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美丽的迎春花

2024-04-07

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美丽的迎春花(通用18篇)

篇1: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美丽的迎春花

【活动目标】

1、在认真观察迎春花外形特征的基础上,尝试搓、捏的技能表现迎春花花瓣一头尖一头圆的特点。

2、通过制作和欣赏,幼儿能感受春天美丽的景象,愿意表达自己的感受。

【活动准备】

面泥每人一盒、画好的树枝、迎春花图片、制作步骤图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春天到了,花园里开了各种各样的花儿。有一种花儿是春天里第一个开放的,猜猜是谁?(出示迎春花图片)

提问:迎春花是什么颜色的?它有几个花瓣?花瓣是什么样的?

小结:美丽的迎春花有六瓣黄色的花瓣,花瓣的形状是一头圆圆的一头尖尖的。

如果有一大片的迎春花该多好,它们会大声吹响喇叭,告诉大家:春天来啦!我们一起来做做美丽的迎春花吧!

二、老师示范。

出示画好的、光光的树枝,这里的迎春花要开花了。

示范制作它的花瓣:搓一个小汤圆,然后把它放在手掌心里搓长,然后压扁,接着用小手捏出一头尖尖一头圆圆的小花瓣,把六瓣花瓣组合在一起后,中间粘上几根细细短短的花蕊。

三、幼儿制作。

让树枝上都开满黄色的迎春花,幼儿独立制作。

观察点:是否捏出了花瓣的形状?每个花瓣的大小、厚薄是否相近?

四、作品展示,讲评。

1、将作品放置在一起,变成大幅的迎春花。

2、和同伴一起欣赏并念念儿歌,说说自己的感受。

附儿歌《迎春花》 迎春花,开黄花,朵朵张开小嘴巴。

它是公园小喇叭,迎着春风吹喇叭。

滴滴答,滴滴答,它把春天迎来啦!

篇2: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美丽的迎春花

【活动目标】

1、在认真观察迎春花外形特征的基础上,尝试搓、捏的技能表现迎春花花瓣一头尖一头圆的特点。

2、通过制作和欣赏,幼儿能感受春天美丽的景象,愿意表达自己的感受。

3、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4、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活动准备】

面泥每人一盒、画好的树枝、迎春花图片、制作步骤图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春天到了,花园里开了各种各样的花儿。有一种花儿是春天里第一个开放的,猜猜是谁?(出示迎春花图片)

提问:迎春花是什么颜色的?它有几个花瓣?花瓣是什么样的?

小结:美丽的迎春花有六瓣黄色的花瓣,花瓣的形状是一头圆圆的一头尖尖的。

如果有一大片的迎春花该多好,它们会大声吹响喇叭,告诉大家:春天来啦!我们一起来做做美丽的迎春花吧!

二、老师示范。

出示画好的、光光的树枝,这里的迎春花要开花了。

示范制作它的花瓣:搓一个小汤圆,然后把它放在手掌心里搓长,然后压扁,接着用小手捏出一头尖尖一头圆圆的小花瓣,把六瓣花瓣组合在一起后,中间粘上几根细细短短的花蕊。

三、幼儿制作。

让树枝上都开满黄色的迎春花,幼儿独立制作。

观察点:是否捏出了花瓣的形状?每个花瓣的大小、厚薄是否相近?

四、作品展示,讲评。

1、将作品放置在一起,变成大幅的迎春花。

2、和同伴一起欣赏并念念儿歌,说说自己的感受。

附儿歌《迎春花》

迎春花,开黄花,朵朵张开小嘴巴。

它是公园小喇叭,迎着春风吹喇叭。

滴滴答,滴滴答,它把春天迎来啦!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主要是为了让幼儿通过视觉、触觉和嗅觉来感知迎春花。不过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觉得这一目标的达成度比较低,因为在活动中主要就是让幼儿通过看和说来认识了解迎春花。为了让幼儿熟悉儿歌,并进一步认识迎春花,我采用了儿歌与事物相匹配的方式,让他们在听完儿歌以后找找儿歌和校园里的迎春花哪些是一样的。

篇3:衣着朴实的公开课同样精彩美丽

室, 这样再让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就很难在预期时间内完成任务。于是校领导研究决定:本学期的公开课一律不用多媒体, 就在普通的教室里举行。少了多媒体, 如何同样为大家奉献一堂高效、优质的公开课呢?根据教材的进度, 我确定的授课题目是《楞次定律》, 反复思考研究后, 在备课和上课时我注重了下面几点。

●●实验引入新课, 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首先我演示将一个方形线圈和一个灵敏电流计串起来, 让线圈在磁场中来回切割, 导致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左右来回摆动。然后问:刚才大家观察到不同的切割方向和回路中产生的感应电流的方向相同吗?那么, 感应电流的方向由哪些因素决定?遵循什么规律?这激发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演示实验与“板图”相结合突破学习重点

磁场方向、感应电流方向等的关系图在这一节课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演示实验只有跟它结合起来, 才能发挥出最佳的效果。没有了多媒体的直观呈现, 我就把它“搬”到黑板上。业余的绘画生活使我练就了一手绘图的好本领, 课堂上我粉笔一挥, 很快这幅图就呈现在了大家的面前。课堂中我让学生边演示边将实验结论在表内写上。演示实验结束, 这节课的核心问题也条理清晰地呈现在了黑板上。然后小组内分析讨论, 小组间交流补充, 很快楞次定律的主要问题就解决了。想不到离开了多媒体这副“拐杖”, 这堂课竟然同样精彩。

●●巧设小问题, 引导学生突破难点

楞次定律中对“阻碍”的理解至关重要。如何正确理解“阻碍”的含义?我提出了以下几个小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1、谁在阻碍?2、阻碍什么?3、如何阻碍?4、能否“阻止?通过设置小问题, 将难点拆分开, 降低了理解的难度;通过组内讨论与组间交流, 提高了学生的协作精神与学习热情, 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运用生动风趣的语言, 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 语言应体现出机智和俏皮。课前, 教师要进行自我心理调整, 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有声有色, 才能带着愉悦的心情传授知识, 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事实表明, 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 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 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讲楞次定律时, 我打了这样一个比喻:在被太阳晒过的烂泥塘里, 当人踩上去时, 稍硬的表面会阻碍你下沉;当下沉后, 你想拔出腿来, 烂泥又会阻碍你拔出腿来。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楞次定律的理解, 更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是这样一节“脱下盛装”的物理公开课, 竟然同样精彩, 获得领导、老师们的一致好评。这使我陷入了沉思……

多媒体教学以自身的优越性为我们的课堂增色不少, 适当开展多媒体教学是必要的。可是, 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 由于受资金所限, 全市80%-90%的学校只有一个多媒体教室。学校的多媒体设施除了举行各种活动、教师参加比赛使用之外, 在日常的教师授课中利用率极为低下。再看看我们现在上公开课的情形:教师首先要挑选上哪一节课, 热闹不起来的课不选, 难以开放的课不选。其次就是想方设法包装, 这节课怎样体现新理念?如何运用新的学习方法?如何使课堂更热闹、更好看一些?于是出现了这样的怪现象:不是依据教学内容去确定合适的学习方式, 而是让教学内容去迎合学习方式, 以至于过分追求别致的设计、新颖的包装。很多教师感叹:上一节公开课太累!以至于当下学校中常能看到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公开课上精彩纷呈, 家常课上“涛声依旧”。

