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 读后感

2024-05-04

淮海战役 读后感(精选7篇)

篇1:淮海战役 读后感

《淮海战役》观后感

淮海战役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战争史上,具有着重要的地位,这一战争的胜利对于全国解放战争的战局更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借阅了《淮海战役》之后,我对此次战役也有了更详细的了解。

淮海战役,1948年11月6日至次年1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和地方武装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江苏海州,西迄河南商丘,北起山东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战略性决战。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散打战役之一。国民党方面称之为徐蚌会战。淮海战役也是散打战役中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

1948年秋,人民解放军在各个战场上分别发动了大规模进攻。特别是济南、辽沈战役的胜利,使全国军事形式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蒋介石为了固淮守江,屏障京沪,将其精锐部队五个兵团二十九个军约六十万人,后增至约七十万人,集于徐州及以徐州为中心的津浦、陇海铁路沿线。1948年11月7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华东、中原野战军集结总兵力六十余万人联合作战,以歼刘集团于长江以北。淮海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发起,1949年1月10日结束,历时六十六天,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中间突破,歼灭黄伯韬兵团。华东野战军七个纵队于11月6日向新安镇地区急进,求歼黄伯韬兵团。7日,黄兵团西撤。8日,国民党第三绥靖区副司令何基沣、张克侠率三个半师共两三万余人在贾汪、台儿庄地区起义,解放军山东兵团趁势越过该部防

区,直插徐州以东,切断黄兵团西逃退路,并将其合围于碾庄地区,围攻打援,从徐州东援的两个兵团被华东八个纵队阻止在碾庄以西,22日全歼黄伯韬兵团。击毙了兵团司令官黄伯韬。中原野战军也以主力直插徐蚌线,于11月15日攻占战略要点宿县,从而切断了徐州与蚌埠之间的联系,孤立了徐州。

第二阶段,歼灭黄维兵团,合围西逃的杜聿明集团。蒋介石为挽救危局,急令黄维、李延年、刘汝明三个兵团与徐州守军南北对进,打通徐蚌线。总前委针对敌情,决定首先围歼孤军冒进的黄维兵团。11月25日,中原野战军主力将黄维兵团围于双堆集地区,华东野战军八个纵队部署在徐州以南,阻止俆敌南援。黄维兵团向蚌埠方向轮番突围,均失败。蒋介石乃令杜聿明集团放弃徐州,以解黄维兵团之围。29日,杜聿明率三个兵团及党政军机关约三十万人,沿徐州至永城公路向西南撤退。

第三阶段 十二月下旬,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2、第3兵团已将傅作义集团分割包围在平津、平张线上。华东我军遂于一月六日对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至十日将敌全歼,生俘杜聿明,击毙邱清泉,淮海战役胜利结束。

这场历时六十六天的淮海战役,歼灭了国民党在华东、中原战场的五十六个师五十五万人,使敌人的长江防线和统治中心京、沪地区,直接暴露在我军面前。淮海战役结束后,淮河以南的敌人仓皇南逃。华东野战军第6、第7、第8、第13纵队分路南下,解放了江淮间广大地区,前出到长江北岸,为尔后的渡江战役创造了条件。

《淮海战役》让我懂得了,一场巨大的战役,除了要有正确的指挥,三军用命,后勤保障也是一个很关键的要素,这对现代战争而言也是很重要的。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共产党方面无法做到动用现代化手段保障战役后勤。不过他们将人力保障发挥到了极致,更有了人民群众“倾家荡产,支援前线,忍受一切艰难,克服一切困难,也要争取战役的胜利”的口号,这样的成绩也是不容抹杀的。

篇2:淮海战役 读后感

与此相反,人民群众对国民党军队的态度却是天壤之别。国民党第十二兵团第十八军军长杨伯涛被俘后回忆说:“第十二兵团11月由确山出发,经过豫皖边境时,老百姓逃避一空,几乎连个带路的向导都找不到……当了俘虏,但见四面八方,熙熙攘攘,行人如织,家家有人,户户炊烟,铺面上有卖馒头、花生,烟酒的。一辆辆大车经过,有的车上装着宰好刮净的肥猪,想是犒劳解放军的。我以前带着部队经过,连一撮猪毛都没看见,现在怎么有了,真是怪事。解放军和老百姓住在一起,围着一个锅台烧饭,同槽喂牲口,除了便衣与军装不同,分不出军民的界限。”

