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学教学大纲专题

2024-05-01

精神病学教学大纲专题(通用6篇)

篇1:精神病学教学大纲专题

《精神病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精神病学

授课专业: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

学分与学时:理论课10学时,见习课7学时,1学分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精神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各种精神和行为异常的病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与其它各临床学科均有着广泛的联系。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临床各科医生是否具有足够的精神病学和精神卫生学基本知识与技能日益显得重要,因此精神病学教学是整个临床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通过参加本学科的学习,医学生应能充分认识学习精神病学的重要意义,了解正常与异常精神活动的区分原则;熟悉精神疾病病史采集与精神检查技术;掌握常见精神症状的特征与临床意义,掌握临床常见精神与行为障碍的诊断处理;掌握各类精神药物的适应症以及常用药物的临床应用,熟悉常见副反应与处理。此外,在精神病学的教学活动中,各任课教师应始终注意培养学生重视心身整体观点,关注精神卫生,适应新的医学模式,把现代精神病学的理论观点与技能灵活运用于自己今后的临床工作中。

教学大纲的所列理论课内容都是要求学生学习的,但不是全部在课堂上讲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教学,也可由学生自学。教学内容的要求分三级,第一级为掌握的内容,要求学生牢记并能口述自由表达,还能应用这些理论解释有关生理现象以及应用于后续课程;第三级为了解内容,学生对此内容应有一初步印象;第二级为熟悉内容,介于掌握与了解内容之间。

临床见习应侧重注意培养学生本学科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视野,帮助学生将课堂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见习过程中学会精神疾病病史采集, 掌握临床晤谈的基本方法和病例分析技巧,了解常见精神疾病的诊治原则。

学时安排

授课内容

绪论、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精神障碍的治疗学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器质性精神障碍与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心境障碍 神经症 见习

[考核方法]笔试

二、理论课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绪论 【目的要求】

1.了解现代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学的概念、任务和涵盖范围。2.了解精神病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以及同其它临床学科的关系。

学时分配 2 2 2 2 2 2 6 3.了解精神病学发展状况和我国精神医学工作者将面临的任务。4.掌握精神障碍、精神健康的含义与一般判别标准。5.了解精神障碍有关的病因及其复杂性。6.熟悉精神疾病目前常用的分类以及相关概念。

精神症状学 【目的要求】

1.了解正常的心理活动的概念。

2.掌握常见的精神症状的名称,概念及其临床意义。尤其注意知觉、思维、情感、意志行为障碍以及自知力障碍的常见临床特征。

3.掌握容易混淆的某些症状之间的区别要点。如:内感性不适与内脏幻觉、错觉与幻觉、错觉与感知综合障碍、真性幻觉与假性幻觉、思维破裂与思维奔逸、思维贫乏与思维迟缓、强迫思维与强制思维、痴呆与精神发育迟滞、假性痴呆与真性痴呆、情绪低落与情感淡漠、协调性与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等。

治疗学 【目的要求】

1.了解精神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以及治疗原则。

2.熟悉精神药物的概念及其分类,掌握抗精神药, 心境稳定剂, 抗抑郁剂及抗焦虑剂的适应症, 禁忌症,常见药物副作用及其处理。

3.了解电抽搐治疗适应症, 禁忌症, 常见药物副作用及其处理。4.了解心理治疗的基本概念,主要流派以及起作用的主要机制。

精神分裂症 【目的要求】

1.掌握精神分裂症的概念。

2.掌握精神分裂症临床特点、常见的临床类型以及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依据。3.熟悉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原则。

4.了解目前精神分裂症病因与发病机制的研究概况。5.了解精神分裂症流行病学, 以及预防和康复的基本概念。

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目的要求】

1.掌握心境障碍的概念。

2.了解心境障碍流行学及相关因素。3.了解心境障碍的病因学研究进展。4.掌握心境障碍的临床特征以及临床分型。

5.熟悉躁狂发作、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以及鉴别诊断。6.熟悉心境障碍的治疗原则。

脑器质性与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目的要求】

1.掌握脑器质性及症状性精神障碍以及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基本概念。2.掌握脑器质性及症状性精神病的共同临床特点。3.熟悉谵妄、痴呆的常见病因, 临床特点及诊治原则。神经症 【目的要求】

1.掌握神经症的概念和共同特点。2.熟悉神经症的目前分类。3.了解神经症的病因和治疗原则。

4.掌握广泛性焦虑、惊恐障碍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原则。

5.了解社交焦虑障碍、强迫症、神经衰弱、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特点。6.熟悉分离性障碍和转换性障碍的临床特征以及鉴别诊断原则。

三、见习课教学内容 见习一 【目的要求】

1.熟悉精神疾病病史收集的方法和精神状况检查的方法。2.掌握精神疾病的常见症状。

见习二 【目的要求】

1.掌握精神病性障碍的主要临床特征及诊治原则。2.熟悉精神疾病的临床资料分析方法和诊断思维方法。3.了解精神疾病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4.了解精神障碍的护理和病房管理的特殊性。

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学教研室

篇2:精神病学教学大纲专题

临朐第四中学 王建军

一、学生分析

1、学生在前期学习过程中,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好,对问题的理解不够透彻,学以致用能力欠缺。

2、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足,对国内外局势的了解较少,横向和纵向联系能力不足,情感易受感染。

二、教材分析

本专题包括第九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第十一课《走向世界的中国》两部分。

1、课程特点:第九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初三思想品德课程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以及应当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基础上,充分认识民族精神对我们国家发展的重大作用,为第四单元《我们的未来不是梦》打下思想和情感基础。而第十一课《走向世界的中国》则是在前面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树立全球观念,引导学生以平等、开放的心态参与国际交往,为国家和民族的振兴贡献力量,是对前面知识,特别是第九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深化和拓展。

2、课程内容分析:第九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分两个层次,一是讲述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二是说明民族精神的重要地位。其中,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撑是重、难点。第十一课《走向世界的中国》,第一个项目在旋转的世界舞台上,着重帮助学生了解世界的主题和发展趋势,是基础。第二个项目在竞争中和平发展,重在教育学生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全球观念,学习国际交往本领,为国家的振兴、世界的和平发展而奋斗,是本课的重、难点。

三、复习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培养爱国情操,以实际行动投入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建设中去,自觉继承中华文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理解国内外局势的能力,把继承中华文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经济全球化的要求联系起来。

3、知识目标:掌握并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和时代性,知道当今世界的主题和我国面临的挑战,明白继承中华文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要求。

四、复习重点难点

重点:民族精神的内涵,当今世界的主题和发展趋势。

难点:把继承中华文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当今世界的主题和发展趋势结合起来。

五、教学方法

根据学情和教材特点,使用以下教学法:(1)、事例教学法;(2)、情景教学法;

(3)、分析、归纳、综合方法。

六、课程资源

1、利用网络,搜集一些与本专题密切联系的最新、最具有代表性的时政材料,和学生分析共享。

2、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增强直观性,减少准备时间,提高课堂效益。

七、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2分钟之内)

展示胡锦涛关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讲话的图片,点出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成时代主题。(提高学生的思想重视程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学生自主回顾相关课文内容,巩固基础知识。(8—10分钟)(本环节复习基础知识,为培养能力打下基础。)

1、出示自主复习提纲,学生自助复习。(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什么?(2)、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3)、为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青少年应怎样做?(4)当今世界的主题、时代潮流、发展趋势是什么?(5)开放的中国对青少年提出了什么要求?

