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业

2024-04-30

伟业(共6篇)

篇1:伟业

观《建党伟业》有感

班级:英语1001班

姓名:魏彩燕

学号:100810029

今年是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第90周年,每个人对于这特殊的一个年份肯定都有自己的想法,而今年上映的《建党伟业》无疑是最受瞩目的电影之一。受了众多老师同学的推荐,我有幸领略这部电影的精彩之处。看了之后,我有了很多自己的看法。

首先我觉得这部电影的明星阵容相当强大。2009年曾因云集172位明星而轰动一时《建国大业,或明星大腕或名不见经传的小明星,两年过后,《建党伟业》的演员阵容有增无减,参演明星达到178位。不过限于片长和剧情等原因,不少明星的戏份被剪掉,最终只剩下108位。可能我们在之前的宣传片和预告片中或多或少了解到本部电影的演员阵容十分强大,但看了以后给人的第一感觉,还是这部电影的号召力确实了得。在当今影坛的现役演员里,可以说涵盖了八九不离十了吧,主要指男演员,这部电影毕竟还是男性角色为主,当然了,也有较多的女演员出现,尤其是女大学生个个漂亮,杨开慧的演员也不错,还有那个在五四运动里出现的没有名字的女大学生。曾经看过报道,很多演员都心甘情愿在本篇里出演,哪怕是就一个镜头一晃而过也行,甚至是纯粹的打酱油也毫无怨言。也不知道他们的片酬怎么样,或者是冲着什么来的,个个演员都这么看重本部电影。130多分钟的片长,108位明星,如果平均算下来,每个人的亮相时间只有1分钟多一点,绝对是一闪而过。《建党伟业》里没有绝对的主演,戏份最多的是刘烨、冯远征和张嘉译三人,平均每个人20多分钟。刘德华(饰蔡锷)、吴彦祖(饰胡适)、刘佩琦(饰辜鸿铭)、陈坤(饰周恩来)等人在片中有几句台词,已经算是除主演之外,戏份相当多的了;即便是赵本山(饰段祺瑞)这样的大腕,台词也寥寥无几。

这部电影尊重了历史事实,其中并没有太多的像某些关于历史的电影一样的虚拟的情节。《建党伟业》真的是有独到之处,我相信应该是不会有观众质疑电影的内容脱离历史事实了。我们曾经看到的历史题材方面的电影,尤其是历史比较久远一点,有的真的是胡编乱造的,跟原来的历史估计没什么瓜葛了,除了借用一下题目以外。我觉得,这方面一定要把好关,给观众的感受和印象十分重要。历史的东西,歪曲了,会害人的,影响孩子教育的。我在网上找到了一些关于谈论《建党伟业》讲述历史的一些文章,其中以扬子晚报为首的一篇新闻:《建党伟业》:尊重历史 不为尊者讳。在这篇新闻稿中,作者谈到了“尽管也用了大量的文字来补白,但如果对从辛亥革命到1921年前后的历史不够熟悉的话,观众应该会看得相当吃力。《建党伟业》重点展现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筹备建党这三段史实,看得出来导演已在有限的时间里做了最大的努力,宋教仁车站遇刺,清帝退位,张勋复辟,袁世凯称帝、蔡锷讨袁这些重要历史事件,都通过一些细节展现,比如蔡锷和小凤仙车站送别一场就相当感人。加上袁世凯、宋教仁、蔡锷等都分别由周润发、张涵予、刘德华等明星出演,几乎每隔几秒就有一位明星出现,让记者数都数不过来。应该说,《建党伟业》在尊重历史方面做得很不错,有几场戏给人印象颇深,比如新文化运动,通过一场陈独秀、李大钊、胡适、辜鸿铭、罗家伦等人在北大的辩论,展现出当时思想的活跃和开放,并不刻意丑化辜鸿铭和胡适。至于当年的五四运动,导演更是将气氛渲染到了极致,让观众仿佛重回历史现场。影片在表现“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这两段时着力颇多,节奏也较快,但到了后半部分,情节上主要变成“演讲、开会、讨论”,看得观众有些困乏。”

《建党伟业》选取了中国百年近现代史上的一个爆破点辛亥革命作为影片的开始。自辛亥革命一声枪响,中国开启了从传统到现代艰难转型的序幕。积贫积弱的中华大地,此时正面对双重挑战。第一重挑战来自外部,自工业革命已降,东西方列强耗时数百年,顺利完成了现代化转型。而沉睡在传统体制之上的中国错失现代化转型的先机,在比较优势全无的前提下,无力迎战东西方列强的入侵。

除饱受列强欺辱外,中国还面临内在的挑战,即积重难返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这种

剪不断、理还乱的矛盾,让衰落的中华帝国失去了往昔的从容。对先天不足、后天欠缺准备的中国来说,无论如何“穷则思变”,都将是仓促和混乱的尝试:从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到1917年7月12日张勋复辟失败,短短六年时间,中国便发生了2次复辟,更换大总统3回,爆发内战4场。

对处于黑暗和混沌中痛苦摸索的中国人来说,近现代历史上的短短10年好似看不到曙光的漫漫长夜。内外交困的中国人民生活苦痛,民族危机加剧,各种思想观念激荡:帝制、君主立宪、共和、德先生、赛先生„„

在这一些混乱的表象后,青年时期的毛泽东以常人难及的眼光深刻洞察中国的现实:中国的问题比任何国家都要复杂,因而不能照抄照搬他国理论。不能照抄照搬并不意味着不应以先进理论为指导。在种种主义和思想的实践破产或胎死腹中之后,苏维埃革命的成功给求索中的中国革命者以启示。苏维埃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更是庶民的胜利。苏维埃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性和俄国革命的个体性相结合碰撞出来的耀眼火花,也激励着穷则思变的中国革命人。在找到了全新理论的指导后,一大批仁人志士前仆后继,经过长期的准备和酝酿后,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正式成立。这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拐点,从此之后,中国历史开启了风云际会的新篇章。

