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伟业观后影评

2022-07-04

第一篇:建党伟业观后影评

建党伟业影评

历史的选择,民族的辉煌

——观《建党伟业》有感

2009年,国庆献礼片《建国大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华诞60周年之际,国庆档期间播出,取得了巨大成功,引起强烈反响。而2011年暑期另一部史诗巨制在各大院线上映,作为《建国大业》的姊妹篇,《建党伟业》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回顾历史,献礼建党。

《建党伟业》讲述的是中华民国成立之初,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共和体制在中国建立,然而在平和的共和外表之下,封建复辟与各势力腐朽思想却依然猖獗,阻碍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的光明前程。国难当头,爱国志士与热血青年无不痛彻心扉,义愤填膺。有的人一心效法西方先进的理念和制度,有的人尊孔复古,走上复辟道路。然而历史的必然性昭示复辟道路必然灭亡的道理。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革命党人则在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中华民族新的希望。整部影片详细讲述了共产党成立的一系列曲折过程,最终建党成功,开启了历史新篇章。

摒弃传统历史正剧的叙述模式,整部影片没有刻板的历史教科书式的镜头,没有频于说教的讲述,而是采用一种全新的解构模式,以一种线性时间的表达方式将各种历史事件贯穿到一起,在同类主旋律电影中大放异彩。纵观全片,对于各类形象的塑造更加鲜活,对于历史时间的叙述也更为客观。

结构上从“清帝退位”到“北洋政府”成立,再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人民不断探索救国道路。党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必然出现,发展强大,并最终成为解救中华民族的主导力量。这是不争的事实。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以及备受列强欺凌的现实促使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乱世出英雄,在这个动荡年代涌现了大批优秀的思想家,革命家,优秀思想在这个年代碰撞汇集。广大青年为祖国的独立富强,纷纷走上街头,片中对于这类场面的摄制表现相当宏伟壮观,先进思想在这个年代应运而生。这不仅是对于那个年代爱国精神的歌颂,同时也激励着新一代青年,在新世纪,应不忘传统,继续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奉献力量,继承发扬爱国传统。

同时本片的制作班底演员阵容也相当豪华。由韩三平,黄建新执导,电影从头到尾相继出现了一百七十多位演员,虽说有的演员只有一句或几句台词,有的甚至只有几个镜头,但仍吸引了娱乐圈大批演员参演。片中李大钊的睿智,陈独秀的激昂,袁世凯的狡诈还有更多历史人物的刻画相当精细,形象妆容塑造大都十分立体丰满。历史关键人物的鲜活再现与演员默契的配合可以看出整部影片的认真与细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无疑这部影片是一部视觉盛宴,史诗巨制。

第二篇:建党伟业影评

建党90周年,《建党伟业》作为献礼影片,讲述了从1911年辛亥革命开始,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刚成立这之间的十年。这十年里,涌现了许多名留青史的风云人物,还有各类大小运动,如武昌起义、清帝退位、二次革命、新文化运动、袁世凯称帝、护国运动、张勋复辟、护法运动、巴黎和会、五四运动等。

观看影片时,当见到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我们感到雀跃与自豪,对未来充满期待。当袁世凯为了一己之私利,秘密接受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时,我们恨不得上去一脚把他踩扁在脚下。当蒋介石扮成医护人员刺杀光复会成员陶成章时,我们为革命党内部派系斗争的严重后果而担忧。当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人与辜鸿铭进行辩论时,我们可以看出新旧思想在当时高层知识分子中斗争的严酷。当我们听到中方代表顾维钧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时说的那些话:“尊敬的各位代表:你们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我很愤怒!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这沉痛的一天!”时,我们在愤怒的同时,又不得不深思“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真谛。可是西方列强们万万不会想到,短短十几年后,他们的这个盟友日本就不识好歹地恩将仇报起来,对包括他们在内的许多国家发动了战争,打乱了他们的计划,打碎了他们的美梦,打破了他们的宁静。你们可以毫不吝惜地把中国的山东送给日本,但是我们中国人却不能容忍外国侵略者将我们的国土再次瓜分。

反抗!反抗!反抗!不顾一切的坚决反抗。当一个举着血书“冤”字的女大学生跪在总统府前请愿,回答军警为什么不到检察厅喊冤时,她含泪说:“冤情太深,检察厅接不了我的状子。”之后痛呼:“我是为四万万同胞喊冤啊!”这一声犹

如千钧之重的巨石狠狠砸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上,使人心痛,心苦,心碎啊!

