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经验总结法

2024-04-29

毕业论文经验总结法(精选6篇)

篇1:毕业论文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

(一)一、教育经验总结法概述

教育经验总结法是在不受控制的自然状态下,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高度,促进人们由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教育经验总结具有以下特征:

①新颖性。行之有效的教育经验是从教育实践中产生和提炼出来的,对当前的教育实践活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作用。

②普遍性。运用类似方法的实践活动都可以获得成功。

③实践性。教育经验都是人们在教育实践中积极探索并力图解决的课题。从教育科研工作本身和中小学教育工作实际来看,教育经验总结的积极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经验总结是丰富和发展教育科学理论的重要途径。如果我们按科学的方法来总结这些经验,那就必然可以正确地认识教育规律,丰富和发展教育科学理论。二是教育经验总结是提高中小学办学、管理水平的可靠保证。

二、教育经验总结法的类型和步骤(一)教育经验总结法的类型 根据教育总结经验的目的和从事总结工作者本人的不同情况,经验总结可分为科学性总结、.教学法性总结、实践性总结三种类型。

(二)教育经验总结法的一般步骤 1.准备工作(1)确定题目。应根据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或是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确定总结经验的题目。(2)选定对象。对象可以是地区、单位或个人。对象的选定主要若是看具有代表性,包括各种类型,以便获取完整的经验。

(3)阅读有关文献资料。围绕总结的中心内容,广泛收集、翻阅有关资料,包括政策、文件、国内外研究动态,以及总结对象的有关历史和现实的资料等。

(4)制订计划。计划应包括:目的、任务和基本要求;工作进程的轮廓;设计具体总结的方法,总结人员的组织和分工,以及总结的验证等等。计划要留有余地,可行性。2.收集材料

收集材料首先是收集反映先进经验的各种书面材料,其次是通过各种途径,直接得到第一手材料,第三是对反映先进经验的实际效果进行考察验证。3.分析和综合

一是根据经验总结的目的要求,对收集的材料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删繁就简,区别真伪,核实必要的数据,查对引证的实例,以求如实反映总结对象的全貌。

二是对事实材料本身所提供的普遍意义和社会效果进行认真分析,揭示具体事实的内在本质联系,分析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哪些是有所创新的,哪些是有待考察的?通过初步综合分析,为总结提 供比较可靠的论据。

三是分析综合事实的过程,为抽象概括、推理判断打好基础,将丰富的经验上升到科学理论的高度。三.教育经验事实的积累、筛选和理性提炼(一)教育经验事实的积累 首先,需要总结的一般是那些在客观上已取得良好效果的经验。

其次,应该包括反映工作过程的事实,展示事物发展的全貌,使人们了解经验形成中各种条件、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使经验总结对于他人而言更具有可借鉴的意义。概括地说,经验总结中需要积累的事实材料,从其所反映的范围来讲,有面(整体)的材料,点(局部)的材料和个别展开材料;从其所反映的类型来讲,有数量化材料和非数量化材料、文字材料和声像材料等;从事实材料的性质来讲,有正面材料和反面材料、主体材料和背景材料、历史材料和现实材料等。采集和积累经验事实,可以通过观察、调查、访问、测试等多种途径进行。(二)教育经验事实的筛选

在与经验有关的大量事实中,并不是所有事实都能深刻地说明观点(证实经验)的,只有那些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事实才是真正体现经验的事实。因此,必须对事实材料进行筛选。验事实的筛选过程大致是: 首先,把握主题,明确意图。要弄清总结的目的和要求,准确把握总结的主题即经验的核心,使整个经验事实的筛选过程紧紧围绕总结的主题逐步展开。

其次,分类整理,建立联系。应当对前一阶段的工作状况有比较全面、准确的了解,然后对大量材料按照总结的需要并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整理,形成现状事实经验之间的联系机制。

再次,考察评价、初步选定。对这些事实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鉴别,探求某种措施对实际教育过程所产生的效果,进而从众多事实中挑选出最具代表性、最能反映问题实质、最能证实经验成立的事实材料来。

经过筛选的事实材料,应该是能够最有效地证实经验可行性的材料:

一是材料要新颖。注意采用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自己或他人进行教改实践的新鲜事例和新的收获,以及人们尚未发现的或鲜为人知的材料等。

二是材料要恰当。所选用的材料要能够准确地证明观点的正确性,材料和观点间要有必然的内在联系。三是材料必须充分和必要。选用材料要尽量少而精。但必须充分,足以说明问题。(三)教育经验事实的提炼

教育经验事实的提炼,是指根据经验总结的目的要求及其主题,从教育经验事实出发,依据教育基本理论,对事物或现象做出科学的概括和界定,揭示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从局部经验中发掘其普遍意义,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探讨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没有理性提炼的经验总结,如同一般的工作总结。1.掌握理论提炼经验事实的前提

教育经验总结的理性提炼,必须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基本理论的指导,并根据某一总结的要求从有关的专业理论成果中吸取营养。2.概括主题提炼经验事实的根本

经验总结的主题,是指贯穿于某项经验形成全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反映经验本质特征,具有自己特色的某种思想观念、原则或方法论原理。主题是经验总结的灵魂,是经验的纲。3.揭示机制提炼经验事实的关键

科学性经验总结,主要为了说明事物或现象为什么会发生某种变化,关键在于告诉人们怎样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从而提高人们的认识,增强探求事物发展规律的自觉性。这就叫揭示机制。

怎样在经验总结中揭示其内在机制呢? 1.应该符合事物由萌发到成长完善、由低级到高级、由浅层向深层发展的规律。我们在总结经验时,首先要探讨其实践起始所面对的问题,然后再考虑和分析这些问题以及实践者所采取的措施、达到的效果之间是否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接着,我们还要对实践进程中的若干阶段进行考察,分析其间的数量关系、典型人物、典型事件的变化,从而清晰地勾勒出事物发展的轨迹,探求经验形成过程中的各种因果联系及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2.应该反映事物内在各主要因素间相互联系和作用所产生的功能,以及这些功能所引发的事物的某种变化。必须分析它的多种条件,它的内部结构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探寻在什么情况下,采取了何种措施,各种要素如何相互作用才形成某种功能而使事物发生变化、产生良好效果的。这种综合分析的过程,就是深入揭示经验内在机制、把握事物内在规律的过程。

经验总结法

(二)果与预习的时间之间的有效性等,从而使得此课题的研究更具有前瞻性与必要性。

5、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

叶圣陶关于教育的理论。叶圣陶先生曾深刻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尤其是小学生,更应该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利于为后继学习打好基础,为孩子的发展打好底色。如: 提前预习的习惯。由于每一个孩子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必然会有一些学习暂时落后的孩子,而帮助这些孩子迅速赶上去的最佳途径就是预习。通过预习,不但可以缩短孩子在学习上的差距,使他在课堂上显得更自信,更有勇气,而且可以让孩子自己摸索出一条学习的路径,积累一些自学的好方法。

三、课题设计报告

(一)课题界定与支撑性理论(1)课题界定

预习习惯是指在老师讲课前自学教师要教授的新课的习惯。小学生语文自主预习习惯的培养与反思研究将着力探究从学生的预习兴趣、预习方法措施、预习效果等方面去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预习习惯,并从实践中反思小学生语文自主预习习惯培养中的策略、效果、科学性等。(2)支撑性理论 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一文中说:指导预习的办法实施了,上课的情形就将和现在完全两样。上课做什么呢?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不再是一味听讲,在教师是指导和订正,不再是一味讲解。课堂教学的整个进程,就成了由教师指导预习方法、提示预习项目、订正或补充学生的预习成绩,学生们报告各自的预习成绩、讨论彼此的预习成绩这两方面的工作有次序、有组织地进行的过程,成了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在这里面,教师是预习的指导者,又是讨论预习报告的主持者;学生是预习的实行者,又是讨论预习报告的参与者。整个教学过程围绕着预习展开。叶氏认为,惟有如此,学生在预习的阶段既练习了自己读书,在讨论的阶段又得到切磋琢磨的实益,他们阅读书籍的良好习惯才会渐渐养成 现状(二)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使学校语文教学在先进的理论指导下,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课前的预习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具体来说:

1.唤醒和增强教师对预习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培养学生通过主动探究的实践活动,获取积极情感体验,培养主动求知乐于探究的心理品质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增强学生的预习热情,提高预习效果,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探索适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教学体系,初步形成系统的预习特色。(三)课题研究的组织领导及管理

