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政府与政治

2024-04-25

缅甸政府与政治(精选6篇)

篇1:缅甸政府与政治

缅甸政府与政治

缅甸军事政变的特殊原因:军队精英不认同议会民主制,认为议会民主制政府不能解决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社会发展等问题。

独立后缅甸议会民主制政府的有效性:

政府不能有效镇压共产党的武装叛乱(武装斗争)

政府未能有效控制少数民族的分离运动(尽管实行联邦制,赋予少数民族在民族院的代表权、少数民族聚居的邦的自治权,但少数民族仍有强烈的分离运动)

政府未能有效避免执政党“自由联盟”的派系斗争和分裂

政府未能有效处理佛教和其他宗教的冲突

政府未能有效发展经济

文官政权:文官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国家最高权力组织是选举的国家机构;军队服从文官政府的领导和控制 军政权的含义:军队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军事组织是国家最高权力组织

军政权的统治方式分为直接统治和间接统治。前者由军事组织(非军队)替代政府,后者由军队退居政府幕后。

军政权为什么要举行大选?原因一:国内外要求民主和改革的压力,促使军政府必须做出回应。原因二:军政府有信心控制大选后权力移交的风险。

大选后缅甸政权的走向?

第一种走向:迅速的民主转型。“曼德拉效应” :极短的时间内带来翻天覆地的政局变化

第二种走向:印度尼西亚模式。“可控的民主”:一方面是民主的程序要件:多党选举;另一方面是民主的价值要件:缅甸式价值观:四个国家目标,以及威权的制度性控制:军队发挥政治领导作用。

第三种走向:后印度尼西亚模式。“渐进民主转型模式”:人们设想“军政府将自身视为一个要求逐步向民主转型的过渡或看守政府”,如苏哈托政权后的民主化。要件:合法性危机,民众不满增强;反对党势力崛起,缺乏强人,军队精英分裂;外部促变压力增强。

缅甸式社会主义属于一种民族社会主义。

民族社会主义是二战后亚非拉的民族独立国家执政的民族主义政党奉行的社会主义。它不仅是一种政治思潮,也是一种发展道路和社会模式。

理论特征:(1)核心价值观:认同社会主义的目标,追求社会公正;认同社会主义实现人类解放的宗旨,提倡人道主义。(2)民族主义;以民族传统作为社会主义的基础;强调维护民族利益,巩固独立,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3)浓厚的宗教色彩。把社会主义与宗教统一起来,认为社会主义与宗教是一致的。从宗教视角解释社会主义 实践特征:政治上实行集权体制(一党制或军人独裁)、经济上实行计划经济与国有化

缅甸式社会主义的特征

意识形态特征:民族主义与人道主义

(1)民族主义。重视缅甸的民族文化和民族传统,强调社会主义应该和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

(2)佛教色彩。以佛教哲学思想来解释马克思主义;以佛教伦理来指导社会精神改造;佛教具有很强的人道主义色彩,因而提倡人道主义

体制特征:高度集权——政治体制

一党执政(纲领党宣称自己是缅甸各民族、各宗教信仰、各阶级阶层的全体人民的党,通过一党领导来实现人民的团结)

个人集权(奈温将军大权独揽)、军事组织掌握最高权力(革命委员会实质上为一军事组织)

中央集权

经济体制——计划经济、国有化、土地改革

篇2:缅甸政府与政治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政府与政治论文题目》的内容,具体内容:写政府与政治论文,首先要确立这个论文的题目!这是小篇为大家整理的,仅供参考!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篇一 1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应对措施 2 当...写政府与政治论文,首先要确立这个论文的题目!这是小篇为大家整理的,仅供参考!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篇一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应对措施当代大学生低碳生活教育的有效途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公共课教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论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养成浅析交往在大学生素质能力培养中的作用高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析当代大学生主体性精神研究 8 青年问题的社会视角及其反思论社会变革发展中青年信息素质培养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基本状况与理性思考大众传媒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大学生网络社交的心理特征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虚拟环境下大学生的诚信研究大学生的诚信问题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研究 1我国传统德育方法的现代借鉴思想政治信息传播与思想政治教育策划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儒释道心性道德思想与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伦理问题研究论传统“修身”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道德本质研究市场经济与道德转型现代传媒的道德建设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对策研究论儒家诚信伦理的现代意义中国古代哲学论中国禅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论中国哲学之重要范畴“中”

国学精髓与现代文明社会学 33 青年问题的社会视角及其反思

失业大学生社会救助制度研究

转型中国“二代”现象研究

行政管理 36 提高行政绩效的途径分析

当前组织管理中非物质激励的有效性研究

中国民办教育发展中的政府行为问题研究

社区管理体制构建研究

村民自治现状研究

论大学生竞选“村官”的利与弊

大学生村官制度的理论与实践

关于民族地区两型社会建设研究

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民族地区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逻辑学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研究

诡辩的识别 48 悖论的产生和消除 4知识和信念的逻辑

欺骗的逻辑与心理机制农村教育问题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及其对策

新时期农村中学班主任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53 农村中小学生源变化趋势研究 以×××为例

当代农民思想政治意识状况的调查分析

浅析新时期农村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及对策中学思想政治教育

浅析新时期城市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及对策

论思想政治课在中学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新形势下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逆反心理探析

湘西中学思想道德教育现状与对策科学发展观研究

湘西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主体作用研究

湘西地区地区先富带后富的具体途径研究

新农村建设模式探讨

科学发展观的人文内涵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

中国近代社会思潮流变和发展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

孙中山的民生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比较研究

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途径及注意的问题研究

毛泽东与江泽民党建设思想比较研究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系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智慧研究西方哲学

犬儒主义哲学与当代中国社会现实

马基雅维利的政治观研究

从主体性看尼采的超人哲学 75 西塞罗自然法思想研究

论罗尔斯的正义观国际关系问题研究

“搁置主权、共同开发”理论在新时期的再思索

关于 21 世纪“韬光养晦”战略的若干思考

论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的中日关系

论中美关系发展的现状和前景中国历史问题研究

近代西方先进文化与近代中国社会思潮

近代西方先进文化与近代中国社会变革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失业大学生社会救助制度研究

论大学生竞选“村官”的利与弊 86 从蚁族现象看大学生就业观念的演变

政治学系毕业论文选题范围及参考题目篇二:

一、政治学理论与方法

1、协商民主的逻辑与特点

2、现代公民文化的起源与形成

3、当代国家与社会关系模式研究

4、网络民主的趋势与走向

5、民族主义的起源与特点

6、社群主义对自由主义的批判

7、新共和主义对自由主义的批判

8、公民社会理论的复兴与特点

9、当代民主理论的最新发展

10、社会资本视野下的当代中国群体性事件分析

二、西方政治思想史

(一)人物和思想流派研究

1、论霍布斯对现代政治思想的贡献

2、斯多葛派政治思想对基督教政治思想的影响

3、新共和主义新在哪里

4、论罗尔斯与诺齐克的分歧

5、亚里士多德对城邦公民文化的诠释

(二)专题问题和重要概念研究

1、混和政体思想:从古希腊到古罗马的发展

2、当代西方政治学研究中“国家”概念的复归

3、近代社会契约论与自由主义的国家观

4、论近代人权思想在当代的命运

5、论卢梭的“公意”思想

(三)重要文本研究

1、对《乌托邦》的再认识

2、马基雅弗利的《君主论》的历史命运

3、重新解读柏拉图的《法律篇》的写作目的

4、平等、参与与直接民主-----对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的解读

5、《大宪章》与中世纪欧洲的王权观

(四)其它

1、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选其中某个问题论述)

