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目标设计

2024-05-10

高中语文教学目标设计(通用9篇)

篇1:高中语文教学目标设计

高中语文教学目标设计之我见

邬晓利

笔者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已经十三年,无论要讲哪一篇课文,都会在每课教案的最前面写上教学目标,一般一篇教读课文要有三四个教学目标,但每篇课文讲完之后,竟然发现,有一些目标并没有真正的实现。写在教案上的所谓的教学目标也就成了一个摆设,并没能有效地支配我的教学活动。我开始反思我的目标设计和教学活动,渐渐发觉,要想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保证目标设计的有效性。其实,新课程改革提供的教材,给我们语文教师提供了很广阔的教学空间,但是如果教学目标不明确,就会带来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教学目标定位得繁杂、模糊终将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那么,到底该如何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呢?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1.目标设计要明确忌空泛: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除了要想到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还要进一步考虑到教师应该教到什么程度,学生能够学到什么程度。也就是说目标的设计应力求具体明晰,不要太空泛,要不然,目标就等同没有,因为它不能落实,不具有可操作性。在设计语文教学目标之前,必须回答的问题是“经过教学之后学习者将能做哪些他们以前不会做的事”,或者“教学之后学习者将会有何变化”。

2.主体地位要突出忌颠倒:

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脑子里不能只有文本而没有学生。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不能人为地颠倒了学习活动中的主客体关系,不能忽视了学生作为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的建构价值。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目标太高太低都将失去其有效性。

3.目标设计要连续忌无序:

高中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从整体来看应该是“连续”的,这将有效克服语文教学的无序性以及缺乏系统的弊病。如果把整个学期的教学目标放在一起,应是“一课一得,得得相连”,对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语文素养的培养。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也是一名优秀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著名的语文教师冯起德说:“如何确定教学目标是检验教师素质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诚然,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流程,教学目标存在着生成性和不可预知性,但也正因为如此才体现着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着教师的教学艺术。而教学目标一经确定,就必须成为一堂课的指针和精髓,而不是出于一般应付的虚设,整个教学活动必须围绕这一目标展开,教学内容的增删,教学方法的设计、运用,教学环节的衔接,都应始终如一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因此,重视教学目标的设计和研究,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篇2:高中语文教学目标设计

一、充分体现课堂教学设计思想

课堂教学目标作为课标下教学观念与现代课堂的融合,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目标实施与设计存在问题的原因来看:很大一部分是地理老师的教学观念、课程观念跟不上新课改的要求。鉴于此,教学目标设计之前,必须整合指导理念与思想进行。

1.课程理念是正确定位目标价值的基础。课标最核心的要求是将学科发展变成学生发展,通过注重地理探究、学习需要、地理素养,将学习过程与结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这也可以看出:当代高中地理教学更注重学生发展,老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发展,更要从知识传输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问题是一切思维产生的源泉,科学的问题对激发探索欲望、提高思维活跃性具有重要作用。为了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科学提问对解决问题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它能快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这期间,问题有效性具体体现在深刻性与开放度,通过注重实施层次,达到帮助学生挖掘潜力、激发思维的要求。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能否自然高效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有着重大联系。在充满自信、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效果与效率较好。因此,在现代高中地理教学中,必须在学生独立学习的条件下,教师通过帮助学生发挥积极性与主动性,做好小组讨论,并且对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深层反思、监控、补救、调整,以此激发学生的效能感。在创建小组时,结合学习差距与个性特征,让整个课堂氛围更加融洽。

二、体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设计原则

1.展现三维融通。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方法与过程、价值观与情感态度、技能与知识三个维度既相互制约,又相互联系,其中技能与知识是条件,同时也是价值观、情感态度、方法实现的有效载体,方法与过程是关键,它是实现整个情感态度、技能知识以及价值观的中介。因此,在现代教学目标设计中,必须整合学生状况、知识技能与实施方式,尽量做到实践与目标设计的统一,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价值观与情感态度功能。

2.关注主体差距。自课标推广以来,它要求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目标始终围绕学生发展。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试验)》中,它指出:必须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而“最近发展区间”与多元功能则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很好的梯度。因此,在实践中,我们应该根据不同要求与层次的目标梯度,让学生全面发展,这样才能保障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3.优化地理课程标准分析。在新时代的教学设计中,要求在教学设计之前,对教学系统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通过深入教学目标与基础设计,深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地球的圈层结构”中,它的`课程要求是:掌握地球圈层结构,并且概括圈层特征。建议通过示意图绘制或者利用学具、教具,明确地球圈层构造。在这道题中,它指出了该章节的学习目标,掌握地球圈层特征与结构,活动建议是针对目标或者要求提出的建议,不仅是教学媒体组合与选择的依据,还能辅助学生认知,生成良好的媒介。这两个建议重在体现方法与过程,同时也是价值观与情感态度得以实现的方式方法。另外,通过示意图或者学具进行教学,还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