关于《建党伟业》的创作手段,我也有些话说。《建党伟业》面临的难题在于,如何在有限的时空范围内,展现无限宽广和影响深远的历史?从辛亥革命的枪响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短短的十年中,出现了许多的事和许多的人。为了能够实现还原历史和构建故事的双赢,《建党伟业》的创作团队采取了小节不拘的创作原则。比如,在辜鸿铭和罗家伦的辩论中,辜鸿铭这样说道:“孔子教人的方法,如同数学家的加减乘除,两千年前是三三得九,现在仍是三三得九,不会三三得八。”这段对话取材自辜鸿铭与伊藤博文之间的论战。这种失事求似的挪移,反而增强了《建党伟业》的层次感。此外,《建党伟业》也没有刻意回避儿女情长,蔡锷和小凤仙的离别,毛泽东和杨开慧的相识、相知和相恋,都拍得动人心弦。与小节不拘的创作方式相映成趣的是大事不虚,为了客观还原历史,《建党伟业》不仅在历史事件上尽力做到了实事求是,在人物刻画上也力求还原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比如,为了称帝而与日本签署二十一条密约的袁世凯,也并非一味卖国求荣;在各种思想交汇的北大,辜鸿铭的观点也并非全然歪理邪说,其维护传统文化的观点自有其可取之处(只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显得不合时宜);胡适的实用主义也并非毫无道理(只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不成其为势力)。这种小节不拘、大事不虚的创作方式,以具体的历史脉络为骨,以历史事件为肉,以演员的表演为神,在神骨肉兼具的前提下,使建党伟业的历史画卷气韵生动起来,在保证艺术性的同时,增加了影片的观赏性。

伟大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能够应对巨大挑战的文明,才能获得前进,反之,文明就会停滞或者流产。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的十年,是中国现代化进程面临巨大挑战的十年。在面临巨大挑战的前提下,各种理论、学说以及实践行动的先后失败,无不说明这些理论、学说和行动无法带领中国人完成国家独立、民族富强的伟业。相反,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带领中国走出历史的困局,开创中国特色的现代文明。但汤因比也曾言:“对一次挑战做出了成功应战的创造性的少数人,需要多长时间才能经过一种精神上的重生,使自己有资格应对下一次、再一次的挑战?”纵观历史,任何一种文明模式的发展过程,都是一场成就与问题的拔河比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中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并且初步实现了百年前的梦想。但我们并不能因此而刻意回避存在的问题,而应真诚面对。真正的、可持续的成功,建立在这样一个基础之上为“与时俱进”赋予更为深刻和可操作的内涵。最后我想说,这部电影值得我们去看,去感受,去体会它给予我们的感动与惊喜。

篇2:伟业

2011年7月1日,正值建党90周年之际,慕名前往观看《建党伟业》。两个小时,随着影片推进置身于风起云涌的历史真实中,身心经受双重洗礼,观后感慨良多。

汇浩然之气,点燎原星火

影片气势宏大,拉开中国那段复杂的历史,特定历史背景孕育了崭新的共产党———肩负拯救人民与水火的重任。

学生时代最头痛的就是清末那一段历史,历史事件密集,历史人物众多,颠来倒去地背,还是晕头转向。影片比较巧妙地处理了事件的大小,人物的轻重,在迅速变化中突出了袁世凯称帝、五四运动、一大的召开这些重要情节,而刺杀宋教仁、讨伐袁世凯、军阀混战、张勋复辟、孙文护法等事件则一笔带过,与宏大的电影主题配合得相得益彰。随着剧情推进,各色人等,粉墨登场,袁世凯、各路军阀、张勋……他们都是为一己之私,机关算尽太聪明,最终都湮没在历史的风尘里,了无痕迹。

时势造英雄。新文化运动风起云涌,独立自主开放进步的思想影响了广大学生。陈独秀、李大钊等站在文化思想的最前沿,传播马列思想、苏联革命经验,影响了一代热血青年。五四运动爆发了,爱国学生高喊“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宁肯玉碎,勿为瓦全”“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用一颗爱国心、一腔热血高举爱国的大旗,一心为国为民奔走呼号。自此,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中国的各种政治力量,有农民的努力(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有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开明人士的努力(洋务运动)、也有民主革命派的努力(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的努力(辛亥革命),这些努力都没有成功。在这个时候,怎样引导这些力量,怎么探索中国的前途?一批爱国进步人士正一天天成长和成熟起来,这些进步的爱国人士把世界上先进的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起来,寻找一条全新的救国道路,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一大召开时,人少势微,小心翼翼地辗转在上海和南湖的红船上,过程极其不易。但是共产党一旦诞生,却如燎原星火,迅疾点燃了神州大地。

片中有很多经典台词,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让人热血沸腾。

李大钊、陈独秀说:“积压了近百年的民族情绪,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我们应该顺乎潮流,推波助澜。彻底改变这个世界!”

爱国学生答:“我们是为四万万同胞喊冤!”

毛泽东演讲的时候说:“工人的工字怎么写?头顶着天,脚踩着地,结合起来就是个天字,这个天,是天下的天!工农大众就应该是天下的主人……我们中国的工友们,应该起而效仿,推翻我们中国黑暗的、腐朽的、只会欺压、压榨我们的反动政府!”

