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2024-04-27

4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现状(通用6篇)

篇1:4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4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4.1国内商业银行发展的基本情况

我国分业经营体制的确立始于1995年。早在1993年底,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国有商业银行不得对非金融企业投资,对保险业、证券业、信托业、银行业实现分业经营。然而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严格的分业体制模式开始成为了金融市场改革和发展的障碍,影响了我国金融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在分业监管下开始了混业经营的尝试,商业银行开始涉足其他金融领域。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开始了初步的发展。

随着市场对混业经营的需求加大,监管部门开始出台相关政策回应。2000年保监会发布《保险兼业代理管理暂行办法》、2001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2004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发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陆续出台的政策预示着对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管制有所放松。

银行与同业间开始合作与深化,主要表现在商业银行开始代理各种其他金融产品。另外非银行金融机构可涉足同业拆借市场、国债回购市场等,使得银行资金能够跨市场流动。并且跨市场的金融产品不断提高银行对客户的金融服务能力。

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发展至今,已逐步规模化以及规范化。目前国内市场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资金类业务、融资类业务、中间类业务、投资银行类业务和创新类业务。

4.2国内外商业银行发展状况对比

与我国商业银行由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相似,国外商业银行源自于市场压力是金融创新的主要动力。例如二战后的日本,1948年《证券交易法》就已确立了分业经营的体制。但由于1965年后第二次发行赤字国债,此后国债规模越来越大,通货膨胀压力愈加明显,此时引入国债利率市场化发行方式势在必行。1980年,日本实行存款利率自由化,这导致了银行需要更多的收入渠道来满足其生存和发展,同时利率市场化也要求市场上有大量的融资工具可供使用和比较。1981年,日本修改了《银行法》和《证券法》,分业经营体制有所松动,证券与银行之间的业务屏障逐步消失。1998年《金融体系改革一揽子法法案》,允许各金融机构跨行业经营各种金融业务。这代表了日本商业银行混业经营模式的开始。

而在商业银行混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国内与国外相比有较大的不同,主要在于国内银行间存在的问题较有特色。中国银行业不同于日本,存贷款利率受到严格控制和保护,银行业本身对利差收入以外业务需求不大。另外中国银行业表面良好而实则坏账累累的问题,也让管理层大为纠结。若资本市场将银行存款吸引而去,中国坏账问题将暴露无疑。不仅如此,中国自身条件也不足。目前美国仅纽交所的股票市值多年一直与美国GDP总量相当,且相当于美国的银行存款总额的200-300%,而目前沪深两个交易所的股票总市值占我国GDP或银行存款总额的比重仅30%左右。证券业萎靡不振难以与银行业互补,我国其他金融资产也不成气候,金融创新产品极度缺乏。因此,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发展有着种种阻力。

篇2:4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随着大陆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金融市场日趋完善,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我国私人银行业务也在突飞猛进,成为国际私人银行发展中的的重要推进力量。私人银行是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突破口和主要的利润来源,其业务在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中突显优势,日益成为现代化金融服务的重要内容。

私人银行业务在我国发展方兴未艾,尚需时间来走向成熟。这个时间的长短,既依赖于大陆新兴富裕阶层的投资理念,也取决于国内政策面的调整。以高端客户的金融需要来看,需要及时的提升投资理念,了解并认知私人银行的业务内容;以银行服务的角度来说,需要及时开发新的服务项目提供更好的产品,另外还要加强业务培训、培养高素质的银行服务人才。在当前的政策与法律制度下,多与相关业务部门进行沟通和联系并利用各种投资理财资源,多方进行强强联合,加强合作共赢。所以,要重视国内私人银行发展模式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及时的开发研究新的产品与服务,强化私人银行业务的竞争力,才能完善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

纵观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盈利来源仍主要依靠存贷利差,相对于发达国家银行30%以上的中间业务收入,银行盈利结构较为单一,受利率、信用等风险的影响较大,因此利润波动幅度也较大。私人银行业务大部分属于中间业务领域,其利润率远高于传统业务,中资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至今,却基本处于亏损状态,究其原因在于自身定位模糊,发展模式不清带来的盈利水平低下等诸多问题,外资私人银行成熟的经营模式在中国亦存在水十不服等困扰,国内私人银行业务陷入了盈利难的境地。因此,中资商业银行如何利用自身优势,打造本土化的私人银行业务盈利模式,进而成为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篇3: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发展现状

一、消费信贷的定义及意义

消费信贷可以定义为面向消费者提供的信贷服务, 这种信贷服务是计算利息的, 可以是有担保的或无担保的, 也可分为长期和短期的。广义的消费信贷包括住房贷款在内的所有面向个人消费者提供的贷款, 狭义的消费信贷指除住房贷款以外的消费信贷。对消费信贷的提供者来说, 消费信贷是一项服务性事业。

谁是消费信贷的提供者呢?各国的法律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规定。一般地说, 消费信贷的主要提供者可分为三类:银行、非银行的金融机构以及非金融的企业机构。在银行中, 大型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和中小型的地方银行一般都从事面向消费者的信贷服务, 例如各种信用卡透支服务、抵押贷款服务等等。非银行的金融机构包括专门向消费者提供汽车购买分期付款的财务公司以及信用合作社等。非金融企业机构主要指一些向商品和服务的个人购买者提供赊欠便利的厂商。

二、消费信贷在我国的发展

消费信贷业务在中国起步晚, 近年来发展势头非常迅猛, 并会随着商业银行的高度重视、国民经济增长和经济体制进一步改革而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八十年代以前, 国内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定位主要是吸收居民储蓄资金, 支持工商企业建设和发展。城乡信用合作社有一部分面向个人的金融服务, 但是也主要限于为经营性个人经济活动服务。1987年, 随着城市住房体制改革的开始, 两家以住房贷款为专业业务的银行机构分别在山东省和安徽省建立, 但这两家机构在随后的时间里转向了普通存贷款型的银行业务。

九十年代中期前后, 银行卡业务在国内开始大量普及, 促进了国内消费者对新型银行业务的需求。尽管迄今为止的许多银行卡在国内尚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信用卡, 很少涉及消费信贷, 但不少国内银行机构因而建立和发展起来不同于传统储蓄账户的个人银行账户制度, 为开展同样也基于个人银行账户的消费信贷奠定了账户管理基础。

1998年起, 随着城市住房体制改革的加快进行和调节国内宏观经济的需要,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若干重要文件, 大力推动消费信贷在中国的开展和普及。各家商业银行陆续推出了各自的住房贷款、汽车贷款、银行卡借贷消费、教育贷款等等业务和经营管理办法。2000年底, 国内银行发放的各种消费信贷余额增加了2, 600亿元, 增长速度进一步提高, 并且远远高于非消费信贷的贷款增长。消费信贷已经成为国内银行机构拓展业务、提高市场份额和增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领域。

三、消费信贷发展中面临的风险

消费信贷近几年在我国发展速度较快, 由此也带来了许多的问题, 尤其是面临的各方面的市场风险:

1、信用风险。

目前, 我国尚未建立起完整的个人信用制度, 银行缺乏调查借款人资信的有效方法, 加上个人征税机制的不完善和个人收入的不透明, 所以银行无法对借款人的财产、个人收入的完整性、稳定性等状况做出的正确判断, 经常发生各种恶意欺诈行为, 信用风险因此造成。

2、流动性风险。

消费信贷大多数属于中期或长期贷款, 金额较大, 但是商业银行的负债期限却相对较短, 在允许银行参与的资本市场发育还不健全的情况下, 银行无法通过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建立融通长期资金的渠道, 进而形成了“短存长贷”的局面, 这使得资产负债期限结构不匹配, 流动性风险显著上升。

3、抵押物风险。

消费贷款大多数采用财产抵押的方式, 在借款人不能归还贷款的情况下, 银行只能按照合同规定处理抵押物品以抵偿贷款本息。但是, 可能会因各种自然的、人为的灾害或者周围环境的变化造成抵押物价格下降或价值灭失。并且由于我国消费品二级市场尚处于起步初创阶段, 很多原因将导致银行难以将抵押物变现。

