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网络研修心得

2024-04-29

初中语文网络研修心得(共14篇)

篇1:初中语文网络研修心得

初中语文网络研修心得体会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职的每位教师都能感到一种压力的存在。有压力才有动力,正是在这股动力的驱动下,全组每位教师努力钻研教材教法,积极运用最先进的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力争做新时代的“科研型”教师。

首先我们在教研内容上下功夫,转变观念,从课堂教学入手,将教改落到实处。教研活动是交流经验、提高认识的一个大好机会。教研活动不是被简单地读读报纸、学学一两篇教学论文所替代。针对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作为教育第一线的我们,要想教好书,就有必要将新课标吃透。在开学前夕,我们自发组织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使老师们明确《语文课程标准》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明确了所教学段的阶段目标及教材修订的意图,做到教学伊始,整体把握,有的放矢。本学期,在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贯彻、落实上我们努力走出了自己的路子,教研的内容也更丰富充实,如从观念上改变以往课堂内重分析轻语言的模式,鼓励教师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并落实到课堂内,落实到学生身上。经常组织教师观看优秀课堂教学录相,或外出参加教研活动,拓宽教师******,学习先进教学经验,了解教学前沿的最新动态。

其次,努力提高说课、评课的水平。以往我们忽略了说课的作用,即便是说,也往往侧重于教材内容的分析,而忽略了教者在教学方法、教学程序、板书等方面的设计,内容空泛,缺乏说服力。今年我们致力于改变旧面貌,提高说课的水平。教者也不需要全面说课,只需以重点说课和微型说课这两种方式阐明你的教学意图,例如在哪个教学环节中渗透了你的什么教改思路,你是如何贯彻的。在评课中,教研组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了良好的评课氛围,决不光说好听话,大家都从帮教的角度上诚恳地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在评课中还能体现出创新意识。今后我们还将把这种好的风气保持下去。

再者是严肃教研时间。我校教研活动每周一次,如果将教研活动切实地开展起来,那么每周一次的一个多小时对我们来说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因而遵守活动时间就成了关键之一。我们教研组有效地运用这宝贵的一个多小时,真正发挥了它的作用,让每位教师在每次活动中取得哪怕是一丁点的收获也决不让时间在无谓的等待与闲聊中流逝。

篇2:初中语文网络研修心得

通过本次的网络学习,使我对初中语文教学感想很深,体会很多,受益匪浅。我深深地被专家教授们对教育教学中的许多精辟见解所折服,更被班级学员们的参加培训的热情所感染,虽然苦点,累点,但我要说:“乐中学,学中乐。”站在职业生涯的起跑线上,我走过了困惑,经历了紧张,也曾有过无助,但这些都成为了过去,因为这次培训我受益匪浅,收获很多。

一、聆听专家讲课,在收获中提高。打开电脑,我马上就被这样全新的培训方式所吸引住了,特别听了专家们的报告,更是被专家们独到的教育理论所吸引。“书到用时方恨少”聆听了以后,自己的思想真可谓是豁然开朗,许多困扰了自己很长一段时间的教育教学问题也得到了迎刃而解。他们所讲的东西对我来讲,我的感触非常大,“纸上得来终觉浅”,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我要更加重视人文思想的渗透,使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更加完美。除此之外,老师们讲到同样的文本,时代不同,人文思想也会有所变化,对于文本不能只停留在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的层面上,这一点是要注意的。通过培训学习,我明白了人文思想是现代教育中最重要的思想。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充分挖掘文本。所学的专业课程,使自己的理论功底更扎实了。

二、与学员们互动,在感悟中进步。本次培训,用这样的一句诗来描述再恰当不过了,那就是“天光云影共绯徊,”有的说学生课堂学习不能只流于形式,要注意效果。有的说对于出现这种现象,教师首先要对学生充分肯定,然后再慢慢引导学生,这样不会伤学生的自尊心,也体现了人文关怀。也有的指出这种现象是时常发生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家各抒己见,我也谈了自己的看法,这样的互动使我所得到的感悟是深刻的,因此,所带来的进步是任何催化剂都无法做到的。所以我要说,没有互动,就不可能产生智慧的火花,更不能拓宽我的视野,更不可能提高我的专业技能。因为交流我充实了自己;因为互动,我获得了进步相信。通过学习,我将把自己的感悟应用于实践,到那时,自己的工作将是更加得心应手了。

三、个人在职研修,在反思中提升。我认真地完成了六项学习任务,不仅每两天撰写一篇教学反思日志,而且还不断加强自身业务学习。通过学习和反思,我认识到未来教育需要科研型的教师,而不再是“教书匠”。教师要想从“教书匠”转为科研型教师,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给自己不断充电,消除职业倦怠。由于我们从事的教育事业,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大家都知道要想给学生一碗水你必须有一桶水。其次要明确自己今后所要研究追求的目标:在整理中思考——日常渗透的自觉研究;在案例中反思——基于教学事例的进行思索;在行动中研究——探索问题解决的方案。最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实施:(1)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多积累为今后的课题研究准备好科学依据;(2)把每一节课或平时的教学所思所得及时记录,进行积累为今后的科研准备实践材料;(3)找准自己教科研的切入点,注重科研的针对性、实效性。同时教师要成为研究者,还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反思,及时将自己的经验写成论文。既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又要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即不是在课本上进行的研究而是在教学活动中的探究。

总之,这次培训是一次对教师专业成长极有意义的培训,带给我最深的体会就是教学不仅是一门复杂的学问,同时又是一门高超的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去

篇3:初中语文网络研修心得

学校的校本研修或集体备课是最好的“磨课”时间。所谓“磨课”, 笔者认为就是指由教师根据研究主题, 选择教材, 在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下, 在教研组以往“备课、上课、说课”方式的基础上, 由同一教师在不同班级, 面对不同学生, 就同一课题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教学实践, 或由不同教师在不同班级, 面对不同学生, 就同一课题各进行一次教学实践。

