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总复习

2024-05-22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总复习(精选13篇)

篇1: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总复习

总复习(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深理解,掌握某物体的形状;熟练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及加减法;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进一步巩固掌握钟面的时刻。

2.培养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灵活地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教学准备:学具,钟表。教学过程:

一、认识物体。

1.举例说明物体的形状。说一说我们认识了物体的哪些形状,每一种形状分别举出3个例子。

2.学生动手操作。

师:把铅笔盒放课桌的左上角,把练习本放在课桌的右上角,把小刀放在课桌的左下角,把橡皮放在课桌的右下角。然后打乱顺序,同桌两个人,一个说一个摆。

总复习第1题。左上图长方体有几个?圆柱呢?球有几个?正方体有几个?

二、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1.数一数。从0数到20,再从20数到0,(一齐数。)完成总复习的第2题的第1个表格。2.分别观察第2、3个表格。你发现有什么规律?(可以说都是双数,也可以说每次都加2,还可以说隔一个数写一个数等。)3.补充练习:按规律填数。19、17、()、()、()。

10、()、14、()、18。

三、数位的意义。

1.画一画。在计数器上最右边的一位是什么位? 15在计数器上怎样表示?15的个位上是几?十位上是几? 1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16、17、18、19、20,谁能在计数器上表示? 它们的十位和个位上各是几?

2.完成总复习的第3题。

四、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1.抢答。

13-6=

14-9=

15-7= 6+6=

9+9=

12-5= 2.完成总复习的第4题。

五、认识钟表。

谁能说一说我们认识了钟面上的几种时间? 在学具钟表上分别拨出这几种时间:整时、半时、快几时了、几时刚过,然后认一认总复习的第5题钟面上的时间。

教学后记: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掌握某物体的形状;熟练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及加减法;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进一步巩固掌握钟面的时刻;同时培养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课题:总复习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会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大括号的意义。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灵活地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比较大小。

1.出示:15()17 师:谁大?填什么号? 出示:16 – 8()8。师:你是怎么想的?像这样的题应该怎样比较?那么13 – 9()6,该如何比较呢?

2.完成总复习的第6题。

二、游星空(总复习第7题。)投影示:游星空的画面。教师:谁来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谁能提一个问题?谁能帮他解答? 同桌两人一个提出问题,另一个解答,比一比谁提的问题多而且好。

三、应用于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1.共有几只小蝌蚪? |谁知道青蛙小时候叫什么?长什么样子?想知道吗?(投影出示总复习第8题的画面。)谁来说一说这幅图上有什么?它们在干什么?这幅图上一共有几只小蝌蚪?谁能用算式表示?谁还能提出其他的问题?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2.少了几只小鸟?(投影出示总复习第9题的画面。)第一幅画面上有几只小鸟?第二幅呢?为什么会这样呢?少了几只小鸟?怎样列算式?

四、口算。

1.投影出示:16 – 8 = 12 – 5 =

+ 6= 师:谁能说一说口算的过程? 三个数的怎么样算?10 – 6 + 9 = 2.完成总复习的第10题。同学们一定注意要细心,不要漏题。

五、看图解答。教师:谁能说一说大括号的意思? 分别出示第11题的两幅画面,先让学生说一说意思,然后列算式解答。

教学后记: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会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大括号的意义。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

总复习

(三)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统计的方法;复习巩固20以内数的加减法,会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灵活地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教学过程:

一、填一填,算一算。

教师:我们已经学过统计的方法,谁知道在生活中什么时候要用到统计?我们可以用统计的方法来统计天气的变化情况,这是小明对近20天的天气情况统计的结果。(出示总复习第12题。)观察图画,说一说图中符号表示的意思,然后数一数分别有几天,填完统计表。谁能提出一个问题?谁能解答。

二、填上合适的数。(出示总复习第13题。)教师:这里有许多美丽的花朵,在它们的身上有许多数,谁能发现16、9、7这个数有什么特点?那么第二朵花有15和9,另一片叶子上应填哪个数?第三朵花?第四朵呢?

三、填空。(总复习第14题。)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过程并填在书上。

四、乘车。(出示总复习第15题的画面。)

1.观察画面,说一说什么意思,这幅画告诉我们什么?需要解决什么问题?独立思考,然后与同桌交流。

2.集体交流。

四、想一想,算一算,(总复习第16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观察。师:你会发现每一竖行都有自己的规律,谁能来说一说?

五、破密码。(总复习第17题。)教师讲解第一个,首先算出四个算式的数,这四个数就是它的密码。然后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的三个密码。

六、连环画。(出示总复习第18题的画面。)让学生观察这两幅图,说一说意思,并把这两幅图变成故事让学生讲给大家听,最后让学生列算式并解答。

教学后记: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统计的方法;复习巩固20以内数的加减法,会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

总复习(4)复习目标: 1.2.使学生使一步掌握使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口头表达能力。

复习重点:使学生使一步掌握使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复习难点:使学生使一步掌握使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复习过程:

一、提出问,解决问题 师:有一天是,小猴做了一个梦,梦见了自己和好朋友小兔、小熊一起飞上了天空,他们坐在月亮上,数星星。大家看了小猴和他的好朋友分别数了几颗星星。

生:小熊数了9颗,小猴数了8颗,小兔子数了11颗。

师:根据他们数的星星,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们的问题想好后,可以任意请一个小朋友回答。

二、看图列式 1.课本102页第8题(1)引导学生看图,理解图意思,找出问题。(2)学生独立解答(3)全班交流反馈,说说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2.课本102页第9题。(1)引导学生分别数出两副图的意思,提出数学问题(2)学生独立解答(3)学生汇报交流,比较两题方法的不同之处。

三、解决实际问题

1.学生观察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后,独立思考

3.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交流与讲座,说说各自的想法 4.全班交流。

四、数学故事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编一个简短的数学故事 2.学生独立 列出列式,并解答

3.集体交流、反馈中,说说是怎样列式的,算式里的每个数字表示什么

五、总结

1.质疑:以上问题,还有哪些疑惑?