这些火热的台词今天听来依然让人振奋人心,不是他们的嗓门大,而是他们发出了人民的声音,是百姓的代言人。这一句句发自肺腑的心声,都清晰地告诉世人,中国共产党汇集了八方浩然之气,是为四万万人民的福祉而诞生,它的诞生和发展壮大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

为国为民众,建丰功伟业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大家都耳熟能详,看了这部电影,对照历史更能理解歌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他指引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引导中国走向光明。”共产党人前仆后继,带领人民取得八年抗战胜利,历经三年解放战争建立新中国。今天我们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欣欣向荣,日新月异,国家建设走上快车道。

没有人民大众,就没有共产党。即使伟大如太阳,也有黑子。抚今追昔,今天的共产党人是不是应该思考:共产党的根基扎入人民百姓的土壤深处了吗?浮躁,急功近利,拜金主义,私心杂念冒头,是不是严重地割裂了党与群众的关系?红船一旦脱离了南湖的湖水,就将举步维艰。一小部分败类为了升官发财,急功近利,不择手段,上演了一幕幕荒唐的把戏,一旦不遏制必将撼动共产党的根基。新闻网络信息无限畅达的今天,没有败类能逃过群众的雪亮眼睛。

这部影片带领新一代共产党人走近历史,追根溯源,明白当年共产党发出的是人民的呐喊,代表的是四万万民众的利益。今天依然不能忘了建党的初衷是热忱为国为民谋福利,唯有葆有共产党的本色,党的事业才会千秋万代。

年轻一代都该接受血与火的洗礼,学习前辈不顾反动政府阻挠威吓,冲破重重困难,一心爱国,试图造福天下的精神。现在的社会教育因为短视和溺爱,造成很大一部分少年缺钙贫血而软骨羸弱。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唯有像五四青年一样为中华之崛起而奋发图强,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值此建党九十年之际,大众观影之后最强烈的心声是愿共产党能一如建党之初,扎根群众,为国为民,建丰功伟业,带领四海九州飞向幸福光明的彼岸!

影片的主题曲《有一天》悠扬的旋律又萦绕在耳畔:

总有一天炊烟回到村庄

那隐约是稻谷晚来香

总有一天天使安心梦乡

在妈妈的怀里轻轻晃

我的祖国再不忧伤

篇3:方大:创新成就伟业

这幢建筑就是我国首幢绿色奥运示范性建筑———清华大学超低能耗示范楼, 是我国研究和示范各种新技术的项目, 最大程度地体现了绿色建筑节能理念, 集成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50多项新技术新产品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体系, 代表了我国建筑节能领域今后的技术发展方向。

这座超低能耗大楼幕墙工程的承建方就是方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方大集团成立于1991年, 经过20年的发展, 方大集团已经发展为横跨建筑幕墙、地铁屏蔽门、半导体照明 (LED) 三大领域, 集科研设计、生产销售、施工安装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集团公司。2010年, 方大集团已建立深圳、南昌、沈阳、北京、东莞五大生产基地, 在上海、广州、济南、南京、武汉、厦门等30多个城市和香港、迪拜等境外地区设有子公司及分支机构。2010年三季度, 方大总资产近有20亿元, 较起步时已增长了近6.5万倍。

方大集团, 成功的奥秘在哪里?

方大集团董事长熊建明给出了答案:创新。

建筑幕墙的领军企业

上世纪90年代初, 国内还没有彩板幕墙的概念, 方大凭借在建筑幕墙领域丰富经验和超前的理念, 率先在国内推出彩板幕墙。新产品面世后立即得到了国家建设部、科技部的国家级认定并作为国家小康工程计划得到推广。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浪潮中, 方大彩板幕墙迅速占领了市场。2003年, 方大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 与一家世界著名外国公司竞标深圳新闻大厦幕墙工程。经过多轮的产品各项指标的对比测试, 方大以绝对优势胜出, 一举中标这一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彩板幕墙建筑。幕墙工程竣工后, 方大幕墙产品和施工质量双双超过世界规定标准。世界彩板幕墙鼻祖意大利SECCO公司的总裁在考察中国幕墙项目时激动地评价方大彩板幕墙:“这项技术是中国之最, 也是世界之最。”经过近20年的风雨, 深圳新闻大厦仍矗立在深南中路邓小平画像背后, 历久弥新, 默默见证着方大幕墙的品质。而昔日与方大同台竞技的那家幕墙企业和当时垄断中国市场的欧美日幕墙企业一起, 早已黯然退出中国市场, 湮没在历史的长河里。为表彰方大在建筑幕墙领域的历史性贡献, 方大集团董事长熊建明也一举摘得了国家专利金奖、联合国Tips创造发明两项桂冠。

在彩板幕墙尝到了甜头的方大, 在创新之路上一发而不可收。

2000年, 方大承建的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幕墙工程在国内首次应用了微循环生态幕墙。该幕墙系统一般由内外两层幕墙 (门窗) 组成, 利用双层结构中间空气通道夏天产生“烟囱效应”和冬天产生“温室效应”这一自然物理现象, 大大提高保温隔热性能。测试表明:其传热系数可达到1.0W/m2·K以下, 隔声量可达40db以上, 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和隔声降噪性能, 是一种新型的节能环保幕墙。产品推出市场不久, 方大微循环生态幕墙很快被国家建设部列为节能省地型建筑推广技术。

2003年, 方大大厦建成并投入使用, 方大大厦在国内首次应用了光伏幕墙。这是一种集发电、隔音、维护及装饰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功能性建筑幕墙。它突破了传统幕墙通过隔热、断热、密封等以减少能量损失来实现节能的思维定势, 通过采用光电技术, 把太阳能转化为能被人们利用的电能。方大光伏幕墙系统在达到装饰、围护的功能的同时又产生电能, 达到环保、节能的目的, 是一种“绿色幕墙”, 体现了幕墙产品环保、节能的发展趋势。

