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环境论文

2022-04-17

摘要:汉中市是陕西省重要矿产资源富集区,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发展区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也与日俱增[1],由此引发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归纳总结出了汉中市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三大类型及其特征,并结合汉中市基本地质情况分析探讨了常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成因,提出了几点防治措施。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矿山地质环境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矿山地质环境论文 篇1: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以燕山西部铁矿区矿山为例

摘要:邯郸市武安市由于矿产资源丰富,当地对其进行了较长时间的挖掘,挖掘出较多的煤矿资源较大,致使当地出现多处有采空区、水资源遭到污染、土地废弃严重和地质环境结构变复杂等问题。因此本文以燕山西部铁矿区矿山为例,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做出改进措施,切实的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保护,降低在开发的过程中出现的生态环境污染的问题。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保护 环境治理 因地制宜

1.测区概况

本次所要治理的区域位于武安市西寺庄乡中寨村北约2.0km处,中心地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4°06′33″,北纬36°48′01″,总治理面积达到了0.731km2 。治理区位于太行山东麓与华北平原接壤处,属低山丘陵地带,地势北高南低,北部燕山海拔500m左右,为治理区制高点,南部三个山丘夹两个沟谷,均呈长条状。治理区山坡较多,存在大量废弃农田,较少的植被覆盖。本地区年降水量中等偏少,无常年性地表径流,并且水源顺山体裂隙入渗到地下,以地下水的形式排泄,地表水较少。

2. 矿山现状及问题

2.1水资源问题

测区范围内,矿山的开采方式都是采取的露天开采的方式,最低开采标高位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之上,矿业活动未造成含水层破坏,雨水地表径流发生变化,水源顺山体裂隙入渗到地下,地表水变得更加稀缺。

2.2矿区周围问题

治理区内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多。南部为三个山丘夹两个沟谷,三个山丘山坡上私采乱挖的群采现象十分严重,大量土地荒芜。小型采坑众多,方量最小0.5m3,最大20m3,废弃渣堆随意堆积于群采区周围。

3. 主要施工方案以及工程量

3.1施工原则

采用“因地制宜、重点突出”原则,对本测区进行环境治理和改善。在对治理区进行治理时应减少对现有周边环境的污染。布置沟道时应充分利用已有的自然沟道或者洼槽,在对治理区进行充分的考察和评估之后,矿区采矿应减少开挖工程量,以降低工程造价。沟床纵坡的选取应尽可能选择坡度较大的,并且最好与天然坡度与坡向相同或近似,以减少开挖工作量。对排水沟上部及两侧的地表水,应进行进行拦截和排放,防止地表水大量入渗,造成两侧坡的滑坡。综合利用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对掌子面、渣堆、残山、采坑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综合整治。

3.2工作完成情况

修建了长约2151.3m的截排水沟,改造并增设道路2845.4m,在相应排水及输水处铺设4829.5m长供水管道。

为填埋和整平采区矿坑和地表,共整理处残山土石方445705.4m3,需削掉不稳定斜坡62982m3 ,原有和改善过程中出现的危岩和平台台面覆土分别有19314m3和190684.35m3,都一一进行了清除。挡土墙基槽开挖12661.5m3,干砌石挡土墙15579.65m3,浆砌石挡土墙18528.86 m3,修建排水沟1024.5m3,修建支道1027.4m,修建田間道路1818m;铺设供水管道4829.5m,外购土110875 m3,为充分利用山坡荒废田地和改善周边环境,种植了1722株核桃树,59120株荆条,1134株柏树和313株杨树等。

4. 工程项目治理前后对比

4.1地表处理

在未进行改良前治理区地表覆盖许多砂石,地面坑洼较多,有许多坡度较陡的土坡,如图4-1所示,通过治理,环境得到了良好的改善,地面抹过石灰,变得较为平坦,坑坑洼洼被填平,陡坡也被进行了治理被进行削坡,没有原来的陡峭。