2.总结:在学习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数学问题,同学们要开动脑筋,想想用什么方法来解答。

教学后记:使学生使一步掌握使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口头表达能力。

总复习

(五)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统计的方法,复习巩固20以内数的加减法,会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2.培养学生提问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教学重点、难点:灵活地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教学过程:

一、填一填,算一算

我们忆经学过统计的方法,谁知道在生活中什么时候要用到统计?我们可以用统计的方法来统计天气的变化情况,这是小明对近20天的天气情况统计的结果。(出示总复习第12题)观察图,说一说图中符号表示的意思,然后数一数分别有几天,填完统计表。谁能提出一个问题?谁能多能多解答?

二、填上合适的数。(出示总复习第13题)这里有许多美丽的花朵,在它们的身上有许多数,谁能发现16、9、7这三个数有什么特点?那么第二朵花上有15和9,另一片叶子上应该填哪个数?第三朵花呢?第四朵花呢?

三、填空(总复习第14题)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过程并真在书上四、四乘车(出示总复习第15题的画面)1.观察画面,说一说什么意思,这幅画告诉我们什么?需要解决什么问题?独立思考,然后与同桌交流。

2.集体交流

五、想一想、算一算(总复习第16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观察 师:你会发现每一竖行都有自己的规律,谁能来说一说?

六、破密码(总复习第17题)教师讲解第一个,首先算出四个算式的数,这四个数就是它的密码。然后学生独立完成其他三个的密码。

七、连环画(出示总复习第18题的画面)让学生观察这两幅图,说一说意思,并把这两幅图变成故事让学生讲给大家听,最后让学生列出算式解答。

教学后记:进一步掌握统计的方法,复习巩固20以内数的加减法,会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提问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篇2: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总复习

主备人:谢丽萍

总复习(5课时)

教学目标:1、2、3、能正确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其顺序,并能比较大小。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

会比较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等、会按照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能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几何体;会认读整时、半时、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整时四种情况。

4、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初步学会数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2)初步体会数的广泛性。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交流等探求活动,初步形成数感,锻炼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1)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初步形成合作参与意识,尊重与欣赏他人的意识。

(2)形成对学习的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养成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第十七周一年级数学教案

主备人:谢丽萍

能正确地数6——10的数及书写。会用它们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时间过得真快啊,这本书所有内容我们已经学完了,现在我们就一起回忆一下所学知识吧!(板书课题:数的认识)

二、练一练。(课本94页)

1.第1题可先让学生说一说对于数,你有哪些认识? 2.想一想,12表示什么?

3.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的意思一样吗?它们分别表示什么? 4.第4题目的是能正确熟练地进行20以内加减法运算。5.让学生认真观察图意,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6.讨论并计算8+6的计算方法。

7.巩固认识钟表的情况,仔细观察图片并连线。

三、相互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知道数的不同含义及计数方法。结合具体事例促进学生的理解,加深印象。

四、作业:课本94也第4题。教学反思:

第十七周一年级数学教案

主备人:谢丽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常见的图形及位置顺序

教学目标:

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几何体,并能结合学生生活积累,增强学生对几何体的感性认识。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认识。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

1.如何在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空间观念,并认识基本几何体。2.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关系。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讨论。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跟我这样做(复习前、后、左、右)

二、独立思考(课本95页)

1.认一认,并把物体分类。再说一说你的理由。2.仔细观察图意,说一说谁在谁的什么位置。

3.画一画,按要求在花朵的上下左右各画上不同的图形。4.说一说,排队时,你前面有谁,后面有谁?

三、练一练(课本96页)

1.数一数,填一填。

指导学生按规律填数。

2.先观察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然后独立地思考,尝试解决问题,3.认识计数器,明确个位、十位的表示方法,完成填一填。4.复习数的组成。

教师先让学生观察图,明确图中的含义和题目的意思,再进行涂

第十七周一年级数学教案

主备人:谢丽萍

四、课堂小结:

在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复习整理后,及时有针对性的巩固训练,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确定下一步教学内容。

五、作业:课本96页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数的运算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的含义,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2.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3.熟练比较数的大小。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学习20以内不进位加法。2.通过情境,使学生感受教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体会20以内数的顺序用数位意识。

3.初步学会在合作环境中自主学习计算,体会计算的多样化。巩固比较数的大小。

第十七周一年级数学教案

主备人:谢丽萍

教学方法:合作探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猜拳游戏,复习加法的意义。

二、练一练(课本97页)

1.把得数相同的算式连线,要求学生先准确计算加、减法的算式,再连线。学生独立完成题目,然后集体交流答案。

2.巩固比较数的大小,它不是直接把两个数字拿来比,而是要先运算再比较大小。

3.让学生先观察图,明确题目要求,然后独立地思考,把得数是15的算式涂上喜欢的颜色。

4.先让学生观察图,说一说图的意思,并且列式计算。然后指名回答问题,全班交流答案。

5.教师先让学生观察图,明确图中题目的意思,说一说图的意思,并且列式计算。“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小组内交流算法,指名公布答案,集体纠正。

三、课堂小结:

师:通过20以内数的认识和20以内加减法的学习,我们体会到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我们应该好好学习数学。

四、作业:课本98页13题 教学反思:

第十七周一年级数学教案

主备人:谢丽萍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钟表、比较轻重 教学目标:

1.会比较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等、会按照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能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几何体;会认读整时、半时、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整时四种情况。

2.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用图画呈现的简单问题。3.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会认读整进、半时。通过对比,认识整点与半点的特点。

2.使学生经历比较实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教学方法: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笑笑听说同学们最近表现很好,今天带大家去海边拾贝壳,你们想去吗

二、练一练(课本99页)

第十七周一年级数学教案

主备人:谢丽萍

1.让学生观察图,说一说图的意思,再提出问题并交流和解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小明见了8个贝壳,小丽捡了9个贝壳,小红捡了11个贝壳,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要求学生先提出问题,集体交流并回答。

2.找规律,画一画。让学生先找到规律(画的圈最后一行每次多一个),再自己画一画,指名说一说是指名画的,同桌比对。

3.比较轻重,复习天平的表达意思,再仔细观察图片,准确判断谁重谁轻,并在书上打上记号。

4.回忆钟表的相关知识,并说一说整时、半时的表示方法,并完成课本连一连,集体交流答案。

三、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了钟表的有关知识,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还是要努力,我们要学习的知识还很多很多。

四、作业:课本98页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图形与几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长方形、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 7

第十七周一年级数学教案

主备人:谢丽萍

道这些几何体名称并能识别。

2.养学生初步观察,想像和语言表达的能力。3.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知识技能目标:

1、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2、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教学重难点:

1.如何在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空间观念,并认识基本几何体。

2.把简单的数学问题用游戏放之于现实情境中应用。教学方法:合作交流、探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老师带来了一些老朋友,来见见它们吧!它们是一些比较规则的物体,你们猜猜它们是谁?(描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

二、练一练(课本100页)1.数一数,填一填。

让学生数一数图中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数量,并填空。小组汇报交流。2.连一连,说一说。

图中的物体是什么几何图形,学生交流并完成连一连。3.说一说,填一填。

出示机器人,说一说机器人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然后数一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数量,并填空。

第十七周一年级数学教案

主备人:谢丽萍

4.看一看,填一填。

复习巩固上、下、左、右,教师先让学生观察图,明确图中符号的含义和题目的意思,再进行统计。

5.看图片,分类。

说一说分类的标准,小组内交流分法。

三、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初学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再把它们的名字读一遍,师生图名物三者分辨。说说生活中什么物品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或球?学生讨论并反馈。

四、作业:

篇3: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总复习

“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是九年义务教育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是本章重点内容之一, 也是历年中考必考内容, 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线、三角形及简单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等平面几何知识, 并且具备初步的观察、操作等活动经验基础上讲授的。它是平行四边形性质的继续, 又是后面学习菱形、矩形、正方形等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条件, 能根据判别条件进行实际应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条件的探索过程, 在有关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 使学生逐步掌握说理的基本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及丰富的想象力, 发展学生有条理的思考, 体验到探究的甘苦, 更能领会到成功的喜悦。体验数学活动来源于生活更能服务于生活,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

难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的灵活应用。

四、教材处理

(1) 学生状况分析及对策。根据初三学生年龄的特点, 学生年龄比较小, 逻辑思维能力较差, 归纳推理能力较低, 灵活运用知识能力也较差, 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 通过判别方法的推理, 培养学生合情推理意识, 通过练习强化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2)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为了完成本节的教学目标, 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 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了重新组织和安排, 创设更为有效探索活动和更为合理的探索顺序。

五、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交流获得知识, 形成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思维情境,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的方针, 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 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使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融为一体。

六、教学手段

自制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学。

七、教学设计

(一) 说设计理念

想改变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 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让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 为学生敢创新、能创新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二) 说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

(1) 让同学们一起来看生活中美丽的图案 (大屏幕演示) 。

设计意图:从实际问题引入新课,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2) 复习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

设计意图:一方面巩固学生旧知, 另一方面使学生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既是性质又是判别方法, 从而引进新课。

2. 讲授新课

(1) 动手实践:让学生每人拿出两根牙签或火柴 (长短不定) , 自制平行四边形框架。

设计意图: (1) 让学生在摆拼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中,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并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2)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并满足他们的好胜心。 (3) 同时组织组与组之间的评比, 培养竞争意识, 然后由学生代表发言, 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 从而总结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

(2) 教师演示钉制平行四边形这一过程。

方法一:将两根木棒AC, BD的中点重叠, 并钉子固定, 则四边形ABCD就是平行四边形。

方法二:将两根同样长的木条AB, CD平行放置, 再用木条AD, BC加固, 得到四边形ABCD就是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便于学生发现和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常用判别条件, 并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条件解决问题。

(1) 实际生活: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玻璃片, 李大爷不小心碰碎了一部分, 同学们想想看, 有没有办法把原来的平行四边形重新画出来?

(2) 通过活动, 让学生进一步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熟悉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并学以致用, 确保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体验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 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

(3) 例题精析。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的活动, 解决问题。通过探索式证明法, 开拓学生的思路,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 随堂练习

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 AC, BD相交于点O, 点E, F在对角线AC上, 且OE=OF。

(1) OA与OC, OB与OD是否相等? (2) 四边形BFDE是平行四边形吗?

设计了习题组有层次的教学, 在探索活动中鼓励学生力求寻找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为了进一步巩固重点、突出难点。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知道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教学思想方法, 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得到恰当的巩固和提高。

(四) 小结

(1) 谈谈你今天的收获;

(2) 平行四边形判别的条件。

(五) 布置作业

(1) 课本P104习题1, 2, 3; (2) 《资源与评价》P70。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八、评价分析

本节课教学过程通过问题设置, 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通过对平行四边形判别方法的讨论发现新知, 归纳总结得出结论。通过强化练习, 巩固新知, 通过小结归纳总结新知。

本节内容逻辑性较强, 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 学生在说理上存在一定困难是正常的。但在问题讨论、引导发现、巩固训练的过程中, 师生的信息交流畅通, 反馈评价及时, 学生与学生积极交流讨论思维活跃, 教学活动始终处于期盼控制中。

九、教后要进行教学反思, 使自己不断成长与进步。我说课结束, 谢谢各位评委!

篇4: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总复习

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66—67页《左右》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目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能力目标: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知识目标: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三、教学重点

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四、教学难点

理解左右的相对性,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五、教具准备

文具、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左右

师:同学们,回答问题时要举起那一只手?(生:右手)

师:那另一只手就是……(生:左手)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左右”(板书课题)

师:知道这两个字的请举手,你举的是哪只手?

师:你会用右手做哪些事?

师:你的左手又会做什么呢?

师:你们的小手真能干,左、右手要多锻炼,特别是左手,会使我们的小脑袋越变越聪明。看来,左手、右手真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同学们看看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一对好朋友吗?找找看。下面,同学们同桌说一说。

师:认识了这些好朋友,现在我们就用左右手活动活动,好吗?我们一起来玩“我说你做”的游戏。老师发指令,同学们来做动作。发出指令后,看谁做得又对又准。准备好了吗?开始!(由慢到快)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抓右耳,右手抓左耳。

师:除了身体有左右之分外,你们的座位也有左右之分。同桌之间互相说说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左边有几个同学?右边有几个同学?你在谁的左边?在谁的右边?

