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在父亲背上的日子散文

2024-04-12

“骑”在父亲背上的日子散文(精选7篇)

篇1:“骑”在父亲背上的日子散文

“骑”在父亲背上的日子散文

童年时期,父亲一直在外工作,很少能见到他的身影。在我的记忆深处,一直是妈妈无微不至的关心着我。村中的叔叔婶婶经常开玩笑的说:“你有爸爸吗?”我有!可是他又在哪儿呢?

还是一次偶然的事情,爸爸终于回来了,并且说要把妈妈、妹妹和我都带走,去他工作的地方——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那时的我,啥也不懂,只知道从此可以天天跟爸爸在一起了。

事情并非像我想的那样简单。已经上小学二年级的我转学到了新的地方,由于教材版本的不同,我的功课有点难跟上他们。此时的我只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上,很少有时间跟爸爸聊天。爸爸呢,除了上班就是做家务,几乎也没时间搭理我。放学到家,我只会叫声吗,这个非常熟悉。这样的日子又过了一年。

记得那是一次周末,爸爸很早就做完家务活,笑呵呵的问我和妹妹去不去赶街。这可是我梦寐以求的事情呀,从小到现在,这可是头一回呀。于是我很快答应了。妹妹却撇撇嘴说:“赶街吗,想去,就是走不动呀。”爸爸立即答应可以背她。

我们一家四口轻轻松松地在路上走着,不一会儿,妹妹走不动了,让爸爸背她。爸爸乐呵呵地说:“过来,我背你走。”爸爸蹲下身子,让妹妹爬到他的背上。可是妹妹偏偏爬到了爸爸的肩膀上,硬是叫爸爸扛她走。爸爸问她,不是说好了背你嘛,怎么叫我扛你?妹妹得意的说,我在上,下面的位置留给姐姐,你还要背她呢。爸爸大笑起来,这时他想到了还有一个我呢。于是他转过脸来看着我说:“老大,过来,今天爸爸也背着你走!”我连忙摇摇手说:“妹妹小,你扛她就可以了,我嘛,自己可以走的,就不用背了。”这次爸爸坚持要背着我走,我只好爬到他的背上。妹妹开心地笑了:“爸爸扛一个还背一个,爸爸好厉害呀,真好呀!”这一次,我第一次感觉到爸爸的背是宽厚的,也是温暖的.,我情不自禁地笑了。妈妈也笑了。爸爸说:“今后我们只要有时间就来赶街,背一个扛一个,如何?”姐妹俩都说好。原来一家人在一起的感觉就是这样,我的心中有一股暖流缓缓上升,随之而来的是眼睛下面多了几颗露珠。

“骑”在父亲背上的日子越来越多了,我和爸爸的距离也越来越近了。那是我少年时期最为美好的记忆。

现在的我早已身为人母,工作、生活上的事情也时常困扰着我,爸爸的背也没有以前那样挺直和坚实了。可是,只要我想到小时候“骑”在父亲背上的日子,心中就有一种温暖,一种厚实。

篇2:“骑”在父亲背上的日子散文

目标:

1.认识澳大利亚的经济中农牧业很发达的情况是“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外号的由来。

2.了解澳大利亚对羊的各种分类产品,发展幼儿创新意识为澳大利亚再设计一些有关羊的`产品。

准备:

羊的模型国家介绍 T操作材料及工具绵羊油等产品

流程:

1.教师骑羊进场,引起幼儿好奇。导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澳大利亚。

2.思考:外号的由来?幼儿先自己猜想。

3.观看国家介绍 T,认识澳大利亚的经济中农牧业很发达,是世界上最大的羊毛出口国,农牧业用地4.555亿公顷等等。

4.聪明的澳大利亚人还利用羊作出了各种各样的分类产品。如:绵羊油.羊毛被.羊毛毯等等。

5.提出要求:我们的澳大利亚朋友给我们来信了,希望我们能帮助他们设计更多的羊的分类产品。好吗?

6.讨论.分享.分组操作。

7.开办小小的羊产品展示会,小小设计师来发表自己的产品设想。

延伸活动:

篇3:骑在玉龙的背上

皮埃尔·阿诺(Pierre Arnaud Le Magnan)

由于在香港居住的时间很长,他依照广东话的发音给自己取了一个中国名字—利文龙。

15年以前,他因为一个偶然的工作机会来到香港, “很多香港人愿意住在港岛或者九龙,因为那里更加繁华,但实际上,大屿山是一个就连许多香港本地人也不了解的地方,他们只有度假的时候才来这里。大屿山有高山、有瀑布,也有沙滩和海湾”;“我每次训练的时候,都会有眼镜蛇、猴子、野猪等动物突然从路上窜出來,那些野牛会安静地呆在旁边看着,猴子会坐在树桩上假装没看见你,大屿山有许多的单车道就在家门口,同时也有几条被改成越野单车道的徒步路径”。

对于一个热爱骑行的人来说,利文龙遇到过各种各样的状况,他和队友们常常要在狭窄陡峭的绝壁小道上骑行,有一次两位队友做跳跃动作时失去控制不慎从垂直的山崖上滚下去10米,为了骑行,他的胳膊骨折过,甚至还与眼镜蛇有过几面之缘。“那天我正全速在一条小路上前进,突然看见一条壁虎慌慌张张地从车轮前面跑过去,我的车轮差点没压到它,接着,我马上就明白了那条壁虎惊慌失措的原因:一条巨大的眼镜王蛇正迅速尾随而来,我一个急刹车停在了距离眼镜蛇只有1米的地方,而那条蛇也正因为受到惊吓而摆出了攻击的姿势,我立刻把单车摆在我和它之间,祈祷这条笨蛇会决定攻击单车而被卷到轮子里!”幸运的是,僵持了几秒后,那条蛇最终摇摇尾巴消失在了草丛里。