淮海战役的胜利充分说明:兵民是胜利之本。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优势,是我们党克敌制胜的法宝,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谁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爱戴,谁就能取得胜利,就能立于不败之地。今天,我们党所处的情况和面临的任务都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党已经成为执掌全国政权的执政党,正在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但我们应该知道,无论什么时候,作为执政党,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危险却也是脱离群众。

然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现在的许多党员干部群众观念淡薄,严重脱离群众,甚至损害群众利益,引起群众的不满。党群、干群关系已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也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作为执政党,我们党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就必须始终保持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

保持和发扬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就必须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教育,使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自觉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

篇3:淮海战役 读后感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胜利。毛泽东曾指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 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 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这场战役能够在如此劣势条件下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就是党密切联系群众, 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从而赢得了解放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淮海战役的胜利, 充分显示了在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所具有的无穷无尽的力量, 他们的历史功绩同人民军队的辉煌战迹一样将永远载入史册, 值得世世代代所称颂”。历史充分证明,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能否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兴亡。胡锦涛同志也反复强调,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是我们党无往而不胜的法宝, 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法宝。文章将具体阐述淮海战役中党群关系对新时期干部作风建设的现实启示。

一、淮海战役中党群关系密切的具体表现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进行革命战争、决定胜败的伟大力量, 在于人民群众。淮海战役取得胜利不仅仅依靠广大指战员们的英勇奋战和敢打敢拼的勇猛顽强, 还在于我党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作风和党与人民群众紧密团结、高度一致, 这一传统和作风在此场战役中得到了充分表现。

1、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根本前提

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是共产党联系群众的前提。人民群众对战争的目的和原因的认识是取得战争胜利的保证。抗日战争胜利后, 和平民主是历史发展趋势人心所向。中国共产党顺应民心, 提出和平民主建国方针, 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相反, 国民党却不顾人民的利益, 坚持独裁内战政策单方面撕毁“双十协定”, 发动了全面内战失去民心, 加之指挥的失利, 最终因陷入弹尽粮绝、四面楚歌的境界导致失败。而解放区的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了土改, 翻身当了主人, 他们迫切希望和平, 并把自己的命运和战争的胜败紧密联系在一起, 全力支援解放军, 从而解放全中国, 这是淮海战役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支持的最根本原因。正如司徒雷登在撤离中国之前对国民党说的那样, 共产党战胜国民党的不是飞机大炮, 是廉洁, 以及廉洁换来的民心。因为“国民党蒋介石发动的战争是反人民的战争, 必然遭到人民的反对;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进行的是人民解放战争, 必然获得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这是我党取得革命胜利之本。

2、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基本要求

要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就必须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在淮海战役中, 我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 将关心和爱护人民群众, 切实保护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联系群众的最基本要求贯彻到党的实际工作中。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淮海战役中, 我党制定了各项符合人民群众利益的方针和政策, 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情况出发, 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支前的热情和积极性。诸如各个解放区认真贯彻“耕战互助”的方针, 对民工支援前线的组织、管理、分配、调换、接替、供应等问题作出了政策性规定, 切实解决了人民群众支前和干部生活供应的问题, 保证了各项支前的艰巨任务圆满完成。为了减轻各解放区人民群众的负担, 各个解放区实行精兵简政的政策, 同时土改促进了解放区的生产力发展。由于制定的各方面方针政策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使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更加密切。另一方面在整个淮海战役中, 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们, 坚持以人民公仆的形象出现在人民群众面前。坚持走群众路线,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 想尽办法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诸如在冰天雪地里主动机子的衣服和鞋子让给之前的民众穿, 将住的地方让给人民, 自己却在露天搭棚子睡, 以及前方做饭锅不够, 解放军部队就让给人民群众先做等。解放军遵守“三大纪律, 八项注意”,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人民群众也因此把他们当成自己的贴心亲人更加信任和支持共产党, 与党生死与共。

