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诗句

2024-04-27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诗句(精选8篇)

篇1: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诗句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文

小时候,别人总说我长得很像妈妈,因为我们都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可是我却觉得并不像,因为妈妈的童年,眼中的家乡是那么纯净。妈妈说,那时候的小河是清澈见底的,她经常挽起裤脚,光着脚丫在河水里面摸田螺、抓鱼虾,成群的小鱼围在她的脚边,啃着她的小腿,感觉痒痒的,麻麻的。那时候的天空是蓝蓝的,像一汪泉水。

而很小时候的我,眼中的小河却是浑浊的。我耐心地在河边坐了两小时,只钓到一只小虾。我看到的天空,经常蒙着一层薄薄的轻纱。为什么我不像妈妈呢?

我对着春风说,春姑娘,你是不是也曾经有这样的感受,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你使尽了全身的解数,却吹不暖那冰冷的河水,吹不走天空中的那层薄纱,那是因为你敌不过流向河中的黑水,排向空中的废气。

可近几年,我发现,我越来越像妈妈了。因为我眼中的河水开始渐渐变清,我能看到小鱼在水里嬉戏,天空经常会偷偷地拿掉轻纱,让我看到她湛蓝的脸庞,像被水洗过一样纯净。

我又问春风,春姑娘,你一定也感受到了吧。虽然现代化的`脚步越来越快,但城市也越来越美丽。当路过我的家乡时,你有没有看到整个无锡都被绿色覆盖,有没有看到鱼儿在水里欢腾,有没有听到小鸟在树林里快乐的鸣叫,你的呼吸里有没有感受到花草的芬芳,有没有偷偷地和碧空上的白云做游戏。

习爷爷曾经说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是我国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本特征。近几年环境的改变见证了祖国做出的努力。作为小学生的我们也可以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节约用水,少用塑料袋,制止危害大自然的行为……只要人人都坚持做保护环境的卫士,与自然和谐共处,社会将变成更加和谐的社会!

在伟大的祖国70华诞之际,我想对祖国说:祖国,我为你的繁荣而骄傲,母亲,我为你的美丽而自豪。

篇2: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诗句

这是一个黄河边上的无名小村庄。已经,许久未雨,黄土地裂开多时了。河边,有黑压压的一群善男信女,还有一个身披彩衣的法师。他们在献祭。法师在舞,在唱。他用破嗓子大喊:“吉时已到,向河神献礼!”

那群人“咚”的一声,跪下了。随即,几个汉子把台上的“礼品”-----许多牛羊,一对童男童女,一个年轻姑娘,还有数不尽的金银财宝,扔进咆哮的黄河,人们大喊:“求河神赏雨!”

不久,下雨了。

那时,人类敬畏自然。

1925年,民国时期,夏。

初夏,江南徽雨。周庄古镇,烟雨微然。孩子们快乐极了,在青砖板路上又唱又跳。小河中的水鸟也与他们一起。小桥上,一个年轻姑娘打着一把红油纸伞,巧笑倩兮。船家们坐在船里,唱着热酒,欣赏这快乐的场景。雨的清冷声,孩子的银铃浅笑,分外动人。

天空是蓝莹莹的,空气是甜丝丝的。

那时,人与自然是好朋友。

1945年,解放时期,夏。

又下雨了。真烦人!我被淋成了个落汤鸡。这雨有股怪味。害得我身上臭臭的,脏脏的。

我打开窗户。咦?天怎么黑成这个样子?

那时,人类开始破坏自然。

21,科技时代,夏

电视台在放一则消息:

“近日,我市频频大雨,雨是有酸腐性的!观众朋友们切勿出门……

篇3: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

龙泉住宅小区位于山西省柳林县县城东部, 原青龙水泥厂旧址, 是孝柳铁路与汾军高速公路路经之处。该用地范围:北临孝柳铁路与青龙街, 南临汾军高速公路, 西邻青龙村, 东面为自然形成的河道———狼嚎沟, 沟与用地之间已建成一条公路, 西面有一条规划路, 部分已形成, 总体来说, 地理位置非常显要, 小区建成后将成为柳林县的重要景观之一 (见图1) 。

2 设计思路

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注重城市设计, 体现园林化、现代化、人性化、艺术化的特点。突出其标志性、文化性、合理性和超前性。力争做到:环境优美宜人, 功能分区明确, 空间布局丰富, 造型新颖独特。充分反映地区经济、文化、理性水平。创造出富于于新新世世纪纪风风格格的的空空间间品品格格, , 使使功功能能与与使使用用完完美美结结合合。。赋赋于于建建筑筑时时代感和独特优雅的形象, 成为区域性的标志性建筑;力求强化建筑的性能价格比, 以更为经济合理的设计形式提供完备的使用功能;配套建设, 合理布局, 综合开发;合理提高土地利用率, 加强物业管理, 满足居住生活需求。