LED彩显幕墙系统是目前高档写字楼最先进的灯光外墙装饰, 它的出现对传统的户外视频载体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同时也使大厦的灯光装饰进入了一个完全崭新的时代。当这项技术的应用在国内还处于概念和想象中时, 方大人已经开始将它实现了。2005年, 由方大承建的上海花旗银行彩显幕墙工程投入使用, 创造了应用面积全球最大的世界记录。2010年, 在上海世博会, 上海花旗银行彩显幕墙作为世博会官方展示屏之一, 向全球观众展示了大上海梦幻般的绚美夜色。

在中国乃至世界幕墙历史上, 方大创造了许多意义非凡的第一:

全国第一幢通风生态式幕墙工程———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幕墙工程。

全国第一幢光电一体化建筑幕墙工程———深圳方大大厦光伏幕墙工程。

全国第一幢国家级建筑节能示范工程———清华大学北京奥运会节能示范工程。

全国第一幢彩板节能幕墙工程———深圳新闻大厦彩板幕墙工程。

全球最大的LED彩显幕墙工程———上海花旗银行LED彩显幕墙工程

全国第一幢超高层住宅建筑节能示范工程———杭州城市芯宇幕墙工程。

全国第一幢水密性超过1000Ph的高性能节能幕墙工程———深圳红树西岸门窗幕墙工程。

全球最大的层叠状螺旋式点式玻璃结构形式幕墙工程———深圳新世界商务中心橄榄球幕墙工程。

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 方大幕墙的市场开拓也是一路欢歌。

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 方大承建了包括北京外交部大楼、北京西客站、北京奥运会老山自行车场馆、上海中心广场、上海国际商城、广州健力宝大厦、广州大厦、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深圳新闻中心大厦、深圳五洲宾馆、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深圳新世界商务中心、深圳市第二十六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主体育馆、深圳湾体育中心、南京国际展览中心、南京中国人寿广场、重庆时代广场、呼和浩特香格里拉大酒店、宁波香格里拉大酒店、郑州薜店国际机场、三亚国际机场、兰州中川国际机场、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湖南新闻大厦、大连世界贸易中心、南昌红谷大厦、武汉新世界中心、南宁国际会展中心、西安欧亚经济合作论坛、澳门科技馆、厦门海峡交流中心、厦门国际物流中心、南昌皇冠假日酒店、阿联酋迪拜双子塔、阿联酋迪拜迈丹城、英国伦敦CASTLE HOUSE等数百项全球标志性工程或重点建设项目。

苦练内功, 管理见真章

1995年11月, 方大与深圳平安保险公司签约, 成为全国同行业中首家为客户提供工程保险的企业。

1995年、1996年方大B股、方大A股先后上市, 成为我国民营企业中最早上市的A、B股企业。随着融资途径的拓宽, 方大进一步加强企业的科技投入。

为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方大花重金请国际权威认证机构挪威船级社的专家对企业进行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的评审工作。在企业评审期间, 有两位车间管理人员因为未能按要求解决问题, 被熊建明总裁当场解职, 这一阵前换将的行为极大地触动了方大员工。经过整顿, 方大成为国内首家通过ISO9001国际国内质量保证体系的双重认证。

1997年, 方大率先承担国家863计划CIMS项目的研究应用任务,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 成功开发出具有鲜明行业特征的863/CIMS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管理软件及系统。该管理软件及系统自2000年4月在投入试运行并于2000年6月通过科技部国家应用示范工程验收以来, 建成了覆盖全公司的各类信息管理的管理信息分系统 (MIS) 、先进适用的工程设计分系统 (EDS) 、以ISO9001为基础的质量保证系统 (QAS) , 并通过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分系统 (N&DBS) 实现对各大分系统的功能和信息集成, 有效地实现了从项目投标、合同管理、生产计划、设计、采购、加工制造到成品、零配件发货直至安装施工、售后服务等部门、各环节的信息流传递和物流控制, 使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更加规范, 产品的设计质量、物资的采购质量、生产制造质量、安装质量、服务质量得到了有效控制, 各项业务流程更加清晰, 各部门的职能更加明确, 在企业管理的程序化、透明化和数字化以及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方面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为企业管理、研究开发和设计制造水平再跃新台阶创造了有利条件, 并对我国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产生积极的影响。这是同行业第一个CIMS应用示范工程, 为企业增强科研实力, 促进科技进步夯实了基础。仅CIMS应用中的CAD系统创造性开发一项, 每年就可以为企业节省500万元以上的开支。在生产环节, 更是将材料利用率提升8个百分点, 新产品开发周期缩短了十个百分点。

在对企业管理和产品质量进行双重规范后, 方大的潜力得以充分释放。从1997年当年开始, 方大打破了由欧美少数发达国家在新型建筑复合材料的垄断地位, 成长为行业创新的领军企业。这个成立刚刚六年的企业, 已拥有建筑幕墙、铝塑复合板、铝型材、公共安防设备等一百多种高科技含量的新型建材产品。

2000年, 方大幕墙产品获得国内行业内第一个“方圆合格认证标志”。

时至今日, 方大更横跨建筑幕墙、地铁屏蔽门和半导体照明 (LED) 三大领域, “方大”品牌早已成为行业内的金字招牌。

科技为本, 创新为源

公司成立19年来, 方大集团坚持自主创新, 依托不断提高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 先后创造了28项中国企业新纪录, 成为中国企业创纪录最多的企业之一;在方大涉足的建筑幕墙、地铁屏蔽门和半导体照明 (LED) 行业, 方大共创造了666项专利, 其中在建筑幕墙和地铁屏蔽门行业的专利数量均超过行业半数以上。除此之外, 方大还承担了包括国家863计划、国家重大攻关计划、国家火炬计划在内的10多项国家级科技攻关计划, 独立完成省部级以上科技攻关成果近百项;建成国家级光电材料与器件工程研究中心、全国同行业第一家企业博士后工作站、技术中心实验室, 获国家级、省部级、市级科技进步奖60多项……

