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机械教学大纲

2024-04-15

矿山机械教学大纲(精选8篇)

篇1:矿山机械教学大纲

矿山机械团队工作总结

学校为培养教师,建设骨干专业,提高教师的能力和素质,完善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以更好的服务社会,服务产业建设,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2013年5月份成立各专业教学团队。在科室的领导下,团队教师的努力下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现对本团队两个月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

1、师德建设,通过学习周围的一些感人事迹,弘扬高尚师德,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观念。

2、组织本团队教师学习了由赵延彬老师进行的现代职业教育新观念专题讲座,提高教师的认识,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使教师读懂教书育人的内涵,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重视中职学生的德育教育。管理服务并重,以技校学生“一日常规”为约束,重视正确教育引导学生,让学生理解你是在帮助他而不是在整治他。

3、组织学习了由魏文义老师进行的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的工作原理专题讲座,掌握矿山机械的前沿知识,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

4、按照学校赛课的总体要求,组织教师学习了由魏文义老师进行的教案书写、课堂环节、评价方式等教学基本功的专题讲座。

5、进行了多次听评课,将存在的问题及时与教师沟通,提高教师课堂授课能力及课堂效果。

6、假期安排教师学习与矿山机械相关的专业知识。

7、组织研究矿山机械实训室改造方案。

(一)设备

(1)MG150/380-WD型采煤机1台;(2)ZY1770/12/26液压支架20部;

(3)SGB-630/132刮板输送机1部(或与上述设备配套的其它型号的刮板输送机,现有刮板输送机数量不够,机头、机尾不完好,且不配套);

(4)乳化液泵箱1台,供液管路按工作面实际配备(乳化液泵可用,现有乳化液箱不能用)。

(5)掘进工作面所需的局部通风设备1套(具体型号调研后定);(6)供电设备见供电系统设计方案。

(二)安装准备

(1)安装设备需要专业人员和吊装设备。需要矿上准备队的专业安装人员,按现场采煤工作面的安装标准设计安装。

(2)过渡支架如果用ZY1770/12/26支架推移装置需要改造(推移杆加长,具体尺寸要到现场调研后确定),如果不用ZY1770/12/26支架需要计划其它架型(调研后确定)。

(3)除按照《煤矿安全操作规程》的要求实现采掘工作面的各种保护,还要实现防止采煤机滚筒切割顶、底的保护(怎么实现)及其他保护(具体到现场论证),中央控制站要设置急停,包括综采和综掘。

(4)实现顶板压力监测,在钢梁上安装抬底千斤顶。(每架安装 的数量1或2个,所有支架全部安装,还是局部安装)

(5)机头、机尾怎么往回拉(安装千斤顶用锚链)(6)机头、机尾拉完后中间支架和刮板输送机能否拉回。

(三)车间基础工程设计(进一步调研可改动)

(1)巷道设计:在地面打基础用矿用工字钢或铁轨。基础钢梁的结构见图1-1(2)巷道高度2.4米,宽度要在设备安装后按照所要实现的功能确定。

(3)底板设计为降低成本不在地面铺铁板,在地面切槽下可利用矿上废弃的钢梁。(钢梁尺寸怎么定)

(4)掘进工作面巷道的钢梁打算用检修区去年比武时做巷道的钢梁,巷道断面尺寸按钢梁尺寸计算,巷道长度和棚距待定,底板铺皮带。

(四)所要实现的功能

(1)严格遵守《煤矿安全操作规程》,按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的标准设计安装采煤、掘进工作面。

(2)采掘工作面要按照作业规程的要求实现模拟采煤、掘进生产的各工序和流程,完成培训采煤机司机、掘进机司机、液压支架工、运输机司机、乳化液泵站工等工种的教学任务。

(3)液压支架电液控所要实现的功能参照液压支架电液控改造方案中对改造后所要实现的功能。

(4)为保证安全,增设电气保护和闭锁(见电气系统设计方案)。

(5)工作面推进两个步距后要回到原位。(6)采煤机模拟割煤时要有采高的变化。

(五)车间格局设计见图纸。

(六)不能确定的因素

(1)工作面演示推移后怎么回到原始位置。(机头、机尾的支架可以钢梁为支点安装千斤顶回拉,中间的支架可单独退回。不太确定)

(2)巷道能承受多大的压力不能确定,泵站的卸载压力要设备调试后确定。

(3)顶板压力监测(顶板下沉)怎么实现。

(4)掘进工作面是否安装二运(从安全的角度考虑不安装,可通过视频演示后配套设备的配套)。

(5)采煤工作面两侧的基准怎么做。(是做一侧还是两侧都做)

二、存在的问题

1、学习资源有限,本专业的纸质和电子资料缺乏,遇到问题需通过搜集相关的资料来解决。

2、教师科研能力不强,观念落后,缺乏教研的积极主动性。

3、教研活动时间短。

三、努力方向

1、通过矿山机械实训室改造培养本团队教师,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通过设计改造方案,积极主动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多读书,多思考,挖掘个人潜能,开拓创新。

2、通过活动培养团队的团结合作能力。

3、充分调动团队中教师的积极主动性,充满激情、爱岗敬业。4,围绕学校整体发展,不断努力工作,搞出科研拿出成果。

5、通过专题讲座,提高教师的认识,准确定位,树立现代职业教育新观念,认清当前的形式,明确当代职业教育教师的任务。

6、鼓励年轻教师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明确,积极进取,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7、继续加强师德建设。

8、促进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赵延彬 2013年10月3日

篇2:矿山机械教学大纲

浅谈中职机械基础课堂有效教学

黄 蓓

(浙江省宁波鄞州市职教中心学校)