因为我们的伟大祖国早已经今非昔比,国家正在强盛,民族正在复兴,我们的日子正在蒸蒸日上。伟大的党啊!九十年啦!您带领我们已经走了整整九十年征程,一路上风吹雨打,披荆斩棘,终于要踏尽泥泞步坦途了。祝我们的国家繁荣昌盛,祝我们的民族兴旺强大,祝我们的人民安居乐业!2009年一部史诗巨作《建国大业》作为国庆档期献礼影片,出现在广大电影观众的面前,展现了从内战爆发到新中国成立这一时期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 。2011年的暑期档,作为《建国大业》的姊妹篇,《建党伟业》的上映更是将这样的一个史诗巨作模式推向了极致。

2009年《建国大业》摒弃了传统历史正剧的叙述模式,整部影片没有刻板历史教科书式的镜头,没有频于说教人的讲述;而是采用一种全新的解构模式以一种线性时间的表达方式将各种历史事件贯穿到一起,在同类主旋律影片中找到了新的光彩。《建党伟业》继续秉承《建国大业》的叙事模式,除了线性时间的推进之外,在创作中有了更多的创新内容,整部片子中对于各类形象的塑造显得更加的鲜活,对于历史事件的叙述上显得更为客观。

可以说电影《建党伟业》结构上遵循中国近代历史的时间脉络。从“清帝退位”,到“北洋政府时期”,再到“五

四、新文化运动”似乎每一个历史车辙印都在预示着一个伟大的党的诞生。在这其中,我们看到了在滚滚历史长河中各种思想在那样一个特殊年代的碰撞,我们看到了各类有志青年为了祖国的富强而走

上街头,似乎在整部影片中对于“人性”的歌颂,对于“思想”的启迪更是本部影片一个新的亮点。

在本部影片中最引人关注的人一段便是在“新文化运动”中新思潮与旧思潮的那场辩论。在辩论中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新文化代表和以辜鸿铭为代表的旧文化代表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新旧文化领袖观点交锋,擦出耀眼的火花,台下的学子更是听着激烈。透过历史的镜头似乎我们也跟随影片又重返那个时期的北大讲堂。作为中国思想解放的最前沿,我们在这里看到了“求新、救国“思想荡涤在每一个学子的心间。或许这是有了这样的思潮解放,我们才能看到在中国1919这样的一个特殊的历史节点,无数的爱国学生走上街头,为了救国而进行慷慨激昂的演说。可以说学生们的演说让我们再一次回到了那样一个特殊的年代,让我们再一次看到陈独秀、李大钊等中国共产主义先驱的救国之志的壮志豪情。这也为后文叙述一大的胜利召开做了一个很好的引子。

如果说一部电影之中,剧本是主线,那么演员就应该是这部电影中的魂。在《建党伟业》中对于各类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描述显得更为的客观,更多地强调不同人物各自鲜明的立场,突出各类角色复杂的人性。这部电影从头至尾相继出现了170多位演员,有的演员只有一句或者几句台词,但是对于每一个形象的塑造都显得十分的丰满。李大钊的睿智,陈独秀的激昂,袁世凯的狡诈,无数历史书本中的关键人物的形象,在演员之间默契的配合间显得更加的鲜活。而毛泽东与杨开慧的爱情故事,也为这样一部看似严肃的历史正剧增添几分浪漫的味道,因为即便在战火纷飞、局势动荡的1919,我们的生活依旧要继续。