2、论西方的“自然法”与中国的“天道”

3、道家的“无为”与自由主义的自由放任之间的关系

4、法国大革命对 19 世纪政治思想的影响

5、法西斯主义现象对当代西方政治思想的影响

三、中国政治思想史

1、中国古代某一思想家及其著作的政治思想研究

2、中国近现代某一思想家及其著作的政治思想研究

3、中国历史上某种思想流派的政治思想研究

4、中国历史上某个时期的政治思潮与政治文化研究

5、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思想家和不同思想流派的政治思想比较研究

6、中国历史上某一政治思想和政治文化问题的专题研究

四、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层的变化及原因分析

2、当代中国的政治思潮与流派

3、互联网对当代中国政治的影响

4、当代中国公民参与的现状与趋势

5、中国农村选举制度的现状与问题

6、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出路与对策

7、当代中国基层民主的实现路径

8、中国党内民主的焦点问题

9、我国信访制度的深度分析

10、当代中国公民社会与政府的关系研究

五、比较政治学与政治制度

1、美国总统选举制度的深度审视

2、日本政治文化的个性与特点

3、美国三权分立制度的分析

4、英国政党制度的最新发展

5、中外文官录用制度比较研究

6、东南亚政治文化的特点与趋势

篇3:转移支付与地方政府政治力量

一、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及其分类

自秦汉帝制政体产生以来, 在大部分时间里, 我国的央地关系都以高度的中央集权为特征。地方政府不是独立的政治实体, 它们只是中央政府的代理或派出机构。中央对地方权力的扩张处处防范, 对地方偏离行为也惩罚严厉。在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工具中, 最重要的两件工具无疑是政治手段和经济手段。

政治手段体现在对地方重要官员的政治命运决定权上, 中央政府通过中组部来统管高级领导干部, 对他们的调动、升迁、降职、罢免都具有重要决定权。中央通过这种政治上的控制和联系确保地方和中央在政治上形成利益共同体, 进而推动中央与地方在其他领域如经济领域、社会领域的一致性。经济手段中最重要的无疑是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这种公共池形式的资源, 为中央政府加强其在地方的影响力提供了经济基础。理论上,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设置目的是为了平衡省级政府间的财政差异。但实际上, 作为控制工具, 转移支付又往往与政治手段一起, 服务于中央控制地方的最终目的。因此, 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分配往往会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 这种影响主要来自中央政府基于国家统一角度的政治考虑以及各省级政府的政治谈判实力, 前者主要是少数民族因素, 后者主要是省级政府通过其政治力量影响中央政府决策, 以获取更多的转移支付资金。

按照财政部的官方分类,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主要包括税收返还、一般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在一般性转移支付中, 可以将均衡性转移支付和定额补助统称为均等性质转移支付。这是因为, 均衡性转移支付和定额补助 (原体制补助) 的分配机制比较规范透明, 是以地方标准财政收支缺口为分配对象, 内置均等化因素, 遵循着财政困难地区获得的转移支付相对较多, 财政富裕地区获得的转移支付较少或者不获得转移支付。

二、地方政府政治力量

在我国党管干部的干部管理体制中, 最终权力来源是高度集中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在党的组织网络中, 中央委员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构, 它由每五年一次的全国党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共有大约200名左右中央委员, 以及约130-160名左右的中央候补委员组成。这些中央委员和中央候补委员, 容纳了中央各部委、地方政府、军队及科教领域的重要领导, 包括了各领域、各民族中的精英人物。中央委员会的一项重要职能是选举约15-25名的中央政治局委员, 并形成由不超过10人组成的政治局常委会, 从而产生国家最重要的政治决策中心。本文考察年度区间是1997-2010年, 对应的中央委员会任期分别是第十四届 (1993-1997) 、第十五届 (1998-2002) 、第十六届 (1993-2007) 以及第十七届 (2008-2012) 。

在政治力量得分统计中, 我们制定了三条统计标准: (1) 不考察政治局常委会成员, 因为他们在成为政治局常委后肯定是在中央工作, 而不会在地方任职。 (2) 对于已经是中央政治局委员, 但不在地方政府任职的官员, 不计入地方政府政治影响力考核范围。 (3) 军队序列、教育科技序列、企业序列人员不参评。因为军队序列基本上是独立于政府行为之外的封闭系统, 而教育科技、企业序列人员的政治影响力相对很弱。

在确定政治力量统计标准后, 进一步筛选出各省份符合政治力量得分标准的领导人员, 他们大多是省、直辖市的省委书记、省长、省人大主席、省政协主席等。地方政治力量的数值化标准是:通过计算某年在某地任职的地方官员同时位居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的人数, 并相应赋予10分、2分和1分的政治力量得分。比如2007年北京市委书记刘淇, 同时位居第十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因此北京市在2007年的政治局委员人数中加1, 政治力量得分中加10分。

三、实证检验

考虑到转移支付的分配可能存在着路径惯性, 即当前一期转移支付的分配或多或少会受到上一期分配状况的影响, 因此采用动态面板的系统GMM (见表2) 方法来验证地方政府政治力量对转移支付分配的影响。实证模型的形式如下:

根据实证回归结果, 可以发现: (1) 因变量滞后项的系数为正且接近于1, 说明转移支付的分配机制确实存在着一定的路径惯性。在转移支付的分配机制中, 以往的既得利益可以很大程度上决定当期获得的转移支付数量。 (2) 核心解释变量地方政治力量的系数在模型 (1) - (4) 中为正, 在模型 (5) 中为负, 且都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地方政治力量的回归系数为正, 表明各省份获得的总量转移支付、税收返还、一般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显著地受到政治力量的影响, 某省份政治力量越大, 则其获得的上述四种转移支付越多。模型 (5) 中地方政治力量的回归系数为负, 表明在均等性质转移支付分配过程中, 政治力量强的省份比政治力量弱的省份获得的均等性质转移支付相对较少。一般来说, 富裕省份的政治力量相对较强, 贫穷省份的政治力量相对较弱, 这表明均等性质转移支付的分配能够很好地规避政治力量的影响, 实现对贫穷省份的财力资助。 (3) 少数民族因素也是影响转移支付分配的重要变量。虚拟变量少数民族的系数在模型 (1) 和 (3) - (5) 中为正, 在模型 (2) 中为负, 表明相对于非少数民族省份, 五个民族自治区 (内蒙古、广西、西藏、宁夏、新疆) 和三个在财政管理体制上享受民族地区待遇的省份 (云南、青海和贵州) 获得的总量转移支付、一般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均等性质转移支付要相对更多, 税收返还则相对更少。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将各省份重要领导在中央委员会的席位赋予相应的权重得分, 并以此作为各省份政治力量的代理变量。运用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了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分配和地方政府政治力量的相互关系, 研究结果显示, 政治力量确实显著地影响着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省际间分配。除均等性质转移支付外, 地方政府的政治力量越大, 所获得的总量转移支付、税收返还、一般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越多。对于均等性质转移支付而言, 政治力量强的省份比政治力量弱的省份获得的均等性质转移支付相对较少。这表明均等性质转移支付的分配能够很好地规避政治力量的影响, 实现对政治力量较弱省份 (一般为贫穷省份) 的财力资助。

