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兰溪 / 游沙湖原文及赏析

2024-04-24

游兰溪 / 游沙湖原文及赏析(精选11篇)

篇1:游兰溪 / 游沙湖原文及赏析

离黄州东南三十里是沙湖,又叫螺蛳店。我在那里买了田地,因为去查田地的好坏,得了病。听说麻桥人庞安常善于医病,但是耳朵聋,就去他那里看病。庞安常虽然耳朵聋,可是聪明超过一般人,我用纸写字给他看,写不了几个,他就能够懂得我的意思。我和他开玩笑说:“我用手当嘴巴,你用眼当耳朵,我俩都是当代的怪人。”

病好之后,我和他一同去游览清泉寺。清泉寺在蕲水县城外两里左右。那里有个王羲之的洗笔池,池水很香很甜,下方靠近兰溪,溪水倒向西流。我因此作了一首诗歌:“山下兰芽儿,短短的,浸在溪水里,松林里沙子路上好干净,没有污泥。傍晚的雨潇潇下,子规鸟正在鸣啼。谁说人老了就不可能再青春年少呢?门前的溪水都还能向西边流淌!在晚年的时光中不要只是去感慨时光易逝。”这一天,我们喝得痛快了才回去。

篇2:游兰溪 / 游沙湖原文及赏析

因:因为

相(xiàng)田:看田地的好坏。相:察看

庞安常:当时有名的医生,不止医道高,而且不少医学著作,《宋史·方技传》里有他的传

善医:善于医病。而,但,却。

遂:就,于是。

求疗:请求治疗。

颖悟:聪颖,有悟性。

书:写。

辄(zhé):就。

了:了解。

戏:开玩笑。

异人:奇异的人。

郭:城。

王逸少:即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

甘:甜。

兰芽:刚长出的兰花幼芽。

萧萧:同潇潇,风雨声。

子规:杜鹃鸟。

休将白发唱黄鸡:在晚年的时光中不要只是去感慨时光易逝。

篇3:吉林省边境游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一、吉林省边境游发展现状

近几年, 旅游业可以说已经成为了吉林省的支柱产业, 其中边境旅游是其发展的重点方向。从2001年至2012年, 吉林省入境旅游的各项指标 (除了2003年受非典影响) 一直保持稳步上升的态势, 2012年吉林省入境旅游人数更突破百万人次, 旅游外汇收入将近五百万美元 (如表) 。不仅如此, 吉林省旅游企业也已初具规模。截止2009年, 吉林省经营边境游业务的组团社共有24家;旅游星级饭店共有231家, 其中五星级7家, 四星级37家, 三星级85家, 二星级98家, 一星级4家;导游总计9763人, 其中特级导游1人, 高级导游6人, 中级导游68人, 初级导游9688人。

吉林省的边境游主要是中俄边境游和中朝边境游。从2006年至今, 吉林省已经针对中、朝、俄三国推出四条精品边境旅游线路, 让游客体验“一眼看三国”的乐趣。这四条线路包括:延吉—珲春—俄罗斯 (海参崴) ;延吉—珲春—朝鲜 (罗津、先锋) ;延吉—龙井—朝鲜 (会宁、清津、七宝山) ;延吉—图们—朝鲜 (稳城) 。

二、吉林省边境游存在的制约因素

(一) 区域政局不稳定, 威胁旅游安全

朝鲜是政治敏感区。从国际关系角度看, 由于核问题、领土争端和南北统一上存在诸多敏感话题, 导致朝鲜同周边国家及其他一些国家存在巨大分歧;而从朝国内角度看, 由于实施计划经济和一切服从“元首”指示, 致使国内政局也缺乏稳定性。因此, 对朝边境游时有发生关闭边境或中断旅游的现象, 这都严重地影响了对朝边境游的发展。俄罗斯国内也存在一些极端分子具有反华意识, 甚至对华人实施暴力行为, 从而阻碍中俄边境游正常发展。以上这些不稳定因素, 严重威胁着吉林省边境游的旅游安全。

数据来源:吉林省统计年鉴2013

(二) 服务设施及服务水平相对落后

朝鲜和俄罗斯边境口岸出入境手续繁琐, 验放速度太慢。如要出入圈河———元汀里 (朝鲜) 口岸必须经过3次检查和5道查验手续。对游客的查验上采取逐人登记, 开包检查, 甚至出现搜身检查的现象, 导致游客在口岸滞留时间过长。俄罗斯口岸设施落后和不完善, 影响了口岸的功能的发挥, 而且口岸不畅通, 克拉斯基诺口岸至今只是公务通道, 客货不能双通。口岸不通畅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 口岸通道规模小, 查验手续繁杂, 工作效率不高, 严重影响对俄的边境旅游。朝鲜的住宿条件比较差, 且经常停水停电, 严重影响了游客的满意度;公路建设也不配套, 元汀里———罗津段公路还停留在三级公路水平;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 接待能力差的问题比较普遍。

(三) 同周边省份的竞争激烈

中俄边境游方面, 吉林省的发展规模远不如黑龙江省。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边境线很长, 有多个对俄口岸可办理赴俄边境游;中朝边境游方面, 我国绝大部分游客选择从辽宁省的丹东市各口岸出境赴朝旅游或从沈阳乘飞机到达朝鲜平壤。因此,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 吉林省边境游发展形势相当严峻。

三、吉林省边境游发展的对策

(一) 联合打造旅游目的地

虽然吉林省边境旅游发展态势良好, 但是同周边省份的竞争还处于劣势。例如, 黑龙江省对俄口岸众多, 方便中、俄旅客出入境, 这对吉林省的中俄边境游的冲击很大;辽宁省的丹东市在中朝边境游方面的优势也胜于吉林省。如果要想扭转这一不利局面, 就必须寻找新的发展途径。因此, 吉林省可以同朝、俄两国及国内兄弟省份联合营造一个统一目的地形象———图们江区域旅游, 构建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 加强合作, 增加对游客的吸引力, 从而提高自身竞争力。

(二) 减少通关手续, 实行签证互认制度

打通旅游通道, 实现旅游交通的网络化, 缩短旅游通关的时间。一是俄罗斯克拉斯基诺口岸应延长工作时间, 避免因不能过关而滞留;二是朝鲜应在圈河———元汀里口岸实行无午休工作制, 取消指令制度, 建立有序的旅游通道方便旅游者的出入境;三是旅游车辆在相关证件齐全的前提下, 可考虑开通旅游专线车辆, 实现客运的公交化, 为旅游节约时间, 提高在区域内旅游停留和消费的时间;四是区域内实行签证互认制度, 即游客在区域内的一国签证, 同时视为其他国家的有效签证, 在整个区域范围内可以畅通无阻。通过这样的政策和制度, 可以激励各个国家内部的旅游流, 也为区域外其他国家的游客到区域旅游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

(三) 开发新型旅游线路, 丰富旅游产品

1. 开发新型旅游线路。

在完善已开发旅游线路的基础上, 开辟珲春———海参崴——罗先中朝俄跨国环线旅游;珲春———扎鲁比诺———束草———新泻 (日本) 旅游线路;延吉———海参葳———平壤航空旅游路线等。

2. 丰富旅游产品。

在继续深度开发长白山主体旅游产品的基础上, 培育一个综合性的国际游旅游产品, 来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如组织珲春———罗先经济贸易区———海参崴三地旅游;开展中、朝、俄三国特色产品展览会等一些系列主打旅游产品。同时加强对专项旅游产品的开发。随着旅游市场的成熟和旅游者消费需求的多样化, 旅游者对专项旅游产品的需求很高。吉林省可以重点开发朝鲜族民俗博览会和图们市荷花节等专项旅游产品。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 吉林省边境游的发展主要以“外拓”为主, 即积极同周边国家———朝鲜、俄罗斯等国进行区域旅游合作。抓住图们江区域经济发展的机遇, 通过改善服务设施、开发旅游线路、丰富旅游产品等途径, 促进边境游的发展, 从而为实现图们江区域旅游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在新的发展机遇下, 积极同周边国家进行合作, 联合开发旅游资源, 共同打造旅游目的地, 是吉林省发展边境游的迫切需要。吉林省与朝、俄边境旅游存在区域政局不稳定, 威胁旅游安全;服务设施及服务水平相对落后;同周边省份的竞争激烈等因素。应联合打造旅游目的地;减少通关手续, 实行签证互认制度;开发新型旅游线路, 丰富旅游产品。

关键词:边境游,图们江区域,区域旅游

参考文献

[1]赵壮, 杨吉生.吉林省边境旅游现状及发展对策[J].现代商贸工业, 2009 (3) .

[2]谢泽氡, 李春燕.国内边境旅游研究书述评[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 (9) .

[3]徐松峦, 岳惠志, 张钊.吉林省边境旅游发展浅析[J].经济纵横, 1997 (4) .

篇4:苏轼《游沙湖》解析

噫——“异”!一个常见的字,他却赋予非凡的意义,一个常用的字,他却用得不寻常,人异,事异,景异,技异,委实奇异!

小品文第一段写“异人”。安常颖悟过人,儿时读书过目不忘,博通古今。及长耳聋,自学研习中医,尤善针灸。为人治病,十愈,救人无数。求医者“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我却能“以手为口”,传达心声。我俩“皆一时异人也”!

这个“异”字,看似平凡,其意洵异。稍事涵咏,令人玩味不已!安常医术高超,大名远播,却只能屈居乡野。也许常人为之抱怨怒詈,但这位异人却能安之如常。作者写安常之异,实乃衬托自身之异。

苏轼之异何在?

