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点帮扶扶贫帮扶计划

2024-04-21

定点帮扶扶贫帮扶计划(精选6篇)

篇1:定点帮扶扶贫帮扶计划

定点帮扶扶贫帮扶计划

定点帮扶扶贫帮扶计划

为认真贯彻落实万委办发〔2014〕124号文件精神,我单位成立了贫困村定点帮扶领导小组,落实具体帮扶责任人,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如下扶贫计划。

一、基本情况

**村位于**乡东北方向,幅员面积9.7平方公里,辖5个社,户籍农业人口154户549人(其中举家外迁51户195人,在外购房或租房31户100人,在外务工人数20户95人),外籍户口迁入5户17人,实际居住人口106户374人。现有耕地面积1073亩(其中田120亩,地953亩),林地8574亩,境内多高山,平均海拔1100米以上。该村以种植玉米、水稻、红苕、洋芋、杂粮等作物为主,由于地处高寒,产量较低,养殖以猪、牛、羊、鸡为主,属家庭经营模式,经济效益差,2014年全村人均纯收入4644元,精准识别为贫困村。**村党支部设有3个党小组,现有党员14名,其中女党员2名。

二、贫困现状及致贫原因分析

(一)贫困现状。2013年底精准识别贫困人口52户179人,2014年脱贫5户20人,现有贫困人口46户168人。贫困发生率30%。其中:因病致贫1户3人,占全村贫困户总数的2%;因残致贫8户17人,占15.4%;因学致贫2户7人,占3.8%;缺技术致贫11户45人,占21.1%;缺劳力致贫23户87人,占44.2%;缺资金致贫24户73人,占46.1%;因自身发展能力不足致贫1户1人,占2%;其它致贫4户18人,占7.5%。2015年预脱贫10户31人。

(二)致贫原因分析

一是自然条件恶劣,基础滞后。该村的农户地处高寒山区,居住分散且远离场镇,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群众出行难、饮水难、上学难、就医难、致富难等问题较为突出,制约了经济发展。

二是农村劳动力文化层次偏低。由于劳动力文化层次偏低,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管理能力,自我发展意识差,找不到发展思路,缺乏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小农意识强烈,生产生活较为传统,农业种植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发展极为缓慢。

三是缺资金,缺项目,社会事业发展缓慢。由于客观条件制约,筹资投劳难度大,一些大项目、重点项目难以惠及,仅仅依靠乡上,社会事业发展在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改变。

四是青壮年外出,劳动力缺乏。大批青壮年外出务工,由于在家的都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劳动力严重缺乏,导致土地荒废。

五是因病致贫现象突出。大多数家庭中有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的成员或者残疾人,不仅对家庭没有收入的贡献,反而还增大支出,导致家庭长期陷入贫困之中,难以脱贫;同时,医疗费用又居高不下,治疗费用就成了这些农户的沉重负担,长期积累的医疗费用和长期生病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自身无精力和信心摆脱贫困。

三、扶贫帮扶计划

包括立足当前的具体帮扶措施、着眼长远的三年脱贫帮扶计划和2015年具体帮扶计划。

(一)三年扶贫帮扶计划

三年脱贫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务必以乡村两级组织为依托,以提升村民发展意识为抓手,以协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带动、定点帮扶为重点,分步实施,落实21名干部帮扶联系坑塘村的46户贫困户,逐项推进帮扶工作。一是加强思想引导,增强致富信心。通过扶贫手册、知识讲座等宣传方式加强群众思想教育,改变传统思维模式,增强致富信心。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居住环境。加强与部门的协调,加快农田灌溉、人畜饮水、道路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相关项目支持逐步解决农村垃圾池修建及垃圾处理问题,完善路灯等配套设施建设。三是发展种养殖业,提高村民收入。因地制宜的根据坑塘村居住分散,缺少劳动力的特点,把发展养殖、种植业作为提高村民收入的主要手段。

(二)2015年帮扶计划

1.因地制宜发展养殖、种植业。根据两个村居住分散,缺少劳动力的特点,把发展养殖、种植业作为提高村民收入的突破口。**是旧院黑鸡的主产地,村民居住分散,地域宽,生态好,适合养殖。46户168位贫困村民,每人发放黑鸡幼苗5只,共计840只。