一、“磨”教学准备, 良好教学的基础

“磨课”的首个环节, 就是要求教师在正式拟定教案之前, 对手头的各种教材、相关的教参和他人的教案和经验等资料进行钻研, 以便结合执教者本人的经验和学生现状来拟定对特定学生实施教学的方案。

如八年级下册的《吆喝》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老北京的吆喝。因此, 在教学准备阶段, 我们教研组做了各种努力。第一次试课时, 我是用录音导入, 结果由于课件准备不充分, 录音没有放出来;第二次试课我自己试着用方言吆喝直接导入, 然而, 学生一开始就没听懂我用方言吆喝的声音。

两次失败, 迫使我认真琢磨:到底怎样才能达到目的呢?后来, 我们教研组利用“百度”等搜索引擎, 上网寻找有关“老北京吆喝声”的视频资料, 然后合成一个切合课本的、有用的视频资料。这样一来, 到第三次试讲时, 由于准备比较充分, 学生也能够较快地由视频播放的吆喝声进入到课程的学习。

二、“磨”教学重点和难点, 突破教学思路

教师根据教材特色、教学目标的预设以及学生的实际学情, 对教学重点、难点进行确定和突破的具体构想, 是我们教师“磨课”的细节之处。

八年级上册的《核舟记》是一篇文言说明文, 初次执教, 我也是按部就班, 将教学重点放在传统的文言字词的落实、掌握上。后来, 在与其他同事琢磨、探讨这篇课文的教学思路时, 受到启发:文言字词在其他课文的讲解中也照样可以落实, 这篇课文倒不如将教学重点放在体会、领悟文章主题上来。

在第二次执教时, 我开篇就提出这样两个问题:核舟有多大?上面雕刻了多少东西?在学生查找原文、分组讨论得出答案后, 再稍加点拨:在体积如此小的核舟上, 雕刻出如此众多而且逼真的人物,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都能回答:突出了雕刻家高超的技艺。我们选择这个作为教学的重点, 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又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领悟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从而激起爱国热情。

三、“磨”教学设计, 达成有效教学的关键

教学设计即按课堂教学的时间顺序而预先设定的具体的教学计划。良好的教学设计能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七年级上册的《羚羊木雕》, 讲述的是子女和父母之间发生的一场小矛盾。第一次执教时, 我也只是按照一般的思路, 力求在内容上面面俱到, 包括插叙手法的运用、人物形象的刻画等。后来, 在“磨课”中, 就有老师提出这样的疑惑:所讲内容似乎过多、过杂。

第二次执教时, 我们在设计教学流程时, 就尽量有所取舍, 把更大的自由交给学生, 让他们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并联系自己家庭生活和成长经验去体验人物思想感情, 从而欣赏课文中的人物形象, 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 并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认识, 从而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家庭矛盾及冲突, 使自己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引导学生在自主朗读以及分组讨论中去培养自我能力, 提高自身素养。

四、“磨”教学反思, 教师成长之路

没有课堂教学反思, 就没有课堂教学的进步, 没有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 就没有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我们普通语文教师的正常工作量都是任教两个班级。这样有一个好处:当第一节课结束之后, 我们可以马上反思, 看看教学策略和学科目标是否一致、预设与生成是否有机融合、师生是否实现了互动双赢、学生学习潜力是否得到充分发掘、学习能力与人格品质是否实现同生共长等, 以便在下一节课能及时调整。

如八年级下册的《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在进行“教学反思”时, 我灵感突现, 我觉得下次授课时, 应该注重突出三篇课文的共同主题——“贬”字, 提醒学生去体会:同为被贬, 三者的心境一样吗?最后, 引导学生明白:由于个人性格不一, 因此, 同样是被贬, 三者会表现出不同的心境。当然,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明白, 不管怎样, 面对“贬”, 或者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困难、挫折, 无论采取何种举措, 都不能过于消沉、颓废, 而是应该积极面对。只有这样, 才有可能成功。

篇4:谈初中语文校本研修的有效策略

一、开展集体备课,提升教学水平

初中语文教师要始终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和勇于拼搏的精神,能够不断汲取新知识,拓宽专业视野。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正确把握教改方向,不断走上新的台阶。同时,学校要注重学习型教师队伍的打造和语文教师终身学习力的激发,开展有效的集体备课,为教师进行创新型教学提供帮助。语文教研组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进行备课。通过讨论,《夜雨寄北》的教学目标是了解有关李商隐的文学常识,有节奏地诵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意蕴。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所创造的意境,正确理解认识朋友间的友情等。集体备课并不是限制语文教师的个性化思维,教师可以结合语文教材和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合理开发教学资源。初中语文教师还要认识到与学生互动的重要性,在集体备课时应该预先设计出一些探究性问题,如诗中的“秋”字除了交代季节外,还起到了什么作用?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请说明具体含义?

二、设计驱使任务,拓宽教学资源

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把设计教学驱使任务作为校本研修的重要内容之一,提高对执行教学计划的认识,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底线,拓宽教学资源,把集体智慧变成个体发展的动力,取长补短,促进语文教学走向成功。《夜雨寄北》这首诗从空间上看,此地——彼地——此地,即巴山——西窗——巴山,往复对照;从时间上看,今宵——他日——今宵,回环对比,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构成奇诡的意境。我鼓励初中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二句有什么意蕴?作者用何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情?