1、课题技术顾问 区教研室曹凤阁主任

2、课题主持人 徐州市汉桥小学乔慧(四)研究对象 汉桥小学学生(五)研究内容设计

1、研究的基本内容

(1)教师如何有效地指导五(4)班学生语文课前预习,避免让学生在预习时把书成为资料展示厅,照抄《课课通》的研究。(2)在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情况下,合理控制课前预习时间的研究。

(3)通过调查表对五(4)班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检查方式以及时间反馈的研究。(4)结合语文课文教学案例,让学生真正掌握预习的方法。

A、结合五年级上册课文9《推敲》等,让学生懂得课前预习时要自定目标,对课文中的字、词要首先预习。

B、结合五年级上册课文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等,让学生知道预习时要先初读课文,整体感受,然后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C、结合课文五年级下册15《黄山奇松》等,让学生研读课文,质疑问难。

2、研究的基本原则

(1)针对性原则。一个班的学生存在着学习基础的差异、阅读能力的差异、自身素养的差异。阅读能力好的同学能很好地运用预习的方法按预习的要求去做,而阅读能力差的学生连读句子都结结巴巴,根据现状,要改变一刀切一锅煮的方法。(2)趣味性原则。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预习时学生自己活动时间多,预习要求的激趣作用更应加强。如在教学作文时,要求学生写一种水果,预习时要求学生回去买一种水果,然后把看、摸、闻、吃时的各种感官感受写下来,学生很乐意去做,激起了学生预习的兴趣,更激起了写作的兴趣。(3)启发性原则。预习过程要成为学生主动思维的过程,使预习真正有助于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和能力,在拟可能考虑到开启心智、激活思维。课内预习的过程中,当学生思路阻塞时,教师的点拨,应着眼于促进思维的流畅性,而不能以现成的答案代替其思维过程。

四、课题研究过程

1、预备学习阶段

阅读主题: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的意义 阅读杂志、书籍:

《人民教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主编今天怎样当教师、教学平台、新世纪演讲台、心理健康教育等栏目。《江苏教育》 江苏教育出版社主编教学研究、教海深航、案例评析等栏目。《陶行知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 陶行知著 第一章人民教育运动 第二章中国普及教育方案商讨

第一章传统教育与生活教育有什么区别

《新课程语文阅读学业成就评价》重庆大学出版社 薛晓萝著 第一章新课程语文阅读学业成就评价的学科立场 第二章新课程语文阅读学业成就评价的内容框架

每天保证一小时的阅读,每天阅读30页,计划60分钟读完。完成时间:2008年10月2008年12月

2、实验研究阶段

阅读主题: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途径 阅读杂志、书籍:

《小学语文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主编备课参考、教学随笔、教学点评等栏目。

《小学语文教学》 山西出版社主编 开篇的话、理论讲坛、教苑探索、课例评析等栏目。《陶行知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 陶行知著 第五章中国大众教育问题 第十章教育的新生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型》吉林大学出版社 欧阳芬、彭隆总主编 第二章阅读教学(一)预读疑赏拓第1-2节

《魏书生谈语文教学》 河海大学出版社 魏书生著 第二篇育人观与实践 第三篇教学观与实践

每天保证一小时的阅读,每天阅读30页,计划60分钟读完。完成时间:2009年1月2009年10月

3、总结阶段

阅读主题: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方案、效果 阅读书籍:预习题时

《新基础教育论》 教育科学出版社 叶澜主编 第一部分当代中国教育变革的社会基础论 第二部分当代中国教育宏观变革论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型》 吉林大学出版社 欧阳芬、彭隆总主编 第二章阅读教学(一)预读疑赏拓第3-4节 《陶行知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 陶行知著 第十八章读书与用书 第二十二章行之行

每天保证一小时的阅读,每天阅读30页,计划60分钟读完。完成时间:2009年11月2009年12月(七)研究方法设计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以经验总结法和案例研究法为主,辅之文献法和问卷调查法。1.文献法: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通过对《江苏教育》、《小学语文教师》、《陶行知文集》等相关杂志、书籍的阅读,吸收为成果,认为课前预习有很多作用,需要在我校研究。2.调查法:对学生进行有关课前预习人数、课前预习兴趣等方面的调查问卷,把它分为实验组与对比组。3.经验总结法: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纪录,及时总结各阶段的成果与不足,撰写阶段性小结和有关学生教学案例。4.案例研究法:教学中以五年级语文课文教学作为案例研究,辅助课题研究(八)研究成本课题的保证措施 我从事的工作就是研究的时间,边工作边研究。在教学中,留心观察,实施研究课题。领导大力支持此课题的研究。并提供电脑、打印机、多媒体设备。经费充足,图书馆有相关的资料查阅,条件便利。

(九)预期测验效果 学生们懂得了语文课前预习的必要与重要性。知道语文课前预习的方法是丰富多彩的:可以去阅读教材,也可以针对教学内容去进行一些实践活动,如查阅资料、进行调查等等。提倡一种探究型的预习,预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关注自己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不解之处。进行预习时,可以是学生的个体行为,也可以是群体行为,如小组合作、请教家长、教师等等。整个学校语文课前预习效果良好。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同学们经过不断的训练,学生原有的一些不良的学习惯得到了改正,逐步养成了多种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如:坚持每天20分钟练字,书写清楚、规范、美观;在学习过程中已能够熟练使用工具书,自行扫除阅读理解上的文字障碍,成为一种基本技能;养成了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记好听课笔记,写好读书笔记,切实提高了听课的效率和读注意有的放矢书的质量;养成了朗读背诵的习惯,能有表情的诵读课文,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坚持课外阅读,既拓展了视野,吸收了大量的信息、知识,又丰富了自己的课余生活,激发了学习的热情;养成了科学思维的习惯,掌握了创新思维的方法,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思维活跃,不人云亦云,不偏激武断,实事

求是,辩证全面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敢于提问,敢于发表个人看法,并尽可能做到自圆其说 „„ 2、**班语文检测成绩较前有显著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有了明显进步,得到了同行的肯定和校领导的表扬。、学生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掌握了科学的探语文课前预习方法,不仅会学,而且爱学、善学。学生素质方面全面提高,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5、学生的课前预习由被动转为自主 常规教学中,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被动甚至机械地学习活动,一旦离开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往往束手无策。因此,在行动研究开展的初期,教师借助电子档案,花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以评价的形式去鼓励、引导、督促学生,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活动的开展。通过这项课题的研究,教师的科研水平不断提高,逐步由实践型向经验型、进而向科研型转变,一个科研性的教师群体正在我校形成。

六、课题反思

经过一年的研究,个人课题基本上完成了预定的研究任务,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培养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要求和训练,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增强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因此,我们还要在大量的具体实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教育理论、观念,把研究成果推广出去。同时,希冀得到专家、领导的不吝赐教,使本课题研究得到提升,臻于完美,从而更好地为学校整体教育教学工作服务。参考文献: 1、《陶行知文集》 2、《叶圣陶教育文集》 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型》 4、《语文新课程标准》

附:自己认为不错的四篇笔记: 《新基础教育论》读书笔记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型》读书心得 读《新基础教育论》有感 《陶行知文集》读后感 四篇案例: 《海伦凯勒》教学案例 案例分析:上述案例属于经验总结法,是对语文课前预习习惯培养 的研究的经验总结,总结教育经验既是中小学教师最常运用的教育研究方法,也是最容易掌握、最容易出成果的研究方法,但要保证总结出来的经验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和可推广性却不是一件容易事。总结经验是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思维加工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它是在感性认识和初步的理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归纳,抽象概括出可供他人借鉴的规律性的理性认识的活动。是丰富和发展教育理论的基本素材,是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参考资料。经验总结的大体都一样,都是确定研究的客体对象,然后根据经历来写过程,写出自己感受,最后总结。

经验总结法

(三)教师是一个很普通的职业,是一个不同于其他的工作的工作,她神圣、伟大、高尚,世界一切赞美的词语都可以用在她身上。当我是学生的时候,我学习的是《守则》《规范》;当我成为教师的时候,学习的是《教师法》。我国于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长期以来《教师法》虽然存在着,但许多侵犯教师合法权益的事情时有发生,例如殴打、辱骂、诽谤教师、拖欠工资等等的事情发生,而教师迫于时代和社会的压力,能够主动利用这件法律武器去捍卫自己的人却不多,这说明教师只知法、守法是不够的,因为用法也是我们基本的权利。教师作为一支具有高素质的社会队伍,学好、用好法律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我们教师必修的一门功课。通过学习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我不仅更新了自己对法律的认识,更是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法律地位,以前的我认为教师就是为社会为学生服务的,吃点亏是可以吞下去,那现在我不会再怎么认为了,因为,每个人都享有一定的权利,平等的口号不应是嘴上说说而已,落实到实处才拥有意义,否则有法也等于无法了。同时我也认识到作为一名教育前线的教师所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教师法》不仅帮助教师得到她们的所得,也让教师有了行为上的准则,只有学习好它才能保证教师享有自己的权利。