(把两课的基础知识放在一起,为下面的练习做准备。)

2、以小组为单位检查复习效果,教师汇总。(掌握学生的复习情况,为驾驭后面的环节做好心理准备。)

(三)、师生互动,培养情感。(5分钟左右)

1、谁能列举新时期感人的民族精神及代表人物?

2、列举几项潍坊地区值得骄傲的文化遗产。(潍坊风筝会、高密剪纸文化、临朐奇石、昌乐宝石节、青州花博会等。)(以上两环节采用抢答方式,旨在调动学生情绪和兴趣,为下面环节打下情感基础。)

3、谁知道最近一段时间,我国为保护文化遗产或弘扬民族精神采取了哪些措施或开展了哪些活动?(端午节放假、开展文化遗产日、每年九月为弘扬民族精神月、加大申遗活动力度等。)(小组为单位讨论,选出代表发言。旨在引导学生自觉地联系实际,同时帮助学生多了解一些时政材料。)

(四)、我们谈看法。(6—10分钟)

1、材料一: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9月2日晚观看了话剧《郭明义》,并亲切接见了剧组主创人员。胡锦涛指出,郭明义同志长期以来自觉学习,实践雷锋精神,坚持爱岗敬业、助人为乐。他不愧为新时期的道德楷模,我们都应向他学习。

材料二:2011年9月20 日20 时,在激情回荡的歌声中,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在中央电视台举行的第三届全国公民道德模范评选颁奖典礼拉开序幕。颁奖典礼分为“诚实守信”、“见义勇为”、“助人为乐”、“敬业奉献”、“孝老爱亲”5个篇章。

1、从本主题的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以专题为单位回答问题的意识,与中考接轨。)

2、现在青少年当中,“哈日”、“哈韩”现象十分普遍。你如何看“哈日”、“哈韩”行为?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引导学生靠向本单元主题。本环节重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

(五)、拓展提升(8—10分钟)精彩中国走向世界。

2011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27日晚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开幕,以纪念中国先贤孔子诞辰2562年。

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位儒学专家、孔子后裔以及文化教育界人士出席了开幕式。总部设在美国的“读书空间”项目和刚果民主共和国“共同的阿尔法·乌祖威”在开幕式上获颁2011年度“孔子教育奖”。

据介绍,这届孔子文化节以“儒济天下,和宁四方”为主题,期间举办开幕式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颁奖典礼、辛卯年祭孔大典、第四届世界儒学大会等系列主题文化活动。

孔子是世界公认的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被誉为世界十大历史文化名人之首。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文化,内容博大精深,不仅深深地渗透到中国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而且已经超越时代和国界,成为整个东方文化的重要标志和世界文化宝库的重要遗产,被世界各国学者重视、研究。目前,全球共有孔子学院240多所,全球范围内的“孔子热”、“论语热”、“中华传统文化热”蓬勃兴起。

1、你认为我们为什么在举办孔子文化节的同时,还大力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把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同加强国际交往、提高综合国力结合起来,旨在培养学生的横向联系能力。)

2、如果你参与这些活动,你打算如何与外国人打交道?(联系青少年实际,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程序:

1、小组为单位讨论,小组选出代表准备发言;

2、两个小组代表回答问题,另两个小组代表进行评论。

3、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适时引导、点拨。目的:培养学生自觉联系时政、利用所学知识分析时政材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中考做准备。)

(六)、当堂检测(8—10分钟)紧跟时代的步伐。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其发展也有赖于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产与生活中的生动实践,有赖于先进文化的价值理念扎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并化为行为自觉。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立足民众主体,建设有利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富于创造性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既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又全面提高人们的素质,激发人们的创造潜能和全社会的创造活力,造就生动活泼、和谐奋进的社会氛围,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现实途径。

胡锦涛: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胡锦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党中央作出的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决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加快发展、文化日益繁荣,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综合观察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我国文化建设既面临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

胡锦涛: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已成为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1、请你为学校拟定两种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活动形式,并撰写两条标语。(培养学生的把握中心的能力。)

2、请你从三个角度说一说开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时政材料的能力,提供学生的政治敏感度,为中考分析时政材料打下基础。)

3、你打算怎样以实际行动支持、参与这一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要求:

1、学生以书面形式写出答案提纲;

2、指两名中间学生回答问题,两名优秀学生进行评论;

3、教师根据回答及评论情况进行点拨、引导。

目的:提升学以致用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七)、谈谈你的收获。(2—3分钟)

(先让普通学生谈,再让优秀学生谈,教师视情况补充、引导或总结。旨在培养学上的总结、梳理能力。)

(八)、布置作业。(1分钟)

目前全球5000万华人一直保持着过春节的习惯,中国春节正成为世界性节日。中国春节走向世界有什么意义? 要求:课下独立完成,以小组为单位汇总,选出优秀代表,下节课代表小组发言。

(目的:

1、通过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进一步把第九课和第十一课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把本专题的知识进一步统一起来;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世界眼光,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崇高理想。)

八、教学反思

1、创造条件,让学生尽可能地通过道德实践和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价值取向,为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搭设平台。本节课紧扣这一原则,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时政材料,同时,在训练环节上也注重调动学生的情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坚持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理念,与中考接轨,把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课堂效益放在课堂目标的首要位置。由于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加上时间的限制,部分学生(主要是学困生)没有达标,今后应在设计流程时更多地考虑到学困生。

篇3:专题十一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考点分析】

考点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1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 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 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 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 其规模之大、存留之丰, 为世界所仅有。

例题: (2015·福建) 下图是汉字“文”的书写变化过程, 从中我们可以解读出

1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是一种自然现象2汉字在历史变迁中进行传承和发展3文化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4文化的变化与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化的特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现象, 不是自然现象, 1错误。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3错误。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 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4正确且符合题意。

答案:D

归纳拓展: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两大见证的比较

(2)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①见证

2表现:A.独特性: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我国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B.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中华文化呈现鲜明的区域特征, 不同区域的文化在交流中展现出自身的特征, 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使中华文化呈现多样化。C.民族性:中华各民族基于自身的政治、经济、习俗等因素, 在文化上呈现多样化。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相互融合, 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既有各民族文化的个性, 又有中华民族文化的共性。

例题: (2015·福建) 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吴楚多放诞纤丽之文, 自古然矣。自唐以前, 长城饮马, 河梁携手, 北人之气概也;江南草长, 洞庭始波, 南人之情怀也。上述文字

A.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B.生动地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

C.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

D.彰显了中华文化五千年自强不息的品格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题干强调“燕赵”“吴楚”“北人”“南人”, 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区域性, 即博大精深。 材料没有体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A不选。 题干体现的是中华文化的区域性, 并未体现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C不选。题干并未体现中华文化自强不息的品格, D不选。

答案:B

归纳拓展:

中华文化的特征: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3)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2含义: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 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所谓兼收并蓄, 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3作用: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图示如下:

例题: (2013·新课标全国Ⅰ)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2012年6月, 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现代汉语词典》 (第6 版) , 词典的正文收录了NBA、BBS、GDP、UFO等239 个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此举引起了广泛的争论, 有的人反对, 有的人支持。

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

“拉丁字母出现在方块汉字中, 很是惹眼, 看上去就是一个异类, 是对汉语的污染。”

“我想会不会过几十年, 汉语成了汉英混杂的语言。”

“文化有安全的问题, 再国际化, 也不能把自己的文字搞乱。”

……

支持《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

“在对外开放条件下, 字母词的产生有其必然性。 应善待字母词的使用, 而非简单的拒斥。”

“选录字母词只是对当下语言现实的承认, 体现了语言使用的从简趋势, 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

……

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 请用 《文化生活 》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如何对待外来文化, 设问具有开放性, 可以从赞成也可以从反对的角度去分析。如果赞成, 可以运用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加强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等知识分析;如果反对, 可以从文化的民族性、维护文化安全等知识分析。

答案:观点一:反对收录西文字母词。

理由: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汉语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传承中华文明需要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 保持汉语的纯洁性。不反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字母词, 但《现代汉语词典》是规范语言文字的范本, 不应收录, 至少不应在正文中收录。

观点二:支持收录西文字母词。

理由:其一, 收录字母词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特点。以包容的心态对待字母词的使用, 有利于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 是汉语言文字具有活力的表现。其二, 《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字母词数量很少, 不会使汉语成为混杂的语言而损害其民族性。其三, 字母词的使用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考点2: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1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 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 又有各民族的民族特性。2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 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3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 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例题: (2015·江苏) 旗袍, 源自满族旗人的长袍, 后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 并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式, 被视为20世纪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范。材料表明

1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又有共性2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3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4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3错误。各民族文化各有自身的特点, 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不能逐渐趋同, 4错误。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 有普遍的规律, 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各民族间经济的、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故12正确。

答案:A

归纳拓展:

中华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但中华文化不是各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理解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可以联系世界文化与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以及哲学中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考点3: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核心

(1)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例题: (2015·安徽) 中华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血脉, 已经成为凝聚人心的纽带。下列古语含义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对应恰当的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的理解。A意思是用功读书便忘记了吃饭, 陶醉在学问里便忘了忧愁, 不知道自己即将老了, 主要强调勤奋学习, 体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 正确。B意思是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 修养个人品德, 得志时就使天下都能这样, 表现的是一种人格品质, 不是爱好和平, 错误。C意思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 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这也是一种人的品质, 不是勤劳勇敢。D意思是国势兴盛在于当政者所实施的政策符合老百姓的心声, 国势颓废是因为不顺应民意, 体现了当政者如何处理与人民的关系, 不是团结统一。

答案:A

归纳拓展:

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1)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是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因此,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我国当前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要求。

(2)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弘扬民族精神, 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必须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

考点4: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例题: (2015·新课标全国Ⅱ)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抗日战争期间, 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 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军力、政治组织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 同仇敌忾、共赴国难, 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 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 “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英雄群体, 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

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 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 终于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 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结合材料,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解析:本题要求说明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可以从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和作用等角度来说明二者的关系, 同时要指出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答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不竭精神动力。抗战精神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 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归纳拓展:

理解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

二者相辅相成、相互支撑, 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基础和渊源, 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在当代的继承和发展。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只有注入时代精神, 民族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只有坚持民族精神, 时代精神才能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考点5: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例题: (2013·四川) 中华民族历经苦难而又生生不息。从汶川到玉树, 再到芦山, 那生命至上的国家理念, 那万众一心的民族情怀, 那百折不挠的坚韧品格, 定格为无数震撼心灵的画面, 砥砺我们奋力前行。这表明, 中华民族精神

1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2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3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4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材料涉及的时间是在同一历史时期, 显示了中华民族精神相同的内容, 1不选。材料中没有表明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2不选。生命至上的国家理念、万众一心的民族情怀和百折不挠的坚韧品格说明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3当选。材料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砥砺我们奋力前行, 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起到精神支柱作用, 4当选。

答案:D

归纳拓展:

避免三大误区, 正确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关于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要避免三大误区:一是夸大民族精神的作用, 比如“民族精神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基础”。二是忽视民族精神的作用, 比如“经济建设是国家一切工作的中心, 民族精神是可有可无的”。三是看不到文化、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内在联系, 比如在解题时, 只看到民族精神的作用, 却没有上升到文化和中华文化的作用的高度。

【创新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

1.《说文解字》中写道:“早, 晨也。”形象为朝阳与小草, 表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草木, 意为早。通过《说文解字》的解释以及下图中汉字“早”的演变过程, 我们可以看出

1汉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2汉字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文明标志3汉字往往形象生动、内涵丰富、寓意深刻4汉字是我国现阶段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A.①③B.①②

C.②③D.①④

2.地方志记述了某地域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综合情况, 是传承中华文明、发掘历史智慧的重要载体, 具有极高的收藏和研究价值。近年来, 我国各地重视地方志的编修工作。仅2014年一年, 全国新创刊省市县三级地方综合年鉴390多种, 编纂出版2300多种。我国重视地方志的编修是因为地方志

1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2能将大量的史实记载并传承下来3具有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的独特作用4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成果丰富

A.①②B.①④

C.①③D.②④

3.2015年8月15日, “抗战时期古籍抢救保护史迹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会议强调要加强抗战史料收集整理, 促进优秀典籍传承与保护, 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罪行。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 国家重视保护抗战史料、古籍, 是为了

1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正确方向保证2启迪人们铭记历史,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3进一步增加我国史书典籍的存留量4保护中华优秀文化遗产, 建设精神家园

A.①②B.③④

C.②④D.①③

4.维吾尔族传统建筑经济实惠, 冬暖夏凉, 造型美观, 早在公元前1世纪维吾尔族建筑艺术就已经很发达。新疆地处古丝绸之路的枢纽地带, 维吾尔族的建筑艺术和建筑装饰技艺融合了周边兄弟民族的文化, 渐渐地形成了形式独特、风格迥异的建筑风格。由此可见

1我国多民族文化渐趋融化, 逐步走向同一2传统建筑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3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 能兼收并蓄4深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5.山西代县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也是国际精品文化旅游县。代县有内容丰富的饮食文化, 有工艺精巧的建筑文化, 有高雅文明的民俗文化。剪纸、泥塑、民间绘画等更是声名远播东南亚。这表明

1文化越是民族的, 越是世界的2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3民间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4中华文化呈现多民族文化的色彩

A.①②B.①④

C.②④D.②③

6.中央电视台曾推出特别调查“爱国让你想起什么”, 有人在采访时说, “爱国就是不造谣”“爱国就是扶老奶奶过马路”……民众对爱国情感的朴素表达说明了

A.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B.爱国主义是所有中华儿女共同的价值追求

C.爱国主义的内涵与时俱进, 不断丰富发展

D.爱国主义并不是抽象的, 而是具体的

7.2015年6月30日, 历史文献纪录片《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纪录片通过回顾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 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 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 生动阐释了中国梦的深刻内涵。从《文化生活》角度看, 这一纪录片的播放