标准, 我来书写

2004年2月18日至20日, 由建设部标准定额司主办、方大集团承办的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第四次编制会议在深圳召开, 来自国家建设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深圳市建设局、深圳市经贸局、深圳市科技局等有关领导和全国建筑节能专业委员会、美国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等海内外专家等共60多人, 围绕如何提高我国的公共建筑节能水平、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稳定发展等议题展开了讨论。这次编制会议最终确定了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意见送审稿, 并由国家主管部门最后颁布实施。

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原型, 是方大自己制订的企业标准, 这也是当时国内最早最完善的标准体系。

方大的标准情结由来已久。

1993年, 方大在国内销售如火如荼的幕墙产品在出口巴西时却铩羽而归, 原因是巴西客户要求方大提供生产幕墙产品所采用的技术标准, 而此时中国的幕墙行业标准是一个空白。

产品出口巴西受挫, 让方大人见识到了标准的力量:只有标准, 才是企业竞争制胜的基石, 才是保持市场领先的法宝。

吃一堑, 长一智。

在此之后, 方大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帮助下, 参照国际上的标准, 为自己的产品建立了科学完善技术标准体系。

实施标准化战略之后, 方大产品的品牌形象骤然提升, 方大品牌国际美誉度不断提升, 其品牌形象完全可与国外同行相媲美。国际质量权威机构欧洲国际质量大奖评委会在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评选出的国际质量与技术大奖中, 方大连续两届荣获最高奖项“白金奖”, 是惟一获此荣誉的中国企业。

在20年的发展历程中, 方大已先后主编或参与编制了我国首部《建筑节能国家标准》、我国首部公共建筑节能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钢制门国家标准》、《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标准》、我国首部《城市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国家标准等50余项标准的编制。

曾有行业人士戏言:国家标准方大产。

质量成就非凡业绩

2008年, 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 一夜之间, 大量的工厂企业裁员或倒闭, 建筑幕墙行业也受到较大冲击。然而这一时期的方大却接连接获武汉、迪拜、科威特、英国等幕墙大单, 生产任务已排至次年的三月。

同样都是幕墙企业, 一冷一热, 是何原因造成了市场销售的冰火两重天?

“创一流企业, 创一流产品, 创一流服务。”方大的决策者认为: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 对房地产行业造成了较大的冲击。这也给国内建材行业提供了一个优胜劣汰的机会。方大定位中高端发展路线, 有着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和供货服务体系, 方大品牌作为优质品牌已深入人心, 综合实力居于国内前列。在这种情况下, 必须坚持差异化发展战略, 走高端产品路线, 才能在建筑幕墙这一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行业拨得头筹。

“在竞标过程中, 我们报价可能不是最低的, 但产品品质绝对是最好的。”负责幕墙生产的郭浩康副总经理这样向客户介绍自己的产品。

在方大, 为了确保产品品质, 从原料采购到加工工艺, 方大执行的都是最高标准。

在采购环节, 从铝锭、面板、玻璃、铝卷、钢通、五金件到油漆, 方大选择国内著名的厂家作为上游供应商, 保证了原料材质的可靠性与稳定性。以油漆为例, 国际涂料巨头AKZO公司在国内外一直享有盛誉, 也与方大保持了长期的合作关系。2008年, 方大油漆采购量比2007年激增了一倍以上, 一跃成为该品牌国内同类行业内最大的油漆客户。

在业界, 方大还有一个绝活, 善于打组合拳。

现代科技飞速发展, 建筑幕墙也是如此。

短短二十年间, 建筑幕墙已由早期相对简单的彩板幕墙发展成性能各异的功能性幕墙。建筑作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越来越多地负担起城市景观照明的功能。而拥有半导体照明 (LED) 完整产业链的方大集团, 中国彩显幕墙的始作俑者, 从2005年建成的6000平方米上海花旗银行大厦彩显幕墙, 到2008年建成的北京第一门——4000平方米北京凤凰大厦彩显幕墙, 方大在超大型彩显幕墙领域一直保持着仅此一家, 别无分号的施工能力。

2010年春, 方大中标沈阳星摩尔购物广场幕墙项目, 这是一个过亿元的幕墙订单。在方大介入前, 已有一家国内著名公司跟进了很久, 志在必得。然而, 设计方在这个幕墙项目中, 要求把钢结构、建筑外立面、LED彩显幕墙三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而能做到这一点的, 只有方大一家。

原料, 管理, 设备, 技术, 质量。在整个幕墙产业链中, 方大没有短板, 注定了这只桶有更大的市场容量和抗风险的能力, 也保证了方大品牌在风平浪静和狂风暴雨中都能扬帆远航。

随着金融危机的退潮, 方大再次迎来了新一轮夺标热潮。深圳第二十六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深圳湾体育中心、深圳绿景大厦、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展览馆、沈阳星摩尔购物中心、柳州中国-东盟会展中心、海南凤凰岛国际休闲度假中心、迪拜迈丹城等一大批世界级项目纷至沓来, 为方大未来的快速发展不断注入澎湃动力。