可以说各种人物形象,在片中是一种引导,而整部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也在为剧情的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人物让影片变得丰满,事件的组合也让那段历史变得更加鲜活。从1912到1921无数个历史节点中,无数的人们用鲜血,用思想,用智慧,来唤醒中国;即使是战火纷飞的前线,即使是特务跟踪的租界里,即使在嘉兴的游船上,我们看到了一群有着共同理想的人在为着这个即将崛起的国家而在努力奋斗、勇往直前。

《建党伟业》所描写的这段历史,是我非常感兴趣的一段历史,也就是俗称的北洋政府时代,时间从1912年至1928年,在我的大学教科书《中国革命史教程》上是这样描述这段历史的:“辛亥革命后出现了一个比较迅速发展的时期,被称为民族工业的‘黄金年代’。这一时期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速度是空前的,轻工业、重工业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新式学校的兴建和发展,国外派遣留学生的增加,出现了数十万收过新式教育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成为中国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

教科书总结这段历史的工业和经济发展神速的原因,一是北洋政府颁布的政策有利于经济发展,二是抵制日货运动推动了民族工商业发展,三是一战令欧美国家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控制。

然而,《建党伟业》这部电影对于当年中国的如此惊人的发展几乎没有提及,而是将重点放在抹黑北洋政府,突出袁世凯称帝等细节,将北洋政府描绘成为近代中国最坏的政府,这种描写并不太符合事实,北洋政府并不是那么糟糕的政府,恰恰相反,从客观上看,由于外部的种种原因,北洋政府反而是一个非常民主自由的政府。北洋政府从清政府接手过来的,是一个真正的烂摊子,继承了辛丑条约的巨额欠款,以及孙中山和日本人签订的种种不平等条约,在短短十多年里,

北洋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工业和经济发展神速,国力迅速恢复,民众的税收很轻,政府没钱却不多征税,而是向西方各国借钱,在领土上,通过超人的政治智慧没有丢失过一点领土,反而在1919年成功从俄国人手中收回了外蒙古。那时候中国是一个贫弱的国家,之所以贫弱的原因就是内耗太大,中国南北几个帮派自己瞎折腾打仗,面对日本等列强自然处于劣势。就袁世凯那样的北洋政府来讲,在当时对日斗争中能做到那样已经不错了,弱国无外交,而当时民国的外交智慧远远超过后来的政府。

北洋政府时代,知识分子的地位属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高度,无论学生、教师、文人等,都具有非常的的自由和话语权,想办报就办报,想出版刊物就出版刊物,想组党就组党,想骂政府就骂政府,甚至几十个人组建一个目的是要推翻政府的政党,也没人管你,除非你真的里通外国,购买军火并实施行动,北洋政府之后,没有任何一个中国政府能达到北洋政府那种高度和智慧。

因此可以看出,北洋政府的对日政策并非外界描述的那样卖国,五四时期的学生搞的运动缺乏理性,做的是打、砸、烧这种事情,这不是救国,而是误国,辜鸿铭、胡适等人在当时已经很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当然,北洋政府最具争议的就是袁世凯称帝了,从某种程度上讲,袁世凯搞的君主立宪制在当时比的议会制更符合国情,如果成功的话,引导中国走向繁荣富强也未可知,英国、日本不都是成功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典范吗?当然历史不能假设,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君主立宪和议会共和其实没什么区别,只是袁世凯搞的太急了,时机没有成熟就搞,结果搞砸了。

实际上,民意真的不能搞君主立宪制吗?中国的发展就必须搞成革命式的发展吗?所谓的民意支持下的革命,其实只是一句口号,具体实践过程是非常复杂的,而革命成功的原因,无非是,依靠外国政府或党派的大力援助,组建一个组织严密的政党,组件军队,通过军队暴力夺取政权,当然,也需要好的军事指挥官和军事策略。可见,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相对来说,北洋政府是一个相对民主和自由的时代。可惜无论国民党还是共产党,都是北洋政府的死地,两党的共同特点,就是一直妖魔化北洋政府,才让大多数人并不了解那个真实的北洋政府。