1为了重燃民族精神的火炬, 激发爱国情感2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 增强了民族凝聚力3能增强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感和归属感4见证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发挥文化的作用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8.鲁迅先生在《华盖集续编》中写道:“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 唯有它发扬起来, 中国才有真进步。”这句话强调

A.国家要发展, 必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B.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特质

C.发扬民族精神有利于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9.2015年6月3日, 海南省儋州市民族中学韦智贵因见义勇为被歹徒砍伤, 错过今年的高考。韦智贵不顾个人危险、见义勇为的行为受到社会关注, 海南省教育厅为他组织了单独考试, 帮助其实现大学梦。2015年8月13日, 韦智贵收到了海南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海南省教育部门这样做, 有利于弘扬见义勇为精神。弘扬见义勇为精神

1有利于在全社会弘扬正气, 培育文明风尚2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在要求3有利于传播正能量, 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4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强基固本, 是中华民族之魂

A.①②B.①④

C.②④D.③④

10.为了进一步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2015年9月, 某中学组织开展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如果请你写一份“弘扬民族精神, 促进全面发展”的倡议书, 下列选项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1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作用, 不断改造主观世界2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3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4坚持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相结合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二、非选择题

11.材料一徽州文化即徽文化, 指古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徽州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 全面崛起始于北宋, 明清时期达到鼎盛, 在全国领风骚约有800 年之久。东汉、西晋、唐末、北宋四次北方强宗大族的南迁, 给古徽州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中原文化, 使这块土地逐渐成了华夏名区。完全可以说, 徽州文化是对中原文化的包容整合。徽州文化内容广博、深邃, 有整体系列性等特点, 徽州人在理学、考据学、建筑、绘画、戏曲等诸多领域颇有建树, 创造了许多流派, 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徽州文化包容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 被誉为是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 成为与敦煌学和藏学并列的中国三大走向世界的地方显学之一。

(1) 结合材料一, 分析徽州文化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哪些特征, 是如何体现的。

材料二徽剧是徽州文化的杰出代表。徽剧是徽州艺人在明清时期吸收弋阳腔和西秦腔等的基础上, 经过衍变形成的。到清代中期, 徽剧风靡全国, 已经形成了一个唱、念、做、打并重的完美剧种。“四大徽班”由扬州进京, 把徽剧推向顶峰。道光年间, 徽剧与汉剧结合, 产生了京剧。当时活跃在城乡的徽剧社班有47个, 大的社班有艺员180多人, 可谓声势浩大, 繁荣昌盛。但到了近代, 徽剧逐渐衰落。

(2)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 为重振徽剧的辉煌提几点建议。

12.材料一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 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在抗战中表现出的厚德载物、爱国报国、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对抗日战争的胜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也激励今天的人们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奋斗。

材料二2015年9 月3 日是中国第二个法定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也是首个决定放假的抗战胜利纪念日。9 月3 日, 我国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主题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 党和国家领导人陪同多国领导人一道检阅部队。同时, 北京还举行了招待会和文艺晚会。各界群众纷纷表示要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万众一心, 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和谐世界而不懈奋斗。

(1) 有人认为, 从抗战胜利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民族精神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你赞同这种说法吗?结合材料,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2) 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是每个中华儿女的责任。运用《文化生活》知识, 说说中学生应如何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参考答案及解析

1.C文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1说法错误。大众传媒是我国现阶段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4说法错误。图中汉字“早”的演变过程体现了汉字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文明标志, 2正确。题中《说文解字》的解释说明了很多汉字形象生动、内涵丰富、寓意深刻, 3正确。

2.A地方志属于史书典籍, 能将大量的史实记载并传承下来,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12正确。文学艺术具有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的独特作用, 3错误。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4错误。

3.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正确方向保证, 1错误。重视保护抗战史料、古籍的目的不是增加我国史书典籍的存留量, 3不选。24符合题意。

4.D 1说法错误, 违背了文化的多样性。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2表述错误。“维吾尔族的建筑艺术和建筑装饰技艺融合了周边兄弟民族的文化, 渐渐地形成了形式独特、风格迥异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也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区域性, 34符合题意。

5.A代县有丰富的饮食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等, 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 2正确。剪纸、泥塑、民间绘画等声名远播东南亚, 体现了文化越是民族的, 越是世界的, 1正确。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3说法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多民族文化, 4与题意无关。

6.D民众把“不造谣”“扶老奶奶过马路”看作是爱国的表现, 体现了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 而是具体的, D正确。B说法绝对化, 不选。A、C本身正确, 但与题意无关。

7.C从材料可知, 播放这一纪录片的目的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增强民族凝聚力, 增强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 23正确。中华民族精神的火炬始终没有熄灭, 1 中“重燃”说法错误。史书典籍和文字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纪录片只是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华文化发展的历程, 4错误。

8.D鲁迅先生的这句话意在强调中华民族精神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性, D正确。A是爱国主义对国家的重要性, 不符合题意。B是民族精神的含义, 与题意无关。C只强调发扬民族精神对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缩小了其外延, 不合题意。

9.A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可以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而见义勇为精神只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体现, 不能以偏概全, 4不选。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不是见义勇为精神, 3不选。12符合题意。

10.A本题考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1强调要发挥 “主心骨”的作用, 应选。2强调发展文化产业, 与题意不符。3强调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应选。4说法错误, 应该坚持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相结合。

11. (1) 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徽州文化有悠久的历史, 在全国领风骚约有800年之久, 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体现了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2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另一基本特征。徽州文化内容广博、深邃, 涉及理学、考据学、建筑、绘画、戏曲等诸多领域, 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另外, 徽州文化以其独特的区域特色, 体现了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徽州文化以独特与丰富的内容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体现了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3徽州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吸收、借鉴、整合, 徽州文化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 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 1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徽剧的创新、发展。2把传统徽州文化和改革开放的时代气息结合起来,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3立足徽州, 面向世界, 积极吸收、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化成果, 为我所用。4发挥人民群众重振徽剧的主体作用, 激发人民群众的创作热情, 了解人民的需要, 创造出人民满意的徽剧作品。

12. (1) 答案一:赞同。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是中华民族之魂。从抗战胜利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民族精神起着重要作用。

答案二:不赞同。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文化对经济、政治有反作用。“从抗战胜利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民族精神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的观点只强调了文化的反作用, 忽视了经济、政治的作用。

篇4:精神病学教学大纲专题

[关键词]思政课;方法创新;雷锋精神概论;“专题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2-0068-02

雷锋精神概论是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多年传承和深入研讨雷锋精神的理论成果,彰显“用雷锋精神建校育人”的教育理念。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作为新中国第一所石油工业专门学校,为新中国石油石化行业特别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培养了5万多名合格毕业生,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赞誉。在我校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影响下,毕业生以作风朴实、专业基础扎实、安心本职岗位、适应环境能力强著称,被行业赞誉为“抚油现象”。雷锋精神在我校建校育人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雷锋精神概论课程是全校本科生的一门必修课,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主旋律,以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教育为主要内容,以提高学生的社会主义思想信念和道德觉悟为根本目的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

