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亭事迹材料 文档

2024-04-16

王景亭事迹材料 文档(共2篇)

篇1:王景亭事迹材料 文档

最美乡村防痨医生材料

本人王景亭,男,1946年出生,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汀罗镇北王家村人。中共党员,中专学历,自1965年担任北王家村乡村医生,至今已立足农村行医49年,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守护着当地农民群众的健康。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

一、坚持业务进修,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参加了乡村医生的工作后,我发现要适应农村工作,知识必须全面,在农村一个乡村医生要解决一个医院的常见病多发病。自己的知识还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我一边工作一边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博览古今医学书籍,背汤头,读经典,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对一知半解的经常到卫生院、县医院虚心请教。1965年在原罗镇区卫校学习3年,1970年—1971年多次参加过县、乡学习班;1976年参加地区卫生局组织的抗震医疗队,并在惠民地区人民医院进修半年;1972年参加过县卫生局组织的到外参观学习,曾到益都、潍坊、招远等地学习先进经验。

二、情系农村,服务百姓无怨无悔。

2005年相隔几公里处的张宗喜发高烧,浑身发抖连打电话的声音都变了,我立即放下电话说;‘我马上到’就急忙骑上摩托车往张宗喜家赶,由于着急在途中摔倒,一身泥土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病人家中,打针用药,直到病人慢慢好转才放心离开,这时才感觉自己的膝盖痛疼肿胀。还记得在2008年9月的一个夜晚,时间已是十二点多,劳累了一天刚刚睡觉。突然间,有人在门外大声敲门,说他们村有人服了农药,我急忙起床,向他们简单了解一下情况后,背起药箱,不顾一天的疲倦,立刻起程步行十多里赶到现场,对病人进行抢救,终于,病人得以脱险了。像这样半夜出诊的事对于我来说真的是太多了。2010年,几公里外的后崔村崔林贤患慢支肺心病,因急性肺感染持续高烧,呼吸困难。这时,外面正大雪飘飘,我没有犹豫急忙骑上摩托车赶到病人家中打针用药直到病人好转。

2011年冬天,我患胃癌,刚做完手术,无法给村里人看病打针。就干脆让病人在我家里接受诊治。2012年,在化疗期间,利用在家修养的时间,坚持为群众看病。例如,我村村民张旭民正发高烧,时值天下大雨,我打着雨伞为病人打上针后,才到东营人民医院为自己化疗。

近五十年来,共接诊病人十万人次,出诊几万人次,却从没有收取群众的一分出诊费。跑遍本村和周边村每一条羊肠小道,熟悉了每一户村民身体健康状况,谁患过哪些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谁家有几个小孩,在我心里一清二楚。由于工作繁忙,从没睡一个安稳觉,从没过一个轻松愉快的节日。

爱心是我行医的信念和做人的根本。多年来,孤寡老人、困难户、精神病人如果生病,到卫生室来拿药吃,我从来都不向他们收取一分钱,还舀饭给他们吃,送衣服给他们穿。村民要赊账的、少钱的,我从不说一个‚不‛,从事村卫生室工作几十年来,给多少村民减、缓、免药费,减、缓、免了多少药费我都记不清楚了。现在都还有陈旧的近乎发黄的记账本2个,三元、五元、十元的,总共也还有近万元,虽然村民现在经济状况比以前好得多,但至今我从没有主动上谁家门去催收过。

我总是先人后己,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中国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无论严寒酷暑还是冰雪交加,我都有求必应,随叫随到,治疗的病人无计其数,举不胜举。

三、扎根农村,办好百姓家门口的医院。

2004年,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在我县全面铺开。为了办好百姓家门口的医院,我积极配合上级,按照镇卫生院的统一标准要求,建成了布局合理的规范化村卫生室,实现了四室分开、配备了微机和规范化的诊疗设施,并实现了微机收费,让村民在卫生室门诊看病就能报销药费,把党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拥护和交口称赞。

同时,建立健全了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积极主动地做好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现已为辖区4500多名常住居民进行了健康查体并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为辖区350多名老人,203例高血压病人,2例冠心病人,18名糖尿病人,2名重型精神病人建立健康档案并纳入健康管理,提供每三个月一次的上门随访服务。他特别关心老年人健康状况,每年都亲自上门为65岁以上老人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并及时将查体信息存入档案,成为老年人的贴身健康顾问。

四、支持改革,利为百姓谋。

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解除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大民生工程。但对于乡村医生来讲,是个全新的挑战,压力重,任务多,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而且待遇大幅度地降低。我没有丝毫怨言,还是一如既往地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五、行医历时近五十年,收到社会广泛赞誉。