异于孤标独仪的外貌。他额高脸长,一副络腮胡,茂密蓬乱,以致遮住了嘴巴跟耳朵。苏小妹曾写诗打趣:“天平地阔路三千,遥望双眉云汉间;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一丛衰草出唇间,须发连鬓耳杏然;口角几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长相上,上天已为他烙上了遗世独立的标记。

异于出类拔萃的才能。苏轼21岁出蜀赴京参加科举考试,在礼部考试中,本来可以稳拿第一名,只缘主考官欧公误以为是其弟子曾巩的文章。为避闲谈,将文章命为第二名。这对苏轼而言,虽然有些委屈,但对后人来说,却给人们留下了一个千古传诵的佳话。

异于超凡脱俗的禀性。同李白相比,他少了几分桀骜不驯,多了几分隐忍平和;和杜甫相比,他少了几分痛心疾首,多了几分豁达乐观。

一方面,对为官提拔与就职,他是淡泊随缘的。苏轼凭借天才的文思与妙笔,征服了大宋。他有声望,受人爱戴,再加上他与皇家过从甚密,垂帘听政的高太后(宋神宗的母亲)佩服他的学问人品。他到达京都仅八个月内,朝廷便将他擢升三次(由七级上升,经过第六级跳到第四级,止于第三级翰林,为皇帝草拟诏书)。这时他要想很多人觊觎的宰相之位,可谓易如反掌。但他在仕途上的选择不是进而是退,他不会丧失人性尊严去换取那份权威与虚荣,相反,对伴君如伴虎的朝廷,他是唯恐避之不及。遂连上四道奏折,请求离朝外任,以离开是非之地。这种令人不解的行为取决于他孤高的性格以及对官场黑暗的敏锐观察与清醒认识。他在《与李公择》文中表白得非常清楚:“吾侪虽老且穷,而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髓。”

另一方面,对待打击与挫折,他又是豁达超脱的。他认为“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留意于物。(《王君宝绘堂记》)”能够超然“游于物之外”,自可“无所往而不乐”(《超然台记》)。且看他《定风波》一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此词作于1082年,即被贬至黄冈的第三个春天,便向世人宣告:有了“蓑衣”在身,便可任凭风吹雨打。对他来说,仕途上“也无风雨也无晴。”

而且,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屡受打击,从不沉沦。你听:“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他所欣羡的是建功立业,践志以行。

这就是他的怪异之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异”是他身处逆境,屡遭挫折,从不畏惧、毫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的凝聚点。

中国文人墨客,“异”人甚多,作者开篇安置一“异”字,实际上是为了引人深思,想到作者禀性之异——他应对化解畸形社会瘟疫的灵丹妙药,这个“异”字,也可以说是他向纷繁复杂的残酷社会挑战的宣言!

先看异事:表面看来作者所叙之事乃日常生活琐事,并无奇异之处,但细细品味,就会发现他用意之深。本文中心事件游沙湖,缘起于作者“因往相田,得疾。”一件极其平常的事,偏巧就能导致疾病缠身,这可谓一“异”事吧!身患疾病后,他并没就医于官置医院,偏偏为非学医的残疾人而治愈,亦不失为“异”事。疾愈,为谢医恩,一个知识渊博极其健谈的大学者偏偏乐于与一个不能开口言谈的聋哑人为伍,结伴游玩,更是异事。谁解其中味呢?“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刘禹锡引以为豪,这大概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缘故吧!如此想来,这“异”事不就是作者高洁傲岸的禀性所酿就的吗?(“捡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所以,作者有意安排一个怀才不遇却能安之如常的异人与自己志同道合,心有灵犀,惺惺相惜,就是为了向世人表明自己睥睨邪恶,崇尚真善美的情操。亦可谓寓志于事!

再看异景。这篇小品文所写之景是沙湖,且“松间沙路净无泥”,他眼中的湖水,是晶莹剔透,清澈见底,饱含了作者的审美倾向,又何尝不是美德懿品,高洁傲岸的圣心所关照的产物呢?

而且,“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这亦可谓异景,中国的地理特征是西高东低,故几千年的文化流传是“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这里的“西流”之景亦出于作者独特的禀性。纵观苏轼一生,率性而为,不为世风流转,不为时论所惑,活出自己的独立不倚,一派天然,凭的是眼明心慧,从容自信,旷达乐观的人生情怀。故这“西流”实际上是为后文兴起而歌作铺垫:“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诗作否定枉自悲伤,哀叹光阴易逝人生短暂转眼百年的庸俗而陈腐的思想观念,表明昂扬奋发励志不渝的斗志(“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抒写返老还童青春能再的情怀(“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展现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迈气概(“北海虽赊,扶摇可接”)!这是医治千古通病的灵丹,赠给身处逆境者的勇气,传递振奋悲观沉沦者的信心。

不仅事异(理透事出),景异(情涌景生),而且行文技巧至善臻美,炉火纯青,尤为奇异。赵翼在《瓯北诗话》文中就给予高度赞誉:“以文为诗,自昌黎后,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如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一家也。”作者以一“异”字来绾构全篇:“异”心文弧,“异”风文波。他深得老子“道法自然”的创作精髓,力求达到“大制不割”的完美境界。他在《答谢民师书》一文中就确切地表明了自己的创作理念。“(文章)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故行文能“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他孜孜以求自然之美:全文两段,一写游因,一写游感。“感”缘“因”起,“因”为“感”设。“因”枘“感”凿,天衣无缝!这里,他把刻苦的技巧训练与不露刀斧之痕的无技巧境界结合起来,正所谓“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作者借一篇仅172个字的小品文来演绎自已的创作理念,给中国文学宝库创造了一颗璀璨的奇葩,令人拍案叫“异”!

篇5:游兰溪文言文翻译赏析

原文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

译文

离黄州东南三十里是沙湖,又叫螺蛳店。我在那里买了田地,因为去看田,得了病。听说麻桥人庞安常会看病,是个聋子。就去他那里看病。庞安常虽然耳朵聋,可是聪明超过一般人。我用纸写字给他看,写不了几个,他就能够深刻地懂得我的意思。我和他开玩笑说:“我用手当嘴巴,你用眼当耳朵,我俩都是一时奇异的人。”病好之后,我和他一同去游览清泉寺。寺在蕲水县城外两里左右。那里有个王羲之的洗笔池,池水很香很甜,下方靠近兰溪,溪水倒向西流。我因此作了一首诗歌:

山下兰芽儿,短短的,浸在溪水里,松林里沙子路上好干净,没有污泥。

傍晚的雨潇潇下,子规鸟正在鸣啼。

谁说人老了就不可能再青春年少呢?

请你看看那兰溪水吧,还能流向西,莫伤悲,白发老人还能作报晓的鸡。

这一天,我们开怀畅饮才回去。

注释

①游兰溪:选自《东坡志林》。本篇一作《游沙湖》。游兰溪,游览兰溪。兰溪,在今湖北省浠水县东,水出竹箬山,其侧多兰,唐置兰溪县。时兰溪之水颇有盛名,唐代张又新《煎茶水记》说“蕲州兰溪石下水第三”。

②黄州:现在湖北省黄岗一带。苏轼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③相:察看。

④庞安常:人名,字时安,当时名医。儿时读书过目不忘,博物通古今。耳聋,但自学研习中医,尤善针灸,为人治病,十愈八九,救人无数,为乡里口碑。

⑤颖悟绝人:聪明超过一般人。颖悟,聪明。绝,过。

⑥辄:立即,就。

⑦了:领悟。

⑧戏:调笑。

⑨异人:奇特的人。

⑩蕲水:旧县名,治所在今湖北浠水县。

郭:外城,古代在城的外围加筑一道城墙。

王逸少: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表字逸少。传说他曾“临池学书,池水尽黑”。

甘:香甜,味美。

歌:指文中结尾部分的《浣溪沙》词,也是作者所作。原词的小序说:“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萧萧:同“潇潇”,形容细雨。

子规:又名杜鹃鸟,布谷鸟,杜宇,鶗鴃(tí jué),常指杜鹃亚科和地鹃亚科的约60种树栖种类。杜鹃科鸟分布于全球的温带和热带地区,在东半球热带种类尤多。杜鹃栖息于植被稠密的地方,胆怯,常闻其声而不见其形。

少:青春年少。

休将白发唱黄鸡:不要面对报晓的黄鸡悲叹自己的白发。黄鸡,报晓鸡。白居易《醉歌示妓人商玲珑》曰:“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发催年酉时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白居易称“黄鸡催晓”、“白日催年”,慨叹人就是在黄鸡的叫声、白日的流动中一天天变老的。苏轼在这里反其意而用之。

剧饮:开怀畅饮。

赏析

《游兰溪》是一篇山水游记,又是记人之作。记游而记人,记人而及己。这中间,庞安常是个关键人物,作者是从庞安常与“我”同“异”的角度来写人的,“异”是关键之关键。作者去兰溪,原本不是去游山玩水,欣赏名胜古迹,他是去看田的。一个风云人物,不“处庙堂之高”,反倒跑到那穷乡僻壤去看田。

公元1080年(宋神宗元丰三年二月),苏轼因乌台诗案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可是“不得签书公文”。只有“无案牍之劳形”。这一走就走病了,三十多里地,他一介文弱书生,经不起寒暑的袭击、田间之苦,何况还有心病。

他没有朝廷太医院供候,只好去找乡村的“赤脚医生”。有一医术高明的人叫庞安常,是个聋子。作者不去写见面寒暄,也无法写他望闻问切,只是抓住“聋”这个特征来下笔。自己只能“以纸画字”来表达内心的想法,而庞安常只能“以眼为耳”来向你了解病情。可是还没有写上几个字,庞安常医生却能深刻地懂得人的意思,真是聪明绝顶。

专程去看田,却不写田。不光是急着看病,何病、何药等也均没有写,由此引出庞安常,径直把庞安常“以眼为耳”的怪异特写在读者面前。

在一个有生理缺陷的人面前戏言说笑,不怕忌讳。从后文同游来看,他们是心心相印的好朋友。看似谐谑,其实也是在写他自己,实在寄寓了很深的感叹。聋子庞安常“以眼为耳”,成一方巧手神医;而诗人“以手为口”,是一代诗文绝佳的士子。安常“颖悟绝人”,却隐居乡间,权充一名村医;自己也因诗文得祸,贬居僻远。而又自居“异人”,可见作者开朗诙谐、活泼风趣与乐观自信的性情。得这样一位同病相怜、眼明心慧而又一派天然之能人,早已把自己的病放到了一边,直接写他们在他病好过后同游清泉寺。

前者以文叙事,说得简洁、生动,三言两语便勾勒出一“颖悟绝人”的“异人”形象。后者以词说理,前片写景,画出暮春村野景象;后片纯作议论,且一反前人旧说,耐人寻味,而用语形象,能引人思。