雷锋精神概论课程经过多年建设,已经成为一门特色鲜明、实力强劲、教学理念先进、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现代并可持续发展的优秀课程。学校在全国高校之中率先设置雷锋专门课,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色课程。结合雷锋精神的实质,总结、提炼出适合我校特点的“五个一”的雷锋精神理论成果,在教学中尝试“专题式”教学方法等系列改革,实现了雷锋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把用雷锋精神建校育人落到实处,收到了明显效果。

本课程在“专题式”教学实践探索中,摸索出模块化设置课程、集成化安排任课教师、责任化调控教学质量、流程化规范要求课业、精品化建设课程、科学化考核质量等教学特色。

一、整合教学内容,模块化设置课程

经过多年来学习雷锋精神活动的成果积累,通过校内外众多学者对雷锋精神的研讨、提炼,形成了学习雷锋精神的“五个一”,并把它作为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德育课的授课内容加以宣讲,意在对大学生深入学习雷锋精神有所帮助,对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有所推动,同时,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理论有所丰富。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学习雷锋同志 弘扬雷锋精神。

第二章,弘扬雷锋“一颗钉”的爱岗敬业精神,做开拓创新的排头兵。

第三章,弘扬雷锋“一滴水”的团队协作精神,做和谐社会的生力军。

第四章,弘扬雷锋“一团火”的无私奉献精神,做克己奉公的孺子牛。

第五章,弘扬雷锋“一块砖”的普通劳动者精神,做任劳任怨的实干家。

第六章,弘扬雷锋“一片情”的感恩反哺精神,做回报社会的带头人。

第七章,踏着雷锋的足迹前行。

雷锋精神“五个一”生动地概括了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同时也结合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的实际,帮助学生学习理解当代雷锋精神的现实传承,有针对性地、有可操作性地指导大学生学雷锋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道德规范,这对大学生开展切实有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五个一”内容的体系科学,逻辑严密,每一章节既有对雷锋精神的解读,又包括对雷锋精神时代内涵的剖析;既讲述雷锋的感人事迹,又展示现代社会中道德楷模的模范事迹。课程主题鲜明地研讨雷锋精神的方方面面,为大学生提供了鲜明的榜样示范和道德引导。授课内容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二次创新原则。正是将理论与学校学雷锋实践相结合,凝练出雷锋精神“五个一”的教学内容,对学生开展既具有优秀传统又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学雷锋教育,因此本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集成化安排任课教师

师资队伍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本课程教师在知识结构上以思想政治教育、法学、哲学、文学、历史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构成,他们的知识结构与本课程的教学直接关联,并且有着大量的学生工作经验和社会实践经验,符合“双师型”教师的要求,十分有利于本课程的教学。此外,这支教师队伍有着良好的师德,有高度责任感,为人师表。该课程首先致力于在书本教材体系基础上,设立五个专题,由任课教师开展专题讲授。每一专题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并体现不同教师的学科背景和研究特长,课堂理论知识量大。制作配套的统一的多媒体课件,形成新颖、生动、引人入胜的立体教材,为创新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模式奠定基础。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富有特色的、效果良好的教学体系,把雷锋精神引入对大学生的修身、道德教育中,切实实现以雷锋精神建校育人的目的。

三、加强课程建设管理,责任化调控教学质量

为保障专题式教学开展效果,我们建立了科学化的质量考核体系,强化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了教学检查。一方面,作为依托部门的马克思主义学院进一步深化集体备课制度、理论研讨制度、公开课制度、相互听课制度等;另一方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领导小组办公室进一步组织协调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处、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工作,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进行监督,通过学生评价,及时反馈授课效果。学生对雷锋精神概论课的教学效果比较满意,认为任课教师能够紧密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抓住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用平实的语言向学生阐述一个个思想和哲理,内容新鲜,理论剖析全面精辟,授课形式生动活泼多样,课堂气氛活跃。

四、流程化规范要求课业,精品化建设课程,科学化考核质量

(一) 全方位整合课程,时效性与针对性相统一

在教学内容体系方面进行重新构建,重在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更贴近大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增强课程内容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二) 拓宽实践基地,知与行相统一

为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先后在抚顺雷锋纪念馆、抚顺雷锋团、抚顺百姓雷锋纪念馆、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用雷锋精神建校育人”纪实展馆、雷锋小学、社区等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保证广大学生能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在社会实践中达到知行统一。丰富的课内外实践环节包括:辩论赛、雷锋报告团走进课堂、乔安山报告会、跟着郭明义学雷锋、学雷锋社团活动等等形式。

(三) 创新教学方式,实效性与互动性相统一

“专题式”教学有规范的教学管理及运行流程。“专题式”教学实行的是集成化安排任课教师,即教师“走班串讲”的方式,每一位教师对“五个一”中的一个专题做专门的课程讲授。这样,在技术环节上,解决了包括对学生的考核环节的设计、课程内容的前后衔接、教学环节的整体统一设计、教学效果反馈等一系列关键问题,提升了教学效果;在授课效果上保障了教师“授业有专攻”,并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从多个视角来“品读”雷锋精神。

(四) 建立教学资源库,探索网络视频公开课建设

建立了“试题库”、“案例库”、“多媒体课件”、“师资库”、“教学效果反馈调查”等教学资源库和完备的课程相关教学资源:课程录像及课程网站、雷锋精神在线网络资源、辽石化大博思书院微信互动教学平台等。

(五) 改革考核评价体系,凸显教学目的

为了避免学生在雷锋精神概论课学习中产生“重考核、轻效果”,“重理论、轻实践”,“重表面、轻内容”等情绪,我们将通过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理论考试与现实表现相结合、课堂讨论与课后研讨相结合等方式改革考核体系。课时安排如下:理论学时16,课外学时16,课堂讲授为主,课内实践环节2学时。作业1次。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各占50%,既注重学生的平时表现,又注重学生的期末理论考核。

雷锋精神概论课程作为必修课在我校的所有本科生中开设,而所有我校的本科生在校期间以及在以后的人生中都会从本课程获益。“专题式”教学改革的推广,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进而为实现预期发展的教学目标打下基础。同时,该成果对其他高校的雷锋精神学习与传承有重要的辐射作用,该成果将对大学生学习雷锋精神具有重要的、广泛的推动力和影响力。

[ 参 考 文 献 ]

[1] 孙宜晓.论社会思潮冲击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

[2] 杨蕊.基于创新教育理念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探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9).

[3] 龚德才.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式教学探讨[J].教育评论,2013(1).

[4] 王连芳.专题式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

[5] 周莹.专题式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及思考[J].科学导报,2014(13).