正是由于他无法遏制的运动热情,利文龙总是尝试自己制作运动装备。14岁的时候,他动手制作了自己第一块单板和冲浪板,凭借着他的材料和工业设计工程师背景,他很快就成为职业水上滑板、帆板、赛车空气动力学零部件的制造师,最后,他把自己二十余年在运动和空气动力研究领域的经验全都集中在了一个耐力自行车品牌上:CHIRU(藏羚羊)。利文龙很欣赏西藏高原上那些藏羚羊的耐力,他们在迁徙中长途跋涉,路程达数千公里。

这里是海拔4200米的玉龙雪山,每个人都在竭力发掘着自己的潜能,好让自己能继续在这覆盖着皑皑积雪的陡坡上移动,很快,随着海拔的升高,缺氧开始困扰着我们的肺部和腿,大家逐渐由呼吸困难变为眩晕,大风在我们接近最后一个山脊时越发加剧,这对于扛着自行车的我们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坏得不能再坏的情况,狂风像风筝线一样纠结着拽着我们的脚,但大家都在暗自鼓劲,因为再过不了多久,我们就会骑着这些重约14公斤的单车从玉龙雪山的雪地、卵石、宽敞的骡道上一冲而下。

玉龙之梦

骑行玉龙雪山对于我来说就像一个梦,一个酝酿了很长时间的梦。

我第一次看到玉龙雪山是10年以前,那个缠绵的雨天困住了希望在丽江附近徒步的我们,但浓重的雾气却没有锁住玉龙雪山,它总是在雾气的上空探出头来望着我们。玉龙雪山是云南的标志性山峰,坐落于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是北半球最南端的冰川。但最重要的是,对于当地的纳西族人来说,玉龙雪山是他们心目中的神山,也是古代纳西情侣们为了寻找真爱反抗包办婚姻的殉情之处,它5596米的主峰扇子陡是周围13个山峰中最容易的一个。几年前,我在玉龙附近徒步,我们沿着雪山上一条荒僻却风景壮丽的路线攀升,明媚的阳光照射在主峰的山脊线上,引起我无限的遐想。

2008年,我又再次来到丽江,当我和另外两个朋友从当地的导游处得知我们可以轻易地攀至4800米时,我兴奋了,这几乎和欧洲那些最高的山峰一样高,我告诉自己,我必须要在这里进行一次山地骑行,从玉龙雪山骑行速降而下!这个想法一直藏在我的脑袋里,尽管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还需要做好物流、摄影及摄像的准备和一些时间,在如此高的海拔摄影摄像肯定会有一定的困难,但我们还是决定,就以它为目标了。

露营—要知道明天可是我们的大日子

很快,工作和家庭生活的牵扯让两年的时间一晃而过,2010年12月,我和山地自行车手朱利安以及摄影师阿辉一起回到了丽江。

我们最初的想法是骑行20公里至海拔2500米的玉湖村,玉湖村位于玉龙雪山脚下,从这里我们可以雇用马帮将我们的露营装备和食品驮运至我们计划中位于海拔3500米的大本营。

太阳光在清澈蔚蓝的天空上徐徐散去,把我们周围冰雪覆盖的山峰都照射得宛如白色的火焰,明亮得叫人难以长久地直视。这是我们在高海拔的第一晚,我们都为即将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骑行而兴奋,大家斗志昂扬地在天黑前布置好了营地,我们围着微弱的火堆烤起了羊肉串,羊肉串上孜然粉的香气在夜空中徐徐飘散,很快低温来袭,当晚气温就下降到了零下15℃。

这真是糟糕,因为我们手头收集到的这些死木又薄又不耐燃烧,我们不得不花上大量的时间围着火堆又吹又扇,当我对着这团火使尽浑身解数想法设法让它燃到天亮时,朱利安和阿辉正在附近寻找饮用水源:没错,我们谁都不想在煮一杯咖啡上花费这么多时间和精力,但我们三个人中却从没有一个人曾在这样的海拔高度有过露宿经验,唉,这真是让人沮丧,明天是这样重要的一天,出发前我们却喝不到一杯热腾腾足以振奋人心的咖啡。

但老天还是给了我们一点面子,随着夜幕的来临,我们的头顶上出现了一片无比清澈纯净的天空,越来越多的星辰开始向着我们调皮地眨眼,我们都被这美妙的星空吸引住了,一个个看得目不转睛,很快,密密麻麻的繁星便将黑暗驱散一空,这样的时刻在城市中几乎难得一见,但我们却不得不钻进睡袋赶紧去睡觉:要知道明天可是我们的大日子。

攀登—我们不得不借助双手进行攀登,肩上还背着14公斤的自行车

可悲的是,朱利安和我整夜都没睡好,高原反应让朱利安头痛,而我则根本是兴奋过头,今天的攀登和下降就要来临,成功触手可及。雪、岩石和坡度——眼前的这些困难都在我的能力之内,当然,这段冒险路途中仍会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

想着那不争气的火可能早上已经灭了,我爬起来的第一个动作就是试图去重新点燃它,但我们仅有的一个打火机居然坏掉了,我自作主张地把它拆了并试图得到一些零星的火星,结果它却在我面前砰的一声爆炸了!上帝,这真是一个不错的警告!

