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会记叙文:尴尬的班会

2024-05-04

班会记叙文:尴尬的班会(精选7篇)

篇1:班会记叙文:尴尬的班会

班会记叙文:尴尬的班会

长这么大,发生在我身上的糗事可是掰着指头数都数不完呢。上三年级时,我在班里发生的一件糗事,现在想起来还使我脸红呢。

有一次开班会,老师鼓励同学们展示自己的才艺,建议大家表演自己拿手的绝活,我也带着我的小号准备在班里秀一秀。班会上,同学一个接着一个上台表演,有的同学表演大提琴,有的同学表演古筝,还有的同学表演小提琴……伴随着悠扬的音乐,终于快轮到我了,我的心里有一点紧张。轮到我上台了,我的心紧张得“咚、咚、咚”地跳个不停,我吸好气准备开始吹,但是由于我太紧张的原因,本来滚瓜烂熟的谱子被我忘得一干二净,手和口的`配合也出了问题,结果第一个音就吹低了,发出“辦”一声,特像“放屁”的声音,同学们哄堂大笑,我的脸也一下子红到脖子根儿,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我做了一个深呼吸,调整了一下心情,慢慢平静下来,调整好音调,完整地吹了一首“圣诞快乐”,博得了同学们热烈地掌声。我也很快走下讲台,不想再在台上多呆一分钟。

这件事虽然过去将近一年了,但我至今想起来都会觉得难为情,这个事也让我明白一个道理,做任何一件事情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同时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在心中认定自己是最棒的。

篇2:班会记叙文:尴尬的班会

“ 铃铃铃......”上课的钟声敲响了,同学们疾速地冲进了教室。这是我最喜欢的班会课。

高大的身影走进了教室。“上课 。”老师大声地说道,我和同学们便起身向老师问好。我们刚坐好,老师开口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做个游戏。”老师的眼里透露着神秘。接着,老师从身后讲台上的粉笔旁边拿出了一幅五彩缤纷的图画,画上刻着一排又一排的谜语。老师说:“现在我来宣布规则:首先让一个同学把用红领巾蒙住自己的.眼睛,转三圈去摸那幅画,摸到哪个谜语,就把谜底答出来。桌子搬开后,我迫不及待的参加了这场“猜谜”活动。斗志高昂的我打败了一波又一波的“谜语”卫士。我们以惊人的速度把谜语猜完了。这时,老师把考卷拿了出来,发了下来,我们一下惊呆了!考的内容与刚才的谜语一模一样。老师说:“这节课,我想要同学们变自信,因为大多数同学在上课时很少举手发言,所以我想到用这个方法,让同学们找回自信。”老师说完后我们都看着老师以微笑面对我们。我们顿时恍然大悟。

“铃铃铃......”突然,下课铃再一次敲响了,看着老师走出门外的背影。我们对老师的赞叹、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篇3:班会记叙文:尴尬的班会

关键词:辅导员,高校班级管理,班会建设,创新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 教书育人是每个辅导员的基本职责。辅导员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必须具有正确的政治思想观念、满腔的工作热情和较高的文化修养。传统的主题班会往往很难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很多学生“谈班会色变”。所以要不断充结合学生的特点开展与时俱进的班会, 有效地激发全体成员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 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关注和施展, 争取把主题班会设计成为一个大学生乐于参与的平台。

一、群体教育方式之一———班会

班会是进行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阵地, 能使学生养成其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利用好班会也是班级管理主要手段之一。开一节成功的主题班会, 必须把握好以下三个要素:主题、内容和形式。其中, 主题是灵魂, 内容和形式是展现主题的载体。

(一) 班会主题应具有针对性和原则性, “小”中见“大”, “大”中见“小”

班会主题要符合学生的心理规律, 具有时代发展的特点, 要结合学科性质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 我们可以围绕着人文精神、文明礼仪以及思想道德等几方面提炼主题, 使其主题鲜明、目标明确。选择主题时可以“小”中见“大”, 即从小事中见大事, 例如, 从班级里存在不良的行为规范谈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 引发学生自主思考;也可以“大”中见“小”, 即大事中见小事。例如, 就目前关注的时事政治联系到自身进行思考, 材料小、立意新、兴趣浓。

