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管理硕士论文提纲

2024-05-17

金融管理硕士论文提纲(共14篇)

篇1:金融管理硕士论文提纲

摘要 5-8

Abstract 8-11

第一章 导论 16-25

第一节 研究背景、问题及意义 16-19

1.1.1 研究背景 16-17

1.1.2 研究问题 17-18

1.1.3 研究意义 18-19

第二节 研究方法 19-21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21-23

第四节 主要创新点 23-25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文献述评 25-41

第一节 金融市场内联动关系相关文献述评 25-32

2.1.1 多层次股票市场内联动关系相关文献述评 25-27

2.1.2 中国股票市场与全球其他主要股票市场间联动关系相关文献述评 27-28

2.1.3 外汇市场内联动关系相关文献述评 28-30

2.1.4 货币市场内联动关系相关文献述评 30-32

第二节 金融市场间联动关系相关文献述评 32-37

2.2.1 股票市场与外汇市场间联动关系相关文献述评 32-35

2.2.2 股票市场与货币市场间联动关系相关文献述评 35-36

2.2.3 外汇市场与货币市场间联动关系相关文献述评 36-37

第三节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问题研究相关文献述评 37-41

第三章 中国金融市场特点、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 41-56

第一节 中国金融市场概况 41-43

第二节 股票市场 43-47

3.2.1 股票市场的基本特征 43-45

3.2.2 中国股票市场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 45-47

第三节 外汇市场 47-51

3.3.1 外汇市场的基本特征 47-49

3.3.2 中国外汇市场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 49-51

第四节 货币市场 51-56

3.4.1 货币市场的基本特征 51-53

3.4.2 中国货币市场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 53-56

第四章 相关实证计量方法介绍与探讨 56-69

第一节 向量自回归(VAR)模型 56-60

4.1.1 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的一般表示 56-57

4.1.2 单位根过程与检验方法 57-59

4.1.3 协整检验 59-60

4.1.4 误差修正模型(ECM) 60

第二节 线性与非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 60-65

4.2.1 传统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 60-61

4.2.2 BDS检验方法 61-62

4.2.3 RESET检验方法 62

4.2.4 非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 62-65

第三节 GARCH模型族与DAG方法 65-69

4.3.1 ARCH模型 65

4.3.2 GARCH模型 65-66

4.3.3 DCC-GARCH模型 66-67

4.3.4 有向无环图(DAG)方法 67-69

第五章 中国股票、外汇和货币市场内联动关系研究 69-119

第一节 股票市场内联动关系研究 69-97

5.1.1 中国多层次股票市场间联动关系研究 69-87

5.1.2 中国股票市场与全球其他主要股票市场间联动关系研究 87-97

第二节 外汇市场内联动关系研究 97-109

5.2.1 样本数据与基本特征 97-98

5.2.2 实证研究 98-107

5.2.3 稳健性检验 107-109

第三节 货币市场内联动关系研究 109-115

5.3.1 数据说明 110

5.3.2 单位根检验与非线性关系检验 110-112

5.3.3 实证检验 112-114

5.3.4 稳健性检验 114-115

第四节 本章小结 115-119

第六章 中国股票、外汇和货币市场间联动关系研究 119-137

第一节 股票市场与外汇市场间联动关系研究 119-125

6.1.1 样本数据及其描述性统计 120

6.1.2 实证分析 120-123

6.1.3 关于热钱与大小盘股指走势关系的进一步研究 123-125

第二节 股票市场与货币市场间联动关系研究 125-128

6.2.1 数据说明 125-126

6.2.2 单位根检验与线性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126

6.2.3 非线性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126-128

第三节 外汇市场与货币市场间联动关系研究 128-135

6.3.1 数据说明 128-129

6.3.2 动态相关性检验 129-130

6.3.3 非线性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130-134

6.3.4 稳健性检验 134-135

第四节 本章小结 135-137

第七章 中国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间联动关系研究 137-147

第一节 引言 137

第二节 文献综述 137-139

第三节 实证研究 139-145

7.3.1 单位根检验与非线性关系检验 140-141

7.3.2 非线性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141-144

7.3.3 进一步的分析 144-145

第四节 本章小结 145-147

第八章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问题研究 147-161

第一节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现状、目标与意义 147-150

8.1.1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现状 147-149

8.1.2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与意义 149-150

第二节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思路与构想 150-156

8.2.1 股票市场改革思路与构想 150-153

8.2.2 外汇市场改革思路与构想 153-154

8.2.3 货币市场改革思路与构想 154-155

8.2.4 其他方面改革思路与构想 155-156

第三节 汇率市场化与利率市场化的次序问题研究 156-159

第四节 本章小结 159-161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161-165

第一节 主要结论 161-163

第二节 研究展望 163-165

参考文献 165-176

致谢 176-178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78

篇2:金融管理硕士论文提纲

第七章 中国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间联动关系研究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实证研究