为进行治理前,植被覆盖度较少,只有少许的荒草和灌木,不能够对水土进行很好的保护,如图1所示,进行治理后原有的荒草被小麦、苹果等水果和农作物所代替,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改善了矿区的周边环境,如图1和2所示。

5.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取得

项目受到省厅、市局及专家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多次莅临现场指导工作,其中一期、二期项目治理完成后,恢复林地、梯田总面积约486.6亩,治理区内种植核桃树、苹果树等多种经济农作物,且建有大型鱼塘两处,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提高了村民的经济收入,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好评,有效的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改善了环境空气质量和矿山生态环境,为当地的矿山治理提供了有效的参考模式,起到了示范作用,从长远发展来看,将会产生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6结束语

经对治理区域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综合现有资源和资料,为治理区域的治理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并进行实地操作,经过对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为本单位在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程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培养和锻炼了技术队伍,为后续项目的顺利承揽打下了坚实基础。

[1]彭茜,程宏伟,喻上坤. 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困境与出路分析[J]. 中国矿业,2017,(05):20-24+45.

[2]董宇婕.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研究[J]. 中国金属通报,2017,(03):59+53.

[3]刘瑞平,徐友宁,何芳,乔冈,张江华,柯海玲,陈华清.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模式研究[J]. 青海环境,2016,(03):102-108.

作者:王为广

矿山地质环境论文 篇2:

汉中市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探究

摘要:汉中市是陕西省重要矿产资源富集区,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发展区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也与日俱增[1],由此引发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归纳总结出了汉中市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三大类型及其特征,并结合汉中市基本地质情况分析探讨了常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成因,提出了几点防治措施。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成因;防治措施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9.08.143

Research on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of mines in Hanzhong City

Ge Yuzhou

(College of Earth Sciences and Resources, Chang’an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54, China)

Key words: Min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lems;Causes;Prevention measures

汉中市地处秦岭褶皱系南缘和扬子准地台西北缘;地跨略阳—洋县海西—印支蛇绿杂岩锰磷铬镍成矿带,勉县—略阳—宁强太古代—元古代碧口隆起铁金银铅锌铜、高镁岩石、磷矿、石英岩、硫铁矿成矿区;汉南台拱元古代一新生代铁铜、石膏、膨润土、石材成矿区;宁强—镇巴元古代—中生代铁磷铅锌、石膏、煤、饰面石材成矿区四个成矿区(带)[2],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是省内主要矿产资源富集区。截至2015年底,全市共发现矿产92种(含亚种),其中,查明储量的矿产62种,矿山企业467个。其中大型矿山21个,中型矿山48个,小型矿山262个,小矿136个。列入《陕西省矿产资源储量简表》的矿产43种,保有储量潜在价值2579.11亿元[3]。优势金属矿产有金、铁、锰、铜、镍、铅、锌等,非金属矿产主要有石英岩、石膏、磷、石灰岩、白云岩、饰面石材和汉中玉等[4]。

汉中市矿产资源丰富、开采历史悠久,但矿业开发管理混乱,采富弃贫、采厚弃薄现象比较普遍,矿产资源浪费严重[4]。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从2008年到2015年7年间矿山企业数量急剧增加,仅砂石土矿山数量就比2008年前增长了一倍多,长期落后的开采方式,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忽视,给汉中市矿山地质环境造成了及其严重的破坏。

1 汉中市常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是人类矿业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破坏形成的结果[5]。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不当会破坏矿山地质环境,造成严重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分类的原则不同,研究的侧重点不同,有不同的分类方案和分类系统[4]。汉中市地质构造复杂,多露天开采矿山,常见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以地貌景观破坏,水土流失,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为主。按矿业活动导致的结果,遵循实用性、科学性原则,可以将汉中市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划分为资源破坏、地质灾害和环境污染三大类型及众多的表现形式(表1)。