篇4:伟业创造精神 精神铸就伟业

一院50多年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一是我们研制的运载火箭能够把卫星送到地球的任何一个轨道;二是我们研制的运载火箭能够把中国的宇航员安全送入太空;三是我们研制的运载火箭能够把绕月卫星送到预定轨道,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四是我们将在今年底实现自行研制火箭“百次发射”,初步形成运载火箭产业化能力。

这些辉煌成就的取得,离不开“航天精神”的支撑,离不开历代航天人对“航天精神”的传承与发扬。作为中国航天精神的发祥地,一院始终坚持以“航天精神”作为企业文化核心,不断丰富、创新“航天精神”内涵,使其成为推动企业发展进步的精神动力。

航天三大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航天精神是逐步创造和形成的,也是党中央领导培育和总结出来的。

航天精神历经50多年的发展与沉淀,形成了“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中国航天三大精神,它们是中国航天历史发展经验的总结与提炼,是一脉相承的精神体系,成为了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重要法宝:

1986年,一院第二届党委总结近30年发展经验,提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献身航天、勇攀高峰”的优良院风。当时航天工业部党组高度肯定,进一步归纳提炼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的航天传统精神。 建国50周年前夕,在中央召开的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表彰大会上,把“两弹一星”精神概括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

2003年10月,江泽民同志又提出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2005年11月,胡锦涛总书记把载人航天精神进一步概括为: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和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

50多年来,对于航天精神的概括和提炼,都是党中央在科学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完成的。正是在航天精神的指引下,中国航天事业才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

航天精神具有时代的开放性,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1999年,航天一院人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了“永不停步、永攀高峰、永保成功、永创一流”的“四永精神”,2005年,提出了“顽强、毅力、忍耐、坚定”的院魂,这是航天精神在一院不同历史时期的不断丰富和发展。

航天精神对企业发展的推动和影响

(一)航天精神助中国航天从无到有

第一枚导弹,第一枚火箭——从无到有的过程,蕴含着第一代航天功臣们的无数心血与汗水。中国航天起步于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技术极端困难的条件之下:西方列强的技术封锁,国内各类资源匮乏。中国当时一批最优秀科技工作者,心怀祖国,放弃良好待遇和生活条件,投入航天领域,默默奉献,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怕困难、勇于攀登,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与腾飞奠定了基础。

航天精神与导弹事业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建院时,全院仅有175人,中心任务是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学习和仿制“1059”。科技人员、工人师傅,认真地把学习和独创结合起来,争取外援,但不依赖外援,自行设计,走独立研制的道路。在百废待兴的上世纪50年代,在国家财政困难的情况下,住帐篷、睡通铺,以苦为乐;面对全新的事业、陌生的技术,夜以继日地苦读学习,坚持不懈地“爬坡”,形成了顽强刻苦的学习精神,这种精神给了我们独立研制的本领,造就了第一代火箭专家。1960年11月5日,我们自己制造的第一枚争气弹发射成功。整个研制过程,也是“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航天精神发挥作用的过程。1960年12月,面对赫鲁晓夫撤走专家撕毁合同和自然灾害所造成的严重困难,一院职工在党的领导下,发愤图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始自行设计研制“东风二号”导弹。经过失败的挫折,全院干部职工不断摸索研制规律,精心修改设计和进行充分的地面试验,1964年6月29日,“东风二号”导弹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在这个时期,艰苦环境的磨练和形势任务紧迫的要求,使一院职工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航天精神基础,培养了一支又红又专的研制队伍,为一院自主研制导弹武器,攀登新的高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航天精神唱响“东方红”。

当太空相继有了美国和苏联的卫星后,我国也决定研制自己的卫星。当时,一院承担了中国第一颗卫星运载火箭的研制任务,虽然经历了大跃进、三年困难时期、文革时期,但是一院人在艰苦的环境下,仍然牢记国家使命和航天的责任,认真踏实地进行研制工作。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这是我国航天史上和平利用太空的第一个里程碑。

航天精神助中国航天由弱到强

航天精神创造18个月奇迹。

1988年底,中国航天走向国际市场,签订了一项大合同:用一枚新型火箭发射两颗澳大利亚卫星。美国休斯公司要求中方必须在1990年6月30日前有一次成功的飞行试验,否则有权中止合同并罚款100万美元。这就意味着要在18个月内拿出这枚新研制火箭。按照发达国家的速度,研制一枚大型火箭至少要3到4年时间。面对挑战和风险,一院人毫不畏惧,“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航天精神激励一院科技工作者们利用18个月时间,完成“长二捆”火箭研制并成功进行了飞行试验。前来验收的外国专家不由得赞叹到:“中国人真了不起。”一院人凭借着自己敢想敢为的进取精神,自主研制了大推力捆绑火箭,真正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

航天精神成就“载人航天”

载人航天工程是规模宏大、高度集成的系统工程,全国数千个单位、十几万科技大军参与这项工作。只有发扬航天精神中“大力协同”作风,才能保证载人航天工程的研制顺利进行。从“神舟五号”到“神舟七号”, 一院的长征二号F火箭实现了安全、准确将载人飞船送入预定轨道,并通过电视直播向全世界展现中国航天的实力与风采。而这一成绩的背后,是长征二号F火箭系统的设计师们和科研人员,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別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耗费16年时间,从科研院所到试验基地,从大漠风沙到瀚海惊涛,呕心沥血研制而成。为了确保飞船的安全,为了确保航天员的生命安全,他们以对国家、对人民负责任的态度,以精益求精、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将火箭的可靠性从0.97提高到0.997,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这是我国航天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

航天精神助“嫦娥奔月”

一院人对事业的追求永无止境,航天精神中的“勇攀高峰”是激励一院科技工作者不断挑战新领域、迈向新高度的精神动力。

2007年10月24日,金牌火箭长征三号甲火箭不负众望,把“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实现了我国首次深空探测,这是中国航天史的第三个里程碑,开启了中国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奥秘的时代,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