三、高中地理教学目标设计

1.领会课标精髓。地理课程作为地理教学实践、教材编写、教学评价的衡量标尺和依据,为了提高教学有效性,必须从渗透教学精神,贯彻课标要求出发,引导学生掌握探究地理的技术方法与手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与持续发展观。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必须将技能知识、方法与过程、态度与情感有机地贯彻到一起,这样才能将其生成互相联系的整体,最后推进学生发展。

2.挖掘资源,协调关系。随着教育职能的深化与发展,高中地理教学目标不仅体现在地理知识、规律、原理、技能上,它要求关注实践过程与探索方法,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资源观、人生观、全球意识与环境观。地理教学作为环境资源、人口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也是爱国主义与国情教育的重要渠道。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大胆实践,这样才能推动学生长远发展。教无定法,高中地理教学并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为了不断提高教学有效性,必须结合教学目标,在实践中总结、反思,在创新中求发展,这样才能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3:高中语文教学目标设计

一、高中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现状掠影

请看某教师在执教《春江花月夜》时所预设的课堂教学目标:“1.理解意象、意境、情感、艺术风格等内涵, 熟悉诗歌鉴赏常用术语;2.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提高鉴赏、表达能力;3.诵读训练, 强调情感、想象在诵读中的重要性;4.锻炼积累、梳理、迁移、比较、探究能力”, 相信语文教师对这样的教学目标不会感到陌生, 但殊不知这样的教学目标设计却存在着诸多问题。

1.“教学目标像个筐, 什么东西都可往里装”

“创设良好的有意义的目标有时是件困难的任务, 因为设计者必须不断地确定哪些目标是重要的”, [1]但实际情况是, 某些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没有主次之分, 把自己能够想到的通通罗列出来。至于这一堂语文课到底要干什么, 让人不得而知。前面所举《春江花月夜》的教学目标可算一例。

2. 教学目标似“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模糊性”是设计教学目标时的一大禁忌, 目标不是摆在那里供人观赏的, 是语文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进行具体操作的。模糊的、空洞的教学目标无法落到实处, 这样的教学目标对于实施课堂教学毫无价值。如前面所述“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提高鉴赏、表达能力”, 如何操作恐怕是一问题。

3. 教学目标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

目前, 某些语文教师还没有认清课堂教学目标的价值所在, 往往轻视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在一些公开课中, 评课者只关注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否按“三维目标”的格式来书写, 至于该目标是否科学, 有无达成, 往往被忽视。教师也抱着同一心理来书写所谓的三维教学目标, 结果导致教学目标的设计流于形式, 形同虚设。

二、优化高中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对策

对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如果不进行研究和解决, 势必将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关注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 万不可把教学目标的优化设计搁置一边, 这是舍本逐末的做法。

1. 还课堂教学目标应有的身份地位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语文教师要给课堂教学目标进行重新定位, 要关注教学目标的价值所在。在教学设计阶段, 教师要对教学目标的设计反复进行斟酌, 考虑其实效性、可操作性、合理性, 课后还应对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总结反思, 以便在以后不断改进。同时语文教育研究者在评课时, 应更关注教学目标的科学性、有效性、达成性, 从而积极引导教师重视教学目标的优化设计。

2. 把学生作为教学目标设计的出发点

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脑子里不能只有文本而没有学生。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 不能人为地颠倒了学习活动中的主客体关系, 不能忽视了学生作为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的建构价值。设计者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 目标太高太低都将失去其有效性。

3. 教学目标的设计要集中、具体、连续、有弹性

一堂40分钟的语文课, 不可能面面俱到, 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且不可太分散, 要有一个“主目标”, 即教学目标要“集中”。

设计高中语文教学目标要克服其“模糊性”, “虽然目标在陈述方式上可能不同, 但他们都表达了同样的思想, 那就是学习者应当知道, 应当会做或应当体会到的东西”, [2]也就是说, 目标的设计应力求具体明晰, 不要太空泛, 那样的目标等同没有, 因为它不能落实, 不具有可操作性。设计者在设计语文教学目标之前, 必须回答的问题是“经过教学之后学习者将能做哪些他们以前不会做的事”, 或者“教学之后学习者将会有何变化”。[3]

高中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从整体来看应该是“连续”的, 这将有效克服语文教学的无序性以及缺乏系统的弊病。如果把整个学期的教学目标放在一起, 应是“一课一得, 得得相连”, 对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语文素养的培养。

在预设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目标时应“有弹性”, 要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一些现场的突发事件做出及时的调整, 具有灵活的现场生成性。