根据研究结论, 可以就完善我国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 推进财政转移支付立法, 制度化、法制化转移支付。制定《财政转移支付法》, 上升到法律的高度来规范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进一步提高政府间财政关系的规范化、法制化。 (2) 清理、整合转移支付项目。对确定为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资金不得限定用途, 全权由地方财政统筹安排;专项转移支付要突出重点, 仅对涉及重大国计民生的事项设立, 坚决取消无足轻重的零星专项, 彻底改变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分散繁杂的现状。要整合现有的一些具有财力性质的一般性转移支付项目, 采取系数调整方式将其并入均衡性转移支付, 避免现在的多龙治水、分别立项的局面。 (3) 增加均等性质转移支付规模, 严格按照既定分配公式进行资金分配,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对财力匮乏省份的财政支持。目前, 我国能够明确发挥均等性质作用的转移支付项目主要是均衡性转移支付。但是在转移支付的盘子中, 均衡性转移支付无论从资金绝对数额上还是从相对比重上都很小, 无法有效地实现均等化效果。应扩大均衡性转移支付资金的来源渠道, 提高均衡性转移支付规模和重要性, 实现对财力贫困省份的资助。 (4) 建立健全转移支付公开透明和监督约束机制, 削弱政治力量、人为因素的干扰。每项转移支付均应制定管理制度, 制度设计既要保证资金分配公开、公平、公正, 又要做到及时下拨资金预算。对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的分配要严格按照公式测算, 公式设计和指标选择要科学合理、公开透明, 避免人为调整和主观随意性。对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分配要制定明确的资金使用绩效目标, 要规范项目申报条件和评审过程, 确保程序公开和机会均等;要加强对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效果的跟踪检查, 并作为次年的分配依据, 保证资金使用效果。

篇4:专题五 公民政治生活与政府

1. 关于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常见误区

[错误认识&指正&等同论:权利即是义务,义务即是权利&权利与义务是有严格界限的,不能将二者等同起来&割裂论:权利和义务是可以分离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不能将二者割裂开来&先后论:先享有权利,后履行义务&这种理论从实质上来说割裂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侧重论:享有权利比履行义务更重要&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不能说哪一个更重要&均等论:享有多少权利就履行多少义务&公民享有的权利与履行的义务不可能完全等量&]

2. 注意区分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

由于这几项制度都是民主决策的有效方式,都是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进行科学决策,所以容易混淆,区别时注意决策的主体和方式。

(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一般是在决策成文以前有关部门了解民意,征求意见,公民通过各种方式反映意见和建议。

(2)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一般是决策机关先公布一个决策草稿,然后有针对性地征求意见。

(3)专家咨询制度是决策机关征求有关专家、学者的意见,有关专家、学者提供专业性、学术性较强的建议。

(4)社会听证制度是决策机关通过举行听证会的方式征求各方面的意见。

3. 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1)内容: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公共服务职能。

[经济职能&主要内容&经济调节&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创造稳定的经济发展环境;创新经济制度,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落实“入世”承诺;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加强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管理,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市场监管&健全市场体系,加强市场监督,维护市场秩序;改革公用事业体制,克服行业自然垄断&社会管理&保障公民宪法权利,保证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的实现,维持社会安全和经济秩序&公共服务&完善公共服务体制,扩大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2)明确履行政府职能的主体是行政机关。权力机关、司法机关、军事机关、共产党、民主党派、政协、社会团体、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不能代替政府行使政府职能。

(3)政府履行基本职能,并不意味政府可以包办一切,我国正在建设服务型政府,其目的是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4)转变政府职能不是弱化政府职能。政府职能是弱化还是强化还是保持不变,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5)政府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并不意味着政府可直接干预、管理经济活动。政府对经济的管理是以宏观调控为主,是间接引导;主要依靠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特别注意 “政府(或国家)为什么要做某事”或者“政府(或国家)怎么做某事”这类设问中,回答方式基本要从国家职能(政府职能)、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或服务型政府)、依法行政、树立政府权威等几个方面阐述,注意结合材料作答,体现材料的个性观点。

4. 明确履行政府职能的主体

[分类&机关部门&举例&国家职能&政府职能&行政机关&国务院及各部委、地方政府及组成部分(政府一般设公安、司法行政、国防、外交、财政、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科技、文教、体育、卫生、环境保护等职能机构,分别管理国家各方面的行政事务)&非国家职能&非政府职能&权力机关&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司法机关&法院、检察院&军事机关&国家军事委员会&党的机关&中共中央、地方各级党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宣传部、组织部、基层党支部、各民主党派的中央及地方党委&人民政协&参政议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职能&社会团体&经济团体、政治团体、文化团体、艺术团体、宗教团体&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

特别注意 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反映的是基层民主,属于民主管理。我国基层国家机关是乡、镇的人大和人民政府;村委会主任和居委会主任也不是国家机关领导人。

5. 正确区分行政系统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

在我国,行政系统外部监督包括国家权力机关、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人民政协、社会与公民、司法机关等方面的监督。其中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各级中共党组织受中国共产党的监督,各级人民政协是我国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是指国家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即各级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监督。

在我国,行政系统内部监督部门包括上级政府、法制部门、审计部门、监察部门。特别注意法制部门、审计部门、监察部门的监督属于政府内部职能部门的监督,不属于司法机关的监督。

6. 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树立

(1)来源

政府权威通过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决策科学、执行顺畅、清廉高效、业绩卓著等树立起来。

[政府权威与政府依法行政、决策科学&政府在宪法和法律框架内行使权力,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同时政府权威也受到宪法和法律保障。政府实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充分运用法律手段来管理自身、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它的权威便得以树立和维护&政府权威与政府职能&政府切实履行有效管理社会、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的职能,树立起高效、廉洁和负责任的政府形象,就会得到人民广泛认可和支持&政府权威与政府工作人员的道德形象&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德行操守是一种无形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促使政府和公民关系趋向和谐,促进政府权威的形成&]

(2)树立

①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审慎用权、优化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与人民群众保持和谐关系(注意:此要点基本涵盖了政府从决策到执行到监督的各个环节)。

②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业绩。

③政府工作人员要重品行、作表率,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解题方法指导】]

例1 为了减少“马路杀手”,公安部交管局于2011年4月1日关闭驾驶证管理系统中人工录入成绩的功能,以后所有考试成绩将自动上报。今年驾照考试科目二“九项”考试的监考将由计算机智能系统完成,这就意味着考试将更加严格、更加公开、公正、公平,同时提高了道路考试的准确性,这对于从源头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等方面也有积极的影响和作用。考试将更加严格、更加公开、公正、公平将有利于( )