3 设计理念

本居住小区详细规划设计本着“人与自然和谐, 建筑与周围环境和谐”的设计理念。根据现状条件, 从整体设计入手逐渐展开, 使建筑布局融入周围环境之中。小区巧妙的利用地理优势, 建造成开放与封闭结合的社区, 数栋拔地而起的高层住宅;遥望, 上聚日月之灵气, 下吸山海之龙脉, 似与天地共造化。住宅依水而立, 既满足了日照间距又丰富了小区的整体景观。小区中心景观带以“龙”抽象而得, 象征居住区内生机勃勃的生命力和传承龙脉的生活历程。公建与小区的主要活动场地、中心广场、主要公共绿地结合布置, 分区明确, 能合理方便的满足小区内居民的使用。

小区景观设计追求对景处理, 并与中式园林手法相结合, 小区内休闲小品生动活泼, 生活气息浓重。

建筑单体和公共建筑均采用现代建筑风格, 造型以现代建筑为基础并融入古典的细部处理, 使建筑既保持了古典神韵, 又充分体现了时代感, 造型飘逸洒脱, 很好的配合了住宅的布置及时代代风风格格。。

4 总平面设计

地块:整个地块为长条形, 长轴方向南偏东50°, 约375 m, 短轴方向最大160 m, 最小105 m, 地块北段为满足环境噪声要求, 东西各退道路红线10 m, 用地面积4.96 hm2, 由于地块非正南北朝向, 为整体设计带来了困难。

4.1 设计构思

龙泉小区名称来源于当地的青龙村, 如何体现龙泉的含义, 同时又能满足功能景观等要求, 成为设计的重点之一。“龙”具有象征吉祥的意义, “龙”喜水的特性又与“泉”形成鲜明的特点。“水”, 如何体现水的概念是整个小区的重中之重。另外根据设计任务的要求, 小区内全部建高层住宅, 由于住宅的采光要求严格, 所以间距成为规划的重点, 因此考虑将建筑两排摆放, 东北、西南各一排, 中间留出间距可作为景观花园用地, 同时形成水系, 以出现水的概念, 但在设计中发现, 水面太小, 无法体现“入海蛟龙”特点, 以体现龙与水相交融的设计理念。

4.2 平面设计

整个小区的主入口设在西北端, 接近与青龙大街会所的位置, 次入口位于西部。次入口附近各设置地下停车场出入口。整个小区建筑南北两排布置, 北面为狼嚎沟, 北排建筑高度较高, 在采光方面不影响北面建筑, 南面采用点式楼与小型板式楼布置, 对日照影响不大, 楼间有相应的间距, 阳光可以射入小区内部。在两排建筑的底部, 同样设置两排裙房, 对外设置商业, 对内设置部分公共配套设施, 如幼儿园、便利店、医疗所等。整个小区西北端为会所。会所作为高档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体现小区整体水平的窗口。会所内部包含体育、健身、娱乐、饮食等许多综合内容, 是人们休闲的好去处。

会所的设计采用了现代手法, 人处于会所中能看到小区内部的景色, 同时也可以看到小区外部的景观。

5 造型设计

由于整个小区建筑的定位档次较高, 在外立面选型设计上努力塑造标志性效果, 并注重与周边环境的呼应和整体关系, 建筑群体关系体现了丰富与完整的统一。本方案在创造出赋予新世纪风格的空间品质的同时, 使形式与内容更趋完美结合;在赋予时代感和独具特色的建筑形象的同时, 力求使其成为区域性的标志性建筑;强化建筑的性能价格比, 以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法提供理想的建筑新形象。

时代感:该方案在造型手法上突破了传统设计理念的条条框框, 具有一定的创造性。从体形关系上来看, 商场与住宅的垂直组合在视觉上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使人获得耳目一新的冲击力, 又丰富了城市的天际线, 符合现代设计的审美标准。

虚实感:在底商上, 采用横跨两层的门斗与凸出的大玻璃相结合, 和一层凹进的空间产生强烈的穿插变化, 使建筑立面错落有致。上部采用玻璃幕墙、封闭阳台与实墙面的对比, 丰富了建筑的立面造型, 增加了建筑的体量感。在顶部处理上, 在女儿墙上又加了一些细部构件, 形成了较小的建筑尺度, 使原有厚重的建筑产生了精巧细致的变化, 减少了对城市的压迫感, 实现了从巨大城市商业建筑体量向自然景观的过渡。