4. 教学目标要“凸显文本的核心价值”

设计高中语文教学目标时要“凸显文本的核心价值”。现在语文课的“语文味”越来越淡, “泛语文”“非语文”的现象普遍出现在语文课堂上, 呼唤语文返璞归真、把语文课上成真正语文课的呼声正逐渐高涨。而要改变这种现状, 就必须“重点训练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和表达力, 重点完成语文课应该达成的教学目标, 而适当的弱化文本可能隐含的其他教育价值”, 即要“凸显文本的核心价值”。[4]有了凸显文本的核心价值这样的理念, 才有可能在语文课堂上实现应该达成的教学目标。

5. 教学目标设计要实现从“教课文”到“实施语文课程”的转变

所谓“教课文”就是把课文中介绍的主要内容作为教学重点, 课文里有什么知识, 教师就讲解什么知识。所谓“实施语文课程”就是语文教师要有课程意识, 必须懂得课文只是其实施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范例, 是用“课文教”, 而不是“教课文”, 也就是要求语文教师努力去发掘每一篇课文独特的“语文价值”。事实证明“这样的语文课具有语文味, 课堂里学习的是语文知识, 锻炼的是以语言为载体的理解力、判断力、欣赏力和表达能力, 以及相应的思维能力, 学生是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进行人文熏陶和价值观培养”。[5]

综上所述, 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 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 也是一名优秀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重视教学目标的设计和研究, 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陈晓慧.教学设计[M].北京: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

[2][3]加涅.教学设计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篇4:如何进行高中历史教学目标设计

时下的历史教学研究,不仅将课程与教学打通,而且初步改变了“课程就是教学的科目”的看法。当课程标准取代教学大纲时,教学目标也不只等于“教的任务”,它更为关注的是“学的效益”。有学者明确指出:“从根本上说,中学历史学科的课程目标是要让学生通过历史学习认识生存现状,不是为了学习历史专业知识而是为了提高生存指挥,不是为了了解过去而是为了开拓未来。”因此,新课改下的教学目标设计应以学生为出发点、立足点,目标的行为主体应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应着眼于教师观、教学观和学生观的更新,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和帮助者,也是学习过程和知识创新的反思者与研究者,更是学生心灵和智慧的发现者。

但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受到以往教学经验的影响,如:(1)赋予历史课太多的教学任务和教育职能,特别是思想教育功能;(2)以教学要求代替教学目标,单纯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缺少对学生能力的培养;(3)缺少对学生的深入了解,不能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那么在新课标下应该如何制定教学目标呢?

一、新课改下教学目标设计不能仅仅注重知识目标,忽视其他目标。

原来的教学大纲只强调对人、对国家的情感、态度、价值判断,在新课改中融入了对己、对世界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判断。新课标提出:“乐于学习,尊重科学,追求真理,具有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热爱生活,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热爱和平,尊重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关注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培养世界眼光”,等等,这是历史教学目标不断完善的客观要求。然而,有的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作为附属物,视为可有可无,结果在强化知识的同时,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历史课不同于其他课程,它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我们在确定教学目标的内容和范围时,一定要全面考虑三维目标,不可有所偏废,既要注重知识目标,又要重视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具体的每堂课中,教学目标可以有不同的侧重点。

二、新课改下教学目标设计不能以内容目标代替教学目标。

内容目标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具体规定了学生在某一部分内容学习结束后,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但它不是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因此,不能以课程中的“内容目标”来直接代替相应的教学目标,而应依据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和教学实际来设计教学目标。

三、新课改下教学目标设计不能忽略教学方法与过程的融合、教学策略的选择。

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设计出精确的、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目标,而且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精心选择教学方法和组织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四、新课改下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以学生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首先,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注意启发诱导,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适时地提出学生感兴趣而又与教材内容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及时消除教学中的疑惑;其次,教师应努力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启发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向教师质疑,多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并通过点拨,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敢疑、多思、深思的学习习惯。

篇5:高中语文教学目标设计

【摘要】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目标相对于整体教学目标和阶段性教学目标而言,更加微型化和细节化,它直接和学生的反应、课堂的教学效果相关联,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过程中要格外注意学生的需求.以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定位教学目标,以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为宗旨规划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目标与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的有效互动.【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目标;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内容的编排、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乃至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如何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是高中数学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些心得,论述如下.一、结合实际定位目标

