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选读答案

2024-04-19

唐诗宋词选读答案(通用8篇)

篇1:唐诗宋词选读答案

第7课 白居易诗四首单元检测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 .力能扛.鼎(ɡānɡ 称. 心如意(chân 风驰电掣.

(châ 虚与委蛇.(yí B .谄.媚阿谀(chǎn 妄自菲.薄(fěi 怏.

怏不乐(yànɡ 风光旖.旎(yǐ C .掎.角之势(jǐ 矢志不渝.(yú 循规蹈矩.(jǔ 不寒而栗.(lì D .雄关险隘.(ài 踽.踽独行(jǔ 言简意赅.(ɡāi 瞠.

目结舌(tánɡ 答案 D 解析 “瞠”应读“chēnɡ”。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风靡 描摹 始作俑者 见风驶舵 B .装祯 蛊惑 随声附和 层峦叠嶂 C .部署 辍学 伶牙俐齿 和盘托出 D .徇私 戳穿 不胫而走 重山峻岭 答案 C 解析 A 项驶—使。B 项祯—帧。D 项重—崇。3.下列对《轻肥》一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 .此诗写宦官的骄横之态并与江南天灾作比,表达诗人对官场奢侈生活的批判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B .首四句先写宦官们令人惊异的骄横情形:意气之骄,竟能满路,鞍马之光,竟可照尘。而这一切均是宦官们所为!不能不令人惊异。

C .最后两句“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用重笔转折,直赋其事,以惨不忍睹的血淋淋的现实进行对比,揭示了当时广大人民的悲惨处境。

D .诗人在表达方式上将记叙和议论相结合,极力揭露宦官、权贵之间相互勾结、极度奢靡的生活。

答案 D 解析 诗人不作一句评说,不发一句议论,把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并列写出。4.下列对《杜陵叟》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 .开头七句写出灾情之严重。从三月写到九月,可见全年适合长庄稼的时候全部是恶劣的天气,麦苗和禾穗不是黄死就是青干。

B .“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写官吏们在此天灾面前的可恶表现和百姓们的困难处境。官吏们为了“考课”,不仅不奏报朝廷,反而变本加厉地加紧搜刮。

C .“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写诗人痛斥“长吏”剥夺了自己的东西,表达难抑愤怒之情。

D .最后八句写皇帝得知灾情而下诏免税。表面上是歌颂了皇帝的仁德,实际上语含讽刺,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帝心恻隐”是虚伪的,而用考课的办法鼓励各级官吏搜刮更多的民脂民膏却是真正的目的。

答案 C

解析 “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写诗人难抑愤怒之情,改第三人称为第一人称,用“杜陵叟”的口气,痛斥了那些为自己升官而不顾百姓死活的“长吏”。“明知”农民受灾却偏偏“不申破”,甚至还美化现实以博皇帝的高兴,这样的“长吏”在封建时代是相当具有典型意义的。

5.下列对《问刘十九》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 .这首小诗的主旨是写一个冬日的傍晚邀人饮酒的情趣。诗中蕴涵生活气息,不加任何雕琢,信手拈来,遂成妙章。

B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写酒是新酿的酒,还未滤清,上面浮着酒渣,微绿色,细小如蚁。炉火正旺,炉是红泥铸就的,小巧而又简朴雅致。红红的炉火,泡沫浮动的绿酒。

C .

三、四句“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邀对方傍晚过来饮酒。一场暮雪眼看就要飘洒下来,室外寒气袭人,而时值黄昏,还有什么比朋友间饮酒叙情更能令人快慰的事呢?

D .这首诗的语言热情洋溢,情味盎然。可见诗人对朋友的热切邀请。答案 D 解析 语言非热情洋溢,而是平淡,但平淡的语言却令人情味盎然。细细品味,胜于醇酒,令人身心俱醉。

二、拓展提升

(2013·浙江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7题。秦中吟·歌舞(唐 白居易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岂知阌乡①

狱,中有冻死囚。注 ①阌(Wãn乡:旧县名。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

6.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诗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脉相承。答案 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以及对诗句的背诵默写能力。结合诗句“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及题干中的“尖锐的社会矛盾”,可知诗人将朝廷贵官的糜烂生活与狱中的“冻死囚”相对照,来揭露封建社会阶级之间的尖锐对立。

7.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兴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详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

(2从艺术效果上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作艺术的铺垫,前后构成强烈、鲜明的对比,震撼人心。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对比这种表达技巧的能力。诗歌的前十六句详尽铺写朝廷贵官的生活,共描写了两个场面:开头八句记叙朝官们雪中退朝的场面;下面八句紧承“追游”,转入特写,具体描绘秋官、廷尉歌舞宴饮的场面。上面两个场面,已

经将秋官、廷尉这帮官僚们的腐朽糜烂、醉生梦死的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末尾“冻死”一词极写囚犯之惨状,简洁而有力。从而使这个对比变得格外强烈和鲜明。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清平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8.二者反映的作者感情的异同点是什么?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相同点:作者惋惜春光流逝的深情。不同点:白居易最终找到了春天,充满惊讶和喜悦;黄庭坚没有找到春天,感到无限怅惘和苦闷。

9.两位作者在寻觅春天的方法上有所不同,找出相关的两句来。白居易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庭坚词