三、选择典型示范,开辟教学空间

初中语文校本研修应该是一项永无止境的工作,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语文教师更应该常教常新,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进行校本研修时应该选择典型示范,为初中语文教学开辟新的空间。我校根据实际办学条件,建立了以内控为主、外控为辅的校本研修活动管理运行机制,为语文教师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学校可以选择教学经验丰富和教学水平较高的语文教师开展示范课,积极组织教师听课,并且在听课结束以后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达到语文教师的共同进步。还可以树立典型,发展和培养一批能运用新课程理念教学的优秀教师,整体推进语文课改实验深入发展。比如人教版初中语文《夜雨寄北》,在校本研修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改进,通过微课和多媒体等形式丰富了教学内容,微课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初中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还能够培养初中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鼓励校际联合,优化教学活力

在实施校本研修过程中,校际联合成为了至关重要的环节,不仅能够解决学校和教师面临的问题研训,还让学校享有了充分的自主权,调动了教师再学习再创造的激情,有助于教学科研能力的提高。校际联合主要以名师、骨干教师为主,推动学校间的资源交流和融合,实现区域间的协调发展。还可以建立人才资源库,实现专业人才的本地化和骨干教师的综合化。学校要从多角度和多方面整合力量,创造出更适合初中语文教师的校本研修环境,尤其是提高中青年语文教师的科研意识和工作效率。在校际联合实施后,我学到了很多,也改变了很多,我学会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认真写好每天的教案和札记。还要对具有代表性的语文课进行摄像,然后与语文教研组的成员进行互动交流,共同剖析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发挥集体的力量。

总之,初中语文校本研修任重而道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全体语文教师和初中生的共同努力,踏踏实实的走出一条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研修之路。

篇5:初中语文网络研修心得

陈俊茹

经过这次“网络研修”的培训和学习,我相信我还是有收获的。一些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专家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给了我具体的操作指导,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了更新,真是受益匪浅。在千万教师中,能参加这样的培训,我想我是幸运的、是幸福的,在这里,我很乐意让各位同行来共同分享此次培训。

经过这次的培训令我感触很大,下面将谈谈我的一些感受:

一、新课改理念

1、新课改的主要任务(目的):就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坚持三个面向。

新课改主要改的是:(1)、教学方法的改革。(2)、教材的改革。(3)、教学评价的改革。

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1)、更新教育观念。(2)、转变教与学的方式。(3)、建立教学管理与教育评价制度。

新课改的核心任务:学习方式的转变。

现倡导的学习方式:发现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或者是自主、探究、合作。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2、新课改下,推行素质教育的主要角色是教师。教师的角色观念如何改变:

(1)、教师不是知识的主宰者,而是知识的传播者。(2)、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着。

(3)、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引向社会的开发者,研究者,倡导者,引路者。

(4)、教师不再是长者,教师是学生的朋友,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参入者。

(5)、教师是学生学习方法的点拨、诱导者。(6)、教师是课堂情形的创造者。(7)、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掌控者、把握者。

二、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

1、世界课堂教学的五大趋势,也叫课堂教学的五化:自主化、合作化、问题化、科学化、未来化。

(1)、在课堂教学的策略上,实行自主化。将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

(2)、在教学形式上,实行合作化,培养学生互相合作、探究的精神。

(3)、在教学过程上,实现问题化,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4)、在教学内容上,实现科学化,未来化。

2、数学课的教学特点是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因不同的教材内容而有不同的教学方式,对不同的学生也有不同的讲解方法。从课堂形式上看,有讲评课、复习课、练习课、实验课、理论课等;按照学生的学法等课堂特点,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既有多样性的教学方法,也有模式化的固定教法等特点。

3、课堂教学的策略

教育的最高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能在未来社会生存发展的合格公民。课堂教学,要有高潮期,把一堂课上的有起有伏。注意上课的4个方面,(1)、上课的导入要到位,营造气氛,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想发言,想表现自己。导入其实就是造势、忽悠。如设悬念,善意的谎言,激将法等都是导入的好方法。

(2)、上课时,教法是为学法服务的,只要掌握了知识体系,核心,怎么上都行。

(3)、教学评价要多角度,全方位,立体的去讲。如评价好,要指明好在哪。不能赞一个,批一个或批一片,尽量全面得到评价,评及每个学生。评价要能起到鼓励和激发学生合作探究、团结互助、积极交流、激发起学习兴趣的作用。

(4)、知识拓展,要让学生多观察,多发现,多认识,多体会,多探究。

(5)、用课件很好,但是不能干扰教学,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4、为此制定如下教学策略:

(1)、学生为主。以学生为主的课堂,主要是关注学生怎么学。(2)、先学后教。体现自主化学习,提出问题后,教师再施教。(3)、当堂练习。所学知识,及时巩固,及时质疑,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个性教学。教学不但要面向全体,而且要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以致全班受到影响和启发,使知识及时得到巩固拓展和提高。

(5)、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互相影响互相提高。

(6)、教学目标要三维。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能力,还要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思想的教育。

(7)、教学要面向未来。学生小,所学的东西要能使学生在未来社会里派上用场。我们要培养,能在未来社会生存发展的合格公民而教。

三、新课改下,数学教师必备的素质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

1、具有广博的知识。如:天文,地理,历史,政治等人文知识,还要具备数理化等自然科学知识。还应懂一门或多门外语。等等,等等。

2、要有扎实过硬的数学专业基础知识,过硬的数学专业的基本功。这是数学教师必备的,否则就不能教学数学了。

3、有过硬的把握课堂的能力,就是教学基本功。这是所有教师必备的,否则就不能教学了。

总之,教学就是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上完课后,要思考学生学到了什么。教学过程中有哪些优点值得发扬。不足如何去补救。专家说,对自己要多发现优点,多一点自信,多探索,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不要一味的人云亦云。对别人,要用批判的眼光去欣赏,去发现他们的优点和不足,用它山之石来攻自己之玉。

篇6:参加初中语文网络研修交流会有感

这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日子,也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来自阜阳市三区五县近200名教师齐聚太和县民族中学,共商网络教研之大计,共绘网络教研之蓝图,共话网络教研之未来。

