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禁毒为话题的高考作文

2024-04-21

以禁毒为话题的高考作文(精选6篇)

篇1:以禁毒为话题的高考作文

毒品一直是我们国家乃至国际颇为关注的问题。

在这开学的第一课,我们观看了预防毒品教育宣传片。虽然曾经也了解毒品的危险性,但在今天的宣传片中我了解到了毒品的恐怖。青少年吸毒贩毒如今已经成为国家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因为毒品让我们荒废了他们最为宝贵的青春,也可以从一些措施中看出国家对这个问题的重视。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最为宝贵的青春年华也只有一次。他们是最为宝贵的,可总有人为了追求所谓的“潮流”和“酷炫”沾染上了这些禁忌植物,他们认为这才是挥洒青春。可是他们错了,知道他们进入了戒毒所,再也不能与他们的亲人相见时才意识到错误,可惜为时已晚。他们再也不能去反悔,去回头,因为一切都已经发生了,想要挽回一切,但为时已晚。等待他们的只有戒毒所冰冷的铁门与窗户,他们将在哪里度过他们剩余的青春年华。

毒品之危害性,想必所有人都清楚不过。既然知道这是禁忌,当初有为什么要去触碰?有时或许他们是遭人陷害,或许是收到利益的诱导,但这都不能成为吸食成瘾的理由。倘若当初是遭人陷害,为何不去寻求帮助,而是在这所谓禁忌的泥潭中俞陷俞深?这便是自身的问题了。

青春年华是再宝贵不过的,身边的一些诱惑在此时也变得愈发明晰,身为青少年,我想我们应当对那些诱惑,当然也包括毒品,大声说出一个”不”字。因为我们也不清楚我们的自控能力,一旦陷阱去,可能就会沦陷于欲望,禁忌的泥潭当中,再也无法自己从中出来了。

珍爱生命,拒绝毒品,从自身做起,面对生活中充满灯红酒绿的环境,我们应当不去接近,拒绝毒品,因为他毁掉了多少同龄人的青春和家庭啊。为了建设美好的新中国,我们因当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抵制毒品的活动,做到不吸毒不贩毒,遇到身边有这些现象及时反馈至相关部门。从自身的小努力开始,从自身的小行为开始,共同去创建“五毒社会”。

生命只有一次,不要让毒品沾染了你本应纯净的灵魂。

篇2:以禁毒为话题的高考作文

曾经我对毒品一无所知,甚至不知其危害,但观看了关于毒品的纪录片,让我对毒品有了新的认识,它是一朵美艳但冷酷的花朵。

毒品是一朵死亡之花,它能使人精神焕发,时时刻刻保持兴奋,但吸毒者不知它的危害,它只能给人带来一时的愉快轻松,却会带给吸毒者有较长时间或是一生的危害;毒品使其吸毒者妻离子散亦或是阴阳相隔,可见毒品带给我们的只有伤害,不要因一时之快而后悔一生。

可是吸毒者的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不断增长且扩散到高中生,我作为一名新高一的学生心中难免有少许的忐忑不安,当看到那些沾染毒品的年轻人因为自己的行为而造成自己的家庭以及宝贵的青春受到破损残缺,我的内心是悲伤的,所以我们应该远离毒品,拒绝去那些混乱且不正常的酒店,不接受陌生人给的东西——酒水饮料,不交损友多交益友,多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毒品是一朵死亡之花,它使成年人工作失业,负债累累:使青少年丧失学业,浪费青春。所以我从中所得,我们作为一名学生应勤奋刻苦学习,作为一名大千世界的一员,我们应该遵纪守法,远离毒品。

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生命只有一次,每个人都应该完成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使命——梦想。不要因为毒品而成为自己成功道路上的绊脚石,不要因为毒品而舍弃了自己的梦想。

篇3:以创新为高考作文增色

关键词:高考作文,立意标新,结构翻新,材料选新,语言求新

作文作为高考语文试题中赋分最高的一道大题, 是对学生中学阶段语文综合能力的终结性检测, 谁也不敢对它掉以轻心。众所周知, 考场作文与平日作文、竞赛作文不同, 它的阅卷速度非常快。考生不仅要在规定时间内生产出“产品”, 还肩负着一个重要任务———推销产品, 即把你的“产品”推销给阅卷老师, 获得阅卷老师的“芳心”, 使你的作文在众多的作文中露出锋芒来, 脱颖而出。在这种情况下, 不讲究点应试技巧是绝对不行的。那么, 如何包装打造你的“产品”呢?我觉得创新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是语文教学的任务和目标之一。高考作文在发展等级中设立“有创新”的项目, 目的就是想通过一个侧面鼓励、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创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内容上有开拓, 突破陈旧, 超越传统;二是在形式上与众不同, 独辟蹊径。只要考生在立意、结构、素材、语言等项目中蕴涵了“创新”的因素, 就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和鼓励。