2010年10月1日,长征三号丙火箭将“嫦娥二号”卫星成功送入环月球低轨道,实现新技术突破,为实现登月打下坚实基础,也为共和国61岁生日献上了厚礼。

“嫦娥”系列卫星的成功发射,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有決心、有信心、有能力,独立研制和开发“中国制造”的高品质航天产品,进一步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巩固了我国“世界第三航天大国”的地位。

航天精神助一院勇渡难关

航天事业是高科技、高风险行业,危险与失败因素伴随每次航天发射。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而航天精神总是在关键时期激励鼓舞一院全体干部员工团结一心,克服困难,再次迈向成功。1992年3月,长征二号捆绑火箭发射澳大利亚卫星时,由于控制系统故障,导致发射中止,在国内外造成很大影响;1996年2月和8月,长征系列火箭接连两次发射失利,给卫星客户和航天事业发展带来巨大损失与困难。一院到了“失败不起,没有退路,只能成功”的境地!关键时期,大家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痛定思痛,总结分析失败原因,一院组织、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强化科研生产和质量管理的措施,广大干部员工紧密团结在院党委周围,同舟共济,负重拼搏,从严要求,终于通过努力扭转不利局面。从1996年10月至今,运载火箭发射连续取得圆满成功!

航天精神助一院开拓未来

中国航天虽已取得显著成就,但必须看到我们与美国、俄罗斯等航天强国有着运载能力偏低、推进剂为有毒燃料、型谱繁多复杂、成本偏高等差距。面对差距,一院人怀着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凭借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决心研制我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它可以将现有火箭最大推力由9吨提高到25吨,把推进剂改为环保的液氢液氧和煤油,形成组合式火箭型谱。目前,一院在天津滨海新技术开发区建成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生产基地,这意味着从这个时点起,我国火箭事业进入一个崭新的真正和美、俄并驾齐驱发展的时代。航天精神是中国航天、一院人不断追求更高目标、实现突破发展的法宝!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在世界各国竞相发展航天科技的时期,我们航天人必须依靠航天精神,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使中国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

航天精神助一院人才辈出

航天事业起步之初,党中央就提出了“出成果,出人才”的方针。建院50多年来,一院培养了大批管理和科技人才,走出了许多功勋卓著、声名显赫的科学家。在一院工作过的国家部级以上领导有28人,6位国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全国共23位),24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人,有国家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0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69人。两届“中国科学技术大奖”得主:王永志、孙家栋,都曾在一院工作过。中国航空航天科技工业的领军人物:张庆伟、陈求发、吴伟仁、刘纪原、许达哲等领导也都出自一院。

人才培养的硕果累累,离不开航天精神的指引。受航天精神影响而成长的航天人,具有以下特点:

热爱祖国、为国争光。

以钱学森为代表的第一代航天人,舍弃国外优厚待遇和生活条件,心怀祖国,为国奉献,成为一代楷模。从此“热爱祖国、为国争光”被一代代航天人继承。航天人将个人事业发展与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紧密联系,为祖国的强大与繁荣而不懈努力。

勇于登攀、敢于超越。

航天科技领域竞争激烈,只有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不畏劳苦、拼搏进取,才能有所收获。航天事业要求航天人必须具备百折不挠、勇往探索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航天事业永远位于不败之地。

科学求实、严肃认真。

高科技、高风险,使航天人必须以“保成功”为最高原则,必须严格按照科学规律、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办事,严上加严,细上加细,慎之又慎。

同舟共济、团结协作。

当面对发射失败,当面对技术攻关,当面对复杂任务,只有同舟共济、团结协作才能渡过难关,才能走向成功。航天事业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众多领域,必须依靠大协作来完成。航天人只有发扬大力协同精神,抛弃“主角、配角”、“高、贵”之分,互相支持,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形成有机整体,才能保证任务成功。

淡泊名利、默默奉献。

航天工程的保密性质,注定要求航天人甘当无名英雄。从“两弹一星”元勋:任新民、屠守锷、黄纬禄、梁守槃等,到今天“载人航天”、“嫦娥工程”一线的航天人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的名字不被世人所知。而他们毫不计较,他们以高度责任感、使命感,从民族和国家利益出发,为航天事业不计名利,甘愿奉献。而这种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作风,也使航天精神、航天人在今天显得尤为珍贵。

航天精神助企业文化灿烂

航天精神通过科研生产实践,衍生出了独具特色的一院“企业文化”,如:

愿景目标:铸造国际一流宇航公司

企业使命:引领航天 追求卓越

企业精神:永不停步 永攀高峰 永保成功 永创一流

核心价值观:热爱祖国 以人为本 以诚取信 以质取胜 携手合作

发展方针:军品固院 民品强院 创新引院 人才兴院 文化育院

发展方略:归核化 市场化 产业化 国际化

企业作风:严 慎 细 实

质量观:质量是政治 质量是生命 质量是效益

学习观:让学习成为生活习惯 把学习作为终生追求

市场观:以需求为牵引 以质量创信誉 以创新谋发展 以服务增效益

人才观:人才是航天的发动机 航天是人才的推进器

它们都成为企业文化家族成员。

新时期航天精神发展

今天,中国航天和航天一院正立足于新的50年的历史起点上,它要应对的是市场经济的挑战、改革开放的挑战、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以及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如果说,过去50年中国航天人经过艰苦创业,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中国航天科技工业体系,那么今后50年,中国航天人将要进行以面向市场经济、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防现代化为主题的第二次创业。今年7月召开的一院第六次党代会提出:“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全面推进二次创业,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科研生产联合体而努力奋斗。”