没有想到:一个小县、一个揭牌只有半年的工作室、一批草根语文教育者、一个“玩”手机的教研模式,引起了省教研员俞璐、市教研员沈松怀的高度重视。在这一天,它走上了阜阳市教研大舞台的中央。

三场网络教研现场模拟,两部名著阅读精巧设计,让与会人员眼前一亮。郑标工作室的研修团队这辆列车已经驶入了“互联网+教研”的快车道。

然而正像冰心在一首小诗里写到的那样:“一朵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于它盛开时的美丽,却不知道当初它的芽儿,浸透着奋斗的泪水和汗水。”的确,我们的研修之路确确实实经历了一个相当曲折的过程。

曾记得:每个周五的晚八点,我们都辞去了很多应酬,把其他的事暂时搁在一边,静下心来,拿起手机,或坐在电脑前,认真的去聆听主讲人的报告,认真的去记录各种发言,认真的去参与讨论,认真的去发表心得感言,每周如此,风雨无阻,我们的网络教研就像一趟崭新的动车一样,如今已经走过了27站,每一次的相聚都是一次思想的碰撞,每一次的交流都呈现出或多或少但都会有的亮点。不可否认,正是这种对语文教研的坚守,正是这种对语文教研的热爱,让我们终于走到了今天。

曾记得:最初的我们,在一个群里面不停的用手敲打着文字,还没来得及对某一个观点发表见解,它已经被其他人推得很远很远,不得已,只能爬着楼梯去一步步查看。于是我们接触了YY语音,它确实给我们大开了方便之门。一人主讲,几个人主持,还可用文字的形式即时讨论,主席模式之后,还有麦序模式,还有自由模式。听主讲的时候,还能看到课件。似乎很完美了,但我们又渐渐的感觉到,如果大家都能看到主讲,现场感是不是更强一些啊,于是我们又开始向着视频的方向努力。毋庸置疑,我们的网络教研正是在这种永不止步、永不满足的探索中走到了今天。

曾记得:刚接触YY语音的那段时间,简直是摸着石头过河,我们的讲座很不顺畅,一会儿没了声音,一会儿燥音太大,一会儿课件传不上去了,一会儿录音不能进行,一会儿讨论区的文字无法复制了,一会儿大家又忙着怎样去截屏,一会儿发言听不见了,一会儿录音太长而又无法上传……问题层出不穷,往往是讲座占一半时间,讨论如何消除故障占一半时间。人多力量大,我们是一个团体,每遇到一个问题,大家都积极的想办法。渐渐的,我们了解了YY语言的各项功能,也熟练的掌握了YY语言的各种使用方法,一个一个的问题在我们的摸索中逐步得到了解决。现在我们再用YY语音时,感觉如庖丁解牛般游刃有余。可以说,我们的网络教研正是在这种不断出现问题,又不断解决问题的曲折进程中走到了今天。

曾记得:起步阶段,我们总是漫无边际的去交谈,天马行空,在一次研修中,主题几乎是变了又变,后来,我们渐渐有了自己的专题,“跟着教材学写作”、“一课一得”、“传统文化下的语文教学”、“情景作文的写作探索”等,在这些主题下,我们开始广泛的交流意见。再后来,我们开始在单元整体阅读与名著教学方面有针对性的进行深入的研究,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和八年级上册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已经是我们网络教研的一个主旋律,杨和平提倡微微的教语文,我们提倡整体的教语文,南杨北郑的局面开始出现。“跟着名师读名著之《朝花夕拾》系列”在教研公众号上的推出,让我们在名著阅读教学探索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能够发现,我们的网络教研正在向着精准化的方向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我们不是教育家,我们只是普通的语文人,我们都是一线的语文教师,抛却名缰利锁,只因共同怀着一份对语文的热爱,我们相聚在了郑标名师工作室,半年来,我们摸爬滚打,才有了今天交流会上的一个个精彩的瞬间。在主持人郑标的带领下,我们冒不讳,用“玩”手机、“玩”电脑的方式开启了教研模式,没有人知道在他从事一项活动时到底能走多远,只要我们坚实的走下去,终会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如郑帅所言,形势喜人、形势逼人,在“互联网+教研”这辆动车上,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路漫漫其修远兮,愿我们都能够上下而求索。

作者|郑标工作室刘维刚

篇7:初中语文研修心得体会

通过网上继续教育和学习让我不断地接受到新的理念,与大家的交流让我用想把自己的感谢述说的想法。因此在这说说我多年来的教学想法和心得。新课程语文教学标准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而学生则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于是,教师在课堂中恰到好处的运用点拨教学,优化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一、适量点拨

课堂上紧扣教学目标筛选有价值的,又容易被忽视的词句、重点语段进行点拨。因为这些词句“不仅有显隐题旨之功,更有聚光、凝神之能,而且能起到制约全文各部分的作用”。学生搞懂了这些词句,对理解文章有重要作用。如教小说《孔乙己》,我就从课文中找出可以把学生引到深处的东西,选择“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个句子进行点拨,立片言以居要,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孔乙己是一个可怜可笑可悲,迂腐寒酸而又正直善良的旧时代的小知识分子。

另外,我会在每一课选择一个重点段进行点拨教学,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多方训练综合分析。这样做意义很多,抓住了重点段落,就抓住了主题,就突出了重点,就突破了难点,也就能带来牵一发动全身,以少胜多的效果。

二、适度点拨

课堂点拨力求点拨出语文味来,即真正使学生嚼出一点味道来或者把学生引向语文审美阅读的轨道,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教朱自清的《春》,老师推敲那句“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咬文嚼字,深究一番,嚼出了一些味道来:春天来了,春日融融,春水涣涣,山也变得明朗润泽了。还有的老师紧扣“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一句设疑点析:春天来了,太阳给人什么感觉?“红”字变动词有何含义?这句话的弦外之音是什么?由生活经验入手,启动学生的审美想象,比较自如地把学联想到春天的色彩,欣赏了桃杏艳红、百花争妍的美,产生了明媚春光的那种温暖、欣悦的感受。