一、立意标新

“千古文章意为高”。立意, 就是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 应尽力回避大多数人可能欲定的主旨, 而取之以众人少做或不做的那种要义。这就既要考虑别人的一般立意, 又要明确自己的独特意向。高考作文, 同一个题目, 数以万计甚至几十万几百万考生来做, 立意相同相近的肯定不少, 而如果立出新意, 与众不同, 想别人所未想, 写别人不曾写, 就会产生独树一帜的效果。

1. 进行创造性的加工改造, 使陈旧的东西焕发出青春的光彩, 如老树开新花, 枯藤发新芽, 陈酒飘浓香一样。

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应鼓励学生打破消极的思维定势, 作创新立意。我曾列举作文题《18岁, 我是……》 (……处填入一个喻体) , 让同学们各抒己见, 互相启发。他们都意识到:假如把立意确定为“18岁是花季”未免俗了、滥了。其实可以联想到“我是一棵树”, “我是一只渴望飞翔的鸟”, “我是一艘即将起航的船”……推陈出新, 就是将过去人们常用的主题拿来, 为学生点燃思想的火炬, 使学生克服消极的思维定势, 不落窠臼, 其立意才能给人以崭新的感觉。

2. 反弹琵琶。

这种立意, 就是在作文中, 违反常情常理, 进行逆向思维, 是相对于正向与顺向而言的。它的关键是一个“反”字, 即观点、认识、态度等各个方面, 都与通常理念相对或相反, 使人深思, 发人深省。这种创新, 在高考作文之中, 主要适用于议论文。其显著意义, 就是增加议论领域, 扩展新的思维空间, 有利于对问题的透彻了解和深入研究, 是一种深受广大考生青睐的好方法。比如人们常说“良药苦口”, 你可以说“良药未必苦口”, 要不苦, 就得讲究方法。又如“见风使舵”一般用于贬义, 你可以先从自然视角谈起, 使舵必须看风, 否则轻则改变舵向, 重则触礁沉没, 可见从某种意义上讲“见风使舵”是按规律办事。再如就“瞎子点灯”写议论文, 如果按照“瞎子点灯白费烛”的固有思维立论, 难有味道可言。但若突破陈见, 以《照亮别人》为题目, 指出“让我们学一学点灯的盲人, 既帮助了别人, 又避免了自己受他人误撞……”, 意境就大不一样了。这类立意别出心裁, 不同凡响, 给人以清风扑面的全新感觉。

二、结构翻新

结构, 就是文章的内部构造。文章的结构形式, 可因文体而异, 是有一定规律的。例如写读后感, 提笔便自然而然地按“引———议———联———结”的四个板块来写;一看到静赏式写景抒情散文文题, 便马上想到“景点概述———景点静赏———景点联想”的结构套路;一遇到要求写消息的文题, 第一反应是“标题———导语———主体”的格式……这是就通常情况而言的, 在具体协作运用时, 要求我们敢于创新, 善于变化, 突破定势, 跳出套路, 使结构灵活巧妙, 清新活泼。要做到结构变化灵活, 可行的途径很多, 较为明显有效的是如下两种:

1. 结构形式的散文化。

这是就全篇而言的。无论是记叙文、说明文还是议论文, 广大考生的常用构式是三段法、三步曲, 即开头、中间和结尾。这种结构虽然可行, 但有不可回避的弱点:板块性强, 沉闷呆板, 形成比较固定的模式。阅读这样的作品, 总会有一种压抑之感。如果高考作文写成这样的构式, 在结构上就算是失败了。结构形式的散文化, 就是突破几段型、几步曲的一般定规, 行文如流水, 构篇千变万化, 表现形式摇曳多姿。例如, 1999年高考作文中, 有位浙江考生, 在自己的应试文《楼兰新娘的记忆》里, 就采用了一种新颖的结构形式。文章是一篇记叙文, 表达了善待自然、保护环境的主题。而在结构上的创新举动则更为明显, 外在形式上, 它由五个部分组成:题记、引子、正文、后记、画外音, 它们自成一体, 又有紧密的联系, 既不是三段型, 也不是三步曲, 更避免了板块性毛病。这样的构式, 无疑是吹进高考作文中的一股清新鲜活的空气, 产生的创新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2. 承转圆合的自然化。