4、经营风险。

当前, 消费信贷仍以住房按揭和汽车按揭为主, 继续表现出高风险、高资本消耗的特征, 短期内仍难以实现消费信贷的规模效应和规模经济。在以效益为中心的绩效约束和资本约束机制下, 审慎经营机制不健全, 造成重发展、轻管理, 重规模、轻效益, 甚至违规经营局面, 主要表现为消费信贷失真, 如当前银行领域出现的假按揭贷款、假委托贷款等, 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潜在经营风险。

5、操作风险。

目前,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水平不高, 更缺乏消费信贷方面的成熟经验, 同一个借款人的信用信息资料分散在各个业务部门, 难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通常依靠借款人身份证明、个人收入证明等材料进行决策, 难以掌握借款人资产负债状况、社会活动及信用记录等信息信, 导致银行和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在微观层面, 造成商业银行盲目追求市场份额、扩大消费信贷规模, 导致贷款“三查”不尽职, 形成了大量的信贷风险。如, 未经批准擅自降低贷款条件, 发放“零首付”住房信贷, 发放无指定用途的消费贷款, 尤其是个人消费贷款直接或间接提取现金, 商业银行无法跟踪监控, 导致部分信贷资金流入股市、汇市等, 扩大了潜在损失。

四、防范风险的建议

1、建立健全信贷管理各项规章制度, 完善信贷经营管理体系。

按照商业银行自身的运行规律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银行应建立健全一整套完整科学的规章制度, 实行风险监控和审慎经营, 使消费信贷风险尽可能降到最低。严格贷款操作流程, 规范贷款手续, 使每笔贷款业务都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办理。各商业银行应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建立、完善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系统;二是建立、完善信贷资产风险化解系统;三是加强贷款管理, 把贷款的“三查”工作落到实处。

2、信贷资金市场化。

为保证信贷资产的安全和效益, 银行贷款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利于区域经济发展, 坚决杜绝人情贷欲, 遵免风险贷款, 应以“安全性、效益性、流动性”为原则, 走市场化道路, 调整信贷结构, 优化信贷投向, 把握行业生命周期。银行要把信贷资金投向确保能够按期还本付息的企业和项目, 尤其要增加对科技含高、信誉优良、产品有市场、经营效益好、经营规范、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和外资企业的信贷投入。

3、大力提高银行信贷管理人员和经办人员综合素质。

提高银行信贷管理人员和经办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个极为紧迫的问题。商业银行的信贷工作需要信贷人员具备多方面的品质, 如:较强的工作能力、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好的思想品质、较高的宏观政策水平和较精的微观分析能力。因此, 要通过系统的教育和培训来提高信贷人员的素质, 增强信贷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创造以人为本、积极上进的企业文化, 激发信贷人员的爱岗敬业精神和工作责任感。

相对于国内消费者对消费信贷的需求来说, 国内商业银行的消费信贷业务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今后, 国内商业银行需要进一步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手段, 在准确把握市场动向、做好成本效益风险分析的基础上, 不断开拓新的消费信贷业务, 为自身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桂蟾.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现状[J].特区经济, 2009.4.

[2]孙从海.消费信用管理理论研究与经验考[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3.

篇4:4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摘要:文章首先概括了“工业4.0”发展的国内外现状和环境,认为我国有必要在工业发达区域和行业企业进行“工业4.0”发展的先行先试,以带动我国工业体系的整体进步;其次,利用我国的国情优势,通过产业集群的发展方式推进“工业4.0”在我国的发展;文章还对“工业4.0”发展的驱动力进行了逐一分析。全文为我国“工业4.0”产业集群的发展初步勾画了一套完整的策略体系。

关键词:工业4.0;产业集群;发展策略

一、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即将出现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作为这次新产业变革的体现形式之一,“工业4.0”是生产制造模式的变革,标志着工业生产进入互联网时代,以网络物理生产系统为基础,生产制造系统将采用互联网的嵌入系统、以及物联网和基于WEB的服务,是人、物、产品联动的互联网自动化的生产制造模式。“工业4.0”可以有效地帮助我国工业经济的转型升级,符合国家通过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之路的发展战略,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和升级。

二、 国内外“工业4.0”发展现状

“工业4.0”的概念首次出现于2011年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一经推出,即产生巨大连锁反应,德国在2013年将之上升为国家战略,由国家职能部门大规模组织众多单位联合推进。对于工业革命的发展演化历史,根据德国的一般分法,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处于“工业3.0”阶段,正积极迈向“工业4.0阶段”。如图1所示,可见工业革命的发展演化时间、标志和生产制造模式的变化。

因为工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为了能在新经济时代不落伍,其它发达国家也推出了各自的工业振兴计划。美国的工业互联网的核心理念与“工业4.0”基本相同,美国政府在2012年提出了“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在2013年,法国政府推出了“新工业法国”,英国政府推出了“工业2050战略”;日本政府在最近版本的“制造业白皮书”中格外强调了日本需要应对新制造模式的变革。

2015年5月,国务院公布了《中国制造2025》,强调科技创新,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提高制造业的技术含量。必须要清醒的认识到,由于我国目前制造业的实际水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决定了国家的整体制造业政策必须结合具体国情,而不能照搬发达国家政策。德国“工业4.0”重点在于生产制造模式的革命,而《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在于产业结构调整,内容有相同部分,但发展目标差异挺大。

但我国幅员辽阔,工业发达地区和一些先进制造业企业完全可以开展“工业4.0”的发展;特别是工业配套比较完善的经济发达地区,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大发展,拥有了非常雄厚的工业基础,非常适合“工业4.0”产业集群的发展,可以先行先试,从而带动我国整个工业体系实力的提升,这也是在中国研究发展“工业4.0”的意义所在。

三、 我国“工业4.0”产业集群发展战略框架

目前,世界经济已经进入新经济时代,互联网进入工业领域势不可挡,传统工业企业面临诸多挑战。经济发展受全球化、灵活性、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周期影响巨大;产品生产面临小批量、多品种的需求,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价格下降和成本压力增加,资本市场需要快速的投资回报期,资源短缺需要能源利用提高效率;网络时代的客户需求将是多样化和个性化,以往大规模单品制造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市场需求。

面对新的发展危机,面对新的国际工业界竞争趋势,我国工业发达地区和领头企业应及时跟进“工业4.0”的发展节奏,做到有所作为,可以通过产业集群式发展的方式来进行新一轮工业领域的国际竞争,完全可以通过弯道超车的方式,在某些领域和行业赶超发达国家;因为中国有强势政府的国情优势,易于进行产业集群的组织和协调,因为“工业4.0”强调的就是工业生产智能化互联互通、系统集成发展。

我国工业界可以跟踪研究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工业4.0”的发展现状、特点、路径和方法等,理清“工业4.0”的发展路线图,总结对我国产业发展有益的先进经验,并探索发达国家经验的中国本土化路径。结合我国国情,分析研究我国工业经济哪些方面急需并且可以适合优先运用“工业4.0”的理念和发展成果来进行改造升级发展

我国“工业4.0”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目标是生产制造能够实现智能自适应、机电控制模块化、互联网移动实用化和PLM管理一体化;在产业链、管理链、协同生命周期链的三维结构框架下,企业通过内部供应链的纵向集成、整个产业链的横向集成和价值链上的端到端集成,逐步实现生产制造自动化、流程管理数字化、企业信息网络化、智能制造云端化。

根据著名的产业集群钻石理论,发展“工业4.0”产业集群可以从“工业4.0”产品的需求、“工业4.0”相关企业战略与竞争的宏观环境、“工业4.0”产业的生产要素条件和“工业4.0”相关支撑产业这四个产业集群构成要素方面组合推动“工业4.0”产业集群的发展(如图2)。