篇6:后游原文翻译及赏析

三杯容小阮,醉后发清狂。

船上齐桡乐,湖心泛月归。

白鸥闲不去,争拂酒筵飞。

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翻译

今日与我家贤侍郎共为竹林之宴饮,就像阮咸与叔父阮籍一样。

酒过三杯,请容许我酒醉之后高迈不羁之态。

船上齐唱行船之歌,我们乘着月色自湖心泛舟而归。

湖面上白鸥悠闲不远飞,倒是争相在我们酒筵的上方盘旋飞翔。

把君山削去该有多好,可让洞庭湖水平铺开去望而无边。

巴陵的美酒饮不尽,共同醉倒于洞庭湖的秋天。

注释

竹林宴:用阮籍、阮咸叔侄同饮于竹林事,此以阮咸自喻,以阮籍比李晔。

小阮:即阮咸,与阮籍相对,故称小阮。

桡乐:谓舟子行船之歌。

桡:舟揖也。

刬却:削去。

君山:—名洞庭山、湘山。位于洞庭湖中。

湘水:洞庭湖主要由湘江潴成,此处即是指洞庭湖水。

巴陵:岳州唐时曾改为巴陵郡,治所即今湖南岳阳。

赏析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是李白的一组纪游诗。它由三首五言绝句 组成。三首均可独立成章,其中第三首,更是具有独特构思的抒情绝唱。

第一首:“今日竹林宴,我家贤侍郎”,借用阮咸与叔父阮籍的典故,暗寓李白与族叔李晔共为竹林之宴饮,同为仕途不通的同怜人,以阮咸自喻,以阮籍比作李晔。“三杯容小阮,醉后发清狂”,讲述李白欲借酒消愁,排遣心中的愁绪。

第二首:“船上齐桡乐,湖心泛月归。白鸥闲不去,争拂酒筵飞。”描绘出一幅酒船管弦齐奏、皓月浮光静影沉璧、白鸥盘旋飞翔的湖上美景图。四句诗句前后片浑然一体,自然流畅,毫无滞涩之感,音情顿挫之中透出豪放雄奇的气势,诗意意境开阔,动静虚实,相映成趣。

第三首:“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铲去挡住湘水一泻千里直奔长江大海的君山,就好像李白想铲去人生道路上的坎坷障碍。“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既是自然景色的绝妙的写照,又是诗人思想感情的曲折的流露,流露出他也希望象洞庭湖的秋天一样,用洞庭湖水似的无穷尽的酒来尽情一醉,借以冲去积压在心头的愁闷。

这首诗,前后两种奇想,表面上似乎各自独立,实际上却有着内在联系。联系它们的纽带就是诗人壮志未酬的千古愁、万古愤。酒和诗都是诗人借以抒愤懑、豁胸襟的手段。诗人运用独特的想像,不假安排,自然拈出“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的诗句。“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句设喻巧妙,令人回味。只有处在这种心情下的李白,才能产生这样奇特的想象;也只有这样奇特的想象,才能充分表达此时此际李白的心情。

创作背景

篇7:游东田原文翻译及赏析

游东田原文翻译及赏析1

游东田 原文:

戚戚苦无悰,携手共行乐。

寻云陟累榭,随山望菌阁。

远树暧阡阡,生烟纷漠漠。

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

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

游东田翻译:戚然无欢,相邀行乐。寻赏云雾,登临层叠的楼宇,伴随山势迂回,观望形如菌的台阁。远处树木葱郁,烟霭迷离。水中游鱼触碰到新生的荷叶,飞鸟辞树,枝上余花散落。时值暮春,景色寂寞,不得饮酒言欢,暂且眺望青山。

游东田字词解释:

(1)悰(cong):即乐。

(2)寻云:是心中的志趣,象征高尚的追求。

(3)阡阡:同芊芊,树木茂盛的样子。

(4)漠漠:散布的样子。

游东田鉴赏:

《游东田》是谢朓的名作之一。东田,是齐惠王于钟山下立的楼馆,附近风景宜人。这首诗即以清新流媚的笔触描绘了东田山水的自然之美。开首二句“戚戚苦无悰(cóng),携手共行乐”,先写自己出游的原因,即苦于内心闷闷不乐,所以约伴到大自然中去寻找乐趣。悰,心情,这里指欢乐。我们常常有这样的生活感受,当心情不好的时候拣个有山水草木的去处走走,便可以消去许多烦恼。看来谢朓也是这样,于是他很快就陶醉在自然景物之中了。

“寻云陟累榭,随山望菌阁”,这两句写出游的路线。陟,即升、登的意思。沿着重叠连绵的台榭向上登攀,回首俯瞰,山下的楼阁宛若芝菌一般。这二句的妙处在于开了一个大的画面,可以使我们想象到飘转的白云、堆迭的台榭楼阁那种美妙的景象,甚至能辨识出诗人拾级而上的身影。“寻云”与“随山”四字表现了诗人这时闲适自得的情怀。“寻”字饶有兴味,“寻”的是云,而非水、或风,或其它什么,这固然是说所游的地方是在高处,但更重要的是云的飘渺悠远的姿态更能激起人们翩翩的联想,“寻云”是虚写诗人内心的想望,而“随山”则是实写诗人外表的情状。因寻云而来,但随山而去,表现诗人诗思的高远,和情态的悠闲,具有语淡态浓,笔留神往的艺术效果。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在其《抒情歌谣集序言》中道:“诗人的思想对象随处都是;虽然他也喜用眼睛和感官作向导,然而他不论什么地方,只要发现动人观听的气氛可以展开他的翅膀,他就跟踪前去。”随着眼界的不断开阔,诗人敏锐地捕捉着自然界中富有特征的景物,浚发巧思,加以形象地描绘。“远树暖阡阡,生烟纷漠漠”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广阔的远景。诗人这时登上山巅,纵目远眺,只见远处林木丛茂,连成一片,周围又为一层薄雾轻烟所笼罩。犹如中国画中常见的山水,于烟雾迷茫中偶尔露出点山光或树色。“阡阡”,同“芊芊”,茂盛之意;“漠漠”,散布的样子。这两组叠字既写出绵邈的自然空间,也给读者留下阔大的想象空间,树色的瞹叇,烟雾的氤氲,乃至山姿的连绵,云块的团结,一个富有诗意的、美丽的自然山水画卷就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我们仿佛也同诗人一起凭高送目、涵泳沉酣,领略大自然之美,竟至留连忘返。

“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这是写近景,也点明节令。两句写得情彩飞动,意趣横生,向来为人们所传诵。如果说前面数句犹如写意山水,那么这两句则似工笔花鸟了。诗人紧紧抓住一瞬间的活动,把自然界充满生机的景象,尤其是把初夏特有的景物,生动细致地表现出来。二句中又有层次,前句写俯视,后句写仰看。寥寥十字,却有很大的艺术容量。“鱼戏”的“戏”字,写出鱼儿优游不迫,怡然自得的活泼神态;“新荷动”,又使鲜嫩的荷葩的娉娉袅袅的风致跃然纸上,“鸟散”句,把近景稍拉开,向人们展示了众鸟欢唱、落英缤纷的景象。而花之为“余”,因而容易洒落,鱼动新荷,点出时间是春末夏初之交。两句中的四个景物,构成一个画面,整个画面写的又是一刹那间的活动,字里行间,缭绕着诗人的斐然的情思,喷薄着大自然的活力。

面对着大自然美好的图景,诗人如梦如醉,完全忘记了自己初来时的烦闷,以致使诗人发出:“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这种由衷的慨叹。在诗人看来酒味再美,也莫如山坞水涯更为令人神往的了。在篇章结构上,这两句又是与头两句相呼应。古时酒与愁是连在一起的,如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的诗句。故有“借酒浇愁”的说法。而在谢朓此时看来,即使有很多的愁烦也无须用酒来消解,最好的办法就是到大自然中去。诗人仿佛从自然山水中找到了与自己内心情感相契合的东西。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切热爱和美好的向往。也体现了诗人状物写景的才能。谢朓山水诗最大特点就是善于用清新自然的笔调,描绘出自然界秀丽明媚的景色,而且给读者留下驰骋想象的艺术空间,具有一种意境深邃的含蓄美。意境的深浅仅仅以有无形象和能否做到情景交融来衡量是不够的,更重要的在于作者要能使读者的“意”与作品中的“境”交融。谢朓山水诗就有这种特点。虽然写山水,但他不是作地理风水介绍式地罗列一些景物,而是选择一些主要的特征加以形象的描绘,给读者留出很大的想象空间。正象中国画常于一两抹断水残山之外留下一大片空白,使读者在空白处也能感到山势的巍峨和水气的浩荡。刘熙载《游艺约言》中就说:“高山深林,望之无极,探之无尽,书不臻此境,未善也。”无论诗文,抑是书画皆是如此。谢朓山水诗富有空间感,与他喜用叠字也有关系,因此常有一种深远幽邈的思致,如这首诗中的“阡阡”、“漠漠”两组叠字就把诗人所要描绘的画面拉得很开,空间显得异常的辽阔。在谢朓其它诗中也有这种现象,象“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暂使下都》);“眇眇苍山色,沈沈寒水波”(《出藩曲》);“从风既袅袅,映日颇离离”(《秋竹曲》)等等不胜枚举。

谢朓这种清新秀逸的诗风在当时别具一格,与他时代相近的沈约就说他的诗“调与金石谐,思逐风云上”(《伤谢朓》)。谢朓的诗风对后代尤其是唐代的山水诗颇有影响,李白小诗清新俊逸的一面也可以见出谢诗的浸淫。

作者资料:

谢眺(464~499),南朝齐诗人,并善辞赋和散文。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高祖据为谢安之兄,父纬,官散骑侍郎。母为宋文帝之女长城公主。永明元年(483年),谢眺“解褐入仕”。永明九年(491年)春,谢朓作为随郡王萧子隆的文学(官名),随同萧子隆赴荆州,留下了不少诗篇。永明前、中期,他担任朝中一些无关紧要的小官,过着无忧无虑的贵族生活。他广结诗友,家世既贵,少又好学,为南齐藩王所重。东昏侯永元元年(499年),始安王萧遥光谋夺帝位,谢眺未预其谋,被诬死于狱中。

谢眺入政后,初为太尉豫章王萧嶷行参军,迁随王萧子隆东中郎府,转王俭卫军东阁祭酒,后为随王镇西功曹,转文学。永明九年,随王为荆州刺史,“亲府州事”,谢眺也跟着到了荆州,“以文才尤被赏爱”。后调还京都,任新安王中军记室,兼尚书殿中郎,又为骠骑谘议,领记室,掌霸府文笔,又掌中书诏诰。建武二年,出为宣城太守,后迁尚书吏部郎。

