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沂孙——《法曲献仙音·聚景亭梅次草窗韵》

2024-05-04

王沂孙——《法曲献仙音·聚景亭梅次草窗韵》(通用2篇)

篇1:王沂孙——《法曲献仙音·聚景亭梅次草窗韵》

【年代】:宋

【作者】:王沂孙——《法曲献仙音·聚景亭梅次草窗韵》

【内容】:

层绿峨峨,纤琼皎皎,倒压波痕清浅。

过眼年化,动人幽意,相逢几番春换。

记唤酒寻芳处,盈盈褪妆晚。

已消黯,况凄凉近来离思,应忘却明月,夜深归辇。

荏苒一枝春,恨东风人似天远。

纵有残花,洒征衣、铅泪都满。

但殷勤折取,年历遣一襟幽怨。

【作者】:

王沂孙(?—1290?) 字圣与,号碧山、中仙、玉笥山人,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入元,曾任庆元路(今浙江鄞县)学正。与周密、张炎等人同结词社,相与唱和。其词多咏物之作,间寓身世之感,讲究章法、层次,词致深婉,盛传于世,然有意旨隐涩之病。有《碧山乐府》。

【注释】:

聚景亭:在临安聚景园中。

层绿:指绿梅。

峨峨:高耸。

纤琼:比喻白梅。

倒压:倒映贴近。

荏苒:柔弱。

铅泪:用李贺“忆君清泪如铅水”句意。

【赏析】:

这首词通守抒写聚景亭赏梅今昔不同境况,表达了作者对往事、故国的深情追忆及对故人的谆谆劝诫。笔调凄婉动人。

篇2:王沂孙——《法曲献仙音·聚景亭梅次草窗韵》

层绿峨峨,纤琼皎皎,倒压波浪清浅。过眼年华,动人幽意,相逢几番春换。记唤酒寻芳处,盈盈褪妆晚。

已消黯,况凄凉近来离思,应忘却明月,夜深归辇。荏苒一枝春,恨东风人似天远。纵有残花,洒征衣、铅泪都满。但殷勤折取,自遣一襟幽怨。

【前言】

《法曲献仙音·聚景亭梅次草窗韵》是宋末词人王沂孙创作的一首咏梅词。此词借南宋都城临安聚景园梅花,挽合今昔盛衰聚散情景。上片以追忆的笔调写梅花盛开的美景。下片就聚景园梅花的今昔对比,发故国兴亡之思。全词隐寓着家园之思,今昔盛衰之感,情味悠远醇厚。

【注释】

①聚景亭:在临安聚景园中。

②层绿:指绿梅。峨峨:高耸。

③纤琼:比喻白梅。

④倒压:倒映贴近。

⑤荏苒:柔弱。

⑥铅泪:用 李贺“忆君清泪如铅水”句意。

【翻译】

长满绿苔的梅花树枝重重叠叠,白梅如洁白的琼玉点缀在梅树之间。千树梅花映照着湖面,水中碧波更觉清浅。年华匆匆如同过眼云烟,同样牵动人的惜春芳情,你我相逢时却已过了几个春天。记得从前,与酒朋诗侣共同寻芳的那个地方,梅花总是多情而灿烂地开放,宛若美人褪妆。

近来心情凄凉黯淡,何况又把离情增添。应该忘却昔日的.欢乐,夜深才归车辇。可惜辜负这一枝春色,恨东风吹起之时,友人却在遥远的天边。纵然还有残花点点,随风飘落在我的衣襟上,也如点点粉泪落在胸前。我深情地折取一枝梅花欣赏把玩,聊以排遣满腔的幽怨和抑郁。

【赏析】

此篇是一首咏聚景亭梅花的作品,通过抒写聚景亭赏梅今昔不同境况,表达了作者对往事、故国的深情追忆及对故人的谆谆劝诫。此词是和作,周密原作为《法曲献仙音·吊雪香亭梅》:“松雪飘寒,岭云吹冻,红破数枝春浅,衬舞台荒,浣妆池冷,凄凉市朝轻换,叹花与人凋谢,依依岁华晚。共凄黯,问东风几番吹梦,应惯识当年,翠屏金辇。一片古今愁,但废绿平烟空远。无语销魂,对斜阳衰草泪满。又西泠残笛,低送数声春怨。”原词写景寓情,感物伤怀,辞情凄婉动人。王沂孙此词上片描写梅花的盛开的美境,下片抒发怀友之情。其中隐寓着家园之思,今昔盛衰之感,情味悠远醇厚,笔调凄婉动人。

上一篇:小画家社团活动经验总结下一篇:煤矿瓦斯抽放工作情况总结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