在“工业4.0”产品的需求方面,中国已经是制造业大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国内外客户对中国制造的需求越来越广泛,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挑剔。这种需求对我国“工业4.0”产业集群的发展非常有益处。有了更高的市场需求,使得工业企业更倾向于抱团发展,产业集群能更容易形成。并且中国目前的工业阶段仍处于2.0和3.0阶段之间,这既是相对落后的局面,又是具有广阔市场潜力的优势,这些传统企业制造实力的提升很需要“4.0工业”科技产品的介入支持,这是一片海量的市场,有助于促进“工业4.0”产业集群的产品市场发展。市场需求的拉式生产制造模式也是“工业4.0”发展的目标之一。

在“工业4.0”相关企业战略与竞争的宏观环境方面,《中国制造2025》的公布,也证明了国家正在努力营造工业制造科技创新的宏观环境和政策,这有利于改善“工业4.0”相关企业发展的战略与竞争环境。“工业4.0”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企业发展和竞争环境。稳定的宏观政策环境有利于“工业4.0”相关企业制定中长期战略规划和对科技创新的长期投入,因为“工业4.0”的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急功近利不可能成功。良性的企业竞争环境可以有力促进“工业4.0”产业集群内的企业专心搞科技创新,通过科技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来加强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在“工业4.0”产业的生产要素条件方面,为促进“工业4.0”产业集群的发展,政府可以积极创造有利的生产要素条件,比如在人、才、物、基础设施等条件方面向“工业4.0”相关企业倾斜,进一步提高区域工业经济的规划水平,引导并促进国内外相关先进生产制造企业的产业集聚。当产生区域性产业集聚后,生产要素条件就会产生规模效应,产生更低成本的生产要素,从而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

在“工业4.0”的相关支撑产业方面,“工业4.0”产业集群需要众多相关产业的支撑,比如工业产品配套、工业企业服务配套等。目前国内分布广泛的众多处于“工业2.0”和“工业3.0”的企业可以做“工业4.0”产业集群的相关功能支撑。“工业4.0”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做产业链的集成,将产业链上的核心企业和众多配套企业智能化互联互通链接起来,共同为客户服务,这也是为什么在中国相对工业技术落后的局面下大力发展“工业4.0”产业集群的原因之一,因为通过“工业4.0”产业集群的发展,可以带动我国工业体系的整体进步。

四、 我国“工业4.0”产业集群发展的驱动力

德国推动“工业4.0”发展给我们的启示就是他们的平台、流程、系统,这是我国驱动“工业4.0”产业集群发展时也应该借鉴的地方。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我国“工业4.0”产业集群发展的驱动力体系应该主要包括顶层设计、法规完善、资金支持、科技促进、人才培育和组织协调(如图3)。市场机制驱动是我国“工业4.0”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通过市场经济的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来促进“工业4.0”产业集群的孕育、成长和发展。

顶层设计方面,通过强势政府的产业规划和产业组织来推动“工业4.0”的发展,这是我国诸多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尊重市场规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用市场的手段来解决市场的发展问题。国家层面和发达地区政府通过规划“工业4.0”的产业集群发展,可以首先在一些工业发达地区作试点,实践得出发展经验,再逐渐推广。我国地域广阔,各区域工业发展阶段和工业基础差异巨大,《中国制造2025》还只是一个全国性的工业制造业顶层设计,国家层面和地方政府层面还需要在发达地区为推进比《中国制造2025》更高端的“工业4.0”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划,推出更加具有地域特征的工业制造业政策,以适应当前国际“工业4.0”快速发展的形势。

目前我国法规不够完善,有些法规的执行力度不够,特别是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有待完善。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工业4.0”的发展比以往工业发展阶段更需要完善的工业经济法规,企业长期的工业科技开发需要一个长期稳定的法制环境。“工业4.0”的发展需要对科技创新的知识产权进行保护,没有对工业科技创新成果的严格保护,“工业4.0”产业集群不可能发展成功。“工业4.0”需要对诸多产业参与单元进行系统集成,那么这就涉及到诸多行业技术标准的问题,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各参与单元信息就会因无法兼容而造成信息孤岛,国家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建立各种“工业4.0”技术标准,并不断更新版本。

建设“工业4.0”产业集群,必然要求资金充沛作基础条件,因为搞技术创新,就得要投入。目前国内企业研发投入普遍不足,发展“工业4.0”无捷径可走,无现成的标杆可以模仿,这和“工业3.0”时代我国有诸多发达国家的成功企业做参考有着巨大的区别。我国企业要想弯道超车,必然要求行业领头企业和发达国家企业在“工业4.0”平台上进行竞争。国家可以通过低息贷款、科技专项扶持基金、科技成果奖励等形式进行资金支持。工业科技创新不必然全部成功,基于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设立风险投资基金是国际通常做法,目前国内VC对生活消费类投资巨大,还需政府积极引导,引导VC对“工业4.0”相关工业科技创新进行大量风险投资。

“工业4.0”的发展本身就是一种技术进步的表现。“工业4.0”产业集群的发展特别需要产业链上的企业联合科技攻关,才能形成智能化互联互通。一些工业经济发达的区域可以开发“工业4.0”公共信息平台,方便产业集群企业的交流与沟通。我国工业技术水平还相对较低,特别是一些技术含量高的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基础零部件的制造水准有待提高,这就更需要在“工业4.0”产业集群的整体带动下,共同推进。“工业4.0”产业集群的发展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大公司作系统集成,更需要众多小公司做配套,所以小公司需要有做科技小巨人的心态去投入技术开发,采取市场聚焦策略,在利基市场取得自己的成长。国家和地方政府层面,需要建设不同层次多方参与的“工业4.0”科技攻关体系,对科技难点采取联合攻关。

“工业4.0”的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的人才。新的管理思想、方式、体制、机制都涉及到人才培育的问题。这里的人才可分为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产业工人三类人群,只有这三类人群素质都提高了,“工业4.0”产业集群才有可能发展。德国和美国在“工业2.0”、“工业3.0”阶段所建立的人才培育体系有力支撑了其向“工业4.0”阶段的发展,而中国工业基础实力还相对比较薄弱,高素质员工、特别是能操作高技术设备的产业工人还比较缺乏。要提高人才素质,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层面、企业层面和个人三方面共同努力。

“工业4.0”产业集群的发展涉及的面非常广,需要做大量的组织协调工作。根据国情,政府应该对市场进行引导,做好“政、产、学、研、资”的互动机制,消除教育、科研、企业、政府产业规划自成体系的条块孤立障碍。建立产业集群联盟和行业集群联盟,最好通过各种工业产业协会进行协调,以减少政府对产业集群具体运作事务的直接干预。政府和产业协会需要进行长期规划、跨行业、跨专业进行整合协调;IT行业专家、自动化专家和既有工业技术人才必须一起合作;并且还需要多进行国际合作交流。

五、 结论

“工业4.0”是又一次新的工业革命,是一次全新的生产制造模式的变革,以实现智能化互联互通的工业制造为目标。面对发达国家的快速推进和我国总体较差的工业基础,我国的工业界而应该迎头赶上,敢于参与国际新工业技术的竞争,在我国工业发达区域和行业企业进行先行先试“工业4.0”的发展,来带动我国工业体系的整体进步。利用我国强势政府的有利条件,以工业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建立产业集群的方式驱动“工业4.0”在我国的发展。运用国际成熟的产业集群钻石理论,从“工业4.0”产品的需求、“工业4.0”相关企业战略与竞争的宏观环境、“工业4.0”产业的生产要素条件和“工业4.0”相关支撑产业这四个产业集群的构成要素着手,从顶层设计、法规完善、资金支持、科技促进、人才培育和组织协调这六个方面进行驱动我国“工业4.0”产业集群的发展。但如何通过产业政策的导向,使得有条件的工业企业在工业发达区域进行“工业4.0”产业集聚,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杜品圣.乘工业4.0强劲之风,行未来制造转型之道[R].上海:同济大学,2014.