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长恨春归无觅处 除非问取黄鹂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0~11题。惜牡丹花 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惟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花下醉 李商隐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10.两首诗都描写了夜里持火赏花的情节,表达了两位诗人什么样的共同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表达了两位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深刻留恋之情,对时间无情流逝(或青春易逝 的感伤之情和对生命的珍惜之情。

11.如果说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表现力最强的词,那么这两首诗的诗眼各是什么呢?各是怎样突出它的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白诗的诗眼是“惜”,李诗的诗眼是“醉”。白诗第一句表达出作者惜花的惆怅之情;第二句“惟有”“两枝”,见出诗人惜花之情深;第三句,“应”字表达出诗人的忧虑,这促使诗人连夜把火看花。全篇诗意几经铺垫,把诗人怜花爱花的一片痴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李诗第一句写诗人因爱花而去寻花,遇花后不知不觉陶醉于花树下;次句进一步写“醉”,因迷花而不觉倚树,由倚树而不觉沉眠,由沉眠而不觉日已西斜;第三句写“酒醒”,这是为衬托第四句,“酒醒”后还要持烛赏残花,更突出陶醉的程度,它比酒醉还要深。

篇2:唐诗宋词选读答案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组是 A.玉簪(zān)

.妩媚(wú)

.B.浊醪(láo)

.庶几(shū)

.C.螺髻(jì)

.揾英雄泪(wèn)

.D.搔首(sāo)

.阑珊(shān)

阑干(lán).凤箫(xiāo).援例(yuán).遥岑(cén).堪脍(huì).鲈鱼(lú).沉酣(hān).蓦然(mò).

()(6分)解析 A项“妩”应读wǔ。B项“庶”应读shù。C项“脍”应读kuài。答案 D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宝马雕车

凤萧声动

千里清秋

阑干拍遍 B.灯火阑姗

献愁供恨

蓦然回首

断鸿声里 C.笑语盈盈

玉簪螺髻

红巾翠袖

落日楼头 D.蛾儿雪柳

竟来相娱

交游零落

鲈鱼堪脍 解析 A项萧—箫。B项姗—珊。D项竟—竞。答案 C 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B.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C.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D.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解析 A项水随天去/秋无际。B项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D项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6分)()(6分)

答案 C 4.填空。(11分)(1)《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一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与“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蕴涵着相似的情感。

(2)《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一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抒发了自己不能抗击敌人、收复失地而效力,徒然虚费时光的感慨。

(3)众里寻他千百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贺新郎》(甚矣吾衰矣)一词中化用李白“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之意的词句为:______________。

(5)《贺新郎》(甚矣吾衰矣)中词人感慨知音稀少的语句为:______________。答案(1)落日楼头 断鸿声里 江南游子(2)可惜流年 忧愁风雨 树犹如此(3)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4)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5)知我者,二三子

阅读与鉴赏

5.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14分)

摸鱼儿 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①,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②。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 ①长门事: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别居长门宫。陈皇后闻司马相如文名,奉黄金百斤,请司马相如写《长门赋》代为陈情,武帝阅后深为感动,陈皇后复得宠幸。②蛾眉曾有人妒:屈原遭奸臣妒忌和排挤,被放逐后,屈原在《离骚》中将此事比成“蛾眉(美貌女性)遭妒”。

(1)作者辛弃疾,字幼安,号________。(2分)(2)词的上阕,作者在借景抒情过程中所运用的主要修辞手法是()(4分)A.设问 借代

C.夸张 比拟

B.设问 比拟 D.夸张 借代

(3)杨玉环、赵飞燕曾经以美貌受唐玄宗、汉成帝宠幸,但都死于非命,所以词中“玉环飞燕皆尘土”的寓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4)这首词的主题集中体现在一个“愁”字上,“愁”指什么?为什么说“闲愁最苦”?(5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稼秆(2)B(3)主和派(奸臣小人)没有好下场(4)“愁”指抗金主张不被采纳。这种想抗敌报国但又不被重用的闲愁最苦。6.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10分)

清平乐 五月十五夜玩月

刘克庄①

纤云扫迹,万顷玻璃色。醉跨玉龙游八极,历历天青海碧。

水晶宫殿飘香,群仙方按《霓裳》。消得几多风露,变教人世清凉。

【注】 ①刘克庄,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词风豪放,多感慨时事之作。(1)词人是如何描绘太空、月宫景象的?(5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词的末两句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5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词人借助想象、比喻,描绘了太空浩瀚、澄澈的景色,月宫香风阵阵、众仙起舞的欢乐祥和的景象。

(2)词人在玩月的同时,由天上想到人间正经历炙热酷暑之苦,并由此想到百姓的生活之苦,表现了词人热爱人民、关心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7.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龙标野宴 王昌龄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 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