另外,教师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也应履行一定的义务。在学习了《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后,让我更明确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该履行的义务和遵守的行为规范。在工作中,严格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讽刺,挖苦,不威胁、责难家长。时刻以教师的道德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不穿奇装异服,处处身正为范。对于后进生,不拔苗助长,不讽刺挖苦,耐心教育。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我意识到: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老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养。有句话说的好: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渊之别。

教书和学习的生活,使我感悟到:教师的人生,还应该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而我们的学生亦是如此,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的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活泼地发展。在组织教学中把整体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学生们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儿,但每一颗都有与众不同的可人之处。因此便更需要我们用不同的方法用爱心去浇灌、呵护。用《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护法》来规范和鞭策自己,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障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这样才得以使我们的事业走向辉煌使我们的教育对象健康成长。

篇2:毕业论文经验总结法

《语文课前预习习惯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本课题从2008年9月份开始申报,经过市教科所的审查鉴定,于2008年11月被确定为徐州市2008个人课题之一,其目录序号为“ ”。按照立项说明,克服种种困难,按照既定计划,已顺利完成课题研究实验,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现将课题研究的相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人员

立项人:乔慧,女,1985年11月出生,本科学历,小学一级教师,汉桥小学语文教师、大队辅导员,校骨干教师。参加徐州市教育局组织的班主任培训,未来教育计算机培训,参加的比赛课《写好双耳旁》获徐州市写字课一等奖,《会走路的树》一课获云龙区二等奖。多篇论文分别获得室市级一、二等奖。热心教科研,有一定的研究实践和经验。

二、课题研究的提出及其目的意义

1、课题提出的背景 上语文课,要不要让学生预习,这在今天似乎已经不算是什么问题。谁说不需要预习呢?恐怕很少。事实上,也真是大多数教师都在布置学生预习;学生也都知道上新课之前都要先预习一下。然而,很遗憾,要是果真按照“预习”工作最早也最热心的倡导者之一叶圣陶的观点和要求来考察、来衡量,我们中间很多人的做法恐怕只是徒具形式而已,效果总不见佳,那是必然的事。传统预习最常见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回家看看即将学习的内容,无非是减少一些“拦路虎”而已。这样做法的根本缺陷在于使学生的视野局限于现成的知识,忽视了知识产生的过程,忽视了在预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呈现为被动接受式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新课程理念下的预习应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适应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2)、学生作业习惯的培养研究。

(3)、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研究。

(4)、学生操作习惯的培养研究。

(5)、学生善于质疑的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6)、学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7)、学生合作学习的培养研究。

其中,预习习惯的培养研究、作业习惯的培养研究、倾听习惯的培养为本课题研究重点;倾听学习习惯的培养、善于质疑的学习习惯培养、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本课题的研究难点;准备通过专家讲座、查阅文献、交流探讨、跟踪调查和个案分析等技术手段来解决该难点。

3、课题研究的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表明,对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已经有许多年了,而且触及习惯培养的研究非常多。《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也强调要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国内外关于习惯培养的课题研究,构建了全方位的内容结构体系和途径方法体系,但研究对象较广,我们的研究

4、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强调自主:新课标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其中之一就是“自主”。此课题重在以人为本,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习惯,提高自学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重视反思:预习不能老一套,要不断反思预习中的科学性、合理性,反思预习要求与学生的预习的兴趣、学生的差异性等之间的联系,预习的效

果与预习的时间之间的有效性等,从而使得此课题的研究更具有前瞻性与必要性。

5、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

叶圣陶关于教育的理论。叶圣陶先生曾深刻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尤其是小学生,更应该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利于为后继学习打好基础,为孩子的发展打好底色。如: 提前预习的习惯。由于每一个孩子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必然会有一些学习“暂时落后”的孩子,而帮助这些孩子迅速赶上去的最佳途径就是预习。通过预习,不但可以缩短孩子在学习上的差距,使他在课堂上显得更自信,更有勇气,而且可以让孩子自己摸索出一条学习的路径,积累一些自学的好方法。

三、课题设计报告

(一)课题界定与支撑性理论

(1)课题界定

预习习惯是指在老师讲课前自学教师要教授的新课的习惯。小学生语文自主预习习惯的培养与反思研究将着力探究从学生的预习兴趣、预习方法措施、预习效果等方面去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预习习惯,并从实践中反思小学生语文自主预习习惯培养中的策略、效果、科学性等。

(2)支撑性理论 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一文中说:“指导预习的办法实施了,上课的情形就将和现在完全两样。上课做什么呢?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不再是一味听讲,在教师是指导和订正,不再是一味讲解。”课堂教学的整个进程,就成了由教师指导预习方法、提示预习项目、订正或补充学生的预习成绩,学生们报告各自的预习成绩、讨论彼此的预习成绩这两方面的工作有次序、有组织地进行的过程,成了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在这里面,教师是预习的指导者,又是讨论预习报告的主持者;学生是预习的实行者,又是讨论预习报告的参与者。整个教学过程围绕着“预习”展开。叶氏认为,“惟有如此,学生在预习的阶段既练习了自己读书,在讨论的阶段又得到切磋琢磨的实益,他们阅读书籍的良好习惯才会渐渐养成”现状

(二)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使学校语文教学在先进的理论指导下,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课前的预习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具体来说:

1.唤醒和增强教师对预习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培养学生通过主动探究的实践活动,获取积极情感体验,培养主动求知乐于探究的心理品质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增强学生的预习热情,提高预习效果,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探索适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教学体系,初步形成系统的预习特色。

(三)课题研究的组织领导及管理

1、课题技术顾问

区教研室曹凤阁主任

2、课题主持人

徐州市汉桥小学乔慧

(四)研究对象

汉桥小学学生

(五)研究内容设计

1、研究的基本内容

(1)教师如何有效地指导五(4)班学生语文课前预习,避免让学生在预习时把书成为“资料展示厅”,照抄《课课通》的研究。

(2)在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情况下,合理控制课前预习时间的研究。

(3)通过调查表对五(4)班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检查方式以及时间反馈的研究。

(4)结合语文课文教学案例,让学生真正掌握预习的方法。

A、结合五年级上册课文9《推敲》等,让学生懂得课前预习时要自定目标,对课文中的字、词要首先预习。

B、结合五年级上册课文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等,让学生知道预习时要先初读课文,整体感受,然后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C、结合课文五年级下册15《黄山奇松》等,让学生研读课文,质疑问难。

2、研究的基本原则

(1)针对性原则。一个班的学生存在着学习基础的差异、阅读能力的差异、自身素养的差异。阅读能力好的同学能很好地运用预习的方法按预习的要求去做,而阅读能力差的学生连读句子都结结巴巴,根据现状,要改变“一刀切”“一锅煮”的方法。

(2)趣味性原则。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预习时学生自己活动时间多,预习要求的激趣作用更应加强。如在教学作文时,要求学生写一种水果,预习时要求学生回去买一种水果,然后把看、摸、闻、吃时的各种感官感受写下来,学生很乐意去做,激起了学生预习的兴趣,更激起了写作的兴趣。

(3)启发性原则。预习过程要成为学生主动思维的过程,使预习真正有助于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和能力,在拟可能考虑到开启心智、激活思维。课内预习的过程中,当学生思路阻塞时,教师的点拨,应着眼于促进思维的流畅性,而不能以现成的答案代替其思维过程。

四、课题研究过程

1、预备学习阶段

阅读主题: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的意义

阅读杂志、书籍:

《人民教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主编——“今天怎样当教师”、”“教学平台”、“新世纪演讲台”、“心理健康教育”等栏目。

《江苏教育》 江苏教育出版社主编——“教学研究 ”、“教海深航”、“案例评析”等栏目。《陶行知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 陶行知著

第一章——人民教育运动

第二章——中国普及教育方案商讨

第一章——传统教育与生活教育有什么区别

《新课程语文阅读学业成就评价》重庆大学出版社 薛晓萝著

第一章——新课程语文阅读学业成就评价的学科立场

第二章——新课程语文阅读学业成就评价的内容框架

每天保证一小时的阅读,每天阅读30页,计划60分钟读完。

完成时间:2008年10月——2008年12月

2、实验研究阶段

阅读主题: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途径

阅读杂志、书籍:

《小学语文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主编——“备课参考“、“教学随笔”、“教学点评”等栏目。

《小学语文教学》 山西出版社主编 ——“开篇的话”、“理论讲坛”、“教苑探索”、“课例评析”等栏目。

《陶行知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 陶行知著

第五章——中国大众教育问题

第十章——教育的新生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型》吉林大学出版社 欧阳芬、彭隆总主编

第二章——阅读教学

(一)预读疑赏拓第1-2节

《魏书生谈语文教学》 河海大学出版社 魏书生著

第二篇——育人观与实践

第三篇——教学观与实践

每天保证一小时的阅读,每天阅读30页,计划60分钟读完。

完成时间:2009年1月——2009年10月

3、总结阶段

阅读主题: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方案、效果

阅读书籍:预习题时

《新基础教育论》 教育科学出版社 叶澜主编

第一部分——当代中国教育变革的社会基础论

第二部分——当代中国教育宏观变革论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型》 吉林大学出版社 欧阳芬、彭隆总主编

第二章——阅读教学

(一)预读疑赏拓第3-4节

《陶行知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 陶行知著

第十八章——读书与用书

第二十二章——行之行

每天保证一小时的阅读,每天阅读30页,计划60分钟读完。

完成时间:2009年11月——2009年12月

(七)研究方法设计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以经验总结法和案例研究法为主,辅之文献法和问卷调查法。

1.文献法: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通过对《江苏教育》、《小学语文教师》、《陶行知文集》等相关杂志、书籍的阅读,吸收为成果,认为课前预习有很多作用,需要在我校研究。

2.调查法:对学生进行有关课前预习人数、课前预习兴趣等方面的调查问卷,把它分为实验组与对比组。

3.经验总结法: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纪录,及时总结各阶段的成果与不足,撰写阶段性小结和有关学生教学案例。

4.案例研究法:教学中以五年级语文课文教学作为案例研究,辅助课题研究

(八)研究成本课题的保证措施 我从事的工作就是研究的时间,边工作边研究。在教学中,留心观察,实施研究课题。领导大力支持此课题的研究。并提供电脑、打印机、多媒体设备。经费充足,图书馆有相关的资料查阅,条件便利。

(九)预期测验效果 学生们懂得了语文课前预习的必要与重要性。知道语文课前预习的方法是丰富多彩的:可以去阅读教材,也可以针对教学内容去进行一些实践活动,如查阅资料、进行调查等等。提倡一种探究型的预习,预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关注自己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不解之处。进行预习时,可以是学生的个体行为,也可以是群体行为,如小组合作、请教家长、教师等等。整个学校语文课前预习效果良好。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同学们经过不断的训练,学生原有的一些不良的学习惯得到了改正,逐步养成了多种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如:坚持每天20分钟练字,书写清楚、规范、美观;在学习过程中已能够熟练使用工具书,自行扫除阅读理解上的文字障碍,成为一种基本技能;养成了“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记好听课笔记,写好读书笔记,切实提高了听课的效率和读注意有的放矢书的质量;养成了朗读背诵的习惯,能有表情的诵读课文,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坚持课外阅读,既拓展了视野,吸收了大量的信息、知识,又丰富了自己的课余生活,激发了学习的热情;养成了科学思维的习惯,掌握了创新思维的方法,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思维活跃,不人云亦云,不偏激武断,实事

求是,辩证全面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敢于提问,敢于发表个人看法,并尽可能做到自圆其说 „„、**班语文检测成绩较前有显著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有了明显进步,得到了同行的肯定和校领导的表扬。、学生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掌握了科学的探语文课前预习方法,不仅会学,而且爱学、善学。学生素质方面全面提高,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学生的课前预习由被动转为自主 常规教学中,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被动甚至机械地学习活动,一旦离开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往往束手无策。因此,在行动研究开展的初期,教师借助电子档案,花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以评价的形式去鼓励、引导、督促学生,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活动的开展。通过这项课题的研究,教师的科研水平不断提高,逐步由实践型向经验型、进而向科研型转变,一个科研性的教师群体正在我校形成。

六、课题反思

经过一年的研究,个人课题基本上完成了预定的研究任务,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培养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要求和训练,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增强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因此,我们还要在大量的具体实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教育理论、观念,把研究成果推广出去。同时,希冀得到专家、领导的不吝赐教,使本课题研究得到提升,臻于完美,从而更好地为学校整体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陶行知文集》、《叶圣陶教育文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型》、《语文新课程标准》

附:自己认为不错的四篇笔记:《新基础教育论》读书笔记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型》读书心得 读《新基础教育论》有感 《陶行知文集》读后感四篇案例:《海伦凯勒》教学案例

案例分析:上述案例属于经验总结法,是对语文课前预习习惯培养的研究的经验总结,总结教育经验既是中小学教师最常运用的教育研究方法,也是最容易掌握、最容易出成果的研究方法,但要保证总结出来的经验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和可推广性却不是一件容易事。总结经验是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思维加工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它是在感性认识和初步的理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归纳,抽象概括出可供他人借鉴的规律性的理性认识的活动。是丰富和发展教育理论的基本素材,是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参考

篇3:毕业论文经验总结法

关键词:沿海港口,强夯法,地基处理,技术经验

0前言

强夯法是地基处理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方法,具有效率高、施工快、施工成本低等优势,这是其他地基处理方法所没有的。尤其在沿海港口地区地基处理施工中,强夯法是应用最广泛的地基处理方法之一。本文以唐山港京唐港区某工程为实例,探讨沿海港口地区强夯法地基处理技术经验。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河北省唐山市海港开发区唐山港京唐港区36#~40#煤炭泊位工程后辅建区西北侧,强夯法地基处理后将要建设建筑面积为3 185 m2,总层数为3层的单体建筑,此次地基处理强夯面积约为20 000 m2。

2 施工区域地质情况

该区域进场前地表土原始标高起伏比较大,土层自上而下分为4大层:第一层为吹填土,厚度2~4 m,主要成分为粉土,局部为软塑状粉质黏土、淤泥、淤泥质粉质黏土及松散状粉细砂组成;第二层为粉细砂,松散~中密状,混少量碎贝壳及云母碎片,夹淤泥质粉质黏土及粉土薄层,层厚2.70~9.2 m;第三层为粉质黏土和淤泥质黏土,厚度5~10 m;第四层为细砂,中密~密实。

3 施工前试夯情况

由于此区域工期比较紧张,必须采用减少间歇期次数的方法来进行,但还必须保证达到设计要求的承载力要求,因此,在施工之前提前安排夯机在此区域内进行试夯,夯击能采用为2 500 kN·m,在不同区域选择一点并连续夯击此点,在试夯过程中监理、施工、建设单位三方现场察看,并测量每击夯沉量,经多次试夯后,最终确定第一遍夯点夯5击,第二遍夯点夯5击(即五五夯),这种方法比较适合此区域,既能满足设计的地基承载力的要求,也能满足总工期的要求。

4 强夯法施工方案

强夯单点的夯击能为2 500 kN·m,(5×5)m梅花型布置详见图1。

强夯击数按每点不少于10击控制,确保第一遍夯点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不大于20 cm,第二遍夯点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不大于15 cm,每点夯击遍数不小于5遍,每遍强夯后进行地面平整,每遍强夯之间满足间歇时间不少于7 d。强夯后进行一遍满夯,一锤压1/4锤,每点2击,单点夯击能为800 kN·m,确保经强夯处理后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20 kP a。

由于原始地面高程差值约在±30 cm,每次待孔隙水压力消散,夯坑抽水后推平夯坑,推平夯坑基本原则由高程高的向高程低的地方推,强夯结束后高程差值控制为±10cm内。

5 施工过程基本情况及处理方案

该区域强夯法施工开工时间为2013年4月11日,竣工时间为2013年5月12日,工期32 d。

前期投入1台抚挖50A型强夯机,夯锤重量为15.64 t,直径为2.25 m,落距为16 m;经测算此强夯机施工效率为39击/h,一天有效的施工约14 h,每点夯击5击,一天可以施工约110个夯坑,一天强夯面积约2 800 m2。为了满足工期要求,在5月5日又投入1台抚挖50B型号强夯机,夯锤重量为15.30 t,直径为2.25 m,落距为16.4 m;此强夯机施工效率为33击/h,一天有效的施工约14 h,每点夯击5击,一天可以施工约93个夯坑,一天强夯面积约2350 m2。