摘 要:中职机械基础是一门机械类的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掌握专业技术上起到重要的铺垫和引导作用。有效教学是每一位教师所追求的教学常态,如何实现中职机械基础课堂的有效教学,是值得每位教师研究和深思的。主要探讨了中职机械基础课堂有效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机械基础;教学方法;中职

《机械基础》是机械专业中重要的基础课程,在中职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由于此课程知识点繁杂,覆盖面广泛,因此,许多中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倍感吃力。随着中职院校的不断扩招,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学习根基薄弱,学习这门课程就更加吃力,收效甚微。如今,中职教育提倡“有效教学”,通过教学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成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面对中职教育尴尬的现状,实现有效教学迫在眉睫。下面就来探讨一下如何实现中职机械基础课堂有效教学。

一、设置问题,巧留悬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使学生产生兴趣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师要认真思索如何使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设置问题,留下悬念,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并持续保持主动的探索状态。问题要精心设计,贴近实际,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讲到机械传动装置时,学生要熟悉常用机械传动工作原理等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点和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和实际,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解决问题的欲望,因此就会集中注意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掌握这些知识,对于学生未来的就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比如,分析液压系统的基本回路时,可以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鼓励大家各抒己见,根据工作循环的要求和步骤,认真思考:工作循环的完成需要哪些必要的因素?液压元件有什么作用?这些问题如果只是一味地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很难使他们真正了解。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灵活开展教学

《机械基础》这门基础课程,主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如果没有实践进行验证,则显得十分晦涩难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离不开实践操作。教师可在课堂中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创设灵活的教学方法,增加师生之间的默契,增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热情。

1.自制教具

《机械基础》教学强调了学生动手能力,因此,教师可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制作一套教具。每个小组通过合作沟通的方式完成,使学生提前感知团队协作的重要意义和力量。学生在制作教具的过程中,也可以对所学知识重新进行梳理,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直观教学

百闻不如一见。此话用在《机械基础》上再合适不过。对于中职学生而言,他们学习功底薄弱,面对技术类课程,很难具备充分的理解能力和想象力。如果教师只是照搬课本,也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直观教学却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许多抽象的问题,通过直观教学可以使知识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所谓意领神会,并不难达到。

在直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实际操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遇到问题教师可以及时解答。在课堂中,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参与者,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努力钻研,从而真正掌握知识。

3.现场参观

机械类专业学生最终要走向工作岗位,因此,动手和实践是培养的重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生产车间参观和实习,在观察和实践中亲自体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观察车床中齿轮的传动过程,这样就可以加深对机械传动的了解。许多复杂的工作过程,如果仅仅靠书本是远远不够的,通过现场参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

4.进行讨论

在教学的过程中,设计了问题和悬念,就要有讨论。教师要给予学生讨论的时间,使答案在热烈的讨论中产生。只有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答案,他们才会深刻体会到答案来之不易,并具备一定的成就感,教师要鼓励学生有不同的声音,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也可以提出质疑,在辩论中激发学习的热情和潜能。公布答案的时候,教师要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予以鼓励。

5.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常常应用于许多教学当中,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面临很大的冲击,而多媒体教学就是对传统教学方式最大的挑战。多媒体教学一改传统教学方式的枯燥,通过声音、影像、动画等方式呈现教学内容,颇受各位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对于机械基础课程而言,其教学内容多而杂、抽象,而中职学生对于机械的了解甚少,因此纵使教师有三寸不烂之舌,亦不如一个形象生动的动画来得更为直观。涉及机械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的时候,动画是最直观、简单的教学方式。动画可以使枯燥的内容不再枯燥,使晦涩的知识变得直观简单,声情并茂,充分吸引学生目光,解决学习中常常遇到的问题,活跃课堂气氛。

三、明确教学主线

《机械基础》课程虽然涉及面十分广泛,内容繁杂,但还是有一定的系统性,教师应遵循课程的章节和脉络,明确教学主线,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系统掌握知识。如果教师的教学思路混乱,主线不明确,学生就会十分迷茫,无从下手,从而产生抵触心理。课程有课程的主线,每一章有每一章的主线,围绕主线开展教学,实现前一章和下一章的完美过渡,不会使学生有突兀的感觉。每节课开始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温习前一节课的知识,巩固知识的掌握程度。

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不能忽视。在明确教学主线的基础上,教师要注重学科与学科的联系,将知识串成一条条完整的脉络,使知识不再单独存在,从而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网络。知识是有生命的,围绕一条主线,使知识互为联系和补充,可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四、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育人为本,是教育的核心。中职院校是培养技术型人才的摇篮,因此,如何实现有效教学,则是中职教育的重中之重。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改善不足,不断进步,成为具备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评价要基于学生的差异性和综合表现,不仅包括学习成绩,还有其他方面的表现,对学生做出综合的评价,这亦是素质教育的前提。

传统的评价往往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这对于学生而言,不仅仅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也会使学生对学习丧失信心。机械基础课程更强调学习过程,最后的考试成绩只是过程阶段性反馈的结果,并不能代表全部。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知识的过程,应作为评价的参考依据之一。例如,每节课开始之前,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进行知识的温习和巩固,不过,这种提问方式却往往收效甚微,课前提问一般是一对一的方式,被提问的学生并不能代表全体学生,因此,教师可以通过集体书写回答问题的方式来进行知识检查。根据每次回答情况,教师进行评价和打分。总之,评价就是要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这样才会更加公正公平地反映学生的水平。

综上所述,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离不开各位教师的努力,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广大教师必须仔细研究和钻研教学方法,实现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陈峰。对中职《机械基础》课教学的几点看法[J].神州,(17)。