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它是全诗的“诗眼”,作者以此统摄全诗。

篇3:《唐诗宋词选读》课程研究

一、课程要求

只有深入领会《唐诗宋词选读》课程的课程要求, 才能有的放矢, 更好地展开教学与学习。

1. 定位

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选修教科书《唐诗宋词选读》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5年审查通过, 其编写意图是:精选唐宋不同时期重要诗词流派和诗人、词人的代表作品, 在诵读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 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 学习从创意和构思、意境和意象、语言技巧等方面对唐诗宋词作品进行赏析, 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在个性化阅读、多元化鉴赏中努力开拓创新阅读鉴赏的空间。《唐诗宋词选读》既不同于高中阶段的古典诗歌教学, 也区别于大学阶段的《唐诗宋词》选修教学。其定位首先是“选读”, 即通过阅读诗词佳作进行语言、情感和思维的积累;其次是“欣赏”, 即对作品内容的精深与形式的完美之处能“看好处”、“说门道”;再其次, 如有可能, 则可向“鉴别”方向延展, 能对诗词作品评优劣、判高下。

2. 文本特点

首先表现为经纬交错, 逐层推进。从初盛唐到中晚唐, 从北宋到南宋, 以时间为“经”。由意象意境到格律节奏, 从联想到诗眼词眼, 以鉴赏为“纬”。其次, 《唐诗宋词选读》具有歌咏吟诵、多元解读的鉴赏特点。最后, 《唐诗宋词选读》也给了老师授课更大的个性空间和创新的机会。

3. 教学指导思想

(1) 坚持语文课程的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所有先进的理念都必须依赖于学生的语言实践, 没有相关的知识储备就无法进入到鉴赏的层面。一些“规矩”是需要学生接受的, 如诗歌的意象、意境、表现手法等, 但更为重要的是, 让学生学会使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不仅要给学生以知识, 更重要的是开启学生学习诗歌的心灵、能够体会到诗歌独特的魅力、体会不同时期人们的精神追求。

(2) 坚持选修课程的特点———基础性与个性化的统一。虽然必修与选修都强调学生的阅读鉴赏过程, 考查重在这一过程中的应用、审美能力等, 但不同的是, 必修更强调所有学生的共同基础;选修则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评价上必修比较统一, 阅读理解鉴赏、作文等都是常见模式;选修应该加入专题研究, 要有个人小论文等研究成果, 写作表达则显得尤为重要。

二、实施依据

在领会课程要求的基础上, 分析该课程的实施依据, 可以让教师和学生体会到该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也可避免落入教学误区。

1.“言文合一”

《唐诗宋词选修》课程面临两个误区:唐诗宋词容易误入诗词赏析的训练课;而选修课型则容易让教师泛泛而谈, 误入天马行空的感性空间。只有将两者结合, 才能完全展现出《唐诗宋词选读》课程的工具与人文相融的魅力。

首先要正确理解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内涵。我国的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 它的工具性具有特殊的内涵。一是在掌握工具性过程中要体现人文性。即掌握母语这一过程中要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和民族精神的陶冶。二是母语教育环境的特殊性。母语学习时间不限, 空间不限, 时时处处都可以学习。三是教学方法的特殊性。不是以学语文知识为主, 而是以语文实践为主, 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内涵应包括三个层面意义:第一是追求自由的精神, 即强调个人的自由与尊严, 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自由与自主,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反思和怀疑批判的精神。第二是强调每个人独特的生命价值, 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第三是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 拓展及深化学生的精神领域。

其次要正确理解工具性和人文性之间的辨证关系。语文课程的基本属性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两者是相成相辅的:工具性孕育着人文性, 人文性促进着工具性。在实施语文课程时, 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住和理解透“人文性”与“工具性”的两大辩证关系。

再次要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就是以“文化和情感”作为切入点, 使学生的语言文字和思维的训练在文化的氛围中、在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在师生和谐平等的情感交流中交替进行, 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个性, 最终使其受到人文精神的教育。

2. 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相结合

首先, 从文学接受看诗词选修教学的取向。在教学中, 真正做到突出学生主体, 教师中心应让位于学生中心, 教师必须改变“教师讲读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建立“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为主”和“启发———创新”的教学模式。坚持文学接受中的“以意逆志”原则, 让学生用自己的经验和情感去渗透人品、理解作品, 从而把作品中的不确定性和空白结构联系起来, 并按照自己的理解组织起来, 从而得到自己对作品意义的阐释结果。教师应尊重学生自己的各种不同理解, 只要是立足于作品本身, 又不牵强附会, 能自圆其说, 都应该支持其成立, 肯定其“合法性”。这样, 不仅使学生从这种支持与肯定中获得成功的愉快, 更使他的独立思维的积极性得到保护。“他们的虽不深刻却是自己的认识, 要比虽深刻但却是别人的认识更有价值”。

其次, 落实诗词选修教学, 在于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结合。人本主义教学理念铺设诗词选修教学的人文背景,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落实诗词选修实际教学。

三、教学现状

通过调查, 较全面了解该课程的教学现状, 是避免错误、更好开展课程教学必不可少的步骤。

选修课打破了原来的固定班级授课模式, 实行流动班级授课制 (有的叫“走班制”、“走课制”) 。从现有情况来看, 需要解决的是如何指导学生选课以及针对出现的问题做出适当的调整。

由于很多学生对其他班级或年级的老师不是很了解, 只熟悉给自己上必修课的教师, 选课时往往选择原来老师开设的模块。学校应该在开设选修课前提供机会让教师和学生多交流, 便于学生了解教师。