①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②提高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序 ③确保人民当家作主地位的实现 ④增强公民维护公共安全的意识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误区指导 基础知识的牢固程度关系高考的成败,夯实基础是长期工程。

解题技巧 材料并不是狭义的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内容,所以不能简单地从政治生活的角度突出政治特色。

答案 C

例2 截止2011年3月,全国已有27个省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其中海南最低工资平均增幅达37%,位列全国之首。这样做的根本原因是( )

A.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B. 对人民负责是国家机关的行为准则

C. 政府是依法治国的主体

D. 提供公共服务是政府的职能

误区指导 易误选为B项或D项。“对人民负责原则”“提供公共服务”都有共性的知识和表述:即为人民服务。

nlc202309032240

解题技巧 注意追根究底。政府职能由政府性质决定,政府性质又由国家性质决定,所以根本原因与国家性质相关。

答案 A

例3 从监督体系上看,下列对政府具有外部监督职能的国家机关有( )

①人民代表大会 ②监察局和审计局 ③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④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协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③D. ①③④

误区指导 对国家机关的分门别类不清楚,审题不清都易导致错选。

解题技巧 注意审题,“外部监督”和“国家机关”两个条件要同时具备。

答案 A

[【考题预测】]

1. 在当前经济发展和市场环境下,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负责人谈及房产税改革思路,称有必要恢复对个人所有住房征收房产税。虽然房产税的征收非常必要,但如何征、怎么征的问题却比较复杂。对此,国家税务总局应( )

①问计于民,民主决策 ②通过专家咨询制度,科学论证 ③依法行政,制定、出台房产税法 ④转变职能,放权于物业部门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③

2. 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说:“加快转型升级政府是关键,建设幸福广东匹夫也有责。”在建设幸福广东过程中,政府权力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人民。因此普通公民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 )

A. 积极监督政府B. 参与政府决策

C. 服从政府管理D. 维护政府权威

3. 2011年5月12日,在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到来之际,党中央提出的灾后恢复重建“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目标得以如期实现。危难时刻,全国各族人民与灾区群众心手相牵,取得了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双重伟大胜利。“一家人,一条心,一个目标向前进”。迸发出震撼世界的民族团结精神,正是这心心相通的情感力量,加快了重建的步伐。“一家人,一条心,一个目标向前进”表明( )

A. 我国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

B. 我国公民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发挥了巨大的力量

C. 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

D. 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性

4. “健美猪”“瘦肉精”事件在2011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栏目“3·15晚会”上曝光后,有人认为媒体尽管不是中央纪委,不是审计署,不是调查组,但媒体监督是很重要的,这是因为( )

A. 公民必须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

B. 媒体监督是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根本途径

C. 媒体监督透明度高、影响广,在监督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D. 媒体监督有利于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5. 下列属于政府履行职能的是( )

A. 中共海淀区委发出学习中共十七大精神的号召

B. 清华园街道某居民委员会修建老年人文化娱乐活动中心

C. 海淀区区长召开创建食品安全区工作会议

D. 海淀区人大通过批准《2010年海淀区财政收支预算调整方案》

6. 目前,“幸福指数”成为重要的民生指标,是对社会和谐程度的综合考量。国家统计局透露,今后“幸福感”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统计局每年进行的和谐社会指标调查体系。为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各级政府应该( )

A. 坚持依法执政、民主执政和科学执政

B. 以人为本,认真履行立法职能

C. 依法行政,贯彻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D. 以人为本,强化政府的管理职能

7. 我国某地300名村民因质疑县政府对该村的征地批复,向县政府提交申请行政复议,遭拒绝后,村民将县政府告上法庭。经过法院审理,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村民胜诉。材料中体现的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形式有( )

①社会与公民的监督 ②上级行政机关的监督 ③国家权力相关的监督 ④司法机关的监督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8. 新华网北京2011年5月12日电,就在国家统计局、中国人民银行公布4月份经济和金融数据后的第二天,中国人民银行12日晚间决定,从2011的5月18日起,再度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中国央行今年以来第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距离上一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不到一个月时间。2011年以来,央行以每月一次的频率,在过去四个月里先后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体现出决策层奋力应对通胀压力和货币流动性过剩的坚定决心。这表明政府( )

A. 履行经济建设职能,保障人民生活水平

B. 提供社会公共服务,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C. 保障人民民主,协调人民内部矛盾

D. 自觉接受监督,增强政府权威

9. 30个总投资达1179亿多元的在建项目,因其环保评价没有达到要求而被国家环保总局根据中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有关规定叫停,引起社会强烈反响,被人们称之为“环保风暴”,国家环保总局行使了( )

①法律手段和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②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 ③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 ④行政手段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10. 国家发改委公布《关于居民生活用电实行阶梯电价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随后根据征集的意见,对《指导意见》进行修改并颁布。各省级政府按照《指导意见》和本省情况制订具体方案实施。这体现了政府在决策中做到( )

A. 审慎行使权力 B. 增强工作透明度

C. 听从民意 D. 令行禁止

11. 2011年新年伊始,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筹拍的《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大型电子显示屏上播出,同时也通过CNN的各个频道向全球播放,中国各领域杰出代表和普通百姓在片中逐一亮相,让世界了解一个更直观更立体的中国国家新形象。有媒体认为,外国的民众除了看媒体的宣传,还会看中国人在国外的表现。看一个具体的中国人的表现,从这个角度来说,13亿中国人个个都是“外交官”。为了做好“外交官”每个公民都应( )

①自觉履行维护国家荣誉的义务 ②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③培养公民意识,树立国家概念 ④坚定维护世界各国的利益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2. 为保证经济建设顺利进行,某市政府积极协调群众利益关系,及时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理顺分配关系,解决就业难题;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和基本医疗制度;加大以交通干线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交通;从去年开始,市政府每年拨给县城区公共设施建设2500万元,各区县修建了广场、体育中心、医院、影剧院,对道路和公共区域进行了硬化和绿化改造。

结合材料,分析该市政府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对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13. 材料一 在我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中,相关工作部门需要入户调查,通过普查取得准确的人口数据,为制定经济社会和人口政策,制定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信息支撑。

材料二 新颁布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拆迁补偿条例》将有新变化,用“搬迁”取代了“拆迁”,并规定只有因七种“公共利益”的需要,政府才能征收房屋;只有90%以上被征收人同意,方可进行危旧房改造……新条例在内容上有很大的变化,这无疑有利于实现政府与群众关系的“同频共振”。

(1)人口普查需要家家参与,运用权利和义务关系的知识回答,居民为什么应如实提供人口普查所需的资料。

(2)两则材料共同反映了政治生活中的什么关系?在拆迁问题上应如何处理这个关系?