标志感:为了突出建筑的标志性, 首先是寻求建筑与城市的切合点。具体来讲就是使建筑融入城市的交通系统, 使整个小区融入城市的自然景观之中又不失一个独立的单元, 自然形成一个城市景点。其次, 在建筑总体形象设计上, 做到主体突出、错落有致, 使整个建筑起伏跌宕, 具有较强的标志性。

6 节能环保

6.1 环境保护

对环境的影响及主要污染物:

1) 废水:本项目废水主要是生活污水, 经排水系统排入室外化粪池, 经沉淀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统一治理。2) 废物:本项目废物主要是各种垃圾。垃圾集中后, 统一由环保部门回收, 可再生利用。3) 废气:项目基本不产生废气。本项目建筑装潢材料均采用环保型材料, 尽可能减少建筑物内的苯、甲醛等有害气体的来源。4) 治理方案:本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 采用定点集中堆放及时清理的方式进行处理。少量生活废水经排污管排到城市污水管网, 施工时尽量减少噪声污染, 夜间不施工, 以防止影响居民休息。

6.2 节能

1) 主要能耗指标。

按照山西地方标准要求满足规定性指标。

2) 节能措施。

a.控制建筑物体形系数。b.屋顶、外墙以及热桥节点部位加强保温, 并严格按国家有关规范设计施工, 达到国家节能标准。c.采暖与不采暖房间墙体和楼板采取保温措施。d.窗户设计以满足最佳视线、采光设计以及节能要求。e.照明等电气设施采用节能产品。f.增加中水利用、电等均设表计量。g.增加管道保温厚度, 减少热损失。

7 消防

严格按照国家GB 50042-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2005版) 执行, 楼梯间距满足消防规定走廊及楼梯间处设消火栓。室外消防通道通畅, 设室外消防水池及室外消火栓。地下层设消防控制室。

8 人防

严格按照国家《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执行, 人防工程灭火配置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消防配电设备及其电缆、电线等宜选用防潮防霉型产品, 电力变压器宜采用干式变压器。

9 问卷调查

该小区业主已经入住, 笔者对该小区的2号, 3号楼住户就居住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如下:2号, 3号楼为经济适用房, 共18层, 每户建筑面积均小于90 m2, 每单元两部电梯六户住宅, 层高3 m, 户型有C, D, E三种, 均为2室1厅。

调查户数:2号楼的C, D, E户型分别18户。

问卷调查结果见表1。

调查结论:通过问卷调查, 住户对本次设计满意度综合指数超过75%, 对小区现有环境不太满意, 户型房间比例、结构体系选择作为经济适用户型, 住户较为满意。希望通过本次调查为下一步的设计提供数据依据和改进的思路。

摘要:以龙泉住宅小区为例, 依据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对该住宅小区的建筑风格、设计构想、建筑造型及节能措施等进行了分析探讨, 并通过住户实地调查, 发现欠缺, 为下一步设计提供参考依据和改进思路。

篇4: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关键词:人与自然;自然;道德;设计师;设计;艺术

罗斯金①曾提出工业装饰设计艺术的原则是“天赋、美和功效三位一体”,他认为“它的任务是要使美在人民生活中产生真正的效益,使自己的人民变得更美好,使自己的国家变得更光明。”②这样的夙愿不去评说对错,因为看待设计的角度不同,我仍然想提出我对于设计的想法。艺术设计除了满足人类对生活的追求以外,更应该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艺术设计的原则应该是“人和自然的最高和谐”。

赖特③为考夫曼所设计的“流水别墅”(建于1935~1937),不应该只是为了让一个可以满足人类居住的房屋存在于山水之间而已,这栋建筑仿若从山涧生长出的一样,与自然并不冲突。赖特的作品尤其强调建筑与自然环境的一致性,所以他的建筑常常采用的都是天然材料,尽可能地让建筑与环境保持协调一致。而中国乡间的土坯房,所有的材料也都是采用最天然的材料,但是在村民自己看来是丑陋的,他们认为比不上城里的水泥建筑,于是在中国的乡间,一栋栋的“水泥小洋房”拔地而起,花了他们大半辈子的积蓄换来的是他们所以为的体面。恰巧他们忽略了土胚房这种最自然的建筑。然而这种突兀到自然都容不下的建筑,却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广泛流传,从视觉上污染着中国的环境。到底是谁引领了这样一股“风尚”,或者我们该检讨中国人骨子里的山寨精神。我依然更加喜爱传统的土坯房,它才是最美丽最原生态的中国民间建筑,我愿意把这种建筑称作是一种艺术,住起来冬暖夏凉,木架结构还有一定的防震效果。只要对内部稍作整改,用电排水系统加以规范,我们的建筑便十分适宜人居住。这样的建筑,常常被人会误以为是从山间长出来的,就像大自然和谐的产物一样,屹立在土地上一点也不突兀。试想,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看远山间有几间白墙青瓦的小房子,微风吹散屋顶升起的缕缕炊烟,若有若无,若即若离,多么美丽的一幅画面!但是再回到农村,哪里还找得到这样的意境了,都只是梦境。不然,为什么艺术家总爱寻找古镇或者破败的村庄画上两笔?赖特说过一句话我十分喜爱,他说:“房屋应当像植物一样,是地面上一个基本和谐要素,从属于自然环境,从地里长出来,迎着太阳”④。