1.1 资源破坏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既是矿山企业获取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的过程,又是一个影响、破坏矿山地质环境的过程[6],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他资源造成破坏。一方面矿山开采过程会破坏原生植被、土地,另一方面废石(土)、尾矿等固体废弃物堆积又会进一步压占破坏土地资源。汉中市的金属矿、灰岩等建材矿多位于靠近秦巴山区的勉略宁地区,大量的开采破坏了大量植被,如“牛皮癣”般散布山间的采矿场严重影响了当地地貌景观,再加上地表岩土体分化强烈,降雨量大,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此外,汉中市砂石土矿山众多,截至2015年底,开发利用的砂石土矿山涉及矿种19个,中小型矿山数421个[4]。这些砂石土矿主要分布在汉江流域一带丘陵区且大多采取露天开采的方式,破坏了大量的基本农田、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也对汉江流域水源地的水源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1.2 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矿山在建矿开矿的过程中会强烈破坏矿区地质环境,从而加大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汉中市位于扬子板块与秦岭板块结合带之秦岭板块之上,褶皱、断裂及次级节理裂隙构造发育;新构造运动主要表現为南部下陷,北部抬升。复杂的地质构造条件,使得汉中市境内长期以来地质灾害频发,仅汉台区就发育地质灾害点89处,其中崩塌24处,滑坡59处,泥石流6处[7]。且随着辖区内经济活动的日益频繁,切坡修路建房、矿产资源开发对地质环境改变较大,更是大大增加了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汉中市的金矿、铅锌矿开发利用程度高,多分布于基岩山区,围岩坚硬[5],采矿弃渣、尾矿的不合理堆放在降雨充分的条件下极易爆发泥石流。仅矿山开采形成的废渣所造成的泥石流就占汉台区泥石流发生总数的88.33%。此外,勉县、城固县以露天开采为主的建材类矿山,在开采过程中采空山体、采出物不合理堆放、不稳定边坡极易造成崩塌、滑坡灾害;而洋县、西乡县以地下开采为主的石膏、石墨矿山,最突出的地质灾害则是地面塌陷。

1.3 环境污染

矿山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三废”——废水、废渣、废气,其间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不合理排放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的污染。矿山多分布于沟谷、河流边等地表水系的中上游,采矿形成的矿坑水、选矿废水等多就近向沟谷、河流排放污染水体;此外,金属矿山废渣中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含量高,露天堆放,在雨水的冲刷作用下会融带大量有害物質,一方面流入河流,污染水体,另一方面渗进土壤,破坏土壤含水层,污染土地。

2 汉中市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特征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与一般的环境地质问题最突出的区别在于矿业活动是矿山环境地质问题产生的主导因素[6]。汉中市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如下:

2.1 复杂多样性

不同的地质环境条件、不同的矿产资源种类、不同的开发方式、开采规模,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往往不同,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也不同。汉中市地质构造强烈,地质环境条件多样,辖区内山地、盆地、丘陵、平原都有;矿产资源丰富多样,有金、铁、锰、铜、镍、铅、锌、石英岩、石膏、磷、石灰岩、白云岩、饰面石材以及汉中玉等近百种矿产,400多家矿山企业。矿山规模大小不一,大型、中型、小型矿山兼有,散乱分布,且开采方式也不尽相同,灰岩等建材类矿山多露头开采,石墨石膏等多地下开采。这些因素都使得汉中市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复杂多样。