[2]王广权。浅论《机械制图》的教学方法[J].青春岁月,2011(08)。

[3]李冠文。浅析高职院校机械专业课课堂教学评价[J].群文天地,2011(14)。

篇3:矿山机械教学大纲

一、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 (Virtual Reality) 简称VR, 是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VPL Research公司的奠基人加隆·兰聂尔 (Jaron Lanier) 提出来的, 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构建三维立体化的数字实体, 并配以声、光、电技术营造虚拟的立体化环境, 人们可以畅游在虚拟的世界中, 并可以像真实世界一样, 对虚拟环境中的数字化实体进行操作和“交流”, 高度沉浸在虚拟环境中[1]。

钱学森建议把“Virtual Reality”译为“灵境”[2]。灵, 是指“神”, 灵境虚幻之所在, 所以也有人译为“幻真”、“临境”, 这是—种意译。虚拟现实技术主要包括模拟环境、感知、技能和传感设备等方面。模拟环境是虚拟现实的基础和关键, 是由计算机构建的实时动态的三维立体逼真图像[3]。感知是指VR应该具有一切人所具有的感知。除计算机技术所生成的视觉感知外, 还有听觉、触觉、运动等感知, 甚至还包括嗅觉和味觉等。技能是指三维实体能够完成真实实体所能完成的运动和操作, 由计算机来处理参与的动作相适应的数据, 并对用户的输入作出反应, 并分别反馈到用户的五官[4]。传感设备是指交互设备。常用的有立体头盔、数据手套、三坐标数据等穿戴于用户身上的装置和设置于环境中的传感装置, 如摄像机、地板压力传感等。

虚拟现实系统基本类型有:沉浸型虚拟现实系统, 简易型虚拟现实系统, 共享型虚拟现实体统[5]。由于沉浸型虚拟现实系统设备昂贵, 地点受限, 所以我们选用简易型虚拟现实系统和共享型虚拟现实系统构建我们的虚拟现实教学环境。

二、虚拟现实教学资源的建构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虚拟现实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技术工具和手段,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与传统教育教学方法的结合, 极大地充实了矿山机械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 拓展了教学空间和资源, 为学生提供了生动、逼真的学习环境。教学中学生成为虚拟环境的参与者, 在虚拟环境中扮演角色,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了学生的技能, 提高了教学质量。

(一) 虚拟现实的矿机产品数字化模型的构建

瑞士的建构主义者杰·皮盖特 (J.piaget) 认为, 人的认知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是人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 通过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 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6]。认知过程是教与学的相互交融;为立体、真实地反映矿机产品的机械结构和运动, 营造虚拟现实的互动教学环境, 我们应用Pro/E、Solidwords、UG、3Dmax以及Flash等软件, 按照矿机产品的实际尺寸构建矿机产品的零部件, 并依据各零部件间的装配关系, 设置各零部件的约束条件和连接关系, 进行矿机产品的虚拟装配, 并检查各零部件间的干涉情况, 修改、优化各零部件结构尺寸, 为各零部件增加运动约束和驱动电机, 设置运动速度和运动时间, 最后导出三维矿机产品的三维实体运动学仿真动画。

通过三维软件, 我们构建了采煤机、刮板输送机、皮带运输机、液力耦合器、水泵等矿机产品的三维模型。在教学中, 我们依据认知规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动态地进行相关机械产品零部件的展示, 现场动态生成相关零部件的工程图纸, 动态剖分矿山机械各零部件, 翔实地展现机械零件的内部结构, 并可根据授课需要进行相关零部件的现场虚拟装配、虚拟加工、虚拟运动学仿真, 构建虚拟矿机产品的设计、生产工况, 让学生可操作虚拟情景中的矿机, 沉浸于虚拟的生产、工作情景中, 轻松掌握知识和技能。

(二) 虚拟现实机械产品实际工况录像的制作

为营造实际的矿机产品加工工作场景, 真实展现矿机产品在矿区的实际应用情况, 让学生在课堂能够真正感受到现场的冲击, 我们利用假期、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的机会, 摄制了采煤机、刮板输送机、刨煤机、掘进机、液压支架、矿车、提升机的实际工作生产录像。

通过声、光、电技术, 在课堂上再现矿机产品实际生产使用工况, 立体地展现产品的结构及各部件的工作原理, 让学生融入课堂, “置身”于现场的工作中, 变过去被动填鸭式地接受知识为积极主动地去求知。同时, 教师可以利用虚拟现实的教学环境讲授产品生产、使用中的关键技术和相关的注意事项, 缩短学生从学校到现场工作的适应时间。

(三) 虚拟现实网络平台的构建

网络技术的发展让internet走进家庭和学生寝室, 让地球变成地球村, 真正实现了足不出户浏览天下, 网络技术也为矿山机械的教学提供了机遇和挑战, 我们采用Macromedia Dreamweaver MX为主要开发软件, 结合Firework MX, Flash MX及java, asp等脚本语言, 开发矿山机械教学网站, 网站后台利用微软的中小型数据库Access, 实现网页的静态及动态设计与管理工作。

在矿山机械教学网站搭建网络虚拟课堂, 开发专门高清视频系统, 上传教师的授课录像, 每个教师都是相关方向的专家, 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 无限制地选择授课内容, 弹性地学习矿山机械知识。虚拟网络课堂还备有教师的教案、各章习题解答、在线测试系统, 学生可以有选择地进行在线虚拟测试, 考试结果会同时通过前后台反馈给学生和教师, 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答题情况, 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动态地调整授课内容和知识体系。同时教学网站还设有与矿山机械学习相关的动画库、图片和参考书目, 并设立了创新园地, 学生可以在创新园地学习TRIZ原理, 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增加师生交流, 我们建立了矿机之家论坛, 让师生通过BBS进行交流, 学生也可以与全国的矿机研究者和专家进行虚拟现实的面对面的交流, 延长教学链, 为学生终生教育搭建平台。矿山机械多媒体网络课程获得了全国第八届多媒体课件大赛二等奖。