首先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也许很多的设计师都关注到了这些点,但是唯有我们反复呼吁,才会让更多的人觉醒。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

自然乃人类的本源,所谓的自然——自,自己;然,如此,这样,那样。它在一切之中,包罗万象,都是有规律可循,生养万物,顺它者昌,逆它者亡。所谓人与自然的和谐,就是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从人与自然的角度去理解整个地球的构成,其实就是人与自然界的总和,设计只是基于人与自然衍生出的一个小的社会科学门类,从哪里产生,就要回归到哪里。佛教中讲追根溯源,涅磐重生,其实就是生命的叶落归根,任何事情都有本源,回归本源就是它的宿命。地球就是一个球形,就连它运行的轨道也是圆形,所有的事情都从起点出发,最后又回到了起点。人是自然的产物,所以人起源于自然界,那么设计师就应该从人类的本源,即从自然出发去考量设计作品应该具有的功能和形式。

二、对当今世界现状的认识

在当今世界,经济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是否发达的标准,而设计则是衡量一个国家发达程度的标准。文化的发展,才是一个国家真正发展的象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目共睹,但是文化块短板,国人心知肚明。艺术设计作为文化的一个大的门类,也一直在不断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然而现代的产品设计仅仅是停留在外观设计上,甚至设计的过程更多考虑的也是产品带来的商业价值,而没有从根本上着眼于产品和自然环境的关系上。由于我们的设计师忽略了自然环境,导致我们面临着很多的问题。

自然环境污染严重地挑战着人类的生存。佛教中讲互为因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设计师的德行在设计中体现出他对于自然的作用。人作用于自然,产生好的反应,那它也会善待人类;人作用于自然,产生恶的反应,那它会报复人类。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是有目共睹的。北上广的雾霾天气,让人窒息;大小城市拥堵的交通,让人焦躁;每日都在面临灭绝的生物,让人惋惜;江河湖海一点点地萎缩,让人心痛;蔚蓝的天空一天天地变灰,让人黯淡;星空与我们眼睛的距离越来越远,让人沉痛。人总是要等到世界变得我们快要不认识的时候,才追忆过去。这是人类自作自受,自然理所应当对人类的可耻行为做出惩罚,在它惩罚着人类的同时,它自己何尝不是满目疮痍。一次海啸、一次台风、一次地震,留下多少创伤;一次瘟疫、一次洪涝、一次干旱,多久才能愈合。然而我们的设计师并不考虑我们的作品会给环境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人只是自然界极小的一个部分,就是人类想要主宰世界欲望的膨胀,世界才会不安,一切的悲剧,都就是人自己造成的。人类打破生物链,理应付出代价。

不仅仅是环境的恶化挑战着人类的生存,人类的良知、伦理道德也在不断地打破底线。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增长,人类对利益的极端追求和消费需求的过度膨胀,也逐渐地导致了设计师对自己设计产品极其不负责任,只是片面追求商业利益,而不关注产品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比如设计师在所设计的产品中大量地使用劣质塑料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因为成本低廉,就不顾及这类物质带来的危害。像这样道德素质越来越低的事态,必须得到制止,而这需要设计师们的觉醒。

三、设计未来发展的趋势

(一)设计讲求伦理道德

设计应该讲求伦理道德,我们把对自然的尊重当作是人类的基本伦理道德。设计师在构思任何一件作品的时候,都要从人的出发点去考虑设计的功能性、美观性,这是一位合格的设计师该具备的素质。如果他可以多一些对自然环境的思考,那他就是一位有道德的设计师。诗人雪莱这样写道:“道德的大原载仁爱,在脱离小我,去体验我以外的思想行为和体态的美妙。一个人如果真正地做善人,必须能深广地想象,必须能够设身处地替旁人想,人类的忧喜苦乐变成他的忧喜苦乐。要达到道德上的善,最大的途径就是想象;诗从这根本上做功夫,所以能发生道德的影响。”⑤脱离设计中的小我,把人与自然作为大我去思考,这便上升到了人类对于整个世界的道德层面关注。只有当人与自然的关系达到和谐,整个世界才会安然无恙地继续存在着,并长期存在着。

