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项目开放空间

2024-05-12

拓展项目开放空间(精选9篇)

篇1:拓展项目开放空间

明阳天下盗梦空间(ZOOM)

项目操作

项目任务:

任务:将30张卡片按照顺序排列。

操作形式:每位学员拿1-2张图片,不能给别人看,只能通过语言交流,完成排序。

评判标准:40分钟时间内,收益最高。

项目规则:

1、除交卡片外不能离开座位,座位不能移动,只能看自己的图片,只能通过语言交流沟通。

2、每次只允许一个人交一张卡片。

3、一次完成收益20000元,每出现一次排序错误花掉1000元成本。最终剩余资金为团队最终收益。

讨论时刻:

1、刚才你说清楚了你的卡片了吗?什么是你没提到的?

2、刚才你听明白了吗?

3、关于这次沟通任务有人组织吗

4、回想下工作或生活的真实案例,与大家分享,工作或生活中如何解决沟通障碍?

时间:10分钟

备注:项目操作可以稍作改动,抛开准备的部分单独操作。

关于沟通的要点分享

本文转自明阳天下拓展,转载请注明出处。

买道具,找小壁虎——地球人都知道!

全球最大、最实在的拓展器材制造商——小壁虎 中国拓展器材第一人——小壁虎 更多拓展物资问小壁虎要价格单或请看淘宝http://shop100423111.taobao.com/search.htm?spm=a1z10.1.w1011-1738750643.13.8PMsb4360seURLShellOpenCommand 中国拓展器材大全网址http://

活动截止日期11月20日。过期不享受此优惠。

温馨提示:在淘宝拍时一定要和淘宝客服说,收到小壁虎的广告。客服才会给出此特价。。。。或截图给淘宝客服看。(因为我们有很多个客服不一定知道)小壁虎营销电话:*** 0731-84216172 4000 0731 270

篇2:拓展项目开放空间

新闻空间是湖北卫视每晚10:00推出的一档以社会新闻为主的新闻栏目,它以深度报道的形式,“说新闻事件,讲百姓故事,评社会热点”,栏目收视率长期名列湖北电视台自办栏目的前列,在全国评比中也获得了优秀制片组称号。作为一个常设的新闻栏目,能够在次黄金时间创下黄金收视率,受到专家和观众的一致认同。主要是基于在栏目动作上我们强化了三种意识:

第一是板块意识:

晚间新闻节目强手如林,竞争激烈,要想脱颖而出,只有形成自己鲜明的特色,用特色吸引观众锁住频道。在30分钟的节目里,我们设置了空间头条、观众热线、珍闻趣闻、焦点透视等子栏目,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成为节目的几个亮点,也成为观众收视的兴奋点。

为了保证板块意识实施,编辑加强了对选题的策划,力求把新闻做好做活。其中子栏目空间头条,它以当天省内外老百姓关注的.新闻事件作为头条,它既可以是单条新闻的放大,如通过新闻背景,对比分析,增加新闻的深度,也可以是主题组合式报道,从新闻事件的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体现节目的编辑意识,体现栏目的观点,引导社会舆论。

第二是公益意识:

湖北电视台公益特色在全国叫响,我们认为公益特色具体体现在栏目里,就是从选题策划到表现形式上更加贴近观众,贴近生活,体现栏目的人文关怀。

在《新闻空间》里,下岗就业,社会治安,环境治理等直接关系到民生问题的社会新闻,成为《新闻空间》的主打。许多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成为《新闻空间》的主角,反映老百姓身边的难事烦事,倾诉他们的喜怒哀乐,拉近与观众的距离。

同时在主持风格上,力求轻松诉说,主持人依靠面部表情,体态语言与观众完成一定的情感交流。从主持风格上,力求体现对传播对象的尊重和体贴。

第三就是链条意识:

新闻中心全天5档节目,各有各的定位,各有各的侧重,共同构建了完备的新闻信息链。《新闻空间》作为全天新闻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早间、午间、联播节目的延续,同时又有鲜明的栏目特色。

具体操作上,我们力求第一段反映新闻事件,突出时效性;第二时段播出时,力求以最新的信息、最大的信息量,突出权威性,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正是在新闻实践中,强化了这三种意识,《新闻空间》才能常看常新,我们也相信,有广大观众和专家的支持,有我们自身的努力,《新闻空间》一定会成为我们大家的空间,最后仍然是欢迎大家每晚10:00准时走进湖北卫视《新闻空间》,听我们说新闻事件,讲百姓故事,评社会热点。

(完)

篇3:适度有效开放拓展探究空间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知识形成过程, 强调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想和方法, 获得广泛数学活动的经验。在这样的开放理念指引下, 我也在努力开放课堂, 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自主探究, 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 课堂气氛活起来了, 学生也积极主动地参与了。但我时常感到教学目标的达成总不尽人意, 有时准备好的教学内容都没有完成, 甚至有时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探究活动是无效的。究竟什么样的探究活动才能称之为有效呢?课堂教学中教师怎样开放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呢?我从三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有益的启示。

二、过程描述

探究片段1:谁能再来操作一遍?

师:怎样求这块平行四边形草地的面积呢? (在复习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后揭题“平行四边形面积”)

师:谁来猜猜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生:求平行四边形面积要用底乘高。

师:谁有办法来验证她的方法是否正确呢?