(二)实践操作,理解左右

1.摆一摆

师:做完了游戏,我们再来活动一下双手。同桌合作,老师下口令,你和同桌按照老师的口令摆放。“请你在桌上摆一块橡皮,在橡皮的左边摆一枝铅笔,在橡皮的右边摆一个铅笔盒,在铅笔盒的左边,橡皮的右边摆一把尺子,在铅笔盒的右边摆一把小刀。”(同桌合作完成。屏幕出示摆放顺序:铅笔、橡皮、尺子、铅笔盒、小刀。)

师: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生:摆在最左边的是铅笔。)

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生:摆在最右边的是小刀。)

2.数一数

师:从左边数,橡皮是第几个?(生:第2个。)

师:从右边数,橡皮是第几个?(生:第4个。)

师:为什么同一块橡皮,一会儿排第2,一会儿排第4?(生:因为数的方向不一样。一次是从左边数,一次是从右边数。)

师:同一物品,按左右不同方向去数,顺序也就可能不同。

师:从左边数铅笔盒是第几个?再从右边数铅笔盒是第几个?(生答略)

3.猜一猜

师:在文具盒的左边,在橡皮的右边,它是谁?(生:尺子。)

师:为什么同一把尺子既在左边又在右边?(生:和铅笔盒比它在左边,和橡皮比它在右边。)

师:同一物品,和它比较的物品不同,它的位置也不同。(课件出示淘气、笑笑、机灵狗座位图,学生观察验证)

(三)联系实际,体验“相对”左右

1.想一想

师:刚才同学们解决了那么多困难,请你们再回答老师一个问题:我跟大家面对面站着,(师举起右手)老师举起的是右手还是左手?

师:请同学们把右手举起来,再想想老师举起的到底是哪只手呢?请同桌同学讨论一下。

师举着右手转身与学生同向,证实结论。

师:可是为什么看上去和同学举的手是相反呢?(生:因为老师和我们面对面。)

师:同桌的同学都举起右手,面对面看看,发现了什么?(生:我和我同桌的右手正好相反。)

师:对了,我们面对面站着,因为方向相对,举的右手就会刚好相反。

2.举手比赛

师:老师想和同学举手比赛,愿意吗?看谁举得又对又快。(师生面对面站着,师举左手,生举左手,师举右手,生举右手。师与最快的同党握手表示祝贺。)

3.握握手(要求同桌同学面对面站)

师:刚才我们是用哪只手握手的?

师:对了,我们同别人握手时,一定要用右手,下面就请你和对面的同学握握手,用你的左手拉拉钩。

4.师:老师还有个问题要请教聪明的同学,上楼梯应靠哪边走?下楼梯呢?(屏幕演示同学们上下楼梯的情景。)

师问:他们都是靠右边走吗?当学生争持不下时让他们去体会:把教室中间走道当楼梯,①女孩子从后往前走为上楼梯,男孩子从前往后走为下楼梯。②指导学生举着右手表演:女孩子上楼后又顺势下楼,男孩下楼后又上楼。

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我们不仅上下楼梯时,而且平时在马路上行走时,都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走,一个接一个,不要拥挤,有秩序地走,以免发生事故。做一个讲文明、守秩序的好孩子。

(四)联系实际,运用提高

1.出示停车场情境图,(书本上67页的第4题):

师:淘气在小明家玩了好一会儿,现在要回家了,他要坐的车是停车场里从右边数的第五辆大客车,小朋友们:

①你看到了几辆车?

②树林后藏了几辆车?

③停车场一共有几辆车?

2.看书填空。

(五)自主评价,拓展延伸

师:你们认为自己这节课表现的怎样?认为自己表现的很出色的,在书本67页的左上角画一个圆圈,右上角画一个三角。

师:请同学们回去后在生活中找找左右,并和爸爸妈妈说一说。

篇5: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总复习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己整理,使学生掌握整理复习的方法,发现10以内的加法表的规律,提高计算速度.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探索和相互合作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明天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要举行一场数学竞赛,长颈鹿裁判听说同学们昨天回去写了那么多的加法算式,想把这些算式作为竞赛题,你们高兴吗?不过,长颈鹿裁判可是个特别认真的裁判,他可不喜欢杂乱的东西,他要从中挑选最整齐有序的一组题作为竞赛题,你们有信心把自己组的算式卡片整理好吗?

二、活动一:讨论整理的方法.

教师:这么多的算式要整理,我们从哪儿入手?怎样整理?

三、活动二:引导学生对所写的算式进行整理

(一)按得数分别是10、9„„0进行分类.

教师:长颈鹿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组试题夹,请你们小组合作把这些加法算式卡片分分类、整理整理,得数是几的算式就放入几号试题夹中(每个试题夹中的算式竖着排列开)教师:看一看,你们组的算式写全了吗?还有没有需要补充的?

(二)把算式顺序整理按一定的排列

教师:同学们,你们是不是觉得这些算式还是没有一定的顺序,有些乱,我们能不能把每个试题夹里的算式都按照一定的排列顺序整理好呢?

1.学生继续整理,使算式按照自己喜欢的顺序排列.

2.排列情况:

第一种: 第一个加数从大到小排列

第二种: 第一个加数从小到大排列

四、活动三:通过全班交流,得到10以内的加法表

(一)展示几组有代表性的整理方法.

选几组有代表性的整理结果进行投影展示,并让该组的同学介绍一下是怎么整理的.让学生明白可以有不同的整理方法.

(二)通过全班交流,得到加法表,展示给学生.

五、活动四:让学生独立观察加法表,找规律

教师:我们在帮助长颈鹿整理竞赛题的过程中,复习了知识,并整理得出了10以内的加法表.同学们仔细地观察一下,这张表横着看、竖着看、斜着看你发现了什么?

1.认真观察、独立思考.

2.同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3.找几个小组汇报观察的结果.

横着看,同一行的算式,第二个数都相同,第一个数依次小1,得数也依次小1.

竖着看,同一列的算式,得数都相同.第一列得数都是10,第二列得数都是9„„

斜着看,同一斜行的算式,第一个数都相同,第二个数依次小1,得数也依次小1.

„„

六、活动五:加法表的应用

教师:我们已经整理出了10以内的加法表,如果现在再让你们写10以内的加法算式,你能不能写得又快又全?说一说,怎么写才能既不漏掉又不重复?

做游戏:找朋友

游戏者每人发一张数字卡片,卡片上的数字相加得10(9,8)的两人将成为朋友,看谁能迅速地找到自己的朋友.看看谁的答案多.

七、活动六: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感受,说一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大家来锻炼

教学目标

1.通过大家来锻炼这一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能提出相关的问题并解决.

2.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通过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能提出相关的问题并解决.

教学难点: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能提出相关的问题并解决.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

(一)谈话引入

下个星期,有代表团来参观我们学校,哪位同学想当小小解说员,带领客人们参观我们美丽的校园?

