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宋词常考名句

2024-04-14

小学宋词常考名句(通用4篇)

篇1:小学宋词常考名句

《论语》常考名句汇编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3、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论语·学而》)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6、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7、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

8、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9、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10、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1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欲也,不逾矩。”(《论语·为政》)

12、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13、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14、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15、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16、子曰:“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1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18、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论语·子罕》)

1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此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20、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1、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2、孔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及也。”(《论语·卫灵公》)

23、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24、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

25、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

26、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27、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28、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29、子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30、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31、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亦。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32、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不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33、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3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35、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36、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3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38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音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39、子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40、子曰:“言必行,行必果。”(《论语·子路》)

41、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

42、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

4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

44、子贡问曰:“孔夫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

篇2:小学宋词常考名句

1.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2003全国)

——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2.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2004天津)

3.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论语·季氏将伐颛臾》)(2004湖南)

——周任说过:“能施展其才能,则就其职位,不能这样做,就不就其职位”

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2005全国)

——一个工匠想要做好活计,一定先要把工具弄好。

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2004全国、2005上海)

——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2005江苏)

——孔子在河边说:“那消逝的时间,就像眼前这河水,日夜不停(地流)。”

7.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2009全国)

——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义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8.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不怕(东西)少而怕分配不均,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财物平均分配则无所谓贫;上下能够和好共处则无所谓寡;上下相安无事则国家就无倾覆之患。

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凡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应该强加给别人。

10.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君子不讲究吃,不讲究住,做事勤快,说话谨慎,亲近有道德的人虚心求正,就算的上是好学的人了。

1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茫然无得。只思考不读书,思路就会闭塞不通。

1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能做些什么。

13.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早晨听到真理,晚上死去也甘心。

14.见贤而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看见贤德的人就想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反躬自问有没有和他一样的毛病。

15.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聪明的人明理通达,随机应变,和水的流动畅通、随岸赋形相似,所以爱水;仁德之人仁厚自重、沉静不移,同山的肃穆屹立、岿然不动相似,所以爱山。宽容仁厚,不役于物,也不伤于物,不忧不惧,所以能够永恒。

1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学生不到苦思不解的时刻,我不去开导他;学生不到想说又说不出的时刻,我不去启发他。举一例不能推知其他,我就不再启发他了。(反:类推)

1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取法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发现他们的缺点就作为借鉴而改正自己。

1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一个读书人,应当胸怀宽广意志坚强,因为他的责任重大,路程遥远啊。

1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军队的统帅是可以俘虏过来的,但普通百姓立定的志向是不可强迫改变的。

2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到了寒冷的时候,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落的(孔子以松柏傲霜为喻,赞颂志士仁人在逆境中,坚强不屈,忠贞不渝)。

2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处于领导地位的人自身端正了,不用发布命令,别人也会照着你的样子去做;如果自身不正,即使发号施令,也没有人听从。

2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自己想要生活得好,也必须使别人生活得好;自己想通达,也必须使别人通达。

2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24.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过去的事情已经无法挽回了,但未来的事情还是可以补救的(谏:匡正,挽回。追:补救,挽回)。

25.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君子不善于讲话,但办事很敏捷。

2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君子成全人家的好事,不成全人家的坏事;小人恰恰与此相反。

2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向学;三十岁时完成了自我人格的建立;四十岁时不再困惑;五十岁时明白了命运是怎么一回事;六十岁时听到任何话都能平心静气;七十岁以后,更能够随心所欲,却不会逾越规矩。

28.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

29.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

——诗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还可以知道不少鸟兽草木的名称。

30.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有三解。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学的知识,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三为“温故,知新”:随着自己阅历的丰富和理解能力的提高,回头再看以前看过的知识,总能从中体会到更多的东西。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篇3:小学宋词常考名句

据《武汉晨报》消息, 第十四届“全国英语演讲比赛中西部地区决赛”2008年岁末在武汉举行, 10名英语高手只有1人能完整背诵人教版小学教材中的诗词《早发白帝城》和《示儿》。大赛由中国日报社等单位主办, 经过层层选拔闯入决赛的30名在校大学生来自中西部12省市, 90%都是英语专业科班高手。赛场上, 不管是英语主题背诵, 还是全英文问答, 选手们均对答如流。比赛间隙, 记者随机抽取了人教版小学教材二年级的《早发白帝城》 (唐代诗人李白) 、六年级的《示儿》 (南宋诗人陆游) , 并随机请10位选手背诵, 结果只1人能背完两首诗, 另9人中, 2人能背诵《早发白帝城》, 2人在提示两句的情况下能背完《早发白帝城》, 另5人即使提示也无法背出《早发白帝城》, 且这9名选手无一人能完整背诵《示儿》, 大多只记得“万事空”、“告乃翁”等字眼, 有选手甚至把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背到《示儿》里面。来自武汉高校的一位大学生只背出了《早发白帝城》中的两句, 她说:“自己中学大多是学些英语语法等技巧, 中国文化的东西很欠缺, 高中多是做些文言文试题”。担当评委的北京语言大学英语系李燕姝教授担忧地说, 英语学习是跨文化交际必需的, 但千万不能和母语学习对立起来, 母语底子好, 对高层次的外语学习有直接影响, 大学英语教育不能只教语言不教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里好的东西要渗透到外语教学中。

