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定点扶贫村扶贫方案

2024-05-24

医院定点扶贫村扶贫方案(精选13篇)

篇1:医院定点扶贫村扶贫方案

医院帮扶定点扶贫村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定点扶贫工作精神,按照学校定点扶贫工作会议要求,我院帮扶对象是定点扶贫村。

一、调研情况

**月**日,院工作组随学校对帮扶单位进行了实地调研。工作组对定点扶贫村实地考察情况与当地扶贫办上报材料基本相符。该村土地盐碱化严重、收入来源单

一、基础设施薄弱,现有贫困户***户,贫困人口***人

二、帮扶原则

1、坚持公益性。以志愿服务方式提供医疗技术支持和使广大村民受益的公共服务产品,避免个别或少数人从中受益。

2、坚持适度性。对医院而言,要分发挥专业优势,量力而行,职工可承受。对帮扶对象而言,广大村民要可接受,从中受益。

3、坚持可持续性。对医院而言,帮扶措施要可持续。对帮扶对象而言,通过帮扶工作受益要可持续。

4、坚持广泛性。多方筹措,调动多方力量与资源积极参与帮扶工作。

三、帮扶措施

(一)医疗帮扶

1、不定期组织医疗小分队为帮扶单位的老百姓送医、送药,进行健康筛查,为当地农民开展一些卫生常识、健康保健知识教育,提高村民健康意识,提高当地村民健康水平。

2、结合省市及学校相关医疗扶贫政策,对当地患有骨关节疾病、白内障、青光眼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失聪等疾病的患者提供治疗方案并减免相关治疗费用,防止当地村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3、建立医疗远程帮扶合作,对当地村医对不能确诊的疑难患者,即时进行用药和治疗指导;为当地村医提供来院进修实习岗位,并减免进修费用。

(二)教育帮扶

4、结合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项目,招募在院学生在暑假和寒假

期间,为当地学龄儿童组织假期小课堂,进行课业辅导。

5、为当地村部图书馆、文化中心捐赠部分电脑、图书、体育器材等文体用品,满足当地村民和儿童的文化需求。

(三)产业帮扶

6、在院内设置“定点扶贫超市”,与当地合作社对接,为当地村民销售农牧产品拓宽渠道,增加村民收入。

7、加强与当地政府合作,帮助村民开展“订单农业”,倡导医院职工与贫困户进行一对一帮扶。医院职工与贫困户签订农牧产品订单合同,为贫困户养殖饲养提供用于购置种子或牧产品幼崽的启动资金,在农牧产品收获后,以订单价格或市场价格对农牧产品进行回购,帮助当地村民脱贫致富。

8、积极向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争取帮扶资源,倡议师生(包括聘用人员)开展微捐助,适当解决村屯公路、巷道、文化活动中心修缮等基础设施建设。

篇2:医院定点扶贫村扶贫方案

关于干部住村包村和定点扶贫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根据**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开展干部下乡住村扶贫工作,全力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为确保此次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结合我公司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组织干部深入农村,深入群众,察民情、听民声、理民事、解民忧,在联系服务群众中加深与人民的感情,树立良好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促进我市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实现“十二五”期间农民收入翻番目标。

二、工作目标、通过开展活动,使全体干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形成认真务实、立说立行、团结奋斗的良好作风,真正把活动的成效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从而促进干部素质的提升和作风的转变,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与密切融洽的干群关系;促进民生问题的解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具体安排

定点扶贫村:大林乡南大林村。公司包点干部每年下乡住村不少于10天,每名干部住村都要有工作日志。

四、工作任务

1、留下一个电话。干部住村后,要主动与住村两委班子联系,给群众留下一个畅通的电话号码,以方便群众联系,提高办事效率,为住村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2、摸查一个问题。住村干部要走访农户并记好“民情日记”,帮助住村立足实际,理清思路,围绕住村目前面临的重要困难,帮助住村解决发展中遇到的事项。要把住村需要解决的事项梳理成条,分清缓急轻重,整理成册,以便逐步解决。

3、办好一件实事。住村干部要围绕住村实际情况,找准项目,协调资金,帮助村里解决一项急需解决的实事好事。

4、建好一个村级活动场所。住处村村级活动室要按照统一标准制作“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牌匾,置于活动场所屋顶;活动场所要做到干净整洁,各种资料档案齐全。

5、设好一个便民服务店。住村便民服务店要做到牌匾整齐、店面整洁、货物摆放有序,店外不设摊点,服务态度端正。

7、弄好一个文化活动场所。住村文化活动场所要做到经常性保持整洁干净,无垃圾、污水,要有简单的健身器材、供群众休息的椅凳。

五、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公司下乡干部要率先垂范,带头下乡住村。并经常深入联系点具体指导,充分发挥联系点的示范作

用,制定干部下乡住村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建立住村干部选派、考核、奖惩等制度,建立住村干部住村工作档案,逐步形成长效机制。

2、建立机制。住村工作队要制定出工作计划,明确工作任务、具体措施和完成时限,上报市下乡办。在安排住村干部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分批安排,每名干部每年报工作,交流情况,鞭策后进,提出要求。住村工队每月开展的各项工作,每月所办的实事好事,都要以简报的形式报送市下乡办。

篇3:医院定点扶贫村扶贫方案

2014年11月2日, 江西省鄱阳县谢家滩镇福山贫困村里热闹非凡。由鄱阳县老干局、鄱阳县扶贫和移民办、鄱阳县老年大学、鄱阳县谢家滩镇党委政府联合主办的全国首个“扶贫日”宣传暨定点扶贫慰问演出在这里举行。福山村村民首次在家门口品尝了一顿精彩的文艺大餐。

福山村坐落在鄱阳县偏远山区, 经济发展落后, 是个典型的山区贫困村。按照鄱阳县委、县政府部署, 从2012年开始, 由鄱阳县老干局定点帮扶福山村。

鄱阳县扶贫和移民办主任陈雪莲介绍, 近年来, 县老干局在帮扶过程中注重实效, 突出重点, 经过调研, 把老百姓最急需、最迫切期望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作为优先帮扶的重点, 想尽办法为福山村做好事、做实事, 为老百姓送温暖。在自身经费十分紧张的前提下挤出十余万元用来支持福山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同时为福山村积极争取财政、水利、交通等方面的项目和资金、逐步改变福山村贫穷落后的面貌。在县老干局的大力帮扶下, 福山村的环境比以前更漂亮了, 贫困家庭的数量减少了, 脱贫致富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陈雪莲认为, 作为贫困村, 福山村还有部分群众因种种原因生活在贫困之中, 扶贫帮困, 单靠政府不能完全解决问题, 更需要群众自力更生, 更需大家携手同行。她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 大力发扬扶贫人团结奋进、互助友爱的精神和作风, 用行动彰显社会责任, 用博爱凸显慈善情怀, 用奉献共谱和谐乐章, 希望以此引导全社会都来关注鄱阳县扶贫和移民工作, 关注困难家庭和弱势群体, 帮助困难群众尽快脱贫致富。

篇4:医院定点扶贫村扶贫方案

一、立足职能、加大力度、支持定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国土资源部党组将定点扶贫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予以高度重视,带着感情支持赣南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改善贫困群众的生活,坚持立足职能开展定点扶贫工作。党组书记、部长徐绍史曾是原地矿部第一届扶贫团成员,对定点扶贫地区江西赣南怀有深厚感情,作出“力争把好事办好”、“扶贫开发是大事,要积极主动做好相关工作”等批示。徐绍史部长作为中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将部定点扶贫的江西赣县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联系点,自2008年11月至2009年2月先后三次亲临赣县调研,指导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调研中提出了支持赣县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措施,主要是立足国土资源管理职能,安排赣县稀土矿区矿山地质恢复治理、浸染型成矿地质特征研究和验证研究、稀土资源专项勘查评价、土地整治与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国土资源希望小学、土壤质量调查等8个项目,项目资金总计1.53亿元。国土资源部还把赣县作为长期联系点,加强干部双向交流。通过实施这些项目,直接支持赣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解困。