根据目前的高中数学教学现状来看,大部分教师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制定的课堂教学目标仅仅依据教材的内容分布,而不考虑学生的接受水平和学习能力.这一问题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教师的教学时间不当,教学重心失衡.例如:在学习集合的概念时,教师对集合的基本概念――什么是元素、集合的基本性质等知识点讲解得比较省略,而把教学重点放在了集合的运算上.也就是说,教师在进行“集合的基本概念”的课堂教学前,没有认真地制定独立的教学目标,仅仅把这一课作为深入学习“集合运算”或者是“解决集合问题”的铺垫教学.从这一点上来说,教师缺乏制定每一课的课堂教学目标的意识,而是根据教材章节的安排树立了一个大概的阶段意识.课堂教学目标意识的不当很容易导致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困难,对新知识的运用很难上手.学生是教学目标的最终指向,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教师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的时候要时刻注意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的体验.同样以“集合”知识的教学为例,在讲解集合的基本概念之前,教师应该意识到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集合的知识,因此教学目标的制定可以是:

1.结合实例对集合概念进行掌握;

2.通过对基本性质的深入理解掌握集合的本质;

3.能够熟练地判断、描述集合.这样一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在集合入门阶段多花一点时间,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感受集合的存在,然后再进行集合的概念和性质的讲解,最后让学生回到日常生活中,通过描述集合,将日常现象集合化的方式对学过的知识进行一个回顾,最终完成这一课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能够指引教师在潜移默化中关注学生,在遇到学习障碍时需要放松教学节奏;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采用贴近学生体验的讲解方式.更重要的是,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善于把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让学生感受到运用数学知识的主体能动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二、传达数学知识,揭示数学本质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短暂性,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制定时过分关注知识和方法的传授,忽略了对数学本质的介绍.这种做法表面上看有助于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效率,长远来看却不利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认知.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当中,对数学本质的揭示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能够便于学生对不同的知识进行理解,同时通过对数学本质的体会去自主地思考生活当中的数学现象.例如,在学习“概率”之前,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一方面要确保学生掌握有关的知识和方法,对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都有一定的了解,学会区分频率与概率,同时能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一定的问题.另一方面,教师还要提醒学生对概率的实质进行充分的认知:概率只是一种可能性,学生要学会辩证地看待这种可能性.在抽象的分析中许多随机小概率事件到了现实世界中,却由于不断地积累,成为时常发生的大概率事件.它内在地蕴含了量变产生质变的哲理.这就说明,在进行教学目标的制定时,教师没有必要局限在知识和方法的框架内,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拓展,让学生学会辩证地、动态地看待知识,让数学教学体现出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和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实际价值.三、适当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素养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潜在积累起来的体悟与能力,可以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热爱,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运用,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可以通过指点学生数学视野以及观察能力等等,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例如:在立体几何教学目标的制定中,教师要让学生注意感受立体几何对平面几何的突破,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通过对学生的数学视野的突破和几何认知范围的拓展去带动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再比如:数列教学以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为主,因此,教学目标中可以重点让学生注意到数列的规律性:在一组有规律的数列中,即便数列的项数是无穷的,每一项仍旧可以被表示出来.通过让学生感知数列的规律性去培养学生对严谨的数学之美的体会,以数学美学氛围的感召来帮助学生建构对数学的情感喜爱,加深对数学的认识.总的来说,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目的在于实现教学的高效率和高质量,根本宗旨则是对学生的数学知识、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的多方面综合培养.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时一定要打破教材内容的局限性,全面考虑学生的需求,从而为学生提供生动丰富、深刻有效的课堂教学.【参考文献】

篇6:高中语文教学目标设计

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就其本质来讲,是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现代课程与教学观的具体体现,是现代教学理念和新课程观的具体化。落实课程目标是课程实施的关键,其途径是将课程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课堂教学目标,师生通过一系列教学目标的达成而最终实现课程目标。因此,教学目标确定的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着课程目标的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科学设计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高中物理教学目标的设计遵循全面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操作性原则、具体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包含三层含义:一是教学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高中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大众教育,高中物理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教学目标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始终提倡课堂教学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认知,而应该是在认知建构的过程中,促进情绪体验,感受过程,掌握方法,促进科学价值观的自然形成;三是教学目标要涉及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的各个方面,内容要全面。教学目标是依据课程目标设计的,课程目标应贯穿和体现于教学目标之中,因此教学目标的内容范围与课程目标应该是一致的,具体可分为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是指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技能是指动作技能以及观察、阅读、计算、调查等技能;过程与方法是指认知的过程与方法,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认知过程中人际交往的过程与方法。特别强调在过程中获得和应用知识,学习和应用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般包括对自己、他人、对自然、对文化以及相互关系的情感、态度、价值判断以及做事应具备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等。确定教学目标的内容范围时,一定要全面考虑三个维度,不能只注重知识领域的目标,而忽视其他领域的目标。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国家课程标准把高中物理课程目标分为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学目标也应分为三个维度,而且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课堂教学应当同时兼顾的一个目标体系。在课堂教学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应受到足够重视,反映能力要求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是组织教学内容的主导性目标,而“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设置则是实施上述两类目标的基础。