东晋初,谢氏举家随元帝南渡长江,迁居京邑建康(今南京)乌衣巷。谢眺的高祖谢据,是“淝水之战”的东晋统帅谢安的弟弟。作为南朝历数百年经久不衰的门阀士族的冠冕——王、谢、袁、萧四姓之一,谢氏不但在政治上颇有影响和势力,而且也出过很多有名的诗人,诸如谢安、谢道韫(女)、谢灵运、谢庄、谢混、谢惠连等等,都长于写景,每有清新的风格。谢朓秉承家风,史称他“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又说他“善草隶,长五言”,因而能与响逸百代的刘宋山水诗人谢灵运并称“大、小谢”,早早地在文坛上崭露头角了。谢朓没有逃脱政治浊浪的裹挟。萧鸾死去后,其儿子荒淫无度的东昏侯萧宝卷登位。在始安王萧遥光,贵戚江祏、江祀、刘沨等合谋的又一起夺位阴谋中,因为谢朓拒绝了他们奉立萧遥光为帝的要求,终于受诬而死。那时,他只有三十六岁。

游东田原文翻译及赏析2

游东田

朝代:南北朝

作者:谢朓

原文:

戚戚苦无悰,携手共行乐。

寻云陟累榭,随山望菌阁。

远树暖阡阡,生烟纷漠漠。

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

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戚然无欢,邀友一同游乐。

登上云雾笼罩中的高高楼榭,顺着山势眺望远处的菌形台阁。

远处树木郁郁葱葱,一片烟霭迷离的景象。

游鱼嬉戏,触动水中新荷;飞鸟辞树,枝上余花散落。

春酒虽美,还是停杯对景,眺望青山。

注释

1、东田:南朝太子萧长懋在钟山(今南京紫金山)下所建的楼馆。

2、戚戚(qī):忧愁的样子。

3、悰(cóng):快乐。

4、行乐:游玩。

5、寻云:追寻云霞的踪迹,指登高。

6、陟(zhì):登,上。《诗经·周南·卷耳》:“陟彼高冈。”

7、累榭(xiè):重重叠叠的楼阁。榭,台上有屋叫榭。

8、随山:顺着山势。

9、菌阁:华美的楼阁。王褒《九怀》有句:“菌阁兮蕙楼”,用菌、蕙等香草来形容楼阁的华美。

10、暧(ài):昏暗,不明晰。

11、阡阡(qiān):同“芊芊”,茂盛的样子。

12、生烟:指新生之烟。谢灵运《撰征赋》:“睹生烟而知墟。”

13、漠漠:弥漫,散布。

14、荷:荷花。

15、余花:残余的花朵。

16、不对:不面对着,这里指不饮酒。

17、芳春酒:芳香的春酒,这里指美酒。

18、青山郭:靠近青山的城郭。郭,外城。

游东田原文翻译及赏析3

游东田

戚戚苦无悰,携手共行乐。

寻云陟累榭,随山望菌阁。

远树暖阡阡,生烟纷漠漠。

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

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

翻译

戚然无欢,邀友一同游乐。

登上云雾笼罩中的高高楼榭,顺着山势眺望远处的菌形台阁。

远处树木郁郁葱葱,一片烟霭迷离的景象。

游鱼嬉戏,触动水中新荷;飞鸟辞树,枝上余花散落。

春酒虽美,还是停杯对景,眺望青山。

注释

戚戚:忧愁的.样子。

悰:快乐。

行乐:游玩。

寻云:追寻云霞的踪迹,指登高。

陟:登,上。

累榭:重重叠叠的楼阁。榭,台上有屋叫榭。

随山:顺着山势。

菌阁:华美的楼阁。

暧:昏暗,不明晰。

阡阡:同“芊芊”,茂盛的样子。

生烟:指新生之烟。

漠漠:弥漫,散布。

荷:荷花。

余花:残余的花朵。

不对:不面对着,这里指不饮酒。

芳春酒:芳香的春酒,这里指美酒。

青山郭:靠近青山的城郭。郭,外城。

赏析

诗的第一、二句说自己心中不乐(悰,乐),故与朋友携手来游东田。次二句写登上耸入云霄的层层台榭,随山势望去,只见楼阁华美无比(菌阁)。接着四句继续描写远近景色,远处树木苍翠茂密,山间烟霭缭绕弥漫,“阡阡”、“漠漠”两个叠音词将树木的葱茏和云烟的氤氲表现得非常生动。接着,诗人目光稍稍收回,只见水面上荷叶颤动,于是推想一定有游鱼在水下嬉戏,又见栖息着的鸟雀一飞而散,留在枝条上的残花纷纷飘落下来。诗人在“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二句中将鱼、荷、鸟、花结合起来写。由荷动可推知鱼戏,此以实写虚也;“鸟散”是瞬间的景象,稍纵即逝,而“余花落”相对和缓些,诗人用“余花落”这一细致的动态描写来表现飞鸟散去后由动人静的一瞬间,显得余韵悠悠,体现了诗人闲适恬静的心境。“新荷”、“余花”也点出了时节正是初夏。诗的最后两句写不去饮酒取乐,而是凝神眺望城郭边的青山,诗人陶醉于自然景色中流连忘返的形象跃然纸上,诗开始时的苦闷至此已荡然无存了。

全诗写景既有全景式的概括描写,显得视野开阔;又有局部细腻的生动刻画,精警工丽,富有思致。这样写景避免了冗长的铺排,同谢灵运的某些写景铺排过多相比有了进步,显得流丽清新。

创作背景

东田是建康(今南京市)有名的游览胜地,齐武帝的文惠太子非常喜爱东田的景色,特在此设立楼馆,并经常到这一带游幸。楼馆的华丽,甚至超过台城的上宫。谢脁在建康时。因有庄在钟山,所以也经常到东田去游览,《游东田》就是一首记游之作。

游东田原文翻译及赏析4

原文:

戚戚苦无悰,携手共行乐。

寻云陟累榭,随山望菌阁。

远树暖阡阡,生烟纷漠漠。

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

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

译文:

戚然无欢,邀友一同游乐。

登上云雾笼罩中的高高楼榭,顺着山势眺望远处的菌形台阁。

远处树木郁郁葱葱,一片烟霭迷离的景象。

游鱼嬉戏,触动水中新荷;飞鸟辞树,枝上余花散落。

春酒虽美,还是停杯对景,眺望青山。

注释:

东田:南朝太子萧长懋在钟山(今南京紫金山)下所建的楼馆。

戚戚(qī):忧愁的样子。

悰(cóng):快乐。

行乐:游玩。

寻云:追寻云霞的踪迹,指登高。

陟(zhì):登,上。《诗经·周南·卷耳》:“陟彼高冈。”

累榭(xiè):重重叠叠的楼阁。榭,台上有屋叫榭。

随山:顺着山势。

菌阁:华美的楼阁。王褒《九怀》有句:“菌阁兮蕙楼”,用菌、蕙等香草来形容楼阁的华美。

暧(ài):昏暗,不明晰。

阡阡(qiān):同“芊芊”,茂盛的样子。

生烟:指新生之烟。谢灵运《撰征赋》:“睹生烟而知墟。”

漠漠:弥漫,散布。

荷:荷花。

余花:残余的花朵。

不对:不面对着,这里指不饮酒。

芳春酒:芳香的春酒,这里指美酒。

青山郭:靠近青山的城郭。郭,外城。

赏析:

诗的第一、二句说自己心中不乐(悰,乐),故与朋友携手来游东田。次二句写登上耸入云霄的层层台榭,随山势望去,只见楼阁华美无比(菌阁)。接着四句继续描写远近景色,远处树木苍翠茂密,山间烟霭缭绕弥漫,“阡阡”、“漠漠”两个叠音词将树木的葱茏和云烟的氤氲表现得非常生动。接着,诗人目光稍稍收回,只见水面上荷叶颤动,于是推想一定有游鱼在水下嬉戏,又见栖息着的鸟雀一飞而散,留在枝条上的残花纷纷飘落下来。诗人在“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二句中将鱼、荷、鸟、花结合起来写。由荷动可推知鱼戏,此以实写虚也;“鸟散”是瞬间的景象,稍纵即逝,而“余花落”相对和缓些,诗人用“余花落”这一细致的动态描写来表现飞鸟散去后由动人静的一瞬间,显得余韵悠悠,体现了诗人闲适恬静的心境。“新荷”、“余花”也点出了时节正是初夏。诗的最后两句写不去饮酒取乐,而是凝神眺望城郭边的青山,诗人陶醉于自然景色中流连忘返的形象跃然纸上,诗开始时的苦闷至此已荡然无存了。

篇8:游兰溪 / 游沙湖原文及赏析

大沽河下游是青岛市重要的水源地, 20世纪90年代末, 为阻止海水入侵, 修建了麻湾庄截渗墙, 切断了淡、咸水水力联系, 但是在李哥庄附近区域残留了大量的咸水体[1]。对于地下咸水体恢复和治理的研究, 国内外主要集中于数学模拟或通过工程控制咸水体扩大等方面。韩志勇 (2008) 考虑咸淡水界面含水层的水敏感性, 应用地下水模拟软件 (Visual-MODFLOW) 对地下咸水恢复方案进行了数值分析[2,3]。李白玲 (1992) 等对截渗墙控制条件下均质含水层中的咸水体进行了单井注水恢复的数学模拟, 采用的注水量为1.4m3/s, 系统运行4个月后, 地下咸水退回到截渗墙附近[4]。咸水治理的工程方法主要有抽水法、注水法和抽注联合法, 如美国在奥克斯纳德河谷建立了抽水系统, 系统运行7个月后成功阻止了咸水入侵[5]。另外, 美国在加利福尼亚帕罗阿尔托地区建立的抽水-注水帷幕也是一个成功范例。它首先在咸水体下游建立注水帷幕截断咸水来源, 然后通过抽水排除咸水体。下游注入的是通过处理的废水, 抽水的同时进行氯化物含量监测, 抽出的淡水或氯化物含量较低的咸水回收利用[6]。

Visual MODFLOW具有直观的图形交互界面, 目前广泛应用于地下水运动的模拟, 其中的SEAWAT模块可用于模拟变密度地下水流问题[7]。本文运用Visual MODFLOW 4.2软件对大沽河下游李哥庄地区的地下水运动和溶质运移进行了数值模拟, 并对示范区内咸水修复方案进行了优化研究, 为工程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区水文地质概况