虚拟现实技术降低了教学成本, 构建起虚拟的矿机设计、生产、使用环境, 让学生融入课堂, 让枯燥的机械知识活跃起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热情, 同时虚拟现实的网络课堂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时间和空间概念,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灵活性。通过5年的教学实践和对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跟踪问卷调查 (发放问卷230份, 回收153份, 其中有效问卷148份) 可以看出, 虚拟现实技术在矿山机械教学中的应用, 使得课堂学生参与互动度由之前的15%提高到71.2%, 学生期末及格率由65%提高到100%, 毕业设计连续3年被学校评为“优秀”, 学生参与大学生科技立项和大学生创新大赛的人数由5%提高到38.7%。2007、2008、2009三年学生的毕业就业率均在97%以上, 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满意度也提高到96%。虚拟现实技术很好地解决了矿山机械教学中的问题。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 虚拟现实技术具有强大的教学优势和潜力, 必将带来教育方法和质量的革命, 必将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姜学智.国内外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现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04, (4) .

[2]司国海.基于虚拟现实技术井下作业培训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 2003.

[3]恽如伟.虚拟现实的教学应用及简易虚拟学习环境设计[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2005.

[4]邵剑龙.虚拟现实技术在大学教育中的应用[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 2000, (6) .

[5]宋卫卫.基于网络和虚拟现实的教学系统设计[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12) .

篇4:《矿山机械》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摘 要: 《矿山机械》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采矿工程和矿山安全等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涉及机械、液压、岩石力学、采煤工艺及井巷工程等多门学科。本文介绍了矿山机械课程结构体系及矿山机械的发展,从提高学生学习矿山机械的兴趣、使学生对煤矿的地面和井下有系统和全面的认识、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工程实例教学四个方面论述了如何提高《矿山机械》课程教学效率。

关键词: 工程实例教学 学习兴趣 国际视野 煤矿生产系统 《矿山机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高等教育需要优化结构办出特色。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1]。矿山机械是煤矿生产的必备设备,其技术性能和质量关系到煤矿企业的效益和安全[2]。《矿山机械》课程是煤炭高校的特色专业课程,如何提高矿山机械课程教学质量,为煤矿企业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对煤炭高校和煤炭工业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1.《矿山机械》课程结构体系及矿山机械的发展

《矿山机械》课程结构体系如图1所示,主要介绍煤矿掘进机械、采煤机械、支护设备、流体机械、运输和提升设备,流体机械单独列为一门课。矿山机械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例如:滚筒式采煤机由钢丝绳牵引到锚链牵引再发展到无链牵引。支护设备有一个从单体支柱与铰接顶梁发展到滑移顶梁支架,再到综采液压支架的发展过程。刮板输送机与滚筒式采煤机、支护设备配套形成采煤工作面的“三机”,协同合作完成采煤面的截割、装载、支护和运输工作。各种矿山机械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比如掘锚联合机组是悬臂式掘进机和连续采煤机相结合形成的。矿山机械仍然在不断发展,一些新的矿山机械仍然在不断出现。在讲授某一种矿山机械时,需要将该种机械的历史、现状和最新发展完整地讲授,使学生有全面的认识。

2.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矿山机械》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态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学习效果的优劣,也决定教师的付出能否有预期的效果[3][4]。有的学生感觉现在煤矿效益较差,以后工作也不打算去煤矿,学习矿山机械还有什么用?所以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我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总结如下:

(1)在讲解某种矿山机械的开始,应使用实物图片或现场视频讲解结构和动作过程,使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讲工作原理时比较容易理解。

(2)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不应该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尽量多用图片少用文字,尽量用三维动态的实物图代替不易看懂的二维平面图。

(3)利用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带学生参观矿井三维立体动态模型;参观模拟采煤和掘进工作面;实验室可以配备一些锚杆钻机、风动凿岩机、风镐等小型的矿山机械及掘进机、采煤机、液压支架等大型矿山机械的模型让学生拆装,让这些设备或模型运行一段时间,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感性认识。

(4)到煤矿井下矿山工作面现场参观体验,这一点很难实现,因为很多煤矿并不欢迎学生去下井实习,原因在于一方面考虑到安全因素,另一方面担心学生较多影响生产。这要求煤矿、社会改变观念,为学生提供便利条件,这样有利于学生毕业后更好地服务煤矿、服务社会。

(5)增加露天煤矿、采石场、金属矿山和海底矿产矿山机械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扩大知识面。在讲煤岩物理机械性质时,除了讲解和煤矿矿山有关的岩石和煤外,还可以适当增加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岩石,比如钻石、化石。

(6)与时俱进。现在的学生思想都比较活跃,对一些新的信息都比较感兴趣,平时要注意收集与本课程有关的一些新的信息并展示给学生,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自身理论和实践知识,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7)强调本课程的重要性。机械原理是通用的,学会矿山机械后,遇到其他机械同样会很快熟悉,也可以将矿山机械的知识运用到其他机械上。即使煤炭采完了,地下、露天、海洋和外空等其他矿藏的开采同样需要矿山机械,所以矿山机械不会过时,而是会大有用途。需要经常与学生交流,解决学生的疑问。

(8)教师必须对所教课程有兴趣、有激情,用激情感染学生,使学生对这门课感兴趣。

(9)在讲授矿用电机车的结构原理时,可以与汽车、高铁动车组比较学习,加强皮带输送机、刮板输送机在选煤厂、发电厂、港口、采石场等行业的应用。

3.结合工程实例讲解矿山机械的应用

工程实例教学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实现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有机结合,克服教材编写落后与生产实践和信息量不足等缺点。生动形象的工程实例使学生拓宽眼界,获得实践知识,增强学习动力,便于学生毕业后尽快地适应社会工作环境,为以后从事矿山机械相关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6][7]。