2.2 高频长期性

矿产资源的开采对地质环境的破坏目前是难以避免的。就目前的矿山开采技术而言,无论露天开采或地下开采都不可避免地、或多或少地改变或破坏原有的地质环境条件,矿山建设不可避免地要占用土地资源,矿山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产生废渣、废水[5]。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可以说是贯彻矿业活动始终的。但矿山地质问题的出现通常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只有当环境的某一影响因素超出一定范围后才会具体的体现出来。如:地面塌陷、地裂缝都只有当地下采空到一定程度后才会出现,废渣也只有堆积到一定的程度,且出现大量降雨才可能发生泥石流。问题出现的长期性也使得问题一旦出现后想要解决的困难性、长期性。汉中市矿山发展历史悠久,长期对地质环境保护意识的缺失,积累了大量的遗留矿山问题,再加上新建矿山产生的一些问题,两相激化,使得一些地质环境问题尖锐,地质灾害频发,也增加了治理的长期性。

2.3 可控性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与其他环境问题不同,其产生的主导因素是矿业活动。而矿业活动属于人为活动,其活动主体是人。矿业活动对地质环境产生影响虽然不可避免,但其影响程度是可控的,进而矿山地质问题也是可控的。我们可以通过建立一系列法律法规,加强监管来规范矿山生产过程,将对环境的影响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而不至于超出环境承受力,从而减少甚至避免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产生。

3 汉中市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产生原因探讨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产生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笔者认为汉中市常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3.1 原有地质环境条件限制

某个矿区产生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和危害与其地质环境背景息息相关,只有具备相应的地质环境条件,才可能产生相关的地质环境问题[8]。汉中市位于扬子板块与秦岭板块结合带之秦岭板块之上,褶皱、断裂及次级节理裂隙构造发育,地质构造作用强烈,且雨水也相对充沛,为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3.2 相关监管的不足

由于我国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面起步较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矿山建设一直采取“农业——矿业——荒芜”的模式,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明确的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标准及相应管理措施,监管不到位,给了一些严重破坏矿山地质环境的行为以可乘之机。

3.3 矿山企业自身环保意识淡薄、工作不到位

一些矿山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在矿山开发的过程中不注意环境保护,采用落后的高污染开采、冶炼方式,缺乏必要的污染物处理,三废排放不达标,对矿山地质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部分企业不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土地复垦、矿山地质环境恢复等相关政策要求,阳奉阴违,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

3.4 资金及相关技术不到位

不管是在矿山生产过程中做好环境矿保护,还是开采后进行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汉中市矿业开采历史悠久,矿山环境问题遗留积累严重,遗留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资金缺乏。另一方面,一些中小型企业开采方式落后也是因为缺乏相应资金、技术。此外,对各种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产生机理的研究,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动态监测、评价等相关技术的不足也使得减少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难以深入推进。

4 汉中市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防治措施

4.1 细化落实规划部署任务,加强基础地质研究

矿山所处地质环境不同,矿种不同、矿山规模、开采方式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为了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就必须首先搞清矿山地质基本情况,开展更加细致的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加强对不同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形成机理的深入研究,按照“分类指导、分级治理、分区推进” 的原则,对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科学分类,因地制宜,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保护和恢复治理方式。

4.2 合理规划分区,重点区域重点保护治理

把风景名胜区、城市规划区、地质危险区、饮用水源地等区域,划为矿山地质环境重点保护区,在保护区内禁止开采矿产资源。将国家和省级政府划定的矿产资源限制开采区、地质灾害易发区、水土流失严重区和其他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3],划为重点预防区,加强对这些区域的监测预防工作。此外,针对矿业活动强烈,开采强度大的煤矿山、金属矿山及砂石粘土等小型非金属矿山集中开采区,可以划定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区和矿山地质环境一般治理区,加强该区域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

4.3 依托高新技术,健全动态监测机制

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专业、系统的监测是评估、判断矿山开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和危害程度,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前提和基础。然而国内目前多以单目标遥感调查为主,缺乏较为系统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技术体系。随着遥感技术不断完善,“互联网+”技术发展,北斗完成二期组网,“北斗+”行业兴起,为进行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提供了新型的技术支持。有关部门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新型技术,构建起系统高效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体系,实时动态监测评价矿山地质环境状况,及时惩处不合格矿山企业,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