研究区位于大沽河下游的青岛市李哥庄镇, 东西至大沽河河谷边缘, 北起周臣屯—胶县砖瓦厂一线, 南至麻湾庄截渗墙一带, 距胶州湾12km。属北暖温带季风气候区, 降水量年际变化大, 年内分配不均, 多集中在6~9月份。地形变化的总趋势是北高南低, 且起伏平缓。

研究区地质属第四系冲积-冲洪积层, 为双层结构, 上部以砂质粘土和粘土为主, 一般为2~5m, 下部为不同粒径的砂及砂砾石, 为非均质各项同性储水介质, 厚度一般5~10m, 透水性和富水性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 水力性质基本上属于潜水, 但在丰水期高水位时具有微承压性。根据上部土层和下部含水层不同颗粒成分的岩性组合, 大致可将研究区分为8个分布区, 如图1所示。

各个分区的水文地质参数如表1所示。

含水层以下主要为粘土岩层, 透水性很弱, 可视为隔水边界。受古地形的制约, 含水层在库区边缘逐渐变薄趋于尖灭, 过渡为弱透水的粘性土或直接与不透水的粘土岩层接触, 因此东、西两侧为隔水边界。南端基岩之上建有截渗墙, 定义为隔水边界。北部含水砂层变化甚微, 与上游地下水连为一体, 概化为给定水头边界, 其水头值由监测井多年监测资料确定。区内大沽河切割含水层, 两者水力联系密切, 因此大沽河河床所在的部位概化为给定水头边界。

根据已有监测资料, 研究区东南端受入侵海水影响的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变为Cl-Na型, 矿化度为2~5g/L, 研究区西北部仍为HCO3-Cl型水, 矿化度为0.5~1.0g/L。Cl-为非反应性离子, 可以选择为模拟因子, 且不考虑温度对密度场和流场的影响。东西两侧和底部确定为溶质运移的零通量边界, 南北两侧则根据氯离子浓度多年监测值确定为已知浓度边界。

大气降水和河流入渗是研究区内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 降雨补给量由降雨量和降雨入渗系数计算得到。人工开采是主要排泄途径, 据近年统计资料, 全区开采量为3.8×107m3/a。

2 数值模型的建立与检验

2.1 模型的建立

根据上述水文地质条件, 研究区可概化为非均质、各向同性的潜水层, 建立其地下水流和溶质运移的数学模型[8,9]。

模型的离散化是采用矩形网格将研究区剖分为180×90×3个单元, 其中无效计算单元为12150个。每个网格长、宽分别代表实际距离为50m×45m。根据实际岩性和截渗墙高度将含水层在垂向上剖分为3层, 每层厚度不均, 由勘察和钻孔资料进行插值得到平均厚度在7m左右。时间步长为1个月, 共12个计算时段。

水文地质参数的初始值如表1中所示, 降雨补给量和人工开采量 (见第2节) 按各月所占比例进行分配。在研究区进行实地调查后, 取得25个观测井, 监测频率为每30天监测一次水位、盐度和Cl-浓度。根据监测资料, 按照内插法和外推法获得初始流场和浓度场。

2.2 模型的校正和检验

模型的识别期为2010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 采用试估-校正法, 不断调整模型, 直到计算值与实际值拟合符合精度要求为止。图2和图3分别给出了其中2个监测井的拟合曲线。

其中, 图2 (a) 和图3 (a) 所代表的14号监测井位于咸水恢复示范区内, 两个观测井 (14号和21号) 的拟合效果均较好。校正后的模型需进行检验, 时段选定为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1月30日, 结果表明, 水头计算值和实际值的绝对误差在0.2m以内的点位数达到83%, 浓度误差也保持在较小的范围内。这表明所建立的数值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研究区内地下水流动和溶质运移的实际状况, 可应用于地下水资源评价等。

3 示范区咸水体修复的优化研究

3.1 示范区咸水修复工程概况

咸水体修复示范区位于李哥庄镇黄家屯东部, 总面积约为1.1km2, 它与研究区的相对位置关系如图1中所示。2011年4~5月, 在示范区内进行水文地质钻探工作, 共布置完整井13眼, 钻进至隔水底板, 井径为500mm, 用于抽水和注水;另外布置完整观测井12眼, 井径为110mm。2011年9月18日至2011年10月10日, 在示范区内开展了咸水体的抽注水修复示范工程, 选取的抽注水井和氯离子初始浓度如图4中所示。

在此系统中, 抽水井以45m3/h左右的速度进行连续抽水, 同时进行连续注水, 形成注水帷幕, 以防止东侧咸水进入示范区, 其中Z1、Z2和Z3号注水井的注水量约为11m3/h, Z4、Z5和Z6号注水井的注水量约为18m3/h, 水源来自小新河, 其Cl-浓度为260mg/L左右。在试验期间, 每隔3h监测一次运行的抽水井、注水井和周围观测孔的水位和盐度并取水样。抽水井中水位降深为4~6m, 注水井水位抬升1~2m, 形成以抽水井为汇水区的流场。试验结束后, 除C4和C5号抽水井中抽出水的盐度略有降低 (小于0.1‰) 外, 其他抽水井和观测井的盐度均维持原水平, 修复效果不够显著。

在试验期间, 抽水量和注水量均比较小, 注入水中所含Cl-浓度较高, 且抽注水系统运行时间较短, 部分注水井间距过大, 这都对修复效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故利用建立的模型对此方案进行优化研究。

3.2 咸水体修复方案的优化研究

根据示范工程运行情况, 优化方案选择地下水位较低的2~5月份进行咸水体修复试验, 考虑到淡水帷幕对阻止东侧咸水进入示范区和驱替咸水的重要性[10,11], 将原来作为抽水井的C1和C5改为注水井, 同时增加抽水量和注水量, 并降低注入水中氯离子的浓度。

利用建立的模型进行多次抽注水模拟试验, 结果表明:由于Z1距Z2较远, Z5距Z6较远, 而注水的影响半径太小, 导致东侧咸水运移至示范区, 无法达到修复效果。在野外试验工程中, 修复效果不够显著也是基于此种原因。因此分别在Z1、Z2之间和Z5、Z6之间增加一口注水井, 下文中分别称为Z12和Z56。以此抽注水井布局进行方案的优化研究, 制定了6种抽注水方案, 以其中效果较好的2种为例进行描述。

3.2.1 抽注水方案一

以该示范区内进行的稳定流抽水和注水试验为依据, 确定抽、注水量分别为60m3/h和20m3/h, 注入水中含氯离子浓度为150mg/L左右, 抽注水结束后, 继续观察自然状态下在雨季过后, 地下水质量的变化情况。图5给出了系统运行105天后和结束运行225天后地下水中氯离子浓度场。

由结果可以看出, 注水形成的淡水帷幕对阻止东侧咸水体进入示范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对示范区内氯离子浓度的降低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由图5可以看出, 系统运行结束时, 示范区内氯离子浓度基本都能降低至250mg/L左右, 地下水质量得到较好的恢复。同时, 系统运行结束后, 示范区内的修复效果能够继续维持下去。

由抽水井抽出水中氯离子浓度的变化也可以看出方案的修复效果。抽注水方案一中C2、C3、C4抽出水中氯离子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如图6所示。

由图6可以看出, 抽水井中氯离子浓度在抽注水开始后的30天内呈现升高的趋势, 随后开始降低, 在抽注水运行结束时, 抽出水中氯离子浓度都能小于250mg/L。

3.2.2 抽注水方案二

上述方案中, 在咸水修复后期, 小部分咸水体集中于抽水井之间, 不易抽出且恢复速率有所降低, 针对此问题, 对上述方案进行一定调整。由模拟结果发现, 咸水修复过程中, 最南端的抽水井及其附近区域的氯离子浓度最先降至250mg/L, 因此, 在抽注水进行60天后, 将最南端的抽水井改为注水井, 并将其周围靠近250mg/L等值线的注水井关闭, 同时适当增加抽水量 (由60m3/h增加至80m3/h) , 修复效果如图7所示。

由图7可以看出, 系统运行105天后, 示范区内的残留咸水体虽然仍集中于抽水井之间, 但分布范围已经达到很小的程度, 可以认为示范区内地下水质量得到了很好的恢复。

抽注水方案二中C2、C3、C4抽出水中氯离子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如图8所示。

由图8可以看出, 抽注水方案二抽水井中抽出水的氯离子浓度变化趋势与抽注水方案一相同, 但在变化速率上略有不同。由此可见, 在野外试验方案中, 由于运行时间太短, 且注水井没有发挥很好的帷幕作用使得修复效果不够显著。

3.2.3 方案对比分析

上述两种方案对示范区内咸水体的修复都具有较好的效果, 但在咸水体的退缩速率和残留面积等方面有细微的差别。表2中给出了两种方案的咸水体分布范围的变化情况。

注:总抽水量和总注水量是根据抽水井的抽水量和抽水时间计算得出, 咸水体的面积是指由250mg/L浓度线所包围的面积

由表2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咸水体的退缩速度和残留面积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因素, 如抽注水量和井的布局等, 抽注水方案二在修复后期咸水体的退缩速度明显高于抽注水方案一, 且咸水体的残余面积也要小一些, 由此可得抽注水方案二中咸水体的平均退缩速率要高于抽注水方案一。在处理单位面积地下咸水体所需抽注水量方面, 抽注水方案一为189万m3/km2, 而抽注水方案二为175万m3/km2, 后者为前者的92.6%。可见抽注水方案二调整方案要略优于抽注水方案一。

4 结论

在系统分析研究区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 通过正确的水文地质条件概化, 运用Visual MODFLOW的SEAWAT模块建立了大沽河下游李哥庄地区的地下水流和溶质运移模型, 模型经识别和检验后能正确反映研究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的运动状态。

利用模型对示范区的实际咸水体修复工程进行优化, 选择地下水位较低的月份进行试验, 改变抽注水井的布局, 加大注水范围, 并适当增加抽注水量。在此基础上制定的两种方案对于修复示范区的咸水体是可行和有效的。

抽注水方案一在系统运行105天后, 咸水体残留面积为0.012km2, 咸水浓度也较低。抽注水方案二在运行相同时间后, 咸水体残留面积仅为0.004km2, 咸水体的平均退缩速率为0.847km2/a, 高于抽注水方案一的0.831km2/a。在处理单位面积地下咸水体所需抽注水量方面, 抽注水方案一为189万m3/km2, 而抽注水方案二为175万m3/km2, 后者为前者的92.6%。可见抽注水方案二更为快速、彻底。