在强夯过程中有两部分区域土质含有淤泥(厚1.5~2.0m),导致拔锤困难,夯坑周边隆起过大、夯机整体向下陷出现无法施工等情况发生,但本着节约时间、减少造价的原则,不建议采用整体淤泥换填方法进行土质改善,而是对其中一部分区域采取的措施是把淤泥挖出来翻晒,并且在淤泥低洼区域进行排水,由于该部分区域周边原始标高较高,要求把周边标高高的区域砂性土用推土机推至此低洼区域,保证夯机可以正常完成施工即可,待挖出的淤泥晾晒一段时间后,在推平夯坑时再摊平在场地上。还有部分区域采取的措施是把淤泥挖出来和周边土质较好的干性土相互拌合,把坑内积水排干,在推平夯坑时把此拌合后的土质再推平在场地上,保证夯机正常完成施工即可。

在强夯间歇期间,大部分夯坑基本上无水或只有很少水量,只有小部分夯坑在间歇期间出水量很大,对于出水大的夯坑做到及时抽水,并深挖约60 m长、2.5 m深排水沟,以加快降低周边水位,把周边渗到此排水沟的水抽到施工区域外,对于出水量较小的,无法用泵抽水的,采用人工掏水,保证在推平夯坑前夯坑内基本无水。

最终,第一遍夯点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约为18 cm,第二遍夯点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约为10 cm;地基处理前后总夯沉量约为28 cm;达到设计要求。

6 地基承载力检测情况

此次检测工作共投入检测设备2台,检测方法为标准贯入试验,检测开始时间为5月25日,结束时间为5月25日,设计要求检测标准为每3 000~5 000 m2一个测点,检测深度为8 m,此次共检测4个点,检测结果地基承载力均大于120 kP a,地基承载力检测合格,达到设计要求。

7 施工费用分析

在强夯过程中,由于局部区域存在约1.5~2.0 m厚淤泥,导致夯机无法施工,挖掘机进行了淤泥晾晒、晾晒后摊平在场地表面及挖出淤泥与原始地表较好粉细砂相互拌合,然后推土机整平,以满足强夯机施工的要求,其中160型推土机台班单价为160元/h,200型挖掘机台班单价为240元/h,共计发生费用约15 000元。

点夯夯击能2 500 kN·m,每点不少于10击,点夯费用约计18元/m2。满夯夯击能800 kN·m。满夯一遍、每点2击,一夯压1/4夯,满夯费用约计5元/m2。

本次强夯法地基处理费用总计约38.5万元,折算后造价约19.25元/m2。

8 小结

本次强夯法地基处理比较成功,处理后达到了设计要求,为后期单体建筑施工做好了基础准备,并且在施工全程较详细地记录了施工区域土质情况、方案选择、夯机效率、夯沉量、特殊地质解决方案及强夯费用分析等技术经验数据,为今后沿海港口工程强夯法地基处理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庆玲.浅谈强夯法地基处理技术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J].内江科技,2011,32(10):91,116.

[2]詹旭.港口工程地基强夯处理的技术总结和质量监控[J].福建建材,2014,33(3):70-71.

[3]周岩,杨晖.强夯法在港口吹填地基加固中的应用研究[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4(1):40-42.

篇4:毕业论文经验总结法

[摘要]临床上很多心系疾病患者常伴有心烦、心悸、焦虑、不寐等心神不宁的表现,因此,薛教授在治疗心系疾病中重视心神共调,根据辨证论治,给予益气养血、养心安神;活血祛瘀,养心安神;豁痰醒脾,安神定志;清热泻火,养阴安神;疏肝解郁,健脾安神;平抑肝阳,清心安神,每获良效。

[关键词]心神共调;心系疾病;薛一涛;临床经验

《素问·灵兰秘典论》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心主神明,心藏神,心血充足则能化神养神,神有所归,神明神安则心能发挥主血脉的功能,使气血正常运行,脏腑功能协调;若心神失常,则脏腑功能失调,气机逆乱而病证百出。故心系疾病易出现心神不宁,反之,心神不宁易加重心系疾病。近年来,人们工作学习环境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心神失调的问题日渐突出,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在临床中薛教授重视心神共调法治疗心系疾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1.心神失调与心系疾病

心系病症的病理变化主要有虚实两个方面,虚证为气血阴阳的亏损,实证为痰、饮、火、瘀等阻滞,加上七情扰心。病机主要是正虚邪扰,血脉不畅,心神失调。

1.1气血不足,心神失养 《灵枢·营卫生会》云:“血者,神气也”,心血充足则能化神养神而使心神清明,反之,心神清明则能驭气以调控心血的运行,濡养全身脏腑形体官窍及心脉自身。心藏神,气血充足则心舍神,若因先天气血不足,或后天脾胃失养,气血生化乏源,或气血耗损,导致气血不足,心神失养,神无所主,出现心悸、不寐等表现。

1.2痰饮、瘀血阻滞,心神不宁 痰饮、瘀血等有形实邪,阻滞心脉,心失所养,或瘀血、痰饮扰心,均可影响心藏神的功能,出现心神不宁的表现。

1.3火热扰心,心神失调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作息不规律,因情志、饮食导致火热内扰,实火,或虚火,可直接扰乱心神,出现心神失调,或惊悸,或不寐,多兼有口舌生疮、眼红目赤、小便黄赤、大便干结等症状。

1.4七情扰心,心神不调 “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灵枢·邪气藏府病形》云:“愁忧恐惧则伤心。”若七情过极首先影响心神,有心系疾病的患者大多有情志异常,或烦躁,或悲伤,或抑郁;情志异常,心神不调又会加重心系疾病。

心主血脉与心藏神是密切相关的,血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之一,心血充足则能化神养神使心神灵敏不惑,而心神清明,则能驭气以调控心血的运行,濡养全身脏腑形体官窍及血脉本身。《证治准绳》日:“心血一虚,神气失守,失守则舍空,舍空则痰入克之,此惊悸之所由发也。”心藏神,心精化神,心血养神,一旦心血、心精不足,不能化神养神,瘀血、痰饮、寒邪等邪气就会乘虚而入,影响心的功能,从而出现心神不宁的表现,或心悸,或怔忡,或失眠不寐,或情绪烦躁。张景岳说:“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而总统魂魄,兼赅意志。”心神统率魂、魄、意、志诸神,是精神活动的主宰。心神不调影响人的精神活动,精神活动异常则会导致脏腑气机紊乱,正如《灵枢》云:“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出现一系列全身表现。反之,人体脏腑气机紊乱,脏腑功能失调,会导致心神失调,加重心系疾病,对胸痛、心悸等形成与预后产生影响。说明心神失调对心系疾病的影响占重要地位。

2.心系疾病心神失调的辨证论治

心神失调是心系疾病重要的病机,临床上很多患有心系疾病的病人都有心神不宁的表现,或失眠,或情绪暴躁,或忧郁。针对这些表现可用心神共调法以恢复心神统领和协调功能。

2.1益气养血,养心安神 针对气血不足的辨证,当应用益气养血,养心安神之法,薛老在应用炙甘草汤或养心汤基础上,佐以炒枣仁、柏子仁、夜交藤、五昧子等养血养心安神之品。

2.2活血祛瘀,养心安神 瘀血阻滞心脉,扰乱心神,出现心神不宁,治以祛瘀通络,活血安神,薛老以血府逐瘀汤等活血化瘀方为主,加丹参、桃仁、琥珀等活血祛瘀之品,佐以炒枣仁、柏子仁等养心安神之品,以达到瘀祛通络,心神共调。

2.3豁痰醒脾,安神定志 痰饮阻滞经络可出现心系疾病以及心神不宁的表现,治以豁痰醒脾,养心安神,薛老在基本辨证基础上应用半夏、茯苓、炒白术、陈皮等豁痰醒脾之品,同时加远志、菖蒲化痰安神定志。

2.4清热泻火,养阴安神 火热往往影响心神,又会耗气伤阴,薛老应用当归六黄汤,重用生地、熟地,加栀子、丹皮清热泻火,心肾不交者加用黄连、肉桂取“交泰丸”之意,黄连清心火以坚阴,肉桂鼓舞肾水上清心火,交通心肾。或用黄连阿胶汤清心火、养肾阴,安神定志,或加用百乐眠胶囊滋阴清热,养心安神。

2.5疏肝解郁,健脾安神 肝气郁结,可出现情绪低落,抑郁,或郁而化火,出现失眠、烦躁,薛老常在辨证治疗应用柴胡舒肝散或逍遥散的基础上,加用合欢花、百合疏肝解郁安神,或加用疏肝解郁胶囊。