眼看着生火是没有希望了,于是我们转而进行装备检查。此地雪线的位置约在海拔4000米左右,我们需要带上全套的冬季装备,尤其是现在天空开始变得多云,温度也在逐渐往下降,我们别无选择:今天大家必须带着6公斤的背包和14公斤的自行车攀登至4500米。

我们开始沿着一条骡道向上爬,雄鹰在我们头上威风凛凛地盘旋,我们都羡慕地看着它——它只需要最小的动作及摆动尾翼就可以轻松地变成滑翔大师,而我们则在下面像骡子一样辛苦地之字形爬来爬去。

一个小时后,我们被迫离开了那条碎石遍布让我们爬升痛苦的主路,切换到一个更狭窄陡峭的小路上,这使得我们不得不用双手来帮助攀登,这真的很难—因为我们每个人的肩膀上还背着一辆自行车。

突然,所有的路都消失了,没有土路,没有牲道,剩下的只有杂草间忽隐忽现的牛蹄印,我们亦步亦趋地跟着,希望它能带我们到一个更高的山脊上—那是一个更接近我们骑行出发点的目的地。结果不出所料,这些牛蹄印把我们领到了一座山脊的顶部,在这里,消失的路径在白雪的覆盖下又重新显露出来來,这里没有蓬松的粉雪,脚下的积雪虽然不够结实但足以使我们的鞋子不陷进去,现在所有一切都很顺利,我们只要再爬500米到达山脊的最高处就可以开始骑行了。我们开始放慢速度,咽下一些能量食品,进行短暂的休息并互相说一些鼓励的话:加油,我们就要到了!

nlc202309040037

冬日的雪山并不温暖,越接近顶峰情况就越糟糕,放慢速度后,衣着单薄的阿辉已经开始感到寒冷并瑟瑟发抖,我们只好尽量保持继续移动减少休息的机会以防止出现体温过低的情况。四个小时后,我们终于站在了海拔4500米的地方,这是这座山可以骑行的最高点,尽管我们每个人现在都显得精疲力尽,但大家都笑了。

当骑行到这种高度的时候,大自然掌握了一切。

我们试图用摄像机做一个采访,但是三脚架却两次被风吹倒,摄像机里只录到一片大风的啸叫之声,我们明白,看来这山不希望我们在这里停留太久。

我很快调整好自己的防护装备,准备向着自己骑行生活中最高也是最极限的纪录挑战,我不想在这里受伤,在世界任何这种相同海拔高度的地方一旦出事,你不可能把性命全寄希望在电召救援直升飞机上,所以我必须小心,避免任何摔跤,尤其是与我那不带毛刺的普通轮胎和周围零下15℃的硬积雪一起。

这真不是我所熟悉的环境,在香港训练的时候总是山路,我刚开始认为即使我没有防滑轮胎,积雪似乎也提供了可以接受的抓地力,但我刚一起步,就发现自行车后轮失去了抓地力,一个40度的陡坡让我几乎刹不住后轮,一秒钟后,我就像在奥运赛场上的雪橇车一样全速冲了下去,在30米的距离内我不得不拼命增大摩擦力,最后,在差点让那块从雪地里凸出的大石头将我昂贵的单车撞毁之前,我终于狠狠地刹住了车,一切都不在我的掌控之中了,雪山制定了游戏规则,而我只能满头大汗地望着它,这是一个警告:好吧,这下我终于学乖了。

我的山地摇滚又开始了,我的脑子里想着两天前我和同伴安德鲁骑行虎跳峡的情景,他摔到峡谷中约10米,爬出来的时候却只受了些瘀伤,“不玩花样,我只是要呆在车上。”我喃喃地对自己说,“只要小心,我也会很幸运的。”事实证明精神力量强过一切,我的进步变得显而易见,自行车在碎石、积雪、陡坡和隐藏在雪下的那些锋利花岩之间飞奔,周围的一切都自然而原始,没有污染,没有其他人,只有寒冷的空气和几只徘徊的雄鹰,冰冷的风从我的耳边呼啸而过,我骑得心花怒放,不过,疲软的雪仍然给了我一个下马威,我从把手上整个人都摔了出去,幸运的是周围都是刚下的新鲜白雪,我没有一次摔跤的时候撞到石头。现在,我们已经到达了那个让我们一度迷失方向的碎石路段,我知道我必须将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上面,想要安全通过这种碎石路不仅需要较低的胎压、好的避震前叉,也需要脚掌在踩踏时使力均匀,速度、力量、重心都是关键因素,不然,要么“内脏都会被抖出来”,要么屁股颠开花。这短短的400米让我们感觉像是骑行这座山最长却是最有趣的路段,之前的雪上骑行较之现在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儿科,我坐在靠近后轮的位置尽力让速度保持在安全可控的范围内,我想起不知道从哪里看到的一句话:骑得越颠簸,通体越舒畅。当这段路结束时,我甚至觉得有些失望。

是的,在这样的海拔高度和这样的雪坡上骑行正是我们所追求的,对于我们这样痴恋骑行的人来说,它让骑行增添了更多的意义,背着近三十斤的单车爬上4500米的高山是一种难忘的挑战,而我在骑行的过程中感觉更加谦卑,而当你真正到达这个海拔高度的时候,眼前真的很美,虽然又冷又痛,但真的很美,只有雄鹰在天空中翱翔,你不知道它们是否注意到你的存在,又或者它们很愿意成为你的守护神。

现在我们已经下降到了海拔3700米的高度,这里松动的岩石和我们平时在香港训练的小径非常相像,从这里开始就是纯粹的享受了,小路平坦向前,我们一股脑冲回了玉湖村边的松树林。忽然,我觉得一切似乎是那么的不真实!