(二) 班会内容应“常规”中见“创新”

在设计班会内容时应尽量考虑具有创新意义, 符合时代特点和丰富有趣的原则。例如, 安全稳定工作是高校的重点工作, 安全教育班会每学期都开展, 但常规的形式, 如:观看教育片、邀请专家作讲座等都不能广泛提起学生参与的热情, 所以, 针对这一内容我组织了安全知识“故事会”。班会之前我布置四个小组分别收集有关交通、饮食、防火和防盗安全的材料。在活动中, 各小组采用小品、话剧、相声等新颖的形式进行表演, 学生参与热情极高, 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体会到安全防范的重要性, 教育效果良好。

(三) 班会形式应凸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来自于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潮, 对整个世界所产生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并且在程度上来看是深刻的。具体说来, 教育的最终理念, 就是人的“潜能”是否得到充分展现, 人的个性是否得到张扬, 人主体人格是否得到自由。所以, 在组织班会时, 辅导员应借鉴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 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模式, 让学生成为班会的主人, 辅导员作为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 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二、班会的分类

每学期召开的主题班会种类较多, 经归纳, 大致分为以下几类:开学班会、党团建设类、政策学习类、考试动员类、娱乐互动类、表彰颁奖类、期末总结班会。为了增进同专业不同班级间的了解, 互相学习借鉴, 在组织开学班会时, 我一般会申请能容纳200人的多媒体教室, 给本专业6个班级同时开班会, 通过制作PPT, 让学生直观了解班级考试成绩排名, 并布置新学期的任务。在学院“五四”表彰、“一二九”表彰等大型的表彰大会结束后, 我会在本专业召开小型的表彰颁奖大会, 通过为获奖学生逐一颁发锦旗和证书, 让获奖学生感受到成就感和自豪感, 也为其他学生树立了榜样, 常规的评优工作的教育意义被延伸了。

三、集思广益设计主题班会

在了解当代大学生性格特点的同时, 还要给学生自主设计班级活动的权利, 或者通过访问、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所感兴趣的班级活动形式。本学期我开展了“主题班会我做主”的班级活动策划征集活动, 收到很好的效果, 学生通过自行设计班级活动, 增强了班级主人翁的责任意识, 比如, 与毕业生交流的茶话会、通过互传纸条帮助舍友改掉小毛病等活动, 都体现了鲜明的80后、90后的新新人类特色。

在ppt演示演讲能力训练中, 由于演讲内容自拟, 所以每一位学生都展现了自己所关注或喜爱的主题。例如, 从“凤姐”现象所得到的启示、家乡的古典与现代、崇拜的足球明星等等, 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再配上抒情的音乐, 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自由发挥, 听众们时而大笑, 时而认同, 时而沉思, 相比以前传统的“老师说学生听”的班级活动形式, 氛围更加的轻松愉悦了。

总之, 大学主题班会的开展不仅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更有利于大学生的人格完善, 时代精神、大学理念、校园文化等主流思想也可以借助主题来影响当代大学生因此构建符合实际的大学主题班会有重要的意义。广泛发动班级学生, 调动大学生参与建设的积极性, 让他们成为设计与管理的主体, 并用生动的形式将建设的成果呈现出来, 才能真正实现大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目标, 才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最终提高大学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水平。

参考文献

[1].靳诺、郑永廷、张澍军,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唐景莉、杨晨光、陈至立, 《在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建设一支高水平高校辅导员队伍》[N], 《中国教育报》, 2006

[3].范洪涛,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探析》[J], 《科技创新导报》, 2008

[4].曹朝清, 《高校新生辅导员工作新探》[J],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05 (2)

[5].郝颖, 《学分制下高校辅导员工作初探》[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2005 (1)

篇4:一个人的班会

当她就要合上花名册时,我指着花名册上许冬冬的名字说:“这个学生还没介绍呢,漏掉了。”她听了,好像一下想了起来,“扑哧”一下笑出声来。她说:“这个学生太平常了,我带这个班几年了,对他几乎没印象,有几次他没来上学,我都没有发现。”听她这么说,我心里突然有一种怪异的感觉。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学生呢?