摘要:在系统分析大沽河下游李哥庄地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 利用Visual MODFLOW的SEAWAT模块建立了研究区的水流和溶质运移模型, 运用水位和浓度监测资料对模型进行了识别和检验。在示范区内进行了咸水修复试验, 但效果不够显著, 因此利用模型对修复方案进行了优化, 最终确定了两种方案。结果表明, 抽注水方案一和二对于示范区咸水体的修复是可行和有效的;在系统停止运行后的自然状态下, 修复效果能够长期维持下去;抽注水方案二更为快速、彻底, 且总抽注水量小。

篇9:(五)游兰溪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曰:“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牛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因往相田得疾相:____________

②而颖悟绝人 绝: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二句。

①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求疗。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拟题 沈中尧)

参考答案

(一)

1.a独臂b故意c气度不凡d诚挚

2.神情(或肖像)描写 心理上的变化 乞丐原以为一只手是不能干活的,他被女主人一只手搬砖的行为所打动,从中受到了启发教育,所以露出了“异样的眼光”。

3.在这次劳动中,乞丐领悟到了人应当怎样活着的道理,毛巾上存留着他自立自强的汗水,记载着女主人对他的教育,他要保存在身边,时时激励自己。

4.D(本题意在考查对人物性格和文章主题准确把握的能力。BD两项容易混淆。B项违背了文中女主人公的本质性格,她主要的不是一个以物赐人的慈善家,而是一个用爱心唤醒人们的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教育家。女主人的笑出现在乞丐(董事长)说“你让我知道了什么叫人,什么是人格”之后,在女主人公看来,挽救一个人的精神比赐予物质更重要,女主人与乞丐的故事经过本身也已证明了这一点,所以D项正确。)

5.①教学水平不低于社会学教授。她用伟大的爱教育前来乞讨的每一个“学生”。她的家是学校,庭院是课堂,她讲的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但又寓意深刻的哲理;砖头是教具,她边讲边给“学生”做示范,她让“学生”动手实习,然后给“学生”发“奖学金”。启发“学生”树立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精神,靠自己的劳动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

②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财富去救济更贫困的人 和谐进步

③放在房前还是放在屋后都一样,都不会增值,但每让乞讨人搬一次,她都给20元钱,她让20元钱发挥的作用超过了20元钱本身。

④她不记得自己的善举,有恩于人不图回报,善行超出因果关系之外。

[说明:第5小题考查对文章的整体阅读理解水平、对文章的阐释能力和写作能力。补写的内容只要扣住“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慈善家”“崇高而伟大的人”等各段段意,且与原文文气贯通即可。)

(二)

1.用信息论的观点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它本身属于广义信息论的范围。

2.用信息论的观点研究美学问题,用信息论的方法解决美学问题。

3.B(这句话起过渡作用)

4.①研究的对象。

②研究的方法。

③所属的范畴。

④研究的地点。

5.E(A项错误在于缩小范围,信息论美学的最大特点不但是它与传统美学讨论“美的本质”这样一类抽象的非经验的命题不同,而且与传统美学主要用哲学思辩的方法也不同。B项错误在于原文所说“不只是在书房和图书馆”被偷换成“不在”。C项错误在于偷换概念,用视觉、听觉等感受系统感知的内容替换“视觉、听觉感受系统”本身。D项错误在于“无中生有”,作者只是说“美是一种信息”,“视觉、听觉是信息传递通道”,并没有说这些通道传递的都是美的信息。]

6.A(错点在以局部代替整体,原文说“基础之一”。)

7.D

(三)

许凯的评论是既浅薄又粗暴的批评。文学创作讲究以小见大,通过个别反映一般。大乔、小乔虽与这次战役并无直接关系,但她们的身份地位代表着东吴作为一个独立政治实体的尊严。东吴不亡,她俩决不会被俘;连她们都受到凌辱,则东吴社稷和东吴的遭遇也就可想而知了。杜牧说“铜雀春深锁二乔”,正意味着“东风不与周郎便”情况下东吴的彻底覆亡。

如果按照许凯的那种意见,我们可以改诗句为“国破家亡在此朝”,但诗味全无了。用形象的思维观察生活,别出心裁地反映生活,乃是诗的生命。因此,杜牧的这两句诗不但没错,反而以小见大,富于形象性,显示了诗人艺术处理上的匠心。(说明:大体意思对即可。)

(四)

1.D(不是“致谢”,应为“谢罪,道歉”。)

2.B(“扫除”在文中是两个词,“除”是台阶,“扫除”即“洒扫台阶”;而在现代汉语中,“扫除”是一个合成词,意思是“清扫、清除”。)

3.C(C中①②两句的“以”均为介词“因为”;A中①句的“则”为连词“却”,②句的“则”为副词“就是”;B中·①句的“乃”为副词“竟”,②句的“乃”为副词“就”;D中①句的“之”为代词“他们”,②句的“之”为助词“的”。)

4.D(①句是表现魏公子能虚心接受属下门客的批评意见,闻过即改;③句是表现魏公子能放下架子亲自到卑俗之处探访贤士毛公和薛公;④句是表现魏公子渴求与有贤之士交往的心情,故选D。而②句是表现魏公子在赵王面前谦恭有礼;⑤句是表现魏公子敬仰贤君;⑥句则是平原君批评魏公子胡乱交友。)

5.C(魏公子打听清楚的不是这两人的“家庭地址”,而是这两人“藏匿的地方”。)

(五)

1.①察看;②超过。

2.①听说麻桥人庞安常很会治病但是个聋子,我就前去求治。

篇10:少年游原文翻译及赏析

楼阁淡春姿。

柳泣花啼,九街泥重,门外燕飞迟。

而今丽日明金屋,春色在桃枝。

不似当时,小桥冲雨,幽恨两人知。

——宋代·周邦彦《少年游·朝云漠漠散轻丝》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个狭窄的小楼上,漠漠朝云,轻轻细雨,虽然会春天,但春意并不浓。他们就在这样的环境中相会。云低雨密,雨越下越大,大雨把花柳打得一片憔悴,连燕子都因为拖着一身湿毛,飞得十分吃力。两人在如此凄风冷雨的艰花情况下相会,又因为某种缘故不得不分离。小楼连接着阁楼,那会两人约会的处所。但会两人都会冒着春雨,踏着满街泥泞相别离的,他们抱恨而别。门外的花柳如泣如啼,双飞的燕子艰花的飞行。

现在风和日丽,金屋藏娇;桃花在春风中明艳美丽,摇曳多姿,他们现在在这美好的春日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不再像以前那样经历凄风苦雨。回忆起来,那时的小桥冲雨,反倒有别一番滋味。眼前这无忧的无虑生活在一起反倒不如当时那种紧张、凄苦、抱恨而别、彼此相思的情景来的意味深长。

注释

①漠漠:迷蒙广远的样子。轻丝:细雨。

②柳泣花啼:细雨绵绵不断,雨水流下柳花,犹如哭泣落泪。

③九街泥重:街巷泥泞不堪。九街:九陌、九衢,指京师街巷。

④燕飞迟:燕子羽翼被雨水打湿了,飞行艰花。

⑤金屋:华丽的屋子

⑥冲雨:冒雨。

⑦幽恨:藏在心底的愁怨。

鉴赏

北宋初期的词是处永间》与处尊前》的继续。处永间》、处尊前》式的小令,至晏几道已臻绝诣。柳永、张先在传统的小令之外,又创造了许多长词慢调。柳永新歌,风靡海内,连名满天下的苏轼也甚是羡慕“柳七郎风味”(处与鲜于子骏书》)。但其美中不足之处,乃未能输景于情,情景交融,使得万象皆活,致使其所选情景均并列单页画幅。究其缘故,盖因情景二者之间无“事”可以联系。这是柳词创作的一大缺陷。周邦彦“集大成”,其关键处就在于,能在抒情写景之际,渗入一个第三因素,即述事。因此,周词创作便补救了柳词之不足。读这首小令,必须首先明确这一们。

这首令词写两个故事,中间只用“而今丽日明金屋”一句话中“而今”二字联系起来,使前个两个故事─亦即两种境界形成鲜明对照,进而重温第一个故事,产生无穷韵味。

上片所写乍看好像是记眼前之事,实则完全是追忆过去,追忆以前的恋爱故事。“朝云漠漠散轻丝,楼阁淡春姿”。这是当时的活动环境:在一个逼仄的小楼上,漠漠朝云,轻轻细雨,虽然是在春天,但春天的景色并不浓艳,他们就在这样的环境中相会。“柳泣永啼,九街泥重,门外燕飞迟。”三句说云低雨密,雨越下越大,大雨把永柳打得一片憔悴,连燕子都因为拖着一等湿毛,飞得十分吃力。这是门外所见景色。“泣”与“啼”,使客观物景染上主观情感色彩,“迟”,也是一种主观设想。门外

所见这般景色,对门内主人公之会晤,起了一定的烘托作用。但此时,故事尚未说完。故事的要们还要等到下片的末三句才说出来,那就是:两人在如此难堪的情况下会晤,又因为某种缘故,不得不分离。“小楼冲雨,幽恨两人知。”“小楼”应接“楼阁”,那是两人会晤的处所,“雨”照应上片的“泣”、“啼”、“重”、“迟”,们明当时,两人就是冲着春雨,踏着满街泥泞相别离的,而且们明,因为怀恨而别,在他们眼中,门外的永柳才如泣如啼,双飞的燕子也才那么艰难地飞行。这是第一个故事。

下片由“而今”二字转说当前,这是第二个故事,说他们现在已正式同居:金屋藏娇。但这个故事只用十个字来记述:“丽日明金屋,春色在桃枝。”这十个字,既正面说眼前的故事,谓风和日丽,桃永明艳,他们在这样一个美好的环境中生活在一起;同时,这十个字,又兼作比较之用,由眼前的景象联想以前,并进行一番比较。“不似当时”,这是比较的结果,指出眼前无忧无虑在一起反倒不如当时那种紧张、凄苦、怀恨而别、彼此相思的情景来得意味深长。