为使支持赣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措施落地生根,徐绍史部长委托部扶贫领导小组组长、副部长王世元抓好落实。部扶贫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加大统筹协调力度,明确落实措施的任务责任。部扶贫领导小组还于2009年3月,赴赣县进行实地考察,就国土资源部支持赣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措施逐项与赣县进行了对接。通过实地考察进一步明确了推进各项措施的责任和时限,找准抓手,落到实处。

国土资源部对赣县的支持,促进赣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人民群众得到实惠。

二、整合资源、集聚力量、探索建立大扶贫机制

为创新扶贫工作,搭建合作平台,规范合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国土资源部扶贫领导小组于2009年3月中旬在江西赣州召开了扶贫工作座谈会,探索整合国土资源系统扶贫资源、建立“大扶贫”机制。江西国土资源系统各单位、赣州市政府等参加会议并发表了很好的意见。

(一)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国务院扶贫领导小组一次会议精神,创新定点扶贫机制、提升扶贫开发水平。针对现存的扶贫力量比较分散,操作方式不一,组织协调不一,没有形成整体合力和综合效益的问题,对国土资源系统扶贫资源进行整合,集聚力量,增强扶贫攻坚的后劲和动力。

(二)丰富定点扶贫“大扶贫”机制的内涵和思路。建立“大扶贫”机制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扶贫开发的一系列指示精神,结合国土资源部门实际,继续坚持立足职能、发挥部门优势、以项目扶贫为主线的方针不动摇,紧紧围绕部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要求,把扶贫工作和国土资源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将扶贫点建成国土资源中心工作的试验点,成为破解保护耕地和保障发展两难命题的示范;通过土地整治促进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整合相关资金、开展“大扶贫”的示范;整顿矿产资源秩序、开展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示范;完善国土资源管理体制、加强队伍建设的示范。

(三)研究探索“大扶贫”机制运行模式。探索建立“大扶贫”机制,重点是进一步统筹规划。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统筹各方面的发展规划,尤其是扶贫专项规划与各规划的衔接,推进专项扶贫与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的有机结合。将“整村推进”纳入“大扶贫”机制工作范围。要进一步整合项目与资金。进一步加大项目协调力度,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等项目继续向定点地区倾斜。用足、用好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部分等各类资金,实行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建设高标准农田。要切实加强对项目和资金的监管,把每一项工程努力建设成为示范点。

提出建立“大扶贫”机制的联席会议制度,即由国土资源部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牵头,各有关方面为成员,按照合作分工,统一工作目标和方法步骤,各负其责地开展工作。每年年初召开联席会议,总结上半年工作,确定当年工作方案,明确年度工作目标、重点、主要项目、各自承担的任务等。联席会下设办公室,承担“大扶贫”机制运行的具体工作。必要时,部扶贫领导小组组织动员国土资源系统有关厅局的力量投入定点扶贫工作。

(四)以赣县试点为切入点推进“大扶贫”机制。国土资源部扶贫领导小组决定,把赣县作为探索建立“大扶贫”机制的试点,要求各相关部门要明确责任、时限,加大统筹协调力度,抓紧抓好国土资源部支持赣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项目的落实。通过赣县试点,摸索和总结“大扶贫”经验。

与此同时,国土资源部开始谋划2010年后的扶贫工作,着手开展调研,重点是研究统筹行业扶贫、定点扶贫规划的衔接,制订开展行业扶贫政策措施,完善“大扶贫”机制。

篇5:定点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从20xx年起,用5年时间,通过实施“领导挂点、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采取“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等综合扶贫措施,使全市列入“十二五”时期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规划的119个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年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100%贫困村通沥青(水泥)路和通班车,有条件的20户以上的自然村、50%以上的10户以上20户以下自然村通村屯道路;全面解决贫困村群众安全饮水问题;所有贫困村和有条件的自然村屯全部通电;已通电的村屯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培育形成1-2项特色优势产业并覆盖所有贫困农户;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贫困家庭子女上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全免学杂费,贫困村公共卫生、文化、计生服务体系健全发展,每个贫困村有符合规定标准的卫生室、文化活动室和计生服务室;贫困村农户都能住上符合抗震要求的稳固住房;贫困村中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人口全部纳入社会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具备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做到应扶尽扶;计划生育贫困家庭享受更多的帮扶和优惠;贫困村落后面貌明显改善。尽快实现中央提出的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的目标。

二、主要任务

市、县(区)四家班子领导成员、法院、检察院和公安局主要领导、镇党政领导每人挂点联系一个贫困村,结对帮扶一个贫困户;市、县(区)直属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驻钦单位每个单位帮扶一个贫困村,帮扶单位每个干部结对帮扶一个贫困农户。各定点扶贫单位与选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相结合,以县(区)为单位组建驻村扶贫工作队,各扶贫工作队要具体落实包村工作,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各定点扶贫单位要明确本单位的联络员,统筹协调、落实本单位的定点帮扶工作。

(一)实施市、县(区)、镇三级领导挂点到村帮扶制度。领导挂点主要工作任务:

1.抓挂点村扶贫开发规划工作。

2.抓典型示范。把所联系村的基础设施扶贫、产业扶贫、科技扶贫、生态扶贫等抓出典型,推进全村扶贫开发工作,把所挂点的贫困村打造成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示范村,把帮扶的贫困户打造成脱贫致富先进典型。

3.抓机制创新。深入调查研究,为扶贫开发提供新理念、新方法,探索新经验、新模式,不断创新扶贫开发机制,推进所联系村扶贫开发工作上新水平。

4.每个领导联系帮扶一户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为了确保上述任务的完成,挂点联系领导要认真履行职责、明确任务、创新帮扶方式、充分发挥贫困村和贫困户的主体作用,着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克服包办代替。协调指导各帮扶单位安排相应的经费,确保定点扶贫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二)实施单位包村帮扶制度。单位包村帮扶主要工作任务:

1.落实规划实施。协同所包村干部群众制定好贫困村整村推进的五年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确定承诺事项,并向群众公开。包村单位对照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积极推进以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扶贫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扶贫开发;多方筹措资金,整合资源,主动协调、跟踪行业部门落实相关扶持措施,联系社会力量参与所帮扶村的扶贫开发工作,改善贫困村落后面貌;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解决困难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2.落实政策宣传。深入宣传党和国家的各项涉农方针、政策,广泛动员农户参加扶贫开发和建设美好家园,大力宣传扶贫开发中涌现的好人好事。

3.落实增收脱贫。大力发展扶贫产业,做到产业扶贫和劳动力转移就业并重,在做好种养业的同时抓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增加贫困农户工资性收入。

4.落实村貌改造。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于“村容整洁”的要求,帮助贫困村开展村容村貌改造工作,实施改水、改厕、绿化、美化工程,改变陈规陋习,切实消除“脏、乱、差”现象,实现村容村貌整洁美观。

5.落实组织建设。协助当地党委政府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提高贫困村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发展。

(三)实施干部包户帮扶制度。干部包户主要工作任务:

1.帮转变观念。教育和引导贫困农户克服“等、靠、要”思想,自觉接受新技术、新理念;动员贫困农户积极参加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帮助他们树立通过自主创业,依靠自身努力逐步摆脱贫困的信心。

2.帮落实项目。协助有关部门帮助贫困农户落实各种到户的项目。

3.帮提供服务。在资金、物资、技术、信息、计生、就业等方面为贫困农户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4.帮政策到户。帮助协调教育、医疗卫生、社保、人口计生、涉农直补等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到贫困农户。

5.帮脱贫致富。帮助贫困农户制定增收脱贫规划,并落实至少一个以上的增收项目。

(四)实施驻村工作队员具体帮扶制度。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的主要工作任务:负责包村单位与所帮扶村的沟通协调,协助贫困村制定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组织干部群众实施好各项扶贫开发项目,协助有关部门和当地政府管好用好各种扶贫资金,统筹协调包村单位干部包户的相关工作,及时反映所帮扶村的扶贫开发工作进程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等。

(五)各定点扶贫单位以县(区)为单位组建工作队。组建工作队与选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相结合,工作队长由处级领导干部担任,实行市、县(区)队员统一管理。各单位要结合干部的培养锻炼,选派优秀的中青年后备干部到贫困村开展扶贫工作。从起,按照自治区的统一部署,在市、县(区)机关、企事业单位中选派119名优秀干部到全市119个贫困村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帮助贫困村加强基层组织、发展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农村全面进步。对选派下去任职的干部,在职级上高配、待遇上从优、政策上倾斜,使更多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干部积极投身扶贫开发事业。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领导挂点,单位包村,干部包户”是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在新一轮扶贫攻坚战中确定的重要举措,各级各部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挂点领导坚持每年不少于3次,包村单位主要领导每年不少于3次、分管领导每年不少于4次深入联系点调研指导,帮助协调、解决突出问题。驻村工作队员每年累计不少于6个月到村到户开展帮扶工作。包户干部每年不少于3次到帮扶农户,平时要抽出时间和精力,通过电话联系等方式,加强与帮扶对象联系,真正做到政策宣传入户、致富项目入户、关怀温暖入户,扎实开展帮扶工作。县以上选派的驻村工作队员驻村工作期间,市、县(区)财政部门牵头落实,按照同级差旅费有关规定给予差旅费补助。各级帮扶干部要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工作纪律和群众纪律,自觉维护机关干部的良好形象。

(二)整合资源,加大投入。以县(区)为平台,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和机关定点帮扶、社会扶贫等资源,集中投入,确保每个村整合项目投入资金不低于300万元,其中整合的社会资金200万元以上,中央财政扶贫资金不低于100万元,自治区财政扶贫资金占中央财政扶贫资金的比例不低于30%。各级财政要逐步增加扶贫开发投入,切实履行扶贫开发职责。

(三)健全机构,落实经费。各县(区)各部门要明确承担定点扶贫工作机构和人员,明确相应的职责,做好定点扶贫的组织、指导、协调、检查、督查、宣传等各有关工作。定点扶贫工作涉及面广,管理难度大,要按照财力与事权相统一的原则,加大投入,落实工作经费,为确保定点扶贫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四)建立台账,规范管理。市、县(区)两级扶贫部门要牵头建立市领导、市直和驻钦单位定点扶贫档案;帮扶单位要协助受帮扶的县(区)做好贫困村、贫困户真实情况逐村逐户的登记造册,做到户有卡、村有册、镇有簿、县(区)有数据库,建立动态档案。在此基础上,被帮扶的贫困户和帮扶干部要建立统一的《帮扶记录卡》台账,纳入“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管理系统进行管理。帮扶干部个人的帮扶情况及贫困户受帮扶的情况必须如实记录在《帮扶记录卡》上,记录的内容要由被帮扶村负责人、贫困户户主和帮扶单位负责人签名确认,并作为检查考核评价帮扶工作的重要依据。《帮扶记录卡》由自治区扶贫办统一制印。

(五)加强督查,严格考评。市、县(区)扶贫部门会同同级督查、绩效考评部门把定点扶贫工作列入重点督办项目,根据各时期、各阶段的中心任务组织督查组进行督查,将督查结果专题报告市委、市人民政府并通报全市,对领导不重视、措施不力、工作不落实的进行媒体曝光,限期整改。每年组织对定点扶贫工作进行考评,考评的主要内容包括:落实领导责任、明确帮扶责任人、落实具体帮扶措施以及帮扶工作的效果等,考评结果向全市通报。

(六)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定期对各单位开展定点扶贫工作进行点评,对工作成效显著的给予表扬,对工作开展差的给予通报批评。到定点扶贫周期结束后,由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进行验收,验收结果向全社会公布。由市、县(区)宣传主管部门牵头,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对定点扶贫中的先进人物和事迹进行宣传报道,让典型事迹深入人心,营造浓厚氛围。

篇6:村扶贫开发方案

一、基本情况

丁长庄村位于丁嘴镇最北部,北靠关庙镇,东与泗阳县柴河村接壤,西连大兴,可耕地面积2250亩,全村以稻麦轮作为主。9个村民小组,430户人家,人口2350人,全村现有建当立卡户200多人,低保28户70人,五保户6人,外出务工人数620人,本地就业人数208人。

二、村集体增收方案

1、拟新建标准化厂房。

2014年拟争取资金建设“三来一加”项目标准化厂房一幢,以招租形式出租,租金收益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

2、经营好村级创业实业公司。

年以村妇联主任李修勤为主兴办的电子加工厂,已基本拟定实施,2014年准备利用学校原有空房进行装修改造,解决村内留守妇女就业工作。规模继续扩大,前景看好。

3、发展好丁长庄村木材加工厂。

2013年已经立项,2014年计划实施丁长庄村木材加工厂,准备投资10万元,建设厂房占地3亩,发展板材生产,为集体创收。

4、做好流转土地工作,为民增收。

2013年由长中组丁成各同志牵头,南就老板计划在丁长庄村境内流转土地2000亩,计划分两年实施,一期计划800亩,正在签订各种合同协议,已基本落实到位,准备在其流转土地上栽花卉盆景,前景相当好。二期工程已经启动。

三、挂钩帮扶单位为民办实事

1、基础设施投入资金30万元,完成1500米村内道路建设,投入资金10万元资金,对村原自来水进行改造,解决村民饮用水问题,争取资金5万元对村电灌站进行改造,保证能排能灌。

2、社会事业。2014年拟利用上级帮扶资金建设村卫生室,确保群众就地安全就医。

3、招商引资。2013年与市残联领导洽谈,准备利用我村老校舍搞一个残疾器材加工,项目建成后可提供就业岗位20个,增加农民收入。

4、拟进行环境整治,改善群众居住条件。

篇7:三屯村精准扶贫方案

扶贫开发项目实施方案

为扎实推进农村精准扶贫开发工作,根据市县两级精准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安排,特制定本方案。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为“三屯村养殖小区及体育器材加工建设项目”。一期项目主要是对庆崔线东侧闲置地14亩清理,用来盖鸡棚,发展养殖业。二期项目为对学校北侧闲置地开发,盖厂房,进行体育器材加工。

二、实施主体

该项目实施主体为三屯村委会。崔口镇三屯村隶属于崔口镇小屯社区,地处崔口镇南边,现有人口 664人,共158户,土地总面积为2539亩,耕地总面积为898亩,贫困户64户,共计163人,占全村人口数的25 %。该村主导产业是种植业和养殖业,有少部分加工业。