4.4 深入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引领矿业“绿色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矿业转型发展势在必行。当前汉中市已建有两座国家级绿色矿山,绿色矿山理念基本形成,但仍存在建设标准不完善、配套支持政策不明确等问题,汉中市应在完善相关建设标准、支持政策的基础上,大力深入推进绿色矿山建设,争取让更多的矿山成为“绿色矿山“,以更好地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实现矿产行业转型绿色发展。

5 结语

汉中市矿产资源丰富,矿业历史悠久,当前面临着较为严重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水土资源破坏、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三废“污染。本文总结出了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复杂多样性、高频长期性、可控性三大特点,并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分析了造成严重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五点防治建议,希望能为有关部门进一步推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提供有力借鉴。

参考文献

[1]汉国土局[2017].汉中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Z].2017.

[2]任萌,段少帅,黄喜峰,武永江,王若梅,陈炳龙.新发展理念视阈下矿业城市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及共同体策略——以汉中市为例[J].黄金科学技术,2017,25(05):107-115.

收稿日期:2019-03-12

作者简介:葛玉洲(1998-),男,汉族,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地质学、环境地质。

作者:葛玉洲

矿山地质环境论文 篇3:

浅析博罗县生产及关停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影响分析

摘要:博罗县按照十九大确定的生态文明建设指导方针,为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治理工作,通过开展生产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查明矿山开采过程中地质灾害,监督矿山企业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开展矿山复绿工作,为政府主管部门综合治理废弃矿山提出指导。

关键词:博罗县;地质环境;防治措施

1.项目背景概况

博罗县位于广东省中南部、惠州市西北、珠江三角洲东北端的东江中下游,县界东接河源,南毗惠城、东莞,西连增城,北邻龙门,县域东西长69km,南北宽42km,面积2858km2。下辖15个镇、2个街道办、1个管委会和378个行政村,常住人口120多万人,县政府驻地在罗阳街道办。

2.矿山主要地质环境问题

矿山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容易诱发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由采矿活动诱发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有采矿活动引起的地质灾害及隐患、地形地貌景观影响与破坏、土地资源影响与破坏、采矿活动对含水层的影响与破坏以及对水土环境的影响与破坏。

2.1矿山主要地质环境问题类型

本次调查发现的35个矿山的地质环境问题类型包括:采矿活动引起的地质灾害及隐患、地形地貌景观影响与破坏、土地资源影响与破坏、采矿活动对含水层的影响与破坏以及对水土环境的影响与破坏。

2.2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分布特征

各矿山存在地质环境问题各有不同,也有相似类比性。以下按矿山开采矿种进行整理归纳,统计其矿山主要地质环境问题分布特征。

(1)露天采石场及铁矿矿山

该类矿山开采方式采用“從上往下分水平台阶开采”的露天山坡开采方式或露天凹陷开采方式,容易形成大的露天开采面或采坑;开采过程中因均采用中深孔潜孔钻爆破方式进行剥离,容易对矿山边坡以及周围围岩的稳定性造成破坏。故该类矿山容易引发矿山地质灾害及隐患,其地质灾害的类型主要为:崩塌、滑坡,其分布范围多集中于矿山的露天采坑、排土场以及部分高陡边坡处。

矿山开采、剥离过程容易造成对地形地貌景观的影响与破坏。主要为开采过程中形成的开采工作面或凹陷采坑,与周围的原始地形地貌较易形成强烈的对比,改变了地形地貌,造成原林地被毁和山体破损;开采面的台阶陡坎裸露,原植被被完全破坏。其破坏与影响土地资源范围一般分布于矿山开采面或采坑、矿山道路、办公区、生活区,破坏了土地资源,改变了原有地形地貌景观。