庆祝

我们回到了丽江,在“利兹之家”庆祝着我们的胜利,朋友用传统的法国冬季火锅欢迎了我们。大家围着热腾腾的火锅举杯庆祝,我们都承认,当骑行到这样一个高度时,自然就掌控了一切,它决定着一切成败,在这样的高度挑战你真的需要一点运气,这唤起了我以前在海上当水手时的感受:你必须谦逊地对待大自然的一切元素,尽管它们可能对你不利,但你也绝不应该试图挑战它们,你所做的就是要保持警惕,准备好你的备用计划以防不时之需。

在高海拔雪山上疯狂一把,我们并不是这样做的第一人,那天晚上,同桌一位71岁的美国人告诉我们,他已经骑着自行车环绕中国超过了五万公里。我们激烈地讨论着在中国广袤的西部骑行的可能性,尽管数小时的徒步和骑行让我的肌肉仍然酸疼,但我的心里却开始对下一个目的地怦然心动起来。

山地骑行小贴士

怎样做一个出色的山地车手?

皮埃尔:很显然,你需要常规的训练计划,山地单车很受大众欢迎,你可以先和一些普通的山地车爱好者一起练习,然后再和一些你真正喜欢的车手一起行动,还有,我推荐那些完全没有接触国外山地车的初学者请一个教练,这样你就能更好地了解如何操作山地车。与在单车道上骑行相比,骑车穿过泥泞的道路或者穿越岩石区要更难,但一旦你打下了牢固的基础,你就可以学会在不同线路上骑行的更多技巧,当然,你也需要学会保养和维修,这样你就不至于推着单车回家了。

你能推荐一些你最喜欢的骑行地吗?

皮埃尔:世界太大,我仍然有很多地方没去过,但是有些地方你们可以试试。法国的阿尔卑斯地区是一个对于任何类型的山地车都很适合的地方,我推荐你们去那些大型的法国滑雪胜地,那里有许多令人惊叹的经过设计的路线,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一个完美的骑行日而设计的。还有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塔马朗丘(Tamarancho),这里的单车道能看到绝佳的海景和壮观的森林,是我骑过的最美的路线之一,最理想的享受方式是与你的朋友们一起去做一次一天的旅行,别忘了带上野餐!当然还有中国云南的丽江,这里有很多隐匿在山林中的路线,每一个转角都可能有令人呼吸停止的景色突然出现,你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野生动物或者小村庄里的当地部落。至于亚洲其他地方,你应该去试试印尼的巴厘岛,这里的骑行路线遍布火山坡,很容易让人迷路,对于你的方向和定位感是一个绝佳的考验机会,而且你还需要技巧保证自己不会一头载到水稻田里去!泰国的清迈有着挑战性十足的下山路线,这里有着绝佳的气候和美食,最适合四天左右的旅行。

篇4:A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被誉为

澳大利亚地域辽阔, 小, 很大。

主要农牧产品大量出口,除羊毛外,还是世界上 和 的重要出口国

B坐在矿车上的国家Http://

澳大利亚的矿产资源丰富 , , , ,等矿产资源储量居世界前列

开采来的矿石一半以上用来出口是世界上重要得矿产品出口国,特别是 和 的出口,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澳大利亚又被誉为 。

C人口和城市

澳大利亚的人口主要分布在 地区

首都是 有 人

澳大利亚人大部分是英国等欧美国家移民,也有少部分东南亚, 的.移民。

澳大利亚的大城市分布在 地区,是全国中心, 是全国最大城市, 有 人,是最大的 ,最大的 ,和。 是全国第二大城市为澳大利亚 , , ,交通枢纽 D填图

篇5:七月我们骑在羊背上高中记叙文

盛夏七月,浓浓的夏意裹得我们喘不过气来。顾不得知了的聒噪不安,顾不得烈日的热情似火,我们像急于迁徙的候鸟一样,按捺着那颗澎湃已久的心,越过高山,飞过大海,跨过赤道,来到这片寒风轻舞的草原上,亲吻这个骑在羊背上的国家——Australia!

毫不夸张地说,澳大利亚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个“空洞的国度”。初来乍到,旅游巴士在悉尼的大街小巷里从容地穿梭。各式的高楼古房交错相拥,缤纷的霓虹彩光交相辉映、缠绕盘旋,在城市的上空划出一环若明若暗的晕圈。可在这极尽繁华的城市里却难寻人迹。灯火通明的商店大门紧闭,透过玻璃,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目不暇接,但店主、顾客却不知哪儿去了。现在时间还早,街道上却是空空如也。尽管如此,但一切都井然有序地进行着。后来才知道,澳洲地广人稀,再加上人们已养成的生活习惯,才形成此番特殊景象。“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是故外户而不闭”描述的大概就是这种生活吧!