二、系统性原则

高中物理教学目标从学科角度讲也是一个系统,在设计时要从系统论的角度整体上把握目标要求,课堂教学目标不能孤立地就课时而设计课时目标,而是要从“高中物理课程目标──高中物理学段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逐步具体化,上下贯通,相互联系。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规定了高中物理课程总目标,但是在不同的学段,由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教学内容的不同,必须要把握好各个学段的目标,并结合学科的特点,使之系统化。各课时教学目标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要把它们放在一个单元系统中考虑,实施有效的教学。

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虽然要从三个维度考虑,但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之间是一个系统,不能截然分开,要将目标的三个维度进行有机的整合。

控制论认为,过程受目标所控制,条件与过程相联系。教学是一个有明确目的、按一定步骤进行的活动,可以说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学目标的确定、实现和检测的过程。

三、操作性原则

教学目标的实现不是学习的终点,而应该是学生能力发展的途径。任何课堂教学目标都要适合自己的学生,能够运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课堂上的时间有限,教学目标不可能面面俱到,教学目标的设计要考虑教学进程,结合学校的实际条件,结合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技术和社会实际,使教学目标便于操作,又具有实效性。

教学目标是教学评价的依据,目标具体、可行,才具有可操作性。一个好的目标体系,实际上已蕴涵了学习结果的测验方式和评价标准。

四、具体性原则

所谓具体,就是要求我们在制定课时教学目标时,必须明确、具体,有针对性,即根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根据所教学生的共同基础以及兴趣、习惯等,把教学目标具体化;同时还要求正确理解和把握学习水平要求,准确选择和使用行为动词。对各学习目标水平以及相应的行为动词,要在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学习水平要求的基础上,选择和使用相应的行为动词,在分析具体内容标准中的目标水平时,一般可以通过描述“标准”的动词来判断其学习水平要求,如“概述、阐述、说明”等对应于理解水平,“描述、说出、识别”等对应于了解水平。

明确性、具体性是我国基础教育教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根据行为学的定义,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终了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变化结果,因此编写教学目标要考虑目标描述的行为化。例如,学生实验的教学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和要求等。用非常具体的语言进行教学目标描述,是物理教学目标的特点之一。目标叙述得越明确,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把握就越准确,对目标实现状况的检验就越可靠。

在教学目标设计时,不能用课程的具体内容标准代替教学目标。课程的具体内容标准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但它不是详细的、具体的教学目标,因此不能以具体内容标准来代替教学目标,而应根据课程目标、课程具体内容标准和教学实际来设计教学目标。

五、层次性原则

每一节课的教学中都可能包括三个领域的教学目标,但是确定教学目标不一定要面面俱到,应该深入分析和研究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弄清哪些目标是重点目标,哪些目标实现起来比较困难,从而确定出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每一课时要以一个基本目标为主干,一节课不可能对学习领域的所有目标全部落实到位,如行为目标可以用来表述结果性目标中的“知识和技能”领域的目标要求,而且落实也容易做到。但是,体验性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的目标要求,就不是通过一两节课的教学能立竿见影的,因此,体验性目标只能作为具体学习行为目标的补充,要慎用。强调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多元性,并不是不分主次,胡子眉毛一把抓。

六、科学性原则

首先,教学目标设计时,要明确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要从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原有基础出发,确定合适的教学“最近发展区”,能够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充分而自由的发展。教学目标的确定,如果仅从教师自身出发,按照一个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势必会造成大部分学生的失落,人为地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导致教学的低效率。其次,教学目标不仅要适应时代对物理教学的要求,而且要从学校、班级、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出发,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调高目标,以适应学生的更高层次的发展;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适当降低目标,使他们学有所获,也体验到成功感。再次,教学目标要针对我国物理教学的特点和实际,有意识地改变实际教学与现代教育思想不相一致的现象,比如改变中学物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重结论轻过程、重理论轻实验、重记忆轻思维、重知识轻素质、重解题轻发展等不良倾向。教学目标的设计应针对物理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点以及薄弱环节,遵循物理教学大纲或物理课程标准对学生的有关要求进行设计。只有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遵循了适应性和针对性要求,就达到了科学性原则。

案例遵循以上原则,以“自由落体运动”(高一物理)一课为例,采用以演示实验为主的综合启发式教学方法,围绕自由落体运动主线,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个维度进行整合,其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具有饱满的热情和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能从所给的实验现象或实例中抽象概括出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运动性质:知道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能从实际问题情景中抽象出自由落体运动模型,能从所给的几种具体的实际运动中识别出自由落体运动。