2.6平抑肝阳,清心安神 肝肾阴虚,肝阳独亢,或肝风内动,治以滋补肝肾,平抑肝阳,平肝息风。薛老在应用地黄汤的基础上,加用龙骨、牡蛎、磁石等平肝潜阳、重镇安神,珍珠母、天麻、钩藤、全蝎平肝息风。

3.病案举隅

患者,年7旬有余,女,2015年11月19日首诊。主诉:发作性心慌,左胸前区不适1年余,伴后背疼痛1月余。患者1年前无明显原因及诱因出现发作性心慌,左胸前区不适,无胸闷、憋喘,口服“丹参滴丸”后缓解,另口服药物治疗(具体不详),效果可。近1月心慌,左胸前区不适,伴后背疼痛,为胀痛,为进一步治疗遂来门诊。现症见:发作性心慌,左胸前区不适,无胸闷、憋喘,伴后背疼痛(胀痛),胃胀,小腹胀痛,时有盗汗。纳可,眠差,入睡困难,眠浅易醒,醒后难以入睡,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既往史:高血压病史30年余,最高血压180/90mmHg,平素口服“拜新同”,血压控制在130/90mmHg左右,否认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史。辅助检查:心电图:多发室性早搏呈二联率,sT段下移。颈部彩超:双颈总动脉内膜增厚并右颈总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右颈总动脉血流量低,右锁骨下动脉起始段粥样斑块形成。诊断为冠心病;并高血压病,辨证属胸痹(气血不足,阴虚内热,气机郁滞)。治以益气养血,养阴清热,活血行气,心神共调。方用当归六黄汤加味,处方如下:黄芪30g,当归15g,生地30g,熟地30g,黄连15g,黄芩12g,黄柏12g,炒枣仁30g,柏子仁15g,丹参30g,川芎15g,砂仁9g,7剂,水煎服,日一剂。2015年11月26日复诊:患者服药期问心慌未出现,胸痛、后背痛较前减轻,腹胀减轻,现偶饭后心下阻塞干感,纳可,眠一般,入睡困难,二便调,舌红苔白,脉弦。辅助检查:2015年11月26日心电图:ST-T改变。处方:上方加夜交藤30g,合欢花15g,7剂,水煎服。2015年12月2日三诊:患者自述眠好转,精神状态较好,心慌、胸痛、后背痛基本已愈,偶食后胃胀,纳可,眠好转,二便调,舌淡红苔白,脉弦滑。处方:上方加焦山楂15g、厚朴9g,7剂,水煎服。继以丸药善后。

按语:上述病例诊断为冠心病、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属于气血不足,阴虚内热,气机郁滞,并具有心神失调的表现,治以气血同调,心神失调,方用当归六黄汤加味,方中黄花、当归益气养血、养心安神;生地、热地养阳清热安神;黄连、黄芩、黄柏清热泻火、养阴安神;丹参、川芎活血祛瘀、养心安神;酸枣仁宁心安神;夜交藤、柏子仁养心安神;合欢花解郁安神,诸药共奏养血益气、清热活血、养心宁心、安神定老之功。治疗后患者精神状态好转,心慌、胸痛等不适症状基本已愈。可见,心血、心气充足则旋化神养神,神明神安心则心能发挥主血脉的功能,使气血正常运行,脏腑功能协调。因此,在治疗心系疾病时运用心神共调的方法,往往取得满意的疗效。

4.小结

篇5:经验总结法

有一次,弟弟一见到哥哥的面,立即说:“约翰,今天我新买的一台电视机给贼偷走了。”

“你是要我替你抓贼吗?”

“哦,不。我已经知道那个贼是谁了。”

“那你为什么不去报案呢?”

“但是我怎么也想不出,他是怎样把那台电视机偷走的。”

哥哥说:“你把这件事的经过详细地告诉我。”

弟弟说:“昨天,我到城里买了辆新车和一台新的彩色电视机。下午,我把车子开回农场后,就把车子停放在院了里。”

“电视机留在车上吗?”

“是的。我为了要在天黑之前去探望一下邻近的那个正生着病的农场主,一下车就匆匆忙忙地去了。等我从邻居那里回来,只有汽车还在院子里,电视机却不见了。我知道一定是我农场做工的年轻人狄克偷的,他住在离我这里约有两公里的地方。他知道我昨天进城是去买汽车和电视机的,他也看到了我是怎样匆匆忙忙地走着去看望邻居的。但是狄克自己没有车,我新买的那台电视机很重,他一个人是搬不了那么远的。”

“那他有没有用你的新车呢?”

“不可能。我清楚地记得,我从城里回到农场的时候,车子上的计程器显示着我一共走了468公里。我在发现电视机丢失后,看到车上计程器显示的数字仍然是468公里。可见,狄克没有使用我的新车。怪了,他一个人怎么把电视机搬走的呢?”

约翰警长听了笑着说:“不,他肯定使用了你的新车,只不过采取的办法让你迷惑而已。狄克一定是倒着开车把电视机偷回家的,因为倒着开车时计程器不显示所走的数字。”

等到把狄克传来,约翰警长一审问,果真如此!

约翰警长没有借助任何测查工具,也没有动用多少警力,只是根据自己多年开车的经验和办案分析能力,很快就推断出狄克作案的过程。他使用的思考问题的方法是经验总结法。经验总结法是一种依靠平时日积月累的经验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动脑方法。它也是日常生活中广为使用的动脑方法,具有简便、易行和经济等特点。

再来看一个例子:

有一次,一位上海旅客去太湖洞庭东山游览。在返回苏州的公共汽车上,发现同座的一位农民所带的竹箩内装有甲鱼,他出于好奇便把头凑在竹箩口上观看。不料,突然一只大甲鱼一抬头张口咬住了他的鼻子,而且死不松口。甲鱼四肢乱抓,甲鱼头还使劲往壳里缩,这位旅客痛得额头上直冒汗,鼻子也出血了,但车上的人没有一个能想出办法为他解脱下来。当汽车开到横泾东站时,只好送这位旅客到镇上医院去处理。

外科大夫见了这位特殊的病人,也无法使甲鱼松口。除非解剖甲鱼,但这样甲鱼会挣扎,会越咬越紧。

后来,还是住院的一位农民想了一个办法,很快就使甲鱼松了口,不再咬住鼻子了。

这位农民想的是什么办法呢?办法很简单,他端起一只盛满水的脸盆,让这位旅客把脸连同甲鱼一起浸入水中。只半分钟后,甲鱼松口了,旅客解脱了出来。

一般人不能解决的问题,经过专门培养的医生也不能解决的问题,却让这位农民一下子就解决了,这是什么道理呢?原来他靠的是经验。他根据经验知道甲鱼不能在水中久留,需要浮出水面呼吸,现在把甲鱼放在水里,甲鱼需要呼吸,只有松口才行。这位老农的动脑就是用了经验总结法思考的。

那么,怎样才能使用好这一方法呢?

第一,必须时时注意经验积累,哪怕是点滴的经验,这样才能运用经验产生解决问题的妙法来。

1923年,美国福特公司的一台大型电机发生了故障。公司请来了本公司所有工程师进行会诊,查了四个多月没有结果,严重影响了公司的生产进度。无可奈何之下,福特公司又从一家小公司请来了一位移居美国的德国科学家斯特曼斯进行会诊。

斯特曼斯在电机旁搭了个帐篷,聚精会神地在帐篷内躺了两天,仔细地倾听电机的声音。然后,他走出帐篷,默默地登上梯子,对电机进行了测量,最后在电机某处画了一条线。他对公司经理说:“打开电机,把作记号处的线圈去掉17圈,电机就可以正常运转了。”公司经理半信半疑地照此办理了,电机果然恢复了正常,人们对此赞叹不已:“神效!神效!斯特曼斯是个奇才!”