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党组提出:“围绕新目标,建设新航天,取得新成就,实现新跨越”,“建设国际一流大型航天企业集团”。展望未来,这是党和人民、是时代和祖国赋予我们航天人新的历史使命。

篇5:建党伟业

说终于,绝非我对这部由上百个外国人主演的电影有着哪样热切的期盼,只是觉得一部电影经过紧锣密鼓的大力宣传,调动了各行各业人们关注的目光,被提高到了无以复加的崇高地位——是青苗还是野草,到了该拿出来亮亮的时候了。

《建国大业》我没有看,《建党伟业》本来也不打算看的,作为一个既非队员又非团员没资格更没兴趣成为党员的私营企业员工,是没有组织主动为我埋单、把我赶到电影院去完成广电总局八亿票房的“伟业”的,当然,我更不会自己掏钱进电影院,不知多少块的票价,应该可以给女朋友买一件好衣服了,生活艰难,猪肉都快吃不起了,进电影院看伟业,实在是种奢侈。或许,哪天网上出了影碟版,下了来看一下,还是有可能。

老毛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看过本来是没有权利对一部电影评头论足的,但又有人说过,我从未生过蛋,却比母鸡更知道鸡蛋的滋味,有此理由,来品一品,论一论,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

再说,我并非想对那两个多小时的影片本身评价什么。我只是想猜一猜,被这部电影的人造气场吸住的各色人等,能从这部名为《建党伟业》里看到、得到什么。导演们能看到红色献礼片的巨大商机。政治正确的红色电影没有理由不受到有关部门的扶持,就算自己都不会想看,但他们绝对会做出肯定的姿态来,就像伟业能得到总局的票房保证一样。总局凭什么能保证?因为它十分明白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的动员能力有多大,奖金有多雄厚,别说看一部,就是看十部,反正都是纳税人的钱,都是不心疼的。既然能赚钱,导演们又何尝不愿呢?更重要的是,能向某处表明:我是你的同道,我们是自己人。

演员们能从出演这部电影里得到看不见的巨大利益。一旦被当成是自己人,潜在的利益是取之不尽的。否则,你很难想象那些早已移居国外的演员们是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来表达自己对养育自己的党和政府的热爱——他们中的很多人需要靠着丑闻来维系自己的曝光率以及赚钱的机会——他们怎么会只取一半的片酬?他们怎么会自己开着私人飞机去拍片?

忠心的老党员们看到了希望所在。作为最基层不受重视的党的基石,他们对现在的种种不堪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无能为力。这样一部电影的被大力宣传,仿佛让他们看到了高层再回到那个可以让官员无私年代的决心——他们可能会觉得,那并非幻影。

既得利益者们能从片中找到说服对现实不满着的理由——你看,在当年那样艰苦卓绝的环境中才建立了我们的党,无数烈士抛头洒血才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几十年容易吗?珍惜你们来之不易的幸福吧。现在的日子已不错了,你们天天受各种西方腐朽思想的侵蚀,想这样想那样,要这个票要那个票,还是中国人吗?对得起牺牲的先烈吗?

追求自由者感兴趣的,无疑就是片中那些在近百年前追求自由民主的青年激情澎湃了。他们会深深感觉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使命感,甚至不排除在电影院里激动得入戏太深,随着片中人高举右手,大呼:自由!民主!自由!民主!

至于想看明星者,当然不会失望,据说七十秒一个明星脸,可以看到他们眼睛肿。浪漫者可以从中看到青年毛爷爷和杨开慧的像韩剧般的浪漫爱情,悲观者却也能因之自怨自艾。九零后看到当年青年们的不羁,八零后看到自己曾经的反叛,男人看到英勇,女人看到柔情,中老年人看到熟悉的激情岁月,小孩子也可以看到热闹。

篇6:建党伟业观后心得

当袁世凯为了想要成为皇帝,而秘密接受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时,我感到非常气愤。当张勋跪在溥仪脚下痛哭时,我并不为他而感动,反而非常鄙视他这种封建皇权的主义。当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人与辜鸿铭进行辩论时,我看的出新、旧思想在当时知识分子中斗争的激烈,也在暗暗为陈独秀他们加油。当我听到顾维钧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时说的话:“尊敬的各位代表:你们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我很愤怒!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这沉痛的一天!”时,我也很愤怒,很为山东抱不平。

北伐战争时朱德总司令看到己方士兵大量伤亡,愤然起身拿起一把枪冲入敌阵射杀了几名狙击手后北伐军的士气被鼓舞了起来,大家发起了大冲锋是敌人乱了阵脚、落荒而逃,在胜利后朱德总司令拥着蔡锷将军的那个镜头,这样的场面我还是不知道的,不知道朱德曾是蔡锷的手下,朱德必竟是新中国总司令,而蔡锷不过是一个旧中国的爱国军官而已。今天,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能傲立在世界的东方,很多如蔡将军一样的各民主党派人士功不可没。这才是真正的历史,真正值得我们铭记的爱国志士。

印象最深的两个部分,一个是五四运动,画面和音乐都挺震撼的;我被北大“新文化与旧文化”的激辩场景所感染了,被“五四运动”的宏大场面深深震撼了,甚至热血沸腾当学生们涌上街头,振臂高喊“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的口号,咬破手指血书“还我青岛”,青年一代担起山河重任的激情扑面而来,看得人热血沸腾。五四运动”也被称为全片的“泪点”。火烧赵家楼、血书“还我青岛”以及女学生滴血喊冤跪在地上拿着一块写着冤字的大布,为四万万同胞喊冤。等历史事件逐一呈现

上一篇:芦岭矿综采二区六好区队先进事迹下一篇:论文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