7.3.1 单位根检验与非线性关系检验

7.3.2 非线性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7.3.3 进一步的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问题研究

第一节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现状、目标与意义

8.1.1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现状

8.1.2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与意义

第二节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思路与构想

8.2.1 股票市场改革思路与构想

8.2.2 外汇市场改革思路与构想

8.2.3 货币市场改革思路与构想

8.2.4 其他方面改革思路与构想

第三节 汇率市场化与利率市场化的次序问题研究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篇3:金融管理硕士论文提纲

一、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意义

罗伯特·M·赫钦斯在其著作《美国高等教育》中写到:大学存在两个目标的冲突, 一个是纯粹对真理的追求;另一个也是大学所公认的, 就是为人们毕生的事业做准备。这很好地解释了学术型硕士和专业硕士培养重点之间的区别。与传统的学术型研究生教育相比,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明显偏向于应用型。例如我院的金融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是:熟悉金融理论与实务、系统掌握投融资管理技能、金融交易技术与操作、金融产品设计与定价、财务分析、金融风险管理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具有较强的解决金融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金融专门人才。因而实践教学被置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突出地位。实践教学一般是指“通过实验、实践等科学活动方式使学生直接通过感性的学习、研究等手段获得新的理论知识, 实现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提升”。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7次会议审议通过的《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指出, “要切实转变办学观念, 强化目标导向, 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办学新模式。突出实践教学, 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 加大实践教学学分的比重。改革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坚持一线实践, 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对实习实践进行全过程的管理、服务和质量评价, 确保实践训练的质量”。该《方案》表明, 主管部门已经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在专业学位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国由于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比较晚, 因此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还需要不断丰富和探索, 实践教学理念还需不断加强和深化。

我国传统的研究生教育偏重于学生学术能力的培养, 这和社会对于硕士研究生需求由科研人才转为高技能专业人才的变化不相称, 也和发达国家中硕士研究生培养偏重于专业人才的通行做法不一致。世界上专业学位教育最发达的国家是美国, 美国的专业研究生教育在二战后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规模不断扩大, 种类不断增加, 现在专业学位获得者所占比例大约占三分之二以上, 已经成为美国研究生教育的主体。英国的这一比例更高, 大约在75%左右。我国下一步要大力发展专业硕士教育, 但是如何整合学术型硕士和专业硕士的教育资源, 避免专业硕士成为学术型硕士的“微缩版”, 突出专业硕士培养的特色, 就成为需要在探索实践中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希望能够以金融专业硕士实践教学体系作为切入点部分回答上述问题, 为专业硕士的培养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二、国内外同类研究状况

国外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 专业硕士的发展较早, 相关研究也已比较成熟。国内受制于教育实践的现实, 相关研究比较笼统, 还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一部分研究主要介绍国外专业硕士发展情况, 进而进行中外比较研究。如, 高益民 (2007) 介绍了日本的专业硕士的发展情况, 邓涛和孔凡琴 (2010) 对澳大利亚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发展进行了介绍, 马永红和郑晓齐 (2009) 等从教育供应链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工程硕士的特征以及与美国的区别。一部分研究主要反思中国的传统研究生教育和部分已开办的专业硕士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并展望未来专业硕士的发展思路, 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如, 王海民和郑佩荣 (2005) 对于会计专业硕士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反思, 于东红等 (2010) 分析了我国专业学位教育中存在的自我意识迷失成为学术型硕士衍生品等问题。还有少量研究, 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各个环节, 如质量保障体系[别敦荣等 (2009) 、邓光平 (2010) 、熊玲 (2010) ]、师资队伍[梁其健 (2003) ]、课程体系[唐仁华等 (2010) ]、实践环节[文冠华 (2010) ]、奖助体系[李忠 (2010) ]。

综上所述, 国内现有的关于专业硕士的研究未能将中国实际和国际经验更好地结合, 更多的关注专业硕士教育开展的必要性和发展趋势等整体问题, 缺乏对于专业硕士教育各个环节包括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细致探讨。目前还没有见到对于金融专业硕士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

三、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目标。为达到此目标, 需要构建多层次、模块化、开放型、全过程的金融硕士实训教学体系。综合利用案例、实验、实训、实习、以及毕业设计和创新实践活动五个实训教学环节, 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目标。

