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搭石导学案

2024-05-18

21搭石导学案(精选7篇)

篇1:21搭石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的生字词,能正确读写。

2、有感情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3、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学会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

学习重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课前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2、有关桥梁的图片和课文插图,乡亲们协调有序地走过搭石的图片。(可制作为课件)。

预习任务:

1、积累一些有关桥的图片,或者课件。

2、了解故事内容。(熟读课文)

3、什么是“搭石”?(同学之间交流、总结)

4、搭石是怎样铺成的?(同学之间交流、总结)

5、人们怎样过搭石?(同学之间交流、总结)

6、为什么给作者这么深的印象?(同学之间交流、总结)

自主、合作、探究:

1、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交流,勾画出喜欢的词、句、段并旁注,说出为什么喜欢。

3、全班交流,反馈。解决预习中的问题。

4、结合生活实际体会。

5、给“俗( )、绰( )、序( )”注音。

我来闯关:

a、抽读字词

山洪暴发  间隔  懒惰  俗语 平衡  清波荡漾  理所当然  联络

猛  涨  序  伏

b、文中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美:

-----------------------------------------------------------------------------------------------------------------------------

c、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表现了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优秀品质。体现老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第( )段是课文的点睛之笔。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2、小练笔:把你发现的平凡生活中的美的事情或场景写下来。

篇2:21搭石导学案

主备人:陈静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4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学习重难点】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等;

2.品析“论战”内容;领会课文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 3.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学习过程】

一、学前指导

1、《左传》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情况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孔子写的鲁国历史《春秋》所编。《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战争背景:这次战争发生的时间是春秋初期,交战双方是强大的齐国和弱小的鲁国。交战地点是鲁国的长勺,所以史称长勺之战。发生战争的原因是齐襄公时,政令无常,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分别逃到莒国和鲁国避难。后来齐襄公被公孙无知所杀,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得王位,称为齐桓公。后来鲁国也送公子纠回齐国争夺王位,结果被齐桓公打败,齐桓公逼鲁庄公杀掉公子纠。鲁庄公十年(前684年)齐桓公又借口鲁国曾经帮助公子纠与他争夺齐国君位,再次举兵攻鲁,两军战于鲁国长勺,结果弱小的鲁国战胜了入侵的强大的齐国。

二、自主学习

(一)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曹刿()又何间焉()肉食者鄙()牺牲玉帛()小信未孚().....登轼而望之()吾视其辙乱()夫战,勇气也()

望其旗靡()

....

(二)请解释下列句中红色字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

3、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4、公将鼓之

5、遂逐齐师 .

6、既克,公问其故 ..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语义: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古义:

今义: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古义:

今义: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古义:

今义: ..4.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古义:

今义: ..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古义:

今义: .6.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古义:

今义: .

(四)翻译下列句子。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译: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译: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译:

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

三、合作探究

1、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概述课文大意。

2、曹刿论战“论”了哪些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哪一个?

四、分析人物

这篇文章中的主要人物——曹刿和鲁庄公,你最欣赏谁?为什么?用“我欣赏„„,因为„„,从„„可以看出”的句式说说原因。

五、背诵课文

六、中考链接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4——16题。

【甲文】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刿曰:“可矣。”遂逐齐师。

(节选自《曹刿论战》)【乙文】宋公及楚人战与泓(①)。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②)济(③)。司马(④)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节选自《子鱼论战》)【注释】(1)泓:泓水

(2)既:尽,完了

(3)济:渡过

(4)司马:统帅军队的最高长官,这里指子鱼。

(5)陈:同“阵”,摆好阵势。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1)公将鼓之()

(2)宋人既成列()..2.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原文语句答题。

甲文中“宋师败绩”是因为鲁国抓住了发动进攻的时机:

乙文中“宋师败绩”是因为宋公错失了发动进攻的时机:(1)

(2)

小结: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1、(1)击鼓(击鼓进军)

(2)已经

2、(他)下车察看齐军战车的车辙(轮迹),登上车前的横木远望齐军的阵容。

(2)(对方人多而我们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完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进攻他们。

3、齐人三鼓

篇3:21搭石导学案

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 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经历了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学生分析萨拉热窝事件的史料, 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重点和难点】

(1) 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 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学法引导】

理解大战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战争的性质是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通过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让学生掌握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思维方式。通过历史地图的运用, 让学生学会识读历史地图的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教具】图片资料等相关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 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经历了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的意识和能力。