篇4:揭开英语公开课美丽的面纱

关键字:合作学习走过场 盲目拓展“迷”人眼 课堂流畅“欠”思考 多媒体课件唱主角

公开课在促进英语教学改革和青年教师成长方面功不可没。一堂成功的英语公开课,教师要具备熟练驾驭课堂的能力,标准的语音语调,有益于开发学生心智的课堂教学设计;要处理好了教学的各个环节,既有引人入胜的开头,又有高潮迭起的中场,还有画龙点睛的结尾,更有开启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升华;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鼓励学生有创见的思想,促进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发展;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获得进取的力量,分享合作的和谐。种种的一切都褪去了原来教学的死板与僵化。可是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很多教师的教学环节却越来越流于形式,盲于赶时髦、求时尚,给公开课披上了一层“美丽的面纱”,值得我们关注。

时尚一:合作学习走过场

当前课堂教学中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热闹繁荣的景象。如:pair work, group work。 学生训练有素的或是两人一组,或是几人一小组展开讨论或是根据模拟情景展开交际。这样的活动给每个学生创设了英语表达的机会,又使学生之间产生了思维的碰撞。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然而细心的听课老师会发现,这个过程往往刚刚开始或是学生还在讨论过程中就被老师击掌打断,学生的讨论戛然而止。然后由一些优秀的学生代表展示其讨论成果。细细观察有些学生并没有在倾听其他同学的汇报,而还是在偷偷的进行着自己未完的对话与讨论。显而易见老师是为了追求课堂的容量而“不得不”牺牲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

然而,如此讨论、交流的合作能否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是否有利用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挖与提升?是否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是否达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是否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流利的表达是否真正缘于刚刚片刻交流的成果?对于这些,教师可能没有细致的思考过。其实这是一种“伪合作”,是搞形式给听课老师看的。这样做的后果很容易导致公开课成了优秀生的talk show,中差生的夹生饭,课后还要花大量的时间来补。公开课同样要照顾到大多数的学生,给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注重

pair work, group work 等合作学习方式的内在品质,真正发挥其作用。

时尚二:盲目拓展“迷”人眼

现在无论是实验课还是示范课,也无论是研讨课还是公开课,不约而同地都会选择在课堂教学的后半程来一点拓展教学;如果没有拓展教学,总感觉似乎缺少了点什么。于是,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来一点拓展教学,就显得非常“时尚”和“流行”了。拓展型教学的确有利于学生语言学习,但并不等同于“一拓千里”、“展开越多,效果越好”!有的教师会在公开课中为了拓展而拓展,步入盲目拓展的误区,信息的大量输入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水平,造成无效拓展。笔者曾在一堂公开课中看到了如下的拓展教学片段:教师在教学Chinese后说,Chinese has many things.然后以Chinese中的各个字母为开头补充了一些新单词,再带着学生读了一遍。且不论教师的说法是否具有科学性,单说这些新单词我已毫无印象,更何况那些五年级的学生呢?这样的拓展除了告诉听课老师我有了拓展的环节还有什么实效性呢?笔者认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合理选择拓展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并要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的发展。

时尚三:课堂流畅“欠”思考

在多数公开课上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师生之间对答如流,课堂流程异常流畅。细究其原因会发现有这样几个缘由:一是所提问题缺乏深度,多为Yes或No的问题,学生无需思考。二是学生没有充足的思考时间。许多教师害怕课堂上出现冷场而不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几乎是问题刚抛出去就点名让一些较好的学生回答,这样的回答也往往是教师预料之中的常规答案,不能表达学生真正的想法。而对于一些中差生来说根本没来得及思考就已经被告知标准答案了,生生被剥夺了思考的权利。笔者曾在一堂公开课上听到这样一个片段,教师问:How do you spend your weekends? 话音刚落,就用手势示意几位学生一一回答,学生的回答均为Watch TV, do homework之类的答案。这几位学生与老师配合默契,对答如流,教师也很满意,流畅的教学程序让她很快过渡到了下一个教学环节。我当时就困惑,学生的周末真这么千篇一律吗?于是在课后与学生进行了短暂的交流,这时的学生七嘴八舌的说,去书店看书,学钢琴,去公园……,我问,课堂上为什么不说,学生回答还没来得及想。笔者认为这样的交流不是真正的有意义的交流,也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更错过了许多精彩的生成。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思考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实现真正的交流。要做到真正的交流,教师还要真正关注每一个学生,并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时尚四:多媒体课件唱主角

课件的使用的确给我们创设了好的语言环境,尤其是英语教学。这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是至关重要的。而且课件的成功运用,确实拓展了教学空间,提高了教学效率,也给学生提供了最直接、多渠道、全方位的听觉和视觉感受。但过分的依赖课件,就使教师变成了鼠标的“仆人”。多媒体技术的滥用使得部分老师手忙脚乱,只得暂停教学说sorry, let’s wait.然后忙着整理课件找到自己需要的图片,正常的教学过程受阻,学生的思维被打断。更为严重的是万一停电,或网络出问题,这课还能上吗?我们不少教师可能遇到过这样的公开课:课堂正在进行中,忽然课件不能用了,授课教师在众目睽睽下一下子乱了方寸,打乱了原先的计划,课前针对课件的充分备课,转眼间显得苍白无力—— 什么都备到了,就是没有考虑到课件出问题。听课老师也为其心慌意乱。而且课件需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有的教师甚至大动干戈劳动其他老师、找助手来帮助设计课件,这就违背了公开课的本意。公开课本来应该对其他教师具有示范意义,而这样的公开课其他教师如何效仿?如果我们的教师都来这么上课,我们还有时间备课吗?还有,就是公开课中授课教师的板书问题。我发现现在老师在讲公开课过程中很少板书。尤其是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其实,言简意赅的板书还是很重要的。我们的学生对于老师黑板上的书写内容一般会印象深刻,作为强化重点内容的方法之一,板书最好还是要有的。另外,教师的板书对学生来说还有示范的作用。学生的书写也很重要,尤其是初始年级,有的老师在授课时往往会忽视了学生的书写问题。口头上学生似乎掌握好了,可一到纸上写却漏洞百出。因此笔者认为课件的制作还是要遵循实用、简洁、易操作的原则,课件是为我们的教学服务的,而不是把我们伦为课件的奴隶,让它牵着我们的鼻子走。

笔者认为公开课应是师生之间真情实感的交流,它应成为一种有效而轻松的教学研讨,成为教师教学风格、教学创新展示的舞台,反映教学的实际情况和真实水平,让大家觉得可看、可学、可用,可交流探讨。公开课只是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要形式,让我们揭去公开课美丽的面纱,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公开课,把公开课看成是学习、研究的过程,看成是自我锻炼、自我实现专业素质提升的平台,这样才能不把学生当作作秀的工具,才能对教者和听者起到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作用。

作者简介:谢丽芳(1978-10--)女,,江苏常州人,本科学历,小学英语高级教师,研究方向:新基础教育。

篇5: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美丽的迎春花

活动目标

1、看图理解故事内容并能进行大胆讲述。

2、懂得利用自身的长处为大家服务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

活动准备

1、同一地点的雪前、雪后风景图,《冬天的小路》教学挂图。

2、幼儿学习资源。

3、优美舒缓的背景音乐。

4、指偶粘纸1张。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出示风景图,引导幼儿谈谈:两张图片哪里不同?下雪了,周围的景象会发生什么变化?小路变得怎么样了?走在小路上有什么感觉?

2、观察挂图,看图讲述故事内容。

(1)同时出示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引导幼儿看看画面上是什么天气,有谁?他们怎么了?猜猜是怎么回事?小松鼠会说什么?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小动物的`神态和表情,大胆进行猜测和讲述。教师要积极回应幼儿,肯定幼儿的各种猜测和想象。

(2)出示第三幅图,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小动物是用什么方法扫雪的?学一学小动物的动作。重点理解动词:推、扒、扫、铲。知道小动物是利用自身的特点进行扫雪的。

(3)提问:他们扫完雪后,会怎么说的?他们的心情会怎样?会在小路上干什么?