(二)出示图片:学校平面示意图

教师提问:

1.如果你是解说员,你都想给大家介绍学校的什么地方?

2.在这些地方,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你们提出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很多问题是关于操场的,大家都喜欢到操场上活动.

你最喜欢哪种活动?

二、活动二

(一)出示图片:大家来锻炼

1.分组学习

观察图:图上都有谁?在干什么?

2.独立填空.3.汇报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填的?

(1)这里有5棵树.

(2)有(10)名队员参加足球比赛.

(3)这里有(3)排树.

(4)有三个人跳绳,又来了一个小朋友,一共有4人.(3+1=4)

(二)分组讨论研究:根据图中的内容还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问题:

1.一共有几棵树?(5+10=15)

2.一共有几盆花?(3+4+3=10)

3.跳绳的和跑步的一共有几人?(3+10=13)

4.踢足球的比做操的多几人?(10-4=6)

5.爬铁架子的比跑步的少几人?(10-3=7)

6.做操的比跳绳的多几人?(4-3=1)

7.共有10人跑步,有4个女孩,有几个男孩?(10-4=6)

三、小组活动

上体育课时,分小组到校园里走一走、看一看,想想能够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和其他组交流. 位置与顺序——前后”教学片段与评析

师:教师在上课之前,听到一个好消息,森林运动会就要开始了,我们一起去为运动员加油,好吗?

生:(齐说)好。

师:请同学们看电视,站在跑道旁边的小动物们就是会场的——

生:(齐答)观众。

师:说对了,快看,紧张的百米赛跑就要开始了,请小朋友们认真观察,有哪些运动员参加比赛?它们朝哪个方向跑?你是怎么知道的?比赛的情况又如何呢?注意:当比赛开始后,我们一齐拍手喊加油,好吗?

生:(齐答)好。

师:现在,老师来当裁判,(手势)运动员,各就各位,预备跑!

生:(拍手喊)加油,加油„„

师:停!

师:谁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1:鹿跑在最前面,是第一名。

师: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1:松鼠在鹿的后面是第二名,小兔是第三名,乌龟是第四名,蜗牛是第五名。

师:你说得真好,谁还看到了什么?

生2:松鼠在白兔的前面,白兔在松鼠的后面。

生3:鹿在松鼠的前面,松鼠在鹿的后面;小兔在乌龟的前面,乌龟在小兔的后面;乌龟在蜗牛的前面,蜗牛在乌龟的后面。

生4:鹿跑在最前面,蜗牛跑在最后面。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你们能完整地把小朋友们看到的都说出来吗?试试看。

(学生自由练习说)

师:谁愿意说给大家听?

生:鹿跑第一,松鼠跑第二,兔子跑第三,乌龟跑第四,蜗牛跑第五。鹿在最前面,松鼠在它的后面,鹿在松鼠的前面;松鼠在兔子的前面,兔子在松鼠的后面;兔子在乌龟的前面,乌龟在兔子的后面;乌龟在蜗牛的前面,蜗牛在乌龟的后面。

师:你真棒!对他的精彩表现,同学们一起来鼓励他。

师:大家再想一想,如果运动员继续跑下去,它们的前后顺序会发生变化吗? 生:有可能。

师:举手示意,说说可能发生什么变化。

生1:乌龟可能跑到兔子的前面,因为小白兔可能睡着了。(学生联想到《龟兔赛跑》的故事)

生2:兔子跑到松鼠的前面,因为它俩离得很近,兔子只要努力地跑,很快就会超过松鼠。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请同学们再看电视,赛场上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能说说它们现在的前后位置吗?同桌两人互相说说看。

师:谁能说给大家听?

生:鹿在最前面,仍然是第一名,兔子在鹿的后面是第二名„„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像小白兔那样,出现暂时落后的现象,不要紧,只要肯努力,就一定能赶上去的,《龟兔赛跑》说的就是这样的故事。(学生赞同地点点头)听过这个故事的同学请举手,请你们回去准备一下,明天把这个故事说给大家听,好吗?

生:(齐说)好。

师:请同学们看,现在老师是面朝你们站着,那么黑板在老师的哪一面?老师在黑板的哪一面?你们在老师的哪一面?(与一名学生合作)王睿凝在老师的哪一面?(前面)换位置后再问:现在呢?(后面)师生同时向左转后再问:现在呢?(后面)师:对,请同学们记住:面朝的方向就是——

生:(齐说)前。

师:背对的方向则是——

生:(齐说)后。

篇6: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总复习

学  习

目  标 1、让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观察、测量、图形和统计的有关知识。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  习

重  点

理解观察、测量、图形和统计的有关知识。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复习观察与测量

1、复习长度单位:米和厘米。

(1)用实物投影仪出示题目:

一棵大树高10厘米   小明的身高是110米    房子高3厘米   一支铅笔长15米

(2)让学生判断这样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3)反馈时,师可强调:通过这四道题,我们可以发现,表示一个较长物体或较高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米做单位;表示一个较短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则以厘米为单位。

2、复习厘米和米的进率。

师:大家刚才表现的不错,接着老师又要考考你们了。你们知道1米等于多少厘米吗?

3、复习测量的方法。

(1)用尺子测量数学书一条边的长度。

(2)让学生根据所看到,指出错误的地方,并请一生上来纠正。

(3)反馈时,师可强调:两物体的长度或高度一定要把尺子的一端对准0刻度,根据另一端与尺子重合的位置,读出数值。

(4)让学生做第5题。

(5)帮助学生弄懂题意。

(6)学生独立完成。

(7)集体交流。

4、复习观察物体。

(1)将一辆玩具小汽车放在讲台上让学生从各个面进行观察。

(2)请学生说说从不同的面,你看到了什么?

(3)让学生做第7题。

二、复习图形和统计

1、复习有趣的图形。

师:小朋友们,我们学过哪些有趣的图形?

师:说得真棒!现在我们以同桌为小组,进行“你拿我说”的游戏。

(1)七巧板游戏。

A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七巧板,用七巧板拼成一个自己最喜欢的作品。

B生同桌小组互动活动,后反馈

(2)让学生完成第6题。

2、小小储蓄罐(第13题)

师:小朋友们,你有储蓄罐吗?你知道储蓄罐有什么用吗?

师:xx同学说的真好。小明也有一个小猫储蓄罐,我们一块去看看,号码?