(2)矿泉水厂

该类矿山的开采方式主要为钻井开采、个别有引泉开采。矿山开采对周围地质环境影响一般较小,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有:采矿活动引起的地形地貌景观影响与破坏、地质灾害及隐患、采矿活动对含水层的影响与破坏、对水土环境影响污染;该类矿山主要的地质环境问题为:地形地貌景观影响与破坏、采矿活动对含水层的影响与破坏、地质灾害及隐患。

采矿活动对含水层的影响与破坏主要表现在:部分矿山抽取的矿泉水容易影响附近地下水以及地表水的水平衡;矿泉水的水源主要来自于地下含水层,其中地下含水层中的水主要来源于: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含水层。矿山正常开采情况下,根据水文数据动态观测,矿区在开采后较开采前的地下水下降较小,地面基本无变形。若矿山抽取矿泉水量超过了地下水平衡的水量,则容易造成含水层的影响与破坏。

2.3矿山地质灾害

通过本次调查博罗县35个矿山发现: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现象主要发育在露天采石场矿山,尤其目前处于停产矿山,由于以往采石场不规范开采,露天采场、排土场以及矿山道路周边多形成了高陡边坡,受外力以及暴雨冲刷,其岩土体力学性质发生了改变,导致岩土体发生了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现象。

经本次调查统计,博罗县矿山发生崩塌地灾现象的矿山有10个,发生滑坡地灾现象的矿山有5个,发生地面塌陷的矿山有1个。其中以公庄镇利山铁矿有限公司利山铁矿采场发现的滑坡体最为典型,描述如下:

HP01:滑坡体体积约为2.0×104m3~2.5×104m3,滑坡体后缘标高为+180m,前缘最低标高为+100m,高差约为80m,坡度角大于45°,呈“梨”型分布,体积最大部分集中+160m~130m中段,滑坡陂体厚度约为4m~8m,滑移方向垂直边坡体,部分势能已经得到逐步释放,残余势能约为1.68×1012KJ,安全系数为0.55,成分主要为灰白色页岩、红色砂岩。滑坡原因为不同岩土体沿断层交汇面,在雨水的侵蚀作用下诱发浅层顺坡滑坡,属于中型滑坡,无人员伤亡。

2.4含水层的影响与破坏

露天采石场含水层破坏与影响主要机理为:矿区开采面低于自然排泄面时,会造成了矿区涌水及周围地块的水体渗漏,地下水资源枯竭、地表水漏失,破坏区域水均衡;采矿活动影响含水层类型的机理主要为:孔隙含水层和裂隙含水层,破坏了原地块的水平衡,造成了当地含水层结构的改变,进而对地表生态及地质环境造成影响与破坏。

矿泉水厂含水层破坏与影响的机理主要为:矿泉水的开采量超过了矿区周围地下水的水平衡,造成了地下水资源补给、径流、排泄失衡,可能诱发含水层水位持续下降、降落漏斗持续扩展、水质变化等对含水层地质环境的破坏,产生地表土地岩土力学性质的改变,从而引发地面塌陷及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因此必须严格控制采水量,预防过量开采导致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或含水层疏干。

2.5地形地貌景观的影响与破坏

地形地貌的破坏在露天采石场主要表现为:矿山开采过程中对当地地形地貌的破坏,造成了大面积的岩体及土体的裸露,与周围植被地形地貌形成强烈的对比。矿山开采对地形地貌的影响与破坏程度为严重,地形地貌的破坏主要分布于露天采场、排土场、矿山道路、工业场地及办公生活区等地段;露天采石场一般远离居民点,故矿山开采对人居环境影响程度为一般为较轻;矿山基本远离交通要道,矿区及其周边范围内基本无重要风景名胜区,无自然保护区及旅游景区,无地质遗迹及人文景观,评估区周边建筑物主要为其配套设施,故矿山建设与采矿活动对建筑物、工程设施和自然保护区影响程度一般为较轻,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较轻。