(4)出示第四幅图画,提问:你从哪里看出小动物们心里真高兴?为什么高兴?会说些什么?引导幼儿懂得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3、在背景音乐下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幼儿倾听、欣赏。

4、幼儿看图完整讲述故事主要内容。

请2—3名幼儿进行讲述,教师给以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5、交流分享。

(1)提问:请幼儿说一说故事中的小动物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篇6: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家》

1、发展路线图与实际空间的对应概念。

2、表现空间与方位的认知。

【活动准备】

1、图画纸、画笔。

2、活动之前请家长帮助幼儿了解了上学路线。

【活动过程】

一、出示常熟市的地图

师:这是什么?(地图)

师:你们知道地图有什么作用呢?

二、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家到幼儿园的路线

1、师:地图可以帮助我们找到不认识的路,当我们请小客人来家里时,小客人看着地图就能找到我们的家了。

2、教师示范画地图。

(1)师:老师现在想邀请你们到我家来玩,你们愿意不愿意啊?那你们有谁认识我家没?

(2)师:都不认识,没关系,我来画一张地图给你们,只要你们按照这个地图走啊,就可以走到啦!

(3)教师画出地图,在画的时候,特别注意画出醒目的标志,如:什么时候转弯,转弯的地方有些什么,走到哪里停等等。

3、师:现在你们能找到老师的家了吗?

4、引导幼儿讲述自己家到幼儿园的路线

师:你们家到幼儿园会经过哪些地方?

三、幼儿绘画自己家到学校的地图。

1、师:小朋友们真棒,都能说出怎样从家到学校了,那么你们能把这条路线画成一张地图吗?

2、师:注意画的时候要把什么时候停什么时候转弯等等,一些很重要的容易认识的标记画出来,以便好朋友来认识你们家,好吗?

3、幼儿画地图。

4、请幼儿分享一下自己的地图。

师:谁来介绍一下从学校怎么去你家?(教师提醒幼儿用完整的话说出路线,如:过马路后直走、经过一间商店转个弯……)

五、结束部分。

篇7: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家》

1、感受歌曲轻松愉快情绪,体验与伙伴一同进行音乐游戏的快乐。

2、能积极主动参与游戏,并能合作表演。

3、用自然、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随音乐做出蛙跳动作。

活动准备:

1、录音机、歌曲磁带。

2、在地上画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做小青蛙的“家”;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胸卡若干。

3、小青蛙图片。

活动过程:

1、图片导入,引导幼儿讨论。

提问:夏天到了,很多小动物都出来做游戏了,小朋友们看看来了谁?(教师出示小青蛙图片)

2、教师范唱,幼儿理解并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引导幼儿用歌曲里面的语言回答。

教师:小朋友们,刚才在歌曲中听到了什么?

(2)幼儿学唱歌曲。

3、幼儿创编蛙跳动作,并随音乐有节奏的练习蛙跳动作。

(1)鼓励幼儿自由创编。

教师:小青蛙在水里会游泳,在地面上会怎么样呢?哪个小朋友能来学一学小青蛙是怎么跳?

(2)根据幼儿创编的动作,教师带领幼儿边唱边练习蛙跳动作。

4、教师示范游戏“小青蛙找家”,引导幼儿了解游戏规则并学会游戏。

(1)教师出示道具,并简单介绍。(青蛙家的形状、胸卡及作用)

(2)教师随音乐边唱边示范游戏。

(3)介绍游戏规则:幼儿扮演小青蛙。边唱歌边找“家”,当唱到最后一句“小青蛙,回到家”时,请幼儿根据自己的胸卡形状跳到相同形状“家”里。如果个别幼儿没有找到“家”,大家一起说“小青蛙快回家”,直到所有小青蛙都找到“家”。

(4)师幼一起慢速唱歌一起玩游戏。

(5)幼儿随音乐磁带玩游戏。讨论:怎么样才能快速找到小青蛙的“家”?

活动延伸:

篇8: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美丽的迎春花

一、教学理念、模式要体现“新”字

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优课的标准也有变化,但主要的看是否调动学生的兴趣,全班学生是否融情于课堂,是否践行少教多学的理念。一位语文老师无论你的教学水平多高,教学经验多么丰富,但把自己当成是唱戏的主角,把学生当成是观众,无论你上的多么精彩,多么流畅,我给出评价都是唯一的:低效课。因此,优质公开课首先要让学生的看、 听、思、说、做有机动起来,而老师的作用在于指导、欣赏、激励。 其次,教学模式要新,譬如,我听了张新的《社戏》一堂公开课, 他采用了协同模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采用三案教学:导学案、 检测案、诵读案。通过三案把学生思维,教学目标,课文内容,紧密有机联系在一起,老师通过三案只对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进行指导、 点拨,真正做到人人参与,兴趣高涨,气氛热闹,真正实现了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言:“一个完美的课堂教学,使教育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真正合作的互助作用的过程。这个新就是这堂课的闪光点。

二、要让学生融情于课堂教学情境之中

教育家叶圣陶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 入境如至亲。”也就是说只有创设情境采用学生的情感流露。譬如, 王美丽上余光中的《乡愁》一课时,他是这样创设情境的:课前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节奏舒缓,低沉,悠远绵长的小提琴曲,营造一种忧伤氛围,学生受到解读诗歌背景音乐的感染,以自己真实的体会来迁移到诗人乡愁的情感。同时加深本课《乡愁》知识的解读。 还有李文上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他别出心裁的采用以评书形式的开场白,来解说本课的故事情节,这种教学情境一下子把班级的气氛活跃起来,同时也让学生以说书人的身份,描绘鲁智深那三拳的描述,教学效果收到奇效,使语文情境教学美轮美奂,魅力无穷。

三、把握好语文教学的节奏感,上出语文味

语文课很讲究节奏感,要有张有弛。一个成熟的老师都能对学生学情,基础内容,课堂设计,意外情况了如指掌,能很好把握课堂节奏感,用灵活多变,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把语文教学上升到艺术高度,在思考,探索,规律,创新教学节奏中完成教学任务。 使思考能细心预设,虚实有度;探索要合作探究,注重实效;规律, 要深入内在,寻求根本;创新要有效运用,推陈出新。保证学生自由活泼的思维空间和时间,鼓励求异思维,启迪创造性想象。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激发学生审美情趣和开创创新的领域,上出语文味,使语文教学成为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片沃土和快乐的乐园。使教学过程在自己节奏走有条不紊思维进行,这就靠老师高超的驾驭技术和艺术手法。要求我们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之间做好平衡,师生平等对话,老师关注的是学生质疑的重点与难点之处,要学会务实避虚,次要的小问题不要纠结,一带而过即可。 其中张华的《背影》一课把握的特别好,游刃有余,使学生讨论空间和时间,思考空间和时间,训练时间安排把握层次清晰,合情合理,不愧被评为一堂优质的高效课。

四、进行多元化评价,及时反馈

由于学生在智商、兴趣、理解上存在许多的差异。因而,也就有必要针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等级的任务驱动,同时, 也要给予相应的评价。多元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其中冯刚老师借助小组抢答的模式,采用竞争机制,老师点评,小组互评,掌声鼓励,“夸张表扬”等形式对于学生学习的情况及时反馈点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动起来,就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评价的模式应该多元化,而且要适时变换评价的模式,对学习的结果及时反馈,如此教学效率必然是高效的。