篇11:游虞山记原文翻译及赏析

游虞山记原文翻译及赏析1

游虞山记

作者:沈德潜

朝代:先秦

虞山去吴城才百里,屡欲游,未果。辛丑秋,将之江阴,舟行山下,望剑门入云际,未及登。丙午春,复如江阴,泊舟山麓,入吾谷,榜人诡云:“距剑门二十里。”仍未及登。

壬子正月八日,偕张子少弋、叶生中理往游,宿陶氏。明晨,天欲雨,客无意往,余已治筇屐,不能阻。自城北沿缘六七里,入破山寺,唐常建咏诗处,今潭名空心,取诗中意也。遂从破龙涧而上,山脉怒坼,赭石纵横,神物爪角痕,时隐时露。相传龙与神斗,龙不胜,破其山而去。说近荒惑,然有迹象,似可信。行四五里,层折而度,越峦岭,跻蹬道,遂陟椒极。有土坯磈礧,疑古时冢,然无碑碣志谁某。升望海墩,东向凝睇。是时云光黯甚,迷漫一色,莫辨瀛海。顷之,雨至,山有古寺可驻足,得少休憩。雨歇,取径而南,益露奇境:龈腭摩天,崭绝中断,两崖相嵌,如关斯劈,如刃斯立,是为剑门。以剑州、大剑、小剑拟之,肖其形也。侧足延,不忍舍去。遇山僧,更问名胜处。僧指南为太公石室;南而西为招真宫,为读书台;西北为拂水岩,水下奔如虹,颓风逆施,倒跃而上,上拂数十丈,又西有三杳石、石城、石门,山后有石洞通海,时潜海物,人莫能名。余识其言,欲问道往游,而云之飞浮浮,风之来冽冽,时雨飘洒,沾衣湿裘,而余与客难暂留矣。少霁,自山之面下,困惫而归。自是春阴连旬,不能更游。

噫嘻!虞山近在百里,两经其下,为践游屐。今之其地矣,又稍识面目,而幽邃窈窕,俱未探历。心甚怏怏。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艰,且得半而止者,转使人有无穷之思也。呜呼!岂独寻山也哉!

译文:

清光绪二年秋八月十八日,我和黎莼斋游狼山,坐在萃景楼上,远望虞山,觉得景色很美。二十一日就雇了船过江。第二天早上,到了常熟。这时易州赵惠甫恰巧免官回来,住在常熟,便与我一同去游玩。虞山后面向东延伸进常熟城。出城斜向西,绵延有二十里地,四面都是广阔的田野,山横亘在中间。其中最好的景点是拂水岩,大石高有几十尺,一层层堆积重叠着,像层积的灵芝,又像重重叠叠的大石盘修筑的平台,有暗青色、红色,斑斓驳杂,光彩夺目。有两块石头从中间分开,叫剑门,陡峭如裂开一般屹立着,奇形怪状几乎无法形容。蹲在岩石上,向下望去,田地平整广阔约有上万顷,澄碧的湖水,奔流的小溪,纵横交错,流淌着,翻涌着,华美得像一幅天然的图画。向南望见毗陵、震泽,山青翠相连,高耸入云。雨气和日光参差错落在各山峰上面,水汽逼近,忽开忽合,瞬息万变。它的外面,烟云弥漫,光色满天,极目远眺,心游天外。岩脚下是拂水山庄的旧址,钱牧斋曾经住过的地方。唉!凭着这么好的山丘胜地,钱先生却糊涂地不能隐居在此终了一生,我和赵惠甫却快乐地不想离开啊!山崖的边侧是维摩寺,经过战乱后大半被毁坏了。出了寺向西走,稍微转个弯,过了一道岭,然后向北,只见云海豁然开朗,渺渺茫茫,仿佛天外一般,而狼山忽然出现在前面。我指着狼山对赵惠甫说,前些天我在那上面游玩过。又从西边下去,是三峰寺,所在房屋,间间都可休息。走近寺一看,里面很多古树,有一株罗汉松,树皮已经剥落,树干光秃,像是上百年的树。寺里和尚准备了酒菜、水果,请我们两人吃。太阳将要西斜,我们沿着山向北走,经过安福寺,那就是唐代诗人常建诗中所说的“破山寺”,清幽深邃,和他诗中描绘的相符。寺里多桂花树,从寺里过去,一路上充满着芬芳。从常熟北门返回,我们便到了言子和仲雍的坟墓。上面是辛峰亭。这时太阳已经下山了,山路陡险无法上去,相约第二天去游玩。因为刮风下雨,又没有成行。于是二十四日乘船往吴门去,走了几十里水路,虞山好像还在船篷上面蜿蜒曲折,望去清清楚楚,使人想要掉转船头再去游玩。

注释:

(1)十八日:1876年(光绪二年)八月十八日。(2)狼山:在江苏南通市南。(3)虞山:一名乌目山,在江苏常熟县城西北。相传西周虞仲葬此,故名。(4)尻(kāo):尾部。(5)迤:往。(6)騞(huō):以刀劈物声;擘(bò):剖分。“騞擘屹立”,意为如同被刀騞然劈开似的直立。(7)状:描述。(8)畴:农田。衍:延展。(9)澄湖:当指阳澄湖,阳澄在常熟城南。(10)荡潏(yù玉):水流波涌。(11)毗陵:古郡名,指镇江、常州、无锡地区。震泽:即太湖。(12)厥高鑱云:山高之高,刺入云端。厥:其。(chán蝉):刺。(13)水阴:水的南面。上薄:指自虞山南望湖水,水面向南伸展,上近天际。(14)眦(zì):眼眶。睇(dì):看。决眦穷睇:意为穷尽目力,张目远望。(15)钱牧斋:钱谦益,字受之,号牧斋,常熟人,明清之际著名文学家,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进士。后来在南明王朝中任礼部尚书,清兵南下,率先迎敌,官至礼部侍郎。因丧失民族气节,为士人所不齿。(16)惘:迷惘失去方向。(17)阿:边。(18)泰半:大半。(19)剥脱拳秃:树皮脱落,树干光秃而曲结回绕。(20)昃(zè):日西斜。(21)常建:盛唐诗人,写诗多以山水寺观为题材。著有《常建集》,其五律《破山寺后禅院》为传世名篇。诗云:“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声。”(22)木樨花:桂花。“樨”也作“犀”。(23)言子:孔子弟子言偃,字子游。仲雍:吴太伯弟,后立为王,其后人建立吴国。言偃与仲雍墓均在虞山。《史记·吴太伯世家》:“吴地纪曰:仲雍冢在吴乡常熟县西南虞山上,与言偃冢并列。”(24)翼日:明日。(25)吴门:苏州别称。(26)蓬户:船蓬上的窗户。

赏析:

这篇文章写虞山之景,无论描摹近石远山,还是写苍烟渺霭,都具有诗情画意,体现了作者状物写景的功力。这篇文章抓住了不同景物的特征,融情于景,刻画逼真,文末写回望虞山:“令人欲反棹复至。”表现余味未尽,具有言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游虞山记原文翻译及赏析2

游虞山记

张裕钊〔清代〕

十八日,与黎莼斋游狼山,坐萃景楼望虞山,乐之。二十一日,买舟渡江,明晨及常熟。时赵易州惠甫适解官归,居于常熟,遂偕往游焉。

虞山尻尾东入熟城,出城迤西,绵二十里,四面皆广野,山亘其中。其最胜为拂水岩,巨石高数十尺,层积骈叠,若累芝菌,若重巨盘为台,色苍碧丹赭斑驳,晃耀溢目。有二石中分,曰剑门,騞擘屹立,诡异殆不可状。踞岩俯视,平畴广衍数万顷。澄湖奔溪,纵横荡潏其间,绣画天施。南望毗陵、震泽,连山青以相属,厥高鑱云,雨气日光参错出诸峰上。水阴上薄,荡摩阖开,变灭无瞬息定。其外苍烟渺霭围缭,光色纯天,决眦穷睇,神与极驰。岩之麓为拂水山庄旧址,钱牧斋之所尝居也。嗟夫!以兹丘之胜,钱氏惘不能藏于此终焉,余与易州乃乐而不能去云。岩阿为维摩寺,经乱,泰半毁矣。

出寺西行少折,逾岭而北,云海豁工,杳若天外,而狼山忽焉在前,今指谓易州:“一昔游其上也。”又西下,为三峰寺,所在室宇,每每可憩息。临望多古树,有罗汉松一株,剥脱拳秃,类数百年物。寺僧俱酒果笋而饷余两人已,日昃矣。循山北过安福寺,唐人常建诗所谓破山寺者也。幽邃称建诗语。寺多木樨花,自寺以往,芳馥载涂。

返自常熟北门,至言子、仲雍墓,其上为辛峰亭。日已夕,山径危仄不可上,期以翼日往。风雨,复不果。二十四日遂放舟趣吴门。行数十里,虞山犹蜿蜒在蓬户,望之了然,令人欲反棹复至焉。

译文

清光绪二年秋八月十八日,我和黎莼斋游狼山,坐在萃景楼上,远望虞山,觉得景色很美。二十一日就雇了船过江。第二天早上,到了常熟。这时易州赵惠甫恰巧免官回来,住在常熟,便与我一同去游玩。

虞山后面向东延伸进常熟城。出城斜向西,绵延有二十里地,四面都是广阔的田野,山横亘在中间。其中最好的景点是拂水岩,大石高有几十尺,一层层堆积重叠着,像层积的灵芝,又像重重叠叠的大石盘修筑的平台,有暗青色、红色,斑斓驳杂,光彩夺目。有两块石头从中间分开,叫剑门,陡峭如裂开一般屹立着,奇形怪状几乎无法形容。蹲在岩石上,向下望去,田地平整广阔约有上万顷,澄碧的湖水,奔流的小溪,纵横交错,流淌着,翻涌着,华美得像一幅天然的图画。向南望见毗陵、震泽,山青翠相连,高耸入云。雨气和日光参差错落在各山峰上面,水汽逼近,忽开忽合,瞬息万变。它的外面,烟云弥漫,光色满天,极目远眺,心游天外。岩脚下是拂水山庄的旧址,钱牧斋曾经住过的地方。唉!凭着这么好的山丘胜地,钱先生却糊涂地不能隐居在此终了一生,我和赵惠甫却快乐地不想离开啊!山崖的边侧是维摩寺,经过战乱后大半被毁坏了。

出了寺向西走,稍微转个弯,过了一道岭,然后向北,只见云海豁然开朗,渺渺茫茫,仿佛天外一般,而狼山忽然出现在前面。我指着狼山对赵惠甫说,前些天我在那上面游玩过。又从西边下去,是三峰寺,所在房屋,间间都可休息。走近寺一看,里面很多古树,有一株罗汉松,树皮已经剥落,树干光秃,像是上百年的树。寺里和尚准备了酒菜、水果,请我们两人吃。太阳将要西斜,我们沿着山向北走,经过安福寺,那就是唐代诗人常建诗中所说的“破山寺”,清幽深邃,和他诗中描绘的相符。寺里多桂花树,从寺里过去,一路上充满着芬芳。