例如可以选择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英吉利海底隧道工程、黄河和长江穿越隧道等工程实例,让学生知道随着隧道的断面形状、断面大小、长度、地质条件及施工状态的不同,应该采用哪些不同的掘进设备和施工方法。在隧道工程的开口几十米内需要选用体型小、调动灵活的悬臂式掘进机进行开挖,隧道达到能够使用全断面掘进机(TBM)安装长度后撤出悬臂式掘进机,再使用TBM施工。

近年来很多煤矿在采煤工作面顺槽、掘进后配套、集中运输巷及轨道上下山都采用无极绳运输。无极绳运输相比调度绞车和回柱绞车,具有运输连续性强、运量大、效率高、成本低、劳动强度低、安全等优点[8]。

下面以淮南某矿运输顺槽SQ-80无极绳绞车的安装施工实例,说明无极绳绞车的安装施工步骤、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

(1)工程概况。某矿轨道顺槽安装一套SQ-80无极绳绞车及配套电气设备,绞车功率110kW、滚筒直径Φ1.2m、最大牵引力80KN、钢丝绳规格Φ21.5mm、公称绳速(双速1.0m/s和1.7m/s)。无极绳绞车设备布置如图2所示。

(2)施工前的准备工作。①运输前大件设备必须封锁牢固可靠,重心保持平衡,避免发生超高、超宽和重心偏移问题。②运输设备所经路线的巷道高度和宽度必须满足要求。运输前检查沿途绞车各种性能并验算绞车牵引能力和钢丝绳安全系数,不可超重运输。③施工前准备好以下器具:矿车、手拉葫芦、锚链、大锤、风镐、振动棒、地梁、地脚螺栓、尾轮生根梁等。准备好水泥、黄沙和石子。④在绞车和张紧装置上方顶板施工两排起吊锚杆。提前联系矿测量部门测量放置绞车和张紧器的中腰线。

(3)安装施工步骤。绞车和张紧装置的定位→挖基础→浇灌基础→无极绳绞车、张紧装置安装→尾轮、轮组的安装→钢丝绳安装→电控和通信装置安装。

(4)试运行。①试运行前的准备和检查:对牵引绞车、张紧装置、梭车、尾轮、轮组、钢丝绳、电控和通信装置等进行检查,确认一切正常,方可开机。②试运行启动及试运行过程中的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跟车司机确定具备开车条件后,再发送开车信号,发送信号不得少于2次,绞车司机接到第二次信号后再启动开车。运行过程中跟车司机要注意车辆运行是否正常,绞车司机要注意无极绳绞车、张紧装置工作是否正常。③停车的操作程序、方法及注意事项。一般跟车司机待车辆即将运行到位时发送停车信号,绞车司机接到停车信号后马上操纵停车按钮停车。另外,跟车司机也可以利用发射机的紧急停车按钮或遥控停车。开始先试验低速运行,然后试验高速运行,在试运行时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停车处理。试运行期间逐渐加大载重量,直到达到最大载荷为止。

(5)主要施工安全措施。①必须严格按设计尺寸挖掘基础,严禁欠挖。浇注混凝土基础时,采用人工拌料,必须严格按配比搅拌均匀,且必须用振动棒振捣密实。②用起吊锚杆作为起吊点,用双根SGB620/40T刮板机链条和M20螺栓连接吊挂牢靠。使用手拉葫芦起吊时,操作人员要站在安全地点操作,不得位于起吊点下方或设备可能歪倒打滑的方向。设备吊起摆动范围内严禁有人,严防断链或设备滑落、歪倒伤人。③电气开关防爆面完整无锈,闭锁安全可靠。继电器保护整定符合设计要求,分、合闸动作灵敏可靠,指示正确。接地干线采用4×40㎜镀锌扁铁,接地极采用DN50×1500㎜镀锌钢管。所有电气设备的外壳均应可靠接地,其接地电阻不得大于2Ω。

(6)主要技术质量要求。①水泥、黄沙和石子严格按C20砼要求配比。混凝土的质量比为水泥:黄沙:石子=1:1.81:3.69,水灰比=0.5,水泥为Po.325硅酸盐水泥,石子粒径:Φ16min~31.5㎜。失效的混凝土严禁使用,浇灌时保证混凝土搅拌均匀。②严格按照矿测量部门提供的绞车和张紧器的中腰线操平找正。③绞车地脚螺栓为M30×1100㎜(8根),张紧器的地脚螺栓为M20×600㎜(12根),预留螺栓孔位置不超过设计±20㎜。④绞车制动灵敏可靠,减速箱内油位适当,各连接螺栓必须齐全紧固,不得松动。张紧器的配重应适当,导杆在滑道内可以自由升降。⑤绞车钢丝绳压绳轮、托绳轮的数量应能满足现场使用要求,保证钢丝绳不得摩擦道板、轮架或钢轨等。尾轮要固定牢靠。

通过本工程实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无极绳绞车设备的运输、安装、试运行、基础和电气等施工安全措施及主要技术质量要求。

4.让学生了解矿井各生产系统的作用,熟悉矿山机械生产线配套

煤矿的目的是安全、高效地开采出高质量的煤炭。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首先必须开掘一系列巷道进入煤体,开掘巷道需要使用钻机、装载机、掘进机及掘锚机组等掘进机械;然后布置采煤工作面,安装采煤机、液压支架、刮板输送机、破碎机等采煤机械进行采煤;为了把地下的煤炭运送到地面,必须有一套提升和运输设备。

让学生了解通风、供水、排水、供电、空压、灌浆、瓦斯抽放、通信等系统及各系统使用的相应机械设备,使学生对煤矿的地面和井下有系统和全面的认识。

5.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

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必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如何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应该将世界主要采煤国家,比如德国、美国、波兰等国的煤矿地质、矿山机械等照片和视频展示给学生。精选以下示例:

(1)波兰井下煤巷综合机械化掘进工艺视频。让学生了解综合机械化掘进设备如何配套运行实现巷道掘进的截割、装载、转载、材料运输等施工过程,了解如何使用悬臂式掘进机架设巷道支架。

(2)MINOVA履带式行走钻孔和锚杆安装一体化锚杆钻机动作视频。让学生了解钻机如何带动钻杆和钻头实现钻孔,了解锚固剂如何注入及钻臂姿态的调整过程。

(3)海洋船钻探(Japan Agency for Marine-Ear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视频。让学生了解海洋钻探的过程和特点,扩大学生的眼界。

(4)斗轮式挖掘机。德国KRUPP 293斗轮挖掘机,世界史上最大的陆地自由移动机器,学生会被如此庞大的挖掘机震撼。

(5)海底采矿机器人、南极冰层岩心钻探、火星探测车探测火星岩样。

矿山机械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矿山机械是一个机械群,涉及的机械种类很多,需要教师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并注意各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本文从如何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并运用到采矿工程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两个专业的教学实践,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EB/OL]. http: // www.gov.cn / jrzg / 2010-07 / 29 / content_ 1667143.htm.

[2]李晓豁,沙永东编著.采掘机械[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1(9).

[3]孟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J].教学研究,2012(1):58-59.

[4]张艳.英语歌曲辅助教学与英语学习兴趣的激发[硕士学位论文][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18-19.

[5]朱宝安,梁树才.开放式实验教学在医学高专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4):225-227.

[6]卓德兵.工程实例教学在“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课程教材改革,2014(5):117-118.

[7]肖拥军.结合工程实例分析提高工程地质课程教学效果[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5):113-114.

篇5:教学大纲——机械制图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机械制图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机械、机电类专业 开课学期:一学年

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机械制图 是工科机械类、机电类等专业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实践课,它集绘制和阅读机械工程图样的原理和方法为一体,为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制图技能《徒手绘图、尺规绘图》打下必要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学习后续课程不可缺少的基础。

主要任务:

1、学习并应用投影法(以正投影法为主)的基本理论。

2、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的基本能力。

3、掌握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内容,具有查阅标准和手册的初步能力。

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三、教学方法与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堂讲解与练习想结合。重点和难点:空间想象能力的创建、制图的标准

四、本课程采用考查的形式,试题包括:画指定零件的三视图、根据三视图画立体图。成绩的评定,平时成绩30%,考试成绩70%。

五、教学内容

·

第一章 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

1、制图工具和用品:圆规、尺、纸、铅笔等;2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图纸幅面及格式;

3、常用几何图形画法:等分圆、圆外切及内接多边形、等分线段、斜度、锥度、圆弧连接、椭圆(作业练习:写长仿宋体字、数字、字母,画线型,标注尺寸,圆等分,圆弧连接;实践练习:画平面轮廓图,标注尺寸,执行国标规定)。第二章 正投影作图基础

1、投影,中心投影、平行投影、正投影的概念;

2、三视图形成原理,三面投影体系,三面投影展开,三面投影规律、三视图绘图步骤;3基本体 基本题平面立体:棱柱、棱锥的外形认识尺寸、投影视图和根据三面投影规律表面找点;回转体,圆柱,圆锥,球和圆环的外形认识、尺寸、投影视图和根据表面辅助线法或者辅助截平面法表面找点;

4、点,直线,平面的投影,直线与平面投影特性;真实性、积聚性、类似性。

第三章 立体表面交线的投影作图

1、截交线概念,性质,利用积聚性求截交线和利用辅助线法求截交线,掌握求基本体被特殊位置 单一平面切割的切断体截交线;

2、相贯线概念、性质,利用表面取点法求相贯线和利用辅助线法求相贯线,掌握圆柱面(孔)、球相贯时三视图的画法,掌握特征点法和一般点法求截交线相贯线,第四章 轴测图

1、轴测图的基本知识;形成目的、原理、轴间角、轴向伸缩系数、·

轴测图中线段的投影特性;

2、正等轴测图的画法:正平、侧平和水平椭圆的菱形法绘制,圆角绘制,斜面的绘制,基本体正等轴测图的绘制:

3、斜二等轴侧图画法:圆(圆角)在斜二测中的处理方法,拉伸体绘制。第五章 组合体

1、组合体的组合形式和形体分析法以及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表面连接关系;

2、叠加式和切割式组合体在三视图轴测图中的不同绘制步骤;

3、典型组合体模型测绘和尺寸注法;

4、读组合体的方法和步骤。第六章 机械图样的基本表示法

1、视图表达多样化的目的,应用原则

2、基本视图:形成、名称、配置、投影规律;

3、向视图、局部视图和斜视图(旋转)、画法与标注;

4、剖视图:概念,目的,剖切位置、投影方向、剖面线、剖切代号的标注,掌握与基本投影面平行的单一剖切面的全剖视图、半剖视图和局部剖视图的画法与标注;

5、断面图:概念,移出断面图和重复断面图的画法和标注;

6、理解常用的简化法;轴测图剖视的了解;第三角投影概念和绘制等。第七章,机械图样中的特殊表示法

1、了解螺纹用途、形成、种类、要素、标准螺纹查表螺纹的规定画法;熟悉螺纹紧固件种类、标记、查表、规定画法,螺栓连接、螺钉联接、双头螺柱联接的装配画法;

2、齿轮种类,直齿圆柱齿轮轮齿参数、单个和啮合的画法;

3、键销种类、参数,连接原理和标注;

4、弹簧的种类、参数结构;

5、轴承的类型、应用原理、代号及其规定

·

画法和简化画法; 第八章 零件图

1、零件图的作用和主要内容,2、零件图的绘制过程:主视图的选择,其他视图的选择原则;

3、零件图的尺寸标注、理解尺寸基准、标注原则;

4、粗糙度概念、符号、代号及标注与识读;

5、极限与配合;基本尺寸、极限尺寸、偏差、公差、公差带、标准公差、基本偏差、配合类型、配合基准制等及其查表标注;

6、形位公差概念、符号、标注方法。第九章 装配图 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2、装配图的表达方法;装配图的规定画法、特殊表达方法;

3、装配图的尺寸标注,零件序号编排,明细栏和标题栏;

篇6:矿山机械教学大纲

《机械知识》并非机械地讲授知识-论《机械知识》的课程教学

<机械知识>课程涉及面较广、内容分散,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能照本宣科、机械地讲授书本知识,而必须精通有关机械方面的知识,把握好教材的知识点,讲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才能讲好这门课.