五、老师多多听课磨练充实自己

我们语文老师要甩掉平庸教书匠的称号,成为一个学生,家长, 社会满意的优秀教师,上好每一节课,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准备一桶水。与时俱进,跟上教改的步伐,成为时代所需的优秀教师, 我想不妨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作为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必须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大纲,积极参加集体备课,跟班听课,苦练基本功,以扎扎实实的态度写好每一课的教案,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

(二)要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语文是一门情感最丰富的科目,要想与学生产生共鸣,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我鼓励青年语文老师上课时要有亲和力,精神要饱满, 面带微笑,用自己的丰富的表情和肢体语言,把书本中的喜怒哀乐上出来,让学生崇拜你然后喜欢你的课堂。

总之,一堂好课,如果能蕴含着悟性的哲理,流淌着人间的真情,承载着缤纷的世界,浓缩着人生的精华,放射着心灵的智慧, 铺架着成功的阶梯,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使学生学得事半功倍,那么就达到了我们语文老师追求的理想境界。

摘要:判断一堂语文公开课是否优质,首先要看它是否执行“少教多学、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是否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学习激情,求知欲,其次看它是否分层教学,有情感教学,重视学生主体地位,自主学习,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

篇9:公开课“语言得体”教学设计

指导学生根据场合、对象、目的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来使语言得体,达到交际目的

教学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境故事导入,通过高考原题或模拟习题讲解,讲练结合

一、导入:今天,有这么多老师和我们一起上课,如果要大家写条横福来表达我们对老师们的欢迎,该如何写?

明确:热烈欢迎各位老师莅临指导

这里“莅临”是礼貌性用语,指导是谦词敬语,这样我们就可以表达完整了。

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语言之得体。

二、1.掌握谦敬

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从前有个知县好巴结上司。一天,知府到他这儿巡视。在宴会上,知县一边劝酒一边套近乎:“大人几位公子呀?”知府伸出两个指头回答“两个犬子”。说完反问知县“令郎几位”。这不问则已,一问这知县就急了。你想呀,知府大人都称自己的儿子为犬子,那他该怎么称呼自己的儿子呢?他想了好一会儿,才毕恭毕敬地回答说:“回禀大人,卑职只有一个五岁的王八羔子。”

这里“令”含有美好的意思,作为敬辞指称对方,犬,卑贱的动物,以此表示谦虚,都是得体的。但是“王八羔子”是骂人的话,作为谦词使用,只能闹笑话。

所以说要使语言得体,其中得把握好谦敬。

谦词

小、拙、鄙、愚、敝、不才、错爱、寒(舍)、草(民)、献丑、见笑、抛砖引玉、犬子等等。

敬词

令、尊、贵、大、高见、贤(平辈或晚辈)、仁、光临、赐、惠(顾、书、存)、鼎力相助、恭、海涵、呈正/雅正(送请批正)、斧正(请人改文章)、钧裁(请人作决定)等等。

做题训练(略)

2.符合语体

我们每次回到家跟爸妈打招呼,你的第一句话通常是什么?“爸妈,我回来了”而不会说“父亲母亲我回来了”,这就是口语与书面语的区别。再比如我们常说“祖国,我的母亲”而很少说“祖国,我的妈妈”。这是庄重与通俗的区别。

语体即指口语或书面语,庄重语或通俗语。要使语言得体,还得符合语体。

下面看一个高考题:

根据语境用口语方式转述下面书面材料的内容。

①徐凡,男,江苏南京人,东方大学文学院教授。

②系我国红学界后起之秀。

③尤以考证作者身世见长。

④专著《曹雪芹家世考》《大观园人物论》(获优秀教育图书奖),在海内外享有盛誉。学校邀请徐凡教授与学生座谈时,你以文学社成员的身份向同学们介绍说:

提示:①徐凡后肯定得加称呼,性别不必。

②“系…后起之秀”是书面语,必须转换,如改成“是…研究专家”。

③“尤以…见长”书面语,可改为“尤其在…方面有专长”。

④括号中的文字必须转换,括号或破折号是在书面表达时为加强逻辑关系而使用的,口头表达不可能有这样的符号,只能转换成口头表达。

调学生上黑板后批改,指出问题然后给出参考答案(参考答案略)

3.注意场合

俗话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说话还得注意场合。再听一个小故事:

一家人家生了一男孩,合家高兴极了。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自然是想讨得一点好兆头嘛。抱到一个客人面前,这客人说:这孩子面相好,将来一定是要做官的,主人听了很高兴。又抱到一个客人面前,这客人说:这孩子手相好,将来一定是要发财的,主人听了又很高兴。这时抱到一个青年人面前,青年人听别人都说一定怎么样怎么样,于是也说到:这孩子将来一定…一定…是要死的。结果他遭了大家一顿合揍,被主人轰了出去。青年人有点委屈,想我说错了吗,难道他将来不会有死的一天吗?

我们说,你说的话没有错,但在这种喜庆的场合却不能说,尤其在主人想讨吉言的时候。

所以说,讲话要得体,还得注意场合。

下面再看一个高考模拟题:

下列标语与所张贴的场所协调得体的几组是( )

A.考场门口:失败乃成功之母

B.卷烟场车间:严禁吸烟

C.澡堂门口:谢绝观看

D.火葬场门口:把经济搞上去,人口降下来

E.医院门口:宾至如归

F.婚姻介绍所门口:与人作對

G.某市交叉路口标语牌:多拉快跑,争分夺秒

答案:BF

结语

总之,语言是一门艺术,运用得体可以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不得体则可能闹笑话。希望今天这节课对大家在日后的与人沟通交往中有所帮助,有所启发。

篇10: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蜗牛搬家》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充满童真童趣、可读性很强的童话故事。内容浅显易懂,生动活泼,富于情趣,能够抓住孩子的心,让他们津津有味读下去。在理解故事的过程中,相信幼儿的心灵也会有所触动。懂得有了目标,一定要不怕困难,付出努力的道理。

幼儿分析:

中班幼儿会在集体中发言,但是态度还有点拘谨,表达还不够流畅。他们喜欢用自身的语句将生活经验表达出来。能够感受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会用较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在活动中,通过让孩子听一听、看一看、说一说,让幼儿迁移自身经验,知道不能因为一点困难就退缩的道理。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说故事中蜗牛与朋友的对话;

2、知道蜗牛因为害怕困难,所以搬家没有成功。

3、迁移自身经验,知道不能因为一点困难就退缩的道理。

活动准备:

PPT。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行为:有一只蜗牛住在池塘边的石缝里,周围光秃秃的`连个遮拦也没有,每天饱受风吹日晒之苦!只有阴天下雨时,他才从壳子里探出身子喘口气。所以,它搬家。那它会搬到哪里去呢?

幼儿行为:池塘边,小河边,小树旁……

设计意图:激发幼儿的想象,为下面的故事做铺垫。

二、倾听故事前半段,理解故事内容。

1、讲述故事前半段,提问理解故事内容。

2、倾听故事后半段,理解故事内容,并学说对话,提问理解故事内容,学说对话。

3、讨论了解蜗牛搬家没有成功的原因。

教师行为:

蜗牛到底会搬到哪里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故事《蜗牛搬家》。

谁来看蜗牛了?(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图片。)它们说了什么?

小蜗牛听到蚂蚁和蜻蜓说小土冈是个好地方,它是怎么想的?

蜗牛搬家到底怎样了呢?我们来接着听。

谁来帮蜗牛搬家了?(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图片。)

蜜蜂来帮蜗牛搬家,天气怎样?蜗牛怎么说?我们一起来学着说一说。(教师与幼儿扮演蜜蜂与蜗牛,练习对话。)

今天蜗牛有没有搬家?那还有谁来帮它搬家了?

蝴蝶来帮蜗牛搬家,天气怎么样?蜗牛怎么说?谁愿意来学一学。(请幼儿分组扮演蝴蝶和蜗牛,练习对话。)

今天蜗牛有没有搬家?还有谁来帮它搬家了?