从常熟北门返回,我们便到了言子和仲雍的坟墓。上面是辛峰亭。这时太阳已经下山了,山路陡险无法上去,相约第二天去游玩。因为刮风下雨,又没有成行。于是二十四日乘船往吴门去,走了几十里水路,虞山好像还在船篷上面蜿蜒曲折,望去清清楚楚,使人想要掉转船头再去游玩。

注释十八日:光绪二年(年)八月十八日。狼山:在江苏南通市南。虞山:一名乌目山,在江苏常熟县城西北。相传西周虞仲葬此,故名。尻(kāo):尾部。迤:往。騞(huō)擘(bò)屹立:意为如同被刀騞然劈开似的直立。騞,以刀劈物声。擘,剖分。状:描述。畴(chóu):农田。衍:延展。澄湖:当指阳澄湖,阳澄在常熟城南。荡潏(yù):水流波涌。毗陵:古郡名,指镇江、常州、无锡地区。震泽:即太湖。厥高鑱(chán)云:山高之高,刺入云端。厥,其。鑱,刺。水阴:水的南面。上薄:指自虞山南望湖水,水面向南伸展,上近天际。决眦(zì)穷睇(dì):意为穷尽目力,张目远望。眦,眼眶。睇,看。钱牧斋:钱谦益,字受之,号牧斋,常熟人,明清之际著名文学家,明代万历年间(~年)进士。后来在南明王朝中任礼部尚书,清兵南下,率先迎敌,官至礼部侍郎。因丧失民族气节,为士人所不齿。惘:迷惘失去方向。阿:边。泰半:大半。剥脱拳秃:树皮脱落,树干光秃而曲结回绕。昃(zè):日西斜。常建:盛唐诗人,写诗多以山水寺观为题材。著有《常建集》,其五律《破山寺后禅院》为传世名篇。木樨(xī)花:桂花。“樨”也作“犀”。言子:孔子弟子言偃,字子游。仲雍:吴太伯弟,后立为王,其后人建立吴国。言偃与仲雍墓均在虞山。《史记·吴太伯世家》:“吴地纪曰:仲雍冢在吴乡常熟县西南虞山上,与言偃冢并列。”翼日:明日。吴门:苏州别称。蓬户:船蓬上的窗户。

赏析

这篇散文以行程为线索,采用移步换景、全面物叙的写作手法,将登山越岭所见的风光景物逐一展现于笔下,作者或远望,或近观,或仰视,或俯察,视角不停变换,给人以不同的审美感受。全文用笔简炼,随意挥洒;移步换景,读写真切如画。

这篇散文行文时无论读摹近石远山,还是写苍烟渺霭,都萃形、光、色于一体,让人目不暇接。此外,作者还以简洁的文笔点出人文景观,如拂水山庄旧址、破山寺及言子、仲雍墓等,以反衬虞山之胜。通篇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与喧嚣尘世相割裂的静态的自然,笼罩着一种淡雅的诗美意境,特别是文末写行数十里回望虞山,“犹蜿蜒在篷户,望之了然,令人欲返棹复至焉”,以回应之笔表现自己余兴未益的心理感受,文已益而意无穷,委实耐人寻味。同时,也与文首“坐萃景楼望虞山,乐之”相照应,揭示此次虞山之游,是以“远望神往”起始,以“回望欲返”作结,首尾呼应而又浑然天成。

文中,“岩之麓为拂水山庄旧址”数句,感叹钱谦益既为常熟人,家乡有如此名胜佳地,却如此糊涂,不能隐居终生。由此我们看出作者的人品和藏身山水、超然脱俗的理想。类似的.感慨在《游狼山记》中亦有流露:“余又益槁枯朽钝,为时屏弃。独思遗外身世,捐去万事,《徉于兹山之上,荫茂树而撷涧芳;临望山海,慨然凭吊千载之兴亡;左挟书册,右持酒杯,啸歌偃仰,以终其身。”相比之下,《游虞山记》中作者的表达较为婉转,而《游狼山记》则更为坦露。

有趣的是,清人沈德潜亦有《游虞山记》传世。与张裕钊不同,他只是稍识虞山面目,未能益探幽深险峻之佳境,却因此悟出一种处世之道:天下胜景,若留有余地,则意味无穷;益情探历,欲求览无余,反而兴味索然,世间事物往往如是。可见,同样一座山,审美主体不同,所见景物不同,得到的人生感悟亦自不同。惟其如此,它才具有恒久不变的魅力。

这篇文章写虞山之景,无论读摹近石远山,还是写苍烟渺霭,都具有诗情画意,体现了作者状物写景的功力。这篇文章抓住了不同景物的特征,融情于景,刻画逼真,文末写回望虞山:“令人欲反棹复至。”表现余味未益,具有言益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游虞山记原文翻译及赏析3

游虞山记

虞山去吴城才百里,屡欲游,未果。辛丑秋,将之江阴,舟行山下,望剑门入云际,未及登。丙午春,复如江阴,泊舟山麓,入吾谷,榜人诡云:“距剑门二十里。”仍未及登。

壬子正月八日,偕张子少弋、叶生中理往游,宿陶氏。明晨,天欲雨,客无意往,余已治筇屐,不能阻。自城北沿缘六七里,入破山寺,唐常建咏诗处,今潭名空心,取诗中意也。遂从破龙涧而上,山脉怒坼,赭石纵横,神物爪角痕,时隐时露。相传龙与神斗,龙不胜,破其山而去。说近荒惑,然有迹象,似可信。行四五里,层折而度,越峦岭,跻蹬道,遂陟椒极。有土坯磈礧,疑古时冢,然无碑碣志谁某。升望海墩,东向凝睇。是时云光黯甚,迷漫一色,莫辨瀛海。顷之,雨至,山有古寺可驻足,得少休憩。雨歇,取径而南,益露奇境:龈腭摩天,崭绝中断,两崖相嵌,如关斯劈,如刃斯立,是为剑门。以剑州、大剑、小剑拟之,肖其形也。侧足延,不忍舍去。遇山僧,更问名胜处。僧指南为太公石室;南而西为招真宫,为读书台;西北为拂水岩,水下奔如虹,颓风逆施,倒跃而上,上拂数十丈,又西有三杳石、石城、石门,山后有石洞通海,时潜海物,人莫能名。余识其言,欲问道往游,而云之飞浮浮,风之来冽冽,时雨飘洒,沾衣湿裘,而余与客难暂留矣。少霁,自山之面下,困惫而归。自是春阴连旬,不能更游。

噫嘻!虞山近在百里,两经其下,为践游屐。今之其地矣,又稍识面目,而幽邃窈窕,俱未探历。心甚怏怏。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艰,且得半而止者,转使人有无穷之思也。呜呼!岂独寻山也哉!

翻译

虞山距离吴城仅有一百里,多次想去游玩,始终未能成行。辛丑年的秋天,我将要到江阴去,当时乘船途经虞山下,远望剑门峰直插云霄,但不能趁此登山。丙午年的春天。我又到江阴去,船停泊在山脚,进入吾谷,船夫欺骗我说:“距离剑门还有二十里。”我仍然不能趁此登山。

壬子年正月八日,我和张少弋、叶中理一起到虞山游玩,寄宿在陶氏家。第二天早晨,天将要下雨,两位朋友都不想去登山,但是我已经准备好竹杖和登山屐,天气不能阻止我前往。从城北出发顺着城边走六七里。进入破山寺,这是唐代常建题咏诗歌的地方,现在这里的水潭名叫“空心”,是取自诗中的意思。于是从破龙涧上山,山脉突起并且裂开,红褐色的石头纵横交错,传说是神奇动物龙的爪子和丫角磨过的痕迹,它们时隐时现。相传龙跟神争斗。龙不能获胜,就冲破那座山离去了。传说的内容接近荒唐,让人迷惑,但这里有些痕迹,似乎又值得相信。行走了四五里路,都是层层叠叠弯弯曲曲的,翻越峦岭,登上石径,就可到达山顶。上面有众多山石累积成的土丘,我怀疑是古代的坟墓,但没有碑文记录是谁的墓。一登上望海墩,向东凝望。这时云的颜色非常昏暗,天地迷蒙一片,连大海也看不清楚。不一会,雨下起来了。虞山中有一座古寺可以停留,稍作休息。雨停了,我们从小路向南出发,沿途不断出现奇丽的景色:两旁齦腭般的山峰直逼云天,险峻的大山仿佛被从中劈开,两边的山崖对着张开,像门这样分开【关,门闩,指门,见《信陵君窃符救赵》】,像刀刃这样直立,这就是剑门,用剑州的大剑、小剑来拟称它,是因为它们的外形相像啊。我两脚斜着站立了很久,但还是不忍离开。后来,遇到山里的僧人,再向他询问山中的名胜之地。僧人指引说南面是太公石室;由南往西是招真宫和读书台; 由西往北面是拂水岩,水流向下奔腾如彩虹一般,大风逆吹,水沫向上飞溅高达几十丈。山的西面有三沓石、石城、石门,虞山后面有一个石洞通往大海,不时隐藏着海中生物,人们叫不出它们的名字。我听得懂他的话,想问路前往游玩,但这时山上阴云浓密,风不断刮来,非常寒冷,天上不时有雨飘洒,打湿了衣服,使我和客人都难以停留片刻。而稍停,我们就从虞山的正面下山,困顿疲惫地踏上归途。从此,春雨接连下了二十多天,不能再次去虞山游玩。

唉!虞山靠近吴城只有百里,我两次从山下经过,都无法实现登山的愿望。现在到了那个地方,又只稍稍了解到它表面的情况,而那些幽深的地方,都未曾探访游历过,心里很不快乐。但是世间的种种境界中,有的一接触就能领会到,而一领会到就走到尽头了,开始的时候很高兴,接下来就索然无味了。想找回值得玩味的,却一点也找不到了;反而那些得来很艰难的,而且得到一半就没有了的,却让人有无穷无尽的思恋。唉!这哪里只是游山寻胜才有的呢!

赏析

上一篇:徐瑞个人简历下一篇:完事大吉成语造句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