3、广大人民群众高度的政治热情和自觉的行动为胜利奠定了基础

在“一切为了前线的胜利”的号召下, 广大人民群众以极大的革命热情, 从人力、物力、财力上支援前线的解放军。一是淮海战役是在经济落后的农村进行, 且我军参战人数众多, 需要大量的物资作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响应“一切为了前线, 一切为了胜利”的号召, 紧密支援前线, 给予前线以物力上的支援。据统计, 淮海战役中人民群众支援前线的物资:“动用大小车88.1万辆, 扁担30.5万副, 牲畜76.7万头, 船只8539只, 汽车257辆, 筹集粮食9.6亿斤”。二是淮海战役是一次大规模的战略决战, 一方面兵源的及时补充对赢得战争的胜利是至关重要的。因此, 人民群众迅速积极行动起来。大批的群众开赴前线, 补充兵源, 壮大部队, 保证解放军的战斗力。另一方面, 人民群众积极配合部队铺路架桥、抢修道路、运送粮草、押解俘虏和抢抬伤员, 儿童们也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站岗放哨, 传递情报等, 保证了主力部队的作战力。据史料统计, 整个淮海战役期间, 支援前线的民工有543万人, 是整个参战部队的9倍之多。民众克服种种困难, 运用各种方法, 筹集和运送粮食9.6亿斤, 转运11万名伤员和300多万吨弹药物资, 保证了战役的持续进行和不断消耗。正如解放区广大人民支前的行动口号:“解放军打到哪里, 我们就支援到哪里”。三是解放区广大人民群众的支前, 本身就是对解放军精神上的支持。大批支前的人民群众行进在淮海战场上, 忍饥受寒, 冒着枪弹和敌机的轰炸扫射, 抢送粮食、弹药和向后方转运伤员。正是这种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伟大的阶级友爱精神, 极大地鼓舞了解放军战士们, 这对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新时期党群关系存在的突出问题

党的作风建设中最主要的目的, 是巩固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由于它的实质问题是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 所以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党的工作作风上的体现。它要求我们党必须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人民群众, 必须和人民群众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坚持走群众路线,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目前, 党群关系在总体改善的前提下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这些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党的执政之基, 亟需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问题:

一是现在少数领导干部的宗旨意识淡漠, 服务意识淡化, 对基层群众反映的问题置之不理, 工作中只对上级负责;有的重大情况不向群众通报, 重大问题不与群众讨论, 不民主征求群众的意见, 听不进群众的诉求;有的同党离心离德, 个人主义膨胀, 滋长了特权思想和官僚主义作风, 直接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

二是对科学发展观等党的思想路线贯彻不够, 缺乏深入研究学习和自觉性。有些领导干部对科学发展认识不清, 理解不透, 缺乏深入的学习研究与思考, 只把学习当作是“面子工程”;有的把“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当作口头禅, 却无法落实到具体的实际行动中;有的在具体的工作中不能统筹兼顾, 不能妥善处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个人的利益;有的领导干部不能够解放思想, 因循守旧, 安于现状, 不懂得创新;有的不实事求是, 不懂得深入调查研究, 盲目决策, 独断专行。

这些问题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党执政后手中权力明显增大, 个别党员干部在权力和利益面前迷失了方向;二是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攻坚的关键阶段, 新时期社会利益的多样化, 不可避免地会在不同的社会利益主体之间形成利益矛盾和冲突, 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三是由于制度和惩治机制的不完善, 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封建残余思想的侵蚀, 一些党员党性原则不强, 理想信念淡化, 逐渐滋长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命令主义等脱离群众的现象。