文章的字词句段等语言单位, 不是数量上的简单相加, 而是讲究联系和关照。联系和关照的内容, 就是承转圆合, 包括过渡、照应、衔接、转换、领起、承递等。而最显眼的位置, 是段落的开头和结尾, 它们的创新, 最容易把握, 也最容易被发现, 是很有实用价值的。对于这些部位的创新, 最简易的做法, 就是段落变化和段首词句的自然化, 不刻意为之, 不勉强硬捏, 该起段则起段, 该用何词就用何词, 行文如风行水上, 自然流畅, 毫不受阻, 从而实现创新的目的。例如, 1999年山西省有一篇高考作文, 题为《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就采用了这种构式。文章以记叙为主, 又近于小小说, 总共800来字, 竟分为18个段落, 段首所用的文字依次为:女士们、第一位顾客、我要上学、苦娃想、回头一看、站在山岗上、突然、哦、梦醒来、第二位顾客、我要扼住、一位工人、白天、午间、夜晚、几年后、睁开眼、第三位顾客等。这18个段落的开头语言各不相同, 不仅简明扼要, 而且自然和谐、配合默契、上下关照, 极为清新。本文获得满分, 可以肯定地说, 与这一结构上的创新有极大的关系。

当然, 运用这种创新方法要注意一点, 就是结构形式要服从内容的需要, 要有助于内容的顺畅表达, 有利于主题的深刻揭示。

三、材料选新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和支柱。要写出有新意的作文, 最好能占有新的素材, 而且越多越好。对于临写时刻来说, 怎样避开无米下锅的困境, 笔者以为绝不能轻视自己记忆仓库中积淀的材料, 习作者往日的生活经历确实是作文题材的重要来源。十几岁的青少年, 已经经历了很多很多的事情, 阅历也不至于很浅了。个人的经历有差异, 观察的能力有强弱, 材料的储存有多寡, 需要在平时努力改变不能令人满意的现状。教师要诱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随时留意观察生活, 注意透过生活中的表层现象抓住其本质, 发现其中蕴含的美。还要鼓励学生博览群书, 广泛涉猎, 多了解国际国内的社会生活情况, 汲取给人以新鲜感、现实感、时代感的材料。只有让学生不断丰富生活积累和知识积累, 多多占有新的材料, 才能为作文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文选材要力求新颖、独特, 不能鹦鹉学舌, 人云亦云。在一堂作文指导课上, 我举了1996年上海高考作文题《我的财富》为例, 让学生思考并交流自己如何选材。接下来介绍一篇考场优秀作文《贫寒———我的财富》, 与学生分析, 明确:这篇作文在材料选取上高人一筹, 它充分发挥了作者自身的创造力, 值得我们好好借鉴。然后我又出示半命题作文《家庭给我的……》和《我终于学会了……》, 师生一起就选材问题展开讨论。同学们纷纷发表看法。有的说:前一题若拟填“爱”、“温暖”, 写得情真意切, 当然也可以;但是还可以填入“重荷”之类的词, 写“家庭给了我一个重荷, 幸运的是我有机会卸掉它”, 这样选材更为可贵, 因为它展示出强烈而健康的个性。还有的说:后一题若拟填“炒菜”、“游泳”、“骑车”等, 毫无新意;如果补上“说不”, 则会令人耳目一新……

四、语言求新

语言是文章的载体。韩愈曾提出“惟陈言之务去”的主张, 建议用个人的心灵去进行语言的再创造。那些没有思想内涵、形式单一的作文语言, 常常被批评为“学生腔”。“学生腔”主要是对生活缺乏思考、阅读贫乏以及没有经过科学的语言训练造成的。为帮助学生改掉“学生腔”, 达到语言表达的个性化, 我督促学生努力做到“三多”。

1. 多贮存。

多读名篇佳作;尽可能多地掌握富于表现力的成语、谚语、格言;多背诵脍炙人口的古诗文名句, 精短而有味的小品短章;多收集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