三、适时点拨

课堂点拨关键是教师能明察学生思维的火花,及时加一把火。适时点拨一方面是在学生遇到疑难时,采用艺术化的点拨,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另一方面是学生在遇到疑难、把握不准时,教师及时指点思考分析的途径,拨通知识理解上的关卡,拨繁为简,化难为易,使学生的研讨活动得以继续进行。适时点拨还包括在学生思维误入歧途时,教师迅速捕捉,作为新的教学内容,凭机智的点拨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篇8:初中语文网络研修心得

关键词:小学语文,网络研修,教师平台

一、网络集体备课———直挂云帆济沧海

网络集体备课是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 融合集体的力量进行再构思, 紧紧围绕着预设一生成一实践一反思一研讨一再实践的螺旋式, 以团体的方式改变教师较为封闭的个人备课形式, 充分体现群体智慧, 资源共享, 提升团队的教科研能力。

以笔者所在的五年级语文备课组为例, 教学人物单元《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时, 授课教师第一次试上后, 觉得效果不够理想。备课组其他教师建议———这样的长篇幅课文应抓主线, 可设计以下几个问题:彭总喜欢大黑骡子吗?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他喜欢大黑骡子, 为什么还要杀它?同样一道命令, 彭将军却下了三次, 这其中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在借助网络集体磨课, 授课教师二次授课后觉得收获颇丰, 写出教学反思, 再次形成教学设计定稿放在群内共享。网络集体备课有利于形成教师之间的交往、互助、合作的文化氛围, 不断提升教学智慧。备课组成员可以将随时将教学资源方便地通过拷贝和输入保存到相应的教学单元去, 形成备课组的动态的电子备课系统.通过不断更新、完善和积累, 就是十分完善的教学资源。

二、教育博客———天高任鸟飞, 海阔凭鱼跃

1. 拓宽了教学的展示平台。

教育博客的操作简易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快捷的展示平台。教师可以把自己日常的教学设计、遇到的问题以及教学心得等记录到自己的教育博客中, 并且能够与更多的同行、学生或他人在更广泛的层面上进行分享与交流。如笔者在2009年就开始建立了个人教学博客, 加入圈子滁小课题研究之窗。

2. 拓宽教学的交流、联动平台。

教育博客打破了传统教研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让老师们可以随时在网上参与研讨, 大大提高了对课堂教学交流的广度。下面以我自己2011年研课为例, 摘选瑶海教研博客上的部分文稿及跟帖内容 (见下页) 。

在博客中进行交流时, 老师们能更充分地思考, 也能通过网络对相关交流问题进行理论查找, 再发表自己的独特想法, 实现了零距离的交流, 大大提高了教研工作的交流性与实效, 拓宽教学的平台。

三、QQ群主题研讨———远近高低各不同

在瑶海区教研室老师的引领下, 我加入了中国教师研修网中的小学语文网络教研二群。教研主题是教研活动的灵魂.以有效地解答课程实施中的教师的困惑。主持人确立群里研讨的主题后, 发布教研的相关信息, 讨论之前还要求教师先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 预先形成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避免在讨论的时候东拉西扯没有实际的言论。教研群充满魅力凝聚了人气, 吸引了大批小学语文同仁参与到话题的讨论中来。在开放、民主的气氛中不断将话题引向纵深。群中的管理员还对群里的研讨进行实录并发布, 即使未能参讨的成员寻找这些只言片语背后的价值, 一边阅读一边深入思考, 让思想沉淀。下面来看教研群关于如何提高阅读实效性的实录。 (教师A下午19:31:36) 望文思义, 我觉得阅读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习读书、学会阅读的教学。通过阅读教学, 让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读书, 学会理解, 学会作文, 学会做人……最后让学生形成概括、理解、欣赏、作文的能力。这就是阅读教学要达到的基本目标。 (教师B下午19:34:49)

在读中学习, 在读中理解文本。低年级阅读以指导朗读为主, 加强词语理解及搭配训练, 逐渐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尽量少讲解。细心欣赏这些思维碎片, 恰似在体味写者在某一阶段的教学感悟, 引发参与者的“头脑风暴”, 促进教学智慧的生成。教师之间智慧的点滴交流, 一定能积沙成丘, 集腋成裘。视频听评课、微博教研……小学语文主题教研的网络教研方式在不断推陈出新, 催人奋进、促人反思, 充分满足了教师群体自主发展、交流沟通的需求, 改变着教师的学习、工作方式, 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书写负担, 促进教师群体的和谐, 将成为新时期教师成长新平台。

参考文献

[1]张霞, 张成伟.依托QQ群进行网络教研[J].中小学电教, 2012, (7) :16-18.