四、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内容

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教学形式, 是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鼓励教师密切关注金融实践的好方式。金融硕士案例教学急需发展, 金融教指委已经全面启动全国金融专业学位案例中心建设, 青岛大学也开始立项专业学位教育的案例建设项目。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 包含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拓展性实验几种类型。在教学计划中设置与专业证书相对应的课程, 鼓励学生获得CFP、CFA, FRM等相关证书。实训教学:通过开设金融产品模拟设计、证券仿真交易、银行交易业务仿真等实践课程, 可以使学生能够在实训情景中强化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类实训以综合性和设计创新性实训为主, 讲求实训内容的适用性和实训课程的开放性。实习教学:金融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必须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它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至关重要。我院已经与青岛的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签署了多份实践教学基地合作协议书, 这些实践教学基地基本能满足金融专业硕士实习教学的要求, 并且能与产学研一体化相结合, 能够达到基地建设双飞互惠互利, 相互支持。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金融硕士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金融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形式有案例分析、产品设计与金融实践问题解决方案、调研报告或基于实际问题分析的政策建议报告等, 论文选题应该紧密结合实际, 不提倡过于学术化的论文。创新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参加列入学校管理体系的竞赛以及《青岛大学学生创新性与研究性学习实验项目》等课外创新实践活动, 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鼓励和指导学生参加诸如证券模拟交易大赛、金融产品模拟设计大赛等实务竞赛, 培养学生金融产品设计和风险意识, 提高学生专业素质能力, 倡导产学研合作教育。

五、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实践教学的保障是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富有专业精神的实践教学队伍, 是开展金融实验教学的基本条件。现在的金融专业硕士的教师大部分都没有在业界工作的经验, 而少量的有业界工作经验的教师大都脱离业界时间比较长, 与飞速发展的业界实践也有一定的脱节。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应当具备一定的金融机构实践经验, 为加强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一方面可以有计划地派教师到校外的实习基地挂职锻炼, 亲身参与到金融业务中去, 可以加深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融合, 进一步了解业界的工作难点和重点, 从实践中提炼金融硕士的培养方案, 从实践中找寻有意义的研究问题, 提高教师的培养专业硕士的水平和科研水平, 鼓励教师争取横向课题, 帮助金融机构解决实际运营中遇到的问题, 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另一方面, 可以考虑招聘兼职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从金融机构聘请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来自第一线, 了解金融行业的最新动态, 可以给学校带来最新的信息, 是学校与业界加强联系的重要渠道之一, 同时也为学生的技能学习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我们现在给每一位金融硕士都配备了一位校外导师, 可以为专业学位硕士生从事课题研究及专业实践创造必要的条件, 参与审查研究生的选题报告和研究方案, 并指导该方案的实施, 参与学位论文的评审。

总之, 对金融硕士专业学位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 综合运用案例、实验、实训、实习、学位论文和创新实践活动各个教学环节, 构建多层次、多模块、开放性、全过程的实践教学体系。

摘要:构建金融硕士专业学位实践教学体系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 金融硕士实践教学是专业学位区别于学术学位的重要因素。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 构建案例、实验、实训、实习以及学位论文和创新实践活动”的多层次、模块化、开放型、全过程的金融硕士实训教学体系。

关键词:金融硕士,实践教学,创新实践

参考文献

[1]别敦荣, 陶学文.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反思与创新[J].高等教育研究, 2009, (3) .

[2]王海民, 郑佩荣.对我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几个问题的思考[J].会计研究, 2005, (7) .

[3]马永红, 郑晓齐.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供应链的形态表征研究[J].管理世界, 2009, (2) .

[4]邓涛, 孔凡琴.澳大利亚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特色与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 2010, (10) .

[5]于东红, 杜希民, 周燕来.从自我迷失到本性回归—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 2010, (12) .

[6]李忠, 熊玲, 陈小平.建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奖助体系、实践教学基地的探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0, (2) .

[7]梁其健.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师资队伍应具备的整体结构——兼论教育专业硕士与学科硕士培养标准的异同[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3, (3) .

篇4:美国留学热门专业之金融硕士

最近接到了不少关于去美国讀金融专业硕士的咨询,有一些本科是金融专业,有一些本科是商科或其他专业想最后转金融专业。面对如此多的咨询,我决定把这个超级热门的专业和大家好好分享一下。

金融硕士的专业划分

一般分为Master of sc。ience in finance(金融学硕士)、Maste r of quantitative finance(数理金融)、Master ofsc’ience in mathematical finance(数学金融)、Master ofsc’ience jn computational finance(计算机金融),FinanceEngineering(金融工程),还有就是PHD in finance;Full—time MBA下的金融方向。基本上在我们本科毕业后可以选择的就是以上专业进行深造。

Haster of sclence 1n flnance(金融学硕士)