篇5:精神病学教学大纲专题

十一、弘扬民族精神和奥运精

热点链接:

1,2006年12月1日至15日,第十五届亚洲运动会在卡塔尔首都多哈的哈里发体育场隆重开幕。本届亚运会是亚运会历史上设项最多、参赛人数最多的一届盛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共夺得165枚金牌、88枚银牌、63枚铜牌,奖牌总数316枚,获得金牌数和奖牌数第一的好成绩,成为名副其实的亚洲体育强国。

2.2006年7月11日,在2006年瑞士洛桑田径大奖赛男子110米栏比赛中,刘翔以12秒88勇夺冠军,打破了沉睡13年的男子110米栏世界记录。

原理链接:

1.民族精神的内涵及意义是什么

答:中华民族逐步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答:①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②民族精神对内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的作用,对外具有展示民族形象的功能,高昂的民族精神从来就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③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继续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全国各族人民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团结一致,不畏艰难,以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不断夺取新的胜利,把现代换建设的美好蓝图变成生生的现实,展现中华民族的伟大风采。

3.为什么要在文化建设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答: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极其重要的任务,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才能更好地发展我国的先进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中学生怎样在学习过程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答:在学校生活中,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我们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从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做起,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问答题:

1.辨析题:我们中学生要注意培养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则可有可无。参考答案:(1)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2)我们中学生要注意培养创新精神,因为创新是新世纪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只有培养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才能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能长盛不衰。

(3)我们中学生也要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表现为创业精神,艰苦创业精神是成就任何事业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充满艰辛和创造的伟大事业,推进现代化更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2.材料分析:

材料一: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宣部、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实施纲要》,决定从2004年开始,把每年的九月份定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

材料二:连续三年,为了贯彻《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实施纲要》,全国各地中小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请回答:(1)材料

一、材料二共同说明了什么?(2)中小学生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参考答案:(1)材料

一、材料二共同说明了党和政府及学校重视对广大青少年进行民族精神教育。(2)在学校生活中,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我们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从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做起,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特点:科学的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感。2)为什么要发展先进文化?答:①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只有政治、经济、文化协调发展,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答:①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②必须努力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一切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③必须努力学习和吸收一切外国的优秀的文化成果,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4、新时代民族精神的体现: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98长江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

5、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1)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要结合时代精神创造性地吸收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在内的一切文明成果。(2)对民族传统文化要批判地继承,并结合新的时代和实践加以继承、发展和创新。

6、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1)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博采各国文化之所长,特别要善于吸收发达国家中那些为现代化所需要而又适合我国国情的文明成果,(2)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建设的成就,坚决抵制各种腐朽文化的侵蚀。

7、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1)中国文化的发展与世界文化的发展是紧密联系的。(2)世界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中国文化的推动作用,中国文化的发展也离不开世界文化优秀成果的支持。

8、中法、美、俄互办文化年有何重要意义(重要性)?(1)中法互办文化年活动,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2)有利于展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3)有利于我们博采世界各国文化之所长,吸取发达国家中那些为现代社会所需要而又适合我国国情的文明成果。(4)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

9、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怎样办?(国家和青少年)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一切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努力学习和吸收外国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10、我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采取了哪些重要举措?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法互办文化年、中美互办文化年、中俄互办文化年等

11、你家乡举办了哪些具有地方特色的节庆文化活动?请你简单介绍一下,并概括这一活动的意义。晋江文化艺术节、晋江民俗文化艺术节(意义)(1)提高了知名度,吸引了外资,扩大了对外开放,促进旅游业,推动了经济的发展;(2)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提高了公民素质和丰富了人民文化生活。12、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福娃:(1)

这五个福娃的名称分别是什么?寓意是什么?答: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寓意为“北京欢迎你”。(2)

请结合福娃的造形谈谈它们是怎样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特点的?答:五个福娃的造形弘扬我国五千多年的文明,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感的特点。五个福娃,分别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融入中国彩陶的水纹、青铜文化等,火是用了敦煌壁画的图形”。其形象设计应用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方式,展现了中国的灿烂文化。贝贝的头部纹饰使用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鱼纹图案;晶晶的头部纹饰源自宋瓷上的莲花瓣造型;欢欢的头部纹饰源自敦煌壁画中火焰的纹样; 迎迎的头部纹饰融入了青藏高原和新疆等西部地区的装饰风格;妮妮的造型创意来自北京传统的沙燕风筝。而五个福娃代表着奥运会的五环,创造性地吸收奥林匹克的文化,体现鲜明的时代感。

13、材料一:北京奥运会主题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吉祥物“福娃”和奥运徽章“中国印。舞动的北京”都体现出丰富而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魅力,传达着勤劳自强的中华民族迈向世界的豪情和自信。

材料二:当前,一些中小学生越来越热衷于过愚人节、圣诞节等节日,一些商家也抓住机会大搞洋节促销活动。倒是中华民族的一些传统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等被一些中小学生逐渐淡忘。有关专家担忧,这种状况会冲击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削弱我国的综合国力。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谈谈对材料二中的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答: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长期积累和凝聚,是产生民族凝聚力的源泉之一。淡忘传统文化,消解民族内在的凝聚力,不利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2)、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答:(1)文化建设要博采各国文化之所长,吸收外国文化的文明成果,同时要坚决抵制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2)对外来文化要做具体分析,对我有用的要吸收,有不利影响的要抵制。(3)总之,要立足我国国情,结合我国实际,对于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应该结合时代和实践加以继承和发展,对于外来文化我们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努力吸收和学习有益的优秀的文化成果。同时向世界展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成果。

3)、请你拟两句宣传民族文化的宣传口号。答:文化传薪火,实干创未来;弘扬优秀文化,你我共参与;凝聚民族智慧,实现伟大复兴;北京欢迎您,中国是朋友。等

14、说说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1)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培养“四有”公民的重要条件。(2)有利于推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3)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成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4)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15、(1)校周边或所在地区的文化环境存在哪些问题?它们有何危害性?问题:如文化学习活动场所较少;网吧、电子游戏厅林立,并缺乏管理;非法出版物较多等。危害:败坏社会风气,干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诱发违法犯罪等(2)请谈谈你们学校是如何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哪些方面还应该加强?还存在哪些问题?

A、①校园内开设了壁报栏、宣传栏,各班都办有黑板报。②学校组织学生自办了文学社、记者站、广播站和小刊物。③学校经常开展革命传统教育。④学校在重大节日如教师节、国庆节、元旦等举行文艺演出活动。⑤成立校园文明督察队

B、但在开展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调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还需要加强 C、个别学生随手乱扔垃圾;个别学生奇装异服;校园文化活动场所不足(3)请谈谈你参加过哪些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有什么体会。①如:参加过庆祝教师节的文艺演出活动;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 ②体会:这有利于提高青少年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从小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并从活动中受到教育,得到锻炼,今后我将继续积极参加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把自己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16、为什么要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1)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接班人,能否健康成长、肩负历史重任直接关系到国家兴亡、民族的兴衰,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2)青少年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易受不良思想的影响。因此全社会必须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3)当前还存在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分析具体材料时用;A家庭保护不力,家长不能正确教育、引导未成年人。B学校保护不力,对学生违纪没有及时与家长联系,采取适当的措施。C社会保护不力,社会环境中存在着消极因素,经营者缺少应有的法律观念、法律意识、有关部门管理不力。)

17、如果让你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你最想给学校或有关部门提的建议是什么?(1)加强学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进行宣传。(2)成立校园文明督察队,整治校园周边文化环境。(3)组织学生开展有益于青少年健康的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观(4)开展生动活泼的德育活动,如绿化校园环境等。

18、谈谈你将以怎样的实际行动参加校园文化建设?(1)诚信友爱,文明礼貌,不说脏话;(2)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3)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项文明创建活动等