[2] 沈烈初.谈《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J].经济导刊,2015,(9):58-64.

[3] 李金华.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比较及启示[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5,(9):71-79.

[4] 杜品圣.乘工业4.0强劲之风,行未来制造转型之道[R].上海:同济大学,2014.

[5] 杜品圣.乘工业4.0强劲之风,行未来制造转型之道[R].上海:同济大学,2014.

篇5:4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浅谈我国二手车市场发展方向

摘要:随着新车交易量的逐渐增长,二手车市场也逐渐扩大,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二手车交易量递增速度更快。由于二手车市场的潜力巨大,众多汽车销售厂商都在不断探寻着二手车市场发展之路。二手车市场发展迅速,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多种迹象表明,未来二手车市场的发展方向将从城市流向乡镇,从东部流向西部,从经济发达地区流向经济相对落后地区,从高收入者流向中低收入者。因此,深入分析研究二手车的发展问题意义重大。

关键词:二手车交易现状 二手车市场特征 品牌路线 存在问题 发展方向 一、二手车交易现状与基本特点

从六七年前第一批私车进入家庭到如今,旧车淘汰正式开始,二手车将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旧车交易的数量更是这个行业潜在能量的集中体现。据有关数据统计,2005年全国二手车交易量为145.02万辆,同比增长9.2%,当年新车销售高达576万辆。业界认为,与发达国家二手车交易占整个汽车交易3/4份额相比,我国二手车市场发展仍旧缓慢,交易仅占1/5。交易量列前五位的交易中心(市场)是:北京、上海、广东中山、广州、重庆。我们可以通过对北京、上海、广州这三地的数据对照来大致了解全国二手车市场的情况。

(一)重点城市的二手车市场情况

1、北京的二手车市场情况

北京正在成为连接华北、东北、西北、华南地区,辐射全国的旧车交易中心。二手车交易于2005年达到20万辆,与2004年相比增长34.5%,不但位居全国第一,而且这一数字超过了本地的新车销量。北京二手车市场的主要特征为规模大,车辆进出流动迅速。

北京二手车销量是从05年开始迅猛增长的。其中有许多因素。

a、2005年3月开始,“外地人”可以上北京牌照极大促进了旧车的交易。购买北京地区二手车的人群比例主要是北京本地人40%,外省市在京人员凭暂住证30%,外省市迁出30%。“暂住证”政策促进了很多在京的外省市用车人把车辆过户到自己的名下,这一类交易也至少有2万辆左右。

b、从2005年10月1日开始北京地区取消过户费改为交易服务管理费,整体费 1

浅谈我国二手车市场发展方向

用下降70%以上,间接地促进了二手车交易的火爆。

2、上海的二手车市场情况

自2001年起,上海交易总量连续3年位居全国同行之首。自2002年起上海二手车交易还连续两年超过新车销售总量,2003年销售总量达14.46万辆。04年与05年平均交易量已达到17万辆,2006年预计将达到20万辆,成交金额超过百亿元。

上海二手车市场的主要特征为管理现代化。交易市场实行“交易车辆电脑估价”系统,运用计算机软件对交易车辆进行评估测试。再将车辆照片、车牌号码、发动机号、车架号、车型、车辆类别、行驶里程、启用日期等等数据一一输入,并在车辆缺陷数据栏中输入需要修理和已经修理的项目名称后,计算机系统就会依据各项数据和目前的市场价格,自动出具《二手车鉴定评估书》和《二手车技术勘察表》。数据库的管理对交易具有一定的规范意义。

3、广州的二手车市场情况

据统计数据,2005年广州市二手车交易量(仅仅四大主要市场宝利捷、广骏、华南汽贸、南洲)已经超过8万辆,如果包括零散市场和周边地区,数字可能翻番。广州市二手车交易的特点是不受政策影响的自觉交易,交易车辆也基本为市内消化。据分析,2006年广州市二手车潜力即将释放,交易量会持续放大。乐观的预测是下半年可追平新车销量,两年内将超越新车销售量。有人说,全国二手车市潜力最大的广州落后了,但事实上不尽然。我们应该考虑到广州所存在的走私车对二手车交易的冲击。

(二)全国二手车销售概况

如今买二手车的人是越来越多,专门的换车一族正在发展壮大,他们的举措具备经济眼光。他们有的是了解汽车市场行情,懂得挑选汽车,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可以购买到性能更加良好的二手车,买旧等新;有的是玩儿车的人专门购买二手车,比如越野车爱好者、改装爱好者,挑选性能相对较好的二手车,用节省的资金添置一些“新装备”;还有的人就是以“相对少”的资金买到“相对好”的车子,以节省银子为目的;再就是很多买车从事运营的人都会选择二手车。

目前二手车输出主体从全国范围来看还是以旧式经纪公司为主,收车进行出售。还有一种新兴的形式就是二手车置换,是以消费者用二手车的评估价值加上另行支付的车款从品牌经销商处购买新车卖出旧车的业务,实现了新车与旧车交易的一体化。而对于交易市场来说,提供平台、广告业务、举行拍卖都是利润丰厚的。

北京京北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就目前市场情况而言,保值率高的是大众品牌的车型,老百姓对其品牌认知程度很高。大众系列车型的再生产量、市场占有率高,质量稳定性、零配件服务的各个方面都很成熟。占有率高、配套服务好的车型保值率高,市场占有率高的车上保险也相对便宜。

二手车的销售与新车销售有着密切的关系。新车购买比较简单,手续单一,而二手车购置比较复杂,服务成本是新车的2倍甚至更多。旧车的回收要仰仗于先期新车的销售;有秩序的、经过良好控制的旧车的再销售对于汽车生产厂商建立健康的新车销售环境又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新车价格的制定不能过高,高开低走使汽车保值率低,会迟滞市场的良好走势。生产厂商的市场及产品规划人员应该对其销售价格、配置情况进行合理准确定位,拥有较高的车辆保值率说明汽车厂商拥有合理的营销结构以及车辆再销售计划,也说明他们有能力保护其产品在旧车市场上的价值。

(三)2006年二手车市场特征

1、小排量车抢手

随着小排量车在大城市解禁,新车市场上一些品牌的购买力在二手车市场释放,小排量车也随行就市成为二手车市场新宠。最近小排量二手车的价格已经高得“离谱”,个别品牌的价格只比新车便宜2000元钱,奥拓、奇瑞等1.0以下小排量二手车在近几个月中一直都是抢手货,价格走高主要是由于库存较小、新车断档、北京在国内率先实行国Ⅲ标准。

2、高档二手车抬头

高档二手车的交易上扬也是目前二手车车交易市场的一个较大的变化,在旧机动车交易市场就出现了专门经营高档二手车的经纪公司。而且目前二手高档车货源充足、选择空间大,使得很多消费者纷纷出手在旧车市场寻找到了他们的“最爱”。另一方面,由于消费税的提高,许多中小进口车商的利润空间被压缩,在无利可图的情况下转投到进口二手高档车业务上,利用境外自带政策,从国外二手车市场低价收购,批量进口。

3、新车品牌经销商置换渐起

上海通用诚新二手车、一汽大众奥迪3A二手车等厂家品牌二手车业务在2005年发展加快,2006年还将有更多的品牌厂家和经销商加大二手车的关注和投入力度,3

浅谈我国二手车市场发展方向

上海通用、一汽大众、上海大众、广州本田、北京现代、路虎等国内外知名品牌的经销商均已准备开展业务,新车置换从上游渠道的挖掘将推动整个二手车交易量的提升。更有可能为二手车市场打一针兴奋剂。4S店内兴起的二手车置换方式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它可以提高交易的透明度、可信度和售后服务的保障性。而对于想尽办法欲更多占有市场的汽车企业来说,开展新车置换业务也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4、多品牌多元化的二手车交易情况明显