篇4:宋词浸润,提升小学生国学素养

中国有着长达上千年的文化历史,宋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研究和赏析宋词对于小学生来说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情况,更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语文课文内容的理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通过对宋词的学习,提升自身的国学素养,本文以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入宋词,引导学生进行宋词赏析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

宋词 小学语文 国学素养提升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适当的给学生灌输一些宋词的内容,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内容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对宋词的学习,了解宋词作者的创作背景、赏析不同的表达方式,品析宋词作者的高尚人格,从而更好地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提升学生的国学素养。

一、创作背景再现,深刻理解作者情怀

在进行小学语文讲解过程中,当教师想要给学生讲授课文中作者的创作背景时,可以给学生找一些对应的宋词内容,通过给学讲授相关的宋词的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基本情况,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通过结合课文及宋词内容,分析创作背景的不同给课文内容带来的不同,加深对作者人身情怀的理解。

比如,在讲授《黄果树瀑布》一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作者写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什么呢?”学生:“赞美祖国大好河山,抒发自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之情。”教师:“能否找出你认为描写黄果树瀑布最好的一句话?”学生:“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坐在下面,仿佛置身在一个圆形的乐池里。”教师:“那么是不是所有的描写风景的文章都是这样的创作目的吗?”学生:“……”教师接下来给大家朗诵的一首:“念奴娇·登多景楼”,并给大家讲授了作者陈亮写这首词的情景:“当时南宋统治者无能,只顾自己享受不顾国家的安慰,陈亮写这首词的时候心中暗含对南宋政府的不满和提出建议之心,因此大家能否读出一些作者的人身情怀?”学生:“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至此学生已经很好的对这篇宋词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这种通过创作背景的讲解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和宋词的基本内容。

二、经典宋词朗读,品析作者高尚人格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适当的给学生选择一些有名的宋词进行朗诵,通过创设独特的情景,品析作者自身高尚的人格魅力,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宋词内容,教师可以适当的创设一些情景,并加以简单的评价,同时可以适当的与课文内容进行有效的结合,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比如,在讲授《黄鹤楼送别》这一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大家想想我们人生都会送别什么东西,同样是送别,送别的内容不同,其心情及结果是否一样,请大家先来想想课文中的送别是什么,作者有什么样的心情?”学生:“这篇课文中作者送别的是自己最好的朋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朋友离去的不舍以及朋友离去之后的孤独之情。”随后教师给学生朗诵宋词《清平乐·春归何处》:“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并引导学生对这篇宋词进行简单的理解,有同学反复朗读后认为这首词中所提到的内容应该是与《黄鹤楼送别》这篇文章中的情感是一致的,这篇宋词的作者表达出自己对春天的不舍以及寂寞之情。随后教师给学生讲解了这篇宋词在创作过程中作者的心情,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宋词的写作目的,理解作者对春的不舍其实还有更加深层的含义,就是对自己祖国的落败的不舍,通过这样的对比分析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品读作者的高尚的爱国风格。

三、对比课文内容,赏析不同表达方式

对于相同的事物,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家在描述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些差异,也可能会存在一定的相同之处,因此教师在讲授课文的时候,可以适当的选择一些宋词给学生欣赏,通过欣赏分析该宋词与课文之间在描述事物时候的不同之处,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对宋词的理解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课文内容。

比如,在讲授《爱如茉莉》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给学生朗诵了宋词《采莲子·船动湖光滟滟秋》:“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并这样引导学生:“同样是对爱情的描写,大家谁能比较一下两篇文章在对爱情描写的不同之处?”学生们比较了一段时间后说道:“爱如茉莉中的爱是互相珍惜,互相默契,是一种非常甜蜜和自然的爱,而宋词采莲子中的爱则是一种极为浪漫的爱情,这种爱情远远要与爱如茉莉中的爱激烈,同时也将少女的那种羞涩之情很好的描绘出来。”

总之,宋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一直以来都深受人们的喜爱,将宋词引入到小学语文课堂之中,尽管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比较费劲,但当教师不断给学生灌输宋词内容之后,学生对宋词的理解会不断加深,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及国学素养,保证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加轻松自如。

【参考文献】

【1】张平仁.提升小学教师国学素养的几点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0(07)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小学宋词常考名句】相关文章:

名句默写唐诗宋词07-10

宋词唐诗名句默写07-13

宋词经典名言名句05-08

经典唐诗宋词名句05-14

唐诗宋词选读名句默写03-08

《宋词》教案04-07

读宋词04-12

著名宋词05-13

宋词论文题目05-02

宋词选集范文05-17

上一篇:堵车事件500字作文下一篇:多媒体课件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