三、项目实施基础及可行性分析

三屯村贫困人口数多,所占比例较大,村民脱贫致富的想法十分迫切,土地资源十分珍贵,种植业发展受到限制。养殖业在三屯村有一定的基础,门槛比较低,很多村民想发展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庆崔线东侧闲置土地是村集体土地,常年荒置不能产生经济效益,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此闲置土地紧靠庆崔线,地理环境较好,四周紧靠河沟,用水方便距离居民区较远,发展养殖业是较好的地理位置,将来可以连片开发,前景十分好。另外三屯有少部分体育器材加工户以个体经营为主,形不成发展规模,经三屯党支部研究将学校北侧闲置土地进行开发,盖厂房发展体育器材加工。此举可以解决部分贫困户就近就业,同时掌握这方面的技术,为以后真正形成体育产业基地打下扎实基础。

四、带动贫困人口的数量及方式

(一)第一期项目建成后,对养殖项目有意的村民进行交涉,对外承包,同时采取公开招标方式。

1,收取的租金可以通过开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公正、公平、公开的帮扶一些老弱病残的贫困户,预计可以帮助村里,7户贫困户解决基本的生活问题。

2,.本村的一些有意向养殖的贫困户可以到这租鸡棚,从而解决实际养殖,预计可以帮助村里17户贫困户脱贫。

(二)第二期项目建成后会采取公平、公开的招标方式将厂房租赁出去,将租赁合同一式三份保留存档(村委会一份、租厂房的一份、镇政府一份)。同时,把收取的租金纳入村集体经济,有村委会监督保管。1.收取的租金可以通过开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公正、公平、公开的帮扶一些老弱病残的贫困户,预计可以帮助村里40户贫困户解决基本的生活问题。

2.本村的一些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可以到来这租厂房的厂子打工,从而解决自己除了种地就没有收入的问题,预计可以帮助村里30户贫困户脱贫。

3.那些有技术没条件、没机会的贫困户更是可以到加工厂这来自己创业,预计可以帮助村里10户贫苦户脱贫致富。

总之,我们将通过这种建小型加工厂房的方式,争取在3年之内帮助三屯村的贫困户彻底脱贫。

四、项目建设内容及投资概算

该项目主要是土方工程,一期项目是将庆崔线东侧闲置公共土地平整,清理出鸡棚场地。闲置土地东西长80米,南北长120米,平整土地14亩。大约投资15万元。二期项目主要是盖厂房,南北100米,东西120米,预计投资30万元。

五、项目投入资金规模及来源

项目预计启动资金45万元。来源主要是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支持,帮扶部门资金扶持和村集体出资三部分构成。计划争取省级扶贫资金15万元,帮扶部门出资25万元,村集体出资5万元。

六、项目预期收益

一期项目完成后,对外承包,每户养殖户可收取承包费5000元,集体收入10万元,2016年产生经济效益20万元,辐射带动24户贫困户脱贫致富;二期项目开发后集体收入可达15万元,年产生经济效益达70万元,辐射带动40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七、组织实施

1、前期准备工作

首先,召开村班子会议,和村民代表共同商议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表决通过,并张榜公示。其次,制定项目实施的具体规划和方案,征求村民意见。最后,形成书面文字资料,上报方案请示批准。

2、项目实施

项目实施过程要严格掌握建设进度,不滞后,出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按时完工。施工过程中严把质量关,高标准。

3、项目投入使用

一期项目计划2015年底完工并投入使用,二期项目2016年上半年完成并投入使用。投入使用采用招投标的形式,过程公开、透明,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八、保障措施

1、做好前期的宣传发动工作,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2、村委会出面积极协调上级资金支持,和帮扶部门对接争取扶持资金。

篇8:医院定点扶贫村扶贫方案

一、“上下”联动,确保定点扶贫工作深入扎实

赣州市扶贫和移民办党组高度重视定点扶贫工作,多次召开党组会专门研究,形成了一套“班子成员与机关干部”、“单位与县、乡、村”的“上下”联动机制。一是下发了《市扶贫和移民办2013年定点扶贫工作意见》,调整充实了定点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二是责任到人,任务到人,“一把手”、驻村分管的班子成员、其他班子成员责任明确,驻村干部和非驻村干部帮扶、联系贫困户等工作任务具体,形成了机关上下人人肩上有担子,人人关心支持并参与定点扶贫工作的良好氛围;三是加强与县直单位、乡党委政府的沟通协调,凝心聚力抓好驻村定点扶贫工作。今年,县交管大队和乡党委政府加强了驻村工作力量,县交管大队由原来的1名常驻队员增加到2名,乡工作队员由原来的4人增加到11人。这些举措,为确保驻点村定点扶贫工作的扎实有效开展提供了支持。

二、“点面”结合,稳步推进各项民生事业

东龙村是国定贫困村,基础设施落后,贫困面较广,民生领域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驻村工作队在调查研究、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以危旧土坯房改造为抓手,采取“循序渐进、以点带面”的方式推进民生工程建设。一是结合东龙村古建筑群较多且年久失修的实际,聘请有关专家做好控制性保护详规,规划对全村所有建筑的修建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和要求;二是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禁止群众借危旧土坯房改造之机乱搭乱建,确保按控制性详规拆、建、改,目前已将500多份房屋新建和维修图样发放给群众,使群众对自己的房屋修建心中有数;三是投入60余万资金,在继续完善南坑村民小组危旧土坯房改造安置点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启动了房屋外墙亮化和以布头村民小组为重点的中心村危旧房改造工程建设,努力打造和谐秀美新村;四是提升饮用水质量,完成水源坝体、管道、蓄水池、增压泵房加固改造,确保群众用上安全饮用水等。到目前为止,各项民生工程项目正加紧实施,稳步推进。

三、“帮扶”并济,大力扶持扶贫产业发展

人均耕地少、耕作模式简单、产业单一是致使东龙经济发展乏力的主要原因。对此,驻村工作队瞄准发展的突破点,帮助群众分析市场、挖掘资源、寻找项目,大力扶持村扶贫富民产业发展。一是重点开展示范养殖、示范带头,扶持培育了以李方华为代表的家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的几户养殖大户,带动贫困群众养殖积极性;二是充分利用周边闲置山林、荒地,发展油茶、银杏、蜜枣、蟠桃等,动员群众产业致富,目前新开发油茶种植面积800亩、蜜枣100亩;三是大力开展荒山再造和环境治理,市扶贫和移民办、县交管大队组织机关干部积极参加义务植树活动,种植各类绿化树500余株;四是进一步整合提升传统产业,扩大白莲种植面积近50亩,扩大水面养殖,湖鸭、土鸡养殖近千羽(尾)。

四、“情理”相融,多措并举转变群众观念

由于受区位环境和历史因素的影响,东龙村多数常年在家的群众思想保守、观念落后,开展一项全新的工作有一定的难度。驻村工作队进驻以后,采取多项措施,努力转变群众的观念,提高群众的基本素质。一是扑下身子沉下心来开展工作,与当地群众广交朋友,通过日常的言行举止让群众充分相信工作队员,同时还利用谈心、慰问等形式开展“三必问”、“五必访”,如慰问李桃芳、李赤生、李方进等重大突发事故重大疾病人员家属,看望李罗敏文科状元,以及慰问村民的婚、丧、嫁、娶等,以“情”动人,以“情”转变人心;二是大力宣传十八大精神、《若干意见》等党的惠民政策措施,让群众了解党的政策,化解群众因政策理解上的偏差而产生的各种疑惑。5月7日,工作队员还开展综治宣传活动日活动,为群众详细解答了相关法律法规的问题,以“理”服人,以“理”获取民心;三是组织了部分有一定影响力的群众到婺源参观考察古村落保护性建设情况,组织种养大户到本县、乡集中培训,学习种养技术,举办建筑工匠技能培训班等,通过参观学习提高了群众的素质,转变群众的观念。