2.6土地资源的影响与破坏

矿山对土地资源的影响与破坏主要表现为矿山占用土地的类型、分布及利用情况,土地按一级地类可划分为耕地、林地、园地、其他土地等类型,其占用方式有挖损和压占,占用和破坏土地的区域主要为露天采场、排土场、办公生活区、工业场地、矿山道路,按其损毁程度可分为重度—中度—轻度。露天采场一般对土地资源的影响与破坏属严重,对土地的损毁为永久挖损损毁,原地无法恢复,损毁形式主要为挖损、压占,为重度损毁;矿山工业场损毁形式主要为挖损和压占,破坏程度一般属中度,办公、生活区损毁形式主要为压占,破坏程度属中度—轻度。露天采石场对土地资源的影响与破坏一般为较严重—严重,矿泉水厂对土地资源的影响与破坏一般为较轻—较严重。

2.7水、土环境污染及影响

本次调查矿山开采矿体主要为建筑石料以及矿泉水。

(1)对水环境污染

采石场内矿体内未发现强烈的多金属矿化,矿山基本没有选矿程序,矿石及废弃物不含过量有害化学元素的成份,矿体及剥离弃土石露天堆放时不易分解出有害组分,矿坑排水不含有毒有害物质,经过沉砂池合理处理后可达到排放标准,对周边的环境和水体造成污染小,对附近环境和水体不形成污染,对附近环境和水土体形成污染一般较小。矿泉水厂开采矿体为地下水,其开采矿种基本无污染,故其对附近环境和水体不会形成污染。

(2)对土地环境污染

采石场矿山所采矿石无分解,采矿活动基本没有产生污染物、污染源及有毒有害物质,放射性比活度指标较低,对人体影响小,对周边环境影响小;其他人类工程活动和生活等产生的粉尘、废水及废气中含有害组分小,对土地环境污染影响较轻。矿泉水厂开采矿体为地下水,其开采过程基本无污染,故其对附近环境和土地不会形成污染。

3.停采、废弃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本次共计调查关停矿山共18个,由于历史原因,矿山在停产后未及时复绿,部分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较为突出,地质环境问题有:采矿活动引起的地质灾害及隐患、地形地貌景观影响与破坏、土地资源影响与破坏、采矿活动对含水层的影响与破坏以及对水土环境的影响与破坏,其中以采矿活动引起的地质灾害及隐患、地形地貌景观与破坏地质环境问题为主。

3.1地质灾害及隐患

本次调查共发现存在有地质灾害及隐患的关停矿山有9个,地质灾害及隐患类型主要为崩塌、滑坡,发生的部位主要集中于矿山老采坑、排土场等存在不稳定高陡边坡地段。因矿山基本远离居民点,故矿山地质灾害影响的对象主要为矿山看护人员以及矿山机械设备及其建筑物,故矿山地质灾害规模基本为小型。现状调查中发现的地质灾害现象主要为小型崩塌、滑坡,大部分崩塌、滑坡体现状基本稳定,部分已经自然复绿。

3.2地形地貌景观的影响与破坏

本次调查发现,地形地貌景观的影响与破坏属于严重的关停矿山6个,属于较严重的停产矿山7个,属于较轻的停产矿山5个,地形地貌景观的影响与破坏发生的部位主要集中于矿山老采坑、工业场地、排土场以及部分办公生活区,矿山在以往开采过程中对当地地形地貌的破坏,造成了大面积的岩体及土体的裸露,改变了原有地形地貌,造成了基岩裸露地表,与周围植被地形地貌形成强烈的对比。调查中存在部分矿山关闭时间较长,地质环境条件较好地段基本已经自然复绿,部分地段复绿情况较好。

3.3对含水层的影响与破坏

本次调查发现18个关停矿山对含水层的影响与破坏主要表现为矿区露天采坑开采最低标高低于当地最低自然排水标高,或矿山截排水设施不完善,造成了矿区汇水无法自然排出采坑,进而形成了大面积的坑塘水面,水体来源基本为大气降水,造成了当地的含水层结构局部的改变,进而对附近地质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3.4水土环境的影响与破坏