青蛙来帮蜗牛搬家,天气怎么样?蜗牛怎么说?(请男女小朋友分组扮演蝴蝶和蜗牛,练习对话。)

蜗牛搬家搬成了吗?为什么?

蜗牛搬家没有搬成,它后悔了吗?它怎么想的?

幼儿行为:

幼儿仔细倾听。

蜻蜓、蚂蚁。我来帮你搬家。

也想搬到小土冈上去住

有大太阳

蜗牛我帮你搬家吧。蜗牛说:今天我不能搬家,太阳光会晒着我的!……

在刮大风

蜗牛我帮你搬家吧。蜗牛说:今天我不能搬家,我这细皮嫩肉经不起风吹!

青蛙、毛毛虫

下雨的。

蜗牛我帮你搬家吧

今天我不能搬家,天潮地滑,小土冈的斜坡爬起来很吃力的。(幼儿学说对话。)

没有成功,因为它遇到困难就不搬家了。

后悔了,因为它还是只能呆在原来的地方。

设计意图:

分段理解故事内容,幼儿易于理解和掌握。

理解故事内容,并通过学说对话,提高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通过讨论让幼儿知道蜗牛因为害怕困难所以搬家没有成功。

三、完整倾听故事。

现在我们一起来完整地听一听这个故事,我们小朋友也可以跟着说一说。(教师注意在说对话的时候鼓励让幼儿多说。)

四、经验提升。

如果你是小蜗牛,你会因为太阳晒、刮风、下雨就放弃搬家吗?你会怎么做呢?

小朋友在上幼儿园时,有没有遇到过太阳晒、刮风、下雨?你们是怎么做的?

篇11:中班语言《救狮子》公开课教案

1、幼儿初步掌握一些关于图书的简单知识,学会逐页阅读图书。

2、幼儿能通过自己的想象,将图书内容补完整。

3、知道小朋友之间应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活动准备:

1、将幼儿平时练习涂色的材料自制成图书(无封面,第3、4页无页码,且内容不完整。图书第一、二、三、四页内容见图

一、图

二、图

三、图四),每人一本。

2、数卡(3、4)、动物卡片、水彩笔、固体胶若干。

(评:学具的准备能照顾到个别差异,活动中能力强的可选择水彩笔自己画、写,能力差的可利用老师准备的数卡、动物卡片贴,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过程:

1、出示图书,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呀,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本书。

(评:教师神秘的表情调动了幼儿的兴趣,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

(出示图书)这是一本什么书呢?

幼:不知道。

师:为什么不知道?

幼:因为它没有封面。

幼:因为封面上没有图,也没有字。

师:噢,因为封面上没有图,也没有字,所以我们就不知道这是一本什么书。这样吧,我们先来看看图书里到底讲了些什么。

(评:先不让幼儿看图书里的内容,而是让幼儿先说说“为什么不知道”的理由,使幼儿初步懂得封面的作用。)

2、引导幼儿逐页阅读图书。

(1)引导幼儿阅读第一页。

老师将书翻至第一页,提问:今天天气真好,咚、咚,谁出来散步了?

幼:狮子。

师:还有许多动物要出来散步呢!想一想,可能还有谁会出来散步呢?

幼:小白兔。

幼:小猴子。

幼:松鼠

师:这是第几页?(教师手指页码)

幼:第一页。

师:想一想,小动物们听到大狮子咚咚的声音,会怎么样呢?

(评:开放性的提问,使幼儿可以从多个角度回答,充分发散了幼儿的思维。)

幼:会逃跑。

师:为什么?

幼:因为狮子老欺负小动物。

幼:不对,这是不欺负人的狮子。

幼:你怎么知道的?

(评:这里针对幼儿之间发生的争论,老师并没有制止,而是给幼儿创造了一个宽松的氛围,让幼儿大胆述说自己的观点,使活动气氛活跃起来。)

(2)引导幼儿阅读第二页。

师:那小动物们到底怎么样了呢?我们一起往下看。(翻到第二页)

幼:小动物们吓跑了。

幼:小动物们被吓得东奔西跑。

师:轩轩用了一个好听的词,叫“东奔西跑”。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师:一起来做个“东奔西跑”的样子。

师:除了可以说小动物被吓得“东奔西跑”,还可以说小动物被吓得怎么样了呢?

幼:小动物被吓得到处乱窜。

师:噢,到处乱窜,这个词不错,我们来学学。

(评:个别幼儿用的好词,教师并没有让幼儿集体枯燥地读,而是让幼儿读了一遍之后,就用动作来表现,使幼儿很轻松地掌握了‘东奔西跑’、‘到处乱窜’。)

师:大狮子见小动物们都怕它,心里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

幼:它很得意。

师:你从那儿看出来的?

(评:这个问题提得好,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

幼:瞧,它的手举起来了,好像在跳舞。

幼:我觉得它在一边走一边跳。

幼:它脸上笑咪咪的。

师:这是第几页?(教师手指页码)

幼:第二页。

师:“想一想,大狮子一边走一边跳,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幼:我觉得它会摔跤。

幼:我觉得它会掉进猎人的陷阱里。

(3)引导幼儿阅读第三页。

师: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教师边说边翻到第三页)幼:哇,它真的掉进陷阱里了。

师:这一页有没有页码?

幼:没有。

师:大狮子掉进陷阱里,心里会怎么样呢?它又会怎么做呢?

(评:让幼儿体验此时大狮子的心情,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同情心。)

幼:大狮子害怕极了,大声喊:“救命呀!救命呀!”

幼:大狮子可急了,大声喊:“救命呀!救命呀!”

(4)引导幼儿阅读第四页。

师:对呀,大狮子心里可害怕了。它大喊“救命呀!救命呀!”。那谁会来救它呢?(翻到第四页)

(评:教师以自己夸张的表情和动作感染幼儿,激发了幼儿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

师:“谁来救它了?”

幼:没有。

师:“这一页有没有页码?”

幼:没有。

师:那我们来想一想,可能会有谁来救它?又会怎么救呢?

幼:大象会来救它。

师:怎么救?

幼:用鼻子卷。

幼:长颈鹿把长脖子伸进陷阱里,让狮子爬上来。

幼:不行,大狮子太重了。

幼:猴子、小兔、小熊把绳子伸进陷阱里,把狮子拉上来。

幼:小动物们把梯子伸进陷阱里,让狮子爬上来。

(评: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为下一环节作好铺垫。)

3、引导幼儿将图书内容补完整。

师: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动物图片和水彩笔。请小朋友想一想,会有哪些动物帮忙,它们又是怎么帮忙的,然后把它补上去。为了让别人能看懂到了第几页,我们还要为它补上什么?