2.通过学生分析萨拉热窝事件的史料, 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二、基础学习

1.两大军事侵略集团

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 核心是德国。

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 核心是英国。

2.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3.时间:1914年7月———1918年11月。

4.主要战役:凡尔登战役 (史称“凡尔登绞肉机”) 、索姆河战役 (新式武器坦克的最先使用)

5.结果:1918年德国战败投降, 同盟国失败。

6.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7.特点:历时长、范围广、参与国多、破坏性大。

8.影响:这场帝国主义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参战各国共死伤三千多万人, 其中被战争、饥饿、疾病夺去生命的人超过一千万。

三、合作交流

小组内讨论交流, 班内展示。

四、析疑解难

谁说得更有道理?甲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乙说:“不一定。在战争中, 塞尔维亚人是为了维护民族独立而战。这是正义的斗争, 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霸权的性质完全不同。”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说明:首先, 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列强出于各自的利益考虑, 觊觎全球, 争霸世界, 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其次, 虽然塞尔维亚顺应战前普遍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 维护民族独立, 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股带有正义性的力量, 但并不能改变第一次世界大战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的性质。

五、达标检测

(一) 选择题

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是在 (C) A.19世纪中期B.19世纪末

C.19世纪末20世纪初D.20世纪初

2.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B) A.萨拉热窝事件的发生

B.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C.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

D.后起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

3.19世纪末20世纪初, 在欧洲形成的两大军事对抗集团是 (A)

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B.轴心国集团和反法西斯同盟C.欧洲共同体和七十七国集团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

4.一位历史学家在谈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 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火药桶和火星是指 (C)

A.莱克星顿和莱克星顿枪声B.萨拉热窝和萨拉热窝事件C.巴尔干半岛和萨拉热窝事件

D.巴尔干半岛和奥匈帝国向萨尔维亚宣战5.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标志是 (C) A.俄国“二月革命”爆发

B.奥匈帝国瓦解C.德国宣布投降

D、苏维埃俄国退出战争

(二) 阅读探究

材料一、一把枪挑起一场战争。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 在战后应该审判的就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世界秩序的保护者, 应该肯定;美国是见义勇为者, 应该表扬。

1.“这把枪”代指什么事件?“一场战争”指的是什么战争?

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

2.材料二中关于战争中的三种势力的评价是否正确?为什么?

不对, 因为这场战争的性质是一场帝国主义间的掠夺战争。

3.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哪些灾难?你认为如何才能避免战争?

这场帝国主义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参战各国共死伤三千多万人, 其中被战争、饥饿、疾病夺去生命的人超过一千万。

以史为鉴, 珍爱和平, 远离战争。

六、课外学习

篇4:21、画家和牧童(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结合插图展开想象,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学习重难点: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学前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启思。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位朋友,他们是谁呢?(课件出示:戴嵩和牧童)

2、指名读他们的名字,去掉拼音读“戴”:咱们班有姓“戴”的吗?(如果没有,建议学生回去可以调查一下周围的人。)

3、了解戴嵩吗?指名说说,教师出示“我知道”的内容。

4、(板书:画家牧童)齐读;你发现了什么?猜猜我为什么这样写?(因为戴嵩是大人,是画家;牧童是小孩,是放牛的)那么大画家和小牧童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想象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请生再次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用“□”勾出生字。

3、认记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借助拼音读出生字读音。(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生字,并为它组词。(3)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自由认记生字。

(4)请学生起来说说自己记了哪个生字?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5)用多种方法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认记情况。(开火车、抢读、小组读、齐读、个别读等)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在认识字的基础上快速、轻声读课文两遍,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读通顺。

2、同桌读课文,抽学生读课文。

3、想听老师读吗?师范读课文,学生仔细听,听听老师是怎样读的。

4、请生评价老师读的课文。

5、学生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6、看图,说说牧童是在什么情况下指出画家戴嵩画错了的?