学制长度基本上在1年左右,课程内容以金融理论为主。比如会学习到Advanced Derivatives;Corporate Finance(企业融资),Financial Econometrics(金融计量学),Investmentanalysis(投资分析),Accounting(会计),不同的学校会略有不同,但是大体方向基本相同。金融学硕士对于申请学生的本科专业没有特殊的要求,如果是商科和理工科最好。但是有录取预修课程的要求,如本科一定要学过一定课时的微积分,会计学,统计,经济学基础等。如果有的学生本科即不是商科相关专业也没有学过相关课程,一旦被录取,学校还会在暑假提供相应的补课。这一点就充分体现了美国大学的自由度和多样话,不会因为一些死的原因而把任何一名有天分的学生拒之门外。

金融学硕士对于学生的工作经验没有要求,所以大部分本科毕业的学生都会首选申请这个专业。本人的意见是如果本科刚毕业,又没有什么工作经验,计算机和数学又很优秀的,有抱负在投行和四大工作的同学,可以尝试的申请下面提到的几个金融硕士。如果有几年工作经验了,想在理论知识和工作思路上有所提高,或者对于数学和计算机一般的本科刚毕业的同学,特别是一些女同学可以考虑申请这个方向的金融硕士。

Haster of Quantl tatl ve F1 nance(数理金融)

这个方向金融硕士一本会在2年左右,因为除了金融理论相关知识外,还有一些数理方面和计算机方面的课程。以新泽西州立为例,会有金融方向面想对象编程课程,金融模块,数理分析等课程,会多一些金融数理分析的基础课程。

关于预修的课程,大部分对于微积分的要求比较严格些。国内一般商科,包括金融专业,基本上就是学到微积分二,但是申请时学校会要求学生学完微积分三。微积分的分数也是评定学生是否会被录取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像数理统计、线性代数等也是必不可少的。有的学校还会要求学生学过基础的计算机编程,像C、C++,这个在computational finance和Finance engineering会要求的更严格些,其他的如金融和会计的课程也会要求些。当然每个学校的侧重点有时不太一样。

申请这个方向的金融硕士不大要求有工作经验,所以本科刚刚毕业的学生可以大胆的申请。本人是比较看中这个方向的,从就业的角度上看,所学的知识是比较方便未来的工作。假想一下,哪个投行或者事务所,或者公司会雇佣一名刚刚毕业的学生做金融经理呢?大部分都是从基础的数据分析开始。如果只知道理论知识,而不会用一些工具,那么同学们就只能用眼睛去分析那海量的数据了。而其这个方向的课程一般是2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适应和吸收知识,最重要的是找到实习的单位。

插一小句,其实面向对象的编程并不是那么可怕,特别是针对某一个特定方面的。如果你对业务知识了解的很清楚,稍加用心就可以了。关键是如果你这个通了一些,对于用其他的应用软件就更加手到擒来了了。

Haster of Computatlona]F1nance(计算机金融)

简单翻译成计算机金融,是金融工程的一个分支,但是大部分都是在商学院下进行招生和录取。只有寥寥的几所大学有这个专业,课程是几个学院或者系联合的课程。比如是商学院,数学系和统计系。通常学生会在不同的院系上相关的课程。课程包括传统的金融理论课程,如股票证券管理,以金融衍生品为基础的随机微积分等。进一步的课程包括蒙特卡洛法等常用的金融数理方法,其他的如资产定价,统计套现,风险管理等课程也一定会包含其中。当然金融计算机的相关课程也是必不可少的,像VBA,Matlab,S+Package,C+4-也是必不可少的。

这个专业一般会要求学生有工作经验。但是很多的学校都没有把工作经验作为唯一的录取标准,如果一名学生的GPA,GMAT/GRE,TOEFL都非常高,而且有过实习的经验。在申请文书多多下功夫,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除了工作经验,申请这个专业的学生最好学过工程背景的数学相关课程,如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等。最好也有一定的计算机编程基础,如果没有可以参加学校的暑假补课。

Haster of mathematl ca]F1 nance(数学金融)

这也算是金融工程的一个分支,但是大都设在商学院下面。学校开设这个学位的宗旨是不让数学和金融这个本该是一家的学科分开学(是金融离不开数学,60%的课程是数学金融,比如Stochastic Methods of Mathematical Finance等)。主要的方向就是让学生掌握数学方法在如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法及投资策略和风险分析等方面的应用。

Haster of F1 nance Engl neerl ng(金融工程)

这是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专业,也是金融学科中比较难学的一门。有的设在工程学院下,也有的设在商学院下。其培养目标就是使学生毕业后就成为金融工程师。申请时在数学和计算机都有要求,课时安排从1.5年到2年不等,课程涉及的范围也很广。

这个方向是这些金融硕士中最难讀的,也是就业最好的。基本上大都会在华尔街或者投行谋得一职,薪水也是很可观。这个方向比较欢迎有工科背景的学生申请,如果本身是金融工程专业就更好了,主要是课程学起来要相对轻松。