(2)能自己设计一个简单的小实验测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能说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叫做重力加速度,说明重力加速度通常取值9.8m/s2,方向竖直向下;知道地球上不同的位置重力加速度不同,同一地方的不同物体具有相同的重力加速度;能熟练地写出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公式、位移公式、速度和位移关系公式;理解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会解答自由落体运动的有关问题。

篇7: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目标

导语:目标,指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以下是有关高中语文作文

教学目标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目标

01.写议论文不是“为写作”而写作,是为‘解决真正问题”而写作,要对现实的针对性。

02.用“以景结情”的方式改写一篇文章的结尾。

03.写作文至少有一处超常联想。

04.每个议论的话题,都有“反面”存在;能从写这样的反面内容进行说理,通过对比论证正面的观点。

05.思路打不开的时候,能接着作文题中的材料往下写,从而帮助自己打开思路。

06.在议论说理时(通常在开头),写“但是文”(“尽管”“同样”)展开议论。

07.在“一般论证”的基础上,写“选点论证”的文章。

08.像拉橡皮筋那样拉长句子,扩展议论文。

罗丹说过世界上并不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我要说,世界上发现美的眼睛实在不少,但热爱美与珍惜美的心灵就非常罕见。要爱美,但更要珍惜美。

09.在“理性”的文章中加入“水词”,既使本来抽象的议论说理生动活泼起来,也使本来内容不多的文章丰富起来。

10.论说一个观点时,尽可能分出几个小点(原因、做法)来。

11.就任何一个观点,快速写一段前后连贯且紧扣中心的“四句文”。

一切“理解”都要落实到“运用”上;“学进去”“说出来”“做熟练”;“懂了”远远不够,还要“会做”;人,需要展示,更需要充分展示;展示是表达,充分展示是完善的表达。

浅谈高中语文作文教学

高中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阶段,高中语文作为高中阶段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一直以来都备受重视。高中语文可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功底以及文学修养,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的重要内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核心地位,作文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效果。而且在高考中,作文在整张语文试卷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对其高考成绩有很大影响,因此如何提高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是重中之重。下面是笔者自己的几点教学建议。

1.创新教学理念,提高作文教学课堂的互动性

目前,我国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模式普遍较为单一,教师过于强调向学生传授作文写作技巧,很少和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沟通,导致课堂气氛紧张,学生的写作兴趣低下,甚至有的学生非常害怕、恐惧作文。就目前高中生作文现状来看,普遍存在言之无文,缺乏情感的问题,作文风格千篇一律,很少看到学生自己的观点。新时期下,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打破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不仅应向学生传授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同时也应该注意和学生交流、沟通,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其次,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因材施教,在充分了解、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学习特点后,制定合理的教学方式,应将作文教学和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布置的作文题目也应尽可能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在写作时有话可说,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比如,教师可以以“珍惜生命”为话题让学生写一篇作文,在写作之前,教师可以让同学们自由分组,相互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然后教师再点几个同学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

2.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势必可以提高写作教学的效果。对于每一个高中学生而言,高考是最重要的难关,教师、学生都将所有的时间、精力放在如何提高高考成绩上,而对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视度不高,这也是导致高中生写作兴趣低下的主要原因。高中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到作文教学的重要性,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积极性。教师应可以多给予学生一些肯定和赞扬,这样可以使学生心理得到安慰,增强自信心,更加执着于作文写作。比如在批阅学生作文时,教师应仔细修改,在发现学生的亮点时,一定要在旁边备注,“good”、“用得妙”、“很好”等嘉奖性的词语。其次,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一些作文比赛活动,这样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3.引导学生多阅读,积累素材

高中作文相对于初中作文而言,更加有深度,而且广度更广。就近几年学生的高考作文来看,很多学生的作文写得比较空洞,都是泛泛而谈,缺乏新意。在高考紧张的考试

氛围下,想要创作出一篇优秀作文,并不仅仅是要靠灵感,更重要的是需要自己平时的积累,只有自己肚子里面有货,才可以在看到题目时能够文思泉涌,思考问题时也更加全面。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引导学生多阅读,在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学会观察,不断积累写作素材。首先,教师应将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联系起来,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文章布局和结构、文字的表达方法。可以在阅读文章后布置一次随堂练习,让学生将自己刚刚阅读过程中所学的知识能够灵活运用,变成自己的东西。同时,教师应向学生推荐《读者》、《最小说》、《小小说》等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写作水平的杂志、书籍,并且要求自己在阅读的过程中,留意一些名言

警句或者是自己觉得非常精彩的语句、段落,并做好笔记,慢慢积累写作素材。

4.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写作技巧

一篇好的作文,不仅需要良好的素材,充沛的感情,同时也需要一定的写作技巧进行适当处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为自己的作文加分。比如,在文章的开头如果比较有新意,往往会给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的感觉,可以增加第一印象。同样,如果文章的结尾有一个漂亮的总结,为整篇文章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也可以为整篇作文加分。因此,学生在写作时,应在开头、结尾的地方多花点心思。