2.定点帮扶。在**村抽选勤于劳动又有发展意愿的贫困户共21户,我局将安排21名职工采取1帮1(1名职工帮扶1户困难户)的方式,送政策、送科技知识到户,力所能及地给予支持。

3.慰问特困户。对**村8户有肢残、智残、五保户等类型特困户,进行慰问。一是会同乡村两级组织协调民政残联等相关部门,在政策许可的情况下,对没纳入低保的人员争取纳入低保。二是我局在年终走访看望,给予一定的物质和资金帮助。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与帮扶村的联系。全局干部职工要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把帮扶工作作为2015年重要工作来抓,主要领导、帮扶小组人员和定点联系相关人员要定期和不定期到帮扶村帮扶户进行走访,了解情况,加强交流,掌握动态,及时解决群众难点问题,做到有的放失。

(二)加强政策宣传技术服务。帮扶干部要把党和国家的富民政策及时传达到群众中去,要鼓励群众用好、用活现有各种优惠政策加快发展,特别要对项目建设和种植养殖方面提供情报和技术服务,要让群众心中有数,发展有底气。

(三)加强与部门的协调。充分发挥部门往来较多,相互之间比较熟悉的优势,根据联系村的实际情况,主动会同乡村两级组织与市级相关部门对接沟通,尽力争取相关部门的帮助和扶持,推动村级项目建设的发展,让群众看到发展的希望,让更多群众得到实惠。

(四)加强与市级联系领导的汇报。帮扶干部到联系村后,要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要认真做好记录,对群众提出的对促进发展有示范性的建议要及时加以落实,凡自己的力量无法解决的要收集整理,通过一定的渠道向市级联系领导汇报,加快落实步伐。

篇2:定点帮扶扶贫帮扶计划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发〔2011〕10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定点扶贫工作的通知》(厅字〔2010〕2号)和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十二五”时期社会扶贫工作的意见》(桂发〔2011〕35号)、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十二五”时期全区定点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桂办发〔2011〕56号),以及中央和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经双方协商一致,达成如下定点帮扶协议:

一、定点帮扶工作目标

以推动谨汤村脱贫致富奔小康为目标,以落实定点帮扶政策为手段,采取“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等综合扶贫措施,双方力争经过五年的努力,到2015年,使谨汤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区平均水平,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 20户以上的自然村和连片自然村的片区通村屯道路,村委所在的自然村通硬化道路;基本解决贫困村群众安全饮水问题;有条件的自然村屯全部通电;已通电的村屯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培育形成1—2项特色优势产业并覆盖所有贫困农户;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贫困村公共卫生、文化服务体系健全发展,有符合规定标准的卫生室和文化活动室;贫困村农户都能住上稳固住房;贫困村中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人口全部纳入社会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具备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做到应扶尽扶;贫困村落后面貌明显改善。

二、定点帮扶时间

2011年至2015年。

三、定点帮扶主要对象

谨汤村及谨汤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农村扶贫标准(2300元)、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包括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

四、定点帮扶主要内容

以开发为主要形式,以项目为扶贫载体,帮扶方帮助和支持受帮扶方重点实施以下项目。

(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二)增收产业培育项目。

(三)环境与生态建设项目。

(四)社会事业建设项目。

(五)人员培训项目。

五、帮扶方的主要责任

(一)制定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规划。

帮扶方根据新一轮整村推进目标,结合实际,理清发展思路,与受帮扶方共同制定谨汤村 “十二五”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规划和工作计划,提高定点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定点帮扶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落实帮扶措施。

1.要深入调查研究,摸清底数,掌握情况,分析原因,对症下药,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取得实效。

2.要落实人员,落实责任。帮扶方每年要落实工作队员驻村开展帮扶工作,落实干部包扶贫困户。要明确各级人员的责任,帮扶方主要领导每年不少于3次、分管领导每年不少于4次到村进行调研指导,帮助协调、解决突出问题。驻村工作队员每年累计不少于6个月到村开展帮扶工作。包户干部每年不少于3次到帮扶户开展帮扶工作。

3.要落实项目,落实经费。要结合受帮扶方实际,落实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扶贫产业和劳动力转移就业,以及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项目建设。要尽最大努力,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确保在根治贫穷上见成效。

4.要建立台帐,健全档案。要协助受帮扶方做好帮扶前后全村状况的资料收集整理归档工作,要建立贫困户的档案,做到户有卡、村有册,并建立《帮扶记录本》台帐工作,通过建立台帐,展示帮扶成效。