幼:页码。

师:把图书补好后,还要请小朋友们把图书补讲完,可以讲给同伴听,也可以讲给客人老师听。

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评:教师让幼儿补图书,并要求把图书补讲完,让每个幼儿都有了充分表达表现的机会。活动中,我们看到能力强的幼儿能主动讲给客人老师听,能力差的幼儿在同伴的影响下也能高兴地讲给同伴听,师生之间、同伴之间得到了很好的互动,幼儿的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均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4、请个别幼儿到集体面前讲故事,其他幼儿作评价(包括页码是否贴对)。

5、请幼儿帮图书取名字。

活动延伸:

请幼儿帮图书设计封面,老师帮幼儿把取的名字写在封面上。

(评:让幼儿设计封面,并帮幼儿把取的名字写在封面上,不仅有助于进一步帮助幼儿掌握关于图书的简单知识,如:图书不但有内容、页码,还应该有封面,而且还能发展幼儿的绘画技能。)

篇12:中班语言公开课谁的本领大教案

设计意图:

故事《谁的本领大》是一篇久经传承的童话故事,故事内容浅显易懂,但寓意深刻。故事通过:梅花鹿和小猴比本领——遇到困难想办法——相互合作摘到果子的情节为主线,揭示了互相帮助才能摘到果子,本领更大以及合作更快乐的道理。选此内容目的有两个:

1、中班幼儿是合作意识萌芽的阶段,也是培养合作性的关键期。借此故事教幼儿掌握与同伴合作的方法,增强幼儿在生活中的合作意识,从而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2、中班幼儿语言正处在迅速发展时期以及直觉形象思维的学习特点。借助此故事,采用视听结合的方式,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梅花鹿和猴子各自的本领。

2、引导幼儿大胆猜想,能够将自己的想法用语言表达出来。

3、感受合作的快乐,懂得同伴之间相互帮助本领会更大的道理。

4、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5、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初步了解动物的本领,幼儿有互相帮助合作的经验感受。

2、物质准备:课件、音乐、视频资料(幼儿在幼儿园游戏中各种合作的照片)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小猴、梅花鹿课件。(P1)创设谈话情境引入活动,幼儿初步了解梅花鹿和小猴的本领。

师:森林里住着两只小动物,他们是——梅花鹿和小猴子。有一天他们争吵了起来!都觉得自己的本领大!你认为谁的本领大?梅花鹿和小猴都有什么本领?(幼儿说出自己的认识)师:我们来听听他俩怎么说(播猴子和梅花鹿说的`话,然后让幼儿重复对话内容)他俩争来争去也没有个结果,怎么办呢?怎样才能知道他俩究竟谁的本领大呢?(幼儿想办法)师:最后他们决定比一比。看!他们请来了谁当裁判?(大象)大象会给他们出什么题让他们比呢?(幼儿猜测)

二、演示课件,理解梅花鹿和猴子摘果子的过程。

出示P2师:看!他们一起来到了哪儿?(引导幼儿认识小河、果树)大象说:(播放大象说的话,幼儿重复)幼儿猜想:你觉得谁能摘到果子?所说你的想法。

出示P3师:比赛开始了,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预备——开始”(呈现梅花鹿和猴子比赛过程)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幼儿大胆讲述看到的画面)重点:1、梅花鹿怎么过的河?它摘到果子了吗?怎么样了?(团团转)?2、小猴子过不了河,它心情怎样?(抓耳挠腮、无奈)过渡语:有什么办法能让猴子和梅花鹿都能摘到果子呢?(幼儿想办法)师:小猴子想了一个什么办法呢?我们一起来看!

出示P4幼儿观看PPT演示。问:小猴子想了一个什么办法?幼儿讲述它们摘果子的过程。(合作,互相帮助)重点:1、小猴子怎么说?梅花鹿会怎么回答?2、他们一起合作摘到果子心情怎么样?会怎么想?(遇到困难想办法、要合作、团结力量大)3、现在你们觉得谁的本领大了吗?

出示P5师:猴子和梅花鹿一起把合作摘到的果子送给大象,大象会对他们说什么呢?(出示大象说的话)过渡语:这个故事你们好听吗?让我们来一起讲一讲。

三、师幼一起完整讲故事。理解只有互相帮助本领才会更大的道理。

边演示PPT师幼一起讲故事。

提问:1、为什么一开始小猴和梅花鹿没有摘到果子?

2、后来是怎样摘到果子的?(合作让本领更大)

四、知识迁移。提升幼儿合作的经验,体验合作的快乐。

1、师:生活中你有没有帮助过别人,或者跟别人合作完成一件事情?(幼儿说)过渡:其实生活中小朋友经常也会帮助别人,一起合作完成一些事情,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我们的精彩瞬间吧!

2、播放幼儿生活中互相合作的精彩的瞬间。

五、小结。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长处,只有互相帮助、相互合作才能让自己的本领更大。才能得到更多的快乐。

教学反思:

篇13:《阿Q正传》研究性公开课教案

本次研究性公开课主要想尝试一下新课标下如何处理学生与教材、教师与教材、学生与老师、学生与社会的关系, 其指导思想是把学生放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下 (通过学生课下搜集相关资料, 占有大量的材料) 然后对课文中所涉及的人物形象有一个客观的公正的多方面多角度立体性的了解。而不再局限于老师的说教、课本上的知识使学生的思路更加的开阔, 无论在课上还是在课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他们积极思考, 积极参与课堂, 由学生自己分析问题, 自己得出结论, 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而不是学习的奴隶, 并且使他们能理论联系实际, 真正能关注社会, 关注自身成长。

教学步骤

1、通过猜谜语导入 (猜文学史上的一个文学形象)

2、简要介绍一下鲁迅和他的《阿Q正传》

3、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再读课文第二、三章划出觉得可笑的句子, 并体味这些句子体现了阿Q的哪些性格, 后让学生主动回答。

4、引导学生作深入地分析, 分析阿Q对待欺侮和失败时的心理活动。总结出精神胜利法的定义。

5、让学生举出在现实生活中与阿Q类似的现象。

6、分析阿Q精神胜利法与人们正常的心理自我安慰的不同。

7、指导学生如何对待生活、学习、工作上的失败。

8、为学生提供一些途径继续研究我们的阿Q和鲁迅先生

9、留课下开放性的作业。

10、课堂小结:通过本次的学习, 使学生认识到学习不但是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还应把所学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提高自已的素养, 指导自己的人生, 指导社会。

篇14:《囚绿记》公开课教案

【摘要】同学们,顾城有诗云: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今天,让我们带着慧眼一起去寻找那抹绿,共同走进陆蠡的《囚绿记》。

【关键词】公开课;教案;《囚绿记》;绿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内涵;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3.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对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教学重难点:理解绿的象征意义,感受优秀作品恒久的生命力。教学方法:诵读感知、读写品悟。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早自习预习、电子白板、ppt。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顾城有诗云: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今天,让我们带着慧眼一起去寻找那抹绿,共同走进陆蠡的《囚绿记》。

二、整体感知:检查早自习预习情况

1.文题中“绿”指什么?(常春藤)2.题目为“囚绿记”,课文中哪几段是写“囚绿”?“囚绿”之前、之后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请用两个字概括。(寻绿(1—4)观绿(5—7)囚绿(8—12)放绿(13)怀绿(14))3.作者囚绿后放绿,放绿后又怀绿,这矛盾的表现流露作者的什么情感?(喜爱绿)

三、讲析课文

(一)学习囚绿(8—12段),齐读,完成下面两道题目

1.爱绿为什么囚绿呢?圈出相关句子来读读。2.请大家圈出描写“绿囚”的语言,读一读。看看绿枝条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突出绿枝条什么特点?在“绿囚”变化过程中作者心情如何变化的?

答案: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研读重点词语:“装饰”、“葱茏”、“猗郁”。(装饰,安慰;葱茏、猗郁本指草木茂盛,这里移用,表现爱与幸福年华的丰富。)(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可是每天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得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绿枝条由生机勃勃变得嫩黄细瘦娇弱,颜色与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向往光明,不屈服于黑暗)

重点句子研读:“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体味作者的用意。(生的欢喜——不快——渐渐不能原谅我的过失——可怜、恼怒)

(二)学习(1—6段),自由诵读,完成三个任务

请找出相关句子读读。1.我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对这样的房子我却怀着一种喜悦,毫不犹疑的决定下来,是什么原因呢?2.为什么如此爱绿呢?3.哪些句子表现我对见到绿的急迫心理?4.这种急迫的心情暗示什么?并找出相关词句来证实。

答案: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绿色是多宝贵的啊!