三、淮海战役时期的党群关系对新时期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启示

尽管淮海战役已过去快65周年了, 但是整个战役中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永远值得我们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借鉴。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我们党有许多优势, 根本的一条是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在人民群众中生长、成熟和发展起来, 始终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这是我们党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源泉所在。过去革命战争年代是这样, 现在搞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也是这样。”在整个淮海战役中, 党员领导干部一直将自己融入人民群众这个集体中, 形成了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它对新时期的干部的作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1、加强思想宣传教育, 牢记党的根本宗旨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通过思想宣传教育, 使党员领导干部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 树立向人民学习, 为人民负责的思想, 真正在灵魂深处与人民群众“血脉相连”;真正解决好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等方面的问题, 深刻认识权力是人民给的, 只能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 “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 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 真正做到“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2、建立畅通有效的群众利益表达机制, 健全群众的政治参与机制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 群众的生产生活和思想观念呈现出利益多元化和信息渠道多样化的特点, 党的群众工作所面临的环境、对象、任务及其需要采取的具体方式方法都与过去有了很大的不同。在民众的利益表达日益强烈而又难以说出的情况下, 只有建立一套包含代理表达、直接游说、政治参与、信访、社会协商对话等人民群众表达利益的渠道, 倾听民声, 才能使群众的利益得到广泛而又深刻的反映, 并有效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国家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社会组织、信访等渠道的作用, 为群众倾诉心声、表达意愿、反映情况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平台;同时, 要建立健全人民群众参与决策机制, 毛泽东同志指出:“凡需要群众参加的工作, 如果没有群众的自觉自愿, 就会流于徒有形式而失败”。让广大群众有条件通过正常的渠道、健全的制度, 有序参与到重大决策中来, 为各项政策的出台奠定民意基础。同时, 推进阳光型、服务型政府建设, 更加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3、加强领导干部廉政建设, 树立党的良好形象

党员干部廉洁从政, 是党的作风建设的根本目的, 直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能否始终保持密切的党群关系, 关键取决于党的领导干部能否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江泽民同志指出:“坚持反腐败斗争, 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重大问题。要充分认识这个斗争的紧迫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在改革开放的整个过程中都要反腐败, 把端正党风和加强廉政建设作为一件大事, 下决心抓出成效, 取信于民”。同时, 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新形势下, 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 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 必须下大气力解决”。腐败问题是我们党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必须持之以恒地抓好党的作风建设, 坚定不移地开展反腐倡廉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在反腐倡廉的过程中锤炼坚强党性, 坚持教育为先, 以法制作为保证, 以监督作为重点, 坚持注重预防, 坚持标本兼治, 坚持改革创新, 以反腐败工作的扎实推进增强群众反腐信心和取信于广大人民群众, 从而使党的领导干部在人民群众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 (第1-4卷) [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2]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主编.淮海战役 (第三册) [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 1988.

[3]淮海战役纪念馆.淮海战役历史经验述[J].军事历史, 2002 (04) .

[4]周鸿根.试论淮海战役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J].军事历史研究, 1997 (01) .

[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读 (上)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7.

[6]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下)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6.

篇4:我在淮海战役中……

淮海战役第一阶段,我军在徐州以东的新安镇、碾庄地区向敌人发起攻击。在最后两天战斗中,从头一天开始,我军在深夜攻下了敌人三团固守的“芦柴园”据点后,奉命乘胜向敌人飞机场进攻,以堵截敌人头目从空中逃窜。我们3连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中急行军,前进到敌人飞机场边。敌军在机场周围设铁丝网、壕沟等数层障碍,纵深有数十米之宽。我在前进中翻越障碍物时,迷失了方向,与部队失去了联系。天刚拂晓时,我静下心来,四处远望,没有看到我军作战部队,也听不到双方交战的枪炮声,战场正处在寂静状态。忽然,看见远处有一支戴大盖帽的敌军官兵队伍从我前方开来。开始我以为是我军押来的战俘,后来随着这支队伍离我越来越近,天空也开始明亮时,我才看清是一股敌军背着枪支在列队行走。于是,我意识到他们是乘我军炮击和进攻的空隙,趁机出逃的敌人。我赶紧隐藏在一个大土包后面仔细观察敌情,想找出办法来制服这股敌人。但我与部队失去联系,一个人孤军作战,而敌军看起来有上千人之多。忽然间,我想起我军有个炊事员用扁担俘虏敌人的故事,于是我就想用政治攻心战术来瓦解敌人军心。我分析这批逃跑的敌军官兵里,前面领头的一定是大军官,他们大都是顽固分子,但跟随在他们后面的士兵则不一定是,许多是被抓、被骗来的,他们不会为蒋介石卖命。于是,我在作好牺牲的思想准备下,对列队行走在敌军尾部的士兵们大声高喊:“放下武器,缴枪不杀!优待俘虏,立功受奖!”听到喊声,敌军以为遇上解放军的大部队,一些士兵立即向地上扔武器。我心中一阵高兴,接着又用更大声音叫喊。被我军打怕了心无斗志的敌军官兵没有开枪还击,但也没有停下来,只是又有些人丢下了枪支弹药。眼看着这一千多敌军消失在我的视线之外,我举枪向空中连打数枪,再次发出救援信号,希望我们的部队前来增援,追剿逃跑之敌。但我等呀等,一直未见有人来增援。我想,也许我们的部队已不在周围,而走得很远了。对敌人放下的这些武器,我一个人没办法处理,只好拿起其中4支卡宾枪和3支左轮手枪背在身上,朝飞机场方向走去找部队。