我不禁想,只有一套得力的社会体制,才能保障这样安定有序的生活。在后来的旅程中,我们的确深刻感受到了。例如,在这里过马路是不用等红绿灯的,你只需按下身旁路灯上的按钮,发出“申请”,便可获得相应的过马路时间。这样的设计不仅灵活方便,更给行人的安全以最大限度的保障。再如,在乘坐车辆时,站立着或是吃着东西也都是不被允许的。就拿前者来说,如果我国也能借鉴一二,相信现今的交通状况也能得到很大的改善了。这一切只有严明细致的制度,再加上公民的积极配合,才能为我们安定的生活编织美好。离开悉尼,一路向南,终于和我的寄宿家庭见面了。很快,我就和他们打成了一片。但最感动我的不是他们的文化,也不是他们的生活方式,而是他们心灵的光辉。开学第一天,学校宣布要进行一项集体活动。毫无疑问,对于我这样一个中国学生来说,这样初次见面就举行的活动是一定会参加的,不会去想自己愿不愿意。但和我搭对的.Jack却问我想不想去。我被震撼了,因为在我脑海深处,丝毫都不觉得这件事可以有选择,也从没想过要选择。他这一问才让我猛然意识到:原来我也是可以决定我自己意愿的!那种强烈的冲击感,他也许永远体会不到。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无论做什么事,他们都会问我愿不愿意、想不想。这并

不是因为我是客人的缘故,而是源于他们生活的本能。从小到大,我都被家长灌输以“要听话,要做一个善于服从的孩子”。而现在,我才真正感受到了“做自己”的快乐。在人与人的交往之间,如果我们能多听一听别人的意见,多尊重他人的个性发展,而不是一味地命令、希望别人遵从自己。也许整个社会都更加活跃,更具创造力,闪烁出更多智慧的光芒!

我不仅走进了他们的家庭生活,更走进了他们的校园生活——差别的确太大!光说作息时间,我们一天就比他们多上将近8个小时的课。上课的内容也大相径庭:他们有厨艺课、木工课等。而这些都是我们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说实话,起初羡慕、嫉妒等各种情绪都有过。但渐渐的,我才发现我们中国学生有着更别具一格的幸福。

不错,我们很累,学习的重压让我们紧绷的神经一刻也得不到放松;的确,我们很苦,披着星辉而去,我们行色匆匆,戴着月光而归。可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同是16岁的花季,当他们还在加减乘除的浅海里蹦跳时,我们已朝着数学的大海拔锚起航了;同是边陲的小镇,他们那儿人烟稀少,我们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展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致;同是伫立在一个地球上的国家,我们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民生产总值不断攀升!没有我们多一份的汗水,哪儿来另一曲绝美的盛赞?没有我们祖辈的点点辛劳,哪儿来今天的丰功伟业?因为奋斗,我们的人生更充实;因为奋斗,我们的明天更精彩!作为一名中国学生,我们有多么幸福!

两国的制度不同,因此很多方面也不可能一样。我们没有必要去盲目地追从、羡慕,我们有自己的特色。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两国的国民平均生活水平仍相差较大。13亿人口,这是我们不得不去面对的大包袱,乘以它,十分庞大;除以它,就微不足道了。只有我们每个人都尽到自己的那份力,发挥自己的那份热,那么,13亿就不再是个累赘,而是振奋人心的巨大力量!

昨日的七月,我们骑在羊背上,览尽奇观,开阔胸襟。

篇6:父亲住院的日子现代散文

七月十四号的早晨,我在厨房做饭,接到一个电话,我一看是父亲,连忙接了,可是电话里却是一个陌生的声音:“快一点来,你爸爸出车祸了”。电话挂了,我心里想大概又是一个骗钱的把戏吧?可是电话号码的的确确是老父亲的。我急忙打过去,无法接通。心里七上八下不得安宁。给姐姐打电话问父亲在家吗?姐姐说回家给弟弟看门了。我说:“刚接一个电话是咱爸的手机,说话的是陌生人,说咱爸出车祸了,没说在哪里,姐你快开车去找找。”再一次打父亲的电话,接电话的是老父亲:“快给你姐说,我在去155医院的路上,皮肉伤,骨头没事。”挂了电话,我心里的焦灼有所缓解,没有伤到骨头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

安顿好这边的事情,急匆匆地往家赶,到家已经是华灯初上了。父亲刚从手术室出来不久。姐姐说手术持续了六个多小时。看到病床上父亲失血过多的脸,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原本宽大肥厚的手也变得青筋暴起。又半年没见,父亲瘦多了。胳膊上的伤口很长,已经缝合好了。由于受到惊吓,父亲眼睛微闭,没有精神,被疼痛折磨的脸一直往下淌汗。快八十岁的人了,还要受这般折磨,我从心里诅咒那个开车的司机。

曾经我很赞叹“好男儿志在四方”这句话,梦想去云游四方。带着这个梦想,我迫不及待地离开家乡,也真正地离开了亲人的身旁。曾经为自己实现这一愿望而自豪,曾经为自己能走出家门而庆幸,殊不知世事艰辛,唯有离开家乡的人才能体会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句话的奥妙。一路上我心里一直希望司机师傅的车开得快一点,再快一点。我怕我的亲人有些事情等不及。还好我的父亲还是我的父亲,

清晨,站在医院的回廊上,看门前车水马龙的喧嚣世界,仰望湛蓝的天空,悠闲的白云,行人匆忙的脚步,一切都没有改变。唯一改变的是我的父亲,经历了一场生与死的浩劫。我原本以为父亲是我心里永远的依靠,只要我在,父亲就不会老。可是这场车祸改变了我心里的许多看法,之前对父亲做的一些事,我曾抱怨和不满,现在都烟消云散了。我曾在心里悄悄地恨了他好多年,我对自己的想法深深的自责了。我很害怕,接到陌生电话的那一刻,我害怕我从此会成为孤儿。没有亲人的牵挂,没有父亲的呵护,再长的的生命终究是寂寞的。我知道生命都有终结的那一天。我希望我的父亲能活到我生命终结的那一天。

