/ 板书+ 英语教材、英汉双语授课+ 汉语课件/ 板书+ 英语教材、汉语授课+ 汉语课件/ 板书+ 英语教材等六种,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带给学生的负担可以是很不一样的,所以课堂教学模式对双语教学合适的开课门数有很大影响。

二、高校双语教学开课门数的实证研究

(一)调查对象的选取

从课程教学涉及的人员来看,高等院校双语教学涉及的人员可以分成三类:一是参加双语教学学习的学生,二是参加双语教学授课的教师,三是参加双语教学管理的教学管理人员。考虑到高等院校双语教学开课门数多少为宜的问卷调查实际上是对学生双语教学课程最大承受能力的调查研究。而对这个问题,只有亲身经历过双语教学的学生才最有体会,才最具有发言权,所以问卷调查的对象应是在经历过双语教学的学生中,尤其是经历过多期双语教学的学生中选取。此外,根据上面高等院校双语教学开课门数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结果,高等院校双语教学的开课门数不仅与学生的外语水平有很大关系,而且与学生所上双语教学课程的课堂教学外语使用比例以及课堂教学模式也有很大关系,因此为了使问卷调查结果能够具有良好的普适性,问卷调查的对象应该包括经历过不同课堂教学外语使用比例以及不同课堂教学模式的学生,为此我们最终选定问卷调查对象由海军航空工程学院经历过2 期或2 期以上双语教学课程学习,且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三类学生组成:一是综合素质高、学习优秀的出国访问学生;二是经过多年大学学习的大四学生;三是经过毕业设计撰写外文摘要、即将毕业的毕业班学生。其中出国访问学生共40 人,分别来自11 个不同专业;分别经历过100%、60%—80%、30%—60%和≤30%等4 种课堂教学外语使用比例和英语授课+ 英语课件/ 板书+ 英语教材、英汉双语授课+ 英语课件/ 板书+ 英语教材、英汉双语授课+ 英汉双语课件/ 板书+ 英语教材、英汉双语授课+ 汉语课件/ 板书+ 英语教材等4 种课堂教学模式的双语教学;英语水平较高,全部通过国家英语四级,且有28人通过了国家英语六级,占其总人数70.0%。大四学生共96 人,分别来自3 个不同专业;其中36 人经历过课堂讲授外语使用比例为60%—80%和100%及课堂教学模式为英汉双语授课+ 英语课件/ 板书+ 英语教材和英语授课+ 英语课件/ 板书+ 英语教材的双语教学,占其总人数37.5%;35 人经历过课堂讲授外语使用比例为30%—60%和课堂教学模式为英汉双语授课+ 英汉双语课件/ 板书+ 英语教材的双语教学,占其总人数36.5%;25 人经历过课堂讲授外语使用比例为≤30%和课堂教学模式为英汉双语授课+ 汉语课件/ 板书+ 英语教材的双语教学,占其总人数26.0%;56 人通过国家英语四级,占其总人数58.3%,38 人通过国家英语六级,占其总人数39.6%,2 人未过国家英语四级,占其总人数2.1%。毕业班学生共20 人,全部来自双语教学效果最好的一个专业;全部通过国家英语四级,且有8 人通过了国家英语六级,占其总人数40.0%;所经历的课堂讲授外语使用比例为视具体讲授内容难易程度和学生的专业英语单词量掌握情况而定,没有固定值,课堂教学模式为英汉双语授课+ 英语课件+ 汉语板书+ 英语教材+ 英语总结。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

根据上面高等院校双语教学开课门数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结果,设计了下述4 个调查问卷问题(包含于18 题组成的学生调查问卷之中)。考虑到有的学生英语考试既通过了国家英语4 级,又通过了国家英语6级;有的专业课堂教学采用一种外语使用比例为主,同时也试用了外语使用比例为100%的全英语授课;有的专业采用一种课堂教学模式为主,同时也试用了英语授课+ 英语课件/ 板书+ 英语教材的全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所以将其中第1、2、3 题定为了多选题目。

*1.你的英语水平是多少? (多选题目)

□通过国家英语4级□通过国家英语6级

□大学英语考试成绩为分□未通过国家英语4级

*2.你所学双语教学课程课堂教学的外语使用比例是多少? (多选题目)

□全英语授课,外语使用比例为100%

□英语为主汉语为辅授课,外语使用比例为60%—80%

□英汉双语授课,外语使用比例为30%—60%

□汉语为主英语为辅授课,外语使用比例不高于30%

□英汉双语授课,外语使用比例视具体情况而定

*3.你所学双语教学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什么?(多选题目)

□英语授课+ 英语课件/ 板书+ 英语教材

□英语授课+ 英汉双语课件/ 板书+ 英语教材

□英汉双语授课+英语课件+汉语板书+英语教材

□英汉双语授课+英汉双语课件/板书+英语教材

□英汉双语授课+汉语课件/板书+英语教材

□汉语授课+汉语课件/板书+英语教材

4.你一个学期最多能够承受双语教学课程的开课门数是多少?