重点句子朗读研读:“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注意重音,理解象征意义。从哪里可看出作者需要慰安?(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暗示作者境遇不佳,他的生活缺乏绿色,缺乏希望,缺乏慰安,缺乏快乐,生活在举目无亲的北平,正需要用绿色来安慰自己的眼睛,象征生命与快乐的绿成了作者唯一的朋友。“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齐读5—6段。

(三)学习(13—14段),老师范读,完成下面问题

1.发生了什么事让作者提早释放了绿纸条。(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2.在绿枝条上,作者赋予了怎样的精神内涵呢?(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3.这种精神内涵与我们民族的哪种精神相同呢?(自强不息 向往自由 向往光明 不屈不挠。作者赞美绿色,就是在赞扬中华民族忠贞不屈的抗敌精神)4.作者怀念绿,还怀念了什么?(怀念北平的人民、沦陷区的人民、日寇铁蹄下的同胞。或者说怀念和平安静的生活)

(四)总结

作者用绿的特点来象征中华民族在强敌入侵下的永不屈服的抗争精神,其实这种精神也是陆蠡精神的体现。

补充:巴金赞扬他说:“古圣贤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圣贤可以当之无愧。” 1942年4月,陆蠡发往西南的抗日书籍在金华被扣,日本宪兵队追踪到上海,查封了书店,没收了全部《文学丛刊》。陆蠡不顾胞妹的劝阻,亲自去巡捕房交涉,便遭关押。后被解到汪伪政府所在的南京审讯,敌宪问:“你赞成南京政府吗?”陆蠡说,“不赞成!”敌人又问:“日本人能否征服中国?”回答依然是:“绝不可能!”7月21日临刑时,年仅34岁。“文如其人,人如其文”。陆蠡,一介书生,在生死面前所体现的硬气和浩然正气,就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他用自己的笔书写这样一种精神,用自己的献血来印证这种精神,令我们都深深感动。

探讨:本文通过描绘一种事物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种事物被赋予象征意义,写作上是什么手法?我们所学哪些课文采用这种手法?学生自由讨论(托物言志)。

(五)课堂迁移

同学们,绿色到处都有,在生活中我们不是缺少绿色,而是缺少发现绿的眼睛,希望大家用眼睛去观赏,去体味,去感悟,让生命之绿、希望之绿、慰安之绿、快乐之绿充盈我们的生活。你能举出一些被人生的苦难“囚住”了但“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常春藤”吗?学生自由讨论。

篇15: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美丽的迎春花

时间:2017年

班级:

执教: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喜欢阅读绘本的兴趣。

2.理解故事,乐意用较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的想法,敢于表达自己的心情。

3.了解生气会给人带来不良影响,学会一些调节自己心情的好方法。活动重点

理解故事,学习较完整的表述。活动难点

学习正确调节心情的方法。活动准备

故事“我不想生气”课件,手偶 活动过程

一、我生气的时候

1、小朋友们,你生过气吗?你们生气的时候会怎样?

2、今天,我还请来了一位小客人“ 小狮子 ”,它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故事《我不想生气》。故事里讲了一只小兔子,它和大家一样也有生气的时候,看看它和大家生气的一样吗?看一看小兔生气的时候会怎么样的。

3、提问:我们看到小兔生气时,它做了什么。(肚子里有火球、跑步、跺脚)

4、小结:原来每个人都有生气的时候,生气时的样子和心情都各有不相同。小朋友们,你们生气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又做了什么?谁来说一说。

二、我为什么会生气

1、我们来看一下“小兔”为什么会生气?

2、提问:小兔为什么生气?

3、小结:“被人取笑、别人弄坏自己的东西、别人冤枉自己”。

4、人人都有生气的时候,那么我们为什么会生气呢?

5、很多不好的事情都能让我们生气。我们有自己的理由。可是我们可以一直生气下去吗?(不能)那么我们怎样让自己不生气呢?怎么样让自己的心情好起来呢?

三、我怎么样让心情好起来?

1、我们看看小兔有什么好办法让自己快乐起来。

2、提问:小兔有什么办法呢?(深呼吸、一个人静静的呆一会、找一个喜欢的人讲讲话。)

3、小朋友们有什么好办法让自己的心情好起来呢?(请幼儿结伴讨论)

4、总结:听音乐、运动、拥抱、在空旷的地方大声呼喊、画画等等,原来生气是可以用有用的办法赶跑的,我们都不想生气,让我们愉快地和大家再见。活动延伸:

创作高兴的画

篇16:中班语言公开课《铁马》优秀教案

1、能积极参与阅读过程,感受故事情节的趣味性。

2、能观察到科学家表情的变化,理解铁马各项本领的难度、实现程度的逐渐变化,从而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转折。

3、能够通过观察图画,初步学习“站”、“跳”、“降落”、“浮”、“沉”等动词。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对马的了解)

2、PPT课件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电影《小马精灵》里的小马角色,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年是什么年啊?”——“马年”

“你们喜欢什么样的马呢?”

“上一个星期我们认识了一位马朋友,它是谁呢?”——“小马精灵”

“这就是小马精灵,它长大后有些什么本领呢?”——“跑、跳、游泳、滑雪、救朋友……”

2、教师出示读本封面,引入读本内容。

师:“今天老师又带来一位马朋友,我们来看看它和我们的小马精灵一样吗?”

①封面:“这匹马和我们的小马精灵长得一样吗?哪里不一样?(请幼儿用语言描述铁马的特征,着重观察铁马身上的两个小方块,猜猜是用来干什么的。)他是谁发明的?发明完成了吗?为什么?这匹铁马有什么本领呢?(幼儿猜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② 第一页。师:“科学家让铁马做什么?铁马在干什么?请幼儿模仿它站的姿势。铁马除了会站,还会干什么呢?

③第二页。师:“铁马在干什么?(请幼儿模仿铁马跑的动作)科学家的动作怎样?表情怎样?会说什么?

④第三页。师:“铁马在干什么?(请幼儿模仿铁马跳的动作)科学家的动作怎样?表情怎样?心情怎样?(回顾前三页)铁马都有什么本领了?原来它和小马精灵一样会站、跑、跳,除了这些本领它还有些什么本领呢?”

⑤第四页。师:“铁马在干什么?它的翅膀是什么样的?科学家什么表情?他会说什么?

⑥第五页。师:“铁马怎么了?科学家什么表情?什么动作?遥控器怎么了?铁马降落得稳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注意引导幼儿观察空中的斜线、铁马前蹄踢起的泥土)科学家会怎么想?

⑦第六页。师:“这是哪里?铁马怎么样了?科学家什么表情?为什么?遥控器呢?水里还有谁他们在看谁?会对铁马说什么?你觉得铁马能浮在水面上吗?为什么?

⑧第七页。师:“铁马怎么了?科学家什么表情?他会说什么?接下来会怎么样?水里还有谁?什么表情?会说什么?

3、总结分享。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故事内容,在重要的动词等地方请幼儿进行表述。

师:“今天我们认识的这匹铁马有些什么本领呢?它会浮在水面上吗?为什么?”

4、游戏结束活动。

篇17: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美丽的迎春花

活动目标:

1、体验下雪天堆雪人的快乐。

2、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片并讲述图片内容。

3、理解词语“融化”,能大胆讲述雪人前后的变化过程。

活动准备:

1、教学图片《雪人不见了》

2、雪人玩具。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出示小雪人,用谈话方式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小朋友喜欢雪吗?为什么?下雪的时候都可以做什么啊?”