这天,是我第一次走进这个班。学生们大概都听说了要来新老师,一双双眼睛里都带着好奇打量着我,有几个正在教室里打闹的男生,看到我走了进来,立刻停止了打闹,悄悄地向我这边挤眉弄眼。不用介绍,那几个男生的名字,我已猜到了。

上课了,学生们都坐在座位上,一个个抬着头,准备听我这个新老师给他们上第一堂课。我首先向同学们作了自我介绍,然后拿起花名册点名,我要求点到名字的同学喊“到”,然后站起来,让我认识一下。当我报出许冬冬的名字时,只听到一个很小的声音,我抬眼找了一遍,才发现在墙角站起来一个人,那男孩瘦瘦的,一脸腼腆、拘谨的神色。我向他笑了笑,还特意说了句:“请坐下!”就这一个不起眼的举动,立刻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光,不少学生向他这边望了望,又望了望我,脸上露出疑惑的神色。

几天后,我通知班上的学生,叫他们下午放学后不要走,我要开班会。因为学校临时有个会,我迟了半个小时来到班上。我推开门一看,只见教室里空荡荡的,只有许冬冬一个人安静地坐在座位上。我问:“其他同学呢?”他小声地回答:“都走了!”我问:“你怎么不走?”他腼腆地答道:“老师说了要来开班会,肯定会来的,我不敢走,我怕倒霉。”我听了,心头一热。“你说得对,今天的班会照常开,我的班会就开给你一个人。”许冬冬听了,惊讶得两只眼睛直盯盯地看着我。

我站在讲台前,开始开班会。许冬冬静静地听着,硕大的教室里,只有我一个人的声音在回荡。我看到,许冬冬听得很认真,有时腼腆一笑,有时抓抓自己的脑袋。不知不觉,一节课的时间结束了。我站起身说:“今天的班会开得很好,许冬冬同学听得很认真,希望你再接再厉,把学习搞好!”许冬冬背起书包兴沖冲地走出了教室。我看着他的背影,发现他的腰杆明显挺直了。

那次班会后,我发现,许冬冬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班上的许多事情,他都积极主动地参与,他还参加了班级演讲团。他的身边有了朋友,教室里常常有人喊许冬冬的名字,不一会儿,回响起清脆的回答声。看着许冬冬一点一滴的变化,我很欣慰。

不知不觉,我带的这个班小学就要毕业了。几年下来,我和这些孩子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我要学生们即兴发表演讲,谈谈这些年来的收获和感想。同学们一个一个走上台来,讲着讲着,流出了眼泪。

轮到许冬冬,他走上台来,深情地说道:“我曾经是一个胆小、怕事、没有自信心的孩子。自从老师为我一个人开了班会后,我深深地感到,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可替代的一颗星。这颗星虽然没有倾城的光芒,但在漆黑的夜空中,依然发出璀璨的光芒,它也是银河系中一颗不可替代的星。”

很多年过去,对许冬冬的话依然记忆深刻。不见倾城的星,但必须要看到每颗星散发出的光芒,这是我一个做教师的责任。

(图/刘昌海 编辑/张金余)

篇5:初中记叙文:最难忘的一次班会

上初中以来,最让我难忘的班会,是那一节……

镜头一:玩游戏的规则

大扫除完后,老师说利用班会时间玩个游戏。一听说玩游戏,我们来了劲儿,就像猪八戒准备背媳妇。老师拿来一个长杆子,告诉我们:这叫同心杆,要小组六个人一起用食指顶着,手指不能钩住杆,由指挥者说“下移”或“停”,把同心杆放到地上算成功,中途谁也不许说话,说话了重来。