轿车快速进入家庭,消费观念的逐渐转变,使得我国的汽车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汽车由纯商务消费转为多元消费,消费主体呈多元化,家庭消费占据了重要比例。消费者的“喜新厌旧”,汽车市场保有量的提高,为二手车市场的繁荣提供了条件。目前,二手车市场上品牌齐全,高中低档车辆都能找到,多品牌、多元化成为二手车市场突出特征。

建立现代的、科学的、规范的二手车市场,无疑会对中国汽车市场、对轿车制造企业、对消费者带来巨大的方便和好处。

鉴于二手车是下游产业的这一特性,希望今后二手车市场能够遍地开花,不一定全部集中在大城市。旧车不同于新车,需要一定的场地去展示和让消费者亲身体验。一方面要加强旧车交易的循环速度,一方面要有效地分流旧车交易部分。

从管理方面,应建立网上旧车电子商务。土地是有限的,网络拓展是无限的,通过专业网站有效地展示二手车、交易二手车是一种适合中国的发展趋势,但是前提是旧车电子商务信息的科学专业和安全有效。

随着国家对二手车政策趋于明朗以及相关旧车交易政策的出台,对于消费者而言,购买二手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对于如何确定二手车的价格,大多数人可能都认为是一个头痛的问题。

目前,旧车交易市场开创的类似拍卖的收车形式,出售旧车的车主把车开到旧机动车市场,旧车经纪公司实地看车后,根据车辆状况、手续齐全程度,结合公司实力报出切实的收购价,所有公司报价后,车主可与出价最高的公司达成交易。由于各旧车公司之间必须争夺货源,收购价格之间的竞争显而易见,报出的价格都是实打实的。

由旧车交易市场的评估师对进行交易的二手车,根据不同品牌、不同车型、不同地区、不同使用年限、不同破损程度的二手车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国家指导价格。

5、二手车更适合刚开始创业的年轻人

与新车相比,二手车之所以更适合刚开始创业的年轻人,主要原因有: 第一,买二手车可以避免新车初始阶段的大幅度贬值。汽车是一种消费品,从成交后开出经销商展厅的第一天起就开始折价,有人讲,新车一开出经销商的停车场,北京京北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就至少贬值5%了。新车型频频上市,车价格也不断下跌,二手车价格也与新车价格相关联,开始出现比以往更实惠的价位。

第二,买二手车可以省去新车消费税。排量越大的新车消费税就越高,多数汽车的消费税为万余元,而目前购买二手车就不存在这一问题。

第三,原有车主在出让爱车时,很多是因为出国定居、急需资金、更换新车等个人因素。相对来说,他们的车辆保养比较好,并且利用他们急需出手的时机,可以适当杀价,能够买到物美价廉的好车。

第四,目前二手车市场的车型逐渐丰富起来,从以往的微面、老三样,到现在新车上市半年后,二手车市场就会相应有该款车出现,使得购买二手车者有更多的选择。因为自2002年起,新车井喷式地进入我国百姓家庭,一般家庭平均4~6年需要换一部新车,所以大批的二手车开始源源不断地涌入市场。另外,为了进一步促进新车的销售,各大汽车厂家和经销商也将会以各种优惠手段强力促使现有车主以旧换新。这也意味着,消费者可以购买到更多的高质量、低里程、较短车龄的二手车。

第五,年轻人驾龄短,二手车是积累驾驶经验的良好选择。近日,上海大众首批4家特选二手车专业店的开业典礼在北京花乡旧机动交易市场隆重举行。这也是国内首批二手车4S店。

一提到二手车,人们往往第一时间就会想到露天停车场似的二手车卖场,各种品牌、不同新旧程度的车停在一起,一进去就会有诸多的黄牛围上来,二手车的评估、鉴定也往往只是由他们信口开河,这使得许多消费者对二手车的信任度大打折扣。

虽然一些汽车生产厂商也看到了二手车市场的巨大潜力,纷纷在旗下的4S店中开展了二手车置换业务,但是相对于新车来说,二手车业务量少而且手续繁琐,因此许多4S店并不是太重视,服务也不是很令人满意,厂方的意图往往得不到良好的贯彻。

专家认为,制约我国二手车交易市场的原因有很多,如产品来源广泛,产品提供方的模糊性导致产品交易过程的不确定性。另外,二手车交易的中介机构、评估机构及个人交易行为等缺乏诚信,与此同时,相关的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也给各种欺骗牟利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因此,尽管近几年来二手车市场每年以20%~30%的速度递增,每年旧车更新比例约30%,但是从整体的市场规模来看,二手车市场还是远远不能与新车市场相比,影响力更是非常有限。

一方面是巨大的市场潜力,一方面是无序的市场环境,针对二手车市场的这种现状,众多汽车销售厂商都在不断探寻着二手车市场发展之路。

浅谈我国二手车市场发展方向

二、著名品牌二手车的品牌路线

(一)上海大众二手车的品牌路线

正是在这样的市场缝隙中,上海大众率先找到了机会的空白点:二手车4S店。上海大众华北销售服务中心与页川、首创、国服信和冀贵4家上海大众特许经销商共同建设了首批特选二手车专业店。

据上海大众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二手车4S店中交易,消费者可以得到更加公正透明的价格、更加周到的服务和更加完善的质量保障,避免目前二手车市场上存在的一些弊端。在收购时,每辆二手车都能享受经由国家认证的二手车评估师对其车况进行的36项专业评估,因此二手车价格更加公正透明;在展示时做到车况明示,令消费者可以买得放心;再加上上海大众广泛的服务网点,在销售时还能获得各具特色的售后保障。

更为重要的是,部分车况良好的上海大众系列二手车在进行了上海大众专业的七大类128项专业的认证检测及修复后,还将成为上海大众的特选认证二手车,上海大众将为其提供相应的质量担保承诺,质量担保期限为自特选认证二手车成交之日起一年或一万公里,达到二者之一则质量担保期满。多种质量保证使消费者购买二手车时,能够像购买新车一样放心。

上海大众是第一批介入品牌二手车业务的厂家之一,其强大的企业综合实力为这一业务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品牌支撑。2003年,上海大众正式推出“特选二手车”,在多家经销商处开展这一业务。到2005年,开展特选二手车业务的指定经销商已经发展至80家,特别是2005年下半年上海大众推出“Techcare”服务品牌后,更是将二手车业务作为这一服务品牌的六大支柱之一,二手车业务成为上海大众提高自身服务水平和完善品牌形象的重要内容。根据上海大众的计划,今年开展特选二手车业务的经销商将增加至150家左右。而此次推出的特选二手车专业店,则可以说是特选二手车的升级版。

业内人士认为,上海大众作为汽车厂家直接介入二手车业务,并把其作为应用户需求而延伸的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将能够发挥厂家在车源品质、信息透明度、车辆置换和售后质量保证等方面的优势。特别是二手车质量担保体系更是在服务方式上的大胆创新,可以说对完善上海大众汽车营销网络功能、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大众相关人士表示,之所以选择在北京率先建立二手车4S店,是因为北京是中国汽车保有量最大的地区之一,二手车交易也十分活跃,市场潜力巨大。特选二手车专业店将以上海大众统一的形象、标准的展示以及规范的运作为客户提供专业、北京京北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实惠、放心的“Techcare”大众关爱。今后,上海大众二手车4S店的业务还将逐步推向全国。

业界专家一直认为,二手车发展空间巨大,不仅本身是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也将带动新车的销售。这个观点最近得到证实。一方面,是上海通用、一汽大众等厂家纷纷把二手车当作一个品牌纳入了整体业务发展范畴。另一方面,是二手车交易市场规模迅速扩张。广州目前已经有4家正式的二手车交易市场,规模都不小,但由于商机巨大,仍然有新的竞争者加入。最近占地3万多平方米的广东晨通旧机动车交易市场已经筹备完毕,大约两三个月内就可以营业。此外,据广东旧机动车交易中心负责人吴伟南介绍,该中心与航鹰贸易公司联合打造的占地4万平方米的赛马场二手车城也已经进入审批程序,有望很快开业。