综上所述,作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质和综合素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新时期下,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应引导学生多阅读,积累素材,并且传授学生一些必要的写作技巧,全面提高作文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篇8:高中语文教学目标设计

一、探讨高中音乐教学目标设计的必要性

(一) 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具有引导作用

教学目标指的是在课堂教学实施之前,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预测而做出的一系列教学效果达成指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教学目标的基本构成要素。不同的教学目标设定决定了不同教学方法的选择, 因此, 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具有基础的引导作用。

(二) 教学目标体现课堂教学的效果

教学目标还能体现课堂教学的效果。现代教育将学生个人能力和素质的发展视为教学重点, 新课程改革也强调高中音体美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因此教学效果应展现在学生多元智力发展方面, 课堂教学目标越明确、越具体、能够涵盖的教育意义越广泛, 说明课堂教学越有可能取得较高的成效。

二、高中音乐教学目标的设计分析

(一) 高中音乐教学目标的内容设计

教学目标中的内容指对教学目标实际上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的作细致描述。高中音乐教学并不是音乐专业教学, 但也不像小学、初中音乐教学那样浅显。因此, 在教学目的的描述方面, 教师应考虑到高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基础以及学生素质发展的需要。例如, 进行“音乐风格”教学时, 选择《贝多芬第五交响曲》《二泉映月》《Beat it》《怒放的生命》作为教材, 教师如果仅将教学目标设定为“使学生体会到不同的音乐风格并产生积极的情感反映”, 那么这一教学目标的内容设计就太过笼统, “不同的音乐风格”没有限定, “积极的情感反映”包括哪些也没有说明, 教师会在教学中为了尽量多地满足教学目标, 而使课堂变得混乱。如果将教学目标的内容描述为, “使学生了解交响曲、二胡独奏、流行音乐和中国摇滚的音乐风格, 并且产生对音乐艺术的好奇心”, 那么教师就能够在课堂上着意引导学生进行这方面的学习, 课堂会更有结构性和层次性。

(二) 高中音乐教学目标的难度设计

一个班的学生对音乐的接受程度不一样, 每个人的审美基础素质不一样, 对不同类型音乐的理解方法也不一样, 而教师却受课堂时间限制, 不能将这些问题处理得面面俱到, 因此, 教学目标的难度成为教学目标设计中最难掌握的一个部分。高中音乐教师可以在教学目标难度设计上采用“自主划分等级”的方式, 即将教学目标的难度模糊, 只进行教学目标整体的难度设计。如在进行音乐鉴赏课教学时, 设计“欣赏传统民族音乐和现代民族音乐的特色”, 而不设定“学生学会使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鉴赏”这样的目标。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可以在学生想象、辨认乐器的使用种类、辨识音乐节拍等方式中, 从不同侧面引导学生掌握对民族音乐的鉴赏方法, 这样一来, 音乐鉴赏力不同的学生, 就能够在音乐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性, 教学目标难度设定对学生发展的限制问题就能够得到避免。

(三) 学生能力发展的设计

每一节音乐课都会对学生的能力发展有所促进, 很多音乐教师将音乐教学对学生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笼统地概括为艺术素养发展, 而艺术素养当中又包括了对音乐的表象能力、想象能力, 对音乐的肢体感觉能力等。教师没有将这些能力发展的细节在教学目标中进行描述, 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发展概念始终都是模糊的。因此, 在教学目标设计中, 教师应该明确表示出对学生能力发展培养的目的。例如, 在民族音乐欣赏课上, 将教学目标设计为“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象能力和创造力”, 那么, 教师在教学中就更有可能采取视频和音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或者让学生在交流中体会到音乐的美感, 提高自身的创造能力。

三、在高中音乐目标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 符合学生需要

现代教育认为教育的主体是学生, 而学校不过是为学生发展提供空间, 教师的职责则是要帮助学生实现自身的发展。因此, 教师在高中音乐教学目标设计中, 教师应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 以学生的需要为教学目标设计的基础, 这样一来, 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 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更加容易。

(二) 体现音乐教学的价值

音乐教学的根本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通过艺术熏陶使学生的艺术素养有所提高, 进而促使学生的情绪、情感和态度朝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因此, 在进行音乐教学目标设计时, 应仔细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 通过教学目标与学生素质发展方向的契合, 体现音乐教学的价值。

综上所述, 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教学目标不仅是音乐课堂教学的基础, 也是音乐教学效果展现的途径之一。在教学目标设计过程中, 教师应该意识到不同教学内容对学生音乐知识发展的影响, 还应设计不同难度的目标、使用不同的教学工具来实现目标, 只有这样, 教学目标的设计才能满足高中音乐教学的需要, 使音乐教学的目的有效达成。

摘要:本文对高中音乐教学目标设计中的内容、难度和实现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以期对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学,教学目标,设计

参考文献

[1]蒲妍旭.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分析[J].音乐时空, 2014 (08) .