镜头二:一组迎接挑战

原来游戏规则如此简单,我估计十来秒就行了,于是大家都争着要玩,我们组也不例外。老师把第一个名额给了一组,只见一组同学们个个信心满满,可事不如意,十秒过去了,二十秒过去了,同心杆像是长了翅膀,就不往下走。只见一组同学们个个头上直冒汗,我们也替他们捏了一把汗。最后,同心杆终于落下了,一看表,用了一分多,一组同学个个垂头丧气,像被扎破的气球,顿时变得无精打采了。

镜头三:七组加油

终于到我们组了,我们觉得这“小菜一碟”,冠军绝对是我们,我们信心满满地走上讲台,面对同学们,我觉得我的心像个小兔子,在肚里怦怦直跳,老师一声令下,开始,我们便小心翼翼地使同心杆往下落,可不知怎么的了,同心杆非得往上飞,就快下来了,不知谁说了个好,我们又得重来了,听着同学们喊着“加油,加油”的口号,似乎“七组加油”已成了全场最美的旋律,我们一个个脸憋得通红,终于,同心杆落地了,一看表:两分多,我们一个个都像打了败仗的将军,无精打采地挪动着如灌满铅的双腿回到了座位上。

镜头还在不停的旋转着……

“做什么事都不能慌,而且组内同学还得团结一致,你要埋怨他人,同心杆自然下不去,要都想着它能下去,它自然就下去了,要都想着它下不去,它自然就下不去,这就是团结的力量。”老师在总结这次游戏活动时说。

篇6:班会记叙文:尴尬的班会

星期五下午,最后一节课是班会,按照惯例李老师让我和邵蕴泽分别评出本周的纪律星和卫生星。

首先由我来评纪律星,我告诉大家:这次和往常不同,我准备将这一周纪律方面有进步的同学评为纪律星,这样就能鼓励他们以后更加守纪。

最后,我宣布:纪律星评给邵周星宇、周家斌、张一博……我偷偷地看了这几个同学,发现他们脸上都可高兴!相信以后他们都会有更大的进步。

篇7:班会记叙文:尴尬的班会

一、理论依据

依据欣赏型德育的理念, “欣赏型德育模式”的核心追求是使道德教育的价值引导与道德主体的自主建构这两个往往相互对立的方面能够在自由“欣赏”的过程中得以统一, 力图让德育成为“一幅美丽的画”、“一曲动听的歌”。另外, 根据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这个阶段的中心任务和重要关系是同辈群体关系。因此, 此次班会主题的确立是符合德育理念与学生心理需求的。

二、学情调研

人与人之间如何交往是人生永恒的话题。国际部的学生都是住宿生, 经过高中两年多的朝夕相处, 他们共同经历了生活中的一些考验, 共同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些摩擦, 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意识。但是, 由于学生多是独生子女, 在家庭成长中缺少同伴相处的经历, 又处于青春期, 在交往中往往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去考虑问题, 情绪容易波动, 遇到问题不够理性, 需要教师的进一步指导。

作为国际部的学生, 他们将来都要出国留学, 会面临陌生的生活环境, 也必将与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宗教信仰、不同价值观的外国人交往。如何进一步适应这样复杂的人际关系, 更需要教师在高三阶段给予指导, 为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013年上映了影片《中国合伙人》, 片中将同伴相处时的一些合作与摩擦的典型案例用艺术的手法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受此启发, 笔者将班会主题确定为“吾班‘合伙人’”, 希望借用电影的一些情节和素材, 引发学生关于“人际交往”问题的情感共鸣和理性思考, 希望对国际部的学生即将面对的国外留学生活提供一些指导, 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实现中国高中生活与美国大学生活的衔接。

“合伙人”在这里不仅指公司合伙人, 而是借用《中国合伙人》影片中三个主人公的故事, 让学生去思考、去认识:“合伙人”是一群既不一样又在一起的人, 他们之间有冲突, 也有合作, 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与梦想, 也有着不同的个性……正如我们每个人一样, 正如我们需要面临的人际关系一样。