7、在文中找出图中不同人物说的话,仔细读一读。

8、图上的哪个人是大画家戴嵩?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9、假如你是戴嵩你会感到怎样?可是他却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练习用诚恳、和蔼的语气读戴嵩此时说的话。

10、练习读读戴嵩与牧童的对话,要读出牧童的天真质朴。

教师可以适时范读。

11、四人小组合作练读。在分角色读时,力争通过表情和动作把叙述部分的内表现出来。

12、请组内朗读好的学生在全班表演朗读。从表情、动作、语气三方面引导评议,以检查学生对“称赞、赞扬、和蔼、惭愧、拱手”等词语的理解情况。

13、想象当时的情况,人们听了会说些什么?你想说些什么?看看书中的学习伙伴有什么看法?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1、上节课的生字朋友你们还认识吗?师生对口形猜字,开火车读生字。

2、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对于戴嵩的画,大家赞不绝口,可是小牧童却说说他画错了。

二、读文品悟:

1、轻声读课文5、6自然段,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2、观察图画,想象当时的情形:人们又会说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戴嵩和牧童的对话:练习读、同桌分角色读、评议读、范读、表情朗读。

4、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全文。

5、深入思考:

(1)读到这里,你想说点什么?想对谁说?指名任意说。

(2)课题这样写合适吗?(教师重新写“牧童”,字的大小和“画家”一样大。)

三、拓展延伸:

重点欣赏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和李苦禅的《鹰》,请学生为他们的画配上话,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能写几句都行。

四、规范写字:

重点指导“兄、呆、商、购、价钱”

1、学生认读生字,描摹体会:你发现了什么?

2、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重点指导难写的字。

篇5:21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

设计:李顺泽

2013-9-23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2.体会作者由观赏自然景物而引发的内心感触。3.熟练地背诵课文。学习重点

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疏通文意并熟练地背诵课文。

一、基础训练

1、做客“联想吧” 本文是一篇山水小品,请同学们开动脑筋,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各写出一句写“山”和写“水”的诗句。(加油啊!)

写“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测测你的注音速度!(又快又准!)

泠泠()作响 嘤嘤()成韵 鸢飞戾天()()水皆缥碧()经纶世务者()互相轩邈()()

3、验验你的写字速度!(你很棒的!)

经lún_____世务 kuī_____谷忘fǎn_____ 横kē_____上bì_____ 急tuān_____甚箭 在zhòu_____犹昏 风烟jù_____净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②从流飘荡,任意东西。()..③急湍甚箭,猛浪若奔。()()..④负势竞上,互相轩邈。()()..⑤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⑦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5、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夹岸高山,皆生寒树。B.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C.疏条交映,有时见日。D.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6、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B.疏条/交映,有时/见日。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D.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7、来,做个小翻译!(我相信,你准行!)①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给世务者,窥谷忘反。

⑤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⑥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二、阅读与训练

(一)你一定能准确解释语段后的问题!(来吧!)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足原文。

2.《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南朝梁的________家________。

3.富阳至桐庐之间的山光水色的总特征是怎样的?(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4.写出从视觉方面描写景物和从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组。

5.全文共三段,_____段是第一层,为总写,以“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作为全文的纲领。_____段是第二层,为分写。先写“异水”,以_____写水流舒缓处,以_______________写水流湍急处。再写“奇山”,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字,将崇山峻岭化静为动,再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声音从听觉写出山间的勃勃生机。

(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粗词。(1)横柯上蔽________(2)窥谷忘反________ ..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接,千百成峰。

3.理解填空

(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描绘奇山时,紧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用自已的话概括)4.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山峡》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先勾勒出富春江沿岸“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色特点,再细致描绘了水之清、水之_____、山之_____、山之_____,让人们充分领略寓春江山水的雄奇秀美。

7.文中画线的句子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生态度。8.选出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不同的一项()A.风烟俱净/百废具兴 B.猛浪若奔/在昼犹昏 ....C.一百许里/高可二黍许 D.急湍甚箭/甚矣,汝之不惠 ....9.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A.从流飘荡 B.任意东西 C.互相轩邈 D.天下独绝 ........10.文中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13.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第二段前两句写江水的清澈,着眼于静态;后一句写急流、猛浪,着眼于动态。一静一动。细致地描绘出“异水”的动人之态。

B.“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一句写映入视野的两岸山林,以“高”状山,以“寒”状树,照应“奇”字。

C.“千百”,“千”“百”等词在文中都是虚指,言其多。

D.第三段先从远处写视觉景物,再从近处写耳闻之声,从静到动,从详到略。14.下列句中未用对偶这一手法的是()

A.泉水激石„„成韵 B.蝉则„„无绝 C.鸢飞„„忘返 D.夹岸„„寒树 15.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与朱元思书”中的“书”是作者写的信,“猛浪若奔”的“奔”为奔驰之意,“一百许里”的“许”表约数,“左右”的意思。

B.从结构上看,本文为总分结构,第一段总写“富春江山水的特点,然后分别具体描绘异水和奇山。

C.作者在表现山奇时,一写山高,二写谷深,三写林密。

D.“鸢„„返”一句流露出作者厌恶官场,超脱尘世的清高思想,同时又反衬大自然的诱人魅力。

三、能力提升

观 月(有删改)◆张孝祥

①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今余之游金沙堆(1),其具是四美者与?