2. 多品味。

在看书、读报、观看影视作品、收听广播和听人讲话时, 注意语言运用的佳例, 试着用语言日记的形式, 写下对这些佳例的品尝, 并在同学之间交流。

3. 多练笔。

比如布置撰写“一句话隽语”, 每天一条, 要求认真构思、反复锤炼, 力求表达得简洁、精辟、有诗意, 能给人以启迪。我还提倡学生在平时作文时大胆使用一些虽不成熟但个性鲜明的哲理性语言、独特的句式、独创的词语等, 着力把文章写得绚丽生辉。事实上, 现在班内部分学生的语言表达已经有一定的个性色彩。请品味他们习作中的一些精妙语言:“‘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宋朝的春雨一直下到现在, 江南的景色也一如宋朝般雅致。……就在这样一个清明, 我又欣赏了一次江南风景, 自认为逃不出这样的江南情怀———她让我感到平静, 感到真实。” (顾海樱《江南清明》) “朋友, 努力去珍惜这份爱, 毫不吝啬地付出这份爱吧, 让你和你的亲人都在浓浓亲情中更加勇敢的面对人生, 携手度过人生的风风雨雨!” (赵春雅《亲情》) “生活是一本大书, 虽然结尾都是死亡, 中间却版本各异。人的一生中无一时刻不在品味这本书的滋味, 也每时每刻从这本书中得到收获。” (凌壁君《生活告诉我》) ……真可谓语新意妙, 尽展青年学子的峥嵘头角。

篇4:以禁毒为话题的高考作文

关键词:主旨 理解 缝合 创新

一、经典拟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繁星(三四)冰心

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滚滚的波浪,却是它低下细小的泥沙。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少于800字。

二、技法导航

(一)读懂材料,把握主旨

写作中依托立意的材料都是短小的现代诗歌,所以当审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现代诗歌的特点和一些理解鉴赏的方法。这些材料一般都是形式短小、思想深刻的几行现代小诗,虽没有太浓烈的情感抒发却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它往往托物言志,借助一两个事物体现作者的思想。因此,理解诗歌首先要抓住关键的词语,主要的事物(作者依托的对象)的特征,然后思考分析诗中事物间的关系,借助想象联想得出诗歌的内涵主旨。诗中如果只有一个事物,就分析该事物的特点,然后结合平时积累,利用联想渗透主旨;如果诗中的事物是两个或多个,就要分析其中的关系,是并列、对比还是包含或其他。并列的类型就从事物共同点得出主旨;对比类型主要从相异之处得到主旨;包含关系的看范围大的事物的特点,代表着一般、典型,从中理解主旨。

如阅读冰心的《繁星(三四)》,这是一首典型的微型哲理诗。找关键词“新陆地”“波浪”“泥沙”,是诗中借以表情达意的事物。看事物特点和关系,“滚滚”和“细小”,事物间是对比的关系,表明诗中情感倾向的词语“不是\却是”很容易得出诗歌的主旨:“创造新陆地的”,或者说,创造伟大事业的,究竟是什么呢?诗人在“波浪”和“泥沙”的鲜明对比间,揭示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创造新事业的,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

(二)全面理解,最佳切入

材料作文忌貌合神离,偏离材料主旨。不能把枝叶当成主干同时也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造成审题失误,导致行文脱离题意。因此,全面理解诗歌材料,不仅要抓住关键还要看到细微。还要看清“要求语”,有的要求中明确了话题,指明了写作的方向,而有的则要依据诗歌的内蕴含义,自己确定话题,确定恰当的写作方向。

这首微型诗包含了五个方面的对比,其一,波浪滚滚惊天动地,泥沙细小不屑一顾;其二,波浪滚滚而来风光无限,泥沙深埋地下默默无闻;其三,波浪常在动态中喧嚣,泥沙似在静态中沉积;其四,波浪借风乘势奔涌,泥沙靠内力凝聚;其五,波浪滚涌激情阵阵,泥沙淤积历经沧桑。总之,波浪是外在的现象,泥沙是内蕴的力量。“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种看似有着滚滚气势的波浪,而是这种微细但却坚韧的、在悄无声息中奋斗的泥沙。

全面理解了材料之后,就要选择合适自己写作的角度,进入到构思环节。要善于化大为小,使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从小处入手会使文章更充实而深刻。从本诗的主旨出发写创造新事业的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这固然是最为稳妥正面切入,也可以从浮躁、喧嚣造成失败的反面例子入手,然后正面写那些默默积聚获得成功的例子。也可以写景切入,如写浮云、写雾气、写沙滩上的足迹……切入最好简短、有新意,但不要离材料太远。