□1 门课□2 门课□3 门课□4 门课□5 门课□6 门课

(三)调查结果分析

图1 给出了学生对一个学期最多能够承受的双语教学课程门数认识的总体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到,选择2门的学生人数最多,为总人数的46.8%;选择1 门的学生人数次之,为总人数的26.9%;选择3 门的学生人数再次之,为总人数的13.5%;选择4 门、5 门和6 门课的学生人数很少,分别只有总人数的7.7%、3.2%和1.9%。

表1 给出了不同外语水平学生对一个学期最多能够承受的双语教学课程门数的认识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到,不同外语水平的学生对一个学期最多能够承受的双语教学课程的门数的认识略有不同,认为一个学期最多能够承受2 门的人数最多;其次是1 门和3 门,但通过国家英语4 级的学生选择1 门的人数比例基本是选择3 门人数比例的3 倍;而通过国家英语6 级的学生选择1 门的人数比例只略高于选择3 门的人数比例;至于4门和4 门以上课程,即使是通过英语六级的学生也只有很少的人能够承受。此外,从表中数据可以清楚看到,学生对双语教学课程门数的承受能力随学生外语水平的提高而明显增强。

座谈访问中,学生一致表示学习双语教学课程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要比学习传统的单语课程多得多,起码是两倍以上,因此双语教学课程万万不可过多,过多肯定受不了,肯定要严重影响学习质量和效果。学生普遍表示一个学期必修课和选修课加起来达到8 门就会感到很忙,而进入大学后一个学期必修课和选修课加起来总有6~10 门,考虑到1 门双语教学课程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至少顶2 门单语课程的,所以一个学期双语教学课程的开课门数最多不能超过2 门。

从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可以看到,各个专业各学期必修课和选修课的门数和是6—11 门,按照一个学期双语教学课程的开课门数为1—2 门计算,则双语教学课程的开课门数在总开课门数中占的比例是9.1%—33.3%,达到和超过了教育部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双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的要求。所以综合上述问卷调查结果、座谈访问结果和分析结果,我们认为,在一个学期内,双语教学课程的开课门数不应超过2 门。考虑到此次参加问卷调查和座谈访问的学生的基础英语水平是相当不错的,此结论对一般的高校也应该具有普适性。

开课门数是双语教学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在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多年的双语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以亲身经历过2 期或2 期以上双语教学课程学习且具有代表性的一定数量的学生为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访问,对目前双语教学中极度缺乏研究的开课门数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一个学期内双语教学课程的开课门数不应超过2 门的重要的研究结论。虽然这一研究结论是在军队院校对军校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和座谈访问而得出来的,但由于开课门数问题是课程教学中最最基础的问题,不仅存在于军队院校,也存在于地方高校;考虑到地方高校与进行学历教育的军队院校各专业在总的课程门数和各学期课程门数的设计和安排上是基本一致的,都要遵循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可以认为本文所得结论不仅适用于军队院校,也适用于地方高校。希望本文的研究结果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能对其他高等院校的双语教学提供必要的帮助和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北京,教高[2001]4号.

[2]教育部高教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Z].北京,教高[2004]21号.

[3]教育部高教司.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Z].北京,教高[2007]1号.

[4]郑大湖,戴炜华.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研究十年:回顾与展望[J].外语界,2013,(1).

[5]罗惠琴,李娇娇,李晨光.双语教学现状调查与改革路径探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2).

[6]罗立彬.国内双语教学研究现状:对近五年相关文献的一个综述[J].教育教学论坛,2013,(11).

[7]谈多娇.高等学校双语教学的关键环节[J].教育研究,2010,(10).

[8]吴平,王树根.高等学校双语教学的现状研究和实践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197.

上一篇:诵读社团小结下一篇:加拿大本科留学转学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