金融硕士的录取标准

篇5:公共管理硕士论文提纲

abstract 5-6

1. 绪论 10-17

1.1 研究背景 10-11

1.2 研究意义 11

1.3 文献综述 11-15

1.3.1 国外关于职业倦怠的研究 11-14

1.3.2 国内关于职业倦怠的研究 14-15

1.4 主要内容 15

1.5 研究方法 15-17

2. 研究理论基础 17-22

2.1 重要概念界定 17-20

2.1.1 高校行政管理 17-18

2.1.2 高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 18-19

2.1.3 职业倦怠 19-20

2.2 职业倦怠三维度理论 20-22

3. s高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调查现状 22-31

3.1 s高校简介 22

3.2 调查设计 22-25

3.2.1 研究假设 22-23

3.2.2 调查对象 23

3.2.3 调查问卷设计 23-24

3.2.4 调查过程 24

3.2.5 数据统计 24-25

3.3 调查结果 25-30

3.3.1 问卷信度分析 25

3.3.2 总体现状 25-26

3.3.3 差异比较与分析 26-30

3.4 结论 30-31

4. s高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分析 31-44

4.1 个体因素 31-37

4.1.1 人格特征 31

4.1.2 知识结构与能力素质有待增强 31-32

4.1.3 情绪智力有待提高 32-33

4.1.4 工作压力大 33-34

4.1.5 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 34-35

4.1.6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缺失或不合理 35

4.1.7 个人成就感低 35-36

4.1.8 人际关系困扰 36

4.1.9 工作学习冲突 36-37

4.1.10 从业的非预期性 37

4.2 组织因素 37-42

4.2.1 管理体制陈旧 37-38

4.2.2 选拔和任用机制不合理 38

4.2.3 绩效考核机制不健全 38-39

4.2.4 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39-40

4.2.5 晋升制度不顺畅 40-41

4.2.6 缺少人才流动机制 41

4.2.7 重使用轻培训 41-42

4.2.8 待遇偏低 42

4.3 社会因素 42-44

4.3.1 社会发展变化对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42-43

4.3.2 职业认同感低 43-44

5. 缓解s高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对策建议 44-49

5.1 个人层面 44-45

5.1.1 提高个人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 44-45

5.1.2 强化情绪管理 45

5.1.3 合理规划职业生涯 45

5.2 组织层面 45-48

5.2.1 转变观念,“以人为本” 45-46

5.2.2 建立规范的人才任用机制 46

5.2.3 实行职级制,建立多阶梯的晋升通道 46

5.2.4 探索合理的绩效考核和奖励制度 46-47

5.2.5 实行定期岗位轮换 47

5.2.6 健全培训学习体系 47

5.2.7 建立心理调适机制 47-48

5.3 社会层面 48-49

参考文献 49-52

附录 52-54

篇6:教育管理硕士论文提纲

Abstract 5-6

第1章 引言 9-17

1.1 选题背景 9-14

1.1.1 党和国家对家校合作的重视 9-11

1.1.2 家庭教育的特点决定家校合作 11-12

1.1.3 新课程改革呼唤和谐的家校合作 12-13

1.1.4 学生“终身发展”是家校合作的重心 13-14

1.2 研究方法 14-15

1.2.1 文献法 14

1.2.2 问卷调查法 14

1.2.3 访谈法 14-15

1.3 相关概念界定 15-17

1.3.1 农村初中 15

1.3.2 家校合作 15-17

第2章 研究综述 17-26

2.1 国内关于家校合作的研究 17-21

2.1.1 家校合作的涵义研究 18-19

2.1.2 家校合作的意义研究 19-20

2.1.3 家校合作的途径研究 20

2.1.4 家校合作的特点研究 20-21

2.2 国外关于家校合作的研究 21-26

2.2.1 家校合作的历史研究 21-22

2.2.2 家校合作的重要性研究 22

2.2.3 家校合作策略与建议的研究 22-24

2.2.4 家校合作方式的研究 24-26

第3章 农村初中家校合作现状调查 26-35

3.1 XX学校家校合作基本情况介绍 26-27

3.2 家庭背景情况 27-28

3.3 教师对家校合作的态度和具体做法 28

3.4 教师与家长关注的焦点和途径 28-29

3.5 家长与教师交流的途径 29-30

3.6 教师对家长的认可情况 30

3.7 合作双方的职责意识 30-31

3.8 农村初中家校合作中家长和教师的行为态度 31-35

第4章 农村初中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探究 35-42

4.1 农村初中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 35-39

4.1.1 家长、学校、教师对家校合作重视度不足 35-37

4.1.2 家校合作方式单一,配合不紧密 37-38

4.1.3 家校合作缺乏计划,随意性强 38

4.1.4 家校合作对学生的关注范围狭窄 38-39

4.2 农村家校合作问题产生的原因 39-42

4.2.1 从学校方面分析 39-40

4.2.2 从家庭方面分析 40-42

第5章 农村初中家校合作对策与建议 42-62

5.1 农村初中家校合作的原则 42-45

5.1.1平等合作、相互尊重、目标一致原则 42-43

5.1.2 信息共享原则 43

5.1.3 合作内容、合作形式多样化原则 43-44

5.1.4 高效性原则 44

5.1.5 优势互补、相互兼容原则 44-45

5.2 农村初中家校合作的对策与建议 45-62

5.2.1 从社会方面来看 45-47

5.2.2 从学校方面来看 47-53

5.2.3 从教师方面来看 53-60

5.2.4 从家长方面来看 60-62

结论 62-63

参考文献 63-66

附录一 66-70

附录二 70-73