学校由于客观条件限制, 缺乏实施新课程能力, 很难达到既定的课程标准。较为突出的是经费不足, 理科实验设备和信息技术设备与新课程要求有差距, 教学资料不足。

新课程改革的宗旨是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因此小班化教学是比较理想的教学组织形式, 只有这样教师才有足够的精力充分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但中国现在的国情总的来说还没有条件都进行了小班化教学。所以, 新课程改革在实施的过程中肯定会因为学生的人数众多、教师的精力有限而大打折扣。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精神指导下, 教师的权威、职能、角色等都发生变化, 面临着新的要求和挑战, 承受着更大的时间、经济、精神上的压力。

大多数学校都没有在高中的第一学年开设选修课, 即采取了上完必修课再开设选修课的做法。只有极少数学校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开设了选修课, 还有的学校开设一个必修模块之后就开设选修模块。选修课的开设时间, 应该根据地区和学校师资、教室等具体情况而定, 不一定采取整齐划一的上完必修上选修的模式。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考虑以下两个因素:第一, 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的衔接问题。第二, 要考虑所在地区教研活动的安排问题。

目前实验区一些学校选修课程的评价方案中, 选修模块的学分主要由两部分构成, 一是书面的试题测试 (占60-80%) , 一是形成性评价 (占20—40%) 。各学校都开始注重学生平时的表现, 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但是, 在形成性评价方面, 存在的很多问题也值得思考。第一, 关于形成性评价折合成分数的问题。第二, 关于形成性评价的烦琐化问题。第三, 高中语文形成性评价应该关注关键要素, 使评价目的、内容、途径和手段一致, 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事实进行评价。第四, 形成性评价力求简洁、便于操作, 以发挥其引导、反馈作用。

此外还面临着将选修课开设成必修课的尴尬。有些实验区的高考方案是根据高中语文五个选修系列设计一定数量的试题, 要求学生选做其中的几道题 (如一个系列出3道题, 一共15道题, 选择其中的5道题回答) 。由于要求选做的题目数量一般不超过两个系列所覆盖的试题数, 一些地区和学校可能就只开设两个, 最多不超过三个系列的选修课。这样的做法当然便于管理和教研, 学校也不必担心教学场地和师资方面的问题, 学生也不用选择, 教师不变、班级也不变, 只要承担不同模块教学的教师轮流来上课。不难发现, 这样的现象实际上暴露出了实验区高考方案的弊端和漏洞。未来的高考试卷不应该简单设计成必修和选修两部分, 而应该将必修和选修打通, 充分体现出选修课程的基础价值。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淡化了知识、技能的存在, 提高了情感等非理性因素在教育中的作用, 出现了结果的不确定性。在基础教育阶段, 全国各个地区、各个学段都在热情洋溢地尝试新的教学方式, 如“研究性学习”。可是至今没有一项研究能够证实这此活动目标的实现程度, 普遍处于一种不确定状态。教学及其质量不免让人担忧。此外评价进展迟缓、过于形式主义也是课程开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四、教师主体意识

选修课不同于必修课, 在课程内容及形式等方面都给予教师更大的发挥空间。教师如何利用这个特点扬长避短更好地传授知识呢?这就需要有目的的增强其主体意识。

1. 教学准备意识

(1) 教师备课要备学生。备学生的前提就是以人为本、充分地了解学生, 在此基础上更要尊重学生、欣赏学生。

(2) 备教学内容。这仅仅是准备教材内容, 或只是教参到教案的简单的“块移动”。要求教师对教材重新进行结构的组织、脉络的把握以及内在规律的揭示;要求教师对各种教学因素科学地选择取舍、巧妙地调整组合, 有轻有重、有主有次地进行程序设计;要求教师从参阅配套教参和优秀教案中受到启发, 帮助挖掘教材、拓宽教材、打开思路。

(3) 备自己。一是注重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使自身在文化素养、科学知识、人格魅力上有足够的品位、能力和感召力。二是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才能扬长避短, 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三是教师备课不能千篇一律, 一成不变, 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四是根据能力大小和自己在某一个教学阶段的侧重点形成自己的特色。

(4) 备方法。尤其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及学习策略的指导。教师研究教学方法, 必须紧紧依据每次课的教学目的、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确定课的类型和结构, 保证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

2. 教学内容的调控意识

教学内容的处理在难度上和深度上要适宜。

五、教学多元化策略

新的课程要求教师采用新的教学策略来抓住学生的兴趣,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成果。

1. 教学模式的多元化

基础积累与朗诵欣赏是不可缺少的扎实的基本功。此外还有多样的教学模式, 如整合性教学、个性化教学、趋向自读式教学。整合性教学注意对相同类别的作品、相同诗歌体式的作品、诗歌鉴赏方法等进行整合, 一般采用演绎法、归纳法, 并列式、主次式等方法。个性化教学要引导学生涵泳、讽诵, 诱导学生想象、联想, 指导学生评点、批注, 倡导学生个性言说。趋向自读式教学在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前提下, 放手让学生自读选修教科书中打*的篇目, 放手让学生自读选修读本《古代诗歌选读》, 从精读和略读的关系角度切入, 锻炼学生的自读能力, 从深教和浅教的关系角度切入, 锻炼学生的自读能力。

2. 教学评价的个性化

在语文工具性方面评价的基础上, 坚持教师本人的评价的个性化与学生个性化的统一。过程性评价主要针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能够及时反馈教学效果和适当调控教学进程。它的形式有随堂课调研抽查, 活动化、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与评比等。阶段性评价主要是检查模块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也可考核教师教学的阶段性效果。它的形式有考试评价、教师自我评价、学校评价等。