在设计中,设计师们仍然会受到文艺复兴时期“人是万物的尺度”这种观念和臆断的影响。布里奇特莱利⑥曾表达过他的观点:“人的因素只是整体设计中需要考虑的一小部分。这个整体既不会是向心的,也不应该是离心的。各部分因素很大程度上是开放平等的;而整体设计中的结构设计,相比一个整体,也不过占其中极其微小的一部分而已。”⑦“人是万物的尺度”是人极为自负的一种臆想,正因为人类如此地狂妄与自大,才遭到自然界道德的谴责。人只是自然中的一部分,设计师要充分考虑到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尽可能地回归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够做出有道德有分量的设计作品来。

四、设计将回归自然

回归自然才是设计将来的发展方向,设计需要综合考虑人与自然环境的因素,着眼于长远的利益,发扬人性中真善美的特质,运用设计取得平衡和协同。然而设计本就是要把握平衡和协调人与社会及自然环境三者关系的一个价值标准,而设计背负的使命除了让我们的社会更加美丽之外,也是跟科学一样探讨了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设计对于自然环境的依耐,一方面设计活动受到自然环境的限制和启迪,人从自然环境中获取设计所需的原材料;另一方面设计活动的产物又反作用于环境,对原有的自然环境秩序造成一定的影响和改变。所有设计师在设计产品的时候要考虑到产品会给自然环境带来哪些好的影响,要规避不好的影响,尽可能地顺应自然环境,最好不要试图去改变。

设计不仅是设计师的个人创作,个人意志的表达,也是一项社会活动,设计师需要不断地拷问自己的良心,是否坚持了设计原则。所有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就是要重视自然,回归自然,顺应自然。我们并不是要做自然的奴隶对它卑躬屈膝,我们只是在关怀自然。

注释:

①罗斯金,John Ruskin (1819~1900),19世纪英国杰出的作家、批评家、社会活动家。

②④转引自章利国.设计艺术美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③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1867~1959),美国最伟大的建筑师,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⑤转引自朱光潜.美是一生的修行[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

⑥布里奇特·路易斯·莱利,Bridget Louise Riley (1931~),是一位有创造性的英国女画家。她是光效应绘画的奠基人之一,也是欧普艺术的杰出代表,被誉为“欧普艺术”的创始人之一。

⑦转自罗伯特.克雷.设计之美[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篇5: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征文

也许你会对此不屑一顾:“环境污染怎么了?我现在还不是活的好好的吗?”但,要知道,作为世界三大难题之一,它可谓是最棘手,最难办的:人口猛增,可能算个问题,可过了若干年后真到了那个地步,人类已可以移民外星——哪怕科技仍未像那般发达,人类也可以做当年纳粹那样的行动;资源短缺,也许是个麻烦,但等到那时,绝大部分不可再生资源,人类应该就都可以填去外星开采。唯有环境污染,让联合国与无数环保人士为之头疼,无可奈何的难题,除了努力去保护它,我们没有任何阻止它发展下去的方法——而且,过了某段时间之后,即使全人类都竭尽全力去努力,也无济于事,不可挽回了。

曾几何时啊!天,是蓝的;水,是清的;草,是绿的;花,是艳的……可,时至如今呢?只看见污浊的水上飘着一条条翻过肚皮的鱼,岸边堆满了成山的垃圾,散发出的阵阵恶臭咫尺可嗅!不过是前,地球都仍是山清水秀,风景如画,到了现在,原先可爱的地球,怎么就成了那番可怜的模样?哎!可叹,可叹,令人唏嘘!更恐怖的是,有些人至今仍未醒悟过来!真是想不到,再过20年,30年……又会是怎样的一幅景象?