容颜随着时光在改变,父亲的皱纹怎么会有那么多,我对父亲的关爱太少了。父亲的呻吟和叹息,让我读懂了老人对疾病的恐慌和对死亡的恐惧,那一声接一声的叹息,让我变得也很无奈。我心酸自己无力分担父亲的疼痛。

我在医院伺候父亲,许多事我都不会干。我只会每天给父亲买一点饭,让他及时喝一些水。术后两三天了低烧不退,大夫交代多喝水。父亲怕麻烦女儿家给他接尿不方便,总是拒绝喝水,我每天尽可能的多喂他一些。七天以后父亲的伤口打开了,愈合得不错,终于能下床活动了。姐姐每天总在大夫查房之前到医院,和大夫交换父亲下一步的`治疗方案。然后打来热水给父亲擦身子,刮胡子。看到父亲的身板,我很感叹岁月的无情。我记得儿时我和姐姐同时趴在父亲的肩上让他背,强健的父亲能同时背起姐妹俩。如今,宽宽得脊背什么时间变得这么瘦小了。姐姐为父亲熟练地洗脚剪指甲,看来是姐姐平时对父亲照顾的无可挑剔了。长这么大,我为父亲做过什么?我竟一件也想不起来。看来我在父亲面前一直是个索取者。父亲对我一直无私的给予者。

在医院的这段时间我心里很憋闷,没事我上网发一些牢骚,很快QQ上的好友,微信圈的朋友都安慰我,为老父亲祝福。炎热的夏日,多少温暖的话语让我感动,如春风一般凉爽到我的心里。这与肇事逃逸的司机成了对比。肇事司机连最起码的仁义道德都不讲。自从父亲入院到现在都没有露脸。每每想到此事我心里就很气愤。乐观的父亲还会劝我说:“这叫因祸得福,没有腿断骨头折已经是大福,我还能自理,司机跑了就算了,人都不容易。”父亲宽厚的性格什么时间都不会变。父亲看似平静的内心藏着难以忍受的苦楚,一脸平淡的笑容里,记录着生活的无奈和苍凉。只是父亲不愿在女儿面前暴露出来。家庭的重担一天天的压在我肩上,特别是儿子读高中以来。我才渐渐懂得父亲这么多年来一个人。一路走来的艰辛和不易。自己因为路远不肯常回家看他,常常忘记父亲的存在。在父亲面前我是一个自私的人,也是一个不孝的女儿。

看到护士每天给父亲打针,满手的找血管,怎么也和我记忆里的手扯不上关系。我记忆中父亲有一双勤劳、有力、灵巧的手。无论干什么活儿都拿得起放得下,样样农活不在话下。他的手还非常有号召力。作为村里的干部,只要父亲在村西的老槐树下一站,嘴里一喊,全村男女老少都很听话。交公粮争先,修水渠踊跃。那时候我们村子不大,村西头的大槐树很自然地形成村干部的讲话台。少不懂事的我对父亲的敬仰主要是从大槐树下形成的。

使我不能忘记的是,这双手曾经多次抓住我童年的手臂在原地转圈,一圈又一圈直到我喊停。放在地上的我摇摇晃晃像喝醉酒一样站不稳。父亲转我的时候嘴里不停地说,我女儿坐飞机了,我女儿坐飞机的话语。每当这时我会发出银铃一般的笑声,笑声传出小院,引来同龄的小朋友观看,同时得到小朋友的羡慕。

村官虽不大,管的事很多。特别是村里发生矛盾,处理起来非常麻烦。邻居与邻居之间,媳妇与公婆之间,家长里短搅和不清。每当这时父亲总是当面锣对锣,鼓对鼓的把事情摆在当事人面前,让他们自己认识不足。其中也有个别人不理解,出口伤人,但父亲从不与计较,反倒笑脸相迎,善言相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直到问题解决为止。

农村的逢年过节是父亲最忙碌的时间,听奶奶讲,那时候大集体靠公分吃饭。过节时父亲每天用它灵巧的大手拨拉算盘。谁家几个公分该分多少钱。村里人口不多可也要忙上好几天,通过父亲的计算每家都能在过节的时候分到一些钱,改善一下伙食。村里失去劳动能力的孤寡老人,父亲也会多多少少的给他们一些。即使村干部早不干了,现在的父亲依然不停地协调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父亲住院期间,村里的乡亲络绎不绝地来看望他,让年迈的父亲充满了感激和自豪。

篇7:亲情散文《在父亲最后的日子里》

父亲去世后,很长时间,梦魇老是缠着我,使我无法解脱。

梦中的情景都好像是出自一个版本。父亲在无可言说的病痛的折磨下,已快要咽气,或已经咽气,直挺挺地躺在被抽下来的门板上。想到自己一生敬重的老父亲就要死了,今后再也见不着了,在这生离死别之时,我不禁悲从中来,痛哭流涕。有时直接哭醒了,有时被凉凉的泪浸醒了,睁眼瞧着黑暗,弄不清是在梦里还是在现实中,等愣怔一会方才醒悟过来,原来是做梦,其实我父亲早已逝去了。