(三)创新工作方法。

深入研究党和国家有关扶贫政策,切实把政策用好用活,深化定点帮扶活动,拓宽扶贫开发工作模式,创新内容方法,不断总结提高,做到出典型、出经验、出成效。

六、受帮扶方的主要责任

(一)全力配合开展定点帮扶工作。

受帮扶方要积极主动向帮扶方提供贫困村、贫困户的真实情况,全力配合帮扶方做好各项定点帮扶工作,加强沟通协调,搞好相关服务,确保帮扶方如期实现帮扶目标任务。

(二)切实发挥主导主体作用。

受帮扶方遵循以内为主、以外为辅原则,充分调动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克服“等靠要”思想,树立“我要脱贫,不是要我脱贫”的意识,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共同建设幸福家园。

(三)努力创造良好工作条件。

受帮扶方要优化服务环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定点帮扶单位营造良好帮扶环境。真心关心帮扶方派出的驻点干部,工作上全力支持,生活上悉心照顾,为驻点干部全身心投入帮扶工作创造良好工作、生活条件。

七、定点帮扶工作机制

(一)实行帮扶工作公开承诺制度。

帮扶方要确定承诺事项,并上墙公布,向受帮扶方村民及社会公开承诺。

(二)建立和完善帮扶工作制度。

建立定点帮扶定期互访、定期会商、情况通报制度,密切沟通,紧密衔接,推动定点帮扶事项落实,使定点帮扶取得实效。

本协议共五份,帮扶方和受帮扶方各执一份,区、市、县扶贫部门备案各一份。

帮扶方受帮扶方

***(盖章)大新县堪圩乡(镇)谨汤村(盖章)

代表人(签字):代表人(签字):

篇3:定点帮扶扶贫帮扶计划

2014年11月2日, 江西省鄱阳县谢家滩镇福山贫困村里热闹非凡。由鄱阳县老干局、鄱阳县扶贫和移民办、鄱阳县老年大学、鄱阳县谢家滩镇党委政府联合主办的全国首个“扶贫日”宣传暨定点扶贫慰问演出在这里举行。福山村村民首次在家门口品尝了一顿精彩的文艺大餐。

福山村坐落在鄱阳县偏远山区, 经济发展落后, 是个典型的山区贫困村。按照鄱阳县委、县政府部署, 从2012年开始, 由鄱阳县老干局定点帮扶福山村。

鄱阳县扶贫和移民办主任陈雪莲介绍, 近年来, 县老干局在帮扶过程中注重实效, 突出重点, 经过调研, 把老百姓最急需、最迫切期望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作为优先帮扶的重点, 想尽办法为福山村做好事、做实事, 为老百姓送温暖。在自身经费十分紧张的前提下挤出十余万元用来支持福山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同时为福山村积极争取财政、水利、交通等方面的项目和资金、逐步改变福山村贫穷落后的面貌。在县老干局的大力帮扶下, 福山村的环境比以前更漂亮了, 贫困家庭的数量减少了, 脱贫致富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陈雪莲认为, 作为贫困村, 福山村还有部分群众因种种原因生活在贫困之中, 扶贫帮困, 单靠政府不能完全解决问题, 更需要群众自力更生, 更需大家携手同行。她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 大力发扬扶贫人团结奋进、互助友爱的精神和作风, 用行动彰显社会责任, 用博爱凸显慈善情怀, 用奉献共谱和谐乐章, 希望以此引导全社会都来关注鄱阳县扶贫和移民工作, 关注困难家庭和弱势群体, 帮助困难群众尽快脱贫致富。

篇4:高校定点帮扶贫困地区的途径研究

【关键词】定点扶贫;资源短缺;高校优势

扶贫开发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事关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施行《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2011—2020年)》,扶贫成就举世瞩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扶贫开发已经转入新的阶段,国家确立了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一、高校定点扶贫的主要特征

高校定点扶贫是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工作和新农村建设的有力尝试,属于社会扶贫范畴,具有计划周密、目标突出等特征。