三、课时小结

学 生 活 动

生:1米=100厘米

生:有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和圆形。

帮助学生弄懂题意。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

生:我有一个小猪储蓄罐,它可以帮我把平时没有用的钱存起来,等有用的视乎再拿出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总复习(四) 教时                  51

学  习

目  标 1、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学  习

重  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你喜欢观察身边的事情吗?

师:今天咱们就进行一场“生活有心人”的比赛,大家愿意参加吗?

二、“生活有心人”的大赛

师:在今天的比赛中,老师设置了6道难关。现在我们就先过第一关吧。

1、明明的文具。(第2题)

(1)用实物投影仪出示题目。

(2)让学生说说从题中能获得的信息。

(3)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获得的信息提问题。

师:大家顺利的过了第一关,接着我们要过第二关了,大家有信心吗?

2、畜牧场的小动物。(第9题)

师:小朋友们再次闯关结束,大家还想继续吗?就让我们接着闯第三关吧。

3、夏令营(第10题)

师:大家又顺利的闯过了第三关。现在我们就一起轻松轻松,去商店逛逛吧,看看在那儿会有怎样的问题等着我们。

4、商店购物(第12题)

师:小朋友们的表现越来越出色了,接着我们要闯第五关了,大家还要继续努力呀。

5、大象搬木头。(第16题)

师:大家的表现老师十分地满意,现在我们要闯今天的最后一关了。

6、套圈游戏。(第17题)

(1)用实物投影仪出示题目。

(2)让学生说说从题中能获得的信息。

(3)帮助学生看懂题意。

三、课时小结

师:今天我们进行了“生活有心人”的比赛,大家表现得十分出色让老师很满意。希望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做生活的有心人,好吗?

四、布置作业。 学 生 活 动

生:喜欢。

生:愿意。

(1)让学生说说从题中能获得的信息。

(2)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获得的信息提问题。

(3)集体交流。

生独立解决问题。

篇7: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总复习

教学内容:总复习7-15题

教学目标

1、能比较熟练地按一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比较准确地区分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

2、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不进位加法及相应减法,20以内进位加法及相应减法。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区别进位与不进位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具准备

教学过

一、复习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1、引导学生回忆11-20各数字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做练习巩固这部分内容。例如计算:12+6,说出它们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2、肯定学生的回答,并作必要的补充。

3、引导学生练习

4、听学生汇报练习的情况,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

二、复习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1、让学生说说口诀表的特点。

2、小组讨论,看谁记得又对又快。

3、练习。

4、检查练习情况并作小结。

三、复习分类和认识物体

书127页的15题。

四、总结、作业。

板书设计

篇8: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总复习

教学目标:

(1) 通过“猜想——实践——验证”, 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 初步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 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学会用数学眼光分析、观察生活中的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摸球盒、转盘

教学设计:

一、故事引入, 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故事:《生死签》

很久以前, 有一个犯人被带到国王面前处死。这个国王喜欢抽签, 而且盒子里只有两张签, 一张是“生”, 一张是“死”, 抽到“生”就可以获救, 抽到“死”就会被杀死。请问, 如果这个犯人只抽一张结果会是什么?一定吗?

但是陷害这个犯人的官员故意把盒子里的两张签都写上了“死”字, 请问, 这时犯人只抽一张签结果会是什么?一定吗?他会抽到“生”签吗?一定抽不到也就是不可能会抽到。

通过故事,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初步了解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板书:可能性

可能 (不一定) 一定不可能

二、合作探究, 亲身体验

老师这节课为大家安排了一个摸球游戏, 让同学们共同学习和探索可能性的知识。

(1) 介绍学具, 将学生分成5个小组, 每个小组依次分得一个纸箱 (每个纸箱放置球的情况如下:球的大小和轻重一样, 第一个纸箱全部放白球, 第二个纸箱全部放黄球, 第三个纸箱放3个白球、5个黄球, 第四个纸箱放3个黄球、5个白球。第五个纸箱不放黑球) 。

(2) 介绍摸球规则:每个小组共摸球20次, 每次摸出1个球, 记录下其颜色后, 放回纸箱后, 再进行第二轮摸球。

(3) 操作体验, 小组合作进行摸球游戏并记录摸球情况。

设计意图:亲身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一定的,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并初步感受摸球可能性的大小与球数量的联系。

(4) 汇报各组的摸球情况:第一组摸到的球全部是白球;第二组摸到的全是黄球;第三组摸到黄球的次数多;第四组摸到白球的次数多;第五组没有摸到黑球。

(5) 质疑:为什么每组摸球的情况不一样呢?

(6)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猜想。

(7)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结果:第一个纸箱放的全是白球, 所以一定摸到白球;第二个纸箱放的全是黄球, 所以一定摸到黄球;第三、四个纸箱放有2种球, 所以可能摸到黄球, 也可能摸到白球;第五个纸箱没有放黑球, 所以不可能摸到黑球。

三、验证猜想, 异中求同

(1) 让各个小组打开纸箱, 看看纸箱放球情况是否符合同学们刚才的猜想。

(2) 延伸:如果第五组的同学一定要摸到黑球, 该怎么办?

如果要让摸到黑球和白球的可能性一样大, 怎么办?

设计意图:异中求同, 验证摸球可能性的大小与球数量的直接关系, 培养学生的放射性思维。

四、实际应用

(1) 试一试:1) 先让学生按题中要求进行摸球游戏活动, 然后思考题出的问题, 小组内交流。接着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2) 让学生再次经历“猜想——实践——验证”的探索过程, 进一步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联系生活实际, 说说街头转奖的骗局) 。

(课本85页练一练)

(2) 分析从下面四个箱子里, 分别摸一个球, 结果是哪个?连一连。

【出示课件】学生在分析的时候可能很容易找到“一定是白球”“一定不是白球”这两个该连接的盒子, 但是对于“很可能是白球”“白球的可能性很小”会有一些争议。这里需要通过演示活动来帮助学生辨别“很可能”与“可能性很小”两者表达事情发生的程度大小。

(3) 问题:下面三个地方的冬天下雪吗?请用“一定”“很少”“不可能”说一说。

【出示课件】首先可以和学生说明:北方地区冬天比较寒冷 (冬天会下雪) , 内陆地区, 如江西省的冬天怎样? (学生回答) , 南方沿海如广西、海南等地属于亚热带气候, 冬天不太冷, 不会下雪;让学生说一说“武汉”“海南”和“哈尔滨”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 查一下这几个地方的气候特点以及各季的平均气温, 然后让学生分析“下雪”时气温的特点。再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 判断各地下雪的可能性。