(二)上海通用二手车的品牌路线

上海通用汽车二手车业务高级经理王晶表示,私家车还只是刚刚进入中国家庭,大多数中国车主还没有到换车的时候,一般而言,新车使用5到6年后,车主会考虑换车。这样,如果从2000年算起,2005年底到2006年初,中国会进入二手车的高速增长阶段。

除了上海通用,一汽大众首批认证二手车样板店也于8月28日正式开业。在谈及二手车经营能够带来的收益时,一汽大众表示:“虽然短期内国内二手车置换和买卖的成交量不会很大,但是从发展的角度看,二手车业务所占的比重必将会越来越高;而且从整体的角度分析,二手车经营还能够带动包括新车销售和售后维修等其他相关业务的增长。因此有实力的企业都会选择在市场的成长期就进入,并逐渐树立企业的二手车经营品牌。”

(三)厂家介入旧车交易势在必行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季君认为:“没有汽车生产厂商和品牌经销商的加入,中国的二手车市场永远也得不到发展和提高。”分析人士认为,国外二手车交易异常活跃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汽车保有量基数较大,二手车交易需求旺盛,同时也缘于用户对二手车交易的充分信任。

当二手车交易已经完全像新车交易一样,被纳入到规范的品牌化管理轨道中的时候,其规范透明的交易模式无疑将极大地促进用户投入二手车交易的热情。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其实,对汽车生产企业本身而言,也必须要依靠介入旧车交易,带动新车的销售。

浅谈我国二手车市场发展方向

虽然季君为中国旧机动车市场总结了8大问题,但是厂家没有介入,没有品牌化的二手车经营模式,是导致目前国内二手车经营诸多问题的一个症结所在。

“买的没有卖的精”,由于用户对车辆残值和当前二手车市场交易行情往往缺少了解,又缺乏规范、有公信力的专业技术评估手段,导致二手车交易屡屡出现“诚信危机”。经过两年运营实践,上海通用汽车诚新二手车成为国内厂家直接介入二手车交易的成功典范。

(四)二手车将成为重要利润来源

但是实际情况是,二手车将来一定会成为厂家和经销商的一个重要利润来源。数据显示,1992年美国汽车经销商的利润构成和2002年相比,来自新车销售的利润占总利润的比例基本相同,但是旧车销售所占比例从24.5%上升到28.6%。

目前国内的情况,二手车的经营单位基本上以收取交易费的形式生存,用季君的话说,就是“二手车本质上还没有成为真正的商品”,比如到现在为止,国家还没有统一的二手车发票。

实际上,在美国二手车的单车利润比新车要高得多。由于竞争激烈,现在美国新车的单车利润已经非常低,有的甚至不到100美元。但是二手车的平均单车利润能超过1000美元,如果是得到厂家认证的二手车则更高。

(五)旧机动车交易市场地位将受冲击

厂家介入二手车经营已经成为一个趋势,不仅上海通用,广州本田、上海大众都将开展自己的二手车业务。厂家介入的优势非常明显,比如品牌化管理、完善的销售和服务网络、齐全的客户资料、配件供应、原厂质量保证等,更重要的是其在消费者心目中的诚信度也是现有旧机动车交易市场所无法比拟的。

季君明确表示,厂家介入二手车市场后,原来的旧机动车交易市场主体地位将会受到严重冲击。

但是即将开业的广东晨通旧机动车交易市场的负责人不这样认为。他说,冲击肯定是有的,但是专卖店仍将以新车销售为主,他们收购旧车也更多是为了置换新车,收购来的旧车可能还是要放到专门的旧车市场来销售。所以交易市场和专卖店之间将是一种既存在竞争又有合作的关系。

最近,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生产资料市场委员会组织物流企业有关人士赴瑞士、意大利等国进行二手车管理工作的考察。考察发现,国外二手车市场比新车市场活跃,在经营理念、经营方式以及经营管理上都比我国先进。我国二手车交易在税收、估价、置换、检测等方面与国外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北京京北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三、目前我国二手车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二手车交易的税收标准不统一

据调查,各地对二手车交易中的税收基本上都按当地有关政策,因此各地税收的种类和标准都不一样,有的按增值税,有的按营业税征收,最高的17%,最低的2%,税率高低相差悬殊。造成了一些地区二手车的成本过高,经营二手车的企业利润微薄,一些地区采用交易不过户来逃税,场外交易、私下交易、非法交易,扰乱了二手车交易秩序,可以说二手车交易税收问题制约着二手车市场的发展,税费成为二手车市场发展的瓶颈。

(二)评估体系不健全

我国二手车交易起步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晚,可以说二手车市场的发展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法制的建立以及国家机关、企业、事业用车制度的改革,进口车、新车、缉私罚没车、抵债车等不断增加,人们的消费观念,市场需求结构发生了变化,从而刺激了二手车的交易。在二手车交易中价格的评估是很重要的环节。为了做好二手车的评估工作,1999年原国内贸易局生产资料流通司与武汉工业大学编写了《旧机动车鉴定估价师培训教材》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旧机动车鉴定估价师资格鉴定工作的通知》对机动车鉴定估价从业人员进行了资格鉴定,目前经过培训并取得资格的估价师约1500人,但是人员的培训仅仅是二手车价格估价的一个方面,而估价的标准全国不统一,在交易中存在着定价不合理,随意性较大的问题。有的地方为了抢二手车生意,故意低估价格,竞相压价。同时还出现“私卖公高估价,公卖私低估价”。由于价格压低,使国有资产流失,国家的税收减少。因此如何建立科学、可操作的二手车评估系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二手车售后服务问题多

目前我国新车品牌的销售基本上建立了信息咨询、配件供应、维修、汽车保险等一条龙服务。而二手车的售后服务还没有建立,特别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如美国在二手车售出之后,提供一段时间的质量保证,比如通用公司就规定车龄7年以内的二手车有一至两年的质量保证,这与新车的服务一样,而且,所有车行出售的二手车都必须持有政府颁发的技术合格证书,才能上路行驶。同时一般购买二手车的消 9

浅谈我国二手车市场发展方向

费者还有一定时间的使用期,避免消费者利益受损失。我们考察的瑞士宝马汽车经销商在销售二手车的同时还提供了保险服务。这些服务有力地促进了发达国家二手车的销售。

(四)开展汽车置换步履艰难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购买汽车的需求发生了变化,据北京一些汽车品牌专卖店反映,经常有人开着以前在这里购买的汽车来询问,“我想换辆新车,这辆旧车你们收不收。”这说明汽车置换有需求,能不能把旧车买卖引入实力强、信誉好的汽车专卖店来呢?从国外情况看,通常是一家品牌专卖店,除了卖新车还负责买卖本公司品牌的二手车。这种做法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保证企业的形象。在二手车的价格估价上,一般是不同品牌的车辆编制一本价格估价目录,这是二手车价格评估的主要依据。其次在二手车的销售中还要考虑车况的履历和保养的程度进行价格浮动。目前国内一些有眼光的品牌汽车生产厂家看好汽车置换潜在的市场,推出了一些汽车置换的办法,如在全国二手车联系会议上红旗和捷达轿车的生产企业就推出了汽车置换的方案。但在运行中,生产企业反映步履艰难,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旧车收上来很难卖出。其原因:

a、生产企业二手车估价没有统一的标准和科学的依据,估价高影响新车销售的利润,估价低不能满足购车者的预期。

b、在中心城市置换下来的二手车不容易就地销售,一般流向不发达的小城市和乡镇,涉及到车辆跨地区的销售过户转籍问题。

c、关键的问题是生产厂家没有二手车的经营权,不能就地销售。二是目前生产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制约置换业务的开展。其原因是现有的管理体制不适应汽车置换业务的开展。因为置换的二手车卖出去有一段时间,这部分的价值过去企业可以挂账处理,近年来企业对挂账处理比较严格,又不能出现过多的应收账款,一般企业考核业绩,应收账款是很重要的指标,所以经营者很难承受。