作 者:付冬嫣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技工学校,广东,佛山,528100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7)分类号:G71关键词:《机械知识》 课程教学 方法

篇7:《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4030103 学

分:4 总 学 时:72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具有机械设计能力的技术基础课,是机械类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主干课程。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要综合运用先修课程中所学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结合各个教学环节进行机械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训练,逐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构思能力、工程洞察力和判断力,特别是不断增殖的汲取、融会与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顺利地过渡到专业课程的学习及进行专业产品和设备的设计打下宽广而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

1.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设计原理、方法和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具有设计机械传动装置和简单机械的能力;

2.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了解国家当前的有关技术经济政策; 3.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4.掌握典型机械零件的实验方法,获得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

二、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金属工艺学、工程制图、机械原理、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等

三、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本课程的内容、性质、任务,机械零件的失效、设计要求、设计方法及一般步骤,疲劳曲线及极限应力曲线的来源、意义及用途,根据材料的基本机械性能及零件的几何特性绘制出零件的极限应力简图,摩擦和磨损的分类、机理、物理特征以及影响因素,螺纹的基本知识,轴毂联接的类型、特点,带传动的类型、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普通V带的型号、带轮结构、带传动的张紧,链传动的类型、特点及其应用,滚子链条与链轮的结构、规格、主要尺寸和参数,齿轮常用材料及热处理、齿轮的结构、齿轮传动的润滑,蜗杆传动的特点及应用,滑动轴承和滚动轴承的类型、结构、特点及轴瓦材料与结构,联轴器、离合器的功用与分类,轴的功用、分类和常用材料。

掌握单向变应力时的强度计算方法,理解应力等效转化的概念;掌握螺纹联接的基本知识、单个螺栓联接的强度计算方法、螺栓组联接设计、提高螺纹联接强度的措施;掌握键联接的类型、结构、工作原理及应用;掌握带传动的力分析、应力分析、弹性滑动与打滑现象,带传动的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普通V带传动的设计;掌握链传动的运动特性及参数选择,链传动的设计;掌握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各力大小的计算和方向判定);掌握圆柱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及其选择,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及其强度计算特点;掌握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的失效形式、计算方法,液体动压润滑基本方程和油楔承载机理,形成液体动压润滑的必要条件;掌握滚动轴承的主要类型、特点及选择;滚动轴承的代号、失效形式及计算方法;掌握联轴器所联两轴的偏移形式,各类联轴器对偏移形式的补偿能力及补偿方式;掌握轴的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方法,设计轴的结构以及轴的强度计算方法。

四、教学内容

(一)绪论

1学时

(二)机械设计、机械零件设计概述 1. 机器和机械零件设计基本要求 2. 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 3. 机械零件的一般设计方法和步骤

(三)机械零件强度计算的理论基础 材料的疲劳特性

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

(四)摩擦、磨损、润滑概述

(五)螺纹联接

螺纹、螺纹联接的类型、预紧及防松

单个螺栓的强度计算、螺栓组联接的设计、提高螺纹联接强度的措施

(六)轴毂联接 键联接

花键联接,销联接

(七)螺旋传动

(八)带传动

带传动概述及理论基础

普通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及普通V带的张紧装置

(九)链传动 链传动的类型及特点

滚子链的结构及主要参数,滚子链传动的运动特性及失效形式

(十)齿轮传动

1. 齿轮传动的类型、特点

2. 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

3. 齿轮轮齿弯曲疲劳强度和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

4. 齿轮传动主要参数的选择,许用应力的确定方法及设计计算 5. 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 6. 直齿锥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

(十一)蜗杆传动 1. 蜗杆传动的类型、特点

2. 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运动关系、几何参数及选择原则

3. 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失效形式、设计准则、常用材料及选用原则 4. 蜗杆传动效率的计算,热平衡的概念和润滑方法

(十二)滑动轴承

1. 滑动轴承的类型、特点、应用及轴瓦材料与结构 2. 滑动轴承的润滑及与润滑装置

2学时

5学时 2学时 6学时 2学时 4学时 4学时 12学时 4学时 6学时 3. 非液体润滑轴承的失效形式、设计准则及条件性计算 4. 流体动压润滑的基本概念、基本方程和油楔承载机理 5. 流体动压向心滑动轴承的设计计算

(十三)滚动轴承

1. 滚动轴承的基本构造、主要类型、轴承代号及选择 2. 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 3. 滚动轴承基本额定寿命的计算

4. 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及其轴系支承方式的选择

(十四)联轴器和离合器

1. 常用联轴器的类型、结构、工作原理、特点及选择 2. 常用离合器的类型、结构、工作原理、特点及选择

(十五)轴

1. 轴的功用和分类,轴的材料及选择 2. 轴的结构设计基本要求和方法

3. 轴的三种强度计算方法和刚度计算原理(十六)弹簧

五、教学参考书

濮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第七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邱宣怀.机械设计.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谭庆昌、赵洪志、曾平.机械设计.第一版.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