(三)善于缝合,消化使用

试题所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引子,全文的中心、观点、论证都是由此材料生发出来的,写议论文不能“过河拆桥”,抛弃试题材料,其他文体也不能整篇脱离所给材料。写议论文时开头应概述材料,结尾还应回扣材料。可把材料变成作文内容的一部分,也可在原材料基础上加以挖掘和提炼,使文章高人一筹。这样还可以避免作文信马由缰、脱离话题的弊病。本则材料可以用在开头或结尾,以此诗的句子为主干,写几个排比的句子,这样既彰显了你的文采又扣住话题,同时还增加了作文的思想内涵。此外,材料中的“陆地”“波浪”“泥沙”,也可以在自己的文章中出现,深入准确地赋予其比喻含义就可以。

(四)准确为文,开拓创新

现代作文鼓励个性张扬,激励创新思维,要缝制新的形式外衣,力求结构形式超乎常规,别具一格。文章有好的内容,还需要好的形式来“包装”。可以摆脱一般的结构形式的束缚,写成日记、书信、演讲稿、寓言、童话、网络论坛等等,使文章生动活泼,摇曳多姿。如果把这个试题写成寓言应该是很容易出彩的,通过正反方面的叙述达到吻合中心话题的目的。同样写成议论文可以找到很多成功在于默默积淀、点滴积累的事例论据,如课本内外、古今中外、社会各个行业的例子。写记叙文可以用小小说的体裁,欲扬先抑,注意安排情节,使之波澜起伏。写书信的体裁可以从反面写,如一个失败的人物思考回忆自己的往昔故事。写成演讲稿,则要角度换位,以一个成功者的身份追述自己奋斗的历程,叙述中注意详略和线索。

总之,以现代新诗为材料的话题作文,写作中除了遵循材料作文写作的原则外要注意:主旨是关键,理解要全面,缝合与消化,创新务为念。

三、模拟练习

阅读欣赏下面这首诗歌,根据要求作文。

《故乡》杨孟芳

李白的霜,染白,一条小路。沿着小路,我,走回去,走到母亲床前才知道,我是她的故乡。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思路点拨

这首诗的“诗意”和“哲理”在最后的三句,“故乡”的含义在这里又有了新的诠释。平时,我们常常会这样问自己:我的故乡在哪里?出生地?父亲的出生地?祖父的出生地?是,又似乎不是。然而当我吟诵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时候,我们似乎都在心灵的深处呼唤着“我的故乡”。对母亲来说,“故乡”就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游子来说,“故乡”就是梦牵萦绕的故土。这时,我们才知道“故乡”只是每一个人的心灵寄托。

篇5:以感恩为话题的高考作文

我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件事:一个年轻人在一次事故中从冰冷的河里救出几个人后,由于长期感冒,双腿瘫痪。他坐在轮椅上说:“我心痛的不是我的腿走不动了,而是被我救出来的人没有一个对我说过谢谢。”生命对我们来说只有一次,但这么多宝贵的生命被拯救,为什么没有人站出来感激地说一声“谢谢”?

落叶在空中盘旋,组成一个感恩的乐章,这是大树对滋养他的大地的感恩;白云漂浮在蓝天上,画着动人的图画,这是白云对哺育它们的蓝天的感激。这个多彩的世界会因为感恩而被创造,真诚的友谊会因为感恩而被创造,我们会因为感恩而明白生命的真谛。

当我们出生的时候,当我们被帮助走路的时候,我的父母出现在我的成长道路上。小时候在学校用幼稚的声音读不朽的名著。不知不觉间,这条路上也出现了老师,有同舟共济的朋友,有跌宕起伏的朋友。随着时间的步伐,这些我们想要感谢的人出现在这条叫做感恩节的大道上。我们要感谢所有为我们买单的路人

感恩才有意义。爱情让世界不停旋转。父母的努力远比山高,比海深,但作为我们,只懂得张嘴,只懂得伸出手。好像还有一条隔离带,让我们变得自私,忘记了父母的付出,忘记了幸福,学会了感恩他人,这就是我们自己的良心和孝心。这样才能有和谐,才会有幸福,才会有互相尊重。

篇6:以感恩为话题的高考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以感恩为话题的高考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以感恩为话题的高考作文1