(五)应加强二手车技术检测

2000年全国汽车更新办公室领导小组在组织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国家内贸局、国家机械局、公安部、国家环保局6部委研究修订《汽车报废标准》时,特别强调在调整延缓年限的同时增加汽车安全、环保技术的检验项目和技术指标。2000年颁布的《关于调整汽车报废标准的若干规定的通知》在两个方面有较大的突破:一是重点调整了非营运客车中的私人、机关、旅游及外事接待的使用用车,即9座以下非营运载客汽车(包括轿车、越野车)使用15年。二是以技术检验为延长汽车使用年

北京京北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限的依据,即达到使用年限需继续使用的,必须依据国家机动车安全、污染物排放有关规定进行严格检验,检验合格后可延长使用年限。这项政策的调整在全社会引起强烈的反映,一方面体现了我们国家政策的调整符合国情;另一方面在技术检测上逐步与国际接轨,促进了二手车的市场的发展。但是从目前情况看,国家并没有要求所有二手车在交易前必须经过有关的技术检测,这样就很难保证二手车的行使安全和购车者的利益。

(六)二手车的更新问题

1995年为了加速老旧车报废更新工作,促进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和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经国务院批准,每年从征收的车辆购置附加费中拿出3亿元,对全民和储运运输企业更新的国产客车、货车进行定额补贴,每辆车补贴3500元。但是1999年由于等待国家对车辆购置附加费进行税费改革,汽车更新补贴没有落实,给全国汽车更新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反映十分强烈。2000年全国汽车更新领导小组办公室取得财政部、交通部同意,向国家争取了4.66亿元,对1999年和2000年更新的13.3万辆更新车辆进行优惠补贴。2001年由于国家机构改革,汽车更新补贴至今未落实,在一定情况下影响了全国的汽车更新工作。

四、我国二手车市场发展方向

(一)我国二手车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我国二手车交易市场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特别是近几年国家经济发展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私人购买车的比例逐年增加,据统计2000年我国汽车拥有量1609万辆,私人拥有量约占全社会的37%,特别是轿车,50%以上是私人购买,在经济发达的城市私人购买轿车已达到80%,一些经济型轿车逐步进入了家庭,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代步工具。从我国的国情看:我国二手车的交易量约是新车交易量的30%,每年以25%的速度增长,相对集中于经济发达、汽车保有量大的中心城市如上海、北京、广东等。其流动的趋势,从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流动、从高收入者向低收入者流动。随着新车品种的增加,公路建设的改善,人民消费观念的转变,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国家汽车使用年限政策的调整,我国二手车市场存在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浅谈我国二手车市场发展方向

重要的是二手车市场将会有多大?我们可以来看看美国市场的例子。1990年到2002年,美国市场新车的年平均交易量约为1500万辆,而二手车高达4500万辆。2003年美国二手车交易量达到4360万辆,交易额高达3700亿美元。

中国二手车市场近年增长也非常迅速。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统计,全国旧机动车交易量从2000年的76万辆猛增到2003年的158万辆,销售额则从215亿元增长到600亿元。这个数字还仅仅是全国指定的正规二手车交易市场统计的结果,实际交易量远远高于此。

但是从比例上看,中国二手车交易量还远远不够。2003年,美国旧车交易量是新车的3倍,而中国旧车交易量仅为新车的一半。对此,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季君表示,二手车不发展,新车也不会有所发展。他相信,随着汽车社会保有量的增加,市场的逐渐规范,国内的二手车交易量最终也将超过新车。

(二)我国二手车市场需改善管理工作

通过考察发现我国二手车市场的管理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应学习和借鉴一些国外的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

一是加强二手车市场管理的力度,1998年发布了《旧机动车交易管理办法》,在当时对规范二手车交易行为,保障购车者合法权益,促进二手车流通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各地二手车流通中不同程度地开展了二手车的租赁、拍卖、置换等业务。特别是品牌汽车新旧置换问题,即“收旧卖新”受二手车经营资格的制约,不但影响了二手车的流通,也影响了新车的销售。因此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需要以及结合我国国情的现状,尽快调整、完善、充实、修订原《旧机动车交易管理办法》更加迫切。

二是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尽快解决二手车交易中不合理的税收政策,统一二手车交易税费标准。包括:一是统一规范交易凭证,使用税务部门监制的二手车交易发票;二是确定所收的税种,如按增值税收取,应考虑到二手车无进项税抵扣,实际操作有困难;三是考虑到国情,所收税率不宜过高。

三是尽快建立科学的二手车价格评估体系。鉴于我国在二手车的价格评估还不规范,一方面我们要加强二手车鉴定估价师的培训和再培训的提高;另一方面有关行业组织应研究制定全国统一的价格标准。

四是尽快建立二手车售后服务体系。入世后,国外的汽车销售商迟早要介入中国的二手车经营,由于它们建立了较好的二手车服务体系,必然会对我国二手车的经营带来冲击。因此二手车经营企业不但要做好销售工作,还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不断增加售后服务内容迎接入世的挑战。

北京京北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五是应尽快落实汽车更新的优惠补贴。一是补贴的范围应打破所有制的限制,包括股份制、集体、私人等;二是补贴的标准应调整,应包括小轿车等,每辆车补贴的金额可控制在3000元左右。

(三)二手车的发展趋势和路线

随着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二手车市场作为汽车市场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根本性转变,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据了解,从1998年《旧机动车交易管理办法》发布到2003年五年间,二手车交易量以高于年平均25%的速度增长,实现了翻番。经济学家预言,中国的汽车市场将有15-20年的增长发展期。而随着政府、企业、事业单位公务车辆改革,车辆更新换代频率加快,二手车市场必将随着汽车市场需求增长和汽车保有量提高而大幅增长,发展空间广阔。据分析,2008年我国二手车交易量将达到530万辆,而当年新车预计交易量为600万辆。

从二手车交易与新车销售的比例来看,我国二手车交易量约占新车销售量的三分之一,而发达国家一般为2倍至3倍。因此,我国二手车市场还处在刚刚起步阶段,发展潜力巨大。从目前来看,我国二手车交易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汽车保有量大的大中型城市,且流向趋势明显。北京、上海两地二手车交易市场是我国启动最早、交易量最大的两个市场,其交易量占全国交易量的二成左右。目前二手车流向呈现四大趋势:即从城市流向乡镇,从东部流向西部,从经济发达地区流向经济相对落后地区,从高收入者流向中低收入者。

参考文献

[1]姜正根主编.汽车营销.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年第1版,87~103页.[2]李江天,明平顺.旧机动车鉴定估价.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年第1版.[3]陈永革.二手车贸易.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第1版.[4]旧机动车交易管理办法,1998年3月,国内贸易部发布实施.[5]全球汽配网,http:///news/showinfo.aspx?ou.浅谈我国二手车市场发展方向

[评语]:《浅谈我国二手车市场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一文属于汽车行业研究方面的毕业论文,选题适当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作者自己的调查和广泛搜集资料,以详尽、准确的数据和事实为依据,进行了较为科学地分析论证,是一篇比较好的毕业论文。

高职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要具有现实针对性,要为现实服务。本文选题是站在整个二手车市场的高度的,专业针对性强,有普遍的现实意义,不过较难把握,很难完成一篇有分量的论文。但本文却巧妙地利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的二手车市场情况展开论述,容易抓住读者,引发共鸣。本文论点鲜明,结构简单,思路清晰,是一篇不错的高职学生的毕业论文。