3. 横向与纵向的课程衔接

(1) 唐诗宋词选修教学与写作教学的结合。这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在唐诗宋词选修教学过程中, 一方面引导学生走进理解、鉴赏、探究的世界里, 另一方面, 也要指导学生如何创作, 如何写出专题性、鉴赏性、研究性的小论文。

(2) 自主开发和选用教材交叉使用。一方面, 积极引导教师发挥自身的优势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另一方面, 应该鼓励语文教师充分借鉴、吸收这些教材的优点, 特别是专业知识力一面的优点, 以提升自身素质和自主开发教材的质量。

(3) 信息技术教育与诗词选修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与中学古诗文教学的整合不能停留在工具层面上, 应深入探究教学设计、教学策略, 以形成教学模式, 应结合教学理论和实践, 以推进语文教学的彻底变革。

另外, 《唐诗宋词选读》课程的开设仍然会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各种资源的配置, 课程资源与学生需求之间的矛盾, 教师兴趣特长与学生发展需要的矛盾, 以及如何与现代接轨, 等等。

摘要:《唐诗宋词选读》课程给了教师更大的个性空间与创新机会, 但是就目前的教育体制而言, 它真正落实存在诸多困难, 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只有明确其课程要求及实施依据, 在充分了解教学现状的基础上, 增强教师的主体意识,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 才能实现《唐诗宋词选读》课程开设的价值。

关键词:课程要求,教学现状,实施依据,教师主体意识,教学多元化策略

参考文献

篇4:《唐诗宋词选读》教学十法

1.运用“问题教学法”。在开课伊始,因为学生的基础较薄。此时教师要多讲授一些,但讲授不代表就是满堂灌,精彩的讲授事实上是在引导、在启发。怎样使自己的讲授“出彩”呢?笔者在教学中采用了“问题教学法”,其主要操作环节是:(1)布置预习,触发问题;(2)检查梳理,交流问题;(3)意见撞击,筛选问题;(4)递进思考,解剖问题;(5)拓宽阅读。深化问题。问题是思维的种子,但不同的学生提出的问题质量是参差不齐的。教师要帮助学生筛选那些有价值的问题来思考、来研究。这样有利于他们对唐诗宋词的深刻领悟。因此第三个环节是问题教学法的核心。如在讲解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时,课前硬性布置学生读有所思,必须提出至少一个问题,结果全班汇集起来,上课时就充满了思维的历险,而我们在课上又“筛选”出“李白是怎样建构他的诗化人生观的”这一核心问题,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一以贯之。突出重点。

2.建构“自学、试教、答疑、检测”教学模式。我校生物学科组申报了“自学、试教、答疑、检测”教学模式研究,笔者在《唐诗宋词选读》教学中,对于一些相对简单的教学内容,也采用了这种模式。需要注意的是,在“自学”阶段,要发动学生搜集资料、钻研教材、合理分工、合作学习,可以小组为学习单位,分头学习一个知识点,这样有利于学生作深入的研究;在“试教”阶段,要指导学生精心制作教具,如重要的引文可以制作成幻灯片,典型的例证可以印发材料,这样可以减轻上课的背、讲负担;在“答疑”阶段,教师不要急于说出答案,要引导学生互相辩论、争论,形成“脑风暴”,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不要“好为人师”,要以“少讲”甚至“不讲”为最高境界;在“检测”阶段。要发动学生自己出题,因为出题也是一种学习。“自学、试教、答疑、检测”教学模式的施行,让学生转换了角色,凸现其主体地位,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3.组织专题教学沙龙。一个专题讲授结束之后,可以利用一堂课时间,将讲台撤去,将桌椅围成圆形,由学生主持。师生对话。搞一个专题教学沙龙。主要任务是对这一个专题的教学情况进行交流。包括教师的讲课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的听课体会、学习疑问等等。凡是与这一专题的学习有关的都可以谈。如“豪放飘逸的李白诗”专题讲完之后,我们可以组织“漫谈复制李白·拜李白为师写好作文”的单元教学沙龙。为了防止学生一时思考不成熟,提不出有质量的问题,可以叫学生提前思考,预先准备了小纸条,届时交给教师,由教师现场“答记者问”。也可以现问现答,鼓励学生大胆地向教师“进攻”!教师要认真听、认真记。对那些合理的建议与批评要做到从善如流;学生要认真准备、大胆提问,力争做到有的放矢、满载而归。

4.召开文学作品阅读笔会。任何作品的产生都是建立在作家创作实践的基础之上的,理解作品也必须具备一定的阅读量,所以定期召开文学作品阅读笔会,或者一个月专门拿出一节课作为阅读指导课,指导学生阅读,让学生交流阅读体会,是非常有益的。笔会内容可以先从单篇文章开始,接着是选文,再是作品原著、理论原著。可以将其搞成一个个系列,如中国古代、近代、现代、当代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等,或诗、词、曲、散文、小说等。如讲完唐诗部分时,可以组织学生在阅读古今中外诗歌的基础上,召开“如何欣赏诗美”阅读笔会。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读书、如何读出东西来、如何把自己读到的东西写成文章,要循循善诱,持之以恒。