(提供一个平行四边形纸片、笔、三角尺和剪刀等工具)

生:先在一条底上画出高, 然后沿着高剪开, 再把剪开的部分移到另一边, 最后拼成了一个长方形。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后求出面积是24cm2, 也就是求出了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4cm2。 (一边操作, 一边说出操作步骤)

师:你是怎么想到要沿着高剪开的呢?

生:我想到只有沿着高剪开才能拼成长方形, 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我们已经会求了。

师: (拿出另一个平行四边形) 谁能按照他的方法求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学生模仿上一个学生正确求出了此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师:两位学生通过剪、移、拼 (板书) 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求出了面积。是不是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只要沿高剪开都能拼成长方形, 求出面积呢?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进行再次验证, 都能转化成长方形求出面积)

在课前教学设计时, 考虑到学生目前的思维特点是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 学生难以通过抽象的平面图形建构几何概念。我改变了传统的平面几何概念教学主要采取“公式———例题———习题”的结构形式, 力求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和比较等活动, 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在操作活动中初步感知等积转化的思想方法, 发展空间观念。因此, 我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多次让学生通过割补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求出面积上。

教学后反思自己的教学, 课堂中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操作活动, 也能从中收获一般的计算方法。但是由于学生剪、移、拼的操作活动多数仿照老师的样子依样画葫芦完成的, 学生只是机械地跟着个别学生进行重复操作, 至于为什么要这样操作?操作活动能起到什么作用?多数学生一无所知。从课后学生调查中也验证了这种状况, 这样状态下的学生犹如一个扯线木偶, 只能跟着优等生的思维在机械活动, 这样的操作活动缺乏目的性和主动性, 思维含量较低。而且学生的认知过程中也一定存在空白, 学生的探究也成了一个空壳, 有形无实。

那么, 我如果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自主探索, 对大部分学生来说, 他们能想到沿着高剪开后拼成长方形求面积吗?如果把高画好给学生的话, 那会不会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带着这些问题, 我请教了教研组的教师和教研员, 在他们的指点下进行了第二次教学实践。

探究片段2:谁还有不同的操作方法?

师:请各小组拿出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 想办法用手中的工具求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比比哪个小组的办法多? (为每组提供平行四边形纸片、透明方格纸、笔、三角尺和剪刀等工具)

师:请各小组交流你们探索的方法。

生:把透明方格纸放在平行四边形纸片上, 然后一个个 (不满一格算半格) 数出共有24个小方格, 得出平行四边形纸片的面积是24cm2。

师:你还能想出其它办法吗?

生:我们组是先数了一行的方格个数是6格, 然后每一行都是这样的, 有4行, 所以一共有24个小方格, 得出平行四边形纸片的面积是24cm2。

生:我们组有更好的数法, 可以设想把平行四边形纸片右边突出的三角形放到左边缺少的部分, 刚好能组成长方形, 再数起来就更快了, 只要数一行有6个, 有4行, 得到面积也是24cm2。

师:这组很棒, 转变成长方形后再算比较方便, 哪组还有不同的方法?

生:我们不需要用透明方格纸, 我先在一条底上画出高, 然后沿着高剪开, 再把剪开的部分移到另一边, 最后拼成了一个长方形。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后求出面积是24cm2, 也就得到了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4cm2。

生:我们这组是沿着另一条高剪开后, 再拼成长方形后量出长是5cm, 宽大约是4.8cm, 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是24cm2。

师:这两组学生采用了转化成已学过的长方形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方法。那么是不是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只要沿高剪开都能拼成长方形, 求出面积呢?

(学生再次通过操作验证得出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 进而归纳总结出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第二次的教学实践中, 我改变了教师和优等生的示范引导方式, 而是为每位学生提供了透明方格纸、三角尺和剪刀等工具, 让每个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操作, 多数学生在这些工具和教师言语的 (你还能想出其它办法吗?) 引导下, 能够主动想出“剪—移—拼”的转化方法求出面积。这样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够在教师创设的操作情境中主动去探究新知, 整个课堂教学也得到了众多教师的认可。在课后的学生调查中显示, 学生在学习后对于“为什么要进行转化” (操作目的) 和“应怎么进行转化” (操作方法) 已基本明确;而对于“转化成功后还应进行哪些探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什么与对应高相关”仍然模糊。

面对这样的现状, 再次反思自己的教学, 我意识到在二次实践中的学具和教师言语带有强烈的暗示性, 将学生的思维引入预先设置的圈内, 目的直接指向知识结论的获得而完全忽略了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习策略的提高与数学经验的获得。其实在教学中还可以更大胆的放开, 让学生真正去经历知识“再创造”的过程, 于是我进行了第三次的教学实践。

探究片段3:怎么会有不同的结果?

师:你们能自己动脑筋、想办法, 计算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并找到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般方法吗? (只给每个学生提供一个平行四边形)

(此时课堂上很安静, 学生都在默默地独立探究着:有的用尺测量着;有的用笔在纸上划着;有的写着自己的想法;有的列式计算着)

(教师巡视着, 与个别同学轻声地交流着。当学生需要透明方格纸、三角尺和剪刀等工具时, 教师及时提供)

生:我是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来想的, 我将平行四边形相邻两条边的长度量出来分别是6cm和5cm, 然后相乘算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30cm2。

生:我认为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不一样, 我是量出了平行四边形一条底边长6cm, 再量出底上的高是4cm, 然后用底乘高得出面积是24cm2。

师:你们各有各的想法, 那么同一个图形怎么会有两个结果呢?到底哪种方法才是正确的呢?你有什么办法验证呢?