篇5:美国政治与政府 最终版

论文题目:

论美国司法独立的基础和缺陷

2014年 月 日 论美国司法独立的基础和缺陷

[摘 要] :本文从美国司法独立的理论基础、制度基础和文化基础三个层面上分析美国司法独立,并提出了美国司法独立的缺陷。[关键词] :美国司法独立;法官;三权分立

一、理论基础

司法独立的价值观最初源于古希腊人和罗马人开创的法治理论,而司法独立的具体理念开始于近代西方的资产阶级革命,在反对封建王朝的专权斗争中,资产阶级逐步提出了分权的思想,这为司法独立的提出奠定了最初的基础。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哈林顿在其名著《大洋国》中,曾提出独立司法的概念,但没有对此作详细论述。第一次系统阐述三权分立原则的,是法国著名哲学家孟德斯鸠,他在《论法的精神》这部著作中,系统阐述了“三权分立”思想。孟德斯鸠认为权力具有天生的侵略性、扩张性,所以国家权力对人民的自由和权利构成了潜在的威胁,“要想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做到以权力来约束权力”。他主张将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并且分别由议会、法院和政府来行使,三者相互制约。孟德斯鸠关于三权分立的学说,特别是关于司法权独立的观点,为西方国家确立司法独立原则奠定了理论基础。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之后,这一原则立即上升为法律形式。在美洲,1787 年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3条第1款规定:“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和国会随时制定和设立的低级法院。”

而美国开国元勋汉密尔顿不仅强调司法独立,甚至特别强调司法权在对立法、行政部门方面的制衡作用。他认为,在三权分立体制下,司法部门是三部门中最脆弱的一个部门,而且也是对人民政治权利威胁性最小的部门。为了在三权中实现权力平衡和制约,应当使司法机构掌有司法审查权,使得法院有权宣布一切违反宪法本意的法案无效。

二、制度基础

将司法独立规定为宪法原则固然必要,但更重要的是必须有一系列的措施来保障,从而使司法独立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美国作为世界上最早赋予司法独立以完整内涵并真正予以实施的国家,已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并行之有效的保障机制。具体表现在:

1、法官个人意义上的司法独立性

首先,法官的任命。美国联邦法院法官由总统提名并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州法院法官主要由州长或地方政府任命。相对于选举方式而言,美国法官的任命方式更有利于司法独立的贯彻。因为虽然各地法官均实行终身制,但在议会选举制下的法官可能会为了取悦于议会及其代表的社会风潮而偏离法律。并且选举就必定需要大笔的资金投入,俗话说“拿人手软,吃人嘴短”,得到了捐款人的资助或者利益集团的支持,法官在判案的时候往往会身不由己,把法律的天平倾向于自己的恩人。

其次,法官的任期。美国的宪法规定,法官一旦被任命,就是终身制的,除非他们因严重失职而被国会免职,这些情况是极少的。因为法官如果仅有一定的任期,不论如

何任命或由谁任命,法官都将为谋求继续维持其地位,而对于享有法官任命权的机关有所阿附,影响其独立的精神。

再次,法官的薪俸。在美国,法官的薪金固定,于任期内不得减少。在美国,法官的薪俸十分优厚,联邦地区法院法官的年薪约13万美元,,联邦上诉法官的薪金平均为 14 万美元,而最高法院的法官的年薪超过16万美元。州法院的法官薪水略低,但也在8万至11万美元之间。高薪酬保证了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司法体系,并且防止法官被金钱诱惑。

最后,实行避嫌原则。国会已赋予法官一项法定责任,不得审查法官的公正性可能受到怀疑的案件。法官有一项明确的责任,调查并查明法官本人或其家庭成员在其受理的案件中是否有经济上的利害关系。法官如果因为事先私下了解案情,曾充任私人律师,或曾在案中以任何身份为政府办事,或曾与案中的重要证人共事,从而与案性有所牵连时,他或她那即必须回避。为了便于实行这一自省和回避的程序,也是为了给监督法官所作的判决提供某些依据,国会实施了一些规章,对法官担任的外部兼职、收入、活动、礼品和可能收受的酬金进行管理并要求提供财务汇报。这些要求既能提高自觉性也能加强责任心。

最后,陪审团制度。美国法官的权威虽大,却不能直接判被告有罪。是否有罪完全由陪审团定夺。陪审团制度是司法独立的制度保障。如果司法部门及其官员与其他政府部门均存在相互依赖、相互依存、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复杂关系,那么就很难谈得上依法独立审案。相比之下,陪审团随机成立、随机解散,与官僚体制毫无瓜葛。陪审员对判决的结果不负任何个人责任,没有宦海沉浮、人情世故和社会舆论的压力。这种制度能比较有效地维护司法独立和司法公正,冲破司法系统的“关系网络”,防止其他权力部门对司法权的影响和干扰,减少对法官个人素质的过分依赖,避免利害关系人施加压力和打击报复,减轻法官审案的压力。

2、制度层面的司法独立性

对联邦司法机构来说,维护自身权力不受行政和立法机构侵犯的最有力保障却并没有出现在宪法里,而是通过联邦最高法院在1803年判决的马伯里诉麦迪逊一案而产生,这就是司法审查。简而言之,时任首席大法官的约翰•马歇尔在判决书中指出,该案所涉及的《1789年司法条例》第13款因违宪而应被视为无效,由此确立了联邦法院有权解释宪法并裁定政府行为和国会立法是否违法宪法的司法审查制度。

联邦最高法院通过该机制有力地约束了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在法治轨道内行使权力。在制约立法权方面,联邦最高法院通过事后审查方式,即对其受理案件所使用的联邦国会或州议会制定的法律进行审查,如违宪就裁定使其无效。在制约行政权力方面,自1803年以来, 司法审查制一直是监督行政权力的最主要方式之一。如果美国总统的行为违反宪法,他将受到应有的惩罚。

三、文化基础

尽管有种种体制上的措施来保证司法独立,但是法官的判决必须有效执行的最主要理由却是文化上的,而不是制度上的。

有人这样写道:“在美国,有两本书最受推崇,一本是《圣经》,另一本是《美国宪法》;有两种穿长袍的人最受尊重,一是牧师,二是法官。无论是与政府公务人员座谈,2 还是与民众接触,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人们对法律的普遍尊重,全社会像敬畏上帝一样敬畏法律。”

在美国,宪法至上和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如1804年共和党人利用他们控制的国会发动对蔡斯法官的弹劾遭到失败,说明许多共和党议员认为维护宪法尊严高于服从党的决定;本世纪30年代罗斯福改造最高法院的计划失败也说明,尽管国会认为最高法院屡屡宣布新政法案违宪欠妥,但不能容忍以任何理由违宪,美国人不容忍所谓“良性违宪”;1957年,美国最高法院宣布“不同种族不同公立学校”制度违宪,因为它违反了宪法第14修正案的平等保护条款。当时有许多人反对最高法院的判决,其中之一是广受阿肯色州人民支持的该州州长,另一个是当时的总统艾森豪威尔将军。当阿肯色州试图抵制最高法院的判决时,艾森豪威尔总统却命令军队进入阿肯色州,强制执行了最高法院的判决,尽管他本人也不同意最高法院的这一判决。