篇9:网络环境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网络环境

一、初中语文作文的教学目标概述

明确教师的教学目标是教师开展教学的首要前提,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的指南,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灯塔。明确初中阶段语文作文的教学目标,有助于教师教学活动开展有效性的提高,有利于教师教学效率的提升。

1.激发学生开展语文作文学习的兴趣

初中阶段语文作文教学的首要教学目标就是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语文写作一直被学生认为难度较大,学习起来很难,缺乏学习信心,缺少学习兴趣。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2.提升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

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主要指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对文章讲述的内容,作者的深层次含义的理解程度。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关联,阅读写作不分家,因此,教师在开展语文写作教学时,要注重提升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础。

3.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是一种基于学生语文基础的深化而产生的综合能力水平。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包括提升学生在语言使用、句子逻辑、文章布局、段落衔接等方面的能力,对学生语文写作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网络环境下如何优化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网络环境具有开放性、便利性、随时性的特点,在当前网络环境下,人们的沟通交流变得越来越普遍,初中语文作文的教学也要向着网络环境的普遍性、随时性方向发展。因此,网络环境下教师在开展语文作文教学时,要明确教学目标,利用网络环境,从而优化初中阶段语文作文的教学,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1.增加学生在语文作文方面的素材积累量

当前网络环境下,学生的阅读变得越来越方便,学生不需要再跑到图书馆、阅览室等地方寻找书籍开展阅读来积累素材,只需要打开电脑,上网查一下就可以得到学生自己想要的知识素材。因此,教师在语文作文教学中,要利用互联网,增加学生在语文作文中的不同方面的话题的素材积累量。

例如:教师在开展《未来的我》这一科幻作文话题的教学时,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部分课下阅读作业,让学生在课下利用互联网络来搜集相关的材料,阅读相关的科幻类作文,来积累学生的学习素材,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为学生写作的开展打下基础。

2.丰富教学模式,开展远程语文作文教学

网络环境下,传统的语文作文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教学的发展,教师要针对网络环境的特点,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来丰富教师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当前初中阶段的语文写作教学。

网络环境具有便捷性、随时性的特点,针对网络的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开展远程语文作文教学。例如:建立学生与教师的交流群,随时开展远程的问题辅导,帮助学生解决语文写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教师将日常的作文讲解课程录成视频放在网络中,以便学生随时进行翻阅再学习;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自己选择其他的作文远程课堂,开展自主教学模式。

3.拓宽学生记录随笔、提交随笔的渠道

传统的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记录随笔以及提交随笔都需要在课堂中进行,学生很多生活中的真实感悟都由于记录的困难而放弃,从而使得学生语文写作教学效率的提升受到限制。而当前网络环境中,学生记录随笔、提交随笔都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有利于学生与教师进行沟通,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感悟及时予以记录,能够有效优化初中语文写作的教学。

例如:教师可以建立一个提交随笔、记录随笔的交流群,随时展开交流;还可以利用论坛等来提交随笔,征集各个学生以及教师的修改意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

综上所述,网络环境下初中阶段语文作文教学要跟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活动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学需求展开。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言理解能力以及语言运用能力的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利用当前互联网络便利性、快捷性、随时性、远程性的特点,积极丰富教学模式,开展远程教学,督促学生提高其自身的素养积累量以及文章阅读量,拓宽学生书写随笔、提交随笔的渠道,为学生语文作文学习、语文作文素材的积累提供方便,从而优化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周玲玲.网络环境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2015(2):91.

篇10:初中语文远程研修心得体会

我参加了初中语文远程研修,感觉收获颇丰,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来总结我此次远程研修活动的心得体会。

交流才能进步

学习,需要耐得住寂寞,关起门来用心钻研是必要的。但不能永远关起门来搞建设,我们还要尝试走出去和引进来,这种走出去和引进来就是交流的过程。而交流是我们学习成长的催化剂,很多平时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可能因为对方的一句点拨就有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肖伯纳说,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朋友之间相互交流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了。但我觉得我们很可能不单单因为交流有了两种思想,我们非常有可能在交流的过程中产生多种思想,所以这远非一个“一换一”、“一换二”的交流,而是“一换多”的交流。所以,交流非常有必要。

在研修中这种交流就包括很多种,比如你读文本资料,从文本资料中获得知识和思想,你将写出的文章发表出去,别人读你的文章而与你的思想交流有了他自己的收获;又比如我们给别人评论,会吸引来作者或其他学员回复,然后再回复下去,或者参与班级研讨和在线研讨,这种交流就是一种非常及时的交流;甚至我们还可能由此而结交些许好友,大家相约着面对面交流。总之,交流让我们们学到更多的知识,让我们收获更多的思想,也让我们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当然,在主动学习和主动交流之后我们还要学会主动反思和总结,这个过程也是非常重要的。

课程标准是统帅

对课标的正确落实源于对课标的准确理解。我们对课标在教学中本应有的地位已经忽视很久了。对课标的重视不够,我们很多老师已经很久没有(甚至从来没有)认认真真看过课标了,更遑论研究解读课标。很多老师平时教学往往就看两本书:教材、教参;新老师可能再加几本优秀教案之类的书;熟悉教材的老教师可能连教参都不翻了。其实大家都知道,课程标准体系严密、内容丰富,是我们教学设计对照的标杆、教学评价依托的依据。我们所使用的不同版本的教材的编制都是源于课标的,课标才是最高统帅,但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往往局限于教材和教参,甚至对教参中“对应的课程标准”也不大在意,只有在做说课评比、优质课准备等比较“重要”的事时才想起翻翻课程标准对这一课是怎么要求的。

吃透教材是根本

认真学习视频和文本资料,学人所长,取其精华的同时我也在对比思考,在对比中,我发觉我对教材体系的理解和掌握是如此的肤浅,这也是我们年轻老师往往薄弱的地方,但是没通过对比,自己往往没有这么强烈的感觉。所以在研修的第二天,我就开始给自己多安排了一项任务:回归教材,认真研读。通过认真研读,再将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与研修结合起来,惟其如此,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后来的学习也证明我的这个反思是对的。

篇11:初中语文教师研修的心得体会

詹倩老师的人物语言描写指导,让学生明确了什么是语言描写,语言描写的几种技法。通过选取新颖的素材,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方法。陈青老师的《把“想”写得多姿多彩》中,通过几个学习活动来提炼、归纳表现人物心情的方法。