篇6: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心得体会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体现。“十三五”期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污染防治阶段性目标顺利实现。“雾霾少了”“环境美了”,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切身感受。

生态好,发展才会更好。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的背后,是我们这个拥有 14 亿人口的最大发展中国家,坚定走上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之路。

“擦亮”蓝天

走绿色发展之路

“十三五”期间,全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为“擦亮”蓝天,很多地方不再把生态环境保护看成是给发展“拖后腿”,而是将绿色发展作为新机遇和抓手,努力走出一条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双赢之路。

在河北省迁安市的市标广场,用不锈钢打造的“铁原子”城市雕塑静默矗立。迁安拥有丰富铁矿,一度钢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钢铁让当地人富了起来,也曾让当地群众饱受空气污染之苦。

去产能成为河北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关键之策。自 2014 年以来,“钢城”迁安累计压减 1000 万吨铁、1000 万吨钢的产能。同时,当地钢铁企业加大环保投入,并不断延伸产业链,开发新产

品,提升钢铁产业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近几年,迁安的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好转。

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迁安市的绿色转型并非个例,“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的超低排放清洁煤电供应体系,光伏、风能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均居世界首位,清洁能源占能源消费的比重达 23.4%。

“蓝天白云更多,清新空气常在”正成为现实。今年 1-9 月,全国 337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 87.2%,一些城市已经较大幅度提前完成“十三五”目标。

保卫碧水

壮士断腕动真格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环境保护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以往,我国一些地方的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在资源环境方面付出了沉重代价,导致了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

洱海是大理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母亲湖”。近年来,随着大理的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高,外来人口逐渐增多,餐饮客栈服务业快速发展,加之洱海流域截污治污设施基础薄弱,以致污染日益加重。

为还“母亲湖”一份健康,近几年,大理壮士断腕,全面打响环湖截污、生态搬迁等攻坚战。2017 年 4 月,洱海迎来史上最严整治,洱海核心区所有餐饮、客栈一律暂停营业,配合整改。2018 年6 月,4400 多公里的污水收集管网建成,实现了污水的全收集全处理。

动真格也见了真效果。随着整治工作不断推进,洱海水质得到了极大改善。2017 年洱海水质实现 6 个月Ⅱ类,2018、2019 年连续两年洱海水质实现 7 个月Ⅱ类,今年 1 至 5 月洱海水质为Ⅱ类,主要水质指标变化趋势总体向好。良好的生态环境也助推了全域旅游发展,2019 年大理州共接待游客 5300 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 941亿多元,均实现同比增长。

应该说,水污染问题是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形成的,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向水污染宣战,应成为个人、社会、政府的共识。一方面,要树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另一方面,政府要严惩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和违建项目,健全水环境监测网络,严格控制各类环境风险。

守护净土

精准治污下功夫

富饶肥沃的土地,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藏。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有效防范风险,才能让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滞后性、累积性、地域性、长期性等特点,因此

在治理上就要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扎实有效开展修复,避免盲目“一刀切”。

保障耕地安全,才能“吃得放心”。目前,我国已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化肥农药施用量连续四年负增长,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 75%。未来,还要将污染耕地修复纳入生态建设长远规划,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强配套政策扶持,如通过国家专项基金,对以净化为目标的耕地修复工作给予启动资金和相关政策支持,减轻地方政府压力。

严格建设用地准入,才能“住得安心”。要严格落实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制度,做好污染状况调查、监测和评估。对存在污染风险的地块,不一定急于修复、急于使用,如果不能确保安全就坚决不用,特别是不能作为住宅、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用地。

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离不开资金、技术等要素的保障,离不开各方面的支持和监督。由于土壤污染的特点使得其很难引起关注,还应加强土壤污染的科普与宣传,增强全社会保护土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使土壤污染防治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篇7: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诗句

20.75摄氏度!今年2月南极气温达到史上最高,人类活动加剧了全球变暖的速度。

我最近看过的两个视频。视频一:海岸边,悬崖上,成群愁山闷海的海象正在迁移着。“砰”的一声,一只海象从80多米高的陡峭的悬崖上摔了下来......。视频二:阳光直射,海面平静,一只北极熊母亲带着她的孩子,在无尽的海洋里疲惫的找着冰川,他们不知道是否有明天,是否有未来……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是人类的活动,使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大,导致许多高纬度地区的海滨逐渐融化。所以原本生活在海滨之上的海象,为了生存只能迁移到海岸,随着时间的推移,海岸平地被海象占满了,有的只能铤而走险,爬上悬崖。北极熊也一样,失去了停脚的地方。

气候变暖,融化了两极动物的家,也使得冰封人类生命的闹钟正在倒计时。

全球变暖,冰川融化,脚下的土地正在下沉。一些岛国国家和沿海地区面积逐渐缩小,土地逐渐下沉。而温度上升还会让很多无脊椎动物从冬眠中苏醒。这些昆虫的提前苏醒将导致将要丰收的庄稼被吃,最近在非洲和西亚正爆发着蝗灾。