生:我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4cm2, 我刚才跟老师借了透明方格纸数出了它的面积。我把平行四边形纸片右边突出的三角形移到左边缺少的部分, 刚好能组成长方形, 再算出面积是24cm2。

生:我也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4cm2, 我刚才通过沿着高剪开, 再把剪开的部分移到另一边, 最后拼成了一个长方形。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后求出面积是24平方厘米, 也就得到了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4cm2。

生:我想起了上节课中在将平行四边形拉成长方形的过程中,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比原先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增大了。这说明平行四边形面积跟它底边上对应的高有关系。 (结合媒体再次演示平行四边形拉动过程)

师:是啊, 你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得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是由底和对应的高决定的。

三、启示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 知识的逻辑体系决定了知识间的联系, 这种内在联系为学生掌握新知架起了桥梁, 也使教师的“开放式”教学成为可能。但是教师对于每节课的“开放点”的准确把握至关重要, 只有实施有效的开放才能换来学生思维的发展。

1.“放”在问题猜想处, 拓展主动探究空间。

数学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 学生有了问题才会去探索, 只有主动地探索才会有创造, 在探索活动中, 教师放手让学生多动、多思、多说, 使学生真正成为探索创造者。在教学实践中, 凡是学生能提出的问题, 教师决不代替;学生能思考的问题, 教师决不暗示;学生能解决的问题, 教师决不插手, 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获取新知。

2.“放”在概念矛盾处, 拓展积极思维空间。

认知心理学指出:人的认知结构是平衡的, 一旦出现不平衡就会自然产生一种趋力去力求改变这种状态, 重新恢复认知系统的内在平衡, 即恢复其内在的一致性。因此, 课堂上给予学生展现“矛盾”的机会, 可以真正扩展学生积极思维的空间。

3.“放”在教学关键处, 拓展主动建构空间。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是主动建构的过程, 也就是说, 学生学习数学只有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和主动参与的去做才能产生效果。因此, 越是教学的关键点, 越要让学生去主动学习, 去自主建构概念。只有教师善于放手, 让学生进入角色, 学生才会学有成效。

篇4:拓展项目开放空间

【关键词】问题开放;思维拓展;物理学习

物理课堂教学要让学生能够学得有的放矢,要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教学活动中要贯穿一根统揽整个教学的绳索,这绳索当是哪个拓展学生思维空间的问题,怎样的问题才能拓展我们学生的思维空间呢?那就是开放性的问题。我们又将如何获取开放性的问题呢?笔者肤浅的思考和不够成熟的做法如下。

一、开放性问题的获取应当是多途径的

物理课堂教学现在应当不是我们教师去独霸的,应当是由教师、学生和情境相互组合起来的而又应当是利于我们学生去有效甚至高效发展的。作为一门科学研究味道极为浓厚的物理学科,极为需要学习者能够自主而又生动活泼地探究物理学习中所遇到和发现的问题。那么对于学生而言,我们首先就要考虑问题高度的开放性,而高度开放性问题的获取则又必须要保证其途径的广阔,平时的教学,往往多是我们教师去课前预设问题的,教育教学的实践反而提醒我们:单纯教师提供的问题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完全意义上显现出开放性,因为教师的脑袋只有一颗,如果教师的思维一旦暂时欠灵活或者就是不够开窍,那么问题的开放性也就显得有底了。所以,我们完全有必要去让我们的教学对象去提供问题,应当说学生能够提供问题必然有着多方面的优点,一是提供问题说明其已经通过探究去发现着问题,二是吃鱼没有取鱼乐则比较深刻意义的告诉我们学生探究自己发现的问题,其积极性可以说是空前高涨。但学生如何去获取开放性的问题?教师的开初引领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善于为我们的学生去创设问题情境,课堂教学推进时多给学生留点空白,空白处就是我们学生能够发现问题的最佳之地。还要经常而又比较恰如其分地指导学生学会精炼自己所提的问题,发现问题固然重要,但将所发现的问题能够让同伴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并予以积极探究也当是十分重要的。而提问题也有一定的艺术和技巧,高中学生在提问时已经能够大显身手了,平时的提问笔者发现不少学生直中有曲、明暗相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学生的探究。

二、开放性问题的形成应当是多元性的

物理课堂教学问题的开放性,决定着物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笔者以为物理课堂教学的开放性问题不是我们可以随手拈来、信手可得的。它需要我们在不断的探究中去生成,没有深入思考、深刻探究的功夫是生成不出开放性问题的。课堂上学生深入、深刻意义上的思考,可以形成开放性的问题是我们所有目共睹的,但真正去形成开放性的问题还是比较复杂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往往也比较多。应当说教育本身就是在解决我们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事实上没有问题倒谈不上教育了。而解决问题时办法总是多于困难的,譬如我们学生在探究时不可避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会导致有些学生就获取不到有价值的效果或者说是新的能够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这些学生有时会因此而感到郁闷,其探究的信心消失,积极性被泯灭。作为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有责任和义务让这些学生也去处于积极思维的亢奋状态。如果我们在学生探究时注意让这些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一些看似十分简单的见解,对开放性问题的形成肯定也是有一定帮助的;如果我们能够在学生进行交流自己所发现的问题时适当地调节一下交流的气氛,那么参与交流的学生会更加的心平气和,显得十分的和谐,应当说课堂气氛的和谐也是也是开放性问题形成的必要条件;如果我们能够将学生所发现、提出的问题进行优化整合,那么学生所提出的开放性问题会更具开放性的;如果我们能够在学生提出一定问题的同时做些积极而又恰如其分的鼓励性和启迪思维性的评价,学生也能从评价中得以获取新的发现,有时我们学生也完全会山穷水尽疑无路的。