致谢 73-75

篇7:旅游管理专业硕士毕业论文提纲

1引言

1. 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价值

1. 2文献综述

1.2.1国外研究现状

1.2.2国内研究现状

1. 3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

2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基础

2.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2.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别与特征

2.2.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别

2.2.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活态性、群体性、传承性)

2.3相关理论

2.3.1旅游人类学理论

2.3.2旅游社会学理论

2.3.3可持续发展理论

3徐州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

3.1徐州剪纸的旅游资源赋存情况

3.1.1徐州剪纸的种类

3.1.2徐州剪纸发展现状

3.2徐州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

3.2.1种类繁多,品位较高

3.2.2参与性强,体验空间大

3.2.3娱乐性强,休闲功能完备

4徐州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

4. 1徐州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现状及问题

4.1.1徐州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现状

4.1.2徐州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4.2徐州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必要性与可行性

4.2. 1徐州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必要性

4.2. 2徐州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可行性

(1)徐州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要的区域旅游资源

(2)徐州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类型定位

(3)徐州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价值评价

4. 3徐州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原则

4.3.1原真性、整体性开发原则

4.3.2可持续开发原则

4.4.3依法开发、协调合作原则

4.3.4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

4. 4徐州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总体构想

4.4.1徐州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理念构想

4.4.2徐州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设计构想

4.4.3徐州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构想

4. 5徐州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模式

4.5.1剪纸工坊开发模式

4.5.2民俗产业开发模式

4.5.3剪纸博物馆开发模式

5徐州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保障机制

5. 1政府

5. 2企业

5. 3物质载体

5. 4当地居民

结语

参考文献

篇8:金融管理硕士论文提纲

楼盘销售工作总结(二)

们这群没打赢胜仗的战士们,鼓励我们不要气馁。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公司上到龙总,下到设计人员都为这个项目花费了很大的精力,龙总更是从策划方案、广告设计,细到文案用词都是倾力倾为,蓓蓓姐与江总监每周固定要与开发商开例会。而当前线的战士带着不佳的战果回来时,得到的却是安慰与鼓励,这一次又让我深深感受到了百年“人性化管理”的魅力所在。

在还没完全调整好失落的心情时,公司又安排了新的任务给我——就任清豪仙湖别墅的项目经理。说句心理话,当时我真不想过去,因为它的销售业绩不理想,因为公司及开发商对我的期望太高,因为我还没有从失败中调整回来。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我的工作状态不佳以及对新的工作环境、工作氛围的不适应,我遭到了开发商的严重投诉及不满,而销售员也因为我的低靡使得工作热情不高涨,销售现场有些“死气沉沉”。为此,开发商与我公司进行了一次开诚布公的会议。我在会上做了自我检讨与接受批评,暗下决心,一定要调整好工作状态,不让公司领导失望。之后我重新制定项目的规章制度,鼓舞大家的士气,重新培训他们的统一说词及销售技巧,指正每个销售员的优缺点,帮他们找回自信,再加上戴乐的协助,公司领导及开发商的配合,使得工作走上正轨,与开发商之间的沟通也越来越融洽。销售业绩也在提高。从XX年9月—XX年12月,本项目共新签认购29套(不包括开发商自行销售的9套别墅),合同24套(不包括开发商自行销售的7套别墅),销售合同金额计人民币壹仟壹佰贰拾壹万陆仟贰佰捌拾玖元整(¥11216289.00),加上9月份之前销售的13套别墅,累计销售37套别墅,具体情况见下表。

本年度清豪仙湖别墅的销售数据:

时间

套数

销售合同金额(元)

代理费(元)

备注

5月

4794299

106591.43

8月

337162

164293

10月

5917919

不含开发商的4套

11月

3240285

86993

12月

2058085

56083

不含开发商的3套

合计

16347750

与此同时,对于清豪仙湖别墅项目我们做了十分系统的客户资料分析,从成交客户的职业背景、认知途径、成交原因及未成交原因等多个角度进行了归纳总结,具体如下:

成交客户的职业背景分析:目前的成交客户中以政府公务员及私企老板占大多数,两者之和占总数近60%的比例。

成交客户的认知途径分析:主要的认知途径还是朋友介绍及广告媒,两者占到58%。因此,本项目今后还要加大客户维系力度,多与客户进行沟通。此外,上网了解的也占到一定比例,但比例太小,建议今后须加大网络宣传力度,毕竟本案的目标客户层次较高,网络对他们的影响力会比较大。

成交原因分析:“500平方米花园”及“有绿化环境”是项目吸引客户的两大重要原因。同时,相对不高的价格,极高的性价比是吸引投资者的重要因素。

未成交原因分析:离南昌市区较远及周边生活配套不完善一直是本项目的劣势,此次分析也充分反映了这一点。

工作的冲劲与激情; 都国际花城的定价报告和贵都国际花城的认购程序。虽然写得不是很专业,但这是我 变为开发成功转型。种种的变化都让我们雀跃不已,在未来的岁月里,愿我们与成功有约,与快乐有约。

概述项目管理硕士论文提纲

写好毕业论文的提要之后,要根据论文的内容考虑篇幅的长短,文章的各个部分,大体上要写多少字。如计划写20页原稿纸(每页300字)的论文,考虑序论用1页,本论用17页,结论用1—2页。本论部分再进行分配,如本论共有四项,可以第一项3—4页,第二项用4—5页,第三项3—4页,第四项6—7页。有这样的分配,便于资料的配备和安排,写作能更有计划。毕业论文的长短一般规定为5000—6000字,因为过短,问题很难讲透,而作为毕业论文也不宜过长,这是一般大专、本科学生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所决定的。

篇9:中山管理学院金融硕士课程

培养目标:中山大学金融硕士专业学位,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理论与实务并重,能够在国际竞争环境中及不同文化背景下,在各类组织中从事高层金融、投资、财务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综合型的应用型人才。具体培养目标如下:

1)遵纪守法,富有开拓精神,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

2)掌握宽广的现代经济管理理论和全面系统的现代金融市场投资理论、方法与技能以及公司财务管理原理,了解国内外金融、投资、财务理论与实务的动态及趋势,有较强的调查研究能力、定性与定量分析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较高外语水平;

3)培养学生全球化的金融意识,敏捷的专业分析决策能力,强烈的创新精神,成熟的敬业心与伦理观,以及服务于社会的本土情怀。学制:全日制培养模式,学制为二年,采用学分制。

学院平台课程:商务英语、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

篇10:金融管理硕士论文提纲

课程简介:该非传统型课程并不适合希望从事专业会计师的学生。因为该课程更侧重学生对企业、全球金融环境的分析和战略方案的制定,在金融会计的基础上更侧重与管理。

课程特色1:本课程使学生对管理会计金融和组织方面的环境形势理论有更深入的理解。

课程特色2:让学生对金融管理和会计专业有更清晰的概念。

课程特色3:让学生对如何管理,以及管理的技巧有更深的理解。

适合群体:对该专业感兴趣,并且希望得到继续深造机会的学生。

课程设置(基本模块):专业知识技能基础、金融分析与投资学基础、组织分析学、经济责任表述和控制学、商务环境学、经济责任之公私企业学、战略管理学、方法论。

课程设置(特色模块):商务金融发展学、会计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辩证观、管理多样性学、信息管理学之技术和系统。

奖学金及申请条件:

考核方式:考试和作业评估,最后有论文。

篇11:金融管理硕士论文提纲

一、指导思想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和科学选拔的原则,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选拔,按需招生,宁缺毋滥,确保招生质量。

二、组织管理招生领导小组成员:金融硕士:郦金梁,杨斌,刘淳,赵冬青,张勉会计硕士:钱颖一,郦金梁,罗玫,肖星,张勉

三、复试分数线

政治、报考学科门类(专业)总分 外语 业务课一 业务课二 金融硕士 340 50 75 75 会计硕士 225 75 140

四、复试1.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00分,由学院统一组织考试。2.面试按报考学科门类进行面试。面试采取口试的方式。面试时将核查考生的准考证和身份证件,重点考察考生的专业素质、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思想状况、英语交流能力等。每位考生的面试时间一般不少于20分钟,满分为100分。

五、录取1.所有拟录取考生都必须经过复试。

2.第一志愿优先,严格按考生总成绩排名,择优录取。总成绩=初试总成绩+复试笔试成绩+面试平均成绩×43.复试中,面试成绩小于60分者;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考核及体检结果不合格者,视为复试不合格,均不予录取。4.复试结束后,凡未进行资格审查或资格审查未通过的考生一律不予录取。