②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2)童隶(3)而登焉。沙之色正黄(4),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注释:(1)金沙堆:在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是由湖沙堆积而成的小岛。(2)尽却:全部退去。(3)童隶:书僮仆役。(4)正黄:纯黄。

1、写出“天无纤云,月白如昼”的大意。

2、解释文中加点的“宜”和“是”的意思。

3、作者所说的“四美”具体指什么?请用第②段中的原话回答。

4、文中有一个四字词与“中秋”的意思完全相同,请写出这个词。答案: 与朱元思书

一、1、、写“山”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写“水”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略

3、略

4、①全、都 一样的颜色 ②顺、随 ③快 飞奔的马 ④高远 ⑤通“啭”鸟叫声 穷尽 ⑥至平息 ⑦筹划 通“返”

5、B

6、C

7、①奇特的山,奇异的水,独一无二。②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③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④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⑤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⑥(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它飘向哪个方向。

二、(一)1.水皆缥碧 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 直视无碍

泉水激石 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 嘤嘤成韵 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 在昼犹昏 2.文学 吴均

3.“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4.视觉方面:“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听觉方面:“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5.一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第二、三段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负 竞 轩邈 争 直 泉声 鸟声蝉声 猿声

(二)1.(1)树枝(2)同“返”,返回 2.(重重叠叠的)山峦各倚仗着自已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的最高,伸的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3.(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清(清澈),急(湍急)

山高,树多,景美

4.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百里,虽乘奔御风以疾也。

5.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6.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险(峻;峭;陡)

(最后两空中“山”的特点若答“多”者也可得分)

7.热爱(赞美)大自然美好景色

淡泊名利,向往宁静闲适生活

8、D

9、B 10.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11、指追逐名利的人和热衷于官场的人。12.(群山)竟争着高岸,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个山峰。

13、D

14、D

15.A

三、1、天上没有一点云彩,月光明亮如同白昼

2、宜:适合 是:此、这

3、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

篇6:21搭石导学案

21.《与朱元思书》第一课时

学校:富城初中班级:八(3)班设计:刘复印份数:52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常识,初步感受富春江美景。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

背诵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3、逐层解析课文,初步感受作者情感。

重点难点: 1.掌握本文常用的文言词汇。2.分析、理解文章每段内容,从而理解全篇。

3.朗读背诵。

课前助学:

1、关于作者:

吴均,南朝梁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他通史学,私自撰写《齐春秋》,披

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不少丑闻。他因此受到了武帝免其职焚其稿的迫害。后奉诏撰写《通史》,上起三皇,下迄齐代,未成身死。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长,文科清拔有古气,时人或仿效之,称为'吴均体'。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风烟jù___净缥()碧急tuān___甚箭 经lún___世务.

负势竞()上泠泠()作响kuī__ _谷忘fǎn__ _嘤嘤()...

成韵鸢()飞戾()天在zhòu___犹昏互相轩()邈()横kē_ ....

__上bì__ _

学习过程:

一、1、反复诵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要求:先用铅笔在文中自行断句,做出标记。(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2、注意重读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应落在“箭” “奔”二字上。)

3、读完此文后,你认为这篇文章从应用范围及标题形式看,它属于什么文体?从文章内容上看,又属于什么文体?从语言特点看,是什么文体?

4、解释第一段加点字词并口头翻译本段。概括第一段大意。

风烟:俱净:共色:从流飘荡:.......

东西:许:独绝: .....

本段大意:

5、解释第二段加点字词并口头翻译本段。概括第二段大意。

缥碧:碍:急湍:若奔:.......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本段大意:

21.《与朱元思书》

二、合作探究

1、第一段用哪八个字概括富春江山水的特点?

2、作者描绘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第一段总写_____________之美,概括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个字;第二段承“异水”二字,抓住“_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具体生动地描绘。

3、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

曲同工之妙?

4、文章第1、2段中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意境相同的句子是什么?

5、文章突出水清的句子是什么?

6、文章突出表现水急的句子?