三、开放性问题的解决应当是创造性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物理教学必须重视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我们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的解决开放性问题就更应要求学生科学探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创造。学生开放性问题解决的途径告诉我们:如果是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创造性的解决,那么我们学生主体地位一定是得到比较充分体现的。物理课程的教学是一门多于实验的课程,一般说来我们多以演示性实验去解决问题,学生仅成了旁观者,这能行吗?很显然就根本没有体现我们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果连学生实验的机会都不给,那学生的探究、创新创造也就比较严重的变成皮之不存毛将安附了。所以,我们能让学生去做的实验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实践,没有条件的还必须去积极创造条件,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何况是带有极为严格意义上的开放性问题的探究?除去亲自实践以外,我们还必须多给学生以合作探究的机会,应当说高中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并不是太浓的,因为他们已在一定意义上感到竞争激烈必然需要一定意义上的知识保守的重要,他们都生怕合作会对自己产生负面影响,别人进步了,无形中会对自己带来严重的学习压力。这就需要我们着力思考学生的合作探究,努力营造学生合作探究的氛围,这氛围可以是合作探究开始的,也可以是合作探究其中的,更可以是合作探究终了的,无论什么时段,都必须严格要求学生去保持和发扬高尚的团队精神,学生有了这样的精神,对开放性问题的解决也就更具创造性了,更具创造性的解决开放性的问题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带来怎样的积极影响应当是不言而喻的。

【参考文献】

[1]赵国志.有效教学最需要什么.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肖川.教育的使命与责任.岳麓书社,2007

[3]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深化.教育研究,1997(9)

篇5:写作空间拓展

发表于 2010-07-14 11:36:00点击率:3

3以上谈各类命题的审题,主要是在“切题”的准确上、在“范围”的限制上,即从消极方向审核;而审题还有一个更值得提倡的积极方向,那就是在保证能“切题”、合“范围”前提下,进而开拓出广阔的可写视野,了望到辽阔的驰骋空间。这两个方向的审题是相辅相成的,而要写出有创新意思的作文,这后一个方向的审题往往要花较多的时间和心力。

如何从积极的方向去开拓可写空间呢?下面提示几种方法以资借鉴。

1、虚实选取法

有的作文命题很实,实者则虚之:如“肩膀”,从实在的人体部位的肩膀角度就难写,那么由肩膀联想到“依靠”“担子”“责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肩负其历史使命”“个人的肩膀”“民族的肩膀”等,可写的空间就大大地拓宽了。

有的作文命题很虚,虚者则实之:如“感悟大自然”,“大自然”是个范围很大的抽象概念,只想到对整个大自然的感悟,就虚而难写,倘“万中取一”,尝其一“脔”,或只写水,感其千变万化;或只写山,悟其奇崛险怪;或只写树,感其万种风情;或只写云,悟其千姿百态;也可写夜望星空,慨叹宇宙之广阔深邃,感悟“吾生也有涯知也无涯”;也可写流星,想到“不要追求短暂的闪光,而要追求永恒的光辉”;也可写静听虫鸣,惊叹世界奇妙多彩,感悟生命的无穷力量;哪怕只写蝉鸣,也会感悟“四年的黑暗劳作,才有短短一个月的欢唱”;哪怕只写小草,也会感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些无不合“感悟大自然”这个大话题。

2、多义联想法。题目的词语常有多种意义,对“多义”的玩味与选择,最是表现审题的智慧。

如“生无所息/生有所息”中的“息”,既指身体的休息,还指奋斗的停辍或中止,因而可写的范围大大加宽:懒惰者念着“生有所息”,一生碌碌无为;勤奋者懂得“生无所息”,取得辉煌成就;蒋筑英、罗健夫等知识分子坚信“生无所息”却过度劳累而英年早逝;人生该“有所息”还是“无所息”?高速奔跑的时代战车令人想“息”也“息”不下来;不同时代的“有所息”、“无所息”是进步还是退步„„对生命的这些思考与探讨,都是源于对“息”这个多义词的理解。

如“雕琢心中的天使”中的“雕琢”与“天使”,都具有多义性。“雕琢”可以理解为“促成”“实现”“树立”“培养”“塑造”“发掘”“实践”„„;“天使”可以理解为“美好的愿望”“远大的理想”“完美的目标”“善良的心地”“优雅的气质”“高尚的境界”„„

且随着对这些具有多义指向的词语的理解,可写的内容对象便不胜枚举了,凡是用心创造美的,均可成为话题写作的范围,这样看来,本话题的开放空间实际是很大的。如:

请以《水的联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虽然是标题作文,却有话题作文般广阔的空间。可从以下角度构思立意:

a、从水的形态展开联想,水有晶莹的水滴,也有汩汩的清泉,也有潺潺的小溪,还有辽阔的海洋。联想到人有各种各样的性格,不同性格的人组成了人类社会。

b、由滴水穿石,联想到学贵有恒,学贵有专。

c、由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联想到善于接纳别人、虚怀若谷才能壮大自己。

d、由水流不断向前,奔腾不息,联想到人生应积极进取,人生应不断追求。

e、由波涛动荡,起伏不定联想到人生有起有落,要正确对待成败得失。

f、由海浪拍打岩石联想到为人不可太刚,刚者易折,以柔克刚,刚柔相济。

g、由湖泊、沼泽、池塘安于平静而逐渐干枯联想到人生不能只追求安稳。

h、由瀑布从峭壁上一跃而下联想到人生不应在平坦中徜徉,越是遭受挫折,越要放声高歌。纵然碰上一百次崖壁,拐上一千道弯,跌上一万个跟头,目标不变,信念永恒。

i、从水的形成过程看,由高山上的雪,融化成水,蒸腾成水汽,变幻成不同形态的云,最后又变成雨落到地面。一滴水的形成要经过多方面的酝酿,一个人的一生也必须经历种种艰难曲折的过程才会成熟。

j、从水的作用看,能滋润万物,那么人也要像水一样,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奉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k、一滴水也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明智的人要善于以小见大,以所见知所不见。

l、水晶莹清澈,好人一生平安,心灵纯洁、晶莹剔透的人,最终能有七彩的人生。

m、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能永不干涸,一个人只有投身于社会才能拥有自我。

n、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作为领导者,要取信于民,依靠民众。

o、水往低处流,人类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否则会自食恶果。

p、水能冲破堤岸,泛滥成灾,人类如果不加约束,只想得到彻底的自由,一定会害己害人害社会。

q、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r、从水的性质联想,水装进什么容器就呈现什么形状,为人处事应随和,富于变化。但是,从反面来看,也可以看作是见风使舵,这种为人处事的方法和态度又是大多数人所鄙视的。

s、水能溶解多种物质,做人要有博大宽容的胸怀,这样才能正确对待生活中的种种不平、不公,化解怨愤。

t、从水的经历看,高山的雪水,穿越悬崖峭壁,经过层沙积土,有巉岩阻挡,有暴风雷霆,但也有芳草斜阳,夹岸桃花。我们的生命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快乐中要感谢生命,痛苦时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让人兴奋,痛苦又何尝不美丽?

3、变换表述法。有的作文命题,或借助形象、或利用比喻,如浙江作文命题曾有“一枝一叶一世界”,江苏作文命题曾有“风头?猪肚?豹尾”。这类命题越形象,考生理解却越含糊,往往成为考生之最怕。命题本义不明说,让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而考生需要合理转换表述,即“剥壳”一番,“翻译”一下,使其意义变得赤裸,使其面孔变得亲近,审“透”而生出一些实质性的意义之后,就不难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写作的内容。

如“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的话题,“出人意料”指某种情形没料到,或某个结果非同寻常,“情理之中”即事出有因,符合常情;整个的转换表述成赤裸意义,可以是“偶然性中有其必然性”,可以是“不平凡(或没料到的)的成就(或恶果),有其内在的原因”。

如话题“跑的体验”,见仁见智,可写的也是很多的:可有感于“发展”,可有感于“自由”,可有感于“方向”,可有感于“极限”,可有感于“局限”,可有感于“超越”,可有感于“险阻”„„

篇6:拓展湖北农垦发展空间

阮英梓(湖北省农垦事业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加快发展是湖北农垦永恒的主题。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新的发展机遇,湖北农垦只有走出国门,立足于国内稀缺资源的境外开发,立足于自身优势资源的境外经营,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拓宽发展空间。

“走出去”到哪里发展?

“走出去”到哪里发展?省农垦把目光锁定在政局稳定、国力国情与垦区基本相似,与中国有着良好政治和经济关系的非洲国家。经过多年不懈努力,目前湖北农垦已在莫桑比克成功开办了中莫友谊农场,非洲农业开发迈出了具有战略意义的实质性步伐。

非洲发展农业的条件得天独厚。非洲现有耕地2亿公顷,占世界耕地总面积13.1%;长年放牧的草场9亿公顷,占世界草场总面积的1/4;森林5.2亿公顷,是热带木材的主要产区。莫桑比克耕地面积4亿多亩,人均耕地面积20多亩,土质肥沃,土地资源十分丰富。目前该国可耕地利用面积还不到10%,开发余地和空间很大。同时这个国家还蕴藏着丰富的金矿、铁矿等矿产资源尚未开发。

非洲大陆是一个巨大的商品供应市场。长期以来,非洲饱受殖民统治之苦,战乱不断,商品匮乏,百废待兴,商机无限。莫桑比克每年粮食进口量达40万吨,市场需求空间很大。去非洲开发农业,增加农产品市场供应量,正好满足非洲市场的需要。同时以农业为基础立足非洲,瞄准加工业和商贸业,不失时机地拓展经营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如湖北的未来集团,进入非洲时间不长,却在非洲很多国家建立了分公司,占领了非洲装修材料市场70%份额。目前,非洲国家为吸引投资,政策优惠,门槛很低。所以说,现在走向非洲发展,时机好、商机多。

非洲农业开发的实践增强了“走出去”的信心。2007年省农垦在莫桑比克建立了湖北—加扎友谊农场。2008年试种的农作物大都获得了成功,其中水稻平均单产1000斤,是当地平均产量的2倍,且品质优良。中国的水稻栽培技术和管理模式得到了莫桑比克认可,政府和企业纷纷开出订单,大量订购农场大米。通过两年在莫桑比克的摸爬滚打,省农垦对非洲特别是莫桑比克的国情、市场等有了一定的了解,增强了“走出去”的信心。

拿什么“走出去”发展?