(4) 说一说活动。用“一定”“不可能”“可能”说说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一步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五、全课小结

篇9: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总复习

(XX新北师大)

时教学设计第 周第 时

授时间:XX年

日题复习比较与分类型复习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复习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

2、通过复习进一步帮助学生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几何体。

3、通过复习,使学生能根据统计出的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学重点正确分辨物体的位置和顺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审清题意。教学难点关

键教学资源教

程教学环节时间安排教师指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复习“位置与顺序”及立体几何图形。

二、复习“时间”。

三、复习简单统计’

四、小结:’

1、说一说。让学生与同桌说说自己的前面有几个人,后面有几个人,左边有几个人,右边有几个人。

2、我说你摆。学生每人一组立体几何模型,老师下口令,学生按要求摆放。如:先放一个正方体,在正方体的上面放一个圆柱,在正方体的左边放一个球,右边放一个长方体。教师边说边巡视学生的摆放情况。

3、做本第100页第1题。引导学生观察图,说一说图中有哪些立体几何图形。说一谭左上,左下,右上、右下所指示的位置。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再集体交流。

1、我拨你说。

2、我说你拨。每人一个钟面学具,老师说时间,学生在钟面上拨出相应的时间,然后同桌交流检查。有困难的学生,老师和同学要给予帮助。

3、完成本第101页的认一认。做本第1030页练习题。

、让学生观察图,帮助学生弄懂图中符号的含义和题目意思。

2、学生独立解决完问题后,老师组织全班同学进行交流。

3、根据统计出的数据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本节复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生:说说自己前后左右都有谁,都有几个人。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生:小组内交流独立完成练习。学生各抒己见。认为那样是有顺序地摆放。作为复习,不能只是单纯地做习题,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把所学的知识加以系统地整理,因此设计了这样几个有价值的问题作为复习的主线,引入新。引导学生在具体问题分析的过程中,总结解决问题的分析思路,归纳解决问题的办法。板书设计复习位置与顺序前左

篇10: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试题

(共9题;共37分)

1.(5分)

2.(5分)看图回答。

(1)

(2)

(3)

3.(1分)数一数,填一填

_______个,_______个,_______个,_______个。

4.(1分)有一种长方体饼干盒,长23cm,宽12cm,高5cm(如下图)。现有两盒饼干要包成一包,最少需要_______cm2的包装纸。(接口处不计)

5.(5分)看图列式计算

6.(5分)

7.(5分)有多少人在跳绳?有多少只兔子?

8.(5分)连一连。

10-5+10

20-10+2

3+7+2

10+7+2

19-4-4

18-6+3

8+2+6

14-4+6

16-1+4

12+7-8

9.(5分)小红在做一道数学题,本来应该减去6,她却加上了6,这样得到的结果是13,你知道正确的结果是多少吗?

参考答案

一、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试题

(共9题;共37分)

篇11: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总复习

一、复习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总复习“图形与几”,即课本85—90页的内容。

二、复习目标

1、复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

2、通过动手做活动进一步复习近平面图形、积累教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3、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用图画解决的简单问题。

三、复习重难点

掌握图形的特征、方位,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1、这学期我们都学过了哪些图形?(若有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等,可以让学生举例说明区别)

2、出示图片

(1)让学生看图说一说这些图案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引导学生回忆所学内容,直观体会图形特征,进一步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初步发展空间观念。(2)引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自己设计图案,并进行交流。

3、观察物体

(1)先说一说淘气和笑笑分别在小狗的哪个方向,再连线。

(2)就地取材,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观察教室中的物品,除了从后面、前面看以外,还可以让学生从左面或右面观察,进一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4、考一考

(1)师:这些图形你们都认识吗?老师指图形你们就说出图形的名字,看谁认得最多。

师:图形大家都认识了,我想知道它们各有多少个,你们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汇报展示。(思考怎样数不遗漏、不重复)

(2)下面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连一连。

通过观察图,辨认他们各自看到的形状。学生要先观察情境图,通过空间想象判断形成表象。

(3)同学们刚才根据图形的特点准确数出了数量,我们一起做一做折纸游戏。引导学生边汇报边演示。

鼓励学生先折,再交流各自的折叠方法。

(4)你能用手中的平面图形拼出各种图案吗?

请学生独立做好作品后,向同学展示,同学之间相互欣赏。

5、拓展练习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一定能准确的区分这些图形了,快来接受挑战吧!

总复习—数与代数练习题

一、教学目标

1.经历对本学期各个领域所学知识进行梳理的过程,初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良好习惯。采用多种形式理解数的意义、加减运算的意义,初步感受加减运算的区别和联系。

2.进一步认识100以内的数,能认、读、写100以内的数,能用10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熟练计算100以内的加减;能进行简单的估算;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对知识进行整理,回顾计算方法。区分各个类型计算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

1、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找到了哪些规律?

让学生独立观察每行数有什么规律再填写完整。

2、说说1到30,31到60,61到100,它们之间的数需要具备哪些特点?

先引导学生认真读题,发现飞到每个花瓣上的蝴蝶身上的数都是在一个范围内的,没有重复。

3、课件出示86页第4题,刚才你们观察的真仔细,看下面这些口算题,考考大家谁算的又快又好。

小结:在口算中我们发现,无论式子如何,结果都是相同的计数单位相加减。在加法中,如果个位上的数相加满10个一,就要向十位进1,在减法中,如果个位上的数不够减,就要从十位退1,变成10个一,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

4.37、24、51是由什么构成的?

小结:一捆小棒、一盒彩笔、十位上的一颗珠子都代表1个十;一根小棒、一根彩笔、个位上的一个珠子都代表1个一。做题时要认真审题,拆分数字。

5.用竖式计算。明确题意,学生独立完成。

6.比较大小。明确题意,学生独立完成.用比赛的形式进行,仔细观察这些算是的规律。

7、先看图,你发现了什么?想想为什么是这样的。观察黄色正方形里的数字和右边的算式有什么关系?自己先思考,之后小组讨论。

(二)数与代数——解决问题

⒈让学生先看图,再观察判断。谁愿意提醒大家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什么?(写好单位名称和答题)

2.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可以求出什么?