故尽管法院天然软弱,但由于有制度和文化的支持,司法独立在美国得到了非常有力的保障。

四、美国司法独立的缺陷

如上文所述,美国的司法独立不管在制度上还是文化层面上都已经相当完善,但还是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处。具体表现在:

1、司法制度的许多细节,如最高法院法官的人数,在美国宪法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历史上,总统曾经与最高法院多次发生冲突,法官人数也曾多次发生变化。如立国之初,最高法院只有6名大法官;1863年,林肯总统为了防止最高法院干涉其战争措施,将大法官人数增加到10人;为了防止约翰逊任命大法官,国会又将最高法院大法官人数减为8人;罗斯福总统也试图通过改组最高法院大法官人数来促使最高法院支持他的政策。可见,总统和国会可以通过改变最高法院法官的人数来控制最高法院。

2、美国宪法对司法组织独立方面的保障相当薄弱。一方面,宪法虽然明确将司法权授予法院,但是另一方面,却将设立下级法院的权力授予国会,并且对国会的这项权力未作任何限制。国会有权设立和废止下级法庭,也有权创设和废止法官职位,甚至有权规定法院的整体运作。如果国会无节制地行使这项权力,那么,无论是组织独立,还是裁判独立都将得不到有效保证,这不能不说是宪法的漏洞。近年来,国会不断制定法律来规范法院的运作,利用拨款审批权来插手法院的内部管理,间接地干预司法事务,严重威胁了司法独立,成为当代美国司法独立争论的焦点。

3、司法能动主义抬头。随着社会事务的日益复杂,法律与政治的分野日益模糊,法官们对诸如堕胎、同性恋、吸毒等大量充满争议性的社会问题积极地行使管辖权,根据自己的价值观独立地做出裁断,实质上充当了制定公共政策的角色,引起公众非议,对司法独立的批评日益激烈。

参考文献

篇6: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1、以中共中央为核心的“6+1+2”体系:党:中共中央委员会、中共中央纪律监察委员会 政:国家主席、中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 军:中央军事委员会 法: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

2、十六大,修订了党章关于申请入党人员身份的规定:“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将原来的“其他革命分子”改为“其他阶层的先进分子”。

3、党委1与党2组的区别:产生方式:1有党员大会或党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2由上级党委决定任命

1可以批准接受党员 2不可以 1可以对党员进行纪律处分 2不可以 1可以召开党代会或党员大会,选举出席上级党代会的的代表 2不可以 1有下级组织 2没有 1与下属党委党组织的关系式领导关系 2是指导关系。

4、中国中央委员会由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每届任期5年。三个组成机构:中央政治局 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 中央书记处

5、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设立:十一届三中全会 十二大之后,由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产生,任期5年。

6、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只设在中央和省两级。存续时间:1982年-1992年。

发挥参谋咨询作用,同时,在政治生活中充当弹性因素。

7、全国人大四项职权:最高立法权 最高任免权 最高决定权 最高监督权

全国人大5年一届 每年举行一次会议,时间一般为两周左右。九届人大之后,会议时间基本稳定在每年的3月5日,这种不断提前的趋势具有重要意义,是国家政治生活不断正常化的一种重要表现。

人大会议形式:预备会议 选举大会主席团和秘书长;通过议程和做其他的会议准备 主席团会议:是全国人大的领导机构,负责主持全国人大会议 全体会议:是全国人大行使权力的基本形式。

代表团会议:代表的主要会内活动形式,包括代表团全体会议和小组会议两种形式。

8、人大代表的产生方式:全国人大代表由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解放军采取间接、差额的方式选举产生。

间接:由下级人大代表代表选民选举出全国人大代表,而不是由全体选民直接选举。差额:当选人数小于候选人数。

全国人大代表的名额分配依据: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

适当照顾少数民族,每个民族至少有一位代表。(12%,高于少数民族在总人口的比重)人民解放军的全国人大代表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选举委员会”分配给各大单位。为归国华侨分配适当名额。

台湾省全国人大代表,由各省级地方和人民解放军中的台湾同胞派代表协商选举产生。规定妇女代表比例不低于22%。

9、人大常委会委员与行政、审判、监察机关之间实行“不相容”原则,与总统制国家中的议员类似,而在内阁制国家中,议员与行政官员实行“相容”原则。

10、全国人大的“复合一院制”结构特点:(1)一院双层结构和职权分工。(2)人大代表产生方式多样化。(3)代表团制度。(4)“两会”机制。中国国家主席

国家主席缺位,由副主席递补;副主席缺位时,由全国人大补选;主席、副主席都缺位时,补选;补选前,国家主席由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代理。国务院总理负责制 11、1.国务院全体会议

参加人员: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秘书长、各部部长、各委主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审计长等;

讨论科目:重大的形势和政策问题。2.国务院常务会议

参加人员: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秘书长组成。讨论科目:具体的问题

12、全国政协: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政治协商机构。国外的上议院或参议院。政协委员的产生:1.实行委员制,由各党派、各方面协商产生。2.更加强调界别特点。

十届全国政协由34个界别组成,包括中国共产党、八大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中国共青团、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全国青联、全国工商联、中国科协、全国台联、全国侨联、文化艺术界、科技界、社科界、经济界、农业界、教育界、体育界、新闻出版界、医药卫生界、对外友好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少数民族界、宗教界、特邀香港人士、特邀澳门人士和特别邀请人士。

政协职能:政治协商:对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进行协商和就决策的实施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

民主监督:对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等,通过建议和批评的方式进行监督。无立法权

13、中央军委:一个班子,两个牌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 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

中央军委的任期与全国人大的每届任期相同,每届为5年。宪法对军委组成人员的连任没有限制性规定。

14、中西方司法权独立的五点区别:中国司法机关的独立原则1司法权为人大赋予。不独立于代议机关,只独立于行政机关。西方国家的司法独立原则2司法权为“民意”赋予,即独立于行政机关,也独立于代议机关

1立法权高于司法权 2三权平行。1独立权由集体形式,不赞成自由心证说 2法官、检察官个人享有独立权,赞成自由心证说。

1不使用法官终身制 2适用法官终身制 1接受党的领导,不搞超党派的中立 2超党派的中立

15、“职责同构”是指在政府间关系中,不同层级的政府在纵向间职能、职责和机构设置上的高度统一、一致。

第二章 当代中国的党政关系

1、为什么说“党政关系”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政治关系

1.中国的各种政治关系和较为重要的政治现象,都在一定程度上包含着“党政关系”的因素。2.“党政关系”的特殊地位,在国家政治权力结构中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3.从政治体制改革渐次展开的角度看,党政关系的调整是许多项重要改革工作的逻辑起点。

2、中1西方2政党在执政方式上的主要区别

1.政治权力结构的横向关系 1立法、行政、司法、军队等全部国家关系 2行政权或一部分司法权

2.政治权力结构的纵向关系 1从中央到地方的全部国家权力 2中央或联邦整体的行政权力

3.执掌国家权力的方式 1直接领导,包括政治、组织和思想领导 2间接领导,通过议会的多数地位影响立法或在政府中工作的党员等

4.对执政党地位合法性的理解及采取的相关政治措施 1历史的选择;坚持党的绝对领导,不允许资产阶级政党分享政权 2合法反对原则;强调执政党地位的所谓竞争性,试图以多党竞争垄断政权