本次调查发现停产矿山对当地水土环境的影响与破坏均较轻,各关停矿山开采矿种均未发现强烈的多金属矿化,矿石及废弃物不含过量有害化学元素的成分,矿体及剥离弃土石露天堆放时不易分解出有害组分,矿坑排水不含有毒有害物质,对附近环境和水土体污染较小。

4.矿山主要地质环境治理措施与成效

4.1生产矿山治理措施与成效

生产矿山的矿山地质灾害较少,矿山采取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较全面规范,地质灾害防治效果较好,总结归纳矿山对地质灾害已采取的防治措施主要有:

(1)矿山开采生产活动基本依据开发利用方案进行,整体从上往下分水平台阶开采,台阶及边坡总体较规范,减少了地质灾害的发生。(2)在矿山采场、排土场设置了截排水沟工程,有效防治了矿区内部分松散土体边坡及废土、废石堆积体边坡因水体冲刷而形成的地质灾害。(3)矿山排土场进行了分台阶排放,排土场设置有挡土墙、重力坝、沉砂池等工程措施,减少了排土场发生地质灾害的形成。(4)对矿山采场、排土场、工业场地、矿山道路以及部分生活区等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段进行拉网警戒、设置警示牌、警示标语等。(5)对矿山已发生的地质灾害及时开展治理工作,对地災隐患点进行及时动态监控,发现险情及时通报有关部门。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博罗县在采矿山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措施较规范,治理恢复成效较好;关停矿山基本未采取地质环境治理措施,矿山基本处于自然复绿状态,治理恢复成效较差。

4.2关停矿山治理措施与成效

该类矿山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不完善。已停产矿山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及效果调查分析如下:

(1)大部分停产矿山未设置截排水沟,部分矿山采场、排土场局部设置了简易截排水沟工程,但截排水效果较差,形成了较多水冲沟。(2)部分停产矿山排土场未进行分台阶排放,排土场缺少挡土墙、重力坝、沉砂池等工程措施。(3)部分停产矿山存在有较大面积的采场、坑塘水等危险地段,未设置警戒线、警示牌、警示标语等工程。(4)部分停产矿山已发生的地质灾害未及时开展治理工作,未对地灾隐患点进行动态监控。

关停矿山总体地质灾害问题较生产矿山多,地质灾害问题主要分布在矿山老开采面和采坑、排土场等地段。停产矿山生产活动未严格按照开发利用方案进行,整体虽然“从上往下分、水平台阶”开采,但部分地段的台阶高度过大、台阶宽度不足、坡度角过大,形成了较多高陡边坡,部分边坡发现有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现象。

5.结论

生产矿山生态修复措施主要包括:种植乔木、灌木、播撒草籽等。主要采取生态修复措施的地段包括:开采平台、排土场、工业场地及办公生活区。秉承建设新时代绿色矿山的理念,申请绿色矿山的生产矿山对不在利用的开采平台进行了覆土复绿工程,开采平台种植绿植主要为乔木如桉树、松树,乔木底部种植芒草、杂草等。排土场基本为芒草、杂草覆盖,部分种植了乔木等。办公生活区主要种植有风景树、花卉等。生产矿山总体生态修复措施较完善,生态修复效果好。

关停矿山主要为自然复绿,矿山修复效果在矿山地质环境较好地段,复绿效果较好;在矿山地质环境破坏较严重,水土环境差的地段,生态修复效果较差。此外关停矿山修复效果与矿山停采年限关系也较为密切,停采年限较久的矿山,矿山一直处于自然复绿状态,植被覆盖率较高,生态修复效果相对较好。

参考文献:

[1]马伟明.浅谈矿山土地复垦中需注意的问题[J].西部探矿工程, 2002(3): 55-57.

作者:阳习兵

上一篇:初中历史故事论文下一篇:书信联谊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