1.高校扶贫的属性。为进一步加快贫困地区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实现“十三五”期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和国家全面施行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等综合脱贫举措。在社会扶贫范畴中,鼓励和引导机关团体、社会组织、大型企业、科研院校和军警部队等与偏远落后地区建立协作结对关系,帮助其推进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2.高校扶贫的模式。“输血”和“造血”即救济式扶贫和开发式扶贫是高校服务社会,参与农村扶贫工作的两种主要模式,两种模式相辅相成,多数高校以后者为主。高校对定点帮扶对象实施的救济式扶贫,直接向扶贫对象提供资金、物资等,以帮助贫困人口解决实际生活困难,帮助贫困农村改善基础设施,也可以称为“输血”式扶贫。

二、制约高校定点扶贫对象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

新的时期,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常态,相对落后的生产生活条件以及人力资源仍然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也是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需要面临的首要问题。

1.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薄弱。我国贫困农村往往地理位置偏僻,自然环境复杂,远离城市和乡镇。尤其是偏远山区道路交通条件相当落后,个别村寨几乎与世隔绝,处于封闭和半封闭状态。脱离经济社会发展主流的客观现实,造成了我国城乡二元结构极度失衡,不断拉大农村人口收支差距,加深了我国农村的贫困危机。此外,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大部分地区旱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

2.耕地资源匮乏,收入结构单一。我国人口与耕地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仅占世界7%的土地需要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全国土地利用数据预报结果显示,截至2015年末,全国耕地面积为20.25亿亩,人均耕地约1.5亩。不仅如此,耕地质量差,三分之二的耕地分布在山地、丘陵和高原地区,有灌溉设施、旱涝保收的耕地不足40%。近20%的耕地受到工业“三废”和农药污染,致使每年有数百万亩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贫困农村村民大多是靠天吃饭,耕种简易的粮食作物为主,经济效益较低。部分地区虽然也出产特色农副产品,但多数停留在初级加工和小规模经营上,产业链条不够完整,经济附加值不强。

三、高校优势帮扶途径

围绕教育做文章斩断贫困根源即是高校参与社会扶贫的责任初衷,也是合理使用社会扶贫资源配置,保持教育扶贫健康、长效的必由之路。

1.提供综合科教支援。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是当代大学的两项主要社会职能,高等学校面向扶贫对象大力推广科研技术,进行多层次的人才培养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发展农村经济方面,结合贫困地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实现前沿科学和文化创新的成果转化,逐步培养起具有一定区域特色的行业产业项目。同时,要注重人力资源培训和引入现代企业制度,主动降低经营风险。在大众教育方面,定期开展科普、法律、医疗等知识宣讲,向广大群众传授农业科技知识、法律常识、医疗常识等,助力科技兴农和文明乡村建设。

2.加强村民组织建设。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服务群众,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相对于物质扶贫而言,高校从精神扶贫入手,帮助贫困地区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大有可为。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加强组织建设,提高服务水平。高校向帮扶对象选派驻村干部,帮助完善组织架构,做好党员发展和培训工作,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二是完善工作载体,创新服务平台。将高校成熟多样的党建工作载体嫁接到乡村党建工作中来,运用“党员先锋工程”、“党群结对活动”、“转作风、优服务”等载体和平台开展服务。三是加强制度建设,保持长效机制。党员的组织生活上要落实好“三会一课”制度,保持党内生活有活力;村民事务管理上要以“四议一审两公开”为原则,坚持民主办事,有章可循。

我国高校学科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在数量和深度上为高校参与社会扶贫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因而高校定点扶贫途径也将不止于本文介绍的几种方式。动员全社会教育力量,彰显教育行业优势,形成百花齐放的工作局面,必将加速我国贫困地区脱贫进程。

【参考文献】

[1]张月瀛,当前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分析,[期刊论文]-学习论坛,2009,(7).

[2]张玉珠、李杨、朱晓林,高校农村扶贫发展模式探析,[期刊论文]-职教天地,2010,(4).