外国语学院英语1003100810095高蓉蓉

第三篇:建党伟业影评

《建党伟业》从辛亥革命开始,一直演到中国共产主义刚成立,这之间的十年时间,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十年。十年里发生使国人永远铭记的事情,涌现了许多名留青史的风云人物,武昌起义、清帝退位、二次革命、新文化运动、袁世凯称帝、护国运动、张勋复辟、护法运动、巴黎和会、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当文字成立……而今仍在我们的脑海里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当见到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我们感到雀跃与自豪,对未来充满期待。当宋教仁遇刺时,我们恨不得上前一枪崩了那个刺客。当袁世凯为了一己之私利,秘密接受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时,我们恨不得上去一脚把他踩扁在脚下。当张勋跪在溥仪脚下痛哭时,我们并不为他的愚忠而感动,反而为皇权思想在国人的意识里潜存而忧虑。当蒋介石扮成医护人员刺杀光复会成员陶成章时,我们为革命党内部派

2009年《建国大业》摒弃了传统历史正剧的叙述模式,整部影片没有刻板历史教科书式的镜头,没有频于说教人的讲述;而是采用一种全新的解构模式以一种线性时间的表达方式将各种历史事件贯穿到一起,在同类主旋律影片中找到了新的光彩。《建党伟业》继续秉承《建国大业》的叙事模式,除了线性时间的推进之外,在创作中有了更多的创新内容,整部片子中对于各类形象的塑造显得更加的鲜活,对于历史事件的叙述上显得更为客观。

可以说电影《建党伟业》结构上遵循中国近代历史的时间脉络。从“清帝退位”,到“北洋政府时期”,再到“五

四、新文化运动”似乎每一个历史车辙印都在预示着一个伟大的党的诞生。在这其中,我们看到了在滚滚历史长河中各种思想在那样一个特殊年代的碰撞,我们看到了各类有志青年为了祖国的富强而走上街头,似乎在整部影片中对于“人性”的歌颂,对于“思想”的启迪更是本部影片一个新的亮点。

在本部影片中最引人关注的人一段便是在“新文化运动”中新思潮与旧思潮的那场辩论。在辩论中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新文化代表和以辜鸿铭为代表的旧文化代表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新旧文化领袖观点交锋,擦出耀眼的火花,台下的学子更是听着激烈。透过历史的镜头似乎我们也跟随影片又重返那个时期的北大讲堂。作为中国思想解放的最前沿,我们在这里看到了“求新、救国“思想荡涤在每一个学子的心间。或许这是有了这样的思潮解放,我们才能看到在中国1919这样的一个特殊的历史节点,无数的爱国学生走上街头,为了救国而进行慷慨激昂的演说。可以说学生们的演说让我们再一次回到了那样一个特殊的年代,让我们再一次看到陈独秀、李大钊等中国共产主义先驱的救国之志的壮志豪情。这也为后文叙述一大的胜利召开做了一个很好的引子。

如果说一部电影之中,剧本是主线,那么演员就应该是这部电影中的魂。在《建党伟业》中对于各类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描述显得更为的客观,更多地强调不同人物各自鲜明的立场,突出各类角色复杂

的人性。这部电影从头至尾相继出现了170多位演员,有的演员只有一句或者几句台词,但是对于每一个形象的塑造都显得十分的丰满。李大钊的睿智,陈独秀的激昂,袁世凯的狡诈,无数历史书本中的关键人物的形象,在演员之间默契的配合间显得更加的鲜活。而毛泽东与杨开慧的爱情故事,也为这样一部看似严肃的历史正剧增添几分浪漫的味道,因为即便在战火纷飞、局势动荡的1919,我们的生活依旧要继续。