10学时

篇8:矿山机械教学大纲

中心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依托“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两个省级精品课程以及校级“机械设计基础”精品课程, 不断对实验教学理念和模式进行探索和实践, 坚持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应用人才的教育目标;坚持以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教学模式,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高水平的科学素养和勇于探索的实践能力。构建基础、综合、创新三个层次实验教学内容体系, 体现加强基础、因材施教的实验教学原则, 达到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初步建立了理论和实验教学有机结合, 据专业特点实行分类、分层次实验教学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实验教学新理念。在实验教学方法上, 注重教与学结合, 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有机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互补, 科研与教学相结合, 系统训练与创新培养相结合, 促进学生自主参与实验、自主探索研究和自主创新实践。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一、开放实验教学对学生在机械原理及机械设计课程学习中的作用

机械原理及机械设计课程在工科院校机械类专业中, 是一门承上启下的主干专业基础课程, 它既有丰富的基础理论知识又有一定的工程实践知识, 而且包括着应用基础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一系列独特的方法, 在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一门对学生既有吸引力又比较难学难懂的课程。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实验教学在这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机械原理及机械设计课程讲述的是机械技术基础理论, 是从生产实践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在实际的机器中, 由于各方面的需要, 各种机构和零部件种类繁多, 外形和构造很不相同, 它们往往具有共同的特性和内在联系。由于学生缺乏生产实践知识, 感性认识有很大差异, 授课教师在课堂上用多媒体播放的机器实例, 学生知道的很少, 只能使学生对机器有一个大概的认识。我们通过实验教学《机构运动简图测绘与分析》, 使学生学会分析测绘简单机构运动简图, 结合开放实验教学, 开放电动机器结构立体模型, 学生可利用课外学习时间, 弄懂各种机器的复杂运动。如学生通过看可运转的单缸汽油机模型, 懂得了它怎么把燃气的热能通过曲柄滑块机构转为曲轴转动的机械能, 理解了为提高输出功率和运转平稳性, 可采用4组曲柄滑块机构配合工作, 采用齿轮机构来控制各汽缸的点火时间, 采用凸轮机构来控制进气阀和排气阀的开和关。在蒸汽机模型中, 可看到它也采用曲柄滑块机构, 把蒸汽的热能转换为曲柄转动的机械能, 用连杆机构来控制进气和排气的方向以实现倒、顺车。从这两部会动的机器中很快找出并理解了它们的共同特点:机器都是由几个机构按照一定的运动要求相互配合而组成的, 各部分之间具有确定的运动, 在工作时能代替或减轻人类的劳动来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转换成机械能, 只要分别掌握各类机构的运动本质, 再去研究任何机器的运动本质就不困难了。这种实验是一种模拟环境下对理论知识的应用, 理论教学中较为抽象的概念通过仪器设备的演示变为直观的现象, 学生通过直观现象的观察, 去理解和掌握知识, 这对今后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一个良好的训练。

开放实验室机械零件综合陈列室, 是我们中心经过新老教师几代人的努力, 坚持不懈地从工厂的废品堆里收集了大量的废弃、失效零件及报废机器, 建成了全部以真实零件组成的种类齐全、内容丰富、真实客观的大型的机械零件真品 (珍品) 和机器机构陈列室, 尤其是展出的各种失效零件都是在机器工作中实际破坏的零件, 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和代表性, 用教师和学生的话讲:“看了真的东西, 心里感到踏实可信, 大开眼界”。激发了同学们学习这门课的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二、开放实验教学对学生在机械原理及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中的作用

机械原理及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类课程中最适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环节, 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机械原理及机械设计课程所学理论知识、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获得工程技术训练的必不可少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设计前辅导老师要讲解多种减速器和部分机构的结构, 同学们在课程设计中会遇到许多疑难问题, 包括识图问题、减速器结构的视图表达等, 课程设计的同学需要多次观察、学习开放实验室教学陈列廊的课程设计优秀作品及易出现的问题, 以及实验室中多种减速器和部分机构的结构图, 有的同学还多次观看教学陈列廊。开放实验教学辅助同学们更好地完成课程设计。

三、开放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作用

开放实验室也可以说是给有兴趣的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开放和自由的实验环境,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实验中心创建机械创新活动中心, 全部是开放实验项目, 中心鼓励和指导学生进行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 每年都组织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培训与制作活动, 重点培训智能机械的传感器测试技术、电动机的驱动技术、智能控制技术 (包括单片机技术和可编程控制器技术) 及机器人制作技术, 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设计竞赛。并鼓励三、四年级的学生到实验中心做助研工作, 先后接收学生参与完成了多项校实验基金开发项目、实验设备改造及实验演示程序编制、教学课件和网络课程编制等工作, 使学生在实际科研工作中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全面的锻炼, 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中心利用课外时间, 组织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课外科技创新活动, 进行创新实验的学生, 或个人、或组成小组, 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 查阅资料, 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独立完成实验过程,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通过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 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工程意识, 还对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交流沟通能力和责任感有很好的作用。学生的创新作品多次参加校、省乃至全国的设计创新竞赛, 共获得大学生创新设计大赛各类奖15项, 机械创新活动中心被学校授予“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称号。

四、结束语

经过我们近几年的开放实验教学的不断摸索, 形成了分层次、个性化的培养模式, 通过课程教学、实验教学和科技创新活动整个完整过程的实验教学和训练, 使学生得到严格的实践训练。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各尽其才, 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

摘要:开放实验教学在高等学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方面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 本文根据机械原理及机械设计实验教学中心开放实验教学对该课程学习中的作用及对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作用进行了摸索和实践, 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实验室,开放,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扬周琴.浅谈开放物理设计性研究性实验[J].实验室科学, 2005, (5) :43~44

上一篇:社会实践报告石油类下一篇:1月上旬党建带妇建团建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