3、党政关系:党是中国共产党 政指政权、政府、人大、政协、政法机关、军队以及担任一定政治任务的人民团体和公有制企事业单位

4、党政分开过程中需要澄清的六点问题

1、党政分开不仅仅是党政分工。

2、党政职能的划分不等于实现了党政分开。

3、党政分开不是单纯的党政分权。试图把党从政府过程中分离出来是错误的。加强党的领导并不是要扩大党组织的权力,而在于改善党的领导。

4、党政一把手之间的不同意见分歧不等于党政不合。

5、党政分开也有赖于政企分开。

6、党政关系不仅仅是党与政府的关系。

5、规范党政关系的要点

1、明确中国共产党对人大、政府、人民团体等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党”掌控全局,具体事务由“法”规范,“政”执行)

2、推进党对人大、政府领导的民主化。(决策和人事)

3、转变党的工作和活动方式,特别是要注意不能以政策替代法律。

4、努力实现党政行为的法制化。

5、除少数特殊单位以外,党最好实行普遍的属地制的领导体系。

6、在中央、地方和基层实行不同内容的党政关系改革。★

7、党政关系规范化还有赖于自身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工作的完善。

第三章 当代中国的主要社会利益群体

1、“工人群体”与“工人阶级”概念的区别(外延上的区别)

工人阶级包括官员群体、知识分子群体和工人群体 工人群体指三次产业工人。

2、官员与干部的区别:“干部”是指所有被政府人事部门承认具有“干部”身份的脑力劳动者。

“官员”是指国家公务员和党派机关、人民团体等专职从事政府和社会事务管理工作的脑力劳动者,只是“干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官员与知识分子的区别:官员在具体利益和表达利益要求的方式上与知识分子是有区别的: 官员掌握政治权力,其知识和能力通过权力这个中介释放出来,并影响其他社会成员。官员群体在意见表达过程中的特殊性:特殊性:既是意见的表达者,也参与决策与执行。注意:支持和鼓励正常的意见表达,同时加强监督和自律,防止“以权谋私”。

3、有关农民的几种界定:

1、职业角度:通过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等第一产业劳动取得全部或大部分经济收入的农民。——“狭义的农民”

2、户籍角度:所有具有农村户口的人。——侧重身份的划分。3.居住地角度:所有居住在农村的居民。

4、农民工群体的界定:农民工是指具有农民身份,从事第二、三产业职业的工人。身份——农民身份 职业——产业工人 一类是乡镇企业工人;另一类是流入到城市中的打工者(狭义的农民工)。

5、“两栖人”的界定:“两栖人”是指那些同时具有双重利益群体背景的社会成员。停薪留职人员 “红顶商人” 请长假外出谋职者

第四章 意见表达的主体和方式

1、当代中国的意见表达主主体由作为意见表达主体的个体1和作为意见表达主题的团体2。1包括普遍性意见表达个体和专业性意见表达个体。2包括制度性意见表达团体、结构性意见表达团体和功能性意见表达团体。

2、公民意见表达意愿的分布规律

1、城市的比例高于农村;

2、文化层次高的高于文化层次低的;

3、经济收入水平高的高于经济收入水平低的;

4、较多接触政治的人高于较少接触政治的人。

3、中国公民意见表达的传统途径:组织化渠道

比如,单位职工通过单位反映情况,城市居民通过居民委员会,农村居民通过村委会反映情况等。信访制度

4、信访:一种有特色的意见表达形式

信访,就是公民通过书信、电报、电话或访问等形式,向党政机关及其负责人,以及人民团体、新闻媒介反映情况,提出批评、建议、意见、要求、申诉和对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提出控告、检举。

5、专业性意见表达个体是指,受党员和特定方面群众的委托,专门行使表达民情民意的权力,是有合法身份和特定法律地位的意见表达主体。

党代表

人大代表

政协委员

党代表意见表达的基本方式:表达意见的基本形式是讨论并通过同级党的委员会提交给大会的报告。

人大代表的意见表达方式:(1)审议“一府两院”和人大常委会提交给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

(2)提出议案、建议和意见;

(3)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规划)以及国家预决算;(4)提出质询案;

(5)代表会外活动。

政协委员的意见表达方式:

1、审议各级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

2、提出议案;

3、列席同级人大全体会议旁听和参与讨论同级《政府工作报告》;

4、做大会发言等。

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简称“工商联”,于1953年11月成立。中国工商联是“非公有经济”方面的工商联。

具有统战性、民间性、经济性相结合的特点。

其主要功能是参政议政;维护会员权益;加强沟通与联系。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意见综合过程

1、现实中的偏离:“立体式的代行集权体制”

1、中央代行:常委会代全委会,全委会代党代会;

2、书记挂帅:“领导核心”的拍板代替集体领导;

3、以党代政。(广义上)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党内民主的一些值得关注的提法 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实行党代会代表提案制。完善党内选举制度。

强化全委会决策和监督作用,完善常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完善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

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增强党内生活原则性和透明度。

第六章 政府的决策过程

1、立法权限:《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七条规定:在我国,立法权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的。

2、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程序: 法案起草—法案提出—提交审议

3、宪法修正案的起草过程:中共中央成立专门的宪法修改委员会—起草建议稿—人大常委会讨论,并征求各方面意见—提交全国人大审议

仅涉及宪法个别条款的宪法修正案,则由全国人大常委会直接组织起草并向全国人大提出。

4、从近年来的立法实践看,提出法律草案的主要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和国务院等国家机关。而且其中,国务院提出的比例又占据多数,1979年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中由国务院提案的约占70%。

5、中国立法过程的主要特点:

1.在立法过程中,也客观存在着不同的意见,但没有因此而产生不同的政治派别。

2.立法过程总体上是比较谨慎的。

3.立法过程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开放性。

4.立法进程正在加快。

6、根据我国的宪法原则,国家生活中的重大事项的最终决定权,属于全国人大。1.什么是议案?