教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图片,看看下雪天里到底发生了哪些事情吧。”

(二)展开部分:

1、出示五幅图片,请幼儿自由观察,了解图片大意。

2、引导幼儿逐一观察。

(1)观察图一。

教师:“下雪啦,地上、树上、屋顶上都是什么样的?”(下雪啦,地上、树上、房顶上到处都是白白的)

(2)观察图二。

教师:“雪地里的小朋友都在做哪些游戏?”

(雪地里的小朋友,有的在打雪仗,有的在滚雪球,还有两个小朋友正在堆雪人)

教师:“雪人的眼睛、鼻子是什么样的?它戴着什么样的帽子,围着什么样的围巾?”(雪人有黑眼睛、红鼻子,戴着红帽子,围着花围巾)

(3)观察图叁。

教师:“小朋友围着雪人做了哪些事情?”

(小朋友高兴地围着雪人唱着歌,跳着舞)

(4)观察图四、图五。

教师:“为什么雪人变小了?没有找到雪人的小朋友心情会怎样?”

(小朋友在找雪人,没找到很伤心)(学习词语:融化)

(叁)结束部分

请幼儿试着完整讲述。

四、活动延伸

幼儿观察雪人变小了(融化了),感知雪遇热融化的现象。

有条件的地方,可带幼儿到室外让幼儿堆雪人,把雪握在手里,巩固雪遇热融化的知识经验。

五、温馨提示

1、本活动中,教师在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的`时候,可用手指着图片的主要内容,提示幼儿有重点地观察图片,并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连贯、完整地讲述故事。

2、活动后,教师也可以将图片放在区域中,供幼儿自由讲述。

附:看图讲述

雪人不见了

图一:下大雪了,地上、树上、房顶上到处都是白白的。

图二:雪地里的小朋友,有的在打雪仗,有的在滚雪球,还有两个小朋友正在堆雪人。雪人黑眼睛、红鼻子,戴着红帽子,围着花围巾。

图叁:小朋友高兴地围着雪人唱着歌,跳着舞。

图四:太阳出来了,雪开始融化了,雪人变小了。

篇18:小班语言活动:《迎春花》

1.理解诗歌,感知迎春花的外形特征,体验迎春花迎接春天的快乐情感。

2.喜爱迎春花,能有感情地朗诵,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活动准备:

制作课件《迎春花》;用黄色的卡纸做三个迎春花喇叭。

活动过程:

一、设疑导入,感知迎春花的外形特征

师:美丽的春天来到了,你知道是什么花在春天第一个开放吗?今天老师把它们的照片带来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播放迎春花课件,幼儿欣赏。(有远景、近景以及花朵的特写镜头)

二、欣赏讨论迎春花,理解学习儿歌

1.理解:迎春花开黄花,朵朵张开小嘴巴。

师:迎春花漂亮吗?什么地方漂亮呢?

幼:花瓣一瓣一瓣的很漂亮;黄颜色很漂亮;很多迎春花在一起很漂亮……

师:迎春花张开的花蕊就像小朋友张开的小嘴巴,小朋友张开嘴巴笑一笑,你们真像美丽的迎春花。

师小结:春天到了,迎春花开放了,一朵朵小黄花真漂亮,多像小朋友张开小嘴巴,露出甜甜的笑脸啊。看!(指图)“迎春花,开黄花,朵朵张开小嘴巴”,我们一起来说说。谁愿意大胆地站起来说(请几名幼儿说一说)。

2.感知:它是快乐的小号手,迎着春天吹喇叭,滴滴嗒、滴滴嗒。

师:张开嘴巴的朵朵迎春花,你还觉得像什么呢?(小喇叭)听听看,它的小喇叭在吹什么呢?(播放课件)

师:你听到了什么?(滴滴嗒)为什么会有嘀嘀嗒的声音?谁在吹喇叭?它说自己是什么?(指着整株的迎春花)原来它是快乐的小号手,迎着春天在吹喇叭呢!什么是小号手?小号手就是吹喇叭的人!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快乐的小号手,拿上喇叭吹一吹吧!

幼儿:全部学做吹喇叭的动作:滴滴答,滴滴答……

3.体验:她把春天迎来啦!感受春天美丽变化。

师:谁愿意上来做小号手吹喇叭,看看我们的大自然会发生哪些神奇的变化。

小朋友拿着迎春花吹喇叭,其他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指着吹喇叭的小朋友说:他把春天迎来啦!

画面一:春暖花开

哇,很多美丽的花开放了,有黄的、有红的、有紫的,他把春天迎来了!

画面二:芽儿萌发

一棵棵小嫩芽,嫩嫩的、绿绿的,多可爱呀,你喜欢吗?他也把春天迎来了。

画面三:快乐的小动物

哇,燕子飞回来了,小蝴蝶在花丛中快乐地游戏,他把春天迎来了。

师:还有谁想做小号手,我们一起来做小号手,吹得响亮点,看看,会不会有神奇的事情发生呢?

师:它是快乐的小号手,迎着春天吹喇叭。

幼:滴滴答、滴滴答

师:你们把春天迎来了,春天美不美呀?

出示:综合的春景图。

哇,你们把春天迎来了,让我们一起欢迎春天的到来!

三、完整欣赏朗诵儿歌

师:你们喜欢这神奇的迎春花吗?让我们一起来听诗歌《迎春花》(倾听配乐诗歌2遍)

诗歌好听吗?我们一起也来说一说。

让我们配上动作再来说一说。

师:诗歌真美,你最喜欢诗歌中的哪一句话呢?

四、“春”字互动,进一步激发情趣

让我们带着对迎春花的喜爱,配上优美的音乐再来说一说《迎春花》吧!看看这次会有什么奇妙的事发生呢?(配乐朗诵儿歌,说一句诗歌就会出现一根迎春花的枝条,诗歌结束,出现迎春花枝条组合成的“春”字)

瞧,一条,二条,这么多迎春花变成了春天的“春”,春天来了,我们一起出去找一找美丽的迎春花,找一找春天带来的美丽的变化吧!

活动评析:

1.简单改编,诗歌出新意。《迎春花》是一首流传了多年的诗歌,初拿到手感觉太老、没有了时代感。我仔细分析了原文,并对原文中的“它是公园的小号手”进行了剖析,公园这个词的运用让整首诗歌显得很陈旧,改成“它是春天的小号手”最合适,但诗歌后一句的内容是“迎着春天吹喇叭”,这样修改就重复了。我根据诗歌所蕴含的迎接春天的快乐的情感,把这句话改成了“它是快乐的小号手”,虽然只是改两个字,却让整首诗歌灵动起来。

2.解读教材,内涵更深刻。对教材的解读是本次活动最大的亮点。对于“它把春天迎来啦!”这句话,我一遍一遍研读,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了对春的渴望,对春来到的抑制不住的喜悦。如何让小班的孩子体验这份情感呢?迎春花一吹喇叭,会有怎样的春天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呢?鉴于这样的思考,我设计了吹喇叭迎春天的环节。迎春花喇叭一吹,春暖花开;喇叭再一吹,芽儿萌发,草长莺飞;所有的孩子吹起喇叭,迎来了一个五彩缤纷的春天。隐藏在文本中浓浓的热爱春天的美好情感,就这样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中润物细无声地感受到了。

3.多媒体辅助,教学更有效。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让本次活动更有活力。精美的迎春花画面,吹喇叭后伴随着音乐展现出美丽的春景图,把孩子们带入到美好的春的意境之中。最后环节设计的伴随幼儿朗诵诗歌出现的奇妙的“春”字,再次给孩子创设了神秘的情境,带来了美的享受,无论从视觉还是听觉上都给孩子带来冲击,让孩子沉浸在优美意境中充分地享受活动的快乐,享受学习诗歌的乐趣。

上一篇:爱太满的散文下一篇:穿透灵魂的微笑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