五、“保护与开发”兼容,做大做强东龙旅游富民产业

东龙村旅游资源丰富,但村中古建筑群年久失修,宾馆饭店、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等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使一些游客只作简单粗略的观赏就匆匆而去,没有给当地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为此,驻村工作队与县、乡一道,着眼长远,帮助村里做好旅游开发这篇文章。一是不断挖掘整理东龙村历史文化、宗族文化、宗祠文化,提升东龙旅游的文化内涵;二是于6月中完成了《东龙村保护性规划》的修定,6月底完成了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的申报工作,7月上旬启动了以“百间大屋”为代表的一批有代表性的古建筑重点地修缮工程;三是进一步完善村口停车场、旅店等游客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村口停车场正在加紧建设当中。

自驻村工作队进驻以来,东龙村的民生事业显著提升、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富民产业蓬勃发展、文化事业焕然一新。东龙村的定点扶贫工作成效明显,得到了赣州市委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工作队受到了赣州市委市政府的表彰,东龙村被评为省文明村,村党支部也被县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定点扶贫工作有效地帮助了村里群众喜圆“中国梦”。

下一步,驻村定点扶贫工作将继续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抓好重点项目建设。着重做好李氏下祠、“百间大屋”等重点明清古建筑的维修工作,对破损墙壁及屋顶进行抢修;加快村口停车场的平整完善和硬化;搞好整村白蚁受害情况调查,做好白蚁防治;做好百口池塘清淤和“双涧抱村”景观维修。

二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继续完善2012年南坑土坯房建设点,并纳入2013年和谐秀美乡村新农村建设点,为配合古村落建设,对所有新建房屋加建马头墙;抓好2013年土坯房改造工作,重点抓好布头组土坯房改造示范点,村内所有新建房屋严格按照规划,统一户型建设。

篇9:村精准扶贫实施方案

村幅员面积6.8平方公里,海拔330米,地势相对平坦。森林覆盖率68%,实有耕地面积1045亩,辖10个农业合作社,468户,2156人,外出务工人员850人,人均耕地面积0.6亩,整家外出172户515人。全村共有9个党小组,36名党员。村办公室、村卫生室与小学相连,是列入全省规划的村级活动阵地建设示范村、五十百千环境优美示范工程村。

该村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单一,主要经济来源是劳务输出和传统农业。全村现有木材加工厂1个,养羊场2家,预制板加工厂1个,水果基地1个。现有贫困家庭69户,农民人均年纯收入3650元。

二、工作目标

围绕全县重点产业发展方向,结合村实际,帮助发展增收致富产业。一是宣传好党的惠民政策和党的精神;二是协助村编制发展规划;三是力争引进农业产业化项目;四是给予69户贫困户适当救助和脱贫致富引领。

三、工作重点

(一)部门帮村工作重点

1、宣传惠民政策,帮助制定发展规划。充分发挥本单位的知识、信息、人才等优势,帮助村选择一条适合本村发展的路子。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尊重群众意愿的原则,帮助制定村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基层组织建设规划等。

2、强化组织建设,协助提高管理水平。强化村党支部活动阵地建设,切实发挥村党组织在服务群众、凝心聚力、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帮助建立健全维护农村稳定、群众安居乐业的长效机制,帮助农村党员干部强化服务意识、创新发展观念。

3、抓好教育培训,力求造就新型农民。积极配合文化、科技、卫生、法律“四下乡”活动,加强党的惠农政策的宣传贯彻落实;与农业局、就业局一道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培训等,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不断提高全村农民的整体素质。

4、优化基础建设,引导发展致富产业。利用G542便捷的交通优势,逐渐改善人居环境,着力引进经济效益好、带动性强、适合当地发展的投资人到当地投资办厂,或回引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回乡创业,积极引导村民发展组织农业专业合作社,解决本村产业结构单一等方面遇到的现实困难和具体问题。

(二)干部帮户工作重点

坚持精准帮扶与自主创新相结合、日常帮助与临时救济相结合、物质帮助与精神激励相结合,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措施,为69户贫困户提供政策咨询、市场信息、技术服务等方面的支持,着力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努力提高他们促发展、保增收的能力和水平,使帮扶对象在3年内基本摆脱贫困,生产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四、工作举措

始终坚持以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引领,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县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组织干部深入帮扶村,深入农户,体察民情,倾听民意,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确保帮扶工作取得实效。

1、强化组织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部门精准帮扶工作的意见,成立以局党组书记、局长李云峰为组长,局党组副书记、纪检组长孙亮,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杜康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帮扶工作领导小组,把挂联村帮扶工作纳入全局的中心工作,组织和动员全局党员干部献计献策,齐心协力做好帮扶工作。

2、加大帮扶力度。建立健全干部驻村制度,确立专职联络员,选派朱学元同志驻村蹲点,要求全局党员干部按照“一对一”结对帮扶贫困户任务,帮助解决贫困户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认真总结帮扶工作经验,大力宣传帮扶工作亮点,营造“挂包帮”活动良好氛围。

3、创新帮扶机制。按照政府建平台、配套引企业、企业建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模式,走“公司自主经营”和“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道路,使农村大量荒芜土地得到合理利用,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变等待观望、被动执行为主动参与和争先创优,真正做到帮扶工作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同时引导村民开展种、养殖业等实用技术和政策法规培训、宣传,使农村党员至少掌握1门实用技术,每位村干部至少有一门致富项目,提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

4、做好协调服务。树立“身在基层、心系群众”的基层服务意识,在基层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密切配合村支部、村委会,深入群众中间,了解村情民意,协调解决问题,树立招商局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全面完成结对帮扶工作任务。

篇10:村文化扶贫实施方案

妥否,请函复。

二○一○年××月××日

主题词:扶贫开发 实施方案 函 抄送:区财政局

重庆市长寿区××党政办公室 ××月××日印

(共印10份)

长寿区××村整村脱贫实施方案

根据市区扶贫办、区农委、区财政局相关文件精神,为切实抓好我镇市级扶贫村-长生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以高标准、高质量实现农民增收脱贫为目标,经实地调查、考证,同时多次征询专家、村民意见。为了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统筹整合资源,加大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力度,加快贫困村脱贫致富步伐,逐步实现贫困村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现结合洪湖镇长生村实际特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实施范围或基本情况

项目实施的范围为洪湖镇长生村5个村民小组304户,涉及直接受益人口1050人。幅员面积9.7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28亩,森林面积7600亩,其中残次林面积亩。

二、实施原则

坚持综合开发与重点实施原则

坚持整村推进与扶持低收入农户相结合原则 坚持村民参与政府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重点发展与滚动全面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国家扶持与自力更生相结合的原则 三、脱贫标准

——有稳定可靠的增收渠道。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快于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绝对值达到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0%以上。95%以上的农户有比较稳定的收入来源。贫困人口稳定解决温饱问题。

——有支撑能力较强的主导产业。全村形成1—2个支撑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并对村内贫困农户的带动实现全覆盖。

——有较好的生产生活条件。以农业生产经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贫困家庭,人均拥有0.5亩以上的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村级公路通达,70%以上的村民小组通公路。基本解决饮水安全问题。

——有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建成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有合格的村卫生室(计卫室)。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5户以上自然村通电话和广播电视,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0%以上。实现户户通电。