福特公司对他佩服之至,给了他一万美元的高额报酬。不仅如此,福特公司总裁更是慕才若渴,想尽一切办法,终于把他招聘到公司中任职。

斯特曼斯有什么本领?除了深厚扎实的专业知识,更主要的是他有着丰富的经验。这种经验决不是天生的,而是他在平时不断总结、不断积累的结果。

第二,还要善于学习别人的经验,才有可能扩大自身的经验。

在东太湖中的一个小岛上,有一个驯狗有术、带狗叼鳖的老汉,他每日获利50多元,是远近闻名的生财有道的新闻人物。

他在太湖边上生活了半个多世纪,对鳖进行长期观察,找到了老鳖“掠滩”的规律。每逢产卵或骄阳如炽时,鳖便爬上岸来。于阴凉处吹风、透气、纳凉。有时为争一块“风水宝地”,众鳖竟簇在一起,甚至叠起罗汉来。太湖边芦苇茂密,沼泽地连绵不绝,给捕鳖者带来极大的不便,更何况,老鳖感觉灵敏,稍有动静,便立即逃之夭夭。

于是,老汉想了一个办法,训练了一只小狗,使小狗成了捕鳖的能手。他训练的方法是选择一只优质小狗,饲养于一个不深的洞中,留有出气洞,小狗进洞后,先不喂食,任其饥饿,每日三次在洞口上风处,薰鳖壳、鳖骨,再以鳖汤拌饭供食。如此反复进行三四次,小狗便对鳖有了强烈的兴趣,一闻到鳖的气味便立即上前。在捕捉过程中,再不断教小狗各种技巧和方法。这样小狗就成了他的得力助手。

篇6:第十二章 教育经验总结法1

本章要点:教育经验总结法的含义、性质与特点;教育经验总结法的实施步骤与基本要求;教育经验总结报告的结构及撰写步骤。

在教育研究活动中,经验总结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是最古老,也是使用频率最高、最简单易行的方法之一。人们的教育实践活动是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蕴含着闪光的思想,它们需要慧眼去发现,需要教育工作者在积累中不断提炼经验。教育实践工作者和教育研究工作者如能善于运用经验总结研究方法,将大量的教育经验上升为理论,对于丰富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都将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 教育经验总结法概述

一、教育经验总结法的含义

教育经验是指在教育实践中取得的有关教育的知识或技能。一般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人们在教育实践中比较零散的初步认识成果,需要经过总结提高,才能上升为理论。二是指前人积累的有关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如国内外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教育经验。

所谓经验总结,就是研究者(可以同是实践者)依据一定的价值取向,对某种实践活动进行回溯性的研究,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由局部“经验”发掘其普遍意义,探求事物发展规律的活动。

教育经验总结法是在不受控制的自然状态下,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高度,促进人们由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

二、教育经验总结的性质和特点

(一)教育经验总结的性质

1、教育经验总结是一种科学研究活动

教育经验总结可分为一般性经验总结和科学性经验总结两个层次。一般性经验总结是具体地描述一定的教育实践活动和经验,指出运用这些经验的优越性及其前景。科学性经验总结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积累的教育经验进行分析概括,深入、全面、系统地揭示经验的实质,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找出别人可以借鉴的规律性的东西。这里所讲的教育经验总结是专指科学性教育经验的总结。

2、教育经验总结是一种回溯研究

经验总结法是在某种实践活动大致告一段落,并且通过这种实践取得的经验已经大体形成之后才进行研究的。所以,科学性教育经验总结,是教育科研活动中的回溯性研究,因而与其它科研活动有所不同:首先,它的研究对象是那种具有特定含义的“经验”,而不是一般的自然存在的事物或文献资料。这种研究对象是实践者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改造了的客观事

195 物,以及在改造客观事物的同时,实践者自身形成的感性认识和某些未系统化的理性认识。其次,在研究过程中不对研究对象施加某种影响,使之发生某种变化,以求得某种预期结果。而只是科学地认识客观存在的“经验”,即在实践效果已经显示的某种“经验”大体形成之后,才对这些“经验”进行“回溯”研究,从而取得研究成果的。第三,经验总结的主要方法是在调查掌握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归纳—演绎”进行思维加工,才使经验上升为理论。运用经验总结法对来自教育实践的感性认识进行回溯研究,从而获得科学的理性结论,概括出新鲜的有价值的经验。

3、教育经验总结是一种追因研究

如果说实验法是先确定原因(假设),然后考察这些原因导致的结果,那么,经验总结法则是根据已经发生的结果追溯其原因。另外,经验总结法又与观察法所采取的伴随教育发展进程进行直接研究的方法不同,与文献法所采取的借助于教育资料对教育事实进行间接研究方法也不同。它是根据已经取得的教育成果和基本认识,追索教育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影响作用,从而进一步揭示教育客观规律的方法。经验总结的出发点是已有经验,而其基础是取得经验的具体教育过程,因此,它既有直接研究的一面,又有间接研究的一面。经验总结是通过“追因”以揭示教育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二)教育经验总结的特点

1、经验总结作为教育科学的一种成果,具有以下特征:

①新颖性:行之有效的教育经验是从教育实践中产生和提炼出来的,是近期教育实践活动的理性概括,更是教育客观规律的反映,因而必然具有新颖性,或观点、材料新颖,或形式、方法新颖。这种经验就是所谓新鲜的经验,对当前的教育实践活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作用。

②普遍性:所谓教育经验的普遍意义,一是在于经验要经得起一定的时间、空间的检验,在应有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经验都不失其存在的意义;二是在于经验要经得起相关实践的检验,在相同的条件下,经验的运用均能取得良好的成效,即所有运用类似方法的实践活动都可以获得成功。那种在特殊情况下取得的“经验”,并不是教育科研意义上的经验,是不具有普遍性特征的。

③实践性:教育经验总结的过程是离不开实践的,就实践者而言,必须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逐步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就研究者而言,必须经常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调查、访问、观察、思考,必要时还得亲自参与实践过程,以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经验总结而建立起科学的理论,教育实践是经验总结的物质基础,经验总结是教育实践的理论升华,教育经验总结的成果还要回到教育实践中去。

④发展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经验的内涵必将随之发生变化。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入高一级的程度。

196

2、经验总结作为教育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具有以下两个特征

①实用性。一方面,经验总结法作为一种常规性、普及性的教育科研方法,操作程序简单明了易于掌握。另一方面,中小学校长、教师利用经验总结法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既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连续性,又可以大大促进自己的本职工作。

②适用性。经验总结法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任何一方面的教育问题都可以成为教育经验总结的对象,只要在这方面具有突出的经验即行。此外,运用经验总结法进行教育科研,没有特殊的科研条件的限制,可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而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广泛的适用性。

三、教育经验总结的意义

教育经验总结具有悠久的历史,我国古代第一部教育专著《学记》,就是对先秦时期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概括而成的。目前,许多教育研究仍然主要依赖归纳方法探寻理论、发现规律。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经验是教育研究的逻辑起点。教育经验总结法的意义与作用可概括如下:

(一)教育经验总结有助于丰富和发展教育理论;

(二)教育经验总结有助于提高教育行政部门和研究人员的工作效益;(三)教育经验总结有助于找准教育研究深化发展的起点;(四)教育经验总结有助于增强教师业务素质.提高教育质量。

第二节 教育经验总结法的实施步骤与基本要求

一、教育经验总结法的一般步骤

教育经验总结可以有不同的规模,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进行,可以由个人进行,也可以由集体进行,可以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也可以总结他人的实践经验,可以是校内组织进行,也可以是由教育行政机关、教育研究部门或大专院校组织进行重点研究。因此,一般不可能控制在特定条件下进行总结,也难于制定统一的方法步骤。我们只能根据经验总结的经验或具体实践过程,提出大概的方法步骤,在实际运用时应根据条件,灵活采用。

(一)准备工作

1、确定题目。应根据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或是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确定总结经验的题目,否则就没有总结意义。题目的确定,要求从实际出发,从总结对象的教育实践的实际状况出发,否则总结就没有基础。

2、选定对象。对象可以是地区、单位或个人。对象的选定主要是看具有代表性。对象常常应包括各种类型,以便获取完整的经验。选定对象必须从实际出发,采取优选的方法,慎重从事,选定对象的过程也是弄清对象的过程。

3、阅读有关文献资料。总结题目和对象确定后,就要围绕总结的中心内容,广泛收集、翻阅有关资料,包括有关方针政策、上级的文件指示、国内外研究动态,以及总结对象的有 197 关历史和现实的资料等。这不仅对于进一步明确总结经验的指导思想、目的任务和方法步骤等很重要,而且可以避免盲目摸索或重复已有成果,以提高总结的功效。

4、制订计划。根据总结任务和对象的性质和特点,结合所具备的条件和力量,对总结的过程进行构想,这就是总结计划。计划应包括:总结的目的、任务和基本要求;工作进程的轮廓,即总结的起始、程序、实施、分析和综合;设计具体总结的方法,总结人员的组织和分工,以及总结的验证等等。计划要留有余地,要充分考虑实施的可行性,并对可能出现的难以预料的问题做出应变的考虑。

(二)收集材料

总结经验要以具体事实为基础,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因此,通过各种方法收集能反映先进经验全面情况的材料,这是总结工作的主要阶段、基础阶段。收集材料首先是收集反映先进经验的各种书面材料,其次是通过各种途径,直接得到第一手材料,第三是对反映先进经验的实际效果进行考察验证。以上是反复交叉进行的,目的是采取各种方法和途径来取得完整、系统的材料。