父亲是突然被病痛摁倒在了床上。

不知道父亲的痛是怎样的一种痛,但从坚强的父亲不能承受,大声地喊叫声里,能分明地感受到这是一种痛彻骨髓痛彻灵魂的巨痛。父亲的喊叫声完完全全洞穿了家人的身体,洞穿了家人的心,然而,聚在父亲身边的家人却不能为他分担一丁点儿痛苦,只能背过身去,抛洒着浸透了父亲痛苦的泪水。

村里的赤脚医生对父亲的病无法读懂,对父亲的病痛也无能为力。我们自然不会怨怼他,倘若他医术高明,也不会曾天身背红药箱,在纤细绵长的阡陌上谱写“乡村进行曲”了。

我们意识到父亲的病很严重,容不得耽搁,怕耽搁不起,兴许就在这耽搁的时间里,父亲痛也会痛死的。于是我们赶紧往市里的大医院送,只有大医院才能治好父亲的病。而护送及护理的重任自然就由父亲的两个儿子,哥和我担当了。“养儿防老”,这是我们这儿的一句乡村格言,也是父老乡亲的人生追求的一个目标。如今,哥与我便是这句格言的实践者。

客车上,父亲无法坐着,只能躺着。哥靠车窗坐着,父亲的头便枕着哥的腿,哥用手将父亲的肩头揽住。我站在靠过道这头,为父亲的脚作护栏。因为这公路破破烂烂的,客车行驶其上,摇晃颠簸,像醉酒的人。乘客们得时时提高警惕,不然磕磕碰碰到了,那痛苦与难受的滋味得自个儿品尝。哥与我都很小心的看护着父亲,不让他从座位上掉下来。这时,我才惊奇地发现,蜷缩在座位上的父亲是多么的枯瘦啊!像是被风干了似的。父亲是什么时候瘦成这个样子的?我是一点印象也没有,是我忽略了父亲,没有去关心父亲。一直以来都是父亲在关心着我们,生活上,学习上,工作上,于是,这也就成为了一种习惯,一种默契,好像父亲就是该关心我们的,而不是我们该关心父亲的。我在这时方才明白过来,不知是不是太晚了。我很想在无人的地方痛痛快快地哭一场,为父亲,也为我自己。可车上人多,我只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父亲也没有像在家里那样大声叫喊,他双眼紧闭,牙关紧咬,我知道他是在极力的隐忍着自身的病痛,他怕影响车上的人。然而父亲还是无法忍受这病痛,一路上都在不断地小声呻吟着。哥和我很不忍心,就劝父亲喊出来,因为这人心都是肉长的,别的人听到也不会说什么的。父亲没听我俩的,仍是小声地呻吟着。我淳朴善良忠厚老实的老父亲!

住院后,主治医生是一个温和的人。他叫我们先去透片,说是得把病情诊断清楚了才能决定怎么医治。从病房到透片室得上一个很高的台阶,那台阶有两层,真让人望而生畏。连在劳动中锻炼出强健身体的哥,在背着父亲走完那台阶后,也是累得满头大汗,直喘粗气。我见哥累得不行的了,就说我来背,哥说我背不动父亲,不要我背,我知道哥是关心我,他怕累着我,可我想到我背的是自己的老父亲,是我在尽孝道,再累我也得背啊!于是我对哥说,我能背多远算多远。

提到孝。我倒想起我与哥小时候的一件事。有一年下大雪,有许多竹子都被压断了。父亲怕冷,便在床上躺着,母亲在灶前煮猪潲。哥和我是小孩子,不怕冷的,看见那厚厚的白雪很是兴奋,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玩够后,又在屋里追来追去的嬉戏玩耍。父亲便叫我和哥找“烘笼”(竹制的里面放有小瓦罐的盛火的器具,我家里只有一个“烘笼”)到母亲那里去撮火,同时对我俩说,谁先把火撮来谁就有孝心。我和哥一听,为了表示自己有孝心,赶紧分头去找,结果,哥先找到烘笼,给父亲撮来火。哥像得胜的将军,冲着我大喊:“我最有孝心啰!我最有孝心啰!”听到哥的欢呼声,我一脸的灰色,只差点没哭出来了,好像我就是那天底下最不孝的儿子。父亲见我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的,满脸沮丧,就对我说:“幺娃儿也有孝心。”我听父亲这样一说,一下子感到无比的高兴,也欢跳着冲着哥高喊:“我也有孝心啰!我也有孝心啰!”。

往事如昨,现在是我们真的尽孝的时候了。父亲虽然枯瘦,成了皮包骨,背在背上像柴块一样的硬,可不知怎么的,父亲却很沉,我背着很吃力。我们那儿有这么种说法,说是要死的人,那身子就会变得挺沉挺沉的。可能父亲就是这种情形。不过,我们那时没往这方面去想,也不可能住这方面去想。我们都觉得父亲的病在这大医院里是能医好的。我背父亲的这段路是平地,所以我咬牙坚持着把父亲背到了透片室,虽然路上哥有两次叫我把父亲放下他来背。

把父亲背到透片室,父亲已完全瘫软了,像是奄奄一息的了,哥和我又照客车上那样让父亲躺着。当我去问透片医生时,医生却说停电,叫下午来。我当时像是被电击中了,呆在了那里,我的泪又要涌出来了。我想到父亲再也经受不住这番折腾的了,像这样折腾来折腾去的,父亲的病还没弄清楚,这人恐怕就不行的了。我真的怕父亲在我们背来背去中就断了气。那我们可就真的是不孝之子了。可眼下也没有什么办法,总不至于在这里干等啊,于是,我转而恨起这医院来了,好像它是故意与我们作对似的。等医生把门关了,将我们遗弃在这儿扬长而去后,我便走到父亲和哥那儿,哥着急地问:“什么时候透片?”我神情沮丧,好像是受人欺负了一样用带着哭音的声调回答道:“这时候停电了,要等到下午!”哥也就深深地叹了口气,只得无奈地将父亲背回病房。