篇5:定点帮扶扶贫干部先进事迹材料

X,男,中共党员,现任x。自X年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该同志认真按照区委、区政府的部署,不断强化帮扶意识、健全工作机制、拓宽帮扶思路,在他的带领下,该联社挂点联系帮扶的贫困村——x镇X村各项帮扶工作扎实有序开展,并于X年顺利实现了脱贫摘帽。

一、深入调查研究,摸清帮扶对象底数。为了准确把握目前X村的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他经常轻车简出,深入结对帮扶村x镇X村调查研究,进行认真细致的调研摸底,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并对该村的基本情况、经济发展现状、群众脱贫愿望和扶贫开发规划等有了深刻的认识。

二、健全工作机制,确保帮扶工作稳步推进、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他确立了联社开展脱贫攻坚的具体工作机制。一是加强领导。X同志亲自抓扶贫工作,成立了以他为组长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对联社扶贫工作组织实施和指导督查。二是制定方案。及时制定了《关于实施脱贫攻坚工作方案》,细化帮扶资金、项目、责任、考核等X个方面的内容,为脱贫攻坚的运行畅通、协调夯实了基础。三是明确责任。确定机关X名干部职工和贫困户“一对一”帮扶。做为单位的主要领导,他能够亲力亲为,在镇每周召开的扶贫周例会,他都能亲自参加。此外,他在自身负责联系帮扶X户贫困户的情况下,还随时掌握全村的脱贫攻坚情况,做到情况明、底子清。两年多来,联社扶贫工作小组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想方设法、倾尽所能,为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促进了问题的及时解决,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三、突出重点环节,制定落实具体帮扶措施。针对X村所处的地势低洼实际情况,该同志对症下药,突出重点环节,大力实施“科技扶贫、项目扶贫、资金扶贫”三大举措。一是大力实施项目扶贫。帮助该村积极争取了X多户,每户投入X元,合计投资X多万元的自来水项目,目前已投入使用。通过协调农田水利配套、农村道路等项目资金投入,形成以淮山、莲藕、毛节瓜等为主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从而促进农民增收。二是大力实施科技扶贫。两年来,联社先后为该村在“美丽乡村”和村部建设给予X万多元的资金支持,给予贫困户免费赠送鸡苗X万多羽。

篇6:定点帮扶工作计划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十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和县委《关于进一步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切实做好定点帮扶工作,我局根据各定点帮扶单位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领导机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xxx、xxx

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在局行政办

定点帮扶工作村组联络员负责人:xxx

二、工作目标

1、确保其社会稳定。协助做好民族团结教育、宗教事务管理和流动人口管理工作。

2、强化其党组织建设。协助强化村组干部培养教育,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

3、改善其民生。做好扶贫帮困工作,改善其生产生活条件。

4、解决其难点问题。针对热点、难点问题,大办好事、实事。

三、工作方法

(一)社会稳定工作

以当前开展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为契机,积极配合xxx乡党委指导、督促和检查xxx村民族团结教育宣传活动。同时,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协助xxx村抓好宗教事务和流动人口的管理,收集梳理社会稳定舆情和动态信息,做好矛盾纠纷的排查和化解工作,确保该村的社会稳定。

(二)基层组织建设

积极协助xxx乡党委抓好xxx村村级配套组织建设,强化村支部班子建设和村组干部队伍的培养教育,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

(三)扶贫帮困工作

1、帮助调好、调优产业结构。按照“村有支柱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的要求,以专业化、精细化为发展目标,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打造专业特色村,提高综合发展能力和效益。

2、帮助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土地平整、节水滴灌以及公益事业发展加大帮扶力度,努力改善其生产条件。

3、帮助组建专业合作社。帮助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并扶持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引导农民走向市场,实现农民与市场的对接。

4、帮助发展庭院经济。帮扶贫困户实现庭院“三区分离”,通过开展庭院果园改造、庭院养殖,庭院种菜等,增加贫困农民的收入。

5、帮助解决生产发展资金短缺的困难。通过捐资、帮助贷款等多种方式解决贫困户生产发展资金短缺和“贷款难”的困难。

6、帮助改善生活条件。及时解决贫困户看病、子女就学等生活困难,加大对贫困户抗震安居房的帮扶力度,率先完成抗震安居工作任务,努力提高贫困户生活质量。

7、大力实施贫困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工程。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优先对贫困劳动力开展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积极与用人单位联系,优先安排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努力实现“输出一人、脱贫一户”。

(四)大办好事、实事。

强化群众观念,经常组织党员、干部深入村里,找准 “难点”、“热点”问题,结合民族团结教育和“扶贫周”等活动,积极组织和动员党员、干部、职工捐款捐物,大力为贫困户办好事、实事。

xxx县xxx局

上一篇:我活在一场谎言里,自己骗自己的伤感散文下一篇:我的伙伴作文600字_初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