本文论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作者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每个方面都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说明。第一部分“二手车市场概况”讲的是“重点城市的二手车市场情况”、“全国二手车销售概况”,系统阐述我国二手车市场的现状,引出本文论述的问题是什么。第二部分“目前我国二手车市场存在的问题及改善办法”,详细地分析论述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改善办法,目的是建设一个完善的二手车市场,以利于二手车的发展。第三部分“我国二手车市场发展方向”,总结了目前二手车市场的一些典型特点,升华为今后的发展方向。

这个课题对于汽车专业特别是即将从事汽车营销类工作的高职学生来说,是应该关心和重视的,作者选择这一课题来论述说明他已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

本文也存在明显的不足。本文素材丰富,但缺少自己的内容,有简单罗列之嫌。另外,本论题的选择有些过大、过高,论述的广度还可以,但深度很不够。

篇6:4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居民理财更是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近年来,个人理财业务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核心内容,个人理财业务的快速发展,使该业务成为了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如何拓展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显得更加重要。本文根据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现状,,结合国外商业银行在个人理财业务中的经验,分析了商业银行在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商业银行拓展个人理财业务的措施和策略。关键词:商业银行 个人理财业务 发展现状

个人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的活动。具体而言,是将个人资产委托银行打理,实现保值增值的过程。也就是银行理财专家根据客户的资产状况、预期目标和风险偏好程度,为客户提供专业的个人投资建议;帮助客户合理而科学地安排投资方式,以实现个人资产的增值,从而满足客户对投资回报与风险的不同要求。个人理财业务具有市场容量大、风险低、业务范围广、经营收入稳定的特点,这是成为发达国家很多家大商业银行的主导产品和重要收益的来源及利润增长点。

一、个人理财业务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浪潮的冲击下,个人理财业务获得了快速发展,财富集中化的趋势也已十分明显。这些拥有富裕资产和稳定高收入的个人群体,也开始重视个人资产在安全的前提下不断增值,但由于他们的精力有限、理财专业知识不多、时间非常宝贵或者不愿意花费太多时间在拥有的财富上,这时他们非常需要具有专业的理财知识的专业人士为其提供全方位、专业化、满足个人需求的资产管理服务,这就为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公司拓展个人金融业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如今,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已经步入了品牌化、标准化、个性化、系统化服务的新阶段。

与发达国家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历史相比,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历程非常短暂。20 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是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萌芽阶段,当时商业银行开始向客户提供专业化投资顾问和个人外汇理财服务,然而大多数居民还没有理财的意识和概念。从21世纪初到2005年,是中国个人理财业务的形成时期,这一时期理财产品、理财环境、理财观念和意识,以及理财师这些专业队伍的建设均取得了显著进步。从2006年开始, 伴随着金融市场和金融环境的进一步变化,个人理财业务进入了大幅扩展时期,客户对理财的需求日 1

益增长,同时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基金等金融机构对理财业务的重视程度也显著提高,并不断开发新的理财产品,提供优质的理财服务。中国理财业务虽然起步晚,但其增长速度却非常快。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还处于新兴阶段,市场前景十分广阔。首先,庞大并在持续增长的个人金融资产,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提供了物质基础,构成了潜在的、持久而旺盛的理财需求。其次,我国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体制改革也激发了居民的理财需求。并且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有利于扩大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范围、增加其利润来源;有利于改善银行的资产、客户和收益结构,转变银行的经济增长方式;有利于完善银行的金融服务功能,推动商业银行向综合化方向发展。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分业经营的金融政策和体制, 银行、证券、保险是严格分开经营的。所以, 国内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从个人理财业务经营理念、营销战略、科技支撑、业务创新、人员素质及外部环境等各方面均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理财产品设计管理机制不健全

部分商业银行未能按照符合客户利益和风险承受能力的适应性原则设计理财产品,没有从资产配置的角度进行产品开发和投资组合设计,没有应用科学合理的测算方法预测理财投资组合的收益率,没有设置相应的市场风险监测指标和有效的市场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体系。同时,部分银行在代理销售其他金融机构投资产品过程中,没有对所代理产品进行充分分析,对产品提供者经营管理、市场投资和风险处置能力没有进行有效评估,没有明确界定双方权利义务和风险责任,对代理销售产品的风险受益预测数据没有进行必要验证。

(二)市场细分和理财服务对象定位的限制

目前,国内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定位于少数高端优质客户,限制了理财业务的发展。应该仔细研究市场,研究不同客户的需求,主动发现市场机会,就中高端客户而言,他们需要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服务,但实际上,目前个人理财普遍倾向于对客户资产提供有关储蓄和国债方面的静态的理财建议,至于向客户资产提供的有关投资方面的动态理财建议,当前仅限于银行本身代理的几个基金和保险。

(三)缺乏专业的个人理财人员

个人理财业务是国内新兴的金融业务,是知识密集型行业,要求知识面广、业务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敢于竞争、开拓性强、懂技术、会管理、善营销的复合型人才。其决策层、管理层以及一线窗口人员均须具备相应的能力,掌握相关的业务理论及操作技能。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符合以上标准的专业人才严重缺乏,具备国际职业资格的理财师更是凤毛麟脚。

三、我国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对策分析

(一)创新个人理财产品,打造优质理财品牌

长期以来,个人业务仅是国内银行筹措资金的手段,银行向个人客户提供的服务是无差别的大众化服务。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国内银行应逐步引入市场细分理念,确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以目标客户为基础,根据客户的需求开发服务新产品,有差别地、选择性地进行金融产品的营销和客户服务,根据客户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风险偏好,设计一个个性化的理财的计划。对低端客户主要使用电话银行、网上银行、自助银行等自助服务,而对高端客户则主要通过客户经理实行“一对一”服务。个人客户经理制应凭借其服务的全面性、主动性及人性化的特点,成为各家商业银行吸引黄金客户的重要个性化服务手段,使个人理财服务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二)细分理财市场,找准市场定位

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根据自身的实力、特长和对市场的判断确立相应的营销目标市场,从而为有针对性地推出个人金融业务而占领市场、拥有客户。一是要从地理角度进行市场细分。在经济发达地区可以全方位地发展高起点高科技、高收益的个人金融业务;经济落后或较不发达的地区,则要在巩固和完善已有的个人金融业务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代理收付、代保管、信用卡、代保险、个人信贷等业务。二是根据客户收入高低、知识背景和受教育程度的不同进行市场细分。对中低收入提供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实用型金融业务;对高收入阶层提供高费用、高收益、多样化的金融业务,满足客户深层次、多层面的需要,提高客户对银行的依存度、忠诚度、贡献度。

(三)完善理财培训机制,提升人员综合素质

目前商业银行应该优选一批业务熟练、责任心强、对个人理财业务感兴趣的精英员工,进行保险、股票、债券、基金、税收等金融经济专业知识的强化培训,建立起一支全面掌握银行业务,同时具备各种投资市场知识,懂得营销技巧,又通晓客户心理的高素质理财人员队伍,为不同职业、不同消费习惯、不同文化背景的各类人士提供理财服务。同时国内商业银行应与境外机构积极合作,引进国际经验建立和完善金融理财执业人员自律性的行业标准、职业道德;创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从业人员资格认证体系,以规范中国金融理财业务的发展,全面提升理财师的服务素质。

四、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前景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理财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成为实现人生理想的重要途径。良好的理财规划可以提高资本要素的配置效率,进而实现资本运作的利益最大化,也可以提升我们家庭的生活品质。我国已经进人个人理财时代。从目前来看,我国经济增长处于强劲势头,居民财富将继续积累,个人理财需求将继续增长;同时,我国加入WTO的过渡期已经结束,我国金融业全面开放,大量具有综合业务的金融机构必将涌入我国市场,其成熟的个人理财经验,将对我国金融机构的个人理财业务带来挑战和冲击,并由此带来个人理财的蓬勃发展。我国各金融机构应该认清历史潮流和本身优劣势,勇于创新实践,只有如此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上一篇:1收费站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及职责下一篇:以监狱事业为已任 视监狱警察素质为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