——有较健全的社会保障。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0%以上。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全部纳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有比较充分的就业。未能升学的应届初中和高中毕业生接受职业教育的比例达到90%以上。所有青壮年劳动力接受过实用技术、经营管理或非农职业技能方面的培训,掌握1—2门脱贫致富的知识和技能。有劳动能力的劳动力实现充分就业。

——有战斗力较强的村级组织。村级班子中至少配备1名大学“村官”,民主管理机制健全,村规民约完善。

四、实施内容

(一)基础设施建设

1、村组公路建设:配套“十一五”规划项目,对码头村的芋头沟至长生村1、2、3组公路8公里道路,实施改道、铺设碎石、铺设片石以及边沟清理整治,打通该村交通主动脉。

2、人行便道:

(二)产业发展

1、种植油茶1000亩:充分利用该村荒山、残让林及土面积,发展优质油茶1000亩、

2、西瓜种植1000亩:

3、养殖肉牛120头:在长生村一组、二组、四组、五组各养殖肉牛25头,三组养殖肉牛20头;肉牛养殖实行“一定一补”,统一建设标准牛舍;进行技术培训,统一防病防疫,统一销售等措施。

4、贫困户产业扶持:对61户扶贫户开展专项脱贫项目扶持,发展养殖,每户羊肉牛 头。

(三)社会事业

1、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 2、社会救助:

3、配置安装电视信号接收器:(补助安装费)

4、贫困人口免费参加新农合:(每人补助10元)

五、资金概算

(一)基础设施共需投入资金 万元(其中扶贫资金 万元,财政资金 万元,群众自筹 万元)

1、村道建设:新建村级公路3公里,投资63万元(需补助63万元),硬化行政村主干道16公里,投资320万元(其中扶贫资金 万元,财政资金 万元,群众自筹 万元)

2、硬化人行便道5公里,投资15万元(其中扶贫资金 万元,财政资金 万元,群众自筹 万元)

3、贫困户产业扶持:(每户2000元) 4、

(二)产业发展共需投入资金 万元(其中扶贫资金 万元,财政资金 万元,群众自筹 万元)

1、柑橘种植:在 村发展柑橘1500亩,改土建园配套路系、水系需投入资金 万元,苗木 万元、打窝定植 万元。(扶贫资金 万元,财政资金 万元,群众自筹 万元)。

2、蔬菜种植: 3、养殖 4、

六、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请用数字分析产业发展后带来农户增收情况:基本要求是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快于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绝对值达到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0%以上。95%以上的农户有比较稳定的收入来源。贫困人口稳定解决温饱问题。)

2、社会效益: 3、生态效益: 七、组织保障措施

1、成立项目实施组织机构。镇上成立该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和监督小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组长: (镇长),副组长: (分管农业副镇长)、 ,组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 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其主要职责是:(1)负责动员、组织项目村干部群众积极参加扶贫开发,帮助编制村级规划。(2)带领项目村实施村级规划和项目计划,积极协调区上有关部门及时提供资金和技术服务。(3)负责项目建设内容具体实施。(4)按照项目进度、时间及时提出工程招议标和大宗物资采购及技术服务需求申请。(5)施工单位做好合同内承诺的事项,检查、监督工程进度和质量。(6)组织自营工程、小型物资采购和规划内的村民投劳折资等工作。

成立项目实施监督小组。组长: (镇人大主席),副组长: (镇纪委书记),组员: (财政所所长)、 。其

主要职责是:负责监督该村项目实施的全过程。

附:整村脱贫项目建设一览表

××村整村脱贫项目建设一览表(样表)

篇11:村各级专项扶贫资金使用方案

(2018年6月经村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根据中央、省、市、开发区各级政府有关文件精神,为了用活用好用足上级财政扶贫专项资金,结合武城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实际情况,经村”四议两公开”程序并报送包保单位确定形成本方案。

一、资金来源

扶贫资金预算总额 45247元:2017年和2016年剩余45247元扶贫专项资金;

二、资金使用原则

1、专款专用。必须用于本村已建档立卡并通过大数据比对审核通过的贫困户,扶贫资金不得挪作他用也不得用于非贫困户。资金优先用于保障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扶贫项目。

2、公平使用,兼顾效率,救助贫困户与鼓励自主脱贫相结合

三、资金的分配使用

资金分配,扶贫专项资金应严格执行各级有关扶贫政策(详见市级扶贫政策清单、开发区扶贫政策明白卡和有关文件并结合本方案落地落细落实。(一)教育补助

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中的子女就学实行补贴标准: 义务教育阶段即小学每人每年1000 元给予助学补贴。

(二)健康扶贫

1、医疗救助 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门诊(药店买药)按每人每年给予1000元门诊医疗补助。

2、残疾人补贴

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残疾人每人每年补贴 1000 元(除精神病人),精神病人每人每年补贴2000 元。

3、城乡居民医疗保险

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非低保、非残疾人员的新农合,个人缴费部分按国家标准实行全额交纳。

(三)治安保险

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统一承保“家庭财产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保费由村扶贫资金出资。

(四)节日慰问

为体现党和政府对贫困户的关怀,在元旦、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按每节每户慰问金和慰问物资总计不低于 100 元的标准,由包保责任人和村两委一起入户看望慰问贫困人员,让贫困户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五)预备资金

计划安排不超过1.7547万元预备金,以预防突发性事故、急性大病救助、和临时救助等应急事项。

四 资金监管与使用

以上方案事前公示公告,事中监督,事后审计,环环相扣、层层把关,每次支出必须经领受人、村全体两委成员集体签字后报驻村工 作队队长审核签字方为生效,驻村扶贫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强化监管监督。本方案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以后,应严格遵照执行,并呈报葛店镇财政所批复,报葛店开发区扶贫办备案

武城村党支部 武城村村民委员会 2018年X月XX 日 2018

篇12:医院定点扶贫村扶贫方案

7月8日,全国定点扶贫工作会议在甘肃省天水市召开,国务院扶贫办公室主任范小建在会上表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定点扶贫工作要全面动员,努力挖潜,确保定点扶贫资源优先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集中连片特殊类型地区,力争实现对重点县和重点片区的全覆盖。

据悉,目前全国有241个中央部委和企事业单位参与定点扶贫工作,共对口帮扶44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还有152个重点县没有落实帮扶单位。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定点扶贫工作的通知》正式印发。《通知》强调,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各单位、人民团体、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国有大型骨干企业、国有控股金融机构、国家重点科研院校、军队和武警部队均应参加定点扶贫工作,承担相应任务,支持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参与定点扶贫工作,积极鼓励各类大型民营企业、社会组织承担定点扶贫任务。范小建表示,根据《通知》要求,下一步重点是挖掘资源,扩大帮扶力量,主要从四方面入手:尚未承担定点扶贫任务的一些大型国有企业、教育部直属重点高校、部分国有控股金融机构、承担定点扶贫任务少的单位。

据扶贫办统计,从2002年到2009年,参与定点扶贫的中央和国家机关等单位共向帮扶的重点县投入扶贫资金(含物资折价)84.47亿元,帮助引进各类资金292.5亿元,派出扶贫挂职干部3077人次。各省(区、市)的定点扶贫工作也开展得有声有色,仅2009年,全国就有5248个省级单位参加了定点扶贫工作,直接投入帮扶资金43.7亿元,引进各类资金79.79亿元。