在一路找部队过程中,又遇上敌人运输机向飞机场投放食品,此时我正好一天没吃东西,肚子饿得慌,连忙捡起一张大饼充饥。就在这时,惊喜地找到了我们班的赵班长,他也是在机场战斗中被冲散,与部队失去联系。我们俩一同向前继续寻找部队,并将缴获的枪支放在我们部队向前挺进的汽车上。在我们继续寻找部队时,又遇上敌人的飞机向我们猛烈扫射,还扔凝固汽油弹,把机场及周围地区变成一片火海。我和赵班长为了躲避敌机扫射和轰炸,又被冲散了,直到下午太阳落山才与班长重逢在一起。当天深夜,我们在兄弟部队的指引下最后找到了自己的部队。

战斗结束后,赵班长把我的表现和缴获武器情况向组织汇报,部队为我荣记了三等战功,并在全团通报嘉奖。

篇5:淮海战役观后感

前几天和同事们一起观看了纪录片《淮海战役》,给人以极大的思维冲击,都说商场如战场,从这次经典的重大战役中让我学到了两个道理:

一、棋在局外,胜利的趋势不可阻挡

淮海战役的过程是跌宕起伏、惊心动魄的,无论是粟裕的忠言直谏、后勤的宣传动员,还是国民党军队的派系矛盾、临战退缩,其实都不是主导战役的根本。仔细分析下淮海战役的背景就可以看出,经过了辽沈战役的胜利,共产党的军事实力已经和国民党军队不相上下,后勤供给能力更是得到了巨大提升,此时的中国,不论是实力对比还是民心向背,共产党都占据了上风,应该说胜利已经是一种必然。

由此想到我们的项目取得成功最根本的依据就是对于整体局势的把握,行业的大环境、地块的发展趋势、建筑规划设计、集团品牌口碑积累,种种局外因素已经决定了项目的走向,成功绝不是依靠几次开盘活动、几个创意广告就可以的。

二、人改变不了结果却可以影响进程

共产党军队在淮海战役过程中的表现是精彩的,也是最值得我们在商场上学习的,虽然胜利是必然的趋势,但是可以取得这样精彩、高效的胜利则是每个环节都做到了极致的成果,是我们在项目营运中要积极运用学习的。

情报=市场调研

情报工作方面的成功,是共产党取得胜利的法宝之一。地下党渗透到国民党内部高层,把情报做到准确详尽,无疑为共产党夺取胜利起了巨大的作用。正是基于情报数据的全面、正确、及时,才可以制定出完美的计划,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战役部署=项目计划

从首先打黄伯韬兵团,再打黄维兵团以及最后围歼杜聿明率领的三个兵团,每一步都是共产党主动选择的结果,而国民党则是步步受制,十分被动。可以说取得战役成功的完美计划是经过周密思考,反复推敲,精心组织的。

团队作战协作=项目人力+行政+财务

淮海战役过程中最明显的对比就在于团队作战协作,人事调配上,共产党军队可以做到临阵换帅而军心不动,国民党军队却派系林立、勾心斗角、相互诬陷争宠;后勤保障上面,共产党军队统一调配、自力更生而毫无怨言,国民党军却是为争抢补给大打出手、战争中还私藏物资兵力;战斗管理上,共产党军队纪律严明、前仆后继不顾生死,国民党军却不听指挥、见死不救。正是这一系列的对比才使淮海战役在这么短暂的时间内就取得了如此悬殊的胜负差距。