可以说各种人物形象,在片中是一种引导,而整部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也在为剧情的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人物让影片变得丰满,事件的组合也让那段历史变得更加鲜活。从1912到1921无数个历史节点中,无数的人们用鲜血,用思想,用智慧,来唤醒中国;即使是战火纷飞的前线,即使是特务跟踪的租界里,即使在嘉兴的游船上,我们看到了一群有着共同理想的人在为着这个即将崛起的国家而在努力奋斗、勇往直前。

《建党伟业》所描写的这段历史,是我非常感兴趣的一段历史,也就是俗称的北洋政府时代,时间从1912年至1928年,在我的大学教科书《中国革命史教程》上是这样描述这段历史的:“辛亥革命后出现了一个比较迅速发展的时期,被称为民族工业的‘黄金年代’。这一时期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速度是空前的,轻工业、重工业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新式学校的兴建和发展,国外派遣留学生的增加,出现了数十万收过新式教育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成为中国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

教科书总结这段历史的工业和经济发展神速的原因,一是北洋政府颁布的政策有利于经济发展,二是抵制日货运动推动了民族工商业发展,三是一战令欧美国家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控制。

然而,《建党伟业》这部电影对于当年中国的如此惊人的发展几乎没有提及,而是将重点放在抹黑北洋政府,突出袁世凯称帝等细节,将北洋政府描绘成为近代中国最坏的政府,这种描写并不太符合事实,北洋政府并不是那么糟糕的政府,恰恰相反,从客观上看,由于外部的种种原因,北洋政府反而是一个非常民主自由的政府。北洋政府从清政府接手过来的,是一个真正的烂摊子,继承了辛丑条约的巨额欠款,以及孙中山和日本人签订的种种不平等条约,在短短十多年里,北洋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工业和经济发展神速,国力迅速恢复,民众的税收很轻,政府没钱却不多征税,而是向西方各国借钱,在领土上,通过超人的政治智慧没有丢失过一点领土,反而在1919年成功从俄国人手中收回了外蒙古。那时候中国是一个贫弱的国家,之所以贫弱的原因就是内耗太大,中国南北几个帮派自己瞎折腾打仗,面对日本等列强自然处于劣势。就袁世凯那样的北洋政府来讲,在当时对日斗争中能做到那样已经不错了,弱国无外交,而当时民国的外交智慧远远超过后来的政府。

北洋政府时代,知识分子的地位属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高度,无论学生、教师、文人等,都具有非常的的自由和话语权,想办报就办报,想出版刊物就出版刊物,想组党就组党,想骂政府就骂政府,甚至几十个人组建一个目的是要推翻政府的政党,也没人管你,除非你真的里通外国,购买军火并实施行动,北洋政府之后,没有任何一个中国政府能达到北洋政府那种高度和智慧。

因此可以看出,北洋政府的对日政策并非外界描述的那样卖国,五四时期的学生搞的运动缺乏理性,做的是打、砸、烧这种事情,这不是救国,而是误国,辜鸿铭、胡适等人在当时已经很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当然,北洋政府最具争议的就是袁世凯称帝了,从某种程度上讲,袁世凯搞的君主立宪制在当时比的议会制更符合国情,如果成功的话,引导中国走向繁荣富强也未可知,英国、日本不都是成功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典范吗?当然历史不能假设,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君主立宪和议会共和其实没什么区别,只是袁世凯搞的太急了,时机没有成熟就搞,结果搞砸了。

实际上,民意真的不能搞君主立宪制吗?中国的发展就必须搞成革命式的发展吗?所谓的民意支持下的革命,其实只是一句口号,具体实践过程是非常复杂的,而革命成功的原因,无非是,依靠外国政府或党派的大力援助,组建一个组织严密的政党,组件军队,通过军队暴力夺取政权,当然,也需要好的军事指挥官和军事策略。可见,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相对来说,北洋政府是一个相对民主和自由的时代。可惜无论国民党还是共产党,都是北洋政府的死地,两党的共同特点,就是一直妖魔化北洋政府,才让大多数人并不了解那个真实的北洋政府。