全球气候变暖,归根到底都是人类发展造成的。这些问题最终也会归还到人类身上,只不过大自然受到了连累而已。所以,我们人类要重视与自然和谐共生。

面对全球变暖,欧盟国家投资1050亿欧元,发展绿色经济;北非国家自以来每年召开一次气候会议;中国也积极参加气候治理……

我们也应做到勤俭节约,绿色消费,外出步行,人走灯灭,为气候问题作出自己的努力。

篇8: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诗句

1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内涵

生态价值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新的价值形态。它把“生态”与“价值”联系起来, 从字面上看, “生态价值”可理解为“生态的价值”和“生态性的价值”。从主客体关系角度看, “生态的价值”是指人与生态的关系中, 生态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重要性以及必要程度;同时“生态性的价值”又称“对生态的价值”, 是指人们在从事有益于生态价值更好发挥的活动中实现生态的价值要求。生态价值根本上指的是“生态的价值”。

综上所述, 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 就是基于“生态的价值”这一客观存在的基础上, 并通过转变人的思想和行为, 调整人与生态的关系从而体现出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生态的意义关系。此定义的内涵可解释如下:

第一,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建立于“生态的价值”这一客观存在的基础上。即生态满足人这个主体有意义关系, 当然这个意义关系表现为正价值、负价值和零价值。生态的价值为零和负时, 迫切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作用改变状况, 此时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彰显。即便生态的价值为正时, 也要看其量度能否充分满足人的生态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仍有发挥的余地和作用的空间。即使生态的价值为最佳时 (理想状态) , 思想政治价值教育生态价值也能实现于维持这种状态之中。

第二, 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是由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再创造的, 在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的保持和转变过程中得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创造需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双向互动, 两者“相互配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创造。思想政治教育中蕴涵的思想政治生态道德观只有被受教育所接受, 内化为他们自身的稳定的心理特质, 外化为一种有意义现实的实践行为, 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才能真正的体现出来, 创造某种较为完备的实现形态。

第三, 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实现的主体只能人, 尤其是群体主体的人。在生态环境不甚恶化之时, 局部状态下的生态恶化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改变之, 此时, 生态价值的主体是当时当地的群体主体的人。个体的人很难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主体。生态无国界, 危机你我他, 这里的“你我他”就是世界历史性的个人。人类也只有走出单子式个人走向世界历史性的个人阶段才能最终走出生态危机。“生态的价值”的主体是人, “对于生态的价值“直接作用于生态, 间接作用于人, 人是主体, 生态不是主体。” (2)

2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表现

2.1 培养人们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思想

民众生态意识水平的高低, 是反映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 也反应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程度。首先明确提出“生态意识”这个概念的是环境伦理学的创始人利奥彼德。他在《大地伦理》一文中用的是“生态学意识”, 并称它是人们保护环境的内在根据。他说:“如果在我们理智的重点上, 在忠诚情感以及信心上, 缺乏一个来自内部的变化, 在伦理上就永远不会出现重大的变化。强烈的生态意识是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生态危机的思想基础。” (3) 千百年来, 在人类与自然关系中存在的是一种“人类中心观”, (4) 这种观念仍然认为人类始终是自然界的主宰, 自然界的一切必须满足于人类的利益需要。显然, 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为指导, 帮助人们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思维, 避免“人类中心论”的负面影响。

2.2 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态责任意识

树立正确的生态责任意识, 有益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因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不仅需要制度上的保证, 法律上的约束, 而且需要运用道德的约束力。通过道德规范来调节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以人们内在的自觉行为保证人与环境的共同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 生态责任意识的培养对于实现人与自然的长远发展, 具有更加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通过进行生态教育, 使人们充分认识到人类正在和即将面临生态环境恶化的挑战, 帮助人们树立善待自然的生态责任意识。

2.3 发挥预警防范功能, 帮助人们树立可持续发展现

发挥预警防范功能, 帮助人们树立可持续发展现人类的短期行为给自然环境带来灾难性后果。马克思曾经说过:“文明如果是自发的发展, 而不是自觉的发展, 留给自己的将是荒漠”。 (5) 针对人类这种行为, 思想政治教育应发挥出其预警防范功能, 把事后解决转变为事前防范, 从而把握主动权。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中的预警是指不仅要科学的评估资源开发、利用活动所产生的经济效果、生态环境的后果, 更重要是对可能出现的一些不利因素应做好事前的思想准备, 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抑制、化解此类问题的出现。提高人们的预警防范能力, 关键的是要培养人们的“未雨绸缪”意识, 提高人们对自身行为的预见, 引导人们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2.4 引导人们树立全球意识