篇13:村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大树坳乡新庄村位于县内西北部,距县城42公里,东接木叶溪乡,南连新店坪镇,西与大树坳村毗邻,北与竹坡接壤,区域面积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04亩,林地面积13620亩,其中国家级生态公益林12069亩,辖8个村民小组、176户、775人。全村有低保37人、五保户1户,贫困人口245人,村民人均收入1780元,村党支部共有正式党员 26名,入党积极分子 3名,支部委员3人。

①旅游资源方面:村内有茅丛河景区,垄塘电站、高山葡萄观光等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②主要产业方面:全村主要农产品为高山葡萄和野生甜茶,高山葡萄种植面积1200亩,野生甜茶种植面积200亩。

③农村饮水方面:全村还没有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有 8个村民小组176户775人未解决饮水安全问题。

④农网方面: 全村实施农网改造4个组 94户 408人,还有4个村民小组82户367人未解决。

⑤道路建设方面:全村通村公路4.5公里未硬化,8个村民小组还有侯田组未通公路,7个组未硬化,总里程为9公里。

⑥农村住房条件方面:全村95%的住房为木质结构,有危房19户。

⑦农田水利设施方面:全村共有垄塘、燕子溪2座水库,1座山塘,燕子溪水库因年久失修,渠道建设落后,不能发挥抗旱灌溉作用;侯家组受20洪灾影响,冲毁稻田63亩,亟待恢复;机耕道欠缺,庙边畈等157亩耕地生产效率低下。

⑧通讯方面:村内有移动基站一座,有移动手机163台;未通光纤通信,电视信号主要靠卫星接收机接收。

⑨教育方面:村内有农校1所,聘请教师2名,没有村级小学。

⑩医疗卫生方面:没有村卫生室。

?社会保障方面:全村新农合参合率96%,新农保参保率87%。

?村集体经济方面:全村集体年收入约有1万元,其中村集体生态公益林补偿款0.6万元。

多年来,新庄村人均年纯收入一直增长缓慢,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仅有1780元。贫困原因:一是地处边远山区,基础设施滞后,交通瓶颈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农田水利设施薄弱。二是产业发展严重滞后。全村人多地少,林地全部为国家生态公益林,农业产业受交通条件、生产技术、信息滞后等多方面因素制约,造成全村产业总量大收入低的尴尬现象。三是农民基本文化素质偏低,劳动技能普遍不足,产业管理粗放,农民增收缺乏技术支撑;四是没有发挥自身旅游资源优势,挖掘发展潜力,导致群众致富道路狭窄。

二、新庄村-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视察湖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按照县委、县政府着力“两城”同创,共建“四个_”的战略要求,围绕美丽乡村建设,以民生建设为基础,旅游发展为核心,产业发展为重点,组织建设为保障,实现村旅游产业迅速壮大、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文明和谐,形成_核心景区的一张靓丽名片。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群众自力更生的原则。加大产业扶贫资金整合及社会帮扶投入力度,以贫困群众为主体,鼓励群众投工投劳和自筹资金,合力攻坚。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扶持的原则。区别不同类型的贫困人口,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扶持措施,坚持突出重点,以人为本,切实将项目、资金用到最需要帮扶的贫困群体。

坚持重点突破、综合开发、全面发展的原则。突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注重培育特色主导产业,扶持产业大户。抓住贫困群众最关心、最急需解决的问题,解决好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基本素质、基本保障和基本队伍问题。

坚持精准扶贫原则。始终瞄准贫困问题,分析致贫原因,找准切入点,落实帮扶扶持政策,始终围绕贫困人口,制定脱贫计划,切实做到真扶贫,扶真贫,帮助实现脱贫致富。

(三)工作目标

1、经济发展方面:到20全村人均年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贫困发生率控制在4%以内,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初步成型并可持续发展,第三产业收入占生产总值的30%以上。全村主导产业高山葡萄发展达到2000亩规模,成为群众增收重要渠道,基础设施基本完善,村庄核心带动能力明显加强。

2、人民生活方面:美丽村庄基本成型,通过加强“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切实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全村实现垃圾处理率100%,污水处理率100%,实现水泥路硬化到组率达到100%,院落改造率达到100%,无房、危房改造100%,村庄绿化率达75%,使全村生态旅游优势更加明显,成为生态旅游的名片。

3、社会发展方面:实现网络、电视、通信入户率达到95%。掌握1-2门实用技术的贫困群众达100%,通过实施农业增收项目稳步脱贫,新农保、新农合全面实现全覆盖。实现全村义务教育达标率100%,高中阶段教育80%以上。村卫生室建设达标,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群众文化蓬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

(四)发展规划

1、融入“茅丛河”景区,形成特色旅游村,成为_核心景区的一张靓丽名片。一是新建侗家文化广场,侗家风雨桥、凉亭,营造侗家特色。二是在新庄组、客仁走组沿库建设垂钓休闲区,并将两个组按民俗特色村落进行侗家风格打造。三是依托葡萄节、垂钓、自行车健康、环保行等节会延伸旅游品牌。四是引导农户发展家庭农家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2、依托产业优势,完善生态农业建设,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一是依托现有资源,以“小葡萄沟”的形式,形成高山葡萄观光带,建成后与库区景致互为补充,还可以开展采摘体验。二是在新庄组修防洪堤,防止溪流改道,确保村组安全,并形成绿化观光带。三是在农家院内种植葡萄、桂花树等,形成一户一景,一院一景,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与旅游产业发展融为一体,互相映衬,丰富休闲观光内容,增加村民收入。

3、壮大主导产业,培育特色种养业,拓宽增收渠道。一是壮大高山葡萄这项主导产业,引导农民变粗放管理为精细化管理,提质增效。二是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结合自身优势,发展野生甜茶、农家绿壳蛋鸡、野生桂鱼、黄刺鱼、竹鼠等,与特色旅游相互依托。

4、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①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村、组、户道路建设,方便群众出行;②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兴修水利设施,维修骨干山塘、渠道,改造中低产田,实施机耕道建设,切实改善生产条件;③加快居民院落改造,完善公共服务功能。

5、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感。加快文化、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全面提升网络、有线电视、通讯等覆盖率,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三、具体实施方案

(一)是基础建设年(预算资金1345万元)

通过核心景区基础建设,村镇特色基本成型,通过举办节会,旅游品牌初步形成,为村旅游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同时,通过安全饮水等民生工程,人民生活条件得到大力改善,切实把全村人均年纯收入提升到3000元。

1.旅游产业基础建设(预算资金640万元,资金来源:政府性投资420万元,群众自筹 120万元,群众义务投劳820个)。

①在新庄组新建旅游文化休闲广场,预算资金200万元。

②在新庄组、客仁走组沿库建设垂钓休闲区,并将两个组按民俗特色村落进行风格打造。将沿库的民居进行改造共100户,修建凉亭3座,侗家风雨桥1座,预算资金220万元。

③在新庄组和客仁走组同步建设自行车及跑步步道,作为今后健康运动的承办地,提升人气,扩大宣传,预算资金10万元。

④依托葡萄节、垂钓、自行车健康、环保行等节会延伸旅游品牌,预算资金50万元。

⑤引导农户发展家庭农家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预算资金120万元。

⑥建设配套的公厕点2个,垃圾池4个,垃圾集中处理中心,预算资金40万元。

(责任单位:县扶贫办、县旅游局、县爱卫办,县民宗局县交通局、大树坳乡。党委责任人:吴泽勇、杨建平、张成辉江日中、侯林杰)

2、防洪提建设(预算资金200万元,资金来源:政府性投资200万元,群众义务投劳100个)