小结:通过”每队有3位老师“这一条件引导学生:一定要认真的读题,仔细的思考,才能把题做准确。

3.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当小老师提出数学问题吗?(鼓励学生多提问题)

4.你看懂图的意思了吗?

5.请你试着解决问题。

6.套圈游戏。

小结:第一小题可以根据小兵和笑笑的得分,估计可能套中那两个。第二小题小丽的得分是不唯一的,但是要在小兵和笑笑之间。

篇12: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总复习

一、注重实际, 恰当分类

分析班级学生的实际,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家长的理解和配合下, 把本班学生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提出不同的要求, 进行不同的复习。首先, 在充分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的方针下, 使程度好的学生在高标准、严要求中加大深度和广度, 使之“吃得好”。其次, 充分发现和肯定中等学生的积极因素, 适时地为之创造发挥才智的机会和环境, 让其“吃得饱”。再次, 对程度稍差的学生, 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自觉性、积极性, 采用低起点、小步子的复习指导方法, 让他们“吃得了”。最后作业题分设A、B、C三组。总之, 要让各类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二、同班异步, 提高效率

当九年级数学课进入总复习阶段时, 如何合理地利用、科学地安排好每节课的四十五分钟就显得异常关键和重要。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我采用了同班异步的教学法, 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 具体做法是这样的:

1. 加强双基, 面向全体

每节课的前十五分钟, 面向全体学生, 复习一个章节的基本概念和基本题型。复习视每节课的内容不同而采用老师讲解和学生看书、总结相结合的形式。对知识联系性较强的章节, 由老师来梳理归纳使之系统化条理化, 排除学生理解上的障碍。但复习课不同于新课的教学, 也不是简单地重复旧知识, 如果大量的复习工作由老师来完成, 把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再减缩地讲一遍, 学生会感到乏味, 易分散精力, 学生又因失去归纳、总结、对比分析、使用的宝贵机会而不容易提高能力。所以在复习联系性不太强、较容易的章节时, 采用学生看书自己总结的方法, 以培养学生对章节小结的能力, 提高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写小结的过程中同学们就得看书, 查找有关资料、定理及有关题目, 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看书的积极性, 解题有目的性, 几何题的证明要求每步口述根据 (定理) , 代数题要求说明所用公式, 也就提高了解题的兴趣。很快每个同学的小结就写出来了, 并把程度较好的学生分成几组讨论分析思路, 总结规律。这样, 虽没有详细写证明过程, 但在总结过程中, 对证明垂直的有关定理和方法都逐步熟悉了。我的想法有两个:一是学生看图的能力较差, 定理能够记忆, 但不会使用。如果用图形来概括定理, 在图形中见到什么条件就可根据什么定理得出相应结论, 具备了这个能力, 今后再解题就会顺利得多。二是任何一个图形都是由几个基本图形组成的, 在一个复杂图形中抽取出基本图形, 是学好平面几何的必备能力。

2. 同班异步, 全面提高

在双基复习的基础上, 利用大致二十分钟的时间, 对所复习的知识进行消化吸收, 指导学生做复习。对程度较好的学生, 用模仿课本中的某些例题和习题以及编拟成的新的题目专题训练他们, 如变换题型、变换条件结论、引伸拓展等改变课本练习, 以达到知识迁移、拓宽知识面。学生在做题中遇到疑难问题, 进行个别辅导、点拨、启发。如果其他同学再遇到类似问题, 则由他进行讲解, 以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和性质, 准确记忆, 灵活运用定理、公式和法则, 让他们熟练掌握数学方法和技巧, 从而增强学生解答综合题的能力。对中等的学生, 重点指导他们做好基础训练、同班异步目标教学, 对他们遇到的难题都做认真细致的指导, 争取做到讲通讲透, 扎扎实实学好每一节。面对稍差的学生, 针对他们总结概括能力不强, 又不能踏踏实实地看书的现状, 可以把每章应掌握的概念公式定理改写成填空的形式, 围绕课本和紧随课本的教辅选择适合他们程度的题目, 印成试卷发给同学, 促使学生了解自己哪一部分掌握得比较好, 哪些内容没有掌握, 做到心中有数。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 带着问题去看书, 这样做目的性强, 激发了学生看书的兴趣和积极性, 能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在学生做练习的过程中, 着重对一些学习较差的同学, 进行个别辅导, 千方百计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不求多与全、但求精与细。

3. 归纳小结, 知识升华

篇13: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总复习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依据教材文章选择优质教学设计及优质教案,为你提供全方位的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准备:

动物分房图若干;四只动物头像若干;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经验出发,初步体会上下的含义,培养想象能力。

1、看看我们的教室,你发现了什么?

2、再看,你的上面有什么?

3、想像:如果再往上看,再往上,穿透屋顶,穿透这栋楼房,你的上面还会有什么?

4、再看,你的下面是什么?继续往下想,你的下面还会有什么呢?

5、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感受上、下

(二)创设情境,理解上下,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1、创设情境(1),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

A:深秋,大地丰收了,小兔子忙着收萝卜,准备回家过冬呢!可爱的小鸟正忙着摘果子呢!

B:看它们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2、创设情境(2),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A:大家说得好,小松鼠也想来听一听B:观察:你还能用上或者下来说说它们现在的位置吗?先跟你的同伴说说看

C:再观察小松鼠的位置:说小松鼠在上面对吗?

小松鼠在下面对吗?,那怎样才能完整地用上和下来说小松鼠的位置呢?

小结:看来,比的参照物不同,小松鼠的上下位置也不同。

3、创设情境(3),进一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A:大家都说对了,小松鼠和小鸟高兴得在树枝了蹦上蹦下显示,松鼠和小鸟交换了位置 B:现在,你又发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呢?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比一比,谁问得好,谁答得好。

小结:看来,位置变,上下关系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三)创设活动,加深理解,促进情感体验

1、摆一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1)听口令摆一摆

先摆数学书,再把数学本放在数学书的下面,最后把笔盒放的数学书的上面,并说说,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

(2)同桌合作摆一摆,说一说

2、找一找。在生活中体会上下的位置关系

(四)分层活动,巩固理解、增强应用意识。

确定位置,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

上一篇:国庆华诞感想心得体会下一篇:2023年一级建造师考试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考前冲刺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