第四篇:建党伟业影评

《建党伟业》影评

该片从辛亥革命写起,经历许多重大事件,如武昌起义、民国建立、孙中山退位、袁世凯夺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宋教仁被刺、二次革命、袁世凯与日本密签二十一条、袁世凯称帝、倒袁运动及棉花破之战、府院之争及张勋复辟、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及其火烧曹汝霖住宅、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一大”,一直到最后在嘉兴南湖完成了建党会议,等等。全部历史事件的拍摄,个个精彩,紧扣人心。当我看到五四运动学生一个个怀着澎湃的心在抗议游行时,为了祖国,为了四万万人民,为了中国的新时代,他们是如此的热情,我不禁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正处于命运的危难时刻: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妄图灭我中华,瓜分我国领土。一些有识之士纷纷行动,寻求救国之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立宪制。不幸的是,辛亥革命胜利的果实却被袁世凯窃取。

当听到演员陈道明,沉痛的一句“弱国无外交”,我的心顿时一颤。他向观众诉说着,在这弱肉强食的世界里,想要自救,必须靠中国自己,靠中国的所有人民。如今的中国有着和平的外交,有着强大的军事实力。这些种种的强大都是中国人民靠着自身的智慧和双手创造出来的。

这部影片是为建党九十周年献礼的。90年的发展历程,见证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党员人数的不断壮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一系列的国际活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安全渡过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在汶川地震中表现出了极其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正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的综合实力才越来越强大,中国才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热爱中国共产党,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党组织的认可,融入到党组织中。

第五篇:《建党伟业》影评

《建党伟业》讲述从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间内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主要以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张国焘、董必武、周恩来、蔡和森等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员为中心,讲述他们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中为国家赴汤蹈火的精彩故事。

《建党伟业》虽然讲的是近代史,但重点还是建党,近代史上又不是每一件大事都与建党有直接联系,所以《建党伟业》采取了多线叙事的方法。其中一条线是近代史上的大事记,从辛亥革命讲到五四运动;一条线是青年毛泽东的人生轨迹,从参军新军直到参加中共一大;另外一条线是中共成立前的历史思潮,主要是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辜鸿铭等人的事迹串联。这三条主线相互贯穿,要找到这三条线的内在联系,非得熟悉中国近代史不可。不然就不会知道毛泽东参军和辛亥革命有什么关系,袁世凯签二十一条和五四运动为何又前后呼应。

整部影片讲述的事情太多,而并不是完全围绕着建党而展开,所以很多人物都是一闪而过,完全无法给人深刻的印象,更让人无法了解那些伟人的精神品质。这让我不得不质疑这是不是一部以商业为目的而不是以学习党的精神的影片。而这部影片更多的则是围绕娱乐,围绕明星们展开,这让我为伟大圣洁的党可能在人民心目中被一种非革命的风气污染而担忧。

很多镜头都是一闪即逝,却需要观众自己动脑去思考和联系这些东西,而紧凑的情节让人无法深刻回味这部影片所表现的建党。而黑白镜头和彩色镜头给人的落差感很大,让人无法接受时间的高速推进,更有部分地方出现了类似悬疑侦探一般的电影情节。

给我影响最深的人物只有陈秀独,也只是能感受到他的坚持不懈,同时也发现竟然他的坚持不懈也被胡适所否定。几乎没有什么革命伟人表现出了他们机智的一面。

影片题目虽叫《建党伟业》,但是却如同学生写偏题作文一般,一开始的很多情节是表现民国时期的军阀混战,后来在建党的时候又表现了大量毛泽东的恋爱史,分不清孰轻孰重。更没有细致入微的描写建党的经历,似乎更给人一种明星一个一个任务性的走台,历史大事件一个一个走马灯一般闪过的感觉。

说实话,如果将《建党伟业》的内容扩大,改成像《开天辟地》那样的电视剧更吸引人。而真正的建党伟业应该是努力表现各个革命伟人的机智勇敢坚强,表现建党的困难,从细节着手,表现出共产党的来之不易。

上一篇:街道巡察反馈意见下一篇:简短唯美爱情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