5.组织唐诗宋词知识竞赛。根据唐诗宋词的体裁特点。学生必须背诵积累,为此我们可以定期组织知识竞赛,形式可以模仿央视幸运52或三星智力快车那样,背的形式灵活一些,要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之中积淀语文素养,提高学习兴趣。我们组织老师编写了一个简单的程序,可以为每一届学生使用,长期坚持下去,还可以作为学校语文教学的一个特色呢。另外我们也与时俱进,增加了一些新的比赛形式:如出示一首英译唐诗,要求学生背诵其中文原版;给选手提供一台宽带上网的电脑,要求他用最短的时间在网上找到一首诗的音频或视频朗读;给学生提供一首诗,要求他们在电脑上用最快的速度输入并进行美化编辑。

6.引进对话性作业。笔者借鉴康南海先生当年草堂教学的经验,解开学生作业时的桎梏,不再通过记忆、模仿而是通过创新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主要做法是:教师每上完一次课,课后要求学生就此前所讲的新宋诗词内容,联系自己的听课体会,联想、疑问、课外阅读心得。通过作业与教师进行广泛地交流,可以提问,可以讨论,可以褒扬教师讲解的精彩之处,也可以批评其不当之处,包括纠正教师的错误、失误,还可以向教师推荐好文章、新信息等。不少学生通过作业,提高了思辨能力。经常有神来之笔,一位学生写道:“残缺的东西不一定美,但美的东西一定有残缺,关键就在于你是先发现残缺,还是先发现美。”通过引进对话性作业,加强课内外衔接,融洽师生对话,开放作业空间,调动学习兴趣,提高作业质量。

7.编辑研究论文索引。对于一些研究热点、难点、疑点,可以鼓励学生课外分成学习小组,分头搜集资料,编辑研究论文索引,达到“研究小问题学习大语文”的目的。学生在编辑研究论文索引的过程中,同时也在学习别人的论文写作方法,也可以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最终激励其写作、发表小论文。还可以引导学生对老师的教学提出建议,如中学诗歌教学就大有文章可做:诗歌怎样教、怎样让中学生能够欣赏到诗美?那种先解决字词、再读顺、翻译、背诵的老一套或干脆什么都别讲,就让学生自己“狠狠地读,默默地悟”的新思维,是否可行?至于如何指导学生写诗,更是教学的盲区。我们要发动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多写作,在尽可能透彻地理解唐诗宋词知识和尽可能全面地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8.加强比较阅读。闻一多先生曾指出。学习文学要注意两种比较:一是与外国文学比较,二是与其他艺术形式如美术、音乐比较。在文学理论学习中,加强比较阅读,可以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如有人将《回乡偶书>翻译成(coming Home》就欠妥,一是中国文化中的家与乡是有区别的,家仅指一人之家,而乡却是指家族,回乡是以衣锦还乡为荣的,这里有一种光宗耀祖的封建家族观念;二是“偶”传神地道出文学创作中的灵感机制,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英译未能凸现出来。再比如讲解文学作品的结构,将美术中的构图思想引过来,可以让学生更为直观地了解结构的意图和功能。此外,在不同文艺理论之间进行比较,如中国文论中有“诗中有画”“诗画同源”之说。而西方文论中莱辛在《拉奥孔》中极力强调诗画之不同,要以此刺激学生深入思考、全面掌握诗歌欣赏的知识,深刻领悟诗情诗味诗美。

9.定期与名师交流。这里的“名师”主要是指学校里较受学生欢迎、较有学养的教师。在《唐诗宋词选读》学习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校园资源,组织学生定期与他们交流。一是让学生参加教师的教研活动,二是建立健全导师制,加强研究性学习,三是邀请其开设讲座,主要讲授他们自身的读书方法、论文写作方法、教学方法等。学生经常是小叩发大鸣,不少学生的文章经教师修改、润饰后得以发表,加上教师再在考核标准中加上“文章发表”一项,学生学习与研究唐诗宋词的兴趣被空前调动起来了。

篇5:唐诗宋词选读填空

班级:

姓名:

一、唐诗部分

1、独有宦游人。(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2、忽闻歌古调。(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3、,铁骑绕龙城。(杨炯《从军行》)

4、,风多杂鼓声。(杨炯《从军行》)

5、画栋朝飞南浦云。(王勃《滕王阁》)

6、闲云潭影日悠悠。(王勃《滕王阁》)

7、春江潮水连海平。(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8、江流宛转绕芳甸。(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9、人生代代无穷已。(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0、此时相望不相闻。(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1、斜月沈沈藏海雾。(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2、,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送》)

13、不堪盈手赠。(张九龄《望月怀送》)

14、,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15、竹喧归浣女。(王维《山居秋暝》)

唐诗宋词名句背诵 1

16、,往来成古今。(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17、水落鱼梁浅。(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18、,天子非常赐颜色。(高适《燕歌行》)

19、摐金伐鼓下榆关。(高适《燕歌行》)20、战士军前半死生。(高适《燕歌行》)

21、,孤城落日斗兵稀。(高适《燕歌行》)

22、边庭飘摇那可度。(高适《燕歌行》)23

,寒声一夜传刁斗。(高适《燕歌行》)

24、,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燕歌行》)