19、针对校园周边文化环境某中学初三(1)班决定召开一次主题班会。(1)、请你为这次班会拟定一个主题。

①“改善文化环境,人人有责”、②“营造美好文化环境,提高社会文明程度”,③“净化文化环境,提高自身素质”等。(2)、你认为应如何围绕主题开好这次班会?(要求:有具体的活动准备和活动步骤)

A、班会前的准备:进行社会调查、收集资料、写发言稿等。

B、步骤:①主持人宣布班会开始。②、观看录像或宣讲材料。③、请公安或文化管理部门人员作报告。

④、分组讨论。⑤、推荐同学发言。⑥、活动总结。(3)、请围绕班会写一份发言提纲。①、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②、营造良好文化环境的重要性或意义。③、提出建议或措施。④、谈谈自己的打算。

20、你认为我们青少年中存在哪些不良道德倾向?你准备怎样做?(1)、示例:自私自利、损人利己、贪图享受、不思进取、我行我素、不守纪律等。(2)、我们要明是非、知美丑,加强法律和道德规范学习,自觉遵纪守法,正确对待老师和家长的教育;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和行为习惯,做“四有”新人。

21、如何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答:国家社会角度:A、有关部门加大打击力度,制裁损害精神文明建设的行为(如:坚决取缔非法网吧;收缴“口袋书”)B、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平,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如:经营者守法经营、诚信经营)C、政府要为青少年提供更多健康、高雅的活动场所。(如图书馆、科技馆等)D、需要国家和社会组织用法律来教育和规范每个社会成员的行为,净化社会风气,学校角度:A、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B、对学生进行道德和法制教育C、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D、组织开展有益的活动,提供有益的活动场所与设施。(如:建设校园网等)家庭角度:A、父母应当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引导子女进行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B、还要配合学校和社会努力把子女培养成为“四有”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少年:A、青少年还应当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B、要认真学习与青少年有关的各项法律法规,提高法律意识,C、要依法自律,积极做法律提倡做的事,坚决不做法律不允许做的事,如自觉不进入网吧、营业性舞厅等场所。D、要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虚心接受家长、老师的正确引导,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有益有祖国和人民的人。

22、从孟子的“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到夏明翰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从“愚公移山”精神到载人航天精神,伟大的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使我们在初步实现“小康生活”的基础上,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1)什么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弘扬民族精神对实现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一目标有什么重要作用? 答: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能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2)列举一位我国古代或近代史上体现伟大民族精神的代表人物和相关史实,谈谈他身上的民族精神。

答:如,林则徐的虎门销烟,捍卫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长了中国人的志气,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3)民族精神的内容很丰富,列举其具体表现,并就你最有感触的一个方面,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说说你该怎么做? 答:具体内容:如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抗“非典”精神、奥运精神、自强不息精神。

做法:我们要发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学习中要做到乐观开朗、自信自强、遇到挫折不气馁,不退缩,如考试失败后不能心灰意冷,要找出差距,弥补不足,迎头赶上。

23、在雅典奥运会上,中国女排重新站在了奥运会冠军的领奖台上,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崇高荣誉,再一次让我们领略了中国女排的精神,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

(1)结合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的认识? 答:①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是一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激励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的精神力量。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全面小康需要伟大民族精神的支持和鼓舞。正是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支持和鼓舞下,奥运健儿们取得了辉煌的战绩。③现代化建设需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一项重要工程。

(2)做为青少年应怎样向奥运健儿学习? 答: 首先要学习奥运健儿们的爱国主义精神,热爱祖国,珍惜祖国的荣誉,维护祖国的利益。其次,要勤奋学习,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艰苦奋斗,团结合作,不断创新,报效祖国。24、2004年3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公布。中宣部和教育部决定,从2004年开始,将每年9月确定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

为了落实上级精神,今年9月某校初三年(4)班学生举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专题活动。请你设计一活动方案。要求写出。

(1)活动主题: 答:主题:“民族精神代代传”、“传承中华美德,培养民族精神”。(2)活动形式(至少三种)答:形式:①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革命传统教育。②参观城市、农村和名胜古迹,了解改革开放成就和祖国悠久历史文化 ③组织开展征文、演讲、讲座、知识竞赛、社会调查等

(3)设计几句宣传口号: 答: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4)在这次活动中,你主要用到了初三《思想政治》教材中哪些观点? 答: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5)作为青年学生,你准备怎样以此为契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答:①传承中华美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②树立崇高理想和志向,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立志成才。③勤奋学习,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25.为了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央电视台相继推出了《2004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永远的丰碑》等节目。以刘翔为代表的lO名人物和中国女排,以感人的方式重燃人们对2004年中国的记忆;以雷锋为代表的一批革命先辈的先进事迹激发了人们对先烈的敬意和缅怀。

(1)中央电视台推出这两个节目,号召人们向先进人物学习,属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哪一方面的内容?我国宪法和法律对其是怎样规定的? 答:(1)思想道德建设。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主要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全体人民中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向这些先进人物学习有什么重大意义? 答:①加强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既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向先进人物学习有利于发展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②学习先进人物,有利于培养公民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良好社会风尚;③向先进人物学习,有利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

(3)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你准备怎样向这些先进人物学习? ①在思想道德方面: ②在增强法制观念方面: ③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方面:

答:①在思想道德方面: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讲文明、树新风,争做文明市民。②在增强法制观念方面:努力学法、知法、守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敢于并善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③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方面: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立志成才,把自己培养成为“四有”新人。

26.材料一:雅典奥运会上,我国以32枚金牌位居金牌榜的第二位,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开辟了中国体育的新纪元。材料二:在雅典奥运准备期间,我国国体总局投人了大量经费,先后设立147个开放性科研课题,吸引清华北大及各界有识之士细致研讨。运动员的训练器材、穿着也都请专家精选了科技含量最高的世界顶级产品。

材料三:雅典奥运会加大反兴奋剂的力度,对3500名运动员抽查,取消了23名违纪运动员的资格。我国运动员经152人次的兴奋剂抽检,未发现一例阳性。

(1)请你给上述材料一、二加以评论。

答: 发达的体育离不开发达的经济和先进的文化。中国在雅典奥运会上取得的辉煌战绩,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的一个缩影。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奥运会的成功打下了重要的基础。雅典奥运经历再次告诉我们,坚定不移地把经济搞上去是我们成就一切事业的根本途径。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在雅典奥运会的佳绩应归功于哪些因素? 答:①我国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为奥运会成功奠定了基础。②我们有高科技支持、高经济投入、高素质训练、高档次教育和振奋的民族精神。

(3)本届奥运会战绩,对我国成功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有何启示? 答: ①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是我们事业能够经受风险考验,顺利达到目标的最可靠保证。⑦发展是硬道理,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③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必须坚持改革开放。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依靠科技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⑤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应不断提高本国自主创新能力。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有助于公民自觉遵纪守法。我们要加强运动员的思想道德教育。

27.28届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以32枚金牌高居金牌榜第二位,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体育事业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部分,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反映。“119工程”中实行的举国体制以及“三维人体模拟仿真和视频分析训练系统”等先进技术的采用,为我国运动员在雅典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保证。运动健儿在奥运赛场上展示出的精湛运动技术、良好体育道德及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风貌,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的热情。

上述材料告诉我们哪些道理?