战时宣传=广告

共产党军队每到一地首先要做的就是给老百姓宣传共产党的理想,采取一些政策和口号诸如“打土豪、分田地”等来取得中国广大穷苦大众的热烈响应和拥护。从现在的营销角度来看,无论是宣传的手法还是内容都是符合当时老百姓的信息接收方式和心灵渴求的,这种成功的宣传为淮海战役取得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得民心者得天下,得客户者得天下。

军队政治思想建设=企业文化建设

共产党是有崇高理想的,那就是打倒剥削阶级,解放被剥削阶级,共产党的军人为了理想,可以毫不犹豫的牺牲个人利益甚至宝贵的生命,集体利益永远高于个人利益。正是由于军队思想的巨大差异,导致双方在战场上的表现截然相反。只有具有共同目标,而且目标是积极向上的一群人才能发挥最大的能力,开创出惊天动地的伟业。

篇6:淮海战役观后感

站在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脚下,仰望塔身顿觉自己的渺小。纪念塔走廊内铭刻着近三万烈士的姓名,一排排一行行深深刻在墙壁上也深深刻在徐州人民乃至全国人民的心中。

踏着曾经的血路,来到粟裕将军的坟茔,站在墓前深深一鞠躬,脑海里浮现出粟裕当年向党中央军委提出进行淮海战役的情形。虽然是小米加步枪对飞机加大炮,北伐时期的班长对北伐时期的师长,但粟裕这位南昌起义时的班长竟向毛泽东拿出了一个60万“吃”掉80万的方案。对他的钦佩,对他的尊敬不是一个弯腰就能表达的!

在淮海战役纪念馆中,穿行于血与火的虚拟空间,踏寻战场上惊心动魄的一幕幕,重温淮海战役的整个历程,心情非常沉重,但同时也为中国人民感到骄傲,因为中国人民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乃至世界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

这场战争不是武器的较量。国民党有那么多受过专门训练的精锐部队,有那么多飞机、大炮等先进武器;而共产党只有步枪和自己制造的炮弹,无论是军队还是武器装备都无法与国民党相提并论。但结果呢?国民党内部各有各的如意算盘,而共产党万众一心;国民党军纷纷投奔共产党,而人民解放军的队伍不断壮大;国民党不得不宣布失败,而人民群众为胜利欢呼。中国共产党有一个制胜法宝是国民党无法得到的,那就是人民的拥戴。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场战役就是一个例证。

看看老百姓是怎样拥护正义的,是用命!用命来维护中国共产党,维护人民解放军的!冰河里的人桥,妇女担架队,妇送夫、母送子到战场这一个个感人故事就是在为胜利做铺垫。看着陈列在玻璃窗中的破布衫、破棉衣、破布鞋,让人无法想象人民解放军是怎么用这些东西御寒的。也许“人心暖,可御寒”,那一双双军鞋是妇女们一针一线按严格的规格要求做出来的,为了让战场上奋战的孩子们有鞋穿,她们日夜不停地工作,手被线勒出一道道血痕,但没人会因此而停止工作。这,就是人民的母亲!陈列的一辆辆小车就是人民运输物资的唯一工具,一切物资都是靠群众一车一车往前线推,“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篇7:淮海战役观后感

在战役期间,江苏、山东、安徽、河南等地的人民用极大的物力、人力支援了战争。这四省共出动民工543万人,其中随军常备民工22万人,二线民工130万人,后方临时民工391万人;担架20.6万副,大小车辆88万辆,挑子30.5万副,牲畜76.7万头,船只8539艘;筹集粮食9.6亿斤,运送到前线的粮食4.34亿斤。

人民提出的口号是“倾家荡产,支援前线,忍受一切艰难,克服一切困苦,争取战役的胜利。”

淮海战役的意义重大,沉重打击了的士气,严重动摇了上下的独裁梦想。同时,我军的力量大增,士气高涨,大大增强了解放全中国的信心。此次战役的胜利结束,标识着在长江以北统治的瓦解。为渡江战役的胜利展开打好了基础。

上一篇:小学部校园文化方案下一篇:青岛市财政支持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暂行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