在充分了解他国资源、市场、文化的同时,整合优势资源“走出去”发展,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整合农垦人力资源。农垦职工以家庭农场为经营单位,在长期的农业生产经营实践中,造就了一大批种田能手和种田大户。农垦职工继承了农垦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干事情坚韧不拔,吃苦耐劳,这正是到非洲创业所必需的一种精神力量。与此同时,随着机械耕作和集约化水平的提高、土地流转的加快,以及农垦改革改制的不断深入,出现了大量富余劳动力。在这种情况下,引导种田大户和农垦职工“走出去”到非洲开发农业,不仅可以拓宽职工增收渠道,同时有效缓解农垦土地资源不足的压力。整合农垦农业技术资源。湖北农垦50多年的农业实践,积累了精耕细作、选育良种、培肥地力、抗灾增产、综合开发等丰富的耕作和养殖经验。近几年,湖北农垦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特别是先进技术的推广和集成,积极推广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在杂交水稻、双低油菜、杂交棉、生猪的育种和饲养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机械化作业、农作物套种、测土配方施肥等方面的推广和应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经验和技术大大领先于非洲国家,对非洲国家很有吸引力。

整合农垦管理资源。湖北农垦在积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与国际接轨的管理方式。在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全面推进标准化管理,骨干企业均通过了ISO国际标准认证和食品加工企业的HACCP认证以及其他国际认证,为垦区企业“走出去”取得了“通行证”;湖北农垦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在产前、产中、产后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营销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造就了一支专业市场营销人才队伍;湖北农垦积极推进管理制度创新,股份制经营,企业内部资金、产品、人员等一系列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靠什么“走出去”发展?

“走出去”发展不可避免地存在自然风险、市场风险、政局风险、汇率风险等,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搭建“走出去”发展的良好平台。湖北农垦“走出去”发展的运作方式是“省农垦局组织、联丰公司搭台、各农场唱戏”,其中搭台是关键。认真实施好中国—莫桑比克农业示范中心建设和湖北—加扎友谊农场开发这两个项目。通过实施好两个项目,让莫国政府和人民看到我们通过开发农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当地农民收入的诚意,取得莫国政府和人民的支持,尽快在莫国站稳脚跟。在此基础上,积极寻求和引导垦区和省内业主前来投资兴业,努力打造一个平安和谐繁荣的莫桑比克“湖北村”。

切实加强服务保障工作。积极传递国内外产业、产品、市场等发展信息,大力宣传“走出去”发展的典型经验,引导更多的业主到莫桑比克创业,做好宣传服务;加强与莫桑比克政府和使馆的联系,积极为业主争取税收、通关等优惠政策,提供政策法律咨询,做好政策服务;及时帮助业主解决生产生活的实际困难,做好设施服务;指导帮助业主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环节管理,并统一收购产品,做好技术和收购服务;加强对外派人员的语言、法律、管理、外经等涉外知识的培训,做好培训服务。

篇7:拓展就业空间提高就业能力

周先来

2009年第11期 ——社会建设

从2008年开始,因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持续下滑的影响,一些企业停产关闭或大量裁员,造成岗位流失和农民工返乡现象比较严重。据2008年底的测算,我市返乡农民工达42000人,其中非正常回流13000人。为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冲击和影响,我们采取拓展就业空间,提高就业能力,优化就业环境等举措,有效地缓解了返乡农民工的就业压力。截止目前,全市共投入职业培训资金3300万元,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5600人,培训后再就业12400人,再就业率达80%。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多法并举,拓展返乡农民工就业空间。一是调整转移方向,输出一批。随着沿海地区加工型企业压产、关闭、破产的加剧,我市劳动力向外转移就业的空间受到挤压。我们积极调整输出方向,组成专班到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西部地区和国家大型建设项目地区考察农民工就业市场,捕捉就业信息,与当地劳动服务部门建立协作关系,实行定向转移。目前,已转移输出返乡农民工5200余人。二是发展产业经营,安置一批。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全市已建立归真蜂业专业合作社、食用菌经纪人协会等专业合作组织124个,解决380余名返乡农民工就业。针对农村劳动力减少的现状,积极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农庄经济。目前,全市面积在50亩以上的农业庄园有65个,吸纳95名返乡农民工进入庄园成为农业工人。依托资源优势和较好的工业基础,不断壮大工业规模,带动返乡农民工就业。全市粮油机械、金属制品、纺织服装、医药食品等4大工业支柱的产业集群优势进一步显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14家,工业产业集群共吸纳农村劳动力21000人,其中返乡农民工1300余人。坚持“统筹发展、科学引导、充分就业”的方针,把发展第三产业作为解决返乡农民工就业的重要载体,提高城镇就业承载力。目前,全市在城镇从事第三产业的农民达23000余人。三是推进创业带动就业,消化一批。为激发创业热情,我们以全面落实《就业促进法》为契机,建立“以创业培训为基础、创业扶持政策为推动、创业服务为抓手”的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机制。制定出台《关于推进全民创业带动就业的若干意见》,采取放宽市场准入、简化审批程序、落实扶持政策、加大创业支持等举措,积极鼓励创业。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引导扶持返乡农民工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以“造就千名小老板,带动万人大就业”为目标,对550人开展创业能力培训,扶持350人成功创业,培育20名创业带头人,带动3500人实现再就业。为增强回归创业带动力,大力实施“回归工程”,回归企业已成为返乡农民工就近就地转移的重要载体。据统计,全市投资过百万元的76家回归企业,共吸纳就业人员5600 人,其中返乡农民工850余人,占全部就业人员的15.2%。