所谓议案,是指由法定机关或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依照法定程序提请本级人大会议或者人大常委会会议进行审议并作出决定的议事原案。议案的法定形式

(1)案由:是指提出议案的理由,就是为什么要提出该议案,人大通过该议案的必要性等;(2)案据:是指提出该议案的依据,即议案的合理性、可行性等;

(3)方案:是指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具体方案是议案的核心内容,是要交付表决的内容。

议案处理方式

(1)由国务院等国家机关提出的议案,直接进入议事程序。

(2)由代表团或30人以上代表提出的议案,是否列入本次大会议程由大会主席团决定。

如果议案没能列入本次大会议程,则可以转为建议、批评或意见,由大会秘书处依法处理。

7、分税制是按税种划分中央和地方收入来源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分权、分税、分管 分税制改革意义

1.变“分粮食”为“分土地”,稳定了中央和地方的收入渠道,有效地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2.增强了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包括调节地方之间财力差距的能力。

3.在统一税制的基础上,淡化了政府与企业的行政隶属关系,对转变政府职能和引导企业公平竞争都有很大的益处。

4.有利于引导地方优化产业结构和优化资源配置。

8、“单式预算制”

“复式预算”

单式预算是把国家财政收支汇编在一个统一的预算表中。

1994年3月,第一部预算法明确规定,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预算采用复式预算的形式进行编制。

复式预算:包括经常性预算和建设性预算 经常性预算包括经常性收入和经常性支出 建设性预算包括建设性收入和建设性指出

9、国家预算的编制程序

“两上两下”

(1)上报计划收支建议数(省级地方、中央各部门向财政部)

(2)下达预算收支控制指标(财政部向省级地方、中央各部门)

(3)省级地方、中央部门向下布置(省级地方、中央各部门向所辖地区、单位)

(4)层层汇总(所辖地区单位—省级地方、中央各部门—财政部—国务院—全国人大)

10、党管干部原则 :人事安排的基本管理机制

提名:国家主席、副主席、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委员,中央军委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由大会主席团根据中共中央推荐提名 国务院总理由刚刚当选的国家主席提名;国务院的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由刚刚产生的国务院总理提议或提名;中央军委的组成人员由中央军委主席提名。由提名人提名

选举1与表决2的区别:1凡由主席团提名的候选人,都要提交全体会议选举。2凡由提名人提名的候选人,要由全体会议进行表决。

1代表可以同意,也可以反对或弃权,并可以在额度范围内另选他人。2提名人如果没能当选,需由提名人另提他人再行决定。

表决和选举的方式是由大会主席团决定的。

第七章 政府决策的施行过程

1、党内的执行系统:一个中心,四个方面 一、一个中心

中共中央委员会

中央政治局

决策与执行双重属性

政治局常务委员会

中央书记处:是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领导的负责处理中央日常工作的机构。二、四大方面

(一)中共中央的职能部门和办事机构 1.中共中央组织部

主要任务:管干部、管党员。

注意:党的干部与党员干部的区别。

(二)、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共中央主管全党宣传工作的职能部门。

(三)、中共中央统战部 中共中央主管全党统一战线工作的职能部门。

(四)、是中共中央开展外事工作的职能部门。

主要任务:负责同各国政党,特别是各国共产党的友好往来,同时代管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外事活动。

(五)、中央政法委:是党领导和管理政法工作的职能部门。

(六)、中共中央办公厅:是协助中央领导进行日常工作的办事机构,是中共中央领导核心工作正常运转的有力保障。

2、行政法规的含义

行政法规是国务院或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执法过程中,根据宪法和法律的原则,依照法律的权限和程序,就各种行政管理事项而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行政法规的三种基本形式

(1)“条例”: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比较全面、系统的规定。如由国务院制定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2)“规定”: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进行部分规定的。如监察部颁布的《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违纪行为政绩处分暂行规定》

(3)“办法”:对某一项行政工作比较具体的规定,如国务院颁布的《医疗广告管理办法》

3、所谓提取是指政府按照立法机关所确定的方式吸纳、获得使其自身正常运转和组织社会生活所必需的资金和劳动。

提取的方式

(1)政府以组织公民对社会和国家尽义务性贡献的方式进行提取。(2)政府有条件地以某种契约的方式从公民中提取。

(3)政府通过对国家经济生活的直接或间接的管理进行提取。

(4)政府通过自己的对外职能从国外提取。

(5)各种不合法不合理,但却是客观存在着的某些提取行为。(乱收费等)

4、象征活动并不直接“处理”什么,但通过这些象征性的活动,可以引导公民和各单位的思想与行为,从而起到配合总体决策实现的作用。

5、传达的两个显著特点

1.传达的基本形式是“会议”传达和“文件传达”(补充)。

2.“传达”是一个由内到外,由上到下,逐层次“公开”的过程。

基本套路是,由高级干部到一般干部,先党内后党外,最后通过新闻媒体和其他手段广泛宣传和动员。

6、试点的特点

1.比较注意选“点”的代表性。

2.在试点工作中,开始注意不给被试点提供特殊条件。

3.专业论证与领导评价相结合,同时注重定量方法在试点中的推广和引用。4.在试点工作中,允许存在某些失误。(补充)

第八章 政府信息传输过程

1、单通道信息传输体制的特点

1.输入输出的二合一通道

2.点对点的线性传递

3.信息机构的国营化

4.补充渠道作用有限

2、单通道信息传输体制的弊端 1.信息的“不当约简”现象(1)信息流失现象:“县上传达一大本;乡里传达半页纸;村长动员吧哒嘴;社员听得直打盹”

(2)信息失真现象:传话游戏 2.信息“超载”现象 3.“本底噪音”现象 4.“主观滤波”现象 5.“小道消息”泛滥

3、“五位一体”的

统合型信息传输体制的含义 所谓的“五位”是指:(1)党政机关中的信息系统(2)官方或半官方的思想信息库(3)新闻媒介

(4)民间信息机构

(5)电子网络信息系统

所谓“一体”是指其他四个方面的信息机构基本上是围绕党政信息系统从事信息工作。

4、统合型信息传输体制的结构性特征 五位 一体

非党政信息系统所掌握的政治性信息终归要进入(Access)政治中枢,或者说是以党政机关为其最大的“买主”。

“紧密的核心与松散的外围”并存

5、统合型信息传输体制的发展特征:(与单通道相比较)1.从政府过程主要参与者的信息意识看,“封闭保守”趋向“开放包容”。2.从管理方式看,控制型的“管办一体”趋向规制型的“管办分离”。3.从传输主体看,“一元担当”趋向“一元为主,多元共存”。4.从传输过程看,“二合一的线性传递”趋向“网络化的互动沟通”。5.从传输技术看,“单一人手人脑处理”趋向“高科技综合处理”。

第九章 中国政府过程中的监督体系

1、政府过程中的“监督”是指为保证政府机关和政府官员在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活动,而由一定的权力主体和社会机构对其实施监控的各种活动。

一、当代中国监督体系的基本框架 3个系统、9个主体、12种功能 法律监督系统:各级检察院 人大及常委会

政治、政府监督系统:人大及常委会 党组织及纪委 各级政协 监察部门 审计署 社会监督系统:公民 工青妇等群团组织 新闻媒体

2、监督主体的两种类型

1、权力型的监督主体,是指那些既有监督意识和监督能力,又有权依照相关法律,对被监督对象进行直接处理的监督主体。

2、中介型的监督主体,是指那些具有监督意识和监督能力,但无权对被监督对象进行直接处理,只能通过对监督对象产生政治影响或社会影响,使被监督对象最终进入权力型监督主体的监督处理程序的一类监督主体。

3、纪律监督两种模式 “张家界模式”,即空降纪委书记。从1995年到1997年,张家界市纪委把所属区县纪委书记的“提名权”由同级党委改为上级市纪委。但由于种种原因,这种探索在经历五六年的试验后悄然停止。“曹克明模式”,即省委副书记兼任纪委书记。

上一篇:上海元一纺织品有限公司“4.8”机械伤害死亡事故调查报告下一篇:学生作文:懂得感恩勇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