25、,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6、天姥连天向天横。(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7、世间行乐亦如此。(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8、,白水绕东城。(李白《送友人》)

29、浮云游子意。(李白《送友人》)30、人生得意须尽欢。(李白《将进酒》)

31、,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32、古来圣贤皆寂寞。(李白《将进酒》)

33、星垂平野阔。(杜甫《旅夜书怀》)

唐诗宋词名句背诵 2

34、,密雨斜侵薜荔墙。(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35、欲为圣明除弊事。(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6、人世几回伤往事。(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37、,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38、,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39、尘世难逢开口笑。(杜牧《九日齐山登高》)40、,长笛一声人倚楼。(赵嘏《长安晚秋》)

41、,客行悲故乡。(温庭筠《商山早行》)

42、鸡声茅店月。(温庭筠《商山早行》)

唐诗宋词名句背诵 3

二、宋词部分

43、日日花前常病酒。(冯延巳《鹊踏枝》)

44、,小楼吹彻玉笙寒。(李景《浣溪沙》)

45、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李煜《浪淘沙令》)

46、,叶底黄鹂一两声。(晏珠《破阵子》)

47、,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

48、是处红衰翠减。(柳永《八声甘州》)

49、谁怕?

。(苏轼《定**》)50、。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

51、相顾无言、。(苏轼《江城子》)

52、落花人独立。(晏几道《临江仙》)

53、,酒醒帘幕低垂。(晏几道《临江仙》)

54、春无踪迹谁知。(黄庭坚《清平乐》)

55、若有人知春去处。(黄庭坚《清平乐》)

56、雾失楼台。

。(秦观《踏莎行》)

57、驿寄梅花。

。(秦观《踏莎行》)

58、,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

59、,彩笔新题断肠句。(贺铸《横塘路》)

唐诗宋词名句背诵 4 60、?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横塘路》)61、、,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62、,瑞脑销金兽。(李清照《醉花阴》)63、,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64、三十功名尘与土。(岳飞《满江红》)65、、,空悲切。(岳飞《满江红》)66、,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67、,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68、无意苦争春。(陆游《卜算子》)69、念桥边红药。(姜夔《扬州慢》)70、二十四桥仍在。

。(姜夔《扬州慢》)71、举杯邀明月。(李白《月下独酌四首》)72、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菩萨蛮》)73、,中间多少行人泪。(辛弃疾《菩萨蛮》)74、青山遮不住。(辛弃疾《菩萨蛮》)75、蛾八雪柳黄金缕。(辛弃疾《青玉案》)76、众里寻他千度,。(辛

弃疾《青玉案》)

篇6:《唐诗宋词选读》教案目录

也可直接登陆作者的搜狐博客起始课:古代诗歌以及唐代诗歌发展概况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陈子昂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

※从军行杨炯

滕王阁王勃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望月怀远张九龄

※送魏万之京李颀

山居秋暝王维

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

燕歌行高适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岑参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李白

※送友人李白

将进酒李白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兵车行杜甫

旅夜书怀杜甫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杜甫

※客至杜甫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

※寄李儋元锡韦应物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西塞山怀古刘禹锡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鄞弟妹白居易

天上谣李贺

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

※安定城楼李商隐

九日齐山登高杜牧

※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

长安晚秋赵嘏

商山早行温庭筠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韦庄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冯延巳

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李Z

※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李煜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李煜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晏殊

※踏莎行(候馆梅残)欧阳修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欧阳修

苏幕遮(碧云天)范仲淹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张先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柳永/66

“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

※定**(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苏轼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苏轼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晏畿道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晏畿道

清平乐(春归何处)黄庭坚

踏莎行(雾失楼台)秦观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贺铸

※苏幕遮(燎沉香)周邦彦

“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

满江红(怒发冲冠)岳飞

卜算子(驿外断桥边)陆游

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

※鬲溪梅令(好花不与香人)姜夔

“龙腾虎掷”的稼轩词

※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辛弃疾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辛弃疾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

※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辛弃疾

说明:篇目前标有※的可课外自读

篇7:高二唐诗宋词选读名句默写

1.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2.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3.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4.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王勃《滕王阁》)5.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6.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张若虚《春江花月夜》)7.斜月沈沈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8.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9.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响晚多。(李颀《送魏万之京》)10.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11.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12.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適《燕歌行》)13.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適《燕歌行》)14.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茫茫黄入天。(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1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16.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四首》)17.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18.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将进酒》)19.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杜甫《兵车行》)20.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21.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杜甫《咏怀古迹五首》)22.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客至》)23.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韦应物《寄李儋元锡》)24.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25.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26.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刘禹锡《西塞山怀古》)27.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李贺《天上谣》)28.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29.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李商隐《安定城楼》)30.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杜牧《九日齐山登高》)31.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32.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依楼。(赵嘏《长安晚秋》)33.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34.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温庭筠《菩萨蛮》)

35.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韦庄《菩萨蛮》)