三、班会过程

笔者首先在班会开展前布置学生观看电影《中国合伙人》, 了解电影中三位合伙人之间经历的友情、摩擦、合作、奋斗、成功的过程情节, 为理解班会主旨作准备。然后, 请学生挑选两年来同学成功合作的活动照片。

在班会开始时, 笔者会播放高中两年来, 学生们所经历过的各种成功合作的照片, 其中有活动中共同拼搏、合作时的忘我投入, 有友情的眼神交流和成功后的喜悦……通过照片的展示, 激发学生对以往同伴合作成功经历和同学情谊的美好回忆, 为“吾班‘合伙人’”班会的主旨导入作铺垫。

接下来, 笔者会引导学生思考:在收获“合伙”的成功和友情后, 我们回想曾经走过的风风雨雨中, 有过哪些摩擦和碰撞, 我们是如何化解的, 我们是否有时还会在交往中彼此心存芥蒂?我们如何在今后的伙伴合作中, 得到更多的快乐和长久的友谊?

带着这些问题, 班会活动自然过渡到第二个环节——我们先来看看《中国合伙人》电影中主人公们的“合伙”经历。

笔者将之后的影片赏析分为两个篇章, 分别是“冲突篇”和“合作篇”。

在“冲突篇”中, 主人公们因为生活背景、性格特点、处事方式的差异以及在合作中产生的意见分歧, 造成了很多典型的矛盾。

由此笔者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影片合伙人中有哪些冲突?冲突的表现是什么?产生冲突的原因是什么?他们是如何解决冲突的?

影片中的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他们通过沟通来彼此了解, 他们为了友情而包容和自我牺牲, 最关键的是他们有着共同的梦想和团队目标。这是“合伙”的基石, 是他们为了“新梦想”公司的未来共同去“攻陷”美国的最大动力。

接下来, 笔者引导学生从影片中的类似经历迁移到班级的现实中来, 引发学生对如何看待伙伴间的差异, 如何化解相互间的矛盾而自主感悟和内化, 从而得出班级“合伙人”的纽带是班级的整体荣誉与活动中团队的一致目标。

在接下来的“合作篇”中, 笔者通过类似的手段, 将影片中主人公能够发现和欣赏他人的优点、在合作中充分发挥各自特长的相处之道迁移到现实中“吾班”团队的合作上, 让学生思考和回答班级曾经的活动中发生过哪些由于同伴能力互补才合作成功的案例, 说出同伴的优点、特长和不可或缺性。

通过影片情境和现实中吾班同学关系的交替类比, 引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促使学生思考与同伴相处时应采取的方式;促使学生发现同伴的优点, 学会求同存异, 能够以开放的心态包容不同的想法和生活方式;促使学生正视他人与自己在生活背景、思维方式、生活目标、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 增进相互理解, 学会为了团队共同的目标而合作。

班会过程的第三个环节是“人生展望”。通过绘制“吾班合伙人的大学梦想图”, 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出国后, 在与外国人相处交往时可能存在哪些差异和困难?“吾班”的团队现在可以为此作哪些准备工作?

学生通过此环节的思考讨论, 进一步加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在班级后续活动中增强了伙伴合作意识, 增加了更多的团队合作实践, 同时, 也促使曾经相处千日的同学成为将来在美国相互扶持的长久“伙伴”, 使学生理解扩展了时间与空间范围的与人相处之道。

最后笔者做班会总结, 借用费孝通的名言:各美其美, 美人之美, 美美与共, 天下大同, 阐明无论是现在班级中的同学相处, 还是未来跨地域、跨民族环境下的与人相处, 尊重、理解、包容、取长补短、求同存异、合作共赢的理念和相处之道, 有利于个人和团队实现梦想、获得成功。

上一篇:七国争雄试题答案下一篇:班级主题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