篇6:动物传染病学专题

1.口蹄疫(亚洲I型):

发生:2005年4月;

病原:口蹄疫病毒(FMDV)属于小RNA病毒科口疮病毒属,是偶蹄类动物高度传染性疾病(口蹄疫)的病原,目前有O、A、C、SAT1、SAT2、SAT3(即南非 1、2、3型)和Asia1(亚洲1型)7个血清型。各型之间几乎没有免疫保护力,感染了一型口蹄疫的动物仍可感染另一型口蹄疫病毒而发病。

实验室诊断方法:1.病毒分离鉴定,2.补体结合试验(CFT)3.病毒中和试验(VNT),4.反向间接血凝试验FMD5.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6.间接夹心ELISA。

疫苗研究:FMD弱毒疫苗、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可饲疫苗、合成肽疫苗、蛋白质载体疫苗、基因缺失疫苗、活载体疫苗、核酸疫苗等。

2.猪Ⅱ型链球菌病:

发生:2005年7月;

病原:猪链球菌Ⅱ型及马链球菌兽疫亚种

实验室诊断方法:病料涂片染色镜检、细菌分离培养、实验动物接种、血清学方法、玻片凝集、琼脂扩散、毛细管沉淀、间接血凝试验(IHAT)、免疫荧光法、ELISA法等。

疫苗研究:猪链球菌病弱毒苗、灭活苗。

3.小反刍兽疫:

发生: PPRV有4个群,但只有1个血清型。该病于1942年首次在非洲的科特迪瓦发生,1972年正式确认病原为反刍兽疫,近几年该病在我国的周边国家频频发生,特别是2007年首次在我国西藏发现该病,现已严重威胁到我国小反刍动物的健康。

病原: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

实验室诊断:组织出现多核巨细胞,肺最易看到;此外,可见嗜伊红性核内和/或细胞质内包涵体,病毒分离、血液学及血清学检查。

疫苗研究:弱毒疫苗、灭活疫苗、重组亚单位疫苗、嵌合体疫苗、活载体疫苗

4.羊传染性胸膜肺炎:

发生:2002年11月

病原: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为细小、多变性的微生物,革兰氏染色阴性,用姬姆萨氏法、卡斯坦奈达氏法或美蓝染色法着色良好。

实验室诊断:病原分离鉴定和血清学试验。血清学试验可用补体结合反应,多用于慢性病例。

疫苗研究:注射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氢氧化铝苗、鸡胚化弱毒苗或绵羊肺炎支原体灭活苗。

5.SARS:

首次发生:2003年1月

病原:SARS-CoV属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

实验室诊断:快速诊断、血清学诊断、分子生物学检测及病毒(衣原体、细菌)分离等方法。Eg:外周血象、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胸部影像检查、特异性病原学检测

疫苗研究:无

6.高致病性蓝耳病:

发生:2007年06月

病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属Nidovirale目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变异株

实验室诊断: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测或分子生物学检测等

疫苗研究:高致病性蓝耳病灭活疫苗

7.猪伪狂犬病:

发生:1947年

病原:伪狂犬病病毒

实验室诊断:肾点状出血、脑充血、出血、肝灰白色坏死点、扁桃体灰白色坏死 疫苗研究:伪狂犬病毒基因缺失弱毒苗

8.猪圆环病毒病:

发生:本病最早发现于加拿大(1991),很快在欧美及亚洲一些国家包括我国发生和流行

病原:猪圆环病毒(PCV)为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成员,为单股环状DNA病毒,是目前已知动物病毒中最小的病毒。

实验室诊断: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免疫过氧化物单层培养法,ELISA方法,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核酸探针杂交及原位杂交试验(ISH)等方法。

疫苗研究:PCV2全病毒灭活疫苗,PCVl-PCV2嵌合病毒灭活疫苗以及杆状病毒表达多肽PCV2基因工程疫苗

9.羊肺线虫病:

发生:1992年8月

病原:网尾科(Dictyocaulidae)的网尾属(Dictyocaulus)的线虫

实验室诊断: 采集病羊的粪便用漂浮法集虫镜检,发现有少量虫卵和幼虫;采病羊咳出的带血丝的粘液压片镜检,发现有大量幼虫。

疫苗研究:接种致弱幼虫疫苗。

10.嗜皮病:

发生:1980-1982年兰州兽科所确认本病

病原:嗜皮菌形态是菌丝与球菌形,革兰氏阳性,菌丝分枝,有膈,向外部游出,会形成有鞭毛的游动孢子。

实验室诊断:取病变的痂皮涂片,用革兰氏染色法染色后镜检,出现阳性分枝的丝菌,并有成行排列的球菌状孢子即可做出诊断。

疫苗研究:无疫苗,加强饲养管理,经常保持牛场环境卫生和牛体卫生,清除污水、杂草,做好灭蚊、蝇工作。当有病牛出现时,应及时治疗,防止因治疗失效而将病扩散。

11.牛支原体肺炎:

发生:2008年

病原:牛支原体

实验室诊断:病原分离

疫苗研究:无疫苗,最好自繁自养

二.简述我国结核流行防制概况。

流行现状:在我国随着牛羊饲养量急剧增加,发病率上升。我国结核病流行主要有5个特征即高感染率、高死亡率、高耐药率、人畜共患和多途径传播。

主要存在的问题:

1)动物引进方面(带菌动物),2)检疫制度不严格,3)淘汰方式不恰当(只检不淘汰),4)检疫方法滞后,5)人员控制(从业人感染本病),6)交叉感染(人畜之间,动物之间),7)饲养不严格,8)扑灭补偿制度不完善,落实不到位,9)免疫接种,10)环境消毒不够好,11)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不够高等等。

建议:奶牛结核病的防制不仅是兽医卫生部门的职责,也应从公共卫生着手,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为了更好的在我区开展奶牛结核病的防制工作,早消灭奶牛结核病,后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争取中央、自治区对口部门行政领导的支持,到一定的专项防制经费,合卫生部门开展综合防制,克服重人轻畜的倾向。

大力宣传结核病对人畜健康的危害,广大的养牛单位或养牛户提高认识,服重小利而轻大义的行为,极配合防制工作的开展。

做好兽医技术人员的检疫技术培训工作,断提高兽医工作者的操作水平,高质量地按规程实施检疫做到操作准确判断正确,减少漏检或误判。

在认真执行现行规程的同时,投入一定的资金和技术力量,探讨研究新的更准确更便捷的诊断方法。

三.如何正确评价免疫接种在动物传染病中的作用。

1.疫苗的作用特点、作用机理、作用方式:特点是高效性,特异性,作用方式:死苗、活

苗、基因工程苗等等,作用机理: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保留了病原菌刺激动物体免疫系统的特性。当动物体接触到这种不具伤害力的病原菌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一定的保护物质,如免疫激素、活性生理物质、特殊抗体等;当动物再次接触到这种病原菌时,动物体的免疫系统便会依循其原有的记忆,制造更多的保护物质来阻止病原菌的伤害。

2.疫苗效果如何评价:抗体水平测定、自然发病情况、生产性能等。

上一篇:网络信息安全工作汇报下一篇:百科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