1、直接陈述心情。

2、写想象描述心情。

3、写动作表现心情。

4、写景物烘托心情。

两位老师都很善于小结学生的发言,让学生很容易接受。两位老师都很善于小结学生的发言,让学生很容易接受。所以,通过这次的听课,我如醍醐灌顶,我感觉之前在写作课上,对学生的作文指导,根本就不算是指导。因为每次都是根据一个主题,大概跟学生讲讲要注意的问题就行了,没有给学生更好的方法。这些是在以后的写作课上要改正的。

篇12:初中语文网络研修心得

一、语文多读书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前人的读书经验总结。的确如此,学习“语文”就要以“读书”为先,在读好书上下苦功。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高低,文学素养的优劣,与其腹中诗书的多少是密切相关的。“读书”不仅能使你的语文知识更丰富,而且会使你的眼界会更开阔,更为重要的是会陶冶情操,使你的品格更高尚。为什么马克思、毛泽东、鲁迅、爱因斯坦„„的学识那么渊博?其中有个极其重要的因为,就是他们都十分重视“语文”学习,读了比常人多数十倍,甚至于上百倍的书。

二、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学习语文。学习语文不能只从“语文课本”,或是只从“课堂上”去学;而应当跳出“语文课本”,跳出“语文课堂”,把“书本”上学的、“课堂”上学的和现实生活、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学习。“语文”的身影无处不在,可以说是凡有生活的地方就有“语文”。校园里的通知、墙报,商场里的商品介绍、牌价,街上的路边牌、招牌、广告牌,课外读物《科学画报》《十万个为什么》等上的语言文字,旅游景点里的楹联、题词、诗词、摹刻,庙宇里的碑文,报刊上的文章,电影上的人物语言„„都含有丰富的语文知识,只要我们留心,就会发现“生活处处皆学问”。比如电视上、报纸上、汽车上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ffkj.net的广告,其用语既要简洁而又精彩,既生动鲜活又新人耳目,无不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界。策划者没有扎实的语文功底,是难以收到“一语惊人”而令人“过目难忘”的效果的。所以说,只有联系实际学习语文,才能使学习语文“与时俱进”。三.充分调动现代化是手段来学习语文。我曾经听过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该问问自己:当学生把这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忘记以后,还剩下些什么?十年,几十年以后,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全忘掉以后,我们给他们留下些什么?我们的教育,能否给孩子们留下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留下他们真正需要的种种?是啊,我想,我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所应该致力的就是:教会学生学习和生存的能力而非一点点课本上的知识.我将一直为此努力下去.说到这里,可见,这次远程培训我获益匪浅.

篇13:初中语文网络研修心得

合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和资源, 可以有效促进初中语文教学。

一、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教师备好课

以前教师备课, 经常需要翻阅很多的工具书, 查阅相关书籍。现在只要有一台电脑接入互联网, 在网上可以找到各种各样适用的资料。还有很多专门指导语文教学的网站, 比如“语文教学网”、“中华语文网”等, 这些网站上, 链接有许多语文资源, 供备课时参考阅读。教师利用网上资源备课, 既省时又省力, 内容也丰富。实行电子备课, 教师可以互相交流, 互相借鉴, 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还可以保存电子文档, 为今后备课教学提供一个很好的基础。

二、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互联网以超文本链接的形式呈现阅读材料, 同一主题或同一形式下可以有多种选择, 阅读者可以根据兴趣和目的自由选择链接的方向和分支, 可以充分满足学生自由阅读的需要。例如教学初中语文《一剪梅》的时候, 仅从这一篇文章的内容中, 学生很难全面地理解,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入网络世界, 了解作者的身世、生活经历, 阅读她的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 通过点播网上有关课文的音频和视频, 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语言 (有声语言) 、文字、音乐、图像等有机结合的感性阅读材料。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诵、优美和谐的音乐、生动活泼的图像, 让学生对课文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而这种声像结合的学习过程也就是学生增长知识、丰富语言、提高素养的过程。

三、化抽象为形象,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过去的语文教学方式一般是:让学生感受“文本”并进行想象、分析、归纳、表述 (口头、书面) 、巩固练习。遇到那些比较抽象的文章时, 这种教学法就显得很单调、枯燥, 学生的学习状态也相当被动。现在有了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设施, 情况发生了很大改变。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自己上网查找相关资料, 借助网络资源理解课文内容;然后教师运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设施将抽象的内容转化为直观、形象的图片、动画、声音等形式, 引导学生去听、去读、去看, 在有声有色的环境中感受、想象文章描绘的意境, 领略文章的主题, 并进行合作交流与探索。如此一来, 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文章的内容, 从而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如在讲《敕勒歌》时, 我做了这样的一个课件:一开始, 在屏幕上出现一些静止的画面, 分别对应诗中描绘的天山、草原、牛羊, 学生看后基本上没有什么反应。这时, 我就启发学生:诗中描绘的天山、草原、牛羊都是什么颜色?哪些景物是这幅草原画面的主体形象?它们各占多大的比例?你认为在这些图画中还应加点什么?这时, 学生们活跃起来, 展开他们想象的翅膀, 描述他们“看”到的草原景象;接着屏幕上出现了与同学们想象一致的有关草原景色的录像, 使他们真正看到了雄浑豪放的北国草原, 共同感受到了诗的美。我随后就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想象, 牛羊是这幅草原图画的主体形象, 是绿色锦缎上托出的明珠, 是画中的诗。美妙的是作者不是把这个主体形象死板地画在那里, 也不是一开始就让人看到, 而是直到末了才时隐时现。风吹草低, 现出了牛羊, 言外之意就是风吹草起, 又隐没了牛羊。那么, 草原深处还有多少牛羊, 还有多少美的事物, 那放牧牛羊的人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是天真活泼的姑娘?还是踏着牧歌归去的小伙子……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 就会徜徉神游于这个广阔的审美空间, 尽情地领略这首诗的神韵妙境, 充分地品味这“诗中有画”的美景。