1970年,我被县卫生局评为先进卫生工作者,参加县表彰会,并受到县卫生局的奖励和表彰;1971年,他被选为乡第二届党代会的代表;在县委召开的三代会上,他受到县委的表彰;1972年,曾被省地卫生局评为先进模范卫生单位,并发给锦旗、奖状及医疗器械、书籍等;1975年,被县卫生局评为先进单位及个人奖,并发给血压计等医疗器械;1985年被乡卫生院评为先进个人。

1989年至1998年,参加乡防疫工作担负王家片防疫工作,10来为千名儿童搞基础免疫打针接种服药丸取得了突出成绩;1992年被县卫生局评为先进单位;1995年,省卫生厅给颁发医师证书,被乡院评为先进单位。

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一名乡村医生,我以最大的热情投身于农村合作医疗卫生事业,尽自己所能为村民们消除病痛。用我高尚的医德,良好的医风,过硬的医术,解一方群众之疾苦,保百姓之安康,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为实现的中国梦保驾护航,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无私奉献自己的生命热血。

王景亭

2014年9月10日

篇2:王景亭事迹材料 文档

王景,女,生于1984年3月,中共党员,现任辛村镇西和仁村村主任助理。自从担任村内远程教育管理员以来她就深深懂得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新形势下“让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让农民长期的实惠”的创新载体,是用先进文化武装农村党员干部、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并造福广大农民群众的一件大事。

一、认真制定计划,高质量开展远教工作

受过高等教育,具有本科学历的她,凭着对远程教育事业的热爱,努力按照站点管理员的要求,高标准、高起点地充实自己,在原有计算机知识的基础上,积极认真参加站点管理员系统培训,抽出时间进行自学,不断提高自己这方面的业务知识。

她根据远程教育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农村实际,制订了详细的《教学计划》,对本站点的教育培训的内容、时间安排及组织管理办法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对本站点的农村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规定了“必修课”和“选修课”。她每月组织的集中学习从未少于3次。

王景还按照农村产业结构和党员群众年龄、文化、从业特点及生活习惯,采取了划分不同小组等有效办法,把组织集体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结合起来,有效提高了站点利用率,增强学习培训的效果。她尤其关注老党员干部的生活,播放他们喜爱的戏曲节目,组织他们进行征文、象棋、书法等比赛,真正做到了让他们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享。

积极的创新,辛勤的劳动,换来了丰硕的的成果。西和仁村远程教育站点开通以来,王景所负责的终端接收建设、管理和学用等项工作在每次考评中均名列前茅,终端接收站点作用发挥明显,现代远程教育成果显著。她所在站点的党员干部和群众对站点远程教育工作满意率和村管理员满意率(问卷测评)均在98%以上。

二、重视学习与实践结合,丰富村民生活,提高经济收入

王景怀着“要利用现代远程教育丰富人脑子,鼓起钱袋子”的信念,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终端站点作为信息平台、教育手段、知识洼地的优势特点,主动在提高群众素质上下工夫,在推进全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上下工夫,重视学习与实践结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通过利用远程教育各项设施,组织村民收看电教片、种养殖专题片等媒体节目,极大的扩大群众视野,丰富娱乐了群众生活,使群众不出村就能学到自己所需的知识。村民薛海顺从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上得知养殖可以致富,于是试着搞起了养鸡厂,仅仅一年的时间便富了起来。

三、做好“三员”,深得民心

对待远程教育工作,她做到了尽职尽责。成为优秀的播放员、讲解员、宣传员,赢得了村民们的交口称赞。

(一)当好播放员。要当好一名优秀的播放员,就应该迎合群众需求,投其所好。她针对村里老年人喜爱听戏、看电影,她坚持每星期在村里播放戏曲、电影,受到村里老年人的一致好评;针对种植、养殖户,为他们播放种植、养殖节目,为他们提供知识、技术指导。

(二)干好讲解员。在学习过程中,遇见村民不懂的问题,虚心、耐心、细心讲解,对于她自己专业以外的,拿捏不定的问题,她会详细记录下来,查资料、问专家直到把问题弄懂,再给村民讲解。

(三)做好宣传员。首先宣传政策法律、法规,及时传达上级文件、会议指示精神,了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形势;其次宣传知识、科技的重要性,指导帮助群众利用科技致富;第三宣传高质量生活,丰富群众文化、娱乐生活。

上一篇:路政大队2012年春运预案下一篇:校文学社”随易杯“征文大赛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