在新庄组修建共计5000米防洪堤,防止溪流改道,确保村组安全,并形成绿化观光带,预算资金200万元。(责任单位:县水利局,责任人:罗尚君)

3、院落改造(预算资金10万元,资金来源:政府性投资2万元,群众自筹资金8万元)

在新庄院子、大畈、铁炉江等村民集中区实施硬化、美化、亮化,栽种树苗、花卉等,预算资金10万元。(责任单位:县林业局、大树坳乡党委,责任人:余水、侯林杰)

4、饮水安全项目建设(预算资金140万元,资金来源:政府性投资140万元,群众义务投劳1200个)

解决8个村民小组675人口饮水安全问题,需建新庄、燕子溪、客仁走、垄塘、大畈、侯田、杨_7个饮水点,建蓄水池7个,饮水管道20千米。预算资金140万元。(责任单位:县水利局,责任人:罗尚君)

5、农网改造方面(预算资金180万元,资金来源:政府性投资180万元)

侯田、垄塘、客仁走、铁炉江4个组,急需进行高、低压电线路改造10公里,预算资金180万元。(责任单位:县电力公司,责任人:)

6、基层组织活动中心建设(预算资金35万元,资金来源:政府性投资35万元,群众义务投劳80个)

①对村部进行维修,预计需资金5万元。村级文体活动场所进行水泥硬化,砌保坎,围围墙,设大门,预算资金30万元。

②添置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提高村组办事能力,预算资金5万元。

(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责任人:李复国)

7、发展村集体经济(预算资金140万元,资金来源:政府性投资20万元,企业自筹资金120万元)。

①依托垄塘水库300亩水面,养殖四大家鱼5万尾,预算资金20万元。

②在燕子溪组新建矿泉水厂,预计资金120万元。

(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农办、县畜牧水产局,责任人:李复国、杨明越、丁建国)

(二)是产业攻坚年(预算资金1170万元)

通过实施生态产业项目,生态旅游产业初步成型,旅游产业整体提升,主导产业高山葡萄得到壮大,特色种养殖业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村域产业基本成型;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得到完善,为农民持续增收打下坚实基础,全村人均年纯收入提升到4500元。

1、生态产业(预算资金480万元,资金来源:政府性投资205万元,群众自筹资金275 万元。)。

①依托现有资源,以“小葡萄沟”的形式,建新庄组至垄塘2000米葡萄观光带,在新庄至垄塘沿公路线种植葡萄250亩。以提供种苗与肥料形式帮助,预算资金120万元,其中政策补贴75万元。建成后与库区景致互为补充,还可以开展采摘体验。

②发展葡萄500亩,以发放物资、肥料的方式,每亩补助2000元,预算资金250万元,其中政策补贴100万元。

③在侯田建野生甜茶基地100亩,每亩造价3000元,政府补贴每亩1000元,预算资金30万元,其中政策补贴10万元。

④在燕子溪组建金秋梨基地200亩,每亩造价4000元,政府每亩补助1000元,预算资金80万元,其中政策补贴20万元。

(责任单位:县扶贫办,责任人:吴泽勇)

2、特色种养业(预算资金169万元,资金来源:政府性投资25万元,群众自筹资金144万元。)。

①在垄塘建_羊养殖基地,计划养殖山羊500头,每头成本1500元,政府每头补贴500元,预算资金80万元,其中政策补助25万元。

②依托垄塘水库,利用网箱养殖桂鱼和黄刺鱼,新建网箱24口,预算资金24万元。

③依托现有资源养殖、绿壳蛋鸡、竹鼠、肉牛等,预算资金120万元。(责任单位:县扶贫办,责任人:吴泽勇)

3、环境卫生建设(预算资金153万元,资金来源:政府性投资13万元,群众自筹资金140万元)

①大力实施四改(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共改造150户,受益670人,预算资金300万元,其中政策补贴10万元。

②在居民集中地建设3垃圾处理工程,预算资金3万元。

(责任单位:县爱卫办,责任人:杨英涛)

4、村卫生室建设(预算资金8万元,资金来源:政府性投资5万元,群众自筹资金3万元)

新建村级卫生室1所,预算资金8万元。(责任单位:县卫生局,责任人:杨英涛)

5、交通建设(预算资金360万元,资金来源:政府性投资360万元,群众义务投劳1600个)

①新修及硬化大畈到侯田组级公路1.8公里,预算资金70万元。

②硬化燕子溪组级公路2公路,预算资金70万元。

③硬化客仁走到铁炉江组级公路1.5公里,预算资金52.5万元。

④硬化客仁走到大畈组级公路1.5公里,预算资金52.5万。

⑤硬化垄塘组级公路1公里,预算资金35万元。

⑥新建新庄、铁炉江、大畈过溪便民桥3座,预算资金80万元。

(责任单位:县交通局,责任人:江日中)

(三)年是提质增效年(预算资金481万元)

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强,旅游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生态旅游经济成效显著,主导产业、特色种养效益明显,集体经济显著提升,农民年人均纯收入6000元以上,基本完成全面小康建设。

1、农田水利建设(预算资金150万元,资金来源:政府性投资150万元,群众义务工投入1800个)

①燕子溪至垄塘水渠硬化建设4.5千米,预算资金57万元。

②兑坎岩至新庄水渠硬化1.8千米,预算资金18万元。

③铁炉江至客仁走水渠硬化1.5千米。预算资金15万元。

④杨_至客仁走水渠硬化1千米,预算资金10万元。

⑤新庄燕子溪水库坝体维修,预计资金50万元。

(责任单位:县水利局,责任人:罗尚君)

2、广播电视、网络、通讯入户建设(预算资金280万元,资金来源:政府性投资 50万元,群众自筹230万元)。

实施广播电视、网络、通讯入户工程176户。预算资金280万元,政策资金50万元,群众自筹230万元。(责任单位:县广播电视台、县电信分公司,责任人:王小安、关言)

3、产业品牌营销建设(预算资金31万元,资金来源:政府性投资 31万元)

①劳动力培训。举办科学技术培训班10期,培训劳动力1600人次,预算资金8万元。

②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扶持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2个,预算资金4万元。

③专业示范户培育。扶持种植、养殖示范户30户,预算资金9万元。

④设立农产品销售中心1个,预算资金10万元。

(责任单位:县扶贫办,责任人:吴泽勇)

4、特困户居住条件建设(预算资金20万元,资金来源:政府性投资 20万元)。

帮助20户特困户改善居住条件,总投资20万元。

(县住建局,责任人:唐健)

(四)夯实基层组织建设,落实工作责任(实施年限:2015-2017年)。

1、切实加强队伍建设,为扶贫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提高村干部与党员队伍的思想觉悟、政策水平和综合素质,增强他们带领群众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能力,使之适应新时期扶贫开发的要求,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责任人:李复国)

2、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加强扶贫开发宣传工作,弘扬中华民族扶贫帮困传统美德,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关注,参与和支持我村扶贫事业,宣传脱贫致富先进典型和经验,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活力。(责任单位:大树坳乡党委,责任人:侯林杰)

3、创新工作机制,狠抓各项工作落实

一是在资金统筹整合上创新,以无偿资金带动有偿资金,以补助资金带动群众自筹资金、投工投劳资金、小额贷款资金,形成集中资金重点开发。二是在扶贫模式上创新,以项目带动为主,通过直接帮扶、委托扶贫、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帮助群众脱贫,实现可持续发展。(责任单位:大树坳乡党委,责任人:侯林杰)

4、强化组织领导和部门协调,确保责任落实

上一篇:江西事业单位面试真题下一篇:监测工作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