——强化培训,提高返乡农民工就业能力。一是培训机构多元化。为了有效整合培训资源,我们建立以就业培训中心为主体,乡镇劳务培训基地为基础的覆盖城乡就业培训体系。坚持以培训促转移的原则,整合利用各类职业教育的资源优势,通过加大培训机构的基础建设,提高培训能力,努力打造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形成一批集培训、实习操作和技能鉴定为一体的多功能公共实训平台,提高培训技能层次,促进返乡农民工顺利转岗。二是培训主体多元化。我们建立劳动、农业、扶贫、教育、城建等部门及工会、妇联、团委、科协等社会团体为主体的培训网络,逐步形成培训工作合力。人事、司法等部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为返乡农民工培训开绿灯、搭平台。市农业局依托省农业厅“阳光工程”项目,对参与培训的农村劳动力给予适当补贴。市扶贫办依托上级扶贫部门,免费对贫困劳动力进行培训。截止目前,全市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8394人,其中返乡农民工4200余人。三是培训方式多元化。为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我们采取“定向培训”、“订单培训”、“联合培训”等形式,组织开展各类技能培训4687人。其中,就业再就业培训393人,就业前培训227人,创业培训113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3152人,在岗培训750人,培训合格新技师52人。我们还选择规模较大、信誉良好、管理规范的大型企业作为返乡农民工定向输出基地。市劳动保障部门与北京七匹狼服饰公司、深圳富士康公司、比亚迪公司等7家大型企业签订了常年用工协议,根据用工企业需求,签订培训输出订单。目前,就业培训单位共为6家落户安陆的企业,培训输送员工3500人,其中返乡农民工620人。

——完善服务,优化返乡农民工就业环境。一是提供信息服务。我们通过采取定点宣传、流动服务和现场招聘等多种方式,积极为返乡农民工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组织专业服务队,到火车站、汽车站设立义务服务点,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外地用工信息、劳动用工政策咨询、技能培训报名、发放“春风服务卡”等多项就业服务。共发布用工信息200余条,接受咨询500余人次,介绍就业400余人次。通过开展以“送政策、送信息、送信心、送服务”为主题的“四送下乡”活动,组织“大篷车”服务队,到全市15个乡镇、办事处巡回宣传,共发放信息资料13000余份,接受培训报名1800余人,提供各类就业服务2000余人次,安置就业1200余人。市里举办了两次返乡农民工专场招聘洽谈会,共邀请安棉集团、永祥粮机、午时药业等40余家本地用工企业及今晨实业、美的电器、统一食品等10余家外地委托招聘单位到场招聘,提供就业岗位3500余个,达成用工意向1500余人。二是提供政策服务。我们将返乡农民工作为创业援助的重点对象,积极开展政策性扶持。对返乡农民工参加职业培训并达到初级技能水平的,按每人500元标准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和每人每月150元生活补助;对通过初次技能鉴定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给予250元的技能鉴定补贴。为了给予返乡农民工创业资金扶持,市里设立小额贷款担保基金,返乡农民工创业个人一般贷款额度为5万元,对创办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贷款额度最高可达到200万元。三是提供维权服务。我们组织开展“三法规、一条例”(即《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合同法贯彻实施条例》)宣传活动,发放各类宣传资料5000余份。市劳动保障部门联合建设、司法、工商、民政等部门开展专项执法检查,依法查处拖欠农民工工资和不缴、漏缴医疗保险与工伤保险费的违法行为。截至目前,共受理举报投诉150起,结案150起,结案率达100%。■

篇8:解决难点拓展空间

日前,据国家税务总局统计,2016年1-4月全国营改增减税847亿元,5月1日在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四大行业全面实施营改增后,5-7月全国营改增累计减税达1260亿元,今年1至7月份营改增整体减税共计2107亿元。

从今年5月1日营改增试点全面推开以来,其效应已经在各层面初步显现。从行业层面来看,各具体行业的税负水平出现变化:新纳入试点的建筑业下降23.8%,金融业下降18.8%,房地产业下降7.5%;餐饮业小规模纳税人从5%的营业税改为3%的增值税,减税效果直接;酒店业获得进项抵扣之后税负下降;自然人纳税的二手房交易的契税、个税等税负下降。从企业微观层面来看,为了适应营改增而进行的业务调整陆续启动,由于进项税抵扣成为决定税负和利润水平的关键,企业须改善管理水平、规范运作流程,以降低税负。从宏观层面来看,政策性减收效应亦开始显现,据财政部的财政收支数据显示,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6月和7月仅增长1.7%和3.3%,其中的6月创下今年年内最低增速。