四、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互动性可以让师生更好地交流

有了网络技术, 师生的交流就不会局限在当面或作业的形式上了。在运用网络教学的基础上, 教师可以建立自己的博客, 把自己的日记或论文放在博客里, 在课件中设置讨论区, 或建立班级QQ群,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可及时向老师和同学请教。这样, 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灵活多样, 还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讨论区的设置, 使学生的学习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学生无论在教室、家中, 还是在网吧, 都可以通过讨论区与同学和老师交流。教师通过网上信箱检查学生的作业, 帮助爱好写作的学生批改作文, 同爱做课件的学生交流资料、图片等, 使他们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篇14:初中语文网络课外资源的有效利用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应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网络课外资源的利用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

关键词 语文教学;课外资源;网络;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5-0061-02

1 前言

在这个获取信息资源手段多样的时代,课堂文本已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然而在初中,即学生汉语能力不断精进、三观日益形成之际,语文教学中有效利用课外资源已是大势所趋。本文从初中语文教学对网络课外资源的应用入手,从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形式、丰富课堂内容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质量三方面,深入探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利用网络课外资源,达到很好的效果。

2 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形式,补充课外知识

以前的课堂,板书、课本,加上教师的讲解、学生的互动,就构成完整的课堂。如今,多媒体在课堂中广泛应用,课堂容量大有扩充,教学形式丰富多彩。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该在培养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将“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目标有机统一起来。语文教学需要学生了解文本中作者的身份、写作背景、作者的写作动机和思想,而且不仅要理解文本内容,还要准确理解文本中心思想,并且能够在不断实践中熟练掌握语言技巧,提高交际能力,培养语文素养。

比如在讲授《木兰诗》一课过程中,就可以通过利用网络资源的形式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但是所有课外知识都应该有目的地进行补充,因为课外知识的补充都是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讲授和锻炼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和语言的应用能力。因此,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有关花木兰的视频片段,让学生通过观看,了解花木兰从军的背景以及过程,从而在视觉、听觉和感知上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能够更好地体会当时木兰从军是一项何等的壮举,体会到木兰的精神。

语文课堂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运用多媒体补充课外知识,使得语文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比如在讲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时,教师在多媒体中插入写作背景,同时给学生在课堂中播放康震品苏轼的百家讲坛片段,同时结合文本,讲解文本内容,分析苏轼写作时的心理环境,赏析情境结合的手法,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透[1]。

3 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生年龄大都在13~15岁之间,正处于对外界的好奇心甚重的时期。随着互联网、手机的普及,不断吸引青少年的注意力,课堂中走神儿、瞌睡的学生已不占少数,低头族也是不断兴起的大军。那么如何让这些学生收起心,回到课堂中来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抓住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和主动性入手,让学生从被动的要我学变成主动的我要学,从而能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在初中,学生学习应该靠浓厚的学习兴趣支撑,而不是靠应试教育方式来捆住学生。语言教学其实是枯燥的学习活动,因此应该运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利用现代化多媒体集音乐、图片、文字于一身的优势,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把静态的东西动态化,从而使课堂教学声色兼备、图文并茂,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那么对于学习的兴趣油然而生。如在课堂引入的时候就可以利用网络资源,通过看一段视频,或者是几幅漫画,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课堂引入对于整个课堂教学的作用也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

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网络上的资源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以及人物信息,为学生自主学习做铺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课堂中教师使用幻灯片讲课,插入丰富的图片、音乐、视频等,可以有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认真听讲。同时,此种课堂互动可以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如今,几乎在大城市中每个中学生人手一部手机,使用互联网已不再是新鲜事。学生获得信息的方式多样,但在其中各种游戏等诱惑也随之增强大,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纲”显然已经无法使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初中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得信息,课堂文本内容已无法满足他们的信息需求,因此,在课堂中使用网络媒体,有效运用网络课外资源,不断补充课外知识,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

4 提高教学质量,不断向素质教育迈进

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影响着每一位教师的教学。如今很多教师熟练使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并且利用网络资源促进教学工作。在语文教学中,根据文本内容,在网上搜索相关视频,充分搜索教学资源,在课堂中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听说读写,不断思索,不断感受,使学生再回到文本环境中,提高理解文本的能力和鉴赏美文美图美景的能力。这种利用网络资源的方式,不仅弥补了教师个人知识面狭窄的不足,同时可以有效解决课容量小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单纯的“传道解惑”已经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眼界,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技巧、语言涵养,是当今初中语文教育的目标。

教师在课堂中有效使用网络资源,可以帮助学生在平时的网络涉猎中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获取正常健康的信息,利于帮助他们提高思辨能力,拒绝网络文化中的糟粕,吸取精华,不被黄色、拙劣、反动的信息迷惑,合理利用网络学习语文知识、提高涵养,在复杂的信息环境中选取积极健康有益的信息。使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可以充实课堂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可以有效改变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主体的模式,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比如在讲《荒岛余生》一课时,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写作背景以及影视作品片段,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同时让学生组成小组,根据文本排练话剧,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而且有利于加深对于课文的理解,提高语言素养。

语文教学是一项长期的过程,有些内容的理解需要很长时间积累的同时阅读大量的书籍。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利用网络进行阅读,增强自主阅读能力。在课堂作业布置上,以往死板的模式往往会让学生产生巨大的压力,让学生产生莫名的反抗和抵触心理。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课外资源的形式,阅读一些书籍或者是进行课前预习,了解文章背景,这样有助于学生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5 结语

总之,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不断推行,在教学过程中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促进教育的发展。语文教学是一项语言教学,应用性和实用性都很强,可以利用网络课外资源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丰富教学内容,从而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丁名青.利用网络资源优化语文教学[J].课外语文,

2015(10):168.

上一篇:管理层声明书的日期如何确定下一篇:银行支行员工年终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