36.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冯延巳《鹊踏枝》)37.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李璟《浣溪沙》)38.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早来寒雨夜来风。(李煜《乌夜啼》)39.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李煜《浪淘沙令》)40.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破阵子·春景》)41.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欧阳修《踏莎行》)42.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43.明月楼刚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怀旧》)44.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45.渐霜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柳永《八声甘州》)46.回首向来潇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47.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苏轼《江城子》)48.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苏轼《水龙吟》)49.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苏轼《卜算子》)50.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幾道《临江仙》)51.今宵剩把银釭,犹恐相逢是梦中。(晏幾道《鹧鸪天》)52.百啭无人能解,因风吹过蔷薇。(黄庭坚《清平乐》)53.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秦观《踏莎行》)54.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横塘路》)55.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园,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56.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57.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58.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满江红》)59.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60.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71.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扬州慢》)72.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姜夔《扬州慢》)

73.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姜夔《鬲溪梅令》)74.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75.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76.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77.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78.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79.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80.夫运筹策于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81.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8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8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84.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85.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86.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87.力拔山兮气盖世,风萧萧兮易水寒。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88.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89. 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90.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9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92.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93.江流有声,断案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94满招损,谦受益。

95.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96.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97.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98.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99.奇文共欣赏, 疑义相与析。(陶渊明<移居>)100.诗云: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篇8:《唐诗宋词选读》的教学整合思路

一.穿针引线法:把握唐诗宋词发展脉络

依据一条主线, 将教材内容再精选、再联系, 从而达到简化内容、高效学习的教学目的。

《唐诗宋词选读》大体以诗歌史发展阶段为线索, 在具体进入文本教学赏析之前, 可以历史和文化为背景依托, 让学生知道“一代一文学”的原因, 进而了解“唐诗”“宋词”鼎盛的原因。

接下来仍以历史和文化背景为线索, 结合教材专题, 介绍唐诗、宋词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展现的风格特点。如唐代国力强盛, 社会安定, 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 情感豪迈, 反映在初盛唐边塞诗中尤为明显, 就算是到了晚唐, 诗歌流露出的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余辉;而宋代则大不相同, 积贫积弱, 国力衰微的宋朝已没有了大唐的气象, 在知识分子的笔下, 豪迈之情少了, 悲凉之气多了, 雄伟气魄少了, 家国之愁多了。这样用历史文化背景作为引线, 能带领学生了解唐诗宋词的概况, 还能培养学生知人论世的能力。

运用穿针引线法, 需要教师在备课时既要弄清中国古典诗歌发展脉络及情况, 同时要吃透教材编写意图。唐诗宋词各自风貌的研习, 切忌随意发挥太多, 否则只会让学生失去抓手, 有违这一环节整合设计的初衷。

二.以点切面法:拎住诗词内容关键点

引导学生借助诗词中关键词或“诗眼”、“词眼”, 切入诗词中深层解读, 不求面面俱到, 只求突出重点。

这是因为, 唐诗宋词有些是短小精悍的律诗、绝句、小令, 而有些诗词, 如歌行引体裁, 慢词、辛词, 由于受体例和风格的影响, 篇幅长, 内容艰深难懂。一句句解读, 学生觉得味同嚼蜡, 统统舍弃不讲那又太可惜。再有, 因教学时间限制, 也没有必要把教材中所有的诗词都向学生精讲, 举一反三对选修教材教学来说, 很是重要。

比如, 在教授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词时, 可以由末句“倩何人换取, 红巾翠袖, 揾英雄泪?”中的“英雄泪”切入。然后以此设置疑问:自古男儿有泪不轻弹, 更何况是一位盖世英雄, 符合常理吗?顺蔓摸瓜, 再由此激发学生探讨两个问题:一、辛弃疾是英雄吗?二、诗人为何而流泪?同时结合诗歌, 解读出诗人因故土未收而流的伤心泪和对朝廷现状不满的愤懑之泪。这样从“英雄泪”切入诗中, 学生既愿意潜入诗中阅读思考, 又能多角度探究作者丰富的情感意蕴。

像这样引导学生抓住诗中“牵一发而动全篇”的问题来深刻理解意旨, 教者需要认真备好课, 以便讲授到位。当时, 更关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该方法, 去举一反三。

三.主题统摄法:读出诗词深层文化内涵

以教材为基础, 将教材内外主题相关的诗词进行组合与统整, 一般的依据是相同人文因素的话题、情境等。我们可以将题材、体裁、作者、风格等方面的内容作为主题进行课程整合, 或者与其他必修或选修教材整合, 或者与课外教学资源整合。

同题材作品的统摄。如登高诗, 可以将教材中的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杜牧《九日齐山登高》、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洲》、李义山《安定城楼》、赵嘏的《长安晚秋》整合在一起阅读, 一方面体会古人登高望远的心境, 感受胸怀大志之人登临意的豪情;另一方面懂得知人论世, 揣摩不同境遇下登临之意, 探究深层的文化内涵。还可以指导学生创设主题, 统摄成怀人诗、怀古诗等, 以便他们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

同风格作品的统摄。可以将“格高韵远的北宋词 (二) ”与“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统摄, 因为其在风格与内容方面沿袭了唐五代词精神, 以婉约风格为主, 以闲情和离愁别恨为主旨。这样同风格的专题统摄在一起, 看似压缩了教学内容, 实际上帮助学生走进了婉约词的殿堂, 让学生了解了婉约词的由来以及深刻丰富的文化意蕴。

上一篇:杨寨镇第三季度社会治安情况分析报告下一篇: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详案教案《自制邮票》及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