营改增之前,我国对货物征收增值税,对劳务征收营业税。与之相对应的是,制造业企业购买服务,服务业企业购买货物以及服务业企业之间的经济活动,无法抵扣税款,增值税链条是断裂的。全面推开营改增后,二、三产业在税制上实现了贯通,还将所有企业新增不动产所含增值税纳入抵扣范围,使抵税链条得以完整。这项以抵扣机制为核心的税制,激励微观经济体根据自身优势和市场需求,自主选择经营模式,重塑产业链,增强了灵活性和适应性,为调整宏观经济结构、提升整体经济发展质量,奠定了基础。作为我国税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营改增已经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步伐。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税收政策与管理中心主任帕斯卡曾表示:“中国全面实施营改增是全球近年来最大规模的减税举措之一,中国政府这一全面深化改革的举措,不仅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也会成为其他国家税制改革的参考蓝本。”

同时,营改增之所以称为试点,是因为这项改革还处于不断发现问题、完善税制的过程中,上述初步显现的已有成果,对营改增的效果应该放在更长时期去观察。税制改革的难点之一是改进税制公平性与效率性,强调税收的经济调节作用,难点之二是税收结构的失衡性,难点之三是税收信用缺失问题。全面实施营改增后,税制改革的工作重点将转移到解决改革过程中的难点上来,针对试点推广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影响和问题,通过税负分析、完善税制、规范管理和优化服务,为企业拓展更大发展空间,实现国家宏观政策目标。因此,在营改增的新阶段,应立足于以下方面,使这项税制改革从“试点”走向“完善”:构建既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运行要求又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规范化增值税制度的基本雏形;明确、统一试点税收政策,使纳税人税收负担公平合理;将增值税立法提上日程,使试点阶段的过渡性状态向有法可依、相对固化的规范形式转变;形成更为严密的增值税管理制度,有效控制税收管理风险;提高办税流程运转效率,有助于营改增纳税人适应新税制。此外,营改增改革的制度红利,既要靠扎实推进改革,也要靠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改进财务管理,积极调整经营策略,主动适应新税制,两者相结合才能拓展更大的空间,赢得更好的发展。

篇9:开放课堂,有效拓展

一、同一诗人作品的纵向拓展

同一诗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写出的诗歌的意境、思想各有不同,但前后的诗歌作品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拓展延伸同诗人的作品,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诗人语言风格的感受力,还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该作者写作风格的把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片段:

师:时间一天天过去,可是王维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仍然是那么的强烈。许多年后的一天,家乡的一位朋友来到长安,王维心中有千万句话想问这位朋友,但话到嘴边却只问了一句:我窗前的那株梅花开花了没有?这就是王维的另一首思乡诗《杂诗》。

生:“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师: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生:读出了王维对家乡深深的思念。

通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和《杂诗》的前后对比,学生很容易发现这两首诗的地点不同,时间也不同,但心情是一样的,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无限思念之情。学生通过比较学习,加深了对《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理解、感悟,实现了文本与超文本的有机结合。

二、同题材作品的横向拓展

面对同一自然景观、同样的边疆战事,诗人们有不同的感慨。面对离别,诗人也各有情怀。围绕同一题材而抒写的诗作,在诗的海洋中比比皆是,倘若能适当延伸,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片断:

师:你知道苏轼和西湖都有哪些不解之缘吗?

生1:苏轼在杭州做知州,他为西湖疏通河流,还造了苏堤。

师:不光是苏轼和西湖有缘分,我们的诗人白居易也和西湖有着特殊的感情,他游了西湖后写下了《钱塘湖春行》。

师:为了纪念白居易,我们把白沙堤称作白堤。请大家背一背这一类的古诗。(生背有关西湖的古诗)

学生在品读交流中豁然开朗:同样是西湖,却承载着诗人不同的心境和情怀。这样对教材内容进行开发重组,既丰富了课程内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

三、同主题作品的集约拓展

小学阶段的古诗词虽然作者不同、背景不同,但表达的情感、主题是相同或相近的。如果教师在教学时能改变传统的“逐首教学”“逐环教学”的模式,整合资源,凝聚主题,学生就能在把握基点中生情。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片段:

师:《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以酒相送的送别诗。(出示《赠汪伦》)这首诗是以什么相送的送别诗?

生1:以歌相送。

师:(出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是以什么相送的?

生2:以目相送。

师:(出示《别董大》)这首诗又是以什么相送的?

生3:以话相送。

师:仔细读读这四首诗,你会发现,它们都有一个相同的主题。

生4:都是以情相送。

师:对,诗由情生。这些送别诗都饱含着诗人的感情,对亲人,对故土,对朋友的真情。

这个环节巧妙地运用了“精读一首,带读一组”的方法,使学生不仅读懂了一组送别诗,而且领悟了这一类诗歌的表达方法,以诗带诗,举一反三。

《乡村四月》教学片段:

师:“绿遍山原白满川”这是一个怎样的绿色世界啊!许多诗人也写过这种绿,你们知道有哪些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师:在蒙蒙细雨中,除了子规的叫声,你还听见了哪些声音?(青蛙的鸣叫、白鹅的歌唱、虫鸣的声音……)

师:是啊,这些声音,诗人们也听到了。(出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教师运用了“一句带多句”的迁移法进行延伸性阅读。用古诗中的“绿”、古诗中的声音的同主题进行集约式拓展,让学生领略古诗中同主题诗句的魅力,一方面使学生了解诗文的意思,另一方面使学生的阅读有一种广阔感和纵深感。

课堂上以诗学诗、以诗悟诗,既能参考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但是笔者以为,不是每堂课都必须拓展,教学拓展应该安排在重难点,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习诗文,使语文课堂开放而大气。

上一篇:高考地震满分作文《大爱无声》下一篇:2022年内资企业网上年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