下午,我和哥想到上午父亲的情景,觉得那是对父亲的摧残和折磨,真不忍心背父亲去,可不背去透片,医生不能诊断病情,父亲的病则无法医治,那把父亲送到大医院来又有什么用呢?幸得主治医生的指点,我和哥去借了副担架,这样父亲总算是好受一些了。可当我看到蜷缩在担架里的父亲时,觉得父亲很憋屈,觉得自己很对不起父亲。

在透片时,医生说要照正面背面左面右面,父亲不能翻身,我和哥便配合着医生把父亲翻过来又翻过去,好像是揉面团一样。终于“揉”完了,父亲也就差不多只剩下一口气了。当我们把父亲用手抬到外面时,父亲用极微弱的`声音对我们说,等他躺一会儿再把他抬回去。我和哥默默地守在父亲身边,心里都闷得慌。这当然是为父亲的病担忧了。

主治医生看了片后,没回答我与哥的问话,却跑去与主任医师反映情况去了。接着,主任医师带领他那科室的一般人马来为我的父亲集体会诊。会诊后,主任医师没说什么,我与哥便去问主治医生,主治医生说得动手术,要一千多元钱。而且说凑齐钱后,马上动手术。那时是八六年,一千多元钱还算是比较大的数目了,我们带的钱远远不够,得赶回去凑钱。不过,我和哥听说父亲的病有救,都大大地松了口气,心情也好了许多。我和哥回到病房都争着告诉父亲这好消息,父亲听了虽然没说什么,但我看出他的气色他的精神似乎比先前好了许多。本来,在这世上,谁不想活啊?

我得立即回家凑钱,让父亲早点动手术,病也好早点痊愈。我来到父亲病床前,心里酸酸的,我告诉父亲,我回去凑钱,父亲便点了点头。哥把我送到病房外,我俩都在过道上伤心落泪,这主要是我们看到父亲太痛苦太难受了。我想,这就是血脉相连的亲情吧!哥叫我凑没凑够钱都要早点转来,我点了点头,哽咽着掉头就走了,一边用衣袖擦拭着眼泪。

第二天,我赶到了医院时已快到中午了。当我和哥满怀希望去找主治医生时,结果却遭到了一个晴天霹雳。主治医生告诉我俩,说是父亲的癌细胞已经转移,已没办法医治了,而且只能活两三天了,得赶快想办法把人弄走,不然有可能死在医院。

我和哥怎么也不相信医生的话,扭着医生,说我们把钱准备好了,请他救救我们的父亲。并说他说了有救的,怎么一下子就没救了呢?这医生到挺理解我们的心情,不过他也没向我们多作解释,只是把结果反复向我们说了。我和哥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我俩的精神也崩溃了,当着医生的面就哭出声来了。我们想不通,怎么也想不通,我们的父亲还能说话还能动,却就要死了,我们今后再也见不着他了,我们真的是接受不了的。医生吩咐我俩不要当着父亲哭,说是父亲知道了病情会加重的,搞不好连人都弄不回去的。

于是,我与哥把眼泪擦掉,不想让父亲看出我俩哭过。可我与哥却想不出怎么叫父亲回去的理由。如果就这样对父亲说回去,那不明摆着父亲的病是无法医治的了,可不说回去,医生说父亲可能就在这两三天就会死的,要是死在医院,会火化的。父亲今年已七十二岁了,是老人了,要是被火化了,乡亲们肯定会说我们是最不孝的了。

等我和哥走到病房时,还没想出对父亲说的话来。当父亲问我俩“医生是怎么说的”时,我和哥怎么也忍不住眼泪了,都背过身边擦眼泪边抽泣着。这下子父亲什么都明白了,他冲我与哥吼道:“哭什么哭?赶快去办出院手续,我要回去!”看来父亲也是怕死在医院,他怕死在医院会火化的。在乡村,老人们对死并不可怕,他们怕的就是火化。说是火化了的人,是不能投胎转世的。我们听父亲这么说,也就办了出院手续,又想到父亲坐客车肯定受不了,就叫了辆出租车。

因为医院没开药和液体,而父亲的病痛比先前更加严重,加上父亲对生已完全绝望,所以,父亲的痛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父亲痛苦的叫喊声,村子里的人都能听到,大家听后都很悲伤,都认为像我父亲这么好的一个人,是不应该得这样的怪病的。

父亲实在痛不过了,叫母亲拿农药跟他吃,还叫母亲拿刀子跟他,还叫我与哥行行好,把他背到堰塘边,他自己滚下去。我们看到父亲痛不欲生的情形,除了流泪,真的是没办法可想的了。

父亲就是这样在病痛的折磨中去世的。父亲的死,渗透进了我的灵魂,是我终生难忘的,在现在过去了二十二年了,每当我想起时,我都仍然会悲泪的。

现在想来,那时怎么没去为父亲弄几支du冷丁,让父亲的死不至于那么的痛苦啊!我们没想到,这应是我们没尽到孝的地方,也应该是我对父亲深深的愧疚。

上一篇:厚造句夸张下一篇:很想很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