[2]辛欣.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教学目标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3 (5) .

篇9: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探讨

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问题

说到高中语文课堂,大家肯定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那是陪伴我们每一个人成长的课堂,陌生是因为大多数人在語文课堂干着与语文课堂毫不相干的事。我认为导致这种现象有以下几个原因:

1.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设计思路模糊

语文老师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该教什么,学生也就更加不知道自己应该要学什么,师生之间缺乏交流与对话。这种现象不仅仅存在于刚刚站上讲台的年轻教师,也存在于一部分老教师身上。从各个科目的对比研究发现,除了语文,其他各科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大纲里都有明确规定。语文学科没有具体的教学目标,让老师们显得束手无措,再加上自身知识、能力的欠缺,语文教师很难制定出一个完整的教学目标。

2.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设计跟风严重

教师一味的按照教参,没有自己的思考与见解,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这种做法很容易导致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参与感的缺失,从而使整个课堂气氛低沉,老师只管自己讲,而学生完全被动的听,这就又回到过去的那种“灌输式”的课堂。在没有具体的教学目标可依赖的情况下,教师又不愿自己动脑思考,或者害怕自己制定了偏离轨道的“畸形”目标,他们就只能紧紧抓住教参这根救命稻草了。于是教师成了教参的转述者,极大地降低了学生思想的活跃度。

3.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定位不清

语文教师不分析文体之间的差异性,按统一的标准来设计教学目标。这就好像有些老师手中的万能模板,他们认为任何文章都能按照这些步骤去学习,并因此洋洋得意,殊不知这是令语文课缺少语文味的罪魁祸首。语文的美就在于它的丰富性,每一种文体都有自己的特色,就像每一个人都有自己说话的方式。如果我们把语文课都上成一个模式,学生肯定会日渐反感语文课堂。

4.学生水平不一扰教师确定教学目标

学生语文能力残次不齐是当前困扰高中语文教师的一个问题。在大班制教学中,每个学生的语文素质都不相同,如何找到一个契合点去确定教学目标,让其能够适应全班大多数人的水平,这也是需要教师去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教学目标在每一个方面,每一个层次都有着这种或者那样的问题,以上是结合实践表现较突出的几点,它们只是冰山一角,实际上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

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一线老师在教学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我认为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需要考虑如下几个因素:

1.“三维”目标的综合考虑

“三维”目标是针对传统课堂只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而提出的,它适应了当代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符合新课改的规定。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许多老师把它奉为“圣旨”,每一节课都要涉及“三维”目标,更有甚者把三个维度都做了很平均的分布,走入了刻板教条的僵化模式,反而不利于教学。另一方面,每篇课文也不可能都体现三维的目标,有的课文需要在基础知识领域有多一点的体现,而有的文章需要在情感方面做更深入的体会,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充分的了解教材,掌握和制定每篇课文的着重点,切不可因大失小。

2.五大教学模块的整合

基础知识、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这五个模块是语文学习的基本模块。到了高中的阶段,教师大可不必在基础知识方面像教小学生那样仔细的教学,课堂上老师可以帮助解决学生自主不能完成的基础知识问题,其余的“丢”给学生们自己学习、积累。

阅读是需要学生自己去体味和感受的,教师在设计阅读教学目标时要让学生多读,多想,每个人都能挣脱辅导书的限制而收获自己的思想。不求绝对、正确的统一,只求每个学生都能读出自己的观点。

写作训练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同学们不愿写,老师无可奈何。其实,教师在设计写作教学的目标时,只需抓住“真情”二字即可,学生不是应试教育的奴仆,不要把他们的作文和他们的思想都变成样板戏。高中正是每个孩子最天真,最灿烂的阶段,教师应引导他们将心中的美好,心中最真挚的情感用文字表达出来。

口语交际的目标在课堂上一定要涉及。魏书生老师是这方面的典范,他“随意”的给同学们设计一个几分钟的口头作文,让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开动自己的大脑,创新自己的思维,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综合性学习是一个促进学生自主活动的过程,它要求学生增加实践机会,拓展学习空间。教学目标的制定是个宏大却又具体的问题,仍有许多需要一线教师和专家们去共同解决的问题,望以上所列举的内容能在教师们的实际工作时提供些许的帮助。

上一篇:铁通公司电话营销暑期社会实践报告下一篇:信用证开立手续 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