7、“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三、熟读直至背熟1、2段。

拓展训练

与陈伯之书(节选)

丘迟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生平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所以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将军独无情哉?想早励良规,自求多福。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见故国之旗鼓每见壁间题字

B.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摆扑丛树中

C.廉公之思赵将学而不思则罔

D.人之情也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

2、文中描写景物的句子是

3、“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的原因是

4、文中的“将军”指代()

A.廉颇B.吴起C.陈伯之D.丘迟

5、翻译下面的句子

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实词,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了解景物描写的层次,感悟作者的情怀。

3、读出本文生动形象、优美传神而富于意蕴的特点。

重点:

1、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富春江山水奇异的景色美。

2、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难点: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义

学习过程:

一、1、解释第三段加点字词并口头翻译本段。概括第三段大意。

竞上:轩邈:不穷:无绝:横柯上蔽:........

戾天:息心:经纶世务: .......

千转不穷:窥谷忘反 ..

本段大意:

2、翻译重点句子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熟读并速背本段

二:合作探究

1、富春江的山水之奇异作者是通过视觉与听觉两方面来描绘的,请同学们分别找出写视

觉和听觉的句子,加以品析。

答: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3、第三段写“奇山”,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字,将崇山

峻岭化静为动,再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声音从听觉写出山间的勃勃生机。

4、“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

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巩固检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水皆缥碧,千丈见底。()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③.好鸟相鸣,嘤嘤成韵。()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2、指出下列各组中的加点词的不同用法。

①.蝉则千转不穷。()欲穷其林。()..

②.猿则百叫无绝()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③.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果如鹤唳云端。()..

3.《与朱元思书》的作者__________,是__________代文学家。字__________,吴兴故章人。他的散文以写景见长,有人仿效他的文体,称“__________”

阅读语段,答文后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4、指出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B.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D.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5、下列句子不是骈句的一项是()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B.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C.夹岸高山,皆生寒树。D.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6、指出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活用特点。①风烟俱净:___________②横柯上蔽:______________

7、从听觉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找出具体语句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用原文填空。

(2)从侧面表现水清澈的句子是:。

(3)表达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

(1)总领全文的句是:。

(4)在文中找出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句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风烟俱净()一百许()里猛浪若奔()蝉则千转()....

不穷窥谷忘反()横柯()上蔽经纶()世务者鸢飞戾.....()天者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天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篇7:21搭石导学案

课题:21.1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课型新授八__年级教者 闫寒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举例说出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举例说出克隆技术的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转基因技术和克隆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1、基因工程及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2、细胞工程及克隆技术的应用。教学难点:说明食物腐败的原因是微生物作用的结果 教学过程:分组讨论,合作学习。

一、课前展示(前奏版-5分钟)

(科代表主持,各小组答题,必答题有板答和口答,计分)

1、什么是发酵技术?

2、食品腐败的原因?

3、保存食品的方法?

二、创境激趣(启动板—教师创设情境)

现代生物技术逐渐成为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的科学,你了解多少呢?

三、自主探究,展示汇报(核心板:教师明确目标——学生自学——小组交流讨论——分组展示和汇报——强化训练)

基础知识:

1、现代生物技术包括工程、工程、工程和工程。

一、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

2、基因工程是按照,运用方法,对生物的基因组成进行“”式改造的技术。

3、把外源基因直接导入动植物体或它们的受精卵内,并在细胞中发挥作用的技术,称为技术,被导入外源基因的动植物称为。

二、细胞工程和克隆技术

4、细胞工程是指在上,有计划地改造细胞的,培育人类所需要的动植物新品种等的技术。

5、克隆羊的诞生标志着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6、简单地说,克隆就是不经过而获得的方法。

四、实践创新,知识反馈(升华板—拓展延伸训练)

活动探究

展示交流1:简单叙述转基因抗虫烟草的培育过程。.我国已经成功培育出抗 虫青菜。你能利用所学到的知识设计这种青菜的培育过程吗?

展示交流2:结合“克隆羊多利的诞生”实验,小组交流:

(1)“多利”在相貌、性别方面与更接近,其中原因是?

(2)说出多利羊的诞生对人类社会产生什么影响?

展示交流3:你认为转基因技术和克隆技术会对人类生活产生哪些影响?

展示交流4:.如果你是一位从事动物克隆的生物学家,你打算做哪些造福 人类的事情?

五、板书设计:

六、课后反思?

上一篇:发展党员必须遵守下列制度下一篇:在初一新生入学教育大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