引导人们树立全球意识当前的生态环境危机是全球性的危机, 这种危机的全球性使人们充分意识到, 人类具有共同的生存环境, 任何国家和民族都应该加强合作, 合力解决目前存在的生存与发展危机。思想政治教育应培养人们全球意识, 在价值观上需要向多元互惠型和双赢、多赢的共生型思维模式转变。否则将变成一损俱损, 损人不利己甚至同归于尽。社会主义中国首先要树立和谐世界的观念。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可能跨越国界, 但我们却应该从国内做起, 尽到自己的一份责任, 以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全民树立整体利益观。

3 加强生态思想政治教育, 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

3.1 进行生态世界观、生态价值观和生态人生观的教育

传统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都有偏颇之处, 人的主体地位不应剥夺。但也应建立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世界观。一方面认识到人在自然面前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又要承认人对自然生态应担负的责任。站在自然生态价值角度审视当代人生观, 我们不难发现, 当代人生观在自然生态意义上存在一定程度的“生态缺陷”, 并在实践中表现为在自然生态意义上的个人主义人生观和利己主义人生观。这种人生观把追求个人的幸福、利益、自由作为人生的唯一目的, 实际上也将个人凌驾于自然之上, 把个人利益与自然对立起来。这种“生态缺陷”的个人主义人生观需要转变为“群主体”的集体主义的人生观转变, 即生态化的人生观。

3.2 进行生态的法律教育

法制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为克服现代环境危机, 环境法治至关重要, 而环境法治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公民理解其精神实质。人类进人生态文明时代, 生态法应运而生, 这种生态法是建立在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之上, 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根本宗旨。在此基本观念指导下, 可以把传统的环境法、自用生态法来整合我国的环境资源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更有利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 使生态法的观念深人人心, 有利于法制教育。自然资源法统一到一个法律部门中, 结束各自为阵的局面。长期以来, 环境权利意识淡薄以及环境法律权利的特点决定了环境权利教育一定要唤醒权利意识, 否则整个环境法律教育则会落空。

3.3 进行生态道德观教育

进行生态道德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前重要任务, 生态道德教育的任务就是要进行规范的教育, 是人们内化生态道德, 形成生态道德观念, 养成生态道德行为。同时生态道德观对于环境危机的克服有着特殊的意义。生态道德观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知、情、信、意、行五个方面的内容。所谓“知”, 是指教育者向教育对象传播有关生态道德知识和一定的环境知识, 此乃环境道德教育的第一个环节。环境道德教育还要诉之于“情”, 是指教育对象在具备一定的环境道德知识的基础上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道德情感教育是我们所忽视的, 唤起受教育各的道德情感至关重要;“信”是指人们在强烈责任感和坚定信心的驱使下, 积极地履行自身应承担的生态道德义务;“意”即指环境道德意志, 通过坚定意志克服阻力, 将这一行为坚持下去;“行”是指一种生态道德行为, 生态道德观教育、培养的效果要真正落实到行为上, 没有行为一切教育都将落空。

3.4 进行合理的消费方式教育

可持续的生态伦理观在满足人的基本需要的基础上, 提倡过一种物质简单、精神充裕、生态和谐的生活。它的实质就在于要求人类从物的依赖关系中解脱出来, 抛弃商品拜物教、金钱主义对人的腐蚀, 正确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协调发展的消费方式。

其一, 这是一种尊重生态价值的绿色消费观。它要求人类正确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树立和贯彻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协调发展的环保意识。

其二, 这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消费观。可持续消费观深刻认识到消费的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的重要性。

其三, 这是一种适度的消费观。适度消费的界限应划定在满足生存的基本需要的范围之内, 其特征是节俭。

其四, 这是一种注重精神追求的消费观。当人的基本物质需要得到满足后, 人应该把更多的精力转向精神创造和精神需要上。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生态文明既是人们对工业化带来的生态破坏的反思, 同时更表现人和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和人们生态文明观念的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应肩负起实现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的责任, 充分实现其生态价值。

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宏伟目标, 并指出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因此,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冲破原有的价值界定, 除了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建设服务外。也应该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重视其生态教育价值的效用。本文首先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内涵;然后阐述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表现;最后呼吁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强化生态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 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

关键词:和谐,生态价值,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卷) .人民出版社, 1979:29.

[2][3]利奥彼德.大地伦理.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93.112.

[4]伊武军.从“人类中心观”到“生态文明观"”-生态文化的环境生态学视角[J].东南学术, 2009.6.

上一篇:美国中学生守则中英翻译下一篇:食品小作坊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