当我们享受阳光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感恩?当我们品尝美食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感恩?当我们默默索取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感恩?“滴水之恩,应由涌泉相报。”朋友,感恩,我们不应该忽视它。

感激大自然,我们不应该忽视它。春天,我感谢鸟儿为我歌唱,感谢花朵为我绽放。夏天,感谢烈日磨炼我,感谢暴雨洗礼。秋天,我感谢沙沙的秋风,感谢一望无际的金色稻田,感谢勤劳的农民叔叔们。冬天,我感谢雪花为我飞舞,感谢风为我吹口哨。但是,总有一些贪得无厌的人不感恩。他们滥砍滥伐,污染蓝天,污染河流,肆意掠夺自然。一笔横财助长了贪婪,于是天空不再蔚蓝,溪流不再清澈,沙漠取代了森林......感恩父母,我们不应该忽视。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没有父母的艰辛,我们不会茁壮成长。感激你的父母!因为,我们受伤的时候,父母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照顾;我们回家后,是父母给我们做了好吃的菜。当我们失意彷徨的时候,是父母一直坚定的支持着我们,给了我们前行的光明。感谢爸妈,我会在下班后给爸妈一杯热茶,帮累了的`爸妈做家务,好好学习,让爸妈的脸上永远都是笑容!“但有多少爱有寸长的草,报三春晖。”感恩的父母,怎么能忽视他们?

感恩节老师,我们不应该忽视它。春天的蚕会织到死,每晚蜡烛会哭泣,灯芯会抽干。为什么我们敬爱的老师不是无私的春蚕和蜡炬?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犁地,老师用汗水浇灌我们。是的,老师有时候很苛刻,老师有时候很不满意。但是老师给我们的不是更多的爱和关心吗?我以前是个调皮的学生,没惹老师生气。但是现在想想,我有多后悔!想想老师,他们是工作到很晚的人,他们是声音嘶哑的人,他们是最痛苦的人;想想自己,老师期待的回报是我们要好好学习!谢谢你,我亲爱的老师。

谢谢朋友们,我们不应该忽视它。朋友是一支箭,在岔路口指引方向的箭;朋友是支持,这是我们在困难面前的支持;朋友是一朵花,一朵只会付出而不求回报的花;朋友是太阳,给我们温暖和光明…

享受阳光的时候,我会感恩;当我尝到美食的时候,我会感恩;当我默默索取时,我会心存感激。你呢,我的朋友?

以感恩为话题的高考作文2

当看到这个题目时,也许你的第一反应就是父母亲人,但是在这里我要说的是父母亲人不需要感恩!

古时有人卧冰求鲤只为给老娘一碗鱼汤,现如今国际节日加入了一个感恩节。那么让我们想想这两者有何不同!前者属于内心真诚,而后者则是为了提醒众人需要感恩。正所谓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人人若把感恩融入到生活中那么我们还需要感恩节么?如果我们行事处世在自然不过,爹妈养育孩子,孩子孝敬爹娘,一切的一切本就是应该的在自然不过的,只有当人们做不到时,才会想起来宣传,起到教化的作用,所以我们不需要感恩父母感恩朋友!因为他们为我而我也为他们!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那是天地有大仁爱,包罗天地养育群生,天地对人们,对花草,对万物,只是一直在无私地奉献,而我们人类却只是一直在索求。正所谓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而我们正是在这道中生,在这道中养,取之于道,而行之于道。却不懂得感恩的真正含义,叫嚷世道不公平!却不知这大道的无情做到了真正的公正,人生在世生老病死,这个循环谁能逃得出去?正是这样才是在人类这个分忧三六九等的社会关系中的一点公正!然而正如道德经中所讲: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在道中生道中养却不懂得感恩其宽怀之博大!更不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感恩!人只会一味的所求,当求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时,就会破口大骂。殊不知当你出生之时就已经欠了这天地大道。每到感恩节才想起来感恩,这个感恩不是对天地,而是对本来就应该孝顺的父母。殊不知父母爱我是自然,我爱父母亦自然。就像上次感恩节我朋友问我:“你给你爸妈买了什么礼物?”我呢则只是回了一句“感恩在平时孝敬在心中,一切的一切当属自然”每次回想起这件事我都在想是不是只有人们在即将失去或者已经失去时才会珍惜才会去倡导!就像身体得了病才去看医生一样,难道我们不能让身体一直健康么?把一切的一切做的自然一些不是更好么?

上一篇:朱自清散文经典下一篇:良庆区财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