(三)分析和综合

分析和综合是总结先进经验最重要的环节。充分占有事实材料,这是产生先进经验的基础。然而,对收集的材料不进行分析和综合,使之条理化、系统化,那么,材料再多,无论是对理论还是对实践都不会有多少意义。

综合和分析主要是这样一些步骤:一是根据经验总结的目的要求,对收集的材料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删繁就简,区别真伪,核实必要的数据,查对引证的实例,以求如实反映总结对象的全貌。二是对事实材料本身所提供的普遍意义和社会效果进行认真分析,从而以现象作为向导,揭示具体事实的内在本质联系,分析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哪些是有所创新的,哪些是有待考察的?通过初步综合分析,为总结提供比较可靠的论据。三是分析综合事实的过程,为抽象概括、推理判断打好基础,以便将丰富的经验上升到科学理论的高度。

一般的情况是,经过综合和分析,经验就总结出来了,即总结的过程就基本完成了。然而作为先进经验的总结,还有待于组织论证。通过论证,听取不同意见,接受质疑、提问,集思广益,吸收真知灼见,然后进行修改补充,完善经验总结报告。这样整个经验总结的过程就全部完成了,总结的成果也就出来了。

(三)教育经验事实的积累、筛选和理性提炼

1、教育经验事实的积累

经验总结的首要问题是根据总结的目的要求、范围和角度对经验事实及多种背景材料进行全面、充分、细致的调查。经验总结中需要积累哪些事实材料呢? 首先,需要总结的一般是那些在客观上已取得良好效果的经验。所以应根据总结的目的要求、范围和角度,充分收集事物变化的前后形成鲜明反差的事实材料。只有这样显著的效 198 果,才能证实“经验”的有效性,才能吸引人们去追寻它的原因。其次,应该包括反映工作过程的事实,这样才能展示事物发展的全貌,使人们了解“经验”形成各种条件、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使经验总结对于他人而言更具有可借鉴的意义。概括地说有面(整体)的材料,点(局部)的材料和个别展开材料;有数量化材料和非数量化材料、文字材料和声像材料等。

2、教育经验事实的筛选

经验事实的筛选必须根据经验总结的目的要求,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将积累的事实材料分门别类地排列组合,依据材料的横向联系和纵向顺序将材料系统化,然后对每一件事实材料进行核对、考证、筛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删繁就简,查漏补缺,提取有用之材。经验事实的筛选过程大致是:首先,把握主题,明确意图;其次,分类整理,建立联系,形成“现状——事实——经验”之间的联系机制;再次,考察评价、初步选定。

经过筛选的事实材料,应该是能够最有效地证实“经验”可行性的材料:

一是材料要新颖。注意采用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自己或他人进行教改实践的新鲜事例和新的收获,以及人们尚未发现的或鲜为人知的材料等。

二是材料要恰当。所选用的材料要能够准确地证明观点的正确性,材料和观点之间要有必然的内在联系。

三是材料必须充分和必要。选用材料要尽量少而精。但必须充分,足以说明问题。

3、教育经验事实的提炼

教育经验事实的提炼,是指根据经验总结的目的要求及其主题,从教育经验事实出发,依据教育基本理论,对事物或现象做出科学的概括和界定,揭示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从局部经验中发掘其普遍意义,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探讨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没有理性提炼的经验总结,如同一般的工作总结。这里强调以下几点:掌握理论是提炼经验事实的前提、概括主题是提炼经验事实的根本、揭示机制是提炼经验事实的关键。

二、经验总结法的基本要求

运用经验总结法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必须遵循以下基本要求。研究的对象要有代表性,要严肃认真、全面考察,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把握现象的本质,要有所创新,要与时俱进。

第三节 教育经验总结报告撰写

一、教育经验总结报告的撰写步骤

1、教育经验的收集与筛选

首先,收集有关的背景材料;其次,收集具体的教育经验;再次,收集的材料要具有代表性;最后,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筛选。

2、立论

199 立论即根据一定的教育理论,对筛选后的材料进行分析,主要通过对筛选后的事实材料按类别进行归纳,逐步提炼概括出教育经验总结的主题。

3、拟定提纲

拟定提纲,主要是帮助作者理清思路、提炼观点、组织材料,以便更好地形成合理的结构,同时便于及时修改添加。提纲的拟定要注意:全文布局的安排,要通盘考虑经验总结报告的逻辑框架和总体结构,按照论证思路来论证中心论点及分论点。另一方面,要注意安排好材料的使用,要提炼出各论点需要列举的材料并把它们有机的组织起来,为论证提供具有充分说服力的事实和论据。最后,要注意全文的篇幅,一般来说,教育经验总结报告的字数在三千到六千字左右。

二、教育经验总结报告的结构

1、标题

题目应该简洁、准确、新颖。题目宜小不宜大,反映出报告的中心和新颖之处即可。写法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最常见的写法即:单位名称、时间、内容和文体。如:《深圳实验学校2002英语教研工作总结》,《某某教师对于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的经验总结》。这种标题虽然比较呆板,但使人一目了然,如果是送交上级有关部门看的,常常使用这种形式的标题。(2)以成功的经验作为标题,如采用了副标题的形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某某教师转变后进生思想的经验》,《给学生一把‘开山斧’——谈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这种标题往往用语生动,有活力,在众多的呆板枯燥的标题中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所以极易引起读者的兴趣。(3)以问题作为题目,如:《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种标题以问题的方式向读者抛出本文的重心所在,不仅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同时引发读者思考引起读者的共鸣。经验总结报告的题目形式很多,作者可根据总结的具体内容来全面衡量,灵活确定。

2、前言。可有两种写法:一种是简单地介绍基本情况。这种写法多见于全面经验总结;另一种是在前言中说明该总结的背景和目的意义,这种写法多见于专题的经验总结。

3、正文

正文是报告的主体,占据了报告的大部分篇幅,体现了教育经验总结报告的质量和水平。正文必须围绕教育经验总结的中心论点组织材料进行论证,通过对教育经验的分析和综合,把教育经验的重要意义体现出来。正文的写作形式很灵活,大概有以下几种:

(1)层层递进。这类报告往往是先谈实践工作过程,从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开始介绍作者所采取的方法,接着谈取得的成绩,然后谈从中所得到的经验体会,最后谈存在的问题或今后应改进的建议。这种行文方式是按照经验总结构成的几部分顺序依次进行的,逐步推进,深入展开。

(2)并列式写法。这类报告是将整个工作过程以及经验体会经过整理后分为若干部分来写,各部分之间是并列关系,若干个分部分集中说明整个文章的论点。文章除了总标题之外,200 每一部分也可以有一个醒目的小标题。这种写法在经验总结报告中也较为常见,往往在较为复杂或是较大的工作总结中使用。

(3)倒叙写法。先列出所取得的成就,再介绍经验。这种写法也常使用。正文部分的内容,应以总结成功的先进经验为主,这也是这类报告的最终目的之所在。即是为了推广先进经验,促进教学活动的发展,丰富教育理论。正文除了要充分总结成绩和成功经验外,也可以适当总结失败的教训或简明地阐述尚存在的问题,便于进行更深入地研究。

作者既可以把问题和建议分散在每个具体的问题上,总结成绩的同时,也适当地提出一些问题或建议,也可以在全面阐述成绩和经验之后,集中谈论问题和建议。前种写法多用于当每个方面的具体工作既有成功经验,又同时存在着明显的问题时使用。这种写法使得问题突出,针对性强,便于读者阅读与理解。后一种写法多用于仅个别部分问题突出时使用,这样的写法便于集中讨论问题。问题集中,建议凸现,利于深入总结和分析。

4、结尾

结尾是教育经验总结报告的精髓和结晶。通过对正文论述的进一步概括和总结,形成规律性的结论。有的经验总结报告则将上述的问题或建议部分移在此部分论述作结,这样也未尝不可。总之。结尾的用语要准确、有力,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5、附录和主要参考文献(略)

三、报告的修改

报告的初稿完成后,可以视情况进行适当的修改,使得文章更充实完整。修改不必急于进行,可以自己思考后动手修改,也可以向专家请教,给予更高层次的点拨,完善经验总结报告。总之,只有经过不断修改,才能精益求精,最终形成一篇高质量的教育经验总结报告。

思考题

1、简答教育经验总结的性质和特点

2、简答教育经验总结的意义

3、叙述教育经验总结法的一般步骤

4、简述经验总结法的基本要求

5、试述教育经验总结报告的结构

上一篇:初中优秀作文未来的地球下一篇:融盛物业交房答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