六、其他说明1.学习期满并达到所在专业和学位要求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将获授两证(毕业证书,专业学位证书)。2.清华大学不允许研究生同时攻读两个及以上学位,也不允许研究生同时有两个及以上学籍。

篇12:硕士论文提纲

Abstract........ II

第 1 章 绪论...... 1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

1.1.1 问题的提出........ 1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

1.1.3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2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其分析....... 3

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其分析....... 4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其分析....... 4

第 2 章 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7

2.1 基本概念....... 7

2.1.1 品牌的概念....... 7

2.1.2 大学品牌的概念.....8

2.1.3 大学文化的内涵.....9

2.2 理论基础..... 10

2.2.1 市场营销理论......... 10

2.2.2 高校战略管理理论........11

2.2.3 大学德育理论......... 12

2.3 本章小结...... 12

第 3 章 品牌战略与大学文化建设的关系及问题研究........ 13

3.1 新环境下大学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13

3.1.1 经济全球化的冲击....... 13

3.1.2 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提出新要求....... 14

3.1.3 现代大学发展的促成.........14

3.1.4 市场需求的驱动.....15

3.2 品牌战略与大学文化建设的关系........ 16

3.2.1 品牌形象的塑造与弘扬大学精神文化..... 16

3.2.2 品牌体系的建立与优化大学制度文化..... 17

3.2.3 品牌战略的提升与提升大学物质文化..... 19

3.2.4 品牌管理的维护与发展大学行为文化....... 19

3.3 塑造大学品牌在大学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0

3.3.1 品牌意识淡薄,忽视精神文化的建设..... 20

篇13:硕士毕业论文提纲

第一部分 福建特色农产品概述

一、特色简述

1、特色

2、特色产品

3、特色经济

二、福建特色农产品

(一)福建特色农产品界定原则

1、具有比较优势

(1)资源优势。

(2)区位优势。

(3)规模优势。

(4)技术优势。

(5)生态优势。

(6)成本优势。

2、具有竞争优势

(7)先发优势。

(8)后发优势。

(9)市场营销优势。

(二)福建特色农产品界定

1、蔬菜

(1)区位优势。

(2)基础优势。

(3)价格优势。

2、水果

(1)区位优势。

(2)品种优势。

(3)规模优势。

(4)成本优势。

篇14:硕士毕业论文提纲

1.1 奶牛围产期生理和代谢状况……………………………1

1.1.1 奶牛酮病………………………………………………1

1.1.2 奶牛乳热………………………………………………2

1.2 奶牛群体代谢紊乱的监测和预警………………………3

1.3 奶牛群体健康评估和监测方法…………………………4

1.3.1 体况评估管理…………………………………………5

1.3.2 能量负平衡……………………………………………6

1.3.3 乳热和亚临床低血钙症………………………………9

1.4 奶牛群体健康评估的应用………………………………12

1.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4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15

2.1 试验材料…………………………………………………15

2.1.1 试验材料………………………………………………15

2.1.2 试验仪器………………………………………………15

2.2 试验方法…………………………………………………15

2.2.1 试验动物与分组………………………………………15

2.2.2 样本采集………………………………………………16

2.2.3 检测指标………………………………………………16

2.2.4 数据分析………………………………………………29

第三章 试验结果………………………………………………20

3.1 奶牛酮病的群体监测和预警……………………………20

3.1.1 能量平衡状况及酮病发病率…………………………21

3.1.2 确定影响奶牛酮病的指标……………………………21

3.1.3 A、B 两牧场酮病的预警评估…………………………30

3.2 奶牛低血钙症的群体监测和预警………………………35

3.2.1 产后低血钙状况………………………………………35

3.2.2 确定影响奶牛产后低血钙的指标……………………36

3.2.3 A、B 两牧场亚临床低血钙预警评估…………………39

第四章 分析与讨论……………………………………………43

4.1 奶牛围产期能量负平衡的群体监测和预警评估………43

4.1.1 酮病发病率……………………………………………43

4.1.2 能量负平衡在酮病的.群体监测和预警中作用………43

4.1.3 肝功能在酮病的群体监测和预警中作用……………44

4.1.4 奶牛酮病的群体健康评估和预警初步方案…………46

4.2 奶牛围产期低血钙症的群体监测和预警评估…………46

4.2.1 围产期低血钙症发病率………………………………46

4.2.2 钾与奶牛低血钙症的关系……………………………46

4.2.3 镁与奶牛低血钙症的关系……………………………47

4.2.4 磷与奶牛低血钙症的关系……………………………48

4.2.5 奶牛乳热的群体健康评估和预警初步方案…………49

第五章 结论……………………………………………………51

参考文献………………………………………………………52

上一篇:专题二 城乡统筹下一篇:肉鸡养殖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